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45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1)

2、积极地认真地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安全知识的有关知识,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校园内外到处呈现出“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新景象。

3、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人人参与,抓住源头,抓好点滴,杜绝了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安全工作。二是制订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学校安全管理章程,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任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地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三是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由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制度健全,目标明确,任务到位,从而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推动安全教育等各项活动健康有序正常地开展。

2、组识师生学习安全知识的有关内容,提高师生自我安全防意识。XX年,我学校为了杜绝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定期地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有关内容,加强学生用火用电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溺游安全知识、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防楼压挤安全知识、防物伤害安全知识、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宣传、防爬高速公路边隔离墙的宣传、防随意旷课、有事请假不回家,乱走乱窜等9个方面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广大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安全防范意识。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新观念在学校不断形成,杜绝了学校突发性事件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3、积极深化“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推行在校学生法制教育效果与班主任、教师工作绩效直接挂钩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法制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全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4、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2)

[关键词]

知识管理;“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失独”家庭,严重影响了高校稳定、社会和谐。这些事故的发生与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均有密切关系。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已成为每位高校学生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KM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KM的内涵。

知识管理简称KM,主要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这种管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主动收集信息,即作为管理的主体要广泛收集对决策有益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到平台上,让每个人都能接收,知识管理者利用收集来的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来加强管理。[1]

(二)KM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作用。

一是提高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都由于学生自身缺乏防范意识所造成,KM要求学生作为自身的安全管理者担负起重任,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加大安全知识管理的力度,对安全信息进行提炼和积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二是提高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知识就是力量,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运用KM模式加强对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革新管理观念,并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方法,强化自身安全意识,进而引导高校学生重视安全问题,让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通畅,使学生安全得到保障。三是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安全管理未能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的积极性,故效果不显著。KM模式要求每位学生管理者和关系学生安全的成员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并对每位参与者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促进KM模式在高校实施,推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大学生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文化、习俗、观念交织碰撞、相互渗透,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新媒体造谣生事,蛊惑、冲击大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各种安全事件偶有发生,给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形成巨大考验。

(二)家庭教育薄弱,家校联系不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对其生活能力、思想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涉及生存问题的教育反而不重视,[2]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多于教导,[3]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很多家长更是包办一切事务,不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安全防范能力严重不足,孩子进入大学后便容易引发各种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便演变成爆发式突发事件(如自杀、他杀事件)或者缓慢式的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值得关注的是,鲜有家长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讨学生教育问题,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竟然质疑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导致家校信任危机。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学校规范、系统、创新的安全教育缺失。

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都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只设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约束管理学生的行为,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未能使安全教育内容被大学生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4]一些安全教育内容陈旧、方式老套,学校只是通过宣传减少传统安全隐患,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和规范的安全技能培养锻炼,导致学生安全常识不足,实际应变和安全防范技能缺乏,尤其是碰到突发事件时容易惊慌失措。

(四)学生自身防范意识缺乏。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所导致的,如搭乘黑车、财色被骗、误入传销组织等。如果大学生能通过学习了解相关常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这些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KM模式

应用KM原理,笔者构建了学生学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

(一)高校应营造KM氛围,创新学生安全管理思想和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领导机制和相关制度法规,做到权责分明、层层负责,尤其是对学校专门的安全保卫人员,必须明确其工作职责,对其制定严格的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影响其年终考核、个人晋升等切身利益,以此来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其次,抓好安全教育教学,上好安全教育课。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指派专任教师(辅导员、法律专业教师、学校保卫人员、安全教育专家)分不同专题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修完后需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召开安全教育专题报告、安全教育班会,专人负责强化学生的安全演练实践课、案例分析课、安全知识竞赛等,敦促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其三,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作为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法律知识、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板块,每天给学生播放安全教育常识、法制教育内容,在校园内设置开放的网络电视,专门播放法制频道或相关安全教育专题片,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安全管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其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防范演练等,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实践技能,学会自我保护。

(二)家长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勤与学校沟通,引导学生加强安全防范。

家长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安全状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发现孩子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学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安全教育的合力,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学生自身应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保护自我人身安全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安全教育的资源,包括安全教育课程,QQ、微信、微博的安全教育信息,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等,不断学习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使家长、教师、社会讲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防卫演练工作,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学习跆拳道等防身术,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四)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减少大学生安全隐患。

大学生大多虽已年满18岁,但其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是社会应普遍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社会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安全,及时妥善处理各种大学生安全事件,真正服务好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应与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整顿校园周边网吧、小摊贩以及住宿场所的治安环境,对出入校园、宿舍的人员严加盘查,减少学生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

作者:李馥利 单位: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文利用KM原理探索了人文与技术兼备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安全管理新模式,希望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大学生安全并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郑文全译.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基础和研究课题[J].管理世界,2012,(05).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3)

加强山区小学生安全管理细则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杜绝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山区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山区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困惑

为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山区各学校均把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求家长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过,由于目前安全教育仍以说教为主,实际演练较少,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能形成有力保障。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如何应对迷恋网络、心理障碍和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学生在饮食、用电方面和课外活动及往返学校路途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加之山区山大人稀,学生上学路途较远,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寄宿,这都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山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实施途径

面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种种困惑,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山区学校实情,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

目前学校在安全管理这一块主要以校内安全为主,比如说学生上下楼梯不要拥挤,学生之间不要打架斗殴,学生晚间不要外出等。可事实上学校的安全工作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更为详细、更为具体。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教育、饮食卫生安全常识教育、防震减灾安全常识教育、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常识教育、用电安全常识教育、处理突发事件常识教育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教育等。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2.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大对学生的告知力度。

教师应做到四个方面:一是在学校或班级、少先队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把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告知学生;二是把学校内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告知家长;四是把已发生在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告知学校领导,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并及时阻止和纠正,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教师应积极发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各科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做到课前课后清人,课间有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记载和处理工作。在课间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看到学生追逐、打闹、爬窗、爬栏杆等有较大安全隐患的事件及时制止,并适当地批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准学生随意私自离开教学场所。对学生生病、意外伤害等事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家长妥善处理,要对住宿生实行24小时监管,对学校食堂的饮食制作严格要求,真正做到干净卫生、保质保期。

4.完善安全教育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

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季节特点,配备所必需的常规救援硬件,并教会学生使用。在校园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置警告标语,如楼梯口、围墙边、花台旁等地方。定期排查校园的安全隐患,排查一处,处理一处。

5.不定期举行紧急逃生演练。

学校应将紧急逃生演练纳入常规的安全教学。假设遭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按照预案进行紧急疏散,落实好人员分工,确保演习成功。只有加强平时的演练,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使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只要山区学校师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相信山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会走出困惑,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4)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点

根据我们对赣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所做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有如下特点:第一,事故主要形式有故意伤害、交通事故、交友不慎被伤害、溺水等,其次是食物中毒、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第二,重大安全事故,如意外死亡事故,发生地点多在校外,发生时间是假期、实习阶段或学生请假离校期间,处于学校或家长监管难到位、对学生自律要求更高的情况下。

职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成因

中职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差;第二,校外因素介入大;第三,学生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差;第四,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和完善;第五,家长未尽责,尤其在学生请假回家或假期在家期间家长对安全教育和监管未尽责;第六,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到位,未能给学校提供文明、洁净、安全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安全留下了隐患。

从法制角度探讨职业学校

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对策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学生本人、学校、家庭、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误,都将形成学生安全工作环节的断链,给学生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造成实际损害。我们认为,要有效防范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一)通过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安全意识,为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础

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行为人(包括致害人和受害人,但主要是受害人)安全意识差。如因缺乏安全知识而认识不到危险或隐患的存在;有相关安全知识但思想麻痹而没有意识到危险或隐患;认识到隐患或危险但心存侥幸地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或发生过程中,因防范技能差而受伤害等。

学生自身特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加强法制、安全教育中职生法制、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首先表现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差。比如,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当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因不懂法而被社会不良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纵容、包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或者因为思想麻痹、疏于防范,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甚至部分学生因纪律、法制观念差故意以身试法。在我们的调查中,首先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校内翻爬围墙、到不安全水域游泳、随意约见网友等行为可以发现,学生安全意识差。其次表现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差。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年龄基本在15~18周岁之间,处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于社会规范知之甚少。比如,依然有部分学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调查发现,有2%的学生不知道正确的火警电话;有近10%的学生不知道楼内失火时应如何正确逃生。

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学校领导层、教职工的法制、安全意识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可能较缺乏,但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应该有大的差距。中职学生必须是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处于“易变”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就极易成为权益受侵的对象;同时,也容易由权益受侵者(受害人角色)转变成侵权者。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来自学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认为自身现有安全知识、技能来自学校教育的占62%,说明学校对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采用黑板报、宣传栏(窗、牌)、播放影像作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校报或校园网宣传、召开主题班会、故事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和传授安全防护技能。应让师生尤其是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长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实践证明,重视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得好的学校,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

家庭和社会应提高法制、安全意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多是外界因素造成。以交通事故为例,2007年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约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6%。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违规驾驶。另外,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仅靠学校、学生提高法制、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社会共同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大环境,才能更好地防范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保障学生安全。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承担起提高法制、安全意识的责任。

(二)通过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通过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强化学校在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责任根据学生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校园秩序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制度、防火制度、校舍及校内设施安全管理检修制度、实验室及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其次是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学校应按照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从高到低,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学校应注意教、管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形成工作体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强化家庭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保护工作。”第十条规定了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五种情形。另外,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是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教育和关心被监护人,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等。因此,家长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负有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家长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义务。

强化社会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在安全宣传、安全立法、安全监督、安全执法、安全服务等方面制度化。

(三)通过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争取社会支持和参加学校责任保险,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完善校园安全立法,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关于校园安全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还没有专门的、单行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虽然涉及校园安全,但对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部门法规、规章关于校园安全的规定政策性较强,但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地方规范性文件多属于应急性规定,且往往出现部门立法的倾向。因此,往往在解决校园安全的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我国急需制定一部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校园安全法”,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安全。

完善社会保障,更好地保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安全对于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尽力去防范和控制,但很难完全避免。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没有科学的风险转嫁机制,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活动势必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伤害事故所引发的巨额赔偿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现实中,部分学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并非事故中相关人或部门的过错、责任不清晰,也不是学校拒绝承担责任,而是学校缺乏相应的赔偿能力。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其经费来源都很有限。因此,对学生安全事故的赔偿进行必要的社会救济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决:第一,参加学校责任保险,转移学校风险。即通过参加学校责任保险,把由于学校过错(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学生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学校应动员和要求家长为学生投人身伤害保险,学校投事故责任险,形成学生投保、学校投保、社会风险基金保障的良性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投保学校责任险,而保费由地方财政负担。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学校和经政府批准的民办学校或者合作举办的学校应当购买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经费由市、区财政承担。”第二,建立国家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目前大多数学校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巨额的赔款将使学校不堪重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引入社会保险机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相关的校园伤害赔偿基金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社会捐资、发行等多种手段,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校园伤害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这样一方面可以真正落实对受害学生的赔偿,切实维护受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从校园伤害事件处理的经济纠纷中解脱出来,全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5)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所以高校教育开始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使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致使高校安全管理出现新的状况,面临新的挑战。因而,为能了解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状况,就要探讨安全教育工作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实施重点以及改进我国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1安全教学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安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但能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更能在社会稳定中做好必要的保障,这其实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第一,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是素质教学活动开设的首要前提,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中,现代社会开始对人才有着全面的要求,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其变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活动开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对各个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还需要为学生开设遵纪守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具有应对犯罪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人才。第二,高校安全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情况下,受到国际大局势的变化影响,高校学生的警觉意识和防范意识有所下降,所以强化社会治安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展安全教育对维护高校的自身安定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能让学校的秩序有良好的保障,高校的教学活动要想具有良好的开设效果,就要先稳定校园环境,强化安全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校规校纪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另外,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为了应该对日益变化的校园安全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不法分子进入到校园内滋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要不断地改进安全教育现状,让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2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

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若不能对其进行重视,高校的领导人要充分地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避免片面地使用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代替。为能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就要让教育和管理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让两者能真正地做到相辅相成。第一,安全教育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此过程中师生都要做好安全管理,用以保障安全教育的实施,管理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更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学生管理中出现行为懒散的行为。第二,安全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隶属于安全教育的范畴内,管理只能是其实施的手段,为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就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让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2.2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成熟度也偏低,部分在高校象牙塔中待久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状况的时候极难自保。所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才是学生思想能进步的关键要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2.3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满足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强化高校的安全教学实施效果。

3结束语

安全教育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先要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能让学生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从而改善高校安全教学活动,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严玲霞.浅析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品牌,2015,(6):14-15.

[2]孙克俊.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12-13.

[3]齐文生,王猛.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13.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6)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所以高校教育开始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使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致使高校安全管理出现新的状况,面临新的挑战。因而,为能了解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状况,就要探讨安全教育工作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实施重点以及改进我国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1安全教学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安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但能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更能在社会稳定中做好必要的保障,这其实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第一,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是素质教学活动开设的首要前提,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中,现代社会开始对人才有着全面的要求,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其变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活动开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对各个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还需要为学生开设遵纪守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具有应对犯罪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人才。第二,高校安全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情况下,受到国际大局势的变化影响,高校学生的警觉意识和防范意识有所下降,所以强化社会治安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展安全教育对维护高校的自身安定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能让学校的秩序有良好的保障,高校的教学活动要想具有良好的开设效果,就要先稳定校园环境,强化安全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校规校纪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另外,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为了应该对日益变化的校园安全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不法分子进入到校园内滋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要不断地改进安全教育现状,让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2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

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若不能对其进行重视,高校的领导人要充分地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避免片面地使用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代替。为能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就要让教育和管理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让两者能真正地做到相辅相成。第一,安全教育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此过程中师生都要做好安全管理,用以保障安全教育的实施,管理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更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学生管理中出现行为懒散的行为。第二,安全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隶属于安全教育的范畴内,管理只能是其实施的手段,为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就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让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2.2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成熟度也偏低,部分在高校象牙塔中待久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状况的时候极难自保。所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才是学生思想能进步的关键要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2.3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满足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强化高校的安全教学实施效果。

3结束语

安全教育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先要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能让学生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从而改善高校安全教学活动,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严玲霞.浅析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品牌,2015,(6):14-15.

[2]孙克俊.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12-13.

[3]齐文生,王猛.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13.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7)

1.重体验轻说教,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

我校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一改以往单一的说教形式,采用体验为主的教育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这种重体验轻说教的形式广受师生好评,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为宣传用电安全知识,我校与国家电网宜昌分公司合作开展了“电力设施进校园”活动,学生近距离接触电力作业工具及设施,庞大的电力设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力工作人员适时的讲解,增长了学生安全用电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还举行了消防实战现场演练活动,由专业的消防人士示范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现场观摩、操作灭火器的灭火程序,直观感受,现场演练,了解消防知识,掌握正确的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2.形式多内容广,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实质内涵

校园安全“小记者大调查”、安全知识擂台赛、“小小安全员”智慧讲坛、安全教育课本剧……这些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以其生动的形式和精彩的内容,将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中,在师生中牢固地树立起一面校园安全的旗帜。这些安全特色教育活动,有效地补充了传统教育形式,得到了学生、教师、社会的一致好评,安全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3.齐参与共推广,充分发挥家长社会共育作用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我校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职能部门参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三防知识讲座,让广大的家长成为安全知识的宣讲员和传播者,提高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邀请法制副校长、消防中队到校进行法制知识、消防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习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常识;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站”活动,向服务区内群众宣讲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家庭的整体安全意识;通过网络、媒体、学校网站等宣传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辐射作用,提高家长及社会参与度,强化社会安全意识。

二、安全管理重在平时,精心打造校园安全保障网

1.强化安全意识,努力实现“时间全覆盖”

我校精心编制了《李家湖小学安全责任“时间全覆盖”一览表》,从学生进校门起到出校门止,仔细划分学生在校的每个时段,分时段划分责任人及职责范围。例如,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学校保安担当“安全巡视员”,在校门外进行巡查,密切关注校外情况,仔细排查不安全因素,筑起校门外第一道安全“防火墙”;值周教师和保安当好“安全门卫”,进行安全执勤,有序疏散学生上放学交通,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将不安全因素降为零,筑起校门第二道安全“防火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好“安全管理员”,密切关注学生到校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学校、家长取得联系,筑起校园内第三道安全“防火墙”。严谨的时段划分和科学的职责管理,充分保障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安全、课间安全及活动安全,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

2.规范安全管理,努力实现“岗位全覆盖”

在安全管理上我校采取了全员参与的形式,建立了从校长―――安全校长―――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安保人员的分层管理机制,根据《李家湖小学安全“岗位全覆盖”网络图》,构建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安全校长主抓工作、管理人员分区负责、教职工具体落实的安全管理网络,为学生的安全一路保驾护航。

3.加强安全监管,努力实现“空间全覆盖”

我校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空间全覆盖”,采用安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处处有人管、生生有保障。对校园区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划分,并分区安排“安全网格管理员”,通过隐患排查、课间巡视、课堂监控、值勤站岗等多种形式,负责各自的责任区域。对学校安全四大死角―――后花园、地下室、植物园及游泳池进行了综合改造,并派专人负责,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在较危险地段贴出警示标语,防止学生出入并造成伤害。

三、安全联动齐抓共管,精心打造社会安全责任网

1.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由于学校处于原厂矿企业老社区,周边商铺林立,并紧邻货运滚装码头,周边环境、交通情况较为复杂,对学生的上学及放学造成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为此,我校积极联系工商、城管、交警、消防、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进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引导商户们文明经营、规范经营,整治校门口学生必经之路,及时排查校门外的安全隐患,为学生的安全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上放学高峰时段,联系交警在校门外十字路口进行交通疏导,保障校门外交通通畅和学生出入平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聚为学校的安全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加强巩固社会力量共建合作体

加强与消防、交警、派出所、社区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签订社会力量共建协议,使其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助推力量。针对学校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现状,我校与李家湖社区、沈家店社区合作开展了“四点半课堂”“阳光宝贝之家”“温馨第二课堂”“提袋教师进社区”等活动,合理安排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这一“真空时段”,排除了学生校外安全隐患,为家长和社会解决了后顾之忧,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了学生的校内外安全。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8)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普及的推动下,一些不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肆意传播开来,处于儿童思维认知阶段的小学生社会阅历尚浅且知识结构不完善,在许多不良社会文化氛围的包围下很容易在言行上进行模仿和因分辨眼力较弱也很容易受到侵蚀,因此,这都给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都带来新的问题和冲击。这就要求主抓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副校长,着眼于新时期新阶段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锐意进取采取相应性的举措强化小学校园安全,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环境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剖析当前小学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基于市场经济自发性缺陷和多媒体信息网络广泛性应用的大环境,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比以往变得更加艰难和多元化,作为一名中心小学分管安全工作管理的副校长,我深感自己担负的重任并深挖当前小学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便于使自己的工作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现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剖析:

1.思想心理安全问题。一方面,许多小学生都来源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内部明显地形成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学生活动的家庭局面,长时间就会小学生也就会形成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心理,个人言行上倾向于:暴躁、自私自利、好胜心和占有欲很强等,在学校内就会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当引发这样和那样的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一旦不及时处理和沟通就会引发思想心理障碍乃至出现不可挽回的人身安全危害。另一方面,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性应用,它们已经成为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要件,如果家长不及时性地对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进行引导和疏通,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侵蚀,就会不知不觉地在思想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认知障碍,就不利于建构和谐性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就会加重校园的安全管理问题。

2.交通安全问题。目前,在科技研发的推动下汽车行业的产能获得了急剧化地提升并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出行的必备工具,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堵塞和出行安全问题。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他们好动性强而自律性差,且他们的交通危害认知度不高,一旦疏忽交通规则就会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就会给予家庭生活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

3.人身安全问题。基于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思维和心理阶段,他们天生倾向于好动和好玩,学校内的每一个教学设施都可能成为他们活动工具,如果不当活动就会引发潜在的人身安全问题,比如:在楼梯内、教室或者校园内追逐打闹就会造成潜在的人身伤害。另外,小学生防范来自社会危害的意识和分辨力还比较弱,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途中基于童真很容易遭受来自不良社会人的危害,甚者由于小学生贪玩心太重会在本身有潜在人身危害的环境或者区域玩耍,也会造成小学生的人身伤害。

4.饮食安全问题。由于市场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一些商贩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在食品制造上弄虚作假,精于食品外包装以迎合小学生的消费心理,在小学校园周围学生上学或者放学的路途上对他们进行消费攻击,小学生缺少饮食安全意识很容易被吸引和消费就会造成一定的因饮食中毒问题而引发的人生伤害。

二、强化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应对举措

1.强化德育教化引导,以增强学生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和分辨力。以校长为主导的领导班子,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注重狠抓各个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化传授和灌输,特别注重要求各个学科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引入德育教化内容以先进文化观念和正能量的社会实例向小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地德育引导,并要求各个学科教师强化跟踪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同家长、班主任和学生个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于紧抓问题的根源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思想疏导,最终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而规范自我的言行举止。

2.强化交通安全知识讲授,以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保护意识。以校长为主导的学校管理层可以与校外交通主管部门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合作办学活动,让交通警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以座谈会、交流会和知识讲座等形式把交通规则知识和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不良交通习惯造成的危害结果向小学生进行通报或者讲授,以便于让小学生警惕不良交通行为而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3.强化人身安全防范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力。学校管理层要严格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求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或者班级板板的形式不间断地向学生进行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把社会上或者身边日常出现的人身安全实例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进行生动地展示,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不自觉地把人身安全防范观念深入心中并提高警惕性。

4.强化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和宣传,以培育学生的健康食品消费观念。学校管理层要督促学校团委和教务处以宣传栏、校园主题活动和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健康食品校园行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假冒伪劣食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把正规性和健康的食品知识向学生传递,另外,学校安全管理层要联合市场管理部门对小学周围的食品市场进行整理营造健康的小学生饮食消费市场。

三、结语

显然,作为一名中心小学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的副校长,在长期的校园安全实践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这不仅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性要求,只有为小学生的教育教化创建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够有效地得以灌输和培养,那么,这也实现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正是小学教育教学所倡导的目标所在,更是社会所期盼的理想小学校园状态。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9)

1.2基于安全标识的安全文化教育系统安全教育的方式除了通过第一课堂的安全教育课来开展以外,还有更多隐性的方式进行,比如以安全校园建设为目标的校园安全氛围建设、规范化的校园安全标识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场所和阵地,可以为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和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提供帮助。

1.3基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学生安全活动体系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类校园活动。以安全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可以将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让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

2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一旦形成,将会把全体师生对于安全的基本需要转化为具体的管理目标、生活信条和行为准侧,促进校园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同时对于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安全理念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生更好地体验规范的安全管理环境、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与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创建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氛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职场的教育环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势必要确保安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的到位,通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约束不安全行为和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调动大家重视安全的积极性。在这样的一种管理氛围下,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的要求转变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在这样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之下,安全文化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不仅可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贴近职场要求的教育环境,让大家在校内就可以体验到职场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职场安全管理的基本氛围和要求。校园安全化体系所强调的生命价值、规则意识、细节管理等精神都是职业世界普遍需要的基本素质,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下,能更加自觉去锻炼和塑造自己的职业素质。

2.2采取更加规范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强化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除了受到环境的作用影响外,还取决于强化的作用,强化是指紧随着某种行为重复出现而起到维持或加强作用的任何刺激,是操作产生的中心环节。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对学生的积极的安全行为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可以修正学生的错误或消极的行为方式。同时,在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奖励、惩罚、教育等强化的方式,来改变学生对于安全的认识,从而达到改造和管理学生的安全行为的出现频率、实现期望行为的目标。

2.3创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校园内建立起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可以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安全对自己、对学校、对他人的重要性,改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被动地接受管理转变为自觉地按安全规范采取行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包括了显性的安全教育和隐性的安全活动,其本质就是要利用安全文化的载体来引导和转变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态度等,引导学生在安全文化氛围下不断提高安全知识和素质,具备未来职业世界所需要的安全伦理道德、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取向。同时,在校园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师生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要素。校园安全管理既要求全体师生遵守规则,又要求大家具备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通过全面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补位意识等基本的职业素养。

3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

3.1在师生中倡导“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等安全理念学校的安全管理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其本质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在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学校的决策应尊重师生的实际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校园内倡导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近年来,“安全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安全”已成为广大师生在所有活动中普遍认可的理念;然而如何在“关注安全”的同时做到“以人为本”,让广大师生去思考“生命价值”,却是学校管理层的深层次使命。

3.2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一个管理科学的高职院校,应形成独具特色又形式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以“依法治校”的精神为指导,从校园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做到校内的安全管理制度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管理的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与考核体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与预警机制等内容。

3.3加大对“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投入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的有效性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校园安全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为了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的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同时,对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制度,让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理念和实践上都能做到与时俱进。

学校安全管理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47-01

1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园内火灾隐患还大量存在。首先,诱发火灾因素多。高校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学校比比皆是,校园内砖木结构老建筑多,无防火分隔、电气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乏、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人为增加消防隐患。由于消防安全检查和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疏散通道不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诱发火灾因素。第三,侥幸心理严重。部分学校为了更新教学科研设备,乱搭乱建,扩大使用面积,又盲目装修,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对一些违反消防法规的现象熟视无睹,对一些积重难返的消防隐患,存在、畏难情绪、得过且过、缺乏真抓实干;

2)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欠佳。当前,高校消防工作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高,人、财、物投入不够,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宣传不深入,广大的师生员工缺乏防火、灭火和逃生知识。其次,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高等学校涉及面广,校园内高楼林立,电缆、管道密如蛛网,情况复杂,而工作重点是学校科研、教学和学校建设等,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并未随着院校的发展而壮大,消防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消防安全管理技能手段单一,火灾隐患长期存在。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当前高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消防管理规定》、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消防工作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3)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首先,传统的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实效的应急教育信息传达不到位,消防安全素质亟待提高。学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例如,国内很多学校没有展开消防安全教育学习,必要的防火消防演练及火灾逃生技能没有进行,消防安全技能知之甚少,学生卧床吸烟、违反规定使用易燃化学危险品等危险行为屡见不鲜。其次,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目前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靠消防部门的安排,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性、广泛性、实效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高校在执行消防安全过程中,往往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予以明确和规范。

2 着力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适应高校建设发展的步伐

1)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夯实基础。一是我们要夯实消防工作组织基础。高校内要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配齐消防专管人员,确保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要夯实消防安全管理基础。高校要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实现高校消防工作不断超越和提高;三是夯实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互查、互督,建立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建立起防控的长效机制。其次,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一是要提高消防宣传教育水平。高校内要大力推进消防安全知识进教材、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火救火能力和消防安全防控知识;二是提高消防管理创新水平。高校要针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变化,努力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开创消防安全新篇章;三是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高校内要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并全面分析和总结校内消防安全防控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2)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首先,要提高师生的防火安全意识,要让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火灾事故的危害性,珍惜生命,营造深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持之以恒的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并提高广大教师生员工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能力,以降低火灾损失、人员伤亡。同时,提高对大学生的消防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宣传消防知识,积极举办灭火实战演练,掌握必备的消防知识和技能,熟悉使用消防灭火器材,提高广大学生的防火自救的能力。让大学生们能够做到险自救逃生,切实提高消防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均衡发展。其次,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整力度。建立健全防火管理网络,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系统,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期对学校的防火间距、消防器材设施、水源、安全出口等情况进行检查,消除一切不安全行为;

3)坚持预防为主思想,狠抓消防安全管理队伍。首先,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做好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规划,确保消防经费的投入。其次,狠抓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系统,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人抓,这是做好高校消防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各单位领导要亲自抓消防,并坚持以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主管领导为此项工作的负责人,要经常组织人员自查,及时消除工作中的隐患。

3 结论

总之,安全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断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加大监督执法与排查整治的力度,切实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明双.高校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四川建筑,2008(4).

上一篇: 民俗文化的内涵 下一篇: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