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5 16:46:12

地质档案管理

地质档案管理篇(1)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的现状,一是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文规定,一个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缺乏有力的档案执法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档案未形成时,就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或是一些领导者个人手中的现象,根据现存在情况,应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科技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加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准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难以实现档案信息化了。因此,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档案信息电子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摘要]目前地勘单位的档案数据管理,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严重损失,因此,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勘人员质量意识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地质档案管理篇(2)

地质档案不仅记录地质工作的活动,同时还是地质行业科研的重要成果,其属于特殊的战略资源,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地质档案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及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科学决策,都需要以地质档案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在地质档案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再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就给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甚至毁灭性的破坏。所以需要针对地质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其进行异质异地备份管理,避免地质档案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地质材料的安全。

一、地质档案的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档案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将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后将其保存在磁带、磁盘及光盘中,由于这些存储载体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所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更为重视。地质档案异地备份在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开始不断完善,这对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重视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觉得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抱有侥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在备份管理过程中会给馆藏档案的保密性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不会主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

其次,资金投入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每一步操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当前地质行业中,各单位和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的经费就较少,再加之政府投入不够,这就导致地质档案异质异地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最后,备份选址困难。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可以更便于地质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的选址。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没有规律性可言,这就需要在备份管理选址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个城市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给备份管理选址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障地质档案的安全性

地质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一些档案资源丢失后还可以恢复。但是,地质档案不同,地质档案一旦丢失或者遭到毁坏便将无法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各份、异地备份,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二)应对地质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地质档案的资料是比较脆弱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给地质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地质档案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等,这些都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应对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三)防灾减灾的必要措施

保障地质档案安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既要防止较小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更要防止较大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火灾、地震、洪灾、海啸等等。各种灾害具有不确定因素,它们随时可能会爆发,会对地质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防灾和减灾的必要措施。

三、做好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的备份管理工作,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各种灾害给地质档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尽快制定本单位的备份计划,采取备份措施,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备份工作的指导。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各份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保证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等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丰富地质档案资源,为做好数字档案备份管理做好准备。

(三)科学选择备份地址

对备份地址所在地的各项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地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落实备份制度

地质档案管理部订要制订完善的备份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备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切实加强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可以在原有档案基础上通过技术加工和复制,从而形成各种信息载体进行存储,这有效的保障了地质档案资料的安全,降低了各种灾害可能对地质档案所带来的破坏,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各种问题进行防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地质档案管理篇(3)

二、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出现,提出了一些石油地质档案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问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三、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档案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石油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从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四、提高石油地质档案

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安全化对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完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改进,新领域、新种类、新载体石油地质档案不断出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深刻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的公开与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地质档案管理篇(4)

(一)领导不够重视,管理部门松散。长期以来,一些领导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装订、保管、查档等简单的事务工作,对业务建设、人员配备不够重视。人事管理部门也不主动提升业务能力,拓展工作内容,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致使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有些管理设施不到位。加之地质单位相对于很多单位来说有自己的特殊性,大部分二级单位及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流动性大,管理起来很松散,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就不够及时,这就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会经常出现一些疏漏。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野外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身兼数职,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业务不够精通,在忙于人事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难抽时间学习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档案管理不到位,更不懂得如何利用人事档案内的有效信息,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普通的保管工作,档案的作用发挥不大。

(三)缺乏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是必然的趋势,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早就不适应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直到现在大多数地质单位都没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一直沿用简单的档案管理方法,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档案意识,认真细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地质单位领导应重视人事档案工作,配备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思想作风正派、文化程度高,能够适应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并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督促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修订完善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八项制度,积极投入资金,改善档案保管工作,真正把“六防”(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防光、防高温)措施落到实处,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和办公设备。同时坚持把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列为组织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范围,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应定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班、进修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认真按时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和审核工作。在材料收集工作上立足一个“全”字,做好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工资审批表、学?v材料、党团材料、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等材料的及时收集,并严格按照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认真鉴别归档,排列有序,装订整齐,达到完整、真实、条理、实用的要求。

(二)利用人事档案,制定人才培养发展计划。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查阅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员工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地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中的有效信息,为地质单位制定出更好更科学的人才培养发展计划。比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单位资质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以满足资质的需要。而且通过上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培养可以加深专业技术人员对单位的忠诚度并激发其潜能,通过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样也会为单位带来利益。以此类推,不管是对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制定培养发展计划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人事档案是每个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各个方面的证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保存管理,并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材料本来应该具有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的数据化,所以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必要的,通过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把人事档案中的材料变为电子数据资料,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后,再次查阅、归档、统计人事档案信息的时候,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就可以迅速完成,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地质档案管理篇(5)

档案不仅是地质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因此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必然会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同时每一环节下又包含其他更细小的工作细节,简而言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地质调查单位想要拥有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的地质调查研究中却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这将会直接造成档案管理力度不够,分工及职责不能够明确,同时还会造成档案管理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差,档案保存不妥当等问题都会陆续的出现,因此想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1.2档案管理人员稀少且专业水平不足。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班出身,这就导致他们并没有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在对地质档案管理的时候,只会浅层的将不同的地质档案进行粗糙的分类,这种传统且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地质调查研究中对地质档案信息的高要求严标准了。除此之外,地质调查单位针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没有做到相应的重视,大多时候,研究中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少,从而进行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大多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就的导致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工作人员顺便进行的,对此就不能充分的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对此也直接影响了地质调查的效率。1.3缺乏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准确且完整的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就必须要在工作中配置对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外部条件致使地质调查单位缺少对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没有配套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全国档案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下,地质调查单位应该普及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但事实上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大部分管理工作依然采用旧式的纸张归类管理,这就造成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管理工作。

2解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首先应该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此条原则可以作为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单位应该在充分了解实际运行情况的前提下来制定。档案的制度规范应该在整理和保管两个方面加大力度,防止地质档案损害事件和整理层次不够清晰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提供档案信息的功能,只有在环环相扣的完善制度规范要求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发挥本身的作用。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历程,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等的发展历程,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的机制做出更加细致的规定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这样在地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2.2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人员稀少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上增加,地质调查单位积极招收高学历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的增长就会在调查研究中安排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地质调查单位应该重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培训,注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中除了必要的培养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要想提高管理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对自身的要求增加,以求高效率的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和高质量的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良好的保存与整理。2.3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合管理发展趋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地质调查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工作,文件空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览室、检查室和办公室,这些地方的设置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很多的方便之处。文件空间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基础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复印机等设备,这样就会及时的复印出地质调查研究中所需要的各种地质档案信息。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采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软件来协助工作的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帮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地质调查研究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地质调查单位的发展目标。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需得到提高等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对地质档案信息逐渐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更需要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问题,这就需要地质调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及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会一直促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发展。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地质档案管理篇(6)

地质档案中包含了地质测绘的相关数据,涉及到国土安全问题,管理中保密要求高。因此,管理人员在地质档案管理中责任重大。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对当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管理策略。现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基层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文件与非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六)构建完善的防抵赖机制。防抵赖机制主要是对借阅地质档案的技术人员起到威慑的作用,防止出现泄密事件。尽管借阅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须签订保密协议,但泄密事件依然发生,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抵赖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泄密事件,也有利于在出现泄密事件后进行追查。目前最常用的防抵赖机制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也就是在档案中嵌入水印信息,其内容包括借阅人的姓名、登记信息、用途等等。数字水印具有识别性高、鲁棒性、隐蔽性的特点。嵌入数字水印的地质资料在经过调色、扭曲、剪切等操作处理后,依然留有完整的水印信息,有效防止借阅人员去除水印信息,进而做出泄密的行为。因此,在地质档案中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泄密事件,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可以直接追查到泄密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在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质档案的问题。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做好地质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等工作,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保密意识,严格把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按要求落实防抵赖机制等,以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直都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格日乐.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西部资源,2015(06):40-43.

地质档案管理篇(7)

一、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内容

1、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变换模式,以达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就如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样,新时代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迈进。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且跟不上档案生成的速度。因此,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扫描仪、电子科技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来完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快捷、健全的系统,使得档案的管理更为科学、系统,在收集或者查找时更为方便快捷,这样还可以使得地质档案的信息能够上传到云端得到共享,并且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保存好。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环保,还有许多弊端:第一,由于档案是纸质的,随着档案的增多,其所占据的空间也会不断加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会增多,而且检索的难度也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第二,纸质的档案对于其存放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能在潮湿或者阴暗的地方存放档案,对存放文档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杀虫防虫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存放档案地点的消防工作;第三,纸介质容易老化并且容易磨损,因此稍微保管不善就容易造成损失,严重的则会丢失原始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目前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认为信息化建设跟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都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优于手工管理,甚至有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会将数据丢失的更大风险等弊端,比如在没有保存的情况下断电,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2)部分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我国,有许多地质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是在单位里面身兼二职、或者三职,甚至有些只是兼职。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技术水平也处于低下水平,以至于更增加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且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3)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较为落后。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愿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会优于目前的管理模式,因此,这就导致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仍是以前陈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目前如此大的档案容量,所以某些单位的档案资料堆放杂乱,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将档案放在一些陈旧的仓库里,导致了部分档案资料或者数据有所损失。

三、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领导班子和直接管理人员若是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那么就算引进再多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出发,修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以改善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差,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更新和突破。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再教育,使得他们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1)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一直以来,地质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都受我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库才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因此,这些人往往都是不信任现代化的科技管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档案管理者的陈旧观念。

(2)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观点。要想突破目前的区域界限,就要懂得共享资源。要更好地共享资源,就要在保证不泄露自己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因特网将信息和档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2、重视引进新设备并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队伍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地质单位应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培养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者,要让其熟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要时,应该引进一些新的适合地质工作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并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为更好地做好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更好地发展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技术用于档案管理中,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发展档案事业并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地质档案管理篇(8)

地质档案资料作为最原始的信息记录,是不可再生、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原生资料,同时也是地质从业者坚守岗位、默默工作的价值体现与劳动认可,是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事实依据。地质资料因其形成过程复杂性而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质档案的管理提到新的高度,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可行、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更加迎合市场的需要,也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相应投入不足

在档案管理中,大部分地区和部门没有资金预算,申请资金难上加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地勘单位内部硬件设施不完备,档案储藏条件简陋,地质档案管理不完备。这些问题束缚了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此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认可,再加上公共责任感的缺失,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提升的空间很大。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偏低

在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大量的文件以及数据的储存都依赖于计算机管理、处理,地质档案也不例外。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采集数据有限,这样那样的问题还很多。公共服务观念的的单薄以及缺乏相应地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手工管理模式仍未完全废除。地质档案保存管理还未真正走上正轨,即使档案信息电子化,也仅局限于目录检索这一层次,与现代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相去甚远。

(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单位层面,档案管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不愿意进入到该部门上班,在档案管理部门上班的大部分文化水平不好,业务能力不熟,没有接受正规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大多数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地质、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是安于现状,对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缺乏兴趣,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等现象频出,甚至停留在“手抄一抄,笔记一记”的水平上。

二、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助于夯实工程建设的质量。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进程中,地质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其中,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又是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的好坏。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地质市场不例外,因此建设工程的标准也就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相关地址勘探的单位的业务越来越多,地质档案管理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为了承接更高质量的工程,地址勘探单位自觉地加强档案材料的保管,推进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增强工程质量的市场竞争性。

(二)有利于确保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地质档案是最原始的基础材料和重要依据,对于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决定意义重大。地质档案保管的规范,领导越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地质档案保管的不规划,领导做出的决定可能南辕北辙。在平时工作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最大程度地规范档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保障领导决定的准确定与可行性。

(三)有利于推进我国地质建设的发展进程。地质档案涵盖了很多具体细节以及地址勘探情况,可以从中窥见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从中发现地质建设的发展路程,可以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研究所用。在漫长的地质建设进程中,地质档案管理作为中间纽带,破除工作效率低下的束缚,提高工作效率。地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为加快现代化历程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地质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努力增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地质档案管理事业中,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是重点。地质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增长见识与知识储备,不能再是停留在过去那样简单乏味单调的工作氛围中了。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地质档案管理者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高标准、严要求管住自己,不仅专业知识储备足够、专业技能过硬,而且熟练掌握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以及编研数据的能力;不仅仅充实自己的专业知知识,还要主动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和鼓励档案管理人员成为一名业务素质过硬的复合型的综合式人才。除了个人努力提高以外,单位也理应担当重要的角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平时工作中,单位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培训,派送管理人员学习数字化、计算机知识、网络方面的知识、以及最新的先进科学理念,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尤其要加强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提供优良的环境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再学习和再深造。运用精神激励、金钱奖励等手段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内在主动性调动起来。多措并举提升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档案管理人才,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切实推进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加快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地质相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第一,全面组建资料目录检索数据库。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专家评审评价,开发适合本单位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向外界提供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可以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在实际情况之上,结合标准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目录数据库。如有需求,随时可以查询具体。第二,建立地质档案数据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质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得到质的提升。地质勘查单位应搜集整理、汇集各方资料数据,最后归整建立全方位的数据库。此外,重视计算机的全文搜索,将已有的纸质版地质资料扫面成可以信息化保存的电子文档,不仅保持纸质资料的缘由特征,还有助于查阅者方便查阅翻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大地质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

地质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是关键,是物质基础。没有资金、物质的支持,档案管理规范化便是无根之木。现阶段,地质档案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管理的规范化。协调各方力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购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有条件建设独立的档案室以及档案橱,由原来的简陋改为现代化管理,尽可能提供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地址档案管理的专家做客指导,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机会合适还可以引进专业人才,此外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基础设施条件跟的上,再辅以专业的人才,规范化管理指日可待。

(四)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地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制度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管理规范化的成功与否。没有好的制度,地质档案管理就没有规范化。只有好的制度,地质档案管理才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文件收集、归整、上传、保密等制度,确保纸质资料以及电子资料的安全。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全过程、整环节加以规定,同时确保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保持一致。此外,规章制度同时也对管理人员进行制约,确保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符合各项规定。21世纪的是信息化、数字化为主导的时代,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则成为地质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载体。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有目共睹。地质档案不但承载着地质人的梦想,也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但是工作范围广且繁琐。面对新时期要有新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比如:计算机能力、网络技术等,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认真负责、耐心工作的职业态度。面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规范和完善地质档案管理相关操作流程与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做精、做细每个环节的工作。此外,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经常去回顾总计过去,对于好的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且要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加快地质工作进程,为地勘单位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钧.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研究[J].山西档案,2014,04:72-74.

[2]杨馨.浅谈地质档案管理规范化[J].学理论,2012,24:69-70.

[3]曾晴.试论地质勘查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J].四川地质学报,2006,02:115-116.

地质档案管理篇(9)

一、提升地质档案管理水平的意义

煤田地质档案是记载地质勘探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对煤田勘探工作进行的日常记录,因此,无论从国家亦或是地区层面而言,完整、详细、准确的煤田地质档案能起到过去的勘测工作进行总结的作用,并充当重要的信息源头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对工业发展规划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煤田地质的生产和涉及等工作都依赖于详细、准确的档案,而且地质档案还是煤田地质单位的经济建设成果,因此有利于保障煤田地质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及煤田地质研究成果的传承。地质档案不仅要求有记载的原本,还应有复制本。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不仅对煤田事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还对进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当其认识到只有对野外勘探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完整的收集、整理、分类、编号、归档等才能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以及可溯性,才能为前线的实地勘探人员提供后备支持,由此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会有所提升。同时,由于煤田地质的勘探工作和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因此煤田地质档案还可作为宝贵的资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技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等提供参考。

二、煤田地质档案的分类及特点

依据记载内容,煤田地质档案可分为三类:第一,文书档案,即由政府单位,院校和公司等在党群工作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如行政管理档案,党群工作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经营管理档案等;第二,科技档案,即相关单位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建设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水文档案,地质档案,生产技术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第三,专业档案,指在专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如人事档案,医疗档案,会计档案,诉讼档案等。从其分类中便可看出,煤田地质档案的项目繁多,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数量大,保管期较长,尤其是其中的测绘图纸的纸质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一般情况下,地质勘探项目投资总额会高达上千万。

三、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现阶段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而言有档案资料具有封闭性、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手段和设备落后等问题。首先,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地质工作对于地质档案的需求剧增,但由于地质档案中多隐含企业甚至国家的机密资料,因此地质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封闭性,外界人员不可随意查阅,这也有个别单位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而进行档案封锁所导致地质档案使用价值的浪费。再者,我国的地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水平有待提升,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较差,因此管理水平有限,加之欠缺管理经验,易因疏漏等问题而造成资料缺失和损坏,不利于地质档案的封存。

与此同时,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这与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地质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因此直接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辅助设备配置,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易造成地质档案的缺失和损害,严重时会出现丢失。而且,地质档案资料还包括声音和图像资料,但我国声像地质档案保存效果差,导致声像设备管理无据可依,无制度可参考。[1]

四、加强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体系和制度

通过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中与具体实际相适应的管理原则,辅之下级单位制定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做到标准化与规范化,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申请归档或者转移相关档案的时限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来敦促相关单位的项目团队能在项目结束之后及时的收集整理资料并予以提交,同时档案的接收单位也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化的统一归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再者,对有效资料借阅类别精心划分。如调阅非文件,可以在档案室直接借阅使用,但是若是文件,则必须出示相关借阅手续方可办理;同时,应保证文件在日常的管理的出入方式的规范性。如果需要对外界信息,那么档案室应根据需要统一,保证数据的管理者和相关技术施工单位处于统一节奏,便于管理,切实做到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性。[2]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的管理

就档案收集工作而言,煤田地质档案的原始资料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地质档案的收藏价值。为了提高煤田地质档案的收集和鉴定工作过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同时注意协调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督促其及时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移交工作,避免地质档案的材料出现遗失,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档案收集部门也可将此工作纳入考核制度中,以提升原始资料管理水平。同时,应注重对勘探项目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即从最初的立项至地质勘探竣工,期间的所有原始资料都应完整地收集,为便于长期储存,适宜用电子版储存方式。

地质档案的鉴定较为复杂,其工作涉及两个方面,即对档案的保存期限进行鉴定和复查。地质档案的鉴定应严格遵从“审查从细、留存从宽”原则,结合考虑历史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勘探单位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从事档案鉴定的工作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如钻探知识和档案管理方法。

(三)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队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其中,领导层应首先做到以身作则,重视人才培养,而不能有档案管理是“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错误思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勘探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责任感和认真严谨的处世态度。

(四)推行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即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管理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应从建立在合理的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首先,资料的征收环境应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同时,档案信息管理应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受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3]

(五)增强档案管理保密工作

我国的可利用资源正在逐渐变得稀缺,因此,矿产开发也成为了重要机密,对于企业来讲,地质档案也具有商业价值,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保密工作必不可少,这要求相关人员切实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严格执行《档案法》和《保密法》以及借阅制度和复制制度等;同时,应对档案进行独立保管,防止与其他档案文件混淆;为防止档案材料外泄,还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档案的存储库房进行管理,禁止非专管人员入内。

煤田地质档案是国家和相关地质单位的珍贵财富,具有保障国家资源以及指导地方规划的重要作用,因此煤田地质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提高煤田地质档案管理水平,并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保证保密性的同时增强资源共享。(作者单位: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

地质档案管理篇(10)

1、地质档案的特性

(1)地质档案形成的周期性长,区域特征明显

地质现象复杂多变,在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掌握工作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后,最终形成报告,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地质档案是地质现象的综合反映,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周期长的特点。

(2)地质档案内容广、综合性强

地质工作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多手段的综合性工作,它的内涵很广,诸如区测、普查、勘探、物探、化探、岩矿测试、水文工程、环境、各种矿产等等,相应地也会产生这样多的档案材料。

(3)地质档案利用广,具有持久性

广泛搜集、反复地翻阅利用已有的地质档案、地质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并结合工作的性质、特点、任务要求编制设计以指导工作进行,这在地质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已成为惯例。这样不仅避免了一些重复劳动,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工作步伐,而且通过对已有的地质档案的综合研究分析判断,已发展到寻找深部隐伏矿并渗透到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工作上面。现根据地质档案本身的特点,浅谈地质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

2、科技档案的基础工作为收集、整理、统计、鉴定等

科技档案的收集。我所档案管理部门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并根据《地质科学研究档案立卷归档办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较系统的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明确一条原则,就是在执行、贯彻和制定有关科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工作中,始终明确坚持执行集中统一管理地质科技档案的原则。按照有关管理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科技材料集中统一起来,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健全科技材料归档制度。如何在工作中贯彻和实现这一原则,我们具体抓了三个环节:

(1)地质工作开始前,抓住立项材料环节。立项材料是档案的基础,是项目审批的必备材料,也是项目验收的依据。重视项目准备阶段的立项材料收集工作,为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打下了基础。

(2)项目进行中抓住科技资料收集环节。地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图件、材料等是整个地质原始档案的核心,必须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我们根据地质项目工作周期长短不一的特点,请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定一人负责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把分散在地质人员手中的材料集中保管,使其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这样做,是为今后科技档案的归档做好了充分准备。

(3)项目进行完,抓好验收环节。当地质项目完成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验收,以便对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进行鉴定。地质部门的科技档案实行由业务部门立卷的制度。由参加项目的地质科技人员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做好地质科研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规格要统一,填写的《卷内材料目录》字迹工整、清晰,要注明科技文件的名称、作者、编写日期、保管期限和注明密级。左侧锁线。卷内文件材料要按其自然形成规律排列,保持文件材料之间有机联系。对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要进行全面的审查,这是保证归档项目质量的关键。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交全面的科技材料。档案室要负责检查归档材料是否完整、准确和系统整理,否则,不予验收。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所目前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做到了项目组专人收集材料责任明确,项目负责人认真把关,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审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随着科技项目的日益增多,我们正在加强管理力度,把科技档案工作做得更具体规范化。

科技档案的整理。有了齐全完整的档案材料,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给予正确分类。大体把科技档案分为五大类:即化学分析报告、选矿测试报告、科研专题成果报告、地质勘查报告(原始档案、复制本档案)、水质分析报告五大类。总体按专业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每个专业除《总目录》外,还分别建立《分目录》。

经过科学的分类以后要进行整理编目工作,档案编目工作是档案整理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深入提示档案内容,全面开发档案信息的重要手段。为满足科技人员调卷的需要,而建立了查找性的检索工具,编制有《案卷总目录》《案卷分目录》和备考表。《案卷总目录》反映了建所以来,每个专业所有的科技文件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征,其登载的内容包括:档案号、专业分类代码、顺序号、项目名称、归档日期、数量、备注。《案卷分目录》登载的内容包括(以地质勘查原本档案为例):封面、索引、分类目录。备考表记录资料的齐全程度,遗留问题,立卷人、审查人和归档日期等。

科技档案的鉴定。鉴定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照一定的标准,鉴别科技档案的价值,并根据价值的大小来确定保管期限,对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材料进行销毁。地质科技档案原则上都是按长期卷来保管。由其是实验测试数据和地质原始本档案必须永久保存。

上一篇: 网络安全条款 下一篇: 法规与法律的区别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