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技术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7 10:31:38

康复技术专业

康复技术专业篇(1)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我院于2010年在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基础上,申请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卫生厅专家组的评审,成功申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探索本专业建设思路。

我们拟通过3~5年的努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完善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条件,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一是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行业开展社会调研,并与行业一线专业深入交流,明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教学,培养具备必需的医学理论基础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必要的社会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技能,能用任临床pt师、ot师、言语治疗师、传统康复治疗师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校院一体,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附属医院、康复治疗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校内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保健按摩师(二级)证。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是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围绕康复功能评定、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实施康复训练三大专业核心能力开设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临床作业学、言语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理疗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康复治疗技术技能的培养。

四是推行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导向教学法。秉承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训练与真实岗位学习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培养实践型、技能操作型康复治疗人才的目标要求,本专业配置了设施先进齐备的康复治疗实训中心,内设pt实验室、ot实验室、st实验室、康复评定室、针灸实验室、推拿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实验设备有平行杠、站立训练器、电动站立床、多功能升降床、牵引床、训练阶梯、各种上下肢关节训练器、肌力训练器、磨砂板、轮椅、助行器、pt床等。充分满足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原有中医一个实训室和一个老年康复中心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00万元扩建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并与学院附属医院资源共享,使其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同时还具备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康复治疗服务功能。现与襄阳周边多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和康复治疗中心有长期协作联系,充分满足了本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

康复技术专业篇(2)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康复技术专业篇(3)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005-02

A research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major

ZOU Yanqi1, HUANG Yong2*, WEN Hongyuan2

1.Zhaoqing Medical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526020, China; 2.TCM Schoo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515, China

[Abstract]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 newly-emerging major, although with a late onset, is demanded by the times. The major of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nd Treat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isties in China. Researching into the model of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ver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faceted changes i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this major as entailed by the new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altera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Rehabilitatory therapist; Cultivation model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1],我国从1982年起开始了康复医学的教育和培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目前也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 我国已有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康复医学和治疗学专业,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2]。尽管如此,中国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预测中国需康复治疗师为30万人,而现有人员只有1万左右[3],大多是从神经内科、护理及中医等其他学科进修后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性的规范化培养。

1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师是一专多能、掌握多种康复治疗技术(诸如体疗、理疗、作业治疗、针灸、推拿)、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一种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的康复科、社区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所、社区保健服务机构等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新的就业环境下,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1.1 对操作能力要求的加强

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的工作岗位是康复治疗(技术)师,它是一个操作性的职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即需要直接面对病患,康复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师对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掌握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疗效,所以在校期间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对社区服务要求的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人们防病、治病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将来的康复医疗工作必然会走向社区,走向广大群众。国家提出“2015 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医疗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到社区去开展康复治疗技术服务,必将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重要市场。所以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就要予以灌输社区服务的知识和理念,以适应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趋势。

1.3 传统康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的加强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在我国既包含了现代的康复治疗技术(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也有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中药熏药、拔罐等),我国的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对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的掌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是我们的优势,在中医养生学和治疗学里,原来就使用着一些简朴的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文娱疗法和松弛疗法[4]。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也证明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起来治疗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陈小玲等[5]采用中药、电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康复医学的概念以来,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治疗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

2 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的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

2.1 加大实训课程的倾斜,完善实习操作的板块重组

基本技能的掌握仅仅只靠讲授理论,而不进行实践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目前我们的学生大一期间学习基础课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三临床实习时才真正开始了解康复治疗的职业性质以及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职责和范畴,由于康复科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这期间学生们要轮转各科室,以进一步巩固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真正在康复科临床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足。

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两部分构成。想要真正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就要首先在校内实训期间就加大培训力度,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合理增加培训课程的课时;同时,教师要细化教案内容,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操作规范都了然于心。

以PNF(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操作来说:学生在理论课上已经了解到PNF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原理及上下肢的运动模式。在一次实训课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如脑卒中所致偏瘫的康复治疗是怎样的?先告知学生此病例的基本资料,康复治疗涉及的方面如言语治疗、作业治疗、运动治疗等,那么PNF技术只是对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一个环节,进而引申到该次实训课的主要任务:PNF技术的上下肢运动模式的操作。首先播放预先备好的PPT,边播放边讲解、找一个学生做model,教师亲手操作,同时解答学生的提问,最后让学生2人一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下课前10 min总结操作要点。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操作性的技术,所以一定要强调重复练习的重要性,每次课前复习上次课讲到的操作内容,每次临床见习,带教老师不断重复每一个操作技术的要领,强调同学们反复练习,找出问题,总结心得。

2.2完善学生社区服务知识和提高学生社区保健操作能力

社区服务是一个涉及预防、保健、临床、康复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康复医疗在社区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向,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带教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的社区康复意识,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慢性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肺功能训练,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运动时间、运动的量以及运动形式的选择。

2.3综合化、系统化培训保健、预防、临床等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保健技能

近年来康复治疗专业的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许多方面。保健方面主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康复治疗;医疗方面开展了骨外科、心内科、妇科、产科、精神科等的康复治疗;社会保障、福利方面以老年人为主,开展了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因此,康复治疗将发展成为一个内容庞大的医疗专业。同时,康复治疗师的教育内容也要随着社会、医疗的发展而改变。

[参考文献]

[1]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3]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50.

[4]卓大宏.中医学对康复医学的贡献[J].中医杂志,1981,(5):67-68.

康复技术专业篇(4)

康复医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受限的病伤残者,以及老年人当中的活动能力受限者,目标是使病伤残者能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并实现经济自立成为社会独立一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是能够提供康复医疗方面服务的专业技术类人才。随着社会对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发展和探索实践的新方向。目前我国此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积累的经验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尚不够全面,如何提高专业教师业务素质能力就成为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1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处理一切教育相关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教育的取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因此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业务素质的根本要素。传统的教学观念重传授知识,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和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旧的教育观念严重阻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作为教师刚开始走上讲台时,采用讲授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完全是"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科学、不生动、令人疲倦,使得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专业知识。即便是使用表现力强的多媒体课件讲解,来激发学生兴趣,但仍有部分散漫的学生不愿意听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进行了反省、调查和学习,认为教学过程一定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教学体验,这种启发式、协作参与式、做中学的综合应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2 端正教学态度,充分备课

教育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以饱满的激情,求真务实,要把培养康复机构用得上的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师个人的授课任务。充分备课,向90min的课堂要效率。因此就要求教师首先深入研究教材,梳理出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列出重难点。熟悉教材,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这是成功课堂的基础;其次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书写详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成功课堂的关键;还要尽可能地准备辅助教学的教具和实践器材,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有必要的情况下对于实践技能课,教师要预先自己模拟上课进行演练,做到技术娴熟,这是成功课堂的质量保证。

3 专研、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也势在必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教学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室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应重点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学习,如参加培训班,请教专家并获得技术指导,把自己的课件拿出来与同行和专家进行探讨等。其次,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法,以及职业教育中提倡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这样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忘传统的板书、挂图、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元手段选择应用,做到优势互补。

4 坚持集体备课、听课、教学评估制度,在讨论和建议中提高业务能力

对于康复治疗技术这一新兴专业,完全掌握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任课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许多刚出校门的青年学子立即走上讲台,担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不利的[1]。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握教程的重点和脉络,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专业教师应做到:①坚持采取集体备课制度,尤其在遇到新技术、疑难问题时,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解决备课中提出的问题,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上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②坚持听课制度,一方面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听自己的课,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虚心听同行和有经验老教师的课,相互交流,共同进步。③重视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每学期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都要进行评估,包括学生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组听课。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评估结果和意见反馈,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断完善自我,在讨论和建议中提高业务能力。

5 加强临床实践技能,实现双师素质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践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观摩录像、图片、教师示教来学习各项治疗技术操作,但在学生自己动手反复练习时,多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比如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手法分为四级,学生只通过观摩这一视觉记忆,很难区别这四级手法力度之间的差异,这就要老师手把手地教,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才真正学会了。教师要深入康复临床,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有条件的可进入专门的康复专科医院,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综合医院康复科或社区康复服务站进行短期的学习,以丰富临床经验。教师进入康复第一线的学习经历,可以使教师养成临床思维方式,掌握开展临床康复的各种手法和技能,更重要是专业知识结构得到了拓展,这样能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

在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有大批量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来承担。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青年教师,基本上是学科型、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就直接到职业院校并担当起了教学任务,他们既不懂高职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也对康复缺乏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因此鼓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在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同时,加强学习,参加国家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实现双师素质[2]。这是教师素质结构中必须包含的内容,也是促进学校长足发展的保证。

6 自觉树立学习意识,加强职教理论的学习、研究与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已步入内涵式建设阶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证"融通等这些新观念、新思路给传统的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强职教理论的学习、研究与应用,加快改革以适应新形式是教师今后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师应自觉树立学习意识,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做严谨的治学者,这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最需要教师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学习型的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团队是保持优质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学习能力,重点是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教师的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把备课、说课、科研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作为载体。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理论、开展研究、写经验总结和反思,无疑会使承担课题的教师素质有了空前的提高。

7 利用学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

自高等职业教育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起,各高职院校就开始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教育从体制到内容上都更加开放,我校自招收康复治疗技术学员以来,曾得到多家兄弟院校和香港华夏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他们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授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建设、实训室建设、实训设备配置、校属康复服务站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合作期间,听专家的课,接受专家的技术指导,与专家形成传帮带关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建立常年的合作关系,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总之,康复医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专业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还要有步骤地实施一定的提高计划,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

康复技术专业篇(5)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是为各级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的康复科、社区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所等机构培养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工作中的文明礼仪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过程。但目前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仍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患者对康复治疗服务日益增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融入美德与礼仪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大体是两大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体育、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医用化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另一类是专业核心课,包括康复医学导论、医用生物学、功能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诊断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医学影像学、康复心理学、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临床康复医学等。课程设置偏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礼仪教育是个被忽略的“角落”,课程设置中传统美德教育和礼仪知识教育的缺陷,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医患沟通,从而容易引发一些医患矛盾。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康复治疗师的服务对象为残疾、残损及残障等一切需要得到康复治疗的患者,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做到关心和照顾,要求尊重患者,体现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强化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是提高康复治疗师思想修养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及礼仪知识教育能有效地体现康复治疗的核心和人文精神,使毕业生今后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礼仪教育的几个着力点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第一线工作,与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一样要与患者密切接触,康复治疗师的修养及礼仪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康复过程。美德教育及礼仪教育是康复治疗师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加强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礼仪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导

学生在入学初,常对专业缺乏认识,这时对学生进行以“关爱、鼓励”为核心的当代康复理念强化教育,以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针对2-4年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以巩固礼仪教育效果,实现学生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全程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必须以课堂教育为主导。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礼仪教育内容。因此,从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及实践中美德的素材和礼仪要求,将学生的美德教育与礼仪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同时,可编写具有人文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本教材,让学生充分理解康复治疗师掌握必备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礼仪教育

当学生处于具有“美德与礼仪”环境中时,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在学校校园、班级、宿舍环境中的文化建设,对培养有文明礼仪的现代康复治疗师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班级布置时,可充分运用环境美化、海报图片、宣传资料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熏陶。同时,定期开展班级板报比赛,邀请优秀康复治疗师和先进工作者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让他们在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美德教育与熏陶。授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深刻体会美德的内涵,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起到教师的示范效应。

(三)日常管理中引导文明礼仪

康复技术专业篇(6)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卫生类高职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目标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及康复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对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体现高职校所倡导的文化个性、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的内涵

(1)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不断积淀形成的,是全体师生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它随着专业建设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拓展和更新。通过专业理念的提升,正确指导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首先要求学生热爱专业,遵守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由此逐步养成其今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是诚信作风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培养学生在实训中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提高实训成效,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素质。(3)职业情境。职业情境就是在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能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职业内涵。实训基地设计与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环境相仿;具有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相似的实训制度,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意义和要求,保证专业实训有效、有序开展。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如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比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施

(1)精神文化建设。从培养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一线康复治疗的先进文化,将康复治疗工作岗位所倡导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救助伤残、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实训基地,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实训基地门厅、走廊、墙面等空间营造职业环境、传播专业文化,使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潜移默化受到职业熏陶,逐步树立关爱伤残患者的理念,激发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包括实训基地的环境布置、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方面,其重要特征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照目前医院及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职业岗位建成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基地设施齐全、真实、先进,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践时犹如置身于现实的职业环境中。(3)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能确保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最优功能。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融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流程,如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设备保养和保管制度等,让学生提前认知康复治疗工作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同时根据学校实训基地的现状及学生的特点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确保实训场所安全和保护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实训中,严格掌控操作流程,实训后,及时评估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在保护学生自身安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在今后工作时如何保护自己和怎样保护患者。(4)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要求学生要以一名准康复治疗师的身份进入实训基地实践,各项操作严格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如做到仪表大方、举止得当,按规定摆放各种治疗物品,仪器设备定期保养,仪器设备严格保管,操作前与患者沟通,操作中始终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保护患者隐私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岗位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人才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要吸收医院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与校园文化体系相融的实训基地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康复技术专业篇(7)

2019年及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进行社会扩招,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社会扩招100万人,2020年社会扩招200万人。通过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高职扩招是国家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我校积极践行党中央的领导决策,落实高职扩招任务,2019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扩招49人,2020年进一步加大扩招力度,为紧缺人才领域输送更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

1社会扩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生源背景分析

经调查统计,2019年我校社会扩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49人中,有医学相关基础和背景的约占1/3,以从事临床、护理、检验和医疗器械等相关工作为主;退伍军人占总人数的1/3;其余1/3则是从事与医学无关的职业或目前无业人员。根据社会扩招学生“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不同于全日制在读学生的授课模式,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因此,针对社会扩招班的特殊学情,构建符合学情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社会扩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社会扩招学生因学习基础、受教育背景、就业需求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培养目标也不一致。我校针对扩招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的规定,对社会扩招学生实施弹性学制,时长为3~6年。现有的各级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不同的教学资源库侧重点不同。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同一门课在弹性学制内选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库进行线上授课,学生根据就业需求和个人兴趣个性化自主选择,选其中一个资源库内容进行学习,实行学分制教学。

2.2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大模块。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为184学分,公共基础课48学分,占总课程的26%,其中公共必修课44学分(见表1),公共选修课从设定的5门课(9学分)中至少选择4学分(见表2)。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23学分(见表3)、专业核心课31学分(见表4)、专业扩展课4学分(见表5)、专业选修课从设定的9门课(18学分)中至少选择14学分(见表6),合计72学分。根据教育部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设定顶岗实习为8个月。公共基础课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扩展课、专业选修课(见表3~6),临床实习模块:顶岗实习8个月,即34周,每周30学时,合计1020个学时,64学分。

2.3教学特色

2.3.1“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化鼓励学生参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取得相应证书的可进行学分折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目前可参加国家“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根据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标准规定:初级培训110学时,中级培训105学时,因此,将取得初级“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折算7学分,取得中级“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折算6.5学分。根据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标准规定:初级培训98学时,中级培训98学时,因此,将取得初级“1+X”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折算6学分,取得中级“1+X”失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折算6学分。以上证书的学分折算可叠加,折算为选修课学分,若取得证书折算的学分超过选修课总学分(18学分)的可折算为专业基础课学分。

2.3.2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国家MOOC平台、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安徽省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等平台的课程进行线上学习,根据自身基本情况,做好自学安排,授课教师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自学困难的内容在周末或者晚上进行线上集中授课,同时利用假期到校进行线下教学辅导,集中授课和辅导学时数确保占总学时的40%。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全程跟随全日制班级学生一起上课。考核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双重考核方式,线上考核以学习进度、线上测试、线上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依据,占总成绩的40%。线下则采用集中考试方式,按照标准试卷的方式出题,统一考试,占总成绩的60%。对于考试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者,重修该门课程,适度延长学习周期。

康复技术专业篇(8)

PBL教学方式的应用优势明显,是一种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该种教学方式指导下,需要以问题作为基础,采用小组讨论病理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是整个医疗体系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实践课内容较多,康复治疗对象多以老年患者为主,体质比较差,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康复护理工作,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为了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带教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选择78名康复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教学方式和PBL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总结教学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8名康复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详细资料如下:

两组分别都是3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和女分别是4名和35名,年龄在18-24岁,平均年龄(21.6±1.9)岁。试验组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在20-25岁,平均年龄(22.5±1.9)岁。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学生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按照教学安排进行。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方式,如下:强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左右,在一周前指定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大致了解,对问题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需要各自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发现问题后及时查找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课程结束后,各个小组进行知识总结,主讲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成果进行最后的总结。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起到引导性作用,讲解实践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行操作。学生操作结束后,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和主讲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结合量化操作评分进行实施[1]。

1.3 评价方式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的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进行分析,分数越高,说明成绩越佳,满分100分,60分以下说明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理论分数和实践分数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试验组的理论分数和实践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BL教学方式以问题作为基础,在实践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辅导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其中,提前制定案例,让学生对案例熟悉后,进行实验指导。PBL教学方式的落实,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自身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本次研究中将PBL教学方式落实到实践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2]。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考核分数也随之提升[3]。

康复技术专业篇(9)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quality high spe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overy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s goal

Zuo Tianxiang Liu Qian Wang Xun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unch recovery treatment specialized obtaining,the discussion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unch recovery treatment specialized school goal and the standard,the explo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level recovery treatment professional raises the goal the localization,treats talented persons raise for the recovery to provide the model.

Keywords: Is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12-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开办的康复治疗专业日益成为康复治疗人员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但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难以持续向康复医疗市场提供数量足够、训练有素的康复治疗师,以致在康复治疗师队伍里存在人员新旧并存、学习时间长短不一、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1]。

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其定位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与规格,它也是确定学制、教学计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目前,我国尚无三年制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至于各高职高专院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规范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无疑将对该专业发展造成影响。本文结合高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该校办学特色,提出自己对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想,与同道商榷。

1 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2]。

可见,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主要的特征是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统一[3],按照高职教育的表述,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同时在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简单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基层、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特点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是在重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较其他高等教育更强调能力结构的加强[4]。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界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然在重视理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同时,更重视康复治疗技术能力的加强,以便能为临床一线提供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不宜越位。高职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高级专门治疗人才,不能简化为高层次人才,而是掌握较高治疗理论知识与治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不能把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在高层次的专才与通才的统一。

②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不能忽略职业性。高职与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性,是为特定的职业群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是为临床一线康复治疗提供专门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必须体现临床康复治疗的特点。

③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上不能错位。无论从人才培养的纵向分析,还是从人才需求的横向分析,高职人才都是社会所必需的[5]。

高职院校培养的康复治疗人才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转岗能力和发展潜力。由于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面向基层,所以培养的康复治疗人才能够安心基础岗位,不断发挥潜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满足康复治疗岗位的需要。因此,在现阶段,只有脚踏实地根据人才需求的情况,认真办好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大专班,把专业办得有特色、有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医学的健康发展。

2 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市场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设置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发展变化为讯号,要及时了解临床医疗结构的变化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认真研究康复治疗技术变化趋势和最新康复治疗技术的情况,建立专业设置调研和论证的开放体系,聘请专家参与专业设置和方向调整、专业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组合、教材建设和临床实训体系的建设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技术人才[6]。根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应改变旧的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寻求并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元性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市场还不成熟,多数医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希望录用的康复治疗师具备综合能力,而不是国外培养分工很细的PT、OT师。此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等基层单位或机构,机构内无过细的专业分工。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大体上应定位于“培养以PT为主,兼顾OT、ST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7]。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具备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院康复科、疗养院、社区等部门从事康复治疗服务的实用型、一专多能的专业康复治疗人才。

3 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本校特色相结合

有品牌、有专业特色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专业特色的前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特色的建设相辅相成,在确立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建设之初,首先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涉足康复治疗师教育的院校范畴很大,包括高等学校、高职院校、中等院校;从学科分类上包括医学院校、体育院校、中医院校、师范和民政院校等。各个院校师资力量和重点特长差距甚远。如何根据自身的长处,恰当设置培训目标,是所有院校面临的挑战。鉴于各个院校的性质不同,可以考虑高职院校的学生侧重于基层康复服务人员的培养,与本科医学院校侧重等级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人才的培养进行错位发展。其中体育类高职院校侧重于运动队、俱乐部、健身场所和全民健身运动方面人才的培养,体现医体结合。中医类高职院校侧重于传统康复和手法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发挥中医在康复中的优势。而师范和民政院校侧重于聋哑、盲、智障、截肢等,以及长期护理康复技术的培养。心理康复治疗师和特殊教育与康复教师/治疗师是师范院校可以发挥的方向。

4 人才培养目标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中就提出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按康复医学的特点,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康复医疗机构的人员构成,一般既有西医医师、护士和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又有中医的有关人员。中西医团结合作,这体现了我国康复医疗的一个特色。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发挥中医“ 简、便、廉、验”的优势,充分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和近代康复技术融合应用,建立符合国情的康复医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6):406~410

[2] 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周建松.关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35―36

[4] 王明午.我国高等专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1996,(4):88―91

康复技术专业篇(10)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亟需形成合理的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1.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必要性

1.1 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是健康促进及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定义体现医学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转换。康复治疗技术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介绍,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加上人口老龄化,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约有50%老年患者需要康复医疗服务。面对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我国具有资格的康复治疗师却少得可怜。李建军说,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名。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鼓励更多的综合大学和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专业。

此外,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问题将更加突出,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者也需要康复。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应上升,这就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护理人员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否则残疾群体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因此,发展康复护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护理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护理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护理队伍。

1.2 康复教育现状人才需要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师这种新的职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的活力,反映了医疗和康复市场对这门新的专业及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据有关方面近期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长汤小泉在第三届全国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会议透露,按估算,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 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全国1.2亿老人中的50%有康复需求。但从“七五”以来,我国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人只有1000万,汤小泉说“这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康复治疗技术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年10万人口仅分摊0.4 名康复治疗师。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因此,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治疗技术队伍。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标,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治疗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治疗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需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所以,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前景看好。

1.3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深化教育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类各级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寻求深化改革的需要。我院有护理、助产二个专业方向,学科结构简单,与院校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学院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不但可以与国际护理的专科化趋势接轨,还能拓宽护理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值得尝试的改革方向。

1.4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学科特色的需要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与临床医学有共同的基础和相同之处,凡有自成体系,有独特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没有与之接触过的人,即使临床经验丰富也不明白所以,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评定等。在我国,国家认可的正规康复治疗专业的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教育部首批批准了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设康复治疗专业4年制本科教育,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33名,结束了我国没有康复治疗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康复治疗师本、专科专业,并建立了11个硕士点及2个博士点。但由于开设康复教育的时间较短,培养出来的治疗师在数量上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国内专业人士已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学。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近年来刚刚起步,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我国对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病人康复的工作中。

面对21世纪,欧美康复医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康复医学必需回应社会上对扩大康复范围的需求,未来的康复医疗服务范围应当扩大到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至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器官移植病人的康复、职业性康复医学、儿科康复等都将是21世纪康复医学与护理的新领域。迎接挑战,跟上国际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广大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2.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2.1.1 各大医院相继开设康复医学科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准,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抽调临床护士担负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按护士与床位配比1:4计算,康复治疗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可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

2.1.2 就业地区对毕业生有一定吸引力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护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多局限在城市大中型医院,加深了就业的难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设立可以分流部分毕业生,毕业生可以不必只把眼光盯住医院,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等也可就业。目前我国康复医院发展较快的地区多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毕业生也有一定吸引力。

2.1.3 我院的地域优势

我院位于巴彦淖尔市,地处经济发展的河套平原,经济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和对健康的需求,康复医学得到蓬勃发展。在我市有好几家医院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康复医学日新月异的地区,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2.2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校现有康复专业专任教师9人,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2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型素质结构,就学历和实际能力而言,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备等硬件齐备,已具有康复治疗专业实训室、康复技术实训课所需的教具、模型、仪器、标本、切片、挂图、CII课件、教学光盘、检查及器械(握力计、系列哑铃、上肢推举训练器、液压踏步器、平衡协调训练器、肋木、木顶板、手指分离板、平衡板、训练阶梯、砂磨台、滚桶、助行器、肘仗、腋仗、功率自行车、上肢悬吊训练、套圈、作业综合训练车、日常综合训练箱、肺活量测定仪、肩关节旋转训练器、前臂内外旋转运动器、关节康复训练器、多功能训练器、功能检测箱、臂力计等);并在陆续更新补充,现已能满足实验、实训课所需的基本设备。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且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加突出且有着更多的卫生服务需求,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康复教育现状亟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宋玉兰,《康复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上一篇: 物联网技术的体现 下一篇: 国土自然资源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