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安全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6 16:53:23

新能源安全技术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1)

一、绿色技术创新及其意义

(一)绿色技术创新概述

绿色技术创新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一种技术创新。它建立在绿色技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健康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同时也能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它是使绿色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经济活动, 也是使绿色技术成果公益化的社会活动。

(二)在我国提倡绿色技术创新的意义

(1)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两难选择。环境问题的本质是技术落后,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依靠技术进步。绿色技术创新弥补了传统技术过分强调经济利益最大化,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工艺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绿色技术创新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绿色技术创新社会功能之一便是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基本任务。目前,发达国家将以保护环境为名, 利用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来禁止或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而我国很多产品污染严重,有害元素超标,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 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困难,打破绿色壁垒,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安徽省资源环境现状

安徽省是距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地带最近的能源、材料以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安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部以铁铜等金属矿产为优势矿种,北部以能源为优势矿种,非金属矿散布全省各地。

安徽省水资源非常丰富。地表水资源629.701亿/m3,地下水资源177.43亿/m3,实际水资源总量丰厚,还有丰富的过境水量。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降水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变化趋势为北部小向南递增。大别山、九华山、黄山等山区亦为地表水资源高值区。尽管该省水资源丰富,但水量变率大。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低,常造成洪涝灾害。另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并且开发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安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轻度污染。

安徽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表现良好,首要污染物仍是可吸入颗粒物。有14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2个城市达到三级标准。全省平均酸雨频率为19.8%,酸控区平均酸雨频率为24.8%,全省及酸控区酸雨污染近年均有所减轻。

三、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综述

(1)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的模式。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的各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报告中显示,安徽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4.31%,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安徽省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共有277个,高于全国平均值。这说明安徽省在节约能源技术和污染治理方面有较好成效。绿色技术创新的模式有治理模式、能源模式、产业升级模式、绿色领先企业模式等,这些模式可以同时采用。安徽省依托汽车和煤矿产业,以产业升级模式和治理模式为主。

(2)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R&D(Research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0年安徽省绿色技术相关R&D人员按执行部门的分布情况如下:总数4947人;研究与开发机构537人;高等院校763人,企业2769人;其它878人。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并且在主体中企业和高校所占比例均大于全国平均值。可见安徽在企业和高校的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有一定优势。

(3)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情况。2009年全国进行了第二次R&D资源清查,各个省份都参与了这次清查。安徽省共开展R&D项目23029项,项目经费106.94亿元,其中促进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的项目经费6.59亿元,占6.7%,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的项目经费2.52亿元,占2.5%。安徽省用于绿色技术方面的项目经费为9.11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9.2%,这一数据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中部地区处于较高水平。

(4)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果情况。2010年安徽省绿色科技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52.96元,排名全国第18,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0.33件,全国排名第28,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2450.02篇,全国排名第20。安徽省每年在绿色市场的合同数起伏不大,占全国比重在2%左右,总金额数是呈上升趋势的,占全国比重约在1%。按照以上数据看来,安徽省的绿色创新成果并不突出。

五、安徽省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安徽省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绿色技术创新上,安徽省注重能源的节约和污染治理,有较好的企业基础,有一批能够带动创新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大集团。安徽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位于中部第1位,创新潜力全国第3,创新环境优势比较明显。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率一直名列前茅,设计能力在全国排名第6位,另外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经费较高,具有较好的创新前景。同时,合肥还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教育方面,安徽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的高等院校,有包括中科院电子集团在内的科研机构,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从综合来看,安徽省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短板。需要注意的是,安徽省的知识获取能力长期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东部开放和西部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安徽发展的劳动力优势、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并未能充分显现。安徽的人才资源面临着东部的强势吸引。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之一,吸纳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能力很强。安徽的区位特点是直面长三角,导致本省人才资源流失现象较其他省份比较严重。另外安徽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并且开发上有一定的滞后性,水质有轻度污染。

六、安徽省绿色技术创新的对策

绿色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改善现状的不足之处,取得绿色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注重能源保护和开发。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发展节约能源、的新型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力求降低自然资源的耗竭速度,鼓励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注意控制人口数。同时还要注意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大新能源的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体系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尽可能地用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减轻环境压力。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形成一批“绿色领先”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并通过这些核心企业促进安徽省绿色技术产业的发展。“绿色领先”企业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能将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提升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层面,从而取得商业成功。这类企业由于产业影响力和号召力巨大,因此对一个地区发展绿色技术通常有较大促进。同时,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去。

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安徽省本身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且人才素质较高。但是,安徽的区位特点直面长三角,人才资源环境面临着东部地区的强势吸引,导致本省人才资源流失现象较为省份严重。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充分发挥的教育优势,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专门人才。与此同时,政府应采取一系列针对人才流失的政策,如针对回乡创业人才的贷款政策、免税政策等,以加强省内人才储备能力。

建立适应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国家应在信贷、税收、融资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发挥出约束刺激的作用,从而建立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使得资源比价合理化,同时向企业征收环境税等。这些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使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在经济方面更具吸引力,对企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法,现有的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规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环保机构的执法地位也不够明确,必须要对现行某些过时的法律法规进行改革,建立起完整且有执行力的法律系统。

参考文献:

[1]安徽统计年鉴(2008-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2.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2)

一、前言

智能用电的建设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部分,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对于智能用电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力企业应当不断改善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强化智能用电的建设,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1]。目前,我国电力事业面临诸多挑战,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发电企业应当引进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与智能用电有效融合,进一步满足人民的电力需求,而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是电力行业的核心,是智能用电发展的前提。本文简要分析智能用电领域的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智能用电提供参考。

二、通信信息安全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现状

在智能用电中引进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是提高电力接收与运输效率的首要途径,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了提高智能用电运行的可靠性,相关人员可以将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作为支撑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能够推进智能用电的升级与改造,且有效避免电网终端受到攻击,保障智能用电的正常工作。所以,在智能用电中应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能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

目前,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相对来说,难以适应当代智能用电的发展。在传统的电力输送过程中,一般会采用载波通信、串口通信,智能用电系统的终端层测控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接入,顺利接入网页之中,进行信息的窃取、监听等攻击活动,有时候甚至会攻击主站系统。有时候攻击者也会将木马植入其中,篡改或者伪装用电户的数据,进行远程控制,恶意攻击智能用电的网页。而有些智能终端设备本身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如果鉴别用户身份或者是访问权限鉴别不到位,攻击者会通过漏洞获取终端访问权,之后并进行配置的修改,就可完全控制终端设备。有些黑客会通过获取系统访问权限之后,窃取身份信息,进行非法用电服务,或阻塞用户智能服务。但是总的来说,电力通信覆盖范围较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向标准化、系统化发展是现代电力行业的必然趋势。

三、智能用电与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整合

(一)新能源领域

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在智能用电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在新能源领域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以往的电力系统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而智能用电改进了以往电力系统的发电方式,逐渐引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目前,许多专家与学者加大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寻找可再生能源的控制方法,使其能够在电力通信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能够使新能源良好的运用于电力通信行业,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合理的接口,建立智能化系统进行电功率以及电压的自动化管控。在利用新能源发电时,利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有效管理形成符合新能源运作的电力系统。

(二)优化配电系统

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在配电系统上的运用十分普遍,智能用电主要由配电网络构架而成,电力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智能用电的可靠性与灵活性,进而优化配电系统。为了进一步达到储能电源高渗透性的要求,在智能用电中就应当采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监测与及时排除电力故障,提高配电系统的集成性、兼容性。

(三)终端监控

一般来说,智能用电的终端为变电站,这也是智能用电的基础设施,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在智能用电终端中的效果不可忽视,智能变电站的管控以及数据监测的配置均需利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2]。在智能用电采集设备之中,主要包括有集中器和转变采集终端设备,因此需要应用安全模块以此保障数据接口的安全可靠。因为智能变电站通过信息的传感以及智能控制,及时监测与分析数据,然后在网络化设备的共同作用下,利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在集控中心收到数据之后,分析数据及时进行调整,以此保障智能用电运行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智能终端之中,结合数据接口的安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固终端:一是,加固软硬件结构,需要制定安全策略以此保障终端的承载业务是可靠的,将其危险性降至最低。二是,完整性的认证终端关键器件、系统代码、数据流、应用程序的安全监控和服务,只有实现安全监控和服务时,才能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可靠。三是,制定安全监控策略。

(四)芯片防护

智能用电的电力输送能力十分强大,能够完成大容量、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且耗能相对较低,同时,智能用电引进可再生的新能源,能够合理的优化电力传输的基本配置。奈夜电力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出发,强化电网监控性能以及电力输送性能,能够提高电力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3]。因此,电力企业在选择电力输送线路的监测方式时,可以利用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实现电网终端、电网运行状况以及线路状况的全方位监测,并且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及时发现电力输送中可能引发的安全故障,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安全芯片防护是终端安全模块的核心部分,通过高强度的算法进行数据加密,以此保障数据存储、数据运输的安全。因为安全芯片的用户十分多,应用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很多的黑客对安全芯片的攻击手段也日益增多。安全芯片防护主要分为硬件层和软件层的攻击,为了加强安全芯片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加强硬件层和软件层的防护。硬件层的安全防护包括了高安全的CPU、防侵入式、防半侵入式、防非侵入式等攻击技术。而软件层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防止篡改、掉电、防火墙、异常等。

四、结束语

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保障智能用电的高效、安全运行,其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智能用电的建设水平,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4]。为了减降低终端设备的运行风险,智能永断终端和设备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加强综合防御措施,将终端安全指数升至最高,有效避免电网终端受到攻击,保障智能用电的正常工作。所以,企业应当提高对于通信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重视,通过不断改进与创新逐步适应智能用电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江溢,祝恩国,杜新纲,杜蜀薇.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1(02):131-135.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626-02

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创新关系着网络安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网络用户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在现阶段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把握住这些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网络安全产业的创新和网络用户的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特点

1.1 网络保护层面不断增加

以往的网络安全系统在保护层面上涵盖范围较窄,只是单纯的对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料的输送过程进行保护,在手段上也使用效率较为低下的物理层加密解密方法,这种传统的网络维护方法,生产投入的成本资金较高,也没有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扩展增容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安全技术也在向链接层保护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网络的普遍商业化,随之出现了对商务网络信息对话、信息交流、信息传输的进行安全保护的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的需求和行业业务的发展变化,安全技术的上升空间潜力巨大,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将有效的促进网络信息的正常交流,维持安全稳定的网络市场秩序。

1.2 保护内容在不断增加

由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市场业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网络安全技术的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相应增加和扩大。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对各种访问以及各种视听信息的有效监控,对这种具有数据窃取和病毒侵害的危险网络行为的有效检测,对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筛选过滤,对系统漏洞的扫描与修复,应急通信和应急备份等多种内容。网安全技术内涵的不断增加为网络安全产业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安全组成系统在不断增加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向着系统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具备了企业式的可运营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盈利性。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也被提升到知识产权维护的层面,并制定了很多具有指导性的网络技术安全协议。根据现阶段网络发展方向来看,网络安全技术在保护层面和保护内容上都在不断增加和深入,整体防御功能也在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组成系统将不断增加,这些发展趋势都为网络安全设备的联动和管理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1.4 主动防御功能增强

以往的网络安全保护功能往往表现的较为被动,其运作方式主要是根据已经发现的攻击方式和病毒入侵,在网络中寻找与之相克制的网络防御技术,以达到发现或阻挡攻击侵害的目的。被动的网络防御在及时性上有很大欠缺,而主动的安全监测与危险信息防御,则针对正常的网络行为来建立数据模型,将所有的网络数据和正常模式下相匹配的网络安全技术作出处理和应用,以便阻挡潜在的未知攻击,做到防患于未然。网络安全技术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新的攻击技术和攻击手段在不断变化,防御功能的技术和手段也要不断升级,才能避免网络安全风险带来的网络信息资产损失。

2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网络溯源技术和法律支持系统将不断发展

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这种对抗状况不仅将继续存在,而且还会发展的越来越激烈,而这种对立局面之所以发生,主要就是因为网络溯源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如果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溯源技术,就可以将各种不利的信息内容、非法的网络行为、恶意的网络攻击进行追本溯源,找到其行为的使用用户终端,这样有利于网络安全事故找到始作俑者。但是目前网络溯源技术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没有认识到网络溯源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对网络溯源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也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与网络溯源技术进行紧密结合。这些原因导致了网络溯源技术不被重视,也没有很好的推广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网络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除了民用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行为也在依靠网络建立商用网络,各种信息资产的所面对的安全威胁仅仅依靠网络安全技术的维护还远远不够。作为网络的使用者和建设者,不仅要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来进行安全维护和防范,还要依靠法律手段来为网络信息做安全保障,通过法律手段对黑客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并对过相应的网络立法规范来打击黑客对网络的各种破坏,预防这种网络犯罪的发生。要想使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工作有效地展开,就需要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功能更加强大的网络溯源技术支撑。实行网络监管,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但是只依靠监管又会限制用户使用网络的自由性,对用户使用网络的便捷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不利于网络业务的积极创新,不利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就要积极对网络溯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网络溯源技术来辅助网络安全监管工作,为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2 不断支持差异性安全业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将不断增加,尤其是三网融合的发展,促进了综合性的网络技术生成和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说,针对某一领域进行持续的投入,必然希望能够从这一领域获得相应的资本回报,由此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获取良好的收益,所以,把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资金投入转化成具有经济效益的资本输出,将网络安全技术转变为一种运营业务,对于运营商的经济发展和效益增长都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单一的安全防御机制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效率低下,浪费了很多网络资源。不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差异性业务,也不利于信息资产产值的提升。所以,要针对不同需求的网络业务提供不同等级的、个性化的安全保护技术和手段,体现安全需求的差异性特征。

2.3 融合安全技术体系将逐步完善

以往的网络通信协议一般都很少考虑协议中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网络安全事故,再采取补救措施就显得为时已晚。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增强网络安全协议中信息交流的安全性,IPSec、IKE、TLS等现行通用的安全协议应运而生,并在目前的网络发展和运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认识到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新的网络通信协议就开始与融合性的综合性技术相结合,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具备相应安全机制和融合性新技术的的网络通信协议将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2.4 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安全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企业网络的日渐普及,中小型企业对于网络的的应用和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增加,中小型企业的重要信息数据和文件也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和应用,基于对企业自身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考虑,中小型企业对于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市场会给与必要的重视。近年来,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开始频繁出现,中小型企业本身的网络防护技术就比较薄弱,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在研究的网络安全形势下,中小型企业要获得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中小型企业的IT应用已经逐步完善,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在以后的网络商务发展中会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安全产品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合理地设置市场价格,尽力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安装及维护方面要做到简单易行,方便用户掌握和使用网络安全技术软件。现今,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市场正在稳步发展,随着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需求,中小型企业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5 不断开发新的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网络病毒预防与拦截、信息加密与解密、漏洞修复与补充、防火墙技术等方面均有显著地成绩,取得了较为领先的自主技术,但是从国际市场角度来看,我国的网络安全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段距离,我国只有不断推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创新和科技进步,才能保障国内产业、部门的信息安全。同时,网络安全技术的升级与创新也是市场的需求,至于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从网络安全技术产业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张壮大的有力保障,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并给与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网络安全产业在关键领域和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在国际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网络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科技兴国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网络安全技术在不断发展壮大,当溯源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时,网络安全技术也在相应提升,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变化趋势也会促进差异性的安全业务系统的完善。中小企业要把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新技术,挖掘潜力市场,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网络安全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4)

安凯公司是国内较研发及批量化运营电动客车的企业,最早上电动车国家公告,纯电动客车市场占有率最高,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安凯客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相关技术积累和储备。从2003年开始,就研发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并进行示范运营。

目前安凯客车已承担国家及省市项目17项,其中部级项目6项、省市项目11项。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四年的运行,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并牵头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交流。

安凯客车还与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和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研究;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研发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EDI公司合作研发插入式混合动力客车,整车符合美国安全和环保标准。

通过多项科研项目,现已研发出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并在适用于电动客车全承载车身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电动客车整车控制系统、电动客车电机控制技术、电动客车远程监控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助推中国新能源客车大发展

安凯新能源研究中心先后参与了“863”项目等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合肥市环境和工况下新能源汽车适配技术研究”、“HFF6120G03EV纯电动公交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与产业化”、“电动客车整车及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的研究,有力地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产业化的进程。

安凯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授权专利7项。作为第一家上电动客车国家公告的企业,公司已研发且上国家产业公告的27款车型中,有24款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列入了国家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是国内拥有新能源车型及国家公告最多的企业。2011年,安凯客车自主研发的HFF6120G03EV纯电动公交客车被列为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依托安凯新能源研究中心,安凯新能源客车的产品力得到极大提升,长期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

2011年,安凯“增程式纯电动客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列入2011年度国家火炬计划,安凯增程式纯电动客车成为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安凯增程式客车相比之前的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提升30%~50%,整备质量降低4%,电池租赁费降低30%,客户使用成本大幅减少。安凯增程式客车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真正走向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打造中国新能源客车领军品牌

截止2011年底,安凯投入市场运营的纯电动客车近700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安凯新能源客车在北京、上海、合肥、大连、乌鲁木齐、杭州、太原、南京、昆明等近二十个大中城市进行商业化运营,是覆盖城市最多的新能源客车厂家。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5)

1 当前我国煤矿的现状

当下我国煤炭储备量是世界第一,然而因为开采时间比较长,使用量比较大,导致我国煤矿开采出现困难,一些浅层的煤矿已经没开挖殆尽。深层矿的开挖难度比较大,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中小型的煤矿开采技术不高,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往往选择开采难度比较低,煤矿质量好、含量高的煤矿资源。因此会留下诸多的矿尾,这是巨大的煤矿资源浪费。还有一些大型的煤矿开发,也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煤炭开采量,为我国提供更加优质的煤炭资源。

2 煤矿开采的传统技术革新

我国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在开采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炭开采经验。在技术使用中,我国的传统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深井采煤技术,、缓倾斜厚煤层采煤技术、硬顶板采煤技术、缓倾斜薄煤层采煤技术。然而,当下传统的采煤技术以及不能满足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引进新的技术,提升煤矿质量为发展目标,不断革新传统的开采技术。一些大型的矿业集团,他们也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最终取得了良好成绩。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矿井降温技术研究基地,开始研究如何保障矿井生产温度适合,避免矿难出现。新研究的深入,使得我国矿井开发有着更深的意义,开发有了技术借鉴。技术创新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基础也很薄弱。从机械化程度来看我国的机械化程度只有45%,这一比例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产效率低、装备差、生产水平低是当前大多数煤矿的典型特征,尤其是乡镇煤矿。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有200万左右的矿工仍然从事的是手工采煤。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00%。生产技术水平低是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煤炭安全人才匮乏等问题,缺乏专业性人才是煤炭安全生产过程中抵御事故灾害能力较薄弱的重要原因。在今后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要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能够把瓦斯变害为宝,能有效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要围绕着生产实际建立起专业滴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在实际生产中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3 煤矿开采的新技术新方法

3.1 绿色开采新技术

我国煤矿开采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深度开采造成地表下陷,地下水污染严重,废弃、粉尘污染,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针对减少井下排矸量,必须对煤矿生产进

行总体合理规划,从改革巷道布置方式、减少岩巷掘进量、利用自然边界划分矿井和采区、矸石充填不出井等方面人手,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及生产工艺。对煤矿的处理,选取分类排放原则,确保使用新的生产工艺。减少矿井内的水污染,选择闭路循环的水流动模式,科学处理水污染。地下有粉尘或者废气出现时,可以加大对井下抽放瓦斯,从而实现综合使用废气。这些工艺的使用,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采矿绿色、安全,提升采矿质量。

3.2 大采高综放技术

开采中遇见的是特厚层煤矿,可以使用分层采煤技术进行应对,但是分层采煤技术的使用,一般会存在弊端,就是资源回收率比较低。下分层开采时,工作面搬家次数比较多,一些巷道维护起来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分层的方式,对残留的积水、残留的煤层进行处理,降低安全隐患出现。

3.3 全自动刨煤机采煤法

该方法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技术,在经过多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在实践中使用该技术,采煤的速度非常高,切割速度达到3米每秒,而且切割的深度能够达到0.25m。该技术运行速度非常快,智能化水平也非常高,从支撑整个系统逐渐到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降温系统以及输送系统等,全部都实现自动化。技术使用降低了人力的输入,采煤技术快速提升。该自动化采煤系统的投入使用,生产效率不仅非常高,而且运行速度非常快,在实际使用中还解决了能源。在近几年的使用中,随着我国大量的浅层煤层的陆续开采完毕,开始逐渐向大煤层方向迈进,逐渐转向一些深层的矿井。一般而言,深层矿井的对地面的冲击很大,而且操作难度也加深了。以往传统的采煤技术已经不能实现开采需要,需要选择全新的刨煤机采煤法,在开采过程中才可以保障煤炭开采量以及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3.4 小范围爆破式落煤采煤法

该方法选择的是化整为零之方式,对煤矿进行区域性爆炸开采。一般而言,这个对作业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在作业范围内没有支护设施,没有作业人员,没有作业设备等。而且这个过程中,自然对设备通风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需要将爆破的大量废弃排放出去。另外,水系统也应该正确运作,畅通。因为一旦爆破,就非常容易出现渗水问题,这些积水不及时排出去,会影响施工。在实践中发现,该方法使用安全性高,实际操作简单,投入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回采性比较低,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出现,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最好选择薄煤层进行开采,才能避免缺陷问题出现。

3.5 放顶煤技术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6)

前三季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汽车和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增加值1012.6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47.3%。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汽车和装备制造领域的增速虽然低于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仍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领域在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各领域中增速最快,比重较去年大幅增加。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领域实现增加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28.0%,增幅高于全省11.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21.9%,在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安徽省在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领域上一直有着一定的优势,今年以来,安徽省电子和家电行业从去年的超高速增长回归,但仍保持发展较快,由此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

材料和新材料领域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材料和新材料这一传统优势领域上表现出了新的发展后劲,稳中有进。三季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在材料与新材料领域实现增加值462.5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占全省的21.6%,在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7)

在 年全年工作中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坚持宣传、教育、治理并重的方针,非凡是贯彻《能源法》实施五周年之际, 撰写通讯报道二篇,悬挂大型横幅三幅,开展厂内宣传展版二幅 次,张贴相应宣传资料五处,营造宣传、学习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 的实际情况,工作面较广,给能源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实际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 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能源治理工作,非凡对安全用能、计划用能工作尤为重视。 年为确保完成全年科研任务,加强安全、科学、有效的使用能源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

1.加强了全厂低压配电间内供电设备的每周巡检、日常运行、维护与检修任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做到了检修有计划、工作有内容、时间有结点,达到了计划与人员落实到位,设备检修记录完整、安全保护装置可靠,确保了用能的安全。

2.加强了每月定期抄表和水压、电压的监测,做到了数据准确、及时,当用水量、水压或电压发生变化时,能及时采取措施并与有关部门联系,既确保了科研生产的用能需求又保障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定期对全厂13个 21个给水井的清理和57个主供水阀门的维护、检修和13公里10kv高压供电线路、13台电力变压器、10公里的供水管道、57个给水阀门井供水正常维护,使管道、阀门无泄漏,杜绝了跑、冒、漏的现象,有效的节约了能源。

4.加强能源日常治理工作,做好能源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核算工作。通过能源数据治理,及时了解生产负荷情况,进行相应的负荷调整,也为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一年来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使整个能源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水平。 年各项能源数据准确、能源费用核算无误,全年节约能源经费达98万元。

二、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节能水平

在 年的能源治理工作中,积极开展宣传、学习、贯彻《能源法》等活动,使职工的节能意识、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工作中,将节能措施纳入了生产计划,在设备维护、检修中推广节能技术,加大了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的应用力度;在设备更新改造中选用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替代淘汰旧设备,推动了 能源治理工作,非凡是节能工作向更深、更高目标发展。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8)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1.安全咨询服务业发展历程

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是2002年我国首部《安全生产法》颁布后,应运而生的安全专业技术服务业务,从国家法律和监管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对安全生产的咨询、评价、检测检验的服务事项要求,将从事该行业服务的单位设定资质法定条件要求,并列入政府行政许可范畴。目前全国获取了安全咨询资质的咨询、评价、检测检验单位有近1500家,国家从顶层设计中设计了从业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行业从业人员25万人,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22万人,安全评价师近3万人,安全服务行业中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学历及专业要求都较高,该行广泛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质的有关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等专业技术是市场稀缺资源。其稀缺性在于充分运用资源、技术和智慧能够为社会及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安全保障,消减职业危害提供有效服务。近十年中国社会每年有关安全生产伤亡数据逐年大幅下降,足以说明行业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5年中行业在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前行,15年中业内精英及同仁们仍在辛勤耕耘和彷徨中前行。

随着国家新政不断出台,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按新的行业划分为现代咨询服务业,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产业全面换代升级,安全咨询服务行业将会与其他行业一样获得高速发展。

2.安全咨询服务业态现状

我国安全咨询服务业虽经历了15年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行业业态稚嫩,行业生存发展条件受国家政策顶层设计、国民安全意识、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影响,我国安全咨询服务业主要存在以下业态:业态一,服务机构势单力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足,很难维持税收、工资、社保、挂证费、业务费等日益高涨的需求;业态二,划地而为,市场区域受限,国家从顶层设计中确定了行政许可资质分为甲乙两类,甲级可以在全国范围开展工作,乙级仅能在省市辖区内开展工作,加之安全监管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业态三,低价同质化恶性竞争明显,行业业务量锐减,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无力支撑行业发展;业态四,政府制度设计缺陷,政府在对社会行政管理中,认为安全生产是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对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的事故责任追究力度较大,忽略了国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存在明显不足以及安全生产装备水平很低的社会现实;业态五,政府投入较少,技术创新泛力,政府在安全保障上投入较少,这些年中国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所增加,从安全管理、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评价、安全检测、安全认证等方面缺乏投入,创新动力不足;业态六,政府监管放权,市场需求渐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产业换代升级,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监管由过去事前监理改为事后监管,强调了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放权于民,近期投入建设项目数量呈减少趁势,投资者延缓对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的责任落实,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呈减少趋势。

3.安全咨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分析

当《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三同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明确提出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检验成为企业自觉履行的法律义务时,社会对专业技术服务稀缺资源具有较大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以及最近出台的《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均对安全咨询服务业展示了市场刚性需求的强烈信号,安全咨询服务业在新常态下如何体现到专业会有重新定义,如国家交通部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与考评;教育部门对学校消防安全的检查与评估;水利部门对江河与湖泊、水库的安全评估;建设系统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评估核准;工信部对信息网络安全评估均有行业规则与行业从业的行政或行业许可要求,对这些未能充分认识或准确把控就不可能很好地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将负有保障国家安全运行的37部委的安全职能作了明确划分,并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由此可见,安全咨询服务业在新常态下政府直按购买专业技术服务是行业最大市场新增长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按县均500万财政支出,全国财政安全专业技术采购市场价值近15000亿。

安全咨询服务业应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引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全面购买专业技术服务,扩大市场需求,体现优质专业技术服务的市场资源稀缺性,充分体现专业技术资源在社会人文、社会经济、社会技术的价值与价值交换体现。

4.安全咨询服务业在新常态下的市场定位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坚持安全发展,明确和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及生产、储存、使用、销售、运输、废弃处置等环节的法定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安全准入制度,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加强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支持发展安全生产专业化行业组织,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取消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安全服务行业应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引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全面购买专业技术服务,扩大市场需求,体现优质专业技术服务的市场资源稀缺性,充分体现专业技术资源在社会人文、社会经济、社会技术的价值与价值交换体现。

总理讲:其他资质都可以取,安全、环保资质不能取。安全服务机构的行政许可资质在未来十年内仍然是承载行业发展与个人执业的资源平台,仍然有其它生产经营企不可逾及的优势,国民经济分类将安全咨询服务业划为现代服务业中,在新常态下仍有较多政策市场的优势。

5.安全咨询服务行业创新与跨界合作

鉴于安全咨询服务行业的现状存在服务机构势单力薄、规模较小、划地而为,市场区域受限、低价同质化恶性竞争明显、政府及行业制度设计缺陷、政府投入较少技术创新乏力、政府监管放权、市场需求渐缓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行业生存和发展。

只有改变思维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变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发展。不去改变脑袋,就无法改变口袋,现代社会淘汰你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你的旧观念。 中国社会正在进行跨界洗牌,未来的行业竞争的必然趁势,一场跨界分金的盛宴正在悄然开始,眼界决定宽度,观念决定高度,脚步决定速度,思想决定未来。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行业联盟、突破边界大联盟以及整合行业所有资源、进行信息与资源共享的思维观念和方法,促进行业生存发展。采用科学先进技术,如云计算储存、大数据运用、无人机航拍、3D激光扫描、3D地形复活、精确计算社会风险、个体风险为社会及市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上位的时代,抱团取暧,牵手过河,合作共赢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只能被淘汰。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有像鹰一样的眼光,像狼一样的精神,像熊一样的胆量,像豹一样的速度。机会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只要你有了机遇与平台,且讲诚信,懂感恩,成功一定属于你。

《泰濉贰吨挛颐侵战逝去的青春》搅动了当今中国的电影界,是演而优则导的明星。虽然影片的内容见仁见智,从票房上是能看出端倪的。这就是跨界的优势。

中国移动说,最彻底的竞争是跨界竞争。曾认为收费的主营业务,一个跨界的进来,全部免费,因为人家根本不靠这个赚钱。顺利的经营了好多年,结果不知道怎么经营不下去了。原来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微信免费,让舒舒服服地收了十几年的通信和短信费的几大垄断运营商们大惊失色。

一个马化腾,就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发展壮大起来。一个微信软件的运用,在功能上足以占领这两个巨头在电话和短信的收费利用方面的市场。

安全咨询服务行业当前业务量锐减,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无力支撑行业发展,行业同质低价无序竟争,惨淡经营的现状令人堪忧,行业确需大洗牌,打破现状格局,要有承受凤凰涅重生痛苦的勇气。

6.安全咨询服务行业发展方略

在社会及市场经济中体现优质的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是市场稀缺资源,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大客户对专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巨大市场容量,充分引导中国政府对专业技术服务的消费需求。

6.1凸显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政府所有的招投标项目中都会对专业技术服务方案和水平进行充分展示,一般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如果我们的技术方案不能体现专业优势将会失分很多,只有将专业设备加专业人才加专业技术才能体现我们的优势与能力,才能有效避免服务劣质与低价竟争的恶性循环。

6.2树立高度责任诚信系统观念

责任诚信是立业兴邦的坚实基础,尤其是为大客户服务,均要求严格查找安全隐患,高度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以及个人的职业操守与技术水平都体现到具体工作中。

6.3建立严格的风险管控体系

安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应认真吸取天津“8.12”爆炸事故的教训,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首先是管控好自己的风险,其次才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工作原则。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为政府提供服务一般会要求由检察院出具无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一旦有污点将会断送所有为大客户服务的机会。

6.4配置服务于大客户的能力

各级政府在购买专业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条件进行评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便捷的区域覆盖服务能力;具有参与配合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

6.5充分认识当前社会变革因素

中国政府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减政放权,还权于民,清理和减少行政许可已成为新常态,弱化机构资质,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变革人员考试持证,对行业变革起到了催化作用。社经济发展放缓、政府创新管理加强,破坏一个旧秩序,颠覆一个旧系统,创建一个新常态。

6.6人才、资金、技术联盟重组,资源重新配置

安全咨询服务行业发展至今还未出现具有品牌效应的机构,规模效应未被凸显,在安全服务机构中服务同质化,低价竞争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和人才吸引,在新常态下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可在人才、资金、技术进行大联盟,机构兼并重组,让市场有效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6.7 突破边界重新定位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9)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行业发展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将推行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代表技术,信息通信的可靠性将决定这一过程的实施。

1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涉及发电技术、输电网配电网技术以及系统规划处理等,信息技术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支撑,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提供故障分析、故障处理等功能。当前,面向能源的信息通信网络设计仍缺乏应对复杂数据交互的能力,也就是能源信息点过于固定,无法实现异构传感器接入技术。电网的信息通信技术也处于独立的状态,智能化和互联化的发展还需要技术的更新。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还应从感应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入手。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功能将扩展,包括采集监控,业务流程的处理、资源的共享以及故障分析和决策提供。能源互联网是信息流、能源流、控制流的高度融合,其最终目标是借助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特征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多功能性和高度安全性,其核心技术分析如下。①标识传感技术。标识技术通常包括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技术和生物识别。三种技术均应用广泛的应用,其中RFID主要应用于系统管理。将其与通信传感器技术结合能够对电网线路的运行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故障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②数据集成技术。云计算是这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他对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全面的数据共享。未来互联网发展技术下,云计算将成为多个领域的支撑,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③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是技术的核心部分,也是能源互联网问题处理的部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具有多样化和庞杂性,需要接入新的负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后才能应用。能源的使用过多导致我国的能源逐渐减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需要大数据技术,需要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数据模型和完成数据挖掘算法,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发现能源互联网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也大数据可视化。

2能源互联网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能源互联网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提高,当然,这需要在技术的支撑之下实现。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性提高的关键是安全传输和系统检测等。

2.1安全可靠传输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一方面也由于其开放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信息通信中,为了防止恶意攻击,安全传输是必要的,安全传输需要基于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设计,重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隐私保护,建立完全可信的安全防御体系。针对能源互联网设计可靠性强的系统,来保证信息信息传输安全。

2.2系统安全监测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技术支持不足将呈现出脆弱性,因此需求对其实施安全监测。这就是的安全监测技术不可缺少。通信网线路存在问题对能源互联网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对其应用层、感知层和网络层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安全防护制度,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2.3信息数据加密技术与可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一种的方式,具有数据海量、分布广泛等特点,对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将具有复杂性,其安全隐患也将在运行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还需要关注其安全技术。基于信息加密技术和可信技术是保证其安全的关键技术。对其分析如下。首先:加密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加密技术对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环境和隐私数据进行保护。未来需应采取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信息传输中进行完整的信息加密,对移动终端进行重点保护。采用可信技术则是在系统平台中引入的一种安全模块,以密码技术为核心。能源互联网中采用可信技术并将其与网络联合,将可以构建基于可信计算的互联网交互终端可信认证模型,从而实现对能源互联网的可信主动防护,防止其受到恶意攻击,最后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安全。

3总结

能源互联网是我国能源使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实现能源互联网增使能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并促进再生能源的开发,保证我国工业、电力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实现还具有较长的路要走,未来应注重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企业的发展出发,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渐的提高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邓雪梅.日本数字电网计划[J].世界科学,2013(7).

新能源安全技术篇(10)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未来能源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全球逐渐突显,并且成为了新兴产业。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对已有能源生产方式与消费方法的一种创新,保证相关技术得到有效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全球能源电力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技术,创新其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概述

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要求以技术问题为出发点,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型能源发电技术要与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的需求相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中,风能发电、海洋能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是十分关键的源端电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尽量减少新能源发电的成本,突破大容量储能技术,并为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化开发以及创造奠定坚实基础[1]。第二,全面发展大容量输电技术与特大型电网安全控制技术,保障新能源基地外送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新时期背景下,互联大电网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海上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新能源基地开发也将实现大容量与高等级的发展。第三,信息通信技术全面融合,电网逐渐实现智能化发展。要想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处理需求相适应,必须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

2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研究

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主要包括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等。

2.1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

要确保互联网与偏远区域新能源基地电力成功外送,必须保证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容量更大、电压等级更高。同时,要求输电距离超过3000km,且输送容量不低于1×107kW。如此一来,优化配置能力将会大大加强[2]。现阶段,特高压直流输电断路器与换流器等诸多高端装备始终无法与高电压等级输电技术性能相适应。所以,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发展±1000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技术,并且研发高端装备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全面建设±1100kV电压等级需求的电网工程,以满足极端条件。

2.2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

要想确保城市供电、分布式能源成功开展以及实现新能源并网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需要注意的是,高压直流电网有效升级了柔性直流输电,确保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灵活性,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3]。未来,柔性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技术将和特高压电网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相融合,全面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确保与新能源基地电力大规模送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目前,国内高压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与绝缘材料等相关技术尚未成熟,特别是电压等级与输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为此,应将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作为重要基础,综合考虑直流电网规划和网架构建理论等方面,保证成功研发高压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尤其是直流电网潮流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断路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电压的等级会超过±800kV,且实际容量大于5×106kW。在此基础上,将成功建成若干直流电网。

3大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

全面发展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模和仿真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基于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大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控制将面临极大挑战[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正常运行,能够确保电网的特性随之改变。在交流、直流和受端的互相影响下,交直流故障的连锁反应将过于复杂。所以,大容量集中馈入与特高压多直流馈入都会导致电压不稳定,不利于频率的稳定性。现阶段,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的仿真理论、控制技术,都难以与电网发展需求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需求相适应。所以,必须掌握特大型电网的发展规律,成功研制出能够与超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相适应的新技术,确保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4新能源发电与并网调控技术研究

4.1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发电技术

合理运用太阳能,不断提高实际转化效率,可节省发电成本,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未来发展过程中,光伏发电技术与光热发电技术将会实现进一步突破,有效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的作用。根据合理预测,2030年,晶硅与薄膜电池的光能转换率提高30%或25%。此外,钙钛矿型与叠层等太阳能的电池效率将大于50%。较之于从前,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的下降速度也将大于50%。伴随光热发电技术的成熟化发展与应用,塔式系统将成为光热电站的主流开发技术,而且平均度电成本会降低40%左右。

4.2海洋能发电技术

因为全球海洋能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建过程中,海洋能资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源端能源。海洋能发电技术过程中,温差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潮汐发电等,都是最常见的海洋能发电技术。特别是潮汐能,它的开发与利用时间较长,技术相对成熟[5]。然而,实践中,它却容易受到装机规模的影响。因此,分布式利用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波浪能与洋流能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有大量技术已经开始实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海洋能发电技术可能与海上风电基地实现联合性建设与发展,进而构建大规模且集中性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4.3新能源并网调控技术

新能源并网调控保障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稳定。为此,后期发展中需要发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和新能源互补协调调度等技术,并且系统化研究、分析大规模电场和太阳能电站集群控制等技术。

5现代化储能技术研究

创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储能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储能技术将成为新能源发电必不可少的主力能源,为新能源基地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电力供应。储能技术研究方面,电储能是重点、难点。一般情况下,电储能主要包含化学储能与物理储能。其中,物理储能体现在飞轮储能、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等方面。化学储能则体现在液流电池与铅酸电池等方面。目前,抽水蓄能是最成熟的储能技术,而前沿的电储能技术则包括超导磁储能与新型储能电池等。

5.1化学储能

与物理储能技术相比,化学储能的安装环境、能量密度以及地址选择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现阶段,储能电池处于研发与示范应用状态的种类多于30种。但是,储能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除电动汽车电池之外,储能电池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的。所以,在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联合运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

5.2氢储能

上一篇: 现代物流的含义 下一篇: 音乐教育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