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50

个体经济的发展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1)

20__年末,__镇共有个体经营户2663户,比20__年增加908户,增长51.7。其中:工业个体户1221户,建筑业个体户23户,批发业个体户57户,零售业个体户802户,住宿业个体户16户,餐饮业个体户137户,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居民服务等其他行业237户。

2、营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根据普查显示,20__年末,__镇个体私营经济有从业人员12874人,其中:私营企业拥有职工人数3777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097人;个体私营经济拥有资产11.1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拥有总资产8.76亿元,个体经济拥有固定资产原价2.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3.35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个体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

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__镇个体私营经济尽管整体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各区域的发展又很不平衡。就各区域发展程度、水平来看,以白沙河为界,南部的发展程度相对较好、水平相对较高,呈快速增长势头。到20__年12月末,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总户数已达2572户,从业人数10879人,其发展数量、就业人数、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基本指标分别占全镇82.5、84.5、88.5、90.5。因而产生了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全镇一些较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几乎都在南部,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4家,并有22家获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相对而言,北部的发展程度不高、水平较低,其发展势头从纵向自身比较是快了、增长了,从横向多方比较则是慢了、低了。

4、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__镇个体私营经济从发展结构上,主要是石材加工行业,其它行业较少。据普查资料显示,到20__年末,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工业生产的共计1508户,从业人员5655人,其中石材行业有1298户,从业人员4607人,分别约占工业生产的86.1、81.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工业生产的共计210户,从业人员1048人,分别约占13.9、18.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行业的共计1610户,从业人员7219人。就结构趋同而言,__镇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石材生产加工领域、商品流通领域,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从事相同的小本生意,少量的个人合伙经营结构不稳定,维持小打小闹状态,因而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性、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短期性较普遍。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也处于维持生计现状之中,普遍处于的简单再生产状态。

5、从业者的文化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据普查资料统计,到20__年末,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的文化层次依次为:小学2557人,初中5829人,高中2389人,中专1982人,大专95人,本科以上22人。小学和初、高中占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意识,仅凭经验操作等,均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主体自身层次较低的困难。较低层次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系统与结构趋同、规模较小的运营方式相适应,形成阻力,极大地障碍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__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__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个体私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使__镇个体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实现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对个私经济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发展规模,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经营方式。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到个私业主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原则,南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在提高上下功夫,搞好管理和规范,为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经验;北部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转移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按照__镇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的总体要求,打破所有 制的界限,利用信贷、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的不同所有制倾斜。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的第三产业。二是引导私人资本的流向。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部分,鼓励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实现由个体向私营的跨越,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发展速度之快超过历史,可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却低于浙江、广东等地区,甚至到低于本省的苏、锡、常等市,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最近省市相继召开了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思想观点、政策导向、发展环境上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氛围。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快速地、跨越式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笔者在引导、培育、促进、管理私营个体经济岗位上工作多年,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孕育,成长和发展有不少亲身经历和认识,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客观的审视 和研究。这里就实现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健康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一、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 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政府和政府管员,决不能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那种定计划、发文件、下指标的工作方式必须改变,才能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政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1、为私营个体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在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各部门应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目前有一个误区,认为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工作是工商部门的事,跟其它部门的关系不大,其实不对,各部门都应发挥自己的职能,为私营个体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当然,工商部门更直接,义务更大,应充分发挥登记管理的职能,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全心全意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注册登记工作中,放宽市场准入关,放开对投资人资格的限制,简化审批手续,把监督管理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2、为私营个体经济创造完备的法制环境。 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很多政策不配套,落实不到位,因此,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对本部门现行政策规定进行清理、修改、完善,建立一套完备的、透明的、操作性较强的私营个体经济政策体系,真正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法制政策环境,使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私营个体业主提高法制观点,懂得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自身享有的权利,从而依法经营,公平竟争,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为私营个体经济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机构的工作宗旨。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政府实实在在的服务,其实服务就是为私营个体办实事、办好事。首先,应做好三件事是:一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简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内容,减少审批事项;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杜绝吃、拿、卡、要,做到廉政勤政;三是减轻私营个体负担,严禁乱收费、乱摊派。其次,为私营个体提供优良的经营场所,目前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经营场所,多数是租用的、临时的、不固定的,这样就造成了私营个体业主的p; 国有中小企业的退出的运作方式很多,有十多种,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条件,选择相应的退出方式:规模小人员少可采用拍卖出售;规模大人员多可采用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效益差负债多的可采用破产重组方式。此外,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各种投资主体参加改制。大批私营企业通过收购、承包、租赁、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壮大自己,既降低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为国企改革作出贡献,又满足了私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可谓两全齐美利国利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私营企业这种补位作用将愈来愈明显。 换位后政府应从婆婆的角度转变为媳妇,多服务、多做实事,少发号施令,少指手划脚,只有这样才能使私营企业健康地跨越式发展。 3、加强领导,成立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 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它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体制改革相配合,中小国有企业的彻底全面退出,区一级的很多主管部门和主管局就成为多余,而私营个体的补位,将使私营个体经济队伍迅速扩大,成立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迫在眉睫,所以拟销多余的主管局,成立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是政府当前应考虑的工作。外地很多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政府已设制了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江苏前几年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可能跟各地区成立?quot;乡镇企业管理局有关。在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今天,为什么不可以成立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 作为私营个体经济的一个主管部门,整体规划指导和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掌握发展动态,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强化服务,了解私营企业的意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教育和引导私营个体业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内功,为私营个体经济自身发展创造条件,是私营个体经济管理局的职能。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3)

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比较优势。××市拥有耕地191.96万亩,水域108.69万亩,年产粮食104万吨,水产12.6万吨。××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群众找到了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致富途径。全市2000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年转化农产品45万吨,加工销售收入16.8亿元,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获得年收入870元。

形成集聚经济要素的创业优势。近几年,××市把吸引能人回乡创业,作为发展壮大私营个体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继1999年市里制定出台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经济的40条优惠政策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都制定具体办法,积极动员和鼓励在外能人回乡镇投资创业。近几年来已先后有400多名在外能人回乡办企业,投资总额累计达3亿元。与此同时,××市还通过分布在外的能人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家乡发展工业采购原料、营销商品、传递信息,集聚经济要素。

形成区域经济竞争的产业优势。为了发展传统手工业,使其为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服务,××市成立了若干行业协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些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逐渐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以日用金属小制品为例,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产业提升,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实力大增,在广东等地已出现“戴南不锈钢产品一条街”。

倡导差别竞争,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产业

力避重复,找准自身目标市场。××人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目标定位,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或“一地一业”的产业特色。戴南镇80%以上的私营个体工业户从事不锈钢www.制品生产,年成交额超过12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8。垛田、城东镇的脱水蔬菜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脱水香葱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达68%。

注重配套,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实践中,××通过拓展产业链,力图将企业的外部资源本地化,营造出行业内部化优势,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以不锈钢产业为例,戴南镇生产了几十个系列、上千种规格的不锈钢制品,产供销配套成龙,自成体系,各类产品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条不锈钢制品产业链。

做大规模,确立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市通过扶优扶强,优化组合,联小成大,不断引导和帮助企业做大规模,改变个私工业低小散发展格局,形成群体优势和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有14家,私营个体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村14个,戴南镇永丰村已过3亿元。脱水香葱、子午轮胎钢帘线、自行车链轮曲柄、不锈钢制品、劳保系列用品等10个主导产品已成为全国单打冠军。

彰显特色,塑造独具魅力的区域品牌。××市根据本地农业特色产品较多的实际,为地方农、副、水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结合企业经济情况、产品特点、销售情况,积极开展广告宣传,扶持特色品牌;帮助企业申请名牌认定,大力开展打假保名牌活动;借助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全市现有16家私营企业商标荣获江苏省和泰州市著名、知名商标称号。

放大典型效应,谋求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4)

1、有利于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市场主体必须具有真正的独立意志和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国营企业经过多年来的改革虽然有了部分经营自主权,但由于产权分配界限不明晰,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而个体私营经济则由其本质决定了它成立之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它所进行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自主的市场活动。这种作为市场主体所具有的高度经营自主权及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极大刺激了缺乏经营自主权的国有企业,于是国有企业便积极向政府提出简政放权的要求,同时各级政府的决策者也以个体私营经济为参照系,逐步采取措施还权于企业。这样个体私营经济就有效地推动着国有企业向市场方向迈进,从而使一大批国有企业逐步向真正的市场主体转变。

2、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t人们对物质生活和各种服务的需求与日惧增,国存集体企业根本不可能完全满足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而个体私营企业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迅速集中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来弥补市场空缺,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个体私营经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走的是效益经济之路,原先的国有企业以完成任务为已任.走的是产品经济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把产品经济转变为效益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私营经济无疑起到了模范促进作用,由于个体私营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最小化t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原则,尽可能使劳 动成果太于劳动耗费,从而获得了一年比一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促使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暗亏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提高技术和改进管理来瓜分利润从而使单个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达到全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

4、有利于拓宽就业门路和促进社会稳定 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业高峰一浪高过一浪,再加上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优化组合分离出的一部分劳动力,导致我国目前就业压力沉重,可 说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挤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如果仅靠国家投资扩大再生产创造就业机会,由于受到财力限制.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而个体私营经济在创造劳动机会,分流社会劳动力方面则显示着巨大潜能,这埘稳定人心t稳定家庭t稳定社会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5、有利于打破单一经营格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乡镇集体工业一起打破了千百年来人人忙种田,家家搞饭吃的单一经营格局,形成了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在城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事工业生产,商品流通,饮食服务等行业,改变了城市全民、集体企业一统天下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对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有利于提高金融部门自身效益。首先个体私营经济存款是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随着个体私营经济规模扩大,资金实力增强,间歇待用资金增多,个体私营经济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重必将上升;其次,个体私营经济是金融部门信贷资金和结算服务的重要对象。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仅靠自身积累远远不够,客观上需要大量外部资金输人,金融部门自然成为主要依赖对象,此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对金融部门结算服务需求也相应增加 金融部门在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力量也必将得到逐步扩^ ;再次.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金融部门信贷资产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长期资不抵债,给金融部H信贷资产带来授大风险,而个体私营经济由于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机动,所欠款项极少拖欠,所以适当增加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有利于降低金融部门信贷资产风险。

经薪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个体私营经济经快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证明了其在经薪生活中所占的一席之地,因而金融部门必须改变观念,正视现实,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二、金融部门如何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1,转变观念,增加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资金投入。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信贷支持上,至今仍有? 部分人怀有种种偏见,认为贷款给国有企业,即使企业严熏亏损t资不抵债,银行甚至连利息都收不回来也名正言顺t而贷款给个体私营企业,无论贷款的 三性多么完美也感到不应该t另外再加上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各种歧视性规定,致使金融机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明显滞后于个体私营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今后各家金融机构在确定贷款投向上不应以所有制性质作为贷与不贷的前提,而应以信贷资金的 三性

为前提,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个体私营经济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对资金实力强.信用程度高,经济效益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个体私营企业同样给予大力支持,以适当提高个体私营贷款比重,使个体私营经济贷款规模与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新趋合理。

2、举办租赁业务,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受资金短缺影响,个体私营企业购进大型先进设备有一定难度,租赁业务不失为解决这种难题的好办法,它有利于解决卖主卖不掉,买主买不起的矛盾。目前租赁业务可以采取三种形式:(1)融资租赁,即个体私营企业(客户)直接和供应商浩谈,选购好自己所需要的设备,然后由金融机构购买,再由客户和出租设备的金融机构签定租用合同.明确规定在没有全部收回租金以前,承租者不得中止租赁合同;(2) 回租方式,即客户购进设备.建好厂房以后.把厂房和设备作价卖给金融机构.然后向金融机构缴付租金取得这些厂房和设备的使用权,这样客户就可以用出卖厂房设备的资金用于流动资金及其它用途;(3)转租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千变万化,企业转产时有发生,这样势必会有部分技术尚未落后的设备闲置下来.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又有一些企业需要同样的设备.金融部门可以利用接触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为设备转租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从而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3、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现在个体私营企业太多为独资企业,这是一种撮为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缺点是在急需扩大投资规模时往往因为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而不能如愿以偿,而且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较太。实行股份台作既不改变财产所有权,又能发挥最大优势并进行定的规模经营,对此金融部『]应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改组为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促进生产经营向高层次和规模化发展。

4、开办票据贴现业务,加快个体私营经济资金周转=市场主体多元化决定了商业信用主体多元化,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决定丁他必然成为商业信用重要主体之一,而且合法的商业信用由于具有相应的财产物资作保证t使其商业信用票据放款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特点t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决不应把个体私营企业排除在外,应同国营集体企业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开展银行问的票据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以加快资金流动,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5)

一是政策不到位。近年来,我们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于落实力度欠缺,造成了“两头热,中间疲”的现状,县里边主要领导热,拿出了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为个体私营经济牵线搭桥,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个体私营经济业主热,为了搞成一个项目,多方求告,四处奔波;执行政策的职能部门有点“疲”,部分单位存在着扯皮、推诿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不仅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更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使各项政策真正起到作用。

二是融资难。这是制约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还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尚未完成,在发展中急需较强的资金实力作支撑,而金融部门出于风险考虑,放贷必须以财产抵押或信誉担保为条件,个体私营企业因为寻找担保困难,从而贻误时机,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机会。不少个体私营企业都在反映这个问题,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三是环境差。今年以来,我县开展声势浩大的“治理整顿环境秩序,建设文明富裕新怀仁”活动,在优化环境方面做了 一些工作,但这是一项长期工程,特别是“软环境”改善需作出更大和更长时期的努力。就目前的情况看,还存在环境治理机制不顺,执法不公,责任不明;存在着职能部门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个体私营经济或者 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制约性。

四是自发性和盲目性的问题。个体私营经济由于投资者本身的局限性、决策上的排他性和看待效益的急功近利性,因而多数项目都是自发的、盲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特别是低档日用瓷的企业已发展到了18家,现在互相竞争,压价销售,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海北头乡高镇子村的3个砖厂竞争得更加激烈。当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竞争也能够锻炼企业,使企业有逐步走向成熟,但这种小范围内的、源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竞争是有害无益的,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个体私营企业尤为不利。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6)

建国初期,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还有一定数量,此后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到1978年减少到只有23户47人。改革开放以后,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又得到了逐步恢复与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很慢,个体工商户发展不稳定,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88年到1998年10年之间,甘孜州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速度为6%,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为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1998年相比,2001年个体工商户还减少了882家,负增长7%。

从总量情况看,甘孜州的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少,规模小。到2001年,甘孜州18个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1686家,私营企业435家,见下表2。

2001年,甘孜州GDP为275671万元,从业人员51万人,个体工商户产值及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州的9%和4%;私营企业产值及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州的1.7%和0.6%,全部个体私营经济产值及从业人员分别为占全州的10.8%和4.5%。而在我国东部一些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产值已经占到了GDP的60%以上,就业人数也占到了2/3左右。可以看出,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生产规模上都很小,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的行业分布结构也不合理,大部分分布在运输与商贸餐饮行业,农牧业中微乎其微。2001年对主要行业个体私营经济的统计表明:第一产业类的经营户61户,仅占0.65%,第二产业类经营户为572户,占6.08%,第三产业类的经营户,占93.8%。第三产业的经营户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餐饮和交通运输行业;个体私营经营解决的就业人数也是第三产业类最多,占了77.6%,而第一产业类仅占0.99%;第一产业类的销售收入为153万元,第二产业类为3307万元,第三产业类为21927万元。可以看出:一、二产业少,三产业经营户多,第三产业的个体私营经济的贡献最大,农牧业中个体私营经济的贡献最小。

从全州的空间范围上看,康东片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快于康北和康南片区,户数占整个甘孜藏区的46.5%,作为甘孜藏区首府的康定县就集中了349户私营企业,而康南和康北分别占28.7%和24.8%。康南6县中就有4个县没有私营企业,康北8个县中3个县没有私营企业。可见,甘孜州私营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状态。

从民族结构上看,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的民族结构也不均衡。1994年对66户个体工商户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汉族54户,藏族8户,回族和白族4户。据2002年对8家优秀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4家藏族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495万元,其中最高的注册资本为800万元,而4家汉族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686万元,最高为4500万元;4家藏族私营企业的净资产平均为797万元,汉族私营企业平均为3145万元。可以看出,藏族企业所占比重和资产规模均低于汉族企业。

二、制约因素

制约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低。甘孜州大部分为高原山区地形,传统上就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广大农牧民散居于各地,交通条件差,劳动分工水平低,缺乏专业化生产,商品交换关系也就极少发生,市场发育水平到目前仍然极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外地资本的进入。

2、收入和资本积累水平低。甘孜州9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78万人。2002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8元,制约了城镇和乡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在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收入除去各种开支后也所剩无几,资本的积累进程十分缓慢,制约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层次。

3、金融信贷因素的制约。甘孜州目前经营性金融组织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渠道狭窄。全州有75%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感到资金不足,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而金融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极为有限,许多金融组织出现大量存差。2001年甘孜州存款余额为40亿元,贷款余额为15亿元多,存贷差额为24亿元多,这部分资金往往又通过多种渠道回流到了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4、经营者队伍素质不高。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大多属农牧民、无业居民和各行业下岗职工,文化水平低,素质差。这导致了从业人员经营素质和业务水平低,对市场和行业的未来变动趋势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难以把握。尤其是很多私营企业主,缺乏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意识,极大地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壮大。

5、地方政府行为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没有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尤其表现在税收政策和行业准入等方面缺乏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合理引导。其次,在甘孜州各级政府部门中,部分人员观念落后,顾虑重重,不能放手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再次,个别部门或人员政策观念薄弱,甚至对个体私营业主巧设名目,吃、拿、卡、要。

此外,甘孜州属于民族地区,有着特殊的社会结构,其民族、人口、民风民俗、文化、宗教习俗等都不同于其他汉族地区,导致了发展环境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针对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1、地方政府要加快制度创新,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效率。

(1)加快行政管理制度和政策创新。在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对过去遗留的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的清理,另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出一套有利于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制度和政策,调动和激励群众尤其是藏族群众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2)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进入传统农业、旅游产业和高科技领域;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兴办第三产业领域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旅游服务、项目评估、会计服务和为企业营销服务的服务业机构;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经营。

(3)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大力引进企业所需的各种先进技术和专门人才,解决好个体私营企业职工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问题。

2、鼓励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参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改制、改组,鼓励私人和私营企业通过承包、租赁、参股、控股、兼并、收购、“还本租赁”、“还本承包”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允许私营企业以知识产权、注册商标和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控股国有中小企业,推动公有制经济的产权结构调整,盘活国有资产。

3、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培育区域市场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生态移民、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小城镇为经济中心,积聚人气,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规模,形成初步的集镇市场、加快建立甘孜州区域市场体系;在推动商品市场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多种要素市场,并形成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4、改善甘孜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努力解决其发展的资金问题。

(1)在现有的金融组织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引入其他金融机构或者组建其他地方性金融组织,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制,把民间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地方金融市场。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7)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1 个私经济崛起并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纠正了多年来的“左”倾指导思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历史性转变,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9年2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召开了“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次工商管理局长会议,就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城镇积压待业人员700—800万的巨大压力,向中央和国务院请示。基于增加就业和搞活经济的考虑,1979年3月,国务院第一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的问题。此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补充出现在华夏大地上,到1979年底,中国出现了31万个体工商户。虽说此时已承认个体经济存在的合法性,但对其还是有所限制的。1982年经邓小平提出、中央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之后,党对私营经济逐渐加以肯定,中共中央1987年5号文件一方面去掉了以前对雇工人数的限制,另一方面明确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十六字方针,但党的纲领性文件和宪法,都还没有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这一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因为如何对待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后我党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复杂的新问题,党对私营经济持比较慎重的态度,是很自然的。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十三大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和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他们的发展。”从党的十三大闭幕到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之前,党对私营经济基本上是采取单一鼓励的方针,到1989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数就达到9万,从业人员185万,但是由于党的十三大将私营经济仅定义为“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定性不够明确,对其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产生的消极作用重视不够,因此,这种单一的鼓励政策在实践中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经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党认真地总结发展私营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慎重地调整了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既要鼓励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发展,又限制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消极作用。1989年以后,受国家经济政策紧缩的影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回落,针对这种情况,1990年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在这一规定的指导下,个体、私营经济又重回正确轨道,稳步发展。

2 进一步扫清思想障碍,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至1997年党的十五大)。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号角。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犹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特区,吹遍了全国,吹散了人们头脑中的种种疑虑和禁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讲话中“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为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扫除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障碍,也为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10月12日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党的十四大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一步为个体经济确立了重要地位,即确立了中国的个体私营经济不但要长期存在和发展,而且要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互相合作、互相竞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扶持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宽了私营经济的经营方式,简化了私营企业的登记手续,“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行业外,原则上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从事生产经营。”1993年5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更多更新更有利的规定。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会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同时还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而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在各行各业中在数量上都居绝对的主体地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以上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回答了理论界热烈讨论和人们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明确提了出来。在邓小平南方重要讲话及之后党的各项新的经济政策的鼓舞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相继推出具体政策和措施以扶持、鼓励个私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节”,其发展速度空前迅猛。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02-0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生存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或人文关怀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存在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开发,而忽视其个体价值开发的偏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它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倾向,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个体价值,只有促进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才智的展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就生力军。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为实践基础上价值理念的人本回归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或状态。历史赋予市场经济的意义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培育个性的独立人格、主体精神与自主能力,为更高的历史阶段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人学角度看,市场经济的重大历史成就就在于促进独立个人的形成,它能全方位培植人的独立人格、主体地位,提高人的自主活动能力。从哲学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最大、最直接的作用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主体性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前提和广阔的空间,又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迫切的要求个人主体性的高度发展。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人们破除一切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增强平等意识。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了计划经济中人为的分割和封锁,使市场走向开放。全面开放的市场强化着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部门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市场经济的这种开放性,要求人们打破自然经济下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即增强开放意识,积极参与竞争,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除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变相的人身依附关系,使每个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都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市场经济的这种自主性,要求人们摈弃一切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增强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运行模式,是凭借竞争来完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竞争性也强烈要求人们破除一切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和习惯,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对自身素质的理性认识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塑造健全人格,构建精神家园

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以往恪守坚信的价值观、理想、信仰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突,一些人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道德困惑、理想迷惘、信仰危机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社会竞争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制度建设滞后引发的社会震荡,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心灵的宁静,产生了诸如焦虑、紧张、浮躁、孤独、愤怒、无奈、受挫、相对剥夺感等负性情绪和心理失衡问题,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而在精神生活领域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滋长。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证明,物质生活的增长和丰富决定人们的精神生活并给予深刻的影响。但是,物质生活的丰裕并不等于精神生活的进步,更不能自然而然的带来精神生活的充实。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物质财富,而贫乏精神财富,一个是有重大缺陷的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也是无法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蕴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承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最终价值所在,总而言之,对人的精神需求予以终极关怀和积极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的精神走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精神支柱,激励着精神作为动力因素的发生程度,为个体实现价值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 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社会的发展最重要体现并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由程度。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的不断膨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也不断增加,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创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之一就是努力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而创造意识来自于个体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要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个体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创新精神。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给人提供了发展的自由,民主的条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依赖性与模式化,增强了人的主体性与竞争性。我们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开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健全人格,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9)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1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对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事项,各级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公开相应的制度、条件和程序。进一步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3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经营权。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

4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兴办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有制社会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文化行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捐资捐赠社会事业。

5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在加强立法、规范准入、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6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支持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要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有条件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申报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资金和信贷资金。

8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非公有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和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农业产品,按13%抵扣进项税额。对部级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9支持创办第三产业。对非公有制经济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经税务部门审核,自开业之日起,免征1—2年企业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10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对在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以后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企业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有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1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其分离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凡符合税法规定免税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2支持创办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原设计规定的产品以外,以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属《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生产的产品所得,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自投产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对以利用其它企业废弃物、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兴办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对以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企业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自投产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

13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实国家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员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对创办的企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支持

14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额度在500万元以内、不动产抵押能够落实、投资回收期不超过一年的一般固定资产贷款,各商业银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应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吸引农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增强资本实力。政策性银行要研究改进服务方式,扩大为非公有制企业服务的范围,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15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非公有制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支持发展势头好、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的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定向增发新股、定向增发可转换债券等新途径再融资。鼓励和支持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融资能力强的非公有制的上市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和低成本扩张。鼓励控股上市公司的非公有制企业集团通过换股并购形式实现整体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

16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经批准可开展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改进保险机构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票据承兑、票据贴现业务,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短期融资难的问题。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

17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对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变动和资金运用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制止和查处担保机构抽逃资本金、超比例过度担保、为股东提供关联担保、超范围从事非担保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健全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四、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

18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整顿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19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开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初次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将小额贷款扶持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扩大到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并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和贷款额度。

20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各级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

21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有科研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试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支持非公有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鼓励有专长的离退休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切实保护单位和个人知识产权。

22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改进政府采购办法,在政府采购中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推动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出口和到境外投资兴业,在对外投资、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在境外申报知识产权。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省级外贸发展基金,培育和壮大一批非公有制出口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3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工作,建立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诚信评定工作。对资信等级较高的企业,有关登记审核机构应简化年检、备案等手续。要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24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非公有制企业要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法规,自觉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5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获得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质量、土地使用、资源开采等方面的相应资格和许可。企业要强化生产、营销、质量等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环保、卫生、劳动保护等责任制度,并保证必要的投入。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如实编制财务报表。企业必须依法报送统计信息。加快研究改进和完善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会计、税收、统计等管理制度。

26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要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展扶贫开发、社会救济和“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各级政府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实行同等政策。建立职业经理人测评与推荐制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进程。

27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依据产业布局,以支柱产业为导向,以资金、产品、技术和品牌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专业化市场,创新市场组织形式,推进公共资源共享。

28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和省关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进步、对外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对非公有制企业同样适用。每年扶持一批成长型小企业上规模、一批重点企业上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跨国公司发展。

六、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9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

30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依法保护企业主的名誉、人身和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提出的行政复议等,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31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非公有制企业要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并健全集体合同制度,保证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必须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或变相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必须尊重和保障职工依照国家规定享有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职工超时工作,加班或延长工时必须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或给予补休;必须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要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禁止使用童工。

32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关部门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量大面广、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职工社会保障制度。

33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要保障职工依法参加和组建工会的权利。企业工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法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必须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依法拨付工会经费,不得干预工会事务。

七、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

34改进监管方式。各级政府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相关制度,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各有关监管部门要改进监管办法,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行政执法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检查,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监管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5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各级劳动保障等部门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问题,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时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个体经济的发展篇(10)

[中图分类号] F01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12-04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拟经济的统计核算方法研究”(06BTJ015)部分成果。

一、引 言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1]与之相对的是“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产业部门。[2]

虚拟经济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成为实体经济的运营环境。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仅其优点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会放大和加剧其负面影响,增加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因素,可能引发经济泡沫。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产生泡沫经济,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因此,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基础,而且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目前,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上的分析,比如,王爱俭(2003)主要是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角度来分析,提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货币,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财富效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及虚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等;[3]王爱俭(2006)还从资本市场效率角度对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协调;[4]郝香英(2005)分析了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5]何宜庆(2006)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6]伍超明(2004)用货币循环流模型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分析。[7]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定量研究比较少,代表性的是刘金全(2004)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同时,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8]此外,王谢勇(2005)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缓慢,应该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9]但是对于虚拟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是否协调,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我国近年来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研究。通过定量的分析来检验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与作用关系是否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并且根据模型找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各自主要的影响因素。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且根据这种分析,进一步看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度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一)理论阐述

对耦合协调度的理解要从耦合论与协调论两个角度分别去理解。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类似地,可以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耦合。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具有胁迫效应,因为经济增长会引起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对虚拟经济的作用方式。反过来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也有胁迫效应,如果虚拟经济适量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可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如果虚拟经济发展过快,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则就会引发泡沫经济,最终会遏制实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反过来说如果实体经济发展过快,而虚拟经济跟不上步伐,则实体经济会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较快的发展。

从协同学的角度看,协调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和谐一致性。这种和谐一致的程度称为协调度,协调作用和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或称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10]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程度与虚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和谐的搭配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虚拟经济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反过来会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使二者协调地发展。

(二)模型建立

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测度协调度的方法主要有四类: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模型、熵变方程法和区间值判断法。我们选用其中的灰色关联模型,这是因为灰色关联模型可以计算系统内每个指标和另一个系统每个指标的关联程度,还可以计算对某一系统影响的主要胁迫因素,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为了能够进行时空比较,在进行关联分析之前,一般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将关联系数按样本数k求其平均值可以得到一个关联度矩阵γ,反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作用的错综关系。通过比较各个关联度γij的大小,可以分析出虚拟经济系统中哪些因素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而哪些对实体经济系统作用不大。若取最大值γij=1,则说明虚拟经济系统某个指标与实体经济系统某个指标之间关联性大并且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单个指标间耦合作用明显。γij的计算公式为:

在关联度矩阵基础上分别按行或列求其平均值分别得到公式(4)。根据其大小及对应的值域范围可以遴选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胁迫因素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最主要的约束因素。

为了从整体上判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系统耦合强度大小,可以在式(3)的基础上进一步构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关联的耦合度模型(5),通过该模型可以定量评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系统耦合的协调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在协调分析中,一般把C(t)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耦合度,它是两个系统或两个因素关联性大小的量度,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也就是变化大小、方向与速度的相对性,如果两者在发展速度过程中,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两者关联大,反之,两者关联就小。

三、对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度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要较好的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的真实发展水平,选取合适的指标非常重要。指标体系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测度的载体,是提供两系统信息的基本单元。它应该全面完整地体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的内部特征、发展状态、两者间的联系以及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指标体系应满足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完备性原则。因此本文选择的指标体系如下:

代表虚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X1――市价总值/GDP;X2――债券余额比重;X3――股票发行量;X4――准货币化程度;X5――金融相关率;X6――M2/GDP。

代表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Y1――农业增长速度;Y2――工业增长速度;Y3――建筑业增长速度;Y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速度;Y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速度。

上述指标体系中,实体经济发展指标涵盖了实体经济的主要方面。对于虚拟经济指标,金融相关率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解释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迁和发展;而M2/GDP指标主要是反映一国的货币化程度;准货币化程度指标是由准货币除以GDP计算得出的,它主要用于衡量一国非货币金融深度;而市价总值/GDP、债券余额和股票发行量反映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规模。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计算。

(二)灰色关联度矩阵的分析

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首先计算得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各指标的关联度矩阵(表1)。关联度矩阵γ是将关联系数按样本个数求均值得出的,它反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作用的错综复杂关系。通过比较各个关联度的大小,可以分析出虚拟经济中哪些因素与实体经济发展变化有密切关系,或者哪些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变化影响不大。若取最大值γij=1,则说明虚拟经济指标系统中某一指标Xi与实体经济系统中某一指标Yj的关联性越大,说明这两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单个指标间耦合作用明显。若0

从计算出的关联度矩阵可以看出,最大值为0.761,最小的关联度为0.509。按照上述的关联度范围可以看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关联度主要介于0.35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度分析

从时序角度分析耦合度的变化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阶段特性.利用公式(5)计算出我国1991年以来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作用的耦合度变化值如表2:

从图1上可以看出两个系统耦合]变的特点:首先整体上耦合度大部分在0.470和0.738之间,中间得波动性比较剧烈。其次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的强度和协调程度存在差异。1991年到1993年耦合度是下降的;1994年到1997年耦合度呈平稳的上升趋势;从1998年到2000年耦合度又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阶段;2001年到2003年耦合度下降的幅度降低了;2004年到2006年耦合度经历了上升、下降到上升的过程。

耦合度曲线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这16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得到发展,但是规模比较小;而实体经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得到了跳跃式发展。这时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不足,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耦合度下降。

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这在根本上促进了虚拟经济总体效率的提高,也使虚拟经济真正发挥出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这期间实体经济也大力的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二者的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从图中可看出,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1994~1999年处于基本正常的发展状态。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1999年,出于防范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需要,中国的虚拟经济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此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政府加强金融监管,整顿信托投资业、清理各种基金会、规范拆借市场等,形成了一种信贷紧缩效应。这一时期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减小了。

2000~200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较差。这一期间股市资金经历了大规模流入和大规模撤离的过程,股市资金大进大出,给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虚实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冲击。

2004年二者的耦合度显著上升,而2005年由有所下降,这与这一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是一致的。2004年2月份《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规范了资本市场的运作,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2005年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收益,普遍都比2004年下降,在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必然显示出虚拟经济耦合度的下降。2006年资本市场形势好转,带来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度的上升。

四、结 语

本文利用耦合度分析法,对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模型也得出了虚拟经济中对实体经济影响性最大的因素,以及实体经济中对虚拟经济影响性最大的因素。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者的耦合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发展虚拟经济,也要保证它和实体经济发展这种协调性。因此,必须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促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政策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调节实体经济,必须把虚拟经济纳入经济政策目标和调整领域。各项经济政策在实现其他经济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1):3-4.

[2]于红鑫.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新疆财经,2001,(3):20 -23.

[3]王爱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1):8 -11.

[4]王爱俭,陈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6,(8):16-20.

[5]郝香英,赵昕,桑朝阳.虚拟经济的发展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5,(5):258-259.

[6]何宜庆,韦媛辉,曾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5):430-433.

[7]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8):95-104.

[8]刘金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04,(4):80 -90.

[9]王谢勇,徐鹏.关于我国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定量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2):13-16.

[10]孟庆松,韩文秀.符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2):177-179.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ina

Yuan Guomin1,Wang Yage2,

Wang A'nan2

上一篇: 高级感字体设计 下一篇: 社交广告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