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风险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6 11:08:48

电力交易风险

篇(1)

在我国电力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电网经营企业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电网经营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经营中分析各种因素,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各种风险。企业要充分的预测负荷和电网规划,避免输电堵塞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加强管理,做好供电规划,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供电质量,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电网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其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经营历程、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再将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基本流程、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环境作为风险管理中的纽带和桥梁,将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所具有的不同类型风险以及承担相应风险的不同业务部门都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确保企业承担最小的风险,进而为企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战略价值的顺利实现。

二、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电网经营企业面对的最大风险,2013年的加州事故表明终端售电价没有和上网电价进行联动的情况下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在我国电网经营企业需要主动向发电厂购买电力,在基础价格上加上配送费用和利润之后传输给用电居民和商户,如果上网电价变动巨大,终端用户电价不变的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能会造成亏损,电网经营企业不但不能够赚取利润还有可能用公司资金来填补电价差额,这将造成了我国电力经营企业的严重亏损,其次在大用户直购电开放以后,将造成余下用户的信用等级降低,严重出现拖欠电费情况,导致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

(二)电网改革带来的风险

面对多变的经济市场,电网系统也在逐步的改革,因此电力经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电网改革风险。如果电网和电源没有足够强的关系进行约束的话,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就会产生不配套的行为,电网经营企业就将面临着输电线路建设的投资风险,再加上面对市场竞争、电价、国家政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企业计划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输电线路无法确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网规划工作。

(三)输电堵塞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其电价波动较大,市场经营风险也随着增大,其中市场交易以双边交易为主,充足的传输容量是电力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可靠的传输容量又要依靠电网规划和阻塞管理工作来完成,当负荷预测过大的时候电力经营企业无法出售过量的电量,而当预测过小时,又要向输电企业大量购电,造成了输电堵塞。产生输电堵塞后将影响这个电网系统,电力调度系统难以分辨输电堵塞的原因,这样的话电网公司不但要向消减的交易提供一定的赔偿,还要承担输电堵塞带来的损失和费用。

三、电网经营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信用制度

电费的拖欠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力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风险,为了改变拖欠电费的现象,电力企业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针对每个用户的个人情况进行信用评定,进而对信用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电力经营企业要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对信用度较高的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此外企业要加强用电计量工作,防治窃电事情发生,采用灵敏的计量仪器对用户的用电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此类事件[1]。

(二)做好规划和预算

面对电网改革的影响,电力经营公司要做好详细的预算和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的制定发电报价策略,关注上网电价并制定科学的竞争价位,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国家政策、燃料等因素的影响,做好长时间的电源预测计划,将风险降低到最小[2]。

(三)放眼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关策略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电子支付的出现,使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进行电子商务交易。

我国商业银行瞄准时机,紧随互联网经济发步伐,在金融电子化基础上不探索创新转型的道路,寻求新的增长点。电子支付以其低成本、跨地区、随时随地及个性化的优势,迅速改变着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并已成为银行最为关注的新兴的战略领域。

一、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商业银行电子支付产品的种类主要有:

一是银行卡支付。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银行卡普及率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银行卡业务106.25亿笔,金额100.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5%和19.34%。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36.94亿张,同比增长19.06%。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33.51亿张,同比增长19.18%;信用卡发卡量为3.43亿张,同比增长17.85%。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7.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二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其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的最为重要的载体。

三是电子票据。电子票据是指将传统票据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票据的全部信息。电子票据借鉴纸张票据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票据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票据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商业汇票出票、承兑、背书、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环节全过程的电子化,进一步丰富了电子票据的种类,提高了电子支付应用频率。

(二)电子支付清算平台日臻完善

自2005年起,全国相继实现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支付清算系统的上线运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跨行资金结算的即时到账、支票的全国通用、商业汇票的无纸化交易等历史性飞跃,极大提升电子支付交易的便利程度。尤其是2010年建成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有效的支持了商业银行提升网上银行服务水平。

二、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客户端存在的风险

客户端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操作风险。客户在办理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务时不同于柜面办理业务,没有了柜台人员对办理的业务相关内容及证件的核实审查,由于客户自己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或者在使用网络环境时不熟悉使用环境而被不法分子利用,登录假网站或者钓鱼网站,泄露了客户自己的账户信息、身份证信息、网银登录密码或者丢失U盾密码等情况,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客户出现资金交易风险。

(二)电子类渠道存在的风险

客户在通过某银行进行网上银行签约且办理电子支付业务时,如果银行对于自身的网络安全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或者加以防范的话,则存在客户交易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风险。如果银行在自身渠道制度设计、技术路线设计和技术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势必会使客户资金出现损失,产生交易风险。而这种风险是电子类渠道或者电子商务支付所特有的风险,它不仅可能局限于交易的各方、支付的各方,还有可能导致整个支付系统的系统性风险。

(三)银行端存在的风险

银行端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推出的服务于客户的各类电子产品在产品设计方面考虑不足从而出现缺陷,内控管理方面制定不严格出现内部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内部勾结作案等,网站风险防控能力不足致使黑客入侵窃取客户资金,网上交易风险监控能力不够使得出现客户资金变动或者发生异常时没能够有效地监控或者及时阻止风险的发生,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客户资金被盗取,并出现资金交易风险,从而引起客户的不满及投诉。

(四)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

现行的《银行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诸多法律适用的主要是传统意义上金融业务,而目前日益增长并且发展迅猛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有或者新的问题:例如电子支付活动的监管、电子支付在反洗钱方面如何界定、电子支付对于客户隐私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如何防控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得银行端在开发或者从事新的电子支付业务时没有法律依据可参考及缺少电子支付业务方面的法律风险分析与研究。

三、对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风险防范建议

为了使电子支付健康、快速发展,应该加快我国电子支付相关法律的建设,加强电子支付安全保险,建立起电子支付业的统一行业规范,加大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监督力度,完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为商业银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电子支付风险管理应以保证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为核心,在满足监管要求并保障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通过电子支付各参与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的支付生态圈。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处置为一体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检测、加强商户管理与客户安全教育、丰富交易安全认证手段、强化交易监控并完善相关事后处置措施等,提升商业银行电子支付风险防范能力。

(一)建立事前防范机制

事前防范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相关风险控制手段进行预防,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电子支付商户管理和客户安全教育。

第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要求,通过第三方安全检测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电子支付业务相关安全策略、内控制度、系统安全、交易认证、客户信息保护等进行风险检测与评估,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升电子支付风险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电子支付商户管理。商户直接受理客户支付需求,加强商户管理可以将风险关口前移。加强商户管理首先应建立商户准入与审核机制。应通过对商户基本准入资料核查、商户资质与背景调查和商户风险评分等形式,多维度评测商户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商户采取差异化的风险管控措施。其次,应定期对商户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与动态评估,并加强对商户的检查,提前防范商户经营恶化或违规事件的发生。最后,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商户的退出机制,对出现严重违规或资信及经营情况急剧恶化的商户实施退出管理。

第三,客户安全教育。目前的电子支付风险事件很大原因来自客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客户习惯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将对整个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银行可通过门户网站、网点、微博等多种渠道,将宣传折页、安全手册、安全动画、案件警示教育短片等各种形式的客户教育信息融入柜员风险提示、市场宣传、客户体验活动中,并协调电子支付中的各参与方合作开展安全教育宣传。

(二)加强事中控制管理

事中控制是对风险事件进行监控,银行在风险或损失发生时,尽量快速发现风险事件,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减低到最小。事中控制手段包括交易安全认证与交易实时监控。

第一,丰富交易安全认证手段。根据人民银行《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过规范》要求,对于电子支付等高风险交易,应采取双因素安全认证措施,即在客户静态密码之外,银行还应进一步应用动态口令、手机短信验证、USBKey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手段,并将具体安全认证措施与电子支付交易限额相结合,在平衡客户交易使利性的同时,保障客户支付交易安全。

第二,做好交易实时监控。建立电子支付交易事中监控体系,在全面采集商户端交易地点(商户网络地址)、交易性质与交易目的信息基础上,通过预先设定的可疑交易监控规则,实现对电子支付业务监控、跟踪、定位与反欺诈管理,并通过对可疑交易落地人工核实,强化认证等手段,防范电子支付欺诈风险,保证客户交易安全。

(三)完善事后处置措施

篇(3)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在我国电力市场激烈的竞争下,电网经营企业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电网经营企业要重视风险管理,在经营中分析各种因素,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各种风险。企业要充分的预测负荷和电网规划,避免输电堵塞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加强管理,做好供电规划,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提升供电质量,将风险降至最低。

一、电网经营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其实际上是企业战略、经营历程、相关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进行有机的融合,再将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基本流程、各项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环境作为风险管理中的纽带和桥梁,将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所具有的不同类型风险以及承担相应风险的不同业务部门都统一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确保企业承担最小的风险,进而为企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企业战略价值的顺利实现。

二、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电网经营企业面对的最大风险,2013年的加州事故表明终端售电价没有和上网电价进行联动的情况下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而在我国电网经营企业需要主动向发电厂购买电力,在基础价格上加上配送费用和利润之后传输给用电居民和商户,如果上网电价变动巨大,终端用户电价不变的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能会造成亏损,电网经营企业不但不能够赚取利润还有可能用公司资金来填补电价差额,这将造成了我国电力经营企业的严重亏损,其次在大用户直购电开放以后,将造成余下用户的信用等级降低,严重出现拖欠电费情况,导致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

(二)电网改革带来的风险

面对多变的经济市场,电网系统也在逐步的改革,因此电力经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电网改革风险。如果电网和电源没有足够强的关系进行约束的话,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就会产生不配套的行为,电网经营企业就将面临着输电线路建设的投资风险,再加上面对市场竞争、电价、国家政策、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企业计划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输电线路无法确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网规划工作。

(三)输电堵塞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其电价波动较大,市场经营风险也随着增大,其中市场交易以双边交易为主,充足的传输容量是电力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可靠的传输容量又要依靠电网规划和阻塞管理工作来完成,当负荷预测过大的时候电力经营企业无法出售过量的电量,而当预测过小时,又要向输电企业大量购电,造成了输电堵塞。产生输电堵塞后将影响这个电网系统,电力调度系统难以分辨输电堵塞的原因,这样的话电网公司不但要向消减的交易提供一定的赔偿,还要承担输电堵塞带来的损失和费用。

三、电网经营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信用制度

电费的拖欠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力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风险,为了改变拖欠电费的现象,电力企业要建立信用等级制度,针对每个用户的个人情况进行信用评定,进而对信用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电力经营企业要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对信用度较高的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信用度较低的用户采取惩罚措施。此外企业要加强用电计量工作,防治窃电事情发生,采用灵敏的计量仪器对用户的用电进行监测,防止出现此类事件[1]。

(二)做好规划和预算

面对电网改革的影响,电力经营公司要做好详细的预算和规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的制定发电报价策略,关注上网电价并制定科学的竞争价位,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国家政策、燃料等因素的影响,做好长时间的电源预测计划,将风险降低到最小[2]。

(三)放眼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制定相关策略

为了降低由输电堵塞造成的风险,电力企业要从市场交易管理层面上思考,加强电网预测工作和负荷预测工作,准确判断未来的供电需求,有效的解决输电堵塞。在市场电力交易中,要先预定输电权,在将交易信息上报给交易和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对交易进行审核,准确的计算每个交易对系统潮流的影响,削弱引起堵塞的交易,从而使得市场交易更加公平公正。其次电力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输电堵塞收费制度,电网公司按计划的原则削弱负荷,并进行技术的补偿,确保电力经营公司的利益[3]。

四、Y语

综上所述,电力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十分关键,通过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能够对电力企业的风险进行整合并统一管理,对于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为维护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剑辉,谭忠富,乞建勋.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15,1:44-48.

篇(4)

中图分类号:X773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6101

电力交易运营系统往往包括:能量管理系统,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交易管理系统,主要对电力市场运营进行控制;电能量计算系统,主要对电能数据进行采集、传递、统计,为市场决策提供依据;电能量考核和结算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电能的结算和对运营的考核;合同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合同进行管理;报价处理系统,对相关市场报价数据进行市场校验和预测;市场分析与预测系统,对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潜在的市场,以保障运营的安全性;信息系统,及时市场信息,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对电网运营情况进行分析,是确保电网安全、正常运行基本前提,进行市场分析是电力企业生产与消费合理配合的保障,是电力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电网运营情况分析

对电网的电力、潮流进行分析和检修工作,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转,是电网运营情况分析的主要职能和目标。由于电力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电力交易运营系统中对电力运营情况的分析较为缺乏。根据电网运营情况,交易中心可以全面了解电网基础运行的状况,为交易工作提供依据。电网运营情况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对受阻电力进行数据统计,即对电网安全、电力生产受阻、环保停机等原因造成电力受阻的情况和成因进行详细数据记录和分析;对过去月、季、年的检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月平均检修量,分析一年中最大和最小的月检修量,为检修计划提供数据依据;对当前总装机容量、受阻容量、检修容量、负荷需求、临时外送需求等进行数据统计,计算系统备用容量,对备用容量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确保电网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可以为市场开发提品支持;对分区域、分线路等进行网损统计;对发输电设备的利用率进行分析。根据以上信息企业交易运营系统对电力交易运营进行平衡分析,对电力企业的月度、季度、年度进行平衡分析,分析电力企业的电力余缺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避免电力不足影响市场消费,避免产能过剩造成浪费,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电力余缺的主要因素包括装机、新机、退休机组、外购容量、检修容量、受阻容量、外送容量、旋转备用容量等,由于检修容量和负荷需求不稳定,平衡分析难度较大。

二、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市场运营情况的分析是电力企业运营系统分析的重点,市场分析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市场分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市场分析主要包括交易前的市场预测和交易后的结果分析,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依据。

(一)市场预测和发电方案的制定

电力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不同于其他行业,其电力的生产与销售具有同步性,因而电力市场的开发需要坚定稳健性原则。电力企业运营系统最基本的一项功能是通过对前期交易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后期的交易方案,对方案进行结果预测,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和方案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电网运营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各电力企业制定不同发电方案。节能减排是新时代的需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对火力发电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从火力发电厂购电时在需要格外注意其节能减排的编制,预估投资成本、煤耗损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二)购售电量分析、成本分析

采用同比、环比等比较方式对电力企业当月的外购电量和外送电量进行比较,分析外购和外送的原因,分析其稳定性,为下月的交易计划提供参考。对月度、季度、年度的外购、外送的成本进行分析,对发电厂的内型、购售的区域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总成本、平均购进和售出价格,根据购售区域分析平均的购电量和购电价格。

(三)交易统计

电力企业运营系统对企业的各种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对交易的类型进行分类,提供查询功能。电力企业的交易类型主要包括发电权的交易、年度、季度、月度购售电力合同等交易,在不同类型交易的基础上对交易的数量、交易的电力均价、交易量、计划量、完成量等进行数据统计。

(四)交易成果分析

交易成果的分析是在交易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进行特定的效果分析,如发电权的交易主要侧重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分析,与火力发电厂的交易需要计算单笔交易的煤耗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计算电力生产成本和产生的环境影响;外送电力交易则侧重对购进、售出电力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

三、市场评估

市场评估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市场评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指向标,有效的市场评估能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一)市场集中度评估

为建立电力交易规则,完善交易制度,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建立交易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需要市场集中度指标。可以根据发电可控容量和一段时间内发电量公开市场份额靠前的发电厂信息,为公平竞争打下基础,避免发电商串通报价,增加电力企业成本。再者公平的竞争需要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避免垄断电力企业操纵市场价格,获得特殊的竞争优势。电力企业运营系统将各企业的交易信息公开化,建立市场集中度指标,能为企业竞争提供参考依据,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市场风险评估

企业运营系统对市场状况进行评估,能帮助交易人员了解电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交易。运营系统的市场风险评估系统能根据各种因素预测市场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电力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发电侧风险、售电侧风险和政策风险,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发电商市场风险、发电商的竞价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售电企业区域竞争风险等。电价上涨或下降的严重不合理,电力容量和负荷需求差值较大时都有可能导致电力企业市场运行风险。运营系统的市场风险评估系统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进行计算,与设置的上下限进行比较,超出范围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交易人员注意风险防范。

结语

电力市场分析是电力交易运营分析的重要部分,电力企业交易运营系统中的市场分析系统能对各种市场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电力市场的概况、企业运营状况展现给交易者,为交易者进行交易提供信息数据,提供决策参考。另外市场分析系统能对各方面的市场因素、企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潜在风险,提供风险预警,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生叶,王其兵,景洪.电力市场分析在电力交易运营中的应用[J].太原科技,2009(08)

[2] 宫宴宾,宫望重.电力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技术手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报,2011(16)

[3] 周明.电力需求侧市场运营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5

[4] 张集.电力市场的市场力规制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7

篇(5)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要素变化

首先,审计环境发生了改变。审计流程环境发生改变,电子商务交易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电商企业通过网络进行支付、签订交易协议等,会计账务处理在网络上得以实现,所以,审计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审计法律环境发生改变,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审计工作也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审计技术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亲自收集审计证据来审计,而对于电子商务审计来说,更加依靠于网络、计算机先进技术、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给审计带来了挑战。其次,审计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传统审计目标是查错纠弊,通过审查分析企业的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还需对电子支付、电子证据、信息的及时性、网络系统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等进行审计,审计目标比传统审计更加广泛和深入。再次,审计方法发生了改变,因为审计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传统的会计账目的审计方法已满足不了电子商务的审计的需求,电子商务审计需要依靠一些网络审计软件、网络审计技术,通过大数据库管理系统、企业会计软件系统和企业操作系统来获取有关审计证据。最后,审计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是对会计账目进行审计,而电子商务的审计对象网上交易的电子数据以及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客户服务功能等进行审计。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特征

(一)审计的固有风险

增加电子商务交易更多的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储存数据,一方面,企业的计算机易于受到病毒侵袭、操作失误、电源故障等问题会使得电子数据与实际交易不符,另一方面,系统的管理者掌握着整个系统的运行,若系统管理者篡改电子信息,很难留下痕迹,这为审计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加了电子商务审计的固有风险。

(二)审计的控制风险

难以确定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交易信息、财务信息均存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中,若系统管理者则不会留下痕迹,这会加大企业的控制风险;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会计流程变得简单,企业风险更加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若内控系统欠缺,则会加大审计控制风险。

(三)企业的检查风险

不断扩大一方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也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因此注册会计师的门槛也不断降低,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又因为电子商务审计需要的专业技能更加严苛,企业的检查风险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测试时,需要历史数据进行支持,由于电子系统软件不断更新,平台不断迁移,可能会造成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历史数据丢失。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检查风险。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以及审计准则不完善

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有很多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完善合理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而我国缺少电子商务基础性法律。一方面,尚未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注册会计师对电子商务交易审计标准以及程序没有明确的审计准则的规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电子商务审计过程中使用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不一致,很可能会带来审计风险。

(二)网络安全监管缺失

人与人的高度信任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但是对于我国发展阶段来说,企业的信用水平较低,难以确保个主体之间交易正常稳定运行,可能会造成欺诈、信息造假等电子商务风险,而我国对于网络安全监管方面有重大缺口,难以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注册会计师若无法获得真实可靠合法的审计证据,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内部控制薄弱

传统会计环境中,通过职责划分和分工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来实现内部牵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很多内控关键功能通过计算机自动运行来实现,这就使得传统记账、审核、复核岗位费力相互制衡效力被削弱,基于电子商务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内部控制薄弱,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由于电子商务审计对传统审计来说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更为严苛,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电脑知识、技术知识以及会计系统知识等丰富的综合能力,而现在注册会计师对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有所欠缺,对加大审计风险。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审计准则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能够对电子商务活动起到规范作用,加快对网络交易、电子转账、安全认证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不断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同时,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行为和流程,减低审计发生的风险。通过借鉴国外审计准则先关内容,使我国审计准则日趋完善,为注册会计师评估和应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控制,防范电子商务安全问题

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保证会计真实可靠完整性,需要定期对企业的软件系统进行检查,科学设置使用权限。企业系统软件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管理者进行监管;对于电子商务一些关键流程要不断加强控制;企业中要特别注意系统软件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维护网络安全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问题一方面受到于社会整体的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方面依赖于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对于信用建设的重视,政府可以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对不良信用予以记录,建立信用数据库,完善社会的信用体系。

(四)加大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从专业教育、考试选拔、后续教育等方面入手,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在专业教育中加入电子商务学习课程,保证即将步入审计行业的潜在审计人员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在CPA考试选拔过程中,将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等加入考试内容,从而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动力。在后续教育中加强对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培训。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系统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规范化、成熟化、常态化。注册会计师通过增强对电子商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保证审计质量。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规范化的信息质量环境,为从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金格.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财会学习,2016,12:134-135.

[2]王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风险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104.

篇(6)

票据形态的变迁促成了高竞争力的交易模式,业务品种的衍生体现出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着整个票据市场的产业升级,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推动的供给侧改革精神,去劣存优、降低成本、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票据市场进入货币市场电子化交易,提升票据市场发展质量,是未来经营发展的新常态。

启动票据业务经营转型引擎

这一背景下,工商银行率先开展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

结合“互联网+票据”的理念,工商银行2012年正式提出票据资产托管业务和工银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的设想。2015年,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正式在工行“融e购”投产上线。截至2015年年末,该平台已发展系统外交易会员345户,总交易量突破11000亿元。其中,系统外交易会员成交金额达到5270亿元,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从2008年开始实施票据存管及电子化交易尝试,到2012年结合系统内票据存管业务实践,工行提出了“先托管、后交易”分步实现票据交易电子化的建设思路。

一是建立票据资产托管体系。通过建立票据托管机构与系统,实现纸质票据信息的电子化,并且在票据保管、审验、交割、清算、托收和查询等业务链条上,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运作,以电子信息流传递代替纸质票据实物流传递,减少交易处理环节,有效提高票据交易效率,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二是建设行内做市商机制。通过交易平台实现行内票据资源整合,统一对外转卖出口,理顺分行与票据专营机构在票据业务经营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建立起行内做市商机制。全行范围内的公开报价、询价、电子化交易,有助于全行降低票据交易利率风险,有效提高对行外客户的谈价议价能力。

三是构建全市场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在平台系统不断完善,行内交易模式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加快向系统外推广应用,使之成为全国票据市场重要的电子化交易平台,最终实现“以票据存托管一体化为基础、以工银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为窗口、以电票接入为补充”的新型互联网票据服务体系,引领全市场交易模式革新发展。

发挥票据电子化交易优势

建立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有五大优势。

第一, 通过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建设可大幅降低票据交易成本,推动票据交易的健康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 随着商业汇票规模体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瓶颈也日渐显现。通过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交易需求集中起来,有助于拓宽和规范票据流通渠道。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同时,引导市场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第三, 在信息化银行之前,传统银行实体布局的多少是展现银行经营规模、运营能力、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如今,银行线上交易占整体业务量比重正不断扩大,各大股份制银行纷纷加强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的迁移。通过建立电子化交易平台,可实现票据线上流通、自动过户、一次审验多次交易、交易动账不动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第四, 鉴于目前部分票据经营机构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有不少票据中介参与中小型银行的票据交易,导致票据风险频发。通过建设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可实现对所有纸质票据统一审验、保管、托收等中后台操作,同时监督各项交易行为,保障备方合法权益,能够有效降低票据业务备环节中潜在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隐患,规范市场行为,降低票据市场整体风险。

第五, 信息化银行的一项重要内涵就是对大数据的应用,其战略意义在于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建设电子化的票据交易平台,可将各类客户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风险信息拆解分类,通过分布式处理与数据挖掘工具,对数据进行采样、建模、验证、固化,并将分析结果返传给平台应用。

电子化交易有效防范风险

在建设电子化交易平台过程中,工行通过平台流程控制、业务制度建设、信息系统跟踪分析等措施互相配合,建立了有针对性的防范体系。

降低票据审验风险

工行具有众多具备多年票据实物管理经验的操作人员,配合先进的票据鉴别仪器,审核托管存入票据质量。同时,对托管存入票据如何鉴别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要求,统一审验标准。通过将票据信息登记到相关系统中,将各类风险事件、公式催告信息、挂失止付信息与票据信息相结合,在系统中予以公布预警,并对存入票据进行实时筛查,防范票据审验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降低票据保管风险

对于可用于电子化交易的托管票据,工行制定了《票据托管管理办法》,对纸质票据比照现金管理。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流代替票据实物可以降低实物票据的流通频率,减少票据频繁出入库引发的保管风险。

降低票据在途风险

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通过电子信息流代替票据实物,票据交易完全通过系统自主完成,交易双方无需再转移实物,在降低传递成本的同时切实减少了实物交易的在途风险。

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通过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进行集中的票据交易,使得各交易参与方可通过平台进行直接的点对点交易,减少中介机构参与,且价格公开透明,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

提升流程控制能力

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为确保交易完全,对平台用户采取了多重认证和签批流程。一方面用户登录、报价必须通过认证的手机进行校验,确保使用者是本人。另一方面,在交易时,必须使用工行配发的U盾进行签批,且U盾分为“经办”和“签批”两个环节,由不同的用户保管使用,确保体现客户真实意图,保障业务经营安全有序。

篇(7)

电子商务信誉的风险

电子商务的信誉特征可以以介入者为主,同时统筹电子商务的特色进行分析。下面通过对于网络牌类游戏介入者的行动流动进行分析,可以说明电子商务存在的信誉风险。

网络牌类游戏的主要进程包含:注册(身份认证)、进入游戏(参加交易)、叫牌(竞价)、出牌(正式交易)、终局(完成交易)。其中平台服务商提供游戏规则(管理轨制),包含身份认证、强制广告接受、记分法子等规定,目的是提供公平的(交易)前提。在管理办法(监管)中请求不患上半途退出、限制最低以及最高起叫分数、同花色出牌等,目的是制约介入者的行动。规则以及管理办法的目标是减少介入者做弊的可能(信誉风险),创造公平的环境。尽管平台服务商提供了比较严格的游戏规则以及管理办法,然而作为多方介入的网络牌类游戏,咱们发现在游戏中会产生下列有趣的现象,通过分析这些现象以及发生的缘由,可以反应电子商务的

信誉特征以及风险

身份认证(信誉主体的身份认证) 这是电子商务信誉最为典型的特征。介入交易者要进行注册以及登记,肯定各方的身份,即信誉主体的身份要明确。但实际产生的现象有两种:真实身份以及匿名身份,而规则以及管理办法没法进行辨认。匿名玩家(信誉主体)的行动受束缚的可能性减少了或者者自身就没有束缚。这对于其他玩家来讲,增大了信誉风险。如何辨认玩家的真实身份,除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外,介入各方还要谨慎小心,增强判断能力,同时网站平台还须树立相应的束缚机制。

进入游戏 可以自由选择牌桌以及其他玩家,这实际上也是电子商务的最大特色:灵便、广泛、没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这类灵便的介入方式发生的现象是:玩家过分随便选择牌桌(交易对于象),随便进入以及退出,传统的棋类游戏的玩家是商定的、明确的,但网络游戏中的过分随便对于守约方带来的是交易的没法按商定完成,耗损时间以及精力,对于守约方是不公平,其缘由是交易环境的过分灵便、广泛、没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没法商定以及制约介入者的行动。

叫牌(竞价)、出牌(正式交易) 这是游戏的主要进程,也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主要进程。尽管有严格的游戏规则以及管理办法,但在叫牌(竞价)、出牌(正式交易)中呈现的下列现象:叫牌失败、高叫分数、串通出牌、拖延出牌、随便出牌,通过聊天窗口沟通讯息、半途退出游戏等。在网络交易中表现为:故意压价,造成交易没法进行;抬高价格,造成交易风险以及本钱增添;交易方串通,侵害守约方的利益;不许时交割达成的交易标的;不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不遵照商业秘密以及规则,流露内部情况;随便毁约等等。

电子商务信誉风险的特征

通过对于网络游戏现象的分析,咱们患上出电子商务信誉风险拥有下列6个特征。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经营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硬件、软件技术的安全性,确保网络交易顺利进行。

体制风险 网络平台运营商应树立必要的政策体制,规范交易商的各种行动,电子商务作为1种经济流动,应该树立在1种体制之上,否则,它就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信息风险 信息流是电子商务3大特性之1,也是电子商务顺利运行的基础。因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准确、完全,才能吸引众多客户前来网上交易。

服务风险 是电子商务信誉最为首要的表现。因为交易双方不能面对于面进行,很难确认产品质量的好坏、送货及时与否,很难确信卖方的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其他许诺。因而,交易各方应提供切实可行的联络渠道以及必要的服务条款,并切实实行各自服务的许诺。

结算风险 这是电子商务交易中最为核心的环节。1方面需要更加可靠的信息传输安全性节制以避免诈骗、窃听、冒用等非法行动,另外一方面在接到购货方签字的验货单后,才能将资金划拨给卖主。

配送风险 物流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后1个环节,不但起着运输以及供货的作用,还起着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反馈的作用。

电子商务信誉风险的类型

篇(8)

中图分类号: TN99?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13?0094?04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e?commerce transa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ransaction risk, therefore an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is put forward. The sparse scattered point cloud data technology is used to sample the data of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and input it into the cloud storage system. The specialist database of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data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merchant trust recommendation parameters in e?commerce platform are extracted, and conducted with information fusi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perform the crossover and mutation for the fused merchant trust inform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adaptive global genetic evolution algorithm to predict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realize th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low convergence error for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is feasible.

Keywords: genetic algorithm; e?commerce;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fusion; risk assessment

0 引 言

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在P2P和O2O交易平台基础上,交易平台具有开放性和自组织性,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的管理和控制有漏洞,容易出现交易风险,为商家和顾客带来了较大的损失[1]。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子商务交易的风险,需要采用量化信息评估方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预测评估,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方法主要采用神经网络预测评估方法和决策树预测评估方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采用无监督学习训练方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信息的线性相关性拟合,提取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的风险关联性特征[2],例如,文献[3]中提出一种电子商务下的信任网络构造与优化方法,结合项目分类和云模型方法进行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取得了较好的风险预测效果,但该模型的收敛性不好,计算复杂度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提取电子商务平台中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参量值,并进行信息融合处理,然后采用全局遗传进化方法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信息的准确预测和风险评估,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展示了本文方法在提高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准确性方面的优越性能。

1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先验数据分析

1.1 信息采集

为了实现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准确评估,采用信息处理算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先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采用稀疏散点云数据采集技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数据采样,假设统计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时间序列采样的先验知识表示为,按照序列的秩进行数据排列分析,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原始序列幅值,采用自适应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的特征分量[4],把交易数据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个等级,为,即,按照电子商务交易习惯,对交易的风险序列进行降则处理,采用云计算技术得到风险信息的稀疏散点云数据采样变量为是风险数据的指数谱,每个对应一个解向量,为:

通过对交易风险数据的稀疏散乱点重排[5],结合先验规则函数,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的统计信息的拟合时间序列模型,表示为:

式中:是均值为0,方差为的正态分布函数;称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时间反演不可逆特征分解系数;为交易数据采样的测量误差。

1.2 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值计算

将上述采集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输入到云存储系统中,建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评估的专家数据库,提取电子商务平台中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参量值,并进行信息融合处理[6],电子商务平台中交易双方风险最低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为:

采用遗传进化算法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降低交易风险,计算变量与交易风险控制函数值的最大(或最小)值,在遗传进化过程中,建立初始种群,设计一个种群的适应度函数,得到风险控制的先验概率密度,对应的遗传准则为:

式中: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交叉概率。

在遗传进化中,种群个体在维空间中的个体适应度函数为,其表示对应商家的风险代价函数,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得到第个遗传种群的最终归集解为,其中:

在遗传进化控制下,得到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值计算迭代式为:

式中为迭代步长。

2 交易风险评估模型实现

2.1 交易信息融合处理

在上述进行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数据采集和信任度推荐特征参量提取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L险评估模型改进设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方法,对提取的电子商务平台中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参量值进行信息融合处理[7],采用遗传算法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误差统计特征量的计算式为:

式中:是比例元集;是遗传进化的敏感算子;是整个搜索空间的第个节点的全局极值;是每个染色体相应的代价值。

选择一个已经设定了的适应度函数,依据贪婪搜索进行风险代价函数的最大寻优[8],并计算适应度高的个体的代价值:

云交易主体在演化博弈中常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全局最优个体进行局部搜索,实现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量化评估,用线性加权得到交易双方的信任度的信息融合权重迭代式为:

初始化隶属度函数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新的交易个体进行风险量化评估,确定全局最优个体为:

设置门限值当时,交易信任度评价满足低风险要求。

采用改进的遗传优化算法对交易主体的风险信息进行重排[9],根据特征值的大小进行阈值估计,得到交易风险评估的信息融合权重系数为:此时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状态估计式为:

根据遗传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其中第个进化个体的风险权重表示为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量化估计值为:

根据上述信息融合结果,对融合后的商家信任度信息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交叉变异处理,进行交易风险预测与评估。

2.2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预测评估

采用自适应全局遗传进化方法,得到在交叉和变异操作下个体最优的风险聚敛目标函数:

根据遗传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其中第个进化个体的风险权重表示为,结合电子商务交易的稳态性,得到风险评估的稳态目标函数为:

在遗传进化的最优代数下,风险最小的个置为,也称为构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状态特征方程,在种群进化代数为的第个个体的时刻的风险评价值为:

通过一个适应度函数对群体自身的速度和位置进行自适应估计,得到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适应度泛函为:

式中:是最大代数;是遗传种群的适应度值;和是操作算子常数,通常取和是交叉概率;为[0,1]的随机泛函。对于每个电子商务平台的风险估计特征值满足:

式中:是两个交叉点的邻域匹配函数;表示匹配区域内的映射。采用交叉运算进行自适应更新,选取种群的规模为得到在遗传算法下电子商务风险交易数据的主成分更新公式为:

式中:为关系副本函数,当得到的适应度值较大时,采用梯度下降方法进行特征分解,得到风险分解函数更新遗传进化的种群集。

考虑全局优化问题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全局寻优,得到变异适应度值为:

搜索过程中进行交叉和变异两种基因操作,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状态的全局最优点,由此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信息的准确预测。最后结合云端服务器进行交易监管,实现风险控制,这一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3 仿真实验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算法在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仿真测试,实验采用Matlab仿真设计,遗传进化的种群数量为10 000个,模因组数12个,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任度控制权重为0.2,风险评估数据采样的信息维度设置为20,主体商户的风险控制约束参量分别为:遗传算法的关联系数设定为:根据上述仿真参量的设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仿真分析,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先验数据采样结果如图2所示。

以图2采集的数据为测试样本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预测评估,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准确性比较,得到的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分析图3的结果得知,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高,可靠性更好。

4 结 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方法,提取电子商务平台中商家的信任度推荐参量,并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对融合后的商家信任度信息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交叉变异处理,结合自适应全局遗传进化方法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信息的准确预测。研究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高,对商家信任推荐的可靠性更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旭.基于增强稳定组模型的移动P2P网络信任评估方法[J].计算机学报,2014,37(10):2118?2127.

[2] 邵立瑛,申双和,高磊,等.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33(32):232?239.

[3] 王慧,张翠羽.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网络差异数据挖掘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5,32(5):311?314.

[4] 熊忠阳,刘芹,张玉芳.结合项目分类和云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0):3660?3664.

[5] 曾兆敏.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云计算负载均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4):42?45.

[6] 聂智军,李俭.基于潜在因子挖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J].科技通报,2013,32(8):118?120.

篇(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证券交易电子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1]由于网上证券交易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具备操作简便、信息快捷全面、自由度大等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目前,网上证券交易已成为全球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证券交易模式已经在许多国家广为流行。但是网上证券交易是由传统证券市场发展而来,它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运行尚须遵循传统证券交易的规则。由于网上证券交易具有不同于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特点,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是欺诈和缺少信任感。[3]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交易参与者主体资格的验证、委托指令、清算与交割和交易数据资料的安全带来一系列难题,所以开展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在面临市场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4]正是由于网上证券交易的独特性,使得证券法在规范这一新的领域时,面临着困境。文章仅就这些与网上证券交易相涉的法律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网上证券交易泛指一切通过网络而实现的证券交易活动,即证券投资者通过互联网获得证券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并利用互联网下单到实物证券交易所或网上虚拟交易所,以实现实时交易的证券投资活动。目前现实中存在的网上证券交易的模式包括专有电子交易系统、互联网电子公告板交易系统、网上交叉交易系统、以及在线证券交易系统四种。其中在线证券交易系统即狭义上的网上证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通过券商网上交易系统进入实物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上证券交易的含义。

具体而言网上证券交易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上股票经纪活动、网上股票直接公开发行和网上直接撮合证券买卖等。我国现阶段的网上证券交易是经纪交易商向投资者提供的网上交易经纪服务,属于第一层次的网上证券交易活动。与国外目前流行的较高级别的选择易系统(以下简称ats)相比,至少有两个显著区别:一是虚拟性不同。根据我国《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投资者在进行网上交易前,必须先到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或服务部开户,然后经本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网上委托。可见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不完全的网上证券交易,而ats是一种完全网上交易活动;二是有无中介不同。虽然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也是采用集中竞价和连续竞价的方式撮合委托指令,但由于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只有拥有会员资格的证券交易公司才能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与投资者不需要经纪交易商或做市商等中介机构而直接通过网络向ats下单完成证券交易是完全不同的。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主要风险类型

网上证券交易所涉及到的环节远多于营业部交易,而且许多环节并不在证券公司控制之内,所以进行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性也较传统交易大。[5]上证券交易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证券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网络技术系统可能存在的影响证券交易的风险。网络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简称技术故障风险或技术风险,是指在网络证券交易过程中,由于投资者、网络服务商、网络券商的电脑、网络的软硬件故障导致的损害,具体类型包括: 1.投资者的电脑系统故障、感染病毒、被非法入侵、电脑设备或软件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不匹配,无法下达委托指令或委托失败而产生的损失。2.互联网故障导致委托指令、行情信息等中断、迟延、错误,使投资者无法在其指定的委托价位成交而产生的损失。3.通讯线路繁忙、服务器负载过重,投资者不能及时进入行情系统或网上证券委托系统,使投资者不能及时增大收益或止损。4.网络券商的设备故障、交易系统故障、感染病毒、电力故障等导致投资者的委托指令无法被执行。5.重复或错误发送交易指令。

文章尝试着对这些纷繁的风险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一下必要的梳理,便于在解决实际的风险纠纷时将之纳入法律的思维轨迹,更明确一点说之所以做这样的梳理是为了将之纳入传统证券法律规则的调整。总的来说投资者在网上证券交易中的风险的法律归属可以从网上证券交易中所形成的三大主要法律关系角度进行归类分析。1.合同关系。在网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形成的合同法律关系主要包括:证券经济合同和网上委托合同,证券以及资金的托管合同、投资者相互的买卖合同及其投资者和其他主体(证券商以外)之间的委托合同。2.侵权关系。在上述众多风险中如果接受投资者委托理财的第三方、偶然获知投资者帐户资料和交易密码的第三方利用自己所知悉的资料或信息作出一定行为(如进行网上欺诈),造成投资者权利损害或利益损失,就构成侵权。3.不可抗力关系。网上证券交易的不可抗力风险,一般是指自然界的灾难事件以及现有技术水平无法预测或无法防范的外来力量攻击导致网络局部运行受阻或整个网络系统瘫痪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所造成的风险。

三、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承担规则

《证券法》第一条即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所以尽快建立一套清晰明确的网上证券交易风险承担规则对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就显得极其必要了。

篇(10)

【论文摘要】:网上证券交易代表着未来证券市场以及证券交易模式的发展趋势,但是网上证券交易,既是证券交易活动,又是一种电子商务,网上证券交易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在网上证券交易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文章仅从网上证券的概念种类厘定、网上证券存在的主要风险、风险发生后经纪券商与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规则、完善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立法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证券交易电子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1]由于网上证券交易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具备操作简便、信息快捷全面、自由度大等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目前,网上证券交易已成为全球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证券交易模式已经在许多国家广为流行。但是网上证券交易是由传统证券市场发展而来,它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运行尚须遵循传统证券交易的规则。由于网上证券交易具有不同于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特点,网上交易的最大问题是欺诈和缺少信任感。[3]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交易参与者主体资格的验证、委托指令、清算与交割和交易数据资料的安全带来一系列难题,所以开展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在面临市场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4]正是由于网上证券交易的独特性,使得证券法在规范这一新的领域时,面临着困境。文章仅就这些与网上证券交易相涉的法律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网上证券交易泛指一切通过网络而实现的证券交易活动,即证券投资者通过互联网获得证券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并利用互联网下单到实物证券交易所或网上虚拟交易所,以实现实时交易的证券投资活动。目前现实中存在的网上证券交易的模式包括专有电子交易系统、互联网电子公告板交易系统、网上交叉交易系统、以及在线证券交易系统四种。其中在线证券交易系统即狭义上的网上证券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通过券商网上交易系统进入实物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上证券交易的含义。

具体而言网上证券交易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上股票经纪活动、网上股票直接公开发行和网上直接撮合证券买卖等。我国现阶段的网上证券交易是经纪交易商向投资者提供的网上交易经纪服务,属于第一层次的网上证券交易活动。与国外目前流行的较高级别的选择性交易系统(以下简称ATS)相比,至少有两个显着区别:一是虚拟性不同。根据我国《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投资者在进行网上交易前,必须先到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或服务部开户,然后经本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进行网上委托。可见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不完全的网上证券交易,而ATS是一种完全网上交易活动;二是有无中介不同。虽然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也是采用集中竞价和连续竞价的方式撮合委托指令,但由于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只有拥有会员资格的证券交易公司才能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与投资者不需要经纪交易商或做市商等中介机构而直接通过网络向ATS下单完成证券交易是完全不同的。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主要风险类型

网上证券交易所涉及到的环节远多于营业部交易,而且许多环节并不在证券公司控制之内,所以进行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性也较传统交易大。[5]上证券交易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证券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二是网络技术系统可能存在的影响证券交易的风险。网络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简称技术故障风险或技术风险,是指在网络证券交易过程中,由于投资者、网络服务商、网络券商的电脑、网络的软硬件故障导致的损害,具体类型包括: 1.投资者的电脑系统故障、感染病毒、被非法入侵、电脑设备或软件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不匹配,无法下达委托指令或委托失败而产生的损失。2.互联网故障导致委托指令、行情信息等中断、迟延、错误,使投资者无法在其指定的委托价位成交而产生的损失。3.通讯线路繁忙、服务器负载过重,投资者不能及时进入行情系统或网上证券委托系统,使投资者不能及时增大收益或止损。4.网络券商的设备故障、交易系统故障、感染病毒、电力故障等导致投资者的委托指令无法被执行。5.重复或错误发送交易指令。

文章尝试着对这些纷繁的风险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一下必要的梳理,便于在解决实际的风险纠纷时将之纳入法律的思维轨迹,更明确一点说之所以做这样的梳理是为了将之纳入传统证券法律规则的调整。总的来说投资者在网上证券交易中的风险的法律归属可以从网上证券交易中所形成的三大主要法律关系角度进行归类分析。1.合同关系。在网上证券交易中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形成的合同法律关系主要包括:证券经济合同和网上委托合同,证券以及资金的托管合同、投资者相互的买卖合同及其投资者和其他主体(证券商以外)之间的委托代理合同。2.侵权关系。在上述众多风险中如果接受投资者委托理财的第三方、偶然获知投资者帐户资料和交易密码的第三方利用自己所知悉的资料或信息作出一定行为(如进行网上欺诈),造成投资者权利损害或利益损失,就构成侵权。3.不可抗力关系。网上证券交易的不可抗力风险,一般是指自然界的灾难事件以及现有技术水平无法预测或无法防范的外来力量攻击导致网络局部运行受阻或整个网络系统瘫痪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所造成的风险。

三、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承担规则

《证券法》第一条即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所以尽快建立一套清晰明确的网上证券交易风险承担规则对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就显得极其必要了。

上一篇: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下一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