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01 09:59:08

煤田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篇(1)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150-02

1 地质工作中做好煤质分析与评价的意义

在进行煤田开采以前,需要对该地的煤炭做好地质分析,它需要分析该地煤炭分布的特点、不同地层结构中煤质的质量、煤炭的品种分类等。做好地质煤炭分析工作煤炭开采才能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否则煤炭的开采可能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发现煤炭整体质量不高,使煤田开采项目耗费大量的成本。地质煤炭分析在煤田开采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地质学中一门重要的知识。

2 地质工作中煤质分析的范围

2.1煤样的分析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一片地区可能根据地形结构不同,它深埋的煤质特点、质量、品种都不相同,因此,对一片地区的煤炭分析要进行采样。

1)采样范围的控制

要对煤质进行采样,需对不同的范围的煤质进行采样、对不同地层结构的煤炭进行采样。保证采样范围的全面性才能保证采样结果具有可分析性。因此,要完成煤质分析,就要保证采样范围的全面性。

2)采样数量的控制

如果采样率过低,则可能对煤炭的评估不够准确;如果采样过于频繁,则有可能耗费大量的成本。决定合理的采样数量是煤质分析的关键。

3)采样质量的控制

煤质的采样是由钻头钻取煤炭的样本,再由地质人员对煤炭样本进行分析。在钻取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样本的原始性。如果样本被水淋湿、化学污染、泥砂混入等,则样品的化学性质甚至物理性质都会发生改变,使煤样本不具可分析性。因此对采样质量进行控制是保证煤质分析的关键。

2.3煤样的检测

取好煤炭的样本,需要对煤质的样本进行检测,它要求对灰分、粘度、含水量、结焦性等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对不同煤炭样本进行分类,检测工作是为了给煤炭的预测工作打好基础。如果不能做好有效的检测,则地质工作人员很难通过取样对煤田的整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2.4煤样的预测

在地质工作中,作好煤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煤质进行预测,通过煤样的预测,可以推断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的分布

通过对煤质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煤田的大致的构成情况,地质人员可以了解哪些范围是煤田的中心地带,含有大量的煤炭;哪些地区煤炭量逐渐减少,该地不具有开采价值等。作好煤炭分布的预测,才能有效的对煤田进行开采。

2)煤炭的化学构成

通过对煤质样本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范围、不同深度的地区煤炭的化学构成,不同的化学构成决定煤炭的整体质量。对煤质的化学构成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在煤田开采项目展开时能迅速从煤田中得到优质煤。

3)煤炭的工业特性

不同化学构成的煤炭具有不同的工业用途。地质人员要从煤质的化学构成中分析到煤炭的工业提性,煤炭开采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工业用途对煤炭进行分类。

4)煤炭的品种分析

不同化学构成的煤炭资源,其品质也千差万别。比如如果已经划分出不同工业特性的煤炭,则还能进一步根据其化学成分划分它的等级。将煤炭的品种进行再度细化,能提高煤炭使用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3 地质工作中煤质评价的重点

3.1评价样本的代表性

要对煤田的样本进行评价,首先要了解样本的范围、数量、精确性确定样本取样是否能反映煤田分布的情况,如果样本不能达到要求,则需要追加样本数量;煤田的煤炭分析、数量分布、质量变化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律。在对样本进行评估时,需要从宏观的角度评估样本的准确性。在评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出现不合理的数值变化,则需要对可疑的样本重新取样。比如在煤质的取样中会出现样本被水淋湿、样本编号错误、样本遭到破坏等。做好样本代表性评估才能做好煤质的评估。

3.2评价样本的指标性

对煤炭的指标进行划分是重要的事情,做好科学的指标划分,能准确的评估出煤炭的化学构成、工业结构、品种质量等。通常煤质评估是以灰分、硫分、浮煤挥发性、粘结指数等方式对煤质进行评估。该种评估方式能反应出煤质的物理特征与化学特征、燃烧的强度、煤炭燃烧率等。通过对指数的划分,也可以根据煤炭质量的变化了解煤田煤炭层次的分布,它能进一步反应出煤田的整体质量和分布的特点。煤田开采人员根据指数的变化与根据该类指数分析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到煤田的整体构成。做好评价样本的评估工作,能对煤质作更细致的了解,人们能有针对性的采取自己需要的煤炭资源。根据样本指标性的评估,煤田开采人员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开采的方法,准确的开采出需要的煤炭资源。

3.3评价样本的准确性

对煤炭样本进行评估,不是仅仅只评价一次,也不是要求一次就对煤质做完整体的评估工作。对样本进行评估要分层次性。

1)初段评估

初段评估的目的是对煤田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即第一次评估的范围为煤田的总体分布范围、煤田的煤炭数量的预估、煤体质量的预估、煤炭开采难度的预估。通过初步的评估,需要评估对某种煤炭进行开采,是否具有可行性、成本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初步评估,能得到煤田开采项目是否可以持续进行。

2)利用评估

它要求能评估出该体煤田煤田准确的化学特性、煤田质量层次划分的方法、同时要通过化学实验对需要开采的煤质进行进一步实验,以便宜让煤炭开采的价值真正能满足项目的需要。

3)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是对以上不确定的评估数值进一步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田的范围、煤炭的质量、开采的方式、项目的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完成最终的评估即为完成煤质的评估过程。

4结论

以地质的方法对煤质进行分析和评估是煤田项目开展以前必须做好的重要预备工作。要做好煤田项目开采工作,需要从地质的角度对煤质进行仔细的分析、彻底的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控制煤质分析检测数据精确度的重要性[J].煤质技术,2009(S1).

[2]尚英莲.浅析煤质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0).

煤田地质学篇(2)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251-01

煤田地质勘探是研究煤田周围的地质环境、煤层地质条件和研究煤层水文地质特征的理论与方法。煤田地质勘探包括煤田普查和煤田勘探两部分。煤田勘探是对初步确定具有开发价值的煤床,为了在开采过程中为确切保证煤储量的经济价值或保证煤矿的持续生产,而进行的水文、地质、经济研究和调查工作。本文对煤田勘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 煤田勘探的技术条件

1.1 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我们要了解煤田储藏的自然地理情况。煤矿大部分储藏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总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纵向分布的沟系较发育,地表水沿南部分水岭汇入冲沟,然后由北西向主冲沟向北流出矿区。

其次,掌握煤矿岩层的含水特征。按岩层含水介质及富水性不同,煤矿可分为五个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断裂带含水层、老窿含水层、基岩隔水层。其中第四系残坡积层、基岩风化带裂隙均属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很小;断裂带(层间破水带)含水层,多为闭合面,亦属相对较弱含水层,导水性中等,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矿区基岩为煤系碎屑岩,致密坚硬,是区内良好的隔水尾局部裂隙发育,含少量裂隙水,但隔水性能仍较好,可以阻挡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矿坑。

再次,摸清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区。煤矿矿区内属潮湿多雨型气候,植被发育,丰富的大气降水渗入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转为地下水,并从高处往低处迳流。迳流途中,:―部分排泄出地表,另一部分通过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渗入地下深部,形成了断裂带裂隙水,或渗入老窿中形成地下水体。其相互沟通,对矿床的开采有一定影响,尤其老窿地下水体对矿床开采构成一定的威胁。因为煤矿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存在,所以煤矿与地表水体联系不紧密;但与浅部老窿水联系密切。矿区老窿分布于地表至采空区范围内,且老窿不断接受地表水补给,又与断裂联系较密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充水的主要原因。

最后,制定煤矿矿坑的涌水量排放计划。如果煤矿矿区矿坑正常涌水量4.3m3/h,雨季为8.2m3/h。矿山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6m3/h,矿井应该采用二级排水:分牛173m、十107m两个水平用15kw潜泵逐级抽排,矿坑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自然汇聚到位于各水平最低处的水仓,煤田矿井在排水时,抽水至主斜井口的地面排水沟,随排水沟排出矿区。

1.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煤矿区内务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以及主要的岩石抗压强度将矿区内岩石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即:

(1)松散软弱型岩层

松散软弱型岩层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冲积层、强风化岩石层等,该岩组岩石结构松散、稳定性差,但距煤层远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

(2)半坚硬型岩层

半坚硬型岩层主要为断裂带中碎裂岩层、角砾岩层、泥岩等,该岩组稳定性相对较差,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3)坚硬型岩层

坚硬型岩层包括砂岩、粉砂岩和部分泥岩,岩石结构致密坚硬,稳固性好,对矿床开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 煤田勘探的技术应用

煤田勘探技术是在煤田勘探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探明煤矿整体的形状、规模;深度和储藏量。随着煤矿地质勘察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也在不断发展。煤矿地质勘探主要策略是物探先行,钻探与物探相结合的策略。对于煤田勘探的技术包括:地震法煤田勘探、重力法煤田勘探、电化学煤田勘探、磁瞬间煤田勘探。

2.1 地震法煤田勘探

地震法煤田勘探是利用煤田岩石的弹性和密度的不同,通过地面人工激发的震波来进行观测和分析的过程,由此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隋况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法煤田勘探的原理是以人工方法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波,人工震波在向下传播时,假如遇有性质不同介质的岩层分界面,就会发生折射或者反射,运用检波器接收这种人工震波。地面通过收到的人工地震信号来分析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形状。地震法煤田勘探是目前煤田勘探煤炭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地质勘察、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地震法煤田勘探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在煤田埋藏深度仅为160~700米的浅煤层,一般不超过800米的范围内的煤层,我们可以采用地面地震法煤田勘探技术。对于煤田深部,我们可以采用矿井地震勘探技术。而矿井地震勘探技术又包括井巷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震波超前探测、瑞利波勘探技术、槽波勘探技术等等。

2.2 重力法煤田勘探

地质勘查技术中的重力勘查或重力法煤田勘探,主要是通过反映煤田地下岩层密度横向的重力差异和变化,用以提供煤田构造和煤矿储量等地质信息,进而作出定件、定量的解释推断。这种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之为重力失常;其规模、形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及深度。重力法可应用于煤田的地下水勘查和煤层区域及环境调查等领域。但是需要采用灵敏度高、精度高、适合复杂工作环境的专门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2.3 电化学煤田勘探

电化学煤田勘探是通过地壳中煤炭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例如矿体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矿体的电化学特性差异,我们根据人工电场与天然电场的区,掌握电磁场或电化学场的时间特征的观查和研究,由这些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差异,研究人员可以推断煤田矿体或其他地质构造的大小、形状、位置、埋藏深度的物理参数等,从而达到煤田勘探的目的。电化学煤田勘探还有具用场源、装置形式多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电化学煤田勘探充分利用煤田岩石的物理参数。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4 磁瞬间煤田勘探

磁瞬间煤田勘探技术在利用煤矿矿井瞬间电磁来进行非接触式探测的技术,属于时间域类型的煤田勘探技术。并下利用瞬间电磁探测时,其发射和接收回线边长需依据采掘空间断面的大小选择,可通过加大发射功率和接收回线匝数的方法增强二次场信号的强度,从而增大瞬变电磁法的顺层或垂直勘探深度。煤矿地质与煤田勘探技术必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很好的为煤矿采矿工作服务。

3 影响煤田勘探地质条件的因素

影响煤田勘探地质条件的因素很多,如构造、水文、瓦斯、煤层顶底板条件等.其中构造因素是最主要的,构造裂隙发育带是水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带,―也是顶底板管理的重点地带.因此,查明煤层构造是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主要勘查手段为二维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与钻孔控制.在充分占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井田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其它地质条件(煤层、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等)的分析研究成果。

(1)对于浅层煤田的采空区低界面,地质勘察工作无法精确圈出,只能根据煤田的具体情况宋判断。

(2)煤田在建井开采后在煤炭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地质勘察技术在此方面论述不足。

(3)用地质勘察技术对煤田地质条件不但可以作定性分析外,还必须进行定量评价,因而要运用地面和地下的测试和理论计算方法,提供结论性意见和可靠的设计参数,供设计和建井的参考。

(4)研究地质勘察问题必须考虑它们与煤矿建设的关系及期目互影,还要预测将来的发展趋势,即煤田地质预测。

结语

煤田地质学篇(3)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20-01

引言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对煤炭需求量的增长,煤矿勘探、开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煤田地质勘探的作用日益突出,其目的是通过对地质的分析,勘测出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矿,并探明容量,为以后的开采工作提供必要条件。而煤层煤质是勘探分析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勘探报告的编写工作,且勘探结果可反映出该地煤矿的特征,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促进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进步。

1 煤田地质勘探中煤层煤质的研究

1.1 地质条件

丰城区所在区域的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东南缘与华南褶皱系东北隅之间部分地域,属于萍乐坳陷带的中段。萍乐坳陷带呈反“S”形状分布,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以向斜相对宽长、背斜相对窄短的隔挡式构造为特点,总体构造较为复杂。以梅林镇低山村的河西煤矿为例,该煤矿的主要开采对象设计二叠系上统龙潭老山段B4煤层。下老山亚段含煤地层含煤4层,从上而下依次为B3、B4a、B4b、B6煤层,平均厚度为2.21m,含煤系数为3.5%。各煤层的含煤情况见下表:

1.2 选样

煤样的选择是前提,选样结果直接关系着后续工作,必须加强重视。考虑到杂质会影响检测精确性,煤样中切不可带有杂质,否则极易引起灰分值的升高。在对煤样进行检测时,应选择干净无任何污染的煤样。在采样时常会沾带泥浆,遇此情况,不能直接用水清洗,否则会使其灰分值有所下降,影响检测结果。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刷子将沾带的杂质去除。有些次啊及区域较为特殊,特征十分明显,如氧化带、风化带以及断层等,对此处的煤样进行检测时,因条件复杂,不能将煤质当做典型数据直接参与到煤样平均值计算中来,其作用仅为参考。

1.3 煤质数据检测分析

选样工作结束后,需要从多方面对所选煤样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各项参数。煤田类型、开采用途、勘察水平等都对煤质的界定有所影响,所以为了使界定更为准确,应综合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关于煤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炼焦用煤

检测内容较多,包括水分、发热量、结焦性、灰分、粘结性、焦渣特征以及挥发能力等。为提高此类煤的质量,若煤样的含硫量大于1%,应对其原煤进行检测。

②非炼焦用煤

与炼焦用煤不同,在检测非炼焦用煤的质量时,检测内容主要有原煤的水分、灰分、发热量、挥发分、全硫、焦渣特征等。

③动力煤

动力煤对煤的质量要求没有其他煤那么高,所以在检测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即可,检测内容多为煤灰成分及其熔融性。若检测要求较高,需要获取详细信息,在测量时可增加煤样比例数。

④带有煤牌号的煤样

若检测中遇到带有煤牌号的煤样,检测项目通常涉及浮煤的水分、灰分以及全硫等项目。若煤样的性质不同时,需新增相应的检测项目。以褐煤为例,检测项目还应包括褐煤蜡及腐殖酸等。

2 煤层煤质检测在促进煤田勘探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煤田勘探部门只有以大量准确的资料为依据,才能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而煤层煤质检测无疑能为其提供所需信息。 将检测结果做成地质检测报告,全面了解煤田地质的情况。内容主要包括:①煤层厚度,具体又分为煤层结构、分层厚度以及煤层的变化规律等;②煤质特征,如属于何种类、水分多少、含硫量如何等;③煤层的倾角大小,以及倾角变化之间的联系;④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结构特征;⑤围岩和夹矸层的性质。

其次,通过对以上检测内容的了解,可掌握煤田地质的基本状况,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指标,对勘探区的煤炭储藏量做出估测,以及开发用途进行相应的评价。这就要求煤田地质检测报告必须符合实际,具有极高的准确度。

结合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需对地质结构、煤层、煤质等加以考虑,确定井田边界时,通常会选择自然地质构造线、水文地质变化线或煤种变化线。而划分水平和盘区时,应综合地质构造、煤矿种类、煤层厚度等因素加以考虑。至于回采工作面的设计,需考虑采高、斜长、走向长度以及推进度等因素,为实现高质量煤炭的开采工作,在确定这些参数时,需结合报告中的地质资料合理分层、合理选择回采工作面的位置及回采工工艺。

此外,煤质技术管理须做好几项工作:结合煤层实际的质量和储量,科学合理地制定开采方案;抓住煤层质量的分布规律,以此为依据制定煤炭质量计划;分析煤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按照煤质特点,合理安排产品的等级。因煤质计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在编制计划时,需保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合理的计划,可促使煤炭产品占据更多市场,以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地质勘探数据,因此必须确保数据真实、稳定、安全。

3 煤层煤质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重大意义

煤田勘探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而煤田的价值高低多是通过煤样的煤质数据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在实际勘探中,对煤质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其分析结果为基础,进一步获取煤炭分布规律及煤质的变化特点。确定优质煤的大致分布范围,指导煤田的科学开发,而且煤质数据也是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依据。

煤炭分布及变化均有其内在的规律,煤田地质结构特点不同,煤质规律也具有复杂多边性,如断层处的煤质规律较为复杂。实际中对煤质规律进行分析时,通常从钻孔位置着手,在典型新较明显的位置开展煤质检测工作,对于判断煤质的灰分、水分、硫分等指标,应在现场做好分煤层钻孔记录。而后以当地地质状况为基础,结合煤田走向,初步确定煤质分布的范围,并绘制出其变化规律图。成煤年代不同,相应的煤质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煤田,煤质也可能不尽然一致。对厚煤层和薄煤层进行勘探,并总结煤层间的规律。通常应选择灰分低、硫分高,且具有较高评估价值的煤,并借助煤质分布示意图及变化曲线图,在地质勘探报告中做详细说明。若想进一步挖掘煤质数据对煤田开发的积极作用,可对煤层之间的硫分、灰分和挥发分再次分层,并绘制出等值线图,为煤田的开发利用提供更丰富、更精确的数据资料。

4 结束语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关系到我国的煤炭开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煤层煤质的研究分析是煤田勘探的前提,通过对煤质数据的分析,可为煤田的科学开发指明方向。同时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可确定优质煤的分布位置,为以后的开采提供便利。总之,煤层煤质的研究对煤田地质勘探具有重大意义,确保了勘探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煤田地质学篇(4)

0 前言

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是决定煤矿生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煤层厚度变化受原生煤层沉积环境因素和后生地质构造因素的双重控制。前者往往控制煤层厚度区域性变化,而在一个井田范围内,地质构造因素更直接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构造作用是控制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1];煤层厚度的区域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构造主要引起煤层厚度的局部变化[2]。近来人们更多侧重于研究各种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3];但是,至今尚未见研究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影响的报道。淮南煤田新集煤矿是勘查与开采大型推覆体掩盖下煤层取得成功的典范。本文将以新集井田13-1煤层为对象,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影响。

1 淮南煤田13-1号煤层特征

淮南煤田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第四含煤段13-1号煤层是煤田内所有煤矿开采的主要煤层。据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煤矿的地质资料,该煤层最小厚度1m左右,最大厚度8~9m(少数井田达12m),平均厚度4~5m(少数井田达6m);在各生产煤矿13-1煤层的可采性指数都为1,变异系数小于25%(少数井田稍大),多数井田13-1煤层属于“稳定煤层”。

淮南煤田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第四含煤段的沉积环境属于网状分流河道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平原地形低平,其上形成了分布广阔的泥炭沼泽。当时本区地壳运动正处于比较稳定时期,频率小的振荡运动使沼泽水面上升能较长时期和植物堆积基本保持一致。由于沉积古地理和地壳运动二者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了厚度较大而且分布稳定的13-1煤层[4-6]。

据上所述,在淮南煤田的各井田内部,13-1煤层厚度和稳定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井田的地质构造。

2 新集井田13-1煤层的厚度特征

据对新集井田98个钻孔资料的统计,91个钻孔见原地系统内13-1煤层,7个钻孔的13-1煤层因断层通过而缺失。此外,有21个钻孔穿过推覆体里的煤系夹片,见有13-1煤层。夹片里的13-1煤层的稳定性差,至今煤矿未予开采。

为了探讨新集井田推覆构造对13-1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作为对照,统计了相邻未受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13-1煤层的厚度资料。煤层的厚度情况列于表1和表2。按照《矿井地质规程》第七条[7],13-1煤层稳定性评价结果见表3。

新集井田13-1煤层结构简单, 35%的点没有夹矸,36%的点只含一层夹矸,22%的点含两层夹矸,个别见煤点含3层夹矸。张集井田13-1煤层结构也同样简单。夹矸厚度不影响煤层稳定性评价。

据表1、表2、表3,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新集井田13-1煤层厚度具有以下特征:

(1)在推覆体内或者在原地系统内13-1煤层的厚度虽均有较大变化,但其可采性指数仍然为1,这与张集井田和淮南煤田其他井田的情况相同。

(2)推覆体内13-1煤层的厚度偏小,平均厚度只有3.68m,小于原地系统和张集井田该煤层的平均厚度5.87m。淮南煤田多数井田13-1煤层的平均厚度都在4~5m之间,少数达6m。

(3)在推覆体内或者在原地系统内,13-1煤层的变异系数都≥30%,显著大于张集井田该煤层的变异系数(24%)。淮南煤田多数井田13-1煤层的变异系数小于25%。

(4)在新集井田的推覆体和原地系统内13-1煤层厚度的离散程度大于张集井田。推覆体内见煤点的厚度分散于1~7m之间,其中不足三分之一见煤点的煤层厚度集中于3~4m之间。原地系统内只有26%的见煤点煤层厚度集中于5~6m之间,74%见煤点的煤层厚度分散于各厚度段(自1m到9m)。而在张集井田13-1煤层厚度变化的情况大不一样,近89%见煤点的厚度处于3~6m之间,其中46%见煤点的煤层厚度集中于4~5m之间;只有11%见煤点的厚度分散于其他厚度段。

3 影响新集井田13-1煤层厚度变化因素探讨

为表明新集井田13-1煤层厚度变化大以及稳定性差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3.1 沉积环境未对13-1煤层厚度产生影响

据91个钻孔资料,在13-1煤层底板未见砂体,煤层之下不到8m处普遍发育有平均厚度近1m的13-1下煤层,其间为泥岩和炭质泥岩;13-1下煤层的底板也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这表明在新集井田范围内13-1煤层的沉积基底是稳定的,没有砂体影响煤层沉积。

13-1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在原地系统内的15个钻孔内13-1煤层直接顶板见有砂岩,但是顶板砂岩覆盖下的煤层厚度仍然比较厚。其中11个钻孔的煤层厚度超过5m,另4个钻孔的煤层厚度也达3.85~4.58m。由此可见,新集井田13-1煤层没有被顶板砂岩明显冲刷而变薄的迹象。

3.2 与大型推覆构造有成生联系的的层滑构造是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的主要地质因素[8-10]

在新集井田大型推覆体内部构造复杂,岩石多受挤压变形,破碎滑面发育,并伴有一系列小型褶皱及逆冲断层。因此推覆体内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13-1煤层的变异系数高达34%。新集井田阜凤逆冲断层面是井田滑动构造体系中的主滑动面。在其影响下,原地系统内13煤中发育有三个次级滑面。显然,这两级滑动构造对煤层厚度必定产生重大影响,以致原地系统内13-1煤层变异系数达到30%,超过未受到大型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的24%。层滑褶皱直接造成13-1煤层在走向和倾向上都常出现波状起伏, 煤层厚薄悬殊,呈节状分布。层滑断层又直接造成煤层断裂,98个勘探钻孔中就有7个钻孔内的13-1煤层全部断缺。

3.3 层滑构造对煤层的另一影响是破坏了煤层原有的结构构造,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新集煤矿井下13-1煤层中构造煤普遍发育,被定为“突出煤层”。据对65个钻孔测井曲线的解释资料,只有零星分布的4个钻孔内13-1煤层的原有结构构造未遭受破坏;其余61个钻孔的13-1煤层内部都不同程度赋存有构造煤。与之对照,张集井田13-1煤层结构构造遭受破坏的程度较差。其中煤层全部都被破坏成为粉状构造煤的钻孔数只占钻孔总数的22%,大部分钻孔里的煤层内只出现1层到2层厚度不一的构造煤分层,并位于煤层顶部或底部与顶底板岩石接触部位。这显然是煤层顺顶与底滑动面,即上述次级滑动面滑动的产物。可是在37%钻孔内的煤层中部还出现构造煤分层,表明在煤层内部还存在更次级的滑动面。这种滑动面很可能是煤层内部的泥岩夹矸或者含泥质较多的暗煤条带的层面,顺着滑动面滑动的煤分层被破坏成为粉状构造煤。

4 结论

为探讨大型推覆构造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新集井田98个钻孔资料作了统计与研究以及对新集井田地质构造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

与淮南煤田各井田,特别是与邻近的未受大型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比较,新集井田13-1煤层煤层可采性指数虽然为1,但是变异系数高达34%(推覆体内)和30%(原地系统内),高于张集和煤田内多数井田,煤层稳定性降为较稳定型。

(2)13-1煤层的沉积环境以及煤层顶板砂岩对煤层厚度变化没有显示影响。

(3)与大型推覆构造有成生联系的的层滑构造是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的主要地质因素。

(4)层滑构造对煤层的另一影响是破坏了煤层原有的结构构造,使煤破碎成为具有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构造煤分层。煤层顶和底面的次级层滑面造成在煤层顶部和底部普遍发育有厚度不一的构造煤分层。

【参考文献】

[1]刘程,李向东,杨守国.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J].煤矿安全,2008(5):14~16.

[2]李建松,刘冲,韩建光.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分折[J].煤矿现代化.2009,(2):27~28.

[3]吕大鹏.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若干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9):117~118.

[4]兰昌益,杨本才,彭苏萍.淮南煤田二叠纪含煤岩系主要煤层的沉积环境[J].煤炭学报,1988(1):11~20.

[5]兰昌益.淮南煤田二叠系石盒子组13号煤层的形成条件[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8(2):1~16.

[6]刘衡秋等.淮南煤田第四含煤段砂体的演化特征及对煤层厚度的控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1):7~10.

[7]煤炭工业部.矿井地质规程[S].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煤田地质学篇(5)

我国是资源型大国,煤田地质工作对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和勘查,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国的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影响了煤田地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在部分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不适应现代化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所以煤田地质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不断改善,要适应现代化发展,适应煤田地质单位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化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进我国煤田地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煤田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缺乏高素质人才

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善,导致大部分人才流失;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人才存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1.2用人制度不完善

在煤田地质单位中,需要按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性化差异进行合理分配。但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管理人员在制定用人制度时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性和规范性,对煤田地质工作人员没有合理分配,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单位内部缺乏合理的奖惩制度,导致煤田地质工作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对煤田地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能有效提升,人才储备量较少,优秀人才流失。

1.3考核制度不健全

为了保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建立考核制度。但在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限于对人员的调配和安排工作,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自身的差异性没有充分了解,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缺乏认识,部分单位对考核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煤田地质单位的考核制度不健全,在煤田地质工作煤田地质局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下,工作能力不合格,从而影响了煤田地质工作顺利开展,阻碍了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

2煤田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

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引进新的人才管理模式,了解和掌握煤田地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身差异性,实行因人制宜的管理方式,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煤田地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满足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需要和时展的要求。

2.2加强人才培训

由于煤田地质单位中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促进煤田地质单位的发展[3]。煤田地质单位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并存的培训管理理念,加强人才的综合培训,例如可以通过报告会、专题研究、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来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对煤田地质单位中的业务人员进行个性化培训,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对市场营销工作人员或项目经理进行综合培养,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思想和人才发展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

2.3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措施

煤田地质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有着重要的联系,需要制定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措施。根据工作人员自身工作和综合能力,以及自身差异制定考核制度,要充分体现考核制度的公平公正[4]。针对煤田地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实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煤田地质工作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煤田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不断改革,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据目前煤田地质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单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单位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考核制度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煤田地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门智力.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在煤田地质勘探单位中的运用[J].商,2014,(17):26.

[2]吴兰平.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在煤田地质勘探单位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6,(16):151-152.

煤田地质学篇(6)

[中图分类号] P641.4+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32-1

在开发煤炭资源期间,想要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约战略,缩减煤炭能源损耗,就需要在进行煤田地质勘探期间实施优化配置,从而推动煤炭企业更好发展。以下简要针对煤田地质勘查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实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意义及内容

煤田勘查工作的意义在于为矿山的建筑设计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例如:煤田的存储量、开采条件等,从而降低煤田开发的风险,同时提高经济收益。一般来讲,而可以将煤田地质勘查划分成四类:即地域勘查、地质勘查、开发技术勘查、矿石技术勘查等。另外,基于此前提下需要进行综合评定。

伴随着目前时代的逐步发展,形成了全新的资源观,其认为:在应用资源期间,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对资源进行细致分析,结合资源的不同类别合理选用科学技术,同时实施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想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业者需要将本身同自然系统融合在一起,科学处理资源的子系统及其他系统,进而协调好自然发展。煤炭资源属于固体资源,归于自然资源的领域,那么工作人员就需要依据资源的规律对煤炭资源进行利用、勘查及开发。

2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位于煤炭企业的地位

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地质勘查工作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不管是其发展方向、还是相关产品,都会受到地质勘查质量的影响。煤田的地质勘查工作不但需要确保有关煤田的地质信息全面、精确,同时还应确保资料收集、整理过程快速、省时等特点。

3煤炭资源同煤层气资源及水资源的关系

在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查期间,在制定挖掘方法期间,需要结合煤田的煤层气、岩层及水等内容进行考量,其都会对煤炭的开采效率造成作用。实际上,此类资源都能够通过勘查作用后进行利用,尤其是在对煤田进行初步勘查时,很多从业者由于没有了解煤田内的资源构成,从而降低了勘查的质量。部分从业者认为甚至错误的认为此类条件不利于煤炭的开采,在环境评估后,采用相应措施处理这些条件,从而过度损耗了煤炭资源,降低了煤炭产业的经济收益。想要处理此种情况,在勘查煤田地质情况时,不但需要对煤炭资源进行勘查,同时也需要将煤层气、水资源等勘查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从而为后续规划、应用奠定基础。

4对煤田的地质勘查措施进行优化配置

对于煤田的勘查工作来讲,其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可以被分割成若干阶段。想要尽量提供勘查的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对煤田及其四周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及优化配置。一般煤田的地质勘查措施包含很多内容,例如:勘查的方法,勘查的技术、勘查的布置体系、项目施工流程等。这对勘查的不同阶段,合理选取对应的勘查方法,从而确保勘查工作同相关要求相吻合。我们都知道,煤层间存储着煤层气,同时也存储着水分,想要合理配置煤田的勘查措施,就应确保勘查措施构成的过程能够全面揭露出固体、液体及气体三者的特性及规律,同时符合其互相作用的要求,在安排期间,应针对矿区的真实情况进行设定,因此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依据我国颁布煤田勘查相关标准及规定发现,煤田在勘查地质情况时,大致任务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其一,普查及预查煤炭地质阶段。由于一个全面的水文地质单元具备范围较大的普查面积,那么,应把该范围的地质水文情况总结出来,从而正确解释自然流场的特点,合理判断蕴藏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在此期间,想要更全面的了解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应该通过多种先进的方法及措施实施工作,例如:进行地质物探、地质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等,进而定量圈划资源富集范围;其二,细致勘探阶段。此阶段应对范围内的水质及水量进行评估,合理推断、预算出可以开采的含量,进而保证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统一化,更好的推动煤炭企业发展。

5对煤田的地质勘查内容进行优化配置

高质量的地质勘查内容配置,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勘查的质量及效率,提高勘查的经济性。另外,对勘查内容进行优化配置,能够发挥选择勘查措施、决定勘查配置的价值。

煤田的地质勘查工作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体系,其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煤质、岩性、煤类、自然条件、地理情况、水文情况、项目地质等。对煤田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意义在于精确获取煤炭资源的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对水资源进行勘查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勘查地层的层序、地下水的水位、控水的结构、地下水的水量等,勘查水资源的目的在于精确获取水资源的情况,为后续施工夯实基础。

对煤层气资源进行勘查包含的内容出了部分基础的地质情况外,还包含一些其他内容,例如:地质的背景、封盖的条件、煤层气的特点等内容。对煤层气进行勘查的意义同勘查水资源的意义相同,都能够为后续施工夯实基础。

据研究发现,对水资源、煤田、煤层气三者进行勘查,互相都存在密切的联系,由某种角度来看,包含很多的共同指出,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深入认知这一特点,对三者的勘查工作进行细致研究,从而提高勘查质量。

6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目前社会发展速率的逐步加快,煤炭企业也获取了相应的进步,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大战略实施力度,进而增强煤炭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深入对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研究,保证勘查合理配置,进而提高勘查质量,为后续工作夯实基础。因此,对煤田地质勘查优化配置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人们深入分析的事情。

参考文献

煤田地质学篇(7)

[中图分类号] P641.4+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68-2

河南省所处的构造单元跨越了华北板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处于华北聚煤区域的南缘,其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河南省的煤田构造有其独特之处,分为全区发育和局部发育两种。通过对构造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发现新的煤炭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状况,因而加强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煤田构造及其特征

河南省的大地构造位置较为特殊,在全省范围内的构造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变形力学的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从板块构造出发,河南煤田的构造格局基本呈现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性。以京广线为界限,包括东部覆盖区和西部暴露区。构造分区包括嵩箕构造区、秦大构造区、太行构造区和崤熊构造区。四个构造方向为北西向、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河南省从全国范围来说,地层的发育状态良好,自太古宇到新生界都在延续发育。从沉积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河南省层遭受两次大规模海侵,在海侵间隔期间,完成了碳酸盐的沉积。太原组沉积的早期和晚期都属于海侵阶段,并以碳酸盐沉积为主要沉积对象。在海平面出现下降的中期阶段,则以陆源碎屑为沉积对象,出现沼泽、潮坪等构造。所以依据河南省焦作煤矿的构造纲要图(如图1)以及河南省主要煤田的位置关系(如图2)对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2构造控煤特征分析

在构造控煤的作用分析中,其涉及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第一是断层控煤,主要以河南禹州煤田为例;第二是向斜构造控煤,主要以河南义马煤田为例;第三是滑动构造控煤,主要以河南上庄煤矿为例。

2.1禹州煤田的断层控煤

禹州煤田煤层赋存的断层方向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对禹州煤田煤层赋存影响比较大的是北西向的断层,因为此断层的规模比较大,而且延展方向比较长,构成禹州煤田煤层赋存区域的断层主要有禹州南部区域的岸上-黄道断层、禹州中部的河街断层、白沙以及景家洼向斜,禹州煤田受断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部分断层的抬升和下降,促进大型井田的形成以及部分煤层往深层发展;第二种是断层促进大量含煤区的形成;第三种是断层导致大面积的煤层变薄变浅。

2.2义马煤田的向斜构造控煤

义马煤田的向斜构造对煤层赋存与煤系形成是有极大的关联的,受断层的影响,造成部分煤区有滑移的趋势,深度含煤层受向斜构造的影响而煤层变浅,而且部分煤田已经遭到剥蚀,但是北东方向的存有适当的向斜构造促使转折部分出现抬升的现象,保留较大面积的煤层。

2.3上庄煤矿的滑动构造控煤

滑动构造控煤主要表现在上庄煤矿的弯转处的浅层地段,例如在断层的左旋方向滑动过程中,受断层剪切力的作用导致部分软性的煤层出现滑移的情况,所以滑动构造控煤的地区,煤层的深度普遍表现的非常浅。

3煤田构造与控煤作用

3.1控煤的主要构造

河南控煤的主要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褶皱由于受到地质断层的破坏,造成老岩层的直立或倒转致使其覆盖于新地层之上,基本形成是以印支期渑池挠褶为基础再加上燕山期褶皱而形成;断层分为张剪性断裂、压剪性断裂,断层基本形成于燕山晚期,支断层较多,部分位于渑池向斜轴部,形成中部与北寨的断层、相交的营窑断层。以燕山期出现的推覆逆冲构造断裂为例,此构造致使煤层出现褶皱,发生变形,厚度也呈现很大变化,煤层的转折位置变成了薄煤带。在褶皱与断裂的影响下,煤层的连续性受到了很大破坏,原始厚度也发生了改变。

3.2控煤构造与煤田特征的关系

河南省属于华北地区,处于华北石炭一二叠纪聚煤盆地的边缘,拥有重要的可采煤层,经过长久的构造发育形成较为稳定的积淀。以东西向为主的构造带会对煤田的展布和煤层的赋存状况起到主导作用,此类煤田特征主要表现在煤系上。在挤压、推覆等褶皱构造作用下,含煤层的聚煤建造会受到良好影响,加上不同程度的逆冲断层的连续作用,煤层会以叠瓦的方式产出。有的煤层一方断层密度较小,断面缓倾,另一方因与褶皱带相邻,就会呈现较大的发育规模和较陡的断层,这些形态都会生成一定的聚煤作用。河南部分煤矿的开采深度还相对较浅,拥有较大的开采潜力。很多煤层在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之下,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赋存煤田特征,聚煤作用较明显,因而在完成浅层和小倾角区域的开采之后,还可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煤层,进行资源挖掘。

4控煤构造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控煤构造对煤层的影响。煤层之间的断层构造是非常普遍的,导致煤层容易发生塑性流变,从而形成厚薄不一的煤层,但是稍次级的断层和褶皱对于煤层的影响是最严重的,出现背斜轴部分处的煤层骤然变薄,与构造线分布方向呈大致平行关系,以带状的形态分布。

控煤构造对煤质的影响。煤层的物理性质受构造的影响非常大,例如河南省禹州煤田的煤构造均受到构造的影响,导致厚煤区形成碎斑碎粒煤,原生煤质结构遭受极大的破坏;导致薄煤区镜面分布呈现鱼鳞状、糜梭煤,越靠近断层处,煤质的灰分程度越高。

因此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论是对煤层还是对煤质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在煤田开采中要重视控煤构造的关系以及影响,确保煤田开采的安全性。

5结束语

不同地区的煤田构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于河南省来说,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聚煤区,对其进行深入的构造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更加明确构造控煤作用,积极趋利避害,对煤炭资源的潜力做出科学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煤炭的找寻和开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红波.河南省禹州煤田构造控煤特征[J].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2011(04).

煤田地质学篇(8)

前言

煤田测井是煤田勘探中的一项核心工作,通过煤田测井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对煤田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显然,做好煤田测井工作,意义重大。

1 新疆煤田概述

根据新疆煤田的地层的沉积顺序可以划分为顶板层、中间层(含煤地层)和底板层三个地层组。顶板层主要有第四系,第三系等组成;中间层(含煤地层)主要有煤层和炭质泥岩、泥岩及不同粗度的砂岩、砂砾等各种岩性组成;底板层地层主要由不同粗度的砂岩、砂质泥岩等组成。

2 煤田测井的设计说明

2.1 煤田测井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一、为了有效确保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相关的煤田测井设计方案。

第二、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制定设计方案前,应广泛搜集、研究有关的工程地质信息和资料,并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

第三、煤田测井设计方案的制定还应充分考虑地质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煤田的经济效益。

2.2 测井设计内容

就煤田的测井实际情况来看,测井设计内容如下:

第一、要进行地质任务和质量要求的设计。

第二、要做好之前测井工作的记录和评价工作。

第三、确定测井试验孔的位置和数量,明确相应的试验目的,做好相关的试验。

第四、要对测井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

第五、要对仪器设备的配备以及作业人员的组织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2.3 试验工作

第一、在未充分掌握煤田所处地理位置的地质物理特征的地区,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在基准孔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试验。

第二、在试验时要求所用的试验孔要满足如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保证岩心采取率在75%以上,煤心采取率在90%以上;二是要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在确保相关参数满足相关要求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孔的试验。

第三、为了实现实验工作的规范化,在试验前应科学编写试验方案,同时在试验后应及时编写试验总结。

3 煤田测井技术剖析

3.1 自然伽玛测井技术

测井所采用的自然伽玛测井技术说明如下:

第一、自然伽玛测井技术所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为Pa/kg。

第二、仪器下井前用标准源或刻度环进行检查,然后对基地读数与响应值进行比较,要求误差控制在5%内。同时,在照射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计算涨落引起的相对标准误差,同样要求误差控制在5%内。

第三、勘探区内有分布规律的异常层,经取心化验分析确定无工业价值后,可不按相关的具体要求进行测量。

第四、仪器必须保证在线性区域内进行工作。

3.2 声波测井技术

测井所采用的声波测井技术说明如下:

第一、声波测井技术所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中时差采用μs/m,速度采用m/s为单位。

第二、声波测井技术在下井前或测井时要对响应值与标准值进行校验,要求响应值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8μs/m。

第三、在井壁规则的井段,非地层因素引起的跳动,每百米不得多于4次,而且不允许在目的层上出现。

3.3 电阻率测井技术

测井所采用的电阻率测井技术说明如下:

第一、电阻率测井技术所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中电阻率采用Ωm,电导率采用Ωm/m。

第二、电极系下井前,要确保检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5%。

第三、对于同一勘探区应采用相同类型的电极系。

第四、接地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大于2%。

3.4 密度测井技术

测井所采用的密度测井技术说明如下:

第一、密度测井技术所采用的横向比例尺单位为g/cm3。

第二、密度测井仪器在下井前,统计起伏要达到煤田测井规范要求。

第三、对于同一勘探区应采用相同横向比例。

3.5 工程测井技术

工程测井包括井径测量、井斜测量及井温测量。在测井施工过程中,应分别进行测量,以满足不同的地质要求,从而解决地质问题。

4 结语

新疆煤田地质构造相对比较复杂,为了能够充分保证煤田测井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在科学分析该区域地质构造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出煤田测井的方案,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从自然伽玛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技术中选用适当的煤田测井技术对提高煤田勘探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柳鸿,男,(1963―) 1988年毕业于佛山地院,工程师,从事测井专业。

参考文献:

煤田地质学篇(9)

[中图分类号] TE14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4-1

在煤田地质钻井的过程中,倘若不重视施工的方式容易引发烧钻、卡钻事故,这也将影响钻井的进度,延误工期。另外,还有坍塌事故,有的地方受复杂地层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埋钻事故。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煤田地质钻井的质量控制,以此来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田地质钻井的高质量。

1保障煤田地质钻井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减少孔内事故的发生、提高钻探效益

加强对煤田地质钻井质量的控制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比如,通过监督制度来监督他们的工作行为,避免他们出现违规操作;另外,能够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机械,比如说,在使用泥浆时保证泥浆的高性能等,以此来避免坍孔事故的发生。在钻孔的过程中,出现的埋钻、卡钻、烧钻等事故绝大多数都因为工作人员盲目、违规操作,保障钻井质量将能够有效控制工作人员的施工,确保安全、科学的钻井操作。

1.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煤炭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煤田地质钻井过程中,我们所要收获到的也就是大量的煤资源,倘若在钻井过程中出现坍塌的话就容易造成煤资源的污染,而且还容易使得一些煤炭不能够再使用,这就会浪费大量的煤炭资源,不利于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重视煤田地质钻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钻探质量将会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最大限度保护煤炭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1.3有利于为煤田地质钻井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保障煤田地质钻井的质量能够在具体的钻探过程中减少钻探的次数,这就会缩短工程期限;在控制其质量时所采用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这就会节约大量的资金,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那么自然煤田地质钻井部门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就得到了提高,这也将促进煤田地质钻井部门不断发展和进步。

2保障煤田地质钻井高质量的方法措施探究

2.1做好钻井施工之前准备工作

煤田地质钻井开始之前要做好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先对钻井现场进行勘察,对现场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像当地的水文地质类型、施工场地的大小、煤炭分布的规律等,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减少具体施工时间;其次,还要将施工时需要的水源找到,看附近是否有合适的河流。另外,还要提前将钻井所需的设备摆放好,避免钻井设备位置摆放不佳而影响钻井质量;再次,还要提前让大家对煤田地质钻井的质量问题清楚,使他们能够主动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先进的施工技术来确保煤田地质钻井工作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2.2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与监督

2.2.1要注意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钻探知识的培训

要加强煤田地质钻井的质量,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力量。因此,钻探部门就要注意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术培训,可邀请资深专家来向他们讲解专业知识,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在先进技术的指导下来科学的开展工作。另外,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也要注意多浏览一些关于煤田地质钻井工作方面的先进技术,也可借鉴别国的技术来完善我们的工作,有了人才和先进技术作为保障,相信我国煤田地质钻井工作将会越来越完善,自然其质量也就会得到明显提高。

2.2.2成立煤田地质钻井质量监察小组

要想使得煤田地质钻井工作的质量有保障的话,也应该在部门内部成立煤田地质钻井质量监察小组来对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煤田地质钻井工作中质量问题的存在还来自于工作人员对待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带来祸患,那么成立的质量监察小组也可以经常向工作人员讲解一些施工的科学化步骤方法、采取工作奖惩制度等,使他们能够做到科学施工,能够以一颗高度负责任的心来对待工作,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存在。

2.3注意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提高钻井质量

我国煤田地质钻井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注意引进适合我国煤田钻探的先进技术,俗话说,技术是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提高煤田地质钻井质量方面,可使用先进的钻井技术。

2.3.1对泥浆的处理

在进行钻孔工作时,需要向孔内填充泥浆,填充的泥浆在当初打孔的时候就要注意保持泥浆良好的性能,可通过垂直钻孔来减少对孔内的污染;然后,在使用泥浆时注意不要直接向泥浆里面加水,这样容易造成孔内出现烧埋现象,要避免烧埋,可以用实现浸泡好的泥浆。

2.3.2对烧钻事故的预防

烧钻事故产生的话容易引发断钻杆、卡钻现象,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来预防。在平时要经常对水口、水槽进行清洗处理,然后注意保持孔内的干净,发现杂物立即清除;其次,施工前要对钻杆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定期更换钻杆,以免出现冲洗液从钻杆磨损处流失的现象;再次,下钻的时候不能一次性到达孔底,待钻头离井底有0.5m到1.0m时,可停止下钻,然后开泵送水,水路畅通之后再继续进行钻孔。

2.3.3加强对岩心堵塞的预防

对岩心堵塞的预防主要体现在钻具的选择上,可采取单动双管钻具。这也可以扶正岩心,减少孔斜的现象,另外要注意卡簧座和钻头之间的台阶需要留有3―4mm的距离。当在破碎倾斜角较大的矿层中施工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配备带有容纳管道的取岩心的工具。注意将卡簧座与钻头距离把握好、注意保持内管管道的平滑无杂质。

2.3.4钻井工艺方法的选择

选用的钻井工艺技术一般包括金刚石无心钻进工艺、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以及提钻取心钻进工艺。具体的钻具包括:泥浆泵来抽取泥浆、钻塔、钻机以及柴油机等动力设备。

以上措施的采取将能够促进钻井工作的开展、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而且能够使得钻探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完善化的方向迈进,这样的话,自然也就有利于保障煤田地质钻井的高质量了。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煤田地质钻井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对于煤田钻探部门来讲,质量就犹如企业的生命,保障质量也就等于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保障了煤田钻探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煤田地质学篇(10)

1.1煤田地质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1.1.1煤田地质生产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编制很不科学,每个员工的责任和工作分配的不明确。煤田企业的管理的领导层对煤田地质的安全生产的检查的力度不够,导致了不能够及时地对煤田地质生产管理中一直以来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所以,煤田地质的生产过程中的违法的开采、人员超标和超生产、不在规定范围内生产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地发生。

1.1.2煤田企业的相关负责部门对生产中的隐患的检查不够仔细,煤田地质的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条规制度不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在生产中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方面也有疏忽,还有就是煤田生产的员工的整个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不够高,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实施的不够充分,当自然环境的原因所造成一定的危险之后,就会非常容易使煤田地质生产的员工因人为的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煤田地质开采技术方面的问题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的起因通常都是由于瓦斯爆炸而导致的。煤田地质的开采环境的通风的设置和管理不到位,通风的设备不完善、不能够满足煤矿开采的生产标准,或是没有按时地对破损的通风装置进行修理,因此导致了煤矿开采的微风或者没有风的生产状况,没有有关瓦斯的检测人员对瓦斯装置进行定期检测,那么,瓦斯很容易发生问题,并且很容易危及到整个的煤矿生产企业。

1.3违反规定与法律的生产状况

因为煤矿开采行业所获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人都投入到了煤田地质的开采工作中,会经常出现煤矿开采的机械设备落后不齐全,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乱干活、偷偷开采的状况,有的还会将一些危险的违禁品带到煤田地质的开采现场中,或者使用爆破物资进行煤矿的采集,这些都是违法规定和法律的煤矿开采方式。

1.4煤矿开采的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因为很多的煤田地质的开采企业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在安全设备上投入的资金不充足,造成安全设施不完善,设备落后的现象。而煤田地质开采的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一心投入到生产中,而忽略了安全措施。并且煤田地质开采的员工们的工资不高,根本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开采的技术研究上,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违反规定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机械设备的落后和破损,开采环境的恶劣,会使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2完善煤田地质安全生产的管理对策

2.1提高煤田地质开采工作人员的培训效果,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强化煤田地质开采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效果,煤矿企业可以招聘专业能力强且训练能力强煤矿安全的管理人员来达到培训的较高的效果。根据一些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每一年的煤田地质开采工作人员的培训的管理和负责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5万人左右。煤矿企业通过招聘专业技术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负责煤田地质开采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课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还能够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了煤田地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2实现煤田地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煤田地质的安全生产管理与煤矿企业每个生产的机械设备的正常、安全的运转是息息相关的。煤田地质开采的通风装置、电力装置和运输装置的设计、检修和保养工作的优化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需要完全落实。另外还需要做好煤矿矿井的水文地质的勘测的安全管理工作。煤矿企业需要对煤矿工作的环境和设备定期地进行整体隐患的检查和解决,如果发现有隐患的地方,要及时地制定出解决方案,并且很快落实,经过解决后,降低了煤矿开采的事故的发生率。

2.3加强煤田地质开采的通风工作和瓦斯的管理

有效地避免和降低煤田地质开采过程中的瓦斯事故的发生率的主要对策:预防瓦斯的聚集、强化煤矿矿井的通风设备的管理、落实生产设备的预防爆破的安全检查的工作、严禁携带危险的违禁品进入矿井。如果发现瓦斯有聚集的状况发生,要进行快速地抽放工作,并且要时时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瓦斯的密度和通风的情况进行检查。

2.4避免煤田地质开采的工作人员疲劳工作,按照规定持证上岗

由于煤田地质开采的工作人员进行疲劳工作而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会经常发生,所以煤矿开采的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也需要企业重点关注,这也是确保煤田地质开采安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特殊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要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隐患,并且及时地解决。还要强化煤田地质开采企业中的监督管理和奖励惩罚的管理程度,适当地运用群众的力量,给予能够及时发现煤矿开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一定的奖励,而隐瞒安全隐患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因为,只有动员所有工作人员的力量,让人们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煤矿企业当中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护,才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煤田地质的安全生产管理。

2.5加强煤田地质开采的安全监督和控制的管理

煤田企业的领导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加深煤矿开采安全的监督和控制的力度,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本着“规范、监督、服务”的工作原则,不可以只根据统计表和数据,需要管理人员亲自地到煤矿开采的生产现场,通过亲自体会来了解煤田地质开采的工作情况,并且要求工作人员“讲事实,说实话”,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隐患要根据制定的有关条例进行管理和解决,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矿开采的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管理,重视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因为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各种舆论就推卸责任,忽视事故的原因,而是需要煤矿企业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今后的生产积累经验。

上一篇: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程序 下一篇: 城市服务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