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和无形资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31 16:37:53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120-02

所谓无形资产市场化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需求方通过市场的手段取得无形资产的许可使用甚至产权以满足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需求,而供应方则通过出售或许可无形资产获取相应经济利益。在市场的作用下,各参与主体都在想方设法对自身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挖掘、开发、整合,通过市场活动将各种附加值体现出来。然而,在中国传统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务中,一直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市场配置,而发达国家市场上的无形资产配置竞争却十分激烈。为此,我们必须完善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把无形资产配置充实进去,学会运用无形资产优化配置资源,发挥市场功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首先揭示无形资产市场化的意义,接着分析无形资产市场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无形资产市场化的对策。

一、无形资产市场化的价值

一项资产之所以可以市场化,重要原因在于其可以通过市场流动实现资产价值的实现,即市场的多方主体都可以从中获取相应的价值。对于无形资产的供需双方来说,其市场化可以让无形资产的供应方追求更高的研发投资回报,拥有更多的专利组合以及通过市场发掘出无形资产可能的用途;同时,可以让无形资产的需求方在利用市场资源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市场信息,了解自己以后的需要,同时把握关键的市场时机。

此外,无形资产的市场化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过程中的标志之一就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突显,无形资产在微观企业中的比重加大,如此,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转让、许可使用、出资、拍卖、质押、诉讼、损失赔偿、财务报告、纳税等方面的管理就变得频繁与重要,而这些经济活动依赖于无形资产的市场化。只有无形资产的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这类经济活动才得以在市场中积极地配置资源,发挥力量。同时无形资产的市场化可以催生评估、法律等中介行业的迅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创造机会。

二、无形资产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无形资产的市场具有积极的价值,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评估与计量的高难度以及无形资产的争议性,使得无形资产的市场化受到很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活动的不活跃性。相比有形产品,涉及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在有形产品中,交易双方在交易时因为商品的有形性可以较大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然而涉及到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活动,信息具有天然的不对称性,其不对称性不太会因为交易活动的进行而得以大幅减少。正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无形资产的交易与竞争对政府和第三方(包括法律、评估等机构)的要求更高,对涉及经济活动的各参与主体的要求相对都比有形资产更高,这就导致了无形资产的经济活动并不活跃,也就导致了无形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2.无形资产的货币化程度较低。大多无形资产涉及人类的脑力劳动,在此类活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其成果的货币化或多或少存在疑虑甚至抵触心里。同时,由于无形资产成本上的弱对称和虚拟性,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已力不从心,对于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与评估历来是存有难度的事情。即无形资产在拥有或控制主体中具有分离模糊和权重模糊的特性,使得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资产评估上,都具有巨大的挑战。无形资产的货币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化的程度。

3.经济活动引发纠纷的难处理性。无形资产具有无形性、附着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在产权归属和经济贡献等方面天然具有争议性,而且这种争议性很难处理。在由于无形资产经济活动引发的各种纠纷中,甚至有不少是法律空白,而中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对于此类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处理起来非常有挑战。而且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的有效性又极其有限,通过市场自身的规则与力量来解决相关纠纷也变得困难。

三、无形资产市场化的对策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要加强无形资产的市场化,必须改善无形资产经济活动的市场环境,需要从市场环境、定价与评估、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纠纷处理等方面寻求对策。

1.可靠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指影响无形资产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系列外部因素,核心包括市场参与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水平、契约精神、市场结构与政策等,这些因素与人们进行无形资产的市场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市场环境决定了无形资产市场化的程度,影响参与人员的参与意识与参与水平,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提供了基本的规则与构架。可见,可靠的市场环境是无形资产市场化的根基。

2.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评估的发展。资产的计量与评估的产生在于资产市场经济活动的需要,是服务于市场活动的服务活动。无形资产计量与评估的价值主要在于:(1)保全资本,实现生产要素的价值补偿;(2)以无形资产投资、转让等活动为目的,以便为其价格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3)为企业产权变动和各种专有技术、技术贸易和各项经济权力等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报告对供需双方特定的公允价值,促进企业资产经营活动目的的实现。可见,无形资产的市场化依赖于无形资产的计量与评估的发展。

3.无形资产市场信息化的推动。无形资产具有天然的信息不对称,这一特点也是阻碍无形资产市场的重要因素。推动无形资产市场信息化有助于改变这一特点,通过信息化让无形资产“现身”,使得市场经济活动变得更为容易。

4.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的完善。权属的模糊性和贡献的难以确定性是影响无形资产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的完善有助于减缓这一因素的影响。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可以为无形资产创新提供保障,为无形资产市场化提供平台,甚至激励人们从事无形资产相关的活动。无形资产相关法律应该在无形资产的登记、产权认定、纠纷处理、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晶.市场化程度、无形资产投资和公司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65-72.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2)

2006年新修订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表述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动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一般认为,无形资产是能够为企业带来高于有形资产一般获利率的利润而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财产及其相关权利,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涵义:1、阐明了企业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具备获利功能,揭示了无形资产为什么可按一定价值作为产权转让和重组。2、指明了企业无形资产获利能力的特殊性,以便分清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企业利润中的不同作用。3、讲明了无形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确定了无形资产的含义不是不存在,而是形态不同。4、表明了无形资产所得利润等于企业全部利润减去有形资产利润的差数,为准确量化无形资产价值提供依据。5、揭示了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经济资源,是企业财产和相关权利的总和,指出了无形资产的专有性特征。6、说明了无形资产不是以流动资产形式存在而是以固定资产形式投入企业运营,其成本也要通过折旧方式收回。7、暗含了无形资产的内容还在不断延伸这样一个现实,为研究无形资产的新形态留下了余地。

无形资产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超额盈利性。超额盈利性是指无形资产的使用能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价值存在的前提,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而超额盈利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无形资产价值大小与成本支出无直接联系。

(二)垄断性。垄断性是由于企业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获利为前提,形成该盈利的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和优势。例如,专利、管理诀窍、消费者忠诚的某个商标等。倘若这些权利与优势公开化,其盈利能力将消失,无形资产本身则无任何价值,所以企业无形资产存在与否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某种权利与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垄断性越高,其获利能力越强,无形资产价值越大。

(三)无形性。无形资产是没有物质实体的资产。它不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那样,使人们一目了然的证实它的存在。无形资产的无物质实体性是人们对无形资产的习惯性认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形资产的无形性是以专利证书的形式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除商誉外,商标权是以注册的商品或服务标记形式存在,计算机软件是以软盘存储介质等形式存在,非专利技术是以配方等形式存在,而商誉是由于地理环境、产品质量、管理思想、资金信誉、财务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超额收益能力,难以用某种有形载体来表示。

(四)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是指影响无形资产价值要素的易变性而导致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价值大小取决于它能给企业创造的超额盈利。其价值之所以不稳定,首先,体现在盈利能力受类似于国家政治、经济、法律、金融、市场竞争能力、风险等企业环境影响;其次,无形资产的寿命很难确定;再次,资本化率的确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银行利率、证券收益率、风险系数、通货膨胀率等影响因素。

(五)价值难以确定。价值难以确定是指单项无形资产确定的困难性。由于无形资产的各个因素具有互,以超额收益为衡量标准的综合无形资产价值难以准确地分配到每个无形资产项目上;无形资产价值代表企业综合超额收益能力,难以准确衡量有多少收益是由商标权带来的,有多少收益是由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带来的,或者又有多少收益是由特许经营权、管理诀窍带来的。

(六)依赖法律或契约的保护。任何一种无形资产需要获取承认与保护,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重要特征。无形资产要依法申请、注册,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要受法律的保护和制约,部分无形资产还具有明确的法定有效期限。

二、无形资产开发

(一)无形资产开发的范围。从无形资产开发对象来看,其范围一般可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部分。人们对于技术这一块儿比较关心,如开发新产品,改变新工艺等。而对于管理,目前看来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管理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内部管理,从管理的方法、制度到组织创新;另一部分是指对外管理,如购销网络、形象设计等。管理既能够直接增加组织的价值,如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等,而且还有助于无形资产使用价值的形成。

(二)无形资产开发的动力。无形资产开发的动力一般包括技术带动和市场需求带动两个方面。很显然,技术带动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带动了无形资产开发。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强烈地冲击着各行各业,也为无形资产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外,无形资产开发必须有的放矢,要符合用户的要求。正如经济学家所说,真正的开发者实际上是来自于消费者,即所服务的对象。

(三)无形资产开发的思路

1、创新思想的来源。无形资产开发的思想源泉,即为创新思想。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认为,创造性思想包括以下七个来源:意外情况、不协调现象、过程需要、产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状况、观念的转变、新的知识。其中意外情况是创造性思想的最主要源泉,而且开发时风险很小,也最省力。意外情况包括意外的成功、失败或外部环境的变化。

2、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人的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理智和概念为基础的形式思维,此种形式产生的创造方法可称为分析型创造方法,如提示法,可以通过转化、改变、联系、放大、缩小、代替、重组、颠倒、分解、组合等提示来进行。二是以想像和直觉为基础的形象思维,此种形式产生的创造方法可称为非分析型创造方法,它更多地来自于“即兴”和“灵感”,有利于跳出旧的思维模式,如头脑风暴法。

(四)无形资产开发的程序

第一步,调查和预测。把市场需求和技术这两个无形资产的根本源泉作为开发无形资产的出发点,不但会使开发过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还可保证以后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调查预测市场和技术的方法主要有:

1、询问法。这是一种通过向被调查者直接提问而取得信息的调查方法。可分为面谈和填表调查两种:面谈调查是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如座谈会。填表调查是通过把问卷当面或邮寄给被调查人,由被调查人填答后收回的方式。

2、领先用户法。在用户之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即领先用户。领先用户是指在市场上有普遍代表性,其需求的产生又比市场产生大量需求要早的那部分用户。

第二步,方案构思。无形资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把调查和预测中取得的各种信息加工制作成创意构思,这是无形资产开发的实质性一步。创意构思总体上说是来源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但它的具体形式常常是开发人员、用户或组织的其他人员突发奇想之后的产物,也可以是很多人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努力的结果。同时,开发创意构思与前期调研阶段不可能完全分开,往往是两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为了集思广益,可以借鉴国外盛行的“头脑风暴法”。

第三步,决策。一个好的构思要成为现实,这中间还有许多曲折的过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率也只有1/64。为了增加可靠性、提高成功率,有了好的创意构思和开发方案后,还应当作好科学决策,从众多的创意构思和方案中挑选出既佳又可行的方案来。决策方案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构思是否合理,该创意是否具有独创性,有多大的优势。2、是否有竞争性。3、是否有现实性。开发该项无形资产的人员、设备、资金条件如何,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可创造多大的利润。

三、无形资产管理的创新

无形资产的本质是创新。我们说,无形资产由无形劳动所创造,但并不是指所有的无形劳动。无形资产主要由无形劳动中的那部分创造性劳动所创造。创新是劳动的最高级形式,是无形劳动的核心,离开了创新便无无形劳动和无形资产可言。无形资产之所以能够富集价值量,首次实现的创造性劳动之所以与以后每次重复出现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有巨大差异,其原因正在这里。无形资产是创新的成果,对无形资产生产、流通全过程的管理,自然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非物质因素。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资源等物质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谁都知道如何炼钢,但若一无资金、二无资源便不能问津。科学技术革新了生产方法,节约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许多并无铁和煤矿资源的国家,如日本,利用先进的技术成为钢铁强国。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它的声益等非物质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物质因素可以影响企业生产力的新组合,使企业产生高效率,这为许多暂时处于劣势的企业急起直追,赶超大企业和先进企业创造了条件。为此,在企业管理中,技术战略、管理和营销的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重视文化因素。管理不只是科学,还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各种强调管理是艺术的自传,如《艾柯卡自传》、《仰合默传》等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以后诸如泰伦斯•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威廉•大内的《Z理论》等书籍也成为畅销书。创新不是简单地根据科学管理的原则,用“马表”计算动作、确定定额就会产生的,它需要管理者的领导艺术,营造一种“真、优、美”的氛围。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3)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

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2)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商誉、权利类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其成本不能识别,也不能计量,因此,不适宜用重置成本法。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4)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5)

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竞争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越来越外在表现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以特别方式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及知识的积累,产生了企业间的差异,资产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尤其那些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乃至成功的关键,即,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国外研究表明, [1] 1997年,微软的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全美500家大公司中,市值第二。而其账面价值仅有450亿美元,余下的5550亿美元,就是其无形资产价值,是有形资产的12.3倍。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1997年的市值仅1622亿美元评价体系,其账面价值却高达7166亿美元,微软的账面价值仅及通用汽车的6.28%,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3.7倍,这就是无形资产的魅力。

一、无形资产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表现出很多特征,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这些特性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有:

(一)无形资产使用中的低机会成本性

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如被用于企业的一项经营业务中,就不再可能同时用在另一项业务中,这构成了有形资产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则不同,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在一个地方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无形资产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在使用时机会成本极低。这一特性使得无形资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大于有形资产。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知识、经验,或是技能和商誉,一旦成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们就可以对企业的多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构建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也可以从多个活动获益,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成本,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超额利润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和宽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会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无形资产则不同,它具有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可以低成本拷贝复制,而每次拷贝成本相对其开发成本几近可以忽略,从而使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高于有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无形资产不仅不会被损耗,反而其质量还会被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出现积聚效应。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一种“一次投入、长期获益”的高价值的投资,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更深远地影响企业的超额利润。

(三)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积聚效应

积聚效应指当企业已有的资产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加速后续资产的形成和积累进程,产生良性循环。在这里评价体系,企业无形资产的初始存量会影响其后来的积累过程。

Grossman and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2]认为,“知识是可以累计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想的基础上。然而,机器需要折旧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知识上投入的每一美元都有极高的边际贡献,而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 3/4 是在弥补折旧。”

由于无形资产的积聚效应,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企业专注于某领域的研发,其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累积越多,对继续研发效益的影响就越大,并且效益的增长会呈现加速度态势,使得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状态,进一步放大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特点导致了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时,在理论界,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产业定位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都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希冀发现维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无形资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难以流动和交易”的特征,使得企业稳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成为可能。

(四)无形资产的很难模仿性

由于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中存在的背景和路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关联性、或与竞争力优势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完全复制相关因素与过程,模仿无从着手。即便复制,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不经济。

(五)无形资产的很难替代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是高度个性化或高度异质性的,所以不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是无形资产与生俱来的特性。

(六)无形资产的很难流动和交易性

通常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很难计量、高度依附于企业组织,不存在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流动和交易都十分困难,不存在较完备的交易市场。

结论:无形资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评价体系

企业在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通常会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可以区别不同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首先,对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可以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知识链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进行评价。此外,也有人采用回归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测评[3]。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评价体系,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而从整体的角度一般很难识别其竞争优势到底来自何处,因此只能把企业经营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价值活动,形成该企业的价值链,再分析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才可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的价值增值活动,因此把企业同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判断出经营效益优于对手并最终对企业相关产品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就可以识别出其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是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能有效分析出企业经营中是哪些部分对企业价值增值起核心作用。

所谓知识链分析法,即从知识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价值链知识分析,另一种称为知识链价值分析。前者是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出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支撑关键活动有哪些知识,即关键知识。假如发现一种关键知识支持多个关键活动,则该关键知识即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即知识链价值分析则先把企业整个活动分解为一条知识链,再分析其中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关键作用,最后再分析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本身的创造、混合乃至对内交流起重要作用,则这种特别知识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技能分析法,即从技能角度来分析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技能上都出众,但可能它在较重要的战略(如这种战略是关于质量的)上才具有一种或几种技能优势,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对不可辨认的组合无形资产(商誉等),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价值分割和评价([4]吴晓勇,2007)。

再次,则可以从会计学科的角度,依据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德的机理,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5],如:

(一)评价无形资产结构和配置无形资产状态的指标,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占全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全部无形资产比重、单项无形资产比重等

(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增减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更新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激励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日常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评价无形资产配置效率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等。

通过上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评价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能力。

三、实证研究

由于资料限制评价体系,这里以07年前的部分Wind 金融数据库数据进行讨论:

沪深两市A股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年分

公司总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比例

无形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

平均值

无形资产/总资产

2001

1331

1026

77.08%

7082075.01

6902.6072

1.92%

2002

1346

1142

84.84%

7921184.02

6936.2382

1.77%

2003

1423

1220

85.73%

9048942.43

7417.1659

0.62%

2004

1425

1250

87.72%

10862926.37

8690.3411

0.66%

2005

1425

1277

89.61%

12373017.75

9689.129

0.63%

2006

1424

1297

91.08%

14953430.02

11529.244

0.65%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2007年版

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企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存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对数从708亿增加到1495亿元,增长量较大、较快,可见上市企业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这也得益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表中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的比例较小,而且出现下滑趋势,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投资,而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未实现规模,无形资产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有形资产增长速度,现实中,企业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对难确定、难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据有关研究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于会计账外,这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间产权交易十分不利。

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重视和构建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投入紧密结合,两者良性互动,构建和维持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茅宁,王晨.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0-82

[2]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3-173.

[3]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61-64.

[4][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23-40

[5]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8-56.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6)

20世纪末期,席卷全球的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促使人类社会在经过了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和以资本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顺利地迈入了以人力资源为主要支柱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它的重要标志就是突破了传统的现代技术和工业内容,转向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源”。这诚如舒尔茨所言:“人类的未来不是预先由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知识来决定。”在新的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源会计及无形资产会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开始在实践中初步运用。但从有关文献反映出的研究成果看,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的界定方面有些误解,有的将其列为同类,有的直接将人力资源列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有必要澄清。本文拟围绕这一主题作初步探讨。

一、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内涵

目前,学术界有关人力资源概念的表述有很多(张文贤,2002;张文贤,1999;刘仲文,1997;徐国君,1996)。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的,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的脑力和体力,是某一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不具有的生物性、社会性、能动性、时效性、累积性、可再生性、外生性、特殊的资本性、高增值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等特征。尽管无形资产一词由来已久,然而对于什么是无形资产迄今尚无一致的定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无形资产概念应当是一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狭义无形资产的概念是一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产。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能否用货币进行计量和能否辨认。我国财政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无形资产的定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可辨认上,我国的无形资产定义是广义的无形资产概念,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无形资产定义则是狭义的无形资产概念。通过上述对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的界定为基础,我们可以对两者的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一)人力资源具有质和量的规定

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体现在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上,这是人力资源不同个体或总体之间的相互区别的关键。质的具体指标可以用相关学位、学位所占比例、相关职称所占比例、工龄所占比例等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源的量的指标是指可以创造物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衡量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量,可以直接用其绝对数,也可以看其相对数——人力资源率,即劳动力人口总量与人口总量之比。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越多,作为单纯消费者的人口越少。从人力资源内部的替代性来看,人力资源的质对量有较强的替代作用,而人力资源的量对质的替代作用较差,甚至不能替代。在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人力资源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人所具有的能力,即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而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劳动力。马克思对此的解释为:“我们把劳动或劳动力理解为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它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即活的人体中。一个人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总是要把它发动。”而且劳动力必须要成为商品。“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特性:它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一种产生价值的源泉,并且——在适当使用的时候——是一种能产生比自己具有的价值更多的价值的源泉。”

(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进步,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从其源泉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的结果,是由劳动者通过其劳动来推动的。由于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初期,所以马克思所理解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本身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间的区别还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者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不能改变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地位——不能改变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基本点。

(三)人力资源包括个体能力与群体能力

人力资源的能力不仅包括了人力资源的个体能力,而且还应包括人力资源的群体作用。往往个体能力不能做的事或不能达到的目标而群体作用却能做到或达到,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群体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且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群体作用并不是每个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高素质、高智慧的所有个体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重大发明,就是这种相互融化的“产儿”。譬如空间技术,就是一项动用几乎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神经”组织起来的系统工程,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就是人力资源群体作用的代表作。

(四)无形资产是非实体性的企业经济资源

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附着性。是指无形资产往往附着于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而发挥其功能。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往往成为无形资产的载体,从而无形资产具有伴随作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而发挥作用的因变性。无形资产物化于有形资产的广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无形资产作用的范围;第二,是共益性。无形资产区别于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由不同的主体同时共享。一项先进技术可以使一系列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一项专利技术在一个企业使用,并不影响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但是,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性,当无形资产的使用者超出一定规模妨碍垄断利润时,这种技术或专利可能就会被更新更先进的技术代替;第三,是积累性。一项无形资产的作用往往建立在一系列其他成果的基础上;第四,是替代性。一种无形资产总会由新的无形资产所取代,这取决于该领域内技术进步的速度,无形资产创制的竞争,从而注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不同的地位

(一)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创造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资源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7)

在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竞争加剧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越来越外在表现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以特别方式使用和配置资源的特殊资源。企业有形、无形资产及知识的积累,产生了企业间的差异,资产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尤其那些有价值、稀缺、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乃至成功的关键,即,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

国外研究表明, [1] 1997年,微软的市值高达6000亿美元,在全美500家大公司中,市值第二。而其账面价值仅有450亿美元,余下的5550亿美元,就是其无形资产价值,是有形资产的12.3倍。而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1997年的市值仅1622亿美元评价体系,其账面价值却高达7166亿美元,微软的账面价值仅及通用汽车的6.28%,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3.7倍,这就是无形资产的魅力。

一、无形资产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机理

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表现出很多特征,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这些特性是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具体有:

(一)无形资产使用中的低机会成本性

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如被用于企业的一项经营业务中,就不再可能同时用在另一项业务中,这构成了有形资产在使用中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则不同,巴鲁·列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在一个地方的使用并不会影响无形资产在其他方面的使用,这使得无形资产在使用时机会成本极低。这一特性使得无形资产和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大于有形资产。无论是企业的文化、知识、经验,或是技能和商誉,一旦成为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们就可以对企业的多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企业构建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也可以从多个活动获益,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成本,从而使得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超额利润的影响是大范围的和宽泛的,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

一般来说,有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会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去,无形资产则不同,它具有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因为无形资产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可以低成本拷贝复制,而每次拷贝成本相对其开发成本几近可以忽略,从而使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远高于有形资产。而且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以使无形资产不仅不会被损耗,反而其质量还会被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出现积聚效应。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成为一种“一次投入、长期获益”的高价值的投资,并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更深远地影响企业的超额利润。

(三)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积聚效应

积聚效应指当企业已有的资产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会加速后续资产的形成和积累进程,产生良性循环。在这里评价体系,企业无形资产的初始存量会影响其后来的积累过程。

Grossman and Helpman的保护待售模型[2]认为,“知识是可以累计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想的基础上。然而,机器需要折旧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知识上投入的每一美元都有极高的边际贡献,而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 3/4 是在弥补折旧。”

由于无形资产的积聚效应,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如企业专注于某领域的研发,其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累积越多,对继续研发效益的影响就越大,并且效益的增长会呈现加速度态势,使得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状态,进一步放大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对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这些特点导致了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同时,在理论界,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产业定位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等,都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希冀发现维持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途径。无形资产“难以模仿、难以替代、难以流动和交易”的特征,使得企业稳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成为可能。

(四)无形资产的很难模仿性

由于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中存在的背景和路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关联性、或与竞争力优势之间的模糊因果关系,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完全复制相关因素与过程,模仿无从着手。即便复制,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不经济。

(五)无形资产的很难替代性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是高度个性化或高度异质性的,所以不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是无形资产与生俱来的特性。

(六)无形资产的很难流动和交易性

通常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很难计量、高度依附于企业组织,不存在可见的表现形式,因而流动和交易都十分困难,不存在较完备的交易市场。

结论:无形资产是企业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性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评价体系

企业在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通常会关注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可以区别不同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首先,对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可以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知识链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等进行评价。此外,也有人采用回归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测评[3]。

所谓价值链分析法评价体系,即企业是由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整体,而从整体的角度一般很难识别其竞争优势到底来自何处,因此只能把企业经营活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价值活动,形成该企业的价值链,再分析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才可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的价值增值活动,因此把企业同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比较,判断出经营效益优于对手并最终对企业相关产品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活动,就可以识别出其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是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能有效分析出企业经营中是哪些部分对企业价值增值起核心作用。

所谓知识链分析法,即从知识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它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价值链知识分析,另一种称为知识链价值分析。前者是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出关键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支撑关键活动有哪些知识,即关键知识。假如发现一种关键知识支持多个关键活动,则该关键知识即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后者,即知识链价值分析则先把企业整个活动分解为一条知识链,再分析其中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到关键作用,最后再分析哪些知识对企业价值本身的创造、混合乃至对内交流起重要作用,则这种特别知识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技能分析法,即从技能角度来分析和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一个企业很难在所有技能上都出众,但可能它在较重要的战略(如这种战略是关于质量的)上才具有一种或几种技能优势,即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对不可辨认的组合无形资产(商誉等),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用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价值分割和评价([4]吴晓勇,2007)。

再次,则可以从会计学科的角度,依据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贡献德的机理,选择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5],如:

(一)评价无形资产结构和配置无形资产状态的指标,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占全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全部无形资产比重、单项无形资产比重等

(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增减和变化趋势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更新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无形资产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率等。这些指标可以激励企业重视无形资产日常维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评价无形资产配置效率的指标,包括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投资报酬率等。

通过上面的评价,可以从不同方面评价无形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能力。

三、实证研究

由于资料限制评价体系,这里以07年前的部分Wind 金融数据库数据进行讨论:

沪深两市A股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年分

公司总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数

有无形资产公司比例

无形资产总额

无形资产

平均值

无形资产/总资产

2001

1331

1026

77.08%

7082075.01

6902.6072

1.92%

2002

1346

1142

84.84%

7921184.02

6936.2382

1.77%

2003

1423

1220

85.73%

9048942.43

7417.1659

0.62%

2004

1425

1250

87.72%

10862926.37

8690.3411

0.66%

2005

1425

1277

89.61%

12373017.75

9689.129

0.63%

2006

1424

1297

91.08%

14953430.02

11529.244

0.65%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2007年版

从表中可以看出,拥有无形资产的上市企业的比例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存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绝对数从708亿增加到1495亿元,增长量较大、较快,可见上市企业对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这也得益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的披露。

但表中也反映出无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的比例较小,而且出现下滑趋势,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投资,而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未实现规模,无形资产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有形资产增长速度,现实中,企业倾向于披露确定性强的有形资产,对难确定、难操作的无形资产不愿意披露。据有关研究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2万亿元无形资产流于会计账外,这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间产权交易十分不利。

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重视和构建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投入紧密结合,两者良性互动,构建和维持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茅宁,王晨.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0-82

[2]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3-173.

[3]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61-64.

[4][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23-40

[5]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8-56.

[6]陈佳贵,黄慧群.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义[J].管理世界,6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8)

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析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成本(即最开始购置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完全成本)或简单重置成本(即以重新购进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需的支出费用)作为推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按被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价)减去应扣减损耗及贬值,或乘以成新率来确定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在实际运用中,重置成本是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历史成本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成本法的适用场合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但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所以成本法的使用也有局限性。一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合理的。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三是大多数无形资产常常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应用前景差或开发成本低而应用前景好的现象。对这样的无形资产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是不合适的。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不论是收益现值法还是成本收益加法,其出发点均是将所预计的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收益期限和收益率作为资产评估的主要依据。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此法时基本上不用考虑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克服了无形资产历史成本的不完整性缺陷。第二,从理论上讲,收益法以资产的预期获利能力为基本依据决定资产现行公平市场价值,评估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它克服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弱对应性和虚拟性特点给成本法使用带来的不便,对于成本和收益相关性差的无形资产也能评估。第四,采用这种方法会使评估者站在买者(或受让方)的角度来确定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往往对无形资产的接受方比较有利。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存在着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因为在收益法运用中评估者需要对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年限等指标做出预测,预测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随意性。评估者对这些参数预测的主观态度都将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

(三)市价法。市价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若干具有可比性的相同或相似的无形资产作为参照物,并根据它们的交易条件,市场交易价格和价值影响因素的差异,以及使用权转让次数,综合分析调整,来确定无形资产评估值的方法。市价法在使用时应注意其前提条件:(1)存在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市场;(2)参照物及其与被估无形资产相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搜集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运用市场法进行资产评估是一种很直接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存在充分发育而且很活跃的市场。再者,由于无形资产垄断性强、透明度不高,使取得相关信息资料十分困难,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评估参照物,有时甚至是不可操作的,现行市价法的局限性就显得更为突出。这些因素限制了市场法在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新方法

传统的方法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在此介绍几种新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复合成本法、生存曲线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现值法。

(一)复合成本法在评估无形资产中的应用。所谓复合成本法,就是在评估一项无形资产时,不仅考虑其历史成本或重置成本,还要考虑其稀缺性及其效用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效用函数/稀缺系数)×100%

通过上面的公式,可知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劳动量、效用性和稀缺度3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1)劳动量。无形资产具有存在唯一性,理论上讲应当取最先研制成功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一批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最小劳动量。未获得成功的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劳动量则不能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在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中,也只有包含最小劳动量的无形资产交易才最容易成功,价值得到认可。不过最小劳动量在确定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实务中应当尽评估师所能,多收集资料,筛选对比后选出最小劳动量使用。也可以用历史成本或传统成本法求得的重置成本替代之,因为劳动量在无形资产价值中的影响并不显著。

(2)效用及效用系数。无形资产的效用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效用和生活资料效用。生产资料效用的测量标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效用对劳动量起着约定作用。效用系数通常用0,0.1,0.2,……1,1.1,1.2……表示。系数越大表明效用越大。无形资产效用系数的确定可参考专家和专有技术人员的建议按其作用的大小确定,专家如果认为使用一项无形资产可提高产量100倍,则可将效用系数定为100。

(3)稀缺度及稀缺系数。稀缺度指的是无形资产的稀缺状况以及市场上无形资产的供求关系,通常用稀缺系数表示。在理论上稀缺系数存在0的值,但是当其为0时实际意义及不大,所以我们将稀缺系数定在0.01至1的范围之内。而1则代表着供求平衡时的稀缺系数。系数越小表明越稀缺,反之亦然。

可以看出,复合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无形资产价格和成本背离的现象,在评估实务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成本法不同的是,它考虑了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情况,因此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二)生存曲线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生存曲线法主要用来预测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无形资产经济寿命又叫有效期限,是指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并具有超额获利能力的时间。所有系统,都会随使用年限而退化并最终失效。而失效的时间往往是一个随机变量。生存模型就是以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状态(生命状态)为研究对象的,视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为随机变量,用一个恰当的概率分布函数(生存分布)去描述,对生存分布函数进行统计处理从而预计无形资产的剩余寿命。

采用生存曲线法预计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六个主要步骤:第一,收集生存数据。我们可以选定一个样本进行观测,所有观测点由存活的初始状态转变为死亡状态后试验终止。另外,我们还可以观测市场上同类无形资产的生存、死亡情况来收集生存数据。第二,数据的初步分析,绘制数据图以获取模型选择的一些信息。第三,模型选择,即选择一个恰当的模型去拟合生存数据。第四,参数估计。第五,模型检验。第六,求出无形资产的期望剩余寿命。

(三)成本收益双折现法。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即历史成本双折现及超额收益现值法,是指在无形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其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和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应扣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格的一种方法。该评估方法适用于一切易于获取历史数据的无形资产的评估,重置成本可以获得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的评估,该评估方法也是适合的。当涉及到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的转让和许可权时,该评估方法是不适宜的,因为其评估的结果不易为交易双方所接受。

成本收益双折现法的计算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值=历史成本折现值+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1)历史成本折现值,即无形资产的历史折现至评估日的值。当评估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易于获取时,可根据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按照一定的复利率折现为评估日的数据;如果评估日该项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数据资料不易或不能获得时,可用其完全重置成本代替之。(2)使用过程中价值积累,即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投入积累。(3)实体性贬值,也称有形磨损贬值,它是指资产在使用或闲置中因磨损、变形、老化等造成实体性陈旧而引起的贬值。(4)功能性贬值,也称无形磨损贬值,它是由于技术进步出现性能优越的新的无形资产,使原有的无形资产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5)经济性贬值,指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与同性质资产相比活力能力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市场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供应的变化、成本的上升、通货膨胀、利率的上升等因素都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贬值。(6)预期超额收益现值。如果至评估日,无形资产才开始出现,则公式中除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外其余各项均为零.这时该评估方法与现行的三种评估方法中的收益现值法等价。

(四)成本收益现值法。成本收益现值法,就是考查评估基准日以前评估对象所费成本,并通过一定的物价指数将此成本调整为评估基准日时的价值(现值)作为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的一部分;评估价值的另一部分是在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各年销售收入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提成率,其提成额除税后作为评估对象带来各年收益,再通过折现求和计算所得的结果,以上两部分之和即为该评估对象的评估值。由上述可见,该方法同时考虑重置成本标准和收益现值两种标准,它比单一的重置成本或收益现值标准全面,该方法适用于商标所有权价值的评估。其计算公式为: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9)

一、引言

毛彦龙(2006)指出,资产和资本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是企业经营、理财的对象和载体。企业融资的不同来源决定了资本结构,而投资的不同方向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往的研究较为重视资本结构的合理配置,而对资产结构的优化则研究较少。仅通过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全面系统地改善企业的资金运作,成效并不显著。应结合资产结构的优化。

然而,目前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之处,不仅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各项资产的比重失衡,而且各项资产的内部结构也并不合理。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财务成果。优化资产结构,可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二、资产结构的相关概念

关于资产结构的定义,本文采用下述定义,倪红霞等(2003)认为,“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流动资产内部的短期投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总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1 流动资产比例过大

虽然,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以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但由于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弱,过高比重的流动资产,会增加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获利。同时,不合理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将使得各资产之间将难以进行很好的配合,影响了总资产的利用效果,降低了企业绩效。

2 固定资产比重较小

固定资产是企业产生利润的主要源泉,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重要影响。若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小,那么固定资产将超负荷运转,其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日常维护费用也会增加,从而难以实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效果。

3 无形资产比率偏低

无形资产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但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仍然偏低,与“Morgan Stanley全球资本指数”的标准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流动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是流动资产的构成主体。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应收款项和存货占有较大比重。应收款项和存货的变现能力较弱,其比重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将越低,同时,企业资金的占用量将越大,资金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当流动资产量一定时,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存货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应收款项和存货所占比重较大时,货币资金所占比重较小,而货币资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产,此时,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弱。

(三)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固定资产在购置前,缺乏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没有综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科学的考察与评估,盲目进行新项目的投产,而当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市场需求预测有误,产品销路不畅,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被闲置。被闲置的固定资产不仅不能带来销售产品的收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反而会增大企业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中的非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过大。如福利设施等非经营性资产,虽然可以惠及企业职工,但考虑其直接投入与产出,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收益,因此,非经营性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四)无形资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的比重较大,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比重较少。致使我国无形资产的技术水准偏低。当今世界,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取得超额利润的武器。技术水准偏低的无形资产结构,显然无法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虽然,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已大为增强,然而,无形资产的潜力却没有得到更深一层次的挖掘,其功效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

(一)总资产结构的优化措施

企业需要加快流动资产的循环,增强其流动性。需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并结合固定资产,进行流动资产的配置,提高企业资产的综合使用率,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相对于流动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若想扩大企业规模,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并同时考虑固定资产的配置结构。无形资产占比需要提高。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掌握核心科技,因此,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企业不但可以将无形资产用于生产经营,而且可以将其用于投资,或是进行无形资产交易,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二)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适当增加货币资金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并努力提高其周转速度。同时,要综合考虑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能力。过多的货币资金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在保持企业资产具有足够流动性的同时,需要适当控制货币资金的比重。对应收款项进行严格管理。首先,按销售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财务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产品刚打入市场时,可以采取适当宽松的信用政策,待产品销路稳定后,应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的赊销额度及赊销期限,并加快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对存货进行科学的管理。应适当减少存货的库存量,防止存货积压,同时加快存货周转。当然,应保证不发生存货短缺。企业可综合当年的市场行情、产品市场的淡旺季,进行存货储量的调整,使存货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固定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在项目投产前,应当进行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如市场供求状况、行业生命周期及国家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对所需固定资产的类型及数量,进行测算。同时,企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营性资产,应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比重,有助于企业收益的增加,对于为职工福利而设置的非经营性资产,应当对其比重进行严格控制。

(四)无形资产内部结构的优化措施

除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企业还可以通过外购途径,购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无形资产,提高无形资产整体的知识性水平,提高企业的收益。同时,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发掘无形资产的多种功能,拓宽无形资产的应用渠道,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功效,提高对无形资产的利用率,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五、结论与启示

合理配置资产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绩效。由于各类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存在差异,总资产的结构、各类资产的内部结构,都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绩效。

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篇(10)

[关键词] 无形资产;评估;管理

随着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已不仅停留在有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价值的高低是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工艺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的凝结。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升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所谓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所有者占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经营谋略、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服务信誉、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职工素质等等。也就是说,一切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不具备物质实体的资产,都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独立性。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可以不依赖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它体现一种权力或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二是转化性。无形资产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资产,但它同有形资产相结合,就可以相互转化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增值性。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增值功能,而且本身并无损耗。不少名牌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年销售额。四是交易性。无形资产有其价值性和增值性,因而具有交易性。如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可在市场上进行有偿转让、拍卖等交易。五是潜在性。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靠自身日积月累、不断努力,经过长期提高逐渐培育出来的,它潜在地存在于企业中,如经验、技巧、人才、企业精神、职工素质、企业信誉,等等。

一、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认识不足,导致无形资产多渠道流失。一些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只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作为财产加以重视,无视无形资产的存在,这是由于有形资产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在管理上操作性强,历来被企业所重视;而无形资产一般不以实物形态为载体,虽然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资产,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结果必然导致一方面企业家、技术人员“跳槽”带走企业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另一方面企业在介绍经验、举办新技术展览时无意中泄密,或是有关企业的技术资料、货源渠道、营销方案、会计数据等被他人窃取,使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大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对无形资产的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长官意志和家长作风,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的商标被别人抢注或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产品时,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企业由于未能对颇有名气的商标在国内或国外申请注册以求法律保护,而被他人抢先注册,以至丧失其专用权;企业不注重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其合法权益,对假冒、仿冒自己品牌的行为视而不见,也不寻求法律保护,任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泛滥,从而失去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信赖,使企业利益遭到了侵害。

3.对无形资产评估的认识模糊、评估方法不当。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因而极易被人们忽视。如企业形象、品牌商标等,不同企业的品牌商标社会影响不同,其市场价值也不同,使拥有者获利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有一个量的评估。而一些企业表现出对无形资产的漠视,对评估对象的认识模糊,信息掌握的不全面,当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缺乏必备的信息,使用的评估方法也不科学,很难对无形资产做出恰当的评估,导致评估质量低,反映出对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不规范。

4.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使企业无形资产不能有效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甚至有形资产都不能获利,那么,游离于有形实体的无形资产将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无形资产不能保值和增值。例如,企业长期亏损,声誉狼籍,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大量流失。

5.企业较重视传统的无形资产,忽略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企业长期以来对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识较全面。但是在高度重视传统的无形资产同时,忽略了企业机构的知识资源、企业管理层的能力、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机构组织架构的合力,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客户、销售渠道、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而这些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整合核心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全方位竞争力大有益处。

6.无形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许多企业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无形资产,没有把无形资产管理作为系统工程,造成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相互推委、扯皮甚至内耗。也有的企业把无形资产管理仅局限在财务管理的会计账表范围内,大量账外的无形资产无人问津。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留下诸多隐患,如果不尽快解决,必将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二、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

1.提高企业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拥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著名的商标能成功地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起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促进产品畅销的作用;发明专利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取得产品市场竞争的优势,从中获得超额利润;专有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很强的竞争能力;信誉度高的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生机。因此,企业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使无形资产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市场的变化,促使员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企业共同管好企业的无形资产。

2.增强无形资产法制观念。企业要加强无形资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更新观念,使企业从最高层到全体员工都能理解无形资产法律法规的内容,并善于利用这些法律法规保护无形资产。我国的立法对无形资产的权益保护涉及有商标法、专利法,并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和专利的侵权行为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以及处罚措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损害和侵吞无形资产权益的行为,使法律成为保护无形资产权益的有力武器。

3.重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管理,企业要建立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为了有效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还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职能部门,设置专职的无形资产评估人员,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分类、价值评估、竞争力评测、投资和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使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得到量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打下基础。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职能部门还要做好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以利于无形资产的准确评估,并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转贴于

4.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无形资产的评估要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讲,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既可以使传统的无形资产得到量化,又可以使隐形的无形资产得到量化,把隐形无形资产与传统的无形资产结合起来。根据无形资产的内涵,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大致如下:⑴知识员工占有率。知识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隐形无形资产,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可以客观反映企业知识的价值。⑵无形资产占有率。评价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本中的比重。⑶无形资产贡献率。考核企业单项或全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成本的数额所占企业总收益或总成本的比重。⑷无形资产总投资率。反映企业无形资产投资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是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⑸无形资产总收益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通过对无形资产的投入,预测未来带来的增加值数量。⑹无形资产利用率。该指标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效益评估,反映一定时期内无形资产利用效率。在上述指标中,投资率和收益率可以先按单项计算,然后汇总计算企业全部无形资产的投资率和收益率。根据以上指标,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收益,从而确定哪些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哪些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哪些无形资产可以增值,哪些无形资产不能增值,以此确定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5.加强无形资产的跟踪、监管、保护工作,积极促进无形资产的转化。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无形资产保护制度及必要的内部监督与管理制度,为规范企业自身行为,提供保证和依据;另外,对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6.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即是无形资产的增值过程。要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⑴要健全转化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连接企业各个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全力整合这一特点;并将依靠企业间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互相依存,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⑵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增强转化动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这种劳动要不断地进行,就需要相应地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通过市场使知识的商品化、货币化来实现的。无形资产的创造者、生产者或拥有者能否得到价值补偿,补偿多少,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因此,企业要根据无形资产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大小,给予其创造者相应的奖励。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如股票期权、年终奖励、按项目提成、按未来经济收益的现值比例分配奖励资金、按技术能力确认技术股、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等,以此调动无形资产创造者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单纯的物质奖励往往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对其人格的尊重和能力的认可与赞誉则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调动人的潜能和动力。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崛起,无形资产的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团队性和集体创造的特点。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知识密集性产品的研制、生产,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采用先进、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传统的无形资产管理忽略了以人为本,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企业应该按照蔡吉祥教授首创的“无形资产6W管理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无形资产6W管理法”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个W是WHAT,即企业要知道自身应该有什么无形资产。一个企业结合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发展方向,在众多的无形资产资源中要明确应该重点开发什么无形资产,现在已经拥有什么无形资产。WHAT既是无形资产的数量管理,实际上也包含了无形资产的开发战略的管理。第二个W 是WHICH,即哪一个无形资产创造收益。企业应该掌握目前具体哪一个无形资产在发挥作用。在企业已经拥有或从外部引进的无形资产中,哪一个在创造收益,哪一个还没有发挥出应有或预期的作用,WHICH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质量管理。第三个W 是WHEN,即无形资产何时有效。企业必须掌握各类无形资产法定有效期限。WHEN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时间管理。第四个W 是WHERE,即无形资产在何地发挥作用。企业必须掌握无形资产权益所覆盖的地域,占领的“无形领土”空间有多大。WHERE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空间管理。第五个W 是WHO,即谁和无形资产有关。企业应该知道本单位的员工谁与无形资产有关,谁在开发无形资产。WHO实际上是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第六个W 是WHOSE,即无形资产属于谁的。企业必须掌握无形资产的产权属于谁。不同的来源渠道无形资产产权归属不同。WHOSE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无形资产6W管理法”的价值在于,贯穿了以人为本、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企业实施“无形资产6W管理法”,不仅在于使无形资产达到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而且使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无形资产各要素之间构成完整的系统,无形资产管理各环节形成协调,使无形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无形资产法制观念;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加强无形资产的跟踪、监管、保护工作,积极促进无形资产的转化;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采用先进、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通过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提高现有无形资产的推广应用率,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用无形资产占领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蔡吉祥.无形资产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3]金乃成,等.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5.

[4]刘世香.浅谈新时期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经营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3,(12).

上一篇: 消防安全灭火方法 下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