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34

手机银行的发展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1)

一、手机银行概述

1、手机银行的定义

手机银行,即移动银行,是指银行与运营商、手机用户、设备供应商、商家、移动服务提供商等进行具体的合作,整合移动通信业务和金融电子化,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将手机作为客户终端,向客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

从理论上说,手机银行可以将信用卡业务、代扣代缴业务、转账汇款业务、支付业务、存取款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三方存款业务、咨询业务等各种银行服务进行汇总。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销售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与传统的银行服务业务相比,手机银行将银行各种金融服务和通讯领域技术优势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大大地降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成本,包含维持银行网点的成本、构建传递渠道的成本、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等等。对于客户而言,利用手机的随身携带和随时操作的特性,解决了方便性、及时性等问题。对银行而言,手机银行一方面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银行经营业务网点,真正实现 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大力拓展了中间业务。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既提升了增值服务,也拓宽了业务领域。

2、手机银行业务的运行模式

手机银行业务的运行模式,主要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和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手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利用移动网络而提供的手机金融服务。通过将银行账户与手机号码一对一绑定,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各种支付行为和银行服务。即各个商业银行将柜台上不涉及现金的交易和不涉及实物单据的交易从传统的交易方式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发展。从银行的视角,在开办银行手机业务中,移动运营商是一个重要的通道,负责提供相应的银行信息服务和银行业务支持。手机客户则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各种通道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银行服务。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从移动运营商角度来看,凭借移动通讯技术、市场网络和客户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移动运营商足以开展相应的手机银行业务,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成为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在金融方面的资金结算后台。这种模式由移动运营商或第三方服务商设立手机钱包,客户首先通过自助设备等渠道将资金充值到手机钱包账户,然后从该手机钱包账户进行支付。

二、手机银行的现状

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的手机银行在产品类型、服务水平、市场氛围、销售推广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各个商业银行,包含移动运营商等都在争取市场份额、获取市场地位,新一轮的手机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手机支付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竞争领域。除了各个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加入手机银行业务竞争中,支付宝、快线、财付通等也加入了手机银行业务竞争中。随着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不断的提高,无论是现场直接支付还是远程支付,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随着各个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不断推动,未来手机支付业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

1、实现各合作方的和谐共赢。

    在手机银行整体的产业链具体环节中,银行与各种运营商、各个手机用户、各个设备供应商、各种商家、移动服务提供商等进行具体的合作,形成手机银行整体移动支付产业链,产业链各参与方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唯有采用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高效运转,从而实现合作各方和谐共赢的局面,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合作各方可共同推动普通手机网上银行功能、支付账户互通等新兴合作业务和建立行业标准等方式,共同推进手机银行行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立足合理的市场定位。

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各个商业银行需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并将市场进行细致的划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拥有各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理财产品功能的手机银行,向不同种类的手机银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手机银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可与各商家合作,在各大商场、超市安装了大量的与手机银行业务相关的设备,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以努力提高手机银行的服务水平,树立银行的品牌价值。

3、推动手机支付的研发。

    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健全手机银行的安全机制。

    在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营造安全的支付平台、良好的支付技术,是确保手机业务交易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首先,银行需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用户支付的信息安全且保密;用户支付指令具有不可篡改性特征。其次,客户与手机号码需一对一的进行确认和绑定。再次,手机银行业务相应的移动数据网络应拥有较高的安全级别,能够防止黑客、木马的攻击。

在手机银行业务营造安全的过程中,加密认证算法、代码规模的大小以及交易密码长度的选择都是重点。例如整个手机银行系统中采取端对端的加密数据传输方式,在传输交易数据前,手机客户端与手机银行端需改成安全的通道,同时采用账户额度设置、登陆时间控制、登陆地址检测等多种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手机银行的发展态势及专利分析》,中国科技博览,2010.20

2.吴文忠,《手机银行塑造新一代电子支付模式》,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2)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3.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3.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4.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4.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4.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3)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3.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3.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4.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4.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4.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4)

一、问题提出

随着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完成,电子商务行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业、农业、工商业、旅游业等许多行业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张,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内外电子商务合作逐渐加强,根据工信部发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增长了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2010年我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月消费达260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7%。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那么,手机银行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其发展又存在什么问题,商业银行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在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发展中斩获自己的利益呢?

二、手机银行简介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电子钱包的一种。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就像现实中的钱包一样,我们用它存放零钱和完成交易,只不过这里的零钱是我们事先存进银行或者相关的第三方交易商家的账户里的,而交易一般来说是在网上或其他地方完成的。手机银行则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银行业务的简称。手机卡通常会和开户行的银行卡绑定,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三、手机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使用不够便捷。

目前手机银行业务还不够便捷,并没有真正达到3A(Anywhere,Anytime,Anyhow)式服务标准,最多算实现了前两个。毕竟目前手机银行的支付方式主要还是局限于WAP和短信这两种,距离5A(Anywhere,Anytime,Anyhow,Anyone,Anyservice)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二)手机银行业务范畴过窄。

我们不防来看看建设银行当前的手机银行业务。建行手机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服务:查询、转账、理财、缴费。其中,转账业务仅有高级客户享受,并且付账的还必须是签约客户,非签约客户只能享受查询、缴费业务,理财业务也只能享受到查询功能,要进行手机银行股票交易等行为还须先成为签约客户。

(三)使用成本过高。

使用手机银行会让客户花费高额成本,以建行手机银行为例,使用建行手机银行要花费三个方面的费用,银行结算手续费(0.15%的跨行、跨地转账手续费,最低1元,最高15元)、信息服务费(若仅使用账户余额查询功能则不收取服务费,其它的收取服务费,“移动梦网”用户,普通版1元/月,高级版3元/月;电信“互动视界”用户6元/月;联通“神奇宝典”用户10元/月)、数据流量费(即手机上网费用,还有短信费)。

(四)监管问题。

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监管措施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手机银行产业链较长,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还涉及到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设备生产厂家等,多家监管的话监管主体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的混乱,一家监管又有越权的嫌疑,建议建立以某一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的行业监管体系。

(五)技术问题。

由于目前技术还不够完善,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比较猖獗,手机银行刚刚起步,各种技术上的漏洞也在所难免。对此应该完善手机银行的技术,减少风险,使手机银行成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四、关于银行利用手机银行的发展增长利润的想法

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好,手机银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信手机银行必将引领新的支付潮流。但是,商业银行当前的收费模式似乎并不能将手机银行带来的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中有一种定价模式叫做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利用其市场势力,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商品价格,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其中,二级价格歧视(即按销售量定价,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一个垄断的卖方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最为常见。受这一思想的启发,笔者认为,手机银行服务费用可以按照客户月交易额的一定比率来计算,类似于手续费用的收取,而且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使用单一的比率会略显死板,借鉴个税征收模式,使用累进的比率,划分不同的收费等级。这么做有个明显好处,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符合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原则,对客户来说,愿意使用并且有能力使用这项服务,那么就能将手机银行的月服务费用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愿意或能力不足的用户则不存在这一负担,实现了客户的效用最大化。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讲,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也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这种收费模式可以说是符合社会利益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具体的征收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因为之前的讨论并没有涉及到使用这一模式自身的运营成本,如果按照个税的征收模式来,计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服务费用的收取应该有一个最高的额度,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所以需要搭建一个定价模型,来实现合理的服务收费。

五、小结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5)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着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6)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着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7)

中图分类号:F426.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31-04

一、 手机银行发展状况研究

(一)欧美手机银行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目前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包括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事实上,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是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不怎么被市场看好的短信由于简单易用、互操作性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随着欧洲移动通信行业整体向3G过渡,铃声图片下载、MMS、流媒体、MP3下载等一些大流量的应用成为运营商业务发展和推广的重点,迅速提升网络数据流量从而盈利成为运营商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而对于移动银行业务,欧洲运营商在此领域的动作并不多。美国的情况与欧洲类似,近两年来美国移动网络升级迅速,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美国电信业巨头AT&T通过Cingular Wireless商业模式、联合四家银行,引入了手机银行业务,这也是美国最大的手机银行业务。通过这项业务,AT&T的用户将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基本的银行业务,例如核算收支平衡、交易明细等,而且使用这些业务没有附加费用,完全是免费的,也使移动电话变成了一张信用卡。

(二)亚洲日韩手机银行的发展状况

在亚洲韩国移动银行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移动银行业务,每个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在韩国有几万家的餐馆和商店拥有能从手机通过红外线读取信用卡信息的终端,使顾客避免了刷卡的麻烦。

韩国移动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关键在于韩国银行业对移动银行业务的高度重视。所有韩国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银行纷纷投资移动银行业务,截至目前已有二千四百多万个在线银行账户。由于目前韩国拥有手机的人数比拥有电脑的人多,银行纷纷期盼手机用户投入移动银行的使用行列,这将为银行节省大量成本,因为手机处理业务所需的花费仅为面对面处理业务费用的1/5。韩国Kookimin银行电子商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随着多种金融业务得以在手机上进行处理,其部门员工可以集中精力于咨询或其他具有更高价值的活动之中。同时,移动运营商也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手机用户每个月向移动运营商支付0.7美元的移动银行服务费,加上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将许多潜在的银行客户转变为移动通信用户,以及许多的银行网点能同时成为手机及相关服务的新销售点,运营商受益匪浅。2002年12月,韩国拥有2900万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移动商务市场成长为1.3万亿韩元的市场。移动支付市场从2001年的785亿韩元增长到 2002年的2130亿韩元。

日本移动银行业务发展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运营商利用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提供移动银行业务。日本有一些银行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办理所有业务,如现金转账等,但大多数银行对此类功能进行了限制,只允许移动银行用户进行余额查询。

为了进一步推动包括移动银行业务在内的移动商务的发展,2004年,NTT DoCoMo先后针对其PDC用户和FOMA用户推出了基于非接触IC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为推动支持非接触式IC卡“FeliCa”手机的普及,2004年7月,NTT DoCoMo又开展了FeliCa读写器的计划,即针对计划推出FeliCa支持服务的厂家,NTTDoCoMo出资100亿日元代其承担读写器等设备费用。作为回报,NTT DoCoMo根据一定比例,按FeliCa手机所带来的营业额收取部分手续费。

(三)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网络银行业务的竞争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先冲击。手机银行的出现又使中外银行多了一个新的竞争点。

与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相比,我国手机银行起步晚,但发展迅猛。最早的是2000年2月14日,中国银行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手机银行服务合作协议,并于2000年5月17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先期开通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26个地区手机银行服务。几乎与中国银行同时,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也于2000年5月17日开通了手机银行系统,并首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重庆、深圳等十二个省市分行开通。2000年3月24日,招商银行信息,宣布已与深圳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在深圳推出手机银行服务,随后在重庆、北京、武汉、上海等11个城市推出。2000年4月26日,中国光大银行宣布在摩托罗拉公司的支持下推出手机银行服务。2001年广东发展银行中山分行与中山移动通信公司联合推出手机钱包项目。目前国内各家手机银行服务项目的开通基本上都是分期进行的,首期主要以账户查询、存款账户间转账、金融信息查询和临时挂失等信息类服务为主。

从目前国内各银行开展的手机银行服务上看,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以提供查帐等信息类服务为主,而存在巨大市场需求且能为银行带来收益的交易类服务(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却不多。这除了银行自身的交易服务和应用功能尚待完善外,实现移动交易的安全技术难度大和市场发展涉及的层面多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现阶段各大银行在手机银行领域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开展较晚但发展迅速,除四大国有银行外,交行、招行、民生、光大、浦发、中信等多家商业银行也都或早或晚加入了手机银行服务提供者的行列。而且各大银行纷纷降低了手机银行汇款手续费,打折幅度从2折至5折不等,意在抢夺庞大的手机用户,并希望通过手机银行来降低柜台业务的成本。

手机银行领域的竞争全面加速并非偶然,虽然手机银行的客户规模相对较小,但已经展现出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工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达7.8亿户。其中,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数达到了1.74亿户,占全部手机用户的22.4%。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8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将公交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手机银行和支付业务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快速增长点,在中国推广普及开来,市场潜在规模也将超过1000亿元。由此可见,国内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手机银行用户基础已经初步形成。各家银行已经意识到满足客户移动化需求的重要性,推广手机银行是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利剑。

三、我国手机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机制不够健全

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各种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或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根本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而这种信用安全体系的建立有赖于政府、银行、技术提供商等各利益群体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金融机构和广大用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手机银行(交易类服务)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手机平台的差异性影响手机银行的推广

除原有老牌手机终端生产商外,一些IT软硬件领域的巨头也参与到手机终端的市场争夺战中,新机型层出不穷。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和操作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各软件公司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程序开发框架。在这种群雄割据的大环境下,以手机终端作为承载平台的手机银行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在不同型号的手机终端上,手机银行的展现效果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手机银行必须很好地解决与手机型号的匹配问题。

(三)移动网络环境有待完善

与有线宽带互联网相比,移动电话网络提供的网络带宽偏低,网络连接不稳定,用户能感觉到明显时延或操作失败。只有移动网络环境得到改善,手机银行才能挣脱网络条件的束缚,做强做大。

(四)用户体验有待改善

有调查结果表明,很多用户对手机银行的开通手续、登陆时间、响应速度、页面操作等不满意。目前,手机银行的主流技术是基于手机浏览器的WAP技术,受其规范限制,手机银行页面所能展现的视觉效果有限,操作方式刻板,缺乏灵活性。

四、手机银行未来展望

(一)网络环境的改善促进手机银行发展

随着3G时代的来临,移动网络的通信带宽、通信时延和网络稳定性与以往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语,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会为手机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拓宽道路。银行业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乘时而起,大力拓展以往因受网络环境制约而难以实现的业务,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新型服务。

(二)手机终端技术飞速发展为手机银行提供有力支持。

手机终端作为手机银行的物理载体,已由最初仅提供通话和短信功能的通信工具进化成多功能的智能终端,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手机存储信息的容量也大幅增加,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和对多任务的支持使手机可以不断扩展自身的应用。在如此强有力的硬件平台上,不仅利用手机银行实现复杂的金融业务功能成为可能,还可以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为手机银行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除手机平台本身的更新换代外,智能SD卡、RF-SIM卡技术的渐趋成熟也扩充了手机终端的使用范围,与手机银行客户端软件结合,可实现手机支付、用户身份认证等功能,使手机银行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三)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手机银行的高速发展

手机银行具体运作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宽,包含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和电子支付等不同产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均存在跨行业发展的难题。产业链的各参与方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唯有采用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趋势就是产业的融合与行业的联合。倘若脱离了其中任何一环,都将造成产品不完备、业务不广泛等问题,唯有产业的交融才能成就成熟的手机银行业务。而涉及的移动通信和金融两大行业又是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中坚力量,移动通信拥有大量的手机客户群、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强大的研发与营销能力,金融行业则拥有规模巨大的金融用户群,覆盖全国、延伸世界的金融受理网络,安全先进的支付结算体系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而第三方机构经过互联网支付的发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网上商户资源和用户资源。因此,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够优势互补,集中各方资源为共有的用户提供完善的手机银行服务。

(四)手机银行卡的问世加速了手机银行的发展

据悉,2009年,湖南银联与各银行在金融IC卡成功上线的基础上,推出了安全性强、技术先进、覆盖三大通讯运营商的手机支付项目---iSIM手机银行卡。iSIM手机银行卡是一张独立于移动运营商SIM卡的智能芯片卡,也是一张异型的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 “手机银行卡”其实是一张带集成内置天线和电路的芯片。银行发卡时,会将该芯片贴在传统银行卡模型的表面,但客户真正使用的只是一张iSIM卡片。无需更换手机和原有SIM卡,客户只将iSIM卡与手机原来的SIM贴在一个卡槽内。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和号码,三大通讯运营商均可支持。客户只要将iSIM卡插入手机即可使用,随时、随地、随身通过手机完成各项银行卡支付 业务。同时支持远程、近程支付功能,支持大额、小额支付。该卡还兼容目前所有的行业卡,真正实现“一卡多用”。这种“手机银行卡”暗藏在手机SIM卡后,可借助手机信号和电源工作,用户直接在手机上直接菜单操作,即可实现银行账户向芯片(电子钱包)充值。

总之,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传统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给予人们更多的信息。但随着互联网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己不满足于固定地点与Internet的连接,人们希望随时随地得到和处理需要的信息,于是无线互联的出现,实现了人们自由的愿望。而移动支付系统和移动交易平台概念的萌生更是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商务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移动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并且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据统计,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卡数量已经超过4亿张,而我国的移动用户也已突破2亿,如果能把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商业潜力有效地挖掘出来,无疑将会给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和金融业带来无尽商机。

随着中国进入WTO以及3G手机的出现,手机银行的实用性越来越强,手机银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以凸显出来,这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也是各个银行的必争之地,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这一战役上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在手机银行的技术创新与安全性上下足工夫。我相信凭借我国商业银行这些年在金融领域的积淀和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在这场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参考文献: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061-02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实现电子化服务的一种渠道,是移动通信网络上的一项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

二、国内外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国外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国外手机银行起步较早,1996年捷克斯洛伐克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不多。

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至2009年,韩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达到1115.5万人。

日本最先建立了手机钱包的商业运营模式,普及率和公众接受度比较高。现在大约有5500万日本手机用户开通了电子支付功能,这个数字几乎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一半。

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大行其道。2009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66%,占当年手机用户的10.8%。艾瑞咨询根据e Marketer的统计数据发现,2010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占其手机用户的比例将达到19.6%,到2013年将增长至44.4%。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手机具备用户精准锁定、方便携带以及随时在线等优势,银行可以便捷地和客户保持沟通,比如账户金额变动情况、附近的ATM位置、利率变动、金融资讯及投资理财信息等。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13亿元,用户规模已达到5531.5万。我国手机银行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的不足。

1.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但是规模和占比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手机银行短短10年来由增长了2000多万户,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是相对于8亿移动电话用户,手机银行用户仅有2000万;而人口不到我国1/10的日本,2008年用户就超过4900万,两者有较大差距。

2.手机银行业务覆盖范围广,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在线服务,实际使用率低。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

3.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手机银行主要采用的实现方式有STK、SMS、BREW、WAP等,当前国内银行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涵盖了上述各种方式。工商银行和和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是采用STK方式或SMS方式实现的;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基于BREW方式实现,服务于CDMA手机。交通银行和北京市商业银行开通了WAP方式的手机银行。

三、我国手机银行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手机银行市场前景诱人,但是基于对手机银行安全性、便捷性、效用性的考虑,手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根据艾瑞咨询网络调查发现,制约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安全性、资费以及手续等因素。

(一)手机银行安全问题

1.信息安全性。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手机病毒感染、手机丢失是用户对手机银行的最大担忧,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用户的资金账户。此外,由于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手机短信欺诈现象和风险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消费者并不信任手机银行,据相关调查发现,有超过1/3的受访者是因为担心手机银行不安全而暂时不使用手机银行。由此可见,安全问题,不论是信息传输安全还是手机安全始终都是受访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2.终端应用问题。在移动环境中,除了面临与网络银行同样的信任问题,手机银行还有自己独特的问题。虽然顾客可以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银行账户,但是移动终端很小的、低分辨率的显示屏幕以及功能有限的键盘使得开发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图形应用具有挑战性,这给消费者进行移动商务活动增加了难度。无线网络本身也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带宽较窄、连接不够稳定、缺乏标准协议、数据传输容易受到监听等。

3.手机银行业务相关法规制度问题。目前,与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设施、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使得原有的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无法对在线交易实施有效监管,信用信息披露机制没有在法律规范下实施,难以为网络信任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导致虚假交易、假冒行为、手机诈骗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

(二)资费过高

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客户不使用手机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费比较高,其中,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笔者调查了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十几个银行发现,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交纳手机网络流量费、结算手续费及月服务费等费用,其中网络流量费移动GPRS上网流量费为0.01元/KB,电信CDMA上网流量费为0.02元/KB,服务费每个月6到10元不等,转账交易费基本上不少0.1%,用户快速进行一次完整的登录、查询、转账交易等操作,花费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整个费用成本基本上与网上银行所需成本不相上下,致使不能使部分网络银行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对于部分不常用手机上网,却有手机银行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流量费用则可能成为一道门槛。

(三)银行定位不充分,服务与用户需求脱钩

各家银行在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上并不清晰,目前手机银行无论是在市场环境、产品服务还是营销推广等方面都不成熟,多数属于跟风占位的行为。据3G门户调查发现有89.1%的网民听说过手机银行,而使用过手机银行的仅为33.2%。同时在手机银行业务使用中,查询服务是使用率最高的手机银行业务,达62.9%,其次是账户管理,为45.0%。而转账汇款、自助缴费、投资理财等给银行带来经济效益的业务使用率不高。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同质化严重,没有灵活地结合手机的特征来制定和推出相关业务,不利于客户群定位以及后续宣传。

四、关于加快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用户需增强使用安全意识

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 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 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二)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

为了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手机银行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和国家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三)银行要不断创新,为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创造条件

随着3G手机、iphone和ipad高端产品在我国的正式销售,部分银行已开始将产品创新的目光投向了该市场。银行需结合最新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相关技术,重点研究和开发新的应用或对传统业务进行新的包装设计符合手机特性的产品和服务,避免同其它电子银行业务在业务功能、界面展示、操作流程上的同质化,研发有利于用户方便快捷操作的界面,不断完善手机银行易用性和安全,取消交互或展示较多信息的复杂功能。

(四)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

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站、社区、论坛等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线下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介绍,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介绍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渠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点,特别是要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同时,借助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间接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在已有的银行网站上建立有关手机银行的论坛栏目,让消费者自由交流使用感受,并针对客户的疑惑进行解答,这会大大增加新消费者的信任度。甚至可以把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较强的学生作为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手机银行相关知识。

(五)转变服务理念,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

富有竞争力的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客户的具体需要,突破原来以“业务为导向”的销售理念,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电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客户金融服务的消费模式,从原来与柜员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为自助式服务,这就需要必须充分考虑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细分目标市场为不同层次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贴身式服务就显得特别重要。利用这一系列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起到挽留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目的。

五、总结

尽管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银行能够真正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3A(anywhere、any when、anyway)”、更具个性化和更具安全性的服务。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艾瑞咨询预计2012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将接近2.5亿,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若手机银行若能和银行已有服务渠道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充分发挥无线互联网和手机这种灵巧终端的优势,开发出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如定制服务等),手机银行将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玲.手机银行产生、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科技信息,2008(25)

2.甄妮.手机银行.认知度高.使用率低.消费日报,2009.10.9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9)

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2)02-054-03

手机银行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它是继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之后,银行实现电子化服务的一种新渠道。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和移动通信的结合体,手机银行可以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完成多种金融业务,极大地方便了银行用户。200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首先开发手机银行服务,但由于成本较高以及技术制约等因素使得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缓慢。2005年后,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和3G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焕发生机,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手机银行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各种创新功能也不断推出,手机银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大都突破了1000万户,手机银行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是国内手机银行业直到现在尚未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导者。

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可能性

(一)手机的迅速普及,为手机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9.5亿户,手机普及率超过71%,其中3G用户规模突破1亿户。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已超过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6%。随着手机上网日益普及,手机支付业务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速时期,将为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我国个人拥有手机的比例远远大

于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3G网络的发展和推广,将来利用手机访问互联网必将超过计算机,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比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更切实可行。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覆盖率高,3G技术即将全面应用

我国三家移动运营商的无线通讯网络建设较完善,覆盖了大部分的农村及偏远地区,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通信保障。2009年,3G牌照在我国正式发放。据工信部的统计,截

2011年5月底,我国3G基站总数已达到71.4万个,三家移动运营商的3G网络覆盖了我国全部的城市和县城以及3万个乡镇。目前3G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可达2M,而且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还可进行加密保护。将来随着3G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我国移动网络环境将会在覆盖和功能上得到更大的提高,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为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宽道路。

(三)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将近6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农村地区,而农村人口占到我国总人口的5。%。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且比较分散,金融服务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据银监会的统计,目前我国仍有2945个多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全国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西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真空现象尤其严重。而农村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金融需求,受传统意识和习惯的影响,非正规渠道的民间借贷已成为我国农村最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欠缺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成为了在农村地区开办低成本银行业务的新渠道。

二、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好处

(一)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

我国幅员辽阔,并且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很多西部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相对稀少。在这些地区开办金融机构网点,一来铺设网点的开办成本很高,二来网点建立以后的运营和人工成本较高。而在这些地区引入手机银行业务不仅能解决这些地区金融网点覆盖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大大减少金融机构物理网点的铺设数量,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据统计,建立一个银行物理网点的成本是手机银行业务成本的30倍,用手机银行代替传统银行服务能够使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80%左右。

(二)拓宽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领域

1990年以来,正规金融机构纷纷退出农村市场,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量也大幅萎缩。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1980年以前,中国农业银行全部贷款的98%以上集中于农村地区,1980年代到90年代初,160%的信贷资金用于农业发展,可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大幅调整,农业信贷规模急剧下降,到2008年底,农业类贷款余额比重下降到10%。中国农业银行的“去农业化”虽然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但是另一方面使得正规金融机构舍弃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市场,失去了大量宝贵的客户资源。如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联合当地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那么可以大大拓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领域,开辟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在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量,获取更多的利润来源。

(三)提升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质量

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功能缺失,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供求极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目前,农村资金的需求量只有25%是由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而70%左右的农村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从农户的借贷行为来看,选择民间借贷的农户远远超过了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比例,说明民间借贷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资金融通方式。而手机银行业务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原来接触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农村居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快捷方便地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所以手机银行在开辟农村金融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降低收费标准,鼓励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

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是利国惠民的好事,国家应当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鼓励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对银行而言,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不仅能减少在这些地区的开办和运营成本,而且还能吸引到大批的农村地区客户资源,拓宽银行的服务群体。农村地区居民对手机银行的资费价格更加敏感,银行应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因此相比于城镇地区的手机银行资费标准,银行应降低在农村地区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资费,引导农村地区居民大规模使用手机银行业务。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投入的移动网络建设成本已经固定,只有规模效应才能更加赢利。因此移动运营商应适当降低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涉及的手机网

络流量费,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居民加入到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行列当中。

(二)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

目前手机银行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转账、银行代收各种缴费功能:购物业务,包括在手机银行平台购买商品;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事实上,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更多地分布在存款、贷款、保险、结算和支付等业务。因此应该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农民特色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其次商业银行应和当地农资供销网点进行合作,当农民在这些网点购买农资用品和出售农产品时,可以直接在手机银行上进行支付结算,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农民,减少现金使用,从而减少农民对金融网点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封闭,如果将惠农政策,各地农产品产销信息等加入到手机银行业务的增值服务当中必将受到农村地区居民的欢迎。

(三)国内移动运营商应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需凭借无处不在的无限通信网络平台为支撑。目前我国的移动网络环境有待完善,网络带宽偏低,网络连接不稳定等问题是困扰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应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切实改进通信技术,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移动通信覆盖面积和通信质量,提高通信的安全性,为手机银行的发展进一步拓宽道路,使手机银行业务摆脱网络条件的限制。

(四)从法律层面提高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

手机银行的发展篇(10)

摘要: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外延性服务业务,已被许多客户所接受,但在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了解手机银行概念,明确手机银行优点,从而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对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减少银行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手机银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手机银行;因素;方向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32-02

一、手机银行业务的突出特点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发喜好便捷的生活方式,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延性业务便也应运而生。手机银行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服务性银行服务方式。它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由手机银行、短信中心和手机三端构成,用户在使用中利用手机独特的SIM卡中的菜单选择指令并加密发出,传递到短信中心后根据短信发送的地址进一步传递给银行系统。此刻,银行系统对短信内容进行初处理,将短信内容转化为主机系统格式,而银行主机系统则在处理完客户需短信都将反馈信息回传,并再次经由短信中心采用短信形式返回到用户手机上。

手机银行实现了金融机构与移动通信商之间的跨行业配合,是货币电子化和通信业务合作的代表成果之一,在生活工作中方便了众多人群,帮助人们更为便捷的处理日常事物,有效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特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手机银行拥有潜在的大量用户群

作为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拥有着一部手机。广大的潜在用户群体是产生手机银行业务的群众基础,而手机银行拥有这么广大的市场受众人群是其最为突出优点之一。

(二)手机银行快捷便利

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只需在家轻轻动几下手机就能够解决这种业务需求,对于客户来说快捷方便,而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三)手机银行安全性高

尽管有些人担心不法分子会利用手机短信来盗取自己的银行信息,但从整体来说,手机银行安全性比较高。现行的手机银行在安卓手机上采取APP软件形式,首先有第一重密码的保护,客户在手机端登陆手机银行,需要有登陆密码;其次,手机银行的使用是需通过客户SIM卡的绑定认证的,需提供向银行提交客户资料中的联系方式来进行业务处理。这种密码和SIM的双重保护,能有效地保证客户在使用手机银行中的安全性能。

(四)手机银行能够提供其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便捷化需要的发展,手机银行提供的业务不仅局限在商业银行的取款、贷款等业务,同时有部分商业银行也提供代缴水电费业务、电话费、煤气费等其他业务,这些业务都极大地减少了客户时间耗费,提高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服务效率。

(五)手机银行具有及时性、时效性

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离不开它的及时性的特点,有些顾客喜欢炒汇,面对瞬息万变的汇率市场,拥有了能够及时买进卖出的手机银行无疑是如虎添翼。只需要通过手机查询需要买卖的外汇情况,明确价格之后进行挂单委托,同时利用手机银行查询业务来确保这项业务的顺利完成,这样就通过使用手机银行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外汇买卖,无疑提高了客户的操作效率。

(六)手机银行的全天候服务

手机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不管是查询账目信息、自由转账、汇款,还是缴纳水电费等其它费用,都能时刻服务,迅速反馈。

二、手机银行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发展因素

商业银行不同于投资银行和中央银行,它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给客户提供多种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定义我们可以明确这一点:商业银行的目的是营利。为更好获得更多收益,商业银行就需拉动顾客关注,而通过提供多样的服务类型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因此,出于增大自身收益的原因,商业银行选择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服务,这是手机银行业务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第二,手机银行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开展手机银行业务能减少客户在银行的排队时间,提高银行服务效率。第三,利用手机银行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成本。客户通过使用手机银行,减少了填写的单据、排号纸的各种消耗,大大减少了银行成本支出。第四,通过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代表之一。

(二)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通过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极大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减少客户不必要的时间耗费等,但目前在手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第一,手机银行业务不够完善。传统的资金管理、转账业务仍是主流,但这些业务不能够完成满足客户需求。第二,手机银行的服务不够完善。缺少安全保障系统和合理的安全宣传是手机银行服务的弱点,客户缺少对安全保障的认知,自然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半信半疑,这就导致手机银行使用并不普遍。第三,手机银行应用APP软件不稳定。尽管手机APP软件便捷,但依然存在客户端不稳定的问题,这是未来手机银行应该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手机银行发展的方向

实行手机银行业务保障了银行保质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为进一步发挥手机银行的重要作用,应该对手机银行进行以下5方面改革:

(一)简洁易懂性

手机银行是为给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能让客户明白使用是实行手机银行的基础。提供更为简单的操作方式,更为简洁的APP操作界面,能够给客户更好享受,增加客户使用频度,从而进行合理客户数量分流。

(二)附加功能性

单纯只考虑存款、取款等业务难以满足客户要求,这要求手机银行提供更便捷化的附加性服务,扩大手机银行的服务范畴,类似提供基金与外汇的买卖、水电的代缴都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所需,从而提高客户的享受度。

(三)低费用性

手机银行能够较快传播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目前使用中的低费用性。这种不需要或很少缴纳各种附加手续费的服务方式能快速吸引客户眼球,拉动客户关注度。因此,为更好推广手机银行的业务,保持低费用性是其要点之一。

(四)保证安全性

尽管目前手机银行拥有密码和SIM卡的双重保护,但是这种保证并不是一点风险都不存在,因此,通过与各大运营商共同合作开发出更为安全的手机银行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建立更为安全的手机银行系统,才能保证客户资料安全、资金安全,才会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

(五)建立完善的维护系统

怎样使用手机银行,怎么应对资金风险等都是我们在使用手机银行中的常见问题,而建立起完善的手机银行维护系统,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教会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系统,及时应对资金安全问题等,是促使手机银行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客户用的放心,手机银行业务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六)加大开发力度

加大手机银行开发力度,建立稳定APP软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进一步丰富手机银行的业务,保障其安全使用。

四、结语

我们了解了手机银行概念,明确了手机银行优点,能够有利于商业银行提供高效服务,减少成本,同时针对现在存在的发展问题,进一步地提出手机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要求。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给客户提供多种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机构,但手机银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提供的外延性服务,正在不断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加强对其手机银行拓展业务的深层挖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技竞争为主要着眼点,走中国特色的商业手机银行发展之路,为客户带来更多便益。

参考文献:

[1] 吴丹.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3(12):35-40.

[2] 林欣.我国手机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 庾力,陈继明,王.中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12(4):55-60.

上一篇: 金融监管行业现状 下一篇: 实现经济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