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心理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30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1)

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始终离不开各阶段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现有的教育发展体系中,农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初中阶段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1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生而言,日常的教育教学受到学校教学硬件的制约,其接触和认知新鲜事物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教授和讲解,对许多新鲜事物的理解和认知相对片面和主观。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时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加之学生面临家长、平时学业及升学考试的多方压力,内心的焦虑与压力无法合理化宣泄和表达,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充分的了解,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学生,表现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情绪和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特征,如内敛性、封闭性、不稳定性、两极性、动荡性、敏感性以及情境化等等。第三个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没有重视对农村学生心理建康的教育,表现在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建康课,学校也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厌学、排斥、倦怠等心理亚健康。

2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重要性分析

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与成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就其发展程度而言,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有丰富情感表达的有机个体。初中生心理健康有着较广的内容范畴,落实为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待:首先,有正常的心理活动、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知能力,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和刺激有本能的趋利性、自我保护性和适应性;其次,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与身边的亲人、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模式,形成自己的交际圈;最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待人处事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与合理化的处理方式,能自信面对困难与挫折。当下,初中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重要性和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学生正确思想情感和观念认知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教育;其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观的根本要求及体现;其三,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农村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全民教育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3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践策略探究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效渗透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应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切入点,关注并重视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原则,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应学会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在学生面临一些情感或心理困惑时,及时了解并疏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因果归因观;第三,农村教师在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经验相对匮乏,学校领导可以为学生聘请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举办相关的讲座或主题活动,普及初中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知水平。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应有长远规划,分期分批对一些年轻的骨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方面的培训与考级。落实并督促各级学校开足课程,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岗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2注重日常教学实践,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

教学实践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不但牢固地掌握和内化了基础文化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养。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思想导向性原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以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帮助和关切,潜移默化地增进师生情谊;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点拨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最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对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失去兴趣,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找到教材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巧妙地进行教学导入和预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培养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

3.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形成多层次多角度教育合力:

现阶段的农村教育在学生思想引导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和反思,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反馈、相互制约,只有这样,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迈上新的台阶。首先,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如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教育专项资金供给方面等,另外,学校教育还应该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和谐、健康的校园大环境中感受到学校教育的美好;其次,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助,“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应定期沟通,如可以以家长会、家访或家长沙龙等方式进行,尤其是初中女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如女学生出现早恋等情感问题;最后,社会力量主要指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制定更加详尽、全面的规范和条例,如针对教师制定更加严格的考评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落实相应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及实施工资晋升等有效的激励手段。结语:农村教育对全民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现阶段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心理素养与综合能力也相对局限。鉴于此,助力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谢静静,刘晓晨.家庭在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2)

关键词:

留守初中女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

留守初中女生是指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而与父母双方中的一方留守原居住地,或单独留守或与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留守原居住地的在校初中女生。这个阶段的女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身心发展迅速且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本文从中学这个立场,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和心理测量,收集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促进留守初中女生健康成长。

一、调研数据分析

2016年10月-11月,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项目《留守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南充市第十二中学校在校初中学生进行了SCL-90心理测试,测量卷发出700份,回收了641份(占92%)。其中,参与测试的女生有效回收卷为317份,留守初中生的有效回收卷为338份,为了进行比较研究,用SPSSforwindows19.0统计软件上机处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分析: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留守女生与留守男生,强调留守和性别因素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1.总分评分分析。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采取1~5级评分。评分规则之总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单项分≥2的项目数,表示受检者在多少项目上呈有“病状”。总分大于160,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表示呈“阳性”,被测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1)

图1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17名女生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21.1%,总分大于160的非留守女生38人,占比11.9%;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有70人,占比22.1%,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非留守女生有45人,占比14.2%。数据分析显示,不管是总分还是阳性项目数,留守女生都高于非留守女生,与非留守女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留守男和留守女

图2显示,在参与测试的336名留守学生当中,总分大于160的留守女生67人,占比19.9%,总分大于160的留守男生53人,占比16%;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女生70人,占比20.8%,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的留守男生46人,占比13.6%。数据分析显示,与留守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2.因子分分布状况分析。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本文为了研究需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处理:将参与测试的每个学生的10个因子分进行计算,用因子分除以该因子项数得到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当因子均分=1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完全正常:1<因子均分<=2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轻微症状;2<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中等症状;因子均分>3时,证明该学生在该因子项上有严重症状。将不同群体(例如,留守或非留守)的因子均分求和并除以该群体人数,得到群体因子均分不同群体之间,群体因子均分越高,该群体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大。反之,出现因子问题的比例越小。

(1)留守女和非留守女(见图3)

图3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因子均分在每一项的得分都明显高于非留守女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女生的因子均分都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均分。这应该引起关注。

(2)留守女生和留守男生

图4对比图显示,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每一项得分都明显高于留守男生,在“强迫”这一项因子中,所有留守初中生的均分都高于其他因子均分,留守女生的因子均分分数突出。这一结果跟相关研究基本吻合。通过上面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显示,与同龄的女生相比,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留守的同龄男生相比,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如何帮助留守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与同龄人比较,留守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对比数据从留守和性别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因此,要找到为何留守女生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1.留守造成的影响。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留下的是祖辈或者留守女生自己在家,或者是留下父亲照顾女生,以上这些情况,让进入青春期阶段的留守女生无处了解青春期,有了困惑也不能及时解决。当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时,要么找不成熟的同龄人求助,要么自己独自承受,这些都加重了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2.留守女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上来说,女生的心理成熟状况比男生要早一到两年,留守女生特有的生活状况促使留守女生比同龄人更成熟,这些都会导致留守女生在青春期心理感受力比一般人要强烈,心理困惑更甚。另外,有学者认为,女生特有的心细、敏感、脆弱等特点也使其在学生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相对高的焦虑感。

三、教育对策

(一)中学对留守初中女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中学对留守初中生,尤其是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常态化,实时跟踪留守初中女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基本情况档案。每个学年入学季使用调研问卷对这些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收集,做到学校和班主任对每个留守初中生都有纸质档案资料。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测试,得到留守初中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这个数据并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档案中。档案建立以后,由学校、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分别保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由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实时更新这些留守初中生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常态化。很多中学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并没有正常开展,这一现象应由中学自身主动调整。不管是素质教育需要,还是学校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迫在眉睫。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初中生人群和特殊人群如留守初中生进行全校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更要对突出的个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个学年的4月和9月分别进行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5月是中学中考的时间,6月是高考时间,在4月举办考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找到积极的方法应对考前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9月是中学生入学季,可以在这个月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如何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可聘请心理学专家入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通过学校展板、校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主题黑板报、学生主题班会等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

(二)中学促进留守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中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充分发挥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1.建立留守初中女生日常联系家长的工作机制。中学应每天通过班主任利用学校联系家长的通讯工具,如家校通,校翼通等方式,将留守初中女生的每天在校情况传播给家长,让家长每天都能掌握留守女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并敦促家长每天都关注留守女生的学习和情绪状态。2.定期指导留守初中女生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在一般情况下,学校比家庭掌握更丰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家庭。中学可通过与家长联系的通讯工具,将对留守女生教育的一些指导意见传递给家长,指导家长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还可以定期对留守初中女生身边的监护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留守初中女生更多信息,并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将对留守女生的教育注意事项传达给监护人,促使监护人能积极关注和定期教育留守初中女生。3.建议家长能留下父母一方陪伴留守女生。对于青春期的留守初中女生来说,这个阶段她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父母一方,尤其是母亲对于留守女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因此,中学应建议留守初中女生的家庭尽量留下母亲陪伴孩子。

参考文献: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75-02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女生是一个需要教师多加关注的群体。初中阶段的女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性格也从活泼好动变得文静、沉默起来,在体育学习上通常表现为被动、混课、站课、应付等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厌学情绪。只有真正了解女生对体育课兴致不高的原因,为她们设定合适的体育项目和目标,才能够提高体育课对她们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女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一、初中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1.进入青春期后,心理和生理变化引起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女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显著变化,身体发育加快。尤其是初三女生,正处于青春初期阶段,这也是她们心理特征不稳定、不成熟时期,在行为上表现为意志力薄弱、爱美、爱清洁、对事物好奇心减小等。更有研究表明女生在生理疲劳期更容易提早出现心理疲劳的现象,对体育活动会产生更大的惰性。受此种惰性的影响,学生会产生一种体育活动是心理负担的想法,从而更加对上体育课提不起兴趣。

2.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对个人体育运动能力产生的影响。初中体育课活动大多在室外进行,上课当天的天气冷热、阳光强度以及周边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致。青春期的初中女生开始注重外表却尚未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会产生怕晒黑、怕长胖等原因,总会避免太阳照射以及开始节食,从而导致体质下降。而体育课的活动量和运动强度又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怕脏、怕累、怕苦。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分析、综合能力还比较差,在课堂中常会因为没能体会动作要领而做出错误动作。这就会导致本来对自己运动水平期望就不高的女生对自己产生消极否定情绪,因为怕丢脸而更加不愿意上体育课。

3.升学压力以及教学方法不科学引起的原因。初中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因为课业文化较重,从客观上形成了学生们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不怎么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及体育课的心理,再加上现行体育课程内容相对单调,教材内容多为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很少有符合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材内容,使得大多数女生兴趣低落。再加上女生由于生理原因对体育负荷能力相对较低,而有些学校体育教学采用男女混合班,并不能做到根据女生特点核定运动量,使得女生因无法达到要求产生一种挫败感,从而对体育课更是敬而远之。

二、提高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的具体措施

1.根据中学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教材、组织教学。初中女生尤其是初三女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上开始趋近于成年人,自尊心变强,也变得更加敏感,因而对自己的行为仪态更加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教学计划规定的教材之外应该多选择一些有动作美感、节奏感强并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舞蹈等等。其次,体育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女生的特点考虑和组织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开动脑筋不断改进教法,并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把各种教学手段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在设计跳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初中女生的爱美之心告诉她们跳绳可以增加肌肉弹性,能够纤身瘦体,从而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优美的跳绳花样抓住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好胜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团体跳绳比赛,使学生置身“战场“为团队而战,从而克服不愿运动的懒惰心理。

2.加强体育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学习观。体育心理辅导是帮助提高学生扩大体育学习效果的过程。由于遗传或者体质原因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表现能力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一些在体育课上总是表现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抗拒心理。而体育心理指导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感,从而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体育心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培养和保护运动乐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学生的喜好,又要注意控制学习的难度,鼓励和帮助运动水平低的学生。二是帮助学生再次形成学习动机。一项运动练习如果长久地进行,结果就会导致学生达到心理状态的饱和,从而失去兴趣。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梳理,比如改变教学方式、改变练习环境或者运用语言激励等,帮助学生再次形成学习动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引导学生认识并和体育建立连接的中间媒体,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有着直接而全面的影响。教师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常常会收获学生无数讶异和羡慕的眼光,从而使学生产生“我也要达到这种标准”的心里,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从而得到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认可,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这样还有助于和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相对初一、初二的女生而言,初三女生要更加成熟,但是在跟教师沟通和交流时也同样存在着更深的代沟。同时,这一阶段的女生还有自尊心较强、意志比较薄弱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和她们交流,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她们,做到上课是良师、下课是益友,和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感情。

三、结束语

总之,中学阶段是女生体育教学和运动的一个特殊时期。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此阶段女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爱好,设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取得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4)

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的教法手段和合理的运动量能有效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初中女生对体育课求趣、求健、求美、喜欢韵律的特点明显,她们对以力量、耐力、技巧为主的田径类、体操类项目不感兴趣。因此在教材内容、教法手段、运动量的选择、安排上,既要充分考虑她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同时又应考虑要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

二、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教学中如果一节课教法得当,组织良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第二,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三、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动力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促进、交流、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首先,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学生示范,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学生觉得别人能行自己当然也能行,减少了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

体育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健康需要,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育科学知识的教育。初中女生受其身心特点的影响,她们虽有通过体育锻炼实现自我完善的强烈的主观愿望,但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行动上,又往往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现象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初中女生体育教学,不仅要提供能满足女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动机和追求时尚等心理需要的客观条件,还应当从适应女性生理机能的发展规律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方面对她们的主观愿望加以科学的、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在女生体育理论教学中,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抓住女生对体育的美、娱、趣的心理需求,结合女性的生理特征,专门安排一些有关妇女体育文化、体育科学原理和女性卫生保健知识内容,以促进女生体育实践更加科学化,增强女生锻炼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帮助她们通过体育实现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健美形体、增进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初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保证

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多用激励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特别是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因此,作为男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5)

一、课堂效果

1.男生班的课堂效果

在男生班,主讲教师和学生均为男性;我是唯一的女性,作为专职的心理教师协助教学。刚开始上课时,有的学生表现得较为羞涩,有的学生用表面的嬉笑掩盖心中的不好意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每一个聋生都愿意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讨论,师生互动进展良好。

例如,在解释“遗精”这个词语时,有的学生表示不理解,其他学生则能够很大方、很自然地用手语给他解释。又如,在学生自学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个人保健这一内容时,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毫无保留,且坦然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再如,男生在与我交流时能做到畅所欲言,身为女性的我作为心理教师,也能较好地解答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下课铃声响起,男生们意犹未尽,并且用他们特有的手语对老师表示感谢。

2.女生班的课堂效果

在女生班,主讲教师和学生都是女性。刚开始上课时,女生们显得自然而轻松。她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与保健方面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并且大胆地在课堂上积极发问。例如,的大小对长大后为人母给孩子喂奶是否有影响?又如,月经期肚子疼是怎么回事?再如,月经不正常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从这些问题可知,聋生渴望了解更多的青春期生理知识。

最值得关注的是,聋校女生在课上提到了青春期的性问题。例如,安全套是否安全?又如,月经和怀孕之间的关系?再如,如果男生和女生互相抚摸是否会怀孕?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坦白说,这些内容出乎我的预料。本着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我没有回避。于是,我从女生应懂得身体的自我保护这个角度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我觉得,在青春期教育中,对女生性心理的教育一定要全面而到位,既有科学性,又具备指导意义。立足点不一定过高,但要从她们具体的生活和直接的感受进行启发和讲解,引导其自重、自尊和自爱。

此外,在学生自我剖析青春期心理变化时,问题主要集中在与异往和情绪不稳定这两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女生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程度远高于男生,并且女生的心理比男生的心理成熟。

二、总结与讨论

从效果上看,这次的青春期教育讲座是成功的。一是对聋校初中生因为耳聋导致的思维、认知水平低于健听初中生的缺陷进行知识上的补偿,对其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填补了聋校初中生青春期教育的空白。三是坚定了我们对聋校初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研究的信心。

从探讨问题的角度看,在这次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中,确实有些新的发现值得一议。

1.对聋校初中生开展青春期教育非常必要

由于聋校初中生入学晚,因而在校生年龄相对偏大(聋校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岁以上,还有18岁甚至20岁左右的聋生),都步入了青春期。因而,对他们所进行的青春期教育,就要针对其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进行知识的补充。由于聋校初中生的生理有缺陷,所以他们比健听初中生更易受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其中,聋校初中生青春期的烦恼尤为突出。例如,因体型变化而产生的烦恼;又如,在异往过程中,陷入情感误区而产生的烦恼。诸如此类,烦恼多多。

2.聋校初中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青春期教育

由于聋校初中生年龄差异较大,年龄跨度悬殊,这就造成在集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接受与反馈的效果迥异。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的聋校初中生,准确把握青春期相关知识的层面和侧重点就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这次青春期讲座的尝试,我发现,初中不同年级的聋生对青春期知识的需求各不相同。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一年级学生对生理变化等科学性的知识比较关注、好奇。初二年级学生已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并为这种变化感到困惑,渴望了解生理保健和心理调节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异性。初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了解并能够适应青春期的种种变化,更为关注性知识。总之,在今后的青春期教育中,以年级为单位进行青春期教育是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的关键问题,它可以为聋校进行青春期教育提供操作指导意见。

3.聋校初中的青春期教育内容要针对男女生的性别特点各有侧重

在聋校初中,男女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具有较大差异,在具体实施青春期教育时,选取的教育内容要各有侧重。对男生,要侧重生理知识的了解、个人卫生保健、情绪控制和人际交往的教育。对女生,则要侧重生理保健、情绪调整、与异往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性伦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

4.聋生初中的青春期教育需要摹状手语的创新

聋生特有的语言――手语,具有摹状的特点,虽然生动形象,但在生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容易将科学的生理知识演变成信息。因此,在教学时,如何使用手语传授生理知识既需要谨慎,更需要找到较为恰当的示意方式。本次讲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将摹状手语用拼音、字头替代,既减少了直观手语的尴尬,又强调了生理知识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5.关于青春期性教育“度”的把握

面对学生提到的若干性问题,教师应当意识到现在与过去的聋生大有不同。社会的开放、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聋生的信息量增加,思想观念愈发开放。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度”是个难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师有必要讲解一些避孕、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做好青春期性保护的引导教育。

6.注意在青春期教育中培养聋生的性羞涩感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6)

初中体育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现在的女生的青春期提前,形成了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不高,女生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讨论法等方法,通过对目前某中学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对体育教学质量体育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广州市白云区某学校初中女生250人,年龄12-16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身体素质水平中等。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及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3、问卷调查法:问卷指标的确定:主要从文献资料中和教师谈论中获取。研究工具:问卷主要是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等方法。由受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对题目进行回答。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检验的方法,由广州市部分重点初高中的体育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分级效度检验,我们将95%以上专家认为是“非常有效”和“较有效”的问题编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现阶段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若干内在外在的因素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体育课教学对女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改革和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女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和开发思维等,强化女生体育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主动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健康的,有效的和安全的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进行锻炼。

2、初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初中女生年龄在12-16岁之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大多数女生的青春期普遍提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女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经历了一个继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多数女生相对于青春期初期的发育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身体形态方面,如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都有了加速增长;在生理技能方面,日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量等都有所加强;在身体素质方面,如速度、力量、耐劳、柔韧等变化比较大。生理的变化,使其反应能力、适应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调节的准确请和灵活性等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教学效果。

3、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在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其他各方面教学因素作用均不太理想,按照传统体育教学上的班级,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问卷调查中,有50%的教师和85.1%的女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进行测试;有78.5%的教师和45.1%的女生认为,考核时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日常练习水平;有35.7%的教师和36.4%的 女生认为,应多采用随堂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4、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初中女生体育教育应结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这个时期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内课外的学习、谈心等方式,向她们传授关于生理与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美育、体育与事业关系等科学知识,消除女生中对体育锻炼不准确的认识,激励她们积极地、大胆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改革初中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

过去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体育课中适应增加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高的教材所占的比重,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流行类的Hip-Hop舞蹈、Para- Pare舞等,搏击类的跆拳道、柔道、防身术等 都很 感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予以采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完善,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激活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求体育老师自身要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女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使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推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和总结,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好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教师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提高体育灵活地组织实施教材的重要因素。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并能运用各种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有效控制,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结论

1、体育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提出适合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初中女生在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起伏较大,对各方面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体育课,大部分以田径项目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以传统手段为主,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控制不充分,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动力,考核方法不够完善。

4、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议

1、在女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女生其特点进行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流行舞蹈、武术、游泳等,并有机地把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与这些内容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女生的练习欲望,从而提高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在体育考核中,应多注重学生平时练习的表现及体育学习中的态度,对身体条件不同的学生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考核评价标准,如允许学生在规定的考试项目之外,选择一项自己比较擅长的项目进行附加分的考核等,使学生不至于在考核分数是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教学质量。

4、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体育课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控制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浩晗 调动初中女生上课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湖北体育科技 2010(2)

[2]杨秀芳 张俭 女生厌学体育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湖北体育科技 2013(4)

[3]齐占霞 徐世兴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女生体育兴趣的探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

[4]龙斌 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整体质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2)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7)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体育管理,即体育领域里的管理活动。学校体育管理是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因数的作用。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代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很多方面都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的界定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8)

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保证农村适龄儿童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生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但农村地区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低、观念滞后,对青春期学生,特别对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引导,从而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目标

1.现实意义

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是关怀关爱女生健康成长,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举措。通过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开展健康、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初中女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出现的变化,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保护并引导其健康成长。步入青春期的广大农村女生必将扮演未来育龄妇女的角色,对她们做好青春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也

是以后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2.预期目标

以学校女生为对象,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她们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解决她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帮助她们正确地掌握青春期知识;引导她们加强青春期自我保护意识及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逐步形成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寄宿女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同学交往、青春期卫生健康认知度等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和整理调查中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2.观察分析法

观察并记录所在班级女生上课时的表现,与师生交往时的表现,在宿舍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与舍友相处方面的表现。对其中性格孤僻、不合群,缺乏自理能力的女生要多留心观察并及时分析归因。

3.走访调查法

走访部分女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了解家长对女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及采取的措施。

4.个案分析法

对调查阶段发现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跟踪记录其发展状况。

5.经验总结法

总结适合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成成熟的教育资源;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成熟、甚至失败的教训作为典型案例记录在册。

三、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的疏导应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谈话时不能有成见或偏见,要耐心地倾听,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的处境去体察问题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2.设立“知心姐姐信箱”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同时担任知心姐姐的角色,为了避免有些不方便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问题,或当面询问因紧张或其他原因说不清楚的情况,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给予安慰或解答,进行健康平等的交流。

3.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寄宿制女生对女性生理、心理知识基本处于不了解的认知程度,定期举办女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为女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理论指导。

4.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虽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双休日及寒暑假期学生与家长还是相处较多。学校应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在家长会上作心理健康的讲座、亲子对话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初中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把握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收集、分析疏导策略和整理农村初中女生青春期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为她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经验,以便促进她们心理更平稳地发展。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9)

上体育课的兴趣大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特别重要,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只能是走过场。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师生关系的转换,普通初中女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更感兴趣?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从而激发起她们最大的上体育课的兴趣呢?

一、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

1.考试压力造成的心理压抑

通过与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后得知,她们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根源主要在初三。由于体育中考成绩要计入总分,因此大多数学校初三年级的体育课就是围绕中考的三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体育教育的广泛性、兴趣性、娱乐性就完全失去了,而对于那些本来身体素质就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一年的体育学习简直就跟炼狱一般,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盯着练;在繁重的学习之余班主任追着练;更有甚者回到家里家长陪着练。由此造成她们精神上、心理上的压抑,逐渐对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恶。

2.青春期心理、生理的影响

在生理方面,这一时期初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在心理方面,初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怕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笑话、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3.教材、教法的呆板无趣

就教学模式而言,女生希望体育课的教学手段多样化、情趣化、艺术化。具体到每堂课上则希望多一些富有情趣的、轻轻松松的、动作优美易学的活动。而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几乎完全是听从老师的调遣,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得跟着练,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大多数女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厌恶体育课。

4.学习负担重,社会压力大

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低于男生,但自尊心又极强,这就造成了她们必须要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赶上和超过男生。因此,有的女生把体育课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课余时间更是分秒必争的用在学习上,体育锻炼这个概念在她们的头脑中似乎根本不存在,长此下去,原有的体育兴趣就逐渐淡漠了。

二、提高女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对策

1.增强信心,克服自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鼓励,少责备;多表扬,少批评;多练习,少讲解。在教学中,往往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自卑感也较强,教师千万不能对她们冷嘲热讽,打击她们的练习情绪,而应该及时发现她们的闪光点,立即予以表扬。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增强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区别对待,个别教育

由于学生之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分类指导。对于体质较弱、运动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可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在完成一个动作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她们的成就感。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阶段性地给她开列不同的运动处方,并让她清楚地感到自己的体质正在不断的增强,同时也看到处方上各个项目的成绩在不断提高,由此充分调动她的锻炼积极性,并最终达到激发她的体育兴趣的目的。

3.循循善诱,消除心病

对于因生理特征变化而导致对体育不感兴趣的这部分女生,教师适时给她们上好一堂生理卫生课,使他们充分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并且意识到适当地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她们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感、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对今后走向社会也有实用价值。

4.精心设计,因(人)材施教

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具体到每堂课上,教师可以针对女生的特点设计多种不同的教法,如准备部分,可安排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动作优美节奏感较强的韵律操、还可让她们自编自导准备活动等。在基本部分可采用小组竞赛、兴趣分组、能力分组等。结束部分可采用体育舞蹈、意念放松、幽默笑话、滑稽模仿等。

5.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育主要是教会她们体育锻炼的方法,也就是说,对她们以培养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前一周选好当值学生,把教材内容告知她,让她自己设计教学方法,然后,我再与她一起商讨并修改。当一切准备妥当后,由当值学生上课,教师进行协助。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她们的各种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对于培养体育兴趣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6.经常开展专门的女生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女生与男生的差异抑制了女生体育竞赛的开展,从而减少了女生的体育竞赛项目。征对这些情况,学校应尽可能地多举行一些针对女生的比赛项目,如针对女生协调性及灵活性的仰卧起坐、毽球、跳绳等;针对女生力量特点的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使女生也有一个展示自己体育才能的机会和舞台,从而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7.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篇(10)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已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有8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紧张失眠、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早恋早孕、堕落、盲目追星等问题,亲子情感与行为的困惑日夜严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家庭教育又以初中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刚升入初中,孩子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三多、二难”,即课本多、课时多、作业多,作业难、时间安排难。这些问题会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不适应感,也会出现较大的学习分化。由于初三孩子将面临首次升学考试,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往往会集中在学习成绩上。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只关心孩子读书、做练习,而疏于对孩子的品德、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关心。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成人和成才。

二、现状分析

2011年12月笔者建立了一个调查网站对长沙市某职业学校高一的四个班175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情况。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程度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经历了人生第一次筛选的失败者,这一群体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呢?根据调查结果及笔者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的道德认知普遍向好。问卷中用两个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两道道德两难的问题:第一个问题“2006年初,由于银行电脑系统出错,24岁的许霆原本只有170多元的银行卡,居然取出了17万5千元,如果你是许霆,你会怎么做?”

第二个问题“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被撞倒摔成8级伤残,路人彭宇看到后,赶忙扶起老人送到医院。事后,彭宇反而被老太指认为为肇事者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如果你以后遇到类似老人摔倒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2、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统一。问卷中“为了拿出优秀的节目参加学校的国庆活动,同学约定周六上午8点30分到学校排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的回答中选“A、提前几分钟到达,做好有关准备”的占53.7%,选“B、准时到达,参加训练”的占42.3%,选“C、迟到几分钟也没关系,因为是周末”的仅占2.8%。然而,事实上,问卷调查当月该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在排练节目时经常出现有人没到场,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节目的情况。学生的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当他们的道德认知和个人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往往知行不一,选择了个人欲望的实现,这一点在问卷调查结果中也有所体现,“如果用非正当手段能解决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会采用吗?”,选“A、肯定会”的占5.1%,选“B、可能会”的占15.4%,选“C、说不清”的占40%,而明确选“D、不会”的仅占被调查对象的37%。

3、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价值普遍明确得当。学生关于“初中阶段,你父母对你做人的基本要求是?”的回答,对于社会普通认同和关切的核心价值均有明确,且各选项均超过被调查人数的60%,从未明确过的仅有15人。

三、归因分析及建议

随着家长学校的发展、各种家教指导读物的普及等家庭教育知识的获取渠道增多,家长的家庭教育内容、教养态度和目标均呈现向好态势,受此影响子女的道德认知形势也普遍向好。然而我们在现实中又常常受到各种子女问题的困挠,初中生群体中的问题少年呈上升趋势。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个人认为导致这种矛盾的主因在于子女的知行不一上,其次在于父母的教养方法和重视程度。初中生群体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群体,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子女生理上往往早熟,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同龄孩子提前了两年左右,但由于家庭中孩子少,父母关心的过多,不敢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什么事情,心理上又晚熟,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其生理上像以前十四五岁的,心理上只像以前十岁左右的,这给家庭教育方面增加了很大难度。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发展,缺乏道德意志的磨练,当道德认知和个人需求发生冲突时,问题子女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个人需求,最终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统一。而在子女这样的一个成长关键期,我们的父母教养方法不当,对子女过度庇护,思想上看重德育,实际上却看重智育,和子女的沟通时间偏少,没能及时把握子女的思想动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家庭教育中初中生品德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道德意志的培养。初中阶段的问题子女多缘于知行不一,常因经不起个人需求或周围环境的诱惑,而出现背离社会期望的行为。对于这一比较脆弱的群众,家长应该注重其道德意志的培养。首先,道德意志的培养,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以身作则。美国研究人员历时两年,通过5项测试发现,自控能力会“传染”,看到或想到某个自控能力强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可见家长如果是一个自控能力强的人,有利于提高子女的自控能力。其次,适当采取自然惩罚的手段,让子女主动承担不良道德行为的后果,从而提高其自身道德意志培养的意愿。

2、提高德育投资比例。我国家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存在,在教育投资方面很自然地倾向于智育投资。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子女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矛盾重重,思想动荡性较大,是人生路途上的“十字路口”。这一阶段的子女教育更应该关注德育,建议加强休闲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带子女出去旅游,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论断,实在受条件限制的可以多和子女开展一些子女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享受人生,一个懂得享受人生的孩子,其道德品德是不会出现太大偏离的。

3、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自我教育。马克思说过:“实践出真知”。当下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庇护,让我们的子女丧失了很多实践机会,平时一些不痛不痒的说教,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就拿孝心的培养来说,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要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知道做事的艰辛。遇到为难的事情,或家里的一些大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仿古建筑结构设计 下一篇: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