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知识竞赛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7 10:35:49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1)

搭建中集文化融合的平台——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总结20__年6月到11月举行的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是集团20__年度集团范围内唯一的一次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型文化活动。活动共分为题库编写、员工培训、各公司内部竞赛和集团竞赛(决赛)四个阶段。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集团总部和各下属公司协同努力,通力合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结果。“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的意义“中集杯”知识竞赛成为集团文化融合的平台“中集杯”知识竞赛成为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首先,集团各公司通过协同努力,共同总结提炼出中集“应知应会”的知识。集团全体员工通过自身学习和参与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激情碰撞、亲身体验,体验中集大家庭的亲和力和中集文化的魅力。11月30日,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集团15家公司会聚在美丽的青岛,共同参与了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决赛活动。当美丽的海天旗帜在青岛大学校园里迎风飘扬,嘹亮的《中集之歌》的回荡在竞赛会场,主持人和参赛选手关于中集集团知识问答的声音响起,在场的每一位员工都沉浸在中集文化的熏陶当中;来自中集文化的那种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深震撼。值得指出的是,竞赛活动迎合了中集宝伟、中集通华、中集考格尔、漳州箱厂等新加盟中集企业的员工更多地了解中集,与集团进一步沟通和融合的需求,受到新加盟中集企业积极响应。中集通华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了解我的家园,做出我的贡献”的口号集中表达了广大新企业员工的心声。实践证明,“中集杯”知识竞赛是实现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一种生动、灵活,同时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炼出中集人的应知应会,形成员工中集化的基本知识教材“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首先通过编辑竞赛题库的方式,提炼出中集人的“应知应会”,形成一套员工“中集化”的基本知识教材。此次总结、提炼、编写的竞赛题库共分为17章,以题目的形式汇总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结束后,集团总裁办将每年组织对题库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完善,题库将以动态的电子版的形式在集团内部共享。普及中集知识,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并参与集团内部不同层面的比赛,来达到普及中集知识,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的目的。培训实现全员参与目标,通过比赛强化培训效果。集团各下属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最关注的知识点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员工掌握,提高了员工对公司、对集团的认知和认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集团总部各部门借此机会把本职能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概念在集团范围内普及推广。“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的管理项目背景和项目策划本次竞赛活动是在集团20年发展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公司目标、发展战略确定,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明晰,公司向新业务领域扩张的背景下举行的。一方面公司规模和管理幅度加大,另一方面新加盟企业增加,这些都对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__年集团投产20周年,筹备小组通过征集系列庆祝活动的点子,知识竞赛作为其中的一个“点子”进入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筹备小组的视野。经过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筹备小组的集体“头脑风暴”,知识竞赛的目标、定位、计划方案等逐渐清晰。但是,由于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项目较多,资源不足,集团决定延迟到20__年举行。20__年,总裁办公室成立了新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竞赛小组在20__年筹备工作基础上,对首届“中集杯”知识竞赛的计划和方案加以细化和完善,使得知识竞赛活动有充分的计划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1.领导支持麦总对活动意义表示充分肯定,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录像出题的方式参加了决赛活动,让参赛选手和在场的员工倍感亲切和备受鼓舞;吴总担任知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多次主持竞赛活动项目会议,对竞赛活动给出指导性意见;赵总、刘总在百忙之中应邀担任集团总部内部竞赛仲裁。2.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管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式、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本次活动首次把知识竞赛活动方式注入“中集杯”这一中集传统大型员工活动冠名当中,同时赋予活动以新的使命和内涵,使“中集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3.目标明确总体目标定义为:把“中集杯”知识竞赛建设成为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具体到各个阶段来说,分别有所侧重,①题库编写阶段——总结提炼“中集化”入门知识;②员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普及“中集化”入门知识,“了解中集多一点”,强化共同语言,进一步增强共识。③决赛阶段——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盛会。在组织员工学习和内部竞赛过程中,许多下属公司在深刻理解活动宗旨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口号,通过口号宣传让员工领会活动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口号例如,南通中集的“学中集知识,做中集主人”,中集通华的“了解我的家园,做出我的贡献”等等。4.务实的方针知识竞赛在指导思想上贯彻了脚踏实地的务实方针。题库编写上,“虚实结合”,总部各职能部门与各下属公司各部门协同努力,总结提炼出从公司概况到企业文化,从人力资源到企业管理,从技术研发到生产知识,从集装箱到道路运输车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和竞赛活动组织上,各公司贴近企业实际,在《中集入门ABC》册子之外,又增加了部分切合本公司当前培训、宣传需求的学习内容。同时,学习和竞赛活动的组织在生产间隙进行,以不干扰正常生产为原则。竞赛小组通过贯彻务实的方针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让文化落到了实处。5.全员参与学习阶段,为了保证全体员工的学习需求,项目小组将《中集入门ABC——中集杯知识竞赛题库(节选)》手册印刷20__0册,基本作到集团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同时,将《中集入门ABC——中集杯知识竞赛题库(节选)》的电子版和其它竞赛题库内容上传在E-learning系统的图书馆栏目,要求集团范围内所有能够访问内部网的员工通过E-learni ng系统学习题库内容。集团总部和大多数公司均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全员测验、有奖答题、辩论赛等等,让全体员工参与知识竞赛活动。6.充分的沟通沟通是推动项目执行的基础。在题库编写阶段、员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集团总部和各下属公司知识竞赛项目组是一个松散的团队,通过沟通使整个团队就项目目标、计划等达成共识。另外,通过及时、充分的沟通,向下属公司项目组成员提供建议、指导、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系统开通了专门的频道,及时传递项目信息,随时解答员工关于题库知识的疑问。7.“协同·共建·共享”的工作方式竞赛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分工负责编写题库,学习、内部竞赛阶段的经验、资源共享,决赛和会议阶段各公司的参与,都积极实践“协同·共建·共享”的工作方式。我们认为,对于知识竞赛这种集团范围的跨公司的大型活动项目,以及其它集团化管理工作,“协同·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公司发挥集团协同优势的必由之路。在具体项目工作中实践“协同·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工作方式,关键在于①项目成员要有“协同·共建·共享”的意识;②项目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理解;③项目领导对工作科学统筹。8.标杆管理(看板)原理的运用项目小组有意识地运用了标杆管理的原理,在题库编写阶段、员工学习和各公司内部竞赛阶段,通过在内部网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即时公布各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公司迎头赶上。用青岛中集冷箱程为祥经理的话说,“知识竞赛的网上看板,越到后面越精彩”,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平台。9.集团大型活动的“集团主办、下属公司承办”机制“集团主办、下属公司承办”机制可以发挥总部和下属公司各自的资源优势。同时,承办公司也非常珍视承办集团大型文化活动的机会。主办方和承办方协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明确主办方和承办方的职责界限,随时沟通信息。10.项目的后期管理项目总结和后期管理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成整个项目的PDCA闭环,才能保证项目效果的放大,延续,以及今后的改进、提升。知识竞赛项目组责成总裁办公室负责制作月刊知识竞赛特刊、视频教材等产品,同时要求参赛队员、与会人员担当起“文化使者”的使命和责任,回到公司后通过报告、会议、内部网、内部报刊、板报、广播等正式和非正式途径传播竞赛和会议信息。配合今后知识竞赛活动的继续开展,集团总裁办将每年组织对题库内容的更新和补充完善,题库将以动态的电子版的形式在集团内部共享。项目存在的问题1.项目总体管理项目开始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在任务分配、资源配置上不尽合理。2.内部竞赛试点计划取消由于工作安排,原先拟定的内部竞赛试点的计划被迫取消,给竞赛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3.各公司重视和参与程度个别公司对竞赛活动的宗旨没有真正理解贯彻,竞赛活动做得不实。4.阶段性产品验收题库汇总到竞赛工作组后,由于赶时间,对题库内容的审核校对略显疏忽,题库内容出现一些错讹。在学习阶段已经通过勘误表的方式加以纠正。5.项目时间管理由于项目前期总部项目小组资源配置不足,在题库汇总、编印阶段,由于题库内容范围大,整合有一定难度,花了大量时间。加上各公司学习和内部竞赛阶段时间调整,使得整个项目周期拉长。6.竞赛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由于是第一次组织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小组在公司内部知识竞赛的题型题目设计,程序、规则设计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题型题目和程序、规则在实际作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主要是:①不同题型的分值差距过大,使得参赛队竞赛成绩跳跃突变,竞赛局面过于戏剧性变化;②个别问答题作答时间不够充分;③集团决赛主持人由集团总部的王帆和外请的一位主持人组成。由于试题需要保密,主持人对试题熟悉时间不足,在竞赛过程中出现个别读题判题不流畅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加以完善。“中集杯”知识竞赛平台的延伸由于知识竞赛带队的基本都是各公司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专业的部门负责人,总裁办公室因势利导,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把集团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首次聚集在一起,组织召开了20__集团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会议分为户外拓展团队建设体验式培训、会议研讨和专题研讨三个部分。户外拓展团队建设培训充满刺激和具有深刻蕴含意义的团队拓展培训,尽管只有半天的时间,却让每一位参与的学员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彼此信任。“协同共建”、“激情团队”的中集文化与精神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拓展培训起到了很好的破冰作用,集团各公司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从相遇、相识到心心相通。召开“20__集团企业文化暨人力资源工作会议”12月1日下午和晚上的工作会议对以下议题进行了研讨:①总结本次知识竞赛的经验和教训;②中集工人队伍的管理与建设;③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专业团队建设;④“中集杯”足球赛改革方案;⑤内刊会诊;⑥个体绩效管理。吴总在会上做了重要总结发言。本次会议既是集团内同行经验相互交流的会议,同时为集团在文化融合和增强专业团队凝聚力方面,提供了又一平台。关于“中集杯”的建议“中集杯”知识竞赛如何继续实践证明,“中集杯”知识竞赛活动是实现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一种生动、灵活,同时又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建议在今后继续组织,活动频率以间隔两年为宜。此次知识竞赛侧重公司及业务概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纲要》。今后活动可以根据集团经营情况,重点突出一些主题,例如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等。“中集杯”活动的思路以“中集杯”命名的活动从1994年的足球赛开始,历经技能比武、知识竞赛活动,逐渐明确和提升目标,创新活动方式,逐渐找准了自身的定位。“中集杯”活动起初以横向交流为目标,在集团内部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振奋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集团内广受关注的文化活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欢迎,但也暴露出一些偏离宗旨、组织不力的问题。本届“中集杯”知识竞赛,一开始就明确定位为集团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并对活动进行详尽的策划,通过充分的沟通让集团全体员工,特别是各公司项目组成员在活动宗旨和项目计划达成共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推进和引导,最终保证了预期效果的实现。建议把“中集杯”作为同一宗旨的系列活动的统一冠名,活动可以包括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技能比武等,把“中集杯”做成活力永驻的中集文化传播、沟通和融合的平台。■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学生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是求职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直接影响工作绩效,重要性不言而喻。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教学要在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现在,中职院校语文科目作为基础性文化学科,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却依然沿袭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上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应用, 语文教学与就业需求不对接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深化和推进应用能力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0年1月10日,由广东省职教学会语文与文秘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首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在广东省旅游学校举行,这次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竞赛是广东省首届,也是全国首次,全省共117所中职学校、309名学生参加了比赛。这次竞赛是广东省中职语文界的一件盛事,对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大赛明确了语文应用能力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向,提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挂钩,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首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1.明确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向

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设置的四项考察项目是:①工具书及其他工具手段的应用能力;②记录、整理、书写能力;③语文要点概括、信息筛选、归纳整理能力;④应用写作能力和常用写作能力。从出题原则和出题形式来看,竞赛紧紧围绕应用性组织题目,明确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向,突出测量学生生活、工作中的语文应用能力,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语文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区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2.促进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的对接

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体现了当前社会各行业对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最新要求,重视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结合运用。一方面教师能够结合参赛要求和参赛经验,及时完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制定出具有发展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接近社会职业要求的环境里进行技能的比拼,提高了学生对企业技能要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一种技能操作上的职业规范,增加了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

3.促进教师由单一的专业素质向“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素质转变

竞赛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让一批担任教练的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竞赛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师要适应应用能力教学的需要,必须树立应用能力教学观念,努力塑造成 “双师型”人才,参与企业专业基层锻炼,实现向一专多能的综合性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竞赛为中职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自我测试、检验的平台,带动教学、评价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1.优化教学设置,对接社会需求

高质量的中职教学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就业需求的紧密联系。根据应用能力竞赛项目的考核要求、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系统化重构中职语文教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1)在调整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应用,加大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利用学校资源,将语文教学与演讲与口才、文秘实务、文书档案、公文写作等相关的基础课程互动,如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时,可以与公共关系老师合作,学生在公共关系课上学完演讲的内容和礼仪要求后,结合公共关系课的演讲题目,趁热打铁,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对演讲就有了整体的认识,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写完演讲稿后,与“公共关系”课的老师联合组织一次小型学生演讲比赛,由公共关系老师从形式上评判学生演讲的水平,由应用写作老师评判学生的演讲稿质量,使学生在演讲中既掌握了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又领悟了演讲的技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加深学生理解度。

改进教学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内容和规范实施实训教学,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和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技能得到提高。大力推进案例式教学,广泛搜集语文应用实践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竞赛是以社会生活、工作中涉及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的,竞赛的题型覆盖了几乎所有语文运用能力类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教师授课时在深度和宽度要求上适当补充部分实际生活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强化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有意识地把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的考察项目训练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加强语文应用技能的教学实训,促使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1)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竞赛要求实践操作的项目,可采用分阶段的方式组织强化训练。如在实训中重点设计了“听说速记”、“语文工具运用”、“信息资料整理、归纳”和“应用文写作”四个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若干个阶段训练子模块,同时对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应用能力要求,即学生能运用网络、查字典等工具检索语文资料,具备一定的记录、整理、书写能力,概括能力、信息筛选、归纳整理能力和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

(2)突出专业训练。衡量学生就业和发展水平,实用是重要标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训中应将的考察项目与学科专业相融合,侧重不同专业的语文应用能力训练。如将应用文写作模块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在基础模块教学中,教会学生学写与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密切相关的常用应用文,如一般书信、启事、求职信、计划和总结等。在应用写作专业模块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如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命令、决定、通知、通报、请示、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行政文书并掌握它们的格式、行文规则等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会写解说词、导游词等;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产品说明书、产品广告、购销合同等,实现语文与专业相关人文素养的培养。

(3)强化实践性项目训练。要提高应用能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要件,并以此为向导,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循序渐进,精心设计若干个语文实训项目。如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调研、模拟招聘、活动策划、营销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多方位地参与语文学习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项目化职业语文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奠定坚实的就业基础。

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应用能力教学

中职语文的评价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向。应构建以应用能力考核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应用能力教学 。

(1)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加大语文应用能力的评价比重。首先,教师要把考核目标细分,除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综合考察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现场限时写作来考察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其次,考核内容不仅局限于期末考试,应使单一的笔试变为综合性评价。可以把语文课内外实训活动纳入学习成绩评价,从而考察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编写墙报,参加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其锻炼综合能力。

(2)引入运用能力竞赛在日常教学评价中,建立长效的模拟竞赛模式。根据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竞赛要求,结合学校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建立长效的模拟竞赛模式。通过定期组织仿真度高的专项性“模拟应用能力竞赛”,使之常态化,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职场气氛,既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应用技能,又能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对应用能力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3)建立学生应用能力竞赛测试档案,对学生测试情况进行跟踪。建立覆盖每一位学生的竞赛测试档案,收集学生每次测试情况,掌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对照了解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能根据测试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专业技能辅导,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以应用能力教学为“纲”,为专业建设与学生发展服务,从而充分体现中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的新要求。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3)

1、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连续编号,如:“1”,“2.1”,“3.1.2”,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4号字,左顶格。

2、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字,左顶格。

3、三级标题用楷体小4号字,左顶格。

4、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

5、各级标题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

6、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一行。

7、图应有图题,放图下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图1,图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图题。

8、表应有表题,放表上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表题。

9、表一律采用三线表。

10、图题、表题与图、表之间不留空行。

11、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尽可能用公开发行的程序。如果是自编的,应在文体后的附录中列出程序。在数表中各试验数据的平均数之后应列出平均数的标准误(S.E.),而不应列出标准差(S.D.)。对各平均数的多重比较,只需用一个显著水平(α=0.05,α=0.01,或α=0.001),应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

12、文中所用的量度单位按“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中“附录B量和单位”的规定,如公斤用kg,公里用km,毫克用mg,千瓦用kW等。

13、文中如果采用英文字母缩写的,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把英文的全称写出,如:GNP(GrossNationalProdud)、小菜蛾DBM(DiamondbackMoth)。

14、文中的拉丁学名采用右斜体字母。第一次出现属名时不能用缩写字母。

15、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也可采用顺序编码制。

(1)著者-出版年制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若引文时只写作者,则在其后加圆括号写出文献的出版年,若引文时只引成果内容而未引出作者,则在其后用圆括号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之间用“,”号相隔。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O’Callaghan,etal,1965;曾德超等,1979;马廷玺,1978)。T??H??西涅阿科夫等(1981)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曾德超(1986)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Foxetal,1982)……

(2)顺序编码制: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1~3],T??H??西涅阿科夫等[4]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文献[5]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6]……

数学论文的正文的范例赏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高等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不仅能提供数学思想方法、理论知识,而且能锻炼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为后续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利用大学生数学竞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等数学持有偏见,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枯燥、冰冷、抽象,学习数学就是概念、性质、定理、证明、结论和应用,从而一谈到高等数学,就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1],以教为主,优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被动地听,没有积极思考,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这种灌输记忆的形式基本上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数学水平,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项赛事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利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等数学竞赛也是常规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竞赛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论文范文数学论文范文。”很多学生认为学好高等数学没什么用,因此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开展,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们都想通过数学竞赛验证自己的数学水平,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更以此作为实战训练,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迅速,影响力很大,但参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使竞赛发挥更大的效应,必须融合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而由于日常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深浅程度不一,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竞赛题目的主要思想、主要题型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自学和相互讨论来扩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3],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数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利用竞赛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竞赛之前,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培训期间解题技巧和拓展知识的系统训练,深层次地拓展了数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合理地将数学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与现行的教学秩序并不矛盾。如果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只能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研究学生,利用竞赛因材施教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选择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把竞赛加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件“受罪、难受”的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讨论及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之开拓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数学竞赛,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乐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4],给出难易适当的竞赛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结合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目标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了创新能力。

(三)开展学法指导,实施竞赛愉快教育

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竞赛的结果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布置作业时给出少量的数学竞赛题,引入“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四)以“适当少量”为原则,利用竞赛进行应用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注意数学技术本身的应用[5],对竞赛题的引入采取适当原则,利用竞赛对高等数学日常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课堂练习或习题课上,插入适当少量的竞赛题型,为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竞赛内容时,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竞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授课,布置批改作业数学论文范文论文。不要每个知识点都列举与数学竞赛内容紧密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感觉到难,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在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淡化竞赛运算技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数学本身就是给学生带来思想方法上的训练,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4)

开展“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宣传部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同志专门听取了竞赛工作汇报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宣传部有关部门和党的生活杂志社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迅速制订了竞赛方案。竞赛小组成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展开。

2月5日,《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在《党的生活》杂志上刊登,接着,省委宣传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举办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的通知》(豫宣电[2013]9号)。全省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把组织竞赛活动纳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工作的总体部署,强化工作指导,落实工作责任,推动竞赛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开封市接到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的通知后,领导非常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秦保强等部领导传阅文件,决定认真贯彻通知精神,于2月22日正式下发文件(汴宣通[2013]9号),要求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把竞赛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迅速召开会议,对竞赛活动作出具体安排部署。

焦作市在接到省委宣传部的通知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茹华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制订方案,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确保质量。他们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一个“快”字,严格时间进度,从速度上要成效,迅速筹备部署。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他们就召集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和县(市、区)负责人,进行全市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总动员,并结合焦作实际,制订了符合本地工作实际的活动方案,以明传电报的形式,迅速下发,在全市组织开展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

鹤壁市接到通知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立即作出批示,要求精心组织,由党员教育科具体负责,马上将通知转发到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他们通过《鹤壁宣传信息》、鹤壁宣传网进行宣传发动,要求认真落实,科学组织,通过网上点击答题、填写答题卡两种方式参与;印发了专期信息进行宣传;在鹤壁宣传网设置专题,将《党的生活》杂志网址、竞赛试题、答题卡予以公布,便于社会各界参与。鹤壁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商务局等单位组织本单位、本系统通过网上点击答题。市政府办公室、市直工委明确人事科具体负责,人人参与填写答题卡,参与率达100%。

形式多样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文字、视频、图像、声音……一个个鲜活的宣传形式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而且拓宽了干部群众学习的渠道,使大家学习党的十精神的热情更加高涨。

安阳市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单位以参加此次“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为契机,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十报告,对照原文一段一段地学,一句一句地讨论。教育系统要求所有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答题,在答题过程中学习党的十精神。安阳县、滑县要求各乡(镇)、村(社区)利用基层党校这个阵地,以讲党课、问答等多种形式,学习十精神,参赛。龙安区组织了十知识文艺节目,在演出中组织答题。该区老年体协成员郭英说:“当刊登试题的《党的生活》杂志一到办公室,就立刻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这60道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充分体现了党的十报告的精髓。为了努力答好试题,我们共同学习,研读原文,对照试题进行集中解答。我觉得,态度决定成果,认真参加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教育机会。”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和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还组织教职员工、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答题。

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起草并印发了《郑州大学关于举办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的通知》,对知识竞赛活动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校内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参与,为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营造了良好氛围。全校40个院系,机关21个支部,5个附属医院、2个附属学校共报送答题卡4000余份,其中100%正确的答题卡近2800份,正确率达到70%。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认真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他们采取边学习边集中答题和个别学习答题相结合的形式参加活动,对所出题目,反复讨论,查阅资料,最后确定答案。负责组织这次竞赛活动的机关党工委干部王聪瑶说:“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使我区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十精神及的理解,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全面提升思想认识,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0万答卷演绎动人篇章

一箱箱、一包包、一捆捆答题卡整齐地摆放在竞赛活动办公窒,这些答题卡有的是寄来的,有的是单位派专人送过来的,还有的是自己亲自送过来的。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有在党政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也有在基层一线奋战的工人群众。工作人员从这些信件、包裹中认真分拣,拆阅、整理、记录、评改、登记,每项工作都浸透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当那些被仔细分拣出来的正确答题卡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时,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内心充满了无尽的自豪!我们知道,这60万份答卷,演绎的是怎样动人的篇章!包含着各级组织人员多少心血和汗水呀!

为了组织好这次竞赛活动,省委省直工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开展本次竞赛活动与省直机关学习党的十精神的总体部署结合起来、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工作指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竞赛活动扎实开展。他们于2月27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迅速组织省直机关各级机关党组织参与竞赛活动。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等单位都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标准,严格程序,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确保党的十精神知识竞赛活动及时有效推进。截至4月25日,104个省直单位的62650名党员干部职工参与了这次竞赛活动。

商丘市委宣传部要求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单位、企业、学校精心组织这次竞赛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十”的精神实质,为知识竞赛提供理论基础。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也都组织了竞赛活动。他们在《商丘日报》刊发试题。号召社会各界和公民参加,一些“五老”人员,把答题卡送到宣传部,打电话询问答题的有关事项,通过社会宣传形式,收到答题卡3万份。他们在商丘网、商丘广电网上刊发试题,吸引了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竞赛活动和学习十精神中去。此次活动,商丘市共送来纸质答题卡140830份,网上答题2万余份。

漯河市实施十精神进农村宣传活动,组织党的十报告知识竞赛,举办以书写党的十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展,开展了十精神宣讲,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等多项学习十精神活动,迅速掀起了学习十报告的热潮。到目前为止,漯河市送来答卷共67000余份。

一份份答卷、一封封来信就是一颗颗学习十精神热诚的心!

安阳市龙安区作协成员尚广来信说:“拿到刊登竞赛试题的《党的生活》杂志,游览着60道洋洋大观的竞赛试题,我禁不住心潮澎湃。通过答题,使我得到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十报告的机会,我对照十报告全文一一查找,全部找到了答案出处,细致地将全部题目在报告原句下划线标注,并在空白处写明所对应的题序号。”开封国际时装公司党支部书记许遂成说:“我是《党的生活》的热心读者,每期必看,当看到今年第2期的竞赛试题后,我心里非常激动,立即投入到答题活动中,我对照试题,认真查找,反复核对答案,力争准确无误。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们公司的党员干部加深了对十报告的理解,对于干好本职工作发挥了极大作用。祝党刊阅读知识竞赛越办越好。”江西省南昌县黄马乡丰林村党总支书记斐柏平说:“在答题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十报告,对一时拿不准的题目,及时向乡组宣办请教。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竞赛任务。”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5)

一、抓起步定方案,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

一季度主要是制定各项法制宣传工作的计划和方案,如起草下发了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调整的意见报告和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的通知,起草印发了20__年全县“五五”普法计划。起草了全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起草了大学生村官培训方案。起草了组织万名学生学法竞赛的方案,起草了在《秦淮源周刊》创办“五五”普法园地的文件,起草了组织专场“农民工”大型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的通知,起草了“五五”普法考核验收方案;起草了组织小学生法制书法比赛及百村万户农民学法比赛的文件;同时,向市上报了“五五”普法有关总结、经验等文字材料及图片,撰写了“溧水‘五五’普法掠影”专题录相片解说词。由于认真制定了各项工作方案,使新年度的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亮点抓(来源:文秘站 )特色,巩固完善创新工作成果

紧紧围绕普法工作创新,抓亮点、抓特色是我科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今年3月份我们举办了大学生村官法制培训班。主要协调县委组织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社会劳动保障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大学生村官法制培训班,全县85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培训。去年,我们聘请了85名大学生村官担任了农村法制教育宣传员,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法制教育中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今年3月13日,《法制日报》头版报道宣传了我们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的经验做法,并引起了强烈反响。

为使大学生村官们进一步提高农村工作的法律知识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县4部门联合举办了大学生村官法制培训班。培训班上,既有具体法律法规内容的讲解,又有普法教育、矛盾调解实务工作的讲解;既有大会交流发言,又有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的安排。__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王淑琴给大学生村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的一课,使大学生村官们深受启发教育。通过3天的培训,使全县85名大学生村官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了法律知识水平,在农村法制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抓活动造影响,积极营造普法工作氛围

组织了万名青少年学生学法竞赛。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教育局共同组织全县万名青少年学法竞赛。溧水县万名青少年学生学法竞赛主要是组织全县初一、初二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参与。竞赛主要采取了初赛和决赛进行,主要考核了《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管理法》、《人防法》、《气象法》等六个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法竞赛扩大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在学法竞赛中,有100多名在校的参赛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6)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其中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高职公共英语作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育,以及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创造附加价值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公共英语课教学明显滞后于社会不断提高的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其中,2010年启动的一年一届的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非专业组)大赛的设立,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指明了方向,该项技能大赛从英语写作能力入手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考核,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引领作用。以写作比赛为契机,积极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探索“赛、教、学、改”英语教学模式,“赛、教、学、改”具体来讲指的就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以赛为先,三促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模式融入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中,实现并优化“赛、教、学、改”四位一体、互促互补的动态教学目标,为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赛、教、学、改”高职英语课教学模式的现实价值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是一项典型的实践教学工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赛、教、学、改”教学模式是高职公共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突破、新创举。写作大赛作为高职英语改革的风向标,与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竞赛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还能紧扣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

(一)以竞赛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技能教学。

职业技能竞赛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牢固树立严谨教学、规范操作的教学思想,促进课程改革。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从赛题取材的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都是来自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岗位的工作内容,如图表写作、备忘录写作等,充分体现了高职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引导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与英语写作相适应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推动高职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的改革。

(二)以竞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技能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参加技能竞赛,接受竞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竞赛的引领、参与和辐射作用,带领其他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辅导英语写作大赛的实践证明,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师不能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必须要转变思想,不断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磨砺自己,不但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要过关,而且要掌握或精通一门或两门行业英语,不断改进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长足发展。

二、“赛、教、学、改”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语言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基本职业道德的养成。

通过近些年来对就业市场的观察,现代企业更青睐那些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且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求职者。“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以赛为先,三促一体”英语课教学模式在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参赛拓宽教学领域,整合教学资源,将英语语言知识训练和综合素质模块优化组合,突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入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新闻、经济事件、影视歌曲、东文化冲突等问题的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逐步把学生打造成心智全面发展,能力智慧并存的优秀的求职者。在每一次参加写作大赛之后,辅导老师都会组织参赛学生总结经验和不足,由此审视教学工作、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能力训练要点。这样教师在赛中教、赛中改,学生在赛中学、赛中改,真正做到“赛、教、学、改”四者的统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以赛为先,三促一体”英语课教学模式不仅能不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而且能打破英语学习脱离职场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困境,为学生进入职场后英语知识的更新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协调好大众英语能力的提高和精英人才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中获益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宗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尖子生,要以“发现苗子,培养尖子,形成梯队,带动全体”为宗旨,在学校范围内形成“人人愿意参与竞赛、人人重视竞赛,人人乐于竞赛”的学习氛围,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为动员更多普通生和后进生参赛,教师可在过程性考核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加分。在日常教学中,能力训练的机会不能只向尖子生倾斜,而应做到学习资源均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训练和发展英语应用能力。对于普通生和后进生的进步,哪怕很小,教师也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形成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尖子生和普通生及后进生混合搭配学习,形成互帮互助小组,避免学习能力歧视和学习成效两极化。

综上所述,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这个指挥棒促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由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不但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和教学方法优化指明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契合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质。同时“赛、教、学、改”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会对其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选拔赛及决赛样题[EB/OL].http://

[2]陈燕燕,罗沛笙.公共基础课程以赛促学提高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12).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7)

就表现形态来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想吸引普通受众的眼球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歌唱类节目有颤动身心的音乐感染力,舞蹈节目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文化节目虽有文化内容,比较容易让人有所收获,却很难令普通受众对其充满兴趣。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文化内涵和趣味性同等重要。也就是说,文化知识类节目要叫好叫座,在节目表现元素十分丰富的当今荧屏,一定要考虑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结合,也就是要寓教于乐。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听写几乎伴随了每个人的小学、中学时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采取听写的方式,很容易唤起观众回忆,引发熟悉感,达成心理认同,使节目更容易为观众接受。这种节目形态简单但实用,有利于促进节目达成教育性目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无固定、有悬念的文化知识作为内容,采用“考试、竞赛”的模式展现其过程,节目不再处于只有授课人和授课内容的局面,而是主持人、嘉宾、选手的立体呈现。作为教育者一方的主持人、嘉宾的作用不局限在输出知识,更多的是在选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起到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知识获取的途径不限于单向输出,而又包括互动式引导。这种“听写大会”的方式可以让节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节目。

在听写比赛这个核心环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每个参赛选手“单打独斗”的参与方式,每轮由一名选手上台回答问题,每名选手都有机会展现出其才华与个性魅力。虽然形式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写字考试”,但无论镜头运用、现场调度、后期剪辑还是视觉包装等各方面,节目都显示出娱乐化的操作。“节目能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这样评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化教育类节目的娱乐化展现,确实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带来更好的节目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单纯的听写考试,也许人们关注考试的分数和结果,但在考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正是在这种貌似平淡实则内心起波澜的“考试”经历中,我们逐步完成性格的锤炼。对这些情感的关注,使得节目在实用主义的前提下加强了人文主义色彩。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展现的正是“听写”和“大会”两个方面的信息,听写是节目区别于歌舞的内容元素,大会是节目类同于“秀”的形式元素。娱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节目的核心。这种形态的创新,试图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并行表现出来,以某种制衡的努力将教育性目的与娱乐性表现统一起来。

团队竞赛、场下互动的模式增强节目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选手主要是来自全国部分省份中学的初中生代表,或者说,参赛者不是单纯的个体性的,而是某个学校的代表队,代表队由多名选手和辅导老师组成。这是采用了日常学习中的课程竞赛模式,团队竞赛的赛制比个人参赛更复杂,你追我赶、峰回路转,一个个环节的过关,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性、对抗性、冲突性。

参赛选手、带队教师和亲友团在参赛选手们答题时表现出各种丰富的表情,选手顺利答题时的快乐和振奋,犹豫不定时的紧张、焦虑、比划与叫喊,书写错误时的懊丧与失落,镜头都适时捕捉住这些细节并交替呈现出来,为观众制造了阶段性的刺激和错落的收视期待,增加了节目的黏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场下的互动。在竞赛场外,由10人组成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参赛选手同步听写汉字,在竞赛现场嘉宾解说所听写汉字的构成或意义之时,场外主持人公布正确率。这种场下参与的互动方式,构造了另外一个对比性的“竞赛空间”,对观众形成了感召力,为观众制造了强烈的参与感,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也跟着书写汉字。可以说,“成人体验团”的互动方式询唤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共同参与,实际上是构建了“选手——体验团——观众”这样一个立体的节目场域。场域效应具有较强的带动性,观众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同时也是被感召而来的参与者。

播音员听写、嘉宾解释构成多层次的释义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14-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数学建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数学建模活动与高等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就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

数学模型是把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并用数学语言和方法作出抽象或模仿而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本德(E·A·Bender)认为,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数学模型定义为现实对象的数学表现形式,或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实际现象,是实际现象的一种数学简化。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初是在美国举办的,我国大学生在1989年开始参加美国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在我国举办了十个城市的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是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发起的,社会反响很好。因此,从1994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竞赛宗旨为: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大都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竞赛问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赛题没有标准答案,这需要参赛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求解、评估、改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过程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能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联想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数学建模竞赛的整个过程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

1.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建模没有现成的模式,学生建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各种不同的问题中发现其本质,做出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创造性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

2.数学建模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数学建模是众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在数学建模活动中,由于建模所需要的很多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和接触过的,围绕问题需要学生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通过自学和讨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数学建模竞赛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的迅速发展,为数学建模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数学建模中计算机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模前,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或图形分析来确定模型,在建模后,还要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或完成大量复杂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在建模中主要应用的软件有Mathenatica、Matlab、Lingo/Lndo和SPSS等,利用这些软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建模问题,是数学建模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数学建模帮助学生增强写作技能,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数学建模的最终结果是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给出,论文主要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变量说明、模型建立、公式推导或数学论证、计算方法设计和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结果分析和检验、优缺点和改进方向等方面的问题。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如果学生的论文不能将独特的建模方法、出色的建模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论文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确切,特色不鲜明,学生将很难获奖。因此,数学建模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5.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个人组成一队,竞赛是否成功取决于团队协同作战的好坏。在组队时,优势互补;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队员间将发挥各人所长,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切磋、共同剖析、互相交流、互相质疑、互相探究、合理分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以至于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建模竞赛成绩

笔者所在的学院数学建模竞赛起步较晚,200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四年间间累计参赛队22支,其中,2支队伍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二等奖,4支队伍分获三等奖,其他均获得成功参赛奖。在省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已经形成一支默默耕耘的建模指导团队,这些教师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了一定的指导经验。同时,学院已经出台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进行奖励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为顺利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院的重视和各种奖励政策的保证,数学建模活动会逐渐得到普及,数学建模竞赛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总之,学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亲自参加了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亲自参加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能取得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这必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理解数学和热爱数学,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Z].

[2]刘建州.实用数学建模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95-02

写作技能是中职学生走上岗位前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其中应用文写作是写作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其在中职基础课教学中占20%。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调动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可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竞争方式,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激活应用文课堂学习气氛。

一、竞争方式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课堂缺乏活力的局面有待改进。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内容讲解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等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提高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个教学难点。因此,有必要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竞争方式,激活应用文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的需求。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高。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学习疲惫感,消极应对授课内容。但中职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胜心,不甘落后,也有表现自己的迫切愿望。因此,在应用文教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方式,可以刺激学生的求胜欲望,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有敏捷、快速应变能力的职场人。

二、竞争方式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下面以倡议书的教学为例探讨竞争方式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目标开展竞赛。应用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倡议书的教学中,笔者把倡议书格式与写作手法作为教学目的,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水平设置问题,把整个学习内容内转为知识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与激励的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作用。上课时笔者把学生分为5个竞争小组,把知识内化为竞赛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评价反馈。竞争激起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他们勇于举手发言,促进了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采取多样化竞争形式激发学生课堂表现欲。竞赛就是比赛,在应用文教学中引入这一方式,就是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应用文学习当成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去做,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竞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在倡议书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知识抢答、小组擂台赛、搜集资料大比拼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让他们积极地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有一颗好胜的心,都想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扬。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表现自己,为小组赢得荣誉,把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得准确完整,他们会在课堂中聚精会神地思考与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以奖励方式刺激竞争。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了“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教授倡议书的格式这个小知识的时候,笔者让一位学生上来针对例文分析格式内容,她分析得头头是道,笔者当场发小奖品以资鼓励。在知识抢答环节中,我们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并给予小组冠军鼓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爱和期望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手法来奖励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学生,巧用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巧用激励性语言。在倡议书的教学中,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却十分羞涩不敢开口,于是笔者就耐心地引导学生:“你轻轻地把答案告诉老师听。”“真不错,声间稍微响亮一点”。“老师就知道你肯定能行,回答得多好,多棒!”学生终于战胜了害怕的心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的课堂,经常能看到这位女孩踊跃发言。激励性的评语,往往会使学生难以忘怀,促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显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相对落后的个人,多用鼓励性话语,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性语言要新颖、独特、灵活多样,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要适时,恰如其分,不过分夸张。(下转第103页)(上接第95页)

三、竞争方式的实施效果

在倡议书教学中,笔者在农村医学专业2班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比较机械、沉闷,无生气与乐趣,学生的作业缺乏创新精神,错误较多,学习效果差。而在护理专业3班采用竞争方式,以竞赛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沸腾起来,平时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注入了活力。在强烈的竞争氛围中,大家专心致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作业字迹也工整了,质量也提高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运用竞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应用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反省,合作竞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与应用文教学的相通点,而转化为应用文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应用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J].文教资料,2011(8)

公文写作知识竞赛篇(10)

语文竞赛式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指导参与策略。中学生处在多变的年龄阶段,虽然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仍然是学习策略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激发兴趣动机,设置运用学习策略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通过竞赛鉴别不同策略的特点、运用条件和范围,及时提供反馈,强化学生的课堂或第二课堂的学习和训练效果等教学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对学习策略意义的自我构建,使之内化为自学能力的目的。

根据语文素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竞赛机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竞赛不在乎场面的热烈,也不拘泥形式的大小,可以是集中举办大型竞赛活动,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竞赛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是作文竞赛、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赛、朗诵赛、课本剧续写和表演赛。

二、延展式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由诸如认知活动、学习者的特点、学习材料、学习目的任务等因素组成。就自觉的学习活动而言,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它本身即包含了比学习方法更高层次的水平的学习调节与控制的内容。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要有力地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其关键是灵活地、努力地选择用以达到学习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调控处在“中介”的地位,它体现了学习者的策略性学习活动和行为,显示出原认知的具体内容,起到沟通学习系统内外的各种要素的桥梁作用。它虽不直接作用于外在信息,但在原认知的参与下调控内部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以及伴随课堂教学内容而激发产生的心理倾向、心理状态,激发学生依据所学内容而产生的好奇心和联想,使之变成一种继续学习的冲动。

我们应该使课堂教学不要成为该节内容的结束而是让其成为语文学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缩写或者续写,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或者主人公的处境和遭遇对课本内容进行再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在学习了诗歌部分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搜索课本外的诗词,然后对诗歌分类而形成诗歌集;根据某些诗歌的意境创作一些诗配画等作品等。有的学生可能字写得较好,有的同学可能画画得比较好,这样可以让这些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作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让学生将自己的续写编排成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体和情感的表现能力,通过表演过程中的掌声让学生或者成就感,在成功的表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观读感式学习策略

观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练笔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其好处有:一是促进阅读、积累素材。获得写作素材的途径有两条,生活和阅读。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自然毋庸赘言。教师给他们指定内容阅读,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这便促进了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二是能积累生活,积累体验,积累思想。中学生无论生活积累、体验积累还是思想积累都是很有限的。体验的积累、认识的积累上不去,这直接制约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观读后感让你让他们积累了生活、积累了体验、积累了思想。时间长了,坚持久了,他们得到的益处将不仅使生活、体验丰富,思想敏锐,而且会使他们养成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好习惯。三是能促进练笔,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是公认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练笔方式,写读后感也是重要的练笔方式。读后感是以一定的阅读内容来写的,只要吃透原材料,再以此为中心展开联想,写作内容总是会有的,不必像写日记那样搜索枯肠。而且越写素材积累越多,写作时,素材源源而来,有内容可写,学生也就乐于写了。尤其是由于读后感体裁单一,教师指导起来也具体、到位。学生对教师的指导看得见、摸得着,自然也学得到手。

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准确掌握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本内容或者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了某些课文后再观看该影片后撰写读后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体会主人公作者的情感世界,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寻找类似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后,结合观看内容和课本知识撰写观看后的体会。观读后感可以是撰写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讨论的形式。

上一篇: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 下一篇: 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