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的方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39

国防教育的方针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1)

1989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近些年来,国防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修订现行条例,使其更加适应国防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符合上位法规定的原则要求,同时将全省相关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近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新条例在具体内容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调整和完善。

——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新条例对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专职人员、专门办公。新条例明确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国防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考虑到国防教育委员会作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有20多个成员单位,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同级军事机关,由军事机关、文化宣传、教育、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国防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定期例会、重大事项会商等工作制度。”此外,条例还对军事机关、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作了规定。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2)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思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4、学习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健全国防教育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书记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确定国防教育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等,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以初一新生军训为契机,开展国防教育。

8月26日至31日聘请技工大队的教官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

1、军训的目的:

⑴学习解放军的顽强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⑵掌握队列训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8月6日8时,军训启动仪式;

8月31日下午14时30分举行军训结业式。

3、军训结束后,德育处组织召开军训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把军训作为半学期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如:4月清明节到蛇山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继承革命遗志;“五一”劳动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创新组织生活,铭记党的宗旨,增强国防意识;“八一”建军节可组织职工到驻区部队开展主题为“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宣传教育活动;9-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烈士故里,重温革命光辉历史;11月庆祝“十月革命”,让每一位职工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等等。

四、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每月开设一节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与社会、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五、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国防教育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把队形、队列训练。新生入校后,结合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把标枪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山西省国防教育实施方法》,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根据我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2021年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目的:

国防教育是以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为根本目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国家观、战争观、国防观、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国防体育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活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全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防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三、工作重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

5、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6、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7、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8、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9、学习投掷、越野等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四、国防教育主要形式:

结合开设专题教育课,进行课堂式国防教育;

结合中心工作进行穿插式国防教育;

结合文体活动,进行趣味式国防教育;

结合重点节日的纪念活动,进行随机式国防教育;

结合教育基地、人文景观,进行阵地式国防教育;

运用现代传媒,进行载体式国防教育;

运用国防知识竞赛,进行答辩式国防教育;

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激励式国防教育。

五、日程安排

9月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国防知识学习讲座

观看国防教育影片

新生军训

10月国防教育月主题教育

国旗班规范教育

11-12月歌颂解放军征文比赛和演讲赛等活动

1月工作总结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3、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1、开设专题教育课,开展课堂式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开设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2、利用学科渗透,开展穿插式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在体育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结合广播体操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利用学生军训,开展专题式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4、利用节假日、开展随机式国防教育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3)

一、引言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又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该法将学校国防教育单独列为一章,明确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后,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很不平衡,还存在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久居和平环境,国防观念淡薄的问题,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我们认为,关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和实践。

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与举措

1.用联系的观点来调动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的联系。高校国防教育亦是如此。高校国防教育主体是“大学生”,而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最佳教育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以此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则需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正确引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向的引导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国防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内容”的思想,用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去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的发展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可以转化为经济建设生产力,只有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搞上去,方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无所谓”的思想,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引导,使大学充分认识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只要世界上存在阶级和国家,和平就只能是相对的,必须居安思危。三是针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大学生存在的厌倦情绪,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引导、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伟业,民富、国富不等于国强,从而树立起“民富不忘国强,国强不忘国防”的观念,变“要我参加国防教育”为“我要参加防教育”。

2.用发展的观点来正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的本质是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但事物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国防教育亦如此。因此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不断变化与发展。教育方法,其变化与发展必须保证教育不走偏方向。我认为,当前应着重注意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强调集中教育,忽视经常性教育。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是集中军训,军训过后则再不问津,虽然短期军训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国防教育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潜在性特点,再加上高校国防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应抓好经常性教育,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工夫,通过经常性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强调教育形式,忽视教育效果。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与内容,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抓好国防教育,自然离不开形式,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有的喜欢讲排场,场面颇大,效果甚微;有的一味以竞赛、演唱为形式,以“乐”代“教”;有的在总结国防教育工作时,将开了什么会,举办了多少活动,发表了多少文章当做其政绩,而不深入考究其效果。这些现象都应注意克服,应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内容,找准最佳的教育形式。三是强调“热点”教育,忽视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化国防教育,首先要学好国防理论,特别要了解国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国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人民战争理论和战时动员要求,等等。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以时事形势“热点”教育为多,而对系统的理论灌输偏少,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免失之颇偏,起码不够全面。四是强调目标“软件”建设,忽视培养“硬件”建设。所谓“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规划等建设;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和教育阵地等。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薄弱,在立足于抓“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抓好“硬件”建设。如高校内部必须抓好军事考研室、图书资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和武器库的“三室一库”建设,校外必须有教育阵地。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如果没有教育阵地或阵地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要搞扎实,应着重抓好三块阵地。一是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军训阵地;二是以军营为依托的学军阵地;三是以烈士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的传统教育阵地。要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国防意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军弱则国弱,军强才能保证国强,国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道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性

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是对立统一。开展国防教育,也应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坚持“一般”与“重点”相统一。没有一般教育就没有广度,没有重点教育就没有深度。广度与深度的统一,要求我们把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工夫放在重点教育上。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他们思想敏锐,勤于思考,充满活力,理所当然的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毕业后将夺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的还将走上领导岗位,因此,他们国防观念的增强,能影响和带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民众增强国防意识。可见,抓好高校国防教育这块教育重点,既有针对性,又体现了广泛性。二是坚持“虚”与“实”相统一。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保卫国防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单作一项教育来讲,既有“实”的内容,又有“虚”的工作,关键在于两者的结合点。例如,在征集大学生入伍时,高校可进行“居安思危,参军光荣”的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依法服兵役的热情,又能起到使广大大学生受到“居安必须思危”的潜移a化的教育作用。只要用心揣摩,就能找到“虚”与“实”的结合点,就能做到寓“虚”于“实”,有效增强国防教育力度。三是坚持“破”与“立”相统一,确立高校国防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新制度。面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对一些传统的东西进行改革,目前须着重抓好“四破四立”:一破“国防教育是军人和民兵进行的教育,高校不必要”的错误观念,立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全方位的教育,高校是其教育重点的观点;二破“国防就是军事,军事就是打仗”狭隘的国防观念,立国防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建设和斗争的“大国防”观念,从高层次上理解国防教育意义;三破高校武装部“热”,高校其他机关、院(系)“冷”的“独唱”格局;四破国防教育的随意性,立依据法律法规和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逐步步入依法、依纲施教的局面。

三、结语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4)

【摘要】  目的 调查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大量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急诊护士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的一年内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1.6%,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2.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且缺乏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改善教育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诊;针刺伤;调查分析;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pricking wound of the er(emergency room) nurses, and analyze the data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h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after interview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we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are finished by special person.results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is 92%, and the rate of receiving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is 81.6%, and the rate of knowing about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knowledge is 42.5%.conclusion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y lack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so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s the key of decreasing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key words] emergency; pricking wound; survey and analysis; nursing

职业性暴露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另有文献披露: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国外也有文献指出:由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医疗领域颇受重视的问题,针刺伤可以引发多种传染病[3]。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而急诊科由于患者流动性大、硬件设施有限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员更易发生针刺伤,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以期为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她们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生针刺伤情况、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知识四个板块,以便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具体方式为调查性研究,在大量回顾国内外文献并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收集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应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统计方式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8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经对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有效率为100%。总共调查87人,其中男性1人(1.1%),女性86人(98.9%),平均年龄为(29.2±5.2)岁,平均工龄为(8.7±5.8)年,将工龄分为<10年和≥10年两组,经卡方检验发现针刺伤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10.431,p值为0.005﹤0.01。具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见表1。表1 急诊护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2.2 针刺伤发生率和影响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其中发生1~2次的为32.2%,发生3~5次的为28.7%,发生5次以上的为31.1%,详见表2。表2 针刺伤发生率

2.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3.7%、48.3%和46.0%,详见表3。表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2.4 职业防护教育

有71人(81.6%)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职业防护教育;56人(64.4%)认为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40人(46.5%)表示如果医院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培训的话,一定会参加。

2.5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针刺伤上报率也仅有24.1%,详见表4。表4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

每年全世界约有1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4],而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等基本操作均由护士完成,所以她们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5],这样的数据和结论不得不让临床护理从业人员感到震惊,针刺伤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后果,所以调查针刺伤的发生率和潜在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献报道,护士的针刺伤年发生率为80.6%[6],李映兰等调查护士针刺伤的5年发生率为97.9%,77.3%的护士每年发生针刺伤1次以上[7];一项对急诊护士的调查显示,在最近一年的工作中,被针刺伤过的人占被调查者的90.3%[8],本研究中针刺伤发生率为92%,和上述文献基本一致,这说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没有本质性的改善,笔者认为,有三个潜在因素:其一,医院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足够的保护装置防止护士发生针刺伤;其二,由于护理人力的短缺,临床护士大多工作量超负荷,使得她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一些防护环节;其三,护士本身缺乏防护意识,对针刺伤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国内外都一致认为医疗从业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国外文献报道:医学生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这让他们处在发生乙肝、hiv等传染病的高风险中,并认为改善上报系统、改进上报流程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9],对于这一看法,笔者深表赞同,医务人员的安全执业环境应该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临床护士没有后顾之忧,并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此外,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很容易发生致病性感染,如果能及时上报则可以做出最有效的处理。所以,改善上报制度和流程,鼓励护理人员上报针刺伤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杜茵茵认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可能因素[10],而本研究显示两组工龄的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潜在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根据这一点对不同工龄的护士做针对性的培训。此外,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针刺伤防护方面不能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衡量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能力的标尺。

3.2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杨荣坤[11]曾报道,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有:(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患者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本研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前三个环节是 “处理用毕的针头”、“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和“套针帽和套安瓿”,发生率分别为48.3%、46.0%和43.7%,与上述文献所述基本一致,这说明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存在某种共性特点,不仅给所有的护理人员一个警示,也给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防范的依据。国外也有文献指出:不适当放置的用过的胰岛素针头会给机场工作人员带来职业暴露的危险并引起一系列传染病[12],可见控制某些危险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针刺伤的发生,这样的环节管理是一劳永逸的管理举措。

3.3 针刺伤的职业防护

朱秋群[13]指出,在护基教学中加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已刻不容缓,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于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护生来说不仅是启蒙教育也是培养防护意识的重要方式,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大多数卫生院校缺乏职业防护教育课程[1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81.6%的护士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这再次印证了上述文献的报道,这样的现状值得卫生院校的领导反思,课程改革似乎已不可避免,同时,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医院对于护士的职前教育非常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的教育漏洞。

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上报率也仅有24.1%,这不仅凸显了职业防护教育的严重缺乏,同时也反映了医院针刺伤上报流程的不足,引起了上报率的低下,本研究中有51.2%的护士认为“即使上报了也没用”,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改善上报流程,优化后续处理,只有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护士上报针刺伤。

3.4 针刺伤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

有文献指出:91.69%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担忧和恐惧,她们均希望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落实到位的政策[15],本研究中有77.0%的护士表示发生针刺伤后对心理有影响,与文献所述差异不大,这样的结果再次证明了针刺伤的危害,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关心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应给予支持和有力处理措施,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创造良好的工作心境。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群体职业防护的相关情况,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优化管理流程,改善防护设备,最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造福所有医务人员的壮举。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

2 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

3 commentary: needle stick injuries & the health care worker - the time to act is now.indian journal of medicine research, 2010, 131: 384-386.

4 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当代护士,2008,7:9-11.

5 刘芙芸.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06-207.

6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7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

8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9 giriag k sharma, marta m gilson, hari nathan, et al.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academic medicine, 2009, 84(12): 1815-1821.

10 杜茵茵,叶荣森.传染病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环节及其处理情况调查.世界感染杂志,2006,6(5):447-448.

11 杨荣坤.医务工作者发生针刺伤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基础医学论坛,2008,12:1128-1129.

12 dorevitch s, lacey s.e, abelmann a, et al.occupation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a us airpor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0, 52(5): 551-554.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5)

【摘要】 目的 调查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大量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急诊护士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的一年内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1.6%,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2.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且缺乏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改善教育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诊;针刺伤;调查分析;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pricking wound of the er(emergency room) nurses, and analyze the data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h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after interview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we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are finished by special person.results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is 92%, and the rate of receiving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is 81.6%, and the rate of knowing about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knowledge is 42.5%.conclusion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y lack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so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s the key of decreasing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key words] emergency; pricking wound; survey and analysis; nursing

职业性暴露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另有文献披露: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国外也有文献指出:由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医疗领域颇受重视的问题,针刺伤可以引发多种传染病[3]。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而急诊科由于患者流动性大、硬件设施有限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员更易发生针刺伤,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以期为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她们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生针刺伤情况、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知识四个板块,以便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具体方式为调查性研究,在大量回顾国内外文献并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收集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应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统计方式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8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经对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有效率为100%。总共调查87人,其中男性1人(1.1%),女性86人(98.9%),平均年龄为(29.2±5.2)岁,平均工龄为(8.7±5.8)年,将工龄分为<10年和≥10年两组,经卡方检验发现针刺伤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10.431,p值为0.005?0.01。具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见表1。表1 急诊护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2.2 针刺伤发生率和影响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其中发生1~2次的为32.2%,发生3~5次的为28.7%,发生5次以上的为31.1%,详见表2。表2 针刺伤发生率

2.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3.7%、48.3%和46.0%,详见表3。表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2.4 职业防护教育

有71人(81.6%)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职业防护教育;56人(64.4%)认为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40人(46.5%)表示如果医院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培训的话,一定会参加。

2.5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针刺伤上报率也仅有24.1%,详见表4。表4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

每年全世界约有1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4],而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等基本操作均由护士完成,所以她们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5],这样的数据和结论不得不让临床护理从业人员感到震惊,针刺伤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后果,所以调查针刺伤的发生率和潜在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献报道,护士的针刺伤年发生率为80.6%[6],李映兰等调查护士针刺伤的5年发生率为97.9%,77.3%的护士每年发生针刺伤1次以上[7];一项对急诊护士的调查显示,在最近一年的工作中,被针刺伤过的人占被调查者的90.3%[8],本研究中针刺伤发生率为92%,和上述文献基本一致,这说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没有本质性的改善,笔者认为,有三个潜在因素:其一,医院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足够的保护装置防止护士发生针刺伤;其二,由于护理人力的短缺,临床护士大多工作量超负荷,使得她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一些防护环节;其三,护士本身缺乏防护意识,对针刺伤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国内外都一致认为医疗从业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国外文献报道:医学生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这让他们处在发生乙肝、hiv等传染病的高风险中,并认为改善上报系统、改进上报流程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9],对于这一看法,笔者深表赞同,医务人员的安全执业环境应该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临床护士没有后顾之忧,并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此外,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很容易发生致病性感染,如果能及时上报则可以做出最有效的处理。所以,改善上报制度和流程,鼓励护理人员上报针刺伤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杜茵茵认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可能因素[10],而本研究显示两组工龄的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潜在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根据这一点对不同工龄的护士做针对性的培训。此外,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针刺伤防护方面不能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衡量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能力的标尺。

3.2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杨荣坤[11]曾报道,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有:(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患者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本研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前三个环节是 “处理用毕的针头”、“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和“套针帽和套安瓿”,发生率分别为48.3%、46.0%和43.7%,与上述文献所述基本一致,这说明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存在某种共性特点,不仅给所有的护理人员一个警示,也给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防范的依据。国外也有文献指出:不适当放置的用过的胰岛素针头会给机场工作人员带来职业暴露的危险并引起一系列传染病[12],可见控制某些危险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针刺伤的发生,这样的环节管理是一劳永逸的管理举措。

3.3 针刺伤的职业防护

朱秋群[13]指出,在护基教学中加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已刻不容缓,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于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护生来说不仅是启蒙教育也是培养防护意识的重要方式,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大多数卫生院校缺乏职业防护教育课程[1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81.6%的护士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这再次印证了上述文献的报道,这样的现状值得卫生院校的领导反思,课程改革似乎已不可避免,同时,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医院对于护士的职前教育非常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的教育漏洞。

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上报率也仅有24.1%,这不仅凸显了职业防护教育的严重缺乏,同时也反映了医院针刺伤上报流程的不足,引起了上报率的低下,本研究中有51.2%的护士认为“即使上报了也没用”,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改善上报流程,优化后续处理,只有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护士上报针刺伤。

3.4 针刺伤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

有文献指出:91.69%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担忧和恐惧,她们均希望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落实到位的政策[15],本研究中有77.0%的护士表示发生针刺伤后对心理有影响,与文献所述差异不大,这样的结果再次证明了针刺伤的危害,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关心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应给予支持和有力处理措施,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创造良好的工作心境。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群体职业防护的相关情况,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优化管理流程,改善防护设备,最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造福所有医务人员的壮举。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

2 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

3 commentary: needle stick injuries & the health care worker - the time to act is now.indian journal of medicine research, 2010, 131: 384-386.

4 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当代护士,2008,7:9-11.

5 刘芙芸.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06-207.

6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7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

8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9 giriag k sharma, marta m gilson, hari nathan, et al.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academic medicine, 2009, 84(12): 1815-1821.

10 杜茵茵,叶荣森.传染病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环节及其处理情况调查.世界感染杂志,2006,6(5):447-448.

11 杨荣坤.医务工作者发生针刺伤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基础医学论坛,2008,12:1128-1129.

12 dorevitch s, lacey s.e, abelmann a, et al.occupation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a us airpor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0, 52(5): 551-554.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38-03

一、引言

国防生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早在1999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国十多所重点高校全面展开。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2]。目前签约国防生培养的地方高校有百余所,在校国防生人数达数万人[3],并有一大批国防生已经从地方院校毕业后进入军营,其中一部分国防生经过军队院校短期的任职培训,结业后走向部队的实际工作岗位。随着军队的改革与发展,未来部队干部中的绝大部分将由国防生构成,国防生将成为国防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和生力军,肩负着未来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担。

国防生在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是按照通识教育来培养的,对毕业后军队的任职方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防生本身对自己未来在部队具体的岗位目标比较模糊。毕业走入军营后,为了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地方院校大学生到军队干部的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部队任职岗位工作,开展国防生任职教育和岗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纵观国防生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由地方大学和部队承训院校来完成。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地方高校和部队承训院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前后两阶段的培养不能很好地相互衔接[4,5],从而导致国防生在部队的任职培训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等新问题。

国防生任职教育既包括任职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又包括军政素质训练和养成教育。五年前的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后,到部队承训院校的任职教育的时间是一学年左右,由于培训时间较长,承训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任职技能的需求开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多门课程,承训单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国防生培训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能够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实践。但是,随着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国防生的任职培训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培训时间的大幅度压缩,多数专业的培训周期缩短到三个月。这种形势为承训院校和培训单位带来极大的挑战。原有任职培训教育的管理模式、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内容等都难以适应短周期的新要求[6-9],必须尽快研究新形势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培训模式与教学实践方法,为国防生任职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撑和理论指导。

截至目前,为期三个月的国防生任职培训已经进行了四年,课题组与参与培训的教员和国防生进行了座谈和调研,从反映的情况看,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培训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由于周期短带来的课程内容难以消化的问题”、“课程内容多而动手实践少的问题”、“设备操作不熟练、技术技能学而不精”、“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基础与培训方向不一致”、“培训方向与部队任职岗位不一致”、“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国防生任职培训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国防生在具体任职岗位上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规律,探索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实践等任务迫在眉睫。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技术类培训专业近年来的培训工作以及由培训时长变化引起的系列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部队调研和在岗干部反馈的信息,研究针对性的对策,总结国防生任职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对任职培训的课程体系重建和培训内容优化等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培训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建议。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国防生的作用,对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提高培训效益保障培训质量,必须充分认清和把握参训国防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国防生的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关联度,以便在培训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学统计度量的方法,来分析参训对象的特点。

为了充分了解培训对象,课题组经认真研究,从任职岗位需求的认知度、本科专业基础、培训方向与本科专业的一致性、培训课程设置合理性、培训内容满意度、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的建议等多个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依托单位所承训的任务开展了问卷调查。选取四个技术培训专业的参训国防生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四个专业是属于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比较具有代表性,培训时间缩短带来的矛盾问题也最突出。共计有102名参训国防生学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发出102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梳理和统计,得到以下九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1.参训的国防生100%全都已经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单位,对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概略的了解。但是多达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不了解和不确定。通过座谈也了解到多数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刚到部队报到,就选派来参加任职培训,到部队单位的时间短,造成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岗位不太了解。

2.在参训国防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方向与培训方向、本科专业课程和参加培训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方面,调查发现,参训人数少的培训专业其相关度比较高,而参训人数多的专业其相关度较低。另外,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之间几乎没有重合的,与培训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这说明很多国防生的任职培训课程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3.在关于本科所学专业与任职岗位一致性问题的调查中,回答完全一致的只占到参训国防生的8%,有37%的参训人员认为基本一致,更有55%的人认为不一致。

4.在是否需要增设更多任职岗位课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高达82%的参训国防生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极具个性化的课程需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防生刚到部队的心理状态比较茫然,也说明承训院校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为了适应国防生的部队任职所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5.在培训内容能否满足任职岗位需要的调查中,回答完全满足的只占到参与调查人数的10%,有80%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尚有10%的参训人员认为不满足和不确定。

6.针对现有培训内容的建议和意见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参训人员认为专业基础知识少、对培训课程理解困难,8%的人认为装备知识太深,31%的人认为准备知识太浅显,15%的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7.针对培训方式的调查结果是:有78%的参训人员认为操作时间过短,有8%的人员认为多媒体教学内容不充分,有5%的人员认为课堂讲授的时间过长。

8.在任职培训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调查发现,有67%的培训课程仍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只有少数课程采用论文考核、操作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针对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考核,尤其是偏重于操作技能培训的课程,考核方式值得商榷和调整。

9.针对培训时间是否适合的调查发现:有43%的参训人员认为十个月比较合适,认为三个月或六个月合适的分别为30%和27%。我们的调查对象102人都是参加为期三个月培训的国防生,可见,绝大多数认为三个月不合适。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课题组发现国防生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参训人员对岗位认知度不够,只知道属于哪个单位,但是多数不了解岗位所需具体技能,心态茫然。二是地方和部队两个培养阶段的专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连贯性和一致性不强,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方向相关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本科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岗位需求三者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三是培训内容不恰当,要么难度不合理,要么缺少专业基础知识,造成培训内容理解困难。四是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式都不尽合理,多数人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不太合适;参训人员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过短的问题非常突出,也很普遍;培训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三、任职培训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课题组依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经过认真分析和研讨,结合国防生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培训任务要求,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1.由于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并不是很明了,却有80%以上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内容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岗位需要,这二者之间明显存在自相矛盾。表面上看,反映了参训人员矛盾的心理状态,但是究其原因,是参训国防生的选拔和调配环节考虑不够充分。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应适当改变参训人员的选拔方式。给予国防生更多的到部队具体任职工作岗位去认识了解的机会,或者延长在岗锻炼的时间,使其充分了解任职工作岗位需要哪些具体的保障技能,然后按照岗位技能所需与本科专业知识背景一致或相近的原则,选拔参训人员,达到个人岗位技能需要与培训目标的合理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训国防生的专业优势,使之学以致用,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短时间的技能培训才会有良好的效益。

2.调查中有55%的参训国防生认为其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专业不一致,并且有46%的人认为培训课程内容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理解困难,这55%专业不一致和46%认为理解培训内容有困难的参训者,已经占据了参训人员的大多数,这些参训者不具备参训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和背景知识,这必须引起承训单位的高度重视。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承训单位要把好入口关,特别是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更要重视参训学生的专业基础。

3.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上,仅有30%的参训人员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是合适的,70%以上的人员认为六个月以上更合适。80%左右的参训国防生认为操作时间太短,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三个月不太合适的结论;67%的人认为将单一笔试作为培训考核方式不太恰当,不能很好地检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针对具体培训过程的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精练或者压缩培训内容,增设必备的基础课程;开放设备专修室,增加参训人员动手实践的机会,延长操作时间;改变培训考核方式,技能培训中注重任职需求,采用综合考核方式、以全面衡量为主。在两年多的任职培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采纳了课题组的建议,培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参训国防生的任职技能得到了普遍提升。

四、结论

国防生教育历经十多年,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军队改革与发展,未来国防生在部队干部中的比例还会逐年增加,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培训任务会更加繁重,其培训效果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培训实践,将极大地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

本课题立足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新形势和承训任务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解决参训国防生专业基础背景与培训方向和任职岗位不完全一致的突出矛盾,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任职培训的改革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虽然课题选取了几个短周期任职培训专业作为典型对象进行研究,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共性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从更大的范围看,本课题所涉及的国防生任职培训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于提高其他专业国防生任职培训的质量,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欣,蓝天.中美高校国防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1):6-8.

[2]钱云光.中国高校国防生教育发展历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13,28(3):164-166.

[3]强军锋,苏栋,邵荣华.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3,(18):333-334.

[4]尹巧,曹领祺,刘义玮.国防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的现实难题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50-51.

[5]罗开春,李政.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4):26-27.

[6]尹旭江,邹成亮.关于改进国防生任职教育培训的建议与构想[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4):84-85.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7)

建立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实现国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将国防教育工作放在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足额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知识学习氛围。

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强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中小学实施国防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没有一支观念超前、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难以做到的。因此,为了突出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视,学校要改变当前国防教育师资以兼职为主的现状,在教师编制中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拓宽国防教育教师的选配渠道,充实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质量,真正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国防及军事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的国防教育师资,以满足当前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

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编纂国防教育教材,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中小学国防教育不同于社会的国防普及型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学校应该组织专家和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区分层次和重点,科学编纂国防教育教材。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突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职能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配以图片、卡通、漫画等图解,做到浅显易懂,寓教于乐。使得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建设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代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宽、思想活跃,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防教育形式必须力戒单一,要体现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中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8)

一、提高部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教育是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增强部队官兵的法律意识,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治国是党的基本治国方略,而部队在保障国家安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公安边防部队来说,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保障国家以及人民安全是他们的重要使命。所以,边防部队更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

(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人的法治观

具有同一性我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有:忠诚于党的军魂观、热爱人民的宗旨观、报效国家的国家观、履行使命的使命观、崇尚荣誉的荣誉观。从这些价值观就可以体现出我国军人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卫祖国的使命,强烈的荣誉观等,而这些在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具有法律依据。同时,依法治军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是以依法治国为理论基础,并且对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军人职责中的其中一项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军队的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因此,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职责与依法治军和依法治国相联系,体现了与法治观的同一性。

(二)法律教育使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得以更好践行

任何观念教育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行为规范产生影响,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培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这些观念。观念的培养也需要行动来检验,所以在他们的行为中才能体现出价值观的培养。而作为对实践的检验,正是他们能否忠实履行革命军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教育可以使军人更好地培养核心价值观。同时,部队的法律教育还有区别于普通公民的地方,即以军事义务和责任为首位的观念是军事法律教育的重要理念。由于这一特殊性,使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更加突出强调军事义务和责任规范,这样就与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又统一起来。

(三)法律教育为培育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

法律是具有强制力的,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于军人的法律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教育,也要依靠刚性的要求。依法履行自己义务与职责是军人的行为底线,这些义务与职责是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法律化体现。因此,这既是一个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时又属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我国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列入法律里面,就是为了以法律的强制性维护和保障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真正体现。

(四)军事法的特殊性要求军人必须具有更高的法律意识

军事法与普通法有较大的区别,例如:一是军事法相较于普通法更加严格;二是军事不同于其他行业,军事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处于突出地位,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三是要贯彻依法从严治军方针的需要,军人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要比普通民众更多,更重要。除此之外,军事法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等军事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特殊的军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被赋予特定的任务,将军事法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当前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士兵入伍前普遍缺乏系统的普法教育

部队在经过普法教育以后,在法制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广大官兵的遵法用法以及依法办事等观念普遍增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的不足,一些官兵由于在入伍前就对法律不是很了解,再加上自身很少经历过依法维权的事情,所以对于法律知识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去了解,导致法律意识淡薄,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欠缺。例如,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涉及法律的问题,因为自身缺乏法律知识,错误地采取一些处理方式。而且,一些人认为只要自己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而有时候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可能犯错了。

(二)法律教育的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及其他因素的制约,部队能够接触到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有些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只是简单地上几堂课,照着书读,使得官兵们并没有多少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而且,有些单位不注重因材施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组织教学。还有一些单位从一开始对于法律教育的定位就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法律教育就是“以刑为主,一讲众听”,只要不让他们犯罪,教育就是成功的,从而忽视了对于官兵们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这样一来,官兵们对于法律的学习就缺乏了积极性,同时,由于法律教育本身内容就比较单调,再加上教学形式没有新意,使得法律教育的推进遇到了阻碍。

(三)法律教育缺乏实用性

在对部队的法律教育中,存在一些缺乏实用性的现象。有一些教育内容与官兵们的思想联系不紧密,不能与官兵们的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部队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对此认识不够,思想上存在懈怠。而且在教学中,只是一个人讲,其他人听,忽视了官兵们的接受与理解,不能相互沟通交流。官兵们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深入思考,对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同时,因为在平时的法律教育中,不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使官兵在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时不知该如何处理,所以,如果不通过法律来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教育可能自始至终都只是停留在理论部分,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实践中。

(四)法律教育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边防部队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任务较为繁重,所以对于官兵的法律教育并不够重视。在平时的法律教育中,常存在教育内容被压缩,教育时间被占用等情况。还有一些边防部队中,平时并不真正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是单纯制作法律教育的计划,读书笔记等,没有将培养官兵的法律意识作为重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官兵们也没有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三、改进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一)边防部队法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政治教育是边防部队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法律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搞好法律教育对提高部队官兵们的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能力。公安边防部队与一般的部队还有所区别,他们既需要执法,同时还是战斗部队,只有抓好法律教育,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因此,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是提高他们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日常工作生活,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法律知识教育。如在对干部们的教育中就要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基层法律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素质。除了对自身的教育外,还要引导基层官兵们对法律的学习。在对官兵们进行教育时就要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促使他们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形成一个知法守法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2.开展有关法律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官兵们平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解答,结合他们的工作,对他们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宣讲,鼓励他们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邀请高校的专家等来部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鼓励他们走出军营,到社会中去体验民主法治的进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二)坚持学用结合,使法律教育能真正服务于边防官兵

1.运用法律武器帮助边防官兵依法解决个人的涉法问题。近年来,官兵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不断增加,主要涉及婚姻家庭、财产问题、个人权益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官兵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要在法律知识教育中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教育,促使他们能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去解决,发挥法律教育的效果。2.普及相关军事法律知识以及刑法知识,防患于未然。边防法律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预防执法犯罪,因此加强边防法律教育,要做到“三勤”,一是脑勤,即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善于思考,针对问题及隐患要多思考多分析,在问题发生之前多想预防措施,在问题发生后多想该如何解决;二是嘴勤,即勤于找到法律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对于重点易发生的问题要多次强调;三是手勤,即对于上级安排的需要贯彻的精神、部队发生的典型事例等多记录,以便遇到问题时方便查看。3.加强边防部队领导干部们的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们的法律素质,有利于基层法律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提高整个部队的法律素质。学习法律知识不只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是要形成一个知法守法的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公安部队执法过程中,不断对此深化理解,当前部队的条令条例在不断完善,部队领导干部们只有学好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战士们。

(三)义务与权利并重,依法保障官兵的权利

每个公民存在于社会中,既有权利又有义务,法律教育在强调义务的同时,不可忽视对权利的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军人,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享有很多法律赋予的特殊权利。例如,在很多场合、单位中对军人赋予了特殊的权利,在办理业务时军人享有优先权,在参观景点时军人可以享受半价或者免费的待遇。所以,在边防官兵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个时候如果不懂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就无法很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拓宽法律教育的内容,强化权利意识教育,使法律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边防部队法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法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高边防部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针对现有的法律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改革,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让边防部队官兵收看法制类节目,针对里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阅读法制报刊等,增加教学形式。同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一改往常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亲身讨论分析,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规范自身行为,对法律知识活学活用。

(五)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制定一些教学目标,并相应地制定激励机制。例如,制定一周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达成,就设置一些诸如做俯卧撑一类的小惩罚。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最好一课”“学习标兵”等评比活动,对法律知识掌握得好的官兵给予奖励等,激发官兵们的学习热情。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80名护士,年龄20~35岁,都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对其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效果。

1.2 方法 在护士入科上岗前,医院组织对其进行护理教育[2],本次研究选用的对象,采用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比较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来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护理教育分为岗前操作培训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主要是围绕让护士如何认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及其发生后如何采取的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的。岗前操作培训是通过年资高的护士通过亲身施教,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加强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如何预防,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等,具体的操作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静脉穿刺前后;② 肌注、皮下注射时;③ 抽吸药液时;④ 采集血液标本时;⑤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医疗废物时。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岗前培训[3],未进行系统的岗前护理教育。

2 结果

2.1 对80名护士在回顾性分析的1年中发生针刺伤38人,其中试验组发生10人次(25%),对照组发生28人次(70%)。对照组与实验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比为14:5,差异显著。

2.2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3 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5]。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所以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①护理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抽吸药液、静脉穿刺拔针等;②护理工作中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③未系统的进行护理教育,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④未端正态度来加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观念等。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其风险较高,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就成了医护人员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护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此外,护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他们的职业暴露,最大限度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通过护理教育,加深了护士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来改善护理操作,还需端正工作态度,按规范进行科学的操作规程,重视自我保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得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Wang HH, Kristopher F, He GP, et al.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mpact on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Adv Nurs, 2009, 41(2): 187-194.

[2]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0(5):386-388.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10)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青年学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是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是大势所趋。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并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后备力量。未来战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校青年学生将是战争动员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形式是按照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军事课程教学,它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部分。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教学创新发展,使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紧贴时展要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对落实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d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这些方面教学发展与实践的研究,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来抓,要适应时展和学生特点的客观需求,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实践育人要求、促进文明校园建设、训练储备合格兵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工作,也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我国国民,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殊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栋梁之才,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仅具有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军事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大力宣扬我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科学思想理论,弘扬人民军队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国防,提高社会责任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基础,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加强国防建设的诸项工作中思想建设或者说精神建设,即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防教育是伴随国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国家,都要在全民中进行国防教育,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

纵观历史,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举国上下强烈的国防观念,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强烈的国防观念,可使全体人民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巩固国防和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增强爱国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一种精神动力。国防教育本身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等,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反思教训,国防教育是确保政权稳固之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就是教育青年学生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用唯物史观、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是以军事课程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领域的现代军事科学,它的教育面宽,教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学领域,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说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军事课程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德育价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创新发展。

(一)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统筹规划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家安全重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己所生活国家的文化和情感认同,以及为了保护这种文化和情感所做出的努力。国防意识源于爱国情感,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唤起青年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国防情感。要充分利用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中华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要渗透民族精神的培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教育,还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强烈情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树立现代大国防观教育理念,加大海洋意识教育内容

所谓现代大国防观是指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利益边疆、安全边疆都在急剧扩大,它要求我们适应国家利益拓展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更是一个海洋大国。今天,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海洋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升海洋意识,树立起蓝色国土的理念,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党的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争端、南海仲裁、南北极科考等重大涉海事件的影响下,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海域之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海洋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树立科学现代的海洋安全观念。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该大力开展和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要从青年学生抓起,以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三)审视时代要求,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设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的又有非传统的,既有潜在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内部的,既有国土的又有国民的。为此,强调,现在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审视时代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高校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清民族复兴进程中内外矛盾交织的联动性,认清敌对势力对我国遏制围堵的不可调和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实现国家安全是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求平安、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求和谐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有力的国防教育,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努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增强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以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还应积极探索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试点尝试,改革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载体的多样性,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紧贴时代特征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国防文化氛围,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建立重大活动、重大典型宣传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平时宣传不断线、集中宣传有声势、重要时机有高潮,真正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采取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如: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讲演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影视展播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高校国防教育要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说是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走基层、进企业、下乡村,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社会最基层,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胜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成果。这些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防道德品质。

同时,组织青年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利用部队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爱国尚武活动,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和熏陶青年学生,从而形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心理追求趋向。

(三)积极开展拓展性、挑战性的国防技能专题教育活动

国防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防技术素质。通过国防技能系列活动,使在校青年学生具有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在保卫祖国斗争中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如:在专业军事教师的指导下,选拔军事技能训练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野营拉练、户外攀岩、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模演示、野外生存等训练和比武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系列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以适应战时部队动员扩编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上一篇: 投资估值的方法 下一篇: 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