建筑工程最新标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8 15:44:01

建筑工程最新标准

篇(1)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设计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既基础、通用和专用三个标准。这些标准是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依据。

2.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整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专用标准和通用标准提供基础。为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前我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常用的基础标准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等。这些标准体系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以及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通用标准通用标准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中针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类方面所制定的覆盖面较广的标准,顾名思义通用标准就是建筑给水排水中使用范围最关,涉及面最多的标准。通用标准也是制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标准制定的基础。目前最常用的通用标准主要是针对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通用标准主要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

2.3专用标准专用标准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件所制定的标准,专用标准是通用标准的补充,专用标准与普通标准的区别在于专用标准的范围较小,同时专业标准对于某一具体的活动所作出的规定相对比较详细。我国目前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所制定的专业标准较多,最常见的专业标准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气体灭火设计规范》(GB50370—2005)、《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2000年版)、《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6—93,2002年版)等。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使用

3.1以规范作为依据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应该完全按照目前对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作为依据,同时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除了我国相关部门为了规范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同时其他的组织或者协会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量的手册或者技术措施,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以规范准则为主要的依据,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

3.2明确各个标准之间的关系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明确三个层次共性技术的要求,同时要明确各个不同标准的具体实施。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了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下一层次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熟悉掌握各个不同层次标准之间的关系,逐层进行设计。

3.3注重对适用范围的界定规范和标准并不是说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中需要理解标准体系的适用范围。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体系都是以居住小区为主要对象而做出的标准体系。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专业性较高的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

3.4注重区别强制性标准和参考性标准从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来看,除了一些强制性的规范之后,还有一些参考性的或者推荐性的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强制性的标准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必须遵守的,而其他的参考性标准体系是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自愿采用的。从2000年开始,我国出台并且实施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其中对建筑给水排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强制性的规定。而各类型的行业所制定的一些参考手册则是一些可选择的标准,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

3.5准确把握规范条文的用词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中对于不同的规定应该使用不同的专业用词。例如“必须”和“严禁”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必须遵守;而条文中“应”和“不应”等词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守;“易”和“不宜”等词是一些建议性的标准,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这也是设计人员理解规范标准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正确理解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之后,才能够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

3.6要满足最新的规范要求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会有新的条文来代替原有的条文,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标准体系的跟新和变化,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纳新的标准。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尽可能的要满足新要求的规定。

篇(2)

工程预算主要就是包括资产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业务预算。对上述预算内容进行协调和优化,保障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利用物资流和资金流,以便于全面增加企业效益。工程预算实际上是计划项目、编制投资、招投标、签订合同、办理贷款的依据和前提。管理工程预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效益,控制工程就是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准确控制工程成本方面具备一定作用。建筑企业想要具备竞争优势需要从管理预算方面来满足实际情况,以便于全面增加经济效益。

二、工程预算的原则

工程预算过程中合理分析影响因素以此来确定最佳预算方案。建筑企业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相应利益,依据最大化效益方式进行预算。因此,工程预算中综合分析经济因素,一是依据各种方式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二是,预算中保证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考虑上述因素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工程预算中满足可靠准确的原则。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可靠和准确原则,也是说依据实际情况工程预算需要尽可能保障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工程预算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市场资料、行业信息,并且还需要预测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工程预测,以此来完全保障工程预算准确性和可靠性。工程预算中有机集合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施工技术,促进完善和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作用和能力,全面降低建筑施工成本。

三、建筑成本管理中工程预算的重要性

(一)建筑企业合理节税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会出现安全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计算上述税种的时候,一般依据营业收入3%的比例来计算企业安全营业税。依据国家《营业税暂行条例》,企业纳税人给第三单位分包建筑项目的时候,营业额就是扣除给第三方支付分包费用和获得的全部价款的余额,依据相关规定,建筑企业抵扣安全营业额以后,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赋税。如果依据企业整个年度经营额来计算所得税,需要及时调整纳税额,筹划税收的时候出现相应空间。如依据先进申报方式就能够为企业降低税额,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税负的目的。建筑企业管理成本中切实做好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筹划纳税,依据相关预算指标来分析筹划空间,降低重复纳税和不必要费用支出。

(二)渗透造价控制事项

长期分析和研究造价控制项目,规划和实施预算的时候,清楚认识基础项目,保证能够为以后建筑施工提供整体办法,综合相关技术以后,从细节上来分析预算技术,首先明确认识项目自身建设,以便于能够从更全面的方向分析基础设施工程,注重工程的设备和材料,渗透分析精细化采购指标和标准,总结分析建筑经验和教训,保证能够有效关注建筑整体反应和全面融合技术,从而促使可以从实际情况创新建筑工程投资目标,健全以及完善建筑内容。

(三)长期有效预测工程建设施工的发展

企业依据实际情况来清楚认识建筑目标以及标准,在渗透和使用中融合相关技术,并且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一边创新理念、以便控制工程造价,保证能够全面提高建筑能力,完善创新技术和保证质量的关键,为以后进一步分析工程提供依据。在长期控制工程预算的时候,应该注重分析以及有效控制原来项目经常出现问题的部分,了解和掌握项目建筑需求、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保证能够全面渗透相关技术,不断促进企业发展。工程预算中也应该全面应用技术理念,确保更加完善的控制施工成本,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力度。

(四)全面引用创新成本控制技术

工程预算控制的健全和完善,精准化分析技术标准,保证能够全面融合设计图纸和实际操作,精益求精,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目标和标准,也需要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保证不断完善施工工程,避免以后施工中出现二次返工和危险事故,全面降低工程造价。此外在控制工程预算的时候,具体体现控制工程的水电用量,健全工程基础设施。依据全新的控制造价技术,从企业自身角度来分析不同施工方式中对工程预算造成的影响,创新和发现全新的工程建设手段。在以后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应用创新技术,融合建筑整体性和细节性标准以及相关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促进强化发展造价工程。

四、建筑项目管理中工程成本预算的应用

篇(3)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前后两个重要阶段,工程投入使用后必须严格按照造价管理流程进行审核,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建筑投资,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合理的准确的预算才能有效把握建筑工程规模。工程结算是检验工程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筑工程决算可以有效衡量工程实施过程控制状况,通过指标分析可以合理评价工程实施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办理各项财务决算的基本依据。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查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知识。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查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合理实施。

1 建筑工程合理选择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研究

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建筑工程工程造价进行计价,从建筑工程当前的计价方法看,主要分为实物工程量法、单价法、工程量清单法等几种。单价法编制施工图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单价法编制施工图必须按照项目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预算,才能保证造价预算的合理性。具体计价预算必须坚持统一的工程量计价规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所使用的综合单价编制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统一的工程造价预算规则。最终导致工程造价预算具有计算简单、工作量小的特点。[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在不断深化,采取单价法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预算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产生工程预算与实际状况相差较大,导致误差比较大,需要通过相关的系数和价差进行误差弥补。采取实物编制施工预算图可以保证材料、人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按照实施施工的状况进行计算,因此编制产生的工程量预算与实际状况比较接近,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收集与市场相吻合的实际价格,因此在市场信息相对缺乏的状态下,市场价格很难把握,实现起来相对比较艰难,整个预算过程计算比较繁琐。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对传统定额计价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被看成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方法,主要从市场角度进行计价,根据项目工程的实施按照买方卖方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行自由竞价,从而保证合同价格的形成。从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际状况分析,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之后,对推动工程造价预算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造价预决算的关键,必须通过工程量造价计算规则合理计算工程量,采取单价法计算出工程量之后,可以运用预算定额单价计算方法计算工程产生费用。通过预算定额产生的消耗量,把材料消耗量、人工工资、机械台班使用量等计算出来,按照当地的材料单价、人工工资、机械台班单价准确计算直接工程费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必须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项目划分规则,可以把工程全部费用纳入工程造价中。[2]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工程造价计算方法都需要定额作为基础。工程造价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计算,工程计价方法应该采取快速准确的报价原则,按照工程实际状况科学、准确、合理的选择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最终才能产生准确的工程项目总体造价,工程造价计算过程中必须通过预决算方法进行审查,保证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准确性。

2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查内容和思路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查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的单价、工程量、经费等项目构成建筑工程预决算的基本结构。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工必须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审查工作,在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无误的状况下,再去审查单价计算是否合理准确,分析单价套用规则是否合理,最后判断各项计费方法是否符合现行单价工程造价规则,此三个过程是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查的基本程序。工程预结算施工成果、设计成果都是经济的最后缩影,其量化的过程可以准确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源的综合。具有可重复、可还原、客观性等特点。具体审查过程中必须重视差异较大的项目,此类项目需要重点审查,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重点审查和全面审查相结合的策略,达到提高审查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工作,必须从收集建筑工程预结算材料入手,其主要包括标的、施工图、初设图纸、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图纸会审记录、工程竣工图纸、补充协议书等。需要对材料合格状况进行审查,对消耗材料的化学检验证明进行审查。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要求工作人员在准确掌握材料信息的同时,必须熟悉工程状况,深入工程项目实施现场。工程量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的重要内容,其是工程资源投入的量化指标,同时在整个审查工作环节中是重要的一步。[3]如果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过程中出现不准确现象,主要是由工程预算不准确造成的,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如果某一部分没有进行审查,造成相关项目都不在计算范围,由此产生误差连锁反应。因此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量计算审查的准确性。单价审查可以采取定额计价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预结算,工程定额是单价的重要依据,工程结算单价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首先,投标报价必须按照工程量价格进行计算,必须按照已经存在的价格确定最终报价;其次,投标过程中可以按照类似工程量状况进行计算,其主要是按照类似的价格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如果二种价格模式无法满足工程报价要求时,需要根据投标人给出的价格进行变更,按照业主的要求最终达成协商价格。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内容和思路进行研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造价更加科学合理。

3 提高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具有细致、具体的特点,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抓住大的、算准小的”的原则。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与资金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建筑工程造价应该通过一定的手段科学准确的反映。为此,审查人员必须在工程预算审查过程中抓好大项目的审查工作,同时必须进行中小、细小项目的统计审查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抓住大的不丢小的”。比如建筑一栋高40米、建筑面积达到11023平米的综合性大楼,按照建筑工程定额费用计算方式,该工程属于三类工程范畴。建筑单位要求招标过程中按照四类工程计算招标费用,按照此模式审查人员审核该工程费用时按照四类标准审核,仅此一个项目即可节约资金90余万元。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的审查工作,工程造价必须合理审查。施工图是建筑工程具体项目的缩影,施工图转变成现实的物体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需要大量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组织者精心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直接关系到真个建筑工程的成败,同时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重要影响。施工组织方式不同,工程项目造价同样不同,建筑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会实际状况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施工过程中以追求高效益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新设备、新材料,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需要施工单位审查认可后方可使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要求审查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组织,对送审的预算认真审查,按照定额标准的要求对造价进行核定,同时结合工程项目方案的实际状况按照定额所规定的施工策略进行计价。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需要综合分析,把好定额标准这一关。颁布和编制与工程预结算内容相适应的定额标准是建筑工程造价审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定额标准是建筑工程审查工作的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建筑方法需要改进,定额滞后的现象在行业中经常出现。只有加强对各项具体工作的完善和补充,才能保证定额标准与行业发展同步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只有综合分析,严格按照定额标准对造价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工程造价。才能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建筑工程审查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新技术、新方案,从根本上了解定额标准,从而为把好定额这道关打下坚实基础。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分析,获取更多的利润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利益的综合驱动下,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定额方法会产生,主要包括重复套定额、高套定额、错套定额等。审查人员在面对送审预算书时候,必须认真分析合理判断,才能保证审查的准确性。审查人员必须对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定额模式进行审查分析,具体工作中结合施工图,逐次对每一个子项目进行审查,查看子项目的定额内容是否相同,工作中应该重视补充定额和换算定额,对预算基价和消耗量进行取定核查,对于重复套定额、高套定额、多套定额等现象重点核查,对于产生此类现象的状况进行纠正。

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挖运是一项重要工作,土方挖运过程中呈现费用高、运量大特点。审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把好“价”关,也要把好“量”关。具体工作中如果按照标准价格处理,必须提前制定价格标准。土方实际单价一般情况下比套用定额标准的单价低30-40%,施工之前如果不处理好此项工作,在工程预算过程中会比较被动,甚至会对真个工程建筑造成一定的损失。对量的准确把握同样需要提前介入,必须深入工地一线,核实有形土方的具体去向,为准确审查创造条件和依据。工程签证工作在造价预决算审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签证与工程变更是正常的事,也是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经常在施工图和签证单上做文章,比如:等到多方签证完成后再增加签证内容、对不需要签证的项目进行签证等。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工作在工程造价确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保证工程造价准确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程序。[5]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对预结算工作的全面分析及其审查复查,可以准确及时的发现工程造价预结算问题,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奠定重要基础。合理审查工程预结算,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创造了条件,负责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审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做到公正、客观、事实求是。评价工程造价过程中不仅以施工合同、招标文件、设计图纸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以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文件和预算定额为标准,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工作产生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先兵,编.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细则[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0-92.

[2]牛明建,编.建筑工程预结算方法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0-15.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分工也越来越明确,管理职位逐渐的被重视,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已经逐渐的建立健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其中,标准化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方面。到目前为止,建筑工程施工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呈现出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最终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都是在一个标准化的环境下完成,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

1、标准化管理方法的简单分析

所谓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为了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及管理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于那些实际存在或者是潜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种规则的活动。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就是指: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的控制不仅仅要符合外部的各项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还要符合施工单位内部的各项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以内外部的众多标准的要求做为基础的一种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标准。首先: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主要是对于所进行的技术活动中那些需要进行统一、协调的事务而制定的技术准则。具体来说,技术标准就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针对那些具有很强普遍性已经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其次,管理标准。所谓的管理标准就是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保证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目标而提出的对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管理业务起到约束作用的具体标准。对于管理标准按照其发生的作用范围,可以被分成以下几类: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部分企业内部的各项标准。在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遵循企业内部自己制定的各项标准,还要达到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的相关要求。

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是传统过程中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只有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很好的标准化,才能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顺利、有序的进行。

2、标准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不断的发展,标准化管理在建筑过程中已经有所应用,以往的实践可以总结出。对于标准化在建筑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制定好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市场需求及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其次,把产品的标准作为基础,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最后,把标准化管理进行垂直方向上的推进,采用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去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下面对于标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制定好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市场需求及顾客满意的产品标准

市场,是企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载体,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市场,那么不管这个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多好,都不会赢得收益;其次,顾客是企业产品可以换成收益的唯一环节,只有很好的把握好客户的需求标准,才能够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最终换得超额利润。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了解市场的需求标准以及顾客的需求标准是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在一个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之前,首先就是要做好市场方面的调查,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住的场所”,现代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已经逐渐的提高。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要进行市场方面的调查,及时的了解客户的最新需求,根据最新的需求来设计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将顾客的最新需求当成是施工所要达到的标准及目标。

2.2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将整个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标准确立之后,进行标准化管理的第二个步骤就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以建筑工程施工所要达到的标准作为核心,建立起一系列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可以很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温度以及施工效率的有效提高,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能够在整个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份额,最终拥有核心竞争力。流程体系是整个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个基础,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施工单位的战略方向当成是整个施工单位完整的流程架构构建的依据。此外,引进ARIS流程管理平台去对岗位以及各个岗位上面的职责和表单等要素进行梳理,要确保各个流程的要素都能够可以被进行动态的引用和修改。通过进行统一的、十分规范的建模的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流程环节以及工作的内容还有各个相关人员的职责划分等内容,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描述,要注意所表达的标准清晰、准确,不仅要可操作,还要达到可衡量性。

通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流程的各项要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施工单位优化支护以及岗位职责,还可以对于施工的流程进行改进、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这都能够很好的帮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事情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确定EBMP流程角色体系设计方案,将每一个角色和其岗位职责进行匹配,建立起一个岗位、角色、权限以及流程之间互相联系的网络。对于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都设定好岗位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的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岗位轮换、员工离职的现象,也不至于导致该岗位无人胜任的现象出现,这也就是达到了消除组织以及岗位变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带来影响的目标,可以有效的给施工单位组织变革过程提供帮助。

2.3通过多种管理体系保证标准化管理的落实

首先,把流程标准化作为基础,建立起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控制体系。在对于施工流程体系标准化确定的基础上,找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点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施工中的工艺流程进行很好的匹配,把对风险进行控制的意识贯穿到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经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出现。

其次,还要建立相关的绩效体系,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达到标准的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把传统的对于施工结果的考核细化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考核,这样就可以将绩效管理推动到过程和结果结合考核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考核的准确性以及科学。对于考核的结果进行评价,奖优罚劣,可以很好的提升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也是落实标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已经成为了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策略。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效。想要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将标准化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内部的各项管理之中,切实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更快的去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李贵友.谈标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硅谷.2013(15).

[2]叶占峰.谈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篇(5)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建筑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详细分析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造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确保建筑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耗费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2%~4%[1]。当前,相关部门在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对拟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缺乏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不能有效的评价和估算建筑工程方案的投资效益,忽视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和研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程的施工建设阶段。

2、没有严格控制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资源配置。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缺乏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全面分析,只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在乎工程项目的造价,不能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需求,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造价预算。

3、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

在建筑工程的市场价格机制中,建筑行业的招投标制度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投标竞标过程中,多数是实行计划价格的方式,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报价。另外,传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模式,难以真实地、客观地反映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决算、概算超预算、估算超概算,超出工程项目投资的问题比比皆是,当前的建筑工程市场价格机制并不完善,由于建筑工程的招标信息不透明,使得建筑市场的投标竞标过程有失公平,影响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才能形成合理的建筑工程价格机制。

二、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内容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以后各个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研究和制定决策性建设文件,因为它是分析和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根本依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设计人员要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建筑工程项目内容和规模上的设计意图,结合建筑工程当地的经济状况,综合分析和比较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方案,优化设计,确保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具有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2]。

2、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规划,严控控制、不断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树立经济核算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观念,克服脱离国情、设计浪费、轻经济、重技术的思想,认真处理好经济和技术的关系,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建筑行业中结合通用的原则和共同条件,编制标准设计,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设计单位可以反复利用这样的标准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速度,还可以极大地节约设计费用。建筑工程的标准设计可以严格按照国家的建筑工程政策,使建筑工艺定型,节约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不仅有助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有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3、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1)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定期对建筑工程实际的造价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找出偏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实现造价管理目标。

(2)加强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要通过大渠道进行供货,尽量减少自行采购,批量的施工材料和大型设备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在合同中明确生产厂家的责任义务和质量等级。如果要进行自行采购,必须坚持货比三家,由建筑工程双方参与,确保质优价廉,最大程度地节省投资[3]。

(3)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对各种施工建设方案要从经济上和技术上进行深入分析,选择最合理、最优的方案,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最优配置,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

(4)加强签证和设计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设计变更,深入分析和研究变更的建筑工程项目,规范工程变更程序,合理的增减工程造价,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的签证和设计变更,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及审批部门的审核才可以变更,签证和设计变更不仅要准确及时,还要统一编号。

4、构建完善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要结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构建完善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价模式,制订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建筑工程项目计算量规则,编制建筑工程中各个项目的造价消耗标准,在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由工程的招标方为各招标单位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清单,承包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进行自主报价,建筑工程业主择优来确定承包商,使整个建筑工程的报价更加合理合法化,如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合同规定或者招标文件的工程量,要调整支付、据实索赔,动态管理和控制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

结束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一般执行强制规制,其规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各类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是通过立法明确建筑节能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保证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执行。从建筑节能标准化涉及的领域来看,它涉及新建(改建、扩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等多个方面。由于前三者是目前建筑节能涉及的主要方面,而且新建(改建、扩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依据的标准和法规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以下将从新建建筑节能及建筑运行节能管理两个方面分析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化概况。

    1.1 美国

    美国由能源部负责全国的能源节约工作。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1975年美国采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协会首次颁布了标准“ASHRAE 90新建筑物设计节能”,之后该标准大约五年修订一次,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版。以该标准为基础,1977年12月美国官方正式颁布并推行了《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并在45个州内收到了很明显的节能效果。在建筑物运行节能管理方面,197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行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FEMP)[1]。该计划用于引导政府各部门更为有效地利用能源。它除了涵盖新建建筑、建筑改造、设备采购、水电煤气和负荷管理外,重点包括建筑节能管理、运行和维护。其职责是帮助政府机构用最有效的办法实施能源管理,获得更高的能源效率以节省纳税人的费用。该计划的实行成为了降低能源使用费用、减少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FEMP已成为美国政府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用立法和政府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见表1)。

    此外,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推动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实施。首先,采用经济政策对法规和标准实施进行激励。1978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详尽地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例如,为州一级地方政府开展节能工作(能源调查、执行国家能源计划等)给予补助费等。其次,制订市场准入制度对新的建筑节能进行全程监督,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贯穿从设计到施工直至验收的建筑修建全过程。第三,制订“能效标识”制度来推进节能产品的使用。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DOE)联合推动了“能源之星”项目,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必须超过该类产品相应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为了促进能耗标识产品的推广应用,美国政府在公共设施购置中优先选用带有“能源之星”标识的高效节能产品。第四,推行建筑节能统计和审计制度。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关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纽约州等州还实施了包括建筑节能审计在内的能源审计项目。

    1.2 欧洲国家

    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欧洲很多国家没有发布过住宅性能认定标准,但都通过各种法规的确定来保障新建住宅建筑的节能。1985年,欧共体理事会发布《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决议》,依该方法制定的“建筑产品指令”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六项基本要求。瑞典1967年制订的《住宅标准法》中涉及新建建筑的节能,采用符合该法规制造的材料配件来建造住宅项目就能获得政府贷款[2]。在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方面,基于自身气候的原因,目前欧盟各国的运行节能管理的重点是供热锅炉管理。不仅每个国家制定了锅炉效率及节能导则,整个欧盟还成立了节能指导委员会,通过立法推动整个欧盟的节能工作。具体采用的措施包括欧盟推出了锅炉效率导则,定义了锅炉分类并规定了生活和商业供热锅炉的最低热效率要求并按此进行运行节能管理。

    欧洲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推行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实施。首先,在经济激励政策方面,德国、瑞典等国家先后采用了经济补助、减免税率等手段鼓励建筑节能。其次,德国和丹麦分别实行了“建筑物能耗等级标识”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进建筑节能产品的使用。第三,实行了能量统计和审计制度。如英国对境内已建和在建的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等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丹麦对住宅用户实行了免费的供热节能审计[3]。

    1.3 日本

    日本是节能管理体制和机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政府和地方都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还普遍建立了民间节能组织。其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主要集中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早在1979年该国就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并于1992年和1999年先后修订过两次。该法规规定了新建建筑建设方的义务:即对于建设的新建筑,要使建设方和设计方在建筑物建设时就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量利用率,但该法律并不作为罚款的依据。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确立了明确的节能目标。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日本分别制定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节能标准,其中公共建筑同样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4]。

    2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现状

    2.1 建筑节能管理体制方面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1994年,建设部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成立了节能工作协调组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并多次下发关于实施建筑节能标准的通知,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随着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视的逐步加强,2006年9月建设部在科技发展中心又设立了建筑节能中心。但目前各个地方上的建筑节能组织机构还是临时性的,而且分属不同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机制。

    2.2 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制定方面

    1997年,我国颁布了最早的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90号]以下简称“节能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以下简称“建筑法”)。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布实施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它是《节能法》最早的配套规章,其后有关部委陆续制定了节电、节水、能源标准管理、节能产品认证管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以及铁路、交通行业的《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截至2004年6月,有20多个省市先后颁布了总计约70项以《节能法》实施条例或者实施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法规。大部分是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作出明确规定。2005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及《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对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作出了具体规定(见表2)。

    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标准。首先,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领域,其体系如表3所示[5]。

    而建筑运行节能方面,我国已制订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用于空调通风运行管理的“GB 50365-200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以及用于锅炉运行管理的“GB/T 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15317-1994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和“GB/T 17954-2000工业锅炉经济运行”。此外,围绕推行新型建材和进行建筑墙体改革,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新型墙材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例如,“MT/T 5011-1995节能墙体EPS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又制订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些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

    2.3 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实施方面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建设节能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实施效果不佳。建设部2000年对北方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显示,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6.4%。到2000年底,在全国城乡既有的房屋建筑中,达到采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仅有1.8亿平方米,仅占全部城乡建筑面积的0.6%,还有27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差、供热系统效率低下等问题。

    3 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建筑节能标准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下面我们将从建筑节能标准化管理体制、法规和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经济激励政策、建筑能耗统计制度以及能效标识制度六个方面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化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的若干启示。

    3.1 建筑节能标准化管理体制方面

篇(7)

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模式与成本控制模式

1.1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预算的定额计价模式

在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工程造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造价的预算要对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符合建筑市场的要求,尤其是当前的新型绿色建筑理念深入到了建筑行业内,需要对工程造价和成本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正确的工程造价方法。在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首先要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出发,对建筑项目所需要的建筑材料、项目资金、人力劳动等等的资金消耗进行预测,做好定额预算。在制定预算方案的时候,根据建筑生产的要素划分,采取定额计价的方式划出定额的标准,得出绿色建筑的建设所需要的税金、理论以及其他间接费用。在制造工程造价方案的时候,还要对建筑施工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费用进行报价,包括了建筑材料的差价报价、竣工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等,在所有信息的收集以及整合的基础上做出最终的工程造价方案。不仅如此,绿色建筑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有不同的定额稳定的标准,这些造价预算标准能够有效的维护定额标准,确保之前制定的造价方案在实施的时候发挥出有效性以及权威性。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建筑施工前制定的定额定价方案是静态计价的,如果定额标准的时间过长,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劳动力、建筑材料以及机械消耗等等因素的定价都因为建筑施工时间过长而与建筑市场的价格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需要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在市场经济的支持下关注动态价格的变化,体现出建筑市场上的竞争性。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制定的时候,仅仅采用计划利润、间接费用计算是存在不足的,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等等都需要明确计量标准,对绿色建筑工程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以及劳动资源的消耗确定明确的标价,制作出最佳的工程造价预算方案。

1.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预算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首先,定义工程量清单,根据绿色建筑的工程量清单统一建筑材料的编码、名称、计算规则以及计量单位,根据统一的标准编制总体建筑工程的总工程、分项工程以及分部工程的名称以及数量单位,采取工程量计价的模式,在工程招标的时候按照清单进行计价,从建筑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综合确认所有所需材料的单价、税金以及利润和成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呈现出自主报价的计价模式。不仅如此,工程造价中工程量的清单是由招标人员提供的,招标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自身管理、财务实力以及技术能力有深入的了解,招标的模式能够有效阻止暗箱操作以及弄虚作假的行为,所有的招标人员在制作招标文件的时候通过工程造价文件的制作彰显自己建筑企业的特色,完善招标文件的造价清单,控制工程造价的水平,使得建筑企业在实际实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得时候充分结合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水平,确保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促进绿色建筑的建设水平。

2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要点

2.1在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的时候推行一体化设计

新型的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要从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地分析与探讨各个建设因素在设计造价的时候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在一体化设计工作的时候,针对建筑物建设所需要的所有材料统筹规划,促进设计人员综合学习先进的建设知识最终完善新型的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要综合地考虑消费者、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的需求以及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环保角度以及可持续的角度综合考量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以及造价方案的可靠性。在具体的施工方案的角度落实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在此基础上优化绿色建筑工程的实施成本。

2.2绿色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生命周期

对于新型的绿色建筑工程,要从建筑施工生命周期出发,考察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成本控制和造价预算管理,从最初的建筑物拆除开始到整个应用环节逐一进行成本分析,使得绿色建筑在后续的工程项目维护、应用以及拆除等等环节都产生很大的便利以及管理便捷性。尤其是从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控制找到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积极优势,积极进行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省,使得绿色建筑工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真正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例如: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虽然前期的投入成本较大,但是在后续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时候发挥出极佳的低消耗、高环保效能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内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佳效果,全方位的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的可靠性以及全面性。

2.3进行绿色建筑工程造价设计的时候充分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的过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各类型的的技术手段进行贯彻应用以及学习,其中不仅要应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还要熟练地应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和数据处理方式,尤其是要借助虚拟仿真模拟技术来落实和考察建筑工程的造价方案是否可行。例如:新型的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在成本优化的过程中要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仿真,通过模拟发现工程造价方案的问题以及可能会产生的资金消耗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问题,在不断模拟和修改的过程中提升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预算,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精确性和可靠性,避免绿色建筑工程出现误差问题和考虑不周的问题出现。

3总结

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新型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落实绿色建筑工程的实现,从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角度优化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与推广,由于绿色建筑在实施的时候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采用成本控制以及工程造价的方式统筹布局,采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推广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经济效益与建筑质量标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民对建筑质量指标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了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只有解决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经济效益。因此,在市场中引入良性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承包制度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可以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效益是在该行业范围内通过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提升经济效益,一方面需要降低成本消耗,另一方面则要将价值最大化,以满足社会需要。

1、简析建筑物的商品性质与使用价值

集体群是建筑物所具有的一个独特点,由功能各异的建筑物所共同组成的建筑集体群,在其需要通过不同工艺、不同地点和不同专业等的模式的交叉生产来满足其实现的过程。此外固定性、单体性、符合性、协作性等也是现代建筑群所具有特点表现。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选择于某一个固定地点进行分散生产,与一般性商品不同的是,建筑群不能进行集中性生产以及自由运输。要满足建筑工程的全面施工要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都需要由不同的部门、工种和技术间的协调配合,而一般性的商品由单一的环节便可完成其全过程的生产。

从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商品性出发,其具体的使用价值表现在:适用性,作为建筑物商品的基本特征,满足其相应的使用需求是建筑适用性的价值表现,如果一个建筑物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其适用性的一面,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将会被无形的抹杀;可靠性,只有完善可靠的保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耐侵蚀力,避免因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相关事故的发生,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和人民群众的损伤,为建筑本身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降低;经济性,除了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审美性和质量性外,还应最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建筑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建筑物的经济价值是商品属性的要求,体现为将其设立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到实施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应将经济效益摆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中,控制好整体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质量标准的衡量,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获取建筑物的经济价值。

2、建筑经济效益中存在的风险

2.1、材料的浪费与运用不当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是最重要的,它们的成本占全部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因此建筑材料也是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着建筑经济效益的高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对材料购买时,不能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优的材料供应商,在建筑时对材料的运用不当,随意地浪费,还有甚者变卖材料,这此都对建筑经济效益有着不利的影响。

2.2、成本控制管理不严

现在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有效控制成本,但是结果井不理想。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需要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形成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但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却不能够很好地将各个环节相扣,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从技术方面,建筑企业需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各种不同施工方案进行比较,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争降低成本,面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赶工期,缺乏对施工方案的科学论证,导致了施工成本的失控。而且,在项目完成后企业应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总结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经验的得失。然而,大多数施工企业却没有及时对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工作进行落实,使成本管理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也使得建筑经济效益不能最大化。

2.3、新技术应用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会给建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新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工具、新的管理技术等方面。在新技术应用前期,可能由于对新技术的不熟悉,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看起来是在延误工期,增加工程成本,其实不然。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会使工程施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对施工新技术的培训,只是为了使日后的施工工作更加顺利,从而会节省工期,减少成本,进而增加建筑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却不能很好地把新技术应用到施工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的投入。

2.4、对能源节能意识的薄弱

建筑工程中将建筑节能贯穿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与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会给建筑经济带来不小经济效益。对于节能的设计与运用,不仅节约了我国有限的资源,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建筑物建造过程和日后使用的费用。但是,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不但对资源造成浪费,也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

2.5、安全风险对建筑经济效益的影响

建筑安全经济效益就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经济效果。安全问题,影响着建筑业的全部的生产活动,建筑安全对建筑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包括内部安全、外部安全、人身安全、预防安全成本等。

3、提高企业建筑经济效益的对策

3.1、实现建筑标准化,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建筑物的使用价值通常包括五部分,即:①适用性。这一性质通常是指建筑物必须要能够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如:购物中心建筑要可以满足购物需求;②司一靠性。不论使用价值为何的建筑都需要保证其自身的可靠性,具备承受自然灾害以的能力。实际上这一特性是对建筑物得结构标准提出的要求;③耐久性。建筑物必须要将其使用年限以及抵抗腐蚀性作为关键问题进行解决,而要想解决这两大问题则需要在建筑材料方面设置相关的标准;④美观性。由于人们对建筑物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物要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优美的景观;⑤经济性。物美价廉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涉及到多项标准,包括适用、可靠、耐久、美观以及低成本等,只有达到了这此标准,才能够不断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筑标准是实现建筑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标准化也就成为了建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我们可以将建筑物看作是复合产品,这是因为其构成涉及到了各色各样的建筑材料,而这必然会与多个生产单位产生联系。

3.2、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特殊时期,企业管理的关键实际上应放在资本管理上。不论是哪个管理系统都必须要将资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着手点,并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最终目标来逐步发展。实际上建筑企业实施资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严格遵守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原则,保证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资本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建筑企业加强资本管理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则是要加大对资本流动性管理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所拥有的效益。其次,则是要定期对陈年旧账进行清理,从而更好的了解产权关系。最后,则是要有效提高资本利润率。

3.3、加强内部经济与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3.1、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

建筑企业应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重心,通过引进新型管理技术来不断提高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生产管理水平。建筑产品自身的特性注定了建筑企业具有点多面,以及不易管理的特征,所以在日常经营与管理中,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要做好配合工作,尽可能实现本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化、程序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首先要在对建筑成本的控制中明确各级别和各部门的权利、责任,提升人员对建筑成本的控制意识,形成一个建筑成本责任中心。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控制建筑成本的具体要求上,必须深刻地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权限和职责,逐级、逐步地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其次要在对建筑成本的控制目标了解的基础上搞好成本预测。这是因为对建筑成本控制的基础是建筑成本的控制目标的制定,而其中,对成本的预测又是建筑成本的控制目标制定的基础;再者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行成本管理,形成一个囊括贯穿建筑施工始终的事前、事中、事后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做到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个比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处理措施。

3.3.2、人工成本的降低

要想实现人工成本的降低,就必须要以增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重要目标。这不仅仅要求企业提高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要提高劳动组合的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劳动生产和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结合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成功经验来说,企业职工工资与福利待遇的增长不能超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否则经济效益的提高将会成为空话。

3.3.3、材料费的降低

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必须要以材料质量为重要基础,如果不是长期货源尽可能施行“货比三家”的原则,以此来实现采购成本的降低圆。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控制当地地产材料价格,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向当地政府部门购买砂石料的开采权,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上升,进而为低成本提供一个有力保障。

3.4、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

机械化施工水平得提高同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企业的建筑经济效益,而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机械设备是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尽管现今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但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即在未来发展里人力资源成本将会逐渐提高,而机械设备的成本将会逐渐降低。这时,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一部分将会表现在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上。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有效提升自身的机械化施工水平。

3.5、优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能够创造出其它类型建筑不具备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工程初期成本投入高、后期节能收益时间持续长的影响,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企业对建筑节能存在着许多认识偏差。节能建筑主要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初期成本投入时期,这个时期的投资比较大;其次是节能建筑的收益阶段,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处于投资阶段的3-7年之后,它的效益计算公式为: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不仅如此,节能建筑还能够减少对锅炉供热设备、采暖系统的投资,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能源损耗都有节约的作用。所以从长远计划来看,节能建筑能够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提升建筑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言之,对如何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断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当前我国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其成因有了定的认识,明确建筑标准在建筑经济效益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建筑标准应用成效提高之根本,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致力于建筑成本的控制,致力于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最大化的确保建筑经济效益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在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捉进企业的完美砖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云萌.关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几点看法[J].经营管理者,2014,04:252.

[2]李林波.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经济的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4,04:255.

[3]胡晓天.对当前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0:183.

篇(9)

二、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1.确定合理的施工管理目标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且整个工程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明确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方向,建筑企业应当明确建筑节能工程管理目标。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全面认识建筑节能工程,详细了解节能工程的工作内容。其次,建筑企业再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工程管理内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管理目标,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管理。最后,建筑企业应当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的管理符合行业规范。比如住建部《被动房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主编徐伟曾说:中国建筑节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是终极目标是建筑近零能耗甚至是零能耗。显然,若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作为基础企业,建筑企业在节能管理工作中,应当设计能够实现、具有引导作用的管理目标。如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增加建筑的和谐度和美观度;全面推行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大力推进废旧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一可执行的目标既能体现建筑设计的节能特点,也能引导施工人员落实节能理念。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管理内容设定科学的管理目标。

2.健全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体系

只有健全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真正落实节能理念。况且,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宽泛,建立工程管理体系更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首先,建筑企业在节能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应当要求管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状况。这样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其次,建筑节能工程管理人员还应当加大检查力度,进一步约束施工人员,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再者,建筑企业应当落实责任制以及管理评价制度,使建筑工程节能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贯彻落实管理工作。而且通过管理评价制度,管理人员还能够及时了解到管理工作的不足。总的来说,只有不断健全节能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的管理水平。

3.加快建筑节能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管理需求。更何况,只有创新管理体制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的管理水平。首先,建筑企业应当重视严格执行新的节能标准。毕竟随着我国节能理念的发展,国家有关节能工程的法律法规一直在完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涌现出来。执行新标准也是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水平的重要途径。其次,应当创新节能工程管理模式。毕竟节能施工管理的目标、内容都在改变,也只有实现管理体制的改变才能真正提高建筑企业的节能工程管理水平。比如把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分部工程纳入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体系,使涉及节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多个方面技术要求有法可依,形成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闭合体系。总之,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应当重视实现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1.规范建筑节能设计

就目前而言,有些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设计的认识并不足,从而无法保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另外,还有些开发商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无视国家相关节能法规,甚至会强令设计单位改变设计方案。总之,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工作问题非常多,建筑企业应当重视规范建筑节能设计。从技术角度而言,实现建筑节能设计可以从节约自然能源材料、开发新能源材料两方面入手。首先,在节约现有能源材料方面,建筑企业应当要求设计人员能够依据施工环境,实现各部分工程的节能设计。如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窗户节能设计、墙体节能设计等工程的节能设计。以墙体节能为例,设计人员应尽量避免东西向开大窗,提高窗户的遮阳性能(可用固定式或活动式遮阳)。另外,要重视屋檐、挑檐、遮阳板,窗帘、百页窗等构造措施,这对于调节日照、节省能源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玻璃幕墙建筑,必须考虑良好的遮阳、遮光条件。其次,在开发新能源方面,设计人员应大胆尝试在设计方案中体现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比如利用集热器进行太阳能低温集热,然后通过热泵,将热量传递到温度为35℃~50℃的采暖热媒中去。总之,建筑企业应当严格把控节能设计,从而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质量。

2.加强节能工程的检测和验收

为了真正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应当重视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和验收,在最后环节做好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首先,在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并出具报告,同时检测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的逐一检测。比如在外窗气密性实体的检测工作中,检测机构应抽样验证建筑外窗气密性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此同时,监理单位应进行现场的监督检查。其次,应当加强重点工程的节能性能检测。比如加强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质量检查,确保节能理念的落实。最后,应当依据行业标准,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节能工程检测标准。

篇(10)

实践中可以看到,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二者之间可谓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制约。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各项指数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成为热议话题,基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建筑经济效益提高,才是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当前的形势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建立健全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承包模式,积极开展建筑建设施工工作,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所谓建筑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基于行业领域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开展,耗费较少资源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

对于新时期的建筑行业和企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多地获得建筑经济效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和完善建筑行业标准与规范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筑经济效益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健全与否,实践中只有健全和完善建筑行业标准与规范,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地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1.1、利用模数提高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建筑行业和企业内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应用管理规范的设计非常的复杂,因为其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非常的广泛。实践中,若对此不进行统一要求和规范管理,则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问题和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建筑模数而言,其作为一种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建材、构件以及建筑设备的尺寸协调管控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对于某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在其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较小的、缝隙一样的尺寸,还是高度、跨度都非常大的尺寸,都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采用模数管控。通过模数的应用,可以有效协调建筑物自身的构造尺寸、建材以及建筑设备和构配件之间的合理搭配,同时也是对尺寸种类进行有效简化的良好方法与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设复杂度,对于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通过定型编制提高经济效益

从当前国内建筑产品以及建筑行业发展可以看出,重复建设、缺乏灵活性的建筑项目非常的普遍,这类建筑产品若每次都要进行重新设计,则不仅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不利于创新,对于建筑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对于重复性建筑物而言,笔者认为建筑行业、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设计出通用的图纸和建筑标准,利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修改与验证,并且做好与各部门之间的沟

通与交流,及时出台通用性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这对于提高建筑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定型合理编制,与生产、施工单位加强密切协作,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1.3、强化建筑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国内建筑行业发展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标准化的水平,正在向着体系化方向发展。对于国内建筑行业而言,仅仅实现标准化是明显不够的,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应用功能的实现、平立面组合布局、艺术造型以及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技术经济效益等,统一纳入该体系之中,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才能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才能形成从设计、建设到成套施工的良好局面。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果想要全面承担从规划道完成施工任务流程,就必须强化建筑管理体系,同时这也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保障。

1.4、做好评价和调整工作

在建筑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过程中,应当对建筑产品质量性能指标、参数以及技术条件等各个指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使各标准可以统一、协调,并且形成一个比较配套的体系架构,以此来确保标准和要求能够得以执行和落实,这对于取得良好的建筑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入世以来,国内建筑标准已经采用或者超过了国际先进标准,部分标准指标提高后,相关标准也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才能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建筑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提升建筑标准成效

在建筑经济效益提高过程中,应当做好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工作,这是基础和前提。实践证明,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必须建立在建筑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基础上,因此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任务。第一,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或者减少建筑质量问题,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以此来降低建筑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建议从建筑规划、设计,到施工与维修,进行全过程的建筑质量管理,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质量和效率;第二,应当将建筑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程中,全面管控工程施工质量,从而实现其全面性、科学性以及推进性和预防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始终将有效提升建筑经济效益作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坚持建筑标准化原则,从而实现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目的。

3、基于建筑节能优化建设的建筑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十以来,全国各个行业、领域都在走节能环保之路,同时这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绿色节能。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必须致力于绿色节能优化设计与实施。第一,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手段,做好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建筑节能施工建设过程中,节能高效与否关系着节能工艺,与所选择的建筑材料节能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强化新节能工艺技术应用时,还应当对建筑环保材料进行研发和应用推广。一般而言,建筑节能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全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节能问题,最大限度地应用保温隔热材料,选用节水的设备作为建筑的卫生洁具,防水性能强的建筑材料,以此来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提升经济效益之目的。第二,加强建筑节能分析。实践中,因建筑节能是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建筑节能分析研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致力于环保隔热、高效节能工艺与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尤其应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来提升建筑经济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概念,新时期的建筑企业一定要紧密结合时展的背景和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现状,对当前国内建筑经济效益的现状、成因有全面的认知,明确建筑标准在建筑经济效益提升中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建筑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建筑标准应用成效提升之根本,致力于建筑节能的优化,致力于建筑成本的控制,最大化的确保建筑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在促进建筑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完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畅.建筑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分析[J].中国建材,2010(08).

[2]韦新峰.加强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上一篇: 工地节能减排措施 下一篇: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