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鸟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7 09:55:14

生物鸟教学设计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1)

题:《美丽的鸟》

授课年级:一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

时:1课时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欣赏大自然的小鸟入手,感受小鸟的自然美。通过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的对比,感受小鸟的装饰美。自主探究其方法、规律并以此来为爱美的小鸟设计形象参加选美比赛。

主要设计了四个大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欣赏鸟类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质疑探究小鸟美的规律和方法。

三、学生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创作和别人不同创意的作品,鼓励学生创新。

四、作品的展示、交流、评价。

教材分析:

古往今来,鸟儿一直是人类的朋友,鸟类优美的形态、绚丽的羽毛,婉转的鸣叫为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快乐和情趣。人们喜爱鸟,把它写进诗歌里,编在歌曲中写入故事里,赋予鸟类人的情感和语言,鸟也是艺术家喜爱表现的题材。

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业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

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2、《鹭鸶》是一幅农民画,起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3、学生作品从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其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本课在学生学生对鸟的认识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绘画有较强烈的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鸟,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装饰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完成一只小鸟的形象设计

作业要求:选择丰富的花纹、鲜艳的颜色去装扮小鸟

教学难点:小鸟形象的装饰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它是动物家族中的飞行员,身上长着绚丽多彩的羽毛

,叫的声音就像唱歌一样婉转动听,猜猜它是谁呢?

生:鸟

师:同学们猜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小鸟。(师出示鸟的图片——贴到黑板)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这只小鸟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它把自己打扮的这么漂亮,可真是一只美丽的鸟

板书课题——美丽的鸟(小鸟用图片代替)

二、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1、欣赏鸟的自然美

师:在鸟的王国里,像这样美丽的鸟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它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鸟的王国里观赏小鸟。看看鸟的王国里都生活着哪些美丽又可爱的鸟呢。

播放课件、边欣赏边分析

画面一:赤红山椒鸟

师:这只鸟好看吗?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师:身体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生:长长的、尖尖的,像我们平时吃的红辣椒。

师: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只只红辣椒挂在树枝上,因此它的名字叫赤红山椒鸟。

画面二:黄鹂

师:这只鸟是什么颜色?它的名字叫黄鹂

画面三:峰鸟

师:这两只小鸟是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它的身体比蜜蜂稍大些,因此得名蜂鸟。蜂鸟的嘴有什么特点?

生:细长,像针管

画面四:翠鸟

同学们对这种鸟一定很熟悉吧?它的别名叫叼鱼郎,是捕鱼的能手,特点是嘴巴长,身子翠绿。嘴红红的。多漂亮啊。

图片五:鸳鸯

师:美不美?身体有哪些颜色?羽毛除了有漂亮的颜色还有什么?

生:花纹

师:鸳鸯一般成对出现,雄鸳鸯比雌鸳鸯漂亮的多。

图片六:孔雀

师:这是只美丽的绿孔雀,头顶有一排直立的羽毛,像戴着一顶美丽的凤冠,开屏时尾巴打开,像一把大扇子,羽毛上有点状的花纹,像镶着一颗颗发光的宝石。

图片七:巨嘴鸟

师:这两只鸟哪里部位最大?

生:嘴

师:这就是巨嘴鸟,巨嘴鸟的身体以黑色为主,但头和嘴却是五颜六色的,依然很美。

图片八:鹦鹉

师:认识吗?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鹦鹉,有什么本领?不仅会学舌,还很漂亮,身上有几种颜色?嘴巴像什么?

图片九:喜鹊

师: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喜鹊?喜鹊的身体有几种颜色?师:喜鹊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师:喜鹊叫起来叽叽喳喳的很好听,好像在向人们报喜,因此人们特别喜欢喜鹊。

探究小鸟美的规律

师:好了,鸟的王国我们参观完了,你们说小鸟美不美?

生:美

师:小组讨论小鸟美在哪里?

生:颜色很多、鲜艳,花纹很多,各种姿态……

师板书:形态美、花纹美、色彩美

师:我们来观察小鸟的形态,看看鸟的身体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师总结:头部、躯干部、尾部、足部

2、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鸟

师:可爱的小鸟机这么多的美丽于一身,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人们喜欢用鸟来装饰美化生活。

看——(课件演示)餐具、窗花、刺绣、风筝都有鸟的图案,好多画家把鸟画进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是国画作品中的鸟,(出示装饰画《鹭鸶》)这一幅是农民画家张芝兰画的《鹭鸶》,漂亮吗?(出示真鹭鸶图片)它和真的鹭鸶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画中的鹭鸶比生活中的鹭鸶更美。

总结装饰画的方法规律

师:画家用了各种花纹画家用了各种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使画中的鹭鸶比生活中的鹭鸶更具美感,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因此我们在画小鸟时,要在小鸟真实形象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装饰、美化。选择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花纹去表现。就像这只小鸟,(课件)让它穿上彩色的外衣,戴上漂亮的头饰,这样装扮,是不是更漂亮了?

生:是

三、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践

1、创设情境、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了一封信,是小鸟王国寄来的。信上说小鸟王国要举行选美大赛了,邀请所有爱美的小鸟去参加。有一些鸟儿也非常想去参加选美,可又不知怎样装扮自己,怎么办呢?

生:我们来帮助小鸟

师:老师也很愿意帮助小鸟,现在老师就来给一只小鸟设计形象,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是如何表现的。

教师示范小鸟画法

步骤一:勾画小鸟的外形

步骤二:添加丰富的花纹图案

步骤三:涂上漂亮的色彩

2、学生设计创作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试试?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精心装扮下,小鸟一定会变得更美丽的。

作业内容:完成一只小鸟的形象设计

作业要求:选择丰富的花纹、鲜艳的颜色去装扮小鸟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辅导要点: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

遇到共同的问题共同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四、展示、评价、总结

1、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么多小鸟都装扮好了。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小鸟可以去参加选美呢?谁来发表一下看法?你认为哪只小鸟更漂亮些?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从形态、花纹、色彩等方面分析)

评出最佳色彩奖、最佳花纹奖、最佳形态奖

师:老师觉得你们装扮的小鸟都很棒,所以决定把它们都送去参加选美大赛,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也一块带给小鸟吧。“小鸟、小鸟真美丽,身上穿着花花衣,你为大自然增添希望和生机,我们大家喜欢你!”

3、课后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鸟,鸟不仅美丽,还能消灭害虫,传播花粉和种子,为人类提供肉、蛋、和羽毛,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课下到大自然观察美丽的鸟,搜集有关鸟的知识。

《爱美的小鸟》教学反思

承德县四小

白丽华

《爱美的小鸟》一课是在学生对鸟的认识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花纹、色彩进行装饰美化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本课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爱美”展开。

1、感受鸟的自然美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学生渴望在课堂中“大饱眼福”,只有大饱了眼福,让丰富的造型形象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在创造能力。我在课前搜集大量的鸟的图片,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丰富学生对小鸟的认识和感受,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鸟,感受其形、色的美感。

2、欣赏鸟的装饰美

欣赏农民画与实物相对比感悟艺术作品的装饰美

爱美的小鸟重在鸟的装饰和美化上,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鹭鸶》,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这幅绘画作品的感受,对比不同,找出画家用了怎样的花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感受,在小鸟真实形象的基础上大胆美化和装饰。选择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花纹去表现。

3、为小鸟设计形象、实践中塑造美

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小鸟王国选美大赛”的教学情境,帮助爱美的小鸟设计造型,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

加强教师的示范性、指导性,引领学生的绘画创作。利用实物展台演示小鸟的绘画步骤和方法。清晰的示范、适时的讲解学生准确掌握绘画技法,有序的步骤、细节的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加强作业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但美术兴趣易于激发。直观的、有趣味的事物很容易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低年级的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只有学习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时,学习的效率才高。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在探究中把自己融于活动当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新授部分通过观察、赏析的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教研组评课意见

承德县第二小学

白丽华

听了白丽华老师这节《爱美的小鸟》一课,我们可以看出白老师能从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进行愉快教学,本课教学设计以教材为基点,丰富和拓展富有创意、且具实际操作效益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美的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本节课,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白老师从备课到上课,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开始上课到课程的结束,多种教法灵活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教学使本堂课内容上得生动、形象、直观。在教学课堂中,白教师能够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加之电化教学手段的熟练应用也是本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2、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展。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美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爱美的小鸟》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发展,符合学生的特点,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穿编的方法规律。本节课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所采用教法与手段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并为他们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要求。

3、运用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中教师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善于保持学生这种兴趣与自信心,这将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美术学习。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适时使用一些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使他们以高昂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课堂上白老师以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专业素质、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感到亲切、自然。

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2)

一、精心思考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设计什么样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睁大眼睛,等待下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个生物教师绞尽脑汁去思考的事,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精心设计切入点。

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这一课的导入部分,我设置了这样一组问题:(1)你听说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2)你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3)小蝌蚪的妈妈和小蝌蚪长得一样吗?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又如,在组织设计《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时,我提问:“同学们喜欢吃酸奶吗?你能说出喜欢吃的一两种酸奶名称吗?你知道酸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提到酸奶,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通过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好的导入环节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激发的兴趣是短暂的,一节课有45分钟,如何保持在这45分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角色扮演等游戏手段

角色扮演比较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早成鸟和晚成鸟”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明确说出早成鸟与晚成鸟的不同并说出代表性的鸟类。教学时采取角色扮演和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请一些同学分角色扮演早成鸟和晚成鸟。

具体过程:挑选六位同学分成两组,三位一组。一组扮演早成鸟,另一组扮演晚成鸟。每一位同学头上佩戴不同种类的鸟的头饰,有的是燕子,有的是大雁等等。头饰上画出一只完整的燕子或其他的图案并涂上色彩。这样学生一看头饰就能清楚某位同学扮演的角色。两组同学着不同的服饰:可以用彩纸条粘在衣服上做羽毛,做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早成鸟和晚成鸟的不同。另有六位同学扮演亲鸟,头上同样带头饰,着同色衣服。比如,早成鸟组可以表演睁眼、小跑、跟随亲鸟觅食等动作;晚成鸟组表演闭眼、躺着,由亲鸟喂食等动作。

当时,我同时教两个班,一个班进行角色扮演,另一个班没有。做角色扮演的一个班全班学生激情很高,热情参与课堂学习,在游戏完成后,大部分同学能够自己归纳出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异同;而没有进行角色扮演的一个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懒洋洋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异同。过了一个星期,我在课堂上突然提问早成鸟与晚成鸟的异同及说出早成鸟与晚成鸟具体种类有哪些。结果做了角色扮演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反应很快,说得很清楚;另一个班大家忙着去翻书,不看书基本上很少有人答得出。由此可见,角色扮演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明显好得多,更能达成教学目标。

2.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神经调节》反射和反射的类型时,按照课本要求,让学生两人一组,做一下“膝跳反射”这个活动,更好地理解非条件反射。又如,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时,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才能更好地领悟口腔内化学性消化的实质。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3)

每年冬天,有约7万只水鸟来这里过冬,让这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候鸟集中地之一,在候鸟迁徙路线上,它是东亚一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的中心位置。

香港人口稠密,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这1500公顷的湿地,为候鸟保留了一块停留之地,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观鸟天堂之一,这中间很多故事值得细细思量。

政府拥有非政府管理

站在元朗平原的东北角,举目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海湾泥滩,这里是香港最大的河口区和仅存的湿地――米埔湿地。

米埔湿地的红树林保存着最原始的状态,是中国第6大受保护的红树林,也是水禽的重要越冬场所和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中转站,1500公顷的范围内分布着浅水鱼塘、基围、红树林沼泽和和潮间带。20世纪40年代,当地渔民在基围内过度砍伐烧柴,使一部分基围内的红树林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这块香港仅存的湿地,当时香港地区的保育组织开始呼吁政府采取保护行动。50年代,香港政府将包括米埔在内的香港边境地区划为,限制发展,极大的保存了其原生态的特征。1976年,港府把米埔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1982年,380公顷的“米埔自然保护区”建立,1984年,港府委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正式接管米埔自然保护区,在WWF的努力下,1995年,米埔湿地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被列入“拉姆萨尔”国际公约,至此,含“米埔自然保护区”在内的米埔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从1984年开始,特区政府以每年一元的租金将米埔交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托管,米埔自然保护区作为一处政府拥有,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湿地,在许多方面,通过有迹可循的管理守护着这片候鸟天堂。

米埔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清晰的管理制度。在机构分工与管理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始与香港渔农署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使得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井井有条。渔农署负责核发“进入自然保护区准许证”等管理相关的行政事务。

而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项目开展。资金是维持保护区高效运行及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米埔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除了香港政府每年超过100万的港币的拨款外,大部分由保护区自己筹措。

由于政府的资助并不足以营运米埔,米埔自然保护区采用多渠道筹措资金,主要包括来自于世界自然基金香港分会的支持;香港、甚至国际其他社团、组织、企业的资助;保护区内基围收获的虾出售的收入(1997年以后没有再出售);向参观者收取的参观门票费用。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及设施的建设、维护,其余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

引导公民参与保护区的管理,是米埔的另一个亮点。

为了加强公众对米埔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认识,米埔专门成立了米埔管理委员会,负责湿地保护的管理工作。管理委员会由保护区管理人员、大学专家、观鸟会、政府代表组成。这些代表监督着保护区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每三个月的例行会议核实上三个月的工作状况,同时制定下三个月的工作计划。

而对于众多的香港民众来说,米埔湿地不仅是候鸟栖息的重要地区,也是香港唯一的湿地,是香港地区生态家园和天然氧吧,这样珍稀的地方,举全区之力保证其完整性的方式卓有成效。

乘坐过香港广九铁路西线的人,会发现高架铁路下有不少人工湿地。由于这条铁路导致12公顷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代表们根据香港环评机制中规定的“避免一减少一缓解”基本原则,在项目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采取了措施,最终另特区政府要求施工方重建了13.1公顷的人工湿地以作补偿。

而从上水到落马洲的铁路支线,曾经一度因穿越重要的湿地而受到当地民众和环保人士的反对,最终落实下来的完善方案是把原来设计成的高架铁路更改为地下铁路,虽然增加了工程投资几亿元,但是保留了湿地的完整。

以鸟为本设计景观

一方面要为鸟类提供适宜生存的栖息地,另一方面要营造具备环境教育功能的观鸟基地,在湿地景观设计上,米埔经过了一番思考。

如何为鸟类提供更宜居、更具保护性的栖息环境,是米埔保护区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和努力的方向。游禽栖息的生活环境多样,包括,淡水沼泽、季节性池塘、林地、泥潭、红树林、芦苇床等,米埔保护区创造性地利用土方工程,在水域中建造生态岛、沙洲、并设计种植了植被,为鸟类营造了不同的栖息环境,一方面保护了水鸟免受外界干扰,另一方面也防止了其他走兽损害幼鸟和鸟蛋。

同时,驳岸的硬化,会影响某些水生生物的生存,这也影响到鸟类的食物链,间接造成鸟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米埔驳岸的建设,减少了水泥等其他硬质材料的使用,采用草阶梯入水的方式,或其他透水性较强的材质建设驳岸。同时将坡度控制在30%之内,防止滑坡。

在植被种植方面,选择和引进能够为鸟类提供食物和筑巢材料的植物,像芦苇和灌木。同时,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引入不同的水生植物和无毒植物。比如为了给喜欢在植物稀疏的地方筑巢的白骨顶鸡提供好的环境,在种植植物的时候就会注意到密度,形成疏密有致的植物空间。

另外,如何在不打扰鸟类的情况下,便利地观鸟,也是米埔长期以来思考和摸索的方面。

根据鸟类的性格建设不同的观鸟设施,是米埔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在米埔的管理者看来,鸟是有性格的,有些胆小,有些胆大。对于那些胆小、怕受到惊吓的鸟类,在设计观鸟设施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不能离鸟太近。同时观鸟设施的选址一定要视野开阔。

米埔的观鸟屋融合了科普教育的功能,是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在具体操作上,将建筑、地形与种植有机结合,让天然的植物和地形成为建筑的掩体,让鸟类不容易发现建筑,给鸟类安全感的同时,也方便游人赏鸟。

而对那些胆子比较大,对人类警觉性不太高的鸟类,米埔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亲水平台,给游人近距离观察飞禽的机会,让人与鸟充分亲近。米埔“三层观鸟屋”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位置,双层的观鸟屋可以概览米埔后海湾湿地的基围,单层的观鸟屋则可尽览湿地的泥滩。

为了避免对鸟类的光污染,米埔保护区严格控制照明设计和材料的选用,对会造成鸟类夜间敏感和不安感的眩目光亮坚决不用。同时,除了室内照明外(如办公室,教育中心等),基金会并没有在保护区内设置任何照明,而保护区西面的路灯属边境警察所有。对于色彩过于鲜艳的材料――比如红色等刺激性较大的颜色,也会尽量避免。为避免反光材料对鸟类情绪的不利影响,在景观材料选材上,尽量选择石材、木材等环境友好的材料。

“绿鱼儿计划”

湿地的生态功能必须要惠及与湿地有关的社区人群,让大家看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收益,这样,居民保护湿地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米埔保护区来说,增加收入,也会让管理更完善。

米埔自然保护区是在渔民养殖基围虾的24个基围上建立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基围虾养殖盛行,养鱼户在大片的红树林范围内兴建土堤,开辟用以养虾的潮间带基围。每个基围面积约10公顷。在香港“堤”和“基”发音相似,所以“基围”实际上是“堤围”,“基围虾”实际上是“堤围虾”。

在米埔湿地,有三分之一是这种基围和鱼塘,湿地的保护将鱼塘划分为保护区禁止开发,还是采用其他方法?米埔的成败,与这三分之一的鱼塘不无关系。

其实,鱼塘是一种人工湿地,对候鸟过冬大有裨益。

每到冬天,在香港的传统养鱼方式里,渔民都有“干塘”的习惯,把大鱼和有经济价值的鱼捞起来,拿到市场上出售。此时,鱼塘水深只有20至30厘米,塘底的小鱼小虾就露出来,成为候鸟的美食。

为了提高鱼塘的生态价值,米埔保护区从2005年开始提出了一个“绿鱼儿计划”,用经济手段鼓励养殖户继续维持传统的养殖方式,“计划”初期与保护区签订鱼塘管理协议的养殖户可以获每年每公顷2000元港币的补偿,弥补鸟类到鱼塘捕食带来的损失。

同样的,基围养虾也是米埔保护区湿地可持续利用的范例。基围养虾是基围通过通海水流闸口来控制进水和排水来养殖和收获鱼虾。米埔基围虾的养殖方式采用传统生态养殖方式,虾苗从后海湾纳入,然后靠潮汐带来的食物和内在的红树林食物链向基围虾提供养分。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就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平方公里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因此,科学合理地保护湿地,不仅不会造成当地的负担,还会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同步发展。

观鸟促生态教育

米埔保护区最成功之处是通过旅游开发,在保护区内对香港公众、特别是香港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20多年的教育工作不仅为保护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公众了解米埔存在的价值,自觉地参与到米埔的保护工作中。

观鸟活动一直是米埔自然保护区内最受欢迎,也是最贴近保护实践的活动。为方便市民近距离观鸟,米埔建设了拥有180度视野的观鸟屋和长达600米的木桥,使游客能够在指定的位置观赏鸟类,同时又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此外,米埔还定期举办观鸟大赛,通过大型赛事的形式,进行鸟类保护的宣传,增加公众对鸟类的认识。

米埔保护区利用丰富的红树林和鸟类资源开展旅游。在周末及公众假日,米埔保护区组织香港市民参观,全年人数控制在2.5万人;香港教育署每年安排学生团体到米埔保护区参观学习的人数约1.5万人;同时米埔保护区每年还为数千海外学者和观鸟者提供研究和考察的机会。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控制参观人数,预约参观这些国外景区治理拥堵的绝招也用在了米埔。游客到米埔参观游览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规定。

在生态教育与旅游管理方面,米埔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预约申请制度,以控制生态旅游的人数。米埔自然保护区最核心的红树林区,除了科学考察和环境教育外,几乎控制了游人的进入。其他片区,米埔自然保护区根据环境容量4万人次/年的限额对参观人数实行总量控制,并细化到每日名额。

参观的对象,优先保障学生,学生的参观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年的接待量约一万名。而香港公众只能在周末及公众假期进行参观活动,一天最多只能接待八个参观团,保护区的人数上限是200人,目前,只能通过网络预约才能进入湿地参观。

为规范游客的行为,保护区制定了中英文的参观须知与要求,清楚标识步行路线和注意事项,并详细的提出了对游客的衣着、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4)

讨论不同进食的鸟喙所起到的功能作用及其进化,通过动手实验来明白进化论的实质内涵。积累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涉及领域】工程、数学、生物学、物理学

【建议年级】小学高年级

【建议时间】125分钟

二、课程任务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大概习性,同时对比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推论出各种形状的鸟喙吃哪些食物占优势;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喙对鸟类生活具有什么好处。分析数据并处理数据。

三、课程步骤

1.导入(25分钟)

【第一步】简要介绍达尔文和进化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历了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以外,他的理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则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变异会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第二步】教展示不同鸟类的图片(见图1,依次为白头海雕、黄嘴栗啄木鸟、野鸭、白鹈鹕、丹顶鹤),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尤其是喙的部分,即坚硬的壳状嘴,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白头海雕捕食小型动物和其他鸟类,它的喙有什么特点?

(2)黄嘴栗啄木鸟捕食树干上的昆虫及幼虫,它的喙有什么特点?

(3)野鸭喜好杂食,它的喙有什么特点?

(4)白鹈鹕捕食中型鱼类,它的喙有什么特点?

(5)丹顶鹤捕食小型鱼类和虾,它的喙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让学生概念性地获得相关知识: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的喙,强大末端有弯钩的喙主要以鸟兽等为食,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虾为食,强直且尖锐的喙以昆虫为食,扁的喙以杂食性居多。此时不要求学生归纳,但是要求学生能根据鸟类名称和其食物性质一一对应地说出鸟喙的特点和原因。

2.宣布任务和小组准备(10分钟)

【材料】筷子、塑料勺子、塑料叉子、硬纸板、宽胶带、塑料饮料瓶(统一用小雪碧或小可乐瓶)、剪刀、热熔胶枪、松紧皮筋、毛根、小木棒、塑料袋

【任务】让学生观察给定的材料,每人要在材料中选出一部分制作一个“鸟喙”。 鸟喙必须可以操作,而非仅仅是个模型,并且要设计食道以便吞下食物。然后完成以下任务。

(1)检验这种“鸟”在野外生存情况如何;

(2)计算自己制作出的鸟喙“吃进的食物量”占食物总量的百分比;

(3)在比赛完成后要观察能“吃进食物总量”最多的几个鸟喙的构造。

向学生出示评价量规(见表1)。在小组准备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用来独立思考他们的设计方法,并讨论这种想法,将设计方案画出来并写出制作鸟喙所需的材料,学生在最终展示中要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并证明这些材料可以做出较好的鸟喙。

3.任务的执行(30分钟)

每个学生允许选择一个问题向教师请教解决的办法,教师则应当尽量使用提示性问题来回答,尤其要提示学生思考的出发点。在制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模仿真正的鸟喙来完成制作。另外,材料一经选定,每人只允许进行一次材料的添加或变更。

【头脑风暴】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和制造鸟喙。教师适时提问和提示:

(1)如何模仿制作鸟喙?先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材料,然后思考需要用几片材料来拼接制作鸟喙。

(2)怎样才能让鸟喙更好地吞食圆形食物?怎样才能让鸟喙更好地吞食长条形食物?

【小组交流】让学生初步做好鸟喙后,去其他组看一看,进行观摩和观察。教师适时提问:

(1)其他组的设计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2)其他组的鸟喙是模仿了哪种鸟类?是捕食较大食物、较小食物、还是杂食的?

【评估与改良】教师视具体情况提问:

(1)哪些设计是有效的,哪部分需要重新设计与改善?

(2)是否在吞食食物的咬合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是否在吞咽(令食物进入食道)过程中出现了困难?

【测试准备】教师宣布以下要求:

(1)每人会拿到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作为鸟的“胃”,用于储存“食物”。测试考察的“食物”必须能够进入“胃”里。

(2)测试分为4轮,每组每轮有15秒钟的时间去捕捉“食物”。教师计时,也可以由小组长来完成这个任务。

(3)第一轮测试自由进行,没有比赛。每个学生在这个阶段努力适应自己“鸟喙”的使用方法。

(4)第二轮测试中由组内两名学生进行比赛。

(5)第三轮测试中组内四人之间进行比赛。

(6)第四轮测试会限制“食物”的供给,4人共同捕捉同一批“食物”。

【第一轮测试】下发装有“食物”的容器,例如一个碗(其中包括5颗软糖、5颗大白兔糖、10颗水果硬糖)。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食物”(20个),并记录在表中。学生将纸杯靠近身体拿好并闭上眼睛。宣布开始后,睁开眼睛,要尽可能多地用自己制作的“鸟喙”捕捉食物。本M测试结束后,学生要数一数自己“吃到的食物”,即战利品,计算其占总数的百分比,并记录在表中。

【第二轮测试】在组内两名学生中间放一张纸。将上一轮剩余的糖果放回“食物”容器。两名学生将刚才第一轮“吃到的食物”拿出来,放在中间的纸上,各自数清,然后也放回“食物”容器。再一次做好“捕食”准备,开始计时后,要尽可能多地用“鸟喙”捕捉“食物”。本组测试结束后,数一数自己的战利品,计算其占总数的百分比,记录在表中。

【第三轮测试】如法炮制,在组内四名学生中间放两张纸。将上一轮剩余的糖果放回各自的“食物”容器。四名学生将刚才第二轮“吃到的食物”再拿出,放在中间的纸上,各自数清。进行四人“捕食”比赛。测试结束后,数一数自己的战利品,计算其占总数的百分比,记录在表中。

【第四轮测试】拿出一个“食物”容器,其中有5颗软糖和10颗水果糖,倒在白纸上,四人确认数量。再次进行“捕食”比赛。测试结束后,数一数自己的战利品,计算其占总数的百分比,记录在表中。

【正式比赛】限制“食物”供给,各小组之前测试中的优胜者出列,与其他优胜者一起共同捕捉同一批“食物”,数量由教师根据分组情况而定。

【赛后观察】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设计较好的几个“鸟喙”的构造,并从形态以及坚固性等方面进行点评。

4.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下内容。

(1)归纳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分析食物特性,如大小、形状、软硬度等。)

(2)在制作中哪些材料是必要的?为什么?

(3)你们观察到“食道”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哪个小组在这方面制作得最好?为什么?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5)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有效训练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并随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2.师生互问好。

3.常规练习。

4.呼吸训练。

5.发声训练。

设计意图: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开展常规练习,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呼吸训练让学生知道唱歌的基础是呼吸;发声训练让学生知道歌唱是在科学发声的方法引领下进行的。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让音乐课堂充满乐趣和童趣。

二、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出示小鸟图:同学们,欢迎大家到音乐森林来做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跳格子”游戏吧!

2.游戏活动。出示音乐格子图,玩“跳格子”游戏。

(1)游戏规则:“跳格子”游戏,跳到哪个格子就唱出那个格子里的音符,碰到休止符就不出声。

(2)将“格子”图张贴在黑板上,由老师按任意路线指引,指向哪个格子,学生就唱出那个格子里的音符。

(3)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按课本中的呈现形式,用钢笔模拟“跳格子”游戏。

(4)把黑板上的“格子图”放在教室地面上,由各组选出最佳代表参与游戏,一人跳,全组唱,比一比,看谁能跳出与别人不同的路线,哪组同学完成得最好。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和小鸟一起玩了“跳格子”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四分休止符,同时也知道了四分休止符停顿的时值。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和开展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四分休止符,在“跳”的过程中掌握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三、学唱新歌,突出意境

1.情景展示。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课件播放画面和画外音:很久以前,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森林里,突然有一天,人类进入了这片森林,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2.讨论交流。(1)小鸟经历了什么?(2)小鸟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名发言)

3.教师小结。小鸟悲惨的经历是我们人类造成的,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家园,让我们一同来呼唤绿色吧!让我们和小鸟做朋友,寻找绿色家园,为小鸟找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共同学唱歌曲《多年以前》,让我们到音乐中去体会小鸟的心情,感受小鸟对绿色家园的怀念之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与讨论交流,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认识,了解小鸟的悲惨经历是因为环境变化造成的,由此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呼唤绿色、呵护地球的意识。

4.欣赏歌曲《多年以前》。(板书课题《多年以前》)

5.教师范唱歌曲《多年以前》。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曲所表现的怀念、期待的情绪,同时让学生在欣赏中熟悉歌曲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6.讲解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弱、强、渐强、渐弱),要求在演唱时尽量将力度变化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奠定基础。

8.教唱新歌。

(1)引导学生用“lα”轻声哼唱旋律。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按接龙的方法视唱歌谱,看谁接得又快又准。

(4)让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5)讲解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

(6)理解第二段歌词。“小鸟说:同学们的歌声真美,我们现在的家可漂亮了?可是在很久以前,我们几乎失去了家园。”

(7)学唱第二段歌词。

(8)演唱全曲,要求演唱时声音要做到亲切、自然、圆润、流畅。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轻声哼唱的好习惯,是培养他们科学发声的意识;而有节奏、有声音位置地朗读歌词,能让学生养成高位置歌唱的好习惯;用接龙的方法视唱歌谱,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教师讲解每句之间四分休止符的停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去怀念、留恋过去美好的时光,或期待、憧憬美好的未来,有利于在演唱中表达出歌曲的意境。

四、听赏歌曲,加深记忆

1.启发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学唱了表现多年以前小鸟经历的歌曲,同学们都深有感触。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现在的小鸟是怎样快乐地生活和歌唱的。

2.整体聆听歌曲《哩哩哩》。

(1)你能听出是哪些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吗?

(2)你能学学这些小鸟的叫声吗?

3.简介歌曲。《哩哩哩》是一首生动、活泼的朝鲜民歌,从50年代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它洋溢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导语把两首歌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感受鸟儿欢快的情绪中模仿布谷鸟、百灵鸟的叫声,体验小鸟的快乐情绪,通过对小鸟快乐歌唱的描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跟唱歌曲。(1)随琴声整体跟唱。(2)分声部随音乐进行跟唱。(3)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如:轮唱、对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等形式。用歌声来表现歌曲中小鸟上下翻飞、歌声此起彼伏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开始用整体跟唱的形式使学生对主旋律有一定印象之后,再分声部跟唱,用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记忆,培养学生歌唱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深化教育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6)

“同课异构”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同课”,即同样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强调点则是“异构”,即不同的教师所呈现的不同教学思维。“同课异构”鼓励教师主动完善教学实践,培养自我专业素养,集思广益,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2014年12月13日―14日,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福建省首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针对八年级上册课本中《鸟》一课的片段,参赛选手为评委们展示了多维角度、各具特色的教学片段。本文针对《鸟》一课的同课异构教学谈谈感悟。

一、生物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经济活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生物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把握契机,将看似“平淡”的课堂演绎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和风细雨”。

来自宁德师范学院的选手在讲解鸟类的特征时,通过展示家鸽的剥制标本、家鸽的骨骼标本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此外,她利用图片和家鸽呼吸活动的视频,讲解家鸽的呼吸过程、消化系统的特点是如何与飞行相适应的。这一系列设计,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生物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生物课堂应适当进行环保“渗透”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物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发挥其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引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集美大学的参赛选手在讲到《鸟》一课的第三节“鸟与人类的关系”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鸟,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积极讨论之后,提出如果没有鸟,森林里将会害虫泛滥,人们将不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鸟叫声,不能欣赏美丽的鹦鹉和孔雀等丰富多彩的答案。由此引出鸟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再进一步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位选手充分利用课堂内容,做到在生物课堂中进行环保“渗透”。

三、生物课堂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学生主体性,就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优化教材内容和课程结构、创建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教学模式革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学生品德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助力。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的选手在讲解《鸟》一课中“观察与思考”部分的表格时,首先讲解了表格的前两行,即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不熟悉的大山雀和金雕两种鸟的形态结构特征、诗性和生活环境。然后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学着教师的讲解,回忆平时较熟悉的丹顶鹤、啄木鸟和野鸭的形态结构特征、食性和生活环境,再填写表格。这样的教学方式摈弃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生物课堂应注重探究性学习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7)

北戴河区海北路小学

郭红

授课内容:冀教版美术第二册第七课《美丽的鸟》

授课教师:北戴河区海北路小学

郭红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古往今来,鸟儿一直是人类的朋友。鸟类优美的形态、绚丽的羽色、婉转的鸣叫,为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快乐和情趣。有的鸟儿能够消灭害虫;有的鸟儿能够传播花粉和种子;有的鸟儿甚至为人类提供肉、蛋和羽毛;鸟类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利助手。

人们喜爱鸟,把它写进诗歌里,编在歌曲中,写入故事里,赋予鸟类人的情感,人的语言。鸟也是艺术家喜爱表现的题材,古代的青铜器、陶器、手工艺制品上,往往有鸟的图案,其中蕴含的意义或是富贵吉祥,或是神圣威严。时至今日,在民间美术作品中也常常看到“喜鹊登梅”、“丹凤朝阳”等被赋予美好寓意的鸟类图案。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很好利用。引导学生从鸟的体态、毛色、花纹等方面重点欣赏。由于版面限制,鸟的图片还需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

2、《花树》是一幅农民画,其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3、学生作品从创作的内容和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尤其是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运用基本形、线和各种颜色进行描绘。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创作拘谨,尤其是画面构图问题,创作时还需要老师多留心关注。

教学目标:

1、观察和表现小鸟,提高造型能力。

2、能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3、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美化、表现小鸟。

教学难点:表现鸟形态的方法及羽毛的色彩搭配。

学习活动:画一只或几只美丽的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师:课件、音乐(班得瑞的《迷雾森林》)

生: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倾听美——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大森林里,地上开着美丽的花朵,漂亮的蝴蝶在飞舞。听,这是谁的叫声?(鸟)【板书——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鸟”这一课。【完善板书——美丽的】

2、在大森林里,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你们瞧——

三、欣赏、感受美——讲授新课,感受鸟身上的形、线、色。

1、森林王国鸟儿选美大赛开始啦!【出示幻灯,提出本次活动内容】

森林王国“美丽鸟儿”选美大赛开始啦!本次活动将评选出“色彩美”、“形态美”鸟儿各三名。(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作为鸟儿的造型设计师来参加。)欢迎大家报名哦!——森林国王。

你们愿意参加吗?

2、要想做一名设计师,需要掌握一些知识。(提问)

(1)你知道哪些鸟的名字?(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对小鸟的美好情感。)

(2)鸟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用哪些基本形状能表现出来?(教师依照学生说的板演)

3、你认为小鸟美在哪儿?【出示幻灯】

在动听的鸟鸣音乐情境中欣赏小鸟的图片。(从小鸟的形态美、羽毛的花纹、飞翔的姿态等方面欣赏,以便后面的创作。)

四、学习美——绘画作品怎样表现,学他人之长。

1、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花树》,利用对比的方法,看一看与真实的鸟儿有什么不同,找一找画家用了什么样的花纹、线条和色彩表现。

2、欣赏同龄人作品,激发表现欲望。

(学生欣赏,感受其装饰美化的特点。)

五、创造美——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美丽的鸟。要求:

(1)画一只或几只美丽的鸟。(2)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用色大胆。

2、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六、评价美——创设“森林王国鸟儿选美大赛”情境

学生将画好的小鸟,展示在教师创设的“小鸟王国选美赛”中,大家评选出“色彩美”、“形态美”鸟儿各三名。学生自评、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延展美——鸟儿形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感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八、珍爱美——德育教育

古往今来,鸟儿一直是人类的朋友,鸟类婉转的鸣叫、优美的形态、绚丽的羽毛,为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为人类的生活增添了快乐和情趣。我们应该怎样做?(爱护大自然,保护鸟类朋友。)

板书设计:

7、美丽的鸟

绘画作品中的色彩

线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8)

园本教研活动是实践《纲要》和《指南》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园本教研既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我园新进一批年轻教师,她们热爱孩子,工作热情、主动、有朝气,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新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反思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我园也有一批区青优、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我园运用“一课多研,连环实践反思”的园本教研方式,以解决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业务园长的引领下各参与者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研究共同体中,形成合力,提升经验,更新观念,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小鸟,你好!”是我园中班教研组围绕“爱鸟周”生成的环保主题教学活动,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根据教研组教师各自的特色,组织新老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全过程中进行实践反思、伙伴合作,学会互助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教师技能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一、第一研――实践课

教研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充分讨论,设计了教学活动“爱鸟周”,并形成活动方案构想,由新教师进行第一研。

1.介绍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爱鸟周(综合)。

(2)准备:PPT,幼儿用书。

(3)目标:让幼儿了解“爱鸟周”的含义;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活动使幼儿更加热爱鸟类,同时要保护他们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

2.讨论

实践课后,老教师就本次活动中新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学习形式、目标制订、课件运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整个活动气氛不够活跃,游戏化不够,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年龄特点不能充分体现。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简练,更加儿童化。

(2)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前做了大量准备,对鸟类知识掌握挺丰富的,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孩子的前期经验,备孩子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这也是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能灵活地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转入到自己的活动环节中。

3.修改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美德,等待是一种尊重,等待是一种支持,等待也是一种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醒自己学会等待幼儿,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求成。

(2)目标的修改:在目标的制订上主要定在幼儿对鸟类知识的掌握和爱鸟、护鸟的情感培养上,并将活动名称进行修改。

(3)在鸟类知识的讲述讨论环节中,可节选有代表性的鸟类做重点介绍。最后增添一个绘画环节,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爱护鸟的方法画下来。

二、第二研――跟进课

教研组教师充分讨论,按照以上思路修改方案,形成集体活动《我喜爱的鸟》,并进行了第二研,两节跟进课分别由新教师、青年教师执教。

1.修改二研活动目标

修改后的目标为:让幼儿了解“爱鸟周”的含义;喜爱小鸟,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小鸟的认识与关爱;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初步了解一些爱护小鸟的方法。

2.讨论

活动观摩结束后,首先由执教的新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自我分析,这位教师认为通过谈话能引发幼儿对鸟的兴趣,运用了直观形象的PPT,让幼儿能认识许多鸟的名称,还知道鸟的本领,以及对人类的好处。幼儿已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PPT中展示的鸟,幼儿也能说出其它鸟类的名称,可见幼儿非常喜欢鸟,并通过自己的绘画活动,更进一步感受到爱护鸟类要从小做起,养成爱鸟、护鸟的习惯。如果在PPT的设计中能加上动画、声音效果,就能更加吸引他们进行欣赏。

在第二次的集体研讨中各教师纷纷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孔老师认为要分类介绍有代表性的鸟类,张老师认为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可在开始部分演唱歌曲《大鸵鸟》以激发幼儿兴趣。

3.再次修改活动

(1)目标的修改:认识几种常见的鸟,了解鸟类的共同特征,扩大有关鸟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护小鸟的情感。

(2)各环节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经过教研组教师的再次讨论修改,形成了集体活动方案“鸟的王国”,并由青年教师再次开展跟进课,其他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对活动进行了最后的修改。

三、第三研――展示课

经过以上几次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最终将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引导幼儿观察鸟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了解鸟和人类的关系;通过制作鸟窝的活动,激发幼儿对鸟类的热爱;培养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此活动能体现出教师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对幼儿渗透环保教育。通过爱鸟、护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材料的提供及环境的创设也体现环保。如宣传爱鸟、护鸟的展板展示,增加的“制作鸟窝”的活动中所提供的一次性纸杯及牙膏盒体现了废物利用。

课件的设计和运用更加精致、生动、合理。如鸟的鸣叫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动画的插入和大面积绿颜色的运用更加贴切环保理念。

四、教研反思

1.幼儿方面

“鸟的世界”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天真可爱,对于这些美丽而富有灵性的小鸟有着十分的喜爱之情。利用PPT与孩子一起认识了解各种鸟,比较不同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鸟与植物的关系、鸟与环境的关系。我们一起唱鸟、说鸟、画鸟,通过这环环相扣的各环节,幼儿对鸟产生了深厚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体,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产生了强烈的爱鸟之情,知道要保护弱小动物。知道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树的好朋友,是地球的好朋友,在情感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虽然我们的课结束了,但我们爱鸟的行动将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2.教师方面

通过“小鸟,你好”主题背景下集体活动“鸟的世界”的“一课多研”活动,较好地帮助个别教师分析与寻找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使新老教师通过连环听课、互动探讨。教师们在活动设计、课件制作、场景设计与布置、材料提供的能力上都有了增强,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设计、学习观摩、学习记录、学习反思,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此次“一课多研”活动的尝试,我们教研组的教师们积累了在主题背景下开展集体活动的经验,提高了教研能力,更进一步感悟到中班集体活动价值的体现,有效性地提高了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新教师认识到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及当前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适合的材料,灵活演示、引导和调控幼儿活动。而老教师不再把发挥“传、帮、带”的示范作用作为例行的工作,当作别人的事,而是当成自我发展的平台,可以促使老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在寻找问题、突破口和生长点的过程中主动学、积极学,不断反思、探索、研究,在指导新教师的过程中实现新的成长。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互动互助。围绕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的问题各抒己见,再次融合集体的力量,遵循从“活动预设―实践教学―研讨反思―再构思实践”的轨迹,进行深入研讨,使教学活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9)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

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生物鸟教学设计篇(10)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主动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很大的提高。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路径便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怎样的生物教学才能够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从而真正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便成为本文研究与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它关系到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制订明确、细化、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生物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取,也包括分析、观察、交流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此本文就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来谈谈如何确定生物教学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鸟类的生殖器官结构与功能。

2.掌握鸟类生殖与发育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掌握鸟卵的结构特征及其各个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的各种文献资料,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与信息交流

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鸡或鸭卵的结构和主要的各种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来探究鸟的生殖与发育,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2.关注鸟类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树立

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理念。

3.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过程,把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在此本文还是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来谈谈如何确定生物教学的思路设计,大致有以下四个步骤: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鸟类生殖与发育的相关录像、图片等资料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有一个感性、直观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提高课堂的整体感召效果。

2.利用学生课前所收集的与鸟类生殖和发育有关的资料,巧妙的设置一些问题,如“鸟的产卵期一般有多长?”、“鸟类的受精方式主要是哪种?”等等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鸡蛋或鸭蛋作为实验的材料,以3-4人为一个单位小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实验,来更好的认识与理解鸟卵的结构、功能,从而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4.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比较两栖类动物与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形式,从而指出生物的生殖发育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这一进化观点,使知识得到升华。

三、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

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比较注重考试技巧、解题策略,忽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只管“看懂”、“听懂”、“记住”、“会用”;另外,重理论轻实验和“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教学中。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应该逐渐被摒弃,进一步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

(一)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堂内容

中学生物学尤其是要学习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上“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教师就可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起疑,然后列举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有那些,每天什么时候就餐,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较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因为很多农村学生饮食没规律,在食物的搭配上也从未考虑过。整堂课学生讨论较热烈,参与性强,教学效果当然很不错。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的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见解,来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激烈的辩论,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假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假设的时间、地点、事件中去进行思考。例如生态系统一节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然后提出,“如果你扮演的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对它所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何影响?若你们小组扮演的生产者被破坏,那么该生态系统会怎样?”这就使学生能客观的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教学的目标前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把调动情感因素作为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以情感人,激发热情。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以情感人。例如在绪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各种动植物资料的情况,给学生树立一种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概念,增加爱国情感与自豪感;通过介绍一些生物学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逐步喜欢生物学甚至树立献身生物事业的伟大理想。

2.由情生趣,诱发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欲望是产生动机行为的直接原因,强烈的动机欲望为很好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浓厚的兴趣必将会给学习创造愉快,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有趣。在生物教学中,例如,讲“性别决定”之前,引用一则消息:“在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地区有个女儿寨,该寨妇女所生的孩子几乎全为女孩,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听罢,必定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奥秘。这样由喜欢听,就导致了多想,而多想就会加深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这种情感与认知很好结合起来的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以情鼓舞,增强自信。一个人的自信除了来自对自身素质正确的认识以外,更多地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随意的一句话就有可能给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反之也有可能极大地鼓舞某一位学生,从此他的学习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赞扬为主。

4.以情促学,学会学习。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健康、生产比较贴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例如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农作物的栽种、牲畜的饲养、家庭和校园的绿化、身体的规律性锻炼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也强化了所学的生物知识,从而知识也更加系统化。同时,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学生也会发现一些新问题,解决一些新问题,这样也使他们的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评价具有促进功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以前,生物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而考试又主要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主,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也就造成了许多“填鸭式”教学,“背书型”考试,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上很是缺乏。而新课改就是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含有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评价。所以,要实现评价的促进功能,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它不仅有纸笔的测试,还应有面谈、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志、学习笔记、实验测验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以档案袋进行评定,内容可以有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作品、创新思路奖励卡、学习态度奖励卡、积极参与学习奖励卡等,然后分期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时可以邀请同学、家长参加,让同学家长评价并写上评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克勤、马建峰:《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载于《教育研究》, 2008,25(2):43-4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59.

上一篇: 农村土地规划 下一篇: 美育教育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