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0 17:12:32

金融管理体系

金融管理体系篇(1)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97-02

1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

金融风险是伴随着金融活动而产生的,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当中的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其资产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显现,如资产或债务、未来收益等价值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1]

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任务之一就是对发生这种波动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大小作出有效判断。

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谓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和手段,通过手段的调节,对市场进行引导,以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面对复杂而难以掌控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和目的迥异,难以进行追索,很难监控和把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一个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在保证自身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市场,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达到控制风险和引导市场的效果。

3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日趋重要。金融风险给金融市场、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安全带来的极大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许多金融机构和组织、大型企业、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来对金融风险实施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4金融风险体系的管理建立步骤

4.1确立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4.1.1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

近代风险学者克莱蒙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组织生存的能力,并对客户提品和服务,以保护公司的人力与物力,保障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海灵顿(Harrington)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

4.1.2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的方面

(1)企业与组织及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这可谓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方案应使企业和组织能够在面临损失的情况时得到持续发展,在面对意外事件和风险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通过金融风险管理的运行,能够使个人、家庭、经济单位乃至社会免遭风险损失的重创。

(2)保证企业经营恢复正常运转。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打击和损失,进一步影响或打破企业的常规状态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可能会使组织陷于绝境。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快速回归正常运营。同时,使其尽快回到损失前的水平,并使企业尽快实现收益稳定增长。

(3)缓解消极情绪,提供安全保障。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导致物质损失,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消极情绪。因此,通过心理引导,消减人们因意外灾害事故导致的心理压力,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4.2金融风险评价

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4.2.1金融风险识别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隐性及显性风险进行系统的区分和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

4.2.2金融风险衡量

这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或程度、风险范围进行预判和估计,并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2.3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

这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优化配置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是金融风险评价的必经之路。

4.2.险评估方法

(1)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盈亏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指分析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企业选择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使企业获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3]

由此推算企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量水平才可以弥补企业的总成本,即,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BE=FC/(SP-VC)。其中,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企业业务量如低于此点,就发生亏损;反之,则获得盈利。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该指标说明企业要实现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业水平。其公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正常开工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指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经济含义是指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公式如下:

安全生产业务量=预计业务量-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业务量)×100%

销售边际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边际部分(即超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的贡献毛益率才构成为企业的利润。

(2)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指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效益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估算其对项目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担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研究方法。

①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敏感性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技术方案及其反映的经济效益。故方案的一些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如: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都可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②计算该技术方案的目标值。一般将在常规状态下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值作为目标值。③选取不确定因素。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方案中变动可能性较大、并对效益目标值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产量规模变动、产品售价变动、投资额变化等。[4]④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时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完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则要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变动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以此类推,以此求出每个不确定因素本身对方案效益指标目标值的影响程度。⑤找出敏感因素,积极分析和应对,以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的能力。

4.3风险控制

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置是解决金融风险的方法和途径。现如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入,我们应当积极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范式与标准为指导,在我国金融界推行金融风险管理八项措施:

(1)风险预估及控制:金融机构要预判短期借进、长期贷出的风险,面对突发事件要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2)套现能力:在资金不亏损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必须保持或增加其将资产转为现金的能力。

(3)分散化:金融机构应重视资金来源、贷款和投资种类多样化,防止过分依赖单一资金来源或投资种类。

(4)经营控制:金融机构要对所进行的风险交易操作需要严格的控制,及时注销信誉极低合作对象的交易,将损失降到最低。

(5)透明度:金融机构要通过交流和公示规避自担风险,建立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

(6)资产质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资本准备将会提升其收益水平,同时应保证资本的充实度,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7)金融信息化:这是金融发展大势所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来降低交易成本,加快金融创新。

(8)金融技术的知识产权: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注意保护金融技术知识产权,增加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以保证金融安全。

5结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我们也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其建立。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切衡量风险的指标都只是辅助风险控制的方法,而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依赖于对于风险以及整个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市场波动,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史春魁.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论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介版),2007(3).

金融管理体系篇(2)

1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的政策环境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离不开政策环境,农村金融政策环境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配合至关重要。因此,只有改善农村金融运行的政策环境,才能推动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为我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构筑良好的平台。

今年我省将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从财政政策扶持的角度,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继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逐步向农村商业银行过渡。晋江、石狮两家农村信用社联社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柘荣县农村信用社联社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统一法人改革,争取年底前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扩大农村地区机构网点覆盖面,原则上不得减少原法人资格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网点。

(2)稳步实施农村地区新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争取尽早列入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省份,鼓励在农村地区设立股份制村镇银行,鼓励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发起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专营贷款公司,促进农村金融竞争。

(3)引导商业银行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行分支机构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他商业银行要稳定在县及县级以下地区的现有机构网点,适当增加贷款和汇兑服务。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增设支行或分理处,原则上应在农村地区同时增设1家服务网点。

(4)改进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农发行省分行要全面推广农业小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试点品种,积极尝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新品种。国开行省分行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县域资金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银行将选择部分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农产品出口创汇,并支持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此外,今年我省将组织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择16个县(市)率先开展支农信贷综合试点。试点将按照“加大投入、积极创新、提高服务充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性的经营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问题,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力争在改进我省银行业支农金融服务机制上有较大突破,在支农信贷投入方面实现较大增长。

2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三农”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担保上。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既可以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为他们提供相对公平的融资环境,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又能使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减少为农户和中小企业失信的担忧。然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特殊的融资群体,传统的融资方式不能改变他们贷款难的困境。为此,需要针对农村现实,引入动产抵押,创新信用担保方式,为我省“三农”的发展拓展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1)增强企业守信意识,规范企业结算运作,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同时要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引导企业采用规范的结算方式,改变大量使用欠条的习惯,扩大银行承兑汇票的覆盖面。积极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尽快建立和实行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商业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通过规范管理,积极引导,稳步扩大商业承兑汇票使用,从而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提供合法有效的物权凭证,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成为动产抵押的主力品种创造必要条件。

(2)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成立专门的动产抵押信贷部门,把动产抵押业务同其他信贷业务区分开来,配备专业人才,加强动产管理的研究,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动产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外部监管水平,强化监管力度内外配套,标本兼治,降低风险。

(3)尽快建立动产担保公示登记系统。可按政府主导、央行监管的模式建立统一的动产登记管理中介机构,统一动产审查的原则标准、公示方式、登记程序和手续,并由其担保公示信息,贯彻“一物一权”原则,建立信息平台和查询系统,向信贷人提供准确规范的查询和检索服务,通过动产公示,打上标记,交付留置权,防止多头重复抵押,切实保障信贷人权利。

(4)完善法制环境,加强司法保障。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填补了动产抵押的法律空白。随着法律制度的日益健全,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法院的协调,为保护信贷人权利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应建立金融诉讼案件审理绿色通道,提高审判效率,加大执行力度,政府、司法等有关部门多方联动,为改善农村信贷融资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

3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必须重视农村金融工作。在农村市场经济中,信用是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生命之源,因此我省必须加强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把创建农村信用工程作为完善我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工作抓好,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1)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结合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力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培养地方党政干部和广大农户信用观念,逐步在信用社和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对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有限、手续简便、客户放宽、服务优先,推动更多的农户遵守信用,以确保信用社资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促进征信业壮大。积极培育各类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提供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信用中介主体到位。同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对蓄意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直至取消其相关执业资格,严防中介机构与借款人合谋欺诈的情况发生。

(3)完善农村信用的征集、评估、与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个人和企业定期通报制度,使信用成为农村金融活动各参与主体的立身之本。

(4)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强化对各种逃债、赖债、废债、骗债、恶意欠息等失信行为的经济制裁力度,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同时,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4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差的“弱质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试办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业务一度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但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加之保险公司实行商业化经营,业务重点也转向城市,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因此,我省应从金融政策上支持农业保险的实施,以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三农”发展撑起一把保护伞。

2006年8月至9月,我省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决定围绕农村住房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等五个险种开展农险的第一步试点工作,期限为3年,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试点半年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试点险种承保面已达100%。这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地市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研究确定市、县两级财政补贴分担比例,并出台专门文件和方案,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确保落实到位。

金融管理体系篇(3)

星球大战计划在结束冷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然而拉鲁什的更广泛的经济政策却没有被采纳。事实上,在英裔美国权势集团的影响下(以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为代表),里根政府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政策。

“里根复兴”的战略就是为史无前例的金融泡沫膨胀打开闸门。这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①增加两倍的债务,从1981年的9980亿美元增至1989年30000亿美元;②大幅度解除对金融和银行系统的管制;③制造巨大的房地产泡沫,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在1986―1990年间增长了几乎一倍;④允许投机者使用“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等手段接管和疯狂掠夺美国工农业企业的财产;⑤通过偿债、第三世界流动资本流入和日欧基金的流入,大大增加了美国的资本流入。

解除银行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美国3000多家储贷银行中制造了灾难性的泡沫。这些银行的经营活动以前主要限于以法定的低利息向购房等长期购买活动提供支付手段。1982年的一项新法令取消了种种限制。为了争夺投资者和存款人,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银行开始了疯狂的投机。在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储贷银行体系事实上已破产。到1989年,超过400家银行宣布无清偿能力,其余银行也仅靠紧急合并和3000亿美元的政府基金的注入才得以幸存。

这些还只是疯狂投机中涨涨落落的一部分,这种投机在一步步走向1987年10月大崩溃的过程中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整个80年代,在解除管制和税法改革的刺激下,华尔街沉醉于以“垃圾证券”和“杠杆买空”为特点的投机和掠夺迷狂之中。

美国政府没有设法切除正在毁掉仍然健康的美国工业公司的投机毒瘤,反而积极鼓励投机者,并采取措施向海外输出泡沫。日本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流行的神话,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惊人增长是日本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结果。但真正的原因是卡特、里根和布什政府治下美国自“利率冲击”以来一系列反工业政策所导致的美国工业基础的倾圮。美国经济早已绝对依赖于日本和德国工业设备的大量供应。

日本面临要它将上万亿的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以支持美国“复兴”的巨大压力,为了同一目的的日本还必须在亚洲吹起一个新的金融泡沫,即所谓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一过程的转折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继英国之后,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金融和资本支持国。

与此同时,传统上是实物贸易和工业导向的日本银行体系,开始越来越深地被吸入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房地产泡沫中去。1985年至1990年,日本银行的贷款的总规模增长了三倍,但流入生产性部门的贷款比例从38%缩减至25%(1965年,日本最大的150家银行的63%的贷款都投向生产性部门)。这为1990年日本的银行危机做好了准备。

导致日本“泡沫经济”“起飞”的政策转向,自然对东亚国家和其它国家有负面影响。在80年代,长期的工业和基础建设投资被削弱了,这有利于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来快速赚钱的政策。这一点在泰国相对较早地显露了出来。曾经从石油出口中赢得了巨利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1986年的油价大跌中遭受重创。到1990年初,东南亚的经济小虎都已被完全吸入了全球性“新兴证券市场”泡沫中。

这一时期另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全球贸易令人吃惊的增长。根据粗略的估计数字,贸易的销售额从1977年的1750亿美元涨至1989年的5580亿美元。这也表明了为什么来自贸易的钱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说明某些重要银行和金融家族深深地卷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资金的“管理”,他们是在延续一条自英中鸦片战争以来延绵不断的黑线。

毫无疑问,美国及别国政府没能在80年代拿出制止贸易扩张的有效措施,是同其保护和支持金融体系中的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分不开的。一些美国金融专家甚至在新闻访谈节目中公开宣称:采取措施制止一些大银行参与“洗钱”将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在拉美国家,以下诸因素之间发展起了密切的联系:①债务危机;②生产和各地大毒枭势力的增长;③恐怖主义和有组织暴动的增长。十分丑恶的事实是:美国消费的增长,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可卡因的流行,为哥伦比亚、秘鲁和其它拉美国家的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国家从出口赚得的钱又间接地为偿还债务提供了资金。1980年至1988年,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的生产提高了30%至50%.

与此同时,IMF的“结构调整”政策和债权银行加强的其它各项政策,大大削弱了各债务国的政府,降低了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因此有利于贩毒组织和恐怖主义暴乱的生长。贩毒组织与拉美国家某些左翼暴乱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些活动加在一起削弱甚至毁灭了政府等国家组织对IMF的抵制。

那些帮助制定和实施IMF在拉美的政策的经济学家十分清楚这些事实。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担任玻利维亚政府经济顾问期间,曾实行过治愈通货膨胀的“休克疗法”。萨克斯的政策在降低通胀率方面的确很成功,但却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大滑坡――除了在领域。萨克斯自己写道,他的关闭大量国有矿山的建议帮助建立了所谓“经济”:由于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许多矿工只得加入到古柯生产中去。这个真实故事表明了全球“金融癌症”的一个普遍特点:癌变的产生是靠社会道德和物质基础的自我毁灭,或曰“自食”(autocannibalization)来喂养。

转折点六:1987年的大崩溃,全球化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纽约股指暴跌508点,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跌幅。这个事件本应成为一个信号:停止导致投机泡沫的政策,恢复1966年前对实物经济的重现,实施全球的金融和货币改革。

不幸的是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措施被采取,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一种新的投机形式,即“衍生金融手段”开始在全球金融交易中扮演主要角色;另一方面,对于用来支撑泡沫的资本的追求也越来越狂热。

事实上,通过“垃圾债券”和“杠杆买空交易”掠夺美国及其它国家工业财富的白热化表明,现有的货币利润流入已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泡沫。尽管美联储不断降息以求增加流通,崩溃的过程仍然毫不衰减地进行。至1990年,一些美国最著名的公司纷纷破产。另一方面,美国和其它许多国家房地产价格大跌,这导致了银行体系整体的一系列危机。

寻求更多资金以支撑泡沫的压力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

①日本被要求向美国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钱。1987年10月的大崩盘之后,日本中央银行继续降息,刺激资金流入美国财政部债券和其它对美投资。这对于保持美元在1988年竞选之年的稳定有大的贡献。

②对于不断增加的来自泡沫的压力的另一个反应是,尽可能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推动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这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得以成功的主要动力。

③另一个措施是对于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拉美国家从国有资产的私有化中所得到的收入,从1989年的14亿美元飞升至1990年的73亿美元,再升至1991年的180亿美元。尽管私有化的收入同拉美国家的外债相比仍嫌太小,它却有助于在这些国家的实物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之时保持“债务泡沫”的稳定。

然而,对于全球金融泡沫而言,一个大得多的资本来源由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市场的开放提供。这些国家里采取的经济政策,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

1988年10月,拉鲁什在柏林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预言了苏联的解体和德国的统一。他强调了统一后的德国在东欧经济重建中所应起的决定性作用。随后的一年里,拉鲁什和他的伙伴一道起草了一份详细的在东欧创造经济奇迹的“生产三角方案”,它以高技术的交通、能源、水利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为基础。拉鲁什强调,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在于按照他1979~1979年对欧洲货币体系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欧洲银行和金融政策的改革。拉鲁什警告说:“迄今为止,欧洲和日本仍设法使自己避开了过去25年中统治着美国和英国金融政策的那种无理性。但是这样一个临界点已即将到来:届时英美和国际性的金融体系都将崩溃,苏联体系也面临危机,而前二者又将给日本、欧洲和其它地区带来不可避免的衰退。如果日本人和欧洲人坚持目前的银行和金融政策,那么就不会再有什么稳定的岛屿了。”

在1989至1991年这段关键日子里,东西欧都潜在着对“生产三角”方案的可观支持力量。

然而,存在着对这项政策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在英国。像拉鲁什所强调的那样,欧亚大陆上一轮新的、工业性的发展高潮将意味着与目前主导性的英美政策的决裂;它不仅将影响资本流入金融泡沫,同样重要的是,它所要导致的德、俄、东欧经济联盟被认为是英国的战略利益所不能接受的。在1989~1990年,这一点不断为撒切尔首相和其它英国发言人所阐述。英国用尽所有可能的手段,来破坏“生产三角”计划并将所谓的“全球化”强加于东欧和前苏联地区。

完成这一企图的重要工具就是IMF和所谓的“休克疗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撒切尔、布什政府的压力下,休克疗法被以不同的方式在俄国和所有东欧国家实行,其始点就是著名的“波兰模式”。

对于前苏联,“休克疗法”事实上等于经济自杀。从1991年起它以导致如下后果:①超级通货膨胀,它事实上在极短时期内毁掉了人民的全部存款,做为此种通胀结果的、迅速的经济“美元化”;②外国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国内生产者遭到灭顶之灾;③食品供应的60%以上依赖进口;④伴随着强大的有组织犯罪,一大部分国家财富流入了少数俄国新贵和外国利益集团手中;⑤教育、科研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幅下滑,犯罪率和人口因病死亡率大幅上升;⑥在不同生产部门,实物生产和投资跌至只有改革前的30%~40%;⑦大部分技术上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受到破坏;⑧大规模的物质财富储备(特别是原料和初加工品)变现,许多东西在世界市场上以远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被出售;⑨俄罗斯外债大量增加。

从生产和多数人的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俄国和东欧经济改革的灾难性失败,不能仅用旧体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来解释。真正不幸的是,这些国家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撒切尔、布什政府以及英美金融势力的控制,被他们不惜代价地用来支撑其金融泡沫。很难找到可以信赖的估计,但毫无疑问,过去7年中从前苏联集团流向西方的财富其净值超过2000亿美元。

转折点七:德国经济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癌症迅速的全面扩散

正像拉鲁什所预计的那样,“生产三角”计划若不能实施必然会在西欧导致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德法两国正经历着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部分人,包括一些专家,省城:德国德危机是两德重新统一的结果,特别归因于重建东德的高昂费用。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如果在不同的国际局势下,统一是能带来巨大经济增长的。危机的主要原因如下:①首要的是,英国使用了一切手段来削弱德国,并竭力阻止德国将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的欧洲重建和现代化进程;②在英美集团的压力下,德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以长期工业和基建项目来促进发展的方法,转而拥护激烈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对地区的“休克疗法”;③由于这种“休克疗法”,地区的投资水平大降,导致了对德国订货的减少;④东德工业失去了以前东欧和苏联的订货,传统的贸易关系被打破;⑤在英美的压力下,德国放弃了其银行体系以工业为导向的传统,转而采取了英国模式。德国最大的银行的首脑阿尔弗雷德。赫尔豪森于1989年11月被暗杀,这大大加速了银行体系的转向。赫氏是坚决反对将德国银行牵扯进英美的金融泡沫中去的。

德国快速地衰落,日本工业结构也在“泡沫经济”的影响下不断劣化。这样,世界上于深染最后两个相对健康的工业经济也终沉疴了。同时,由于“全球化”的胜利和地区市场的开放,“金融癌症”进入了新的高速扩散的阶段。

此一新阶段特点是:①通过在东欧、前苏联、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兴市场”上吹起泡沫,“金融癌症”制造了新的癌变转移;②作为激烈的全球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结果,大多数政府控制其国内经济、金融活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③由于海盗式的“套头基金”等金融投机的快速孳生,以乔治。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投机者已强大到足以挑战一国政府;④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投机形式――“衍生金融市场”迅速生长,它的规模已比全世界总的GNP还要大。

像乔治。索罗斯这种“超级投机者”的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公开,越来越具有侵略性。这是全球“金融癌症”在此新阶段的典型症状之一。

尽管索罗斯经常被描绘为一个“美国大投机商”,他的“奇迹般”的金融力量――能在投机性攻击中调动起数百亿美元――以及他能挑战和玩弄一国政府而不受惩罚,却清楚地表明索罗斯是英美金融寡头的高级工具。

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即索罗斯本人并不是金融癌症的起因或根源。他倒更像一个在病人的免疫系统被削弱后对其进行进攻的病毒。对索罗斯和其它与大规模国际货币投机有关的“套头基金”而言,要问他们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谁制造了条件能够让他们的活动毁坏整个国家的经济?在激烈的金融、货币和商品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政策与消除民族国家独立、的政策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如果中国政府屈服于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压力,则下一步中国会发生什么?那些推动中国这么做的国际组织和专家又会如何呢?如果中国做出了其他让步以换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他会无力抵御索罗斯及其支持者的金融和经济进攻吗?

起初,作为一种防止货币和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的手段,“衍生合同”开始广泛流行。在80年代后半期,衍生合同自身成为一种主要的投机工具完全被解除了管制,而且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同普通的远期合同相反,衍生合同不牵涉任何实物;它是纯粹的金融合同,在此之下合同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进行某种金融交易。根据衍生合同的不同性质,交易的结果可能取决于特定一天的汇率,股票价格指数及理论上任何其它参数。大量的衍生合同与汇市有关。

就其本质而言,衍生合同基本上是一种复杂的。典型的情况是,一个“玩家”会签订多份衍生合同以平衡投机行动的风险。为此目的,人们编制了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这使得衍生合同的数量、规模和复杂性以一种无法想象的方式大大发展。

1987年以来,衍生交易市场大概每两年翻一翻。不受控制的衍生交易所达到的规模在金融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在11个国家的67家银行和12家证券公司所进行的调查,这些机构手中持有的衍生合同总值在1995年末已高达63.6万亿美元。这是全球GNP总和的两倍多。1997年初,仅美国商业银行就持有名义价值为25.7万亿美元的衍生合同,这是美国GNP的三倍以上。许多欧美日银行的衍生合同都5~10倍于它们的资产,100~500倍于它们的净值。

这是否意味着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已经事实上破产了?那些为衍生工具的使用辩护的人常常争辩说,市场本质是一个“零和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玩家”们的得失是平衡的。这种纯粹抽象的说法忽视了两个重要的事实:①衍生交易泡沫的巨大规模和快速增长是基于高比例“金融杠杆”的力量。后者能使一定数量的票面资产成为涉及许多倍的票面资产的衍生合同的基础;②抽象的“零和”并不存在于单个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中。像巴林银行等机构的破产所表明的那样:这些“玩家”很可能因为数倍于其总资产的损失而突然倒闭。因此,在这个微妙地平衡着衍生合同市场上,即使一点点脱节或错位也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达到任何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无法控制的地步。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将毁于一旦。

转折点八:拉鲁什的“第九次预报”

1994年中期,整个世界金融都已处于金融癌症的阴影下。东欧和前苏联实物经济崩溃,德国日本经济快速衰退,事实上除了中国和少数其它国家之外,全球的实物经济都在持续衰退。所有这些表明,榨出更多资本以支撑金融泡沫的可能性已到了尽头。与此同时,泡沫自身已攀升到几乎无限大的地步。

看看这现实,我们就会知道,以为金融崩溃可以用“更好的监管”、“更好的管理”、“提前预警”或其它任何方式的“安全制度”来避免,是非常可笑的。

事实上,只存在两种可能性:①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个国家联盟,通过宣布现有金融体系破产而代之以新的体系,开始重建世界金融;或者②现存体制的崩溃将会来临,导致世界经济的毁灭,全球迅速跌入无序和战争之中。

这就是拉鲁什在1994年6月22日发表的“第九次预报”的要点。

自拉鲁什的第九次预报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已经遭遇了一系列强度越来越大金融地震。目前为止(1998年3月),世界各国政府还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在下面简略的从1994年6月至1998年初的重要事件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的严重后果。

1994年12月6日,美国最富有的奥兰治县正式宣布破产,原因是在金融衍生投机中损失了大约30亿美元。

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墨西哥货币和金融体系崩溃。而只是在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了史无前例的500亿美元的救助基金后,拒付债务才在最后一刻得以避免。

两个月后的1995年2月,著名的英国巴林银行因为在衍生交易中遭受损失而宣告破产。

1995年5月,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地震”。1995年夏天,美联储和日本政府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规定在日本银行崩溃将引发国际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的时候,前者向后者提供5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这5000亿美元是为了防止以下危险:日本银行在危机中出售它们手中的美国财政债券,导致美国国内的金融恐慌,并有可能引发世界金融体系的崩溃。美日紧急协定的存在很久以后才被新闻界报道。日本银行体系突然、爆炸性的危机被防止了,但是日本的金融情况仍然一步步地恶化。整个日本银行的坏账,估计有10,000~12,000亿美元之多。

1995年6月,在西方七国集团的哈里法克斯峰会上,人们讨论了世界金融体系可能的系统性危机。会议没有着手重组金融体系,而是决定继续“充气”:通过大幅度降低利息,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通货。事实上,从1995年夏天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的利率都创了历史新低。日本的银行利率甚至降至到了0.5%.

同时,“充气”政策导致了此后两年中世界大部分市场股价狂升。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里,股票市场的扩张在大众中造成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刺激了许多家庭将其储蓄投入到股票和共同基金中,有的人甚至从银行大笔借贷以投资股市。然而与此同时,许多证据显示一些消息灵通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与英国和欧洲大陆寡头有密切联系的人,正悄悄地将资金抽出股票和金融证券市场,而代之以在“硬商品”领域投入资本,比如贵重金属和原料。他们预见到了市场未来的崩溃。

在这期间,“新兴市场”,尤其是“东南亚经济小虎”们却继续感染着那种盲目乐观的情绪。1996年末,拉鲁什对此提出了警告,指出了东南亚存在着金融崩溃的危险。他指导其合作者编写了该地区真实情况的报告并于1997年初发表。它的结论是,东亚经济小虎的实物经济非常薄弱,其金融市场正被吹起越来越多的气泡。报告警告说,墨西哥式的金融危机很可能在东南亚发生。

1997年5月,乔治。索罗斯和其它投机基金向泰铢发起了进攻。6月,拉鲁什发出警告,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1997年夏,盲目乐观的情绪开始快速破灭。泰铢和印尼盾受到严重的投机打击,大幅贬值。整个8月,亚洲股市持续下滑,纽约股票交易所剧烈动荡。

9月中下旬,拉鲁什的妻子海尔戈。杰普。拉鲁什访问了中国。在向几个重要经济机构提交的报告中,她预测了一个极大的经济危机将在亚洲发生。她特别指出了4点:①墨西哥式的危机将可能同时在几个亚洲国家发生;②日本银行危机将进入新阶段,由于日本对其它亚洲国家有大量的贷款,这也将造成它们的损失;③在货币危机中,大量的投资基金很可能迅速撤离东南亚市场;④投资者为了弥补在市场上的损失,将在别的市场上将财产强行变现。她警告说,这四戈因素相互作用,将导致史无前例的巨大危机,而这个危机很快就会来临,很可能就在10月。

转折点九:一个“新布雷顿森林协议”是唯一出路

危机真的在10月爆发了。在10月20日(“黑色星期一”)后的几天,各地的人们都多少尝到了一场突发性全球危机的味道。仅仅是由于美联储和美国大公司的大规模介入支持了纽约股市,防止了无法控制的恐慌,世界金融市场的连锁危机才没发生。但东南亚国家都陷入了货币、金融体系、国民经济相继破产的“恶性的螺旋”之中。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巨额救助资金,这个螺旋运动却仍毫无阻遏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日本银行体系的危机持续恶化。1997年11月,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相继破产。在同一天,桥本首相宣布了银行史上最大的救助基金――5000亿美元。他说,这项救助的目的在于防止日本银行的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单危机并未停止。一个无底的“黑洞”呈现在日本银行界的面前,投进去多少钱也填不满它。

但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场亚洲的危机,而是一个世界危机,只不过其症状首先在亚洲爆发而已。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日本的泡沫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与美国的金融泡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断地以近乎零利率的信贷支持世界金融市场泡沫的政策也是如此。洪水般的资本涌入创造了大部分东南亚奇迹的新兴股票市场并不是一个好兆头;这意味着金融癌症的转移。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将大量资本投入到长期实物经济发展项目上,而且明智地采取了措施防止其国民经济受到外界金融癌症的侵害。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却仍是当今世上几乎唯一的实物经济真正在增长的国家。考虑到其它国家已失去加以掠夺来支撑泡沫的吸引力,中国肯定会在未来遭受更多的攻击。既然当全世界都在陷入混乱之时单个国家不可能独立支持很长时间,中国的美好未来也只有在金融癌症得到世界性的治疗之后才有切实保障。事实很清楚,现有的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不能防止危机以越来越严重的方式不断爆发。在东南亚实行的政策,正在毁掉这些国家的经济并制造着大规模的社会不稳定。与此同时,金融危机根本没有被解决,正向着新一轮的爆发发展。

3月18日在华盛顿进行的一次会议上,拉鲁什把IMF现在的政策比作一战后达成的凡尔塞协议,他说:

“今天发生在日本和纽约美联储的事情,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无理性,同凯恩斯对凡尔塞条约的警告所遇到的一模一样。我们正回到凡尔塞。新的凡尔塞产品子裁判者是一群被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狂人。很多国家的经济在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走上前说:”你必须要做的是,停止你的经济运行以还债。‘这就是他们在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所说的一切。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任何一国的经济能够复原,你找不到能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建议的并为其他国家所接受的那种金融重组得以成功的基础。这些建议只是凡尔塞式的无理性,它们在历史上不断再现。

在美国,我们正在通过超级通胀的方法在金融市场上吹起一个气球。大量的印刷钞票并将其注入杠杆交易盛行的金融市场,结果就导致了股票价格的狂升。这就像一个人挂在气球上,没有带任何氧气设备却已升至60,000英尺的高空,并且还在继续上升。如果气球不爆的话,他将窒息死亡。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新的危机爆发点正在酝酿,首先是俄国和巴西等地。那里的情况至少将会变得同亚洲金融危机一样严重,到本文发表的时候,重要迹象都已经显露。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相关组织,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在美国财政部,财政部长鲁宾已经发表过倾向于这一点的谈话,他说到建立世界金融体系的“新大厦”。日本负责国际事务的副藏相已经直接谈论过沿着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方向制定新的国际金融协议的必要性。在欧洲,一些金融专家和政治家也谈论过这个话题。甚至乔治。索罗斯也捡起了这个思想,试图歪曲它已适应自己罪恶的目的。

林顿。拉鲁什清楚地描画了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来挽救世界金融危机。在3月18日华盛顿的会议上,他说:

“首先,必须承认现在的危机是全球性和系统性的,而非地区性和周期性的。30年来一步一步导致现存的危机的制度化的政策变迁,特别是自1971年8月以来的政策变迁,必须被明确界定,然后彻底地加以清除。这就是说,英美政府自1966年至1967年以来所做出的政策改变,是今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根源。我们要么根除在过去30年中广为流传并变得制度化的政策变化,要么这个世界在现在的形势下将无法生存。

第二,现在已经病入膏肓的世界金融和货币体系必须被彻底重组,而不能仅仅是加以改革。重组必须由一些关键的政府坚决加以实行。这一切必须以重组破产的方式进行,在政府而不是国际组织的主持下进行。

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各国货币阶段性的固定汇率;②根据需要限制货币的可兑换性;③交易控制和资本控制;④建立必要的保护性关税和贸易管制;⑤禁止建立对货币进行金融投机的市场。

金融管理体系篇(4)

现代金融业是基于信息、高度计算化、分散、相互依存的产业,有人形象地把信息系统归结为银行业的“核心资本”。金融信息化带来的是银行业务信息系统在网络结构、业务关系、角色关系等方面的复杂化。而越是复杂的系统,其安全风险就越高。在系统中每增加一种访问的方式就增加了一些入侵的机会;每增加一些访问的人群就引入了一些可能受到恶意破坏的风险。据2003年一项对全球前500家金融机构的安全调查(2003globales curity survey,deloitte touche tohmat—su),39%受调查的机构承认2002年曾受到一定形式的系统攻击;美国联邦法院2004年所作的一系列有关信息犯罪的案件中,有多件涉及金融机构。这些统计数字和报道出的事件,只是我们面临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的冰山一角,因此加速建设金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体系变得更加紧迫。

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身份认证等等。但事实上,仅仅依靠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安全产品是无法消除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6o%以上,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已成为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可靠保证,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的重点。

1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源于有效的管理,使技术发挥最佳效果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在建立防范的基础上,加强预警、监控和安全反击,才能使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建立全新的安全管理机制,最可行的做法是技术与管理并重,安全管理法规、措施和制度与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相结合,并辅之以相应的安全管理工具,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是在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构建的,它包括信息安全法规、措施和制度,安全管理平台及信息安全培训和安全队伍建设,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安全管理平台

安全管理平台是通过采用技术手段实施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平台,它包括安全预警管理、安全监控管理、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和安全反击管理。

2.1安全预警管理

安全预警管理的功能由预警系统实现,通过该系统,可以在安全风险动态威胁和影响金融信息系统前,事先传送相关的警示,让管理员采取主动式的步骤,在安全风险影响运作前加以拦阻,从而预防全网业务中断、效能损失或对其公众信誉造成危害,达到提前保护自己的作用。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追踪最新的攻击技术,分析威胁信息以辨识出真正潜在的攻击,迅速响应并提供定制化威胁分析及个性化的漏洞和恶意代码告警服务,帮助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2.2安全监控管理

通过安全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态势、发生了哪些攻击、出现了什么异常、系统存在什么漏洞以及产生了哪些危险日志等,因此安全监控功能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基于实时性的安全监控。通过在线方式管理金融信息系统中的资源状态和实时安全事件,及时关注it资源和安全风险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实时监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it资源的效能。

2)基于智能化的安全监控。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网络中的各种安全事件进行智能处理,实现报警信息的精炼化,提高报警信息的可用信息量,降低安全设备的虚警和误警,从而有效地提高安全保障系统中报警信息的可信度。

3)基于可视化的安全监控。通过对安全事件分析过程与分析报告的可视化手段,如图表/曲线/数据表/关联关系图等,提供详细的入侵攻击信息乃至重现攻击场景,实现对入侵攻击行为的追踪,使得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更为直观,从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入侵攻击的监控理解,使安全系统的管理更为有效。

4)基于分布式的安全监控。通过系统分布式的多级部署方式,可以实现对金融信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监控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监控界面和信息,从而严格满足其安全等级划分的用户级要求。

2.3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

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由于安全的异构属性,因此会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和不同厂家的安全产品来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通过安全防护与响应管理可以及时响应和优化整个系统安全防护策略;最直接的响应就是提供多种方式,如报警灯、窗日、邮件、手机短信等向安全管理员报警,然后日志保存在本地数据库或者异地数据库中。

1)优化安全策略分析。通过实时掌握自身的安全态势,及各种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处理情况,输出正常和非法个性化的安全策略报表,然后直接通知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厂商对其自身策略进行优化调整。

2)动态响应策略调整。通过对各种安全响应协议的支持,如snmp、topsec、联动协议等,实现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策略的自动交互,同时通过专家知识库能从全局的角度去响应安全事件很好地解决安全误报问题。

3)安全服务自动协调。当智能分析和安全定位功能确认出安全事件或安全故障时,及时调派安全服务人员小组(或提供安全服务的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防护。

2.4安全反击管理

安全反击管理包括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和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

1)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取证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调查中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对系统安全事件的存储和分析,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取证管理,给相关调查人员提供安全事件的直接取证。

2)安全事件的追踪反击。通过资源状态分析、关联分析、专家系统分析等有效手段,检测到攻击类型,并定位攻击源。随后,系统自动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告知安全管理员,并提示安全管理员查询知识库,从中提取有效手段对攻击源进行反击控制。

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在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由于金融信息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对于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来说,业务逻辑和操作规范的严密程度是关键。因此,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完善落实内控制度,强化日常操作管理,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

1)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已经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等,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为确保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在金融信息系统内部应组建安全管理小组(或委员会),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安全配置管理策略、系统连接安全策略、传输安全策略、审计与入侵安全策略、标签策略、病毒防护策略、安全备份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系统安全评估体系等内容。安全管理应尽量把各种安全策略要求文档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依据或参照。

2)在保证信息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可靠和信息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增加安全机制,如进行安全域划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设备部署和安全策略设置,以改进对重要区域的分割防护;增加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违规外联等安全管理工具,进行定时监控、事件管理和鉴定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动态防御能力;完善已有的防病毒系统、增加内部信息系统的审计平台,以便形成对内部安全状况的长期跟踪和防护能力。

3)制定一系列必须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标准,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应用管理、内容控制以及存储管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措施,对关键设施或系统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和测试,全面提高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建立一支“信息安全部队”,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方面的工作。

4)坚持“防内为主,内外兼防”的方针,加强登录身份认证,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本身的日志功能,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跟踪记录,为系统审计提供依据。

5)重视和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金融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实施一般保护、指导保护、监督保护和强制保护策略,尤其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

金融管理体系篇(5)

引言

在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全球化转变。国际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跨国经营规模扩大,消除了我国之前在国际贸易遭到的不平等待遇,同时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满足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金融业。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金融财务管理机制与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对整个的金融业稳健运行以及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此情况下,正确认识金融发展的趋势,重新地审视我国金融财务管理体制并强化协调机制,从而制定出比较完善的策略,是当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我国金融管理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处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时期,金融的监管还不完善,存在某些问题。首先,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操作性差。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不少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为人民银行可以进行有效监管与金融企业能够规范经营提供了依据,但是在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不断引进金融产品以及创新意识不断地需求下,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地适应金融监管与未来金融业的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重新修订。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许多银行有这样一个观点:只要能够还利息就是好贷款,潜在很大的危险性,其中一些不良的债权就是因此产生的。不良的债权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再加上原有的体制导致银行对负债的硬约束与贷款的软约束,造成国有四大银行积攒了大量的不良债权。

(2)上市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

长期以来,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和上市机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借壳上市、买壳上市以及包装上市等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一是企业的风险有可能转嫁给股民,给中小股民造成伤害,二是由于企业并没从根本上转变经营机制,使得上市公司的质量下降,使潜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3)融资不合理

当前,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例哈很小。然而间接融资的过程中企业与政府和银行的关系紧密的,易导致金融失效,进而产生大量不良债权。另外,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如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使财务风险较大,再加上信用观念缺乏,资信度不高,信息透明度低,因此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依赖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此外,中小企业的规模限制了自身符合银行抵押要求的资产不足,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抵押品临界价值而得不到贷款。

(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国金融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产品研究和开发等方面人才的缺乏,同时监管机构的人才也缺乏缺乏。缺乏高素质人才必然会对金融机构自身甚至是我国的整个金融业发展造成巨很大影响。因为金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自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打破地域和与数量限制,占有我国的市场。因此其将需要大批的本土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面对外资银行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良好的培训机制以及优厚的报酬等,国内的优秀业务开发人员与管理人员必将被吸引过去,是国内的银行更加缺乏高素质人才。

二、构建合理金融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加快银行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体制

在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其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金融市场的竞争,不仅是各国的金融机构竞争,更加是各国的金融体制之间竞争。在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由于在客观上,各国的金融体制趋于相同,而且混业经营已经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在加入WTO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并适应这一趋势。由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金融风险较大、融资秩序混乱,分业经营是适应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是要融入世界经济,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做出新的选择。因此要适当地调整并完善《保险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证券、保险、银行经过相互参股等方式来增加沟通了解,便于逐渐建立起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并逐渐实现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2)加强综合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整体监管的水平与效率

首先,要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以及调整监管目标与重点。根据国际化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构建明确目标的银行监管体系是不断加强监管的不二选择。在监管目标的模式上,要完成合规性监管向目标导向型监管的转变。要实现以中央银行外部监管为主的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目标导向型监管的转变是必然选择。其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发挥监管的合力作用。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包含三部分:一、内部监管体系,二、外部监管体系,三、社会监管体系。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其监管体系十分单一,而真正地发挥作用的只是外部监管体系。虽然自我监管体系也非常庞大复杂,但是金融主体由于缺乏自我约束的机制,所以内部监管与自律性监管都形同虚设,更别说社会监管体系了,因为这一体系仅仅是流于形式。所以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自律性监管体系。经过加强自律性监管,能够建立三道防线,分别是金融从业人员自律,金融机构自律及协会自律。第二,加强社会监管。首先要加强舆论的监督,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作用从而让社会公众对金融监管熟悉,并支持金融监管,从而可以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对金融监管进行支持;其次是应该聘请金融监察的专业人员。第三,培育独立且公正的社会监管机构,其中包含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特别是要加强审计意见对金融监管的作用。

(3)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确保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监管过渡

因为严格立法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与必要依据。为了使金融监管职能的有法律保证,必须对金融立法严格把关。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的主流趋势下,我国必须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与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依据我国金融监管的实际情况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系统地规划我国的科学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因此,有必要制定或是修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境外中资银行管理法》、《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外资银行法》、《信用法》等,并且尽快地出台《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法规》、《金融机构购并条例》与《金融清算条例》等,进而培育及提高金融业风险经营的意识,统一金融市场准入与退出的规则, 规范金融企业的资产重组市场行为,加快金融企业场基础的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来适应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

(4)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改善用人机制与待遇并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的商业银行如果要真正立足于市场并且拥有完全自,就必须彻底地改革用工、劳动与分配制度。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意识,充分地发挥人才在经营管理与商业银行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且努力地营造紧张有序、环境舒适、积极向上、合作愉快、齐心协力、员工心情舒畅等工作氛围。其次改革人事干部的管理制度以及工资的分配制度,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来确保持员工的积极上进的态度。再次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留住并且引进与培养复合型的精通新业务、高素质的人才。最后积极借鉴外资银行培训员工的经验,加强员工培训,使他们具有综合业务能力与开拓新业务的能力。

三、结语

虽然我国的金融业面临许多挑战与压力,但这是暂时的,其发展趋势最终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且有利于其运行与并向国际标准靠拢,使得我国金融业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田勇.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2]黄益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金融管理体系篇(6)

由于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应对影响金融会计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对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独立的特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从不同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出发,对各个管理子系统进行优化分析,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战略,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主体需要有全面的认识,对各项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把脉,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金融会计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创新。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实施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重要路径。

一、金融会计风险系统性管理体系建设

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系统性特点。因此,从金融会计风险系统性角度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是防范各项风险的基本方法,由于金融会计风险系统的联系性、层次性、整体性、有序性特点,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对象的风险模式,对风险管理要坚持系统性的管理思想,从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各个层次角度出发,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系统性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升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金融会计管理机制创新,提升金融会计的综合运行能力和运行水平,实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全方位综合性管理。通过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分析,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整体性研究,从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看,可以引发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较多。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要从风险形成的综合性原因出发,逐步挖掘产生风险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提高金融风险整体性防控能力,为金融会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因此需要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基本特点进行全面研究,从系统风险的危害程度出发,对各项风险的运行规律和管控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形成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金融会计的各项风险能够有效的防范。从金融会计风险的组成因素角度分析,由于各个风险因素之间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同时各个风险因素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性方法,按照标本兼治的基本风险防控理念,制定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金融会计行业产生风险会影响到各个企业主体和个人。因此在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判的过程中,需要从金融资产管理的基本模式出发,通过会计核算等手段发现金融风险,同时能够果断采取措施,从多角度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角度出发,对系统性金融会计风险危机进行有效防范,确保金融会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风险管理各个模式出发由于金融会计风险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金融会计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通过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层管理,可以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效率,为金融会计风险的层次性管理体系建设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对系统性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具有综合性作用。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层次性模式管理出发,对金融会计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资本风险、表外风险进行全面的研判,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对各个风险层次进行的优化管理,形成层次化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创新,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不同的目标战略出发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在复杂的金融会计管理中不断探寻管理规律,通过定量性金融会计风险指标分析,确保各个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推进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建设,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金融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性管理的观念。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效结合,对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最优的金融会计风险体系管理方案,为完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水平,为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营造积极有利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定量和定性分析出发,通过定性、定量的循环式分析和研究,形成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策略。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正确识别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各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目标性研究,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战略。金融会计系统风险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把其管理体系进行分解。通过分解管理体系可以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体系内在管理结构,提高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运行模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金融风险管理框架,通过优化方案的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理念,提高金融会计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正确识别风险的角度出发,形成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确保金融会计管理系统风险体系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对风险因素能够有效的识别,并且找出解决金融会计风险的路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风险指标体系和系统结构管理出发,确保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够在指标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管理机制,从不同的监控指标出发形成良好的指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指标风险管理水平,为指标风险管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风险指标的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采取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管理战略,推进风险监控管理体系建设。金融会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指标管理出发,对各项风险监控指标设定相应的控制值,不断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营造健康稳定的金融会计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全面、及时收集相关金融会计数据,通过对各项管理指标的基础性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对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形成金融会计风险指标控制管理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综合性管理效率和质量。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形成符合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特点的体系结构,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全方位把控和综合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会计风险防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指标角度出发,形成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会计模式创新和风险防范。金融会计系统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化解各项风险,通过对金融风险系统的积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推进金融会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评估机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主体对象出发,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指标管理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设。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通过对风险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形成具有综合性风险管理的方案机制,提升金融会计系统性风险防控水平。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金融服务对象出发,对各项金融会计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形成风险控制管理模型,通过不断的优化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指标控制能力。金融会计风险指标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内外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的详细化设计管理能力。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各项经济指标出发,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实现对金融会计风险的目标化管理,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水平,营造良好的金融会计管理环境。金融会计风险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战略机制出发,形成良好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对各项风险进行综合评测,形成具有决策性的风险管理方法,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能力,为建立完善的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特点出发,形成具有系统性管理理念的金融会计管理策略。金融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模式入手,推进各项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形成具有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特点的体系,提升金融会计风险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新梅.国有金融产权改革模式与创新研究[J].决策咨询,2013(3):90-92.

[2]张琦霞.金融信息未来发展战略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6(2):135-137.

金融管理体系篇(7)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工作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推动之下不断加快,但这对商业银行的创新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其中主要包括风险管控理念以及风险管理方式。传统风险管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现阶段业务创新方面还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这也是导致风险管控手段相对落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重构与风险审视

1.1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路径选择

互联网企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互联网的多种冲击,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两点并进行仔细分析。1)传统业务网络化。该策略主要将银行信息化基础与前提,并将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主要依据促使信息业务以及银行业务实现有机融合,这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功能的重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融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对业务创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开发、平等、协作以及分享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服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趋向于网络化以及平台化。商业银行会涉及到多种衍生功能与业务,错综复杂是其显著特征,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没有将其视为工作重心。在对金融业务路径进行选择时注意将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其发展模式与功能。

1.2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可通过全资产经营战略进行直观体现,特定的客群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与整个经济服务体系的转变,存款资产的多元化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这对竞争优势的培养与构建能力的转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帮助商业银行以更好的面貌面对金融行业的危机与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机融合对金融功能的优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功能在实际进行重塑时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1)商业银行获取客户的渠道是共享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客户来源也存在一定的联系。2)专业性以及复杂性是银行产品的主要特征,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银行金融功能重构基础上其依存度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通过专业的能力以及专业的团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金融重塑的驾驭以及推动。3)多样化是资产以及负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资产驱动与负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4)互联网精神主要包括共享、创新以及合作,这部分内容也作为核心要素存在于互联网精神中,互联网精神可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直观体现。

2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商业银行不仅是一种避险产品,也是一种增值工具,主要是针对投资者提供上述两种功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针对不同风险的金融资源发挥不同的作用。银行功能重构需要在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首先是银行客户对金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传统金融没有覆盖到的板块提出越来越越高的要求。其次是大量的创新业务出现在金融服务的板块中,其受监管程度较强,尤其是针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来说具有更强的监管力度。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带有明显的创新属性,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风险管理带有相当大的滞后性。相比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具有风险可控性低、风险传染性强以及风险的外部因素作用显著等特点。传统风险管理手段难以较好地应对内在资金、技术等风险,以及不断严格的外部监管风险,已不能被简单复制运用。

3互联网金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互联网金融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功能重塑,既形成了新的经营风险,又给传统风险的管理带来了新变化和挑战。基于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路径趋势,“大数据+平台经济”业务逻辑将会颠覆传统商业银行原有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和体系,并会对原有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联网金融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其监管体系、发展路径和最终形态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其风险管理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诸多特点。这需要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努力,形成符合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特征的新型风险管理框架。对此,在更广的审视框架下建立了三层级体系模型内在机制,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

3.1构建全方位、松紧有度的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不仅依赖于市场驱动,更需要监管政策助力,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尤其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初期,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开始暴露,从而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和平台创新,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完善有关财税政策等方面加以鼓励和引导。对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端和支付业务上进行创新,以及提升在P2P、网络借贷等领域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树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风险管理理念。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的最大区别在于,要将互联网金融思维和理念贯彻到风险管理中,这样才能充分识辨互联网金融风险并有效加以管理。新常态下,面对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不仅不能简单地畏惧风险、回避风险,更要站在经营角度勇于直面风险的挑战,把握好收益和损失的有效平衡,实现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高效发展。互联网具备明显的平台效应,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我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机会。

参考文献

金融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

金融危机;非常态经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财务管理

一、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对基础性假设的冲击和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冲击。一方面,基础性假设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人假设,主要是通过个体的投资行为对集团乃至整个经济市场产生的重要影响,而个体投资人会因个人的情感变化而产生一定的不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这种不理进一步得到强化,最终将颠覆财务管理理论中的“理性”经济行为模型;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假设以经济稳定发展为前提,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可持续发展假设理论则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以此为基础的相关理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主要有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财务要素顺序理论、融资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二、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完善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完善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充分挖掘市场的发展潜力,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以经济人为基础,但是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并且将人的非经济性也纳入其中,这将影响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的科学性。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和运作之中,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要在人本非理性的思想基础上,实现理性假设到有限理性假设的有机转变,以此为前提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新古典财务管理的稳步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制定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目标,设置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未来发展计划,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经济稳定下的财务管目标以提高经济的稳定性为前提,具体可细化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自身经济理论的最大化,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绝大多数企业濒临倒闭破产,此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以规避企业风险,缩减企业负债成本为基础,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及时调整企业的投资计划,并对自身的发展资产进行重新的评估,实现企业负债最小化。

(三)优化配置财务决策的排序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优化配置财务决策的排序,重组财务要素的顺序理论,为企业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理论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济为主要前提,因而其财务决策依据则是投资、融资到股利分配,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这一决策方式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加大企业的负债压力。因此,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要优化配置财务决策顺序,以提高偿债能力为中心进行相关活动的有效扩展,实现企业的经济复苏。

(四)健全金融投资的相关理论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健全金融投资的相关理论,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综合性考虑,考虑到多种投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顾及其投资成本,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在金融危机时期,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较为强烈,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实现先股后债。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之中,不同股利结构的企业其支付方式也不尽相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制定相应的股利结构管理理论,并完善法规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

(五)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

在金融危机时期,要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为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性发展思路。在金融危机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投资者的目标则是实现了由经济利益的提高到规避风险最大化的有效转变,因此,在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当中,要以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为基础,并以此为理论构建的方向,确立套利定价理论的地位,更好的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形式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财务管理理论,更好的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服务。在金融危机时期,制定出一套非常态经济下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时代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在较差的经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理论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会使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有效的财务管理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以及帮助企业度过危机,进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因此,在金融危机时期内,要通过完善基础性财务假设理论、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优化配置财务决策的排序等方面来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对企业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爱民.金融危机冲击与企业投资行为[J].管理世界,2015,04:107-120

[2]高汉祥.应对金融危机发展财务理论促进经济繁荣[J].会计研究,2015,06:88-90

金融管理体系篇(9)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关系到老百姓和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当今形势下,金融风险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金融体系更安全高效地运行始终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因此通过金融管理来维护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管理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自身的发展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进步的需求,再加上其自身地位的提升,导致其对于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也与日俱增,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对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与影响。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完善金融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提升,在各个国家当中,传统的自闭政策都已经逐渐瓦解,并且每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加深。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使得投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目前的监管体系还不够成熟,导致其漏洞频现,再加上投资者往往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当中出现了不少过激的投资行为,且对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冲击。基于此,金融管理行业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而其自身的合理性,也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作用。

2.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现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使得我国部分经济体的金融管理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其不能够有效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并进一步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当中,我们能够明确的看出,就是因为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才会使得经济社会出现了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美国通过对金融监管规则的合理化修改,来有效的放宽了其自身对于金融风险所形成的约束作用,并进一步使得金融衍生品加快了创新速度。由此一来,华尔街的投机气氛变得更加高涨,对于经济繁荣的盲目信任,使得群众开始出现过多的超前消费与过度透支,并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产生。此外,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其自身的滞后性,再加上其对于创新管理理念的欠缺,导致其外部环境相对冗杂混乱,并且对于高质量人才也相对欠缺。所以说,现阶段,我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完善管理,来让金融行业走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并以此来创建出金融行业的新局面[2]。

二、金融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想实现金融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管理制度、改善金融环境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各个方面。制度先行,人才培养和引入是核心。

1.创新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所采用的往往都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这种管理制度并不能够真正有效的运转与发挥作用。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可耻促发展,就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来建立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金融管理的持续发展与进步。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专业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就针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法人治理部门占据着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地位,其不仅能够对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起到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能在某一范围内对整个金融业务的发展与扩大产生影响。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处于转型的黄金期,同时也是抵御外来风险的薄弱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创新,就必须要在有效地时间内对企业的法人治理部门加以完善与优化,并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经济体制的完善,保障市场经济能够顺利的运行,从而实现金融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其次,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积极的将外国先进管理制度引入到自身的企业管理当中。现阶段,我国的管理制度并不先进,并且已经不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为金融发展提供服务,并进一步导致整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障碍与隐患。不过,目前已经有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开始重视该问题,并且也已经建立起了低昂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应当对其加以借鉴,只是在借鉴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完全遵循“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将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和管理制度充分的结合起来,以此实现管理制度的进步与发展[1]。

2.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在整个革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金融管理行业不仅仅要实现自身经济的升华,同时也要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来帮助自身实现更快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法律,来对金融管理行业的运行与发展加以保护。就针对于现行的法律来说,对于其中那些金融管理相关的保护条例,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与利用,因为其不仅仅能够确保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也能通过法律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威慑力,来保护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我们应当进一步实现金融管理的规范化。要想真正实现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就要求我国的金融监管组织必须要及时的建立并健全规范体系,以此来金融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的规范化,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对金融管理体系加以完善与优化,促进行业的发展与稳定。此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应当对相关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与创新,确保整个金融管理体系的稳定性能够得以保持。最后,要求我们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金融管理监督体系。现阶段,在我国的金融行业管理当中,监督体系一直是其所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整个行业非常的复杂并且庞大,导致行业的监管问题相对来说不够全面,也因此导致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动荡与危机。因此,我们应当将外国先进的监督模式引进来,然后在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研究之后,来将二者之间的特色充分的结合起来,以此来总结出更加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监管模式,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金融管理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升华[3]。

3.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自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才问题尤为凸显,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合格的从业者是比较少,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其中,对于企业当中已经在职的金融管理人才而言,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强化而又严格的培训工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金融管理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人才引进策略,才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人员素质提高。此外,由于在职人员自身对于金融管理就有着一定的经验,如果加强培训,那么就会使得其对企业有一个更好地贡献,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环境背景下,要想真正有效的实现企业金融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情况,通过进行良好的实地分析与考察,并辅之以科学的方法,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并以此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新突破,优化与完善社会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对金融管理人才加以培养与创新,才能够真正全面的实现金融管理行业的长效与有序发展,从而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金融与经济在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天杭.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管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

金融管理体系篇(10)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金融概述

电子金融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具体电子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电子银行。指在银行与客户间,通过网络连线或Internet传输金融资讯与交易。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等,借助个人电脑、自动提款机等器具,提供服务,缩短银行与客户间的距离,并同时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电子资金转账。指经由终端机,语音工具,电脑等资讯设备或工具,通知或授权金融机构处理资金往来账户的转移行为。主要有线上电子交易给付系统、信用卡式给付系统等方式。本质是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

(三)电子交易。包括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越来越借助电子手段。股票、期货、外汇交易,都需要一个强大、严密的电子交易平台。

(四)其他电子金融服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手段服务,例如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等等。基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信用证、电子抵押担保等业务。

二、我国电子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电子金融依赖于电脑、网络、密码机制、交易操作人员等诸多环节,故而使客户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种:

(一)硬件、软件的安全问题。电子金融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配置器等硬件和金融机构所使用的软件。我国电子金融发展中面临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选型缺乏安全性能、机房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而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系统需求中安全需求少、设计重功能轻安全,以至于投入运行后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如果在网络化的电子金融活动中遇到了硬件设施或者软件的漏洞就会导致交易的失败或客户信息的外泄,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计算机病毒。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其具有非常强的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非法人员可以通过不断计算机病毒窃取电子金融客户资料和资金的窃取。在2007年江民反病毒中心截获的“网银大盗”变种病毒,可以盗取多家网上文件,包括网络银行的数字证书。这表明了当前犯罪行为趋于高科技化、网络化的趋势更为电子金融带来了严峻的风险环境。

(三)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或出现道德危机时会带来金融体系内部的隐患。在操作人员方面,会出现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过长、密码泄密、操作用户离岗不签退应用系统、窃密等问题,在管理人员方面,会出现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违背安全规定设置和配备操作岗位,违规操作、违规兼岗现象。还有,有的系统管理员职责履行不到位,存在重视自身操作安全而忽视对用户操作安全的检查。另外,一旦出现内部人员工作失职、非法窃取、转卖客户机密以获取利益的事件,会极大的打击电子金融化的发展。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是电子金融体系中面临的隐形风险,不可忽视。

(四)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中国人民银行在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网络银行业务进行了一些规定,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仍然具有规定模糊化和概念化、随意性较大、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不便监管等缺点。电子金融是一个新兴体系,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当前相应法律法规的滞后。这就为电子金融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会出现很多法律上的空子,导致为整个体系带来显性、隐性风险。

三、电子金融体系的风险防范

针对电子金融发展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风险,我们应该对于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为电子金融的发展扫清障碍,为大众提供一个更完善、安全的电子金融服务。这样可以确保金融服务工作在电子化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将安全理念全面、细节贯穿于电子金融体系的建立中。电子金融的建立必须以安全、系统稳定为前提,各级部门必须从始至终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金融行业的各机构、部门和人员都应该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并积极地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来防范风险,保持体系内部的稳定。在谋划系统业务需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对系统安全提出明确、具体的业务需求,一改过去重功能轻安全的做法。

(二)推进金融保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安全的电子金融体系需要密码、网页、金融系统技术的进步和协调。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出现风险防范成本较高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客户会有不同选择,但是金融机构最好予以全方位的技术保护,并不断为降低该类成本而努力。只有大力发展电子金融系统技术,创造更实惠更安全的保密措施,电子金融系统才会发展得更好。建立健全的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安全保密机构是维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条件。

(三)完善电子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在完善和建立电子金融法律法规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下系统的问题、借鉴国外金融电子化发展经验,实施有针对性的工作,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金融电子化安全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要善于根据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状况,及时完善和修改已有的金融电子化法规。并且应该成立专门部门,对电子金融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予以监督和管理,逐步形成带有我国特色的、安全的电子金融法律体系。

(四)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尽管电子金融具有其机器化、高效化等一系列优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体系仍然是由人管理、运行的。当前我国电子金融方面的人才极为匮乏,不论是技术建立、还是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都急需高级人才的引入。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方法,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技术、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力度,为电子金融在我国的健康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盛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J].南方金融,2008,3

上一篇: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下一篇: 古典景观园林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