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建筑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7 09:40:21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

篇(1)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要求,需要建筑行业在建筑设计观念上,还使专业技术水平上都要有所突破。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的,相比较于传统建筑,在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功能设计上,要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使建筑投入使用后能够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1]。绿色建筑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的,传统建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能源,而且还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校园规划中,传统建筑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对于校园生活造成诸多影响。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立,对于建筑设计以高标准和高要求。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塑造校园生态和谐环境。目前中国校园建设中,虽然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对于校园规划和建设以改进,但是严格而言,校园建筑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但是,距离绿色生态校园标准相去甚远。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依赖,对于各项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以及材料等等,都要力求节约。建立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校园建筑设计是基于节约理念建立起来的,其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方式都要做到高效、健康,通过降低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生态校园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基础上的,按照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展开,那么,构建生态型校园则需要建筑设计合理,降低建筑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做造成的负担,促进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2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1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需要将绿色建筑观引入其中,要求建筑设计师不仅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而且设计观念要与时代同步。绿色建筑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建筑设计中,在重视建筑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和谐度,从现代的低碳审美角度,要求建筑不仅要美观,还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资源要高效利用,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展开[2]。

2.2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节能降耗

从绿色生态校园的角度而言,按照绿色建筑观进行校园环境设计,就是要求在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将绿色建筑观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更要考虑到绿色生态校园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以避免由于建筑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校园环境对于师生产生影响。学校的建筑设计都是按照标准的设计规范来完成的,特别是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要与整个的绿色生态校园规划相得益彰,其中除了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之外,还包括各种建筑基础性配套设施等等,都要按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对于建筑设计要做好环境评价是非常必要的[3]。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仅仅是局部设计的绿色建筑,其中尚存在着与绿色建筑系统无法协调的地方。因此,设计人员在对教学楼设计中,要对于教学楼周围的校园环境乃至学校周边的环境都要有所熟悉,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予以定位,以促进教学楼的设计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要做到绿色建筑设计切实可行,就要将绿色观注入到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建立起关联,就可以高效运行,每一个设计环节都考虑到节能降耗,为建筑节省能量。

2.3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以绿色建筑观为原则,就要对于建筑所处校园环境有所考虑,特别是教学环境决定了建筑设计手法。地理环境对于建筑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建筑设计中,要对地形资源合理利用,诸如,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楼设计,要选择使用节能材料,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要求教学楼要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4]。设计内容要冬暖夏凉,以降低能源消耗。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要有限选择本地区材料。建筑设计手法生,要做到传统而有效利用资源。要做到建筑神态节能,还要对于建筑的形态进行调整,避免绿色生态校园中过多的人工环境塑造,以降低建筑综合成本,保留自然生态不被破坏,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生态校园内的建筑设计

3.1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用地规划

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对于校园中的用地进行规划,要根据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分布情况进行设计,包括校园内的建筑、体育场地、校园绿化、道路规划以及广场设置、停车场等等。对于这些校园构成元素,要合理布局,无论是地上空间,还是地下空间,都要合理利用起来,更要做到节约用地。学校土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提高利用率[5]。关于绿色生态校园的用地使用,有关部门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建筑用地要发挥多中可利用加之,诸如学校教学楼和辅助用房、学校的行政办公用房等等所有的建筑用地,不仅要计算建筑本身所占有的用地范围,还要计算至台阶、坡道和散水外缘。通常建筑的用地面积的计量范围需要界定到路面、广场或者停车场的外缘。校园内除了建筑之外,还有道路、广场以及停车场等等,要发挥其生态效应,就要从安全、便利的角度出发,将车道设计细化,包括步行道、机动车道、消防车道要分开设计,不可以出现道路冲突[6]。

3.2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用房设计

校园中的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是重点建筑,主要包括教学使用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还包括有公共教学用房以及辅助用房。在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中,适应教学空间需要,要将各种设备设施的官网布线都要设置在隔墙内,包括水、暖、气、电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等等,都要根据教学使用空间做出调整。基于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的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窗户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到采光,窗玻璃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不可以一味地从外观角度出发采用彩色玻璃。关于教学楼的外窗设计都要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包括采光、保温、遮阳,建筑的隔热、散热等等都要符合要求。教学楼的室内地面要采取防潮技术处理。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学校,教学楼的室内地面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做好隔音处理对于教学楼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走道的顶棚以及墙壁,要要做好吸声处理[7]。

3.3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建筑室内环境以采光、通风控制为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在采光设计上要做出调整。如果校园的建筑设计为南向外廊式布局,为了室内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就需要该选择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对于教学楼而言,不同的教学性质对于教室的采光要求也会有所不同[8]。比如,美术教室对于采光度要求很高,按照教室采光标准,平均采光度为300lx即可发挥教室的使用功能,但是如果是机房、管道以及楼梯和电梯间等等,则属于是不需要采光的建筑空间。那么,美术教室就要选择采光度很好的位置,而机房、管道以及楼梯和电梯间等最好是设计在建筑物的西北面,以避免阻挡太阳直接照射。为了使建筑能够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在建筑外窗的设计上,要按照建筑节能规定,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通风换气效果良好,而且能够起到保温、遮阳、隔热和散热的作用。绿色建筑观要求建筑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使得通风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好地发挥室内温度控制的作用。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物的通风设计为了获得自然通风效果,可以使风口处于护结构的下部,在内走道墙上部设计有排风口,排风口的面积为普通房间面积的1/30。对于特殊的学校用房,诸如化学与生物实验室、药品的储藏室等等,都需要强排风系统设计,采用机械排风通风的排风率要超过75%。排风口要设计在高于地面2.5米之处,还要注意风口形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抗风性和防尘性,因此要合理设置防尘装置[9]。

3.4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备设计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备的设计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设备使用效率直接决定了能源消耗。那么,在建筑设备设计中,要注重供电设施和线路的安全性,在供电设计和配电设计上,都需要通过总配电装置和总电能计量装置实施用电设备统一管理,以建筑的照明用电和动力运行良好[10]。为了提高建筑的照明效果,学校要将配电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以及配电设备位置都预留出来,建筑室内的线路敷设以室内铺设为主。照明线路要做好支路控制,一般控制范围为2个教师或者3个教室。对于教室意外的照明线路,诸如楼梯、走道和门厅等等,都要集中控制。对于具有特殊功能的通道,诸如疏散走道、楼梯等等,要设计单独供电线路,并做好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以应急照明。教室的灯具不得采用裸灯,要安装高效率灯具,无眩光灯具最佳。照明光源最宜选择细管径稀土三基色荧光灯,显色指数Ra大于80。如果教室对于识别颜色有高要求,则需要选择高显色性光源,显色指数Ra要大于90。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备设计上,可以引用智能化系统,配备有计算机网络控制室、通信网络系统、有线广播及扩声系统以及视听教学系统等等。由于智能化系统的机房所发挥的特殊功能,加之各种设备对于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所设置的位置要避开卫生间、浴室或其他经常可能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在布线上,要将智能化系统设备所需布线通道预留出来。在机房的设计上,地面为架空地板,通常机房的设计高度要超过2.50米。由于智能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大,且布线复杂,因此,在组网的时候,需要采用专业的线缆[11]。在绿色生态校园中,广播系统的设计直接关乎到校园风貌。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的需要,校园操场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广播效果。因此,在校园的影响位置都要设计有广播支路和扬声器。建筑室内的扬声器安装,高度要超过2.40米,线路以暗敷为主。播送学校作息的扬声器要设置在走道等等的公用场所。按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对于建筑设备进行智能化设计,合理的设置和线路敷设,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智能控制,以使校园环境资源和能源得以优化。随着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可以获得良好的能源节约效果。

篇(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校园的生态设计就应该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 ( 生态规划 ) ;园区交通系统的规划以人的步行为先,减少汽车的使用 ( 绿色交通 ) ;建筑单体和群体设计过程中对自然包括光、风和水等的充分利用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 绿色建筑 ) ;整体景观和具体场地的环境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乡土植被,以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 景观的生态设计 )。光和水资源的节约是校园生态设计的关键之一,包括雨水和太阳能的收集利用,水和物质的循环使用。

一、 绿色校园的内涵与建设思路

1、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可以定义为在校园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实用的空间,既满足当代师生及社会对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不危及后代师生及社会满足他们接受教育需求的能力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

绿色校园既注重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材料及土地资源等)的集约利用,同时也关注校园舒适环境的营造,强调校园建设应按照自然生态的法则,实现校园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创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境界。

2、绿色校园的建设思路

正是由于绿色校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平衡”设计理念,因此,在研究思路上,需要跳出以往形式化、经验主义的壁垒,强调一种以场地诊断为基础、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提炼形成绿色校园指标体系,并在工程实践中通过专项设计分析,落实指标要求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完善指标体系。具体思路如图 1 所示,本文结合某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项目进行分析介绍。

图1绿色校园研究思路

二、绿色校园场地诊断-----以某学校为例

1、场地地形诊断

考虑校园建设用地广阔、场地地形复杂,为保证建筑单体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在绿色校园规划设计前期,应对场地内部河流、明渠、绿地、高差、既有建筑等空间生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图 1)。规划阶段在现场诊断踏勘的基础上结合 GIS 软件进行 GIS 分析建模,将已经确定权重的生态因子在 GIS 分析模型中进行生态因子叠加,分析空间数据和格局,得到各因子叠加后的分析,如图 2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规划区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综合适宜性评价值,得分越高表示规划区域内生态开发建设难度越高,越不适宜建设,应该控制该区域的人类活动,而得分越低表示场地适宜建设。 通过建设场地地形诊断分析,可以明确校区生态建设适宜性,并以此指引校园建筑科学选址。

图1场地环境

图2 生态要素叠加原理

2、绿色校园指标体系

对于涵盖多种建筑功能的综合性绿色生态校园,国内尚无相应的评价体系和配套的技术规范。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绿色校园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列项的量化和分解,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落实各项绿色技术,建设全生命周期绿色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场地诊断的基础上,结合校园建设特点及实用需求,通过发现问题、对比归类、汇总提炼等方法形成的。南方科技大学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注重借鉴节约型校园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场地环境诊断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校园的教育功能及规划设计特点,在规划设计阶段提出“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规划合理布局、人行空间设计及校园绿色人文”五大指标体系群,具体如图 3所示。在指标体系的指引下,项目已形成以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友好营造为重点,结合校园绿色规划、交通设计,核心突出绿色人文的绿色校园雏形。下面分别针对规划设计阶段五大指标体系群进行工程设计,以求在实践中落实指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完善指标体系。

图3绿色校园指标体系框架

三、规划与设计对策

1、整体规划布局,整体规划布局遵从自然地形、强调绿色体验的功能布局,避免新建校园对周边世界遗产地和山林景观带来不良视觉和生态环境的冲击,同时使场地的空间利用节约集约。规划之初即明确场地中作为绿色校园永久保留和可以成为校园绿地和场所的景观,对场地内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给以充分的尊重。保留场地原有地形和树木,包括场地中的土沟,建筑因势布局,使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 包括施工过程 ) 都达到最小。

2、规划总体结构为“三带两区一中心”。“三带”为生态景观带、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完全结合地形而规划;“两区”为体育运动区和培训服务区,位于场地西部,相对独立 ;“一中心”指学院中心广场区。校园的最大特色是以中部的生态景观带为纽带,分割 ( 也是连接 ) 教学办公带和生活带。自然景观带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中部原有冲沟,作为雨水收集和中水过滤净化的设施 ;利用地形使其形成逐渐跌落的水体景观,既可改善校区小气候,又可为广大师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景观体验,是学生每天来回于教室、餐厅及宿舍间的必经之路。教学办公带位于校区主路以东,主要建筑物顺山势依次而下,分别是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楼。3 栋主要建筑结合地形布置,建筑物基底或局部下挖,或部分悬挑,对学院中心广场形成通透的围合关系,既达成环境、空间和师生活动场所的交融,又遵从场地整体格局,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共同围合成中心广场。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 18m 以内,教学楼和办公楼沿主路呈东西向布置,既顺应地势,又使各个房间都能享受到光照。图书馆半藏于山间,仅面向校园部分完全展露,对外部分隐于山林之间,对内则展现富有现代气息的立面,虽内敛却极富时代气息。由沈棋路南眺,教学办公带建筑群仅仅显露出最小立面,与景区风貌之和谐由此取得。生活带呈带状布置在校区的东部边界,生活服务中心串起来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餐厅、超市、银行等功能均布置于此,解决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拥有良好的景观界面。建筑物依山而筑,部分屋顶覆以绿化,达到隐筑于山的目的。南北两个学生公寓区建筑结合地形,呈东西向布置,既能使每个房间享受日照,又能达到仅以最小立面面向外部主要道路的效果。生活带通过若干跨水景观桥联系校园中心广场区,使用方便又为校园景观增色。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的西北角,由运动场、训练场和警体馆组成。规划中利用校区西北部的平缓场地布置运动场,结合山体布置训练场,警体馆则局部悬挑在山体上,利用悬挑部分布置地下射击场,最大限度利用地形。培训服务区位于校区西部。规划在充分保护山体植被的同时,利用现状植被营造了幽静,深远的氛围。

3、校园中心广场位于校区中部谷地,利用现状场地中面积最大的平缓场地设计,是全校师生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中心广场东西两翼为山体及建筑所围合,整体呈现台地缓缓跌落态势。包含北校前区广场、图书馆和教学楼之间的主广场、校史广场和南校前区广场,广场群由北至南布置在本区域内,通过景观桥跨越东侧的自然景观带联系生活区。现代的设计语言抽象表达台地式的地形,使校园中心广场宛若山峦的一部分。野花和高大的乔木呈带状布置在各个台地上,广场隐于绿化之间,由场地上望去,建筑浮于一片野花和禾草之上,保留的历史建筑于郁郁葱葱的林木间与现代建筑对话,历史与未来在环境中融为一体。各个开放空间节点都拥有极好的景观视点,变化连续的视景变换为师生带来了属于学院自身的独特生态景观体验。

图4校园建成总体实景 :左为学生中心和宿舍,右为教室和办公楼 ( 北望南 )

图5 校园核心区,正面为教室和办公楼

校园绿色人文绿色校园的设计宗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应将绿色校园的点点滴滴通过展示、宣传、体验等形式进行传播,让绿色、生态设计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绿色校园技术通过设计手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图 6)。师生可以漫步校园,感受连续遮阴连廊的便利,体验户外良好的声光热环境,能够在安静清新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在绿色展厅内体验和学习绿色校园技术知识,从而将绿色校园的理念传播开去,形成浓郁的绿色校园人文气息。

图6绿色校园人文体验

结术语:

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思路建议以调研为基础,以绿色指标体系为核心,以各专项研究为理论支撑。校园建设指标体系不应单纯强调资源的集约利用,还应包括物理环境营造、规划合理布局、绿色人文建设等方面。

篇(3)

1、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校园建筑作为育人、科研的载体,是构成美丽中国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体系,其资源、能耗涉及量大、形式复杂多样,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引领社会的示范效应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2、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建筑的背景

近些年,随着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绿色生态校园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的校园环境。(这点也是现代大学中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3、绿色生态校园建筑的概念及设计指导思想

3.1节约型绿色生态校园建筑的概念

节约型绿色生态校园建筑是指:在总平面设计中,要追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调统一;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遵循自然原则、亲和原则、艺术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师生交往,营造出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文化内涵的校园气氛。

3.2设计指导思想

(1)校园布局严谨中带活泼,轴线明确,分区流线清晰,清晰的分区与流线关系是保证学校正常有序运作的前提,明确的轴线与严谨的布局有助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与景观效果。

(2)现代校园模式更强化非教学空间的规划设计比重,创造出多功能多层次的校园空间环境。通过建筑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对多种不同的校园行为诸如展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集会、休息等进行积极适应及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培养综合技能和较强社会活动与适应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反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办学思想。

(3)分区建筑群采用集中式布局,更好地满足现代教学观念的要求。集中式的布局在教学组织、人际交往、交通流线、设备管道的利用率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改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建筑空间和景观交效果。

(4)充分研究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5)尽量节约用地资源,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含体育馆、泳池、学生宿舍等)

4、建筑设计在节约型校园中的应用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建筑的经济性90%取决于设计阶段,来自于国家权威部门的这两个数据,深刻揭示了建筑设计对于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校园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问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枝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人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学校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例如杭州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届艺术节由于音乐厅等观演性建筑紧缺。

(2)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筑设计中应加大新节能产品及新工艺的应用。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方法,开发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3)参照相关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校园特点合理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应提交节能设计专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窗地比,优化建筑窗墙比,对有保温隔热要求的房间外窗优先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窗,有条件时外窗玻璃材料可采用Low-E 玻璃;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不追求建筑物的奇异、复杂的造型,降低体型系数是降低建筑护结构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风;按照校园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日照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教室照明应考虑校园特点,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校园照明应采用节能灯具和光伏板照明灯具。校园暖通空调设备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与寿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设计,根据经验,尽量考虑集中供热、分控式制冷;电梯系统设计要考虑对应平时运行与寒暑假期运行的模式切换设计。

5、个人对校园建筑绿色生态的建议

5.1绿化景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园中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吸引着大量的求学者,校园的环境设计开始更加关注师生对绿色的心理需求。

目前较流行的植物建筑也可以应用到生态图书馆、生态教学楼的建设中。主要做法是利用绿色植物来做建筑的屋顶和墙面,使绿色的藤蔓爬满整个建筑,从图书馆、生态教学楼整体建筑上不但使学者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还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无论冬天、夏天,都能起到良好的保温、降温作用。

5.2色彩

注重建筑的色彩应用,防止色彩污染。校园内部色彩与周围自环境色调相协调,防止色彩污染,为学者营造出一个心理和视觉均自由放松、恬静舒适的色彩环境。作为高校校园,校内色彩不能过于繁杂,形成色彩污染;但色彩过于单一,又会使学者因环境色彩单调而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

5.3人文关怀

校园生态建设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设过程,不仅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建健康生态空间、维护自然环境,并且在建设过程中, 须体现高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帮助读者树立崇尚生命,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观,用和谐互动的生态理念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校园的人文关怀是在校园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怀、弘扬人文精神、创建和谐的环境,以人为本、尊重学者、理解学者、爱护学者,让高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本、和谐校园。

6、结语

校园建筑是一座集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建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篇(4)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campus architecture is a kind of a special form of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most basic use functions, bu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the fusion of conno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eather "induction" as a university campus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way.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green campus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oncept,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a university campus, in view of its building green design strategy analysis,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school buildings, share, ecological design, climate ind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学校园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而使得绿色设计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建筑运行效率的最大化并节省重大能源开支,在设计上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目前,运行一个实验室所需的能源是同等大小办公楼建筑的10倍,而通过对于规划阶段一些特殊设计要点的考虑,以及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新型的科研建筑可以节能30%-50%。

1大学校园建筑绿色设计的理念

随着能源价格飞涨, 将绿色设计应用于科研建筑也迫在眉睫。大学校园建筑有效节省能源开支的一些重要设计原则,已被成功运用在许多设计实践中。

1.1 注重任务书的编制

编制任务书是在设计中实现节能的第一步。每一部任务书都有一些独特的切入点去开拓节能的可能性。编制过程中首先要区分不同的空间性质,然后将具有相似功能要求(开放时间, 日照要求等)的空间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效率。如某大学的生物科学系大楼。从它的平面布置可以比较形象地看到任务书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区域来表示,紫色区域为“实验区”,桔色区域为“办公区”,二者界限明显,布局紧凑,分工明确。由于大楼坐落在一个陡坡上,大部分机械用房都被设置在首层动物实验室的下面。这样清洗动物笼子的污水以及从其他实验室流出的废水因为重力作用向下流入机械用房的热复原水槽,再通过热交换器为进入大楼的洁净热水提前加温,从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

1.2 理性的排布

在设计中需要花精力去思考服务设施以及管道的排布,这几乎和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一样重要。管道的分区、排布应该具有高效以及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整个系统具有非常理性的设计,那么就会为大幅度的节能提供可能。例如,热复原技术是将向外排放的废气中的热量取出,用于加热进入室内的新风。要实现这个过程目前的途径主要有2个:热轮技术和环绕盘管技术。前者要求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尽可能接近,这就需要一个很大尺寸的管道井;而后者却相反,由于它的送风点和排风点可以分开使得管道井可以化整为零,从而给平面布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1.3 正确的分区

要实现正确的分区,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把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分开,并对它们各自实行单独控制。通常实验区对于空调、通风、温度控制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而非实验区则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往往就是实现高效节能的突破口。如某综合大学分校建筑设计中,对实验区和非实验区进行了明确划分。区域一为包括辅助用房在内的实验区,区域二为包括办公、会议、公共活动区在内的非实验区。实验区采用严格的机械通风,而非实验区则以自然通风为主,设置可开启窗扇, 加大窗户面积, 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光线,同时设置必要的遮光设施避免眩光。此外,室内材料采用温暖的木材, 室外设屋顶花园, 这些都旨在创造一个亲切、舒适的人性化空间。

1.4 外皮设计

外皮的设计和气候、自然的影响密切相关。 比如,需要考虑由于太阳的辐射对建筑形成的高热负荷以及采用何种朝向和怎样的体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由于此类建筑中90%的耗能都直接体现在人员的使用耗能,因此如何在有效降低用电负荷的同时还能维持视觉和温度上的舒适度就变得非常关键。好的外皮设计可以在适当的区域最大化地引入日光和自然通风,同时有效控制眩光和辐射热。如一些大学校园在研究区域的西面设置走道,它作为一条缓冲地带有效地抵御了强烈的西晒。

1.5 日光的引入

外墙的设计应该最大化地引入日光。窗户的高度越高,能够到达房间内部的光线越深,从而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要求。此外,室内设置遮光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眩光。一般来说,光线可以到达的深度是窗户高度的2-2.5倍。人工照明的耗电量是总耗电量的8%-20%。如果可以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则可以实现15%-20%的节能。室内净高,主要机械通风管道的放置,以及建筑外皮的结构高度都是实现日光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如果可以把通风管道集中在房间中心部,这样就可以只在中心部降低天花板高度,从而最大化地从周边引入日光。如某大学分校的中庭为大楼的心脏提供了大量的自然光, 同时它的可调节木格栅以及遮光设施又有效地控制了眩光。

2 工程案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某农业大学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等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校园规划总面积达212.3hm2。最近规划的第2教学区靠近现有校区的北侧。拟建工学楼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资源环境学院和食品科技学院,二期工程包括工程技术学校、东方。科学学院和公共部分。工学楼规划用地面积24146m2,设计总建筑面积28009m2,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高度控制在24m以内,总平面如图1。

图1 总平面图

2.2 绿色设计策略

对建筑设计手法的确定,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的地域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而言,气候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域建筑文化的形成,因此,气候、阳光、温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将无可置疑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筑朝向(总平面)、剖面形式、平面布局、体量造型、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确定,表达出它对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被动的、低能耗的正确反应。同时,生态气候感应理论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建筑内的使用者应该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而这种感受会令每个使用者产生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空间体验。

2.2.1 自然采光设计

为了最大量地利用自然光,设计师将工学楼主体设置为两条东西长轴的长条形体量,在南立面侧窗上部、位于眼睛高度之上的位置设置了反光板。在冬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光板能有效地反射阳光,将直射日光通过顶棚反射到室内深处,把本该照到近窗处的光线折射到室内天花板再漫射向室内远窗处,提高临近内墙空间的照度,同时降低窗口部位的亮度,使整个室内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太阳辐射热提高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负荷;在夏季,反光板则起到遮阳板的作用,防止直射日光引起室内过热,降低空调制冷负荷(图2)。

图2反光板

2.2.2 自然通风

对于实验室建筑来说,及时通风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难嗅的、有腐蚀性的、或者有毒的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室外,就要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恰当地组织自然通风不仅能排出室内废气,引入室外的新鲜清洁空气,还能降低机械通风设备和空调制冷的能耗。

本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工学楼主体的南向体量短于北向体量,在东南向形成一个自然通风的“豁口”,把自然风引入两栋建筑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风道,将南侧实验楼排出的废气带走,避免这些废气倒灌入北侧的实验楼,保证了北侧实验楼内的空气质量(图3)。

图3建筑布局利于自然通风

2.2.3 气候缓冲区概念

建筑主体东西两端的房间为楼梯间和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在东西两端外侧设置了阳台和防晒墙,有效地防止了东西日晒,此举成为热缓冲策略中的重要部分(图4)。连廓部分的少量东西房间,东西两则设垂直和水平综合型深遮阳板,且西侧有宽阔的走廓,遮挡日晒,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半围合的庭园空间不仅具有景观和休闲、交流的功能,同时可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

图4楼梯间作为气候缓冲区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环境思想已成为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之一,经历了从发现到提倡的发展过程。我们应时刻保持节能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全力搞好校园建筑节能工作,不断设计出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实现节能型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绿色校园可以创造了一种健康并且能节约能源、资源和资金的学习环境。绿色校园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减少污染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真正含义,对下一代而言,绿色校园是一种团体对于环境的责任感,这种“寓教与景”的做法能让下一代建立良好环境保护意识。

2 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述

作为美国绿色校园的评价基础,LEED是一个国际性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为建筑及社区提供第三方的认证。LEED评估体系有五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白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3 LEED for School美国绿色校园评估体系

2006年12月,美国绿建委公布绿色学校评估体系(LEED for School),这一评估体系是在新建建筑绿色评估体系(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的基础上的中小学校(K-12 Schools,即1-12年级)版本,美国绿建委规定,2007年4月开始,所有新修与大修的中小学校教学楼,都不再适用于LEED NC,而要使用LEED for School,大学的科研建筑、中小学体育建筑、讲解中心(interpretive centers)等也可适用于LEED for School。

3.1 美国绿色校园评估体系的工作方法

为了促进和鼓励项目团队从校园设计和建造的开始到结束阶段都使用整体设计的方法,降低整体造价并实现计划目标,美国的绿色校园评估体系以下几个方面对校园建筑进行评估。

(1)用地选址和开发

(2)水和能源的利用

(3)环境优先的材质、表面材料和家具

(4)垃圾源管理

(5)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舒适性管理

(6)在可持续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创新

为了得到认证,项目必须满足所有的先决条件并达到以上六个领域的最低分,项目获得的得分决定了LEED证书的等级。

3.2 美国绿色校园具体评分体系

LEED绿色校园评分体系共有7大项,57小项,满分共计110分。包括可持续场地设计(24分,18小项),)、水资源使用效率(11分,5小项),能源与大气环境(33分,9小项),)、材料与资源(13分,9小项),)、室内环境质量(19分,17小项),)、创新设计(6分,3小项),)、区域领先(4分,1小项)。通过以上评分项可以看出,LEED绿色校园评价体系秉承了LEED的一贯作风,将硬件设施作为评价主体,给出了绿色校园的硬件设施目标。

4 美国绿色校园的实施途径――校园整体可持续框架

对于美国绿建委来说,绿色校园并不仅仅为了经济上的节能、环境上的减排,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绿色校园在校园、社会中起到的教育示范作用,假设可持续的观念没有被贯彻到实践与教育的体系中,绿色校园的先进设施也可能会被荒废了。用美国绿建委的话说,“每一个有关绿色校园的故事都是一个为我们的孩子、老师和社区改善健康、教育与环境的故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部门间的通力合作,美国绿色校园中心将这个组织模式归纳为“校园整体可持续框架”(The Whole-school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体系由组织文化、物质环境和教育计划三方面组成,并确立了9个原则,见图1。

图1 校园整体可持续框架组成部分示意图

4.1 校园整体可持续框架之组织文化

在组织文化中,首先将愿景和任务分配统一,愿景定义出一个鼓舞人心的形象,能反映出学校的特色。在这其中分别定义远期理想与可实施的目标,将这些愿景细化到可实施的层面上。接下来需要跨部门的学习与交流,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系统方法,如果没有跨越多个学科和部门的合作,可持续计划将无法实施。每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倡议中都应包含教育者、管理者、建筑管理人员、学生和社区成员,广泛而积极的改变总是基于跨不同的部门、角色而发生,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跨领域的团队。在团队中,鼓励每个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的创新和持续改进项目内容,以数据的形式在例行会议、论坛或调查中循环反馈。在此基础上,利用沟通来催化整个改变的进程,例如人际交流、E-mail、新闻、公告、海报和社交媒体等,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校际或校内的比赛可以让大家在交流和比较中推广绿色校园进程。

4.2 校园整体可持续框架之物质环境

学校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了建筑环境、周围自学校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了建筑环境、周围自然环境和学校中资源的流动。通过这些物质环境,绿色校园能为学生们提供关于可持续的实际教材,并可将学校价值观通过实物形式传递给大家。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质环境,必须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学校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为学生学习可持续性提供了机会,在探索学校建筑与场地的过程中,学生亲手看到和接触了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操作功能,并看到它们对绿色校园目标的影响。在这样的体系中,应体现出提出的发展积累,把阶段性的进步向大家公开,将保护促使这种绿色节能行为慢慢的变成一种社会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制定规范可以提高进步效率,创造可持续的设计指南、操作和维护指南、可持续性管理系统等,这些制度化的实践和政策可以帮助学校坚持到底。所有这些物质环境的营造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健康的系统。

4.3 教育计划

最后一部分教育计划将绿色校园与学生的课程融为一体,把可持续的原则(如循环、社会公正、尊重限制、系统思考、互联性)编制进现有的课程中,而不是被视为一个插件或仅仅适用于科学课程。利用学校作为社区学习中心,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可以一起学习,这种共享增加了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5结束语

绿色校园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实践的验证,其中绿色校园文化是建构绿色校园的关键之一。如果没有组织人员、教职工、学生、家长与学校领导人员的参与,绿色校园就会变成空洞的硬件比拼。绿色校园不仅仅是建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代培养绿色意识,而这种意识,可以让下一代成长之后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改变。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78

0引言

大学校园是孕育学术思想、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历来受到重视。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曾说:“大学就像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林荫道,而别处却没有。”可见,大学校园在世人心中已成为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写照。自由、开放、绿色、生态则成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高职校园的规划理念与高等院校校园规划理念也有所差异。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因建校时间较短,资金缺乏,大多校园基础建筑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校园景观建设较为薄弱,传统的规划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这也对当今高职校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我们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中就解决总体布局、校区环境融合和校园生态绿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学校概况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位于古城辽阳,由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5月合并重组而成。学校秉承“上善建道,精技筑邦”的校训精神,在长达60余年职业教育的历史中,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建筑、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服务等近50个专业。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位于辽阳市中心位置。总面积现有358523平方米(约合538亩),建筑面积200096平方米。南校区占地13.8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22万平方米。

2注重校园规划的整体性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两校区合并办学。北区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2002年由辽宁省供销学校、辽宁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并而成。功能分区有待于进一步划分,应作为校园规划的重点。南区为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地理位置相隔北区有一段距离,目前可拆建的建筑和用地不多,唯东南侧有规划预留用地60亩,必要时可用于新建。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多重原因,校园规划建设受到各个时期的局限,多年来基本处于边规划、边征地、边建设的状态,造成目前校园占地面积难以扩大,发展空间受到局限,校园内功能分区不尽合理,学生室内文体活动场所匮乏等方面问题。

为了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求,依据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校园现状及发展的方向,对校园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及空间景观环境进行规划调整(见图1、图2)。规划中注重南北校区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之前两校区均独立自主,合校后需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校区交通组织、校区整体建造风格等的协调。

3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3.1用传统文化协调校园整体建造风格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辽阳,有着半个世纪的职业教育历史,深厚的人文背景使学校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等均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北校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建筑风格较为统一,大部分教学建筑外观上采用砖红色主墙配合灰色勒脚、白色窗线和坡屋顶的低层建筑形式。

北校区古老的中专教学楼(见图3)是典型特色建筑代表,也是学校最早期的建筑。其他教学建筑在日后的发展建设中均参照此种风格,延续了传统的文脉,形成了目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南校区建筑风格无明显特色,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教学楼均为平屋顶多层建筑。两校合并后,将南校区主要教学建筑按照北校区建筑风格进行了统一改造,用特定的形式和符号协调了校园整体建造风格,起到了显著效果。

3.2鲁班精神与时代特融

规划在南北校区以鲁班文化为主题,创作体现校园文化的景观雕塑。用视觉语言,直观表现辽宁建院的鲁班文化,并作为辽宁建院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发扬光大。

鲁班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明创造的典范,是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象征性的符号。鲁班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它不仅对中华民族性格影响久远,而且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宁建筑职业学院是辽宁省建筑职业教育学府,无论从行业背景到专业角度,还是职业特点到技术应用,正是现代社会对鲁班文化传承地最直接反映。建院人六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充分体现了鲁班文化精神内涵,鲁班文化筑就了辽宁建院之魂。

4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4.1生态优先,人工与自然融合

当代环境建设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生态优先。规划中依托校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了原有绿化,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校园文化”设计要素,将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努力营造出别具特色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生态景观,使之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南校区图书馆南侧与围墙之间有一大片空地,规划中将这片空地打造成为风景秀丽的学生活动景观绿地(见图4),为师生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场所。

此外,为顺应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规划在南北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公共活动带,体现了包容性与以人为本。将教学区和室外活动区以便捷的路线相连。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游憩和交往等许多功能,体现了新时期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发展方向。

4.2创立“人文内涵”的绿色景观带

“人文内涵”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灵魂,规划将人文内涵贯穿校园整体空间景观,建造具有“古城情调、人文情怀”的绿色大学校园。

规划在校区入口沿线形成绿化景观带,将景观的图形融入“文化内涵”,其意境与大学文化气质相融合,使其成为学院里最富有特色的主题景观。南校区主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为弘扬鲁班精神,在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中建造了鲁班园(见图5)。北校区以信息会计类专业为龙头,规划在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东西向各建造一个主题景观雕塑,分别为计算机雕塑和古老算盘雕塑,在景观带的东端广场上,规划设计一大型齿轮雕塑,立于机械系教学楼的正门。此外,“人文内涵”生态带还将贯穿校园公共绿地、文化广场和空间景观雕塑,在两个校区内分别形成主景观轴,从南到北穿行于理性校园建筑之间,形成交响乐一般的韵律。

5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高职校园的建设应转变规划理念,注重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内涵,突出个性,合理设计,建设适应高职教育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新校园。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Enlightenment of the U.S. Green Campus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WANG Yang, XI Xiao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In China there is more than 2300, ten thousand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such as electricity, wa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building a green university of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green campus,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university in China.

Key words America; green campus;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1 建设绿色校园的时代背景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上机械化、电力化以及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由于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内涵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对自然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和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日趋加深,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入自然界,致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日渐恶化,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开始反思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1972年,联合国在瑞士的首都斯德哥尔摩通过了《人类环境会议宣言》(Declaration 0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和“人类环境行为计划”。会议提出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首次强调了教育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积极探索科学、健康、理性的新发展以及寻求环境保护方法的新时代。

1990年,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与其主要领导人相聚在法国的塔乐礼杜夫特大学,共同发起并签署了“塔乐礼宣言”(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该宣言声明了“大学的管理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应该运用内外一切资源来面对各种挑战,提出了涵括教育、研究、营运、拓展与服务一体化的十大行动计划”。“塔乐礼宣言”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推动校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具指标性意义的文件。

2 美国绿色校园的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有高校出于对环境的担忧和大学传递教育的责任感,对绿色校园的建设展开了探索。密歇根大学在1989年就已经制定并执行了“环球河川环境教育”计划,通过让学生参与水质监测工作,直面环境污染问题并思索解决对策。该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密歇根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的进程。“塔乐礼宣言”之后,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了建设绿色校园的行列。乔治华盛顿大学在1994年推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的前驱计划,并经过积极实践,建成了美国第一所“绿色大学”,①吹响了全美甚至全球范围内建设绿色校园的号角。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USGBC)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了“绿色校园运动”,并于2010年成立了绿色校园中心。据统计,美国现有133000所中小学、4300所高校,在美国20个最大的学校社区中,目前有将近80%的学校承诺建设绿色校园。②

美国的绿色校园发展至今,涵括了与学校有关的教师、学生、企业、政府等多个群体,通过制定绿色环保目标、发展绿色团体、推广绿色建筑、等多视角的实践方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3 美国建设绿色校园的主要措施

3.1 设立绿色校园管理机构

众多绿色大学都设立了推动绿色校园建设的专门机构,在管理层面上为绿色校园的建设提供了保障。例如哈佛大学的绿色校园委员会,配备了专职的行政人员负责拟定校园减排计划、审核环境保护技术方案以及校园能耗标准体系,促成绿色校园基金会等项目。迈阿密大学成立了环境工作中心,下设了具体工作小组分管校园碳排数据统计、环境学术研讨、低碳建筑等多项任务。

3.2 制定绿色校园减排目标

随着高碳时代的到来,美国绿色大学促成了“美国高校校长气候承诺”(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Climate Commitment)”项目。在该项目的倡导下,众多绿色大学依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校园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如,康奈尔大学制定了“气候行动计划”,计划在2050年将校园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零的标准;斯坦福大学提出到2020年,校园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降低20%的目标。③耶鲁大学则提出到2025年,致力于将校园的温室气体减少到2011年的40%水平。④

3.3 积极降低绿色校园能源消耗

(1)校园出行方面。美国是全世界汽车存量最多和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的汽车污染问题不容小觑。为了减少师生乘坐私家车出行,许多高校提出了建设性方案,比如奖励师生拼车、补贴师生公交费用等。美国大学为师生设立了专门的拼车网站,为拼车的师生提供优惠的拼车价格以及免费的停车场所。卡尔顿学院则开展了“绿色自行车计划”,校园里的绿色自行车免费向师生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其校内公车的燃料配备是以废弃食用油为原料,经过过滤加工而成的生物燃料,极其环保。

(2) 校园餐饮方面。美国绿色大学在餐饮方面非常注重节能减耗,提倡使用当地本季的食物以减少采购外地食品产生的运输费用。部分学校开辟了校内蔬果花园,将校园内产生的食物垃圾进行堆肥,以肥养地,自己动手种植无公害的蔬菜瓜果。校园餐厅无托盘化也成了美国绿色大学的趋势。在“无托盘日”(Trayless Dining Day),有一项针对美国25所高校的186,000次用餐情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无托盘的情况下就餐,每人每天可以减少25%~30%的食物浪费。⑤以布朗大学为例,其校内餐厅从2008年9月份去托盘化以来,每星期节都能节省35,000加仑水,并且缓解了学生浪费食物的情况。另外,布朗大学为了降低校园内塑料瓶装水的流通,还发起了限制使用塑料瓶装水的运动。在2007-2008到2011-2012学年的五年之间,其校内餐厅年售出的瓶装水量从321,5000瓶降为了25,200瓶,减少了92%,节能成效卓越(如图1)。⑥

3.4 支持校园绿色团体开展各项活动

学生社团向来是高校开展各项活动的生力军,绿色校园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绿色团体的支持。这些绿色团体通过举办讲座、表演节目、网络倡议等相关活动,宣传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哈佛大学的“绿色小组”,会定期向在校师生发送环保相关的文件,内容涉及最新的节能产品介绍以及校内捐赠的时间地点等。他们还鼓励学生实施节能创新项目,比如邀请师生用回收的材料制作器具,然后赠送一个冰淇淋作为奖励。路德学院的环保组织者每年都会发动志愿者去“路德学院花园”体验种植或者收获天然无公害食品的快乐,从而达到 “知行合一”。

3.5 积极推行绿色校园建筑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Efficiency and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评级体系,该评估体系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并根据各自的指标得分评估出铂金、金、银和认证四个级别。它的认证反映了被评估建筑的节能水平,深得绿色学校的认可。据调查,目前美国的绿色大学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新近建筑采用了此标准。

4 对中国建设绿色大学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说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校作为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绿色校园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高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010年6月,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发起的全国高校节能联盟成立,表明了我国高校的绿色校园建设已被提上日程。综上所述,美国“绿色校园”的建设经验对我国高校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要制定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战略目标,设立管理机构。从美国建设“绿色大学”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绿色大学都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了相关的目标或者行动计划。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持续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制定战略目标是高校从宏观角度对绿色大学建设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绿色大学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所拟定的,是绿色大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绿色大学战略目标要做到立足现状,继承历史,开创未来,彰显特色。“立足现状”,绝不是对现状的迁就,而是要在实事求是分析高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发展目标,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举措。另外,绿色大学的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从学校环保项目的策划到对绿色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推广,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如美国众多绿色大学都成立了“绿色委员会”以及“绿色办公室”,在管理层面上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

篇(8)

1总体设计理念

1.1延续传统格局

每一个大学的老校区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因此在改造和扩建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它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对整个校园形象的影响。绿色校园建筑首先要有整体规划,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

1.2关注生态环境

在改造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上,综合考虑校园与自然、校园与大学园区、校园与学校自身特色三方面的关系,创造出兼具生态性、开放性和人文性的现代化大学校园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校园中的现状水网体系形成校园人工水系,兼顾排洪、生态和景观的需要。并以此为师生提供更为直接的亲水生活环境。

1.3营造人性与自然的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系统主要由道路和绿化系统为骨架构成。校园的规划网络要体现出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功能上以人为本,环境上体现出自然与生态特色。在交通上力求形成一个联系便捷,并与景观紧密结合,同时强调交通组织以人为本,以步行和自行车为本。

1.4关注功能分区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而如何使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分区理念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5关注校园特色

新建大学校园在全国各地“速成”,如何在改造和新建过程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如何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苏州大学校园的改建就要有苏州当地的特点,要有“苏韵”,而不是照搬上海的某校园的特色。

1.6关注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校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如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1.7建筑单体设计

个性建筑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建筑设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2苏州大学北校区未来改造的设计要点

我们设想将设计学院搬迁至苏州大学北校区,北校区地处苏州市区,具有浓厚的苏州气息,但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我们项目改造的宗旨,是结合基地闹市区位和现有环境,改造为具有独特艺术氛围的场所,为设计专业师生提供优雅独特的学习环境。

2.1总体布局

为体现校园建筑与社会空间的融合性,扩大校区入口广场的面积,并设计为开放性校园环境,使人有良好的视野范围和景观视觉。现有校园主干道两侧为古树,因此予以保护,加宽校园入口干道,形成林荫大道,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干道两侧分设设计研究生学院与设计产业园,并用景观连廊衔接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院与设计园交通流线畅通,同时避免了校区原有老建筑“知行楼”对新建建筑的视觉影响,让行人感受到新校园带来的现代气息。

2.2设计学院整体布局

整个建筑群分为教学区,行政办公,教授工作室以及公共展览空间四个部分。学院大楼平面空间布局采用适当多栋分散布置,再设置建筑之间连接体的园林建筑布局,建筑单体与室外庭院虚实相生,教授工作室采用小栋建筑,每座建筑小楼间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衔接,再现了苏州园林的空间艺术,达到移步换景的特点。从平面来看,建筑与环境虚实相结合,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2.3设计产业园整体布局

创意设计园利用基地西侧优美的树木环境,采用自由的布局形态来安排整个创意设计园的平面布局。本楼功能分为接待、会议、研究所、学生创业办公室,每层空间都有可供创业的研究生交流的开放空间,建筑伫立在环境之中,并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能有一种生态野趣的感觉,与树共处,与自然为伴,建筑内部核心处做中庭,有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

2.4单体建筑设计要点

对于设计学院来说,可以在教授工作室周围设连廊空间,或收或放,形成交流空间,各层连廊参差叠落,树木从缝隙中生长出来,创造一个与自然亲近的空间环境。建筑多采用南北朝向,通风采光效果极佳,南侧开大面积落地玻璃窗,并采用水平遮阳板避免建筑能耗过高。对于设计产业园来说,主入口设在建筑南侧,开敞的入口广场为人们提供了宽阔的交流空间,舒展的建筑形态有如人的双臂展开怀抱,拥抱人们进入其建筑当中。创意园一层与二层设接待、研究室以及会议室等功能空间,满足设计人员不同的功能需求。中庭采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在中庭两侧设交流空间,使得设计人员可以没有阻碍的进行人际交流。三、四层工作室与小型会议室以及独处的思考空间,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的同时,也同时有公共交流空间和私密的独处空间可选择。

3结语

校园建筑应当注重的各个方面,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传统格局、关注生态环境、营造人性与自然的校园网络、功能分区、校园特色、建筑单体设计等等,校园要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

篇(9)

1 项目概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有3个校区,其中实训基地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机场北工作区内(飞机维修区),紧邻多个民航生产单位。

2 现状分析

本次项目(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用地内的正门广场、培训楼和图书信息中心、教学行政楼周边公共绿地、以及围合空间等其它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5000m2。本校区建筑以白色调为主,建筑风格为简单的几何体形成组合丰富的建筑空间,校园前两期绿化风格整齐大方,主校道透视效果强烈。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3.1.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校园绿化景观依据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与环境需求,探求具有本校园独特绿地形式与空间。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面(大块绿化)的有机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环境,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绿化景观为最终目标。

3.1.2 彰显校园文化内涵的理念。实训基地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设为“奋飞”, 运用红色(彩色)植物和雕塑、铺装点缀其中,起导向及焦点作用。校园总体绿化规划为营造校园户外活动、学习、教育、交流的“大舞台”,实现舒适、怡人的绿化环境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校园功能分区明确,绿化景观设计,无论是局部的,或是整体的,都统一围绕着校园的使用功能和立意展开。绿地规划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结合现有建筑,以建筑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在满足相关规范及规划指标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创造有民航校园特色、整齐大方、线条明朗的校园环境。

3.1.3 绿化系统网络结构的理念。公共空间绿化体系和景观网络化,通过“苑-园-广场-道路-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校园园林化的景观体系,使自然和人工得以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丰富的景观视线和连续的景观感受。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既注重对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尺度等功能要求,也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和心理感受。

3.1.4 渗透管理的理念。实训基地三期校园绿化系统的规划,需要增加校园环境的识别性,提升学院的形象,形成“广州民航”特质环境,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实现管理的“潜移默化”,同时促进学院的后勤绿化工作不断进步。

3.2 突显校园绿化景观总体布局的空间系统观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用绿色基质+环绕绿带+绿色廊道+干扰斑块+观节点进行总体布局。

绿色基质:通过连贯性的大面积绿化,确保校园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实现绿化的生态功能及相关功能。

环绕绿带:通过校园四周林带的建设,形成校园与周边区域的分割,加强校园边界线和识别性。

绿色廊道: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足够宽度的绿化带,贯穿和加强绿色基质,共同形成校园绿化的系统性。

3.3 优化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结构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空间的总体结构,主要满足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体现校园绿化的层次和要求。刚性结构,指绿化规划布局总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如道路绿化,边界绿化,广场庭院绿化,标志性景点建设等。柔性结构,是指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如预留地的绿化,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屋顶绿化等。优化结构,可以将近远期校园绿化景观建设,做到有机结合;可以清晰展现校园绿化景观结构内部的个性特色与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园绿化景观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节约型规划设计的要求。

4 方案设计

4.1 各功能区分析

实训基地校园整体建筑风格充满现代感,简洁明了,校园内北区现状绿化自然优美,但缺乏重点点缀和小空间的营造。本设计从结合整体建筑功能和风格、现有绿化配置和强化主入口出发,融入民航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如图1所示。

4.1.1 主入口区。现主入口广场面积有限,不够开阔。本设计将学校主出入口及东西两建筑主入口形成的前广场作一个整体考虑,运用鲜明、简约、大气的地面铺装和适当的景观绿化设计,并考虑人和车的分流,突出加强主入口的气势效果。

4.1.2 庭院区。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和实习培训楼形成的庭院空间。分别为求知园(东)和时光园(西)。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浩瀚的知识大门。依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和风格,营造统一又具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活动空间。

求知园:主要景点有-求知径(问号造型,甲骨文路面雕刻)、勤学台(塑树旱景造景,营造休闲读书、活动平台)、汗水书香水景(水从书本造型构件缓缓流下,寓意求知的艰辛,方可得到知识的回报)。

时光园:平面的造型是一把钥匙,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主要景点有——金匙广场(钥匙造型广场,中央构件小品为进入视线的焦点,并形成一个框景。围绕广场摆设的石质园灯,可摆设模型雕塑,也可作坐凳)、时钟景墙(镂空时钟景墙寓意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4.1.3 道路绿化区。满足人行和车行功能要求达到一定庇荫和审美效果。

5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依据以上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对前两期绿化景观的总结,达到在平面与立体形式上统一协调。如图2所示。

5.1 结合建筑风格、使用功能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

衬托完美建筑、划分重组建筑空间关系,使绿化和建筑相辅相成,创造宜人的舒适环境。

5.2 植物配置时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和空间关系,以及朝向通风透光等问题

如庭院内上空为建筑顶板的空间,一般不适宜种植乔灌木(考虑塑树或作功能平台);主干道的树种选择考虑配合现状的绿化种植。

5.3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景观层次感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

6 方案在施工中的完善及反馈

根据以上施工放线图,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列植、对称的规则种植布局与学校的学术严谨性相对应,体现出简洁大方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实场地的客观因素以及出于使用安全、卫生考虑,对方案内容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图3 原用作绿化分隔带的巴西野牡丹的巧妙运用

图4 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列植

6.1 应用艺术、生态等手段,植物与建筑完美结合

培训楼周边停车场取消了车位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延伸了停车场的绿化景观效果。取消了的车位间的绿化分隔带使用的巴西野牡丹移至建筑墙边种植,软化、美化建筑的边缘线,降低墙体硬质观感,增加美化柔和度,增强层次感,见图3。

6.2 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完善

围墙与道路之间及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南边的绿化带增加具有浓郁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进行行道树列植布置,完善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同时,将校园绿化景观规划的内容(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等)与策划的景观亮点相对应,见图4。

6.3 植物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融洽

对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内庭及周边的绿化带进行植物配置优化,应用火焰木与尖叶杜英营造树阵,通过应用天门冬、勒杜鹃、黄榕球、红继木等将内庭院空间、屋顶绿化来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求把有限的空间有效利用营造出更为开阔的效果,见图5。

7 结语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三期绿化景观的营造,是科学的规划指导理念、彰显特色的方案设计、精心切合实际的植物配置以及规范施工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校园绿化景观规划是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的巧妙表达,需要全面统筹,更离不开日后绿化管理养护,园林绿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沟通信息,将其纳入城市绿化管理范畴,让校园绿化建设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2(11)

2 张涛. 垂直绿化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22)

篇(10)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上一篇: 学初级会计实操技能 下一篇: 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