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学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51

高中德育学堂

高中德育学堂篇(1)

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作基础.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应用的.如定积分概念,由分割、作和、取极限这几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和事物变化的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塔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等问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圆锥曲线中,根据离心率由e<1,e=1,e>1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从事物发展与联系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偏激、从众、自私等不良性格倾向,减少学生之间矛盾的发生,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促进作用.

3.在解题教学中优化学生意志品质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学生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心态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正是起于对一道道平常数学题的解答.这种对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快乐与成就感是数学的精神魅力所在.学生的不良心态常是解题落败的重要原因,如对结构新颖、题型陌生问题的畏惧,对道理简单但操作计算烦琐的厌恶,由于兴奋点转移而造成的顾此失彼.所以有“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影响成败”之说.教师在解题教学时不仅要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心态与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渗透,完善德育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语言特别是符号语言简约、明析、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叙述给人以简洁的美感享受,抽象的数可以代表丰富的具体的物———抽象美,图像对称、点的运动、函数的周期等无不给人以美学感悟.因此课堂教学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发展美育,而这份美自然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好资源,在教学中只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抓住时机,通过教师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引导和挖掘美,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鉴赏和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高中德育学堂篇(2)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既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为重点,以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高中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渗透德育教学,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键话题。渗透德育教学中“渗”的途径如何去找?该如何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浅析几点想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很多潜在的德育因素,只要我们多留心,结合教学内容有灵活性地、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同样可以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

1.在创设数学情境中渗透德育元素。

在高中数学课的教学中,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德育的渗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了他们立志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民族情。

2.在学习数学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元素。通过大量设计

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多定理,公理,公式等,都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共同解决。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到事物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3.在数学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元素。在数学课堂

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二、发挥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渗透德育不只局限在数学课堂上,还应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通过调查、问卷、阅读等多种有效途径来搜集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观的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三、挖掘数学教材内容中的渗透德育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元素。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关键。但情景的创设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元素。

教材中,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元素。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4.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元素。

为了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高中德育学堂篇(3)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动、组织和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层面;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建立双向交互、互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自身的修养也会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教师也更愿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高中物理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属于德育层次的教育。这说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身就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说明德育教育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一)潜移默化原则。物理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进行德育要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不知不觉中完成,即“润物细无声”,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课堂教学中进行无声的德育渗透,避免口号式的说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义标签。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持之以恒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物理中渗透德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合作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物理中的德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物理中德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对话原则。实现道德教育的互动,就必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对话”式教学。“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达到视界融合的方式。实施“对话”式道德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介入学生当中。“对话”式道德教育强调对话情境中教师的“倾听”而非教师的独白。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的内容、过程以及形式

(一)教学内容

例1:力的概念的教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三重意义:

力的物质性DD力离不开物体,反之,表明力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用来解释电场与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以致用的物理精神。

力的相互性DD表明一个力一定是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并相互作用,以后所学的每一种力都是这样,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对立统一规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要在与人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必然会收获“人人为我”的结果。

力的作用性: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会产生某种效果,可能是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同样,物体发生上述两种变化就可以从假设它受力去分析。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事物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或者人要进步是要付出努力的。

例2:在摩擦力教学时,讲解动摩擦力时,在减小摩擦的实例中可以讲我国的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在宇宙航行一章教学时,重点介绍我国近年来航空航天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在单元复习或试卷讲评中,有很多时机,可以鼓励没有考好的学生。比如讲到物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可以这样讲: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对我们的启发是,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在讲到位移公式时可以这样讲:位移大小跟初速度有关,就象我们的成绩跟学习基础有关一样,但位移大小还跟加速度有关,跟时间有关,我们的成绩也一样,只要我们的加速度大,也就是我们进步快,我们努力的时间长,我们的位移就是我们的成绩也一样会好。

(三)教学形式

高中德育学堂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28-1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一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认识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渗透工作介绍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深化

恩格斯说过:“变数的数学——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课中,如果只局限于抓数学内容的落实,那就抽去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本质的属性。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机会,而且也难以使学生透彻理解数学概念。深化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是学习数学知识本身的需要,又是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函数y=f(x)概念教学中,笔者与学生探讨当x固定时,f(x)便是函数值,而当x在定义域内变化时,f(x)便是函数了。常数与变数,不变与变,就这样既对立又统一地联系在一起了。从辩证角度上理解此概念对我们透彻而深入理解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很重要。

二、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一个人即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又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熏陶,也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有效地开展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如,解决数学命题证明时对条件与结论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对所给实际应用问题的资料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方法;由条件到结论的综合演绎法,与由结论而反过来寻找条件的这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判断解题途径时碰壁,及对问题目标猜想的失误而领悟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法等等。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系统地渗透如上所述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养成科学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爱国主义的激励

中国数学史是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介绍的数学史涉及数学家、数学发现、数学方法等方面内容,并以习题、注解、课文、阅读材料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如:在讲几何体的体积时,笔者向学生介绍“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祖暅原理》,这比西方被称颂的《卡瓦列利原理》要早1100年以上。在讲二项式系数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这也比法国的“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历史…这说明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领域有着辉煌的一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觉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生平和成就可激发起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做可在枯燥的数学推导中增添一点情趣,潜移默化地收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

“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逐步深入的结果。具有改革创新意识是时代所赋予的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而这种思想品质,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加以锻炼和培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学生会思考,会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科学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不囿于定论,不盲从,大胆质疑,肯定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的行为,哪怕是错误的也应给予鼓励,然后再向其指明错误所在,组织或指导他们辩论或带着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满意答案。

如,讲授“抛物线概念”时,教师让学生据定义画“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一同学竟然与众不同地画出一条直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可是笑后反思,不无道理:原来这位同学把定点取在定直线上,满足条件的轨迹确是过定点垂直定直线的一条直线。似乎荒谬,却蕴真理,同学在笑声中得到“创新”。

高中德育学堂篇(5)

美术是传统的世界七大艺术门类之一,在高度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作为高中学科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而且美术有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生活情趣等的功能,有助于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欣赏等感受到世界的规律、陶冶高尚的情操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的这一特性将其和其他科目的教育工作联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德育素质在欣赏中的渗透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将教学方式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新手段将名家们的画作、音乐、相关视频甚至实物等呈现,在一种相对活跃的气氛下让学生们进行普及和学习。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现有资源在教室内的墙上张贴教育意义明显的名画印刷品,制造一种氛围,甚至可以定期发动学生举行主题画展等活动。当然,众所周知,在高中美术鉴赏的课程目标里分别规划了不同板块和不同类别,因此教师在安排教育工作的时候就要注意要按不同审美元素及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审美形态等进行更细化的分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教师接下来要进行的德育教育打好基础。

1.名著欣赏

名著欣赏是最能快速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感悟的途径之一,许多著名的作品都是在室外自然环境下完成的,大自然生机勃勃,一片鸟语花香、百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大自然进而认识到热爱生活、美化家园的重要性。当然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具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对美的见证,还要引导他们分门别类地欣赏并挖掘其内部表达的深层含义、解释出画中表达的内涵。只有这样让德育教育深入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品,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欣赏力得到提升。

2.课堂欣赏

学生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各大名家作品的鉴赏来领略美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还能通过艺术家的创作目标等信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不过,对于高中生而言,课堂才是他们活跃的阵地,也是开展德育教育最便捷的一条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必要的课堂活动时间,引导学生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的九个涉及面广、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学模块学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所以设置一个相对唯美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更愉悦地接受熏陶。

3.幻灯片欣赏

直接、观感强的幻灯片播放方式因其直观、动感的特性已成为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美术教育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艺术源于生活,正如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所言:“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的东西,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想要真正地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要细心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身边的美好,提高生活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德育素质在作业中的渗透

1.临摹作业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接触美术的开端,有很多的雕像都是历史名人或者在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因此教师可以留一些较好的绘画塑像教材给学生,让他们课下将其作为作业去临摹、学习。这些材料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习惯和绘画技巧,又能使其在过程中多了解相关人物英雄事迹,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野外写生作业

在结合高中美术课程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修养,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美术技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或发展。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魅力无人能比,也最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教育者在引导学生感悟、欣赏和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亲自面对美丽淳朴的自然环境进行美术写生活动,但是鉴于高中学生因高考所致的繁重课业,此类活动可以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考虑到集体活动的安全性,路线也应该就近选择。比如学校内或学校周围都是教师组织写生的理想地点。在学校内可以让学生着重关注校园文化和学校历史,去临摹一些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或是校园特色景观等。在校外则可以带领学生去田间感受原野的美丽,比如那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蜿蜒远去的小溪或河流、路边开放的三两野花、远处错落有致的村落房屋等。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和合作,让他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他们天性中的想象力和团队意识。

三、德育素质在美术想象课中的渗透

实践和理论的结合非常重要,素质和美术作品完美结合得现象在高中美术教程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美术想象课中,美术作品意向已经与课本内容高度融合、渗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元代曲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意境悠远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解,然后教师进行一定的背景时代介绍,但不要固化他们的思维。最后在留下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进行自由作画。值得一提的是,在绘画过程中学生会进行讨论和互借文具等活动,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甚至在作画完场后,小组内成员也可以互相传阅点评彼此的作品,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并最终达到想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并敢于接受别人建议的良好品德。

正如上文所言,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涉及的方面很广,生活的各个模块都有提及,并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引导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教育者要起到积极督促者的教育,不能有丝毫的强加于人,要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学生的身心活动中,使学生的心灵逐渐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和净化。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渗透程度,巩固高中美术课程在提高生活品质、陶冶审美情操和美术技能方面其他自然学科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总之,由于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该阶段内对青少年开展德育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在高中期间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之所以会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期就是高中阶段。而青少年群体又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脊梁,他们的个人素质和道德素养关系着未来我国的整体国民素养能否得到一定提升。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让学生的知识与道德齐头并进,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2011.

[2]张永胜.美术课中如何渗透德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

高中德育学堂篇(6)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也承载着造就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行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不能脱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德育工作应是中职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一环。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德育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明显。课堂上教师教学枯燥乏味、缺乏灵气,学生沉默寡言,如同一潭死水。虽然很多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堂辛苦传授,讲到口干舌燥,仍无法改变课堂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这种师本理念教学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直接原因。中职德育课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的原则,并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要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

(1)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理念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教学设计是对一节课从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到理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涉及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涉及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涉及到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涉及到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有人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等于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道德与法律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的课堂教学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如果可以重新活过”,播放了有关青少年犯的视频:一群花季的孩子在迷惘,在沉沦,在犯罪。这段视频是少年犯血泪的汇集,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极大地震撼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了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到教学中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德育课教学不能也不再是“我讲你听”“我讲你通”的过程,单一的照本宣科肯定不行,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德育课教学的难点往往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而多媒体课件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辅助教学课件,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乐学落到实处。

(4)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提高德育课堂效果,要切实把实践性教学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选择恰当的形式组织实践性教学,务必使之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法律知识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请专业人士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讲解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的法律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熟悉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为课堂模拟法庭教学做铺垫,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法律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法律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实效性的归宿也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效

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看法及理念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极大地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必须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德育课学习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环境氛围的暗示教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了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

(2)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课堂学习的认识。中职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上,认为德育课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实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3)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部分中职生自律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较易出现说话、睡觉、玩手机、发呆等现象,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教育管理,极有可能会大面积出现类似的现象,学生的这些行为必将大大降低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让学生专心上课,这是提升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当然,提高德育课有效教学的途径有很多,我们要不断探索最适合学科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需要教育者燃烧激情和生命,需要教育者付出理想和梦想,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追求。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往往是说易做难,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因此,中职德育教师还要不断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有所成,让德育课成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钱可铭.论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陈国平.魏为焱.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师报,2006(6).

高中德育学堂篇(7)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87-01

目前,职业高中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 德育课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大纲》精神,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二 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1.德育课教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作为信息源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2.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

3.德育教师要注重博览群书,重视知识更新,关注时化,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做到说理时能够博古论今,育人时能联系实际。这是德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4.德育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

三 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

《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1.重视运用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首先,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讲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其次,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只有通过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几种典型的方法值得吸收、消化、推广。

(1)游戏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以培养学生探讨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笔者在讲述“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一观点时,给学生讲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死掉,只让他一个人活着,但他又想吃烧饼,于是就留下一个卖烧饼的,他又觉的太寂寞,就留下他的老婆,而他们都要穿衣服,就留下卖布的和裁缝……最后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通过这个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一个人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能不能缺乏形形的人?学生自己思考后,让其小组辩论从而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这样把抽象的哲学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

(2) 幽默教学法,又称示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德育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更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让学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德育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高中德育学堂篇(8)

(一)缺乏对德育课程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将德育课程纳入了教学基础,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德育课程的教学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德育课堂经常被较多的实践活动所占用,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常常压缩德育课程的教学课时,使得其教学地位被远远搁置与其他课程之后,导致德育课程根本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另外,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德育课程缺乏重视力度,主要表现在:教学不认真,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创新与设计,严重影响了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对德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现阶段,在我国中职院校教学中,主要是将教学重点偏向于技能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德育教学并不重要,它只是一种可有可无学科,这种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中职德育教学出现一定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良现状,比如:教师课堂上不好好讲,学生台下不认真听的现象,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德育课程很难在中职院校进行推广,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德育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主要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被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状态,这种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德育教学知识内容,严重影响了中职生学习兴趣。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在中职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更应该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21世纪,社会需求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较差思路与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逐渐转向到德育实践教学当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加强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德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既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德育理论知识与学课内容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融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注重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小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组织应用能力,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改变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德育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口述和“满堂灌”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方法比较单一,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职生本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德育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时展要求和学校教学情况,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运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其次,可以收集一些有趣的材料。传统的德育课程比较枯燥,加入实际案例,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德育教学,将一些理论性知识用图片或影像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对提高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生心理疏导。通过教学发现,中职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经历中考失败之后才进入该阶段学习,这些学生心理上一般会存在一定的落差,这种心理落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因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地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学堂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史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历史上,数学有过辉煌的成就,为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在教学中只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宣传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志向。

例如,我们讲“二项式定理”时,介绍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故事。他于1281年整理的“杨辉三角”,比帕斯卡于1854年的同样成果早393年。而“杨辉三角”引自贾宪的《释锁算经》,比“帕斯卡三角”早600年,史称“贾宪三角”。可惜,《释锁算经》早已失传。又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要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讲解数学知识,传授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整个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一值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从高一开篇的集合与函数,到高三的数列与极限,各个章节都充满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高中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及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写照和具体应用,给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必修5不等式的学习中,章头语的介绍中可说大自然中相等是相对的,不等是绝对的,相等与不等是对立统一的。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可介绍函数、方程、不等式是一家,解不等式可转化为解方程,再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从中展示了等与不等的转化,数与形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合进行,以真情去启迪学生,这样,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三、通过数学解题,充分引导启发,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创新精神

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解题者有着严谨的分析问题以及科学的推理方法,这一点在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让学生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的科学,更是归纳的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形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另外,数学解题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在数学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教授了学生基本的定理、概念、方法之后,很多解题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上都需要学生细心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几个角度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

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课外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个性,开拓进取的阵地。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爱好和特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实施个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展示各自的特殊才能。

例如,办数学黑板报与墙报,介绍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开设“数学医院”,讨论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制作各种数学模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加深所学知识,锻炼探索能力,发展数学才能,增进同学友谊,培养团结协作、刻苦攻关的优秀品质。

再如,在高一数学“集合与映射”,高二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时,都可以举办“现代数学思想发展简史”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举出一些知名的数学家刻苦奋斗、认真钻研的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另外,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仅辅导数学尖子参加县、地、省和全国的各级竞赛,而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年级数学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让每个学生都经受竞争锻炼,激励上进心理,逐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三个方面的素质,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之中。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教书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素材可以被利用,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做到两者一起抓,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德育学堂篇(10)

我们师范毕业,这8个字当然不陌生,所以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我始终贯彻“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常常会有这样的说法: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教师的行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想怎么样要求学生,必须要先做到怎么样要求自己。

二、以教材为主,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教材教法中强调,教材是寓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去挖掘德育因素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前提。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知识带入英语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题材好、语言美、韵味深及切合高中生思想生活的课文。比如:高中外研版的教材中必修2Mod-ule2Nodrugs这课中,主人公Adam染上了,并且上瘾,我们要学会并会用的其中一个重点单词就是addict,以及词组beaddictedto。现在的高中生已经是90后,大部分同学已经成人,有的同学就学会了抽烟,显然这违反了学校的校规,于是我上课举例这种社会现象,Nowadays,manyteenagersareaddictedtothesmoking,并不失时机地围绕提出对高中生来说吸烟对自己的身体及他人的危害,甚至对环境的污染等等这样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同学们不但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而且还有机会用英语发表他内心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同学们的是非观,有正确的人生观。

上一篇: 食品冷链物流管理 下一篇: 欧姆定律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