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进度会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34

工程进度会议

工程进度会议篇(1)

会议就是企业的集会议事,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都会在会议上商议、研讨和决断企业运行的大小事物。在会议上,大家都可以踊跃发言,对企业决议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可以将大家智慧的结晶、精辟的观点都集中起来,而会议纪要的作用就是及时准确地传达会议精神和会议内容。所以,会议纪要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作用及意义之大由此可见。但是,经常会有人将会议纪要当成会议记录,将两者混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会议记录只需要将完整的、真实的会议过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而会议纪要的要求远高于会议记录,它需要将会议内容和结果用精炼、准确的文字归纳概括,是非常正式的公文,所以,要做好会议纪要,必须要理清整个会议过程的概念和思路。企业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会议纪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会议纪要可以使得会议记录者有针对性地记录会议重点,会议纪要是一项非常严谨的,主要用于传递会议精神、会议议题的争议以及会议的最终决定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严格对待,避免会议纪要出现失误,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议的重要内容。其次,会议纪要可以有效促进企业会议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高质量的会议纪要必须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提高会议程序的规范和秩序,使得和会议议题申报、会议记录以及规范管理等所有会议工作都严格程序化和制度化,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决议的失误。企业会议纪要可以有效地传达领导阶层经过讨论研究达成的重大决议,为企业的下一阶段的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时给领导阶层提供了非常完善的会议总结资料,并且可以给领导阶层全面提供企业基层的决策执行情况和工作情况。

二、目前企业会议纪要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议纪要管理形式缺乏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议纪要工作尤其重要,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它的企业运作是很难被协调的,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高质量的会议纪要管理体系系。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议纪要管理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会议纪要的作用很难最大程度化地发挥出来,从而有可能造成人才浪费或者损失,并且对企业的决策决议和执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中,会议纪要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模式比较单一,也缺乏创新,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岗位职责相对比较模糊,会议纪要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的范围和界限,很多纪要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工作质量也难以保障。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度不清晰,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有些纪要人员就乘机推脱,很多问题都找不到人负责和惩罚。管理阶层分配工作时会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作内容范围交叉混乱的情况,会议纪要工作有时会缺乏计划,影响工作质量,而且由于工作分配的不到位,工作模式呆板缺乏创新,影响工作效率,影响会议纪要工作的效果发挥。

(二)企业会议进行过程中的秩序有待提升。秩序管理制度的健全是企业会议纪要质量提升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会议纪要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很多企业的会议纪要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导致会议纪要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降低了会议纪要工作效率。很多企业会议纪要的工作安排、考勤、工作核算、惩罚制度、以及相关培训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会议纪要工作的专业性、完整性和高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很难达到要求。企业领导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会议纪要工作的有力监督,很难做到正确用人、选人,将会议纪要人员资源合理配置,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会议纪要质量的提升。

(三)企业会议纪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目前企业会议纪要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有了提高,但不得不说还是会有一些欠缺,而作为一名会议纪要工作人员,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会议纪要人员,应该在其位、任其职、干其事。但是有些会议纪要工作人员没有全面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多少有些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尽全力去干好本职工作,或者总是应付工作,比如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做一些其他的事,阻碍工作效率的提高。他们在工作时很难时时刻刻将一切以提升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作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经济发展为目标,团队意识还有待提升,这样不能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反而阻碍了会议纪要工作的进行,不利于企业整体事业的管理和发展。这也就是说当前企业内部对于会?h纪要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素养的培养工作显然做的不够到位,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负面作用的。

三、企业会议纪要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管理阶层加强对企业会议纪要的重视。首先,企业会议纪要相关部门的每个员工必须具有足够的责任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议纪要的负责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企业会议纪要的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可以根据会议纪要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严格的激励制度,将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旦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责任人,并且严格追究其责任以及直属领导的责任,如果工作中问题情况严重,就采取更有力度的惩罚方式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如果工作过程中没有问题,会议纪要人员表现优异,就应该相应的给予奖励,从而逐渐提高企业基层到管理阶层的责任意识。企业必须从领导阶层就加强对会议纪要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基层员工进行责任意识的提高,领导阶层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宣传、企业网校宣传等方式对员工加以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会议纪要人员对自己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议纪要的工作质量。

(二)强化企业会议进行的秩序。企业会议纪要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必须保证在严格的秩序下才能高效地进行纪要工作。针对当前我们国家企业会议纪要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有关领导应该实现会议纪要的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工作中逐渐发现员工的不同能力,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激励机制方面应该有所创新,更加注重“能力待遇”和物质刺激,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给予他们合理奖励。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励会议纪要工作人员,促进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积极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会议纪要的工作质量,最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会议纪要的工作秩序,加强会议纪要工作的质量提升。

(三)提升企业会议纪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企业可以高薪引进非常优秀的专业人才,利用优秀的人才对会议纪要人员的工作和行为形成一种模范和激励作用,将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技术引入到企?I会议纪要的工作中,从而带领企业会议纪要工作人员更好地工作,这种效果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但是企业领导一定要保证优秀人才的奖励制度,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动。其次,企业可以进行会议纪要人员综合素质培训的计划,定期对会议纪要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训,从专业上、素质上、认知上等等全面提升员工,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审核,审核结果优异的进行表扬奖励,审核结果不合格的员工一定要加以惩罚,有效的利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投资让员工外出培训,学习外面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技术,全面提升自我,总之,尽可能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会议纪要工作的的水平。企业的管理发展中,一个优秀的团队决定着工作单位未来的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有效提高会议纪要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团体和工作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会议纪要工作的提升。同时每个人应该树立强大的责任意识,增强团队力量,提高企业会议纪要工作的专业水平。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各有所用,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利用,避免各种“空坐其位”等现象的出现。

工程进度会议篇(2)

第一次工地会议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组织机构、人员极其分工;

2、建设单位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4、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5、建设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6、总监理工程师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承包单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7、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的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第一次工地会议纪要由项目监理机构负责起草,并经与会各方

代表会签,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发。

一、会议记录的含义、作用和特点

(一)会议记录的含义

会议记录是由会议组织者指定专人,如实、准确地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和会议内容的一种机关应用性文书。会议记录一般用于比较重要的会议或正式的会议,它要求真实、全面地反映会议的本来面貌。

(二)会议记录的作用

会议记录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依据作用

会议记录忠实地记录了会议的全貌。会议精神、会议形成的决定和决议、会议对重大问题作出的安排,如果在会议后期需要形成文件,要以会议记录为依据;如果不形成文件,与会者在会后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和决定是否准确,也要以会议记录为依据进行检验。

2.素材作用

会议进行过程中连续编发的会议简报,以及会议后期制作的会议纪要,都要以会议记录为重要素材。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可以对会议记录进行一定的综合、提要,但不得对会议记录所确认的内容进行歪曲和纂改。可以说,会议记录是形成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的基础。

3.备忘作用

会议记录可以作用会议情况和会议内容的原始凭证。时过境迁,有关会议的内容和情况可能无法在记忆中复现了,甚至当时作出的重要决定可能也记不清了,这时就不妨查查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还可以成为一个 部门和单位的历史资料,若干年后,通过大量会议记录可以了解这个单位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状况。

(三)会议记录的特点

1.真实性

会议记录的执笔者与其他文章的写作者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他只有记录权没有改造权。会议是个什么样就记成什么样,与会者发言时说了些什么就记下什么,记录者不能进行加工、提炼,不能增添、删减,不能移花接木,不能张冠李戴。

2.原始形态性

会议记录是会议情况和内容的原始化的记录。所谓原始,就是未经整理,未经综合。在这一点上,它跟会议简报、会议纪要有着很大不同。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也是真实的,但不是原始的。虽然在内容上可能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存在形态上,会议记录跟会议简报和会议纪要的差异甚大。

3.完整性

会议记录对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议程等基本情况,对领导讲话、与会者的发言、讨论和争议、形成的决议和决定等内容,都要记录下来,一般没有太多的选择性。

工程专题会议纪要范文2

时 间:

会议地点:总监办会议室

出席人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详见附录1《工地会议签到表》 )

会议主持:

会议主题:a2、a3第四次工地例会

会议议程:

一、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做工程进度与计划材料汇报

二、监理单位评述工程施工情况

三、建设单位对施工方问题的处理

四、会议总结

一、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做工程进度与计划材料汇报

a2标段项目经理曾金泉主要汇报了a2标段的工程概况、主要工程量、当月完成的进度以及下个月的计划。其中进度包含了完成的工程量以及其占总工程的比例。(详见附录2《a2标段汇报材料》 )

a3标段项目经理黄志良主要汇报了该标段的工程概况、工程进度分析、下月计划以及目前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见附录3《a3标段回报材料》 )

二、监理单位评述工程施工情况

a2现场监理:1.对于高边坡的工程必须进行安全防护。2.填方中有土石混填的路段压实度抽检频率不够,后期需要加强。3.对抽检试验需迅速完成资料并及时上报。

a3现场监理:1. k10+333涵洞墙身存在空洞,要求施工方采取补救措施。2.抽检资料不够完善,要求后期做好相应的工作。

实验室主任:1.各标段汇报的材料缺少试验抽检频率数据。2.完成的实验数据没有及时上报。3. a3标段k13+060.61涵洞混凝土基础检测不合格,需要重做。4.加强工地实验室与监理中心实验室的联系,并及时汇报每次试验资料。

测量工程师:凡是与测量有关的事项都需及时上报,我办将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旁站或复测。

总监:1.a2标段土石方工程完成较早,在a2与a3的交接处路基填筑已基本完成。在接下来的路床施工中必须严把质量关,加大压实度抽检频率,对不合格的地方必须依据相应规范要求进行处理。2.两个标段构造物的建设存在太大缺陷,例如a2标段盖板涵沉降缝错位、堵塞,a3标段盖板涵面筋缺失等等问题。各标段现场技术负责人必须加强现场指导,做好放样工作。同时与监理方加强联系,及时就地解决相应的问题。3.安全工作要重视,要落到实处。对现场用水、用电、以及安全警示标志等出现问题必须立马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后期的施工更或者造成安全问题。4.资料要完善,对于现场试验资料或变更资料必须及时上报并做好存档工作。

三、建设单位对施工方问题的处理

问题1对于沿线线杆未移迁问题指挥部已作出指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很快就会有迁移方案。

问题2 k7+561.43圆管涵问题需要进行现场勘测寻找合适的放管位置,同时要与村名进行协商。

问题3 k7+480——k7+518即项目部前的房子未拆迁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多方协商尽早得出拆迁方案。

问题4 对于k7+024涵洞的补救方案在进一步核实中。

问题5关于要求禁止在旧路改造路段上运行运花岗岩的重型车辆需上报指挥部,由指挥部作出具体的安排。

问题6沿线截水沟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目前暂缓施工。经现场勘测对确实需要设置截水沟路段根据勘测数据进行截水沟的设计与施工。

问题7杨梅坪路段上砖窑、水井拆迁问题与相关部门上报的情况不符,需进一步落实。

问题8由于杨梅坪便道路线的选择是依施工方意见进行的,因此现在的问题业主只能共同参与协商对策及早解决问题。

四、会议总结

龚科长:1.各标段联系几个月都未能按计划完成,因此各标段在安排后期的计划时必须加强可行性分析做到完成进度与计划同步。2.各标段针对计量上报资料重视不够,依据要求不管计量结果是否符合批复条件都必须在每月工地例会时上报该月计量及累计计量。3.在前期的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现场人员没戴安全情况,后期必须强制落实不戴安全帽不许进入施工现场。4.a3 k3+600路段施工时没有技术人员在场进行监督指导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要求在后期的施工中不管是哪个标段哪个路段的施工都必须有技术人员在场。5.坑坪路段上沿途缺少安全告示牌和现场指挥人员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各施工单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对于存在隐患的位置必须设置醒目的行车指导标志或安排现场引导人员。6.各标段汇报材料的数据缺乏说服力,并且存在相应的漏洞。对于较大的工程量必须标注相应的桩号。7.工地负责人要经常下工地把我第一手资料,只有如此才能起到工程施工指导工作。8.工程交底不到位、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施工中频频出现错误,像a2标段的涵洞问题、挖断地下电缆等情况。9.变更资料不完善上报不及时。10.在施工中要加强检测准度加强监理力度。

吴总:工程施工中主要是把好质量、进度、安全三个大关。

工程进度会议篇(3)

第二条  建设工程项目现场例会(下称“现场例会”)的形式分为定期周例会、专项例会和临时例会。定期周例会于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在项目开工前由参建各方约定。专项例会是根据工程工序召集的专项事项协调,由监理根据工程计划安排。临时例会是由于突发、紧急事项召集的例会。

第三条  现场例会参会人员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单位组成。建设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使用单位代表、学校其它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监理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组成。施工单位由项目经理、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各阶段各专业分包项目经理组成。其他单位包括设计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初审单位和终审单位)等。

第四条  现场例会由项目工程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各参会单位按要求签到。会议程序和主要内容为:

(一)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情况汇报,包括:目前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度;前一阶段施工情况(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未完成原因分析;下周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条件与措施;施工相关单位其它参会人员根据需要提出的完成目标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决策、协调、配合、解决的事项;其它与本工程相关的事项。

(二) 总监与监理工程师报告:对本阶段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检查情况评价、对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处置情况的通报、对施工中需要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 项目负责人对各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和协调,对工程管理中有关质量、安全、进度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要求、意见和建议。

(四) 各方对提出的问题与异议进行讨论复议。

(五) 工程总监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决议。

(六) 监理单位负责对会议内容和会议决议详细如实的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各方审阅认可后,报送参建各方备案。

第五条

各参建单位必须坚持并遵守例会制度。参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得缺席并及时签到。若参会人员不能按时参加,须提前一天请假。会议期间严禁喧哗、吸烟、随意走动,手机调为静音或关机。

第六条

会议地点设在项目工程部,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会务准备。

第七条

工程进度会议篇(4)

一、从公民请愿到“社会倡议运动”:俄罗斯联邦公民建议制度发展概况

俄罗斯的公民请愿包括三种方式:公民建议、申请和申诉,公民建议是公民请愿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发展过程中,截止到目前,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法律文件:1968年4月12日的苏联法律《审理公民建议、申请和申诉程序法》;2006年5月2日的联邦法律《审理公民请愿程序法》;2012年8月俄联邦政府签署的《“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

在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始终附属于公民请愿制度。从1968年《审理公民建议、申请和申诉程序法》出台至今的四十余年时间里,公民建议制度在公民请愿制度框架内,保持了高度稳定。这期间,经历了俄罗斯联邦独立、社会性质转向这样的巨大变化,公民请愿制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主要体现在2006年的《审理公民请愿程序法》中,加强了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但是,公民建议制度在整个公民请愿制度中仍然没有被突出出来。

2012年是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发展的转折之年。2012年8月,根据普京签署的总统令《完善国家管理体系的基本任务》,由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是要为俄罗斯联邦公民利用互联网公开提出建议提供技术、组织和法律保障。“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反映了俄罗斯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对公民建议予以高度关注,公民建议的问题被提升到了国家管理的高度。俄罗斯学者也将其作为一种“公民影响权力的新途径,期待可以利用这种途径实现国家体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同时也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1]。虽然该构想尚未正式实施,在社会倡议运动中俄罗斯公民建议的接纳和受用程度尚不可知,但至少可以断定,俄罗斯的公民建议从此在国家管理体系层面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新的研究增长点。

二、俄罗斯联邦公民建议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民建议是公民提出的关于完善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国家机关和自治地方机关的工作、发展社会关系、改善国家社会经济等领域活动的建议。俄罗斯联邦现行公民建议制度主要包括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联邦法律,即2006年第59号联邦法律《审理公民请愿程序法》(该联邦法律宣布1968年《审理公民建议、申请和申诉程序法》失效);二是各部门条例,即俄联邦各政府部门的部门条例;三是2012年俄联邦政府签署的《“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此外,也包括各联邦主体的相关法律。本文主要根据前述三种规范性文件,来展现俄罗斯联邦公民建议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提出建议的主体

在俄罗斯,可以提出公民建议的只能是公民,公民可以一个人提出建议,也可以多个人一起提出建议。法律没有规定其他团体组织的建议权。这样规定大概是源于1993年的俄罗斯联邦宪法,宪法第33条规定:俄罗斯联邦公民有亲自走访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的权利,并有个人或集体致函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的权利。从该宪法条文看,只是赋予了公民走访或致函的权利。

(二)受理建议的主体

公民可以向国家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或公职人员提出建议,即可以接受公民建议的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不过,实践中受理公民建议的工作主要由各政府部门负责。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麻醉品管理局、国家海关委员会等部门都制定了受理公民建议的条例,在《“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中,也要求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和俄罗斯政府负责推进相关事务。

(三)建议的内容

俄罗斯联邦公民的建议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立法类建议,公民可以提出完善国家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建议;一类是管理类建议,主要是完善国家机关和自治地方机关工作方面的建议;还有一类是决策类建议,公民可以提出发展社会关系、改善国家社会经济等领域活动的建议。

(四)提出建议的步骤

1.公民提出建议的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是相对于公民通过网络方式提出立法建议的程序而言。一般程序通常包括提出、登记、审理和监督四个步骤。

首先由公民主动地向相关受理主体提出建议,启动公民建议的法律程序。公民提出建议时,主要以书面方式提出。在建议书中应指明建议指向的机关名称或者公职人员的姓名,自己的姓名和父称、确切的通信地址,最主要的是要说明建议的实质性内容,并由本人签名和填写日期。

在提出建议环节,联邦法律特别是各部门的条例用了比较多的条款规定接待工作。联邦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中应当有人负责接待工作,接待的时间和地点应当公开。更细致的规定,试以2007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审理公民建议、申请和申诉程序条例》为例说明。该条例规定,公民接待通常在专门的接待室进行,设有接待室的建筑物外面应当有“接待”标志,上面书写安全机关的名称或者部队的番号,不得出现无人接待的情况。个别情况下,也可以由安全机关的首长办公室或其他公职人员的办公室负责进行接待公民。必要时也可以在居民的居住地或公民的工作地点进行接待。接受口头建议的安全机关,应当填写公民个人接待卡,写明接待日期、公民的姓名和父称、居住地、经办人、口头建议的内容及对其采取的措施。安全机关应当设置书面请愿箱,公民可以投放建议书,负责接待人员或值班人员每24小时内不少于三次取出公民投放的建议书。每次开箱之后应当锁上并贴上封条。

其次是登记环节。自公民向国家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或公职人员提出书面申请之日起3日内,受理主体应当进行登记。如果不属于该受理主体的管辖范围,应当转交给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人员,同时通知提出建议的公民。每个建议在登记时都有一个相应的编码。从现有的法律文件看,只规定了这些登记内容留存在相应机关的档案部门,并没有规定交给建议人的用以证明曾经提出过建议的文书。有的联邦政府部门还规定了对所受理建议进行检查的环节。如联邦安全局的条例规定,为了及时发现并消除易爆、有毒和其他可能放置在邮件中的危险物品,可以对建议书进行外部检查。如果发现上述物品或疑似上述物品,应停止所有与邮件相关的后续工作,并召集安全机关相应部门的专家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

再次是对公民建议进行审查。法律要求国家机关、地方自治机关或公职人员,应当保证客观、全面和及时地审理建议,必要时提出建议的公民可以参加审理。受理主体应当从登记之日起30日内对建议予以审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审理期限,但不得延长30日以上,并将延期情况通知给建议人。受理主体应当就建议的实质内容向建议人作出书面答复。

最后是监督、检查和总结阶段。部门首长应当在权限范围内监督建议的审理情况,对建议书的内容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查明事实和消除原因。如联邦安全局条例规定,首长应当对建议审理工作和决定情况进行内部检查,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为了完善安全机关的工作,应当总结和分析建议中包含的信息,据此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建议工作的情况要在安全机关的年度工作报告中体现出来,包括简要的信息统计资料,完善请愿工作的措施等等。

2.公民提出建议的特殊程序

特殊程序是俄罗斯开展“社会倡议运动”过程中,公民通过互联网提出建议时采取的程序。这一程序有别于公民提出建议一般程序的常规步骤。(见右图)

公民通过特殊程序提出建议时,需要先在网上填写专门表格,通过俄罗斯统一身份鉴定和验证系统的身份验证,公民才可以成为正式的建议人。之后,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公民建议进行预先审核,查看公民是否使用俄语提出建议,建议中是否包含或侮辱性言辞,建议不得对他人的生命或健康造成威胁,不会导致极端主义的行动,建议中是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描述,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由。在预先审核时,工作人员还应当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建议是否违反俄联邦宪法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与规范;建议内容是否属于《俄罗斯联邦全民公投法》规定的不得进行全民公投的问题。规定这些禁止性情况,是为了防止“社会倡议运动”突破法律底线。此外,还要审核公民建议是否属于以前曾经提出过并且未完成投票的建议或类似建议等。

工作人员将预先审核的结果以及是否安排网络投票的决定告知建议人。如果建议人的建议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决定将该建议内容传至互联网,供广大民众投票;如果建议不符合要求,工作人员有权决定对该建议不做下一步安排,即意味着建议程序终止。

建议被上传至互联网之后,广大民众根据“一人一票”原则,通过互联网对该建议进行投票。投票期限为自决定对该建议进行网络投票之日起一年。如果一年之内,该建议没有获得10万人以上赞同,视为建议未获得支持,将取消投票,建议程序终止。如果在一年之内,该建议获得10万人以上赞同,则视为获得支持。

获得10万人以上赞同的建议,工作人员将该建议提交给专门组建的工作组,以进行鉴定工作。为了顺利开展鉴定工作,《“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规定,由开放政府协调工作委员会牵头,吸收联邦会议各院、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社会团体、商业团体代表以及专家,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工作组鉴定之后,可能做出拟定规范性文件草案或者不落实建议的决定。若是前者,就由相关联邦执行权力机关拟定规范性法律文件草案,之后的程序就属于建议被采纳后进行的立法程序。若是后者,就意味着该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三、对俄罗斯联邦公民建议制度的评价

(一)亮点

亮点之一是,俄罗斯联邦较早实现了公民建议的法制化,形成了公民建议制度的基本框架,并逐步发展。一方面,公民建议制度逐渐加强了对公民建议的权利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公民建议的法律内涵,明文规定了公民的建议权,公民可以自由自愿地行使建议权。另一方面,公民建议制度逐渐从完整走向细致。公民建议制度更多地表现为程序性规定,相关法律文件规定了完整的公民建议程序,这些程序有保证建议走入管理系统的入口,有政府部门对建议的关注和处理,也有对建议工作的后续性保障。

亮点之二是俄罗斯当局对公民建议能够从宏观角度出发,努力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组织和法律保障。2012年的《“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反映了俄罗斯领导人对公民建议的极大关注,该构想明确规定在技术方面,由俄罗斯联邦大众信息与传媒部提供技术和专业人员,由俄罗斯联邦政府下的协调委员会和由其组建的工作组提供组织保障,并明确规定了社会倡议运动的法制原则、公开原则、必须审查原则和可接近原则。

亮点之三是俄罗斯能够审时度势,对网络媒介加以关注和运用。俄罗斯的国内外形势风云诡谲,关于俄罗斯国家的命运和俄罗斯公民个人的未来,社会上总有各种声音或呼吁。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与梅德韦杰夫实现了职位互换。按照宪法修正案的规定,总统任期为六年。在未来的六年或12年中,俄罗斯的局势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事关每一位俄罗斯联邦公民,民众的心声也一定程度影响着俄罗斯政局的稳定。加之现在网络的蓬勃发展,对于俄罗斯政局而言,无疑是把双刃剑。因此,“社会倡议运动”是俄罗斯当局审时度势的产物,反映了俄罗斯当局已经充分认识到民众意见和网络媒介的巨大作用,并做出制度性安排。

(二)不足

不足之一是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的发展仍然很不充分。俄罗斯的公民建议制度始终与公民申请和申诉同处于公民请愿制度当中。在2006年联邦法律出台以前,一个由三名国家杜马代表拟定的《俄罗斯联邦公民请愿权基本保障法》(草案)中单独规定了公民建议的审理程序,但最终未被采纳。这种公民建议制度与其他制度同构化的情形,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民申诉制度的发展。毕竟公民建议与申请、申诉在实质、目标、程序和原理方面都有所不同[1]。

2012年《“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虽可看做是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向独立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构想”这种文件形式与法律文件仍有较大差距。“构想”是对某一领域制度或政策的目标、任务、原则和基本方向等内容形成的官方观点[2]。不过,官方观点并不等于法律文件,《“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文本没有正式公布,并未经过立法程序必要的公布步骤。而且,《“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本身对建议程序的规定仍有很多模糊之处。

不足之二是俄罗斯公民建议制度显得过于谨慎,采纳条件严苛。《“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反映俄罗斯当局从观念上认识到了公民建议的重要性,但在对待公民建议的具体态度和行动上,似乎还难以彻底转变。构想对公民提出建议设置了较多程序限制,如不接受匿名建议,国家建立身份鉴定与检验统一系统对提出建议的公民身份加以验证,对公民提出建议的邮件进行安全检查等。虽然俄联邦政府以“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方式开放了一条言路,但对于公民建议的态度不够包容,而是一种防备的态度。

在建议被采纳的条件方面,《“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规定了较严格的限制。这类建议只能通过网络方式提出并通过预先审查才被受理,之后必须在一年内获得10万人以上的网上赞同票,还要经过专门机构的鉴定。只有这些步骤都顺利经过,建议才被采纳,真可谓步步惊心。另外,《“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构想》的适用范围,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仅适用立法类建议。凡此种种,使俄罗斯社会对这项制度的整体认同感大大降低,甚至有的俄罗斯媒体将“俄罗斯社会倡议运动”称为“独裁主义的民主装饰”[3]。

四、对我国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外国法律制度的研究,既需要从其成功之处汲取经验以供借鉴,也有必要从其缺漏之处总结教训以为预警。通过分析俄罗斯联邦公民建议制度,对我国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确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实现有序民主的需要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具有“双向交流”[4]的信息沟通功能,能够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的情况下,通过专门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可以把公众意志和各种信息按照预定轨道导入国家管理系统,这些信息无论是作为国家管理系统掌握民情民意的手段,还是作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途径,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也不只是公民建议的“录音机”,在倾听建议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对公民的一些想法或疑惑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意义就不仅在于“民主”,更在于它实现的是“有序民主”。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能够保证人民有倾诉的场所,保证政府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倾听建议,并对建议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避免公民意志无序表达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公民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的体制内渠道,有助于实现以公民“有序建议”促进“有序民主”。

(二)应当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体系化保障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并非孤立的环节,要想让这项法律制度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各方面的充分保障。

首先是组织保障。应当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人民建议的征集工作。由现有的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比较合适:第一,机构本来就有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的职能;第二,不会产生增加机构编制的问题;第三,基层政府部门数量多,比较贴近基层百姓,便于倾听建议。

其次是技术保障。应当为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包括网络技术、统计分析等,以保证人民的各项建议能够被充分受理、科学分析。

再次是法律保障。一是应当制定专门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明确规定征集建议的一系列法律程序;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具体办法、征集机构的工作条例、人民建议征集的奖励办法、人民建议成果转化的办法等[1]。三是注意建议征集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问题,如应当注意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与信息公开制度之间的关系。

(三)保证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开放性与普及性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目的是让民众意志能够在体制内得到充分表达,因此,制度的设计必须保证每个有表达意愿的公民,特别是那些经济、文化、所处地理位置相对落后的人群也能有机会提出建议,保证这项制度的开放性与亲民性。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为公众畅通意愿表达渠道,并非设置义务性规范,人民建议的实质是公民与公权力之间的协商意愿,其基础绝不是等级关系。政府部门必须认清这一点,才可能以坦诚而非防备、虚心而非敷衍的态度面对人民建议。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成为真正倾听百姓心声的良好制度。

(四)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能够一定程度破解制度的困局

俄罗斯的请愿制度相当于我国的制度,现阶段俄罗斯对公民建议的关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制度框架内强化建议制度的参考样本。我国目前的制度包括公民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多种方式。实践中制度更多地成为百姓寻求救济的途径,而制度中的建议制度则被忽略。机构理应具备的受理建议功能与机构资源被挤占,使很多民众心里有救济制度而无建议制度。建立专门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可以实现制度功能的纠偏。在继续巩固投诉功能的同时,通过征集建议制度,能够一定程度地将部分投诉以提出建议的形式加以解决。

(五)加强对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理论研究

工程进度会议篇(5)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监理具体分类有:①第一次工地会议纪要;②工地例会;③有关专题会议;④工程验收会议。

在工程建设监理规范中,明确规定第一次工地会议由业主代表主持;工地例会与监理工作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有关专题会议由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竣工报告由项目监理机构负责起草,并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

监理工作会议存在的问题

1.1会议主持人与监理规范所要求的不一致;

1.2会议内容整理不全面;

1.3会议内容整理格式不统一;

1.4对会议归档保存不够重视。

2.监理工作会议记录的内容

2.1第一次工地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②建设单位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③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准备情况;

④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⑤总监理工程师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⑥总监理工程师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⑦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的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2.2工地例会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事项原因;

②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落实措施;

③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④检查工程量核定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⑤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⑥其他有关事项;

2.3总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根据需要及时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专项问题。专题会议的具体内容包括:质量、进度、造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协调有关事项等。

2.4工程验收会议记录主要包括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例如:地槽(坑)、基础、主体等分部分项工程。

3.监理会议记录的格式要求

3.1①标题;②文号;③工程名称;④会议时间;⑤会议地点;⑥主要参加单位人员(详见具体签到记录);⑦缺席人员和单位。

3.2会议主持人;

3.3主要会议内容;

3.4上次例会议定事项完成情况及未完成的原因;

3.5检查分析上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其措施,并明确责任到人;

3.6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明解责任到人;

3.7检查工程量核定及工程款支付情况;

3.8本期工程施工中安全有无隐患及安全生产情况,安全资料是否齐全。存在问题要具体到责任人;

3.9工程资是否齐全,能否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存在问题要有专人具体负责;

3.10合同管理过程中及工程设计变更要明确具体负责人;

3.11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3.12监理单位、项目机构名称、记录人、整理人、整理时间;

工程进度会议篇(6)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18-02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二级学院的决策体制和工作模式,它以二级学院党总支为政治核心,院长为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学院发展。[1]这一制度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规范了学院工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提供了组织保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对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的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流程规范

党政联席会议的召开,要有完善的过程和程序,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这是会议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党政联席会议的召开分为会议前期准备阶段、会议正式召开阶段和落实阶段三个阶段。

二、前期准备充分

做好会前准备工作,这是党政联席会议规范化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认真细致的会前准备工作,可以切实提高党政联席会议的质量和效率,使党政联席会议成为共谋学院发展、共商学院大计的平台。

(一)合理确定参会人员和主持人

参会人员一般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非领导职务的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教代会代表等组成。学院办公室主任作为秘书列席会议,负责记录、编发会议纪要、形成会议决议等。根据具体议题可邀请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的议题来确定,以研究行政工作为主的会议由院长主持召开,以研究党、工、团、学为主的会议由党总支书记主持召开。

(二)相对固定会议召开时间

党政联席会议应当定期召开,一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具体时间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三)议题的提出符合实际

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最高的决策机构,凡是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稳定,与人、财、物相关的内容,概括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的事项都需经党政联席会议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具体来说就是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决议、决定而制定的学院层面的实施意见,学院年度发展规划、总结,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工作自己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事项,教职工的岗位聘任、考核、评优、奖惩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废止;学院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的任免,教职工的考核聘任等事项,内部人员的调配与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校企、校地合作中的重要问题;学院年度经费预算、各类经费的使用原则、大额资金的支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凡属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范围的事项,各单位、部门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可提出议题,并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分管学院领导审定后,提交学院党委会讨论,在会议召开前,学院党政负责人要沟通情况,进行充分酝酿和协商。对有分歧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要暂缓提交讨论决策,进一步酝酿沟通。对于涉及学院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议题,会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协调会、书面或者网络等形式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再上会进行研究。议题确定后,提前通知与会者。

(四)会议材料准备充分

由学院办公室进行统筹,根据议题情况拟定会议议程,落实会议各个程序和环节,议程中应包含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会议地点、参会人员、列席人员和具体事项等。根据议题情况准备相应的会议材料。

三、会议召开有序

会议召开有序,这是党政联席会议规范化运行的关键环节,会议前期准备充分,会议召开环节会比较顺利,但党政联席会议的召开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党政主要负责人同时缺席不得召开。

(一)汇报人汇报议题

由议题提出单位负责人或主管该项工作的副院长作为汇报人,从议题提出的背景、解决的问题、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说明。必要时可采用PPT进行汇报。汇报过程中或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可就相关问题对汇报人进行提问,汇报人需据实回答。

(二)与会人员充分讨论

与会人员根据汇报人的汇报情况和相关材料对该议题进行讨论,讨论要围绕该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与会人员要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三)集体决策,形成决议

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讨论的议题意见基本一致时可进行口头表决;对经过讨论后仍有分歧的议题可进行举手表决,必要时可采取票决制。赞成人数超过到会人数的半数方为有效,列席人员无表决权。凡进行表决的事项,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表决结果。如对重要问题意见分歧较大,除紧急情况外,暂缓作出决定,应进一步调查研究,推后再议,必要时可请示分管校领导。对经集体讨论后作出的决定要形成决议。决议中要写明会议的基本情况,通过的具体事项,并说明作出决议的依据或意义。

四、落实会议精神有力

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后,要做好会议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这是党政联席会议规范化运行的有效保障。

(一)坚决落实会议决议

对于党政联席会议作出的决议,会后要坚决贯彻落实。如在执行中出现新的情况,确需对决策进行调整和变更,应及时提请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再做决策。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跟踪执行,确保决议落到实处。

(二)会议纪要规范

学院办公室主任负责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参会人员要在会议纪要上签字并进行存档,以“党政联席会议简报”的形式传达到学院各部门贯彻执行,保证党政联席会议的透明、公开、公正。

(三)实施有效监督

工程进度会议篇(7)

传统项目管理的工程合同,如FIDIC合同、NEC合同中规定争议首先应提交业主聘用的咨询工程师来处理,过去几十年国际工程管理的实践证明,合同双方对业主聘请的工程师解决争议所具有的独立公正性一直持怀疑态度。即使在NEC合同中引入早期警告和补偿事件程序, 由于项目经理对补偿事件有决定权,分歧还是难免的。世界银行和FIDIC引入的争端裁决委员会(Dispute Adjudication Board,以下用DAB)和争端审议委员会(Dispute Review Board,以下用DRB),以及NEC合同的裁决人制度,由第三方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解决争议,但问题是这些解决争议的委员们一般一年来现场工作三次, 每次两周左右,当出现工程师不能解决的争议时才提交DAB或DRB或裁决人的委员,这样争议不能在其发生的层面及时解决,且委员也没有全程跟踪项目。这就是国际上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建设工程项目一直存在大量的索赔、争议和诉讼的原因。

Partnering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使用。Partnering模式可以在项目团队之间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用来解决矛盾,以避免或减少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争议。业界人士普遍认可Partnering模式的优势,诸如:改善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关系、降低费用、减少工程中的纠纷与法律诉讼、更好地达到工程预定目标。关于Partnering 模式的工程项目争议解决方法正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一、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关系和工作机理

(一)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关系

英国建筑业委员会(CIB)认为Partnering模式是“用以促进团队跨越合同界限工作的一种结构化管理模式。这不能与其他模式,比如杰出项目管理经验、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议价合同,或者优先的分包安排等相混淆”,本文仅研究这种基于项目型的伙伴关系。Partnering 模式不同于其他的项目管理模式,它不能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模式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共同运用,是一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采用Partnering模式的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但并不影响它们各自间的合同关系,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Partnering工作小组来运作,Partnering工作小组由项目参与各方的代表组成, 包括Partnering主持人、高级管理层、项目管理层,这些人员拥有对项目中各自事务的决策权力。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合作伙伴协议,建立项目绩效评价系统和争议处理系统,定期开展Partnering工作研讨会,确保Partnering 模式顺利实施。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1.Partnering主持人(Facilitator)

项目参与各方共同选定一名中立的第三方成员主持小组工作。这名成员叫伙伴关系主持人(Facilitator)。主要任务是策划、准备并主持所有的伙伴工作研讨会议,指导形成Partnering协议书,指导建立项目绩效评价系统、争议处理系统和伙伴工作小组,组织Partnering模式的培训工作。在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中主持人把握全局,组织、协调和控制合作伙伴关系进程,在处理争议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2.高级管理层

由项目参与各方的高级管理层选出的代表组成,负责订立共同目标、计划与决策、委任工作组成员以及建立争议处理系统和绩效评价系统等工作。

3.项目管理层

由项目参与各方的负责处理该项目具体事务的相关负责人员的代表组成,负责项目实施并反馈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它由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组构成。

合作伙伴工作小组成员并不是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都始终在一起,他们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与其他人员一起,处于自己的项目工作岗位上,当有定期Partnering会议时,项目需要伙伴工作小组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时,伙伴关系工作小组的人员才会聚集在一起。

(二)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理

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理如图2所示:

1.伙伴关系的准备阶段

项目参与各方首先确定各自参与伙伴关系模式实施的中高层人员, 选出Partnering主持人,准备Partnering工作小组、Partnering协议。

2.伙伴关系的实施阶段

召开首次Partnering研讨会,签订Partnering协议,建立绩效评估系统和争议处理系统,确定Partnering工作小组、争议处理小组、项目评估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定期召开周末进度Partnering检讨会和月末正式Partnering研讨会和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

3.伙伴关系的结束阶段

召开总结Partnering检讨会,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为下一次项目合作打下基础。

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机理依赖于工程项目Partnering模式的三大核心系统和三大保障机制。三大核心系统是指:Partnering协议提供了参与各方的行为准则;绩效评估系统是保证项目进程朝着计划的目标持续进行的管理工具;争议处理系统 能够有效地减少项目过程中的争议,改善参与各方的关系,进而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必须有合理的实施保障机制。三大保障机制是指:良好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协调是化解冲突的重要途径;激励是行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在工程项目Partnering合作伙伴关系网里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激励机制。

二、争议解决方法的原则与目标

构成解决争议的要素有三:解决者、解决方案、形成和执行争议解决方案的作用力。“争议解决方式”所指的就是“谁以何种作用力形成和执行解决争议的方案”。

(一)争议解决的公正性。

争议的解决必须以争议事实为基础。就争议解决者而言, 他必须具有中立性、独立性。只有争议解决者立于中立的立场, 不偏不倚地做出裁断,争议才可能被公正地解决。

(二)争议解决的效率性。

人类生活中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人类用以解决争议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在谋求争议解决时追求有限资源的效用最大化。“诉讼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指出, 即它们是负值交互行为;也就是说,诉讼具有负价值。 ……尽管个别的原告能获得损害赔偿和其他救济,从而从诉讼中受益,但全面地看,诉讼纯粹是一种损失。因此,从社会的立场或从潜在的原告或被告的立场来看,应避免打官司”。争议解决过程中,我们应该尽早解决争议,尽量避免仲裁和诉讼。

(三)争议解决的自治性和自主性。

争议解决的自治性就是当事人能够充分地参与争议的解决,当事人对争议解决方案的形成能自主地和充分地表达意见,最后的争议解决方案中应包含当事人的意愿。因为争议解决应该最大限度地建立在当事人同意这一基础上,而“同意”几乎被认为是圆满解决争议的结果。这就需要项目争议双方能达到充分有效地沟通。

三、基于Partnering模式的争议处理系统

建立一个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争议处理系统能够保证良好的Partnering合作环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争议处理系统包括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多层次争议解决小组的建立,争议解决的Partnering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递升解决争议程序。争议处理小组的负责人是中立的第三方,能实现争议解决的公正性;争议处理小组中的成员包括项目参与各方,基于Partnering网络的,利用研讨会的形式解决争议,能够充分体现争议解决的自治性和自主性,提高了争议解决的效率。如图3所示。

(一)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多层次争议解决小组

周末进度partnering研讨会上的争议解决小组:由业主、承包商、主要分包商、咨询工程师等项目主要参与方的中层管理人员代表组成,如各参与方的项目经理或工程师组成。如需要可以推举一名中立的第三方Partnering主持人来当争议处理小组组长。

月度正式partnering研讨会上的争议解决委员会:由业主、承包商、主要分包商、咨询工程师等项目参与各方的高级管理层代表和Partnering主持人组成。

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上的紧急处理小组:由业主、承包商、咨询工程师等项目参与各方的中高级管理者中各选派一名代表和Partnering主持人共同组成。

(二)建立争议解决的Partnering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Internet为合作伙伴各方搭建一个信息沟通与协调合作的共享平台。各方可在其权限范围内访问统一存放于中央数据库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把自己的信息上去,实现统一的在线文件管理,包括各种信息的分类管理、在线公布、传输、视频会议、在线录像、虚拟现实及应用程序共享等功能。

有关争议处理系统中的“早期警告事件”和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处理的递升解决争议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该Partnering网络进行在线管理。其信息传递的方式为:项目参与方通过自己的网络终端将发现的早期警告事件和有关争议的信息(争议原因和自己建议的解决方案)一起提交到中心服务器,相关利益各方会通过中心服务器访问到这些相关重要信息,然后分析该争议对自己利益的影响,提出针对该争议的解决措施,并将其提交到中心服务器。在解决争议的所有层次的两次研讨会期间都将采取这种方式,因为Partnering研讨会的召开是定期的,而争议随时会发生,为了尽可能地及时解决争议,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给远程协商提供方便,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数据传递和共享来解决争议。

(三)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多层次递升解决争议程序

一个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应该是问题尽量在来源的层次处理,因为解决争议需要大量关于争议事件本身的信息,首先在争议来源的层次处理,这样才能发现争议的全部相关信息并能较好地理解他们。如果争议不能在最适当的层次解决,则这些信息在向上一级层次流动时难免会发生失真和流失,而这种情况事实上加大了上一层处理问题的难度,也拖延了争议解决的效率。当争议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双方态度可能会变得强硬和对立,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遗忘,还有可能因此引发新的争议,这样就将损害双方的信任关系。Partnering工作小组根据项目的大小来设计层次,对一般项目设计三到四层,大项目可以设计四层或五层。一旦在任一层双方达成协议,就算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将结果报告给相关利益方,不需要上一层批准,这些在伙伴关系协议中给予规定。

1.工地现场讨论会

属于第一个层次,即项目操作层,一般产生的矛盾比较多,但是很多争执都是容易解决的,由那些涉及问题的一般项目管理人员在工地现场讨论会上参与讨论和提出解决办法。问题应尽可能在这一层次解决,在层次一不能解决,就进入下面的周末Partnering研讨会上讨论。这些争议解决的过程及相关信息按上文4.2中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Partnering网络信息平台实现。

2.周末进度Partnering研讨会

属于第二个层次,即项目管理层,问题已经升级,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比第一层次上要少一些,这时把争议提交给争议处理小组,项目参与各方就所发生的争议事件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通过相互协商来达成共识。如果一次研讨会不能解决,利益相关方就争议继续基于Partnering网络和周末进度Partnering研讨会来解决,直到满意为止,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如仍未能达成共识,就把问题提交上一层次的高级管理层解决,也就是在月度正式的Partnering研讨会上进行讨论。

3.月度正式Partnering研讨会

属于第三个层次,即高级管理层,处理在周末进度或者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上没有解决的争议,这时的争议更为复杂,一般都是比较重大的,需要高级管理层处理,通常由争议解决委员会按照合同解决。Partnering正式研讨会一般每月或者每季召开一次,几乎所有partnering合作团队的成员均会参加,包括业主、承包商、所有的分包商、设计商、工程师、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者以及环保等利益相关组织,由这些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的代表参加会议。

4.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

该研讨会是针对紧急且重要的争议而召开的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由紧急处理小组来处理争议。对于那些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争议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或者该争议严重影响partnering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该争议就需要通知紧急处理小组召开紧急事件Partnering研讨会,进行协商解决。一般情况下的争议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上面层次的所有争议处理信息都可以由Partnering网络的中心服务器来处理汇总提交到月度正式Partnering研讨会,由争议解决委员会组成审判组,由Partnering主持人主持审判,采用小型审理方式,争议双方陈述事实,提供论据,进行辩论,主持人向双方提出意见,依此进行谈判,商讨出最终解决方案。其实质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模拟诉讼的调解活动。

5.DRB、DAB或裁决人的第三方委员。

如果还是不能达到一致的结果,则可选用类似DRB、DAB或裁决人的中立第三方委员进行调解。一般来说,项目参与各方都希望能在partnering研讨会中解决争议问题,避免正式的仲裁或提讼。

四、结语

关于Partnering模式的争议处理的解决者是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多层次争议解决小组,他们处于中立的立场,能体现争议解决的公正性;Partnering网络信息平台能及时解决争议并保存争议解决的完整记录,能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性;基于Partnering研讨会的多层次递升解决争议程序,研讨会的形式能使争议双方充分的沟通交流,实现争议解决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多层次的递升争议解决程序确保争议尽可能在它所发生的那个层次解决,保证争议解决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Chan,APC,Chan,DWM, and Ho,KSK.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benefits of construction Partnering in Hongkong .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2003,21(5):523-533.

孟宪海、李誉魁、李小燕:Partnering模式的组织结构与实施流程,《建筑经济》, 2006年8月。

工程进度会议篇(8)

[DOI]10.13939/ki.zgsc.2015.11.049

1 新时期对会议管理的内在要求分析

1.1 会议全过程管理维护会议利益手段的多样性

会议全过程管理是调整会议效率手段主要的手段之一,对于会议利益的维护作用更加明显。当前我国的会议全过程管理主导力量不明确,在会议全过程管理中带有明显的外力干涉痕迹,同时由于当前会议管理体制的差异性,我国的会议全过程管理更多的要承担决策任务,并注重对于会议过程的调整。因此会议全过程管理在强化会议中的调整手段具有多样性,其调整有益于会议内部管理的调整方式完善,充分提升会议效率和质量。

1.2 会议全过程管理整合功能的独特性

会议全过程管理工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内部不同组成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会议全过程管理的范畴下,会议的整体性表现在其动态性上,因此会议全过程管理在会议中具有独特的整合功能。在会议中,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议管理的整体性,会议全过程管理的利益整合作用可以消解会议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形成整体性的会议力量,从而创造最大的会议利益。再者,会议全过程管理在会议中的作用日趋复杂化,会议全过程管理的作用主体是会议视野中的自然人,而在会议中,人是具有两面性的主体,尤其是在利益面前,人类会忽视公共利益而逃避自身的责任,并且在会议中更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因此会议全过程管理要发挥其整合作用对于整个会议都至关重要,同时其整合功能的发挥也并非易事。会议全过程管理的整合性体现在对于会议各种利益的协调,均衡存在着利益冲突的双方,从而维护会议的正常运行,保证大多数人的会议利益和会议人格。

1.3 强化会议人员的参与性

会议全过程管理是指对会议全过程管理的取得、开发、保持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活动。它是把人看成一种关键资源,始终承认会议参与人是一个会议中的主体,强调会议中的交流和沟通工作,让会议参与者更多参与会议的商讨和决策,培养员工对会议的责任和认同感。新时期会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①良好的会议全过程管理可以发挥人才的潜力,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会议管理的工作效率;②会议全过程管理能够优化会议内部工作,是会议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2 当前会议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2.1 会议人员结构复杂

会议管理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其会议工作人员较多,既有会议现场的主持人员、操作人员,也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这些人员的素质和学历各不相同,给会议全过程管理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通过对某会议现场人员的调查显示,在会议中参与会议的人的学历较为复杂,对于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带来了困难。

2.2 会议的频繁性

当前我国的会议频繁性较大,会议的频繁性较强,参与会议的队伍通常会随着会议项目而不断流动,虽然会议现场的会议时间固定,但是由于会议现场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会议效率低下,同时下属的会议管理部门也根据会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组建,从而造成了管理机构的不确定,造成了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此外会议队伍人员的频繁性较强,往往会议项目的位置发生变动,其会议队伍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2.3 会议评价信息的收集困难

会议的目的是通过会议评价信息的收集来完成决策的科学性的评估,同时传达相关的政策信息,但是在当前的会议管理中,存在着会议评价信息收集困难的现象,为会议全过程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尤其是在一些会议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会议管理机构的各项管理措施很难及时传达到会议现场,此外这些会议现场的监督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也造成了会议全过程管理全面评价的困难。

3 会议全过程管理在会议中的核心价值

3.1 追求会议生活中的“实质公平”

会议全过程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会议的实质公平,这也是会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会议中,要理解公平的意义,就要结合其会议关系,并协调会议全过程管理和其他法律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住会议全过程管理中的公平原则。通常而言会议中的公平离不开会议制度的束缚,同时公平原则的实现要建立在保证会议效率的基础上,而且公平的范畴要覆盖到整个会议中,扩大会议公平的会议影响力。会议全过程管理强调会议中的总体效益公平,同时要求个人会议行为符合总体会议的发展需要,通过国家强制性的调节配置功能,改变会议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会议中的实质公平。

3.2 强调会议生活中的“自由”

会议全过程管理追求自由价值,虽然相对于民法而言,会议全过程管理追求自由的热情相对不足,但是会议全过程管理依然给会议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空间,但是这种自由通常是以牺牲个人自由去争取整体自由,以便于保证其会议发展的无障碍性。同时会议全过程管理的自由是以会议责任为本位,强调在自由的环境下,形成和谐的会议发展结构,这也是会议全过程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此外通过对会议主体的规范,为会议竞争提供自由有序的环境,实现全会议的公平正义。

4 新时期会议全过程管理的策略

4.1 建立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

治理机构是全过程会议管理的原动力,良好的治理机构能够为会议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会议管理的量化和控制都应当建立在完善的内控体系上。当前建立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是我国会议全过程管理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议机构要解决会议管理机构不足的问题,也要健全治理结构,从本质上增强对于会议管理的“硬约束”能力,同时建立独立的权利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以会议管理部门为核心的会议管理组织体系。

4.2 重视利益冲突,保障独立性

当前会议管理工不具备独立性,从而造成了会议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尤其是部分会议管理的不足造成“会而不决”的现象,造成了其控制会议管理能力的下降。因此在会议全过程管理工作,要重视委托管理和道德会议管理等问题,采用独立的会议管理管理体系。首先是要保证会议管理管理部门和内控部门的分工,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也要增强两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其次要求会议管理部门保证会议管理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即时性,为会议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会议管理部门要把握工作的重点,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的采集和整合上,为会议的进行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最后要根据相关的管理办法,对于会议管理执行状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管理工作的成效性。

4.3 进行管理思维的创新

会议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端正会议管理工作意识,消除会议内部的不健全制度。研究调查显示,部分会议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会议思维,思维的落后造成了会议管理的落后,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又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使会议管理彻底进入了混乱。因此,为了避免会议出现的这一问题,会议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全过程的管理入手,并针对会议自身制定完备的管理流程,对于会议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重新的规定,提高会议的整体效率水平。

4.4 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会议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会议的管理制度革新中,要把握住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会议中人才的管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使用,对于会议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要采用优秀的人才执行,并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对于会议中存在的管理弊端,要抛弃人情的观念;另一方面对于会议事务的管理,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进行等级分割,并把管理工作安排到位。

4.5 建立领导能力强的管理层

会议的管理者是会议的导航者,引导着会议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议管理制度的质量,一个优秀管理层能把会议在争端的边缘拯救回来,并继续发展壮大,相反,一个不合格的管理层会把会议带入混乱中。因此,会议要任用优秀的高层管理人才,对于会议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全过程管理,保证会议在正常的轨迹上发展。

4.6 控制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

控制会议数量构成了事前控制的工作内容,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办公经费的节约问题。因此要会议全过程的管理重点是控制会议数量管理,根据会议的必要性和召开形式确定会议数量,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再者要提高会议质量,在会议管理中要围绕决议与实效间的匹配度来开展会议,加强会议前后的控制工作。

5 结 论

总之,新时期的会议全过程管理要充分了解管理模式定位,并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进行会议内容的创新,保证会议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从而全面提高会议全过程的工作优化,同时要从会议形式、会议核心价值等方面入手,构建完整的会议流程,根据会议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会议管理工作,加强会议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保证会议全过程的高效运行。

工程进度会议篇(9)

二、健全体制,创新模式,在村务公开中规范完善民主议事制度

98年以来,招远市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到了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村务公开工作与村民议事制度紧密结合,配套实施,民主议事制度得到规范完善,村务公开工作也取得良好效果。

(一)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前民主决策的真实性。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扩大村民议事的范围。按照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都要由村民议事决定,都要及时、全面公开的原则,将原有的11项议事内容扩大到22项。大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小到一户宅基地的审批和一宗救济款的发放,凡是老百姓关心的事都通过村民议事来决定,决定后全部进行公开。二是改进村民议事的程序。过去民主议事的程序是由“村两委会议”提出议题,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直接决定。这种做法,由于村民事前对所议事项不了解,往往形成的决议或者为少数人意见所左右,或者是最终议来议去没有结果。对此,在议事程序上做了改进: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召开前5日内,将议题以明白纸或广播、专栏的形式进行公开,让全体村民充分酝酿讨论,而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意见收集上来,多数村民同意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通过,多数不同意的取消此项决策,相反意见基本持平的,再重新研究,提出新的议题。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决策内容的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凡是经过村民议事会议决策的事项,实行全过程公开,尽可能具体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在公开的方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同时还采取有线广播、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纸等方式,力求方法多样,效果直接,扩大公开的辐射面和农民的参与面。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村民议事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群众高兴地说,以前村里决定的事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心里全明了。

(二)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中民主监督的有效性。重点规范和完善了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对话制度。主要是对村民议事会议形成的一些决议,由具体责任人,定期将执行情况在相关的会议上进行汇报,与群众进行沟通对话,接受群众质询,听取群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公开议政制度。除了召开会议、开辟公开栏让群众参与监督外,市里还采取在镇、村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政务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公开参政议政。三是定期审计制度。主要是对村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以及其它基金、资金收支情况,村级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定期财务审计,由镇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村理财小组成员具体实施,重点审计有无违规使用资金问题。审计结束后,将结果2日内向全体村民公开。20__年,金岭镇吴家村支部书记私人买了一部车,公私并用,费用个人负担。但有些群众不了解实情,认为车是村里买的,事前没有经过村民议事同意,对此议论纷纷。镇里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对村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地将真实情况做了公开。群众了解真相后,反而认为私车公用,费用由个人出不合理,于是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将支书的私家车做为工作用车,村里补给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消除了群众的误解,还了干部清白,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群众对村干部由怀疑到理解、佩服、支持,使村里的一些工作都得到顺利开展。

(三)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后民主评议的科学性。民主议事决定的事项办得怎么样,干部工作干的如何,最终都交给群众来评议,由群众下结论。每年年终,各村都把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向全体村民张榜公开,而后,由镇里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评议。主要评议以下内容:一是村民议事会议决定的事项落实怎么样,哪些应该给予肯定,哪些应该改进,哪些属于工作失误。二是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村民议事会议确定的一些制度、办法、办事程序有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三是对干部一年来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威信以及班子的团结情况等进行评议。四是评议干部有无不廉洁行为。对工作方面评议出来的意见,要求村 两委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在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中同时向群众公开。对干部的评议,各村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把干部的工作政绩、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内容同年度工资、奖金挂钩,同干部任免挂钩。这种做法,既保证了村民议事制度的最终落实,又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压力感和危机感。近几年来,招远市通过年终评议调整村级领导干部124名。

三、措施到家,落实到位,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来,招远市坚持以村民议事制度为抓手,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涵,村务公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全市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__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8.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0元,增长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21.8,上访案件下降了13。在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显著变化。

工程进度会议篇(10)

90年代初期,*市在对农村工作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了村民议事制度,迈出了农村民主管理的第一步。这一制度的推行,首次赋予了广大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干群关系一度紧张,揭干、上访等现象不断,一些村务工作虽然经村民议事会议议过,但群众仍然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导致一些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经过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民主议事的决策过程没有完全透明。在一些重大事情决策上虽然有村民代表参与,但由于多数村民不能直接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对决策的起因、办法、依据了解不全面,不透彻。而且虽然结果公开了,但多是事后公开,群众对决策产生的真实性有怀疑,甚至误解。二是决策实施过程缺乏监督约束。一些事情尽管经过村民会议进行了民主决策,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有效监督,有的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走了样,变了调,把“好经”念歪了。甚至有的村民议事决定的一套,干部执行的是另一套,把村民议事当成了摆设。三是缺乏完整有效的督查评估机制。一些村民议事确定的事项虽然实施了,但事情的结果如何,干部的工作如何,最终没有说法和交待,到头来群众糊涂,干部也不明白,致使群众对干部产生怀疑,对村民议事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市里组织了有关部门深入到农村进行调查,摸排问题,查找原因,研究措施。在总结分析*镇党员、村民两会议事制度,夏甸镇阳光政务制度,欧家夼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要彻底解决农村中的一些矛盾,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在农村全方位推广村务公开,让村民参与到村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村民才会信服、支持,村民议事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为此,在对前段村民议事制度进行重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措施,把村务公开渗透到村民议事制度的全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健全体制,创新模式,在村务公开中规范完善民主议事制度

*年以来,*市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到了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村务公开工作与村民议事制度紧密结合,配套实施,民主议事制度得到规范完善,村务公开工作也取得良好效果。

(一)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前民主决策的真实性。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扩大村民议事的范围。按照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都要由村民议事决定,都要及时、全面公开的原则,将原有的11项议事内容扩大到22项。大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小到一户宅基地的审批和一宗救济款的发放,凡是老百姓关心的事都通过村民议事来决定,决定后全部进行公开。二是改进村民议事的程序。过去民主议事的程序是由“村两委会议”提出议题,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直接决定。这种做法,由于村民事前对所议事项不了解,往往形成的决议或者为少数人意见所左右,或者是最终议来议去没有结果。对此,在议事程序上做了改进: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召开前5日内,将议题以明白纸或广播、专栏的形式进行公开,让全体村民充分酝酿讨论,而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意见收集上来,多数村民同意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通过,多数不同意的取消此项决策,相反意见基本持平的,再重新研究,提出新的议题。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决策内容的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凡是经过村民议事会议决策的事项,实行全过程公开,尽可能具体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在公开的方式上,以公开栏为主,同时还采取有线广播、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纸等方式,力求方法多样,效果直接,扩大公开的辐射面和农民的参与面。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村民议事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群众高兴地说,以前村里决定的事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心里全明了。

(二)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中民主监督的有效性。重点规范和完善了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对话制度。主要是对村民议事会议形成的一些决议,由具体责任人,定期将执行情况在相关的会议上进行汇报,与群众进行沟通对话,接受群众质询,听取群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二是公开议政制度。除了召开会议、开辟公开栏让群众参与监督外,市里还采取在镇、村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政务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公开参政议政。三是定期审计制度。主要是对村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以及其它基金、资金收支情况,村级工程项目的投资情况进行定期财务审计,由镇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和村理

财小组成员具体实施,重点审计有无违规使用资金问题。审计结束后,将结果2日内向全体村民公开。20*年,*镇*村支部书记私人买了一部车,公私并用,费用个人负担。但有些群众不了解实情,认为车是村里买的,事前没有经过村民议事同意,对此议论纷纷。镇里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组织对村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地将真实情况做了公开。群众了解真相后,反而认为私车公用,费用由个人出不合理,于是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后决定,将支书的私家车做为工作用车,村里补给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消除了群众的误解,还了干部清白,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群众对村干部由怀疑到理解、佩服、支持,使村里的一些工作都得到顺利开展。

(三)通过村务公开,保障事后民主评议的科学性。民主议事决定的事项办得怎么样,干部工作干的如何,最终都交给群众来评议,由群众下结论。每年年终,各村都把一年来的工作完成情况向全体村民张榜公开,而后,由镇里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评议。主要评议以下内容:一是村民议事会议决定的事项落实怎么样,哪些应该给予肯定,哪些应该改进,哪些属于工作失误。二是通过一年来的运行,村民议事会议确定的一些制度、办法、办事程序有没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三是对干部一年来工作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威信以及班子的团结情况等进行评议。四是评议干部有无不廉洁行为。对工作方面评议出来的意见,要求村两委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在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中同时向群众公开。对干部的评议,各村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把干部的工作政绩、廉洁自律行为等方面内容同年度工资、奖金挂钩,同干部任免挂钩。这种做法,既保证了村民议事制度的最终落实,又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压力感和危机感。近几年来,*市通过年终评议调整村级领导干部124名。

三、措施到家,落实到位,村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来,*市坚持以村民议事制度为抓手,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涵,村务公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全市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78.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0元,增长6%;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21.8%,上访案件下降了13%。在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显著变化。

上一篇: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下一篇: 工业电气和建筑电气区别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