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市场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7 14:42:01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1)

一、引言

电子市场(electronic marketplace)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平台,它的载体是行业或综合性企业间电子商务网站。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商务活动的不断拓展,电子市场对企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买卖双方促进和协调交易过程、交换和分析行业信息以及获取商业增值服务的虚拟市场空间(Chian-Son Yu,2006)。

Laseter et al. (2001)指出,2001年美国有2 200多家电子市场,Andrew White et al.(2007)发现,2006年中期仅有700多家电子市场还在运行,很多研究认为相对较低的电子市场采用率引起了电子市场的衰落。《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 000家,电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iResearch的《2007—2008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是我国电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总体采用率仅为28%,很多行业的电子市场刚刚起步,参与率更低。

电子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电子市场规模越大,对企业的价值越大,电子市场对企业的价值越大,其规模也会越大,两者之间遵循正反馈机制,相反的情况会使电子市场规模缩小甚至无法继续存在,电子市场要突破临界规模才能继续生存。

所以,研究企业参与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对电子市场和中小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国内外该领域的代表性文献,从不同理论解释和研究视角进行梳理与评价。

二、不同的研究视角

对电子市场参与行为的解释,已有的研究大体分为三种视角:个体理性主义视角、制度主义视角和综合的视角,不同视角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各有侧重。

1.个体理性主义视角——创新扩散理论的解释

个体理性主义视角下,企业参与电子市场被看作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采纳,假定个体具有获取信息、计算利益、作出选择的能力,按照利益的计算,以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对所需采用的方式手段进行选择。代表性的理论是Rogers(1983)的创新扩散理论(IDT),IDT注重技术和经济理性,出发点是技术本身的特征,关注的重点是技术本身的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采纳行为,提出了相对优势、匹配性、复杂度、可试用性、可观测性等技术因素对采纳行为的影响。其中,相对优势反映了理性决策的利益驱动,技术的匹配度、复杂度则反映了采纳的代价因素,这三个因素被多数研究支持。

Caroline Driedonks, Shirley Gregor(2005)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IDT为基础,结合Kambil和Van Heck的交易过程模型研究了澳大利亚牛肉行业第三方电子市场的采用情况,从不同的交易步骤分析了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验证了电子市场的优势对企业的采纳行为的重要影响。在搜寻阶段,买卖双方都能找到更多交易伙伴,并且降低了搜寻成本;在议价阶段,由于面向更多买家,卖家拥有更好的谈判地位,从而提高了价格,买家虽然付出更高价格但提高了所购产品的质量,并节约了时间;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沟通和处理交易事务,降低了信息成本。该研究还发现信息接收渠道的影响,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到电子市场的企业倾向于拒绝参与,而通过私人交谈对电子市场有更深了解的企业倾向于参与市场。

Andrew White, Elizabeth Daniel(2007)用IDT构建了分析框架,分别对卖家和买家采用企业联盟形式的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得更多交易伙伴、降低价格、提高交易过程效率、促进企业间信息系统整合、降低菜单成本、加强企业间合作;兼容性因素主要包括:与企业流程兼容性、与现有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兼容性、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观点和战略的一致性;复杂性因素有:对信息系统整合的要求、流程和数据改造要求;该模型还引入了感知风险因素,包括数据安全性、平台可信任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Supply On、Global Healthcare Exchange、Eutilia三个电子市场及其用户的分析发现,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等因素对企业的采纳行为有重要影响,而感知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2.制度主义视角——组织行为同化的制度主义理论

与个体理性主义相比,制度主义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影响。DiMaggio将制度理论引入对组织形态相似性的研究,解释了组织之间在行为上会倾向于发生同化的现象。通过电子市场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企业的运作方式,当这种运作方式反复发生,被社会所接受,逐渐就会成为一种规范,因此具有规范的性质。同时部分具有权力的组织,能形成强制的影响力。从理论分析上看,这些来自制度的对个体行为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有:规范化压力、模仿压力、强制压力等。

Jai-Yeol Son, Izak Benbasat(2007)从制度主义视角研究了电子市场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引申出制度导向因素,包括模仿压力(竞争者的采用、成功应用的例子)、规范化压力(行业和政府的规范化力量、多数供应商的采用)和强制压力(主导供应商的要求)。通过对98家潜在参与企业和85家已参与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模仿压力和标准化压力对企业的采用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对参与度的影响不显著,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制度因素对企业参与电子市场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综合的解释

综合分析考虑了更全面的因素,其基本逻辑是:电子市场带来的利益将诱使企业对市场的参与,参与电子市场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资源;企业是否参与受到各种制度环境的影响,其应用电子市场的过程能对制度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别的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TOE)是一种较常见的因素整理方法,它起源于Tornatzky对普通类型技术创新的研究,将技术创新采纳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归纳到技术面、组织面、环境面三大类。Young-Beum Joo, Young-Gul Kim(2004)以TEO为框架研究了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其中,技术层面选用的因素是相对优势,环境层面的因素是外部压力和买方力量,组织层面的因素是资源状况和企业规模。分析发现,外部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和企业大小对采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买方力量和资源状况(如资金支持、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能力等)影响不显著。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研究发现电子市场的相对优势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采用和未采用电子市场的企业都对相对优势有较高感知。

技术接受和使用的统一模型(UTAUT)将2003年以前出现的大多数针对个人层面IT采纳行为的研究模型进行全面综合。该模型将影响因素总结为四类:期望绩效、难度预测、社会影响、实施条件。Shan Wang, Norman P. Archer(2006)以UTAUT为框架,将模型中的社会影响改为制度影响,研究了美国第三方以及联盟式电子市场的采用行为。其中,期望绩效类因素包括降低搜寻成本、获得更多产品信息和交易伙伴、提高信息可靠性等;难度预测类因素是电子市场的易用性;制度影响类因素包括趋势跟随、客户要求、重要供应商推荐等;实施条件类因素包括系统兼容性、对网上业务的熟悉程度等。研究发现,绩效期望是企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制度影响和实施条件,易用性对企业的参与决策影响不显著。

4.其他一些补充

Ruey-Lin Hsiao(2003)分析了信任因素对采用行为的影响,解释了潜在采用者不信任新技术对电子市场采用的挑战。其中,不信任有两种类型:可靠性导向的不信任和价值观导向的不信任。他认为,电子市场可以改进技术以减轻可靠性导向的不信任,但价值观导向的不信任由于根源于社会文化结构而形成更大的阻碍。

王平平(2006)还探讨了产品特性对买方使用电子市场的影响,研究认为,产品特殊性、产品说明复杂度与电子市场的参与意愿负相关。

Chian-Son Yu(2006)将采用电子市场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企业外部推动力、企业内部驱动力、企业领导层对电子市场的认识和态度三个方面,研究了台湾中小企业电子市场的采用行为。通过对115家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上述三个方面因素分别有25%、49.9%、18.7%的贡献度。与其他研究结论相比,该研究发现中小企业CEO在采用决策中比大公司的CEO有更大的影响。

三、简单的评述

从因素提取方法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已有理论确定的因素模型,其特点是因素比较系统,不同研究的可比性较强。另一种是经验性的归纳,这种方法贴近实践,更有针对性,其中,也有的用了较为科学的归纳方法,如Hsin-Pin Fu,Yung-Ching Ho(2006)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AHP)。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验证。

从研究方法来看,定性分析较多,案例研究比较常用,这种方法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参与和潜在参与企业的访谈来发掘更具体的影响因素,但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各种因素影响的显著性。也有一些定量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来衡量对不同因素的认同程度和采用意愿,通过主成份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了各因素的显著性和贡献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分析将会更多应用于该领域。

综观上述文献,影响因素基本可以归纳在电子市场、企业组织、外部环境三个层面。但在每一个层面中,二级变量的选取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标准。另外,针对不同的情况如企业规模、所属行业类型、行业集中度、买方/卖方角色、电子市场类型等,各因素的影响会有所不同,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四、我国的情况

现有的研究虽然大多基于国外的情况,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国内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要注意到我国的企业、电子市场以及社会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有效促进我国电子市场的发展,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都有待深入和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hian-Son Yu, Influences on Taiwanese SME E-Marketplace Adop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6.9, pg. 5.

[2]Hsin-Pin Fu, Yung-Ching Ho, Roger C.Y. Che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 fuzzy AHP 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6.12, pp. 1301-1324.

[3]Andrew White, Elizabeth Daniel, The adoption of consortium B2B e-marketpla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6 (2007) 71-103.

[4]Caroline Driedonks, Shirley Gregor, Economic and Social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B2B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 Case Study

in the Australian Beef Indust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5, Vol. 9, No. 3, pp. 49,72.

[5]Young-Beum Joo, Young-Gul Kim,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adoption of e-Marketplace: an innov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10 (2004) 89-101.

[6]Shan Wang, Norm Archer, Business-to-business collaboration through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13 (2007) 113-126.

[7]Ruey-Lin Hsiao, Technology fears: distrust and cultural persistence in electronic marketplace adoption [J]. Journal of Strategic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2)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体制的因素制约,电力企业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营,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计划经济模式成为电力企业无忧生存的绝对屏障,“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管理理念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根深蒂固,“电老虎”的称谓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电力企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此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电力的发展,电力短缺在一段时期中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八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尽管短时间或局部区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从长远趋势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呈现,电力市场份额在电能替代品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流失了不少市场。如何促进电量的增长?如何与电能的替代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改变尚还存留的优越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电力是商品就需要营销,只有全面转变观念,制定电力营销的具体策略,才能改变被动局面,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电力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供电量,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按照行业类别划分,电力市场分为: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商业用电和其他用电六大类。按产业类别划分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四大类,按照供电企业习惯统计口径,本文从行业类别对电力市场进行分析评估。

工业用电市场。在我国工业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之首,2011年全国电力生产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其突出特点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生产时间可以调整,是用来移峰填谷的有效市场。

城市居民用电市场。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的第二位,约占全国社会用电量的11%,其特点是随着人口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将稳步增长,同时也是电能替代品进行竞争的重要市场。

农村用电市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80%,幅员辽阔,目前电力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十分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但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将会刺激农民的用电,加之通过近几年国家关于“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电力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用电市场将极具潜力。

公用事业用电市场。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公用事业用电水平还比较低,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将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所占结构比例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业用电市场。仅就商业用电增幅比例,近几年上升较快,但由于商业行业特殊的流通方式和生产规模,在整个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用电将会有很大增长。

从以上分析看出,电力市场营销应定位在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上。在这些行业或部门开展市场营销,将是增长售电量的主要途径。

二、市场调查特征问题

市场调查具有下述特征:(1)科学性。市场调查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使调查结构准确。主要内容有:以电力消费及用电结构的现状为重点,调查内容应满足规划和营业工作的要求;(2)方法多样性。市场调查应不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多种方法收集来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调查可以采用大范围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创造性。市场调查最好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4)模型和数据相互依赖性。应该看到事实是问题的典型,而模型指导要收集信息的类型,因此,在调查中要十分注意模型和数据依赖性,以此来确定我们收集信息的方向和重点(4)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可比性。信息的价值——成本分析能帮助调查部门应该进行的调查项目,采用怎样的调查方法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价值依赖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决定管理者是否承认调查结果和利用调查结果。如果调查成本要比增加的利润要大得多,则调查就不值得了;(5)市场营销与职业道德的相关性。大多数市场调查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好处,但是,电力市场调查必须考虑用电客户的利益,通过市场调查使电力企业更加了解用电客户的要求,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好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关系。

三、电力市场信息收集过程

1.确定问题和信息收集目标

一般说来信息收集目标有:

(1)全面了解各类用电客户的电力消费现状,寻求电力消费变化的规律;(2)探求国民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的关系,即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发现电力负荷的增长点;(3)采用相应的方法,预测未来电力需求,分析未来用电增长趋势,为电力企业经营和规划工作提供依据;(4)了解客户需求,广泛征求各类用电客户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结果及信息分析

(1)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对电力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原材料短缺直接造成价格上涨.致使电力销售价格也将上升,必然影响销售;②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售电量。例如,持续高温,将使空调电量增加;旱灾将使灌溉用电量上涨。

2)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对于电力的销售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出现了多少重大技术发明;新技术创造了低能耗的用电产品;新技术创造了科学的管理手段。

3)政治环境分析;市场营销决策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这种歧治环境便是法律、政府机构、社会上各种集团的集合。由于约束电力销售的各种立法的存在,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不断增加。尤其是电力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法,使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2)电力市场现状及需求的分析。包括不同行业用户的用电状况;分类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居民生活用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电力消费相关因素调查,诸如电价、用电制约因素等;用电客户对电力部门的意见调查。

(3)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分析与预测主要包括电量供需现状及特点;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长期、短期负荷预测;电力需求综合分析。

(4)未来电力供需平衡状况趋势分析。其中包括①电力供需平衡状况分析;②电力供需缓和状况分析;③用电水平和电力市场开发程度分析,我国与世界发达、中等发达国家的用电指标相比还是很低的;④未来发展分析,在今后,电力需求仍会很旺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电力供需形势异常变化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随着各类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出现的,电力供需矛盾缓和是暂时的。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3)

一、艺术经济学

艺术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和原始经济。“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无论是艺术还是经济,它们都是人为维持和繁衍自己的生命存在而生产自己所必需的消费品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在这里劳动具有特别重要的,决定其他一切方面的意义。

二、我国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艺术产业以及艺术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和发展,都是艺术市场兴起以后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的关联程度最高。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艺术产並化,因为探讨商品经济及艺术产业化,有利于洞察艺术产业的本质及规律。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对艺术产业的推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反之,艺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商品经 济的繁荣与规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在当代,影视既作为艺术又作为产业和商品的性或许比其他 艺术更为明显观众市场、票苈和收视率是影视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渠道。因此,影视艺 术从创作到发行,都庵建立起以观众为中心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影视艺术的 市场已相当成熟,而我国的影视艺术市场才刚刚起步。

三、电视剧市场的特点

电视剧市场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电视剧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与电影一样具有时空间离 性,即制作、播放和观赏在时间上、空间上可以不同一;其次,电视剧市场是以广告商的投入 而收回投资,与票房无关,广告商关心的是观众对电视剧的关注度,这样电视剧收视率的高低 就直接决定了电视剧在市场中的经济效益;最后,电视剧是一种家庭消费产品,观看电视剧的 场所具有私人化的特点,观众可选择的观看方式和时间具有较大的弹性。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4)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44

在电力设计企业管理运营当中,市场分析和营销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效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国内多数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在实际运营当中,由于诸多原因,企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比如电力勘察设计在市场环境及预测模型的建立上没有完善的系统。本文针对目前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提出一些市场分析和预测方面的营销管理。

1当前国内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存在的问题

11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不足

国内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当中,由于管理软技术及管理形势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市场分析与预测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与国内发展迅猛的经济环境不符,使得管理模式较为落后。[1]从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和预测而言,其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也没有构建有效规范的市场分析与预测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无法准确掌握电力勘察设计市场的发展方向,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市场信息分析预测不及时、不精确,继而影响项目开发和跟进的速度,频频失利。因此,要提高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营销管理首先要增强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执行能力。

12缺乏完善的市场分析、专业的预测队伍

在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开发市场期间,多数企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管理团队。导致这一矛盾点主要是由于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和市场分析预测管理比较麻烦,与其他行业相比,不管是在制度改革还是营销管理模式上起步较晚,且具有垄断性。比如在西南某市电力企业受到市场环境影响需要改革,但改革过程中计划经济和垄断严重制约企业改革范围和深度。国内对企业市场营销分析预测管理技术企业较晚,多数高校还未设立此专业,因此,电力企业在开发市场期间缺乏分析预测的专业团队。

13市场分析与预测对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影响不大

除了没有专业的市场分析预测营销管理团队外,还有电力勘察设计企业市场拓展当中预测与分析营销管理对其影响力度不大。电力作为民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在市场出现半饱和形势下企业需要推出更多新产品,而新产品的推出需要结合市场分析、预测结果做出灵敏反应,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适应当前市场发展。为配合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国内电力能源企业需要结合市场发展状态及时调整项目施行方案。对于大型电力设计企业而言,经营管理改革模式还未完全跳出传统的电力系统模式,对需要开发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发挥不佳,影响市场拓展进度。[2]

2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有效营销管理策略

21强化市场分析预测能力

要提高电力勘察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执行力度,就需要进一步改革电力市场,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新形势,同时还要准确定位市场分析预测在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愈好,经济体系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行业、各企业单位要稳步向前发展,需要对新形势下的电力市场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在电力市场逐渐收紧的大好环境下,电力勘察设计市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企业要结合产品和市场需要开拓新的领域,比如将电力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风力、微生物等新能源发电领域。其次是在开拓更大、更新的地域市场期间,要充分利用地域市场中的资源或者经济发展契机。比如在陕西、甘肃等地的电力企业可以利用国家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开发东南亚未饱和的电力市场,打破电力能源市场的局限性。最后是将电力能源引入稀缺市场中,比如积极开拓非电力市场。国内外电力市场多半处于半饱和状态,且竞争激励。但对于此类产品市场的开发,其经营范围比较广,且人才需求更为专业,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经过3~5年的试探期。只要企业在成功运作了新领域、新地域的工程项目后,才能为企业增加更多生机和活力。而市场分析、预测的营销管理能力最能体现企业稳定和抓住新市场的保障。

22结合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结果调整企业经营模式

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要不断发展,管理者首先要重视电力设计市场分析、预测营销管理队伍建设及分析预测数据,将项目完成目标与实施方案与之相连,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的利润率,让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从产品营销转变成电力服务。[3]对二、三线城市中的小型电力企业而言,在市场开拓发展期间,必须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当前经济发展拓展电力市场范围。在电力产品创新中还要将电力产品与非电力产品设计进行分层、分主次开放,用新颖、创意、客户需求度高的电力产品抢占设计市场,在提升电力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树立独立的电力品牌。电力企业还可与其他领域深入合作,比如可以与电子行业;电力企业借助跨行业的合作,可以从不同行业中获取到更为优秀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融合资金、获取更多营销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执行力度,进而为电力设计能力及资质寻求更加健全、适宜的平台。再采用互补和强强联合的战略发展形式,在互惠互利状态下减少市场运营风险,提高电力设计市场竞争力,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强化战略合作手段,提高电力企业在市场分析、预测的营销管理的整体实力。

23多培养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人才

为提高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在项目规划和市场拓展上的影响力度,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市场分析预测专业团队。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模式与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息息相关,而电力设计企业要获得转型,就需要将传统纯粹勘察设计转向项目管理上,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具备市场分析预测技术还要懂得管理。如果企业要自行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那么可以承接电力EPC项目,在不计较成本和利润的情况下充分锻炼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4]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还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增强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24健全营销管理体系

在培养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企业还要健全营销管理体系,将传统管理模式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使用,以更加智能化、更加快速、简便的方式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5]同时还能及时收集国家、地方政府、电力市场动向等方面信息,不会出现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损失。然后需要针对收集的信息情况与地域内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为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3结论

由此可知,在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营销管理当中,电力企业要针对目前的电力市场及其未来发展势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更多优秀营销管理人才,提高品牌影响度。

参考文献:

[1]韦敏关于电力设计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营销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34):144

[2]周小杰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229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5)

一、引言

市场营销只不过是文明化了的战争冲突,在这场战争中,绝大多数的胜利是依靠文字、创意和严谨的思维取得的,而文字,创意和思维就是营销策划过程的体现,将传统营销策划手法迁移于商业电影行业,并发掘其自身特质所需营销方式,是适应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繁荣的时代必需。本文从营销环境分析,STP战略应用,4p营销组合和商业类型电影独特的口碑传播方式介绍商业片的营销策划流程。

二、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进而确定外部市场机会与威胁及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从而明确企业目前所处的方位的一种方法,营销环境分析是进行营销策划的必经之路,脱离营销环境分析的营销策划为无根之木。

营销环境分析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内部环境即企业自身的所有对营销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要素,如: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与研发,产品价格,分销渠道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经营环境。宏观环境分析内容主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行业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潜在竞争者,业内竞争者,供应方,购买方,替代产品等。产业盈利能力,进入市场门槛,成本结构,产业利润来源,投资回报率,行业平均利润率等。经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目标,营销战略,资源与优势。

(一)电影行业环境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开始进行体制改革,显示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近年来年均实现了35%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增长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今年票房超过1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会达到350亿元上下。伴随中国电影行业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当前我国人均票房仅为2美元,而与发达国家人均电影票房三,四十美元相比,远远不足。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商业片制作空间广泛,谁把握住时代脉搏,谁就能脱颖而出。

(二)制片方经营环境分析

电影《泰囧》的制片方的经营环境分析主要从消费者基本特征及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和主要竞争产品分析两方面着手,

(1)消费者心理特征及购买行为分析

电影《泰囧》主要锁定的消费人群为草根一族,影片深刻把握了当前价值溃散和压力巨大生存状态下人们所追寻的简单观影愉悦。电影产品本身功能简明,强烈的娱乐性与纯粹性迎合观众的反智情绪和释放焦虑的心理诉求。

(2)主要竞争产品分析

与《泰囧》同期上映的还有《一九四二》和《少年派》,《王的盛宴》等,均为大制作。然而民族的过于苦难对于当下的人们已不愿太多的回忆,《少年派》展现更多的是高深价值观,《王的盛宴》体现更多的是导演的自我抒情。显然与同档期竞争电影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化竞争优势,所以《泰囧》在同档期市场份额中拔得头筹。

三、STP战略形成

现代营销的核心是STP战略,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按照某种标准,将准备进入的某种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市场划分为满足若干不同消费群体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寻找潜在机会和制定营销组合策略。目标市场选择是指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一个或多个子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未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的过程。市场定位就是勾画企业产品在目标市场即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特色,适应一定顾客的需要和偏好,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不同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主要分为主旋律电影,文艺类电影,和商业类电影。对商业类电影来说,明确的类型电影是稀缺的,这是因为较多的观点认为电影类型的明确化会束缚作者的才能施展,作品流于规程,缺乏个性色彩,而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电影类型的准确归位,能够迅速锁定受众,形成基本的保证票房,《泰囧》团队深谙中国电影市场的细分空白,制作伊始就清晰定位为商业喜剧类型片,人物关系,剧情,台词均围绕喜剧展开,满足了市场饥饿目标人群。

四、4P营销组合策略

企业在的营销活动应该考虑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策略,并反复考虑其相互影响,组成整体策略,以适用的产品,适宜的价格,合适的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投放到特定市场,消费人群中。

(一)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主要以向目标市场提供各种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有形和无形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其中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品种,规格,式样,质量,包装,特色,品牌以及各种服务措施等可控因素的组合与应用。

(1)商业电影的类型策略

商业电影的类型策略主要是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从剧本的构思到影片类型的明确市场定位是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影片的观影人群锁定在什么阶层,该阶层的情感诉求是什么?这些都是产品策略的核心要素。《泰囧》定位为草根阶层的喜剧娱乐快餐。而中国当前的电影类型主要分为三种:主旋律电影、文艺电影和现实主义电影,中国本土崛起的特有类型“大片”,类型并不明确,仅是从投资额度,参演阵容,营销攻势角度定义,因此大陆本土呼吁清晰商业类型片的出现,《泰囧》应运而生。

(2)明星策略

明星策略主要有两种:大制作加大明星,小角色加大明星,大片加大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受众面,后者是为了形成影片的卖点。《泰囧》采用的是这种方法。三大亲民男主角—徐铮、王宝强,黄渤,实力女星范冰冰,陶红的加盟,共同构成了基情,屌丝,囧,国民女神等显性卖座的新潮元素。

(二)价格策略

电影的价格策略包括发行价格策略,影票价格策略,电影衍生品价格。其中主要的是影票价格策略,即怎样为观众设定的观看电影的价格。《泰囧》以其上映21天后,超过3000万人次观影,票房超过10亿元,电影平均价格为33.33元,同期采用网上团购的售卖方式,团购价仅为15元,形成的差别定价策略,吸引了学生,老人等低消费群体,也扩大了口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渠道策略

营销学中的渠道策略是指以产品生产为起点到达消费者手中为终点的环节设计。电影渠道策略显然就是电影从制作完成到观影完成的流程塑造。中国的电影渠道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制片机构-影院—观众

制片机构—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影院—观众

制片机构—院线公司—影院—观众

《泰囧》的营销渠道模式为大多数制作方采纳的第二种模式,然而不同的是《泰囧》主要投资方,同时具有电影产品制作和发行两重角色的光线传媒独有的竞争优势,驻地式营销系统,依靠遍布全国各地驻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的拍片,播映期间,当地媒体的报道等事宜,发挥了特有的驻地营销优势。

(四)促销策略

《泰囧》采用的是媒体宣传,活动推广,院线宣发,互联网传播四位一体的整合营销策略。

(1)媒体宣传

通过在360网络产品,支付宝,各大电视台新闻,包括地铁,公交,机场,药店,医院,大学校园,火车,飞机做宣传,三十多种不同的海报,好几款预告片,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覆盖迅速吊起了观众胃口。

(2)活动推广

影片上映前的多次新闻会,明星见面会以及主演与媒体的经常性互动等,都推涨者影片的热映。

(3)院线宣发

院线宣传和主要是通过影院自有的大型户外显示屏,海报,宣传板,和对一些团体的折扣等方式进行。

(4)互联网传播

①病毒式营销:影片上映前,光线传媒就了一系列预告片进行病毒式营销。

②微博营销: 作为新营销模式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众多优势,微博营销的及时互动形成了亲和式传播。一条条微博的背后便是一位位潜在观影客户,投入了的与其说是不足140字的信息,倒不如说是感情与关注,换回的却是票房的大幅积累。《泰囧》的宣传方和主演均设有微博,不断更新内容,仅微博关键词搜搜就达到350多万条,刺激了潜在消费者的观影欲望。

五、特质营销

电影作为大众化的文化样式,其营销策略有其自身独特性。

电影上映之前的姊妹篇《人在囧途》以良好的情节构思,滑稽的包袱桥段形成了该系列电影的口碑效应,也形成了众多影评人忽略的潜在观影群,因此他们对《人在泰囧》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激发力量,前部电影的优良印象促使他们走进影院,先睹为快。

电影上映之后观影者的感受,评价均能显著影响后续观影者的行为选择,良好的口碑无疑是票房的助推剂,而潜在观影人群获取口碑的途径主要有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等生活群体,也有主流的观众打分网站的评分。前者对于主创者来说属于不可控因素,做好后者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泰囧》利用大量“水军”在评分网站拉高评分,首映当日的评分在一些网站一度超过了8.5分,豆瓣,时光等网站评分均在8分以上,积累了大量良好口碑,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六、结语

对于刚刚腾飞的中国商业电影来说,亟待营销融合理论和创新营销策略,方法的出现。量体裁衣才能适应市场,谋时而动。希望本文对于商业电影投资者提高自身营销策划水平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广飞.略谈当代电影营销策略[J]硅谷,2009(20).

[2]姜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闻界,2011(2)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6)

电子商务价值理论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够为客户增加和创造价值,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电子商务的市场特征往往会对其产品创新造成直接影响,而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这一影响,正是本文展开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实证研究的原因所在。

1 研究假设

在本文进行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实证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完成本文研究的假设,而这一假设的提出需要得到理论基础的支持。在具体的研究假设中,笔者做出了产品创新倾向对电子商务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倾向有正向作用、考虑竞争强度增大时电子商务市场信息对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倾向的正向作用降低三方面假设。

之所以本出了刚刚提到的三方面研究假设,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新产品推出频率较高时销售绩效主要源于新产品、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产品的仿照与替代品出现速度较快、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中电子商务市场信息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所致,在这些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现状下,提出上述几方面用于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实证研究的假设也就不足为奇。

2 研究方法

2.1样本和数据收集

在本文进行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实证研究中,为了保证这一实证研究具备着较高的代表性,本文选择了我国最大的B2C开放平台天猫商城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研究样本。在具体的研究数据收集中,笔者选择了2017年1月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电商生命力报告》作为数据来源,而结合这一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天猫商城在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中占据的压倒性优势。结合《2016年中国电商生命力报告》不难发现,天猫商城中每个企业面对的市场信息均拥有很好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说明天猫商城本身能够较好代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特点,这就使得本文研究所选择的数据具备着较高的代表性。

为了能够更好完成用于本文研究的数据收集,我们还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更为全面的收集数据,这一用于问卷调查的问卷综合了业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中的主要变量为受访者性别、企业职务、经营年数、年销售额、员工数量、产品类目等信息,而在通过腾讯问卷的方式进行网络发放后,截止2016年3月1日,这一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0.900%。

2.2变量测量

在完成样本的选择与数据的收集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用变量测量,这一标量测量中我们需要结合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产品创新倾向、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等指标的测量,而为了实现这一系列变量的较为准确测量,笔者选择了李克特量表及常用的简单算术平均法,这样就能够较好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

3 数据分析

在完成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实证研究的样本确定、数据收集以及变量测量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展开这一研究的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查获得的166份有效样本,我们就可以展开具体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年数、企业所处行业、企业员工数量等信息的分析,而通过这一分析笔者得出了中小企业位于天猫商城行业底端的结论;而在继续展开的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的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结合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强度、市场信息、产品创新倾向、企业绩效等数据的求得,并通过具体分析确定球的数的准确可靠以及效度良好。

在完成上述两方面数据的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开展上文中提到的研究假设检验,这一检验中笔者需要结合企业绩效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商业企业产品创新倾向于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等数据,这样就能够展开极为深入的分析。在这一系列分析的展开中,笔者发现企业创信产品倾向于企业绩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向发展趋势、竞争强度与产品创新倾向的交互项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呈负向发展但发展倾向并不明显、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强度与市场信息交互项的标准系数明显负向发展,由此我们就能够判明本研究在开头处做出假设正确与否。

4 结果讨论

对于电子商务的市场特征来说,电子商务企业间的竞争强度、电子商务信息变化特征都属于电子商务的市场特征范畴,而通过本文进行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我们能够清楚发现,客户的需求往往会直接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创新动力,而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具备较高创新动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也会不断调整自身的创新倾向,这就使得电子商务领域中企业间的竞争强度越高往往会使得电子商务产品创新的倾向更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创新来说,电子商务的市场信息也会在其中发挥较为积极的效用,而这一效用的出现也是电子商务企业往往较为积极收集竞争对手、市场中相关产品信息的原因所在。

5 结论

在本文就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内容,而结合这一系列研究内容我们就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到电子商务企业竞争中市场信息特征对产品创新带来的较为直接影响,希望这一影响的明确能够为相关电子商务企业的更好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郑称德,王倩,刘痄欤倪亮亮,吴宜真.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4,06:90-102

[2]袁一宁,周南.电子商务市场特征对产品创新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73-74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F407.61;F713.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近年来,电力企业为了适应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改变运营方案,经济开展电力营销,通过分析经济形势、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等来制定营销方案,然而,营销方案的分析需要借助科学的因素分析法,主要的因素分析法包括: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相加因素分析法等,每一种分析法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势,能够对电力营销分析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电力营销的内涵与意义分析

电力营销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力企业经营模式与服务方式。电力企业根据客观市场形势的变化,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参照市场客观需求以及用户的类型、服务需求特征等来逐步调整营销战略、改变服务模式、转化经营方针,以此来积极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满足用户基本的电力服务需求,从而推动电力营销的高效、顺利开展,既能稳定客户市场,又能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长远、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新形势下,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适应形势、顺应社会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无论对于电力市场的稳定、维护,还是对于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来说都具有十分深远且积极的意义。

首先,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深入市场、了解市场行情变化的过程,企业参照市场行情、行业发展概况来制定营销策略、调整营销方针,使自身的经营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这样一方面能推动自身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维护电力市场秩序。

其次,电力营销的对象与服务核心是广大用电客户,电力企业通过市场调研、经销等方式来掌握并料及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来制定营销政策、调整服务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了用电便利,也提升了客户对服务满意度,达到了共促双赢的效果。

再次,电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由竞争机制体制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要积极应对竞争,通过分析市场形势来制定营销策略,本着趋利避害的思路来逐步走入市场,使企业经营朝着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电力营销中常见的因素分析法

1.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

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简单说就是借助于现有的指数体系,来深入剖析某一经济现象,预测分析不同因素的变化动态、发展趋势等,最后得出一套运算结果,对应得出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势,以及不同因素的影响比重。现阶段,主要的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法有:函数指数分析法、拉氏/帕氏指数分析法等,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函数指数分析法常被运用。

拉氏指数分析法较为常用,也叫做综合指数分析法,有着自身的公式系统,能够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等来明确整体系数,该分析法相对简单、易操作、可用。

帕氏指数分析法,其操作特征尤为简单,主要是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来进行计算、积极衡量一个经济组织的效益、收益等。

函数指数分析法则以上面两大方法为基础进行分析、操作,其优势为:微积分更为严密、精准。

2.相加因素分析法

所谓的相加因素分析法简单说就是对于一切可能带来影响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将这些因素相加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因素分析的方法。

例如: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其经济收益可能受到成本因素、线损因素、售电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将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相加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综合、系统的因素分析。最为常见的分析方法为:比重法、差额法。所谓的“比重法”主要是看某单一因素于总体因素内占据的比例大小、权重等来分析此因素的影响范围。

三、基于因素分析法的电力营销分析

开展电力营销活动的目标旨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又增加了电力企业效益,实现双赢。对此,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

1.购电成本因素

购电成本自身就同电量、电价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电量是发电站的运行来决定,电价则是将受到行业准则、物价政策等的影响。

X――电量,R――购电价格,Y――购电成本,其中X与R对Y的影响则有如下关系:Y=XR

ΔY=Y1-Y0=X1R1-X0R0

(1)电价因素

价格是主要因素,极大地关系到购电成本的高低,然而,电价又与购电单元电量分布结构、平均电价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平均电价又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2)电量因素

电量因素作为又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高电价所采购电量变大时,对应的购电成本也随之上升。现阶段看来,电价并非人为能控制,通常大型电站电价较高,相对应的小型电站则较低。

2.售电收入

售电收入(I)=电量(Q)×平均电价(P)。如果0――基期,1――报告期,则有如下关系:

ΔI=I1-I0

=P1Q1-P0Q0

(1) 电价因素

通常依照国家规定标准来执行,常见的电价类型包括:工业企业用电、偏远落后山区灌排用电、普通居民用电等。

(2)电量因素

根据电价类型可以对售电量进行分析、统计,Qi――第i类售电量

电量将会对售电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电量则又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市场条件、经济制度等,要对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累计分析,最终形成科学的售电收入分析。

3.线损因素

线损问题是众多供电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线损率=损耗电量/购电量总和,从以上公式看出:线损率与损耗电量之间呈正比,一般线损率上升,供电企业的售电收入则可能下降。

基于以上三大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电力营销方案的制定则要从此三大方面入手,集中提高售电收入、降低购电成本、控制线损,其中由于电价因素受国家政策规定影响较大,因此,供电企业就自身来讲应集中控制线损来降低购电成本,并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增加客户购电量,以此来提升售电收入。

四、因素分析法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因素分析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效性,将其应用于电力营销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然而,对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供电企业有必要全方位、透彻地探究因素分析法,要结合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客观形势、国家政策、行业制度等的变化等来适合性地选择合理的因素分析法,为电力营销工作分析提供先进的指导与启迪。

具体因素分析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目标、需求等来选择适应性的因素分析法。其中函数指数分析法应该被尝试和利用,具体的应用过程和原理为:

参照各个层次需求,结合不同层次的具体因素来创建其一个合适的因素分析图,利用此图来逐层、逐步地分解因素关系,再综合分析得出一个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也就是对电力营销影响最大的因素,再深入分析此因素是否能够被有效控制。

通过分析经济形势、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等来制定营销方案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供电企业营销工作人员要试着同用电客户建立畅通的沟通、合作、交流机制,善于聆听客户的用电需求、服务愿望等,再根据用户的购电量、耗能量、负荷缺口、缴费情况、信誉等级等,结合市场电价变化、售电收入等因素来综合权衡制定出针对于不同客户的电力营销方案,注重客户间供电服务与电力营销之间的差异性,所制定的方案一方面能够满足各类客户的服务愿望和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长远、持续地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

例如:某城市2015年用电最高统调负荷达195.5万kW,错峰负荷极值为19.7万kW,为整个城市最高负荷的10%,截至年底,错峰预警信息总共发出:237次,其中红色错峰预警42次,据初步估计,到2016年最大负荷将直超220万kW,用电缺口最大可达到25万kW。

本市供电企业参照用户的耗能高低、保障等级等来对客户进行划分,分成“高能耗用户、普通用户、优保用户,对不同客户采取适合性的供电服务方案,具体如下表:

根据客户类型,用电能耗等来实行有针对性、有等级的有序用电方案,能够科学统筹合理供电,满足了不同类型客户的供电服务需求,也为供电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成本效益、经济效益。

五、总结

供电企业要善于运用因素分析法,使其科学地指导电力营销方案,对影响营销的相关因素做出科学、深入的分析,明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再对应创建其一个因素分析系统,从而为电力营销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8)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9)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 影响 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 历史 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 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 企业 ,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 发展 。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 经济 ,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 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

院线制的出现,使影片供应商(制片厂、影片的全国商等)的竞争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面对的已不是原来铁板一块的地区发行公司,在多个院线之间,他们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院线公司在购买影片时,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存在,在与影片供应商谈判的时候不可能再有原来那种优势的讨价还价能力。影片供应商地位的提高,增加了他们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影片创作与生产的繁荣,为电影市场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但在院线公司刚开始运作的时候,影片供应商应有培育电影市场长远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与院线公司的竞争关系,充分考虑院线公司磨合期的风险承受能力。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篇(10)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有”版权所

上一篇: 消防相关法律法规 下一篇: 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