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测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3 16:46:18

环保监测培训

环保监测培训篇(1)

随着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环境监测人才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环境监测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可见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而多参加技术培训就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环境监测人才的发展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人才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环境监测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误认为是先进设备采购,致使监测人才的技能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某些环境监测部门对监测人才短缺的现状缺乏合理认知,认为学历高、职称高的监测人才是提升监测水平的唯一方法,忽略了对人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重视人才引进,忽视人才培养的状况不利于监测人才的后期成长,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人才的评估标准缺乏公正性,对人才的专业发展、技能创新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在监测人才的招聘上,监测机构应该分清主次,根据岗位需求招聘具有发展潜能且可长期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一切流于形式。具体应体现在面试与笔试独立进行上,不能把试用期与实习期概念混淆,以提升人才的选拔标准。另外监测人才的培训方法不合理,培训过于形式化,达不到以补充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为目的的培训目标,难以实现创新工作理念的培训目标,培训效率低下。还要重视检测人才的日常工作,一切问题都来自实践,实际工作是检验监测水平的标准,重培训轻实践的结果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难以与实际工作相对接,导致培训工作发挥的实际作用不大。

二、基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监测技术培训

从我国环保事业对监测技术的要求上分析,技术监测培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训师资的分布区域不均匀、培训人员的任用不严格及培训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了培训成果。为确保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十分必要。

(一)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组建优秀师资队伍的首要工作是培训教师的选拔,因为培训教师关系到培训的最终成果,只有师资队伍过硬才能保证后续的各项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师资状况,相关部门可考虑建立部级或省级师资队伍,同时增加培训教师数量,可以根据各地情况组建不同特色的师资队伍,各地政府不同师资机构相互关联,最终构成培训师资库。构建师资库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掌握各地培训队伍的相关动态,使不同地域的培训工作协调进行。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除了严格规范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外,还要鼓励思想先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人加入队伍之中。

(二)完善评估考核制度。健全的培训师资机制是培训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例如做好培训教师的调动工作,完善评估考核制度等。具体内容为做好详尽的培训教师调用计划,对教师授课任务早通知、早准备,以避免因为培训教师不足或时间冲突而导致无授课人员的状况;在教师的评估考核上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奖励制度,通过学员抽查反馈、跟班听课等方式监督教师的工作状态,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培训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还要定期开展全国优秀培训专家的评选活动,对在培训岗位任劳任怨的工作者给予晋升或薪资奖励,以此激励广大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全国师资培训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三)教学标准统一化。从各区域质量监测人才的技能水平来看,不同区域或同区域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不同,最终的授课成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更高的培训目标,实现对培训各环节的动态掌控,教学标准的统一化十分必要。根据各领域人才的培训需求,主管机构要对重点课程内容及主要授课方法进行划分,如背景分析、重点解读、技术实践、分组讨论、技能创新等环节,并且对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规定,以保证课程内容丰富、比例均衡。并且对培训教师的课件提前审核,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确保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规定标准内顺利进行,提升授课效率。

(四)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将培训教师打造成培训专家,这样可以同时兼顾技术、教学两大难题。培训专家不仅要十分精通监测技术,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将培训队伍专家化,可以培训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提升是环境监测事业的重点工作,专业化的方向可以从知识理论与授课方法上着手,提升培训教师研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广大培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的创新。同时国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不同区域的培训队伍进行教学水平的切磋,以实现师资队伍的更高发展。

三、结语

环保监测培训篇(2)

2仪器的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环境监测仪器应该结合仪器的特点适时地开展期间核查。对日常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监测仪器应进行仪器期间核查。核查时尽可能考虑实际具备的条件和成本等因素,将电子天平、酸度计、电导仪、多功能声级计、智能烟尘采样器和综合采样器纳入仪器期间核查,编制其期间核查规程,年初编制其期间核查计划,保证仪器在一个检定周期中间进行核查。核查不是校准,不需按其检定证书逐项进行核查。对于电子天平使用定值砝码进行核查,酸度计和电导仪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核查,多功能声级计以日常监测每次进行监测的校准前后值作为核查,智能烟尘采样器定期使用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标准气进行核查,综合采样器则是对流量和计时准确性进行核查。建立核查记录,记录下测定环境条件、测定原始记录以及核查结论。当监测仪器使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怀疑仪器监测结果等情况时,都应适时开展监测仪器的期间核查工作。当核查情况异常时,应进行复查,查找原因,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仪器操作人员培训

按年初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学习工作,特别是对监测仪器操作人员更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监测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对于仪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有着至关重要,培训应分步进行。在仪器购买前,要结合仪器特点和型号针对性的了解仪器的性能和简单操作、保养知识;仪器安装调试时,全程参与厂家技术人员对仪器的安装调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程序和保养维护程序。通过培训,监测仪器操作人员达到独立操作和保养监测仪器的目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仪器操作训练,随时记录分析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时咨询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在使用仪器有一定经验后,可以适时联系厂家进行集中培训或参加学技交流会,解决监测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提高仪器分析人员的技术能力。

4结语

环保监测培训篇(3)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环境监管部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培训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体现出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针对我国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建设理论不强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理论与技术方面都相对落后,迄今为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在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上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过于松懈,缺乏全面管理及系统研究,在程序和规范上没有对监测目标进行准确的设定,严重影响了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在实践中遇到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去解决问题,经常出现模糊不清、随意性强、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无法对环境管理工作展开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方法的改进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失去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使环境监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

1.2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设施已经相对比较完善,这就要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具备专业的监测技术,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综合管理素质,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完全胜任。另外,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多,在聘用管理人员时选择性比较少,很难选出管理技能与环境质量监测专业技能同时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有的监测站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经常频繁调动,常出现新手来做管理工作,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水平,可以看出,管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3缺少专业培训机制

我国现在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人员在专业培训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对环境监测质量没有专业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很难形成或完善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理论,比如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从现场环境监测人员或实验室分析员中选出,不具备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岗位职责要求,在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经验不足,工作效率不高。各级监测站没有系统的对管理人员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或即使有培训,由于培训的次数较少且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使培训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全面的进行与有效的落实[2]。

1.4管理形式不到位

随着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故而无法顺利开展监督管理工作。随着监测管理任务的增多,为了快速完成一些监测任务,把原来复杂的监测工作简单处理,使质量管理变得形式化,所监测的数据不够真实,无法保障监测质量,监督过程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也失去了监督管理的意义,环境监测质量的结果失去真实性与有效性,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已有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控制技术,可以作为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进行环境监测,在这个基础上,还可借鉴国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国际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制定符合我国实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和管理标准,加以完善与改进,使理论体系更加全面、系统,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在以后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才能更好的指导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3]。

2.2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监测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反映出监测站的监测水平,环境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管理,加大培养管理人才力度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监测站要根据监测内容的特点与性质,按照人员的特长分配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在人才储备上,高校要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业科目,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队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在技术人才上,我国在技术人才方面还比较匮乏,要积极主动地吸纳具备国外先进监测管理技术的人才,改善缺少技术人才的局面。另外,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使管理人员都有持证上岗资质,定期培训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业务知识与能力,只有对监测标准、技术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规范,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不能忽视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培训机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有效性。

2.3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与复杂,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与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能够有效的控制监测工作的实施,并且能够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主要考虑以下人员:

1)质量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把工作实践中所涉及到的监测内容文件化,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质量负责人不但要熟悉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准则,还要精通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质量负责人由监测部门的领导担任,掌握环境监测方面的政策信息,与最高管理层和技术负责人随时沟通,及时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的各种问题。

2)质量管理员

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监督、协调环境监测方面的文件、投诉、内审和监测结果质量等。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熟悉监测工作的流程,了解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培训考核,还需要有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以保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相互配合完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3)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起着上指下派、调节管理的作用,对上面传达的工作指示能够充分理解,对下面能够监督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与各项方针的要求,保障部门人员能够各尽其职,不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与技术,同时还要与管理部门协调沟通,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4)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解决或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涉及到环境监测技术环节的内容比较多,要求精通各项监测程序与方法,并且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所以需要由技术骨干或者某方面的专家来担任。另外,质量监督员要对监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有日常工作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或改动时,要及时到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避免不必要的监测质量管理风险[4]。

2.4建立有效培训机制环境监测机构

应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对高层管理人员通过综合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结合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能够有效的开展与运行,质量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需要参加这一层次的管理系统培训;对质量管理员培训,应该着重资质考核,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使质量管理员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的工作职能。

3结语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还比较严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很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对环境监测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邰菁菁,范荣.论上海市郊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嘉定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7):114—117.

[2]黄鹏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77.

环保监测培训篇(4)

Abstract: at present, each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remains more or less.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nage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need to joint efforts, the harmonious and unifi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blems, briefly talk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still need to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re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ea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环境监测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着眼点需放在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上。目前,各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很问题:比如缺乏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良莠不齐、技术人员缺乏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队伍不稳定、人员构成不合理(新上岗人员多、满负荷在岗人员少)、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服务意识不强等。一个好的队伍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环保部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要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可见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其有效运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重视其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这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协调统一。本文结合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简要谈一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制定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

完善管理标准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会给具体的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在确保监测技术合格的情况下,根据国际通行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不断学习,借鉴国外以及各地发展中成功宝贵经验,因地制宜,制定较为系统和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其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建立通报制度,监测中心可以随时对质量管理的督查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如发现有不认真者则严肃处理;开展环境监测数据可信性度评估,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得到公众认可的基础,相关部门可以针对监测数据,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督促监测队伍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积极,脚踏实地,来保证数据真实性、代表性和有效性;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任何工作的展并认真实施考评等。

二、重视人才选用

管理队伍主要由分为管理者和实施者构成。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基础上,管理者和实施者的选拔则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好的领导对于队伍的发展壮大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录用最为适合的人员,考察他的能力,性格,责任心等等;因为人的素质不仅包含基础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作为领导,还需要充足的管理经验和一定的魄力以及个人魅力。很多地方总是选择那些技术过硬的人担任重要管理人员,也许他对水质采样、环境空气采样、固定污染源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黑度、颗粒物、氯化氢、硫酸雾、铬酸雾等指标的采样,噪声、振动监测、辐射监测等等都十分熟悉,但是在管理工作上,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甚至缺乏基本的与人沟通的技巧,不能让同事信服。这样的人,肯定是不适合担任重要的角色的。另外,选拔的方式不能单一,应该多样,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环境较为熟悉,技能掌握较好,有一定管理能力,有魄力的人来担任重要角色,总之,要确保管理者和实施者都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三、设立责任督查制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环境监测站虽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其实又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担任着多种角色,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比如,一个人能力较为突出,则安排他负责多种工作,结果却适得其反,他工作量大,任务重,和别人拿一样的工资,有的最终累垮,有的则丧失了工作热情,没有动力等,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设置层层责任制。无论是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员,还是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都需要对自己本职的工作负责,同时要对自己的上一级负责。对于所有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提升其责任感、使命感。层层责任制的设置就是让每一个人养成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也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培训机制

在工作中会发现,很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来自于实验室分析以及现场监测,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少专业的系统培训,技术水平有限,有的甚至缺乏管理经验。加之培训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便制约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尽可能减少这方便造成的影响,有关部门需要完善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务培训,确保上岗人员确实有能力胜任工作。

培训机制的设置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均需要培训人员根据上岗人员的构成和现状来展开。比如,针对质量负责人,就要明确质量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他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准则;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有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及质量领导技能。在监测单位,质量负责人一般是机构领导担任,这样方便与高层管理者和责任人沟通,但是不是说,这样的领导就不需要培训了呢?不是的。培训是针对每个人的。因此,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有所重点。一般说来,领导和基层员工的关系十分重要,培训师除了针对专业技能加强培训外,这种特殊的领导才能和沟通能力也将是培训的重点。针对质量管理员,就要求他必须掌握管理准则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熟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本单位检测工作过程和特点;并且,作为管理员,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管理方法、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那么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就应该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设置相关内容,确保培训能使人员有一定的收获。

除了培训师的专业培训以外,监测站内部还要举行多种类型的活动,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一般说来大都会经历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方法搞好全员培训,使质量管理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五、设置奖惩机制

在队伍建设中,同时需要设置一定的奖惩机制,这对于提高队伍人员自身素质会有很大的帮助。培训是帮助人员提升的客观手段,而自身的学习和竞争则是督促人员完善自我的有效手段。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的考核办法。比如开展知识竞赛,通过对环保基础知识、采样监测技术规范、实验室基础知识等内容的考察,督促相关人员不断自查,提高业务水平。另外,设置一定的惩罚机制。比如,在培训后开展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则采取一定的方式提出批评或降职,促使其不断进步,完善自身。

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日益腾飞,使得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根本在于队伍建设。我们必须明确现有的不足,找准方向,进一步加强系统化体系的建设,强化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环保监测培训篇(5)

在外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中,党委深入学习研究,按照建立队伍、加大培训、科学选位、应急演练四步法,确保了辖区内外环境采样工作顺利推进,最大限度地做到物传人的风险隐患的防范。

(一)建立健全队伍,打牢采样工作基础。依托卫生院,成立了由领导的外环境监测队伍28支,每支队伍3人,分别由2名医护人员与1名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着二级防护对外环境进行采样,工作人员负责采样场所的登记,形成分工明确,配合有度的采样队伍。

环保监测培训篇(6)

中图分类号:TH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50-01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同时环境保护部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是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

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往往容易出现放松管理的状况。认为资质已经取得,承检能力已经具备,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不再作为重点整理工作来抓。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被动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形式。各管理阶层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失去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

3、培训机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监测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能力得不到提高,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综合分析人才、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

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但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不多。质控人员忙于人手汇总统计各类监测质控数据,判别质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计算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在处理质控数据这方面就占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其他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实施应用起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反馈问题不及时。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质管的监督作用

确立监督员制度。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考核和竞争上岗,合格者给予任命。优先给予质量监督员更多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监督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关注和监督各项监测工作中的每个技术细节,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实效,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促进整体监测质量的提高。

3、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4、依靠信息科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5、提高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a.使用质控图来观察数据的稳定性,直观地反映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展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显示数据的有效性,对被控过程特性作出判断。

环保监测培训篇(7)

【引言】:节能减排是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做好各个城市及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实现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目的。那么,如何从节能减排视角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是相关部门急需思考的问题。

1、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不利于监测成效的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技术落后,成果不理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有很多先进的监测技术出现,但是由于基层环境监测部门财力与人力有限,因此不能及时将这些监测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去,依然凭借老经验、老办法对环境进行监测。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基层监测部门的检测仪器还是上世纪90年代购置的,很多都已经损坏或老化,这就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再加上不能利用新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导致监测工作质量一直较为低下。②经费不足,仪器陈旧。随着节能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各个产业与行业都积极引进新的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部门要想获得更精准的监测数据就需要将更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应用到工作中来。但是,由于设备落后、经费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基础设置还远远落后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日常监测工作用到的监测仪器数量与种类过少,并且都严重老化,因此所监测到的数据资料无法满足需求。

2、节能减排视角下的环境监测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从节能减排视角探究了一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

2.1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监测质量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高标准的环境监测需求,政府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大资金扶持。只有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才能使得他们有能力引起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为高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②制定恰当的环保制度。为了获得更多的环境监测资金来源,就需要政府针对企业制定合理的环保制度,制度要求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应扎实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并缴纳一定的环境监测费用,以补贴更新环境监测仪器时需要的资金缺口。③积极转变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能。当前,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承担着监测工作与监测收费两项工作,这就使得人手本就有限更无充足精力用来监测环境。因此,只有及时转变其职能,才能使得他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本质工作中,从而大幅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与质量。

2.2优化人才结构,增强监测能力

当前,我国基层环境监测部门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监测环境的专业人才普遍匮乏。因此,为切实增强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环境监测优秀人才到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就需要政府机构制定优越的保障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人才、留得住人才。②制定恰当的培训计划。为了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就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管理人员依据职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将在职培训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结合。为充分激发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还应将培训情况与职工的晋升及工资直接挂钩,借助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方案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③加强管理工作。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将监测人员的工资与其绩效联系在一起,那些工作出色的人自然能得到较高的薪酬。只有差异化待遇,才能激励监测人员更加主动地工作,才能积极提升个人素质,从而切实增强自身的环境监测能力。

结语

为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人们积极将节能减排理念贯彻到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环境监测工作可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有助于节能减排方案的合理制定与高质量执行。因此,只有全面了解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应对,才能真正从节能减排角度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

环保监测培训篇(8)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 examination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是为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国家环保部《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年一2020年)》提出的推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容忽视的关键分支。现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设想。

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相对滞后,加上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整体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1.1对环境监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地方监测站对室内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相对成熟,能够采取严格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方法,对环境监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然而在室外环境的监测过程中,却显得过于随意,没有严格履行相关的程序和规范,没有对监测目标进行准确的设定,在布点、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等坏节还存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监测信息的质量和实用性。

1.2高素质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境监测设施,但是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还是相对缺乏。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动监测设备的操作,其涉及面面广,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这就对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数量还是存在较大的缺口。

1.3环境监测经验不足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已开展多年,并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但是由于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当前环境监测质量水平与环境管理需要严重不符,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例如,监测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不足、缺乏创新能力等。很多环境监测工作还停留在室外手工采样和实验室设备分析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真正体现环境现状,缺少深入分析数据,无法开展系统性、规律性、综合性的深入研究,进而造成环境监测质量始终难以提高。严重影响工作方法的改进、工作经验的积累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2 、建立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设想

2.1 梳理总结,建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在现有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关技术规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方法等基础上,以国际通用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为理论依据,借鉴《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l7025)和国外质量管理经验,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用于指导和规范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

2.2 明确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环境监测站作为一个独立机构,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活动提供监测数据,应建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使所有监测活动得到有效监控,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监测机构的主要质量管理人员构成及相应职责应包括:

(1)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体系运作来实现,一个机构的质量管理过程就是建立、实施、维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负责“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应具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准则,有良好的质量管理及质量领导技能。监测机构的质量负责人应由该机构领导层担任,以保证能与最高管理者和技术负责人直接沟通,随时了解领导层决策信息,阐述自己观点,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2)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由质量负责人

直接领导,协助其实施、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活动包括不符合工作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控制、投诉处理、内审、测量溯源性、监测结果质量保证等,起着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同时组织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或比对、质量监督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质量管理员必须具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熟悉本单位的监测工作过程和特点,掌握体系管理准则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熟悉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和数理统计技术。还需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工作性质要求其能够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质量管理工作。

(3)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是质量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直接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协调管理的作用,对上应理解管理决策,对下在部门内宣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和质量方针及目标要求、督促部门人员履行相应职责和质量改进,部门负责人同时也与质量管理部门保持沟通,使质量管理要求在本部门贯彻落实。

(4)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设在各专业部门内,其主要作用是解决监测过程控制中的问题,设置数量以保证监督的正常进行为前提。质量监督员应该是某领域的技术骨干或专家,熟悉各项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目的,知道如何评价结果。职责是对监测全过程实施监控,重点对关键操作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如新进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等)进行监控,在重要实验、客户有异议的项目复测、项目比对、开展新项目、新上岗人员等情况下应到场监督。有效的监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规避数据结果风险。

2.3分清层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如何,与其质量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技能及素质有很大关系,工作中边干边学固然蕈要,但缺少系统培训必将影响其管理专业性和全面性。应采取上级单位(国家、省市级)组织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1)最高管理层培训。对主要功能是出具准确数据的环境监测站来说,其最高管理者(一把手)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战略决策者,确立和协调实验室的宗旨、战略方向、发展规划和内部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持和改进中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质量负责人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运行;部门负责人是负责贯彻落实质量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组织保障。因此,最高管理层也应通过综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提升和加强管理水平,适应现代管理需要,使质量管理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在环境监测管理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专家。质量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这一层次的系统培训。

(2)质量管理员培训。质量管理员作为质量管理活动的的主要实施者,其岗位培训不可缺少,应当重视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质量管理员需经上级单位培训考核后方可上岗,国家或省应当组织编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基本概念、监测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及评价、误差及数据处理和常用统计方法、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环境标准物质及其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及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及持续改进等。使质量管理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真正名副其实并发挥监督指导作用,达到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3)质量监督员培训。培训重点是使每个质量监督员了解监督具有的预防功能、纠正功能和核查功能,增强其责任感,掌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在环境监测分析,监督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监督监测方法、规程、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正确使用;监督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器材、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等是否符合要求;监测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当发现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偏离存在时有权暂停监测工作,并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切实发挥质量监督员在过程监督中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仍旧比较严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弊端,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只有在传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探索与创新,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对我国环境保护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断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环保监测培训篇(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负荷日趋加重,环保压力不竭增添。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环境监测自然势在必行。所谓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准确的、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环境监测的法规依据

环境监测工作是依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开展的旨在为社会提供公正、客观环境监测数据的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测的结果。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环发[2006]114号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是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而制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行政法规,具体规定了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违反相关条款的处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环境监测,并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环境监测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对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2 完善环境监测的几大措施

2.1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经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形成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2)为保证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物品等的采购及寻求服务的质量,对“采购服务”和“采购供应品进行评审,采购服务包括: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采购;环境设施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服务。

3)为达到客户对委托性监测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合同评审的程序”,以保证委托性监测的质量。

4)为保证质量体系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运行,促进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作,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应定期进行内审,就是对管理体系运行符合程度进行自我内部审核。

5)管理评审是监测站站长主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运行的评审。

2.2 仪器设备的管理

1)用于环境监测分析的仪器设备要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及操作系统软件,商标名称,开箱单,仪器设备使用日期及验收报告,仪器检定、校准报告,仪器使用记录,仪器保养记录,仪器运行检查记录,仪器期间核查记录,以及仪器故障、维修记录等,建立仪器使用台帐,记录仪器运行保养、维修、检定等情况。

2)根据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属于量值传递的计量器具必须进行周期检定。仪器设备检定要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按期检定,对于计量部门还未开展检定项目的监测分析仪器,要制定校准规程进行自校。

3)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严格实行标识化管理,监测仪器要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对大型监测分析仪器及特殊专用的监测仪器要授权操作人,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检查、保养、核查记录及对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仪器设备,返回后,要记录其功能和校准状态,并按时归档。

4)要建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制度,每年对监测分析仪器进行期间核查,防止使用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仪器,仪器设备核查时间是在两次校准/检定的期间进行。

5)监测分析所用的标准物质,一是用于样品分析的质控,二是用于仪器的校准,标准样品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

2.3 人员持证上岗和培训管理

1)人员素质与水平是衡量监测站监测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根据工作特点和工作量。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制定年度监测人员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的和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要与监测任务相适应,与单位增加监测项目,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水平相适应,培训就是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及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要建立监测人员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的业绩档案,包括:监测人员、合同制人员、聘用人员以及辅助人员。

2.4 环境和设施的要求管理

1)实验室设施、分析场地以及能源、照明、采暖、通风等应便于监测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监测分析所处的环境不影响监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或对其所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2)对实验室有特殊要求的,要配备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设施,对影响监测分析因素如温度、电源电压、湿度、电磁干扰、噪声、振动等要予以注视,应配备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的安全措施,以免影响监测分析质量。

3)相邻工作区有不利影响时,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进入和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和控制。

4)实验室应有环保措施及废液处理的程序及记录。

2.5 监测记录管理

1)环境监测原始记录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监测分析采用的方法、步骤,初级数据、数据处理和监测结果所作的符合现行技术规范和法规要求的记载,是环境监测报告的依据,也是患监测数据用于环境管理、环境执法、仲裁验收及行政诉讼的原始依据。

2)环境监测原始记录根据不同的监测项目采用不同的记录表格,记录表格设计记录内容、信息要全面,记录内容要“再现”监测全过程,记录表格要体现统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五性”要求。

3 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1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以下简称QC)的目的在于控制监测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使之达到规定的范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在给定的自信水平下,达到容许限定的质量要求之内。常规的质控方法有:一是平行样分析,每批样品做10%的平行双样分析,测试分析的精密度;二是加标回收分析,每批样品做10%的加标回收实验;三是密码样分析,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编为密码平行样或加标回收样进行测试;四是标准物质的对比分析;五是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和比对分析;六是同一种样品不同实验室的分析,七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同一种样品;八是绘制质控图。实验室质控就是使是分析误差控制在置信水平内,克服或消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监测分析质量的影响。

3.2 实验室外质量控制

1)实验室外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样品保存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措施。采用样品编号,阳平专人保管,样品交接等措施。

2)实验室外控含包括:使协同工作的实验室间能够在保证基础数据的前提下,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即在控制分析测试的随机误差达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控制系统误差。主要用于实验室性能评价和分析人员的技术评定,协作实验仲裁分析等方面。

3.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照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近似数的运算原则进行。经过计算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异常值得检验,经过检验,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检验方法有Grubbs法、Dixon法、Cochran法等。

4 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

4.1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人员要求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人员要有工作责任心并具备全面的环境监测知识,必须熟悉各种环境标准(包括排放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熟悉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方法、熟悉各个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分析原理、检出限、样品保存技术、而且掌握同一项目不同分析方法在适用范围、分析条件、检出限、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差别,掌握各个分析项目、各个分析方法的干扰因子及影响条件,掌握各行业特征污染物等,要善于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坚决问题。

4.2 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依据

1)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要严格以国家颁布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为依据,一是国家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二是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等。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如:《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四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竣工验收技术规范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等,五是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2)环境监测按监测的目的可分为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应急监测、科研项目监测、环评监测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工验收监测等,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审核布设的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测试精度是否满足监测目的的要求,监测仪器设备是否符合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3)要审核质控数据,包括:空白值、质控样、平行样、加标回收、标准曲线等,以及监测数据计算的审核和监测数据相关性分析及剔除异常数据的合理性。

5 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5.1 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方方面面,即每个工作环节,因此,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仪器运检,仪器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使用标准物质计划,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质控考核计划等。

5.2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质控措施

环境监测质控工作贯穿于样品采集、样品运输、样品交接、样品保存、实验室分析整个分析流程的方方面面。

5.3 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

要加强监测站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加强监测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的教育,通过培训考核,使监测人员了解现状,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发展的目标,增强监测人员对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5.4 确立质量控制工作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

质控工作是一种质量管理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控制分析人员的实验误差,保证测试的结果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以评定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是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质量控制,保证监测分析数据真实有效。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环境监测已成为环境保护中一项前瞻性、根本性的工作。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才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监测培训篇(10)

二、环境保护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针对环境保护监测这一环节,经过严格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保护监测水平不断提高。但现阶段,由于存在着诸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我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业务水平不强

高素质的环境保护监测队伍,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虽然设有环境监测机构,但对于相关技术人员,各项技术培训并没有配备到位,对于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在实际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如监测空气质量、废水的相应指标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且受主观思想的影响较大,最终导致监测分工不明确、监测人员业务水平不够、工作慵懒散漫现象的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降低,在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产品质量低劣,而与此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没有很好的措施能很好的化解在矿物资源、能源事物的开发过程中,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废水的严重破坏,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对生态平衡的又一重大挑战。

3.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一般来说,为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及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低,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明显的损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逐渐积少成多,最终酿成终身受害的严重后果。在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被破坏,也给人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4.污染物的种类繁多

环境污染通常不是因为单纯的一种有毒物质导致的,它是多因子联合作用的结果。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不同污染物各有各的毒害作用,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联合作用产生的效应更为复杂,有的具有特异性或是非特异性作用。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的协同叠加作用使得带给环境保护监测工作更大的难度。

三、加强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有效措施

环境保护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众多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阻碍,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加落实到位,必须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完善环境保护监测的法制管理模式

全方位的法律管理体系是保证环境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首先,加强法律意识管理、实现监测的法制化进程、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是确保整个监测工作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其次,要形成监测法制程序,理顺环境保护监测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相关条例法规等方法,构建环保部门与监测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模式,是确保监测工作权威性的关键。最后,实现环境保护监测信息传输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对接,保证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形成整体化管理,是强化环境保护监测体制、优化监测管理的重要举措。

2.强化环境保护监测基础能力的整体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性管理,全面加大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做好监测能力项目的储备建设,在提升整个环境保护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点,一方面就是要实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创新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监测综合评价机制,加大对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投入,从而为监测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管理平台。

3.多渠道培训提升监测人员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监测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提升和保护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加强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采用实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监测知识业务培训,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全面的道德素质管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强、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奋发向上的专业化监测队伍,实现对监测各个环节的综合性管理。

上一篇: 茶道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 农产品发展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