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8 17:12:28

难忘的一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1)

F今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学校及社会都把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把学生送进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多数家长衡量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主要就是升学率。中学生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学知识很难有长久的记忆,往往在考试之后便被遗忘,也就难以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美国未来学家AlvinToffler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还是仅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而没有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那么我们就是在培养“文盲”。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其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而生存和生活能力是持续和永恒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达到持久的效益,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构建“难忘课堂”,以实现教育难忘。

地理是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合理地利用环境,有效地改造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高中地理“难忘课堂”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掌握。

一、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基本理念

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秉承了以下几点理念。

(一)激发兴趣的理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高中地理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呢?

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相关认知点而展开。这些需要认知的内容来源广泛,可能是来自大自然的某些现象,可能是来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有可能由学生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

(二)强调自主的理念

美国教育界流行过一句话:“I hear, I forget. I see, I know. I do, I understand.”从中不难看出,仅仅是听到、看到还是远远不如自己亲自做到。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

通常,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学生即可在相关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独立学习。这种学习是学生带着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学习,因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是

“难忘课堂”教学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即教会学生怎样围绕问题去学习、怎样在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分解某些重点、难点。

(三)合作交流的理念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经验体会,互相交流能使思想发生碰撞,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思想。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还强调合作交流的理念。

在一堂课上,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这些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地理学是一门文理交融的综合性科学。自然地理有较多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有些观察和实验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合作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研讨。所以,在课程实施中会设置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环节。这些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通过协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充分,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提升的理念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提炼、迁移应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得到检验并学会应用,以实现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目标境界。

二、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地理必修三个模块的基础课程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大致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在必修Ⅰ部分,属于自然科学(偏理科)内容,规律性较强,需要运用较多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时,应该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使所学内容形成知识链(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生存的自然带等)。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主要在必修Ⅱ、Ⅲ部分,属于社会科学(偏文科)内容,教学中需要运用较多的社会信息和数据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同时实现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资料的分析综合、对比判断并学会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堂教学程序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给出相关的某个自然地理现象、某个人文地理事件或某个研究案例,提出本节课主要的探究问题。这一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2.配合上述问题、事件或案例,展示有关信息,并将总的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逐步推进的小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

3.指导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以课本内容为主,结合教师给出的信息和分步骤的小问题逐一进行自主思考分析、综合探究,寻找合理的逻辑规律,寻找资料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归纳该事件或案例的形成规律及产生的影响。

4.组织学生展示并讨论自主学习中发现的困惑或共同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提要,同时可进一步补充相关资料信息,在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不容易理解到位的问题、总结归纳不到位的问题、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并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地理现象的产生规律,教师也可以通过准确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佐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现象―规律”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给出相关的练习,根据学生已初步形成的“现象―规律”能力,教师再举出某个典型的事件或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请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同时逐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堂归纳和总结环节,先由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

三、实施地理学科“难忘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地理“难忘课堂”的主要途径

即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总结,从而掌握规律;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实现认知提升;促进课堂合作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二)适时引导、加强互动、促进主动学习是实现地理“难忘课堂”的有效办法

即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在发现中自主掌握知识;让学生针对难点进行讨论,在互动中加强理解;利用热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在有效的活动中形成地理“难忘课堂”

要做到活动有效,在活动的设计上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我们认为:围绕课标,合理取舍,是课堂活动设计的依据;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活动设计的前提;切合实际,追求价值,是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

(四)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

教师要从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展示地理图片,体现学科特点,增强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要点还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案例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案例展示,帮助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利用案例事件,帮助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案例分析,寻找人地协调的主要途径。

“难忘课堂”地理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比较高效的模式,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必须在践中不断对它进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2)

(一)培训时间点很难忘,在全国疫情防控还未完全解除情况下,总局依然如期组织此次培训,兄弟省份学员能集中在一起上课学习,机会难得,让此次培训意义深远,终生难忘。(二)校方精心组织很难忘,为了此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校方在师资选配、课程安排、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精心准备,保证了整体培训效果。(三)融洽教学氛围很难忘,每节课上教授们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学员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时不时用工作中案例向教师请教,课上、课后师生交流频繁、气氛融洽。

二、总结这次培训,有三点收获。

(一)依法治税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深入认识到民法典对于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多方面影响,运用法治思维处理日常工作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法律业务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民法典、涉税行政复议、公益诉讼防范等与税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得到一次系统性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相关法律业务知识。(三)依法办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近年来一些涉税案例剖析,特别是李登喜教授、郭勇平讲的相关案例,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深刻理解了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处理涉税事宜。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3)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之同步成长,而有效实施难忘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简言之:“难忘教育”期待怎样的语文老师。

从大的方面而言,“难忘教育”追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品学问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学问”是核心内涵的关键词。同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更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意的健全三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文章,核心内容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学科,曾经聚集了一批学问精深的先生。上个世纪初通中建校伊始,国文首席教员徐益修先生“江左国学大师”(王个簃语),以治学之余,报效桑梓执教于南通中学。徐先生一生“研治实学,不骛虚文”,这样的治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则“博洽多文,凝练厚重”。他的课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复,又要言不烦、文质彬彬。他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奠定了南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风格,并影响了一代代追随者、践行者。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传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亦即“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有如下阐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的重心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但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教育的实施。故而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和自我实现四个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通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群体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与难忘教育;

(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个案研究;

(五)难忘课堂教学实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前辈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回忆录

与研究论文。

(二)行动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写出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难忘课堂的优秀案例,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建构难忘课堂中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材料采集——个案研究、教学实录;2.理论学习

(二)第二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阶段: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

1.理论学习

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格心理学》与相关的教学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学案例有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案例,百年校庆“难忘教师”校友回忆录,研究论文有周度《南通中学前辈学者教学思想管窥》、许建平《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本化教师群体简介》。

(二)第二阶段

1.通过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论文《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师们》。

2.确定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成长方向。徐晓岚、李伟以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为专业发展方向。李伟的三篇论文《高中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古诗词意象教学三角度》《古诗词语言欣赏谈片》,有理论有实践,记录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轨迹。夏立东的《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有力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教学”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

1.教学实践及公开课展示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20多节。

2.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课题组成员分别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南通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证书。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立足于学科专业理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读词小札》记录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由“教书育人”向“学术”领域“突破”的成长轨迹。

“小札”选唐五代两宋词人五十八人,选词约一百首。辑取古今词论,意在为非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视角,提供一定的赏鉴武器。词论多选取灼见精警的。而札记有从某一词论生发开来,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感悟,记录一般学术视野以外的解读体验。同时引进多元解读的观点,在继承的同时赋予了些许“现代”特色。当然,“个性化”又不能脱离词的“一般性”,因此特别注重词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音乐性的分析。

“散论”系作者多年来词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心得,简择出四十篇,分为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涉猎五个问题,汇成一家之言。

《读词小札》作为“难忘教育”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2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与丰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质还必须突破学科界限。课题组以语文训练为切入口,从“多题一解揭规律”、“一题多解重多元”、“一题多变求应变”三个方面论述突破狭义的学科知识与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发表在2008年10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弹性表达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专业理论与“突破”专业限制有机结合的案例。“弹性表达”借助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突破”专业限制求发展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弹性”又是闻一多先生关于诗歌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文章以丰富的材料,从“清灵而飞动”、“丰润而蕴藉”、“格高而韵远”三个方面,探讨弹性表达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实践着教师专业成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学,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简约而不简单》《论视觉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等研究论文,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统

完善信念系统,需从健全专业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师们》一文深入到精神与器识层面探讨“难忘教师”的成长规律。“理想主义、薪火传承”是南通中学前辈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两大显著表征,也是他们“美丽人生”的突出表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不断实现主体精神的超越,是他们的人生得以美丽的原因,也是他们信念完善所在。“乐为人师,羞为经师”是他们的职业理想,也是“难忘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课题组认为,理想主义者是最美丽的。正如美丽的色彩需要自我调配一样,要创造美丽的人生离不开审美化的人生设计。小到一个阶段,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所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怎样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进行审美化人生设计时,要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现实人生,清理纷繁的主客观因素,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要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的轨迹只有一条,关上一扇门,才能打开另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轨迹,美丽与否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有了人生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在践行中,学会挑战危机、障碍和困难,挑战从来不敢触摸的领域;在实践中,调整人生轨迹,完善人生设计。同时人生设计一旦完善,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躬行履践执著不移,这样人生才得以美丽。

该文发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专业情意健全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诉求,又是渗透在满足学科知识诉求、学生心理诉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这些策略无不体现了教师“尊重生命,重视发展”的基本理念。《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反映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阅读与鉴赏》上。

综上,关于完善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优秀语文教师的精神本质;

乐为人师,羞为经师——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视发展——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

凝练厚重,博恰多文——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淬炼一支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题组成员实现了各自专业成长目标,成为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各类教科研比赛中获奖。

可题组成员还被聘为“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研发创作团队主讲教师,面向全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05-01

在当今教育界,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热点话题。“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必须基于高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但目前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有“低效”现象,这“低效”主要存有这样几个因素:“教”与“学”的不和谐、课堂时间有效率低、学生课堂倦怠、已学知识逐渐淡忘等。特别到了期末复习,由于学习任务重,知识漏洞往往集中“暴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容易“探底”,部分问题严重的学生还会因为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厌学、学习自信心下降,甚至自暴自弃。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将会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减轻学生的期末课业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期末复习中做到游刃有余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261”双课型高效课堂模式,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1 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授课模式,提高课堂容量与效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2)通过“复习”和“新授”两种教学模式在一堂课中的转换,在加强对已学知识巩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课堂倦怠。(3)探索复习模式的新路子,避免出现学期末复习内容过多、学生压力过大的问题,实现“温故而知新”。

2 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

(1)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时间太长了的缘故。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学生的复习效率都一样。

(2)《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教学思想。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3)学习倦怠期。教育心理学认为“中小学生很难做到整堂课都在倾听,课堂前半时间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倾听,后半时间却不能。”有人把课堂后20分钟叫做倾听倦怠期。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时间有效率低下。

3 课堂模式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我们把课堂45分钟按照2∶6∶1的比例,划分为“10+30+5”三个时间段,分别组织复习、新授、测评三个模块的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复习课时间不大于20%,新授课时间大约占整堂课时间的60%,剩余的10%用于前两部分知识的成效测评。

第二个含义:“2”是指在同一堂课上出现复习和新授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旧知识的及时复习和新知识的传授;“6”是指课堂教学组织包括六个具体的教学环节;“1”是指实现一个“高效”课堂的目的。

4 课堂模式的操作步骤

(1)教师点题,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导入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包括复习达成目标,也包括新授达成目标。(2)学生自学,完成复习目标。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复习目标进行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记忆巩固或习题训练。复习模块可以是独立的课题或模块知识的整合,与新授课知识可以相关联也可不相关联。②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决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问题。(3)切入新授,学生自学。复习模块基本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切换课题,进入新授,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生成问题。(4)展点评讲,讨论解疑。本环节的操作流程一般是: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或问题—小组内学生点答(一生对一生)—小组不解问题班内学生评说、讨论释疑—学生不会的难点教师精讲点拨。(5)拓展提升,总结升华。对所学知识进行变式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知识;教师(或学生)课堂小结,架构知识体系。(6)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包含新旧知识),检测过关达标。

5 课堂的总体要求

(1)“26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切实从减轻学生负担出发,改变过去复习策略,实现复习与新授同步化。(2)教师要认真备课,每节课都要有两个教案:“一个复习案,一个新授案”,要注重学习目标的设置,环节的优化及新旧学案之间的切换。(3)教师要打造课堂紧张度,强化效率,注重环节推进,当堂落实,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4)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小组长不一定是最好的同学,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46

导学案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主要有三个环节:课前、课上和课后.这三个环节也可以看做学习新知、实际运用、教学检测三个环节.

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把以上几个主要环节落实到位,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可以分成以下五大部分.

一、课前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和目的,起到导向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这一节课、这一章节或者这一套书,甚至是这一学科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目的.而教学目标不仅仅供教师参考,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化、明确化和可检测化,不能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来描述它.

2.重点、难点.

点明即可,让学生知道.

3.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这一块内容既要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要包括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因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连续的,这节课的知识大多需要上节课知识的支持.因为这节课的课前就是上一

节课的课后,而这一节课的课后就是下一节课的课前.

这样就把课前和课后这两个内容结合在一起了.

4.基础自测 .

通过学生的自学,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题,让学生来完成,用于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此处的设计不可过多,亦不可过难.如果我们课堂探究的内容比较难,可以先设计本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具有铺垫性质的题目.这对我们上课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课时,花5~10分钟对基础自测中的问题做一个点评或讲解(其中有一些问题是学生不能完成的),然后开始上新课.

课前准备的问题一定要提前发给学生.

二、师生探究

这一块内容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由学习新知到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对于简单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即可,切不可大包大揽、包办代替.例如,对于“直线可以无限延伸”这一内容,学生没有讨论的必要,教师也没有讲解的必要,学生只要记住就行了.对于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教师可设计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候,教师的主导地位切不可动摇.例如,对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学生是很难独立完成的,即使有部分学生能探究出来,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教师要考虑时间成本,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三、当堂训练

这一块内容是用于检验这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可以说去检测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当堂训练的设计要切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检测作用.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切不可过难、过偏,一定要做到堂堂清理.

对于师生探究和当堂训练的题目,教师切不可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再发.

实际上,我们在课堂上只完成了师生探究、当堂训练和课前准备的一半工作.

四、节节训练

每一节内容包含了几个课时.在这一节内容结束后,教师应将这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知识进行梳理,并开展系统训练.这次的训练强度不可过大,试卷的命制以一节课能做完为任务量.比如,可以命制5道选择题、3道填空题和2道大题.一是检测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情况;二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防止学生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最好不要选择一周一练,而是一小节一练.这样,只要对试卷稍加修改,以后还可以反复使用.如果是一周一练,由于进度的不同或其他原因耽搁,试卷还要重新命制.

五、章章检测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6)

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顺口溜简短流畅,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寓教于乐,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把一些抽象的、冗长的或极易混淆的语言知识点编成歌诀或顺口溜,易学易记,生动有趣,能起到过目不忘的效果,倍受学生喜爱。

例如,在学习序数词时,我将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变化规则编成了下面的顺口溜: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要全变;

八减t, 九去e, 字母f代ve, y变成ie,然后再加th;

数字若是“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在教学这个顺口溜的同时,稍加点拨,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基数词变序数词的方法,而且情绪高昂,兴趣浓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趣味记忆,妙趣横生

单词短语多,知识点多,记忆困难,遗忘率高,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听——读——背——写——练”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记忆效率,还容易遗忘,这使得有些同学望“英”兴叹,知难而退。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发现“趣味记忆”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率,还会收到持久不忘的效果。

趣味记忆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记忆、浓缩记忆、情境记忆、幽默故事记忆等等。例如,在学到有关季节和方位的内容时,我结合学生们熟知的阿凡提的故事,尝试运用“幽默故事法”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有一天,巴依老爷把阿凡提叫来,对他说(模仿动画中巴依老爷的声音):“阿凡提,人人都夸你能掐会算、机智过人,我有一样东西:It isn’t in the east,it isn’t in the west,it isn’t in the south,it isn’t in the north,it isn’t in the middle,too.聪明的阿凡提,你能帮我找到这件东西吗?”阿凡提一口答应了下来,并让巴依老爷在某一天到某地来取他的东西。这一天呢,It isn’t in spring,it isn’t in summer,it isn’t in autumn,it isn’t in winter.而这个地方呢,It isn’t on the left,it isn’t on the right,it isn’t in the front,it isn’t at the back.巴依老爷听了,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顿悟大笑,对其中季节、方位的表达法经久难忘,而且还模拟创作出许多新的故事来,不仅有阿凡提的,还有樱桃小丸子的、大耳朵图图的、聪明一休的。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时有这些人物的声音响起,惹师生一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其中英语知识的记忆。

三、形象比喻,化腐朽为神奇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能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也会让一些原本枯燥难学的知识生动、鲜活起来。比如,在讲到though与but、because与so不能同时连用时,我把它们比喻成是“水火难容”。在做“对划线部分提问”这类题目时,我把“划线部分不保留”比喻成“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再如,在学习take care of、look forward to、clean out等短语的固定搭配时,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搭配错误、漏掉短语中介词或副词等情况,我就提醒他们不要“张冠李戴”,把那些固定搭配形容成“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仅对这些要点记忆深刻,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比喻”解决了许多学习中的难点。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大胆发挥想象力,让“比喻”插上翅膀,飞入课堂,给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加点“调料”,往往会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效果。

四、巧用学习档案,因材施教

两极分化严重是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现实中“齐步走”的大班教学很难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懈的尝试之后,我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有条件的还建立了电子档案袋),用于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因人施教,个别辅导,培优补弱,激励后进。

档案袋内容仅学生本人和老师可见,目的是增加其神秘性,以产生一种隐形的竞争气氛;另外也可保护学生隐私,鼓励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7)

1.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集中精神听讲,也由于个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去。加之,低年级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受到家长的宠爱,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根本不去理会别人在说什么。

2.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集中学习的精神,注意力分散。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并且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突发事件所干扰,致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精神比较涣散,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在课堂上,小学生的思想往往转得比较快,天马行空,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有时回答出的答案也令人发笑,常常是答非所问。

3.低年级的学生缺乏长性的记忆力,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容易忘掉。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事情,他们很容易忘记。例如,教师安排班级上所有的学生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带一些东西过来,到了上课的时候,教师会发现,有一半多的学生忘记了老师交代的作业;于是教师又接着安排让学生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完成任务。结果,小学生在这次上课时,发现还是有将近30%的人忘记带了;一直到接下来的几次安排,才有可能会有一两个学生忘记带,这就说明小学生的遗忘性较大。

二、如何提高英语倾听能力

1.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倾听兴趣,让他们感受英语倾听的乐趣,同时也要创设出小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倾听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多沟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倾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把小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与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互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启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勇于发言,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视听的情境。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英语,就要培养对他们英语的兴趣,要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歌曲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中,也可以利用游戏、幻灯片等来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学习“lamb”单词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创设“photo”的情景:这张照片是关于“goat”的,照片的左边是“father goat”,右边是“mother goat”,照片的中间空出一个问号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号代表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所得出的多种答案。教师在公布答案时,在幻灯片上展示出一只小羊羔的图片,以及相应的“lamb”单词,同时再配上其发音,将视听结合的方式融入教学。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8)

“节外生枝”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一天,我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分组学习,提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分组讨论交流下来只有一个问题:“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心中一片慌乱,这个问题我没有预设到,况且书上也没有具体描写、叙述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具体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办?是强行把学生拉回到我原先的预设中,还是尊重学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镇定一下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真会提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再读读书,从中找出答案。”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间隙,我迅速作出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放弃原先预设。

“顺势而引” 面对学生的提问,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解决学生的困惑。可怎么解决?在学生读课文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课文中的插图是很好的利用资源。

【实录】

师:你还能从其他地方看出“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生1:我从图中看出,条件很简陋:只有一桌、一灯,而且人还是坐在草上。

生2:我从他的衣服来看,也许现在是深秋了,他穿着还是那样单薄,肯定很冷。

师:你发挥了你的想象,想象司马迁在狱中度过深秋的日子!还有谁?(小手如林)

生1: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本是赏花、饮酒的大好时光,他却孤零零一人在冰冷的狱中,奋笔疾书。

师:“奋笔疾书”一词用得好。

生2:夏天到了,蚊虫叮咬,又没水洗澡,可司马迁却不改初衷。

生3:冬天到了,他没什么取暖,冷得直打哆嗦,仍专心写作。

师:也许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经历了更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他面对困难,退却了吗?

生:没有退却。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从图上看,司马迁席草而坐,神态专注,他忘了一切。

师:他真的忘了一切吗?

生1:他不会忘记父亲的嘱托!

生2:他忘不了身受宫刑的耻辱!

生3:他忘不了他的追求!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9)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地望着他。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几十双眼睛在问。

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阅读题

1.在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①~⑦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作者详写了___,略写了____。

4.请从文中找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

参考答案

1.C

难忘的一课教案篇(10)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说上了许许多多的课,而让我最难忘的却是数学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那天下午,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正叽叽喳喳的说话、打闹,李老师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一会要讲公开课,大家赶快准备准备".什么要讲公开课,讲什么内容啊!都要准备什么呀!班里又炸开了锅!见机行事吧!我沉着冷静的对自己说!

“叮零零”上课铃响了,只见几位叔叔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教室并架起了摄相机,后面还跟了许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紧张极了!不一会李老师就面带笑容的开始讲课了!在讲课前李老师先让我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就是玩同桌见面,握握手,两人分手,招招手"同学们立刻做起了游戏,班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紧张的气氛没有了,李老通过游戏让我们放松了心情,激发了同学们的头趣。

整节课李老师都釆用了导学案的方法,让我们根据导学案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回答问题,自己总结定义,整个过程十分精彩,李老师还运用了这学期新安装的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了许多种相距的情况,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每个同学注意力都很集中,听的津津有味,李老师提了许多问题,其中问到"什么是速度和"?这个问题很难,我立刻举手,因为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我准确无误的回答出了问题!

班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一下子就自信起来,整节课既轻松又愉快,在李老师的精心准备下,一节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变的生机勃勃,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很使我难忘,因为这节课实现了我们自主学习、积极探论、深入研究,让我们举一反三自己总结定义,同时还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我爱上这样的课!这节课真使人难忘啊!

上一篇: 教育方针的概念 下一篇: 效能作风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