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11 10:49:13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1)

电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广泛应用于机械、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应用于工业、农业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机床的控制,面粉机、抽水机的运转及电风扇、洗衣机的运行等等。如何提高电工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电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广大电工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受生源条件的限制,技工学校不同于大学,不能选择学生,只能从教师自身方面寻求电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因此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概念强化就尤为重要。

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皮毛的、表面的知识还可以掌握,稍一深入或形式上有所变化,学生就感到头疼、困惑和不解。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

一、电阻的连接

电阻的连接是电工基础知识。简单的串并联,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学生基本可以掌握,不存在太多问题。但是只要一变形式,对图形复杂一点、一眼看不出来的内容,学生的问题就出现了。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从何入手、怎样分析、怎样计算?这时教师要强调串、并联基本概念,它们的本质区别,让学生从概念上理解和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对于电阻连接的画法,教师要多出些题目,多举些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注意:举例要有质量,要有针对性),并留些题目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完成。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的思考练习使该问题得以解决、强化,得以巩固和提高,如图1所示。

二、电与磁

电与磁是电工的又一基本内容,发电机、电动机、电铃等都是电与磁内容的具体应用。如电与磁的方向、左右手定则的应用、楞次定律等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题。电磁基本定律是电工的基本内容,又是重点知识,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这一内容的讲解上要下功夫、讲求方法。左手定则主要用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判定(主要用于电动机转向的判定),其中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为已知,受力方向为待定量,需要通过判定获知。右手定则主要用于感生电动势或感生电流方向的判定,其中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为已知,感生电动势、感生电流的方向由判定获知。然而二者用途又不绝对。左手定则一般适用于电动机,右手定则一般适用于发电机。因电动机中也存在反电势,反电势用右手定则判定;发电机克服的主要是电磁力,电磁力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问题的实质还是要根据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来确定左右手定则的具体应用,如图2所示。

楞次定律是电与磁的又一基本定律。它判断的是线圈中感生电流的方向。线圈中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楞次定律:当线圈中原磁通增大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阻碍线圈中原磁通的增大,这时感应磁通与原磁通方向相反;当线圈中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阻碍原磁通的减小,其方向与原来磁通方向相同。即线圈中原磁通增大时,感应磁通将阻碍其增大;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磁通将阻碍原磁通的减小。据此,感应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得以判定,如图3所示。

三、相位、变化率

在交流电路中,由于涉及相位问题,使得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难度增大。要弄明白这一内容,只从定义上讲解,学生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必须使学生深入了解、掌握该内容。感性电路、容性电路中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关系,自己从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着手讲解这一内容。下面以纯电感电路为例讲解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关系,如图4所示。

按图4连接电路。图中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不超过6Hz,当开关闭合后,观察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指针变化,研究纯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关系。

可以看出电压表指针达最大值时,电流表指针为0。当电压表为0值时,电流表指针由0值指向最大值……由此,纯电感电路中,电压、电流不同相,相位相差π/2。

再由公式知,线圈的自感电压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当电流为零值时,其变化率最大、UL最大;之后电流越来越大,其变化率越来越小、UL越来越小;当经过π/2角度时,电流变到最大值,其变化率为零、UL为零值;之后电流逐渐减小,电流的变化率逐渐增大、UL反向增大。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明白了纯电感电路中电流、电压达到零值、最大值、反向最大值的时刻不同,相位相差π/2角度,且电流滞后于电压π/2角度。加上前面的电路连接,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的观察,结合波形图,学生对变化率问题、相位问题的理解既有感性的又有理性的,得以升华。依次,纯电容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问题,感性、容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及相位问题逐步得以解决。t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ωt+φ0)叫交流电的相位。相位、变化率问题得以解决。

四、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工又一基本内容,也是电工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一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容易引起困惑、不解。解题时思路不清、难以下笔。探究其原因,学生根本问题出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巡行一周,所有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这是回路电压定律的原内容。关键是学生对电压降、代数和的理解存在疑虑,概念不清。为此,笔者主要从这两点下功夫,进行回路电压定律的讲解。电压降,即从高到低,指电压是降低的、电位值逐渐减小,无论是电动势还是端电压,均可这样理解。电阻上压降绝不可不讲,且必须讲透。即在外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压是降低的;反之,电压升高。(内电路中沿电流方向电位是升高的)!这样学生恍然大悟,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什么是电压降、电位升、电位降,大脑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如此再解释一下代数和,设电压降为正,电位升则为负。结合具体例题,列方程,如图5所示,对于回路Ⅱ: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2)

作者简介:李大林(196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学校电力系,高级讲师。(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59-02

山东电力学校有辉煌的办学历史,为山东电力乃至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学校为统招中专生,学生综合素质高,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2000年后,受国家高校扩招影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尤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生源的质量更没法保证。针对不断下降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要求更高,传统的、过去一贯使用的教学方法现在行不通。为适应变化了的教学主体,让这些基础差又厌学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本着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电工教学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取得了不错效果。

一、根据学生特点,抓好预备知识学习

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同学,学校不放弃,录取为预科班学生,学校组织老师为这部分学生补习文化课。电工教研组承担了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在制订物理课的补习计划时,针对性很强,对于电工课中及其他专业基础课需要部分,如力学、电学部分重点讲解,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电工课交流电部分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复数知识)欠缺,在授课时对三角函数和复数部分内容专门复习,重点补习电工题目需要部分,对电工学习克服了为难和恐惧心理,再做电工题时会得心应手,满足了电工解题时所需数学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通过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对于学好电工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电工基础》教材,适应教学需要

根据变化了的学生情况,我们对使用的电工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生源较好的八九十年代,电工基础选用的是南京电力学校张洪让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该书知识讲授系统、完整、逻辑性强,课后习题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中等偏难,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及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该教材能适宜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大。90年代末期,全国电力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删减了物理课程,电工基础课课时数减少,原来三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和电工测量压缩为一个学期“电工基础及测量”。结合改革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选用武汉电力学校周南星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及测量》,该书较适合成人中专或函授教材。作者编写内容浅显易懂,较易自学,课后习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及成人中专较适宜。2006年教研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工测量》教材,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投入使用。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原电工教材已不适应教学需要,影响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根据需要选用了陶健主编的《实用电工基础与测量》。该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书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阐述与技术训练并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材使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内容,降低难度

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电工基础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我们注重教材对培养目标的适应,即培养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应该使学生会用电和磁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分析处理电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教材中的非基本内容简单介绍或删除。譬如,直流电路中复杂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网孔法分析计算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中,凡涉及用复数、相量分析的计算电路,磁路中有关磁路的计算等偏难内容予以删除。

2.简化理论、公式推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不应要求过高、过深,对有些需要推证才能理解接受的,方法要力求简明。例如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推证可避开证明推导过程,直接给出定理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总结出定理的应用步骤,重点学会使用公式,求解一般的电路问题。再譬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相电压的相量关系不必用相量图进行推导计算,给出结论,再进行适量的练习,能得到较好效果。教材中例题、课后练习题同样降低难度,在例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应用上的作用,在习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巩固和复习作用,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增设填空、判断、选择题等题型,对所学理论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一只粉笔上课、一本书教几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课与“电工与电子”是电力类中职学校强电专业和非强电专业的主要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而现在学生基础较差,按常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就会影响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势必引起恶性循环,达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1.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电工测量教学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凭课堂讲解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利用实验室淘汰的废旧仪表进行解剖,上课时带着实际仪表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对各种电测仪表,如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结构一目了然;对于教材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图、接线图等凡是在黑板上较难用粉笔画清的均只作了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展示、讲解,学生感觉直观、便于理解,效果良好。各种演示教具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例如,讲解电磁感应时,结合电流表、线圈、磁铁等仪器,通过演示两种电磁感应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兴趣被调动起来,对于掌握电磁感应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上课时,教师准备多套演示设备,如自感、互感演示仪、发电机、电动机等模型,同学们参与动手操作,并展开讨论,课堂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观,又可以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我校电工教研室教师张广华制作的《电工CAI课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避免教师上课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原理内容抽象枯燥,电工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电工理论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帮助,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必须让学生从课本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电工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体会到学好电工理论的重要性。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物理学家资料,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在实验中发现电流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又经十几年不懈努力研究出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科学家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及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网络化文明时代。将这些资料可制作专题课件,图文并茂进行讲授,使学生感到电磁感应理论不再枯燥,电磁感应理论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在讲授欧姆定律时,让学生解释傍晚家中灯光变暗的原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比如,讲解电容一章时,让同学举出电容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例子。电容是手机、电视机等设备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收音机的调谐按钮调整的就是可变电容器,同学们喜爱的高级智能触屏手机就是电容控制;大型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小区广泛应用,其作用是提高负载功率因数,提高电源有功功率。通过这些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对电容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电容的结构原理等知识的兴趣。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电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特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培养的是实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电工基础这门课具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实验和实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增加实验组数,每组实验人数不超过3人,给每个同学创造均等的动手机会。边学理论边做实践不仅利于理解所学的抽象电工基理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工作中相互协作与人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直流电路电位测量时,教师准备好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电阻元件、连接导线等,提出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位,给出测量接线图,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该实验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电压表,测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电压表指针反转咋办,电路接线有开路时怎样检查,会用电压表排除电路故障(断路),对所测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电路中电位与参考点选取有关,是个相对量,而两点间电压是绝对量,与参考点无关。通过该实验学生巩固了电压、电位的概念,理解了电压与电位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等,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知识。日常教学中,实验内容与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相结合,如电能表的接线与使用按照电力职工技能鉴定要求进行,对学生日后工作和技能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为调动同学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大家重视程度,结合实验出勤、实验纪律、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且实验成绩占电工课程学期成绩的40%。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面对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及工作实际需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结合不断变化了的教学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求教师改变思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3)

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或是岗位就业的角度上来说,学生往往会有重视专业课忽略基础课学习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师歧视基础课教学的教师,认为他们缺乏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等。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本身,都不应该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该脱离教学本身,否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和就业造成不良后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没有放弃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这使得我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复杂且抽象的知识分析或是较难理解的程序编制中,都能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较好的把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下面以具体《电器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课程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例,对于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引用并联系基础课程教学,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一主要教学内容

控制系统的最终对象就是电机。对于电机来说,主要是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可列举洗衣机的工作情况。引出问题:在生活中见到的启动控制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大众实习的生产线上都有哪些方式的启动?结合学生所说的启动现象,让学生给不同的启动控制起名字。再由教师总结具体启动控制的方式分类,及优缺点。异步电机按照内部转子结构不同分为鼠笼式和绕线式。工程实际多数使用鼠笼式,所以为教学重点。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1)点动控制举出生活中,机床中点动控制的例子。机床对刀等等。可举例毕业时装订论文前,裁剪论文尺寸时对刀,就是点动控制。由于控制线路简单,可直接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原理图,分析控制过程。2)连续运行控制引出问题:点动控制应用在启动控制电路有什么缺点吗?提示:按钮和开关的区别。引出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求电动机实现长时间连续转动,即所谓的长动控制。根据电路以及长动控制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自锁的概念,并指出电路图中哪里是自锁环节。3)给学生几分钟理解并记忆自锁的概念,可找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自锁的概念。强调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以及今后学习编程必有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工作过程,学生分析讲解启动控制过程,教师总结。4)提问电路中需要加几种保护?又由什么电器实现保护?(复习第一章内容)短路保护:短路时熔断器FU的熔体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电动机长期过载保护:电动机长期过载时,热继电器才会动作,用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控制电路断电。(强调短路电流与过载电流的区别?)欠电压、失电压保护:通过接触器KM的自锁环节来实现。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引出问题:实际启动时,往往要用降压启动,为什么?学生随意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总结。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定子启动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4~7倍。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过大的启动电流将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使它们停转或无法启动,根据欧姆定律,想要降低电流,负载不变,唯一方法就是降低电压。因此往往采用降压启动。再次引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析降压启动的方法?提示学生把这个问题联想到简单的物理电路中,你能想到的降低电压的方法(基础知识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串联分压,变压器等等)总结出主要内容。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常用的降压启动方法主要有:1)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2)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电路3)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前二种降压启动的方式学生们较好理解。可以以一张原理图作为重点,另一张控制原理图让学生独立分析。但是对于第三种教学过程需要慢一些。有必要带领学生复一电工基础,讲负载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基础知识,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种连接的电路,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指出,哪种连接方式下电压大?降压启动先后连接顺序应该是怎样的。三种方法每部分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原理,独立分析讲解电器控制原理图,为今后阅读分析电路做准备。可以分组讨论,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理解较慢的学生,带领落后的学生慢慢学会阅读和分析电路图。没有必要由教师一步步讲解,教师主要指导,引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讲解后,让学生总结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反思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112-02

作者:吴兴明

电工基础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由于电工基础课程主要是分析电工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而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专业底子薄等,导致了很多农村中职学生在初学电工基础课程时普遍感到枯燥、深奥、难学,一些学生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此,笔者针对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究。

一、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教师大多由中学物理教师转行而来,缺乏电工基础的教学经验,或者电工基础知识匮乏,严重制约了该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素质整体不高

学习电工基础课程,需要有良好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这两门学科的基础薄弱,如果在教学中偏重理论分析与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许多物理基础欠佳的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厌学心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传统的授课方式造成教学效率偏低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构成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普通高中的教学中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电工基础课程是比较独立的,需要更直观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Flash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它们可以将抽象的原理用动画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但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往往使用传统讲课方法,讲课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强,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四)实验考核方式落后,实验课时有限

电工基础在中职学校教学体系里所占的比例不高,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往往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由教师自行安排,并且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所有的实验都是由理论教师来安排,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设置适合学生基础的实验,这就使得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更低,有些课题甚至根本没有安排实验课。相当多的实验教学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成绩的标准,因而,很多实验教学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实验设备少且陈旧,实验内容跟不上形势的要求

由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地方性办学,财政投入不够,各方面经费开支被严重压缩,教学设备及耗材配备不足,而且实验设备老旧破损,导致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农村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需求。再者,由于招生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程的基本需求,严重影响了教学要求较高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二、农村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

1.充分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任何知识,兴趣都是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在第一次课即绪言时必须做好充足准备,重点让学生了解电工的产生、传输、发展和应用,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不要一上课就讲那些繁杂难懂的电工理论,应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知的素材出发,通过课堂讲解、谈话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电工的概念。例如,照明电路忽明忽暗的原因是什么?电力系统中遭受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三相电与传统的照明电有什么不同?家庭耗电量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这样,通过突出电工在家庭电气化中的具体应用,使教学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电工是什么、有什么用、用在何处。让学生明白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可以用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电工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于烦琐深奥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教师要深人浅出地将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讲授电工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以及必备的基础知识,果断放弃那些复杂的理论的推导。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借助生活实例的理论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有效情境,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打下坚实的电工理论基础。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电工基础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教师可利用Flash等工具制作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概念和原理。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止为运动,使抽象枯燥、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易懂的画面展示出来,不仅容易理解,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电工基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如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状态还是截止状态的知识时,学生总是觉得难以理解。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先看到二极管正极与负极之间承受的电压大于导通电压,则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两端的实际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再让学生看到该电压小于导通电压,则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而截止。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时再来讲解二极管的其他问题就容易得多了。教师要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内容,将难懂的知识变为易懂的知识,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原理。

(二)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过硬的技术和本领,而实验则是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本领的必由之路,因此,实验教学是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电工基础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起源于实验,或者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搞好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又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电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1.实验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实用性。职业教育的最大意义就是服务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教学可以把理论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为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照明电路”实验时,教师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如果家里买来一套日光灯具,你准备怎样安装,日光灯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在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习这些问题,在讲解了电路安装的基本原则后,可让学生分组,在实验室断电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装好后教师进行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加电测试,如果有问题当场解决。如此一来,当学生看到自己安装的照明电路能正常使用,虽然是一步小小的成功,但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以后在做复杂的电路实验时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5)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占有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自我建构。[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 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任务驱动,推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系统化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求知为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基于实践基地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锻炼,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任务设计

在讲授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定律内容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假设某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立即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保证负荷的供电?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6)

一、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1.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的删改,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即适用,又能学好。比如在讲到《电力拖动》课中龙门刨床直流电动机控制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工厂参观看一下实际的机床控制过程,进行消化理解,与《电机与变压器》课中控制电机部分内容一样,有些纯理论性的环节我们可以少讲甚至不讲。

2.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电工专业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与实习,可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地收获。例如:通过对做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自锁控制线路的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低压电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线路,并进行检查,如果正确才能通电试验,如果一根导线接错、一个元件不能正常动作,就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查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加强了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了职业素质的提高。讲《可编程控制器》课时,对于每一个控制,都必须让学生上控制台上去试一试,看一看自己画的梯形图,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查出正确与否。

二、恰当运用教具及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我们应尽量多采用电器实物、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如:我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时,以手动正转控制线路为主线,配以点动正转和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教板,采用边讲解边画图的形式,进行理论上的电路分析,采用实验台,又对线路进行直观分析,接通电源,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器动作的全过程,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接触器控制原理很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从直接感受中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较快地掌握了电路原理。在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时,对于设计的程序,都要在单片机的试验台上去试验一下;在讲授交流接触器内容时,让学生对接触器进行拆装,然后再进行通电试验,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容易达到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2.利用PPT或Flash等强大功能的软件制作课件,将原先《电机与变压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中的板书、推导、作图等,制作成幻灯片或动画。不仅可以在文稿中写字、画图,还可以穿插动画,引入其它应用程序等。这样的板书规范、美观,再配上声音,使原本枯燥的讲解变得活泼有趣,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上《电机与变压器》课中分析变压器负载运行相量图时,在课件中像在黑板上一样一根根地画出来,对电路图一个一个地引入元件,再用导线连接起来,这样的画面生动、直观有趣、表现力强,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对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职教中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电力拖动》低压电器中的低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元件时,学生对这些电器元件的动作情况和保护原理很难看清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可以把它们的结构和动作情况制做成Flas形式,这样即直观又便于理解。特别对《安全用电》课程,收集一些触电案例,然后再制作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同学们将会记忆深刻,终身难忘。

3.把仿真技术应用于职教中心电工专业课课教学,特别是对《电力拖动》可以做到电气元件性能仿真、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仿真和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仿真,仿真不但具体形象性,而且具有交互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时常对学生讲,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老师,姓“百”名度,叫“百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搜索、交流。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1.要由浅入深

长期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表明,中职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思维能力较弱,很难适应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特别是电工专业课课程,实践性要求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改革传统教法,研究适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 ,达到教与学的相互适应。比如,教师可以以“点动与自锁线路”为基础,在简单介绍转换开关、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等电器的符号、作用和结构后,让学生进行安装接线和通电试验的实习训练,让学生了解这些电器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情况,再在实操过程中辅以理论识的深化。教师根据具体的电路,在适当的时机渗透必要的基础理论,使学生在兴趣中接受与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引导他们反过来用理论去指导、解释实践现象。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正反转线路时也是先让学生动手接线和试验,观察电路的工作情况,而后再从理论中分析其工作原理,从而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会有正转和反转,掌握电气联锁等知识,之后在讲授行程控制时再补充行程开关的知识,讲授星形―三角形启动时补充时间继电器等知识,这样就避免了因长期讲述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Autocad电气制图时,让学生画出自家的照明图;讲《电工仪表与测量》时,要以让学生生测量家中各种电气正确情况下地电阻值;讲《安全用电》时,让学生看一下家中对电气方面都采用了哪些安全措施,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在讲解低压电器时,首先在理论上对各种开关等的作用、功能及应用场合进行简单讲解,使学生对所要认识的电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实物对低压电器进行结构上的认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压电器进行拆卸和安装,拆卸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按顺序将所拆零部件放好,然后再进行安装,并检测自己组装的是否正确,熟悉组装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低压电器的整体认识,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又如:在讲接触器的结构和作用时,老师先将各部件拆卸和按其所起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将接触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老师所示范的顺序拆卸,对拆卸下来的每个部件进行整理,熟悉各部件故障处理方法,然后再按逆序方向组装回原形,讲解其工作原理时,先在线圈通电试验,让学生们观察接触器的工作情况,强调观察常开常闭触头的动作情况,强调选择线圈电压与线路电压要相同,这样通过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较快地认识接触器内部各元件,掌握其工作原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一堂课上的无论多么的精彩,如果脱离生活和工作,不能服务于生活与工作,那么学生对它的兴趣就像一座高楼失去了的基础,所以作为电专业课的老师,要注意让学生课后从生活和工作中体会专业的乐趣,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避免让学生枯燥的抄写或做一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作业,而是应该让学生们做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事情。比如学习《电力拖动》故障排除时,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元件正常与不正常两种性况下的电阻与电压值,这样一来,学生们觉得电工专业课是有用的,就会对课程产生兴趣,那么学生们对电工专业课的学习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积极性、主动性,他们会主动地、积极地、高兴地去学习、实践,会自己去“找”知识、学技能,那么老师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们对电工专业课不感兴趣了,更不用烦恼如何去上一堂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电工专业课了,因为学生们对每一堂电工专业课都会充满兴趣与期待。

只要我们多下功夫,结合实际、紧跟时代、贴近学生,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有趣,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多种形式、生动、实用、合理、灵活、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并注意结合生活、工作实际让学生体会专业的乐趣,提高对电工专业课的兴趣,那么老师们辛勤的劳动就会换来电工专业课堂上学生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就会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电工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炳文、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7)

一、《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施

我们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实际、实用、实践的专业技能,专业敬业的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岗位需求,又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进行内容的选取。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形式为载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好每一教学单元。教学单元设计要做到:突出能力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这一项目为例,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把此项目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后老师都会进行相应的总结。具体做法为:(1)布置任务:老师将具体任务、关键知识点讲清楚,并对学生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提出要求;(2)师生一起制定评分标准;(3)小组讨论,并开始制作。各小组中的学生熟悉低压配电电路中的元件,了解隔离开关、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等元件的结构、原理和作用,互相讨论学习,并分配任务。在熟悉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按分工对低压配电屏电路进行安装布线,最后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通电试车;(4)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汇报成果,其它小组进行评价;(5)各小组演讲汇报完之后,老师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6)小组之间进行打分,得出工艺最好、安装最快又正确的优胜小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各小组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相关的概念,变压器(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三相负载的星型、三角型连接等相关知识,从而全面理解三相电路的知识。

二、《电工基础》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保障

教学场地:要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就必须要有既能讲理论又能随时操作的技能场地。为此,我们本着“实用有效,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双师型”的教师是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既要求《电工基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生产的经验。学院通过寒暑假对教师采取专业技能实践的锻炼,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自编讲义:详细的教案、合适的教材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保障。一体化教学的教案、讲义必须要与传统的理论教案与实训教案不同,应该包括: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建议、教学任务、课时安排等,体现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学习资料及PPT等。因此,经我系电类课程组老师讨论后已编写了适合我系各专业的一体化讲义。《电工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理论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既实现高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刘洋 单位: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8)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28-02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偏重实践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岗位能力的形成。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思考,笔者尝试使用大时段教学,用3周时间,共计84个课时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形成在电气控制领域的岗位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全面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更名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把本课程分为三个基本模块。一是常用低压电器应用系统的学习与安装;二是常用机床与起重设备控制系统的学习与安装;三是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由低压电器构成的基本电路,实训设备的接线和基本的故障查找方法。

2.掌握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电气设备的选配、安装的规范及方法。

3.掌握根据控制对象进行电气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与要求

编写适用于大时段教学所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把课程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下达给学生,由学生根据电气控制实训指导书中相应的任务,由浅入深地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进而完成一个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具有以下五项能力。

1.能够根据控制要求,提出正确、可行的电气控制方案。

2.能够看懂电气控制图纸。

3.能够根据被控对象及控制要求,正确选用低压电器。

4.能够对照电气控制图纸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5.能够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维护。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编制实训指导书和更为适用的教材。把整个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别低压电器元件和其符号,识读电气控制图纸,要求学生能看懂电气控制原理和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情况,经过这一时段的实训,学生能够熟练识读电气控制图纸。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路、互锁电路的接线和安装。

第二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主要是三相笼形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三相笼形异步电动机制动电路、减压启动电路、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同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等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二是特定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如6140车床和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及故障分析处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分组完成电气柜整体的安装、调试。

第三阶段是选择一个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其中包括拖动系统主电路的设计和控制电路设计、保护电路设计,包括元件及参数的选择。学生根据被控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正确选择接触器、热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的额定电压,根据被控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正确选择接触器、热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的额定电流,选择合适型号的电动机,确定所用材料的数量及备用件的数量等。

三、教学的组织实施

这是大时段教学改革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充分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就不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生成,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的构建和生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课程分为三个基本模块,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模块,是构建整个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片面理解为学习只为技能,忽略理论,导致学习只追求实用,在理论课上情绪低迷,虽然操作兴趣高,但碰到理论问题又感觉困难,难以提高水平。第一阶段先通过一定课时的理论课,夯实学生的基础,使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讲授各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参数和图形,用元件构成电路,分析典型电路。下一步完成电路的接线配线,把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也是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一个提高,老师通过操作演示达到传授知识和方法的目的,学生通过效仿接受知识,进而产生疑惑和探究欲,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构建知识,但能力还没有得到巩固和提高。

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加深理论。通过分析各个典型控制电路,讲解电动机的减压启动原理,电动机速度控制原理,制动电路的原理,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等。然后就是安装与调试的具体典型电路了,老师做好组织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适当进行引导,同时做好观察和评价。这个阶段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不强求学生不犯一点错误,鼓励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直到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老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常见故障让学生处理,让学生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最后进行电气柜的组装,学生分组进行,分工协调,教师对每个环节进行考核,得到成绩,检验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施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低压电工基础知识讲解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与此相对应,家电维修行业也随之兴起,而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电子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好多家长也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来学习,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占据一个立足之地。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底子相对而言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差一些,再加上电子专业性较强,不易掌握。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有困难,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并不是很好,很难满足将来的需要。这显然是与学生当初来学习的初衷是相矛盾的。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探索如何进行改革的道路上,笔者根据十几年教学的经验,大胆地进行了几点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表述如下,供大家共琢。

一、注重启发式教学,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

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造成高分低能,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创造力,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应有相应较优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二、通过类比,深入浅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活动中,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直接解释不易理解,但如能举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通过类比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中关于“电压”, “电动势”等概念,及电源内部和外部电流方向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太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先表述出基本的概念,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问题具体到电池来讲解。将电池比作一个水塔。这样一来,“电压”就类似于水塔中的水压;“电动势”就是电池利用化学能,将正电荷从电源负极送到电源正极本领的大小,对水塔而言,就是利用抽水机,将水从低处送往高处;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高电压端)流向负极(低电压端),类比于水塔中的水,外部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低电压端))流向正极(高电压端),类比于水塔中的水,内部是从低处流向高处(通过抽水机)。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三、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不是没有,而是相对缺乏,或者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对于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那么,教学的效果就很难保证。所以,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首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于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对每节课都坚持做到认真备课,尽可能地利用手边的条件,多做演示实验,学生慢慢地也对我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慢慢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比以前明显好转。比如:在讲解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我就拿了几个发光二极管,找来手机电池当电源来做实验。通过演示,学生不但能直观观察到二极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否导通,还能弄明白怎样是正向电压,电压不同发光的亮度也不同,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所需的电压也不同等相关的问题。

四、善于总结,将零碎的知识点变成完整的知识链

电子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多,很零碎,如果不加以整理,进行总结,学生掌握起来往往是记东忘西,需要的时候想不起来。我经常对学生这样说,我们学知识,就是向大脑放东西,如同往房间里放东西一样。如果放的没有规律,到用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所以要经常整理,并学会总结,使零碎的知识变成统一的整体,变成便于利用的知识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同时,教师在讲解完一部分单元知识后,也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便于学生掌握,并逐步教会学生学会总结,以增强学习效果。比如,《电工技术基础》中关于电磁感应部分,涉及的定理或手则较多,学生容易弄混,甚至不知道到底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来判定。我在讲解完这部分知识后就对此进行了总结。告诉学生,在这么多的定则中,只有一个用左手,即判定通电导线或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时,其他情况下一律用右手。这样一来,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也不易出错。

五、讲解理论时,结合实际,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对于知识而言,实用才是硬道理。用不上的知识掌握得再多,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解哪部分知识,总是结合在实际中的应用来进行,力求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为实践和社会生活服务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就会很强,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很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很好。比如,我在讲到电动机时,就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常见的洗衣机和电风扇为例,讲解电动机的原理及维修要点。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很高,有的学生在学完这部分知识后通过努力,已经能顺利地维修洗衣机和电风扇了。对学生而言,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成果,看到自己的知识价值得到体现,那种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

六、在教学过程中应重实践、轻理论;抓基础、促提高

对于职校生,一般来说,具有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但是,一般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实验室设备简陋老旧,损坏严重,实验条件差,提不起学生的实验兴趣,往往应付了事,做过后就忘了。这样辛辛苦苦准备半天的实验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若能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在单元电路中针对性把教材需要掌握知识融合起来,同时在实验报告编排上再下点工夫,效果很不一样。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安排了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板,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其包含元器件好坏的判别、欧姆档、交直流电压或电流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值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源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观测电路的静、动态电流随负载改变的情况,还可用示波器演示信号的放大过程。在实践中还可练习基本功(焊接、连线方法等)。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学生安装调试并帮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讲解安全等注意事项。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上把关,小到每个焊点、引线颜色配置,大到整机装配,一丝不苟做到规范,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较好习惯并练就较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又可拿来作为例子,避免其他学生犯同样错误。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好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可以得到感性认识,实验成功后,学生的自信心可大大增加,而且可缓解实验条件差的矛盾,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变得比较融洽。

参考文献:

[1] 宋贵林,姜有根. 电子线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冯满顺,骆秋秋,等. 电工与电子技术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困惑 下一篇: 服装设计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