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摆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瓶颈”。我们如何才能很切入、到位地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于这一难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背诵下了即可;有的则说,文言文教学应在文意理解上下功夫;还有的语文教师说,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翻译,必须通篇翻译。对于以上观点,我不完全赞同。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按“通读文言文――练说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解悟文言文”的教学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其中,“积累文言词”这一教学环节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也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显著特点。

通过近十五年的语文教学活动,我曾不断地勇于创新和尝试,深深地领悟到: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平台。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词的教学。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才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实现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瓶颈”问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文言词的积累,应分门别类,切入文意,立于语境作以理解和积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通假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通假类型。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七年级上册《童趣》)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七年级下册《木兰诗》)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古今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古今类型。

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可怜、怜悯)(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表示谢意,感谢)(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一天天;今义:指太阳)(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对于古今类的文言词,既要理解、积累古义,也要理解、积累今义。

多义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多义类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纸条”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任用”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责任”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意思)(七年级上册《论语》)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的意思)(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对于多义类的文言词,有的多义类文言词义项可供选择。根据当时的语境,即可选择性确定。例如:

之――

1)用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是“他们”、“她们”、“它们”。

2)用为指示代词。是“这”、“这样”、“这种”。

3)用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地、得”。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

5)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置动前的结构标志。例如: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属于第一种)(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属于第二种)(九年级下册《公输》)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属于第三种)(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

4)孤之又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属于第四种)(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5)孔子曰:“何陋之有?”(属于第五种)(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称谓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称谓类型。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指刘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指刘禅)(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指刘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指秦王)(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疑问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疑问类型。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为什么”的意思)(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能”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哪一个”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的意思)(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语气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语气类型。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吗”) (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罢了”) (七年级上册《孙权劝学》)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啊”) (七年级上册《论语》)

4)与臣而将四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了”)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对于语气类文言词,是要根据句式特点来判断,就表示何种语气。有的语气词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个语气词。

活用类。例如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粗的文言词属于活用类型。

1)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唔之。(“喂乳”的意思)(名词活用为动词)(七年级下册《口技》)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远离”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3)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意动用法)(七年级上册《伤仲永》)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使……发扬光大”)(使动用法)(九年级上册《出师表》)

5)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像狐狸一样”)(名词用作状语)(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对于活用类文言词的理解与积累,应根据文言词所处的语境理解和积累活用的意思。

其它类。根据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理解与积累文言词的需要,有侧重点的积累一些文言词。主要是一些陌生、重点难点的文言词。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固定词组,其表达的意思是确定的、唯一的。例如:“如太行、王屋何?”一句中的“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下转第368页)

(上接第285页)以上九种类型的文言词,是我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掌握和积累的。其类型是切入文言文文意和当时句子的语境而划分的,也是文言词归类积累的需要和学生便于识记积累的要求。但不是唯一的,应在语文实际教学中灵活对待即可。源于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是按分散到集中,少到多,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科学性的顺序编排,我们初中学生一定要学好文言文,也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从理解和积累文言文的文言词做起!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11-01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运用多媒体,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恰当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场景,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由于学生对诗歌较生疏加上诗歌语言精练,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中大家都较熟悉的《保卫黄河》章节,再展现一些黄河风貌的图片,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朗读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根据课文介绍顺序,播放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片段或图片,使学生如临其境,利于理解课文。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如八年级上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重难点要求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内地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对沙漠以及对破坏森林带来的后果,感性认识很差,如果能播放一些人们砍伐森林、盲目增加耕地等原因,造成生态破坏、沙漠扩大的视频片段,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3.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使用多媒体时,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播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又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将图像、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的优化组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如在植树节指导学生写作《植树》的过程中,可以作如下设计:在优美动听的《春天的旋律》音乐声中,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朱自清《春》一文的录音和画面,课堂上弥漫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气息。当学生身心置于自然之春的意境时,接着向学生播放一组男女老少植树的情景,如挖坑、栽树、填土、浇水再填土等植树工序,利用特写镜头让学生了解植树过程,把声音、图像、颜色交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阳春植树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唤醒起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栽种心中一片绿的行动。

四 运用多媒体,调动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能披文入情,视听并举,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以及豪迈、惆怅的情调,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电教媒体,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教师精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知识点都隐藏在课文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读课文,深入钻研课文,把握课文中的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课文,让学生学好、学懂、学透。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即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的导入等问题。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应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读准字音,掌握词义,通读课文,了解内容、线索、结构,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由感知到揣摩与探究字里行间的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可以这样导入“‘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关于父子》)’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起感受父子间的浓浓深情。” 确定教学的主线: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想通过“背影”表达一个什么中心?

二、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即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环节,还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需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精心地去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对知识的灌输环节,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环节,导致教与学脱节,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即是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课堂提问不是盲目地提问,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精心设置问题,把握问题的梯度,循序渐进地提问。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可以进行如下提问: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试着仿照老师的例子概括一下。教师举例: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开头,是作者惦记父亲时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们可以概括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这样去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吃透课文。再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中《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全文后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引导学生能够从整体层面上理解文章。再进行深一层次的提问,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课堂提问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篇(4)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篇(5)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建议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获得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1.1.1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①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观念有失偏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特殊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属性,否定和忽视语内在的人文属性。二是在语文课程目标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系上存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语文课程的实施忽视了语文实践。

②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多年来,具体到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论研究仍显得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系统完整的课程理论,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现诸多问题。语文课程目标不够清晰具体。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③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出现偏差。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走向一种极端,语文课轻了“语”,不恰当地弱化知识教育;课堂上出现空洞的热,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课堂教学“虚化”;多媒体使用不当,成了中不中用的“作秀课”。

1.1.2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新理念得到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语实践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另一方面种形式的资源有待开发。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2 研究的意义。

1.2.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并以它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较之去经常使用的“语文素质”这一概念,“语文素养”更周全、更严密,更能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持续自主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正确解释语文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1.2.2 通过“伞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素材。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横蓬村修伞匠高渭泳在修伞之余,还手工制作黄油布伞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制伞业的萌芽,发展到现在每天30万把以上的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伞销往世界各地。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的伞文化已经渗入每一个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人的心中,学生中有很多的家里面就有伞厂或从事制伞业,这一切正学生学习生活语文的绝好教材。

1.2.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把“伞文化”做为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中的一个校本课程,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研究,并把这形成杭州市萧山区南阳中的一个特色。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案

2.1 研究内容。

以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得天独厚的“伞文化”为目标,结合我校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伞”的历史、“伞”发展现状、“伞”的文化内涵,“伞”对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百姓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等等,并通过研究为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的伞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搜集材料等配合教师完成课题,同时也从中尝到语文生活化的甜头。

2.2 研究方案。

本研究方案首先报经学校领导,在校领导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后由学校语文课题小组成员制订实施方案,由课题负责教师与“伞文化”研究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最终形成完整的课题。基本结构如下图:

2.2.1课题组成员:

教师组: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负责人:何梦琪

成员:八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八年级学生 

学生组:分为“风荷组”、“丽日组”、“芙蓉组”、“彩虹组”四组。

2.2.2研究实施表:

语文综合性学习"雨伞文化"的实践研究

总目标1.发掘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得天独厚的伞文化的资源,形成校本课程;2.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中实践性的重要性;

具体规划

分组风荷旭雨彩虹芙蓉

项目主题索伞 知伞 寻伞 访伞

具体目标

篇(6)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人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古诗》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意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使教学生动,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加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2012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2012年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毕业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才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1、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结合《在山的那一边》、《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现代诗歌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方法,学会处理停顿、轻重音、缓急、扬抑、悲欢等。学会借助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等方式方法表达感情。阅读诗歌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诵读,反复的读,即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歌阅读教学中,就要以朗读为重头戏,促进学生感悟意象并体验情感。再如,结合《春》、《风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散文教学,教会学生整体感知及理解文章的基本方法,抓住散文的线索,寻找散文的“散形”和“聚神”点,借助重点语句和精彩语段,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大意,进行整体感知,感受散文的“神”。再如,《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说明文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抓住“桥”的哪些特征,介绍赵州桥时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中国的石拱桥的。这三大方面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钥匙,因此,说明文教学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再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阅读的几种方式:浏览、略读和精读;默读与朗读;速读等。

2、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例如,“抓文眼”就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台阶》、《老王》三篇文章的教学,其中的一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抓“关键性语句”或“抓文眼”。“抓文眼”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快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在教学《背影》的过程中,就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引导识别,体会作用。从整体来说,体会抓住全文的文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及几次的“背影”语句。从片断来说,文章第六段是重点,要深入理解和体会此段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借助抓几句“文眼”。这一课学完后,接下来的《台阶》和《老王》两课,就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阅读。《台阶》中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句,《老王》中反映几件事的句子。当然,以后的许多文章都会有,如《陋室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文眼”:“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句,凡此等等,在适当的机会,就要提醒或检查学生是否已学会了此方法。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改“单法”为“多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适当新颖”原则,指出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适当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心理,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瓦德.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论也为次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注重“多重智慧”,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传统的传授法如果运用得当,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此,改革教学法,不是全盘否定原有教学方法,而是要吸取传统课的精华,加于继承和发展,同时又运用现代教学法研究成果,多样化。

1、教学方法选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可以运用传统的引导启发法;《济南的冬天》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山中访友》可以运用体验教学法;《秋天》可以运用成功教学法。这样,各种教学法的交叉,将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将化“死水一潭”为“流水不腐”。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当然,一节课中,有时也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既运用启发法又运用讨论法等,这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2、多媒体教学。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例如,在《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教学中,不妨做些课件。用powerpoine格式将课堂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各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做成幻灯片。用flash格式将课文重点段的朗读做成音像课件,用于朗读示范。下载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背影》:父亲过铁道片断(rm格式),借以加强朗读训练,朗读示范,加深对背影的直观感受,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更加深入感受父亲的关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情绪,参与情感的体验。还可下载MP3歌曲《爸爸妈妈》,作为课堂教学气氛调节或课前课后学生休闲用。

3、软件或网络教学。还可以运用网络电脑或借助软件进行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关、思维训练及能力训练。如:借鉴诸如北京发现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能力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多媒体课堂。充分利用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开发的教学软件,也可自行编制简单的教学软件。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互动。

4、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课。为什么语文教学总要在教室内上呢,如《行道树》、《秋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等这样的课,如果把它放在室外来上,不是可以“文”“景”结合吗。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界之中,亲身去感受和体验,以此进行“人文对话”和“人景交融”。

5、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结合课。这样的课型,意在提供平台,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里,进入角色中直接去体验感受。如《核舟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堂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就“船头”和“船尾”两段的描写进行背诵时,可以邀请学生做人物的模仿状,以此造型,一者指导、检查学生背诵,二者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写内容的感受,课堂教学有趣,生动活泼。再如:《石壕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一堂短“剧”演出,让学生将课文搬上“舞台”。成立几组剧组,由学生自行组织组合,还可对各组的演出进行评比,也还可组织进行剧评,以提高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和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

6、学科间互动。如《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基础上,按要求作画,将课文描写中最感人的一幕作一副画,并为此画题词。美术课与语文课配合。然后,课堂上进行交流。课文中“散步”时的一幕是全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若能准确地将这一幕定格,并将作画的意图和感受说出,那么,学生对此文内容的理解,思想的感受已基本到位。学生也将受到较好的情感体验。

三、改进课堂提问方式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回答。课堂教学行为中,过多的行为是教师提问的行为,学生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带着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进入课堂,总企图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好了的方向引导。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总想揣摩老师的意图,发表的看法很少是自己个人的真实见解。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处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和主动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学生只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单项的、预设的课堂支配方式,严重限制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最初近十年中,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问题、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发问精神,学生的好奇心将被泯灭,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提问题,学会讨论、解决问题,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提问题、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而怀疑又是创新的基本条件。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具体的如:“拿一支粉笔写两个字”为什么会“使出全身力量?”“钥匙”是什么?如何理解“强迫鸽子用德语唱歌”等。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范围来提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改进课堂表演对象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泰拉(Treicher)著名“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个统计说明,语文课要尽量让学生听、说、读的练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1、个人阅读阶段。让学生独立阅读,进行独立的与文本对话和情感交流。独立查找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障碍,独立做阅读标注,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篇(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1.2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1.3 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1.4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2 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篇(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1.2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1.3 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1.4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2 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篇(10)

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在导入新课之前或是进行拓展延伸时,我喜欢让学生听一些歌曲或是音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小说时,我先让学生听《水浒》的主题曲,再来学习小说,把握人物形象就比较容易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创设释疑解难的突破口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为此,我时常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设突破口。

例如,《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均已截取视频片段,授课时,教师就可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进行理解和欣赏。又如,很多教师在讲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时,把故宫的图片放到课件中,按照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这样做确实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要好得多,但是学生究竟又能了解故宫多少?为此,我在上这一课时,也把传统语文的教学媒体——故宫建筑群沙盘模型,通过大屏幕放给学生看,这样做使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呈现生动形象的细节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对比鲜明,细节描写很成功,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幻灯片来突破难点。例如,在讲《变色龙》时,我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狗的不同态度,设计了几幅图画,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并在课堂中依据相关的情节放映。这样,学生眼中的奥楚蔑洛夫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达到了教学这篇小说的理想效果。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其教材内容选材广泛,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和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文章,学生的知识面无法触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

上一篇: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 下一篇: 低碳经济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