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6 17:26:49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1)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患者30例,现将其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患者30例,男2例,女28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重复穿刺1次以上2例(15%),超声引导下穿刺28例(93.3%)。电话随访有16例患者在穿刺后接受了手术治疗,占细针穿刺患者总数的53.3%。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结果:①良性病变29例(96.7%)。②可疑恶性1例(0.03%)。有16例患者穿刺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4例为非肿瘤疾病,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甲状旁腺腺瘤。

穿刺用具:选取10ml负压注射器、22G或25G 11/2英寸针头、载玻片、标本瓶、95%乙醇、75%乙醇、胶布、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棉签、检查床。

穿刺方法:护士协助患者平卧于B超检查床上,用枕头垫高肩部,充分暴露颈部,B超医师在B超下定位后,医生(术者)仔细进行甲状腺触诊后,用75%乙醇消毒2次,负压注射器连接22G或25G 11/2英寸针头,术者戴无菌手套,先触摸到甲状腺内结节,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右手持负压注射器,穿刺针经皮快速刺入甲状腺结节内,来回穿刺2~4次吸取细胞成分自动进入到注射器内,然后拔出针头,将吸出物均匀涂在载玻片上,立即置入装有95%乙醇的标本瓶中固定,行HE染色,之后在显微镜下阅片。对甲状腺囊性病变,可在穿刺过程中将囊液尽可能缓慢抽尽。穿刺结束后局部以无菌纱布压迫10分钟,观察半小时患者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护 理

术前准备:在预约穿刺时告知患者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方法的目的、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除签署知情同意书外,还为患者提供书面的穿刺注意事项:①穿刺日请带齐病历资料、血常规检查结果及缴费单;②不要穿高领内衣并吃好午饭;③穿刺结束后需观察半小时以上方可离院,穿刺当日勿进食过热饮食;④穿刺后3天由病房护士通知患者结果;⑤同时与患者互留电话以防止各种突发事件和便于随访。通过不断完善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通过细致的健康宣教,增强了患者对穿刺的信心,稳定的情绪亦可降低穿刺的反应,使穿刺的时间缩短,成功率明显提高。

术中配合:协助患者摆好,告知患者触诊甲状腺时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咳嗽,属正常反应,不用紧张。嘱患者穿刺过程中不要讲话、比较敏感的患者嘱其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做吞咽动作或咳嗽,穿刺期间仔细观察患者变化,询问患者感受,尽量使患者放松。嘱咐患者如有明显不适举手示意停止。

术后护理:穿刺后患者自行按压10分钟,术后观察30分钟,有些患者会感到疼痛,不需做特殊处理,或者口服止痛药对症处理。当日患者不要进食过热饮食,避免引起局部内出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次日揭掉纱布,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发生,如有血肿发生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及时采取局部加压止血,也可进行冷敷,血肿会1~2天内自行吸收。

讨 论

许多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为了明确结节性质而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术前鉴别结节性质最有效的方法,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CT、ECT等检查手段。然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细胞学诊断是以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为诊断依据,无法探查病变组织总体概况以及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因此细胞学检查结果不能完全等同于组织学检查结果。

甲状腺癌多起病隐匿,许多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又与良性结节相类似,部分结节患者为了确诊而进行了不必要的活检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痛苦。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2)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35―02

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也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据资料统计:我国人群中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为4%~7%,近几年发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的研究和探索,近年来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点

甲状腺肿大是指甲状腺体积和形态的增大。正常成人甲状腺重量20~25g,女性稍大略重,每个侧叶高5cm,宽2.5cm,厚2cm、峡部高宽各约2cm,当甲状腺重量大于35g时视为甲状腺肿大(goiter)。甲状腺肿大一般分为Ⅲ级,I级为看不到可以摸到;Ⅱ级为肿大能看到但未超过胸锁;Ⅲ级为超过胸锁肌外缘。临床资料显示:甲状腺肿瘤发病率多为女性,占67.3%,年龄在16~55岁之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碘摄取情况不同,其甲状腺的发病率也不同。甲状腺肿瘤根据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分为毒性弥漫性及毒性结节性甲状性肿瘤和非毒性甲状腺肿瘤;根据病理情况和性质可分为良性甲状腺肿瘤和恶性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思路如下:判别有无甲状腺肿瘤鉴别甲状腺肿瘤是有功能性还是无功能性区分甲状腺肿瘤是弥漫性还是结节性区分甲状腺肿瘤是有痛还是无痛确定甲状腺肿瘤的种类查明甲状腺肿瘤的病因。

2 甲状腺肿瘤的术前确诊

2.1 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能够为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提供一个有效、经济而且无创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不仅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甲状腺结节本身的良、恶性判断提供帮助,还可以判定颈血管周围淋巴节转移情况。在检查时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图像中出现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规整等及有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特别是低回声的甲状腺结节应高度怀疑为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癌。通过临床实践证明:高质量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甲状腺肿瘤的良性或恶性以及甲状腺肿瘤恶性淋巴节转移或软组织转移情况,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避免漏检。

2.2 放射性核素扫描

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的利用为甲状腺肿瘤手术前确诊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通过检查甲状腺对核素的吸收情况.来确定甲状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在放射性核素扫描中,通常将甲状腺结节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和冷结节,临床手术表明:绝大多数甲状腺恶性肿瘤在放射性核素扫描中表示为冷结节;但是在甲状腺囊性结节在同位素扫描中也会表现为冷结节。因此。对甲状腺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扫描时要进行延时观察。

2.3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技术

利用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简称FNA),进行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对分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起到重大的作用。FNA这种微创诊断技术能够明显降低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应用频率,使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恶性疾病发现率提高。但是,由于甲状腺肿瘤的自身病理特性、穿刺活检技术水平等限制,FNA的阳性率并不令人满意,具资料统计:目前大约有87%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FNA,只有53%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通过FNA获得术前准确诊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FNA或重复多次进行FNA,是提高FNA准确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除了上述的3种方法外,还可以利用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等检查为甲状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提供帮助。另外,在甲状腺肿瘤诊断过程中,对不同的检查手段要合理应用,不仅要考虑甲状腺肿瘤的自身病理情况,也是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

3 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甲状腺肿瘤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常规的甲状腺外科手术有3种: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近年来医学界对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进行了探讨.认为甲状腺外科手术一般不易采用全切除术,即使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或大部分单侧肿瘤患者,也可只用一侧腺叶切除术,就可以长期根治甲状腺肿瘤。对于无转移、无甲状腺外侵犯和明确血管侵犯、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cm的较小状肿瘤,进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比较适宜;这种手术方式可较好地保护对侧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避免手术后发生医源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失音或严重呼吸困难的可能性。滤泡状甲状腺肿瘤>3.5cm大部分是恶性肿瘤。因此,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最好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Hurthle细胞肿瘤,或称为嗜酸细胞肿瘤,因具有向甲状腺外扩展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对该类患者应施行甲状腺全切和积极的放射碘治疗。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美的追求,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Ⅱ度甲状腺肿大以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无须颈部淋巴结廓清的甲状腺癌可以进行腔镜外科手术。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疗技术的创新,只有明确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思路,认真做好术前诊断,并根据甲状腺肿瘤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坏死组织及所产生的毒素,防止胰腺继续坏死和坏死组织继续感染。20世纪70~80年代,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张非手术治疗,如胰腺组织有坏死及继发感染时主张再手术的学者逐年增多。有学者认为胰腺有感染性坏死是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而如何判断,又是个难题。也有学者认为,手术指征有二,即继发胰腺感染和胆源性胰腺炎。

在目前SAP的综合治疗体系中.以加强监护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占据着主导地位。手术适应证是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早期的大量液体复苏、重症监护、器官功能的支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早期支持衰竭器官。过早过大的手术有违于治疗目的,甚至可能加重疾病的进展。但在下列情况下,还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发病来势迅猛,并发全身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经积极对症和支持治疗,却难以维持脏器功能稳定者。②腹部体征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甚至恶化,出现进行性或持续性肠麻痹。③感染性坏死、无菌性坏死、胰腺脓肿,CT或B超指引下细针穿刺证实胰腺坏死伴有感染,或形成脓肿,腹膜炎体征迅速扩大,持续高热者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及有明显早期感染征象者。④出现外科急腹症・如腹腔内出血、肠瘘、肠梗阻。⑤出现阻塞性黄疸,或合并肝脓肿。⑥急性假性囊肿直径>6cm未处理,但发生感染、出血或破裂者;急性假性囊肿直径>6cm有症状者,可行外引流。

2 手术时机

关于SAP的手术时机尚有不同的看法,除积极内科治

疗外,是否需要早期手术,多少年来始终是外科界专家探讨的问题。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可提高SAP的生存率,确诊为SAP后手术时机的掌握较为困难。一直存在早期手术与晚期手术两种争议,大致以2周为界。有学者认为应早期手术:因为SAP病程进展快,大量胰毒物不仅造成胰腺及腹腔的损害,更主要的是造成全身的损害。早期手术虽不能阻断疾病的病理过程,但能减轻病理损害。早期行胰包膜下减压・有利于减轻胰腺张力,改善胰腺微循环;引流胰酶及有毒物质可减轻其对胰腺的及胰周组织的继续损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相反,如一味地保守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Be~er报道,重症胰腺炎的感染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感染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从治疗效果上看,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近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SAP是胰腺局部病变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瀑布式联级反应释放的全身性疾病。早期胰腺多为无菌性坏死,属于急性反应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报告资料均显示:过早的手术干预将加重对机体的打击,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趋向于早期非手术治疗。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3)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良性多见,恶性较少,少数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部分甲状腺腺瘤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检验(T3、T4、TSH)及超声波检查等进行分析可做出明确诊断。有些病例尚需借助核素扫描、CT、MRI、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做出术前诊断,再根据手术中探查、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及冰冻病理检查做出诊断,其中,术后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对于甲状腺腺瘤患者,目前均主张用手术治疗。本科从2004年~2009年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1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2009年本科进行的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15例,男4例,女11例。发病年龄17~59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个月,大多数在3年以内。患者以原因不明的颈前肿物,逐渐增大,局部有胀痛感(常为囊内出血所致)为首发症状。本组肿块最小者2×0.5×1 cm。最大者8×5×3 cm;肿块位于一叶者10例,双侧均有5例;自述颈部有压迫感3例,伴有性情急躁、易怒、心悸、多汗有5例。术前基础代谢率T3、T4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颈丛加局部麻醉,此麻醉效果良好,且可随时了解声带功能。切口取胸骨上2 cm弧形切口依次切开颈部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在颈阔肌深层上下分离皮瓣,选择正中切口沿气管走向切开颈白线,分离颈前肌群与甲状腺包膜,充分显露甲状腺与肿瘤,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决定术式。本组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占据甲状腺的情况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11例,腺叶次全切除术4例。观察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无声音嘶哑,无术后出血。切口感染1例,经适当处理,全部治愈。术后病理诊断:滤泡状腺瘤9例,状囊性瘤6例,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甲状腺瘤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的原则是既要切除病变瘤体,又要保留健康的甲状腺组织,以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对于瘤体小或确实有完整包膜的囊腺瘤,可行单纯瘤体摘除术,这种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包膜不完整,腺体周围粘连者施行腺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疗效甚好,并发症少。对于多发腺癌,腺瘤合并甲亢或恶变倾向者在术中经冰冻切片证实后施行带瘤体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于合并有甲亢的腺瘤,应充分控制甲亢症状,基础代谢率基本正常后方可实施手术切除,以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2]。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3]。

3.2 术后的一般处理:术后当天禁食,以减少颈部活动,术后第1~2天给流质饮食,术后采取半卧位。最初24小时内,应严密注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引流情况。床边应备有气管切开包,拆线包、吸引器,以备发生窒息时紧急情况时抢救使用。

3.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3.1 术中喉上神经、喉返神经保护:术中尽量保持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切口暴露要充分[4]。在处理甲状腺上动、静脉时,需先断甲状腺悬韧带以增加暴露,紧靠甲状腺上极或在腺体内处理甲状腺上动、静脉,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处理甲状腺下动、静脉时,远离甲状腺下极或在甲状腺真假被膜间处理血管,这对减少喉返神经损伤尤为重要。用弯血管钳尽量取与颈部平面相平行角度钳夹,逐步深入瘤体与腺体间的间隙,每次钳夹不宜过多。

3.3.2 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好手术方式,术者熟悉局部解剖,有丰富的处理甲状腺下动、静脉经验,可靠结扎止血,减少术中出血,是保证甲状旁腺免受损伤的关键。缝合要准确,进针不要过深:对于切除甲状腺组织标本,一定要检查甲状腺背面,发现有可疑甲状旁腺组织,应果断采取植入手术,以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5]。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能熟练掌握术中的操作技巧。

总之,甲状腺腺瘤是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彻底治疗的唯一手段。甲状腺瘤摘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忠友,杨效东.甲状腺腺瘤553例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01,30(4):375.

[2] 王险峰,陈明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74.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4)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88-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指的是甲状腺的合成与分泌入血的甲状腺激素中的T3与T4增多的一种症状,该病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身心健康影响[1-2]。就目前来看,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放射碘治疗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主张以抗甲状腺药物进行长期的治疗,这也是甲亢内科治疗的最基本方式[3]。该综述从其致病原因及发病的机制入手,进而对该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接着就该病的内科治疗展开了分析,最后对该病治疗进行了总结。

1 甲亢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一些外因诸如精神创伤与感染等应激性因素导致的一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4]。甲亢有比较明显的体液免疫特征,主要在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也叫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分成两类,其一为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其二为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可以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结合,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而甲状腺也就增大与增生。与此同时,这两者的结合,还会阻断及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之间信号的相互传导。

2 甲亢诊断标准

若属于典型病例,仅需要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基本的临床表现诊断便可以拟诊,但是若为早期轻症,小儿或者老年患者表现的不典型症状,需要辅助-相应的功能检查才能确诊[5]。具体而言,若血清中FT3、FT4、TT3、TT4增高的患者皆符合甲亢的标准,但是若只有FT3或TT3增高而FT4、TT4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3型甲亢,同理若只有FT4或TT4增高而FT3、TT3却正常则应考虑为T4型甲亢,若诊断结果比较可疑,可以进一步采取sTSH测定的方式,和(或)行TRH兴奋试验来确诊[6]。当然,在进行甲亢确诊的时候,还应考虑其它因素造成的甲亢,应充分对患者的眼征及弥漫性甲状腺肿等指征进行分析,若有必要,可以对血清TSAb进行检测[7]。总之,对于甲亢诊断应考虑到各个方面,做到准确诊断。

3 甲亢的内科治疗

3.1 一般治疗

对于甲亢的一般治疗,主要为:患者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与热量,对于一些不安、精神紧张或者出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比如地西泮类药物等[8]。

3.2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3.2.1 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主要有咪唑类与硫脲类,其中咪唑类有甲亢平(卡比马唑)与甲巯咪唑,而硫脲类有丙硫氧嘧啶与甲硫氧嘧啶。两类药物对甲状腺的作用机制基本上相同,通过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抑制,进一步阻止其形成活性碘,也对酪氨酸残基碘化产生影响,对甲状腺素合成产生抑制。此外,硫脲类药物丙硫胺嘧啶还能阻止与抑制T4转化为T3。

3.2.2 适应证 该药物的适应证主要有甲状腺较小且病情不重的患者;作为术前的一种准备;年龄低于20岁、妊娠或者年迈体弱的患者[9];合并其它疾病而且不宜进行手术的患者;全切除甲状腺后复发但不宜使用发生性131I治疗的患者;仅当作131I治疗的一类辅助治疗。

3.2.3 剂量和疗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属于长期治疗,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初治期。服用300~450 mg/d的丙硫氧嘧啶(或者30~45 mg的甲巯咪唑),次数为2~3次为宜,待症状有所缓解(或者T3与T4恢复到正常水平)时便可以进入减量期。②减量期。大约每2~4周进行1次减量,但是必须保障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其中丙硫氧嘧啶的减量范围为50~100 mg/次(甲流咪唑则为5~10 mg),待患者的症状全部消除且体征明显好转,便可以进入维持期。②维持期。在该阶段,丙硫氧嘧啶用量50~l00 mg/d(甲巯咪唑5~10 mg),坚持服用1~2年为宜。

3.2.4 不良反应 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容易造成粒细胞的减少,甚至出现粒细胞的缺乏。其中,粒细胞的减少一般出现在用药2~3个月,当然也可能在任何阶段出现,比如说白细胞含量在3×109/L以下(或中性粒细胞在1.5×109/L以下),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停药,同时利用维生素B4、利血生等升白细胞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此外,也会出现诸如肝功能损害及药疹等副作用。

3.2.5 停药及复发问题 若患者临床表现恢复正常,或者T3、T4及促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可以选择停药;但是应注意复发(指完全缓解停药半年之后却出现反复的患者)的控制,尤其要注意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浓度,减少复发的关键便是该浓度下降或者阴转。

3.3 放射性131I治疗

为了使得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辅助治疗,比如说比较常见的当属放射性131I治疗,这种治疗可以放射出β射线(在组织内部的射程大约仅有2 nm),利用其生物效应及甲状腺的高度摄碘能力,便能发挥甲亢治疗的最佳效果。

3.3.1 适应证 该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中度甲亢患者或者年龄高于30岁的患者;合并其它类疾病且不宜手术或者术后复发不愿再手术的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或者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却无效果的患者;一些结节性高功能性的患者。

3.3.2 禁忌证 该治疗的禁忌证包括年龄低于20岁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甲状腺危象患者;合并严重心、肾等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无法摄碘的患者等。

3.3.3 剂量与疗效 采用该法治疗,其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甲状腺估计重量与最高摄碘率来计算,如果经过了半年治疗却没有任何缓解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第2次治疗。

4 结论

甲亢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同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尤其是感染及患者情绪波动等极易引发该病。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典型的甲亢患者的身体各个系统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而不典型的患者则应提高注意,以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不管内科治疗是药物治疗还是放射治疗,都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尤其是白细胞的减少及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等,只有充分考虑了诸如用药、疗程及并发症等各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治疗该病。

[参考文献]

[1] 周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科治疗临床探析[J].健康必读,2012,11(12中旬刊):232.

[2] 孙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内科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6):160-161.

[3] 李素敏,张淑彩.1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9-70.

[4] 单孝军.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并发症的预防[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51-1852.

[5] 莫健.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的治疗[J].医药前沿,2013(4):9.

[6] 苗艳杰,杜亚丽,衣秀萍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346-347.

[7] 李成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85-186.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4岁,因“发现右侧颈部肿物5天”,由门诊以“右侧甲状腺肿物性质待查”收入我科。患者为无意间触及右颈部有一肿物,无局部疼痛,不伴明显呼吸不畅及其他不适。入院查体:体温36.2℃,心率80次/min,血压100/60mmHg。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cm×4cm,质硬,表面光滑,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无触痛,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明显粘连,未闻及血管震颤音。左侧甲状腺未及明显异常。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气管略左偏。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右侧甲状腺实性占位性病变;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核素扫描结果提示:甲状腺右叶大“冷”结节。术前诊断考虑右侧甲状腺癌可能性大。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后于2008年1月31日颈丛+局麻下行“右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甲状腺肿物约4cm×4cm大小,质地硬,表面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略压迫气管使其左移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侧甲状腺未触及结节,质软,大小正常,表面较光滑,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右侧甲状腺癌可能较大。遂常规处理右甲状腺上动静脉、中静脉、下动静脉,分离粘连,充分暴露右侧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行右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右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黏膜相关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LCA(+++)、bcl-2(+)、CD20(+)、CD30(-)、CD45RO(+)、CD79a(+)、CD3(±)、AE1/AE3(+)、CD38(+)、CD34(-)、TG(+)、Vit(+)。患者明确诊断后转入我院肿瘤科病房继续行化学治疗。

2讨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是一种以甲状腺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淋巴瘤,为少见疾病,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0%[1,2]。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发病多于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较快的颈前包块,可伴有呼吸不畅。咽部哽咽及声嘶等气管、神经压迫症状,也可伴颈部局部不适症状。本例患者发现颈部包块5天,无明显上述气管、神经压迫表现。甲状腺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如颈部B超声、CT、MRI等多无特异表现,术前不易根据以上检查明确诊断。但是超声提示在甲状腺炎症基础上的单发的低回声结节应该高度考虑到该病的可能,因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常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4]。另外,MRI在明确甲状腺周围组织是否受到甲状腺淋巴瘤的侵犯优于超声及CT,故可通过MRI检查确定甲状腺淋巴瘤的侵犯范围及临床分期。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常提示为冷结节,对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术前细针穿刺活检对诊断有一定的作用,有文献报道其阳性率可高达93%[5]。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是明确该病诊断的金标准,而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则是避免误诊的关键。甲状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6,7]。其病理表现常常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小细胞到中等大小,并可见浆细胞样分化。在甲状腺淋巴瘤的治疗方面,外科手术切除并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肿瘤的彻底切除及扩大手术切除并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减少复发率[8,9]。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甲状腺组织学病理诊断,所以手术应以切取活检为主。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所以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是明确诊断的甲状腺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能较好地减少术后复发[10]。

在临床上,当中老年患者尤其女性患者,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大的甲状腺包块,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弥漫或局限性低回声病变,核素扫描提示为冷结节时应考虑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可能。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应积极给予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6)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接受超声与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和联合以上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总结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经验。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良性88例,恶性14例。超声诊断为良性71例,恶性8例,诊断准确率为77.45%;CT诊断为良性69例,恶性6例,诊断准确率为73.53%;联合超声与CT诊断为良性83例,恶性11例,诊断准确率为92.16%。超声与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联合诊断、CI与联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2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100%。共有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6.86%。有4例病情复发,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各2例,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疾病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通常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

关键词 ] 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150-02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内分泌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常见疾病类型主要有甲状腺肿大、肿瘤、甲亢甲减等各种功能异常及炎症等,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与手术方法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2],类型日益丰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讨该病的病理特点、病因和诊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诊治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共102例。其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22~70岁,平均(38.9±2.5)岁;病程0.3~14年,平均(2.5±0.8)年。包括甲状腺腺瘤(45例,占44.12%)、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占29.41%)、甲状腺增生(13例,占12.75%)、乳头状癌(7例、6.86%)、乳头状微小癌(3例,占2.94%)、未分化癌(2例,占1.96%)、滤泡状癌(2例,占1.96%)。

1.2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超声和CT分别进行诊断,并和联合诊断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超声检查:使用彩超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7~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及其病变部位的声像图,测量两侧甲状腺厚度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接着观察上述部位的彩色血流成像,为获取多普勒血流频谱,可对病变部位中的血流信号行多点测量,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CT检查:检查时使用螺旋CT扫描仪,电流设定为150 mA,管电压120 Kv,管层厚3 mm,螺距为1.5,重建层厚则为3mm。患者仰卧后充分后仰下颌部,不做吞咽动作以配合检查,先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统计超声、CT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经确诊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选择术式时通常参考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病情发展情况,具体步骤如下:以颈部与胸锁关节相距0.5 cm处设计手术切口,切入切口皮肤上方后将皮瓣与胸锁乳突肌分离,对周围血管进行缝扎。明确甲状腺位置后切开其前肌中线至真包膜,使用拉钩将肌肉拉至侧方,其间应确保颈前肌群未发生离断。探查甲状腺并按序切断其悬韧带、峡部等,行血管包扎与甲状腺切除术,止血后行创面缝合术。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或χ2 分别对组间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良性88例,恶性14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7.45%,CT诊断的准确率为73.53%,联合超声与CT诊断的准确率为92.16%。超声与CT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联合诊断、CI与联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本组10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手术成功率达100%。共有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手足抽搐4例,声音沙哑3例。有4例病情复发,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瘤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各2例,均入院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属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该病在发病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女性患者居多[3]。其病因比较复杂,不仅包括各种炎症,也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肿瘤退行性病变等[4]。在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十分常见,本组102例患者中共有甲状腺腺瘤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73.53%,其中甲状腺腺瘤病例最多。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缺碘、高碘、免疫、遗传及可导致甲状腺肿的物质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循环量不足和相对性的缺碘是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5]。从理论上来看,该病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十分明显,但在临床诊断中准确区分这两种疾病的难度较大,误诊率较高,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也有出现单结节的可能性,如诊断时过分强调单结节及其包膜的完整性反而会降低其准确性[6]。而依据病理学原理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的可靠性较高,不仅可明确肿瘤的性质,还可以确定其组织学类型、浸润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估计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甲状腺癌的常见类型有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其组织结构比较明显,诊断的特征也较为明确和单一。从表面上来看,该病的诊断难度不大,但其在冰冻切片诊断中并不容易掌握。乳头状癌常依据乳头状生长、典型的细胞核特征以及浸润行为等进行诊断,而高分化的滤泡癌和腺瘤在形态结构上较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诊断的难度与风险[7]。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难度不大,但在临床治疗中应善于区分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桥本氏病,二者主要有如下区别:甲状腺亢进经治疗后于镜下检查可发现其滤泡上皮不存在嗜酸性变,也无明显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现象。而桥本氏病滤泡上皮有嗜酸性变,镜检时呈灰白色,质硬。

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手段主要有X线检查(观察影像特征,与气管的关系和钙化情况)、B超检查(用于诊断甲状腺肿大,明确其具体位置、数目、大小及囊实情况)、放射线核素检查(明确甲状腺的位置、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其形态)、血中甲状腺激素检查(采集静脉血后检查T4、FT4、TT4、T3、FT3、TT3、TSH等指标)和切片检查(为提高确诊率,制定治疗方案而开展的检查项目)等,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与病情发展情况选择相应术式进行治疗。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恶性病变,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影像学特征上存在很多重叠表现,易造成误诊。本次研究对超声、CT及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依据。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时通常会出现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比较敏感,可准确判断甲状腺内占位性病变的数量、位置与大小[8-9]。随着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该技术可显示甲状腺肿块的形态、大小及数量,同时还可获取肿块的血流信息参数,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超声在良、恶性肿块交错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缺陷,易出现误、漏诊。此外,这种检查方法无法清晰显示气管后部和胸廓内病变,需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互补。CT在定性肿瘤与周围健康组织及其结构关系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增强扫描和后期处理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同时还可清晰显示该肿瘤组织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解剖关系,在判定病变范围、周边组织与结节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次研究发现,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77.45%,CT诊断的准确率为73.53%,联合超声与CT诊断的准确率为92.16%,联合诊断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法的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相一致[8]。提示联合检查可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与手术治疗方法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症状、各类炎症以及不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甲亢患者等几种情况,单纯性症状患者通常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如出现甲状腺明显肿大、压迫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时应考虑转手术治疗;炎症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但确诊为桥本氏甲状腺肿的患者经彻底检查后发现其病情严重或有恶变可能应考虑转手术治疗;青少年或老年甲亢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如病情趋于严重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及癌变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应彻底切除病灶,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保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10]。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并发症和复发病例较少,疗效令人满意。此外,对于桥本病以及双侧腺叶大部切除的患者可于术后给予口服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用药时间可持续3~18个月。

综上,本次研究认为,甲状腺疾病时应综合采用多种诊断及检查方法,以明确其疾病类型和病情发展程度。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术者应具备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

参考文献]

[1]郭宁.外科治疗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18-19.

[2]边涛.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75-76.

[3]周丽静,韩晶.含碘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甲状腺疾病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7-49.

[4]蔡翼.甲状腺诊断及治疗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97-98.

[5]杜建秀.病理诊断甲状腺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80-81.

[6]许衍挺,包华东.49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9(6):112-113.

[7]刘茂林,周晓敏,曹亚庆,等.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航空航天医药,2010,2l(9):1599-1600.

[8]潘新珍.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与 CT 检查比较分析研究[J].中外医疗,2012,1(3):172-173.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7)

甲状腺癌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内分泌肿瘤, 主要包括状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多发于女性群体[1]。据有关资料统计,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全身恶性肿瘤的0.5%~1.0%, 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 预后效果一般较好,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2]。本文旨在探讨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59例甲状腺癌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59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16例, 女43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5.62±5.67)岁, 病程7 d~4年, 平均病程(2.45±0.68)年。手术后病理诊断, 59例患者中, 状癌37例, 滤泡状腺癌20例, 髓样癌2例, 无未分化癌病例。

1. 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均常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增强扫描, 显示甲状腺内存在病灶区。超声和CT影像显示, 59例患者中, 29例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部存在钙化区域, 呈点状分布, 且有明显的沙粒状和点状强回声, 形态不规则;17例患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13例淋巴结明显肿大。初步判断有48例患者患有甲状腺癌。

1. 3 手术方法 51例患者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 其中14例患者同时行同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 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前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初步判定2例患者甲状腺肿瘤为良性。术后药物治疗: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确诊, 所有患者常规服用左甲状腺素片进行内分泌治疗。

2 结果

本组59例患者无死亡病例, 54例患者术后痊愈, 占91.53%;5例患者术中或术后发生并发症, 占8.47%。术中血管损伤出血2例, 术后低血钙1例, 术后声音嘶哑2例。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救治处理, 恢复良好。

3 讨论

3. 1 甲状腺癌临床诊断方法 甲状腺癌是指甲状腺组织发生癌变的一种病症, 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展较为缓慢, 因而难以引起注意。甲状腺肿瘤在临床诊断中确诊率较低, 特别是分化型甲状腺癌, 究其原因, 还在于目前临床医学对此类肿瘤生物学特征缺少了解和研究, 加之术前予以辅助诊断的方式较少, 其术前确诊就更为困难[3]。

目前, 我国医学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方式主要包含同位素闪烁显像、X 线检查、超声检查以及CT灌注造影检查等方式。同位素闪烁显像技术主要是依据甲状腺吸收同位素的能力将甲状腺结节分为冷、温、热三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 冷结节中有20%~30%发生恶性病变, 温结节中有5%~8%发生恶性病变。由此可见, 同位素闪烁显像应用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 其确诊率较低。X线检查主要是依据X光片显像得以有效判断病灶区大小、位置和延伸范围。有学者研究指明[4], 根据X光片影像可判断肿瘤类型和病变情况, 如影像成钙化阴影则有一半几率患者罹患甲状腺癌, 而如果影像呈毛玻璃状钙化影, 则认定患者有80%的几率已经罹患状癌。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 1/4的甲状腺癌患者其病灶区具有明显的界限分区。由此可见, X光片应用于甲状腺癌临床诊断, 并不适合广泛应用。至于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开始推广开来的一种诊断手段, 统计表明, 超声检查方式辅助以CT扫描其确诊的正确率为80%~90%。本次研究过程中,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 初步判断有48例患者患有甲状腺癌, 诊断正确率为81.36%, 与一般数据相符。另术前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初步判定2例患者甲状腺肿瘤为良性。可见, 超声检查方式虽然确诊率较高, 但是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仍是甲状腺肿瘤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3. 2 甲状腺癌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有学者指出, 单纯切除病灶区并不能保证患者病情不再复发, 而且盲目采取根治切除手术, 对于患者的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和单侧喉上方神经均可能产生较大损伤, 如果出现癌细胞扩散情形, 则难以保障患者后期手术处理的预后效果[5]。因而, 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并不支持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对此, 作者认为可以以患者病灶区大小、位置和病理分型作为手术施行方式的依据, 将肿瘤切除术和淋巴清扫术结合起来予以施行。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和CT增强扫描方式应用于甲状腺临床诊断有助于提升确诊率, 而对于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 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英才.早期甲状腺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中外医疗, 2012, 31(24): 53-55.

[2] 山世岩, 屈翔, 张慧明, 等.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3):2756-2759.

[3] 常金哲, 王翠萍.微小型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医学信息, 2013, (27):203-203.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8)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两方面构成[1],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人们早已得知并且得以重视, 但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很少合并为甲状腺癌, 由于现阶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步的增加, 所以逐步地受人重视, 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进行。本院最近几年收治运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共20例, 现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2例, 女性18例。年龄在30~70岁, 平均年龄在43.1岁。并且所有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食欲亢进、怕热多汗等, 患者两侧的甲状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主要呈现在Ⅱ度肿大-Ⅲ度肿大, 所有的患者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并且病程在9个月至9年。手术前检查的血清T3、T4都高于人体的正常值, 促甲状腺腺激素(简称TSH)都低于人体的正常值。手术前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的合并有结节, 其结节的直径大小为2~11 mm, 其中合并单发结节16例, 合并多发结节4例。

1. 2 治疗方法 20例患者都通过医院门诊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得到控制, 待患者的血清T3、T4正常后进行手术治疗, 常规用碘剂进行手术前的准备。手术方式采用甲状腺全切除, 在进行手术中要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喉上神经, 常规检查采用快速冰冻的病理, 16例(80%)患者手术中疑似或者明确的诊断为甲状腺癌, 所有的患者中有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而进行患者侧颈部淋巴结功能性的清扫术。手术后都给予患者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抑制治疗。

2 结果

2. 1 病理结果 本组的20例患者都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手术后的报告都显示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其中报告中显示的甲状腺状腺癌17例(85%), 2例(10%)滤泡状腺癌, 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9例(45%)双叶癌, 17例(85%)微小癌。

2. 2 并发症 本组的20例患者的表现都没有呼吸困难和长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声音嘶哑。手术后有1例暂时性的声音嘶哑, 其声音的嘶哑在3周后恢复正常, 手术后早期出现2例低钙症状, 如四肢末端麻木及口周, 甚至还有手足抽搐等等, 给予这些患者口服或静脉钙剂药物治疗后8周内症状得到缓解;手术后出现饮用水时呛水症状1例, 这些患者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手术后短期内能恢复。

2. 3 随访结果 本组的20例患者在手术期间和住院期间没有死亡。经过20例患者的4个月~5年的随访没有发现有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也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的表现, 其中1例甲状腺功能出现了减退, 但是经过口服甲状腺素一定量后很快的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些年来[2], 随着原发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的增多, 逐步受国外学者的重视, 但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都不十分的清楚, 国内外学者认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与促甲状腺素的关系密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长期的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 就会抑制人体甲状腺的生成, 最终促进甲状腺素升高, 从而可能刺激发生甲状腺癌。

临床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为容易, 但是合并为甲状腺癌后的手术前诊断的效率非常的低[3]。其中诊断甲状腺癌常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不是太稳定, 并且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的甲状腺多弥漫性腺体肿大, 合并的甲状腺癌结节小于1 cm, 所以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难度很大, 手术前的诊断也不太明确。本组16例为单发结节, 所以在于手术前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孤立结节要特别的注意。其中手术中的常规冰冻病理的检查可以对手术前不足的诊断给予弥补。本组的病例中80%患者手术中通过常规冰冻病理检查出的疑似或者明确的诊断为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和国内外学者的报道理论一样。所以在手术中采用常规冰冻病理的检查较好。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手术进行, 但是手术方式在选择方面的标准都不统一, 本组20例病例患者都是采用了甲状腺全切除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通过本组病例显示甲状腺全切除后没有出现永久的甲状腺功能的低下和喉返神经的损伤, 并且这项手术还能同时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

通过本组20例病例分析得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经过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并且甲状腺全切除还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机甲状腺癌, 治疗后基本没有复发的可能, 而且并发症也明显的减少。但是本组选择的病例较少, 并且只有专业的专科医师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时才能减少并发症, 所以专科医师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时还需要谨慎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参考文献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9)

各种甲状腺疾病155例,其中,男47例,女108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3岁。平均57岁。

2 方法

2.1物品准备:10ml注射器,0.7mm注射针头,载玻片,染色缸,95%乙醇,75%乙醇,无菌手套,无菌纱布,胶布,无菌棉签,检查床。

2.2穿刺方法:

协助病人平卧于检查床上,垫枕抬高肩部,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超声引导定位,进针达到相应部位,用左手两指固定包块,右手握住注射器,快速准确穿过皮肤达包块;抽空部分注射器,已造成管内负压并维持此负压状态;针头快速以不同角度来回快速移动10次左右;出针前,释放负压,以防止穿刺样本被抽吸到注射器内;拔出针头;将针头与注射器分离,吸入5-8ml空气后,再将针头与注射器紧密连接;将针头内的抽吸物推出一小滴至载玻片上待涂片后立即置入装有95%乙醇的染色缸内固定。对甲状腺囊性病变可在穿刺过程中将囊液尽可能缓慢抽尽。穿刺结束后,局部以无菌纱布压迫10min,观察半小时,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3 观察与护理

3.1术前护理

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病人FNA的目的、术中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①术日,带好以往病史及有关检查结果。如以往在抽血后感到眩晕,在接受细针穿刺检查前通知医生。②穿低领衣。③穿刺结束后观察半小时后无不适方可离院,当日勿进食过热饮食。④与病人互留电话,以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便于随诊。通过细致的健康宣教工作,有效地减轻了病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增加了病人对穿刺的信心,使穿刺的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2术中护理

协助病人取适合,告知病人触诊甲状腺时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咳嗽,属正常反应,不用紧张。75%酒精消毒皮肤,嘱病人暂不讲话,勿吞口水,较敏感病人嘱其深呼吸,穿刺期间观察病人变化,询问病人感受,使其放松,教病人使用肢体语言,穿刺过程如有明显不适,举手示意,立即停止操作。

3.3术后护理

穿刺后病人自行按压10min,术后观察30min,部分病人会感到穿刺局部疼痛,或因局部出血肿胀引起的疼痛,一般不做处理。当日病人不要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引起局部出血,嘱病人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次日揭掉纱布,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如有血肿告知病人不必紧张,及时按压,亦可冷敷,一般情况下血肿可于1-2天内自行吸收。

3.4心理护理

为减轻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镇静顺利的配合完成穿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带领患者参观诊室,观看操作视频,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FNA的操作方法,并说明该操作是安全可靠的,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对决定今后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

4 讨论

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甲状腺可触及结节的检出率约4%,如行超声检查普通人群中20%~70%可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对于甲状腺结节病人来说,几乎都存在判断结节良性、恶性的问题[2]。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指导及心理干预,减轻了病人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提高了穿刺效率,缩短了穿刺时间,使病人更加轻松、安全的进行耗时较少且费用低廉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10)

笔者选取南召县中医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 对其入院接受诊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 对其入院接受诊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所选取的54例患者中, 男10例, 女44例, 年龄为33~72岁, 平均年龄为(51.3±4.3)岁, 所有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食欲亢进、怕热多汗、乏力、心悸等, 如患者出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则确诊为原发性甲亢, 病程为9个月到7年。术前对患者T3、T4进行检查, 超出正常值范围, 促甲状腺素低于正常值;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 显示患者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合并有结节, 其中合并单发结节为37例, 合并多发结节为17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诊断, 对其实施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 基础代谢率接近或达到正常, 甲亢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在手术实施前, 对患者给予卢戈氏碘液口服药物治疗, 连续治疗12~15 d, 同时患者口服心得安。手术方法为, 对甲状腺实施全切除,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 要注意对患者的甲状旁腺、喉上神经以及喉返进行控制保护, 常规情况下, 对患者行速冻病理检查, 40例(74.1%)患者被确诊或疑似为甲状腺患者, 其中3例患者伴有淋巴结病症。手术实施后, 对患者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实施抑制治疗。

2 结果

2. 1 病理 54例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术后对患者病症进行统计报告, 其中双叶癌21例(38.9%), 微小癌46例(85.2%), 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5.6%), 滤泡状腺癌6例(11.1%), 甲状腺状腺癌47例(87.0%)。

2. 2 并发症 54例患者在治疗后, 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等所造成声音嘶哑表现。手术实施后, 患者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5例, 在术后的两到三周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术后患者6例身体四周或四肢末端神经麻痹抽搐等缺钙症状, 对患者给予口服钙剂治疗以及静脉注射治疗, 于治疗后一个月内患者症状获得缓解;术后3例患者出现饮水呛咳现象, 该3例患者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治疗术, 在短期内, 患者的饮水呛咳获得恢复。

2. 3 随访 本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以及住院期间, 无死亡。其中50例患者获得随访, 其随访率为92.6%, 对患者随访半年到7年。随访患者中, 无患者病症复发, 无病症发生转移, 其中3例患者的甲状腺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口服甲状腺素剂量进行治疗, 治疗后1~7 d内, 患者病症获得改善。

3 讨论

原发性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两者的合并发生率较低, 近几年, 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近几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 因其癌结节体积较小, 多存在于甲状腺腺体中, 或存在于背侧, 临床对其进行检查时, 容易出现漏诊现象, 术前不能对其有效确诊。在本组患者实验中, 经术中的检查对其进行确诊, 有5例经快速切片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因此, 在进行甲亢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应对其进行快速切片, 可有效对甲状腺癌起到预防警惕作用[2]。原发性甲亢发病机制为,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出现缺损, 无法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明确诊断, 所以无法确定治疗方法, 仅能通过放射性碘、手术以及药物对其有效治疗控制甲亢症状。常规治疗方法选择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根据患者的血清水平评断, 对甲状腺病症进行有效的甲状腺素防止[3]。

在本组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 并在术后患者加服甲状腺素进行治疗, 本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以及住院期间, 无死亡。其中50例患者获得随访, 其随访率为92.6%, 对患者随访半年到7年。随访患者中, 无患者病症复发, 无病症发生转移, 其中3例患者的甲状腺症状有所改善, 患者口服甲状腺素剂量进行治疗, 治疗后1~7 d内, 患者病症获得改善。因此, 医学中普遍认为, 该方法是治疗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但甲状腺全切术实施后, 所造成的并发症较多, 且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应该对其力求彻底, 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于术者, 应该准确掌握相关手术操作步骤, 并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才能提高手术实施成功率。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 治疗效果显著安全, 对患者无不良反应, 该治疗方法将原发性甲状腺癌与原发性甲亢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结合, 患者无并发症增加情况。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数字教育的概念 下一篇: 社区治理热点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