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5 11:06:07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1)

有些粮食企业的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表面性意识薄,缺少风险意识,在筹资决策方面、投资决策方面与收益分配决策方面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分析及周密的研究。而有些粮食企业还是习惯利用经验与主观意识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从而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办法。还有的粮食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全面,平常会计的底子工作比较差。比如科目的设置、财务的计算、财务方面的处理程序不健全,会计计算手法与计算所使用的工具非常落后。甚至有的粮食企业现在还在用人工手记的方法,财务软件和其它的计算工具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这样就不会达到目前现代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所要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除了是传统的管理职能还是分析、预测、决策和监督等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能。可是现在的有的粮食企业,在思想方面、经营方面、管理的方法及监督的办法等等方面都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这样就会导致在财务方面的工作依旧停在计算补贴、计算资金、管理经费的表面工作上。而相应的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计算账目,帮企业报税跑银行,财务管理当中的预算、决策和参加管理等等的重要工作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与现代化粮食企业发展所要的要求存在比较大差距。

(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

有些粮食企业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有一部分粮食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监管的主要意义和认识不够,不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所以对资金流动的各种环节缺少主要的监管。第二方面是有的粮食企业是有监管机构 也有制定好的监管控制制度,可是因为管理层只看重结果忽视监管,导致监控工作应该做到的工作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挥,致使成本高、浪费比较多、管理不统一等等现象出现。

(四)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少

目前有些国营的粮食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企业想要扩大发展业务的范围资金就会缺少,然而资金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粮食企业在业务上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粮食企业的资金流动缓慢使用起来效率不快。主要表现有应收账款额度大、账期时间长、缺少控制,存货周期转出效率低,大量的资金被长期的占用,支付保管费用和贷款的利息,这就很大一部分是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从而是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二、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完善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组建全面的粮食企业内部监管和控制力度。粮食企业要跟随业务的需求,科学的设置财务职位,制定出职位操作规范制度,把工作的范围和工作的权限明确,就是记账人员、出纳人员、财务主管人员和经济业?沼牖峒剖孪钪械纳笈?员、经办员、实物保管人员事务职能权限。另一方面是组建企业财务严格清查制度。经过定期开展或者不定期及群面和部分财务清查活动,对于全部企业财产和物资进行全面盘查,把库存现金账目、存款账目、债权债务进行盘查审对,方便找寻粮食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所遗漏的问题,防止企业资金流失,以确保资产进行合理、节约和高效的利用。而主管管理层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粮食企业财产清查进行严格监管,对于在检查过程当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确保粮食企业资产安全和有效的运营。

(二)落实费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费用的管理和使用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2)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特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指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进行计划、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1 涉及面广

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相关。财务管理遍布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在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周转率上,接受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1. 2 渗透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遍布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

1. 3 关联度高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要生存,必须能够收大于支、按期还债。收入增加必将会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这些表现为资金收支,从而在财务上进行体现,相关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财务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1 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和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有待加强。没有对财务管理足够重视,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单位会计人员水平素质有待于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 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 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应收账款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降低了建筑企业运营水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工程结算工作的滞后,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都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长期未清理的应收账款和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

2. 2 缺乏合理的预算成本控制

很多建筑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并不够合理,编制预算后,仅作为生产计划的参照,同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较为敏感,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不严,无法实现预算的真正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的结算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受到质疑,有时出现利润不增反降甚至是亏损的反常现象。有些建筑企业仅重视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却没有关注资金占用,未能从实际上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率的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2. 3 财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往往只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 有些企业原始凭证控制不严,一些发票、收据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但可以报销入账; 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收入和结算成本上,不按照会计准则,而是随意地进行确认。这些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地按照财会法规、财经制度规定,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仅仅体现了记账职能,没有体现其监督职能。

3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预算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 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指标的合理运用,学会用指标和图表来分析财务状况。把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发挥到最大,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建筑业务和财务管理相辅相成。

2) 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在事前进行安排和计划,保证资金有序流动,使得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最终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建筑企业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这种特殊性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明确长期发展目标,确保企业能够应付日常资金需求和满足长远资金计划,据此编制预算,从而使资金预算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刚性过大可能会给预算管理带来风险,为了使企业的预算能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制定预算指标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弹性。通过预算管理,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填制全部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考核,使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证。

3) 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是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专人负责,分层分项进行控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项目管理成本的分类为依据进行财务管理。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包括人工费管理及结算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物质盘点和实物计量制度,机械管理及租赁结算办法,费用开支办法、成本考核与奖罚制度,工程验工报量制度等。a.人工费的控制: 主要通过总量控制、单价控制、定额控制和工资控制。b. 材料费的控制: 实行“量价分离”原则,即采购环节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应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进行控制,材料应有收、发、领、退等账本记录。c. 机械费的控制: 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台班计划管理,减少闲置。项目成本核算制应坚持实际形象进度,实际产值,实际成本“同步”的原则。即划清内部承包合同范围以内的成本与承包合同以外的成本界限,划清已完工程成本与未完施工成本的界限,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4) 强化财务人员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不但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建筑企业业务从而有助于控制管理,提供建议。通过定期考核,企业可对出色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选拔得到的社会价值感将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求按照财务法规制度设置原始账簿,坚持从业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责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树立现财观念、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注重无形资产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其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信息反馈作用,解决咨询作用,管理中心作用。

4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市场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企业项目利润空间相对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是处理企业资金运作的专业工作,是建筑企业在激励竞争中提升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现代财务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3)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着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也越来越严,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各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就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模式僵化。由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族式经营,企业经营者既是经营者又是管理者,财务人员大多选用“自家人”,使得财务管理制度过于简单,且流于形式。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重业务、技术、规模和品牌管理而轻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成了企业成长中被动的服务工具,不能自主地参与到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致使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工具无法发挥作用。

2.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度较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低,逃避债务现象严重。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誉较差,信用观念淡薄,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还在采购、销售中赖账逃债及编制报表时弄虚作假。另外,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达到目的采取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虚增经营成本,减少税赋,隐瞒实际利润;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保待遇、克扣工薪等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营业利润,这些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3.投资缺乏科学性,不注重日常现金的管理。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采用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高度统一的集权管理方式,其投资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做出。而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通常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随意挪用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缺乏战略眼光,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部分民营企业在投资中经常草率决策,违背经济规律行事,这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经营项目的多元化上。民营企业大多只看中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

二、对策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财产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要改变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财产委托经营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财产“委托一”经营关系,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提高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重视人才资本建设,从而健全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针对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民营企业必须在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要通过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会计人员熟悉和了解国家和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经济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树立和更新会计人员的理财观念,提高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专业技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务实求是、尽职尽守的良好职业道德。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做好账簿的设置、会计科目的使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现金银行和往来账的及时核对清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基础工作,做到账目齐全清楚、凭证完整无误、理账及时、计算准确。

3.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中小民营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民营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4)

煤炭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能源,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大力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煤炭企业加快科学发展,是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国家制定相应措施与政策,促进煤炭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实行多元化经营,使企业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张、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经济来源更加多样化。同时,这也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产业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要不断更新,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煤炭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刻不容缓。财务管理事关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炭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增强企业综合发展能力,从原先单一的煤炭产业向多元化方向迈进,组建大型集团公司。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就不能沿袭原来的方法,而应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充分挖掘有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因素,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可靠,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如虚增利润、伪造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等,不准确的财务信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不但让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也使信息使用者形成错误的经济决策,严重时影响宏观经济的平衡运行。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是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背景下,经营规模与经营范围逐步扩展,资金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现实情况是资金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二是资产和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企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炭企业集团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没有及时跟上;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一味强调成本节约,而对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整体效益重视不够。三是财务信息资源应用能力弱。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越来越重要,但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远远不够,能有效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缺乏专业人才。

2.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务水平的高低,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利用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不足,使得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新会计准则以来,煤炭企业虽加大了对财务人员技能培训,但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准则的理解和领会不深,难以真正将这些先进的财务知识贯穿和执行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因此,煤炭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和协调职能有待加强。

3.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煤炭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心,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而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一直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因此,要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简单地把财务管理工作等同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就是编制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等简单的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而对成本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投资决策、风险防范等知之甚少或做得很不够。

三、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要适应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及其业务特征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原则。加强会计统一核算与资金集中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业务类型及经营范围,对科目设置、凭证处理、报表编制程序等进行具体规定,制定会计规章的专门实施细则,以确保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章可循,依法依规。要加强煤炭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加强审核监督力度。

2.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由于煤炭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在经营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业务问题,有的可能是财务人员以前所未经历过的,需要财务人员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应对。企业在考核聘用财务人员时,要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两方面来进行。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财务人员也应增强学习最新财务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增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职业责任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

3.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煤炭企业集团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要提高企业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增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注重企业信用的构建,以良好的企业信誉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要做好投资决策论证,保证企业资金周转良性循环。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控企业财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置。

4.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与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管控财务风险。企业实行预算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其次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要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将预算体系进行横向、纵向层层分解,使预算落到每一个角落。健全煤炭企业的财务监控力度和监控机制,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有清楚的记录,建立事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使资金的流向和资金的预算相符,让资金的流转透明化,保证资金的有效运作。

5.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要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要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业务指导。加大财务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有效性进行评估。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督促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在实施和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时,既要做到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避免经营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郝绍莉.浅谈多元化投资战略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魅力中国,2009(12).

[2]成兵.基于多元化投资发展战略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研究,2008(09).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5)

中图分类号:[F235.19]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施行,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我国的财务会计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新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新准则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特别是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等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在财务报告目标上、关联方披露、分部报告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财务报告目标更加侧重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产生的影响,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首次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增加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计量产生一定影响,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仅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以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到会计信息内,使得信息更加全面及时。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其不能够退出历史舞台,在会计实践中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将长期共存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2、新会计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凡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是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企业在具体的实施新会计准则时,应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关系。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的规定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得一些企业不能再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良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的方法来粉饰企业集团的整体业绩。

3、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每一项具体准则均包括披露章节,要求在附注中披露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事项。同时新会计准则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做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给予会计实务工作者以较大的空间,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领会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形成一定的挑战和压力。新准则更加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运营效率,更加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更注重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利义务。

二、新会计准则下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为公司操纵财务利润提供可能。

公允价值的重新应用成为新则的一大亮点,它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这为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主要表现在关联方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在交易双方定价时,故意扭曲公允价值,虚增利润。

2、引人了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增加公司财务核算技术难度

新准则引入的金融工具对公司财务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而且支持财务核算的系统程序也在短期内难以完成改造升级,增加了公司财务核算技术难度。

3、更多的强调会计职业判断,削弱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严谨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引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许多交易财务处理更多依靠会计职业判断,削弱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严谨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全球经济危机和金融海啸突然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远未见底,我国企业、公司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更多依靠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出现财务报告包含复杂或异常交易时,如果存在片面的判断,就会歪曲经济业务事项的实质,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础,新准则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具有市场观念,要以市场为导向,洞察市场、了解市场、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合理选择筹资渠道和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企业的财务管理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保持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率和相匹配的财务资源,使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达到生产、经营以及投资创造的价值最大化。企业要将新会计准则体系融入到企业流程和风险管理实务中,为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2、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和设施 公司应该制定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公司会计政策,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调整会计处理流程及财务信息系统,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具体会计核算办法,以利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解与操作。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公司的会计软、硬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升级,对财务会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6)

房地产行业在其开发和经营阶段之前就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相关审批,且不同的阶段所对应的业务来往对象也不同。因此,房地产企业具有计划性强和复杂性大这两个尤为显著的特点。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包含着企业的财务计划和企业的财务决策及控制。那么结合着房地产企业的特点,财务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如下几种作用:

(1)就长期筹资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合理地安排筹资的时间、规划资本及债务结构和分配股利。因为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规划立项时申报的投资总额来确定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以及外融的资金额,这样才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通过不同的筹资方案的对比,可以找出符合该企业自身的经验战略和财务战略。

(2)就长期投资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安排合理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收益以及控制投资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拿地时,必须要根据该项目土地的所在区域的市场行情,对该项目的开发方案做出敏感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进行的评估,选出符合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及市场需求的投资方案。在后来执行方案时,还要结合政府的宏观政策、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整。

(3)就营运资本的管理而言,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调高资金的营运效率。房产企业在项目进行建设时以及之后的销售期所产生的资金流量是相当巨大的,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预算体系的全面建立和业绩考评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从而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资金流向,并尽可能用最少的营运资本来支持与之相同的营运中的现金流。

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质就是对房产企业的资本进行效益管理。一旦房地产企业能够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那么一定能帮助企业控制经营的风险,并达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然而,在现实中,各大房地产企业中都存在着一些财务漏洞和风险,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开发项目缺乏财务相关的可行性的系统研究

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的决策时,缺乏了系统的可行性的研究,尤其是缺乏了财务的可行性研究系统的支持。最后所做的决策,其更多的还是依据管理层的经验进行判断,这样的依据缺乏了数据的支撑,缺乏了科学的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和市场经济的分析。

(二)企业的经营者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能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开发和经营中去,他们对财务工作的认识,还简单地停留在日常报销、记账、付款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层面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房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的一级开发计划的制定时,若没有财务人员,那么就没有办法有效地测算出项目筹资的时间点、筹资期限和金额的大小。由于房产企业的筹资金额一般都占了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存在着较大的筹资难度,而且筹资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更重要的是,这部分资金不光要用在项目的开发建设上,还会用在经营销售的部分阶段上。如果在后来再出现资金需求,这时再进行筹资,那么势必会影响到项目的开发和销售,会让人感觉“手忙脚乱”“焦头烂额”。那么,之前的一级开发计划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现象在许多中小型的民营房产企业中尤为突出和严重,究其本质原因,还是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分无法在企业内部对管理中设立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

(三)资金的管理存在问题和风险

在房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少、融资较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产企业的投资规模。这就导致了一般规模的房产企业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项目,更别说跨地域的投资了。由于多数的房产企业的规模都不大,他们自身的资金存有量是有限的,他们一般是等前一个项目竣工后或销售的资金回笼后,再利用回笼的资金去完成项目的配套设施或后期建设,抑或投资建设另一个项目。而对于一些拆迁项目,由于拆迁的过程较长,而且当中会有各类的不可预见的补偿问题,开发资金的管理也存在着风险。由此可见,在这期间房产企业需要的资金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回收期很长,因此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一直都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由于房产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逐更高额的投资回报,他们大多把投资集中在了一些中心城市,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的居民具有较高的收入。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自身的投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这就显得房地产企业中加强财务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四)缺乏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意识

房产企业中,经营者除了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外,财务管理的模式也比较单一。仅仅严格控制了项目的成本和流出资金,对于预算和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的分析等都不够重视,缺乏有内部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

由于国家的住房商品化的形势推动,房产企业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而在经营中更多的是重视项目的施工和销售这两个方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让至亲来担任财务人员。这就很容易使得房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明确的分工,也缺乏专业性。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的对策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意识

基于房产企业计划性强、复杂性大的经验管理特点,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本管理,才能实现对风险的管控,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所以房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甚至是核心地位,增加财务人员在自身企业内部的话语权。

(二)加大财务相关的可行性的系统研究力度

房地产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所以在房产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所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的研究力度,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审查并核实项目可行性的调查报告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目标,甚至具体的施工细节也不能放过,并全面分析调研运行该项目的成本和利润等,预测出运行该项目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地避免因风险引发的资金流失的现象的出现,以确保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和全面。

(三)加强对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

房产项目所需的成本包括了土地成本、建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及各种销售税费。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其重点在于对施工建设的成本控制,所以对它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严格把关招投标这一环节,避免暗箱操作或吃回扣的现象发生;其次要选择一个合格的施工队伍,因为只有一个信誉好、合格的施工队伍才能在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杜绝或减少因为质量问题出现的成本增加的现象;对要签订的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注意工程的签证。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资本的有效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那么就需要得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的密切配合。同时,由于房地产这一行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久、供应链长以及地域性极强的特点,那么就更需要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本管理,预防各类经营风险的出现。所以房产企业必须在自身内部建立其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应该包括:一是关于投融资的决策体系。在该体系中,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管理的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投融资的规模、相关的资本和债务结构以及利润和现金流的评价指标等等。二是预算管理的体系。这一体系是指在一个假设的周期内,预测房产企业的经营情况,并编制预算金额,为企业设定出目标值。三是业绩评价的体系。这一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比较上述的两个体系所设定的目标和实际的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是上两个体系的保障。四是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让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行之有效地执行。五是提高并强化信用的观念,做到规范经营及诚实守信。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不断增加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按照我国相关的规定,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要有会计证才可以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所以在房产企业中想要实现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就必须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这个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核实。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不但要严格考察财务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对财务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降低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的可能性,确保招入的是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合格的员工。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7)

一、优化会计核算模式,统一会计核算政策

1 发电企业应对其二级单位及其下属各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和核算制度的统一。当前,各发电企业应根据自身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结合二级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状况,对现有的会计政策、核算制度进行相应细化,由此形成上下一致、前后连贯的会计核算制度,并及时下发至各二级单位予以执行。同时,发电企业的一级财务部门还应负责跟踪和统计下发会计制度在不同二级单位的实施状况以及反馈信息,以便在新业务或新准则出现时及时予以更正,确立起新的会计制度。

2 发电企业应对现有的会计核算结构进行优化,精简不必要的环节,突出集中核算的特点。为此,发电企业一是对会计核算的汇总层次进行优化,实现基层财务科室与一级财务部门的互联,减少中间环节所带来的等待时间以及数据流失;二是针对于主要业务、核心业务进行集中核算,突出发电企业的业务特点,而对于其他业务仍实行分散核算。例如在发电企业的基建管理上,二级单位财务部门应设立基建组负责公司系统内所有基建项目的财务工作,以充分降低基建风险。

3 发电企业应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分散于各二级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的财务信息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进行整合,以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追踪、分析更具效力,也便于对二级单位及其下属分公司的掌控。在该系统下,二级单位被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例如对已投产井正常运营的电厂,其所属财务人员只拥有费用报销、税务处理等权限,而具体核心业务如收入、成本、利润的核算需由一级财务部门或赋予权限的二级部门直接负责。

二、准确评估新准则的影响。化不利为有利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其对国内各行业企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对此发电企业也应积极予以应对,正确的评估新准则中诸多会计政策变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各种措施将此类影响化为有利元素,以此使企业自身获取更好的发展。

1 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相关规定的变化将使发电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反映更为完整、合理和可靠。新准则根据投资企业和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投资的计量方式的差别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且每一类投资在新准则体系中适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而就发电企业来说,由于其当前的股权投资结构基本上是具有控制权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投资,因此新准则的执行将使其改变原先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对具有控制权和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再调整为权益法。在这种状况下,发电企业的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都将更加真实的反映各自经营的实际情况,且与税法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2 新准则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的变化将对发电企业的经营损益产生重要影响。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发电企业需对自身所拥有的所有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因此大量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也在此范围内,对其计提折旧势必将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降低其利润,但从另一方面讲则会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新准则的执行也使暂估待转固定资产在正式办理竣工决算后不必进行暂估资产的折旧调整,从而大大减少了会计差错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3 新准则中所得税处理相关规定的变化有利于发电企业未来税收影响的明晰化。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需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计量反映递延所得税;从理论上说,债务法较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并能直接反映其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就发电企业而言,若存在需报废的固定资产,采用债务法核算必然会产生由于与税法存在差异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而会使企业损失一定的货币时间价值,但也降低了未来现金支出。

三、革新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 投资风险的防范。从宏观层面上看,电力建设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受国家宏观政策、电价、技术、市场、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当前正处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期,其投资回报率的不确定性风险会更大。从微观层面上看,由于电力项目建设一般具有技术复杂、投资期长、投资数额大、投资替代性差、投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投资决策较难等特点,因此从规划到项目落成并投入运营这段时期内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需加以特别关注。

2 资本风险的防范。鉴于资本的趋利性,其必然会向更高的利润率或回报率的领域进行转移,这必然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资金成本以及现金流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就某些发电企业而言,其出于抢占电力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而进行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建设,此时其所需资金必然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予以解决;这种高额的资金成本不仅使企业未来将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而且还会使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出现严重倾斜,以致使企业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与财务危机中。

3 治理结构的完善。当前,在我国的诸多发电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缺乏完善已成为其影响发展的重要桎梏之一。其一,发电企业的股权结构从始至今也未能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构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企业监督监管缺位的现象,也成为了众多管理层渎职的重要原因。其二,发电企业的激励不足,结构臃肿,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信息流通受限。目前,许多发电企业对自身经营者的激励不足或方式不当,无法充分调动起经营者的积极主动性,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强化基建财务管理,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1 优化基建资金结构,降低其筹融资成本。目前,各发电企业的基建资金来源主要为债务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就前者而言,发电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以及票据等多种渠道,选取其中最有利的融资组合,以形成短、中、长期相结合的融资结构,从而达到充分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沉淀的目的。就后者而言,发电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本市场,通过出售股权来换取项目建设资金,合理确定出资比例及认缴进度,以充分降低负债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2 加强基建项目纳税筹划,合理降低税负。从一般意义上说,基建项目所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印花税等等;而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之后,发电企业基建纳税筹划的范围也相应扩大。例如对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购置环保节能设备的投入,可按比例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规定,发电企业应在设备的选型、采购等环节中通过比照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提前筹划,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力争在申请税收优惠时有理有据,从而合理避税。

3 实现基建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促进基建生产一体化。为此,发电企业在已完工机组投产前,要从多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准备;在资产管理方面,要及时办理土地证、房产证等产权证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加强基建往来款项清理,及时签订流动资金贷款合同,合理确定还款计划,变更项目长期借款合同;在会计核算方面,要正确划分资本化利息与费用化利息及其比例,及时、合理的确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价值并计提折旧。

参考文献:

[1]胡绳木:优化发电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0).

[2]汪翼鹏:发电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08).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8)

对于企业来说,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收到制造业税负与服务业税负同时降低的效果,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出现了“营业税过高而增值税过低”的怪圈。受此影响,有许多企业故意地将服务项目纳入到增值税范围。这种做法不仅扰乱了税收秩序,而且有悖于税收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企业原有的经营架构必然会受到影响,需要企业对经营架构做出新的调整。

一、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分析

1.“营改增”对企业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企业需依据全部工程造价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因增值税隶属于价外税范畴,此时企业应依据不含增值税的工程造价缴纳相关税务。其中价税分离具体分析公式: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不含税价格比含税价格下降百分比=(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00%={1-1/(1+增值税税率)}*100%。同时,因企业预留税率窗口为11%,由此可得下述公式: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

2.“营改增”对现金流、利润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收入、成本减少的比例和营业税税金减少程度成为企业现金流、利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现金流的增减与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减呈现负相关性。企业征收营业税时,现金流受企业税金预缴制的影响较大,对于税金预缴制来说,其是预先缴纳税款,待工程项目竣工后进行清算,最后进行找平。实际上,企业通常以工程进度为依据确定收入并缴纳税款,这样将导致企业纳税税额远远高于所应缴纳的税额。实现“营改增”后,企业可在收到工程款后缴纳税金,由此有助于规避冲击现金流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济利润。

3.“营改增”对票务管理的影响

实现“营改增”后,企业增值税所涉及到的专用发票通常会被购买方用于抵扣税额。此状况下,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专用发票管理,以防止不合规现象发生,从而引发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另外,需严格审核、检查企业业务交易环节所涉及到的增值税发票,切实保证其开票时间、相关印章等真实性,以规避各种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4.“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1)流转税。“营改增”之前,当企业缴纳营业税时,应交的营业税税金将直接计入损益类科目下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中,此时企业开展经济利润核算工作时,便将营业税金直接从收入中予以扣除;“营改增”后,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其隶属于价外税范畴,此时应将其直接计入应交增值税科目中,这样将缩小企业利润空间。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变化状况取决于利润变化状况。实现“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随着经济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亦然。

(3)增值税税负。实现“营改增”后,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对增值税税负所起的影响不同。当前形势下,主要包括两类纳税人,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相比,一般纳税人所要承担的税负相对较低,这样将大大降低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积极性、责任感。

二、“营改增”新政下企业财务管理处理的建议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虽给予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将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分析营改增后的冲击,并为缓解这一冲击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1.加强涉税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由上可知,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涉税相关的职责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此形势下只有加强涉税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迎接营改增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另一方面,加大对涉税相关的各类基础管理力度。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对涉税相关的各类基础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管理好坏不仅关系到增值税缴纳金额的大小,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税务大小,具体管理应着手于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增值税发票开具和保管行为,落实好进项发票的认证抵扣管理等环节。

2.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企业自产或构建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隶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行为,此时应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其中企业兼营应税劳务或不同税率的货物时,应分别核算其销售额。对于未分别核算其销售额的一部分而言,其从高适用税率。

3.企业还可以通过定价政策的变化,来应对税改带来的影响,如将增值税税负部分转嫁给下游企业。同时,如果下游企业也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购买试点服务产生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实际采购成本也会下降,因此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

4.基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于税款缴纳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税种的变化还影响企业现金的安排和筹划。比如税收优惠,营业税优惠一般为直接减税或免税,而增值税的优惠则涉及先征后返、免抵退等方式。

5.为此,试点服务型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深入研究评估税改对企业的业务运营、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影响,制订相应的应对计划,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结论

营改增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切入口,从试点到推广,营改增完成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现也已经开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体现。因此这里具体分析了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在新政下财务管理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章 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J]. 新会计. 2012(06).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9)

本文笔者主要从“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以及“营改增”后如何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税负问题方面做一些浅显的论述。

一、“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1.影响营业收入

按照《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运输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1%,营业收入需换算成不含税的收入,即“营改增”后营业收入=“营改增”前营业收入÷(1+增值税率),在实现相同运输量的情况下,将会减少确定的营业收入,减少比例=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100%,由此可看出,假如运价未发生变化,计算同等收入水平的企业,“营改增”后确认营业收入的减少比率与增值税率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2.影响营业成本

铁路运输业企业的营业成本基本上由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银行贷款支出的利息、固定资产养护支出、路网及机车工电辆、电力机车接触网用电支出和机车油料消耗等组成,以上这些费用是营业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也是营业成本中的一部分,实行“营改增”后,营业成本中减少了营业税金这部分费用,仅剩下教育费附加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其他税费,营业成本如果是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以将发票中列示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列入营业成本中的数额就会相应减少。

3.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和入账价值

实行“营改增”后,固定资产原值会保护先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税额,使得不能减少固定资产原值,也无法减少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实行“营改增”后购入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用来抵扣销项税额。因为铁路运输企业拥有十分庞大的固定资产购置规模,需要把全部的固定资产购置安装完毕方可投入运营生产使用,所以在试点方案开始初期,会出现进项税额没有办法被足够的销项税额所抵扣的实际情况。实行“营改增”后,购入的固定资产原值中不在包含进项税额,所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会减少,导致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也相应的减少。

4.影响公司净利润和现金流量

增值税又叫流转税,尽管增值税实行价外核算,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外的核算系统进行核算,而企业的净利润是收入减掉成本、费用与损失后的余额,增值税与企业的净利润虽然关系不大。但铁路运输企业因提供运输等劳务而增加的现金流入量是增值税与价款的合计,假如现金流入量不变,增值税销项税额与企业收入成反向变化关系,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少,代表企业的收入额增多,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多,企业的收入减少。因此,企业的净利润对增值税销项税额有决定性作用。

二、总结与思考

铁路运输企业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过程中,由于制度和自身业务特点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增加税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制度层面讲,由于试点开展地区与行业有限,铁路运输企业外购的货物与劳务中还有部分无法进行抵扣,因此试点初期铁路运输企业或许会因为抵扣不全,而导致短期内企业税收负担增加;另一方面从企业层面讲,由于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结构、发展时期、经营策略不同,在改革初期,税收负担或许也会有所增加。所以针对改革试点初期税收负担可能增加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建议考虑进一步降低税率

根据试点方案的指导思想,即“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政府在税制转型交通运输业时,必须保持企业在转型后不会损失利益,虽然在营改增税制转换后对交通运输业设置了一档 11%的较低税率,但由于铁路运输业成本支出较为特殊,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相对来说 11% 仍是一个较高的税率,使铁路运输业的税率不下降反而上升,因此,在进项抵扣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应继续降低税率或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使铁路运输业能较好的发展。

2.可考虑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在试点前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率是 3%,根据税负基本不变的原则,试点后的实际税负也应该低于或等于 3%,因此可以将进项税抵扣项目进一步扩大,由于已运营的铁路运输业存量资产较大,建议采取过渡性抵扣政策来应对存量资产,根据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来核定可抵扣进项税额。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篇(10)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competitiveness, to ensure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exist man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9.23

引言: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涉及领域较多、生产的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因此在其资金的筹措、产品价格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既能够使企业资金组织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方向,并起到推动的作用。而且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就是在最小的消耗条件之下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消耗,促进企业的节约,优化企业的库存结构,对节约型经济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阶段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予以忽视,受企业规模及员工素质的影响,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大多不够健全,甚至存在缺乏财务管理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宏观经济环境及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有时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阻碍,致使财务管理的效用难以发挥。

1.各部门间权责的不明确企业在规章制度中会对各部门及人员做出明确规定,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我国建筑企业权责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职员或领导,只行使手中权力,却不想承担相应责任,往往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对于因失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行为,也往往因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制度而不予以追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正常运转。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展开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予以保证,对于众多的建筑企业而言,执行能力薄弱是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难题之一。有些财务工作人员,不依据章程办事,年初不做预算,年尾不做总结,平时费用无节制、成本也不加以管控,对于管理中出现的挂账也不予以清理,这无疑会造成财务管理中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建筑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

3.账目不清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对企业的账目管理不善,很容易使企业的资产陷入恶性循环,很多企业虽然账目上有利润,实际是没有余额的,存在实际与账目不符的现象;还存在企业账目有资产、但资产却无法收回的现象,时间长久难免形成呆账、坏账,拖欠的工程款过多,会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如果向银行贷款,更会加重企业负担,陷入资金周转的窘境。还有的企业虽然账目上没有资产,但实际却拥有资产,只是没有记录在账面而已,这就致使企业资产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综上所述,账目不清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对职工工资、劳务费、社会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赊欠。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针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采取相应对策,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

1.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测、决策和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新型财务理念应该将一切与财务收支、资金流动、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关的经济活动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从而合理利用资金、控制成本,扩大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管理质量。首先,应根据财务管理理念设立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其次,应以成本、效益为核心,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新型财务理念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要求企业重视效益而非企业规模,重视质量增长而非数量的扩张。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财务制度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立财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和结算中心四个财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济核算和控制,工作重点在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方面;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盈利目标预测、项目成本计算、预算编制以及资本经营等工作,工作重点为经济活动的预测和评估;审计部门则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提高审计效果,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结算中心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则主要负责资金的调度、信贷等融资工作,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其次,在财务部门中应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资金的收入、调控和审计应有效结合,四个部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发挥各自职能,建立新型财务体系。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筑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现金预算为主,项目预算和财务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加强预算控制,提高运营效率。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现金预算应在明确资金使用目标的基础上详细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评估未来的预期收益,预测并管理现金流入量和流出数额。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涉及项目考察、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等较多的中间环节,因而建筑企业应重视项目预算,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列出项目首期所需资金、建设过程资金流动情况等,针对各环节分别进行预算。同时,在全面预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本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和宗旨,务必严谨求实、科学合理和留有余地,充分考虑预算的可操作性,注意各项指标的平衡。

4.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建筑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加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强化监督防范经济犯罪行为。首先,对于大、中型建筑项目,应直接委派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与该项目脱离关系,其人事档案和工资福利等均由派出单位管理。其次,对小型项目可采用成立项目会计核算中心的形式,实行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会计委派制度要求委派机构和派出的会计人员都应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账目的真实性,保证经济过程的合法化。

5.强化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保风险、合同签订风险、债务风险、筹资风险和成本亏损风险等。针对以上风险,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风险管理:第一,应培养具备风险管理知识的财会人员,能够及时估计和发现潜在风险,从而尽早规避风险。第二,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对策,建筑企业应从整体上分析风险的影响情况,尽可能规避不能承受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和分散风险,对于风险不大的业务可选择承受风险。第三,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控制等方式进行全面风险防范,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6.加强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建筑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快资金流动,合理编制预算,并通过统一的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的收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对于应收账款应加强管理。在承包工程进行之前应清楚对方的工程资金来源和信用程度,在施工期内和完工后,应加大催收账款的力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负债。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管理办法,并落实到个人,妥善处理死账和呆账。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地产业的繁荣,近些年房地产经济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外国的建筑业也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建筑业也迎来了微利时代,在这种境况下,如何更好地管理资金,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 审计的基本流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