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的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1:24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1)

剖腹产腹部切口治疗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性手术,我院据此对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展开研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12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将其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70例患者年龄自20~55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糖尿病患者8例,贫血患者7例,合并肥胖者5例,体质消瘦患者6例;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全面的、人性化的、专业的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1术前护理要点 手术前,护理人员做好安全宣讲工作,讲明手术注意事项,对合并症患者展开有针对性的术前治疗,积极调节她们的血糖水平,纠正贫血现状;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做好肠道、阴道等相关事宜准备。饮食上,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自身状态,提示患者术前少食多餐,坚持遵循低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原则,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并严格执行,供给患者所需的基本营养。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使用电刀时,应该保持相对应的温度和强度,尽可能减少皮肤与电刀的接触次数和时间。缝合之前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选择适应于患者的切口缝合方式和缝合材料,分割还是注意把握力度和松紧度,保证间隙适当、切缘相对齐[1]。

1.2.3术后护理 术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常规低流量吸氧,术后24 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以严密监测,观察电解质平衡状态、尿量等,准确把握换尿管的时间。依据麻醉和手术形式选取,对于全麻患者,不能使用枕头,保证平卧头朝一侧,随后对其进行口腔分泌物引流。可适时采用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15°~30°,给患者双膝下垫上小软枕。

切口护理要点: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的药物,观察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现象,对术中出血量大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和合并症患者要展开重点观察[2]。对合并症患者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伤口,减少脂肪液化可能。一旦发现脂肪液化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对其展开治疗。

饮食:手术后禁止患者进食;术后6 h之后可进食流食,等患者肠气畅通之后,再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营养物质,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精神畅快[3]。

术后,医护人员要适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具体讲解科学起坐、床上大小便的注意事项;介绍腹带的使用方法,建议患者控制好松紧度;引导患者适量运动;引导患者双手按压住切口两侧,向内部用力,进行有效咳嗽,以防切口开裂[4-5]。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不要搬动重物,腹部肌肉的能力锻炼应当有序展开,手术后1~3个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此外,院方还应定期进行术后的宣教,提示患者观察阴道排液的状态,提示患者4 w后进行复诊[6]。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试验所得数据通过软件SPSS 13.0专业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数据如下:切口开裂患者:对照组8例,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6例,观察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照组10例,观察组2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结论

实施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小剖腹产手术中腹部切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7]。

参考文献:

[1]于宝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

[2]乔莉生.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

[3]田会玲.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术后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06).

[4]宋孟霞.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2)

老年人有些重要生命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以及术后后愈合能力都低于中年人,加上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术后护理问题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下面谈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手术后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忧伤、敌对和孤独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给手术后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了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沟通,理解他们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态度应热情、耐心,以消除老年人由于手术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应重视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自我护理需求,帮助老年人建立价值感和满足感。老年人多数不喜欢护士包揽全部的生活护理,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形成消极情绪。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为老年人提供自我护理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梳头、漱口、刷牙,自己按摩身体受压部位;理疗时让他们自己控制时间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找回满足感和自信心。

2重视内科病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而手术本身可诱发一些疾病或加重症状。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血糖症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

3寒战的护理

术后寒战是腹部手术后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由于手术暴露体表引起散热过多,术中出血及大量输液,输血等冷刺激和对手术的紧张心理,使血汇重新分布,周围血管痉挛收缩而影响回心血量。老年人代谢水平较低,容易出现寒战,因此应做好保暖工作,手术后及时加盖被服或用热水袋保暖,各项操作都应集中进行,减少暴露患者的时间和次数。用阿托品0.01~0.02mg/kg静推或莫菲滴壶中加入,对寒战有良好的效果。

4尿潴留的护理

手术后输注大量液体,由于排尿习惯改变、麻醉、肌肉松弛,以及男性老年患者多伴有前列腺增生,所以术后尿潴留症状比较多见。护理上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利用条件反射练习床上排尿,让患者聆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地按摩膀胱区。必要时早行导尿术,解除患者痛苦。

5腹胀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3)

疼痛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们对117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7例腹部手术患者,男66例、女51例,年龄22~75岁。其中胆道手术38例,胃部手术35例,肝脾手术25例,其他上腹部手术19例。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以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信任,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进行术后疼痛宣教,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告诉疼痛可能会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方法,术后解释有一定的渗血和疼痛是正常的[1] ,让病人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有效控制住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成功,以减轻因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正面或积极的言语和暗示引导患者,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能力。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理都应告诉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

2.2一般护理: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病房温度 光线适宜,尽可能降低噪音,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开展时间护理,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以促进患者较好的入睡来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切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顺引流管走势将其妥善固定,减少因翻身活动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者翻身,背部置靠垫,膝下置软枕保证舒适;指导患者侧身起床,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可减轻疼痛。留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时,避免压迫、扭曲、牵拉管道及时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如出现排尿困难时,立即诱导排尿(如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针灸等),必要时给予导尿等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视觉分散法:电视、读小说 ,听力分散法:音乐、听故事,触觉分散法: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

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对担心止痛药物作用的患者,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应该依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部分患者常规剂量镇痛无效,患者依然疼痛,不要将因疼痛而要求增加止痛药剂量而当作成瘾。所以,给药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患者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3体会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4)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2岁。本组全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1.2带蒂皮瓣移植的病情程度其中18例患者患指外露;8例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造成皮肤缺损。入院后确诊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

2结果

26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切口感染。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一时不知所措,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情况,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心电图、血标本、皮试等,术前禁食水,做好胃肠道、皮肤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供皮区的皮肤,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

3.2术后护理

3.2.1病室要求室温保持20℃~25℃,湿度50%~60%。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以利病人休息。病房内禁止吸烟,反复强调不可主动或被动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促进血小板凝集,易造成吻合血管痉挛与栓塞,所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3.2.2心理护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强迫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循环血管收缩、血运差,影响皮瓣成活。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及时镇静止痛,以利切口愈合。

3.2.3护理术后保持正确,不良易导致皮瓣蒂部扭转、受压、折叠,而影响皮瓣供血,一般采取平卧屈膝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肘部垫高与腹部同一水平,以使患肢制动。防止夜间患者熟睡后,会不自主的移动患肢,应以6 cm宽胶布或石膏绷带束缚肢体,术后40 h可适当下床活动,以不影响皮瓣血运为宜。

3.2.4烤灯照射的护理术后给予40~60 W的远红外烤灯照射患处保暖1周,照射距离40~60 cm,利用红外线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患者无意识活动患肢,灯距太近,局部过于干燥或烫伤皮瓣,影响皮瓣成活;灯距太远,保温不够,易引起皮瓣血管痉挛。

3.2.5皮瓣的观察与护理①时间。术后6~8 h观察局部伤口情况、皮瓣血液循环,记录皮瓣色泽、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术后2 d内观察记录,1次/h,术后3 d内观察记录,1次/2 h,术后4 d~1周观察记录,

1次/4 h,术后第2周观察记录,3次/d。②色泽。皮瓣复温后,色泽较健侧稍红,观察色泽变化时应该避免在强光下进行,以免出现偏差而导致误诊。③皮温。正常皮瓣温度31℃~35℃,皮温与健侧相同或相差1℃,说明皮瓣存活良好;如果皮瓣组织与健侧皮温相差大于3℃,表示静脉回流不畅,要及时报告医生。④毛细血管反应。用棉签轻压皮瓣,正常情况下皮瓣受压处苍白,移去棉签后2~3 s 转红润。如超过5 s或反应不明显,表示有血运障碍。⑤肿胀。一般皮瓣组织有轻度肿胀,这是术后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术后48 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退。但是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是将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

3.2.6断蒂训练此类皮肤属寄生皮瓣,3~4周后,即断蒂前须做皮瓣蒂部血流阻断试验,以判断该皮瓣蒂部是否能成活,在进行阻断的同时可刺激周围毛细血管迅速增生。断蒂的指征:连续阻断1 h,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均无改变。术后3周开始做皮管训练,可用橡皮筋阻断法,观察皮瓣温度、弹性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2次/d,10~15 min/次,2 d后延长为50~60 min,如皮瓣无发黑、发白,用针头刺皮瓣出血活跃,1周后即可断蒂。

3.2.7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者消毒2次/d。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深呼吸、主动有效咳嗽、排痰。防止便秘,指导患者多食水果、清淡饮食,按时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压疮,每2 h翻身,按摩受压皮肤。

4 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恢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锻炼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原则上以感到疲劳,能忍受为度。在患肢固定良好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耸肩、健指及腕部的屈伸活动。断蒂后鼓励患者练习肩关节旋转、外伸、上举、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手指屈伸等活动,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5)

1全麻腹部手术及其护理概述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对术后的康复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全身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病人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病人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我们必须主动地采取一系例对应措施,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2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

(2)术后低体温:术后低体温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常未予重视。

(3) 术后高血压: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4)术后:全麻术后传统上用去枕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

(5)术后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疼痛明显,2~3天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

1)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

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

因此,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

3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对策

(1)重视呼吸功能锻炼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7],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

2)切口疼痛。

3)神经反射刺激

(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6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h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及时给予氧疗

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反应,使患者通气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常规给予吸氧24h,流量2~4Lmin-1,视具体情况而定。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行上腹部手术,术后氧疗时间应适当延长,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4)采取早期半卧位是腹部手术后最佳的医疗

早期半卧位能全面提高全麻腹部手术后的康复质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早期半卧位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复苏。

(2)早期半卧位有利于引流,以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3)早期半卧位有利于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4)减少疼痛刺激反应: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中,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数代偿性增加,而长时间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咳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易于咳出。

(6)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可采用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7)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积极活动可刺激肺通气/血流灌注增加,促进分泌物清除及氧合作用张淋西,术后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机理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8,术后24h在病情答应的情况下,协助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大手术患者,如活动耐力较好,让其自行床上活动。方法:将一根坚固的带子系在患者床尾的栏杆上,让其用于拉紧带子坐起、躺下,如此反复锻炼。

全麻上腹部手术易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在相信在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护患配合,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疼痛和并发症,使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6)

【关键词】妇产科 腹部切口

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487例,其中实施子宫肌瘤挖除187例,子宫全切术246例子宫次全切术40例,异位妊娠8例,宫颈癌根治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1~67岁,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人,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2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 h尽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13-03

手术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虽可解决诸多问题,但手术麻醉及创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渐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护理模式[2]。笔者根据腹部患者的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心理及生理状况,促进了患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142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观察组:男37例,女34例;年龄20~74岁,平均(51.25±6.17)岁;行胃肠道手术53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4例;微创手术31例,开腹手术4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20~73岁,平均(51.21±6.18)岁;行胃肠道手术54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肿瘤切除术3例;微创手术32例,开腹手术39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患者;②术后昏迷、伴有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疾病患者;③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如: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健康饮食、指导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及自身疾病原因,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术后康复也有一定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期间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从而减轻其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效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必要时可播放患者喜好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程度。

1.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加明显。对于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交谈、说话,播放喜好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对于疼痛程度严重的患者给予适量镇痛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取舒适,尽量减少咳嗽、深呼吸等动作,避免牵拉切口,产生疼痛。

1.2.3 饮食指导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一般在术后6 h即可指导患者进食流质类食物,待患者出现肠鸣音后给予半流质食物,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早期食物摄入应避免产气类食物,以免发生腹胀,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及异常反应。

1.2.4 早期康复护理 患者回到病房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给予四肢关节及肌肉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8 h患者可取半卧位,根据患者舒适情况变换;术后第2天帮助患者坐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生活逐渐自理,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等。康复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不可使患者劳累过度,以免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定;{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的比较(d,x±s)

3 讨论

腹部手术是治疗腹腔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腹腔手术技术已日益成熟,尤其是腹腔镜、胆管镜等微创手术的问世,使手术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更快[3],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如:患者心理状态、术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4],这些因素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对康复进程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课题。

由于手术患者对自身疾病、手术方法及预后效果了解较少,术前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由于疼痛、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很易引起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5],而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具有不利影响[6],因此,针对上述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不良情绪。

疼痛是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在术后1~2 d疼痛较为明显,虽然疼痛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功能,但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7],严重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还可抑制胃肠蠕动、降低分泌物排出[8],因此,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积极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疼痛,促进其康复。

手术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课题,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及麻醉等各种原因,术后胃肠功能多处于麻痹状态,使患者胃肠功能低下[9]。多数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缩短术后排气时间[10]。也有研究认为,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手术患者内脏自主神经功能,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促进营养吸收和切口愈合,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笔者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同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给予腹部手术患者饮食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促进切口早日愈合,使其尽早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笔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及早期康复训练均有利于腹部患者康复,但在应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须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状态下开展,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参考文献]

[1] 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7-68.

[2] 李越.护理干预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4-125.

[3] 赵雪勤.针对性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102-103.

[4] 戴英伟,吴秀芬.舒适护理干预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78-279.

[5] 蒋立荣.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70-172.

[6]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96.

[7] 林洁,杨华,罗素君,等.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5-136.

[8] 穆宝华.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548-3550.

[9] 林雪梅,符梅华,罗晓芬,等.药熨配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91-92.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8)

手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器官,人类活动每时每刻都要使用手,因此手的损伤十分常见,据统计,手外伤占外科急诊总数的20%以上,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1]。手的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受伤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针对这些问题,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7月运用腹部带蒂皮瓣术治疗皮肤缺损的手外伤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手外伤行腹部带蒂皮瓣术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电锯伤20例,电刨伤7例,刀切伤3例;左手外伤8例,右手外伤22例。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大多数是轻壮年,面对众多的困难,患者内心非常紧张、痛苦,一时不知所措,心理负担增加,情绪低落。我们应同情和理解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病人的困难,必要时给予一些物质帮助,特殊患者可以向医院申请减免部分医疗费用,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类似手术的成功病例,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消除焦虑和陌生感,增强信心、安心养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2体位的护理 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需卧床1周,术后为防止皮瓣水肿或皮瓣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卧位时可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侧卧位。术后予患肢软枕垫高,肢体抬高于心脏水平10-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肿胀[2],本组患者均无明显水肿发生。

2.3灯烤护理 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术后,皮温相对较低,须安置在室温22-25℃、湿度60%-70%,安静、舒适、清洁的病房。

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应安置病人在空调房内,遵医嘱予60W的烤灯持续保暖,烤灯距患肢皮瓣距离为30~40厘米,烤灯应用干净中单覆盖,中单每日更换,随脏随换,护士须常巡视病房,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本组患者未出现皮肤烫伤现象,保证烤灯有效。

2.4血运观察 患者术后每隔1小时观察皮瓣血运, 7天后皮瓣血运可2小时观察1次,2周后可停止观察。如果伤口有渗血,皮温低、颜色青紫、肿胀、皮纹减少或消失,血潮试验加快,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应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如皮肤呈苍白,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超过5秒,指腹干瘪甚至冰冷,血潮试验减慢,提示动脉血供不足,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处理。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过及时处理,皮瓣血运逐渐恢复,未出现坏死。提示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巡视患者,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2.5饮食指导 腹部带蒂皮瓣术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伤口愈合。特别要嘱咐患者禁食酸辣,禁止吸烟、喝酒。

2.6皮肤护理 腹部带蒂皮瓣的供区、受区部位需制动,术后医生予胶布粘贴固定,限制肢体活动,敷料包裹压力适中,减少皮瓣张力。胶布固定一般需要3周,部分患者皮肤易过敏,出现水泡、红疹,护士须经常检查患者胶布粘贴处的皮肤,进行床头交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为减少过敏现象,可每天用灭菌用水或75%的乙醇檫拭胶布周围的皮肤。此外,为防止局部皮肤,特别是腋窝、肘部出汗多的部位潮湿、糜烂,责任护士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敷料、衣被随脏随换。如皮肤出现水泡、红疹,则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相应处理。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胶布过敏,出现数个水泡,护士用注射器在无菌状态下抽吸,并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及水泡周围皮肤完整,防止感染。

2.7断蒂的护理 腹部带蒂皮瓣断蒂需在皮瓣成活,一般3周皮瓣与受区建立可靠血供联系,方可断蒂。断蒂前可用引流胶片扎紧皮瓣近腹壁端,5分钟内观察有无缺血,如无缺血、皮瓣颜色红润,则延长时间至15分钟。如指腹变紫则立即松开引流胶片,待皮瓣红润后再结扎。如15分钟后皮瓣血运好,则改为30分钟、60分钟,每天夹2~3次,2~3天后可断蒂。本组患者,我们采用此种方法,皮瓣血运良好,均成功断蒂。

3 小结

通过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术患者,行心理、体位、灯烤、饮食、皮肤、皮瓣断蒂的护理,保证手指的长度,获得满意外观。提示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巡视病房,重视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这是皮瓣成活、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断蒂术后患者手指恢复创造了条件。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24-02

Clinical research of intestine nursing mode on belly postoperative

WU Bihua

(Department of Surgery 3,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ping District,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belly postoperative intestine nursing model. Methods:440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belly operation from January 1, 2005 to October 1, 200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intestinal adhesion preventive nursing model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higher. Conclusion: Our hospital adopt the intestinal adhesion preventive nursing model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obstruction decreased effective.

[Key words] Belly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leus; Nursing model

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因此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其他部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多。腹部外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较高,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粘连性肠梗阻,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分析原因除与其疾病本身及手术方式有关,也与术后对肠护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很大关系。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从肠生理和肠粘连的病因出发,制订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模式,对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该护理模式,经与对照组比较,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2005年1月1日~2008年10月1日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4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20例,男132例,女88例;年龄25~75岁,平均55岁;其中,行阑尾切除术65例,胃部手术8例,脾破裂手术35例,肠粘连松解术37例,肝胆手术75例。对照组220例,男134例,女86例;年龄24~76岁,平均56岁;阑尾切除术70例,胃手术8例,脾破裂手术34例,肠粘连松解术35例,肝胆手术73例。两组在性别、疾病及手术种类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广谱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不做特殊腹部护理。

研究组除做常规护理外,采用一整套预防肠粘连的护理方法。⑴肠热敷:于术后24 h后采用肠热敷,即用红外线理疗器行腹部照射,3次/d,照射30 min/次,疗程10 d。⑵肠人工运动:于术后6 h开始分阶段进行人工运动,疗程10 d。①呼吸运动。患者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吸气,缩唇慢慢呼出,呼气时数数,待数到7时发一个“扑”声,呼吸运动与呼吸比为1:2或1:3,每4小时1次,2遍/次。②上肢运动。指导患者做上肢屈、展、上举、握、拉运动,10~20遍/次。2~3次/d。③下肢运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屈、伸蹬等动作,2~3次/d,5遍/次。协助患者经常变换,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2~3次/d,15~20 min/次,以增加肠相对运动。具体为小型手术(如阑尾手术等)术后第1天便可下床活动,中大型手术(如肠粘连、肝胆手术等)术后第2~4天视病情允许下床活动。分早、中、晚3次,15~20 min/次。对于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⑶腹部按摩。患者一手按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3 min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2~3 min,于术后3 d进行,早晚各1次,20 min/次,疗程7 d。年老体弱不能自行操作者,由责任护士执行。⑷术后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测量长度后按常规[1]操作插入接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吸引通畅,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折叠、脱落。并应严密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色量。术后第3天开塞露刺激或插肛管,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嘱其做排便动作且放松括约肌,将准备好的开塞露20 ml挤入直肠后嘱保留5~10 min。

1.3 观察方法

观察其显性粘连即出现阳性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症状:经常出现游走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体征:腹部隆起、可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压痛,听诊高度鼓音,肠鸣音亢进或消失,X线腹透有2个以上液平面。将出现上述阳性症状、体征者视为梗阻,无不适者视为无显性粘连。

2 结果

对患者术后观察跟踪随访3~5个月,发现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9.84,P<0.01),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高,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肠梗阻主要发生在小肠,因为大肠相对固定,即使粘连一般亦不会引起梗阻,只有小肠由于迂曲于腹腔中且位置活动度大,易粘连造成肠梗阻。因此,讨论肠梗阻问题主要讨论小肠的功能问题。小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具有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即消化功能和蠕动吸收的功能。由于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这一特性需要它具有足够的长度及具有足够的活动度以利于消化和吸收。对每一段肠管来说,它既有一个位置,又有在这个位置的相对大的活动空间,使其既利于吸收也可以减少粘连。

对于肠粘连的病因,一直认为与腹腔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有关。其中80%的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所致[2],由于腹部手术的不断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其复发率较高,致使有的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信心,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设计采用的预防和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模式分析原因如下:①首先采用腹部红外线理疗,其原理为红外线是穿透性和致热性,可使肠管发热增加其血运,减轻和减少肠管缺氧时间,从而促使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减少来达到减少肠粘连的目的。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或增加其腹部相对运动,使早期形成的肠管之间的轻度粘连在肠蠕动恢复时自行分离,使小肠在一个较大范围活动,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上,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恢复,从而减少肠粘连发生。③采用腹部按摩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努力提高患者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确定患者的活动量并增加患者的活动,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二是可通过按摩来增加患者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肠管粘连发生。④禁食、取半坐卧位,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经常通过胃管抽吸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插肛管刺激,促进排气,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参考文献]

腹部手术的护理篇(10)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高血压;护理

由于麻醉作用的消失,疼痛刺激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患者对手术恐惧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部分手术后患者可引起应激性血压升高。血压过高可诱发血管意外、血管吻合口或创面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术后高血压恢复在较大程度上受术后各种不适(疼痛、各种管道的不适、尿潴留等)和患者情绪、心理的影响。2004~2005年对我普科腹部手术后19例发生术后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2005年本组腹部手术后19例发生术后高血压患者,术前均无高血压病史。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4~76岁。其中结肠手术6例,胃部手术4例,肝脏手术3例,直肠、胆囊、胰手术各2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强烈的术前焦虑,不了解手术的过程、预后及是否安全,对手术恐惧,担心是否承受手术治疗,术后的伤口疼痛,这些均可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和失眠,易引发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心,向患者讲解和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应如何与医护人员的配合,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及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对失眠不能改善的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术后血压患者术后返病房后30 min测血压1次/4 h,改为1次/4 h 至术后48 h。术后血压于21.3/12.0kPa ,或超过术前血压的4.0~6.0kPa 者,应考虑术后高血压。发现术后高血压应立即告知医生,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术后高血压一般在清醒后3 h左右发生,5~7 h达最高峰。发现术后高血压时应立即告知医生,特别是血压在24.0~25.3/16.0~17.3kPa时,应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应用血管扩张药物硝普钠等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以防血压急剧下降或低于正常水平而造成不良后果。应用利尿剂速尿等辅助降压时,需注意速尿有导致低盐、低钾综合症的不良反应,用量宜由小到大,以防利尿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及低血钾引起心律失常。

同时要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必要的干扰尽量减少,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进行各种操作时要轻柔、敏捷,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1]。

2.2.2 严格记录出入水量,适当限制输液速度和量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在肠功能恢复之前不能进食,故需大量补液,液体量过大,速度过快,可造成血容量明显增加,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左心衰竭和肺水肿。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尿量、末梢循环、心率等,准确判断出入量,适当限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血压进一步升高。

2.2.3 疼痛护理 伤口疼痛导致术后血压升高者,发生在手术后24 h之内,应根据国际常用疼痛程度评估法(WHO)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2]及患者的面部表情、活动、睡眠观察为指标,给适当应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的刺激,镇定患者的情绪。术后高血压一般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可导致血压持续不降。本组患者2例因不能安静入睡,给予镇痛药物后效果不佳,患者血压持续不降,直至术后第4天后下降。

2.2.4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疼痛等,术后可易发生腹胀。腹胀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导致血压增高。应评估患者腹胀程度,向患者讲解腹胀的原因,并协助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多活动,帮助卧床患者在床上翻身。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或灌肠。

2.2.5 术后患者麻醉、疼痛、等因素导致腹压增高,膀胱过度充盈,可引起尿潴留膀胱胀痛引起血压升高。本组有1例患者,因此原因引起高血压发生。对于麻醉清醒后5~7 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给予积极诱导或行留置导尿,注意保留尿管是否通畅,防止因引流管不通畅引起尿潴留。

3 讨论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血压在2~4 d内恢复正常范围者12例,3~4 d内恢复正常范围者7例。我们认为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注意及时吸氧、止痛、镇静、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发现术后高血压,根据医嘱及时采取降压措施,保证了术后高血压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 中医基础的重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