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设计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9 09:56:58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1)

1.引言

近些年我国土木建设空前繁荣、各大高校建筑学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整个建设行业虽然生机勃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总体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建筑师方案构思的创新能力、思想理论的研究能力、建筑技术的科研能力以及多学科、多专业协作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目前建筑学学生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反馈信心来看,我们的建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观念上的落后,没能妥善处理好艺术和技术的两者的关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毕业设计是建筑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今社会对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以及强化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进方法

2.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些年,除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西方前卫的设计思想和建筑师也不断的涌入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相比西方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以及工作方法,我国的建筑师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以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的推敲,对一些实际的问题往往采取忽略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一个合格建筑师的要求。

2.2开展研究式教学新模式

目前的建筑学教育无论是本科日常的课程教学还是毕业设计的教学都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改图”等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教学的评价也往往集中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之上,并没有关心到学生做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以及这些探索和研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哪些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激发出来,只是在一味的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当在实际设计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自主创造和活跃的思维了,以至于这种学习习惯会持续的影响其实际的设计能力。所谓研究式是是指把学生引向单纯的专业理论研究,而是指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问题注重探索研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研究式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自己的设计课题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领悟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研究式学习中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激情,师生在指导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种问题的探讨,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探索。

2.3.加强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建筑学的毕业生最终走进设计工作一线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毕业设计中有效的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不但可以吸收建筑设计单位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建筑界最前沿的设计思想,也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实际设计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1)毕业设计与设计院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可以结合大五设计院实习的机会到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请设计院的一线建筑师充当其指导教师,学校的指导教师只是针对设计题目所需要达到的设计深度制定各方面要求。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让学生接受“真刀真枪“的锻炼,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大学四年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设计经验,为其日后走上实际设计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通常自己编制假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伪题的任务书往往脱离了经济条件、地域地形条件、技术条件等,这种设计题目过于理想化,也没有适当的限制条件。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入实际工程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针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大学五年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

2.4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建筑节能设计

目前,建筑节能已经被整个社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学校的教育原本应该走在行业前面。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因此,要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从学校起就开始接触市场,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解决一个建筑设计问题。建筑学专业虽然在建课堂上学习过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相关知识里都涉及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但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缺乏建筑设计中怎样有效地运用建筑物理知识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科目,在过程中都要运用建筑节能知识,分析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这种在实践运用中的教育效果要比某门课程上老师灌输好得多,也会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建筑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的过程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成为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提供一个实习场所。同时,也应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方案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地为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参考文献

[1]董玉香,赵守国.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3期1999年9月

[2]庞弘,刘峰.建筑·观念·新技术——从建筑学毕业设计中得到启发.建筑创作与设计.

[3]肖大威,黄翼,许吉航.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华中建筑,2006,(05).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2)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过程,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检查。正由于毕业设计在工科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毕业设计质量便成为了学位授予资格审定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绝对量化,因而,探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纵观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现在的研究大多定位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研究具体评价方法者甚少。作者将通过本文力求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即由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评价、答辩教师评价3部分组成。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题目选择、文献检索与综合运用、设计方案及设计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答辩现场表现等。由于指导教师、答辩教师和评审教师的审视角度不同,其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指导教师评分占40%,答辩教师评分占40%,评审教师评分占20%。在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时各类教师均需对被评审的设计者进行打分,这种打分看似合理,但其主观性极强。为了减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的弊端,广东工业大学崔颖、王力钢老师进行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采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综合评判,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以实现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描述,此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此方法是建立在评价教师所给出的结果客观、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评价教师所掌握的评价尺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教师的给分总体偏高,而有些教师总体偏低,甚至有些师德低下的教师,为了提高个人所指导学生的成绩而恶意给高分,评价其他教师指导的学生时恶意给低分,这就造成了设计质量相近的同学由于不同教师指导而成绩存在着差异,长期以往,则会影响学生进行设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目前评价中采用的绝对分值法无法解决此问题。

二、相对分值法评价可减少人为差异

受到工业测试中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概念及本院学生评教系统评教结果计算方法的启示,结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笔者认为采用相对分值法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相对合理性,消除不同评价人员个人习惯及恶意评分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某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可能全部优秀,但如果某位指导教师恶意抬高自己学生的分数,对自己学生的评价均在90分以上,而此教师在对其他教师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分数却在70分甚至60分左右,与此同时,其他教师的评价分数相对公正、合理,则在该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分数便相对高于实际情况。如果采用相对分值法进行评价时,则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其评价方法为,每名教师给出自己所评价学生的绝对分后,再求出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以学生个人分数除以平均分即为学生的相对分数。以二八法则进行判断,相对分数在1.0左右的同学,设计质量应为中等,高出1.0越多,说明设计质量越高。如此以来,不论哪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其设计质量的高低自然就排出了顺序。指导教师、答辩教师、评阅教师均采用相对分值法给出评价结果后,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学生所得相对总分数,结合设计质量总体情况便可给出课程的成绩。

三、结论

由于各个高校的层次、性质和类型不同,制定统一的“国标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及办法是不现实的,又由于毕业设计的评价与课程考试不同,难以全面量化评价内容,主观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虽然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做到绝对公正、合理,但采用相对分值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由于个人评价标准不同或恶意评价带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相对合理。

参考文献

[1]焦恩璋,陈惠明,刘英,郁昊.对理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3)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外皆然,毋庸置疑。因此,各高等学校对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在设备条件上不断加大投入,在过程上严格检查,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一、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可行途径

(1)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工程训练项目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当前,部级和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工程训练项目正在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其影响力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体现。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参加的学生更是与日俱增,需择优选拔。全国性大学生创新论坛和工程训练比赛定期举行。在这种形势下,可以将部级或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工程训练项目作为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来执行。用学生的实践作品作为毕业设计成果,用项目总结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中论文内容和格式也不同于传统的毕业设计,以作品公开展示和现场汇报的形式完成答辩。

(2)结合各种设计大赛项目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全省或全国性的挑战杯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正有规律有秩序地开展。由于就业、求学和兴趣的驱动,参赛人员日益增多。将这些大赛内容作为毕业设计任务来完成,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参赛项目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进而撰写毕业论文。把论文与参赛作品共同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这样,由于研究时间加长、投入增多,加之参加竞赛的多数学生是出于兴趣驱动,因此学生乐于投入精力,易于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3)通过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好,科研总结和写作能力较强。经引导和正确选题,他们完全具备发表较高水平论文的能力。学生撰写论文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自身素质和兴趣;另一方面是来自继续求学,尤其是国外求学的需要。为了被所申请的学校录用并获得高额奖学金,对计划出国求学的学生来说,撰写论文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可以申请用他们的论文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这样,一举两得,学生易于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灵活的毕业设计周期。改变毕业设计仅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固定周期。即使是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也可以提前到最后一个学年或更早些。事实上,除考研学生外,其他学生在第7学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时便可以开始毕业设计工作。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而第8学期也不必是单纯的毕业设计,可以开设一些诸如学科前沿课程或讲座课程(选修性质),从而减少由于单纯的毕业设计任务所造成的纪律松散和时间浪费的现象。对以创新性实验项目、工程训练项目、竞赛项目等作为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其开始时间更是灵活机动。

二、多样化毕业设计的可操作性

(1)先从外界条件来分析。由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工程的推进,各高等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视。通过利用教师的科研条件,并借助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较早地开展实践性锻炼。教务部门使这些实践环节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在了本科培养方案中。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例如在评定奖学金、保送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评比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活动。这就从硬件设施、制度建设和政策激励等外部环境上为学生营造从事实践活动的和谐氛围。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学院,部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学院还建有本院的创新实验基地。每年都积极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各类竞赛项目,并为全国交流提供平台。2009年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2010年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付出时间并提供条件,亲自指导学生从事创新性实践活动。

(2)再从内部条件分析。学生也非常渴望得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以便为就业、升学(尤其是异国求学和保研)奠定重要基础。学生在自己的推荐信中都希望有对实践能力的描述,因此学生对这些实践性活动格外积极。

在具备了足够的实践机会,并且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响应的情况下,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也就具备了改革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亦即可以开展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使得在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环节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以便对传统的毕业设计进行有机补充。教学管理部门向学生公布可能的毕业设计形式,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也可选择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这样,学生处于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教师规定的形式和题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多样化毕业设计的特色

(1)利于个性化毕业设计教学,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毕业设计形式,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孕育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2)抑制论文抄袭或网络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因为学生所从事的毕业设计内容符合其兴趣,学生处于主动选择。不像传统的毕业设计那样,学生被动地接受着规定的任务和程式化的过程,无奈之中便选择了抄袭。

(3)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其他实践性项目,从事这些项目的同学可以一举多得。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4],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取决于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综合实践能力[5],取决于培养方式、方法等。本科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恰当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之一[6-10]。

一、存在问题

目前,材料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研究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单纯设计

单纯设计类包括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或车间设计等。设计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应用做一些小规模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只是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缺少实践性内容。

(二)基础研究

对给定具体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理论分析。无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如何,大多数是总结实验现象,没有详细分析,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没有体现出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没有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摸索性研究

这类题目增加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和工作量,摸索类内容一般都比较新,基本没有参考数据,需要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分析、总结。即使是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都是失败的,也要分析原因,为继续研究积累经验。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自己的研究成功,有的研究内容进行一半就放弃了,改为其他容易研究的内容,缺乏刻苦研究精神,失去了锻炼机会。

二、改进意见

(一)研究内容

在工艺设计类研究中,可以增加一些小规模实验性能内容及分析,经过实践验证其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其研究内容才具有参考价值。针对设备方面的设计性研究,结合某个工厂产品进行设计。同时,针对自己设计的设备,在给定工厂生产车间实际情况下,合理设计出车间设备布置图及生产线,增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布置,在设计过程中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针对实验性研究内容,尽可能结合工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实验验证,这样的研究结果更加可靠,研究成功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不成功,也可以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成功与否都具有实际价值。针对摸索类研究性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只要经验总结充实、数据可靠均可达到毕业要求。同时,加强对这类研究学生的指导工作,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教师人数相对较少,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做到全方位指导。建议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基础理论掌握较差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基础性内容,做一些基本实验研究,对实验现象加以总结,并结合基础知识加以分析,不强调其分析的深入性,只强调根据实验现象利用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工作量,通过分析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基础理论掌握较好,又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生产实际问题,或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设计。加强对这类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分析问题阶段的指导,找到合理的验证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验证试验进行分析。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又具有较强分析总结能力的学生,让其研究一些前沿性问题。针对这类学生跟踪指导,不断做阶段性总结,及时纠正研究中的误区,增强学生的研究信心,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三)毕业设计考核方式

毕业设计的考核成绩应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平时表现、答辩、论文。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在课题研究中的工作态度、出勤率、实际动手能力、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占总成绩的50%,由指导教师给出。答辩主要考核学生在答辩时对提出的问题理解和解答的能力,对论文的整体叙述能力,占总成绩的20%,由答辩委员会给出。论文主要考核学生论文撰写能力,对研究内容及现象总结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占总成绩的30%,由指导评审教师给出。整个研究内容只要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目的即可,不一定所有研究必须成功。

三、结语

在毕业设计研究内容、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探讨了材料类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洪玉,王振廷,刘爱莲,等.材料学科毕业设计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27):203-205.

[2]李学伟,王振廷,徐家文,等.大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探索[J].黑龙江冶金,2009,4(29):64-65.

[3]邓晓军,廖斌.对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24):87-88.

[4]陈洪玉,王振廷,徐家文,等.利用数码金相互动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9):111-112.

[5]蔡远满.试论应用型本科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6(7):210.

[6]赵云霄.毕业设计工作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1996(9):45-46.

[7]钱卫国.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2):67-68.

[8]刘刚,孙经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课程开发的机制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35-36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其中毕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毕业设计可用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检验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应用于科研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通过做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方法,掌握撰写专业论文和做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规范,具备专业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笔者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时间安排不妥。一般情况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仅为1周,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5级自动化专业共有97名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而从教研室提交毕业设计课题统计表开始到毕业设计成绩录入完毕,先后有10人更改了毕业设计课题,这不但给学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而延期毕业。

2.与学生就业、考研相冲突。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选择,而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都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据统计,在第八学期开学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已签订就业协议者有30人,准研究生(考研分数高于对应学校分数线的学生)有25人,其余42人既未考研也未签订就业协议。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这样,学生的就业准备时间或复试准备时间就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3.师生比例不协调。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失调。很多教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难免疏于管理。目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8人,需要指导97名学生做毕业设计。按照每名学生每周至少需要2个小时的指导时间计算,每名教师每周需要3天时间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再加上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时间明显太紧张。

4.缺乏完善的硬件设施。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仿真。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仅能满足多媒体教学和课内实验的使用需求,留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机会非常有限。

二、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提高毕业设计课题的时效性。毕业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活或工程的实际需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些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重复的毕业设计课题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思维,而有创意的毕业设计课题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创新的兴趣,设计成果也能够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因此,在指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我们要求“一人一题,三年不重题”,即同一届毕业生之间课题不能重复,过去两年用过的课题不得重复使用。这样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合理安排选题进程。我们在第七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召开毕业设计选题动员大会,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选题任务,并提供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两种选题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八学期初,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可以结合生产应用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开阔思路、有所创新。实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确定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的同时解决了选题时间仓促的问题。我们将以上方案运用于2010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学生因选题不当而提出更改课题的情况。

3.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检查。就业和考研固然重要,但是这两者顺利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毕业证,也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要合格。为了纠正学生只顾就业和考研而忽略毕业设计环节的做法,指导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总体上,教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进度对毕业设计进行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在细节方面,教师每周定时召开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会,要求每名学生在会上汇报其在本周的毕业设计进行情况,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使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紧迫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因忙于考研和就业而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4.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一些高校来说,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对口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让他们承担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难题,而且可以利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我们发现,聘用了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后,学生到设计教室的出勤率明显提高。

5.批准学生在专业对口单位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早日到单位实习,这也符合学生急于进入用人单位的心态。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进入单位后,在诸多繁杂事务的干扰下,往往无法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用人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的情况下,学校才批准学生前往实习,其间须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指定一名有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校内再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据统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9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有9人申请了在相应就业单位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优秀率为11.12%,良好率为25%,两项比率均比过去两年有所提高。

三、结语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创新与探索,发现提高毕业设计课题题目的时效性、合理安排选题时间、加强导师监督力度、外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到对口单位做设计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促进他们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创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索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洪特,帅群.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3]王安娜.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22).

[4]李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实践课程结合模式的构想[J].福建高教研究,2008,(6).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职业建筑师的关键一步。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人才的素质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扩大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专业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补。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三个专业必要的交叉和联合教学,对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通过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专业团队,并以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多专业协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过渡。

一、建筑学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通常选择在学校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也是由校内老师指定,导师采用唯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选题不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学指导信息量不足,设计进度管理松散等。

1.设计选题

首先,传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专业过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其次过去的毕业设计选题常常是由单个老师确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个人的自较大,缺乏科学论证,这就容易出现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或者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的现象。

2.学生学习缺乏设计氛围,学习的主动性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都会面对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大五的学生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课程已经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去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参与生产实践。为了兼顾实习的工作,他们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图的前几周草草完成设计,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也就不尽如人意。

3.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方面,唯一的导师制容易造成知识架构不全面。

唯一的导师制,也是传统毕业设计中的一大弊端。每个老师会有自己的专业评价体系,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评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发现,建筑学的学生会缺少景观环境与城市意识,规划学生往往建筑单体意识比较差,而景观学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对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的关注。学生方案体现出知识架构的不全面。由一个老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出现相似方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设计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仅由校内老师担任,也造成学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论,设计仍以方案能力做为训练的重点,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毕业设计的进度管理松散

教学中常常强调设计的过程比设计的结果更重要,但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学生没有固定的设计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讨论和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把控较难,设计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传统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试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学院希望能通过此模式改变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是以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依托,以建筑、规划、园林三专业的学生为成员,以三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而完成的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的两大目标:一是要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二是强调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1.“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

首先,“三位一体”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综合性,要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设计选题不仅要涵盖建筑专业的知识领域,还要考虑到给规划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同学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其次针对以往出现的设计选题仅由单个指导老师决定,而造成设计题目过大或着过窄,缺少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要求必须由参与团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所有教师集中商议确定,汇总之后再报送学院审查。学院组织专家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确定为跨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2011年学院三位一体毕业设计的选题最终确定为商业综合体、校园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三大类型,与以往的以建筑单体项目为主的设计选题相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备专业的设计教室

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是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前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得有好的学习场所。学院为三位一体毕业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专业教室,要求学生定期在指定的专业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课、讨论、评图等毕业设计全过程。专配的教室为学生、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间,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学生自由搭配组合形成,每个小组由建筑、规划、园林专业各一名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的建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设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认识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学生间的思想常常发生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4.指导老师团队组织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校内的跨专业指导老师组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的校内指导老师要求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校内指导老师每组三名,由三个专业分别指派一名教师。除此之外学院还要聘请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设计院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5.三阶段的教学控制

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计前指导阶段,会邀请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次联合授课,让每位指导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调研与总图设计;第二阶段为设计中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方案成形阶段,强调方案的合理性,和专业的衔接性,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团队每周有一两次的设计辅导和讨论。在这一节点结束时会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团队,聆听学生组的方案汇报并提出方案优化意见;第三阶段为正图完成和期末公开答辩、公开展览阶段。在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中发现,公开答辩和公开展览会成为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己出海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介绍和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增加他们的设计动力和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从旁听中获得答辩的经验。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通过对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三、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教学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还无法在全院全面实行。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突破学院内的专业合作,利用学校建筑学科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毕业设计的专业涉及面,与学校的土木工程,环境与能源,电子与信息,管理等学院形成更完整的毕业设计团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广阔的眼界,为培养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全,孙伟民,龚延风,林小东,梅 凯,张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刘运林,方潜生,丁克伟. 设计院模式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7)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应用”两字,即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1]。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客观、公正、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2]。

对学生作品和论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评价方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成绩一方面影响他们的评优和学位的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努力指引方向[3]。对于指导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成绩的高低直接反映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所投入的工作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公平合理的成绩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问题及分析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如下[4]:

(一)指导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作品(论文)进行评审,给出审阅成绩,即自评成绩,记为S1;

(二)评阅教师对作品(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阅成绩,即互评成绩,记为S2;

(三)学生对作品(论文)进行陈述,回答答辩组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组对学生答辩的情况给出成绩,即答辩成绩,记为S3;

(四)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记为S。S通过公式1计算:

公式1中,X1、X2、X3分别为自评成绩、互评成绩、答辩成绩等三个分项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权重系数。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其权重系数不尽相同,但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工科专业中,X1、X2、X3三者最常见的数值依次是30%、30%、40%。

从中可以看出,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加占总成绩的60%,因此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的准确评定是十分重要的[5]。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自评成绩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带学生进行评分,该成绩往往比较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指导教师不了解其他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对自评成绩把握不准确,给予本组学生自评成绩普遍偏高;二是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后成了“熟人”后碍于情面;三是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虚荣心,希望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担心答辩过程中学生发挥不好,因此预先给予一个较高成绩,这样即使学生的答辩成绩不理想,但总的成绩也不会太低。

三、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自评成绩显著高于答辩成绩,那么,是否为了公平就可以不考虑自评成绩了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全程指导,对于每位学生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包括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投入时间的多少、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低等等,这些指标中,大部分是互评教师和答辩教师没有办法了解的[6]。因此,自评成绩很重要,是必须考虑的。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评成绩普遍较高的问题,我们采用调整各个分项成绩权重系数的方法进行控制。调整权重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是,由于答辩成绩是多名(3~5名)专业教师在综合考察、前后对比后给出的成绩,因此,我们认为答辩成绩是相对客观、准确的。如果自评成绩远高于答辩成绩,则认为自评成绩偏离了客观值,需对其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进行调整;互评成绩往往为中性,因此,其权重系数不做调整。

同时,权重系数的调整还需进行如下假设,即指导教师是不会给予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太低的自评成绩的,但是,如果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确实很低,那极可能是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极端的不端正,因此,其自评成绩很低应该是合理的。

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出如下调整方法:

(一)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在5分之内的、自评成绩低于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不予调整;

(二)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大于5分的,调整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调整的原则是,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权重系数之和不变,即X1+X3=0.7保持不变,偏差值越大,权重系数的调整幅度越大,具体数值用以下数学公式2、3表示。

各分项成绩的系数确定后,再按照公式1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其结果是,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的偏差(S1-S3)越大,则调整幅度会越大。

根据以上方法,我校机电工程系2014届毕业设计中,对约85.5%的学生成绩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而2015届则有约70%学生的成绩的权重系数得到了调整。这充分说明调整权重系数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评成绩偏高的现象,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日趋合理化、公平化。

当然,该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亦提出,他给予学生较高的自评成绩是因为学生表现好、态度端正等等,但经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不能作为成绩不调整的理由,因为学生表现好和态度端正应该在作品(论文)的质量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在论文的答辩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出来的,而且,表现好、态度端正仅仅是学生毕业设计过程需要考核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四、总结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成绩高低,而且关系到教学管理的公平、公正等原则问题。权重系数调整法是解决传统毕业设计成绩计算不够科学、不够公平等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将能够有效地促使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认真审阅、评阅学生的毕业作品(论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公正的、合理的成绩,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晨曦.对于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设计)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35-38.

[2]刘朝福,韦雪岩,张燕.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学园,2014(14):30-31.

[3]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等.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09):193-195.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8)

随着项目管理内涵研究的深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一种具有标准化含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施工项目、软件开发、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并对即将要从事的行业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测试。因此,搞好毕业设计对提高学校整体专业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现结合项目管理知识的精髓,谈谈在高职高专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应用项目管理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1.项目与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所以,项目是明确的工作、任务或活动,它是一个整体,具有组织形式,可以通过计划和设计,把一系列系统活动组织成为项目。而且,项目不是一般的日常营运工作,它必须具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并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和资源内实现。

项目管理一词最早起源于建筑业。所谓的项目管理是指由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其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和创新性。

项目管理包括五个基本过程:项目启动、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及结束过程。这五个过程是一个闭环控制过程,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

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具有目标性、一次性、独特性、约束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毕业设计中的每个步骤都在不知不觉的体现着项目管理的思想和精髓。

2.项目管理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笔者将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过程进行整合、组织,应用项目管理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主要形成以下几个过程:

2.1项目启动与计划

2.1.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2.1.2对实现项目所需工作进行事先安排,将学生按5―7人一组组织成项目小组,并选出各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即“项目经理”),一般由专业基础较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负责计划制订、过程监督和协调、绩效考评等工作,同时被授予相应的权力,扮演主要角色。指导教师担任各个项目组的“技术顾问”,制定出总体进度计划,划定里程碑,便于及时检查和监督在规定的阶段中各小组的工作进度,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2.2项目实施与控制

2.2.1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项目要求及完成期限。

2.2.2各个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所选的项目,例如给水工程设计,查阅搜集资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关于毕业设计的大致思路;同时,“项目经理”制定本项目的设计方案、进度计划,由各小组成员完成各自所负责的部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

2.2.3指导教师适时跟踪项目进展,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对已制定的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2.3项目完工与交付

2.3.1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后,根据自己的收获与体会以及自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按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标准格式写出设计说明书、设计计算书以及相应的初步设计图纸上交。

2.3.2收齐所有的成果后,教师组织答辩,由各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进行总结汇报,各小组成员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答辩。

2.3.3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及项目完成质量等综合评定成绩,上报学校教务处,记入学生档案。

3.应用项目管理开展毕业设计的关键因素

项目管理的精髓有两个:一是系统思考,二是对项目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项目大体按计划进行。在毕业设计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对本次设计的目的、指标、任务完成标准等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思考,并且对学生完成进度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能够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其中有几项关键因素不可不重视:

3.1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

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应用项目管理开展毕业设计的核心,必须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3.1.1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水平与个体差异。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总体上学生都能对给水工程的相关知识有个整体印象。但是对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相应设计方面,学生的水平仍不平衡。确定设计范围时,在难易程度上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梯度,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毕业设计。

3.1.2选择的题目要能体现水厂设计相关知识以及管网布置相关知识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2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

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即在不同阶段和层面对项目的工作内容从主项、分项、子项甚至单体的各个部分,从方案比选、单体构筑物设计、水厂平面布置、给水管网布置、各项设计计算各个阶段,进行不断的分解,把方案中的工作量转成WBS表格中所对应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并随着项目实施的进度不断地细化,将整个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总体目标分解为每一时段(周、天、课时)和每一成员的具体任务,并将每一项任务与承担任务人的职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3.2.1根据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明确项目即完成某地区的给水工程设计。

3.2.2将给水工程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水厂设计,给水管网设计,完成初步设计图纸等。

3.2.3将各任务分解成若干分项。任务一:水厂设计主要包括净水方案比选,各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水厂的总体布置及厂内管线铺设。任务二:给水管网设计包括城区内的给水主干管铺设,各管段相关参数的计算确定,校核。任务三:初步设计图纸包括水厂平面布置图,水厂高程图,单体构筑物三视图。

3.2.4各任务中的若干分项被分解成为各工作包,例如任务一中净水方案比选要进行工艺流程的方案比选,还要进行各单体构筑物的比较选择。任务二中各管段相关参数的计算确定首先要确定管网中总设计流量,其次进行管段流量的初分、然后进行管网平差,最终确定各管段相关参数。

3.2.5检查工作分解结构的正确性。是否正确和完整?是否易于分配责任和角色?进度是否容易估计?任务完成的衡量标准是否清楚?

进行工作分解有利于展示项目的所有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其关联关系,易于估计每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有利于界定职责和各方面的沟通并便于跟踪、控制和反馈。

3.3有效的沟通

在毕业设计这个项目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呢?

首先是沟通之前对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进行清晰的界定。

在项目管理的进行过程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一对一的沟通、一对多的沟通、多人之间的相互讨论。从沟通的载体而言,有口头、书面、肢体语言,包括面对面的,电话,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途径。但是所有这些沟通方式,无论多复杂,实际上都可以简化成一对一的沟通一种形式。最终沟通都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沟通可以是相互的,但是具体到沟通的“一招一式”,都是一个信息发出者,一个信息接受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对于交换信息、拓宽思路和统一认识,沟通的作用巨大,而且很多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沟通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最主要的成本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沟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失真和损失。信息在一个人的头脑里处理的时候,信息传递不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失真和损失,这两种成本为零;当信息被两个人相互传递的时候,将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和信息的失真和损失成本,成本的具体大小取决于两个人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观点和思维的一致性以及达成一致的意愿强烈程度等多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两个同样具有很强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的人。他们进行沟通要达成一致所需要花费的沟通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是沉没成本。聪明而执着对于沟通而言,有时候是相当危险的。很多人渴望说服别人而且不愿意被别人说服,事实上沟通的目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对于项目中要处理的的问题经常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它往往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或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如果在沟通时过分执着而忽视了沟通的最终目的,那么就可能是一场灾难。

其次是不能沉溺于沟通本身,而必须时刻清楚沟通的目的。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清楚此次设计的目的,以及如何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再次是一些规则。包括时间的限制,耐心听完对方的话,进行“集中”答疑,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的疑问能耐心地解释,并进行合理适度的指导,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沟通在项目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项目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3.4建立合理的项目监督及后评价体系

通常一个项目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以及完成后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都是需要进行针对性评价的。这时就需要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控制,并形成合理的后评价体系。

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是指为规范项目经理的决策行为和管理行为,确保项目状态受控,实现项目目标而实施的有效控制行为。在毕业设计当中,指导教师作为“技术顾问”要对设计进度进行实时控制,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学生所做的成果,以评价各项目小组是否按照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并对各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做出评价,提出整改意见。

项目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估、成果评估及答辩情况评估等内容。分析方法可以运用各阶段性内容所占比重及学生的达标分数来进行总体评价,以衡量项目的实际管理效果。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设置进度达标率占30%,成果完成情况占30%,答辩占40%,然后对学生在各阶段的表现做出评价,以得出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学生的最终得分。

项目管理在不同的项目中有各自不同的体现,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特定项目的管理原则及管理方法,并注意项目管理中的不同侧重点。在毕业设计中,决定该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以及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建立项目综合WBS结构,有效地沟通和建立合理的项目监督及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73-02

一、前沿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毕业生数量已高居国际之首,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土木工程专业在每个高校中都有开设,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占据相当的比例。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面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高校的学者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1-3],但朱高峰院士在总结并肯定我国本科教学取得的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4]。为了弥补在教学方法上与国外大学的差距[5-7],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随后,教育部和住建部积极推动了在土建类专业的实施。为了贯彻实施该计划和培养合理的工程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也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毕业设计角度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知识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相应改革方法,本文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想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引玉之砖,希望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目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采用统一和集中方式,即在大学四年中第八学期开学之后的前两周,由学院教务办集中组织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单位,每天早上指导教师组织所有学生集体出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两周实习之后再进行毕业设计,多年来,指导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毕业实习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

1.区域限制使毕业实习操作困难。我校地处东北哈尔滨,哈尔滨市是一个四季鲜明的城市,可供建筑施工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1月,每年剩余月份都处于非施工状态,然而哈尔滨地区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在3月份,也就是说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日期是三月初开始到三月中旬结束,但是这个时间段哈尔滨不是施工日期,所以每年联系到的施工场地大都处于非主体结构施工的日子,因此,即使学生到施工场地去实习,也难以保证毕业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人数众多,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我校近几年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分为两个班级,2010年以后分为三个班级,学生人数在60~90人之间,这给集中毕业实习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一个实习场地很难容纳这么多学生,实习单位考虑现场安全问题大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到了实习现场,受实习时间的限制,指导教师也很难保证所有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往往是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实习本身,同时,又由于实习经费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在实习现场不能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也就带来了学生在施工单位的实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和教学要求。

3.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脱节。毕业实习是在毕业设计的前两周,也就是说毕业实习结束之后立即进行毕业设计,虽然毕业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支持,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毕业实习不能保证其针对性,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还没有完全开展毕业设计,那么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毕业实习中不一定得到解决,而学生在实习场地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对毕业设计帮助不大,这样的毕业实习对毕业设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此时毕业实习已经结束,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只能靠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资料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三、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建学院近年来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多次举行教学方法的研讨会,并借鉴国内高校的一些措施[8-11],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师多徒”的教学方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一师多徒”的措施,即在大学的第五学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开始,由学院组织学生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自己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方面通过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参加学校和学院的科创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灌输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暑假期间积极参加现场实习,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制。在大学的第七学期期末,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将今年的毕业设计题目、教学等情况汇总后向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毕业设计题目、结构类型和具体要求等情况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在寒假期间需要阅读的文献、书籍和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时间和心理上有所准备。

3.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统一集中方式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脱节,其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目前,有的高校采用分散制的毕业实习模式[12],但是该模式执行起来较困难,如学生的自律性不同,有的学生甚至采取造假的方式来应付毕业实习。根据目前我校的区域等特点,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始采取“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如下:①对于集中分散制而言,学院不再采取由指导教师统一带领学生到单位实习,而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由老师或学院有针对性的联系实习场地,学生在现场可以根据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有针对性地进行笔记记录和拍摄相片,也就是说,将人数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分散开,毕业实习由指导教师全权负责。②相近题目的指导教师1~3人可以组成一组,由其中一名指导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毕业实习,这样,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也就是说,将分散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此集中起来进行毕业实习。③指导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时间,如可以选择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这样可以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集中分散相融合的方法,一方面解决了因为人数多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遇到的难题可以马上解决,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种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在加深对所从事行业了解的同时,也为毕业设计提供知识储备,两者相辅相成,基于此,我校在近几年在总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集中分散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可以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2]聂忆华,王齐仁,刘丽芳.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网络整合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96-98.

[3]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4]朱高峰.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7.

[5]毕家驹.美国ABET的工程专业鉴定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1(5):44-50.

[6]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12.

[7]汪辉.日本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71-74.

[8]吴云.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提高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85-88.

[9]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10]葛祥友,莫徽忠,黄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13,15(4):181-183.

[11]关罡,郝彤.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117-119.

毕业设计设计方法篇(10)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转贴于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上一篇: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 下一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