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宣传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4 14:44:50

城市宣传意义

城市宣传意义篇(1)

做好城市化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实力、绿色、和谐、创新型主城区”为总体目标,以宣传贯彻区党代会提出的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精神为主线,以宣传城市化的意义及相关政策、法规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宣传城市化的活动中来,并成为宣传员、实践者,为推进城市化提供思想保障。

二、宣传内容

1、区党代会精神和我区“一五”规划纲要。区党代会为我区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区“一五”规划纲要是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的纲领性文件。要通过开展“歌颂‘五’成果,展望‘一五’未来”主题宣教活动,以中心组学习活动、举办“一五”规划巡回展、入户宣讲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我区“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区党代会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我区“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把全区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区党代会精神上来,努力在全区营造推进城市化,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2、城市化具体内容。以区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化文件汇编》为主要内容,设计各种载体,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在全区深入宣传实施城市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前景、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城市化,正确对待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3、三新工程(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规划实施“新市民、新社区、新生活”工程,是结合我区推进城市化的实际,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转居人员适应身份转变而做出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宣传工作要围绕“三新工程”的意义、方法、步骤以及有关政策等内容,通过专题报告会、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在机关、镇街、社区(村屯)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实现“三新工程”的新理念、新举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化宣传工作的领导,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研究本单位城市化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城市宣传意义篇(2)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五城同创”工作目标,广泛运用新闻舆论宣传、社会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五城同创”的目的意义、创建标准、创建措施,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统一全市人民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五城同创”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创建工作合力,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二、宣传重点

1、大力宣传“五城同创”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目标,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五城同创”对于加快发展、建设魁力__、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把广大市民的思想统一到创建任务上来。

2、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专项创建指挥部的创建措施,告知市民“五城同创”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利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和进行监督。

3、大力宣传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实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宣传创建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做法,推广经验,指导工作,推动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4、大力宣传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报道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五城同创”工作的生动事例,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5、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所取得的成效,使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工作成果,激发群众支持和参与“五城同创”工作的热情。

6、根据创建工作目标进度,大力宣传各专项创建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进展情况。

三、宣传方式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把宣传内容与群众需求统一起来,把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宣传方式结合起来,多层次、分阶段、全方位开展创建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开设“五城同创”专版、专栏、专门时段,刊播创建宣传标语口号,跟踪宣传报道各种创建主题活动,制作创建访谈类节目,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进事例,对实施“五城同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责任单位进行曝光报道,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报道。制作反映我市创建(创建前城市面貌、创建工作进程和创建后城市面貌)电视专题片,充分展示城市良好形象与“五城同创”成果。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五城同创”内容。加强与省以上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向省以上新闻媒体报送新闻稿件,推出一批我市“五城同创”的好做法及成效的相关报道。

在城市重要位置(如出入市口、广场、火车站、汽车站)设大型创建主题广告宣传牌,营造创建舆论氛围。在城区主次干道及主要路口增设公益性广告牌。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张贴创建广告标语。火车站、汽车站、星级宾馆、广场、商场电子显示屏幕,坚持全年性标语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沿街单位在集中宣传月期间悬挂软体宣传条幅,有条件的单位制作墙体宣传广告,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中大力开展“五城同创”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子幕、黑板报、橱窗或宣传画廊等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有关“五城同创”工作的领导讲话和文件纳入学习计划,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召开以“五城同创”工作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着眼创建工作实际,深入研讨“五城同创”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党校等理论宣传阵地作用,通过读书会、撰写论文和有奖征文等形式,做好“五城同创”的理论宣传工作。召开“五城同创”理论与实践工作座谈会,总结“五城同创”的理论成果和有益经验,探索创建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在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宣传创建知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普遍设立社区、小区创建宣传橱窗、宣传栏,定期、及时刊登创建内容,普及、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各创建指挥部适时邀请创建专家学者作创建工作讲座,使广大市民充分知晓创建的标准和任务。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广大市民积极争当文明市民、倡树文明新风,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全民参与创建的责任感。

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开展政府部门、执法单位文明行政、文明执法和窗口服务行业规范化服务活动;开展各种

形式的文明礼仪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学生、团员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沿街“五小”店铺开展创建宣传活动;开展“五城同创”万人行活动,清理居民小区内小广告,清除白色垃圾、卫生死角;在学校、家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与父母比做文明人”活动;组织城区各单位开展星期五义务劳动活动,进行卫生大扫除;开展“魁力漯河”杯五城同创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四、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精心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抽调精兵强将,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宣传实践活动,安装足够的创建广告、标语,安排足够的时段、版面,开设好专题专栏,灵活报道形式,不断增强报道的效果,做到电视天天有创建图像,广播天天有创建声音,报纸天天有创建文章,城市处处能见创建标识。各县区、各部门、各新闻媒体要结合本单位创建目标,制定各自宣传工作方案要对照宣传重点和宣传任务,分别制定详细方案,于 月 日报送市“五城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突出重点。要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出发点,以城市综合整治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版面对创建工作重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遭,力求形成舆论高潮。

3、广泛发动。通过专访等宣传形式,让相关部门负责人谈思路、谈看法,积极邀请城市形象设计专家、城市建设者、城市维护者和普通市民参与,开展讨论,剖析原因,争取社会备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贴近群众。宣传内容要增强针对性,视角要低,切入要准,形式要灵活,从群众关注的事入手,从司空见惯的现象来分析,以小事栓释大道理。要关注市民呼声,积极发动群众参与。

城市宣传意义篇(3)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市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统领,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着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培育法治文化,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适应全局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工作人员和广大城管执法相对人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局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领域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观念,培育维护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果的自觉意识。

三、工作任务

(一)突出宣传宪法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着力提高宪法意识。主要是学习与规范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及维权、、投诉、调解等化解矛盾的法律法规。以“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容貌、维护人民利益”为工作职责,把维护好、实现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突出位置学习宣传。

(二)深入学习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意识。学习宣传《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市政管理和我局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涉及工商、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结合全市“三违”整治工作重点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省城乡规划条例》。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一方面进一步帮助市民群众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逐渐增强自觉维护和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不断促进自身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提升,提高依法管理、防范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断发挥城市管理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三)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廉政意识。以城管局机关和局属单位部门中层以上干部为重点,认真学习宣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四)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促进“法治”为目标,努力提升全市人民法律素质。一是继续完善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学法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事务、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充分运用宣传单、专栏、广播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公民意识。四是加强对建筑、渣土运输、园林绿化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强化其市场规则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

(五)认真抓好以“12·4”为宣传重点的普法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把对群众单纯的法律知识普及与培养广大群众法律素质和法律信仰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法律缺失问题与解决群众实际涉法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自觉性。

四、工作要求

(一)完善工作和保障机制。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实施全市城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政策法规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局各科室和下属单位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要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城市宣传意义篇(4)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普法行动的有效落实,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为法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法治文化建设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的法律工作者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现阶段法律体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运转。在如今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的效率高低主要依托于市民对于法律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法律工作者也一直走在探索法治文化有效宣传策略的道路上。

一、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的宣传是现阶段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城市法治文化的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能够使民众更加明确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更加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法治体系的整体完善,有利于增强执法者的法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偏不倚地公正执法也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新多种有效的途径,比如建立公众法治宣传微信号、建立城市法治文化广场、张贴宣传法治文化经典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宣传法治文化,能够使居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

(三)推广反腐倡廉的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将有效的推广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一方面,由于法治文化宣传的深入使居民清晰地认识到所拥有的监督权,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充实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储备量,加强自律意识。

二、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渠道

随着4G网络的全面覆盖,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出强大的宣传作用。在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也应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一套“组合拳”。例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普法微信公众号,对城市居民进行法治文化的宣传,以此来使现阶段的城市内部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对于开辟法律名言、法律小故事、经典案例、专家学者答疑解惑等专栏对公民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进行宣传,夯实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发扬传统媒介的法治宣传作用

现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新媒体传播以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仍应是对城市居民进行普法知识宣传的主流渠道。由于电视媒体受众较广较多,因此仍应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有效的推广,对宣传品本身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从而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更加高效。例如,由于情景剧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编排经典案例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法治文化宣传,从而使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观看中得以传播,得到感悟。也可以开辟诸如“法家讲坛”等学术性讲座、“老百姓问法”等答疑解惑类栏目、“法治文化知识抢答赛”等竞技类节目,多重趣味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观众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提升定期普法宣传讲座效果

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是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普法宣传讲座主要受众是学校以及社区人员,应改善宣讲内容,使宣讲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用、更接地气;创新宣讲方式,使宣v内容更直观明了、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以此来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居民进行法律讲座内容应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宣讲对其有切身意义的内容,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设计答疑解惑环节,展开多层次的互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提升普法宣传整体质量。

诚然,在现阶段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历史与现实各类因素影响,还存在着法治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城市居民法治底子淡薄、接纳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但法律工作者仍应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夯实城市文化建设基础,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城市宣传意义篇(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17 ― 02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性环节,具有战略意义。城市外宣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增进对外宣传水平,提高城市的世界知名度,必须加强对城市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视。通过城市外宣翻译工作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城市文化,宣传在各个领域中的各项成果,促进友好交往,增进外部世界对城市的了解和交往,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中国城市的良好形象,加强城市的软实力建设,为改革开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是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城市外宣翻译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

一、城市外宣翻译原则

城市外宣翻译是以交际翻译为主要手段,以国外的大量读者受众为中心,将城市各种资源信息翻译成外国语的一种翻译实践。其内容涵盖了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在翻译过程中,城市外宣翻译不仅要符合一般性翻译的原则,同时存在许多特殊要求。外宣翻译不仅仅注重译文的科学性、严谨性、正确性与灵活性等,同时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作者具有不同的语言、国情、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注重传播效果

首先,城市外宣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对应的转化,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传播行为,还应该注重传播效果。可以说,城市外宣翻译是否能够成功,传播的效果好坏是关键。如果译文传递的各种信息及原材料的意图,在译语环境中水土不服,不为目标语受众所理解和接受,传播的效果就会不好,甚至适得其反,那就失去了外宣翻译的意义。我国各城市不少外宣材料的翻译由于缺少目标语受众意识,用内宣的思路、方式去搞外宣,致使目标文本的可接受性和在译语交际环境中的连贯性受到严重影响,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受众内外有别

除了特别注重传播效果之外,城市外宣翻译还强调受众内外有别。由于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政治和地理环境,国内外受众对信息内容的兴趣、需求互不相同。对外宣传翻译工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外宣三贴近”原则其中两项要求都是以国外受众为出发点。

二、城市外宣翻译过程

(一)译前分析

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各城市各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存在差异。在应对这些差异时,翻译就要注意形象的保留与转换。

“要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效果,必须对中文稿的语言进行译前处理。在抓住原文主旨、领会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对原文语言的方方面面进行处理――调整、增删、编辑、加工,从词句到风格,从局部到整体。”(李欣2001:18)。因此,译前处理应该处理内容无序与信息冗长问题,去除各种原语中能够接受但译语中不合适的修辞,使译文的行文清晰易懂。

此外,译前处理还需注意几个问题:政治术语处理、专业术语处理、虚实数字处理、“中式修饰”处理、中国诗词处理、内宣内容处理和原文逻辑处理等。

(二)译中处理

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我们应根据一般文章的主体决定其文本类型,然后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常用城市外宣文本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政治外交外宣资料:政治外交外宣资料从宏观来讲通常包括领导人的讲话、政府发言人演讲、新闻会文稿、重要外事活动纪要、官方文件、涉外经济法律条文等。城市外宣领域主要涉及某个城市的重要活动纪要、政策指南、涉外法律文书等。这类文本通常关乎重要国家利益、大政方针政策等,措辞需要十分谨慎。译者需要具有政治敏感性,体会原文的内涵,不能随意篡改,也不能机械对译。

文化推介外宣资料:翻译跨越异质文化,需要更多地关注交流和传播,在两种文化背景中进行意义的权衡和阐释。译者应该充当文化桥梁和文化中介者的作用,为两种文化的和谐交融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社科新闻外宣资料:社科新闻类其实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文本类型,大众传媒如网络、报刊、广播、电视和微信群等以外语形式呈现,并对外宣传介绍类的文本都可以涵盖该文本类型之下。翻译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文内容不受损害,二是译语符合译语习惯。一般情况下,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

经贸旅游外宣资料:经贸旅游类的城市外宣资料则给予译者更大的自由度。一般要求更符合译语习惯和译语受众审美,因此可以适当采用创造性翻译,根据译语读者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本地化的再创造。当然,我们也应该考虑每种文本类型的外宣都必然经历不同的阶段。在开始阶段,译语受众对所宣传内容一无所知,因此首要目的是扩大产品、企业、城市景点等在译语读者中的知名度,可以完全采用归化的方法。当译语受众有一定的了解后,译语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和拓展,从归化转向异化,更多地宣传与众不同的特色,以对外推广城市的经贸特色和旅游景点。

总之,在外宣翻译的初级和中级阶段我们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说自话,而是应该用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方式进行表述。

(三)译后调整

城市对外传播过程中,译者应该将翻译看作一个开放性的过程,译作完成之后应该关注译作的传播效果,并根据反馈进一步调整原有的翻译策略。“允许纠正原文的错误,调整原文的句子结构,改进原文的逻辑,消除歧义和隐晦,精简重复累赘的表达,解释难懂的术语,把个性特征过于显著的极端表达方式适度规范,强调原文信息的传达以及译文的流畅、地道,译者遵循宏观翻译(即翻译单位扩大),译文不必保持原文的形式和比喻元素,译文往往可以比原文更为有效和优雅”。(冯军2010:71)交际翻译注重信息的交际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是现阶段城市外宣翻译过程的有效手段。

三、城市外宣翻译常见问题

(一)拼写和语法错误

在机场、地铁站、火车站、饭店、购物商厦、旅游景区等城市公共场所的公示牌、广告牌或路标上,经常能够见到外文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这类“低级错误”不仅给看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带来了困扰,让他们贻笑大方,更破坏了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给外国人留下低劣、粗糙、没有文化、不够国际化、管理不精细的坏印象,这无疑是给我国城市抹黑,是对城市形象的重大侮辱。

(二)译名不统一错误

译名不统一错误指的是城市外宣翻译中出现的同一个概念术语存在着几个不同译名的现象。使外国人产生歧义。我国早在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地名委员会、建设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就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地名、路名标识不得使用英文标注,要使用汉语拼音进行注解。1999年颁布的《地名标志牌城乡标准》则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我国地名被定为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条款,所以路名和站名都应统一用汉语拼音作为标识。如果按标准翻译岂会产生歧义。

(三)中式英语错误

中式英语错误指的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在用词搭配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这样的翻译主要是受汉语思维影响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过分拘泥原文字句,导致一些译文晦涩难懂,可读性极差,阻碍了对外文化交流,从而不能够达到很好的对外宣传效果。造成原因为:对号入座和想当然套译,语言习惯的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

(四)政治性误译

掌握用词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分寸,坚定政治立场,其重要性远远超越了语言本身,而与国家的利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以及城市文化软实力紧紧地绑在一起。外宣翻译必须规避政治错误。然而,由于某些外宣翻译工作者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对外宣翻译的审慎的态度,从城市主导对外宣传到街头巷尾标语传单,政治性错误都时有发生,危害不浅。所以在涉及政治问题时候,外宣翻译工作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敏锐清醒的政治头脑,切不可盲目轻信某些影响甚大的主流媒体,更不能不加鉴别,拿过来就用,否则将会犯下政治误译,贻害无穷。

(五)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指的是表达不合适或者表达方式不妥、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这类语用、文化错误。其包含两方面,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忽视英汉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之间的差异,忽略特定情景在翻译中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结果不能有效准确地表达应该表达的思想和用意,甚至引起误解。社交语用失误是指在交际中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与交际双方的身份、背景、语境、交际内容熟悉程度等因素相关。

四、结论

通过城市外宣翻译工作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城市文化,增进外部世界对城市的了解和交往,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对城市自身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这对城市外宣翻译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翻译、怎样更好的翻译、避免哪些错误等。希望从本文能得到一个小小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张琳.外宣翻译的特点及要求〔J〕.榆林学院学报,2011(5).

城市宣传意义篇(6)

关键词 意识形态城市旅游宣传片物质实践询唤神话

自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将意识形态理论一分为二,拉入政治观念语境,社会主义政治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多被置于政党倾向的解释框架中,较少关注其在社会文化领域中的广泛实践。葛兰西提出的领导权理论认为在非强制性的“市民社会”中,意识形态是争夺文化领导权的主要实现方式。在教堂、学校、家庭、法律、工会以及大众传媒中,意识形态都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个体观念系统发挥作用。随着资本的全球化扩张,视觉文化的盛行,商业化和消费主义渗透于大众文化领域,消费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系统,开始成为消费行为争夺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旅游行业的兴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服务消费被纳入消费社会的资本增长体系中,开辟出新的意识形态战场。城市旅游宣传片因其视觉化的表现方式,在“拟真”状态下遮蔽了客观真实与视觉再现中的差距,在影像媒介被看做是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性“纪实”的“社会共识”下,通过为旅游消费提供一系列视觉表征,传达给观者蕴含在表象之后的主观性意识形态观念。“霍尔的‘建构主义’理论,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一个‘表征的实践’”①,而在城市旅游宣传片的意识形态运作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表征方式,即物质化、主体化和神话化的表现形式,通过物质化的意义呈现,对主体意识进行询唤,以神话化的幻象为旅游消费披上幸福安康的圣衣,诱使观者自觉参与到意识形态的建构活动中。

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物质化展示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具有一种空想的或精神的存在,而是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②这种意识形态的物质观与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观点一脉相承,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物质性表现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及其实践活动中。从这个角度而言,意识形态的表征方式依托于物质化的机器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堂、学校、家庭的建立即是对各种意识形态单位的物质化实现。同时阿尔都塞还认为,意识形态是个体与他们生存状况的一种想象性关系,这种想象性关系就个体来说是其信仰观念的一部分,服从于信仰观念的物质实践活动也就成为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

城市旅游宣传片多根植于城市地域的差异性,试图用影像化的手法进行意义的阐释,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对城市形象给予特殊化定位和价值赋予,促使观者在对影像进行解码的过程中,与影片生产者呈现的意义达成共识。一则嘉定城市旅游宣传片中,老城篇的一组镜头分别是:身着白褂的老人伴随着晨光在林间挥剑舞拳,窗棱上挂着的中国结,老人们摩挲着紫砂壶在长廊中谈笑,头发银白的工匠十分专注地在桌前伏案雕刻。西街篇的镜头是:一群小孩子在老旧的街口围着老式爆米花机,一个小男孩在弄堂口的剃头店里等待老师傅为他剪发,一个老妇人在家门口十分熟练地将竹条编成篮子③。在这两组镜头下,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为视角,通过几分钟的图像概览,为观众建构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老城印象。而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新生代国际化经济大都市的城市宣传片中,城市地铁迅驰而过,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写字楼在仰拍下岿然伫立,城市中赛车、攀岩、跳伞等极限运动交替出现④。这组视觉符号同样以物质生产生活为起点,现代交通、建筑和新兴文化下的城市显现出如新生儿般的朝气与活力。

城市旅游宣传片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多表现为对城市人民物质化生产生活的影像化呈现,这些日常性的生活情景伴随着人们的物质化实践,渗透着普泛化的意识形态观念。镜头不厌其烦地向观者述说着城市正在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限追捧,对新型现代文化的极力推崇,是在为旅游城市的价值赋予和意义归属助力。

二、以相互承认为手段的主体化询唤

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阿尔都塞认为“没有不利用特定主体支配和排除个别主体的意识形态”。⑤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和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形态的存在需要依靠主体类型及其功能作用来“产生效果”,同样,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与社会身份需要寻求意识形态的承认,意识形态的实践意义及功能就表现为将具体的个人询唤为主体的过程。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将个人询唤成主体有两条途径,其一是通过“生活前见”,其二是误认功能。在刘若英主演的一则乌镇旅游宣传片中,女主角“离开纷乱的都市,回到这里(乌镇),停下脚步”,“宁静可以让伤感隔离”⑥。在这组镜头下,虽然没有用繁重的城市生活做铺垫,却可以以“生活前见”,也就是观众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靠,暗示出乌镇远离城市喧嚣的小镇风情,并以此发出召唤,寻求观众的共鸣和响应。而在一则扬州旅游宣传片中,“扬州,这是在台湾从小爷爷就跟我说起的家乡”,“时间改变了很多”,“希望能找回我们遗失的美好”⑦。镜头下的扬州古朴而神秘,观者随着影像的情感渲染,与影片内的主体产生置换,误认为自己便是影片中的主体,感同身受地调动自身存储的记忆,成为旅行是为寻找逝去时光这种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同时,以外国男子为主角,作为一个他者介入一个陌生的城市,这种外来者的视角与影像之外的个体十分契合,使观者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下不断确认自己的身份,自愿认同以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为价值归依的旅游行为,完成意识形态的物质实践。

城市旅游宣传片以视觉化的感性形象,让个体在进行影像消费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迷于影像之后的象征性意义,由外在的客体转变为内在的主体,并自愿认同其表达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这个层面上,意识形态对主体的询唤并非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包含着个体对意识形态的自愿认同与主动寻求。在意识形态与个体的互动过程中,个体对主体角色的主观接受让意识形态获得“自行工作”的力量。在城市旅游宣传片中,视觉化的情感渲染让观者对几种类型的主体询唤积极响应,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旅游消费为旅游者安排的角色定位与行为价值。在这里,询唤是意识形态产生作用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正是在主体询唤的过程中,意识形态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以刺激欲望为目标的神话化幻象

罗兰·巴尔特在他的符号学思想中提出了神话学的研究途径,“神话”原本是对夸张、虚构事物的概括,在罗兰·巴尔特看来却是一种表征方式。神话的意指实践“将意识形态隐藏在文化的背后,而且构建的方式采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载体,在符号的背后‘去政治化’,从而达到一种自然化的效果”。⑧他认为正是在我们“想当然”的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着“虚构”的神话世界,而大众媒介正是制造和再现这种神话过程的重要场域。

城市旅游宣传片用视觉符号成功搭建了从旅游行为过渡到其“虚构”神话意义的通道,同时,意识形态在自然化的视觉表征过程中对符号意义的表达起到了限制作用,划定了符号承载的意义空间。例如,江南古镇的青石板,白墙黑瓦上缠绕的青藤,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老街道,这些都对立于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符号。在人们已有的意识形态观念中,现实生活的琐碎与繁重让身心疲惫不堪,而影片正不断传达出这样的意义,你们沉重的心灵急需得到释放与调整,旅行正是这一剂灵丹妙药,“离开纷乱的都市”,“送走烦恼”⑨,这些话语表达极其自然地出现在观者眼前,旅行具有了放松身心,远离烦恼的神话意义。在陈坤主演的拉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背包客独自上路,一望无际的公路在晨光下闪耀,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寺庙前的金色转轮,男主角“在寻找一个离心和阳光最近的地方”⑩。

除去看风景的旅行目的,背包客文化中被注入了寻找旅程体验的价值维度。以自助的方式,旅行者追求本真状态下的清山绿水和大漠孤烟,独步穿越荒郊野岭或是繁华都市。以艰难的物质条件寻找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打破惯常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冒险旅途中重新认识自我。大众传媒正是背包客文化的发源地和扩音器,城市旅游宣传片对背包客的“诗意化”呈现,对徒步旅行的活动神话化,赋予了其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冒险精神。

这里由描述区别于传统商业旅游的自助旅游方式,上升到对行为价值的赋予层面,构造出实现对自我身体进行掌控的神话意义。这些虚构的“神话”不断出现在大众传媒或者说是城市旅游宣传片中,让它脱去神话的外衣,成为显明的常识。意识形态根植于人们常识化的观念体系里,观者在不自知的状态下成为这种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综上所述,在消费社会的商业化洪流中,城市旅游宣传片的生产者同样参与了意识形态观念的实践与强化。而意识形态的表征伴随着物质化展示、主体意识询唤和神话化幻想的三种运作方式得到观者的普遍认同,意识形态就是以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发挥着强大的效力。在旅游消费的领域中,意识形态为旅游活动搭建了自然、合法的消费逻辑,潜在的人性欲望经过大众传媒的不断刺激而膨胀,诱使观者参与到以旅游为物质实践的意识形态构建过程中。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QSY090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曾一果,《观念、结构与表征—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种解读模式》[J]《. 国际新闻界》,2009(10)

②⑤路易·阿尔都塞、李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续)》[J]《. 当代电影》,1987(8)

③嘉定城市宣传片:fun.tv/vplay/v-3425663/

④上海城市宣传片:56.com/u90/v_NjgxMDg3MzU.html

⑥⑨乌镇旅游宣传片:video.baomihua.com/11171419/5447083

⑦扬州城市旅游宣传片:letv.com/ptv/vplay/21701231.html

⑧陈文举,《罗兰·巴尔特的传播符号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

城市宣传意义篇(7)

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与知晓率为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标准,以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条块结合、标本兼治、长效机制”原则,按照“文明、和谐、干净、美观、规范、有序、便民”要求,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长春市创建文明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区文明办负责组织协调,各街道社区、村镇、相关单位和部门具体抓落实,发挥双网联动的优势,做到有专人落实。 

2.坚持突出主题。聚焦创建文明城市,结合实际确定宣传具体内容,确定常态化的宣传活动载体,使宣传内涵丰富、主题鲜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变化。

3.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整体规划,实行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区域情况,制定不同宣传方案;确保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知晓率,做到形式多样、特色明显。

三、主要目标

开展宣传活动后,辖区居民能够明确知晓创建文明城市与自身戚戚相关,切身感受到城市变化,自觉参与到将长春市建设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来,对城市的进步感到满意。

四、主要方式

(一)运用多种形式,营造创城宣传氛围,提高市民认知能力

街道社区是文明创建的主要阵地,最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要发动各层面人员进行广泛宣传,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

1.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宣传。通过组织志愿者、窗口单位发放创城宣传单、长春市市民文明手册和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转发创城动画小视频、手机H5推送等形式扩大创城的知晓率。积极组织全区各党(工)委、党组,各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进行各层次、层面的创城宣传。采用宣传板、倡议书,宣传公告栏、电子屏、LED屏、小区便民栏等阵地,合理利用新闻媒体、社区公众号、社区微信群、社区QQ群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宣传,让百姓知道创城为百姓、百姓共创城的理念和重大意义,让百姓知道,创城为百姓带来的益处。

2.利用奖品发放形式激励宣传。通过印制创城宣传手袋、折叠伞、凉扇、坐垫、水杯、钥匙环等,将创城宣传理念以纪念品形式发放到各家各户,切实做到让创建文明城市宣传随时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3.利用宣传载体、优秀宣传员进行宣讲宣传。我们可以借助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文明讲堂、理论宣讲等平台,组织中国好人、吉林好人、长春好人等好人巡回宣讲团到各单位、街道、社区、村镇开展创城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社区文艺队编制文艺节目进行公益汇演助力创城工作,让创建宣传工作延伸到每一个大街小巷,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4.基层摸排调研宣传。社区是我们创城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干部、网格员、网格长每天深入楼栋,带着“礼物”去串门——深入家庭进行宣传。下发精心准备的创城纪念品以及市民文明公约、致广大市民一封信、创城知识须知、问卷调查等,通过开展入户宣传,使“创城理念、创城知识、文明礼仪”深入人心。同时结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网格长的调查,掌握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和情况。通过模拟摸排调研,了解每个家庭需求,对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未能解决的困难问题,及时做好安慰和问题跟踪,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解决老百姓的困扰、排除老百姓心中的难题,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市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就会提高创城工作的知晓率。

5.加强老旧散小区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创建活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针对老旧散小区的整治,我们要进一步压实网格责任,全面摸清底子,理出问题清单,想出解决方法和策略。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网格、每一名具体人员,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绝不讨价还价、推诿扯皮,还要进一步强化督查、做好回头看工作、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迟缓、工作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二)开展相关创建主题活动,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活动。如:开展“我为创城献计策”活动,让广大居民充分参与,针对单位、街道、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针对棘手问题及时上报先关部门,尽全力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为居民办事、为居民谋福利,那么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提升,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就会大大提高;

2.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村屯干净人家”评选等活动,促进邻里和睦,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3.开展“我是小区义务监督员”活动。每个社区、楼道设置文明创建“意见箱”,公告栏。意见箱的意见由网格长定期收取,及时上报社区、街道;相关部门及时下发处理整改意见。再由网格长针对意见箱内容在公告栏中进行定期反馈,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市民争当文明创建“监督员”,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素质。让群众自发地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

(三)把握创建实质,扩大创建成果,确保工作实效

1.联合各物业公司集中整治、改善环境卫生。对走访存在的问题小区联合所属物业公司集中整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小区物业定期巡查、排查,坚持不懈抓好环境卫生的整治,加大清扫力度,实行生活垃圾日日清,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扩大小区绿化,形成社区花园,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生活环境。

2.联合组织志愿者、社区党员、网格员、社会义工整治小区的“牛皮癣”。每个小区设公示栏,有需求的居民可以把相关事宜张贴在公示栏,网格员每隔一天进行清理公示栏。禁止张贴在公示栏之外区域,同时号召居民一起维护小区环境,整治小区“牛皮癣”。

3.联合社区办事处组织人力定期整治清理堵塞消防通道、乱停乱放现象,让整洁、干净成为小区的常态化,让治理成为模式化。

五、工作要求

城市宣传意义篇(8)

三亚市自2007年通过社会征集确定“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作为中文城市名片以后,围绕城市旅游形象三亚市推出了度假宣传、国际宣传等多种宣传片,本文以2015年6月下旬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的《三亚度假宣传片》《三亚国际宣传片》《印象三亚》为例,对影像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建构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系列宣传片的影像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载体发生变化,文本由过去以文字语言文本为主转向文字语言与视觉文本并重。由图形、图画、影像等构成的“视觉文本”是视觉语言的组合体,表意上有其自身语法和语言特征。影像文本作为一种视觉文本,“是图像或者画面的直观性的外在结构,是由各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剪接而成的连贯的、有意义的影像序列”。

三亚官方旅游资讯网站是三亚市政府对外提供旅游资讯的网站,网站有“咨询中心”“目的地”“天猫旗舰店”“三亚影像”等栏目,主要提供三亚旅游风光、旅游产品、旅游事件资讯,其中“三亚影像”栏目分“游玩”“城市”“景物”“视频”四个板块。“视频”版块主要是三亚是旅游宣传片和著名旅游企业与产品展示。点击“视频”关键字,首页有三则视频有关三亚市形象宣传,《三亚度假宣传片》网站标注日期是2014年5月28日,时长30秒最短;《印象三亚》两分半钟标注日期是2013年12月,4分钟的《三亚国际宣传片》注明时间是2013年7月。这三则视频前两则网站都标明“hot最热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亚旅游宣传影像文本的最新与高关注度。三段视频动态地展现了三亚旅游形象,观赏者通过登陆三亚旅游资讯网观看影象文本了解三亚认知三亚。

(一)影像文本画面意象群分析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一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意象符号摄入镜头,形成系列表意符号,再通过整合和后期制作等处理方式,按一定顺序将各独立的镜头串联起来形成影像文本。如何完成对“美丽三亚 浪漫天涯”的展示和诠释,三个短片在影像文本创作上都以“热带“的“滨海”和“旅游”的“城市”为核心,影像画面语言取景基于特有地理位置赋予三亚市自然人文景象元素,对三个短片画面意象进行截图组合如下图1、图2、图3,对其影像文本表意符号系统分析如下。

1.明信片式的景区景观意象

通过截图分析,短片里的取景影像画面包括南山寺、天涯海角、亚龙湾、三亚湾、槟榔谷等景区,其标志性景观有海上观音、天涯石、海誓石、凤凰岛度假酒店、三亚河情人桥等,景区景点配以三亚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银色沙滩、椰林椰树、海边茅草亭、热带雨林等背景氛围烘托,叠加的影像画面象一张张明信片,这些意象符号既是是对自然“美丽三亚“的客观图解,也是对“浪漫天涯 ”的主观捕捉,如此形成对三亚地域特色鲜明的“度假旅游”城市的塑造。

2.陶醉自在的人物活动意象

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三个短片里的人物,从地域上有本地人和游客,从身份上表现为旅游者和服务者,从年龄身份上有孩童、情侣等。人物活动情境有彩裙飘飘的时尚女郎在拍照留,孩童小伙伴在分享椰汁,竹竿舞者乐在其中,帆船、热气球和汽艇上年轻人在海上运动的新奇刺激里过把瘾,婚庆与度假的新人忘情于二人世界,三五朋友海边欢呼跳跃,三口之家在沙滩喜乐奔跑街市骑行……如此等等。各类人物意象,无论男女老少,本地外地,都欢快惬意,他们沉迷在“美丽”三亚,“浪漫”在海岛“天涯”,远离常住地的假日感觉旅游体验强烈,对受众构成强冲击力和吸引力。

3.旅游设施与产业元素意象

作为一个旅游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城市,城市宣传片中不可或缺旅游设施与旅游产业意象符号。三个短片中,观赏者看到旅游交通如通向亚龙湾的榕树路、停在港口的豪华游艇、刚刚抵达的飞机,点缀青山间的快捷缆车等,片中对三亚婚庆产业、会展产业、国际帆船赛事的设施的展示氛围浓厚,旅游六大要素的“食”更是以满镜头的热带水果、特色饮食的集锦和单个硕大的椰子的特写夺人眼球,整体散发出气象崭新欣欣向荣的年轻旅游城市活力。

(二)影像文本叙事策略分析

叙事学理论主要通过切分和分析文本意义构成单位去探讨叙事文本的内在构成机制,剖析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内在关联,进而得出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特有规律,依此视角对三个短片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1.画面、声音与色彩的结合

宣传片运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符号系统,表现为画面、声音和色彩。三个短片的画面选取了三亚市旅游最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意象如天涯海角、南海观音、热带水果与美食凉饮等,结合活动中人的运动如冲浪、跳跃、海边嬉戏、婚礼等,自然美、人文美和表现的艺术美结合,精美画面的叠加累积配上画面中字幕恰切的释义辅助,准确传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旅游叙事。音乐声、自然声和旁白声让画面产生感情叙事氛围。片中配乐轻松欢快,与画面的舞蹈、踏浪、帆船竞技等完美结合,轻盈、快意、流畅,海涛声、汽笛声、拍照的“咔咔”等自然同期声运用如身临其境。两个短片配有画外音,《三亚度假宣传片》结尾处女解说甜美一句“清凉一夏,三亚度假”点睛点题,灵动自然。《三亚国际宣传片》画面辅以适量解说,起到了进一步阐释说明的作用。短片都以自然天成的蔚蓝晴空、湛蓝大海、绿色山野草地和银色沙滩为色彩主基调,配以度假人群五颜六色的衣着和度假娱乐运动设施的明快靓丽,画面上活动的人群身心舒展奔放欢畅笑脸盈盈,幻化成七彩的灿烂光辉,在蓝绿相间的底色上,七彩的人群和物事点缀其中,绽放为绚烂的“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2.蒙太奇叙事表现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主要通过创意性的组接,使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镜头形成一种全新的意义,从而完成影像叙事的基本任务”。一般旅游宣传片时长在30秒到十几分钟,虽然时长不及电影,其本质是电影的一种,因此其影像叙事主要使用蒙太奇语手法。分析三个短片,创作者用的最多的还是积累蒙太奇,它把三亚一系列景点景观和度假的各类人群与各类活动这些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视觉的积累效果合冲击力。拍摄手法上由远到近的的“推”和由近到远的“拉”结合,“中景”“近景”“特写”镜头语言交错使用,渲染了热带的海滨景象和旅游度假的欢快放松浪漫自由氛围和情绪,画面、声音和色彩三者蒙太奇的巧妙的组合完成三亚宣传片的旅游度假形象叙事。

二、问题分析与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问题分析

1.景区景点展示过多与城市形象塑造不足

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宣传片中运用景区景点表现“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理所当然,但浮光掠影式的具象展示太多造成信息量过大,使观赏者记忆碎片化,最终扑捉不到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质。另外除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和产业经济元素外,城市本身也是承载旅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游客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和游历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宣传片对三亚城市的表达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寻找城市的底蕴魅力强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2.广告诉求有余与对城市整体表现不够

三个短片与国内其他城市形象宣传片一样,文本如风光片或艺术照,其功能诉求主要为对外促销和迎合游客需求,画面上充满美丽风情的热带滨海、冒险刺激的海上活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占满镜头。从整体分析,三亚市旅游宣传不应该只是风光片的光鲜,应加入“三亚城市人”的叙事和特色街区市俗风情的元素。从市域层面上,海棠湾地区的时尚购物休闲度假新气象,崖州湾地区历史人文气息,浪迹天涯的海钓文化也应成为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生长点和宣传片表现的组成部分。

3.影像制作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单一

宣传片内容选取主要为旅游风光的景、旅游活动主体中的主人客人、旅游承载物的设施设备等,采用“解说+画面”“音乐+画面”的声音画面模式进行影像叠加,表现方式传统,表现手法平铺直叙,艺术手法单一,未来需要加强整体创意设计和新科技新手法的引入,叙事模式也应引入更多视角如情感故事、明星代言等多种方式,形成三亚独有的个性化表达。

三、影像建构提升策略

(一)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本,其建筑风格、道路交通、公园广场、雕塑等都是表现符号,是城市风格、城市品位的载体。无论怎样的影像文本,其画面符号选取最终还是本体的城市,城市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是城市旅游宣传总叙事的物象根基。作为一个年轻城市,三亚的城市建设积淀不够深厚,除旅游景区景点,进入镜头的绿地、广场公园、博物馆、特色街区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很少,原因是在这些方面三亚确实乏善可陈。三亚湾道路与滨海区域“城市会客厅”功能一直在提升建设中,但与厦门环海路和珠海情侣路相比,差距显而易见。三亚河两岸休闲设施改造污染治理在媒体里表现得轰轰烈烈,但进展与效率需要时间,因此三亚市提升城市宣传形象必须从城市基础建设入手。

(二)挖掘文脉精准定位,培育城市特色文化

三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天涯的地理场域与历史遗留带给它他者绝无的文化禀赋,三十年城市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赋予三亚开拓进取、包容浪漫的新气象。国内其他滨海城市大连的“浪漫之都”以“时尚”标识,厦门市的鼓浪屿和钢琴符号让人印象深刻。在众多文化如鹿文化(民族)、天涯文化(历史)、凤凰文化(现代)等符号中,三亚如何确定文化基调?其与独有的热带海洋文化结合怎样培育“美丽浪漫”文化复合体?这需要通过挖掘城市自然和人文文脉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三亚市新的形象宣传影像叙事符码,培育不可复制的三亚城市文化。

(三)探寻更丰富的表现内容和方式

从宣传片影像文本内容建设上,未来应加强对新兴旅游项目内容的拓展,适当增加“三亚城”和“三亚人”叙事分量。表现方式上增加微电影等体式,嵌入相关主题如人物口述、爱情故事等,增加影像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城市宣传意义篇(9)

Abstract: museum is a critical part of culture construction。It becomes very important that every museum needs to seek more chance for high publicity to enhance its roles in culture transmission。 While museum brochure is the fundamental media as to museum。 From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museums of WuHu city , target on c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ry to stat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brochure by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the key points of use via its design,present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museum brochure, city culture,publicity, role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逐渐被重视与追溯。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宣传画册的投入使用是博物馆宣传的首选也是基本方式之一。宣传画册作为承载博物馆文化的载体,不仅需要体现博物馆的特色,更要将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新颖独特的博物馆宣传画册,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达到了传递该城市文化的效果。本文对博物馆宣传册进行深入探究,结合不同阅读人群,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及游客的特点,总结博物馆宣传册的使用要点及在博物馆运营中的积极意义,使宣传册的使用真正有效的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2 我国博物馆及其宣传册的运行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在不断地上涨。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截至2014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4510家,比2013年度增加了345家,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博物馆在城市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被重视,它已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一座建筑物,更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探究和追寻城市历史文化的代表地。

几乎所有博物馆都会通过自行印刷、发放博物馆宣传册为基本的宣传方式。而博物馆宣传册是由博物馆根据举办展览的内容自行策划印制、发放并置于展厅的固定部位由参观者自行取用的画册。虽然每所博物都有其自行发放的宣传册,但其正面意义并未被充分利用,网络上有关博物馆宣传册作用的信息含量也相对较少。

3 博物馆宣传册在城市文化宣传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收回并保存在城市发展中遗留下的珍品。它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博物馆宣传的目的在于向这座城市的群众普及本土文化,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高公众的凝聚力。社会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博物馆宣传册旨在将城市博物馆在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所承载的精神与文化传递给公众。

3.1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递作用

城市博物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宣传册承载的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变更性,向社会发散,向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发散。这就体现了宣传册对城市文化的传递作用。博物馆宣传册将城市历史文化无形的在游客之间传递开来,潜移默化。

3.2 对城市教育文化的宣传作用

博物馆在城市运营中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其对市民和游客的教育作用,包括知识文化涵养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等。而博物馆宣传册的发行与使用必然需要承担博物馆的这种属性,宣传册内容的真实性,严肃性,能够让每一位市民及游客感受到博物馆文化的内涵,增加市民的自豪感和的爱国思想教育。

3.3 对城市旅游文化的推广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现在旅游人数更是在逐年增加,博物馆作为拥有大量城市人文藏品资源的机构,对游客自然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吸引大量的市民及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是城市旅游景点不二之选。博物馆宣传册的投入能让游客第一时间了解和认识博物馆,从而深入博物馆感受城市文化,宣传册的促进作用增强了游客对城市的良好印象,在推动城市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 博物馆宣传册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点

4.1 博物馆宣传册的设计原则

4.1.1注重外观设计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也得到一定提升。在追求利用价值的同时,欣赏价值似乎也显得尤为重要。视觉上的冲击往往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宣传册的外观决定了其整体风格,内部设计则决定了其传达信息的效果。把握每个环节,,在设计宣传册时,应把重要部分排版在“最佳视域”部分。做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宣传册发挥出更大的宣传作用。

针对宣传册设计原则的这一要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一套芜湖市博物馆宣传册。上图为部分作品展示图。图1是宣传册封面的设计图,通过不规则图形构成一个中间镂空的长方形平面(210mm×148mm),对每个图形进行颜色的调整(灰度的百分比)、透明度的改变,使整体具有层次感。背景图采用的是芜湖市博物馆外墙图片(外墙图片与长方体平面整体色系一致),进行剪切、改透明度,与长方形平面融合。图2是部门内页的设计图,整体色调统一,排版舒适。

4.1.2分析阅读群体,注重人文关怀

在对芜湖市博物馆的多次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芜湖市博物馆的原宣传册在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方面还有不足。例如,生字僻字未加注释,容易造成访客困扰,不利于文物信息的传播;整体风格单调,平庸。不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语法使用单一。不利于文化的多向传播。

上海都市里的博物馆宣传册,该宣传册包含了上海市的各博物馆,宣传册分别在文字的使用上选择中文、韩文、英文三种语种单独成册,充分考虑到外籍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国家的访客,设计不同语言版本的宣传册,不仅使博物馆文化在它国之间得到了更好的宣扬,更是在外籍游客面前彰显了我国的大国身份,展示了我们的人文关怀。

4.1.3重视游客情感体验

重视访客的情感体验,让访客在离开之后还能有较好的情感依恋是终极取胜的方法,那么博物馆运行过程中在宣传册的利用上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许多游客在景点游玩之时都会通过购买景点的纪念品来纪念此次游玩之旅。因此,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版本的宣传册设计相应风格的明信片,附于宣传册。通过赠送一些纪念品增强访客的心理依恋,丰富访客的情感体验。

4.2 博物馆宣传册的使用要点

一套小小的宣传册对城市文化的宣传作用表现在了方方面面。我们必须更好地将宣传册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发挥出来。例如,拓展博物馆宣传册的阅读对象,投放到中小学,作为低龄学童的课外书籍。设计时需采用注音版;与旅行社合作,投放博物馆宣传册,让更多的游客接触到宣传册,从而选择到博物馆参观。宣传册上需添加必要的交通信息和参观路线;多语种版本宣传册共同使用,让外籍访客有着同样的文化熏陶体验。

5 结语

城市博物馆内典藏了大量出土于本地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流传至今的手工艺品,甚有对历史场景的重塑。其组成部分整体展现了城市文化风格,决定了博物馆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它是城市历史发展、变迁的缩影。宣传册的使用在博物馆宣传中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却是不可忽略的媒介。博物馆宣传册的价值就在于它需要将博物馆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传递给这座城市的人群,让访客感受到博物馆文化在城市文化发扬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浅谈博物馆的宣传工作》[J]市场周刊(14页),2007年5月

[2]冯丽娜:《试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展》2012年5月10日

城市宣传意义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城管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机制,稳步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法治宣传工作新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促进城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市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正当利益,依法履行义务。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普法依法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

(三)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局党组学法制度。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党组每月学习法律知识1次。建立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学法。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对普法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注重普法的“新鲜度”,强化新法的传播普及。建立城管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完善执法人员、法制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安庆市城市管理条例》、《安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学习,切实履行法治宣传的社会责任。

(四)多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广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利用“3.5” 雷锋日、“12.4”法治宣传日、“城管开放日”、“江淮普法行”及“机关集中学法月”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法律“六进”方式,送法律到乡村、企业、社区、学校。主动与宣传对象联系,开展法治讲座、实施法律咨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进行法律宣传,对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专题培训。

(五)做好行政相对人普法宣教工作。全面提升普法教育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商店经营户开展《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的宣教工作;对建筑开发商、市民开展《城乡规划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的宣教工作;对渣土运输企业开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

(六)扎实推进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机制。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结合部门职能职责,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大力推进普法与执法有机融合。认真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的学习与宣传,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普法,把典型案例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七)坚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依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安徽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试行)》,采取互评互查、座谈讨论、集中点评的方式,从案卷的执法主体、处罚依据、执法程序等方面,对城管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程序,提升全市城管行政执法能力和案卷制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成立局依法行政(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局长何卫华同志,副组长为总工程师王慧明同志、成员为局办公室负责人、局执法监督股负责人、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人、环卫处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执法监督股,负责日常工作。

(二)落实任务 扎实推进。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七五”普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贯彻落实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部署,确定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进度,突出工作重点,分解细化责任,分步实施。建立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把“七五”普法纳入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上一篇: 林业经济问题 下一篇: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