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5 16:03:15

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篇(1)

1引言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借助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实现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非言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在直接的面对面交际中,只有大约35%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进行表达和传递的。由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这也使得非语言交际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带有强烈的国家或地域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少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会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印象,非语言交际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时,往往过于注重语言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实践,可以发现,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使用的,尤其是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实现,使交际效果达到最佳。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与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跨文化交流及非语言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2.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跨国家、跨地域、跨种族的。当今,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及科技、信息、交通的日益现代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促进跨文化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交际离不开语言,语言也是实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但是,语言并非是唯一的交际手段,非语言在很多特定环境下,比语言交际具有更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基于文化基础之上的、不用言词来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具体就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眼神、手势、体态、表情、服饰、声调、音量等,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非语言交际能够传递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意念、感情。总的来说,非语言交际有四种类型:(1)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主要指人们在交际中,借助身体动作进行信息表达的行为方式,比如,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和不满意,握手或拥抱表示欢迎等等。体态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补充语言交际的不足,对有声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辅助作用(2)副语言: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辅助语言,比如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或伴随语言等,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重音等。在交流过程中,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较长的称为“沉默”。由于文化的差异,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中国,沉默是表示默许、理解,但是在英美却是缺少自信的表现。(3)客体语:客体语具有明显实用性和交际性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人们的容貌、服饰打扮、辅助工具,甚至书面文字等,如头发的颜色,西方人多为金色或棕色,中国人多为黑色;服饰的风格,欧美比较休闲随意,英国人比较绅士庄重等。服饰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体现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中,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TPO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着装原则,“T”就是time,强调服饰衣着要符合时代、季节和特定时间;“P”就是place,要求服饰衣着要入乡随俗地符合当地要求或场合要求;“O”就是指对象和目的,也就是通过服饰衣着要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4)环境语:非语言交际的环境语,一般包括空间信息、领地观念、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颜色和标识符号等十二个层面的内容,比如,英美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强调自由;符号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符号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甚至迥然相异,比如,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贵、权力,但是,在西方圣经中,龙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

3 英语教育中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应用,能促进人际沟通交流更加顺畅、高效。非语言交际有五种主要的功能,即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来判断其心理、情绪状态,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从而增进交际的和谐与畅达。因此,在英语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加强英语语言教育外,还要注重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与应用指导。我国开展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非语言交际教学引入英语教育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没有特定的规则,有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段是约定俗称的,有些是特定环境中使用的,在实际交往中,只要求行为得体就可以,以表示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尊重和认同,增进交际的和谐、愉快,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使其学会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尽量排除母语文化对跨语言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以餐桌文化为例,中餐与西餐用餐过程中的礼仪是不同的,其非语言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西餐刀叉的摆放顺序、喝汤是否发出声音、对穆斯林国家女士问候的要求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详细的指导。

4英语教育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4.1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往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点与英语技能的培养,在新形势下,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的课题。从教师角度来说,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

首先,教师应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进行广泛学习,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对非语言交际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能够助学生准确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异同点,使学生能够明确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由于跨文化非语言教学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增加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的语篇,然后,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中非语言交际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准确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习惯,科学处理非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由于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使用的,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内容融入到语言交际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更真切地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行为。为了更形象准确地表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视觉文化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手段,以提高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培养质量。

4.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和语境下,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接触一些外文作品、报刊等,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要对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比较,特别是英语和汉语之间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别,积极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态度与理念,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文化视角,降低母语文化对英语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影响;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及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多为广大学生播放英文经典电影,在视觉文化语境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其英语文化视野;鼓励学生改编并表演英语课文中的小品、情景片段等,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通过外教的指导,让学生能获得更多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技巧。

4.3 开设非语言交际课程,促进理论转化为技能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兴起来的一项课题,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实用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科学的课程设置。为了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特点,借鉴国外非语言交际成功的教材与案例,有针对性编纂适合我国英语教育的非语言交际课程教材,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纳入到英语教育体系和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方面,要不断加大对文化背景、习惯、风俗和文化禁忌等内容的讲授,同时,为了提高跨文化非语言能力的教学效果,学校与英语教师要创新非语言交际模式与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语境,让学生学会得体使用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

4.4 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英语教育中,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进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投其所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构建交际情境、小品表演、游戏、观后感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学习中来。非语言交际技能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关键的作用,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交际型的学习者,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注意积累积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多参与利于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活动,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技能和英语综合素养。

5 结语

一言以蔽之,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人们的交际行为包含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尽管非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语言交际对信息的传递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协调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文化、语言、习惯的差异,极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交际障碍。但是,借助非语言交际,则能有效消除这种障碍,使沟通交流变得轻松顺畅。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交际日趋频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真正提升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探析[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3,01:77-79.

[2]尹丽丽,徐军.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及其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5:157-158.

[3]隋金平.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J].学理论,2012,32:178-179.

语言交际篇(2)

1关于唠叨言语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手段,是人们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运用于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言语活动[1],如采访、演讲、谈判、法庭辩论、聊天、唠叨等。唠叨是指说话人希望他人改变态度甚至行为而说话繁复,没完没了,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唠叨通常发生在社会距离较近的人之间,如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等。

例如母亲、老师或妻子等希望对方(子女、学生或丈夫)去做某事而没有得到回应,不停地通过言语活动来提出要求、命令甚至是警告等,或者对听者的言行进行批评、指责、侮辱等。有媒体报道,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2]。在现实生活中因唠叨而产生的师生矛盾和夫妻矛盾也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唠叨并不受欢迎,是失败的言语交际。唠叨为何那么令人反感,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呢?下面笔者将运用语用学中的面子保全理论对唠叨言语进行分析研究。

2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

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通常称为“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Theory)。“面子保全论”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这种典型人具有两种特殊的品质:面子(face)和理性(rationality)。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他们把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face)两类[3]。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干涉了听话人行动自由的那些言语行为,如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和警告等。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需求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表明他不关心听话人的感情、需求等,如表示不赞同、批评、蔑视、抱怨、指责、侮辱、反驳等。其“理性”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典型人所具有的推理、判断能力和为达到既定交际目的而选择、采用最佳策略的能力。

Brown和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礼貌则是指说话者采取某种语言策略以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听者面子带来的威胁,从而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即礼貌具有策略性。Brown和Levinson还提出5种礼貌补救策略,分别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4]。

3面子保全论视角下的唠叨言语

3.1唠叨言语威胁听者的积极面子需求

母亲、妻子、老师等唠叨者坚信自己对某些问题认识正确,因此如果出现不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他们通常会选取这样一种策略:通过言语活动影响对方的思想,改变他的行为。唠叨者往往首先对听者的行为作出负面评价,其言语行为通常表现为不赞同、批评、抱怨、指责等等。这样一来,听者的积极面子需求受到威胁,听者出于本能就会尽力挽救自己的积极面子,采取与说者不合作甚至对抗的态度,使说者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言语交际失败。

例1妻子:“懒死了。吃了饭怎么不去洗碗啊”

丈夫:“等会儿吧”

妻子:“看你,多浪费洗洁精。那几个碗一勺洗洁精就够了”

丈夫:“多半勺又咋啦”

妻子:“你看看你,那碗洗得跟没洗一个样!你该这样……”

丈夫:“你能不能不嗦要不然你来洗吧”(丈夫甩手而去)

例1中妻子有3句话直接威胁到丈夫的面子。其中贬义词如“懒死了”、“多浪费”对丈夫的负面评价严重威胁到了丈夫的积极面子,丈夫每一次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需求都做了消极对抗。妻子最后一句话“碗洗得跟没洗一个样”使丈夫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心中的怒火“你能不能不嗦要不然你来洗吧”,使他们的言语交际冲突达到了高潮。当然,丈夫的言语也使妻子的面子受到威胁,这次言语交际显然没有达到妻子的预期目的,反而使得夫妻关系紧张。

3.2唠叨言语威胁听者的消极面子需求

唠叨言语一般都是父母、老师等说话者要求听者做某事,但没有得到回应,再重复提醒、劝告、威胁和警告等或表达对听者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憎恨、发怒等。

例2(1)“你的数学卷子呢”

(2)“在这儿,92.5分”

(3)“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呢?跟上次差整整三分呀!”

(4)“这回题目很难啊,班上最高分才95”

(5)“我看你是发高烧,头脑发热吧。今天给我做30道口算和笔算,错一道罚10道,口算错一道罚15道题。”

(6)“喂!墨水不能打太多,多了会漏墨的。”

(7)“知道了”

(8)“书写要工整,少打黑疤疤!”

(9)“妈妈,求求你别说了!”[5]

此例中母亲的话语属于典型的唠叨言语,它既威胁到了女儿的消极面子需求,也威胁到了女儿的积极面子需求。在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中,母亲认为女儿数学考试应该取得更高的分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她对女儿实施了要求、命令、提醒等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不可避免地干涉到了女儿的行动自由,威胁到了听者对消极面子的需求。第(3)句,母亲对女儿的数学成绩进行了否定的评价(这是威胁其积极面子需求)。第(4)句女儿辩解之后,第(5)句母亲又一次对女儿进行指责(威胁其积极面子需求),然后还用了一个祈使句来命令女儿做30道口算和笔算,这一次威胁到了女儿的消极面子需求。女儿打墨水时,即第(6)句,母亲表面上没有直接命令,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女儿。第(8)句,母亲提醒女儿书写要工整。母亲每一次讲话都直接威胁到女儿的面子需求,没有采取任何补救策略。在母亲的唠叨下,女儿最后极其厌烦地说道“求求你别说了”。可以看出女儿对母亲的言语具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她即使做了那30道题,也是不乐意的,其交际效果可想而知。

唠叨之所以不受欢迎、令人讨厌,甚至使参与交际的各方之间关系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唠叨者在言语使用上对面子威胁行为没有采取合适的补救策略。

4适当运用礼貌补救策略,维护听者面子,提高唠叨言语的可接受性

在Brown&Levinson提出的5种礼貌补救策略中,第一种策略其实就是没有使用补救策略。但是在会话中,如果一方直截了当地向另一方说明自己的意图,不加任何的修饰,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使用礼貌补救策略。比如例2中,母亲直接指责女儿考试成绩差,并命令女儿做30道题,使女儿的面子受到了损害,例1中妻子对丈夫所用的几个贬义词显然也威胁到了丈夫的面子,她们的言语是不礼貌的,不利于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第五种策略,最具礼貌性,因为说话人不使用任何言语,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对听话者面子的冒犯。但是由于说话者没有说明自己的意图,听话者可能无法理解并得知说话者的意图,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下面笔者着重举例探讨第

二、

三、四这三个策略。

4.1积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在维护听话人积极面子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听话人存在某些共同之处,言语中多具有赞赏、赞同等意思。

例3Mum:Susan,you’vegotanewhat?

Daughter:Yes,mum.whatdoyouthinkofmynewhat

Mum:It’slovely.Butnotmyfavourite.

此例中母亲想对女儿的新帽子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因为自己的看法可能会伤及女儿的积极面子需求,引起两人的争执。所以她没有直接作出负面评价,而是用了个小策略:用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句子“you’vegotanewhat”引出话题,从而让女儿主动问母亲对帽子的看法,然后母亲又采用了一个礼貌程度较高的策略,即积极礼貌策略。对女儿的帽子作了“lovely”的称赞性评价之后顺带了一句“Butnotmyfavourite”,隐含着“Actually,yourhatisnotgood”的意思。这位母亲运用礼貌策略,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又避免了因不同意见给女儿带来的不愉快,维护了女儿的积极面子需求。

例4Wife:TherewasacallfromABCcompany.

Husband:ReallyButIwonderifIhavebeenemployedbythecompanyoutofthefourcandidates.

Wife:Infact,noneofthefourcandidateshasbeenemployed.[6]

在这个例子中,妻子的目的是告诉丈夫其应聘失败的消息,但考虑到这会威胁丈夫的面子,伤害他的自尊心,因此她没有直接告诉丈夫这个消息。而是用“TherewasacallfromABCcompany”引起丈夫的急切询问,然后适时告诉他四名应聘者都没能被公司录用,一方面含蓄地道出了事实,达到本次言语交际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丈夫的积极面子需求,同时又安慰了丈夫。

4.2消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其消极面子需求,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例5Wife:Johntoldmeyouweregoingswimmingthisweekend.

Husband:Yes,darling,wouldyouliketogowithJohn,Mikeandme

Wife:Iprefertogowithyou.

妻子得知丈夫要与John和Mike周末一起去野餐,由于种种原因她不愿意和John、Mike一起去,但她并没有因为不愿意和John、Mike一起去而向丈夫发出威胁。同样,她用比较中性的言语引出话题,料到丈夫定会邀她同去,然后她抓住时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Iprefertogowithyou”。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妻子在回复中故意省去John和Mike的名字,让丈夫揣摩自己的真实意图,并把决定权交回给丈夫,而没有任何要干涉他行动的意思,这就维护了丈夫的消极面子需求。

4.3非公开威胁面子策略

这种策略的言语行为比较模糊,采用此策略说话人既可避免对听话人潜在面子的损害,同时又会使听话人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其面子补救性比较强。

例6Mum:John,you’relisteningtomusic!

Son:Yes,mum.

Mum:RockandRoll

Son:Yeah,Ithinkitiswonderful.

Mum:Well,IamafraidIdon’thaveanearforRockandRoll.

母亲不喜欢听摇滚乐,但她没有直接反对儿子,只是说“IamafraidIdon’thaveanearformusic”,这种模糊的话语提供了多种理解的可能性,避免了对儿子潜在面子的损害。一方面,儿子可以理解为母亲是说自己不会欣赏摇滚乐,另一方面,儿子也很容易想到母亲不喜欢听摇滚,自己吵到了母亲,她希望自己关掉或关小音量。在需要对他人的意见作出反应,但又不赞同他的看法的时候,使用一些模糊言语,这种策略既可缩小和他人的分歧,维护听者面子,又不会掩盖住自己的本意。

在上述四个例子中说者为了表达自己在“本质上”可能威胁听者面子的观点,可谓用了心机。她们都是首先用比较中性的言语引出话题(避免使用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然后在听者谈论此话题时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礼貌补救策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维护了听者的面子,免去了争执的尴尬,又让听者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新晨

5结语

虽然在关系较近的人之间说话不用那么礼貌,可以不讲那么多礼节,但是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适时运用礼貌补救策略,适当维护对方的面子需求,尊重对方,能够减少言语冲突,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直至达到预期目标,这对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13.

[2]请妈妈们少些唠叨好吗?[EB/OL].[2008-08-17]..2007-08-17.

[3]BrownP,LevinsonS.Questionsand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56-290.

语言交际篇(3)

一、交际语言教学已形成一种教学思想

交际语言教学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交际语言教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所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一种教学方向。交际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把语言做为一种交际的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具备“交际能力”。关于交际能力的界定,各类定义不同。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点:

1.语言能力,即具有语法、词汇的知识,能听、说、读、写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即能在不同场合下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3.话语能力,即能懂得词与词之间、语法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关系。

其他还有一些能力标准,如策略能力等等。

二、交际语言教学的最初倡导者,在提出交际教学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

1.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不仅应知道语法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还应知道这些形式是用来做什么的,表达什么样的思想。2.整体并不是部分的总和,这个原则意思是人们交际时,不是说一句一句互不相干的话,而是上下文连贯的句子。因此人们应学习连贯的句子,而不是孤立的句子。

3.过程和形式一样重要,这条原则是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可以寓各种交际性活动之中,如通过信息差、,角色扮演、等。

4.要掌握语言,必须实践、,这个原则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5.错误并非总是错误,这个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肯定语言错误会影响交际;二是认为有些学习者之所以犯语言错误是还没有掌握某些语法规则,而这类错误并非是错误。教师在强调语言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学习者掌握语言有一个过程,否则会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旗帜下,有各种各样的交际教学法。而交际教学思想并不排斥在其他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法,在进行交际语言教学时,各种教学法可以交叉使用。这种交叉在method和techniques的层次上,更为明显。

交际语言教学在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逐渐形成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对人们掌握语言的规律的认识;是对人们使用语言时心理过程的认识;是对语言教学目的的认识。国内国外的学者,都有人把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交际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一种理论,一种教学的方向,已被各国语言教学界所接受。在这种教学思想下,有关如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张是多种多样的。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学者,虽然都赞同交际教学思想,但在具体的看法上也不尽相同。如上海华东师大章兼中教授认为交际能力与交际的能力不同;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张正东教授从全国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样的实际出发,主张拼读入门的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中采用结构―功能法等等。

三、认为交际语言教学反对教语法

语言交际篇(4)

非言语交际是人类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身势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言语行为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非言语交际的概述

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交际那样只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

2. 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非言语交际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大体上起到补充、替代、调节、重复、否定的作用。作为言语范畴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言语交际不仅能产生听觉方面的效果,更能产生视觉、感觉、触觉等效果。同时,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补充形式,非言语交际能够传达出言语交际不能表达出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态度等重要信息,能增强语言交际的效果。

二、身势语的定义及特点

1. 身势语的定义

身势语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是辅的交通工具,它以表达感情信息为主,也表达一定的理性信息。所谓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置的变化。

2. 身势语的特点

(1)与生俱来与后天习得的身势

本能的身势与生俱来。例如:笑、微笑、哭、婴儿饥饿的时候会吮吸手指,或者当一样东西突然朝眼睛飞来时眨眼,都是由自主的神经系统控制,不学就会的。

习得的身势是指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学会的视觉身势或听觉身势。它们已成为说话者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他们的词汇一样,其中包括词汇的身势和“图像的”身势。

(2)身势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随口头的言语出现

我们可以只通过身体的姿势,手势,或者是面部表情等身势语来传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伴随着这些身势说出内心那刻的感受,或激动,或悔恨,或气愤等的一些话语。值得注意的是,所说的话和当时的身势语一定要一致,否则将令对方迷惑,误解或者是使谈话没有任何意义。

(3)不同文化可能会使用完全不同的身势语言

英语国家表示“指示事物”的身势是把手伸出,手掌向下,只用食指朝向所指的物体;而在亚洲国家,这是不礼貌的动作,尤其是用来指人的时候,通常是用整个一只手来示意;但是在马来西亚人们更喜欢只用大拇指来指示。

(4)同样的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意义不同

我们通常会用食指在太阳穴附近画圈,表明要开动脑筋,动动脑子,但是在英语国家这一动作确是表达发疯,抓狂;手指放在喉咙上,俄国人表示吃饱了,而日本人表示被炒鱿鱼了;竖大拇指的动作在我们看来表示太棒了,真厉害,做的很好,而在日本确是表达数字五,同样的动作在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使用有冒犯的意思在里面。

三、身势语的文化内涵

1. 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国家的人比亚洲国家的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亚洲国家的人却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一直直视对方。在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会为亚洲国家的人回看时间过短而反感;亚洲国家的人却因英语国家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死盯着人而感觉不舒服。

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形体动作中最能表现人的情绪的非语言行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人们内心的各种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从面部反映出来。人们可以用语言来编谎话骗人,但内心的情感是难以用面部表情来掩饰的。心理学家们指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情展示规则”,这些规则限定人们在某时某地应如何表现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在不同文化中有比较大的差异。

3. 手势表达

手势也是常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打手势的动作稍有不同就可能会与原来的意图不同。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有两种基本手势,手掌心朝上,表示真诚或顺从:手掌心向下,表示压制。利用手和手指可以组成各种简单的形状,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英美人习惯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这一手势表示“请过来”,但在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这个手势万万使不得,因为他们常以此来召唤一条狗或别的动物,而在大部分中东和远东国家,用―个手指召唤人是对人的极大侮辱。

4. 身体姿势

人的姿势、态度等身势语传递了更多被掩饰的信息。由于后天习得的许多形体语言具有可控性,因此,一个人可能成功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从而显得平静和克制,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紧张和急切的迹象正从他的身体姿势中泄露出来。不同国度的姿势是有差异的。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潇洒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或是站着时一幅松松散散的样子,而在中国,人们讲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人际交往中举止得当才会显出对别人的尊重。

5. 身体接触

在交际中,人们应当注意体触的方式以及体触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社交场合,文化不同,体触行为就有许多区别。在交际中,最常见的体触行为当然是握手、拥抱和亲吻。在英语国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要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是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除了轻轻触摸外,再就是当众拥抱的问题。在许多国家,两个妇女见面时拥抱亲热是很普遍的现象,夫妻之间或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拥抱。除此而外还有其他许多体触行为。而作为交际者应谨慎对待,认真了解每一体触行为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四、结束语

身势语具有社会性、民族性、时代性、真实性、无意识性和掩饰性等特点。身势语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正确的非言语动作可以起到加强信息交流的作用;而错误的动作,不但起不到这种作用,而且可能是冒犯的,会引起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因此,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化差异,对交往国的非言语有所了解,做到入乡随俗,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史菊桂,身势语简说[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一期.

[4]张治英,英汉身势语的语用特征及文化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七期.

[5]况新华,曾剑平,身势语――非语言交际.k[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语言交际篇(5)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势语不同文化不同方式

BodyLanguageonNonverbalCommunication

Abstract

“Bodylanguage”,likeourverballanguage,isalsoapartofourculture.Butnotallbodylanguagemeansthesamethingindifferentcultures.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waysofmakingnonverbalcommunication.Forexample: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ideasabouttheproperdistancebetweenpeopleconversing;theappropriatenessofphysicalcontactvarieswithdifferentcultures;onecoulddrawupquitealistof“rules”abouteyecontact:tolookornottolook;whentolookandhowlongtolook;whoandwhonottolookat;smilesandlaughterusuallyconveyfriendliness,approval,satisfaction,pleasure,joyandmerriment,and,thisisgenerallytrueinChinaaswellastheEnglish-speakingcountries,however,therearesituationswhensomeChinesewilllaughthatwillcausenegativereactionsbywesterners;gesturescanbeparticularlytroublesome,foraslightdifferenceinmakingthegestureitselfcanmeansomethingquitedifferentfromthatintended,and,awronginterpretationofagesturecanarousequiteunexpectedreactionsandsoon.Soinordertocommunicateeffectivelyinaforeignlanguage,oneshouldknowalsothegestures,bodymovements,mannerismsandetc.thataccompanyaparticularlanguage.Someauthoritiesfeelthatthetwoaredependentoneachother.Thisiscertainlytrueinmostsituations.Butitisalsotruethatincertainsituationsbodyactioncontradictswhatisbeingsaid,justasthespokenwordsmaymeansomethingquitedifferentfromwhatbodylanguagecommunicates.Whenthisoccurs,onemusttrytogetfurtherinformation,orguessthemeaningfromthecontextofthesituation.Inasense,allbodylanguageshouldbeinterpretedwithinagivencontext;toignoretheoverallsituationcouldbemisleading.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Americanbodylanguageshowsanumberofsimilaritiesanddiversitiesofbodylanguage.Itshowstheimportanceofknowingthespecificgesturesthatgowithalanguage.Observationshowsthatatrulybilingualpersonswitcheshisbodylanguageatthesametimeheswitcheslanguages.Thismakescommunicationeasierandbetter.

Butnotallbodylanguagemeansthesamethingindifferentcultures.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waysofmakingnonverbalcommunication.Theanswerstothequestionsatthebeginningofthischapterareall“no”.Evennoddingtheheadmayhaveadifferentmeaning.ToNepalese,SriLankans,someIndiansandsomeEskimositmeansnot“yes”,but“no”.Soinordertocommunicateeffectivelyinaforeignlanguage,oneshouldknowalsothegestures,bodymovements,mannerismsandetc.thataccompanyaparticularlanguage.

Bodylanguageisanimportantmediathroughwhichpeoplecommunicatewitheachother.Itreferstothepatternsoffacialexpressionsandgesturesthatpeopleusetoexpresstheirfeelingsincommunication.Thespecialistonbodylanguageresearch—Fen.Lafle.Angles,oncesaid:"Onceitwaslost,ababycouldnthavegrownintoanormalperson".Itsalsotruetothejuveniles.Inschooleducation,bodylanguageplaysapositiveroleincultivatingthestudentscharacters.

3.Theconcretetypesandapplicationofthebodylanguage

3.1Typesofbodylanguage

3.1.1Distancebetweenpeopleconversing

WatchanArabandanEnglishmaninconversation.TheArab,showingfriendlinessinthemannerofhispeople,willstandclosetotheEnglishman.Thelatterwillmoveback,watchingtotheEnglishman.TheArabwillthenmoveforwardtobecloser;theEnglishmanwillkeepmovingbackward.Bytheendoftheconversation,thetwomaybequiteadistancefromtheconversation;thetwomaybequiteadistancefromtheplacewheretheywereoriginallystanding!

Here,distancebetweenthetwoisthekeyfactor.Differentpeoplehavedifferentideasabouttheproperdistancebetweenpeopleconversing.Accordingtostudies,itseemstherearefourmaindistancesinAmericansocialandbusinessrelations:intimate,personal,social,andpublic.Intimatedistancerangesfromdirectphysicalcontacttoadistanceofabout45centimeters;thisisforpeople’smostprivaterelationsandactivities,betweenmanandwife,forexample.Personaldistanceisabout45—80centimetersandismostcommonwhenfriends,acquaintancesandrelativesconverse.Socialdistancemaybeanywherefromabout1.30metersto3meters;peoplewhoworktogether,orpeopledoingbusiness,aswellasmostofthoseinconversationatsocialgatheringstendtokeepadistanceisfartherthananyoftheaboveandisgenerallyforspeakersinpublicandforteachersinclassrooms.

TheimportantthingtokeepinmindisthatmostEnglish-speakingpeopledonotlikepeopletobetooclose.Beingtoofarapart,ofcourse,maybeawkward,butbeingtooclosemakespeopleuncomfortable,unlessthereisareason,suchasshowingaffectionorencouragingintimacy.Butthatisanothermatter.

3.1.2Physicalcontact

Theappropriatenessofphysicalcontactvarieswithdifferentcultures.Figuresfromastudyofferinterestinginsightintothismatter.Pairsofindividualssittingandchattingincollegeshopsindifferentplaceswereobservedforatlastonehoureach.Thenumberoftimesthateitheronetouchedtheotherinthatonehourwasrecorded,asfollows:London,0;Gainesville,Florida,2;Pairs,10;SanJuan,PuertoRico,180.Thesefiguresspeakforthemselves.(Robinett,1978)

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physicalcontactisgenerallyavoidedinconversationamongordinaryfriendsoracquaintances.Merelytouchingsomeonemaycauseanunpleasantreaction.Ifonetouchesanotherpersonaccidentally,he/sheusuallyuttersanapologysuchas“Sorry,Oh,I’msorry,Excuseme.”

InChina,acommoncomplaintofwesternmothersisthatChineseoftenfondletheirbabiesandverysmallchildren.Suchbehavior—whethertouching,patting,huggingorkissing—canbequiteembarrassingandawkwardforthemothers.Theyknowthatnoharmismeant,andthatsuchgesturesaremerelysignsoffriendlinessoraffection,thereforetheycannotopenlyshowtheirdispleasure.Ontheotherhand,suchactionsintheirownculturewouldbeconsideredrude,intrusiveandoffensiveandcouldarouseastrongdislikeandevenrepugnance.Sothemothersoftenstandbyandwatchinawkwardsilence,withmixedemotions,evenwhenthefondlingisbyChinesefriendsoracquaintances.

Goingbeyondthemilderformsoftouching,weshalltakeupthematterofhuggingandembracinginpublic.Thispracticeisfairlycommonamongwomeninmanycountries.Andinmostofthemoreindustrializedcountries,itoccursfrequentlybetweenhusbandandwifeandclosemembersofthefamilywhenmeetingafteraperiodofabsence.Huggingandembracingamongmen,however,isadifferentmatter.AmongArabs,Russians,French,andinseveraloftheeastEuropeanandMediterraneancountries,awarmhugandakissonthecheeksareastandardwayofwelcome.ThesameistruewithsomeLatinAmericans.InEastAsiaandintheEnglish-speakingcountries,though,thepracticeisseldomseen.Asimplehandshakeisthecustom.ThestoryistoldofwhathappenednotlongagowhentheJapaneseprimeministeratthetime,Mr.Fukuda,wenttotheU.S.onastatevisit.Whenhesteppedoutofhiscarinfrontofthewhitehouse,hewasgreetedbytheAmericanpresidentwhita“bearhug”.Theprimeministerwasflabbergasted;othersoftheJapanesedelegationwereamazed;manyAmericansweresurprised—itwassounusualandsounexpected.IfthepresidenthadbowedlowinJapanesefashion,itwouldhavebeenlessasurprisethantobegreetedinawaysouncommonineithercountry!

Thematterofphysicalcontactbetweenmembersofthesamesex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isadelicateone.Oncepastchildhood,theholdingofhands,orwalkingwithanarmaroundanother’sshoulderisnotconsideredproper.Theimplicationishomosexuality,andhomosexualitygenerallyarousesstrongsocialdisapprovalinthesecountries.

3.1.3Eyecontact

Eyecontactisanimportantaspectofbodylanguage.Onecoulddrawupquitealistof“rules”abouteyecontact:tolookornottolook;whentolookandhowlongtolook;whoandwhonottolookat.ThesepassagesfromthebookBodyLanguage(Fast,1971)areamusingaswellasinformative:

“Towstrangersseatedacrossfromeachotherinarailwaydiningcarhavetheoptionofintroducingthemselvesandfacingamealofinconsequentialandperhapsboringtalk,orignoringeachotheranddesperatelytryingtoavoideachother’sglance.Awriter,describingsuchasituationinanessay,wrote,‘theyre-readthemenu,theyfoolwiththecutlery,estheinevitablemomentwhenglancesmeet,buttheymeetonlytoshootinstantlyawayandoutthewindowforanintentviewofthepassingscene.’”

Hepointsoutthatwithpeoplewhoareunfamiliar:

“Wemustvoidstaringatthem,andyetwemustalsoavoidignoringthem…Welookatthemlongenoughtomakeitquiteclearthatweseethem,andthenweimmediatelylookaway.

Therearedifferentformulasfortheexchangeofglancesdependingonwherethemeetingtakesplace.Ifyoupasssomeoneinthestreetyoumayeyetheoncomingpersontillyouareabouteightfeetapart,thenyoumustlookawayasyoupass.Beforetheeight-footdistanceisreached,eachwillsignalinwhichdirectionhewillpass.Thisisdonewithabrieflookinthatdirection.Eachwillveerslightly,andthepassingisdonesmoothly.”

Inconversationswithpeoplewhoknoweachother,however,Americancustomdemandsthatthereshouldbeeyecontact.Thisappliestoboththespeakerandthelistener.Foreitheronenottolookattheotherpersoncouldimplyanumberofthings,amongwhicharefear,contempt,uneasiness,guilt,indifference,eveninpublicspeakingthereshouldbeplentyofeyecontact.Foraspeakerto“burryhisnoseinhismanuscript”,toreadaspeechinsteadoflookingatandtalkingtohidaudience,assomeChinesespeakersareinthehabitofdoing,wouldberegardedasinconsiderateanddisrespectful.

Inconversation,apersonshowsthatheislisteningbylookingattheotherperson’seyesorface.Iftheotherpersonisspeakingatsomelength,thelistenerwilloccasionallymakesoundslike“Hmm”,“Ummm”,ornodhisheadtoindicatehisattention.Ifheagreeswiththespeaker,hemaynodorsmile.Ifhedisagreesorhassomereservations,hemayslanthisheadtooneside,raiseaneyebrow,haveaquizzicallook.

StaringatpeopleorholdingaglancetoolongisconsideredimproperinEnglish-speakingcountries.Evenwhenthelookmaybeoneofappreciation—asofbeauty—itmaymakepeopleuneasyandembarrassed.ManyAmericanstravelingabroadfindthestaresofthelocalpeopleirritating.Theybecomeextremelyself-consciousandoftenendupquiteindignantaboutthe“rudeness”ofthepeoplethere,notrealizingthatthepracticemaybequitecommoninthecountryandmaybenothingmorethancuriosity.ManyEnglish-speakingpeopleinchinahaveheardtocomplainaboutthis.

“Thelanguageoftheeyes”—oneofthemostcommonandancientwaysofexchangingfeelingsbetweenboysandgirls,menandwomen—isespeciallyelaborateintheUnitedStates.Muchstudyhasbeenmadeofthis:howpeopleoftheoppositesexshowinterestorindifference,encouragementordiscouragement,approvalordisapproval,affectionoraversion.However,therearemanydifferencesevenwithintheUnitedStates.Menusetheireyesindifferentwaysthanwomen;therearedifferencesofage,classorsocialstatusandgeographicalregion;therearedifferencesofethnicbackground.

ThestoryistoldofateenagePuertoRicangirlinaNewYorkhighschoolwhowastakenwithanumberofothergirlstotheprincipalforsuspectedsmoking.Althoughtherewasnoproofofanywrongdoingandalthoughshehadagoodrecord,theprincipaldecidedshewasguiltyandsuspendedher.“Therewassomethingslyandsuspiciousabouther,”hesaidinhisreport.“Shejustwouldn’tmeetmyeye.Shewouldn’tlookatme.”

Whenshewasquestionedbytheprincipalitwastruethatshekeptstaringatthefloorandrefusedtomeethiseye.AndinEnglishthereisasaying“Don’ttrustanyonewhowon’tlookatyouintheeye.”

ItsohappenedthatoneoftheteachershadaLatinAmericanbackgroundandknewaboutPuertoRicanculture.Aftertalkingwiththegirl’sparents,hewenttotheprincipalandexplainedthataccordingtoPuertoRicanculture,agoodgirl“doesnotmeettheeyesofanadult.”Suchbehavior,heexplained,“isasignofrespectandobedience.”

Fortunately,theprincipalacceptedtheexplanation,admittedhismistakeandthematterwassettledproperly.Thisdifferenceininterpretingasimpleeyegesturewasalessoninculturaldiversitythathewouldnoteasilyforget.

Rulesabouteye-languagearenumerousandcomplex.Whathasbeenmentionedgivesagoodideaofthis;weshallnotgofurtherintodetail.

3.1.4Smilesandlaughter

Smilesandlaughterusuallyconveyfriendliness,approval,satisfaction,pleasure,joyandmerriment.ThisisgenerallytrueinChinaaswellastheEnglish-speakingcountries.However,therearesituationswhensomeChinesewilllaughthatwillcausenegativereactionsbywesterners.Toillustrate,hereisanexcerptfromaletterbyanAmericantoaChinesefriendonnonverbalgesturesthatoftencausecross-culturalmisunderstanding:

“…OneisthedifferentmeaningoflaughterinChinaandAmerican.WhenanAmericanisparkinghisbicycle,forexample,andthebicycleaccidentallyfallsover,hefeelsembarrassedathisawkwardness,andisquiteangeredandhumiliatedwhenChineseonlookerslaugh.Ihaveseenthesamethinghappeninthediningroom,whenaforeignerdropsaplatequitebyaccidentandfeelsbadlyandChineseonlookerslaugh,compoundinghisdiscomfortandcausingangerandbadfeeling.”

Suchlaughter,ofcourse,isnotatthepersonorhismisfortune—whetherhebeaforeigneroraChinese.Itcanconveyanumberoffeelings:don’ttakeitsoseriously;laughitoff,it’snothing;suchthingscanhappentoanyofus,etc.However,forpeopleunawareofthisattitude,thereactiontosuchlaughterisusuallyquiteunpleasantandoftengeneratesillfeelingtowardsthoselaughing.

3.1.5Gestures

Gesturescanbeparticularlytroublesome,foraslightdifferenceinmakingthegestureitselfcanmeansomethingquitedifferentfromthatintended.Awronginterpretationofagesturecanarousequiteunexpectedreactions.

Awell-knowncaseisagesturemadebyWinstonChurchill,thedoughtyprimeministerwholedBritainthroughtheSecondWorldWar.Asheappearedbeforealargecrowd,hewasgreetedwithcheersandapplause.TheoccasionwasamomentousoneandChurchillflashedthe“Vforvictory”sign—withtheforefingerandmiddlefingerraisedtoforma“V”.Whetherbymistakeorignorance,insteadoffacingthepalmofhishandtothefront,hemadethe“V”withthebackofhishandtowardstheaudience.Someinthecrowdapplauded;somegasped;somebrokeoutinlaughter.Theprimeminister’sgesture,asgiven,meantquitesomethingelse.Insteadof“Vforvictory”,itmeantsomethingdirty;itwasanobscenegesture!

3.2Applicationofthebodylanguage

3.2.1Greetings

HoahasjustarrivedfromVietnam.HercousinPhuongandsomeofhisAmericanfriendsarewaitingattheairporttogreether.HoaandPhuongarebothexcitedaboutthismeetingbecausetheyhavebeenseparatedforsevenyears.AssoonasHoaentersthepassengerterminal,PhuongintroduceshertohisfriendsTom,Don,andCharles.TomstepsforwardandhugsandkissesHoa.Shepusheshimawayandburstsintotears.

AmongChinesefromVietnam,ifaboyhugsandkissesagirlinpublic,heinsultsher.ChinesecultureinVietnamisverystrictaboutthis,especiallyintheruralareaswhereHoagrewup.Shedescribedhervillage:“Afterchildrenaretenyearsold,boysandgirlscannotplaytogether.Aboyandgirlcannotdatewithouttheirparents’approval.Amanandwomancannothugorkissifthey’renotmarried.”

InHoa’svillageifanyoneviolatedtheserules,thevillagerspunishedthegirlbyforcinghertokneelonthegroundsotheycouldspitatherandthrowrocksather.NowonderthatPuong’sAmericanfriendsfrightenedHoa.Shedidnotknowwhatpunishmentforpublichuggingandkissingmightbemetedouttoherinthiscountry.SheconfusedTom,whobyAmericanstandardswasdongtherightthing.

EventuallyHoalearnedtobecomfortablewhengreetedwithhugsandkisses,acceptingthemasmerelyperfunctoryacts.

AnalogoustothissituationisanotherinwhichDuane,aChineseAmericanemployee,invitedhisnon-Chineseboss,Mr.Keck,toalargefamilycelebration.WhenMr.Keckarrived,heshookhandswithDuaneand,whenintroducedtoDuane’sgrandmother,leanedoverandkissedheronthecheek.Thisshockedtheolderwoman,yetMr.Keckwastotallyunawarethathehadcommittedasocialblunder.Whatheconsideredasarespectfulact,grandmotherconsidereddisrespectful.Instead,Mr.Keckshouldhavenoddedtotheolderwomanandofferedheraverbalgreeting.

WhenestablishingrelationswithAsians,avoidbodycontact.Thesafestformistonodandgiveaverbalsalutation.Followtheirleadastherelationshipchanges.

Likecustomseverywhere,increasedcross-culturalinteractionbringsaboutchangesinhabits;manyAsianbusinesspeoplehaveaccommodatedtotheAmericanhandshakingtradition.Ontheotherhand,inasituationwhereitseemsasifbowingwouldstillbetheonlypolitemovetomake—especiallytotheJapanese—followingtheseguidelinesshouldmakeiteasier.

WhenbowingtopeoplefromJapan,handsshouldslidedowntowardthekneesorremainattheside.

Backandneckshouldbeheldinarigidposition,whileeyeslookdownward.

Thepersonintheinferiorpositionalwaysbowslongerandlower.

ThosefromIndia,SriLanka,andBangladeshusethenamasteforbothgreetingandfarewellsandasasignofrespect.Theydothisbyholdingtheirhandschest-highinaprayerlikeposition,thenslightlynodthehead;buttheydonotbow.AmericanstudentsofyogawhoaretaughtbyAsianteachersbecomefamiliarwiththisgesturethatheraldsthebeginningofeachsession.Thaishaveasimilargreeting,buttheycallitawai.

WhilebodycontactisgenerallytabooinmostAsiancountries,elsewhere,bodycontactisexpected;shyingawayfromcontactgivesoffnegativesignals.

Whengreeting,peoplefromIndian,SriLanka,Bangladesh,andThailandholdtheirhandstogetherinfrontoftheirchinsinaprayerlikepositionandnodtheirheads.

Whengreeting,mostLatinosexpectbodycontact.Huggingandkissingonthecheckareacceptableforboththesamesexandtheoppositesex.Theabrazoiscommonplace—friendsembraceandsimultaneouslypateachotherontheback.

Whengreeting,mostmiddleeasterners,especiallyMuslims,avoidbodycontactwiththeoppositesex,butmenmayembraceandkissoneanther.Womenmaydothesame.Whenshakinghands,menshouldavoidpullingtheirhandsawaytooquickly.

WhengreetingmostAmericans,expectsomabodycontract.Womenkissonceoneachcheekandhug;menshakehands.Menmayalsohugandkisswomenonthecheekiftheyareclosefriends.

WhengreetingorthodoxJews,avoidbodycontactwiththeoppositesex.

3.2.2Signsofaffection

ShereeBykofsky,anAmericanwriter,isthrilledwhenacruiseshiplinepurchasescopiesofherhewromantictravelguide,thebestplacetokissinandaroundNewYorkCity.Thecruiselineplanstogivethebooksasdinnerfavorsduringtheirspecialvalentine’scruise.

TheyinviteShereeonboardtogreetthepassengersandautographtheircopies.TheAmericansandEuropeansdelightinmeetingtheauthorandhavinghersigntheirbooks.However,whenShereevisitsthetablesoftheJapanesepassengers,mostofthemrefusetoacknowledgeher.

Japanesepeopledonotapproveofpublicbodycontactand,thus,havedevelopedacomplexsystemofbowingtoexpressrelationships.Touchingamemberoftheoppositesexisparticularlyrepugnanttotheirsensitivities;consequently,kissinginpublicisconsideredadisgracefulact.

TheJapanesesnubbedShereebecausethetitleofherbooksuggestedbehaviorthatdidnotconformtotheirstandardsofrespect.Theywouldnotacknowledgeherbecause,intheireyes,shepromotedvulgarity.

AsiansfromcountriesotherthanJapanareequallydisapprovingwhentheyseeAmericanmenandwomenortwomentowalkinpublicholdinghands.However,whentheypracticethissignoffriendshipinthestates,theyarefrequentlymistakenforhomosexuals.Thisshocksthem.

Same-sexhandholdingorwalkingarm-in-armalsooccursamongLatinos,French,Spanish,Italians,Greeks,andmiddleeasterners.

MostJapanesepeoplestronglydisapproveofpublicexpressionofaffectionbymalesandfemalesthroughkissingoranyotherformofbodycontact.

Same-sexhandholdingbetweenAsians,middle-easterners,Latinos,orthosefromMediterraneancountriesisasignoffriendship.Walkingwitharmsoneachother’sshouldersorwithhandsorarmslinkedalsoequateswithcamaraderie.

3.2.3Physicalcontact

WhenDorothyreceivesaweddinginvitationtoattendherJapaneseneighbor’swedding,sheisthrilled.ShehasalwaysadmiredtheYamashitafamily.Sheisveryfondoflance,theabout-to-be-marriedson,andfeelsextremelyclosetoGrace,hismother.Dorothyfeelshonoredtobeincludedinthefamilyfestivities.

Afterthebeautifulchurchceremony,Dorothystandsinlinetogreetthebridalparty.However,whenDorothy,averyaffectionateperson,stepsforwardtoembracethemotherofthegroom,Gracestepsbackward.

Dorothyfeelsrejected.

Evenatsuchajoyousoccasionasawedding,Japanesecustomsaboutphysicalcontactinpublicarenotrelaxed,evenwhentakingplacebetweenthesamesex.Truly,moreformalityisdemonstratedinsuchsituations.Considertheextremereservedisplayedatthe1993royalweddingofcrownprinceNaruhitotoMassakoOwada.Thephysicalactsoftheroyalcoupleconsistedonlyofsippingsacredsakeandmakingbows—notouching,nohugging,nokissingbetweenthecouple,certainlynonebytheweddingguests.

InDorothy’ssituation,eventhoughshefeltveryclosetoGrace,shewouldhavebeenmoresociallycorrecthadshebowedherheadslightlyandthenofferedonlyverbalfelicitations.Insituationslikethese,itisbesttoobservethemannerinwhichotherweddingguestscongratulatefamilymembersandthenfollowtheirexample.

3.3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Americanbodylanguage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Americanbodylanguageshowsanumberofsimilarities;forexample:mendon’thugorembracewhenmeeting;ahandshakeisthemostcommongesturethatgoeswithagreeting;wavingahandtosay“goodbye”isthesame;afrownshowsdispleasure,andthewrinklingofone’snoseisasignofdislike,disgustordisapproval;noddingmeans“yes”,andshakingone’sheadmeans“no”;poutinghasthesamemeaning—displeasure,badhumor,resentment;apatonthebackofamanorboyindicatesapproval,praise,encouragement;grittingone’steethmayexpressanger,fury,ordetermination.

Thechartsonthefollowingpagesprovideexamplesofsomeofthedifference:

DifferentBodyLanguage,SameMeaning

MeaningBodyLanguageinChinaBodyLanguageinU.S.

“Comehere”(beckoningsomeonetocome)handextendedtowardperson,openpalm,palmdown,withallfingerscrookedinabeckoningmotionhandextendedtowardperson,closedhand,palmup,withforefingeronlymovingbackandforth(inchinathissamegesturewouldbeconsideredoffensivebymany)

“Shameonyou!”(semi-jokinggesture)forefingerofonehandextended,tiptouchesone’sownfaceseveraltimesquickly;similartoscratching,butwiththeforefingerstraight(usuallywiththeremark“shameonyou!”)forefingerofeachhandextended,palmsdowninfrontofone’sbody;oneforefingermakesseveralbrushingmovementsoverthebackoftheotherforefinger

‘I’mveryfull”(afterameal)oneorbothhandsopen,lightlypattingone’sownstomachhandraisedtothroat,fingersextended,palmdown(oftenwiththeremark“I’mfulluptohere.”)

SameBodyLanguageinTowCultures

butwithDifferentMeaning

MeaninginChinaBodyLanguageMeaninginU.S.

anger,irritation,frustration,remorsestampingone’sfootimpatience

thankyou;mutualpositivefeelingsspeakerorperformerclappingatsametimeaudienceapplaudsapplaudingoneself;improper,immodest

Keywords:nonverbalcommunicationbodylanguagedifferentculturedifferentways

Contents

1.Introduction……1

2.Thenecessityandimportanceoflearningbodylanguageonnonverbalcommunication……2

3.Theconcretetypesandapplicationofthebodylanguage……3

3.1Typesofbodylanguage……3

3.1.1Distancebetweenpeopleconversing……3

3.1.2Physicalcontact……3

3.1.3Eyecontact……4

3.1.4Smilesandlaughter……6

3.1.5Gestures……6

3.2Applicationofthebodylanguage……6

3.2.1Greetings……6

3.2.2Signsofaffection……8

3.2.3Physicalcontactinlife……8

3.3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andAmericanbodylanguage……9

4.Conclusion……12

1.Introduction

WhenaChineseconverseswithaCanadianorAmericanfriendoftheoppositesex,woulditbeindecenttobelookingattheotherperson?

Iftwoyoungfriendsofthesamesexwalkwiththeirarmsaroundeachother’sshouldersorholdhands,wouldthisberegardedbyEnglish-speakingpeopleasproper?

Doesnoddingtheheadmean“yes”,andshakingtheheadmean“no”inallcultures?

Therearenotquestionsaboutlanguage,butaboutbodylanguage,aboutnonverbalcommunication.

Nonverbalcommunication,composedofpictures,dresses,eyecontact,spatialsignals,gesturesandsoon,isasimportantasverbalcommunication.

Peoplecommunicateinmanydifferentways.Oneofthemostimportantways,ofcourse,isthroughlanguage.Moreover,whenlanguageiswrittenitcanbecompletelyisolatedfromthecontextinwhichitoccurs;itcanbetreatedasifitwereanindependentandself-containedprocess.

Likeallanimals,peoplecommunicatebytheiractionsaswellasbythenoisestheymake.Itisasortofbiologicalanomalyofman—somethinglikethegiraffe’sneck,orthepelican’sbeak—thatourvocalnoiseshavesoforoutgrowninimportanceandfrequencyallourothermethodsofsignalingtooneanother.Languageisobviouslyessentialforhumanbeings,butitisnotthewholestoryofhumancommunication.Notbyalongshot.

语言交际篇(6)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势语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身势语能够进行交际。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 10%,与人交往的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体语言的沟通。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就足以表达所有的信息,语言反倒是多余的,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应存在身体语言途径的沟通,所谓的身势语,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差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一、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欧美人生活中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cm)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 cm)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 cm)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得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会凑得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成语有“画龙点睛”之说,人类男女之间有眉目传情之举。从莎士比亚的“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到音乐摇滚的“不要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都说明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能够和感情交流都依靠过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宠,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身体接触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从孩提时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给我们不同的接触方式,哪些部位该接触,哪些不该接触。这里着重谈谈被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的利益方面的身体接触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握手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轻轻的响声,以表示自由;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语言交际篇(7)

导论

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相互结合来完成的。梅拉宾1971年提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信息占93%;美国心理学家伯德惠斯特尔提出,65%的交际活动是通过非语言方式完成的。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需要注意非语言交际的使用。

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所谓非语言交际,是指文字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一切表现形式,是交际者通过使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

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非语言交际除了传递感情之外,主要有5个方面的主要功能:重复、代替、加强语气、自相矛盾和控制行为。

重复:我们可以用非语言方式重复我们口头表达的意思。比如说,如果有人问你最近的超市在哪里,你可以告诉他超市在南边,同时你用手指着南边来重复你刚才说的话。

代替:我们可以用非语言交际来代替语言交际。比如面对一场精彩的摇滚演出,你可以不用扯着喉咙喝彩,而是充满敬意地静静地坐在那里欣赏。那么你的表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递出:你很欣赏这场演出。

加强语气:非语言交际可以加强用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感情。比如我们对客人说,很高兴见到你,同时我们跟对方有力地握手,就可以让客人感受到你真的很欢迎他的到来。

自相矛盾: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信息经常跟语言表达的信息自相矛盾。比如当你生病的时候,你的朋友会问你感觉怎么样,你一般会无精打采地说“我很好”。这个时候,你的朋友实际上感觉你并不是太好,而你却说“我很好”。

控制行为:我们用非语言交际告诉对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父母用严厉的眼神交流制止正在淘气的孩子做某些危险的动作;老师通过拍手要求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他讲话。

3.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冲突

美国学者霍尔1984年提出,文化层面的交流一般都是通过非语言交际方式来实现的,因为模仿和观察是学习本国文化的两种主要途径。非语言交际是一个微妙的但是同时又是无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太清楚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因此,掌握其他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决定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规则却受制于文化的变化。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就不同,交际行为就会有诸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 研究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最为现实的意义是要解决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问题。这些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包括体态语冲突、空间冲突、时间冲突等。

3.1体态语冲突

体态语是研究身体运动与人类交际活动的学科,也称身体语言,最早是由Birdwhistili在他的专著《体语学导论》中提出的,它指人们在实际中有意或无意使用的姿势和动作。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身体接触等等。

3.1.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中国人总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就写在他自己的脸上。在交际中,我们通常从其他人的面部表情观察并推测对方所表达的意思。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指出通过面部表情我们可以轻易地感觉到六种基本的感情:吃惊、恐惧、生气、厌恶、幸福和悲伤。

在跨文化交际中,相同的面部表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比如说,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微笑就是快乐的意思。但是在日本,微笑并不仅仅表示快乐,它也是避免尴尬和不快的一种方法。比如说,不管情况时多么的令人悲伤,日本人总是对着客人微笑。即使是在朋友们赶来见她的即将离世的丈夫最后一面的时候,这个妻子也会对朋友们微笑。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能准确把握面部表情的确切含义,就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1.2眼神交流

莎士比亚说:“your lips tell me no, but there is yes, yes in your eyes.”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人类交际中眼神交流的作用。眼神交流,不仅能给对方传递信息、反应交流双方的性格特征,而且也能流露出我们在想写什么。心理语言学方面的治疗师相信,当我们的眼睛向上、向左移动时,我们是正在回忆一些我们以前见过的东西。同时当我们的眼睛向上、向右移动时,我们是在想象一些以前从没见过的事情。Argyle认为,紧盯不远处的一个人看可能是想邀请那个人讲话,然后被盯的这个人也回盯第一个人,就意为着他接受了这个人的邀请。另外眼神交流在朋友们之间普遍一些。讲话时一直在试图进行眼神交流的人看起来更真诚一些。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规则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北美,一个男人紧盯一个女人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意大利男人如果一直紧盯一个意大利女人,这个女人并不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在中东,尤其是阿拉伯地区,人们认为在交际中,紧盯着一个人,显示了对这个人的尊重。因此正确地运用眼神交流是决定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3.1.3 手势

手势语是指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所使用的,用手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意思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文化环境,手势语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用拇指和食指做成环形,在北美意思是可以;在日本意思是钱;但是在法国人们就认为是零;而在马耳他人们眼里,却是邀请某人跟自己同性恋。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弄清合作伙伴国家的手势语所代表的含义,这样才能促进跨文化交流顺利有效地进行。

3.1.4 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主要指碰触、拥抱、接吻等等。不同的国家,接触习惯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中国,身体接触比较频繁;而在英国,人们一般不怎么进行身体接触,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对方,一定要道歉。而在中国,如果是商务性的活动,一般只是握手。但是在泰国,如果合作很顺利的情况下,分别时,如果是同性,泰国人不但会给你拥抱,而且会很深情地在你的左脸和右脸上亲吻。这些身体接触,对于中国人来说就会很不习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谨慎对待、深入了解合作方的身体接触习惯,避免尴尬的产生。

3.2 空间冲突

空间学是研究在交际中人类如何使用空间的科学。根据美国霍尔的交际距离说,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交际距离分为四种情况: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亲密距离为45厘米以内,表示交际双方的关系非常亲密,包括拥抱、接吻等等;个人距离为45厘米-80厘米,一般是指朋友之间的相互交往;社交距离为1.3-3米,一般是工作场合的熟人和陌生人;公共距离为3米及视力可达到的范围,一般是指进行演讲的场合。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背景、性别、关系、话题,会有着不同的交际距离。比如,以一臂长短的距离来衡量,北美人感觉很舒服,拉丁美洲的人却还想再走近一点,而日本人和中国人却觉得这个距离太近了。距离差异常常会导致交际中的误解的产生,比如说北美人和阿拉伯人做生意,北美人会觉得阿拉伯人侵犯了他们的私人领地,而阿拉伯人却在抱怨北美人在交际中态度过于冷淡。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来选择不同的交际距离进行交际,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3 时间冲突

时间学是研究我们在交际中如何使用时间的学科。为了知道确切的文化背景下的确切的时间概念,Kluckhohoi&Strodbeck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

以过去时间为导向的文化群体比较注重传统和历史。这种类型的群体在制定商业计划时会有惯例为标杆,不鼓励改革创新,如果必须要改变,他们就会依据过去的经验教训来做调整。中国是典型的以史为鉴的国家。阿拉伯也是如此,任何想要改变的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冒犯穆斯林的人。

以现在时间为导向的群体只把当前的时间作为考量标准,比如说珍惜当下。他们提倡享受当下,不必担心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巴哈马的公交车时间表就是以现在时间为考量依据的,公交车司机可以自行决定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他们也可以在任何他们想停车的时间停车。如果司机觉得饿了,他可能就直接回家吃饭了。

而以将来时间为导向的群体为了实现目标会强调计划性这一概念。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他们提倡改革和创新。Adler称,美国属于以现在和将来时间为导向的国家。美国商人可能会有一个5年或者10年计划,但是他们在考察员工工作表现的时候,却是以月或者周为衡量周期的。一个员工有可能因拙劣的表现在周末被开除;而日本人是以将来为时间导向的国家,所以他们的雇佣体系一般表现为终生雇佣制。

结论

随着中国跟世界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联系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在重视语言交际的同时,也要重视非语言交际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方式跟我们是一致的,什么情况下跟我们是不一致的。在跟不同地区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一定要提前弄清楚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弄清楚他们的非语言交际方式都代表什么样的含义,做到“听其言而知其行”,又要“观其行而知其言”。对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以防止和消除非语言交际的冲突与障碍,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 New York:Anchor Books,1959.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语言交际篇(8)

人类的跨文化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当谈到人际交往,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语言交际,而忽略交际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它是整个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特别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中,具有语言交际所不可替代的功能。非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使用各种非语言形式的身体行为、特征和本能组织、传递信息,表达特定语意的过程。总之,在语言交际中,除说出的话语以外的所有表达形式都属非语言范畴, 它同语言表达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语言交际的误区主要有:

1、体态语语用误区。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人体各部分动作和基本礼节动作。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人们都知道点头“Yes”摇头“No”,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这种行为当然与美国和英国文化中类似行为相去甚远, 所以希腊人与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失败。又如,耸肩是许多英语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 它表示“我不知 “我也没办法”之类的意思,而在中国,表达这一含义的习惯动作是摇头或是摆摆手, 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会对他们的这一动作百思不得其解,从而造成交际失败。再比如说亲吻, 亲吻多是西方人表示关系极其亲密的身势语,受到性别、地位、年龄、亲疏、道德,甚至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欧美,辈分高的人吻辈分低的人额头,男子对女宾吻手背,而辈分相同的明友、兄弟姐妹之间,只是脸颊相贴,只有情人之间才嘴对嘴的亲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吻并不限于男女之情,它还表示尊敬和关心。在苏联的沙皇时代,赐吻乃是表示一种奖赏。在中国,这种身势语只限于夫妇和恋人之间。在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不少奇异的“吻”的法律。例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规定: 一个女人在一辆行驶中的交通工具里吻一个男人时,一切危险概由她负责。

2、副语言语用误区。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副语言语用误区是指对沉默、话语转换的把握不当,或是对一些非语义的声音使用不当。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很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经常采取的沉默态度, 比如报告人不回答听众的问题,而听报告人只是静静倾听,不爱提问;交谈中听话人不以明确的声音做出反应。在英语国家里,只要听清了问题就必须作答,即使文不对题,也比沉默不语强。虽然中国人认为沉默是金, 但是如果用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很容易造成交际失败,甚至引起更大的误会。

3、客体语语用误区。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 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 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客体语语用误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少见,这跟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是分不开的。例如,日光浴是英语国家人的习惯,人们喜欢在晴朗的日子穿上游泳衣,躺在户外草坪上或海滩上,让太阳暴晒自己的皮肤,以晒黑的皮肤作为健康的象征,而中国人很不能接受和理解这一习惯,在中国,白皮肤是美丽的标志。中国女士害怕太阳暴晒,总是努力想让自己的皮肤白嫩一些。再比如说在香水的使用上, 英语国家的无论男女都喜欢使用香水来掩盖自身他们认为不好的体味,以示对对方的尊重。而中国人却往往不喜欢太浓郁的香水味, 尤其对男士使用香水更加不能接受,甚至认为有点儿娘娘腔。

4、环境语语用误区。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环境语语用误区就是指对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的处理不当。布罗斯纳安通过调查对比发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中国文化的聚拢性和英语国家文化的离散性。因此,在空间方面,英语国家的人对待拥挤的态度和中国人不一样, 英语国家地域空旷,人口稀少,他们对自身空间的需求明显,强烈抵制他人侵犯自己的领域。在拥挤的公交车内,英语国家的人觉得很不习惯,竭力避免与人碰撞,中国人却能怡然自得。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人排队时的拥挤现象也很不习惯,认为中国人在排队时相互站得过近,而他们排队的特点是与身体前后的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不惜以粗暴的举动阻止他人触碰自己。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对银行里设置的一米线往往置之不理;英语国家的人往往排斥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二、走出非语言交际误区的措施:

1、增强非言语文化差异的意识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多种多样,很难给出一个满意的描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非言语交际系统。如Almaney 及Alw an 提到过小孩在掌握言语技能之前就已经在学习此系统,并把其视为他们主要的交际方式。随着小孩们的成长,非言语行为早已经在他们的意识里扎根,并能够运用自如无需刻意培养。文章前一部分所提及了几点差异在不同文化中会以不同的方式再现出来,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其不同的意义,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却表达相同的意思。总而言之,要增强这种文化差异意识,通过阅读其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来了解其文化底蕴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正确理解异国文化。

2.端正对待非言语文化差异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了解文化差异;接受文化差异;避免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优越感);学会海纳百川,灵活应变;遭遇文化差异时,学会宽容。

3.注意比较分析应该意识到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归根结底人们是要相互交流的,因此要避免盲目夸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只认识到差异的存在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分析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已经造成的困难和问题并探索途径加以解决。鉴于语言和文化的特性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而跨文化交际者与母语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之处又极为敏感和难以接受,对比分析就更显重要了。

4.尊重不同的非言语交际方式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一定涉及正确与错误的道德问题。因此要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加强培养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否则会产生文化偏见。任何国家地区的非言语交际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使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非言语交际方式进行交际。在非言语交际中,人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态、空间时间界域的使用都带有浓厚的文化特征,了解这些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差异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从而能够更有效、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再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并都遵循着自己内在的规律。在我们了解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时,要尽力做到有海纳百川的气量、避免偏见、防止过于简单化或者盲目夸大差异,端正态度,从尊重文化差异出发,理智地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非言语行为,使我们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参考文献:

[1]Zdenek Salzmann Boulder,Language,Culture& Society[M].West view Press,1993.

语言交际篇(9)

二、创设情境,丰富交际内容

1.问题探究。这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我会拼图》一课,教师在指导交际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小朋友拼的是什么?(2)他是怎么样的?(3)它长得怎样?吃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师示范之后,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针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提出问题进行交际。

2.角色表演。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表演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进入交际情境。如《有礼貌》一课,可假设几种情况,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礼貌用语的对话练习,还可带两部电话机进教室,让学生在表演打电话中进行交际。表演过程,既是创作过程,又是交际过程。

3.猜谜激趣。让学生根据某一个动作、声音、谜语等生动具体的直接感观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进行口语交际,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我会拼图》一课,可让学生上台做自己所拼动物的动作,学其叫声,出简单的谜语等让其他学生猜一猜他拼的是什么动物,这既能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想象创造。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

语言交际篇(10)

1.言语交际概论

言语交际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言语交际在现实生活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首先言语交际是人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愉快、广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于个性发展与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其次言语交际是人获得安全感的一种需要。人作为有机体同样要遵循生存第一的生存法则,没有人会怀疑自我保存是人的最根本的原发性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性安全感是很必要的,于是需要很多的言语交际

2.言语交际策略

2.1言语得体

言语既是交际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展现交际心理的一种过程,所以在进行言语交际的同时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这也会让对方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继而进行下一步的交际活动。

然而,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两人见面,第一个词便是称呼,它既是见面礼,也是进入双方交际大门的通行证。

在交际活动中,言语要很注意其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这些原则也要看自己和对方的熟悉程度而言的,总的来说,就是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交际中难免会有赞美和祝贺之词,当然也会有批评等负面的说辞。所以,在言语交际的时候需要注意言语的得体,以保持与别人之间默契的联系。

2.2言语真诚

从上文的叙述的基础上,言语得体也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然,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言语中存在过多的弯弯绕,过多的礼仪,反而会给人“见外”的感觉,从而显得不够坦诚。

与人交际的时候,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使用“请”,“对不起”,“您”等词未免会稍显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在老朋友的相聚的时候还过分客套,反而会搞得别人难为情,没有故友重逢的欣喜的感觉,这样就很难说是真诚了。这里缺少点什么呢?就是缺少了直率和坦诚。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直言不讳,则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

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主动的去理解别人,然后用真诚的态度去认同别人。即使我们不赞同别人意见的时候,也要用真诚的态度去打动别人,而不是直接的指出,这样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见,言语的真诚在交际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2.3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时直时不直,时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到交际的效果。当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语言修养,比如要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运用什么言辞等。但要使得批评的意见让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使对方乐意接受,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

言语上的委婉主要应该在说话的时候思考一下有可能对于对方的一个影响,所以言语交际的时候要注意委婉和含蓄。含蓄是一种巧妙和有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委婉则是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这样言语交际能力的人也是一种人格魅力,这也是避免尴尬的一种交际方式。

事实上,言语的表达一向是具有含糊性的。所以在言语交际中,需要用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这样的交际会使得本来交涉困难的环境变得更加融洽,并且让听者更加顺利的领悟到原本的意思。这样在言语交际中,委婉的运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而且也能够使得交际顺利的继续进行。

3.言语交际的互动与吸引

3.1即兴的言语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即兴说话更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是口才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兴说话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使用广泛,可以说即兴说话无处不在。而即兴也是需要言语上的艺术的。

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即兴说话的顺利进行,为人处事的行为细节有利于良好形象的树立

要进行即兴说话的时候,需要接纳别人。每当和别人交往,应该先相信别人,喜欢别人,接纳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相处的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冲突。所以有了接纳别人的心态言语交际中会好很多。然后,和别人的言语交际中,需要仔细聆听的一种修养。在言语交际的时候,要注意言语的真诚,言语的委婉以及言语的得体,这是在每一个言语交际的场景之下都运用的到的。

3.2言语拒绝的智慧

说话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而拒绝恰恰是出现在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中,拒绝既要有力度又要不显得伤害别人,这个在“度”上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对人说“不”的时候,意思一定要明确,防止不必要的误会,而且在方式方面要灵活些。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是要重要的提出一点,一定要学会在言语交际中学会“拒绝”,且是要有一定的拒绝的艺术的。

在言语交际中要敢于拒绝,但我们也要善于拒绝,既要能够拒绝别人,又不能让对方太尴尬和难堪。一旦确定要拒绝对方,心意就要坚决,但拒绝的方法则不要过于僵硬。

上一篇: 年底总结 下一篇: 街道宣传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