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3 16:56:40

生物学科的特点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1)

中学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有如下特点: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中学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的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

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实践观点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甚至参观访问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参加以锻炼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

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以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三、教育方法的渗透性和针对性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

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使学生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1990年11月28日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和班级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对低年级学生重在提供生动的有思想意义的素材,偏重于事实教育。对高中学生仍要以科学事实为基础,注意“画龙点睛”式的思想升华。例如,讲到遗传学家摩尔根时,笔者曾补充介绍,他在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没有出席盛大的授奖仪式,他在致力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的褒奖。”最后,以两句话简评作小结:这就是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态度——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自己的事业。这实际上也向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81-01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新时期还要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明确生物学科的教学价值,方能重视

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来分析。

就初中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同时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因此,我们要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价值,,并加以重视,促进生物学的发展。

二、重视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

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容更为丰富。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利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 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 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师如果对生物学科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思想教育,充分理解思想教育,才能不走弯路。

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且还要使教育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由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微观变宏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使学生在接受能力范围内,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动漫、图片或视频使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理解性接受。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精确性。通过CAI课件重现生物实验过程,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教学要有效,教师必须要有心,在研究体会课程标准、备课执教等方面处处做有心人,真正做到学生学得主动、教学组织生动、师生有效互动,在单位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3)

2多学科相互渗透

生物科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与数学、力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互为一体,这种渗透与反渗透作用便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举例来说,力学、化学以及物理学对生物科学的渗透作用产生的结果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作用的边缘学科,例如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由此开创了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新方向。同时生物科学对力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的反渗透作用产生的结果便是新形成类似化学仿生学以及物理仿生学等新兴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量子力学、信息论以及控制论等新兴学科有了飞速的发展,再其强大的影响力下电子生物学、生物信息论以及生物控制论等边缘学科也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现代生命科学与多领域、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新特点促使人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不断汲取多方面知识扩大视野显得尤为重要,那种只局限于研究自己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隔行如隔山的状况将不再适应于社会发展。

3实验手段更先进

随着人们探索空间与认识领域的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实验手段日趋先进与现代化,这是生物科学现代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更是其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标志。换句话说,生命科学只有依赖于实验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新才能有飞速的突破与长远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技术水平与方法手段决定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高度。假如现代生命科学缺乏先进的现代化实验仪器,那么其发展进程将受到停滞,甚至一事无成。由此看来,不断汲取新方法,创新新技术,完成生物科学实验手段的现代化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创新,不仅方便人们从细胞水平上进行生物规律的探究,更有利于推动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研究分析,这不仅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对生物的新认识,更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4)

    初中生学业分化是影响整体教育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分化产生的差生转化、优生提高迫切需要科学的教育 策略的指导。从现状看,这个问题的解决并未找到令人满意的方法,究其原因,恐怕一方面在于学业分化本身 原因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由于对初中阶段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缺乏足够认识。当前教育体制中的学业 评价体系主要是一种绝对判定标准,这种标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失为是一种公平的选择尺度,而且对大多数 普通学生具有操作性方面的优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学生分化群体的对象,这种绝对判定标准一定程度上掩 盖了学习活动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即学业潜能的发挥。而从学科成就值等相对判定标准角度分析研究初中生分 化群体,将不仅有助于正确诊断评价绝对标准下的优差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教学论角度进一步认识初中生 各学科学业分化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从而为提高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有 益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1、取样:本市普通中学94级8个班组385人,从初一预备班到初二下学期连续跟踪三年,根据生物 学科历次考试总评平均成绩取超过@①+0.95sd的对象为优生组,共41人,其中男13人,女28人 ;取平均成绩低于@①-0.95sd为学业不良组(以下称差生组),共40人,其中男29人,女11人 ,差生组中包括留级生7人,其中男4人,女3人。分化组群体占总体21.05%。

    2、调查与测试:

    (1)生物、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绩及总评统计及分析。

    (2)智力测试:采用北师大心理学系修订的瑞文测验(spm)进行团体施测。

    (3)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主要查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负担、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

    所有数据均在foxpro中建立数据库,最后以spss软件作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一)学科成绩调查及比较:

    为了探明分化群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各学科学业成绩状况,将各种成绩标准化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见表1 。

    表1 生物及其他学科优差生成绩比较

    (附图 {图})

    表1数据表明,以生物成绩分化为基准的优差生组,在语、数、外和各科总评成绩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 差异(p〈0.001),进一步作生物与各科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生物与其他学科相关系数比较

    (附图 {图})

    **:p<0.01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初中学生总体上,生物学成绩与语、数、外及总评成绩均达强正相关程度,说明 生物成绩差异分布与语、数、外具有一致性。但在分化群体优生组、差生组中,生物学科成绩与其它各科成绩 均未达显著相关程度,留级生组中生物与外语、语文和总评分呈中强负相关,此结果说明在分化学生群体中, 生物成绩与语、数、外成绩具有与总体不同的变化趋势。

    (二)智力发展水平与学生成就的关系

    为了了解优差生分化与智力发展水平的联系,以瑞文量表对对象进行了智商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优差生及留级生智商分布

    (附图 {图})

    从表3结果可见,优生、差生、留级生的智商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组平均智商显著高于差生组。智力 水平优良的一级和二级(p[,75]以上)优生组有33人,占优生组总数80.4%,差生和留级生中仅 13人,占32.5%。智力水平中下的四级和五级(p[,25]以下)优生组2人,占4.9%,而差生 、留级生中有24人,占60%,这说明智力是影响学业分化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分析智力与各学科成绩的关系,学生总体智商与各科成绩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生物及其他学科成绩与智商的相关系数

    (附图 {图})

    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智力与各科成绩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程度,其中数学成绩与智力相关系数最高,达0 .6417,生物成绩与智商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达0.5544,语文成绩相关系数最低为0.4877, 这个结果与伯特(c·l·burt)报道的语、数、外结果基本一致。

    在分化群体中,各组学生学科成绩与智商的关系见表5。

    表5 各组学生学科成绩与智力的关系

    (附图 {图})

    表5显示,在优、差、留级生分化群体内,各科成绩与智商均未达显著相关程度,这说明在同类分化群体 中智力已不再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了。

    (三)成就值(accomplishment score)差异比较

    (附图 {图})

    成就值是判定学生的学力是否同他的智力相适应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学力离差与智力离差之差,若成就 值(as)为负值,可说明该学生不具备同其智力相称的学力,也就是说,学力潜力尚未或未能充分发挥,以 致未形成智力相称的现实学力,可视为学业落后或暂时落后。

    经对优差生各种成就值测算,结果见表6。

    表6 学生各科学力成就值比较

    (附图 {图})

    注:〈-8个体数:表示为低成就值人数。

    表6结果表明1生物学科成就值优差生组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如以as<-8为低成就值学业不良的标 准,则生物差生组as<-8的人数有24人,生物优生组有6人,与生物学科相似,外语学科成就值优、差 生组问亦存在显著差异,外语差生组as<-8的人数为22人,优生组有5人。而语文和数学两学科的优差 生组成就值差异不显著,各组as<-8的个体数也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与外语学科在初中 阶段具有某些相似性。低成就值表明学习潜能来充分发挥,其中还包含有相当比例的假性差生,故教育措施的 效能更为突出,由此可见初中生物和外语学科的差生或学业不良生转化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四)低成就值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对低成就值学生学业分化的影响,对优差生学生进行了专项问卷调 查,问卷包括学科兴趣、学习时间、对难题态度、辅导环境、业余时间安排、作息时间、家务劳动、家庭环境 、人际关系等20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优差生低成就值者在学习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差生回家作业多需父母检查、督促或辅导才 能完成。父母天天检查作业的,差生组低成就值者24人中有14人,优生组仅1人;父母很少检查作业的, 差生组8人,优生组5人。实际学业负担优差生低成就值者都不重,且无显著差异,无论优差生每天做作业时 间都在几个小时内能完成,上学往返路程时间极大多数不到1小时,夜间睡眠大多8小时以上,但自我感觉课 业负担重的,差生低成就值者显著高于优生组,24人中有15人(62.5%)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没有一 个差生主动希望再多学一些知识,这反映出差生低成就者有“怕学习”和“厌学”情绪倾向。在对待难题的态 度上,差生低成就值者24人中17人(70.8%)持放弃态度,这说明这类差生缺乏学习的毅力和信心, 在学习环境方面的项目中优差生低成就者多数无显著差异,个别项目差生组还优于优生组,如家教辅导,差生 占67.5%,优生组占21.9%,月零花钱差生组平均高于优生组2.4元。问卷调查总体结果表明,低 成就值差生一般并不缺乏外部学习条件,故学业落后主要因素应归结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观努力,适当的教 育措施可使这些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成员的学习效能得到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是在于实现“教会学生学 习”这个教育的基本目标。

    四、结论

    1、初中生物学业分化在总体上与语、数、外学科具有某种一致性,但在分化群体中各种学业分化不完全 一致。

    2、智力发育水平是影响生物等学科学业分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相近的智力水平可有显著不 同的学业成就。

    3、生物学业成就值在优差生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生物学业差生的转化具有较大可能性,初中生物和外 语学科的学业分化具有某些相似性。

    4、外部学习环境条件不是形成生物低成就值学业不良者的关键因素,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可从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等教育措施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黄志林、乐秀峻,《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6)20-21。

    2.周国韬等,《普教研究》,1995(3),32—24。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5)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起源及进化的科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长期以来,“古生物学”课程一般都在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系设置,而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系很少设置本门课程。但古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跨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生物学中的一些系统学问题,如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等问题都有赖于古生物学的研究。本文将介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古生物学”课程的意义、教学特点以及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论文联盟

2 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古生物学”课程的意义

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生物学中的一些系统学问题,如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问题都有赖于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国是古生物化石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在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通过古生物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研究,相继在生命起源、鸟类起源及被子植物起源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令世人瞩目。如云南澄江动物群中最早脊索动物的发现、辽西带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的发现等等,这些成果相继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课程一般在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地质系开设,而生命科学学院或生物系很少设置本门课程。由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现代生物学知识,因此在生物科学专业开设本课程,将能使本专业的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地质历程,并及时了解国际古生物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对开阔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认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交叉领域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进而发现并探索一些新的问题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生物科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地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地质系开设的“古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是介绍不同地质时期发现的各门类动、植物化石的形态特征,因此主要是形态分类方面的。编写的“古生物学”教材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论主要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类型、生物的演化以及古生物学的任务;第二部分各论主要介绍各门类化石,包括: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以及古植物等各个门类。

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以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动物学和植物学课程,对动、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以及系统分类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古生物学”课程如果还是象地质院系一样介绍系统分类,势必会造成很多重复,学生也会感觉枯燥而没有新意。基于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古生物学”程教学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系统介绍地质时期主要化石门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地质时期生命演化的主要历程。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亲自采集化石标本和室内鉴定研究,增加学生的兴趣。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古生物学”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地质时期主要的动物和植物化石门类;生命演化的五个主要阶段的特征,包括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各主要时代生物界的特征以及主要门类动、植物的起源与演化;野外认识地层及化石的产出状况,采集并鉴定、描述和研究化石。

4 教学效果及今后展望

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作为教学改革尝试,本文作者于2003年提出申请,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三年级)开设“古生物学”选修课,同年得到学校批准,并于2005年度第二学期在2003级生物科学专业正式开课,共有33人选修了本课程,成为该学期生物科学专业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其后2006和2007年度选修本门课程的人数均达到了50人,从中反映了本门课程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根据上述教学特点,本门课程理论课主要介绍古生物学基本原理、常见化石类型、重要门类生物的起源与演化、地质时期生命演化的主要历程以及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贡献等;野外实习主要带领学生到广州近郊花都花东镇认识地层和岩性,了解化石在野外地层中的产出状况,亲自采集动、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掌握采集化石的技巧,并能初步判断哪些地层中可能含有化石;室内实习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化石标本,并亲自鉴定自己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动、植物化石,然后进行形态描述和初步的研究。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6)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明了生物课程的价值取向,生物教育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为生物课程指明了方向。

一、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教材功能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由原来单一的知识授业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引路人的角色转化,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营造容易被学生接纳的课堂环境,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并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突破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质。

新课程充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就是说初中生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新教材的“实际用和开眼界”栏目中重点体现。新教材的每一节都有“大家谈”栏目,给学生留下了讨论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性作业。例如,学完水产动物后引出“鲸、鳄鱼、海豚、大鲵、海龟、海豹等动物也生活在水中,为什么它们不属于鱼类呢?”等探究性作业,学生对这类作业很感兴趣,就会主动思考,认真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版(冀教版)教材安排了“试试看”栏目,这部分安排了学生的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等内容,旨在指导学生通过此类作业,促使动手动脑,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又如在学习“探究鱼鳍的作用”时,可安排学生用塑料片和气球制作模拟模型来观察;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和控制”时,可安排学生制作酸奶;在学习“维护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时,可安排学生安放人工鸟巢等课外活动。这些作业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实验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适时把STS思想渗透到现行的生物课程中去,如通过“生物的遗传变异”向学生介绍人体基因组计划,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及对社会的效益。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原理,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大棚蔬菜用气肥增产的原理。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STS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善于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观念统领教师的教学,改变过去定论式的教材呈现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实现课程实施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有的放矢地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在交流、辩论、研究中学习,学生身临其境,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的教育。

四、充分重视生物课外实验,适度地纳入到课堂教学计划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它在初中生物的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因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那么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理由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一)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二)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三)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四)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五)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适时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7)

【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13-03

如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是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前沿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强大手段,它也是改善我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工具,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立法和决策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物理学是探索物质世界中最基本、最普遍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最成熟的自然科学之一。既涉及自然客体,又涉及哲学思辨,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在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都会接受系统的科学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训练。而非理工科专业学生(通称为文科生)如经济、金融、管理、法律和商学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及艺术、语言、文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则一般很少有与科学相关的必修课程。文科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他们是教育、经济、管理、文学等社会领域的核心力量,是社会管理高效运转的保障。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如果他们不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没有必要的科学素养,他们就无法胜任现代社会决策和管理的职责,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也不能够展现时代的风貌……

因此,对文科学生开展必要的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陆续开展科学通识教育,开设文科物理课程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物理教育工作者从学习参考国外优秀文科物理教材到自己开发文科物理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 国内外文科物理教材概况

1.国内外文科物理教材

在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就开展了文科的大学物理教学,课程和教材建设比较成熟,出现了很多专用的优秀教材,比较著名的有美国A.Hobson教授编写的教科书Physics:Concepts and Connections(《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A. Hobson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开设了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文科物理课程,并编写了这部教材。这本书极有特色,是一本充满人文色彩的物理书,现在已出了很多版,在130多所美国大学中使用,目前我国也有译本,并逐步推广使用。由于这本书和他提倡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社会问题,2006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授予他密立根奖(AAPT的最高奖之一)。加拿大Paul G.Hewitt编写的Conceptual Physics(《概念物理》),作为高校文科物理的经典教材,也被许多知名大学使用,普遍为美国大学文科学生所钟爱。近年来也被中国一些高校,譬如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选为文科物理教材。风靡一时的《费曼讲物理》虽然内容较多,但也很适用于文科学生学习,在中国有较多译本。

在我国文科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中,已先后出现不少文科用的大学物理教材,如复旦大学倪光炯等编著的《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同济大学吴翔等编著的《文明之源――物理学》、南开大学宋峰主编的《文科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学》、东南大学吴宗汉编著的《文科物理十

五讲》、西南大学谢东等编著的《人文物理》、西安交通大学张淳民主编的《文科大学物理》等等。这些教材既借鉴了国外优秀教材的优点,也各有特色。

2.文科物理教材的特点

国外优秀文科物理教材有其重要特点:强调科学的认知过程,注重介绍知识来自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检验;讲究文字描述和图表直观展现,尽量避免数学公式;重视近现代物理学知识的介绍;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我国物理教育工作者吸取了国外文科物理教育的优秀经验,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国情的文科物理教育乃至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些理论构想和指导原则。赵凯华先生指出,文科的物理课不应是理工科物理课的压缩或稀释,而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文科物理教材的内容大体上可以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物理学基本概念的人文含义,如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中蕴涵的世界观、方法论,物理理论的哲学意义等问题;二是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军备等;三是高科技和现代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

国内不少学者针对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注重生活实例,从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物理学现象出发;重在讲述概念,用生动的语言揭示自然现象背后隐含的物理学规律,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方程式等物理、数学语言来表达;增加实例插图等等。梁志国先生直接提出了编写大学文科物理教材的四条原则:(1)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呈现方式;(2)精选内容,以点代面;(3)注重思想性和科学精神教育;(4)注意渗透STS教育。

二 关于民族高校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建设的设想

文科学生加强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前已述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也决定了必须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科技素养,促进少数民族的科学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迫在眉睫。

民族高校承担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但是在众多的关于文科物理教材的文献中,很少提到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科学教育的话题,也很少提到民族高校文科物理课程及文科物理教材的适应性问题。少数民族学生有其特殊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及由此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征,因此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普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有的文科物理教材在民族高校文科物理课程中的实用性亦有研究的必要。

1.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族高校学生以少数民族为主。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文化非常浓厚,学生自小沉浸在寺院教育、宗教思想及宗教仪式的氛围之中,受宗教的文化影响而轻视科学或用宗教思考方式对待科学;语言障碍又造成了课外阅读范围狭窄,限制了对主流文化的接受;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的地域大多是边远落后地区,没有受到现代科技社会环境的熏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多学生中学学习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更缺乏对科学发展历史的了解。调查表明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普遍重文轻理,理科学生人数太少、理科学习资料短缺、学生缺少练习、实验教学严重不足、理科成绩差。在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理工科“民考民”学生高考理科综合卷的成绩平均为93.4分(满分为300分),仅占总分的31.1%,有85.5%的同学觉得自己在中学时物理学习成绩不好或成绩一般,文科学生的成绩更是可想而知。中央民族大学杨清霞教授2010年的调查也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成绩偏低。

2.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应有的特点

适用于民族高校学生的文科物理教材首先遵从大学文科物理教材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应该做适当的处理以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第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直观呈现,用通俗语言描述。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于边远农牧区或靠近农牧地区,虽然从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中能够了解到现代主流的社会生活方式。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现象有其浓郁的农牧区特色。更加贴近生活是指尽可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数学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弱,要求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和通俗。更多地采用卡通式插图示例,减少物理数学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物理思想。特别是应使用大量插图。张立彬、李广平在《美国一流大学文科物理经典教材的特色与启示》中谈到生动的插图在展示物理状态、呈现物理过程、表达物理规律、解释物理原理、说明物理条件、化解物理难点等物理内容的展示、降低物理难度及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本质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物理知识点要精选。应当以点带面,不要过于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拘泥于传统的力、热、光、电、近代物理的体系和顺序。应当先选取重要的知识点,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释物理原理,再提出其他相关实例。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重要物理原理的阐释,让学生了解物理文化,加深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阐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深受宗教的思想和文化影响。宗教经典中对于物理世界和自然规律也有自己的解释,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思想和方法。自小接受这些思想对学生接受科学思想方法必然有影响。因此,对于自然规律的宗教解释和科学思想方法解释之间的区别和类似之处,应当给予阐明。不要让学生抵触科学或轻视科学,也可避免用宗教的思想方法理解科学。让学生在的前提下,愉快地接受科学思想方法。

第四,解释科学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地区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很深,主要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藏医、苗医等医学,中国的传统数术学,在农牧区根深蒂固的民间巫术等等。这些文化的存在虽然是非科学的,但在广大的农牧区广泛流行、深受信赖。如果不阐明这些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必将影响学生对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接受。

第五,揭示科学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单纯、朴实,热爱自己的民族,讲义气。如果对他们深刻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介绍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了解科学技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必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极大热情。现代科技应用于农牧区的实例很多。简单的如联合收割机、剪羊毛机等,先进的如农作物、草场的红外遥感和畜群的远程监控等非常丰富。

第六,重视物理实验。目前流行的文科物理教材中一般没有或较少有实验的内容。但也有一些学校比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给文科生开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写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时,不应该忘记实验的内容,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应该写清楚,实验的篇幅可以不多。可设计定性或半定量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兴趣;加入演示实验,可以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体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并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其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少数民族科技教育的急切需求呼唤着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民族高校文科学生的科技教育正是努力的方向之一。民族高校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关心民族教育的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谢东、王祖源编著.人文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宗汉编著.文科物理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凯华、秦克诚.一本人文的而非技术性的物理教材――评介A.Hobson著《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J].大学物理,2002(8):44

[4]张立彬、王娟萍、韩志龙.《文科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学》教材的特色与启示[J].大学物理,2014(7):56~59

[5]梁志国.关于大学文科物理课程和教材的思考[J].大学物理,2010(8):47~49

[6]呼吉图、刘敏.加强和改革理科教学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技素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7]黎义和、格玛初.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现状――藏区中学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衡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6)

[8]毛多鹭、马元良等.“民考民”师范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

[9]杨清霞.语言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刍议――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新疆民考民学生为例的分析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2)

[10]章羽、钱锋、戴玉蓉.文科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144~146

[11]陈新莲、袁敏、李淑娟等.文科物理课程整合建设的实践[J].大学物理,2013(12):55~57

[12]阿特・霍布森.Hobson文科物理教材选载导读――怎样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人民的科学素质[J].大学物理,2008(3):61~63

[13]蒋逢春、艾宝勤.浅谈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实践及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3):127~128

[14]卢佃清、王莉、王勇等.适合文科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79~181

[15]韦韧、兰民.论文科物理和科学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1):32~33

[16]姜广军、向安润、罗树范等.深化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8(1):62~63

[17]高志华.农业院校开设物理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8)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材设有“看一看,想一想"“演示实验"“动动脑"“动动手"等部分,并配有大量而系统的形态结构插图、表示生理活动规律的动态图解以及指导实验方法步骤、规范操作的图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对生物学有关概念的学习,分门别类地对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规律特点及生物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认识。突出地体现了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自学、思维这4种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一般是从形象、直观、生动的生命活动现象开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局部整体,由个性共性个性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征,正处于由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向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生命规律的学习,尚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和帮助。针对初中生物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特征,构建以·提·示·观·察·启·发·探·究·引·导·整·合为主的学科达标规程,经笔者及我市部分生物教师在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教学操作的实践证明,该达标规程广泛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的大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操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等原则,明确了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要求。

(1)提示观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抓住观察对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对观察现象的描述能力等。

(2)启发探究是指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沿着精心设计的实验、问题及演示的现象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以追究问题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教师则对要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提示、点拨、疏导、指导,激发有序的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引导整合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把通过学习观察、实验操作等获得的表象、具体的感性材料,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进行梳理,突出主体,分出层次、类别,把认知结构重组和构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上述达标规程的构建及教学操作程序的探索,遵循了目标教学的理论观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体现导学达标过程中教师的教法、手段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操作上不是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学校条件、班级特点,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灵活变通,做扩展延伸或对应变动,构建相应的达标规程。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课型特点,探索构建初中生物学科达标规程体系纵观初中生物教材,课文大都是以先提出问题,启发引入,提示观察实物、插图、演示,启发探究生命活动规律,指导实验操作,引导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规律或导出结论,解释生命原理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进行探索,辨析异同,分化出几种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特点、教学内容,初步探索构建的初中生物达标规程体系。

上述达标规程体系的构建,尚属探索阶段,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3.遵循规律,科学进行学科达标规程的教学操作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9)

科技档案概念的形成体现了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人类认识的深化发展;同时正确地指引着对科技档案本质属性与特点的揭示。

一、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与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显示着事物之间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共性、一般只是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这种共性、一般不可能包含个性、个别的全部内容和所有方面,通常只包含了个性、个别的某一方面、某些特点,任何事物的个性都比共性丰富;(2)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又是同一的,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一般只能通过个性、个别才能显示出来。[1]由上述原理推知,科技档案与档案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与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换句话说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既具有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共同的一致性,也具有自己的个性。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它对以往社会活动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一直以来,对于档案的本质属性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提法,有“原始记录性”、“备以查考性”、“归档保存性”、“非现行性”、“历史再现性”等说。目前,我国档案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是档案区别于其它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根本所在。

科技档案是全部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一大类,也许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的划分在逻辑上不够严密,或许“科技档案”这一概念不够准确,但“科技档案”属于“档案”是没有异议的,档案是由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等种类共同组成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得出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科技档案是原始性和记录性的统一。

二、科技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相对论

“科技档案是直接记录自然现象或具体项目的运动过程和实体,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利用自然活动的原始记录。”[2]科技档案是一种原始记录,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内容上看,科技档案记载了当时当地人们从事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科技活动的场景;从形式上看,科技档案载体上保留着科技档案形成者当时活动的各种标记,能客观地反映科技档案形成过程中的原始特征。原始记录性是科技档案与科技图书、情报、资料等相区别的本质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对“原始”的解释是“最初的、第一手的”[3],“原始记录”即指“最初的、第一手的记录”。原始记录一般都是由特定的形成者当时当事直接形成的,往往具有稀缺性,甚至唯一性,表现在档案注重原本、原稿和孤本,很多档案往往只有一份。原始记录的意思不难理解,但若要确定怎样才算是“最初的”、“第一手”的记录,并以此判定其是不是档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必须采取科学的、辩证的态度,运用发展的观点,从特定对象、特定时期、特定范围相对地理解原始记录性。

一般来说,只要特定的形成者当时当事直接形成的档案原件(即原始信息内容与原始载体的统一体)尚存,那么其原始记录性和档案价值均不会被其他任何形式的承载了相同原始信息内容的记录(如复制件、套用件)所替代。然而当档案原件由于各种原因缺失、损坏、不存在或不可识读了,其原始记录性则顺延至承载该原始信息内容的与之最接近的记录上。该记录就成为现时相应原始信息内容的最初的、第一手的记录,具有稀缺性、甚至唯一性。这样的文献应当作为档案保存,这是相对论原理带给我们对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启示,科技档案也不例外。

三、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是绝对的,特点是相对的

根据辩证法原理,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与特点的辩证关系是:本质属性是绝对的,特点是相对的。

本质属性的绝对性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客观体现,是内在的,客观的,抽象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事物的本质属性规定了事物的质,划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主要因素是本质属性,事物本质属性的变化会引发质的变化,进而一事物也就变成了它事物;(2)事物的本质属性在物质范畴内是永远不会被推翻的,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着科技档案与其他事物的质的差异,脱离“原始记录性”的“科技档案”不会存在,这一本质属性是不会因为时间、形式而改变的。

特点的相对性是指事物的特点是事物表象的体现,是表面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1)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事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科技档案对于文书档案体现出专业性的特点,但对于专门档案来说并不体现这一特点;(2)特点的体现存在一定量的比例关系。事物的特点有时因为两事物属于同一属种,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交性,当某一性质在其中某种事物中占据绝对量的比例时,我们会将之归为此种事物的特点;(3)事物的特点是发展变化的。科技档案的特点即具有多样性。

四、科技档案的特点不是绝对的,科技档案的特点是有条件的

通过对特点相对性理论的分析可知研究事物的特点,一要找准比较对象,二要考虑比例关系。

比较对象(即参照物)不同,表现的特点也不同。科技档案的特点是相对于一般文书档案而言的。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科技档案的特点主要有:(1)科研生产活动的专业性,决定了科技档案记录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性;(2)科研生产活动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符号,赋予了科技档案记录形式和载体的特殊性和多样性;(3)科研生产活动具有设计与实施两大阶段,因而导致了科技档案形成和使用上的分段性及使用中的修改补充性;(4)科研生产活动的继承性和科技成果的共用性,使得科技档案具有广泛的重复使用性和套用性;(5)科研生产活动严格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要求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6)科技文件在归档成为科技档案之后仍然具有现行效用,即科技档案的现实性;(7)科技档案产生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记录和反映了各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科技成果和各种科技活动内容,无论从它产生与使用的领域,还是包含的内容看,都体现出经济性的特点。以上归纳不难看出,这些作为科技档案特点的表述都是与文书档案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

比例关系是指科技档案的特点为大多数科技档案拥有,但不排除少数科技档案不具有某些特点,也不排除其它种类档案中的少数特例可能含有这些特点,即科技档案的特点不是绝对的。在反映诸特点时要考虑到量的比例关系,排除特例。由于科技档案与文书档案同属于档案,其中某些特点并非科技档案独有,只是在科技档案中是普遍的,而在文书档案中是特殊的。如科技档案的两大重要特点――成套性和现实性就在某些文书档案中也表现存在。

生物学科的特点篇(10)

经济学基地班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学的研究型人才,其奖学金多而高,免试保送研究生的几率也非常高,但想进入这个班也不容易,新生入学不久参加分班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前若干名才有机会进入基地班,所以想进入这个班的学生开学时也要做好准备。

法学院是省内第一所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基地,十分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经常聘请一些司法机关、科研单位的专家、法官等担任客座教授,而且安排每届学生进行一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实习。

广西大学

生物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是科研能力最强的专业之一,生物技术专业有着明显的亚热带生物特色,在植物及微生物遗传工程上颇有建树。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动物科学研究世界领先,有多项科学技术重大成果。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和加工基地,制糖业十分发达,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甘蔗糖业工程学科被列为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土木类学科是广西首批精品专业。这个学科也是理工类的高分群,毕业生一般都进入各大建筑公司和水利水电公司工作。

广西大学的爱国民主记念碑

广西还是有色金属富矿之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之一,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是迎合广西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及其加工技术研究的需要,建设起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目前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学科实行按类招生,在第2学年结束后,选拔出50名学生分别进入2个部级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进行学习。

蒙古语言文学是内蒙古大学的特色专业,在一般的学校是没有的。大学每年招收的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

内蒙古大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生态与环境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以草地生态学及农牧业生物技术为主的科学群,本科设有2个专业:生态学、环境科学。也实行按类招生,第2学年结束后,选拔10名学生进入国家生物学基地(生态学专业)进行学习,学制四年。

新疆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专业方面,在全国排名较高。

人文学院是由中文系、中语系、历史系、中亚文化研究所、阿尔泰学研究所组建而成的规模最大、专业门类齐全的文科学院,号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旗舰之威”,位居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资源勘察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凭借地域优势,新疆大学的俄语专业也一直是王牌专业。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动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民族学、法学均是新疆大学新增的重点学科。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的英语学科在国内小有名气,多位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他们对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刑法专业有一定特色,已经受到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认可。

电力与能源工程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与此相关的自动化、采矿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也将得到加强。

化学学科拥有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实验室,绿色药物工程也被列为“211工程”项目之一。

此外,采矿工程、植物保护、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位于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特色氛围浓厚,朝语系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它的小语种也不错,亚非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延边大学依山而建

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名很高,就业很好。

医学院也比较有实力,临床医学和药学都不错,麻醉专业很好。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医学影像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附属医院3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

农学是石河子大学的校级品牌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有重实践、重应用的办学传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经贸学院下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围绕新疆农垦经济、绿洲农业经济、绿洲生态经济、农垦企业管理等内容展开研究,并将研究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是海南大学极具办学特色的学院,办学模式灵活多样,部分方向还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和旅游企业、国际酒店进行广泛的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等灵活模式。其中,旅行社管理专业还是旅游学院的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行社管理、营销策划、旅游接待与高端服务工作。

海南省具有热带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大的特点,热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就是针对这一地域特点设置的专业,现开设了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和海洋学院。其中海洋学院的水产养殖专业还是我国农业部的重点学科,近几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非常好。园艺专业也成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此外,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也是特色专业。

青海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青海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有清华大学的对口支援,成绩好的毕业生将有机会直接保送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为青海省省级重点学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机械行业相关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教学和科研并重,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培养面向国家水利水电行业和青海省资源开发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等四系16个专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地方病学等特色学科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此外,资源勘察工程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青海的盐湖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盐湖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大有前途。

宁夏大学

应用化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科目,以就业率高著称,在南京扬子石化等十余家高新企业建立了理工科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宁夏大学前茅。

草业科学力量雄厚,完成或承担多个国家开发项目。

应用数学培养模式十分特别,采取“大专业,小方向”的模式,招生时与信息和计算科学一起按数学与信息科学的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打破专业界限试行“滚动制”教学,为三、四年级实行“分流培养”奠定基础。多年来还承担着师范生培养任务,就业前景一直较好。

此外,宁夏大学的农学、生物科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该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大学

藏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藏语言文学和藏族历史两个专业是首批校级重点学科。与四川大学联合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药学(药方向)学科是大学医学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自治区独特的地域和传统优势,将高原医学和藏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地方病和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藏族基因组学研究等相结合,而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目前与一大批国内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及对口援助关系,并有多个实习基地供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和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服装界是很有名气的,不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眼球,而且还吸引了世界各地服装行业的目光,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场国际品牌的会在这里举行。 学校会经常邀请一些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地的服装设计师前来开设讲座。

东华大学

纺织工程是教育部的重点学科,在天然纤维利用、生物技术在纺织方面的应用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学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而且还是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几乎凡是与纺织有关的各种纤维面料和特殊材料都可以在纺织工程实验室里找到,甚至是航天员的服装,东华都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科研任务。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的物理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类,包括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也是不错的。

上一篇: 应收账款分析论文 下一篇: 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