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05 11:33:14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1)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凸显出来,而且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固定汇率制度是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主要实行的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其所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再不断改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外汇风险则由企业自身来承担。面对如此局面,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内部因素

首先,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在1993年,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并且还觉得很好,没有一点风险意识,长期这样,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高层以及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并不重视,比较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从而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无法准确的判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外汇风险的危害性,因此,也忽视了对外汇风险。长此以往,导致我国企业对于目前外汇市场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能规避外汇风险以及这些工具的如何应用都不清楚,因此,外汇风险肯定会影响这些企业未来的国际贸易。其次,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比较缺乏。我国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较晚,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没有设立。实际上,我国企业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外汇知识和相关的外汇理财技巧,很难应对日益剧烈变化的汇率波动。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地制度保证。

1.2 外部因素

首先,体制性约束。目前,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外汇政策的管制以及金融服务仍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制约。目前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我国仅有的几家国有银行实施外汇交易时也仅仅只是针对少数出口型企业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它们没有充足的避险工具,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是非常有限的。

2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1 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就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贸易业务特点通过对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来进行的一种策略。经营策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策略,它本身包括两种策略,即营销策略和生产策略。

2.1.1 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主要是利用营销手段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营销策略也包括很多:第一,贸易市场选择策略。根据国际贸易对象所在市场的状况,企业对该市场经济下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外汇风险现状和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贸易数量进行控制,或加以战略性的有效控制,并注意把握交易时机,尽量选择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小的市场进行贸易。贸易对象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贸易对象的财政状况、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潜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结算币种选择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结算币种的选择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可以选择本国货币或者贸易对象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收硬付软或者折中地采用软硬币搭配或者直接用本币是结算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另外,要合理选择结算币种,企业必须在合同谈判前,对外汇走势进行分析,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第三,结算时间调整策略。对于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而言,能够决定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汇风险暴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规避企业外汇风险主要就是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汇率波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而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要想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只能通过对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的改变来进行。第四,贸易合同保值策略。在贸易合同制定中,国际贸易双方将保值条款订立起来并将其加入合同中,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贸易合同保值效果的好坏。第五,价格调整策略。价格调整策略需要对价格调整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及价格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2 生产策略

生产策略就是对生产产品的地点、规格、结构、品种等改变来规避外汇风险。第一,转移生产地点策略。目前,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采取该策略,提高对汇率变动抵抗能力,并且使汇率波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减小了。第二,改变原料来源结构。改变原料来源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第三,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生产成本减低,而且也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也使外汇风险得以规避。

2.2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是利用外汇市场和回避市场的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品策略主要包括:

2.2.1 外汇期汇交易策略

第一,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营业日内交割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各类外汇交易中,即期外汇交易量是基础,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其交易量约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2/3,居各类外汇交易量之首。当汇率较为平稳时,企业如果采用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会减少很多损失,另外,这种策略也是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量不是非常大的企业。第二,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策略是指外汇交易双方先签订交易合约,但并不立即进行货币的转移,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汇率完成货币的转移,从而实现外汇风险的规避。在国际上,这种方式的策略是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这种策略将远期的外汇交易汇率锁定在当前,在进行交易时,其汇率都按照合约的汇率,不管汇率如何变动,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这种策略与即期外汇交易策略最大的区别在于交割日不同,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必须是在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而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发生在将来。

2.2.2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就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以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外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企业国际贸易需要收付的外汇,企业可以与现汇市场交易数量相同且与交易位置相反的期货合约,从而对汇率风险进行了规避,也就是说防止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2.3 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同时期权的买方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在规避外汇风险上,外汇期权交易更加灵活和主动,根据国际贸易业务特点,企业将相应期权购买后,如果汇率变动对其有不利影响,则当合约到期时对期权合约进行指定,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规避外汇风险,进而降低损失;反之,利益的获取不是通过执行期权合约而得到,而是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汇率的有利变动来得到。这里也提出期权所付费用要远远高于远期交易。

2.3 组合策略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2)

一、农业风险和规避农业风险机制的含义

农业风险是指由于农业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农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而导致的农业经营活动受损的可能性。具体是指农业走向市场之后,所要冒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是来自自然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灾害性因素;市场风险则是来自市场的供求失衡与价格剧烈波动所造成的收益上的风险。

农业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终归是可以通过某些形式进行控制、分散和转移的。农业风险规避机制就是通过各级政府、保险公司、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等建立农业风险的事前预测、事后共同承担的风险机制,对农业种植、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以及生产成本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产品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程度,实施先兆预警,提前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防范和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在风险发生后,有效解决农产品受灾减产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农户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稳步发展。

二、建立规避风险机制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的风险规避机制很不健全

(1)地方政府未能充分发挥规避风险的作用。在农业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投入增长非常缓慢;部分地方政府出于快速发展本地区经济的考虑,不愿将有限的资金投向见效慢的农业,而是过分依赖中央对农业的投入,对防范农业风险投入的资金更少。在信息服务方面,为领导服务的信息多,而直接为农民、为市场服务的信息少,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生产、科技、供求等信息的需求;信息服务质量不高,准确性低,渠道少,可操作性差;缺乏农业信息人才,农民的接受能力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负责信息服务,但是目前缺乏此方面的人才。

(2)农业保险机制受到限制。现行农业保护制度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我国实行的是以直接的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为主的保护政策,发生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接拨款救济灾民,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很少;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低,赔付率高,风险大,保险公司缺乏积极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缺位,至今缺乏一套完善的有关农业风险保护方面的立法予以保障。

(3)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市场控制风险的能力。我国目前市场体系极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市场体系,市场运行效率低,其发育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农产品期货市场运作不当,市场主体缺位,交易品种少、规模小,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应付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研发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不能与生产紧密结合,重大创新性成果少,有效规避农业风险的优良品种不能及时研发出来;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满足规避风险的需要。合作组织由于数量太少,规模较小,组织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故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目前的合作组织主要服务于生产加工和供销运输方面,缺乏产前和产后的合作组织,故单一、功能不全,不能更好地为规避农业风险服务。

2、近年来发生的大量受灾事件要求尽快健全规避风险机制

(1)农业自然风险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多发性。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时有发生,而且往往波及面积广,受灾面积大。例如2010年初西南地区五省发生特大干旱,导致200万人因灾返贫,直接经济损失300亿元。因此全面启动自然灾害风险预测,树立科学防灾减灾的新观念,培育和扶持减灾产业,更多运用科学预防手段,分散灾害风险,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2)农业市场风险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小至一个县乡,大至一个省份,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农产品价格浮动带来的巨大损失。2010年夏,陕西渭南地区的西瓜主产区遭遇了西瓜丰产不丰收的灾难。以合阳县为例,仅县南部的三个乡镇共种植西瓜10万亩,产量可达5亿斤。但是西瓜的售价跌到了每公斤0.2元,远远不够农民的投资。所以,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把现在的小农业变成大农业,加强市场风险预测,帮助农户抵抗市场风险是发展现代农业急需解决的另一道难题。

3、建立规避风险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建立规避风险机制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由于技术水平先进、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容量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征,其抵抗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强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本身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产业化和高市场化率的特点,又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规避风险机制,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以转移和分担等多种方式化解出去,可以对现代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

三、建立规避风险机制的途径

根据我国农业风险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规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政府、市场、企业、集体、农户自助的多元复合结构模式。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规避农业风险中的作用

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规避农业风险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资金投入、政策保护、基础设施、气象预测、农业科研、市场信息、农户培训和推广咨询等。

(1)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政府的稳定投入是规避农业风险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发展较为重视,投资也每年有所增长。但是对农业风险的重视和补偿程度还远远不够,表现出很大的临时性和随意性。针对农业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政府的防范风险投入应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中,应预留和拨付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规避农业风险的计划中去。各级财政都要对农业有政策倾斜,逐步提高支持农业的投入。对农村的水利、防洪、电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逐步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及预警体系,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领域,农业仍然是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仍然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的群体。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努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信息网络、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

2、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险体系

(1)增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各级政府要落实财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直接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政府承担农业保险的部分业务费用和亏损,并制定适当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商业性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减少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的风险。

(2)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由于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相关性,巨灾损失时有发生。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才能保持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性,当前主要的途径有:一是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把农业保险中大宗的农业风险在社会范围内分散,弱化原保险人的农业风险,让广大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实惠。二是建立省级政府主导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由各级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规避市场风险

(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信息的建设和加强主要靠政府部门的投入来完成。各级政府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增强对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预测预报能力,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要按照“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起主要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监测与预警体系。

(2)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通过合同形式将现代农业中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转嫁出去,是克服盲目生产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农民按订单种植,企业负责销售,既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又可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要着重加快培育订单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扶持专业大户和培育中介组织,扩大订单规模。

(3)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步伐,完善和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建设新型农产品销售网络。要继续推动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期货市场。

4、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有效规避农业风险

科技进步是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当前,建设现代农业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人才是关键。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新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好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科技直通车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3)

    2 实验情景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简介本实验改进了MIT的“啤酒游戏”,研究的对象为具有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实验首先通过对被试进行风险态度测试,筛选出具有明显风险偏好和风险规避特征的被试扮演零售商,风险中立的被试扮演生产商;其次,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情景,并采用Excel辅助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最后,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风险态度的零售商的订货决策行为。实验假设生产商产能有限,市场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波动。零售商需要对每周的订货进行决策,生产商需要做出生产决策。

    2.2 情景设置为模拟在正常、利好和不利的情景下需求的波动,由计算机在预设区间随机产生需求数据。其情景设置和市场需求波动如下所示。(1)第1~10周:市场需求正常(前6周数据主要用于让被试适应实验);(2)第11~16周:利好因素出现(可预知因素,提前告知,假设世界杯比赛到来);(3)第17~20周:利好因素影响结束,需求恢复正常水平;(4)第21~26周:不利因素出现(不可预知因素,突然出现,假设政策严查酒后驾驶);(5)第27~30周:不利因素影响结束,需求恢复正常水平。

    2.3 样本选择本项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具备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的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对被试进行风险态度的测试。预测试发放问卷80份,回收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8%。结合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风险态度量表,修正原有的题项;正式测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3份,回收率93.2%;有效问卷339份,占回收问卷90.8%;经过计算筛选后,选取被试人员共计178人,其中男98名,占55%,女80名,占45%,组合成89组进行实验,实验后回收实验数据表,严格审核并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有53组有效数据。特别地,订货决策属于操作层决策,其决策者为基层工作人员,其年龄、思维和行为模式与大学生较为接近,故选取大学生作为被试。同时,国内外学者在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学生样本,主要取决于学生样本的可获得性。关于学生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国外学者Hodgkinson等人研究框架效应与战略决策关系时,同时采用学生样本和企业样本,发现两者并无明显区别[15]。国内学者张文慧等人在研究决策者认知特征对决策过程和战略抉择的影响时,也采用了部分企业样本与学生样本对比,发现数据并无明显区别[16],因此,本实验采用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2.4 角色设置对被试人员进行风险测定后,选取具有明显风险偏好(P型)及风险规避(A型)者扮演零售商,选取风险偏好为中性(M型)的被试扮演生产商,组合成M-P、M-A两种不同的供应链。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零售商和生产商做完决策后在已经设计好的Excel表格中相应位置输入决策数据,计算机程序会自动记录下数据并保存成数据表形式,实验结束后,对原始数据表进行回收。实验后收集数据表并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4)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4-0058-02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汇率市场化趋向与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根据这些原则对美元升值了2%。该政策的出台打破了2004年10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8.2765的水平。2005年9月26日,央行宣布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由1.5%扩大到3%,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保持不变。尽管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从长期看,势必会要求扩大作为决定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基础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灵活性,从而肯定将会对日后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产生渐进性的市场影响。从2006年汇率走势上看,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降、双向波动、小幅升值态势。而且,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继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央行已明确表示,逐步扩大灵活性是我国汇率改革方向,逐渐让市场供求关系发挥更大作用,减弱“一篮子货币”参考作用的权重,增强市场因素是我国的汇率政策。因此,随着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习惯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理财的我国外向型企业不得不考虑汇率风险问题,做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

据有关调查显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忽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产品附加值低,形成了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的“路径依赖”,使得汇率风险及风险防范缺乏存在的基础,汇改后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热情不高,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二是受资金规模、产品结构、专业人才等因素影响,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不高。据调查,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一些产出规模不大的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维持存量银行贷款已经很难,根本无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之外的资金操作,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损失,谈不上事前的风险防范。从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结构看,汇改后,面对汇率损失,70%的中小外向型企业拟通过改接周期短的订单、修改进出口收付汇条件,选择预收货款、改信用证结算为TT汇款,将远期收汇改为即期收汇、延迟付汇等方式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但是由于这部分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劣势位置,上述应对风险的想法也就无法实现。实施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但长期以来,企业熟知汇率风险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即使是外汇指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三是商业银行的汇率避险金融服务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国际上看,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发展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已经超过3000种,但从我国来看目前只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货币互换、外汇期货、改变融资方式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而各家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对二级分行以下金融分支机构授权办理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品种目前只有远期结售汇。已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普遍存在授权额度小、操作程序烦琐、操作成本高、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在外汇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对冲风险的渠道,这就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难以平盘。虽然外汇对外汇交易有远期买卖、期权等品种,但外汇对人民币的交易长期以来只有远期结售汇一种手段,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刚刚办理,业务开展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由于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自己却承担了汇率风险,使作为中间业务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变成了银行的自营风险业务,所以对银行来说要发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先要考虑自身如何规避风险问题。同时由于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也限制了银行开发应用新产品的能力。四是虽然部分企业已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避险,但是,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然偏小。2005年全国企业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分别仅占银行结、售汇总量的2%和4%左右,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

二、外向型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策略

从规避汇率风险策略来看,外向型企业在其理财中针对跨国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与银行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风险规避和管理策略。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货币选择策略、价格调整策略、平衡策略、组队策略、借款策略、投资策略、利率互换策略、易货贸易策略、多角化经营策略等。本文着重研究企业今后需要大量使用的套期保值策略。

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同、外币期货合同、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等套期保值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企业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是企业在交易时,与办理远期外汇交易的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规定未来某日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和汇率。尽管合同到期日市场外汇汇率已经改变,但合同卖方与买方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进行外汇交易,这样,企业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出口收入或偿还债务时套期保值,避免外汇损失。相对于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具有更高的外汇风险防御功能。如中国银行自1997年4月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在国际外汇市场经历数次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均对外向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外币期货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协议价格,在特定的交易场所,买卖固定数量的某种外币的交易活动。与远期外汇交易不同,外币期货交易一般都在固定的交易场所内进行,而且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一般都在合同到期日之前交割。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国际货币市场部推出第一张外汇期货合约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期货交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运用外币期货交易,既可避免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汇率风险,也可牟取利润。

外汇期权交易是针对给予期权持有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汇价出售或购进一定数量外币选择权的外汇期权合同的交

易。合同持有者有权在合同期满时或提前按规定的汇率买卖事先预定数量的外币。外汇期权类似于保险,对期权合同购入方来说,他购入的是权力而又不必承担义务,如果期权交易无利可图则可以放弃这种权力,其保值成本不会超过期权的购买价格即“权利金”。由此可见,期权交易既具有即期外汇买卖的灵活性,也具有远期外汇买卖的安全性,期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外汇保值的方法,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从汇率的变动中获利的机会,期权买方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决定是否执行期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与银行进行期权交易,银行只对部分优质客户提供这项服务。

货币互换交易是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在同一时间按即期汇率分别从对方买进外汇,到期时按远期汇率把外汇分别卖给对方的交易。货币互换交易实际上是两家企业交换等价的两种货币,到期时双方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一般包括本金的初期互换、利息互换和本金到期时的再次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并使企业有可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措外币资金,而且有助于避免汇率风险。

在使用套期保值工具时,首先要求企业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降低套期保值成本。进行国际交易的大企业往往有许多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他们在经营业务中往往不了解其他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是否存在反方向的外汇收支业务,如果他们都是独自考虑自己的套期保值业务,总体上必将加大套期保值成本。而实行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企业,由于所有业务单元的外汇收支业务都是由外汇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的,随时可以以一种货币为基础货币计算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并可以统筹作出套期保值决策,降低套期保值成本,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企业要注重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研究,分析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套期保值决策。只有正确预测、把握外汇汇率的发展趋势,才能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提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再次,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在不断变幻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培养熟知国际资本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的专业型人才,是防范汇率风险的关键。因此,引进和培养一批熟知国际经营业务和多种金融产品,熟练应用套期保值工具应对汇率风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十分必要。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5)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在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优化增和,使得企业能够在完成足额缴税后,仍能够得到一部分结余。在企业发展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企业能够合法合理的减少自身所需要缴纳的税款,实现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可以利用税收筹划,对多种税收方案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从中挑选出最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税收方案,有效减少企业现金以及本期现金的流出,使得企业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优化资源配置: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的流向往往是由利益的高低所决定的,行业所能够获得的利益越大,则对于资本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流动配置。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重视税收策划人员的意见,认识到税收对于企业的影响,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利益和企业的税后利益。不仅如此,企业应该向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强化对于资本的吸引和运用,进而实行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

税收策划具有合法性以及事前规划性的特征,不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策划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由于企业不熟悉国家税收政策所导致的风险,包括了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前者是指政策选择正确与否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缺乏对于政策的清晰认识而造成的,后者则是指政策时效和不确定性,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往往会对税收政策作出相应的变化,导致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者相对短期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的税收策划风险,增大了税收策划的难度。

2.操作风险。

税收策划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如果对其把握不够,则可能会引发相应的操作风险,包括了纳税人的操作风险以及执法者的操作风险两个方面,对于纳税人而言,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税法系统知识,并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而很容易在各项法律法规中顾此失彼。对此,企业管理层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对相关税法知识进行彻底了解和掌握,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对于执法者而言,如果对相关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则会引发相应的操作风险,影响企业税收策划的顺利进行。

3.经营风险。

企业的税收策划是在纳税义务产生之前的财务决策中进行的,属于一种合理合法的预先谋划行为,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和计划性。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或者对预期经济活动的判断失误,则可能导致税收策划目标的偏离,引发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营决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无论多么优秀的税收策划方案,如果缺乏有效的实施,或者没有得力的实施人才,则可能会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引发相应的风险和隐患。

四、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策略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计划的进行,避免过分追求企业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意逃避税收负担的行为。同时,企业税收策划应该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随时关注国家法律法规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自身现行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调整。不仅如此,企业应该树立其正确的税收筹划观,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树立起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对税收筹划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

2.提升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企业税收筹划中,财务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和职责,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了税收筹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额措施,不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风险进行规避。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看,税收筹划人员应该对国家相关财务、税收、会计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等进行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以确保税收筹划的合理性,对风险进行规避和化解。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对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得其能够精通税收政策和会计业务知识,了解金融、保险、贸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确保税收筹划方案正确性的同时,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3.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环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必然会对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等进行调整,对此,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灵活性,根据政策与法律的变化,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税收筹划中的风险进行规避,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减少自有资金比例,降低资本最低回报率,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利润。我国税法规定,离析支出是在税前扣除。通过贷款,企业可以适度负载,利用税前列支利息,现行分区企业利润,从而达到少交或者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4.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在企业税收筹划活动中,要想实现对各类风险事件的规避和控制,不能单单依靠财务报表的检查,而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建立起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很容易导致管理层的混乱。因此,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将税收筹划风险控制归纳到统一的范畴中去,严格控制税收筹划中的各类数据信息,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风险隐患,应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风险进行规避,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如果风险已经出现,则应该通过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风险事件的范围和影响进行限制,减少企业的损失。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6)

一、项目简介

山东寿光b物流园投资11.68亿元,选址为寿光市兴源西路以东、安顺街以北、益羊铁路以西、南辛路以南,占地975亩。拟建设公路运营为主,与铁路、水路为关联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包括运输、仓库、配送、加工、商品展示、商务办公区(楼)、大型停车场、职工生活用房及与之相配套的餐饮、汽配、汽修等服务设施。

二、项目风险识别

根据表现形式,将寿光b物流园项目的风险分为五大类。

1.政策风险

目前,针对物流园区的政策多为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府缺乏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保证,特别是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政策,必将影响园区发展。

2.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风险,即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支撑园区或者园区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如需求发生变化、竞争加剧、出现新技术等,导致项目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现金流量不足。

3.财务风险

指由于项目融资结构不合理,成本控制不力,预测的经济效益过好,或土地费用、税收政策、利率等的变动产生的风险。

4.管理风险

由于项目的投资方、建设方等关系不协调或项目内部不协调引起的风险;由于个人失误或恶意不当行为给项目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

5.技术风险

如项目规划阶段的市场调查是否全面、准确,影响到项目整体规划的选址、规模、功能定位、设施配备等,进而影响项目及寿光经济城市发展。此外,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软件还不成熟。

三、基于ahp方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根据项目风险识别分析结果,构建寿光b物流园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寿光b物流园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度采用九分位标度法,构建项目风险评价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进行分析。

1.项目风险评价层次单排序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1)根据目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112,0.797,0.514,0.221,0.199);

=5.102,ci=0.026,ri=1.12,cr=0.023<0.10。

(2)根据项目政策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140,0.939,0.314);

=3.086,ci=0.043,ri=0.58,cr=0.074<0.10。

(3)根据项目市场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375,884,0.124,0.251);

=4.111,ci=0.037,ri=0.90,cr=0.041<0.10。

(4)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判断矩阵计算结果为:

w=(0.789,0.520,0.289,0.093,0.122);

=5.257,ci=0.064,ri=1.12,cr=0.058<0.10。

2.项目风险评价总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结果,各指标权重集合为:w=[0.0056 0.0376 0.0126 0.1065 0.2506 0.0351 0.0711 0.1443 0.0950 0.0528 0.0170 0.0223 0.0789 0.0708]

根据ahp评价结果,项目风险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结果为b2>c1>b1>c2>d>b4>e>c3>a2>b3>c5>c4>a3>a1。可见,对寿光b物流园区投资影响较大的分别为物流市场需求变化、项目融资结构、地区市场竞争加剧、项目成本控制、项目管理风险、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技术风险。

四、项目风险防范与规避

1.市场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在项目规划阶段应认真、客观的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科学。此外,积极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大力宣传物流园品牌形象,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商业信誉吸引客户。通过宣传措施、物流培训、设计物流服务方案等,逐步赢得客户的信任来获得更多物流服务的委托。

2.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寿光b物流园项目的融资应由目前的自筹资金、商业融资、项目基金三种方式,转向以商业融资为主,创新型融资和私募为辅,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方式,以降低融资风险。与寿光市建设局,规划局等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为园区量身定制优惠的经济政策。开源节流,

格控制项目成本。

3.管理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园区内部各部门合理分工,职责明确,部门间密切协调,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配合,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园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吸引高素质的物流技术与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4.政策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增加第三方物流需求。提供土地和贷款支持,放宽行业准入、简化行政监管和审批手续,快速打造有利于寿光物流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5.技术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市场调查研究机构进行物流行业及市场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工作;选择信誉好、技术实力过硬的设计方和承包方来承担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决策者的素质;重视决策的执行与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小刚,张土乔.建筑工程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4(8)

[2]卿姚.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33)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7)

1 前言

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实行有利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国际贸易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使国内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通常而言,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背景下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活动。国际贸易由于是不同国家或企业之间的贸易活动,必然会受到交易国的政策的管制与市场影响,进而企业会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危机。企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规避贸易风险,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2 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

2.1货币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属于经济交易范畴,则需使用货币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报酬。但国际贸易基本属于大型的交易活动,交易时间会很长,且一般采取分期、分阶段给付款项。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化快且大的特点使交易双方都遭遇到一定程度的货币汇率风险。

2.2政策差异风险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或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这加大了国家之间经济市场的交流,有利于共同发展,同时由于交易双方都会试图争取交易利益最大化,则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反倾销政策,以保护本土企业,这就导致他国与之贸易时存在贸易壁垒与不公平贸易条款。

2.3贷款风险

国际贸易涉及的是大宗货物交易和大型劳务服务,交易全额款项可以说是巨大的,这一般超过企业的流动资金限额,加上现代银行事业的发展,很多企业选择申请贷款支付。但一些国家的政策更新速度跟不上贸易的发展速度,导致企业过高估计自身承受能力,给债权国带来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2.4合同风险

运输风险是国际贸易合同风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中双方达成交易后货物需经过长途运输方可到达进口国,其运输过程的一切事物都由进口国承担责任,且国际贸易中的运输风险可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2.5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由于国际市场的不可预测,进行国际贸易会经常遭遇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导致出现成本差异。国际贸易活动持续时间长,在双方接洽一段时间后,很可能出现商品价格变动。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及国家政局的动荡也能引起价格波动。无论价格是走高或走低,都会有一方承担损失。

3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3.1强化对于国际贸易市场的调研工作

每一个国家或其企业在决定参与到国际贸易之前,需切实做好贸易对象国或地区的市场环境、政治环境及军事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这些资料可为企业提供对方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及其他交易信息,可为企业合作谈判作为参考依据并占据有利形势。同时还可获知其他影响交易活动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或政局动荡、战争都会对国际贸易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掌握市场最新信息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减少和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认真研究并细致掌握贸易国家的政策和政治、经济状况

进行国际贸易,一定会面临不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制约,影响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如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得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将有利于出口,不利于出口,如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得是开放性政策,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因此,企业进入到国家的国际贸易领域中,必须细致掌握其相关政策和政治、经济状况,研究其变动趋势,尽量使企业在贸易中保持主动地位,第一时间规避潜在风险。

3.3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现今我国实行的是外汇管制政策,这导致国内许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无法规避货币汇率风险。企业为了能够有效防范货币汇率风险,就必须正确选择计价货币,也就是说交易时出口尽量以硬币作价,进口尽量以软币计价。有时也可通过调整商品价格规避货币汇率风险。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出口时相应提高作价,在进口时相应调低作价,并以汇率区的汇率情况决定价格。注意在合同中明确标明价格调整条款,以确保双方的经济利益都得到保障。

3.4做好贸易的防范工作,提高商品质量

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应该随时关注和掌握国际市场情况及各国的社会动态和政治局势,预备多种预防和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方案,在风险来临时,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减少企业损失。同时针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偏向政策,企业需尽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商品质量,提升商品的档次,打造出专业的品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对其他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反击。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对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努力开发新型产品。通过这些对策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国家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3.5在国际贸易中要选择科学的结算方式

托收方式、信用证方式和汇付方式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常用的结算方式。为避免遭遇贸易诈骗,企业必须慎重选择交易的付款方式。另外,企业应认真收集或调查有合作意向的交易对象在国际市场的企业信誉及经营情况,避免上当受骗。除此自外,进行分期交货的贸易,进口商应使用循环信用证,在签订合约时,注意添加信用条款,有助于企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经济利益,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中机遇与风险风险共存,我国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掌握合作对象的经营情况和国际信誉、掌握外币汇率的变化趋势,选择科学的结算方式等对策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也可以通过提高商品的质量等对策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婧.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17(5):38-39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8)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敏感性,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受政治、经济、社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部分因素又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为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通则》[1]规定,旅游规划应对旅游项目的宏观背景、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保护等作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旅游规划的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旅游规划蕴含风险”[2]。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应重视风险分析,识别影响规划实施的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风险分析可以提高旅游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减小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

本文基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理论,结合旅游业的自身特点,探讨风险分析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 风险分析的含义

1.1风险的定义[3]

风险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是指“不利结果出现或不幸事件发生的机会”(英国风险管理学会(IRM))。狭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的本质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广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是中性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广义的风险定义可以理解为:风险是未来变化偏离预期的可能性以及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大小[3]。

1.2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估计这些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为防止或减小不利影响而制定对策。与上列内容相对应,风险分析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风险识别;②风险评估;③风险对策[3]。

2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识别

由于旅游活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按风险因素的来源,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2大类。外部风险一般包括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等方面,内部风险一般包括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同的规划类型和规划阶段,涉及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区别对待。

2.1外部风险

(1)政策风险旅游规划的政策风险可能来自2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改变了旅游规划实施的政策条件;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可能与生态环境、自然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划相悖。

(2)经济风险旅游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经济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旅游者的经济收入与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消费心理与消费预期。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经济形势恢复相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因素可能会对旅游活动造成关键影响。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社会风险有:①当地居民是否支持旅游开发;②旅游活动涉及到的民族矛盾、宗教问题;③旅游开发引起的移民、拆迁补偿问题;④突发性事件如非典、H1N1流感及暴力事件等。

(4)环境风险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风险一方面来自环境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如气温变暖引起雪山融化,干旱使河水断流,污水排放使旅游区水体遭受污染等,对相关旅游活动将构成重要威胁。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当,也会引起环境的破坏,而给旅游项目带来风险。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竞争性项目常遇到的重要风险,对旅游规划来说,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预测方法或数据错误,导致市场需求分析出现重大偏差;②旅游者偏好转移,使市场需求与预测发生偏离;③竞争格局变化;④产品价格不被市场认可,影响旅游项目的预期收益。

2.2内部风险

(1)决策风险由于旅游业的复杂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管理者在规划、管理、经营的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具有主观性,如果决策时未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或忽略了某些主要的风险因素,就会导致决策风险。例如宜昌市“三峡集锦”项目,因盲目跟风人造景观热,“真三峡前建设假三峡”,建成10年后被迫拆除,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楚天都市报,2006年8月24日)。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于管理模式不合理,组织不当,管理混乱或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等引起的风险。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管理风险有:①旅游开发活动中的管理风险;②旅游企业经营风险;③旅游人力资源管不足、人才流失的风险。

(3)技术风险

旅游项目的技术风险可能来源于:①前期勘察资料的可靠性及开发方案的可行性;②工程施工风险,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遭遇滑坡、坍塌等;③旅游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高危性旅游项目,如漂流、探险等,往往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3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估

旅游规划中风险评估的任务是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并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关键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2部分内容。

3.1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包括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2个方面。风险概率即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旅游项目中风险概率估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前者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德尔非法等,后者一般是通过统计分析、数学计算和计算机的应用来实现[4]。

按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及评价的需要,可以将风险概率分为若干档次,如文献[3]将风险分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档,对应风险概率从0%按每档20%递增至100%。同样,根据风险发生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可以把风险影响划分为5级,即:严重影响、较大影响、中等影响、较小影响和可忽略影响。

3.2风险评价[3]

风险评价以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为基础,对风险划分等级。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评价矩阵法和专家评价法等。

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价,可以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矩阵。以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为横坐标,以风险发生后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为纵坐标,将各种风险因素排列在矩阵的25个网格内。结合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将风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4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不仅要了解规划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还要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对策,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风险对策研究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到规划的其它方面,作为规划修改和方案调整的依据。

4.1基本要求

(1)风险对策应具针对性旅游规划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各种规划的内容和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风险对策应结合旅游项目的特点,针对特定对象和关健的风险因素制定对策,将风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风险对策应具可行性风险对策应立足于现实客观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风险对策应是切实可行的。所谓可行,不仅指技术上可行,而且从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也是可行的。

(3)风险对策应具经济性规避防范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风险对策所需要的费用远大于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那么该对策是没有意义的。在风险对策研究中应将规避防范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与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权衡,寻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风险效益。

4.2常用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分别采用不同的对策。常用的风险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彻底规避风险的一种做法,即断绝风险的来源。对旅游规划而言意味着改变规划方案或否决某些开发项目。风险回避方法在规避了潜在的风险损失的同时,也放弃了预期的收益。因此,这种方法一般是在风险影响严重,风险概率很高的情况下采用。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性风险采取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是最常用的风险对策。风险控制措施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如在旅游项目决策过程中进行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强化监督工作,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

风险分散是另一种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对某些新兴旅游项目,市场前景较好,但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可以采取引进风险投资的方式,分散部分风险。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潜在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例如旅游企业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旅游活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此对策尤其适用于高危性旅游项目和某些人力难以控制的灾害性风险。

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风险,可以通过相关合同条款转移给承建方,再由承建方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

(4)风险自担风险自担就是将风险损失由旅游项目自己承担,主要适用于风险程度较低的风险因素。另外,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的费用远大于风险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风险自担的对策。

5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旅游区的诸多方面,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分析应具有广泛性和长远性,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

(2)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旅游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旅游规划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见能力。

(3)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规划单位、旅游企业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 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

[2] 汪宇明.旅游规划方的理性和责任-再谈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J].旅游学刊,2008,23(9):6.

[3]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388-423.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9)

一、背景

我国是烟草生产销售大国,年卷烟产销量2亿件以上,产值人民币近万亿元,但是出口卷烟销量仅有数百万件,出口卷烟总值数十亿美元,无论从销售数量还是从销售收入对比,出口卷烟在中国烟草行业中所占比重都微乎其微,这说明中国从烟草大国迈向烟草强国的路还很漫长。因此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卷烟工业企业要以巩固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实现从立足国内市场向面向国际市场的跨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烟草工业企业需要坚持“整合资源、拓展渠道、重心外移、做实市场”的战略方针和“实体运作、重点突破”的策略,努力实现由一般贸易向以境外办厂、建网络的转变,稳步扎实推进我国卷烟企业在境外目标市场的落地生产和落地销售。

虽然国内烟草企业已有数家境外卷烟生产企业,但比较分散,基本属于区域性的小企业,境外投资积累的规范化程序和成熟资料较少,整个中国烟草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境外投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科学指导,现状有待改善。如何对项目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为投资决策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是中国烟草企业在“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烟草企业的特点,对境外投资前期的主要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规避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烟草行业的特点

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以下显著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建立烟草企业资金投入大,对设备、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建成运营后,产出也较高。全球烟草行业平均总税负水平在65%之上,这对企业和政府投资者而言,烟草行业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2)烟草常与政治结盟。由于烟草行业利税高,对国民财政税收影响大,大部分国家对烟草企业采取生产许可政策,在一些跨国烟草巨头垄断的国家和地区,政策常会受到烟草巨头影响,烟草与政治结盟现象明显。例如,菲・莫公司、英美烟草、日烟国际等跨国巨头常会通过对政府政策的影响,限制其他竞争者,达到市场垄断的目的。

(3)烟草行业发展受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更加关注,吸烟有害健康是公认的常识,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纷纷采取控烟措施,尤其是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署,使得烟草企业发展愈发受控。

(4)烟草行业进入壁垒高。有些国家和地区对烟草行业发展的政策虽然较为宽松,如科特迪瓦、朝鲜、津巴布韦、马拉维等国家,却是对外资办厂设置了较高的壁垒,通过许可证、高税收等方式,造成了成本高、风险高的环境。

三、投资环境的评估

从上述分析可知:烟草行业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境外投资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大,因此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客观的可行性研究,将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境外投资环境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评估是可行性研究成功的基础,将是企业境外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1)投资环境识别。要进行环境评估,首先应进行环境识别,只有正确识别哪些是主要影响投资的环境,才能使得评估具有实际意义。环境识别应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主要针对影响投资项目的宏观环境、资源、市场和竞争因素进行识别,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1)宏观环境条件识别。项目宏观环境条件识别是指对项目运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如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等大环境的识别。2)资源环境识别。项目所需资源的供应是项目运行主要的环境与条件,一般情况下,资源环境在短期内是基本固定的。资源环境识别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条件、自然资源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源条件、服务条件方面进行环境识别。3)市场环境条件识别。市场环境主要指产品的市场情况,市场环境条件识别主要涵盖市场需求、市场细分和其他影响因素等的识别。另外还有竞争对手,也是很重要的市场影响,要考虑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者。

(2)投资环境评估。项目投资的成败和发展前景直接与项目的宏观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竞争条件、社会文化条件等运行环境密切相关,如果运行环境和条件存在问题,将无法达到投资目的和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对识别出来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估。

环境因素评估主要是指对项目必须依赖而且项目本身对其无法控制和改变的环境因素所进行的评估。项目运行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运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内部运行环境评估主要是对项目运行组织的资源、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等评估,外部运行环境评估主要是对项目运行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评估,对根据环境识别出来的要素进行评估。在此,仅就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讨论。

环境因素的特点决定环境评估必须遵循客观、系统和动态的原则。由于项目的外部运行环境及其影响的客观性。因此,在环境评估过程中必须以客观实际的环境条件为依据和出发点,结合项目自身的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环境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条件要素,他们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关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要把握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系统的评价。环境又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在环境评估中还要遵循动态性原则。环境评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资源供给条件、产品市场条件、竞争环境条件、宏观环境条件进行的专项评估,并对专项评估结果进行全面综合与分析。根据评估项目情况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权重,进行量化打分,给出对于环境的整体评价。环境因素分析评估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如结构化的方法及非结构化的方法,依据经验性的方法和综合的系统性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等等,还有损失分析、效益分析、多因素分析和集成分析等方法。笔者认为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综合分析的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得出趋于一致的结论,是较为稳妥的方法。评估的最终结果用于指导做出决策,得出是否在目标国进行投资的结论,并为下一步的环境风险度量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基础。

四、投资环境风险应对

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需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一般的环境风险应对策略有:投资环境风险规避、投资环境风险遏制、投资环境风险转移、投资环境风险化解、投资环境风险消减、投资环境风险储备、投资环境风险容忍、投资环境风险分担、投资环境风险开拓措施等。烟草行业境外投资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国际化品牌和国际化企业。在此特定背景下,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应对策略应以环境风险规避、环境风险消减、环境风险化解等应对措施为主要措施。结合前述的烟草行业特点,企业境外投资环境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抓住产业特点,选择合理策略规避避险。

(1)宏观运行环境风险应对。宏观运行环境中政治环境因素很重要,世界烟草市场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国烟草企业境外投资大多选在非洲、中东、南美等地区,而这些国家政治环境风险较大,可以考虑应对策略有:第一,合作办厂,分散投资风险,选择有政治背景合作方,最大限度规避投资国政治风险。第二,在第三国注册特殊目的公司(SAP),为资本进出留有退路。第三,优先选择与中国关系友好,价值观相同的国家进行投资。经济风险主要是投资国经济发达水平,应避免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低、国民收入极低的国家投资是规避经济风险的有效途径。宏观环境中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可通过慎重选择投资国合作方的方法进行规避。山东中烟与哈萨克斯坦烟草合作项目的失败,很大原因是对投资国合作方与政府关系及目的不了解,合作方政治投机失败。中国企业一般具备资金优势,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要注重对方与其政府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对合作方经济实力的考察则次之。

(2)资源环境风险应对。在资源环境中,烟草原辅材料资源供应风险较为重要,其次是配套条件、燃动力供应、人力资源供应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由中国烟草企业提供协助、选择自备相关设备方案,投资方劳务派遣等方式化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式将明显提高运营成本。

(3)市场风险应对。市场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准入风险应对,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应进行否定,彻底遏制风险。其次是市场需求、市场划分方面的风险,对烟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运营也很重要,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应对市场进行分析,今后趋势做出预测,采取先拓展市场,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后再进行投资决策的稳妥方式规避风险。从全球烟草市场特点可以看出,烟草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大多数国家地区基本被跨国烟草巨头垄断,面临较大的竞争风险,可采取利用中国烟草体制优势,集中行业整体力量,减少竞争产生风险。

五、结论

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必然面临着比国内更大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各种内、外部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机制,通过法规和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正确评估投资可行性,防止盲目投资,避免遭受损失。实践证明,一些中国烟草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科学论证,在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 金为设.论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的规避[J].中国外资.

[2] 蒋新建.浅析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J].财金论坛.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10)

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技术进步中积极的动力和最活跃的主体,并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建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创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其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如何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利环境,但很多仍然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则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创业面临外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创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化解的技术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如图1),化解财务风险。

图1

(1)降低法。创业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建设回收期、投资回收率五项指标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择最佳投资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等市场因素,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关注利率、汇率变化,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回避法。创业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对风险的估计在运用财务杠杆分析等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严格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在回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转移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决策财务风险。

(4)分配法。创业企业在管理上可以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经营者的决策目标就是降低资本运营的风险和获取高额利润,高风险与高效益总是相伴而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1、外部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措施,采用降低法,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市场等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投资决策需要使用各种指标进行计算判断分析。利用EXCEL表提供的函数和分析工具,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选择:如表1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合理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采用回避法,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采用转移法,为防范财务风险,创业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将财务风险转移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企业资金流动购买一定数量的财产保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采用联营投资。在资金流动性是方面,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采用分配法,对于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收益质量(即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实现创业企业的预期收益。

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规避是决定大学生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下一篇: 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