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具体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45

调研具体流程

调研具体流程篇(1)

关键词:需求;分析;方法;工具

Key words: requirement;analysis;method;too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17-02

作者简介:邹黎(1976-),男,湖南常德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

0 引言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关注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由于大型集团的组织机构庞大,部门众多,客户很难准确地把系统需求传达给开发方;由于各级单位工作业务特点和管理上的局限,开发方也很难准确获取用户真实的应用需求。需求信息的不对称和需求描述的错位,容易引起信息化系统设计的缺陷,最终导致系统应用不理想甚至系统失败。所以说,需求调研和分析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是一个项目的开端,也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在以往建设失败的项目中,80%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分析的把握程度。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必须加强需求调研和分析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选用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1 需求调研与分析工作的组成

需求调研、分析的主要工作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需求开发的内容又分为管理需求、服务需求、市场需求、业务需求、环境需求和系统需求。加强需求管理,选用高效能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使软件更加正确地反映现实需求,更加具有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从而降低了软件项目的风险,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2 需求调研与分析工作的方法

需求工作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需求范围;二是如何进行需求分析;三是如何进行需求管理。集团企业特点是下属机构和业务部门分布各地,业务相对独立而且都有各自特点。鉴于以往的项目实施经验,我们的需求分析工作方法是把整个需求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三步法”):

2.1 第一阶段:目标调研――确定项目目标和项目范围 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对整个项目的走向与项目的实现和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项目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客户无限度地提出需求,致使项目范围不断变更,项目范围包括网络范围、用户范围、业务范围和服务(培训、运维等)需求。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方法是和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和技术部门的主管人员进行沟通,方式可以是访谈式沟通并发放调研问卷,主要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用户的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企业目前信息管理的基本情况;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针对具体的职能部门以及各级单位,最好能确定本次项目的接口人;确定项目范围,找到关键域,明确关键流程和关键点,这对需求调研至关重要,必要时可以召开研讨会并邀请专家或咨询顾问介入。

调研的方式一般是面谈,由于集团式企业部门众多,涉及部门往往比较分散,有时还处于不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集成现有的通信工具,如:电子邮件、电话、即时消息等。例如我们在做某集团公司公共交通信息管理的项目时,采用公司自己集成开发的企业即时沟通协调平台,该平台使企业沟通协作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电子邮件、门户网站、手机、电话、传真、即时消息和视频会议均已成为项目组调研常用的沟通方式,还可以方便进行远程技术和业务讨论等活动,而且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前需要参会人员通过飞机、火车、汽车参加相关会议的数量将大为减少,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调研成本,提高了调研的工作效率。

2.2 第二阶段:需求调研――进行市场、企业现状、环境需求、业务需求等方面的调研,获取客户需求 市场调研主要是对同类产品及需要集成合作产品的应用范围及功能特点、同类产品实现的业务进行调研。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分析,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吸取同类产品的优点,解决同类产品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企业现状和环境需求的调研可以了解具体用户方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以及未来系统的运行环境,可以使客户以及项目开发人员了解到系统在网络、硬件和软件环境上是否有影响到需求实现的限制,以确定进行哪些改造升级,避免日后客户抛弃网络现状而对系统的性能需求提出无限的要求。进行业务需求调研时要确认用户组成和范围边界、用户的职责和权限、确定业务流程、形成业务管理规范。

由于集团企业下属部门众多而且分布各地,业务需求有一些差异,业务领域一般比较复杂,成立专家调研组有时是必须的。一般专家组由三类人员组成:技术专家、业务专家和管理者。在邀请专家时要尽量能够代表各个地区、部门、组织机构以及各个业务技术领域,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短期内熟悉相关业务,也便于收集和统一来自各个方面的需求。

调研工作一般可以按照从点到面、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进行。对于组织机构庞大的集团企业,可以先选择一个业务典型全面的试点单位进行调研,然后分几个批次逐步扩展到全部单位;首先调研大的业务分类,然后是每类业务的组成,最后是具体的业务环节。在业务流程调研过程中,应按照每一细分的业务分类,将岗位职责中的工作步骤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在具体每一项业务调研时,使对应的职责更加清晰,要迅速发现业务调研中不明确的职责和工作步骤;业务信息的调研与业务流程调研不可分割,在每一步业务流程调研的同时都会涉及到对业务信息的处理;要找准需求提炼的关键点,这是考验需求调研人员的重要方面。优秀的需求调研人员不仅能认识问题之所在,还能藉此获取足够多的知识,最后成为问题领域的专家。

在需求调研时利用原有系统并结合一些工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做某集团公共交通需求调研时了解到该集团之前没有开发统一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大多数单位和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开发了车辆HSE安全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调度派车系统、经营管理系统,GPS监控系统等几个分散独立的系统多个部门分别管理,在功能上大体上能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两年多的运行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决定首先要分析各个系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参考,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业务功能结构。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主流的工程分析工具,来分析数据库结构,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提供的一些工具就可以实现对程序类关系和数据库表关系的分析。采用这些工具的好处是:原系统是几个分散的系统,数据库模式多,数据量很大,仅靠人工的方法很难从中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系统结构以及整体构成,而且原有系统未能提供一套正确完整有效的设计文档,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工具辅助来进行。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我们对原系统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了各业务的主要数据项,再结合对原系统的使用,基本明确了功能与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语言文档。

2.3 第三阶段:需求细化――利用原型与客户更深入交流,通过交流细化和确定需求 这一阶段是在已经了解了具体用户方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具体实际、客观的信息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硬件、软件实现方案,做出简单的页面原型。同时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用户采用诱导式、启发式的调研方法和手段,和用户一起探讨业务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便易性、习惯性。用户可以操作简单演示的DEMO,来感受一下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合理性、准确性等问题,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通过交流修改相应的需求,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同样在上述某集团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为了使用户能充分地理解我们的表示方法,能够真正明白我们所描述的内容,我们选用了原型设计工具――Microsoft Office Visio。 这种工具能帮助网站需求设计者,快捷而简便的创建基于目录组织的原型文档、功能说明、交互界面以及带注释的框架,以提供演示与开发。通过使用这种工具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生成大量带有批注的说明以及流程图、架构图的页面。将自己的产品原型完整而准确的表述给用户,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并将大的流程分解为小流程,与客户反复交流与沟通,并随时更改直至最终确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和用户交流具体的业务流程,让用户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发现我们与用户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最终达到双方理解一致的目的。由于系统中集团企业用户和部门较多,我们对所有的用户反馈意见都要进行分析和沟通,并事先制定需求接受准则,对于相互冲突的反馈,由专家组讨论决定处理。

3 需求的管理

在实际需求分析过程中,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充分记录需求的变化及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归纳形成原型系统和明确的业务流程报告、数据项表,并能清晰地向用户描述系统业务流程的设计目标。通过使用一些需求管理工具,需求管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会变得不再那么棘手了,项目的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上述某集团公共交通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选用了Microsoft公司的Team Foundation Server作为我们的需求管理工具,该工具通过与Microsoft Office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的高级集成方式,提供数据库、开发环境和各种Office文件的实时同步能力,为需求的定义、组织、集成和分析提供方便。它支持需求属性周详的制定和过滤,以最大化各个需求的信息价值;提供了周详的可跟踪性视图,通过这些视图能显示需求间的父子关系,及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导出的XML格式的项目基线,能比较项目间的差异。

通过这些需求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需求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记录需求的变化情况,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等。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户做适当补充,并对各个需求进行分类,设定优先级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数据库中直观地了解客户到现在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等。事实证明,这种需求分析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如曾经有客户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需求提了相反的描述,我们根据历史记录很快证实了该客户的提法有错误,在事实面前无需再作争论;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求相互之间有矛盾。经过这一阶段工作,我们终于获得了经过用户认可的需求基线,即是可用于下一步进行详细设计的基线需求。

4 结束语

上述某集团公共交通系统项目中,我们使用了通信工具即时沟通协调平台,工程分析工具、原型设计工具和需求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使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的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工具的选择不仅是要看影响力和名气,而是要真正为我所用,应把握其精髓,即此工具到底可以对开发有什么帮助,而不是仅限于如何使用。然而,在软件的需求分析工作中,方法的重要性应远远超过工具的使用。目前国内一些单位已经逐渐重视需求分析和管理,也使用了一些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这是非常可喜的,当然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软件产业能更多地用上国产的需求分析工具,形成中国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那时我们的软件产业也许会真正地腾飞了。

特别感谢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项目管理部、软件开发一部各级领导和同事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感谢我的团队所有成员对我的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最后,再次对指导、帮助我的老师和同事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虞琦.论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选用[J].计算机时代,2002,(11).

[2]王莉,吴洁明.软件项目中的需求变更管理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119.

调研具体流程篇(2)

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的实施方案

1、设计工作情境。学生的智力类型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总是与情境相连的,对知识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实践经验形成依靠具体情境,所以教学必须融入工作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流程中获得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么做更好)。首先尽量对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模仿,创设不经加工而能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设计与职业工作流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流程就是“身临其境”的工作流程,学习是主动、流程性的行动。不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做到:学习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实际,易于实现;项目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性,目标明确,且容易理解,符合经验(例如我们要学生完成的子项目有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处理等,这些都是目标明确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2、教师在教学模式中的启发作用。市场调查的应用性强,教学应遵循情境原则,努力实现职业氛围。教学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首先要重视促进学生对实践情境的理解,项目教学目标有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我们的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所以要求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这是强调学生的主观意识行动;同时“有目标的活动”又强调行动就是学习,要求“通过行动来学习”,流程学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达到所谓“动作到位,心意到位”。需要强调的是,工作流程的教学能否成功,要着眼于学生获取流程性知识是否完整,学习流程的完整性培养与学生职业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使“指导行动的思维流程具有完整性”,可对学习项目完成的流程从资讯、计划、决策到实施、评估进行整体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行动的工作流程具有完整性”,学习行动流程不能半途而废,完成学习任务一气呵成,注重效率。

3、培养方法能力。这里所说的方法能力,是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流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新的职业情境下能超越曾经被证明的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去应对,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根据这样的要求,针对模拟技术的特点,我们强调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能力,侧重于吸收、运用与创新。

三、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的具体实施计划

1、分析课程性质,明确课程定位。市场调查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市场调查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市场调查综合技能的基层营销调查及管理人员,并逐步上升为企业营销中层管理者。市场调查课程是一门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从事市场调查分析工作一种基础性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为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专业骨干课程奠定基础。

2、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即按照企业调研的实际过程与需要设计五大部分(六章)内容,注重培养五大能力,最终形成一个综合应用能力。*市场调研认识能力*调研方案设计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研报告撰写能力。明确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计划采用“125”的教学方法体系,强调一条主线,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两个手段,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设置五大能力培养目标。

调研具体流程篇(3)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基线调研,是了解一线教育真实情况、获取一线教育真实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基线调研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中的实施阶段和调研后的数据整理阶段三个方面,谈了一些在具体的基线调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基础教育基线调研有一些指导和帮助。

调查研究是教育中常用的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在具体的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调研人员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和问题、掌握哪些方法和技术 ,才能提高调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不容忽视且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有幸参加了“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SBEP)” 2006年12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的基线调研活动。结合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思考和体会,拟从调研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中的实施阶段和调研后期的整理阶段三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调研前的准备阶段

(一)调研目的要明确

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的方向和航标,它指导着调研的整个过程。发挥着司令部的中枢调控作用。因此明确的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顺利、高质量开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只有明确的调研目的,才能避免整个调研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

(二)调研工具要精确、可靠

调研工具,是整个基线调研的基础,它的准确、可靠直接制约着调研问题的深度和力度。要调研的问题也主要依据调研工具来反映、呈现和揭示。在最后确定调研工具之前,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所设计的调研工具进行试测,以检验和校正调研工具本身的设计质量和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由此,便可减少在正式实施过程中,调研工具与实际情况所发生的阻抗,更好地发挥调研工具的本体功能。

(三)调研人员的培训要到位

明确的调研目的,精确、可靠的调研工具,离开了调研人员的正确操作与使用,基线调研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国外的调研专家经常援引的一句名言:“RUBBISH IN,RUBBISH OUT!”(垃圾进,垃圾出!)。其含义就是如果调研人员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谬误百出,那么无论你的抽样技术多科学,数据处理多精确、分析水平多高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仍将一文不值。

调研人员是具体调研流程的“舵手”,他把握着调研的方向和整个流程,因此调研人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要让调研人员掌握基础教育基线调研的基本要求、基本技巧,熟悉基线调研的程序等调研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较有效的保证基线调研的顺利开展。

(四)调研程序的安排要合理

具体的调研程序,直接制约着整个调研活动开展的工作效率,因此,调研程序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但调研人员要注意的是调研工作的具体程序安排不是有自己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设计与规定,而要与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进行协商,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当的、合理的调研流程安排,这样制定的调研程序才是高效的。

(五)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

基础教育基线调研项目学校的选择,一般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调研人员在调研前的准备阶段最好要积极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因为在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可能会存在着路难走、语言不通等诸多看似渺小,实却是制约调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障碍。这时,寻求外部条件,尤其是当地教育领导部门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将会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调研中的实施阶段

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应恪守调研道德,遵守调研的程序与原则,同时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应注意调研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

调研人员要对调研对象进行恰当的指导语说明,当语言不通时,要请当地的翻译,但要注意所请翻译不能影响调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调研对象对调研问题回答的真实性。控制好整个调研流程,把握好对新情况、突发情况的处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如当老师在场时,学生便会存在恐惧的心理),提高对调研工具使用的精确性。

同时为提高每天的调研效率,调研人员应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调研具,并且在当天调研结束后,要对调研工具进行清点、标号、归类、整理,以提高对调研工具的使用率和增强调研程序的实效,以便为调研结束后的数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的实施阶段要加强对调研的管理,调研管理是调研执行准确性的保障。调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调研小组的负责人要注意对调研整个程序进行有效的督导,督导的能力关系到一个调研项目是否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实施。一个好的督导除了具有逻辑思维、口齿清楚、耐心细致、能克服困难、认真负责等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管理能力

在现场数据收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都会影响数据采集的进程和质量,为了获取满意的采集结果,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一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督导管理能力的强弱基本上决定了一个调研项目能否按时及成功完成,所以管理能力是督导首要的基本素质。

(二)沟通能力

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督导会和各种与调研项目有关的人员产生工作上的联系,督导必须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这种能力能够提高督导的工作效率,是减少调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人为扯皮的关键。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衡量一个督导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督导,专业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其在调研工作上的成就。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督导无法对一个调研项目做出正确、有效的规划、管理,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超前判断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督导便无法有力地领导调研人员,推动现场实施工作的进行;没有较好的专业能力,督导就不可能与各个与项目有关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对督导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三、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

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起着“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作用和效果。只有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才能有利于调研人员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形成最后的调研报告,进而才能把藏匿在调研工具之中的实际问题揭发出来、呈现出来,以达到基线调研的目的。

在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调研人员要注意对无效调研工具的剔除,对能确定的错误进行鉴别和勘误,但切忌随心所欲挑选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

调研具体流程篇(4)

人才培养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54-02

一、大学的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所谓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当前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开拓国际业务的国际化人才是各国努力培养、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目标。就大学的人才培养而言,应以综合化、国际化为标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设置综合化与国际化,注重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外语水平高,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学生。

现今,我国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世界视野,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各国大学都对课程体系进行适时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国际化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任务逐渐转变为为科技和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和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培养在全球范围内就业的人才。而高校对外语教学的重视以及学生对学习外语的认识程度则是反映一所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英国大学在国际性课程开发中加大了对外语教育的力度,以使学生掌握国际交流、国际对话、国际谈判、国际研究的工具。这些国际性专业和课程的开设,增加了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德国高校在推动国际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工作的同时,努力推进英文教学工作,提升德国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的吸引力。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应在增加对国际学生吸引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表层的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国际化向培养本国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型国际化推进。

就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学校应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研究生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以个性化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同时课程和课本的内容及形式要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更新,以给研究生提供更大的英语学习空问,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我校的国际化教育以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水平。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为研究主体,并就改革和调整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方案设置进行了设计,以适应长春理工大学走向国际化和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1 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的入学条件之一便是通过国家统一的英语入学考试,因此研究生在入学时已掌握了比较多的英语单词,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但是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听说能力弱、写作水平低、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以往我校新生入校后,不论英语水平高低都被编入同一等级的班级,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水平的进一步发挥。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不宜实行一刀切、实施统一课程、使用材。而应在课程设置方面采取科学性、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研究生英语公共教学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实行分级教学,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级别开设英语基础课和英语拓展课,并根据研究生入学时的英语分级测试成绩及部级考试成绩实施英语分级教学。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综合英语课程+拓展英语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课程强调通用英语教学,拓展英语课程为ESP课程。分级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调动和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

2 夯实基础,分类提高,提升应用能力

针对研究生对于提高不同英语技能的需求和研究生教学的要求,在进行分级教学的同时,对于研究生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教学可以实施分类教学。我校现已把研究生英语基础课教学分为英语读写、英语听说两门课程,分别侧重培养研究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听力和口语能力。通过对我校2011级研究生新生外语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新人学的研究生他们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知识,而是要通过外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将适当地强化听说教学。同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英语活动有机结合,把研究生演讲比赛、英语戏剧配音等课外活动融入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调研具体流程篇(5)

一、引言

服务通常被理解为顾客经历(马钦海,2004),即顾客从进入到离开服务系统所经历的、与服务组织发生交互作用的总和。服务是由一线员工与客户交互过程中传递的。员工在服务递送、顾客服务消费和评价中通常占据重要位置,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对服务质量感知、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顾客将与其接触的员工和所得到的服务等同起来。实证研究表明,员工能够传递的服务质量越高,顾客就越有可能对服务经历给予高度评价,并产生较高的满意度,提高未来购买和光顾次数(Bowen,1989),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竞争力。对于哪些员工能够凸显企业的服务竞争力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服务导向(Service Orientation)的概念,员工个体服务导向是组织服务导向能力的核心(Brown,2002)。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我国的物流业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国家邮政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物流服务属于高接触服务,物流企业的一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心理感受会对其服务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员工服务导向在工作场所非常匮乏,员工潜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因此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开展调研设计对获得影响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调研变量的选择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发现,前人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个体层次和组织层次展开。其中,个体层面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个人背景、大五人格和行为三个方面;组织层面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探索主要从组织文化、企业管理视角开展研究。

1.个体层面调研变量的选择。从个人背景视角考察服务导向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性别、年龄、年资、职位以及教育程度等五个方面。研究显示,女性较男性具有显著的感性人格,对人比较关注,富有同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就会更趋成熟和圆满(O'Conor,2000)。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相较于非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压力承受力和独立判断能力(Martin,Fraser,2002)。具有较高学历的销售人员对待顾客会比具有较低学历的销售人员更加友好互动。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严谨性、亲切性、稳定性对员工的个人服务导向具有积极影响(Donavan,1999)。

从员工行为视角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情绪劳动对员工的服务导向具有显著影响(于伟等,2010)。此外,对工作高度投入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加优质的个人服务导向。

因此,个体层面员工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调研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年资、职位教育程度、大五人格、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

2.组织层面调研变量的选择。已有研究表明,员工的服务导向会受到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组织的服务氛围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吴清津,2004)。具有较高学习承诺的组织会使员工在组织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愿。

在企业管理方面,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越强,他就会越发新人领导,会更加投入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Peccei R,2001)。因此,领导的支持对员工的服务导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此外,企业的奖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激发他们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愿。

因此,组织层面员工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调研变量包括:学习型组织、服务氛围、组织支持感、奖励。

三、量表的选取

根据调研变量,以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和社会背景为原则选择变量量表。对于个人背景变量可以直接通过被访者填写信息获得。

1.个体层面量表的选取。大五人格量表选择包含40个条目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情绪劳动变量选择邹佩君(2003)修订的包含15个题项的量表。工作投入采用Schaufeli等编制的包含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3个维度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

2.组织层面量表的选取。学习型组织选择由美国学者Watkins和Marsick开发的学习型组织问卷调查表(DLOQ)的修订版,包含18个题项。服务氛围选取了在服务氛围研究中广泛使用的Schneider等(1998)量表的改进量表,包含7个题项。组织支持变量参照Eisenberger(1986)的POS问卷,结合McMillin关于工具性组织支持的界定,修订和编制了二维组织支持感问卷,具体包括情感性组织支持和工具性组织支持2个维度,共6个题项。奖励变量采用Jerry Dermer(1975)编制的包含4个题项的量表。

对于调研的因变量服务导向,本研究采用Donovan(1999)在对服务导向定义的基础上编撰包含21个题项的量表。

四、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开展研究物流企业员工服务导向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因此,调研以物流企业直接接触顾客的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正式的问卷调查。

本文选择的物流企业覆盖地区主要有辽宁、河北、天津、北京、浙江、山东等地,物流企业主要包括顺丰、德邦、吉佳、中通、申通、员工等。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分别是实地调研和网络发放。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调研变量的选择、调研量表的选择、调研方法与对象的选择三个方面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研究进行调研设计,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具体流程篇(6)

新津中学教科室 蔡东

本期科研室的工作,当然,也包括我作为科研室主任的工作,与其它科室,其它干部的工作一样,用八个字来形容较为恰当--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科室学期总结已发给办公室,科室月工作总结也有完整的文本,并逐月发给柳校,科室周工作总结已在过去的行政会上作了汇报,所以,我今天只就工作中引起的几点反思作一个交流,流水账就免了:

一、 关于青培工作的反思--能不能更有效

无论是从教研组还是年级层面,普遍反映青年教师总体成长较好--在工作上表现出了规范、投入、勤奋的良好状态,说具体点就是坐班好、备课认真、上课投入、作业批改勤奋、课后辅导热情。如此看来,青培工作在本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这个好效果取得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思考:

1、本期的青培活动在安排上形式多样,设计更有逻辑,结构更成体系,更加务实地聚焦于课堂,指导的针对性明显提高

无论是专题讲座、听课议课、、座谈交流、指定阅读,还是“面对面”指导,这些工作的指向都在课堂--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辅导的方法,课型特点的分析,课堂提问的技巧等等。

2、科室年级协同督查,青年教师坐班管理更为到位,落在了实处

因此,可以这样说,效果良好,原因就在于干部工作计划性强,并且深入细致、执行有力;

要做到更有效,要做得更好,科研室恐怕还要花大力来研究与设计青培方案(真正了解青年教师之所需、所求、所思、所虑、所乐),同时,也需要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才行,这样我们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才有能力给予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帮助。

二、 关于课题研究的反思--能不能更务实

科室直接管理的课题中,有两个课题,一个县级的关于心理学的课题,一个“部级”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在年度工作考核与阶段性成果评比中分别取得了优秀与一等奖的佳绩,但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是突击性工作的结果,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成果才是最为重要的,我觉得,欠缺了过程性的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其中有水分。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一是两个课题组组长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一个严重耍水失职,一个突然辞职走人,于是课题的管理就有了缺位;二是科研室反应太慢,没有作及时的更换调整,以此造成工作的被动,虽然化险为夷,但有违规范,也非初衷。

于是我想,要有过程性成果一定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机制,要让管理的机制作用于具体的工作与具体的人,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操作性的管理工作流程。

而工作的流程化,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重要手段。而所谓文化,也就是习惯,加上习惯养成的过程以及自然而然地遵循罢了。

三、 关于教学调研的反思--能不能更有针对性

在本期,学校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调研多达十余次,来自上级部门的调研尤为频繁,不过这些调研多数是程序走够,任务完成,“肯定半斤,建议二两”,拍屁股走人。对学校教育教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各位心中有数,在此不必赘言。

本期调研工作中,“高三调研”,“高一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调研”、“高三23班工作调研”,我感觉有一定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调研一有准备,二又留够了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还有一定的跟进追踪;

所以,要使调研工作产生对教育教学真实的改善,就应该在设计上力求严谨,实施上但求务实,调查交流要充分,跟踪回应要及时,只有这样,调研的针对性才强,有效性也才能体现。

四、 关于校本研修的反思--能不能更科学

本期确立“作业研究”为校本研修课题,将之作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安排给各个教研组,在任务下发之前也给组长们做了沟通,也安排了一次专题培训。各组都响应号召,组织组内教师完成了课题的申报,都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据此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科研室在此过程中应该说还是没有“放大水帕子”,也进行了相应的督查,但我觉得我们的督查力度不够,尚未到位。

因为到位的督查意味着对此项工作的深刻理解与深度介入。科研室确实没有做到,原因可能是时间不够,精力不济,能力不行。因此,本期的校本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取得的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很少,科学性不强。

调研具体流程篇(7)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p#分页标题#e#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1.3认识实习类项目与内容在学生学习完《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物流管理有一定了解后,可选择一些有特点的生产企业或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高校物流实验室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学生的兴趣。认识实习类项目主要包括:天津康师傅方便面生产基地、国药控股天津物流中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博物馆等。①认识实习项目的要求和目的。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每天对实习情况做日记,日记应准确反应实习当天的情况,包括实习时间、场所、岗位以及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等。实习的主要目的: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物流服务企业的运作状况,以及制造企业物流与流通领域物流的异同,熟悉物流设备以及物流设施,掌握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②认识实习内容:参观相关企业和高校实验室;安排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企业和高校实验室的参观和文献资料,撰写认识实习报告。其中实习报告的包括:前言(实习背景和实习环境)、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总结(实习体会、意见或建议)等内容。

1.4竞赛类项目与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与校外物流大赛,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或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和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4]。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术希望之星。该项目由学生自行筹建与组织,完成特定选题中的某个选题的论文写作、PPT的制作,并对本组所撰写的论文进行陈述以及接受评委现场提问。②首都高校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该项目由人员选拔、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技术路线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案例提供企业的实地调研、方案修改与完善、答辩准备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构成。解决方案中涉及《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主要包含在企业物流战略与组织、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企业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服务管理、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等章节。

2《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院校的成果以优化自身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逐渐摸索出适应不同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表1是满足不同实践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类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2[5]所示,调查分析类项目的流程如图3所示,认识实习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物流大赛类项目的教学流程如图5所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分析目前,《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指导2005-2008级四届学生中,共有6人获得我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其毕业设计中应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学到的相应知识点、技术和方法论。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教改课题,并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7篇。学生团队在全国或地区物流设计大赛中共获各类奖项3项[4,9]。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利用“规划求解”工具求解“项目最优投资”问题的结果如上表2所示。

调研具体流程篇(8)

为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就这次调研活动,笔者谈三点:一、开展商贸流通业调研

这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一方面是要通过调研摸清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商务系统把“三问三解”活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要切实摸清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使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认清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杠杆,它连接着生产与市场两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级、促进消费增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产能快速有效地转化,有利扩大内需和提升最终消费率,还能有效增强我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迫切要求。市党代会提出要把本市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市。建设与国际化程度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商品和服务,而商贸流通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窗口。目前,我们的市场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高端商场和商品还要进一步增加,服务水平和市场秩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必须要围绕打造中西部商贸服务中心这个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三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商贸流通业在提高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益和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商贸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由生产促进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四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让农民进一步增收,让农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让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有利于破除当前在城乡之间特别是城乡社区之间在商业及服务业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同样享受良好的商业服务和便利的社区服务,享受安全的消费环境。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新意见新政策。全市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切实摸清本区域商贸流通发展底数,超前谋划,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贯彻落实举措,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实现全市商务工作新突破。

二、扎实做好各项调研工作

这次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可以说是近年来全市商务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活动,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区县商务部门在调研时,要结合实际,把握好调研重点。

1.突出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调研

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涵盖面较大。调研中,要突出“农产品市场”、“工业品市场”、“零售业市场”、“商贸服务业市场”等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其中,“农产品市场”重点摸清全市农产品市场的数量、规模、主要经营范围及辐射区域等问题,从解决居民买难、农民卖难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商贸服务业市场重点摸清全市餐饮业、老字号企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办法;工业品市场和零售业市场,重点是通过调研,对全市大型商场、超市的数量、分布状况、销售额,以及服装、金银珠宝、汽车等销售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突出内贸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调研

内贸重点工程包括“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超工程”、“农产品流通网络”以及“农超对接”、“社区双进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放心肉体系建设”等内容。这些重点工程都与民生联系紧密。调研中,要深入社区和农村,切实摸清群众对工程实施的看法和意见,找准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这些重点工程,服务民生提供重要依据。

3.突出商贸流通业行业管理调研

调研中,要重点做好流通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特别是要虚心听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

完善规划。同时,对市场运行监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也要做好详细的调研。

三、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调研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县商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时间,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细化安排

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成立各自领导机构,加强配合,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工,主动当地企业搞好协调对接,确保各项调研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结合实际,深入总结分析本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成绩经验和矛盾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思路对策,认真完成基础数据统计调查等重点调研任务。

2.深入基层,务求实效

调研具体流程篇(9)

二、市场调研公司运作模式与业务流程分析

本文讨论的公司运作模式是指市场调研公司在接收客户委托的市场调研项目后,为完成该项目所设置的公司结构,及业务运行方式。

(一)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公司项目运作模式显示,市场调研公司中和项目运作相关的部分主要分为三块:研发部、访问部和数据部,这三个部门由项目管理部运筹管理。研发部主要负责在项目前期面对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调研意向,为客户设计完整的市场调研方案。访问部的工作主要是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访问部人员需要根据研发部设计的抽样方式,寻找和选取合适的被访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或访问。数据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收到问卷以后,将问卷答案录入数据库,然后对调研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市场调研报告。

(二)公司项目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对调研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部门职责的分析,结合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简化归纳项目业务流程如表1所示。

三、基于公司运作模式的《市场调研》课程设计

(一)教学整体思路

本课程欲通过基于调研公司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市场调研公司主体部门的岗位职责与分工,并能参与设计市场调研方案、实地调研、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等实际调研工作,完成调研项目。教学整体设计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交叉完成的模式。其中理论教学以公司项目组织的部门岗位职责分专题授课。实践过程模拟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实施,由老师团队构成的项目管理部,组建学生团队,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划分,其中研发部成员由乐于钻研、文笔较好的学生组成;访问部成员由喜欢社交、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数据部由细致认真、对数据较为敏感的学生组成,由专题老师对这三个部门分别进行强化指导。从研发部、访问部、数据部各派一名成员组成一个项目小组,项目由三名成员共同完成。

(二)专题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将参照公司项目部门的职责和业务流程分为四个专题授课,如表2所示。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学会各实践流程如何操作,学生需掌握设计调研方案,包括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问卷的设计、抽样方案的设计,学会如何组织实施调研,录入与分析数据,进行市场预测,撰写调研报告,为完成项目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拟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实施,让学生全程参照此模式和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项目。经强化培训的各部门团队,各派出一位成员组建一个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将按照公司业务流程从调研方案设计、实地调研、数据录入与分析到撰写市场调研报告依次进行,最后完成项目答辩,每项业务流程由其对应部门的学生担任组长,主要负责,详细如图1所示。其中各流程都有其输出结果,需经有关部门审核,才能继续下一流程,审核部门参照公司业务流程,具体见表1。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体系是基于公司运作模式设计的,分为部门考核、项目考核和平时表现三部分。其中部门考核由教师组建的项目管理部评定,部门考核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采用实践考核的形式。项目考核分业务流程,根据已给定的考核权重,由项目管理部和各流程负责的部门共同考核各流程的实践成果,主要考核学生项目实践成果和实践能力。平时表现的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形式。详细如图2所示。

调研具体流程篇(10)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78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使教与学、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反馈结构,其开发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六步,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1)企业调研:通过对物流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及岗位职责;(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邀请物流的行企业专家进行研讨,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3)划分行动领域:根据归纳的工作任务,将性质相同的工作进行整合,形成行动领域;(4)确定学习领域: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对行动领域进行知识重构转换为课程体系;(5)设计学习情境: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设计学习情境;(6)教学组织设计与实施:按照职业特征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1 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

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很好适应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物

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紧扣物流企业与行业的需求。所以进行企业调研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更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现场参观、企业座谈、员工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对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确定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叉车操作员、仓管员、仓库统计员、运输业务员、配送业务员、调度员、采购员、计划员。

2.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通过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职责与要求,深入了解分析,得出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60项,并将这些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典型工作任务29项,如表1所示。

2.3 划分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上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新规 下一篇: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