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2 09:15:42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1)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化难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每周集体备课时,我们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科学地制定每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其次,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有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确定重点呢?这就要求全组老师要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全组教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学习教参及刊物的相关资料,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运用集体智慧,明确一节、一章和全书的重点及重点的层次与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每位教师学会重点的确定方法。在教学中还应抓好重点的教学。第一要突出重点;第二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活动;第三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第四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概括成系统,以便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置问题,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一步步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一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凭课本罗列的知识点和插图往往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自制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分别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黄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重难点知识,安排学生轮流到多媒体教室观看,边观看边讲解,运用动画把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2)

笔者从教十二年,也经历过困惑阶段,如课堂提问经常流于形式,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提问的效果很一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以及经常参加各类的公开课活动,笔者对提问的重要性及技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笔者最近参加的一次市级公开课为例,怎样使课堂提问更有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问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不断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周老师和葛老师在进行新课引入时都创设了问题情境,周老师用《地心历险记》引入新课,葛老师用判断西瓜优劣引入新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入了同样的问题:“如何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亮点频出。

二、问题提出要有梯度,有层次,有分解

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如葛老师在讲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时,设计四个问题,问题的呈现非常有梯度,层层递进,逐渐引入本课所讲内容,效果非常好,学生很快掌握了所讲的内容。

三、提问内容要明确,切中要害,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周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她在讲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时,提问到地震波波速是如何在地球内部变化着的,在哪些面有明显变化。她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浪费时间,在最有价值设问处提问。

四、提问后要有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葛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每个学生回答之后,她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有些学生回答错了,她并没有给予积极引导,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可能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吧。

五、 提问要合理分配对象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进入高中与初中阶段相比,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容量更大,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沉闷。庞杂的各种知识充斥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经常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一直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尝试的。

一、谋划完美的前期备课

充分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除了正常的备课外,我还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科学的整合。比如,可以对相关知识酌情进行一定的增减,可以重组顺序,也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更适合的案例等等。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在必修课本中已经详细学习过,我就把这一部分有意识的省略,重点讲解了酸雨和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除了备教材,备学生也必不可少,这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在上课前我经常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储备;哪些知识需要给学生加以补充;哪些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这些容易的知识点采取什么方法获得;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大容易接受,用什么方法使这些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精彩的情景导入

一个精彩的情景导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如讲“庐山瀑布”时,我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适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让学生深受感染,获得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像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又例如,在《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中,我以当天的一个见闻导入:今天老师在上班的途中,看到有两个小商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商贩甲说商贩乙占了他的大街转角的位置。有人劝商贩乙把位置让给甲,乙不同意;有人说甲就将就一下,不在大街转角不一样做生意吗,甲也不同意。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两人这么看重大街转角这个位置呢?大家经过讨论,得出了大街转角交通位置好、人流多的结论。这样商业街的布局原则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三、打造高效的温馨课堂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大家寻找巧妙的记忆方法,以下是学生们集思广益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例一,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是: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学生的记忆妙方是:一(伊洛瓦底江)、二(萨尔温江)、南(湄南河)、公(湄公河)、红(红河)。例二,美国西部的重要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是: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学生的记忆妙方是:西(西雅图)边的山(旧金山)上落着一只鸡(洛杉矶)。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快掌握这些知识,并且不容易忘记。培养分析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工农业区位因素是一项重点内容,但是如果只是学一节分析一节,学生则容易边学边忘。所以我在分析某一地理事物区位因素时,总是先分析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然后让学生总结对于该类地理事物的分析方法,再寻找其他地区同类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让学生自己分析。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分析的方式方法。融洽的师生互动更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一种温馨平等教学情境是必须的,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意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具有了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节课堂上,我都会选取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思考题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我在某些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学生代表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高考中地理学科也经常涉及热点问题,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结合时事热点问题,还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关的地理知识。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迅速、及时地从网络上查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视频,看完视频后,便由某一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作答,老师则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找到了地理学习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一种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学习自信心大大增强。

四、呈现精彩的课堂总结

一堂地理课,时间虽短,但内容较多,因而,一个精彩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对一节课内容进行全面回顾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印度时,我对这一节内容的总结是这样的:“十个三”,即三大地形,三大河流,三种气候,三类国家,三大宗教,三大矿产,三大工业,三大经济作物,三大粮食作物,三个亿国。这样学生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便心中有“数”了。

五、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们才会向他敞开他们的心灵。”诚然,课下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心声,有利于加强师生感情。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叮嘱,一个很细微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从而“安其学而亲其师,悦其友而信其道”。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4)

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低效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结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重点研究。

一、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素质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一方面,有的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有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如教学语言表述以书面语为主,语速滞缓,语调平淡,缺乏幽默;板书形式单一,板书内容结构不合理,难以集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等。

(二)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

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三)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

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臣修.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阅读(教育版)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5)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05-01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众多、繁杂,对学生而言,学习负担仍旧较重。那么,在当前少课时、轻负担,却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一切,那么教师就必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新的师生关系――民主。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赞赏的关系。只有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和学。 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教师抓的越紧他越不肯学,他们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师的威严。所以只有师生关系变的民主了,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就会自愿去学习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感兴趣,他学习起来就很快,也会学得很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学习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1 教师首先得对地理感兴趣。教师对地理有兴趣,上课就会有激情,就会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情绪,行动就会感染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们听起课来就比较有精神,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2.2 教师必须得有丰富的知识,这里不仅仅包括地理知识,还有其他,比如历史、化学、物理、政治等等。地理知识本来就包罗万象,我们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又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上课才有话讲,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听",昏昏欲睡,课后再去背诵。这样没有活力的课堂,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他们会对这样的课反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的东西,而没有兴趣,这样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课堂效率就比较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把学生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借古诗文教学。古诗文,词语琅琅上口,运用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地球自转的时,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可以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明夜里下雨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2)巧借歌诀、谚语、顺口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记忆也较容易,再适当引用一些民谣、谚语、顺口溜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内陆地区温差大的特征,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征,形象生动。在讲长江时,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这段顺口溜告诉了我们长江的源头,干流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这么多的知识点,用几句短短的话概括了,简明扼要,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易记忆。

3.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几大因素

3.1 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设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更是这样,如果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所以说,上课前的情景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3.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提出的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思考能得到答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力。

3.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但不是一言堂。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能讲的学生讲,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做的学生做。

3.4 课堂上的"讨论"。地理有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

3.5 查补缺漏,提高能力的练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地理教学法的重要原则之一。首先要精选练习的内容。精选的原则是:①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面向多数兼顾两头;②以复习进度为依据,以认识规律为准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③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练,不选偏题怪题,否则要使学生迷失方向,丧失信心;④紧密结合教材。其次多练 "多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再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

3.6 课堂小结。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6)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二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浅显,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欲望、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节地理课始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有利于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在授课前都会提出一些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向师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会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学仪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方向的特长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发挥特长,形成人格魅力,这样就可让学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同步,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江》、《黄河》时,播放《长江之歌》、《黄河颂》等歌曲,写厚悠远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深深吸引了学生,歌曲中包含的大量丰富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十分活跃,这样的教学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努力探求地球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尽力助其解决心中的疑问,并以此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南极洲中冰雪覆盖的大陆”这一部分,通过学习得出了结论:南极洲是冰雪高原,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洲。我并没有就此搁笔,并继续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南极洲冰体积占世界多少?如果全部融化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通过思考,看地图,查资料互相讨论得出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也试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世界洋面升高50―70米,我们居住的平舆县城(海拔仅50米左右)及沿海一些地方,将毫无疑问地陷入一片大海之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防止此事的发生?于是他们自问自答,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想象着各种措施和手段防止南极冰的融化。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5.抓住热点,结合实际。

地理教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是地理教学的优势,更是抓住学生学习兴奋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讲解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时就抓住当前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来讲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泰国红衫军与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已造成几百人伤亡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屡见不鲜的强烈地佐证了政治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全球范围内地自然灾害可能是现在影响人口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刚刚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造成数万人的死亡和近期南方的雷暴天气造成80多人死亡等,这些都说明了自然灾害对人口死亡率影响的突发性及危害性。通过当前发生的鲜活例子进行讲解,课堂上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并能形成强烈的震撼,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的兴趣都会随之增强。

四、课后及时总结,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课后一定做好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次课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但却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7)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初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也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一些经验、方法,自己付出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回过头来进行思考、总结,应该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我认为要上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分清,详略要得当,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多种方法来讲授;其次,还要注意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要从语言上进行总结,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明白。

一、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还一定要注意细节。要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导入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新颖别致,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讲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结合当地的气候想一想为什么海边的桃花开得晚?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等等。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地理还能学不好嘛?

另外,我觉得还有两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教学个环节的过渡和课上问题的生成。笔者认为各环节之间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整体,自然流畅。关于课上问题的生成,笔者认为应根据所讲内容自然过渡到所要提出的问题上来。不要大家看书活动一、活动二。这样容易使学生得思维中断,同时也耽误教学时间。同时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注意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不然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还会浪费课上宝贵的时间。

还有就是板书,笔者认为不论是使用多媒体,还是不用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初中地理来讲,尽管课程标准不要求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但我认为至少每节课都应有一个知识脉络,把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本节课内容,同时这也是地理素养的培育。从另一个角度说,板书还是我们教师最能创新的地方。当然,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更不要使教材黑体字的搬家。

二、善于把握最佳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三、创设情境

有的地理教师性格内倾,稳重踏实。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有的地理教师爱好文学,有丰富的审美情趣,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主要因为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地理教学风格也各有差别,绚丽多彩,反映出来的整体教学风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四、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8)

长期以来,地理课没有受到学校、学生的重视,不受重视的结果之一就是学习的质量大打折扣。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此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一旦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就会奋力去追求和探索。同理,只要学生对地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就会成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从本质上看,是要通过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因此,这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作为教师,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包括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性。

二、依靠精彩的讲解吸引学生

精彩的讲解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达到教学目的。那么,精彩的讲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精彩?

1.通过语言艺术调动学生的“神”。课堂教学最忌讳平铺直叙,一个音调讲到底,教师被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学,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逐渐被催眠,教师也无心再讲,结果是恶性循环。我们的教学要打破这一循环,要从讲课语言上下工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地理这一学科涉及门类较多,知识跨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此外,地理教学除了语言要具备科学性、思想性、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美,因为美的语言能给予人以深刻的印象。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门语言艺术。

2.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在地理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地理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地理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地理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地理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得到直观的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地理理论和地理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巧妙地设置疑问,以疑激趣。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激励他们去积极寻求解答,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渗透多元教育,提高素质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素质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在地理课教学中渗透多元教育就是应有之义。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9)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为此,笔者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一、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的结果。所以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

二、借鉴语、外、史、政等课的活动经验,把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过去我们曾经搞过课堂5分钟地理知识介绍,但形式比较单一,以演讲为主,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效果并不理想。细细想来,学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导游和演讲家,不妨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在课堂上领唱或独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象《北国之春》、《铃儿响叮》、《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一些熟知的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然后来个吹牛比赛,夸夸×国好,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谁把牛皮吹错掉就自动下台。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来个世界风情表演大会,把全班大多数同学调动起来,参与唱各国民歌、演讲、地理小品、民乐演奏、时装表演、地理游戏等活动。结合学生民主评议和专家评审来评比优秀节目。

三、鼓励学生提问,剖析思维过程,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中的启发诱导有密切关系。我有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做出迅速回答,鼓励学生直觉思维,引出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概念。如提到海洋,问学生马上能联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天空、陆地、航船、海浪、游泳、捕鱼、晒盐、海港等。再进一步问,从地球想到北极星,中间可经过几个步骤?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较简捷的如:地球、太阳、恒星、北极星。学生的急遽反映来自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线索和强烈的探索愿望。平时养成思维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相信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经过思考可以解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问,因为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爱问问题,也很难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其次,学生从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第三,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在经常的循循善诱下,使学生豁达顿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索知识,思考问题的兴趣。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篇(10)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在近四年的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综试卷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新的亮点,符合高考命题“求新”的要求,但也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难点。

二、对课改下新教材内容的正确把握

在地理教学中要掌握新教材的特点,紧扣“课程标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能照搬以前的旧思路进行教学。否则,深化教学改革就会成为空谈。

湖南省地理教材使用的是湘教版,新教材文字比以前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在教材中还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符合高考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的特点。新课程在设计上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显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一第一章“活动”中,可以设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了解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公转速度的变化。动口: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等。动脑:学生结合太阳系图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三、根据新教材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1.分层设计“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的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活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活起来。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等学习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探索、协作讨论、教师指导等,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地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在高考中每一道题都有图,同时学生觉得地理最难得就是地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一些地图的题目,有的放矢,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要讲课不离图,作业布置图,测验多用图,还要常在黑板上画草图,也要求学生笔记本、纠错本上要有图。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中的读图,分析图的比例明显增加了,地理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向学生进行地图教学过程时,更要细微、深入,思路明确。

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就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把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要从老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学会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在“地理Ⅰ”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着重注意三点:第一,运用地图的能力,分为据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必备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四、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转变

1.转变地理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学识水平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地理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层次挖掘和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用正确的地理教学思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亲和力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而不是良师益友。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发挥其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贯彻教育方针 下一篇: 当前食品行业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