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碳中和的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1 15:52:24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1)

(一)碳排放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 碳排放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反映,然而,企业的碳排放过程本身就是难以精确控制的,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首先,碳化气体是动态运动的,难以进行精确计量,即使从技术上实现了精确计量,成本也非常高;其次,碳化气体是不断扩散和流动的,企业难以将其自身产生的碳化气体与外界产生的碳化气体完全区分开来,碳排放会计也难以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因而,从碳排放过程本身来看,碳排放会计面临着不确定性。

(二)碳排放会计报告内容与计量方式面临的不确定性 碳排放会计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环境会计分支,不论是其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都还处于 “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碳排放会计的报告内容和计量方式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碳排放会计的报告内容应该是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披露。但是,碳排放量是否为资产或者负债,应采用哪种计量属性对其计量?这些都是问题。

二、企业碳排放会计不确定性问题出现的因素

(一)宏观维度 具体包括:一是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碳排放会计存在不确定性问题的首要宏观因素。目前,国家政策号召企业减少碳排放量,也从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推动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这些政策的导向都给碳排放会计带来了不确定性。二是行业因素。行业特征也是影响碳排放会计存在不确定性的重要宏观因素。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实际情况差异非常明显,例如水泥行业、钢铁行业等制造行业,由于生产需要,碳排放总量必然大于金融行业、IT行业,这是由行业特征决定的,也为碳排放会计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碳排放会计也应具备行业特殊性,制定行业标准。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2)

铁碳微电解法又称内电解法、零价铁法〔1-2〕等,是最近30多年来兴起的废水处理方法〔3-4〕。微电解法利用铁和碳在反应中形成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亚铁离子,去还原某些氧化态的有机物,并使得部分有机物开环裂解,从而达到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目的。当前,铁碳微电解技术仍存在铁屑结块、填料钝化、活性衰减导致的处理成本偏高等技术难题,笔者就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对铁碳微电解工艺优化、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简述,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1原理

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基于金属腐蚀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将具有不同电化学电位的金属和非金属置于导电性较好的废水中,利用低电位的Fe和高电位的C在废水中所产生的电位差,形成无数的原电池,由此引起一系列作用并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目前微电解技术处理污染物的主要反应涉及到电极反应、铁还原作用以及吸附和絮凝作用等〔5-6〕。微电解产生的新生态Fe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破坏发色基团的结构而降低色度,并且使部分难降解环状和长链有机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7-8〕;同时通过电极反应得到的新生态H+也具有较强的活性,也可改变有机物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分子结构,如使偶氮键破裂、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硝基化合物还原为氨基化合物,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9-10〕。在有氧和接近中性条件下时,Fe2+和Fe3+与水中的OH-结合形成Fe(OH)2和Fe(OH)3,新生态的Fe(OH)2和Fe(OH)3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部分有色物质以及微电解产生的部分不溶物,絮凝成团后沉淀,起到了较好的絮凝作用。再对微电解出水进行Fenton处理,可提高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11〕。

2影响因子

当前,对铁碳微电解技术预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因子的研究主要包括停留时间、废水pH、铁碳体积比和铁水质量比等。

2.1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是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工业废水对停留时间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差距较大,短则30min,长则3h以上。刘娟娟〔12〕在研究微电解-Fenton组合工艺处理亚麻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电解法时,控制铁碳比为1∶1,进水pH=3,采用曝气方式,停留时间选取1、2、3、4、5h,其COD去除率分别为10.0%、19.8%、23.0%、19.7%、18.8%,说明停留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一般来说,延长停留时间可增加铁的溶解量,而溶液中Fe2+、Fe3+量的增加将有助于有机物的降解和絮凝效果的增强;但延长停留时间过长将导致铁屑表面钝化,在铁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铁碳微电解的继续进行,表现为COD的去除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甚至出现下降。

2.2废水pH

赵美霞〔13〕对精制棉废水(废水与铁屑的体积比为3∶1、停留时间30min、废水初始pH分别为1、3、5、7、9)的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COD去除效果逐渐降低,在pH=1时去除效果最佳,综合考虑,选择废水初始pH=3为佳。张博〔14〕对不同pH条件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也进行过类似研究,在反应时间为45min、铁水比1∶6、铁碳比1∶1的条件下,设计了pH分别为2.0、2.5、3.0、3.5、4.0、4.5、5.0、5.5、6.0共9个梯度的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以pH=3.5处理效果最优,COD去除率达到62%。

2.3铁碳体积比

铁碳比相近,能形成的原电池数量更多,电势增加有利于微电解反应的进行。现有开展铁碳体积比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报道大多选择以1∶1为较优。其中,杜海霞〔15〕采用Fenton-微电解耦合技术处理酰胺类废水,在DMF质量浓度为1000mg/L、pH=3、停留时间60min、采用海绵铁和活性炭时,设定铁碳比3∶1、2∶1、1∶1、1∶2、1∶3,其COD去除率依次为27%、32%、40%、36%、33%,较优铁碳比为1∶1。李海松等〔16〕对Fenton-微电解耦合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pH为3、停留时间60min、固液比1∶10时,铁碳比分别为4∶1、3∶1、2∶1、1∶1、1∶2、1∶3、1∶4,COD去除率依次为61%、61%、66%、69%、65%、61%、61%。

2.4铁水质量比

铁水质量比高低直接关系到在酸性条件下溶出Fe2+在微电解反应体系中的浓度,而反应体系中Fe2+浓度是影响微电解反应速率以及降解率的主要参数。笔者曾应用动态微电解技术对初始COD为21240mg/L的竹材热处理废水进行过初步比较试验,初始废水pH=4.2,停留时间60min,铁碳体积比1∶1,选择铁水比分别为2∶1、1∶1、1∶2、1∶3、1∶6,对出水调节至pH=9,COD去除率分别为52.07%、35.77%、33.85%、29.06%、17.56%,由于当水刚好浸没铁碳时铁水比为2∶1,所以无法做到铁水比为3∶1的数值,故竹材热处理废水微电解处理的优化铁水比为2∶1。

2.5曝气量

曝气能够增加废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增加铁屑与碳粒的充分接触,有利于微电解反应的进行,能提高COD去除率,减少铁碳的板结现象〔17〕。杨玉峰〔18〕应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对制药废水预处理进行了曝气与不曝气处理效果对比试验,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不采用曝气时,COD从最初的82573mg/L下降至38058mg/L,去除率为53.9%;采用曝气时,COD下降到26870mg/L,去除率为67.5%,说明曝气对微电解处理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徐根良〔19〕在处理分散染料废水的研究中,pH选取1、3、5,铁投加质量浓度5、10、30g/L,曝气量0.054、0.22、0.48G(G表示含气率)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色度去除效果的因素作用大小顺序为:pH>通气量>反应时间>铁屑投加量;影响COD去除效果的因素作用大小顺序为:反应时间>pH>通气量>铁屑投加量。

3铁碳微电解的改进技术

近年来,微电解新技术研发及其与Fenton法、超声法和生物法等联合技术的应用广受关注,并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铁碳微电解法存在的铁碳易板结、污水处理不彻底等不足,促进了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广泛应用。

3.1新技术

在微电解技术改进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变填料结构或者改变微电解的电极,优化工艺设计等方式。如SuqingWu等〔20〕对传统的微电解填料进行改装,阴极由60%的干污泥和40%的黏土在缺氧条件下烧结而成,阳极由40%的铁和60%的黏土在400℃缺氧条件下焙烧得到。填料密度略高于水,不易吸水,易移动,且有利于反冲洗,克服了传统填料易板结的缺点。赵怀颖等〔21〕利用倒极微电解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在铁碳填料两端添加微弱电压并且不断变换正负电极,利用外加电压产生的杂散电流减缓铁碳填料的钝化速度,用该方法处理染料废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染料的脱色率,同时也将酸洗周期延长3倍。

3.2联合技术

铁碳微电解在实际应用联合技术方面,其与超声法、Fenton法、沉淀法、生物法等技术的耦合〔22〕,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HainingLiu等〔23〕在铁碳微电解基础上采用超声辅助手段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的试验结果表明,超声-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色度、TOC去除率分别达到80%、57%,而单独采用微电解法色度、COD去除率仅34%、28%,超声单独处理则无明显变化,说明超声波与铁碳微电解耦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段宁等〔24〕利用铁碳微电解—絮凝沉淀复合工艺来处理原始COD为14689mg/L、BOD5为2729mg/L的高浓度化工废水,总COD去除率达72%,其中第一步微电解处理的COD去除率为45%,第二步絮凝沉淀处理的COD去除率为49%,废水的可生化性从原来的0.18提高到0.38。张乐观等〔25〕利用Fenton法和铁碳微电解耦合法处理初始COD为6000mg/L的难生化降解土霉素废水,结果表明,单一铁碳微电解处理废水COD去除率为40%;微电解后的出水投加220mg/LH2O2经Fenton法深度处理50min,其废水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5%。XiaoyiYang等〔26〕利用活性污泥与微电解联合工艺对纺织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微电解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COD去除率高、处理污染物的种类多,同时大范围的pH变化对该工艺的影响也较小。

4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应用

微电解工艺因具有投入低、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普适性强等特点,现已应用于焦化、染料、制药、石油、造纸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废水处理,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7〕。

4.1焦化废水

赖鹏等〔28〕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焦化废水,在活性炭、铁屑、NaCl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0.2g/L的条件下,不调节原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pH,反应240min,其COD去除率为30%~40%,BOD5/COD从0.08提高到0.53,大大提升了其可生化性,且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郑宝生等〔29〕采用曝气循环微电解方式处理焦化废水,在曝气量为5m3/h、循环时间4h、进水pH=3、循环流速1L/min的条件下,焦化废水的色度、COD去除率分别达到100%、77.6%,废水的B/C从0.18上升至0.38。

4.2染料废水

董岁明等〔30〕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的铁碳微电解处理难生化染料废水,分别探讨了废水pH、反应时间、铁碳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静态模式下,当pH=4,铁碳投加质量浓度为450g/L,反应时间1.5h,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7%,色度去除率可以达到79%;在动态条件下,铁碳投加质量浓度为700g/L,反应时间100min,COD去除率可达89%,色度去除率可达98.7%。XinchaoRuan等〔31〕将臭氧通入微电解反应装置中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模拟废水,结果表明:与臭氧和微电解技术单独处理模拟废水比较,臭氧和微电解技术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耦合处理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的处理效果,最佳条件下模拟废水色度、COD、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85%、59%。

4.3制药废水

黄燕萍等〔32〕采用铁碳微电解/水解酸化/MBR组合工艺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其结果表明,当铁碳投加质量浓度为400g/L,铁碳质量比为4∶5,停留时间为3h,pH=4,曝气量为3L/min时,处理效果较好,COD去除率达47.5%,可生化性由0.23提高至0.38,有利于后续工艺处理。何小霞等〔33〕采用微电解-Fenton法-A/O组合工艺处理COD在12850~16780mg/L的高浓度制药废水,调节pH≈3.5,停留时间3h,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到二级Fenton试剂氧化反应罐中,停留时间为3h,出水COD去除率在50%~60%,B/C从0.09提高到0.3以上,再经过生化处理,其出水COD小于100mg/L,BOD小于20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4.4石油类有机废水

徐之寅等〔34〕采用蒸发脱盐-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工艺对含吡啶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在蒸发脱盐阶段COD去除率62.77%;微电解阶段,控制pH=4,反应时间为2.5h,COD去除率达24.49%;Fenton法氧化阶段COD去除率达30.41%;联合处理后废水B/C从0.075上升至0.48,3种特征吡啶的总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林小英等〔35〕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处理COD为59600mg/L、BOD为7748mg/L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在铁碳质量比为1∶1、H2O2投加量为4mL/L、pH=3时,COD去除率达到80.0%,可生化性从0.13提高到0.32。

4.5造纸废水

李长海〔36〕在强化微电解预处理再生造纸废水实验研究中采用H2O2-微电解/MnO2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研究了pH、铁碳用量、铁碳比、反应时间、MnO2投加量、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pH=3,铁碳总投加质量浓度为20g/L,MnO2投加质量浓度为2.50g/L,H2O2的投加质量浓度为0.55g/L,铁碳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50min,造纸废水的COD、SS、氨氮、总磷、BOD去除率依次为88%、98.4%、85%、98%、52%,其可生化性从0.32提高到0.81。还有研究者将超声技术加入到处理造纸污水中,杨文澜等〔37〕用超声强化铁碳微电解处理制浆废水,其单独用微电解时,控制pH=4,铁碳质量比为10,反应时间为120min,其最高COD去除率为60.6%;在相同的条件下,将烧瓶放入超声发生器中,反应10min,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色度去除率达97.3%,这说明超声强化微电解作用对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5结语与展望

5.1存在问题

铁碳微电解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还能利用生产中剩余的铁屑材料实现以废治废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针对不同工业废水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差异较大,且大部分研究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目前铁碳微电解技术主要面临以下四大难题。(1)对于微电解技术如何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机理还有待明确。(2)铁碳颗粒易板结以及铁屑的表面钝化问题。铁碳微电解装置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处理后,其内部的铁屑与碳粒易板结成块,且铁碳微电解填料装置越高,其结块效应越明显,同时可能出现沟流现象。此外,铁屑在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导致其表面钝化,降低微电解效果。(3)铁碳微电解处理出水的铁离子含量较高问题。由于微电解装置大部分都是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所以其溶出的总铁离子浓度较高,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和固体废弃物数量。(4)只能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几乎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处理碱性废水时需要投加大量的酸,会造成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3)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25-0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森林滥伐带来的植被急剧减少以及化石燃料过渡使用带来的碳排放量急剧增加,都导致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超荷。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升高等现象让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了低碳减排的必要性。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正式加入国际节能减排的行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发展的一线城市之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现象也日趋严重。然而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北京在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上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民众对森林碳汇概念的了解认识程度也相对较低。由此可见,推进次生林再生林的营造,在北京建立合理完善的森林碳汇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状况

2008年6月26日,北京第一个碳汇造林项目——八达岭碳汇造林项目正式启动,辅导费同时中国绿色碳基金在北京专项成立,这标志着北京森林碳汇的正式启动。随后,北京市出现了首位购买碳汇的市民,表明森林碳汇的概念正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2010年1月,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成立,森林碳汇逐渐开始步入正轨。截至2010年10月,已经有5 000余位北京市民购买了碳汇,北京碳汇基金已达到300余万元。

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对碳汇市场的研究从翻译国外碳汇文献、了解国际碳汇交易机制开始,经过对国内建立碳汇市场可行性探讨,到森林碳汇市场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化研究初探。关于森林碳汇的研究也逐层深入,然而中国目前尚缺乏针对具体地区的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研究,森林碳汇的概念在社会范围内认知度较低,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也处于起步阶段。

二、森林碳汇市场构建必要性分析

1.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需要。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自然也无法回避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上有着很大的职责。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可以有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吸收国际资金及社会资金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增加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林业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双重功效,不仅可以加快北京市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能力,还有助于社会经济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需要。目前中国正在试点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形式对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实行一部分补偿,但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政府行为,从长远来看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内部化、货币化,建立长期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北京市建立合理有效的森林碳汇市场,为探索未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开辟了一个新视野和新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偿化的理解和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进程。

3.顺应国际趋势、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发展的需要。森林碳汇市场实际上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排污企业的负外部性进行纠正,使其排污行为成为企业的内部成本;二是对森林的正外部性进行补偿,提高林农植树造林应获得的收益。由此可见,一个成熟的森林碳汇市场能够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另外,成熟的森林碳汇市场在推进城市节能减排、维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增长的同时,对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借鉴国外发展碳汇市场的先进经验,建立合理完善的森林碳汇市场对北京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构建民意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众对碳汇市场的认知程度和构建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认同度,笔者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从被调查者对森林碳汇市场的了解程度、构建认同度、构建必要性以及合理构建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对未来碳汇市场的潜在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由于调查时间和调查范围的限制,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30份,并收回314份有效问卷。

1.公众对碳汇以及碳汇市场的了解程度。对碳汇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是民众对构建碳汇市场提出建议的基础。针对这个问题,调查问卷设计了“碳汇和低碳宣传状况”、“碳汇和碳汇市场了解程度”等问题。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对碳汇和碳汇市场完全不了解和仅仅听说过的市民占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笔者认为碳汇和碳汇市场宣传力度上的欠缺,是阻碍北京市碳汇市场建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公众对碳汇市场的认同度。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果制度合理,是否愿意参与碳汇交易”、“碳汇市场的构建是否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以及“碳汇市场建立是否必要”三个问题。4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其中,34%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不够,需要了解后再决定是否参与,1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参与。从中可以发现,大多数民众愿意参与碳汇交易且对成熟的碳汇交易市场有着一定的需求程度,然而对碳汇及碳汇市场的不了解以及目前法规政策的不完善共同构成了民众参与碳汇交易的主要阻碍因素。

图2是针对碳汇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认同程度而设计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碳汇市场的建立对节能减排有着促进的作用,并且对碳汇市场的建立表现出了较为肯定的态度。在调查中,7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构建碳汇市场,24%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3%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建立碳汇市场。可以看出,北京市森林碳汇交易有着极大潜在参与群。

3.公众对碳汇市场构建方式选择。在了解公众对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的认同度和需求程度之后,针对森林碳汇市场构建方式,本次调查也涉及了相关的问题(见图3)。

根据此项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目前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的初期阶段,民众在碳汇市场构建的方式上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由政府方面主导管理的碳汇市场。政府对碳汇市场的全面监控以及合理定价能够在建立初期带给消费者较强的信任感和认同度。相比之下,根据需求自发形成的碳汇市场由于监管和定价机制过于灵活,在公众中认同度一般;而由于目前公益组织的信任危机,由相关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发起组织的碳汇市场在公众中的支持率最低。

四、构建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建议

1.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模式。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模式可以借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模式进行,图4即可作为构建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框架。

2.加强相关宣传,提高公众对碳汇的认识。由于碳汇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要对碳汇完全不了解的企业和碳汇服务提供者加入碳汇交易市场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政府对保护环境、减少碳排、增强市场交易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碳汇概念引入市场。提高全社会对碳汇的意识,不仅使得建立规范碳汇市场的难度减小,也对未来碳汇市场的进一步推广“个人碳汇体系”的建立和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碳汇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碳汇需求本身的特殊性,碳汇市场的供需很大程度上是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础的。森林碳汇服务作为森林提供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公共产品,具有典型的外部性。正是这种外部性导致人们不可能自觉自发地购买森林碳汇服务,因而自发的市场手段是不存在的。完善的法规和政策能够有效的约束企业碳排行为,同时也能够很有效地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增加市场需求等作用,对碳汇市场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4.提高政府在碳汇市场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合理的森林碳汇市场。在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的原始时期,政府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碳交易,并充当沟通高排放企业和造林减排项目服务者之间的桥梁。高排放企业通过上缴污染税给政府以满足企业高排的需求,而政府将收缴到的污染税以项目补助的形式发放给经营造林减排项目的相关企业及非盈利机构。通过这种资金流转达成最为原始的碳交易方式。此种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碳汇交易的灵活性。但是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示范时,离不开北京市和相关市场机构支援与配合。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和政策规制职能,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等,规范市场运作。在具体的市场管理与运行方面,由政府部门成立综合管理机构,出台包括碳交易平台、碳排放计量与认证审核、示范碳交易和自愿减排鼓励等相关政策。

5.落实相关机构执行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碳交易过程中,交易执行、交易管理以及交易监督是一个相互配合协同的过程,必须落实相关机构的执行。在当前条件下,建议低碳交易所可以先挂靠在某些产权交易所内开展碳交易, 并需要尽快制定交易的实施细则及其相关办法。并组织成立低碳交易所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这就要求北京市在建立森林碳汇市场的初期阶段,加强对碳汇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控制,严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在逐渐形成规范有效的市场体制之后再逐渐放开市场的严格控制。

6.加快金融创新,有力支撑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参与和支持。市场发展前期会面临资金不足、交易量不足等问题,金融机构通过为森林碳汇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和碳排放权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够更好地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到碳汇交易市场的平台中来,创新金融工具,捕捉低碳经济发展机会。

7.不断完善碳交易的内容和方式。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对二氧化碳主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质疑增多;由于诸多原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低碳控制看法不统一,世界各国对低碳排放采取的措施并不一致。中国政府在国际低碳热潮中,没有盲目跟风,积极而审慎地采取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的应对策略。对此需要立足实际,跟踪变化,不断完善现行碳交易模式。

研究碳汇市场构建机制和发达国家碳汇市场构建成功案例,可以得出适合北京市的成熟森林碳汇市场构建方案(见下页图5)。除了企业之外,在平时生活中参与碳排放的个人也参与碳汇市场交易之中,企业和个人除了满足排放需求之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规划,对碳汇排放证书进行一定的投资。而碳汇交易市场的商品——碳汇排放证书的价格也不再由政府机械操控,而是由市场供需情况所决定。政府在成熟的森林碳汇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再是参与和控制,而转变为监督者和规范者,为了防止市场自身调节失灵的状况出现,政府对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监控。

虽然此种森林碳汇市场成熟构建方案由于技术和制度的不完善,目前不适合用于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然而对于森林碳汇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林德荣.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3] 章升东,李怒云,宋维明.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5,(5):9-13.

[4] 梁建忠,文冰.森林碳汇市场与碳税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2007,(11):47-51.

[5] 杨为燕.林业碳汇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8,(3):36-38.

[6] 林德荣.森林碳汇市场的演进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5,(1):1-5.

[7] 许文强,支玲.涉及国际碳汇贸易的林业项目碳汇价值的确定——基于森林碳汇经济学特性的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8,(5): 401-404.

[8] 夏丽娜.论森林碳汇市场的产生与发展[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0-12.

[9] 武曙红,张小全.CDM林业碳汇项目的非持久性风险分析[J].林业科学,2007,(8):123-126.

[10] 邱威,姜志德.中国森林碳汇市场构建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08,(3):54-57.

Beijing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ket

ZHENG Hai-ying,JIN Sheng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4)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10scx08)资助

作者简介:于 洋(1989―),男,上海崇明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大学生。

靳 磊(1965―),男,安徽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6704

1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息息相关。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据权威调查显示,1999~2002 年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 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1]。因此,在城市居民中倡导低碳消费观念,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城市居民对低碳理念和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了解低碳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倡导低碳消费理念的态度,以及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情况等方面。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

在校大学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大学生活园区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本次在校大学生主要选取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3所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3所学校被调查学生各占1/3,且以本科生为主。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在3所校园共累计发放2 12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2 064份。

社区居民主要分布于上海闵行区和徐家汇区,均为较为成熟的社区,居民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居民构成包括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单位职工,以及个体经营者等。课题组通过开展“低碳社区行”宣传活动和走访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9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 085份。参与调研的人群中,男性为484人,女性为601人,其年龄结构见图1。

在本次社区调研中,18~29岁的80、90后年轻人占比为58%,他们中的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均为大专、本科及其以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13%,这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为高中、中专乃至初中、小学学历,一部分则为硕士及其博士学历(图2)。

2 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

2.1 在校大学生的认知状况

调查显示:63%的接受调查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这一概念比较了解或十分了解,这反映了超过6成的大学生青年关注低碳消费,但是也有36%左右的人只是“听过却并不太关注”,这说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较为缺乏(图3)。

お2.2 社区居民的认知状况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低碳消费”在社区居民中还是有极高的“声誉”,绝大多数居民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低碳消费”的概念,如图4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90.23%。同时,也发现在选择听说过“低碳消费”的居民中,绝大部分只是听过这个词汇,而不了解低碳消费的真正涵义和意义,说明社会公众对低碳和低碳消费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3 城市居民获取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

3.1 在校大学生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图5),“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紧随其后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宣传。可见,网络媒体是大学生了解认知低碳的主阵地,影响力较大,这也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实际。然而,通过专业学习了解到“低碳”的人数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其他渠道,这说明高等院校在传播低碳等新知识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中加强低碳等新知识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3.2 社区居民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图6),通过互联网了解“低碳消费”的人次最多,高达789人次,占接受调查总人次的32.64%。其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渠道了解的人有559人,占总人次比为23.13%,接下来依次为“各类宣传活动”(477人,占19.74%)、“报刊与杂志”(347人,占14.36%)和“学校教育”(202人,占8.36%),而通过“亲朋好友”途径了解低碳知识的人数最少(43人)。说明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最佳选择,甚至超出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另外,“宣传活动”在帮助社会大众获取低碳新知识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4 城市居民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4.1 在校大学生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图7),70.35%的人表示大力支持倡导低碳消费理念,17.83%的人保持中立,10.66%的人认为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难以付诸行动,极少数人表示反对。总体看,多数大学生对于倡导低碳消费态度积极,表示支持并热情较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还持中立或怀疑态度,说明普及低碳知识、在全社会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2 社区居民的态度

调查显示(图8),在接受调查的1 085位居民中,表示支持低碳消费,认为低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有820人,占76%;不支持,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的有14人,占1%;表示中立,认为低碳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有144人,占13%;对低碳消费表示不确定的107人,占10%。总体看,在社区居民中,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低碳消费最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愿意亲身参与低碳消费实践。但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居民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对低碳消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甚至还有极少数居民认为低碳消费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广泛宣传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对于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5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5.1 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目前大学校园及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状况,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对周围同学有无节能环保意识的调查,二是对所在学校水电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环保意识”的比例达到71.5%(图9),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1.9%)偶尔会注意节能环保,甚至有少数同学(6.6%)从没注意节能环保。对所在学校水电浪费情况的调查中(图10),认为非常严重或有些严重的比例达到52.2%,认为“使用正常合理”的比例为39.9%,说明大学校园水电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除了管理上存在问题外,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在调查中发现主动关灯的人比较少等。这反映了一些高校对于节约用电还不够重视,大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节能环保是低碳消费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很多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从理念上的支持者,到行动上的实践者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低碳的倡导者。

5.2 社区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社区居民在低碳消费方面的生活实践情况,课题组同学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针对一些人群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如在问卷中低碳生活的选项中,选择最多的两个分别是:“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利用,选择低能耗电器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分别占到86.2%和80.2%。愿意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占到了79.3%。愿意进行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占到了73.7%;愿意采购环保家庭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占到了65%。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居民能够接受低碳消费方式,并愿意积极参与实践,并付出努力。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方式与技巧还不甚了解,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和宣传。

6 结语

从整个调研结果看,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理念认可度较高,但对于低碳消费理念内涵的认知还处在浅层次。对于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多数人表示接受和支持,但其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还没有形成。对于获取低碳和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途径,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等,但对低碳及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全面。高校大学生对宣传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有很高的热情,但缺少系统的低碳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平台,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宣传作用。调查还显示,大学校园资源浪费现象和社区居民高碳消费生活习惯问题突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1)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各种公共媒体和宣传渠道,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全面系统的宣传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传统消费方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居民真正认识低碳消费的内涵。积极宣传和引导,改变和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使城市居民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注意生活中的“低碳细节”,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如,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戒除“面子消费”、“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让低碳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逐渐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2]。

(2)高校应加强低碳知识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低碳实践活动平台。高校应该成为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的重要阵地,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适时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增加低碳知识通识类选修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理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团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低碳理念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

(3)发挥政府在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中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产品推广扶持力度”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投入”等。政府应通过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对水、电等能源类消费品的使用采取价格累进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和使用节能新技术;加强对住房、汽车、装修等高档消费的政策引导,戒除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政策层面鼓励循环产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同时,政府部门在低碳消费方面也应该做出表率,带头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不搞形象工程,戒除政府部门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5)

关键词:湘潭市;高校学生;低碳体育;意识

前言:在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专门讨论人类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涉及到人类环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要走“低碳”之路;从现今的新闻热门话题“低碳”、低碳经济”等由此联想到在体育领域也需走“低碳”之路。“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鉴于“低碳”、“低碳经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把“低碳体育”定义为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体育模式,根据人类社会安全生产和健康生活的需要,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供零碳的体育运动场所等目的,在体育的各方面都实行低碳化处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湘潭市的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三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同时从这三所学校的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400人作为调查对象,以这三所高校学生“低碳体育”意识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调查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向40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25份,回收率为813%,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23%。

1.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和访问的调查结果通过应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为本文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1.2.4逻辑分析法: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系统地逻辑分析,得出见解与结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湘潭市高校学生“低碳体育”意识的基本状况

2.1.1湘潭市高校学生了解“低碳体育”这词内涵的情况

关于湘潭市高校学生了解“低碳体育”这词内涵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占有的比例是753%,了解一点占有157%,了解很多仅占有9%,这三个比例来自表2-1;由此说明大部分湘潭市高校学生根本不了解“低碳体育”的内涵,也反应出“低碳体育”这词在湘潭市高校学生的讨论话题中涉及的很少。

表2-1 湘潭市高校学生了解“低碳体育”这词内涵的情况

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总计平均百分数

N%N%N%N%

根本不了解767672727878226753

了解一点15151818141447157

了解很多99101088279

2.1.2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校园体育生活中灌输“低碳理念”的情况

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校园体育生活中灌输“低碳理念”的情况其调查数据结果分别是:有必要占有603%,没必要占有16%,无所谓占有237%。由此得出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应有必要在校园体育生活中灌输“低碳理念”,从而就需要学生能在校园体育生活中经常谈论到“低碳体育”这方面的话题,让大家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意识及发现从而能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校园体育生活中的“低碳理念”知识,同时也能感染自己周边的人去更多的懂得、更深的理解“低碳体育”。

2.1.3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需要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的情况

从表2-2中显示,在需要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方面,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必需要,其占的比例是85%,无所谓占有9%,不需要占有6%,由此看得出湘潭市的大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是有必要的,从而通过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更能意识到体育也是需要“低碳化”、“环保化”的重要性。

表2-2 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需要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的情况

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总计平均百分数

N%N%N%N%

必需要85858787838325585

无所谓10108899279

不需要555588186

3.结论

湘潭市高校学生对于“低碳体育”这词比较陌生而且对其的理念和知识也不够了解,在这方面有待提高。湘潭市高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校园体育生活中灌输“低碳理念”和需要养成“低碳体育”生活习惯所占比例较高,有助于高校学生“低碳体育”意识的提高。(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参考文献:

[1] 王仕军等.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009.05

[2] 杨韶华.什么是低碳经济[N].经济日报2009.19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6)

“低碳生产”,译自英文为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缩写为LCM或LCP,是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的。依据我国第一次(2004)、第二次 (2008)经济普查结果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我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大中型企业聚集于工业行业的特点十分突出。分布于冶金、电力、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和化工等工业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以其极少的数量不仅贡献着较大的经济总量,而且消耗着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于工业生产产生的碳排放始终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促进其由传统的线性生产模式、末端治理模式等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以电解铝生产为例,我国目前年产电解铝产量约1300万吨,全年仅电解铝生产一项就需耗电约1950亿度,约合300兆瓦发电机组74年的发电量。如果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设计、引入先进技术节电1%,全年电解铝生产就将节电19.5亿度,依火力发电1亿度约需消耗3.39万吨标准煤计,不仅可以节省约66.11万吨标准煤,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8.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万吨。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管理创新 从工业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并依据强制性、市场性、自愿性环境管制以及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角度,探索工业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机制和途径,因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体系形成 基于“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平衡”的思想,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探索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实现途径,有助于推广节能技术,并通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特征与实现途径

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相比,低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应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基本特征。

(一)低能耗 工业生产中的能耗包括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两部分。前者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煤、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和电、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消耗;后者是指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在其取得或建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两者之和称为全能耗。产品生产的全能耗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全面研究能源消耗、实现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问题时,应同时考虑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既要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直接能耗,又要千方百计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充分发挥设备、厂房的作用,使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间接能耗最低。低能耗既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又是工业企业实现低碳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低碳排放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低碳排放,即努力降低或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必须是低碳排放的生产。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低碳生产,也就失去了低碳生产的意义。低碳排放可以分为“相对低碳排放和绝对低碳排放两个方面”。前者基于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而言,如果生产过程中单位碳要素投入带来经济利益的相对增加,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幅度低于生产产出(可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表示)的增长幅度,则可称为相对低碳排放;后者则强调一定时期内一个企业碳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然而,即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实现了相对低碳排放,由于过度追求生产发展,碳排放总量依然可能大幅度增加,从而无法遏制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因此,低碳排放不应仅是相对低碳排放,而应以整个国际社会排放总量的绝对降低为目标,在相对低碳排放基础上实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绝对低碳排放是低碳生产的基本特征。

(三)低污染 “在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超过三分之二来自能源使用和工艺排放,其中约有36%来自工业;而在工业生产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中,钢铁、水泥、塑料、纸和铝等5种主要原料的生产排放占到了56%以上。”实现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即通过不断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会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到明显抑制。

然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是降低能耗、还是减少碳排放,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做到的,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是持续不断地降低全能耗以及碳排放的改进过程。因此,应该基于“持续改进”以及“动态平衡”的思想,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探索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实现途径,具体包括:减少碳源排放;提高机器、设备的能源效率;减少浪费,主要指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时间、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有效利用人、财、物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排队及等候时间、生产优先等。

三、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综合成本效益是指为实现低碳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与取得的各项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工业企业实施低碳生产的综合成果的体现,包括经济效益(主要指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指资源、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并且可以从企业内、外部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经济(或财务)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经济(或财务)效益分析主要指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低碳生产成本与收入的比较分析,通过计算为组织实施低碳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增加或节约额以及资源有效利用而增加的收入额进行经济效益或财务效益分析,其结果表现为企业会计利润的增加或减少。

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实现低碳生产的财务成本包括:为组织实施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以Cj表示;低碳技术研发费用,以C d表示;采用低碳生产新工艺、新技术而发生的设备购置或改进成本,以C p表示;低碳运行费用,以Cr表示等。

内部财务成本C为:C=Cj+Cd+C p+Cr。

工业企业内部微观层面实现低碳生产的财务效益或收益包括:由于水、电、汽等各种能源节约而降低的费用,以Re表示;由于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而节约的费用,以Rg表示;由于有效利用人、财、物各种资源而节约的费用,以Rm表示;由于废弃物回收、重复利用而增加的收入,以Rw表示等。

同理,内部财务效益R表示为:R=Re+Rg+Rm+Rw。

则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经济(或财务)效益ΔP=R-C。

对于通过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以及合理组织生产等方式实现的低碳生产而言,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财务成本与收益容易区分、便于计算分析。例如,在电解铝生产中,通过运用新型生产技术、加强综合管理水平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就可以大幅降低电解槽大修费用。对于拥有172台的306kA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年产14万吨铝锭的电解铝厂而言,每次、每台槽的大修理费用大约100万元,未改进前槽生产寿命为1000个槽昼夜左右,在技术改造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2000个槽昼夜的情况下,则每一年内可节省的修理费用为:(365/1000-365/2000)×100×172=3139(万元),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逐项计算,即可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低碳生产取得的经济效益。

对于实施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生产的新建企业来说,其成本效益或经济效益分析则可以通过不同模式下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对比来进行。

(二)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社会效益分析 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社会效益是指实现工业企业低碳生产对社会所作出的综合贡献,是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外部效应,主要包括: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减少从而节约社会资源;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在当前能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两者都体现为正外部性而使外部社会成本降低。

(1)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节能、降耗情况分析。工业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而使能源、资源节约的分析可以采用技术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从多方面进行。以电解铝生产为例,按照当前铝行业普遍采用的冰晶石-氧化铝熔融盐电解法,其能源消耗主要取决于平均槽电压(V平均)电流效率(CE),电解生成1千克原铝所耗费的电能计算公式为:

式中,A表示生产作业系统中一整套机器(1,2,....φ), 代表机器的最大编号;B表示一整套产品(1,2,...,N),N代表产品类型的数量; E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所使用的能源系数;δ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所使用的剂系数;C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消耗电能系数;Sij表示在j机器生产i产品的完工时间:Pj表示在j机器完工产品需求量;L表示生产设备每加工周期所需剂;E表示生产设备每加工周期所耗电能。

(2)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碳减排情况分析。工业企业可以通过绘制生产流程图、划定系统边界、确定优先顺序以及数据整理等步骤,构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低碳排放计量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准确地测定与计量,它是加强碳排放限额管理和控制、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工业企业的碳减排情况分析主要有情景分析和蒙特卡洛分析。前者也称最大最小值测试,用以测算参数发生最好和最差情景时的碳排放水平,计量思路及过程较为简单。后者可通过附有该分析的软件包或专业的寿命周期分析(LCA)包来完成,通过确定并输入每项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类型(如正态或对数正态)、具有可信度的输入值上限/下限以及相关系数等,经过多次重复的计算过程,可以得出不同生产状况下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全面了解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的碳减排情况。

以年产14万吨的我国某电解铝厂生产情况为例,参照情景分析方法,并将电流效率(CE)统一取值94%,开工效率按照全年不间断运转(即开工效率为100%)计,采用直流预焙槽,综参考文献:

[1]王君:《中国微小企业融资进展与前景》,《银行家》2007年第10期。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7)

“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者的认可和参与则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阳朔到访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从旅游者视角探讨阳朔低碳旅游的发展对策,提出阳朔低碳旅游环境的营造和旅游者低碳旅游消费习惯的培育两条基本策略。

【关键词】

旅游者;阳朔;低碳旅游

0 前言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召开,使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1]。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使“低碳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低碳旅游随即成为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同年,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评选活动正式启动。2011年,全国50家旅游景区入选了首批低碳旅游实验区。2012年,全国19家景区被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等单位评为首批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所谓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形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旅游生产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的低碳化。“低碳旅游”的出现,是全球气候变化、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结果。由于发展低碳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维护人类的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和共同参与性,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等均成为其利益相关者[3],而旅游者的认可和参与则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

阳朔是中国旅游名县,是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凭借天然山水旅游资源优势,阳朔一直主打绿色、环保的“山水牌”,让旅游者亲近绿色,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2010年以来,阳朔县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精神,倾力打造“低碳”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区。那么,当前阳朔低碳旅游应如何开展?本文试图从游客角度,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探讨阳朔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

1 到访游客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活动于2014年7月进行,分别在阳朔相关景区、饭店、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和公共活动场所向到访游客随机抽样发放、说明并回收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3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为90.06%。

1.1 游客基本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从性别、年龄和职业三个角度了解到访游客的基本特征。在所有的408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游客为231人(占56.62%),女性游客177人(占43.38%)。其中绝大部分为中青年人,总体上与阳朔县目前到访游客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具体情况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受访游客性别对比

表1:受访游客年龄段分布情况

另外,在所有受访者中,游客的职业涉及各个领域,显示多样化特点。其中主要有大中学生、自由职业者、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等。

1.2 游客对低碳旅游的了解情况

在408名受访游客中,有327游客表示对低碳旅游有所了解,占80.15%。而游客们对低碳旅游的了解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具体如表2所示。

而游客眼中的低碳旅游,主要是环保、舒适、健康和节约等。具体如表3所示。

1.3 游客对阳朔低碳旅游建设的意识和态度

(1)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向游客征询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时,有168个(占41.78%)游客认为发展低碳旅游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78个(占19.12%)游客认为可以清洁和美化环境,促进健康;有45个(占11.03%)游客认为有利于节能减排;有33个(占8.09%)游客认为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27个(占6.62%)游客认为可以博得游客的欢心,有利于吸引游客。

(2)阳朔现阶段发展低碳旅游的紧迫性

对于现阶段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紧迫性问题,有142个(占34.8%)游客认为非常紧迫;有179个(占43.87%)游客认为应先保证旅游体验的质量,再谈低碳旅游;有69个(占16.91%)游客认为确实很紧迫,但那是当地自己的事;有18个(占4.41%)游客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比低碳旅游更重要。

(3)阳朔现阶段发展低碳旅游的困难

对于现阶段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困难,有36个(占8.32%)游客认为低碳旅游需要高科技手段才能实现;有151个(占37.01%)游客认为低碳观念与旅游的享受性相冲突;有132个(占32.35%)游客认为低碳旅游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有54个(占13.24%)游客认为低碳旅游太抽象,不好领会;有207个(占50.74%)游客认为低碳旅游需要全民具备较高的素质与公共道德。

(4)低碳旅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的比较选择

在阳朔旅游过程中,当发现低碳旅游产品价格高于普通的旅游产品时,有44个(占10.78%)游客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低碳的旅游产品;有197个(占48.28%)游客认为只要不是差太多就选低碳旅游产品;有141个(占34.56%)游客则表示当然选择价格便宜的旅游产品;有24个(占5.82%)游客则对此无所谓。

(5)配合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行为意愿

对于乐意以何种行为方式配合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问题,有204个(占50%)游客乐意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尽量食用本地应季蔬菜,最好做个素食者;有159个(占38.97%)游客乐意尽量选择绿色酒店,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洗澡的时候选择淋浴,而不是泡浴;有237个(占58.09%)游客乐意提倡步行或自行车,能坐火车的不坐飞机,能跟团的不自驾游,必须乘飞机,就要选择正确合理的航空线;有258个(占63.24%)游客乐意合理安排路线,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尽量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有81个(占19.85%)游客乐意尝试以货易货,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和包装简单的产品。

(6)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和手段,有294个(占72.06%)游客认为应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提升旅游文化的品牌影响力;有129个(占31.62%)游客认为应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有131个(占32.11%)游客认为应扭转奢华浪费之风;有168个(占41.12%)游客认为应转变现有旅游模式,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有211个(占51.72%)游客认为应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7)对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向游客征询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见和建议时,有45个(占11.03%)游客认为应转变旅游发展模式,推出环保产品,同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有39个(占9.56%)游客认为应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执行低碳环保经营;有48个(占11.76%)游客认为应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环境的清洁,保持生态平衡;有42个(占10.29%)游客认为当地政府应加强管理;有39个(占9.56%)游客认为应提高宣传力度;有21个(占5.14%)游客认为应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素质;有12个(占2.94%)游客认为低碳旅游建设任重道远,应坚持不懈。

1.4 游客低碳旅游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1)游客对阳朔低碳旅游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并不全面深刻,很多游客仅停留在其总体的模糊的认识阶段,不能真正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也有不少游客把低碳旅游简单理解为生态旅游,甚至有不少游客认为低碳旅游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调查有80.15%的游客表示对低碳旅游有所了解,但他们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了解,而极少通过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等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进行了解,因此对低碳旅游的了解难免抽象而晦涩的字面上。这就不难理解,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刻认识阳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的游客并不多,408个游客中仅有318个(占77.94%)游客提出共351个意见,平均每1人提出0.86个。在这些意见中,除了低碳旅游“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较为集中(41.78%)的意见以外,其它意见的集中度均在20%以下。对于低碳旅游“有利于节能减排”这一明显直接意义,能够知晓的游客更是仅占11.03%。淡薄的低碳旅游意识使得48.29%的游客否定了阳朔低碳旅游的紧迫性。更有甚者,37.01%的游客认为“低碳旅游降低了旅游的舒适享受度”,32.35%的游客认为“低碳观念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有高达68.38%、67.89%和58.88%的游客反对分别通过“提高旅游运行效率”、“扭转奢华浪费之风”、“转变现有旅游模式” 等有效途径和手段来发展阳朔的低碳旅游。最终,能够主动为阳朔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意见的游客少之又少(仅211人,占51.72%),建设性意见也非常至少(仅246条),平均每1人提出0.62条。

(2)游客对阳朔低碳旅游的态度不够积极

发展低碳旅游,必然需要得到游客的认同和积极支持。然而调查发现,尽管有很大一部分游客对阳朔低碳旅游有所了解,但由于认识不够深刻等原因,绝大部分游客把自己排除在低碳旅游之外,不情愿参与到低碳旅游活动中去。甚至有高达16.91%(69个)游客认为阳朔低碳旅游是阳朔当地自己的事,与自己无关。对于是否支持和参与低碳旅游活动,游客们考虑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即价钱、舒适方便和习惯。当发现低碳旅游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旅游产品时,仅有10.78%的游客表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低碳的旅游产品,而高达34.56%的游客则表示当然选择价格便宜的旅游产品,48.28%的游客表示只能接受价格稍高的低碳旅游产品。对于低碳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购等,游客最乐意选择的是“行”,但也仅有58.09%。其次是“食”,占50%。“住”和“购”分别仅占38.97%和19.85%。

2 阳朔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认知决定情感,情感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能否顺利发展低碳旅游,关键要看旅游者是否愿意接受低碳旅游。只有主观上接受低碳旅游,并在行动上付出努力,低碳旅游才能得到实现。然而研究发现,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意愿,除了受到低碳旅游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低碳消费习惯的影响。因此,阳朔在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强化旅游者的主体作用,培养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消费意愿,一方面通过加强对旅游目的地低碳旅游产品服务的建设和完善,积极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低碳旅游消费的引导和监管,逐步培育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消费习惯。

2.1 旅游目的地低碳旅游环境的营造

研究表明,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发展困境,更倾向于责怪别人或呼吁政府和企业首先行动。这种意识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即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都是低碳旅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旅游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做好表率,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营造旅游目的地低碳旅游环境。

(1)阳朔县当地政府的职责

作为阳朔县经济社会各项事务的统领者,当地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大影响及其发展形势,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建设,实实在在发展低碳旅游,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噱头。发展低碳旅游,首先要求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自己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低碳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要求。在这基础上根据阳朔县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低碳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从各方面贯彻落实低碳旅游理念。要设立当地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建立低碳旅游考评指标体系,建立低碳旅游实施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低碳旅游吸引物,加强低碳设施和低碳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和规范旅游企业建设经营行为,推动旅游企业低碳化发展。建设低碳旅游景示范区(点),推出节能减排明星企业。加强鼓励和监督,通过价格和税收等杠杆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引导公众及企业的积极参与。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舆论氛围。创建良好的自然环境、友善的社会环境和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

(2)阳朔县旅游企业的职责

作为旅游业的介体,旅游企业是低碳旅游实施的一个核心因素,其对低碳旅游的态度和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到低碳旅游的实施效果。旅游者是否能够开展和愿意参与低碳旅游活动,直接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离开旅游企业的低碳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活动根本不可能实现。阳朔县旅游企业应尽量在不降低游客体验品质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低碳化。因此,旅游企业应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加强低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旅游产品服务生产的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积极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现有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设施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具有特色的体验活动,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积极引导和鼓励游客进行低碳消费。

2.2 旅游者低碳旅游消费习惯的培育

由于受到一些传统的观念严重束缚,当前我国许多旅游者还远未形成“低碳”消费的自觉性。因此,必须借助社会推力对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消费习惯进行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帮助其转变有悖于低碳理念的偏好,规范低碳旅游行为。首先,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优势,宣传低碳旅游经济,倡导日常低碳消费行为,影响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态度。其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元、通俗、趣味、便利的低碳旅游资讯,增强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知识的了解,强化游客的低碳意识,注重游客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刺激低碳消费行为。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强制性的政策规定,为民众提供低碳旅游行为规范,增加其行为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杨荷卿.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低碳旅游[N].亚太经济时报,2010-08-12(A04).

[2]王衍.低碳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低碳理念开发新疆那拉提旅游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0-04-14(011).

[3]陈伍香.旅游目的地低碳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16.

[4]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3.

[5]张淡飞,朱海英,刘芳.旅游环境、消费习惯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以武陵源自然遗产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3,(6):58.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8)

1低碳建筑现状

1.1低碳建筑定义

低碳建筑,就是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实现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浪费,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所以,应该坚持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行建筑相关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目前低碳建筑的现状

建筑物从施工到使用都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些都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产生了研究低碳建筑的理念。渐渐的开始发现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来换取自身企业的发展和获得利益的,这种类似杀鸡取卵方式取得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建筑行业的基于这种基础的发展和我国政府提倡的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对建筑行的发展规模要求相对较大,而目前的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而且我国在低碳技术发展研究上才起步不久,虽然对低碳建筑技术的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也渐渐地认识到了低碳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和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对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还不够了解,对于低碳建筑进行的研究还只是概念以及描述性的阶段,只是在国家政策中在大力推广,而到实际具体开发使用低碳建筑的环节还很薄弱,发展低碳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

2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

2.1对于低碳建筑的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低碳技术发展研究上才起步不久,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政策及机制,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和许多发达国家的低碳建筑技术环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处于探索阶段。推广低碳建筑需要成型的运行体制,低碳建筑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表面性和片面性,低碳建筑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相应制度措施也不够完善,低碳建筑的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很多地区没有完全理解低碳建筑的思想要领,为了追求低碳甚至零碳,不断进口或者高档材料,没有完全了解低碳建筑的具体细节,很多外国的低碳建筑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因为地区气候并不相同,完全套用与自己地区差别巨大的低碳建筑模式就会导致效果背道而驰,造成很多方面的资源严重浪费。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技术并不仅仅是使用几个低碳设备,而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能不能真正地减少碳的排放量,真正的保护环境造福自然。目前我国对于低碳建筑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政府部门对低碳建筑的相关监督控制系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其中行政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重点,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约束的作用。行业标准的模糊不清也导致区别低碳建筑与非低碳建筑的难度相当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市场有效、秩序地进步,制约了低碳建筑推广的发展。制约低碳建筑技术推广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低碳建筑的成本较高。尽管目前低碳建筑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很多人觉得低碳建筑技术虽然成本相对不高,然而在最初的投资过程却需要相当在原资金数量,而且在短时间内没有利益回报,使大部分投资主体对低碳建筑技术投资兴趣不大,缺乏源动力就使得推广低碳建筑的就很难开展,因此制约了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2推广低碳建筑的的办法

加大对于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人们都能够真正地了解到低碳建筑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增加人们的低碳消费观念,理解和认识低碳建筑的核心价值,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建筑碳排放量进行监控和统计,对于违反规定的建筑要坚决严惩。同时政府实施奖励措施,对于积极响应号召应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国家应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严惩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的建筑企业,进一步引导建筑企业发展低碳技术。同时需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低碳建筑管理的标准不够完善,对节能减排的监督系统也并不完善,建立健全完善的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低碳建筑认证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研究,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国家的倡导政策,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企业的低碳建筑技术水平,在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低碳技术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科学研究,使我国低碳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加强培养低碳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发展相关新技术、新能源的同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旧产品和技术淘汰制度,对那些落后的产品和技术禁止使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建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倡导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还面临很多问题,推广低碳建筑之路还任重道远。所以要通过加大对于低碳建筑技术的宣传,加强政府的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管系统,重视技术研发,培养专业人才等办法积极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翕.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44.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9)

一、引言

低碳消费活方式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消费结构低碳化、环境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它是指消费者经过理性的选择,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消费行为。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问题,它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2009年11月,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另外在“2011年全市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的召开对于我市深入推进节能减碳工作,以降耗促发展,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给我市“十二五”能耗强度下降17%、碳排放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要求。

二、文献综述

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全球广泛关注。2007年,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表明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在低碳经济下,低碳消费也应运而生。

2005年,韩艳宾等人在《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实证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比较局限,绿色消费模式还未成熟;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的满意度有所上升;消费者对绿色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中等偏高。

2009年,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消费者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三、提出问题与研究思路

本文针对购买力更强,对新鲜事物更易接受的首都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先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做了预调查以及相关二手资料的搜集,对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以及购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发现了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低碳消费意识,但低碳消费行为并不频繁,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同时在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首都大学生对于目前我国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并不强,其中产品价格水平、品质质量、造型设计,流行程度等方面可能造成了影响。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又进一步的做了调查,通过随机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并有效回收107份,以及

用SPSS数据分析处理,对以上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并建立了先关数学模型。

四、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1.低碳消费观念已基本确立。通过有效回收的107份调查问卷,以及随机采访首都在校大学生,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观念现状有了初步了解。由图1所示,我们了解到对“低碳消费”基本不了解的仅为5.3%,但非常了解的只有不到0.9%,了解一点和了解大概的占据了93.8%,由此可以看出,经过长时间的宣传教育,首都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识和观念已经基本确立。

2.低碳消费宣传主要依靠新兴媒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如图2所示,首都大学生通过电视、报纸、实体广告等传统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人数为20.2%,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了解到低碳消费信息的占据62.4%。因此对于低碳信息的了解学生们主要通过新兴媒介,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然而通过学校宣传教育了解低碳消费知识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6.3%,通过社团和同学间介绍得知的为7.9%,其余3.2%的学生为不关注。由此看来学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在校园橱窗展示、学校论坛等进行宣传介绍,并鼓励促进学校成立低碳环保的社团,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低碳消费模式是提倡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消费中以基本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为前提,以兼顾低碳消费为原则,以摒弃过度消费为目标。树立大学生低碳消费意识就是大学生在消费生活中,倡导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

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图3所示首都在校大学生有86.4%的学生出现过因为面子和攀比,导致消费的情况,其中经常出现该情况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2.8%,因此虽然首都大学生已经树立了低碳消费观,但实际行动尚未同步,低碳消费行为现状有待提高。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7.3%的大学生在购买产品时,特意挑选绿色环保的低碳产品,对于我国低碳产品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

五、影响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低碳消费行为分为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的消费行为,以及购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两类。本文对影响首都大学生以上两种低碳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对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3,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身边朋友的消费行为与首都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呈中度相关,即身边朋友经常进行低碳消费会对首都大学生是否进行低碳消费产生中度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主要是集体生活,与同学在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久而久之,所在群体的消费行为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低碳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消费习惯也趋于相同。因此如果身边的人都比较注意低碳消费,勤俭节约,避免浪费,自己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从而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六、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意愿的因素研究

在预调查和二手数据的搜集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欲受到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流行程度的影响。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一手数据,并运用SPSS工具,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1.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1,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即低碳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着中度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生活费有限,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基本依靠父母供给,因此属于对价格十分敏感的群体。而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相比于传统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去购买,但对于高价格只能“望而却步”。

2.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279,小于0.3,因此低碳产品的造型设计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不相关,即低碳产品造型设计的好坏不影响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

由于大学生目前接触广泛低碳产品为有机饭盒、有机塑料袋,节能灯、再生纸、循环笔等物品,因此对造型设计并不重视。如果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和普及,例如低碳服装、书包等低碳环保产品的大量生产,大学生会对造型设计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3.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9,介于0.3到0.5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品质质量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微弱相关,即低碳产品价格品质质量的高低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仅有微弱影响。

由于目前国内的低碳产品设计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产品的种类较少,多为一些对质量需求并不高的产品,而且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在生产工艺上也多采用的是较为先进的工艺,本身质量较好,所以品质质量并没有对学生的购买欲望产生显著影响。

4.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对首都大学生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earson相关系数为0.688,介于0.5到0.8之间,因此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呈中度相关,即低碳产品是否符合理性趋势对首都大学生购买低碳产品的欲望的大小存在中度的影响。

在《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中提到,经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着追求时尚前沿的特性,且好胜心理强,比较好面子,因此不愿意自己落后于潮流。因此当低碳产品的流行程度很高时,大学生便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此时低碳产品不再是被当作低碳环保的产品被消费,而是作为时髦产品被学生购买。因此可以针对学生这一消费偏好,将低碳产品打造成为流行时尚产品,从而吸引大学生进行消费。

5.建立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数学模型。本研究采取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最终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变量为低碳产品价格水平、造型设计、品质质量和流行程度这四个因素,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作为因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由表7数据显示,sig.(价格水平)=0.003

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欲望=0.333×价格水平+0.420×流行程度

七、结论与机理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首都大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低碳消费意识,但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生活水平等因素,造成了首都大学生存在自我享受动机,社会交往动机,面子动机,彰显个性动机等进行炫耀性消费,使得低碳消费行为落后于意识。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发现,低碳产品的价格水平,流行程度与首都大学生对低碳产品购买欲望存在中度相关,由于目前我国的低碳产品普遍存在着概念好于品质,性价比较低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购买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

另外,国家虽然大力号召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但由于并未出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激励体制的缺失,造成了目前企业生产低碳产品没有统一标准,低碳产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

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机理分析图

八、政策建议

1.对于“行为滞后于意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滞后问题,学校应加强教育,积极鼓励,扩大宣传。

由调研结果我们可知,学校对于低碳消费的宣传力度并不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不到14.2%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和社团介绍了解到低碳消费等知识。因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可以从多渠道来普及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高校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的新情况、新特点,将低碳消费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或者开设低碳消费教育的选修课,如《低碳消费营销学》、《低碳消费经济学》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讲座增进同学们对低碳知识及低碳消费的了解,组织开展节约能源教育活动。

2.对于“产品滞后理念”——我国低碳产品品质落后问题,企业应与时俱进,学习效仿,战略转型。

企业应该看到低碳环保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时俱进,低碳消费正在逐步成为当下流行的消费形式。大学生具有趋同性、追逐时尚和受群体影响比较强等特点,同时首都大学生对流行时尚的敏感度更高。企业可以提出低碳环保的时尚概念,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低碳消费,为环境保护出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现在大学生必然会成为以后社会消费的主流,是重要的生力军,因此企业可以尽早把握商机,提早抢占市场。

3.对于“政策滞后于倡导”——我国的低碳消费政策制度不完善,国家应完善法律,制定方针,政策鼓励。

(1)发展低碳经济,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关键。早在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我国的低碳相关法案仍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设定评定标准,对于很多企业打着“低碳环保”的旗号,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或者过度包装浪费,偷排废水废料等问题要给予严厉制裁。

(2)鼓励生产制造业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绿色生产”,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的低碳产品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节能生产的管理监督办法等,从而继续落实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高污染产品的力度,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非低碳产品逐步在市场上消失。

(3)针对低碳产品目前成本较高,市场较小等特点,国家和政府应该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厂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的力度,保证低碳产品的生产厂家可以较快的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同时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创新工艺等,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祖峰,樊清华,高洁.90后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与思考[J].调查与研究,2012.255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消费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学生管理工作,2010.6

[3]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篇(10)

【关键词】铁碳微电解法;医药化工废水;应用

一、引言

铁碳微电解法因其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废水处理中。尤其是对于难以降解的医药化工废水,铁碳微电解法具有明显的“以废治废”的优势,这些难降解的废水经过铁碳微电解后B/C大大提升,有利于提高后续生物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而对该技术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题也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将以医药化工废水为例,探讨铁碳微电解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

二、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工作原理

铁碳微电解法,又被称为内电解法,是利用Fe/C原电池反应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铁碳微电解法集氧化还原、絮凝吸附、催化氧化、络合以及电沉积、共沉淀等作用于一体。作为一种生化处理前预处理技术,铁碳微电解技术不仅仅能大大的降低有机物浓度,同时能去除或降低废水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铁碳微电解工艺中电解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把铁屑和碳颗粒等材料浸泡在酸性废水中,由于铁和碳之间存在电极电位差,废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其中电位低的铁成为阳极,电位高的碳成为阴极,在酸性充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Fe):Fe-2eFe2+,

E0(Fe2+/Fe)=-0.44V。

阴极(C):2H++2eH2,

E0(H+/H2)=0.00V。

电极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活性,产生的新生态氢能够跟废水中多种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物断链,有机官能团发生变化,许多难降解和有毒的物质都能够被有效的降解,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在电池反应的产物中,Fe2+也能和一些无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而使之去除,铁碳微电解法以此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三、铁碳微电解法在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1医药化工废水的类型和特点。医药化工废水主要包括医药中间体行业、医药原料药合成行业和医药制剂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废水,这类废水中不仅成分复杂,浓度极高,而且含有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并且难以降解。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类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已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目前用来处理这类废水的技术有很多种类,比如铁碳微电解技术、光化学氧化技术、超声波技术等,其中,铁碳微电解技术因其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最好等优点,在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

3.2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医药化工废水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

3.2.1工艺流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医药化工废水,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医药化工废水的工艺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车间废水经机械格栅流入到调节池,然后经水质水量调节均衡后由耐酸泵压送入铁碳微电解设备的底部,铁碳微电解处理后的废水从设备顶部流出进入混凝中和反应沉淀池;经混凝中和反应沉淀分离后的上清液自流流入清水池,再由泵输送至氨吹脱塔进行氨吹脱处理,出水自流入中间水池。废水经臭氧反应器处理后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后自流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氧化池中设置了弹性填料,使大量微生物附着栖生在填料上,池下部设置曝气头。生物接触氧化池流出的泥水混合物流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流至A/O池,在A池进行生物筛选和生物吸附,在O池进行完全的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A/O池被进一步去除。O池流出的泥水混合物流入终沉池进行固液分离,终沉池沉降的污泥用泵回流到A池,多余的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终沉池的出水达标排放。铁碳微电解工艺在处理医药化工废水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pH值、停留时间、铁屑粒径和铁碳比以及活化时间等,医药化工废水的最终处理效果如何,都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3.2.2主要技术参数。在不同种类的废水处理中,所选取的参数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实际工艺应用中,铁碳微电解一般较为适宜的设计参数范围如下:pH值一般设置为3-6.5,当然具体数值也应根据实际废水性质而改变;停留时间一般从30min到数小时不定;碳的种类按经济因素考虑应选焦炭为最佳;碳的粒度一般设置为60-80,这样使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废水水量不会太小,不至产生堵塞、结块等现象。铁碳比的具体设计参数为Fe/C(体积比)=1-1.5;铁碳床的活化时间以20min为最佳。另外,各种具体的技术参数见下表1所示:

3.3铁碳微电解法在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目前,铁碳微电解法已经经常被应用于医药化工废水的处理中,由于医药化工废水的污染物种类较多,而且浓度较高、成分复杂,很多医药化工废水中还含有大量抗生素,其它废水处理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处理,即使处理,其效果也达不到人们的预想期望值。铁碳微电解法作为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废水处理中,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处理技术在处理医药工业废水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铁碳微电解法主要就是通过新生态的Fe2+还原有机物中的氧化性基团、吸附、絮凝以及络合、电沉积等作用,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经研究表明,对于含有大量硝基苯、氯硝柳胺、草甘磷以及抗生素的医药化工废水,铁碳微电解法对废水中的COD、色度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脱色率可以高达90个百分点,COD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7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废水中的B/C比也有很大提高。另外,对医药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预处理的原水PH值得到大幅度提高,由平均1.6提高到平均4.5,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药化工废水的酸度,大大减少了中和剂的使用量。经过铁碳微电解处理后的医药化工废水基本上能够达到二级水污染排放标准,大大减少了原医药化工废水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促进人类环境良性、和谐发展。

四、铁碳微电解法存在的不足

虽然铁碳微电解法在处理医药化工废水时,收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长时间使用铁碳微电解工艺,会在铁电极上产生有机物并且会沉淀,形成一层钝化膜,阻碍铁电极与碳形成稳定的原电池,而且铁碳填料很容易板结,阻碍废水与填料的有效解除,形成短流,从而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效果;其二,由于铁碳微电解技术需要在强酸性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在处理之前需要将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这个过程将会花费较多的成本和时间,而且电解反应设备中的填料也需要随时补充反应消耗的铁,这将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铁碳微电解法对于处理医药化工废水具有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体现出比较大的优势。但是铁碳电解法处理技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的地方。相信只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铁碳微电解法定能得到不断完善和进步,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其它行业更大规模的废水处理中,其应用前景十分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下一篇: 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