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6 15:49:06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35-02

1基本概况

高血压患病群体社区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好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市白下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全科团队有效社区巡诊工作,总结并制定中心高血压规范管理方案(下简称“方案”),并在有效实施中获得相关抽样数据。

1.1社区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即第四次全国高血压抽样抽查)的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人数 1.6亿人,其中:

1.1.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极低 :中美两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美国(NHANES II 1988-91)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3%、55%、29%,远高于中国(中国 NHANES 2002)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30%、24%和6%。

1.1.2高血压所带来的危险:心血管损害: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脑血管损害: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损害: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其他: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另外,62%的卒中事件由高血压直接导致, 49%的心肌梗死由高血压直接导致。而全球约有30%的人死于脑卒中、心脏意外。

1.2社区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目的:国内外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510mmHg或舒张压每下降2-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减 少30-40%。心力衰竭减少50%,心肌梗塞减少20-25%。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也有好处,适当降低血压水平,脑卒中再发危险就可以下降。奠定了降压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从中足以证明,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属于低投入、高产出,既经济又有效。

1.3社区慢性病病例管理的出发点

1.3.1强调在慢性病管理中,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任务各有侧重,职责不同。

1.3.2不以将家庭医生培养成高血压专科医生为目的。

1.3.3对社区居民,强调预防为主,防止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有危险因素的居民,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督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1.3.4对社区现患病人,强调防治结合,提高疾病管理效力,降低管理成本。

1.3.5强调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重。

2方案标准

2.1规范自我管理与测量:通过有效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患病群体开展日常自我测量、自我记录、自我管理和自我纠正的良性循环,确定定时自测血压、定时服药、合理膳食、戒烟忌酒、适量运动的正确生活方式。

2.2每月咨询社区责任医师

2.2.1确认并适当处理现患问题(含调整用药品种、剂量等);

2.2.2对慢性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2.3根据时机提供适宜的预防性照顾;

2.2.4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2.3每季度完善相关检查:包括每季度查1次肝肾功能、血脂、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静脉血)、每半年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查1次心电图;年度应完成体重、身高、BMI 血压、视力、眼底、血糖、尿常规、血常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脂蛋白、甘油三脂、尿蛋白、尿酸、Cr、BUN、K、Na、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电图、超声/X线检查等项目(即体检项目)。

2.4每季度参加健康宣教活动一次:

2.4.1健康知识宣教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日常保健以及最新进展等知识;

2.4.2健康知识材料的发放;

2.4.3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经验交流。

2.5年度形成血压监测记录:根据社区健康管理软件记录,形成年度血压波动情况,出具报告后供患者咨询和上级医院就诊使用。

3相关数据分析

抽样人群:2009年来我中心参加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职工体检的辖区社区居民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500人(后均有医师详细介绍方案),至2011年再次体检时,回访493人,失访7人(详见表1):

4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2。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2)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康管理 成效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en Huaping1,Chen Guoliang2

The mental health dispensary in Yuancheng District,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5170001

Shangc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Hey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2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y 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rough developing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Shangcheng District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to analyze patien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this year,and summary health management rate,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and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is community.Results:Health management rate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as 19%(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20%).The normative health management rate was 85%(provinci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 was 30%).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80%.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after managemen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management.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Hypertension;Health management;Effectiveness analysis

上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6个居委会,总人口3.9万人,其中年龄≥35岁约有19 448人(35~60岁15 058人、>60岁4 390人),估算高血压病患者4 395例。通过开展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干预,取得明显成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选取纳入规范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患者713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35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41.64±3.96)岁;女361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4.37±3.82)岁。文化程度:高中198例,初中(中专)367例,小学114例,文盲34例。患者年龄与文化程度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管理方法:①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4次血压。随访评估:对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提供免费测量血压和每年3次的随访。a.给予患者血压测量,并正确评估有无危急情况存在,如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或有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眼痛、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胸闷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危险情况,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之后进行紧急转诊。若患者紧急转诊,2周内工作人员需主动随访。b.若患者不需要进行紧急转诊,工作人员需仔细询问上次到此次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c.对患者心率与体重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判断是否超重或者肥胖。d.询问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充分了解服药情况。e.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综合患者需求,与其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改进目标,同时向患者讲明高血压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叮嘱患者一旦有异常发生注意及时就诊[1]。②分类干预:a.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干预期间并无各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或者加重,预约下一次的调查随访。b.若患者首次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血压控制情况不满意,结合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给予指导,必要情况下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病情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或者更换类型不同的降压药物,并于2周内进行随访。c.若患者连续2次或者2次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与新发并发症,而且血压情况持续控制不良,甚至难以控制,建议直接转院,并于2周内对患者进行主动随访。d.若患者无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发生,血压情况控制满意,于3个月后开始下一次的干预随访。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①患者的管理率=年内已接受管理的人数/辖区内总患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20%,其中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5岁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22.6%。②高血压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省考核达标要求≥30%。③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此项指标省考核无要求。

统计学方法: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一般观察指标:①根据本辖区近期高血压病患病率估算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总人数约4 395例,现已有836例纳入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19%(836/4 395),低于省考核要求20%。②我辖区纳入管理的83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713例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713/836),已经超出省考核要求的30%。③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达670例,血压控制率达80%(670/836)。

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后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后患者血压明显低于管理前,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如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极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引发中风,导致痴呆或者半身不遂;还会直接损伤心脏,产生心肌梗死、心衰或者心绞痛;损伤眼睛,致使视网膜发生病变,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失明;同时也会损伤到肾,造成肾功能异常。所以,高血压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同时也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中心高血压规范健康管理率达85%,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80%,说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病情发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发展。

我社区针对患者不同文化程度与职业背景,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地指导教学,准确并且耐心地解答患者所提问题,积极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通过播放相关录像、板报以及物体实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详细阐述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病情进展、危害、临床治疗、注意事项、预防措施与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树立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意识,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患者了解降压药物基本知识,进一步增加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提高依从性。同时,给予患者家属成员一定干预,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患者的家庭资源,全面服务于患者。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与生活上的照顾,为患者贴心考虑。由于我区患者贫困人口较多,多数患者家中没有电子血压计,而且缺乏相关意识,因而难以到院定期复查。针对这一点,我社区每周定期到所辖区开展义诊,并定点到患者家中免费进行测血压,给予健康咨询。同时,请临床中治疗良好的高血压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相关经验,调动其他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心,主动配合临床治疗[2]。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进一步保障居民的健康。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145-02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但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农村低于城市;正是由于农村患者高血压健康意识淡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综合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佳手段[1],本研究旨在从改善患者的行为认知生活方式方面探索一种切实有效的农村高血压综合干预自我管理模式,适合农村开展高血压的综合防治,从而有效防治高血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上海市宝山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183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入选高血压患者为期2个月,管理1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对入选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便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1年后分析综合干预管理前后行为因素、疾病认知、生活方式。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的信息收集卡和综合干预管理前后的调查问卷。

1.2.2 综合干预方法 1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时,嘱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意中途停药。非药物行为干预包括:①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提出针对性的建议。②社区家庭医生直接指导患者,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③血压监测,有目的地监测血压来调整用药。每周监测6~10次,做好记录,由社区家庭医生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④分组随访,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方法[3]把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进行三级管理:极高危组和高危组(三级管理)1个月随访1次,中危组(二级管理)2个月随访1次,低危组(一级管理)3个月随访1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和肾衰竭的发生中又起了主要的病因学作用,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凸现,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4],所以在高血压防治中必须坚持正规,采用科学、合理、基于循证医学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限制钠盐、戒烟限酒、合理运动、血压监测、疾病自我管理和应用降压药物、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性干预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专家培训指导、媒体宣传教育、企业支持参与、社区具体实施。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因此,基层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5]。本文总体策略显示通过综合干预自我管理模式,个体化指导血压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及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培养了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家庭医生定期随访指导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为干预内容的综合管理,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行为、认知、生活方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对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非高血压个体的防治健康知识水平,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能切实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高血压防治中以较少的投入能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最终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控制危险因素所带来的获益将超过所有治疗手段。

本研究在农村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开展早期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患者的知、信、行,自我监测血压、自我管理的能力,切实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医患之间共同树立了以控制血压为目标、预防、健康教育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防治质量。总之大量国内外经验表明,社区防治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途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干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的行为、认知、生活方式,确实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和防治高血压病。

[参考文献]

[1] 严迪英.健康促进干预-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0.

[3] 北京市卫生局.常见慢性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高血压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4)

【关键词】慢病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据调查,我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年已高达80.9% [1],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解决慢病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对社区216例慢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管理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本社区常住人口中选择自愿参加慢病自我管理的216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150例,糖尿病66例,男性:女性=120:96;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8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25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1.2 方法为管理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录入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

1.2.1分类随访管理 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2012年版)开展分类随访管理。1.2.1.1高血压患者 建立随访登记表,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2.1.2 糖尿病患者 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随访完成后应完整填写随访登记本,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1.2.2慢病患者自我管理①成立自我管理组:按病种将216例慢病患者分为15个自我管理组,每组15~20个人,设组长;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在组内挑选责任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骨干3~4人,优先考虑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由骨干任小组长,带领4~5人成立自我管理小组,互通联系电话便于活动开展与交流。②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先以组长、小组长、骨干为重点,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共进行12次课程,每周1次,然后由小组长带领,骨干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4~5例慢病患者学习交流如何进行慢病自我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什么是慢病,二是什么是慢病自我管理,三是如何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四是与慢病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巧,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的合理使用,血压、血糖的自我监测,与医生配合等。③开展慢病自我管理活动: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由小组长牵头,骨干配合组织4~5名组员开展活动,时间灵活,形式自由,主要是针对日常个人慢病管理情况进行交流,增进信心与管理能力。中心给每位组员提供健康大礼包(由区卫生局统一制作提供)作为自我管理工具,包括油壶、盐勺、BMI尺、计步器等,解释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二是以各管理组为单位的活动。15―20人,由组长牵头,每月1次,在中心健康小屋(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自助式体检:血压、血糖、体重、人体脂肪含量、简易心电图(必要时)等。检测结果患者个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存一份。分为纸条式打印结果与电子信息结果,电子信息结果可以短信形式即时传输到患者的手机,同时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便于对慢病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跟踪管理。慢病患者以个人账号,可登录管理网站,查阅个人检测历史记录,加强自我管理;三是以全体组员为单位的体检活动。216名慢病患者,每年一次,在中心接受免费体检,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包括内、外科,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测结果进入健康档案管理。④对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一是为每个慢病自我管理组配备1名社区全科医生,支持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二是提供自我管理活动场地:根据人员多少选择在中心健康教育室或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三是提供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四是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与每年一次的全面免费体检。

1.2.3开展慢病患者家庭管理①培训高血压患者家属学会血压测量、体重测量、体质指数BMI尺测量、药物的合理使用、盐壶、油勺、计步器等。由高血压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帮助患者测量血压,督促患者就医,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坚持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②邀请糖尿病患者家人共同参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帮助患者测血糖并督促患者执行医嘱和配合医生工作,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等注意事项及应对处理措施,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定期做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及眼底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可能,并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心理健康 。

1.2.4健康宣教 加强慢病相关知识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如讲座、健康教育画廊、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张贴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慢病患者对慢病知识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患者反复进行慢病防治知识教育,使他们明白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严重性。

1.2.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配对设计x2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见表1、表2

表1 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不同观察指标变化情况[n(%)]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84.45% 96.65% 6.26

高血压治疗率 76.83% 93.05% 12.32

血压控制率 74.05% 92.81% 13.21

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控制 73.23% 85.67% 8.37

表2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脂、腰围、体重及BMI均值比较(±s)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总胆固醇/(mmol.L-1) 4.06±1.02 4.01±1.11 6.83

甘油三脂/(mmol.L-1) 1.81±1.07 1.32±1.14 5.4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1.23±0.45 1.47±0.36 7.8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2.63±0.82 2.72±0.53 0.32 >0.05

腰围/cm 88.72±9.36 86.22±8.41 4.71

体重/kg 68.35±12.43 66.56±8.31 3.76

BMI/(kg/m2) 26.22±3.41 25.35±2.82 4.54

2.2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见表3、表4

表3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效果评价统计情况(% )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9.27% 90.57% 74.63

体育锻炼率 24.75% 80.15% 43.32

饮食控制率 29.35% 88.32% 60.13

治疗率 24.68% 90.35% 82.25

控制率 13.35% 56.67% 43.14

吸烟率 30.25%) 13.37% 7.37

表4 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糖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血糖(mmol/L) 9.03±2.52 4.87±1.11 16.83

血压(mmHg) 140.33±12.41 125.23±9.62 12.82

OGTT(mmol/L) 13.41±1.97 9.38±1.04 15.01

TG(mmol/L) 1.43±0.26 1.21±0.16 9.82

TC(mmol/L) 5.63±0.42 5.02±0.37 9.46 >0.01

GHbA1(mmol/L) 3..46±0.87 2.23±0.33 28.02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提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开展慢病的监测和危险因素的干预,直接服务于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能在慢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2] 。

本研究对216例慢病患者开展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及健康宣教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结果显示,慢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管理初期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血压、血糖方面也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改善,证明初步管理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BMI增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能够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3]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心脏病等卒中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等大众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干预前升高,BMI值、腰围、体重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这进一步佐证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传统的服务模式,患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影响了病人治疗积极性的发挥。本研究显示,慢病自我管理活动形式,通过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患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慢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掌握了疾病自我治疗的技能,从而提高了社区慢病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达1.6~1.7亿,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66.9%,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数字将更创新高。而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仅为25%,合理治疗率为12.5%,有效控制率为3%。由高血压所带来的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患者,降低急慢性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尝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95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59.53?.47)岁。随机将95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治疗用药。实验组的50名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如下:

(1)进行健康宣教,讲解高血压的诱因、并发症及降压药物,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自我保健。

(2)测定血压,建立个人档案,教会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并告知患者血压的判定标准,至少每3天来测量一次血压,并进行记录,如果发现患者血压过高则告知病人需连续监测3天或3天以上。

(3)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频繁换药,24h合理降压;坚持连续用药;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指导患者的饮食:低盐低脂,禁烟限酒,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增加含钙和钾的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喝浓茶和咖啡;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晚餐要少而清淡。

(5)指导患者适量运动。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情况,制定不同运动方案。

(6)电话随访和家访,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适当调整与改进。

(7)确立高血压分级诊疗制度,如血压达到180/100mmHg中的任意一个参数时,由社区医院开具转院证明到三级医院入院进行系统治疗。

(8)与社区居委会等合作,建立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文娱活动、相互交流和监督。

(9)发放问卷调查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根据半年的随访情况来评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血压恢复平稳正常,舒张压下降>20mmHg;有效:经过治疗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舒张压下降10~20mmHg;无效:经过治疗后血压仍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X100%。

每位研究对象均填写“高血压预防控制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以及被研究对象的社会心理状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

2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对比(xs,mm Hg)

高血压知识在干预前优、良、差分别为:9(18%)、17(34%)、24(48%),干预后优、良、差分别为41(82%)、8(16%)、1(2%);自我保干预前健优、良、差29(58%)、13(26%)、8(16%),干预后优、良、差41(82%)、8(16%) 1(2%);心理状态干预前健优、良、差分别为16(32%)、19(38%)、15(30%),干预后为38(76%)、10(20%)、2(4%);高血压并发症在干预前优、良、差分别为21(42%)、24(48%)、5(10%)干预后变为41(82%)、9(18%)、0。

实验组在自我管理效能、政策资源利用和医疗资源利用,干预前后的构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表明社区护理高血压方案的建立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且疗效显著。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显示40~60岁为高血压的高发阶段,60岁以上最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3讨论

对于高血压的常规护理模式,仅为用药护理;但因为患者对于高血压这一疾病的了解较少,导致高血压患者不规律服药和自行增减剂量致使高血压的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更严重者则会导致高血压危象的发生等。因此在社区护理中建立有效的高血压控制方案并M行个体化的调整以适应更多各类不同的高血压,由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实验通过对高血压方案的有效建立实施,为病人建立个人病案以及诊疗方案,并根据病人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结果显示出该社区护理高血压护理模式的建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总死亡率,且该护理模式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4结论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高血压护理模式的建立使得血压的控制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性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减轻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帮助病人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一模式的建立及应用将造福众多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为大众健康提供了更有利的方向,值得全面推行,造福于大众。

(指导老师:余红梅)

基金项目:该课题为大学生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伟.高血压社区护理管理模式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9,13(18):135-136.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07-03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2]。在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且发病率逐年攀升[3]。高血压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超重、肥胖、过量饮酒和高盐低钾膳食[5]。如何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与监测,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与关键[6]。本研究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实施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等方式进行健康管理,了解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本院老干部门诊定期就诊的老干部,入选标准:年龄≥65岁,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8]。管理时间为2年,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90例符合标准,男85例,女5例,平均年龄(78.99±9.37)岁,大学及以上87例,高中2例,初中1例。职业:均是离退休人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药物治疗情况等基线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

为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收集个人详尽的健康信息档案,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对其进行2年的危险因素干预管理。健康管理方式:①每月上门巡诊,监测血压、心率、体重;每年进行2次全面的健康体检。②健康宣教:许多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一知半解,采用专题讲座、咨询、个别指导、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③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患者控制热量摄入,控制高脂肪、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食盐摄入量≤5 g/d,禁食腌制品、蛤贝类、皮蛋等含钠量高的食物,戒烟酒。④运动干预:建议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自身体力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或耐力性运动为主[7],比如太极拳和老年健身操活动。⑤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保健护士制作每种药通俗易懂的作用、副作用、用法的卡片,指导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主动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⑥疾病处理:因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常在休息或夜间发病,提醒患者常用药及备用药放在随手可取处,发生头疼、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及时服用降压药,若不缓解及时就医。⑦体重干预:对体重超标者制定减肥计划,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三餐热量分为2/5、2/5、1/5。肥胖者适当增加运动量。⑧情绪干预:避免患者受到精神刺激和创伤,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⑨心理支持和疏导:根据老年人易产生恐惧感、孤独感、犹豫感等特点,给患者心理上疏导,指导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物理检查指标:体重指数、血压水平;②实验室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③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心理;④健康宣教效果的指标:服药的依从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疾病的应对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重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对比

健康管理后,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积极的干预,体重指数总体有统计学差异(F=3.535,P=0.03),管理2年后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总体有显著性差异(F=53.915,P < 0.01),管理1年、2年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管理2年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舒张压总体有显著性差异(F=23.646,P < 0.01),管理1年、2年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胆固醇管理1年、2年和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健康管理前后行为生活方式比较

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在1年、2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干预时间越久越有效果;与建档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健康管理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疾病应对能力的比较

通过健康管理,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规律服药的重要性,1年后服药依从性差者24.5%,2年后减少了36.7%;几乎不了解疾病知识者分别减少了11.2%、65.6%;应对疾病的能力差者分别减少了8.9%、53.3%。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各项观察指标与建档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都已识别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证实了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美国的JNC7[8]、欧洲2003年高血压防治指南[9]、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0]等,还强调了对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早期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并强调其他危险因素和疾病的干预治疗的重要性。健康管理能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医疗需求,在疾病知识掌握、自我保健意识、血压达标、心理状态、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1]。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2年有计划的健康管理,发现体重指数、血压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胆固醇管理1年、2年和建档时比有统计学差异(P

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1年、2年后,吸烟者分别减少了7.8%、18.9%;饮酒者分别减少了8.9%、20%;饮食结构差者分别减少了30%、45.6%,饮食合理者分别增加了2.2%、18.9%;基本不运动者分别减少了28.9%、43.4%,运动适量者分别增加了6.7%、35.6%。据1993年全国抽样调查统计,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静态生活时间的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13]。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深化健康教育内涵,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最基本的措施,将干预血压、血脂、血糖并重,采取全方位的防治策略。郑庆梅等[14]研究发现对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在预防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论是JNC7指南,还是ESH/ESC2003指南和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强调了将改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首选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1、2年后,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减少了24.5%、36.7%,良好者增加了6%、32.3%;对疾病几乎不了解者分别减少了11.2%、65.6%,掌握良好者从无变化到增加了2.2%;疾病应对能力差者分别减少了8.9%、43.3%,应对能力良好者从无改变到增加了1.1%。说明通过各种方式的长期、反复、不断的健康教育,患者能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健,学会自我管理。我国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揭示了我国高血压的特点: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吃药)[15]。大部分无症状高血压病患者不重视、不治疗;一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病过于重视,对各种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对控制血压的信念动摇,使服药依从性下降,致使血压控制不达标。

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连续不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16]。陆勇等发现目前我国社区对慢性病干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患者和干预人群的跟踪随访,慢性病管理效果难以分析评估。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克服困难、不断总结、长期坚持健康管理。

总之,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慢病率的上升、医疗费用剧增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迫切需求。高血压病的防治是一种多途径、全方位的战略防御战。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以提高知识水平为前提、充分调动患者内在动力为手段的新理念,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玉薇,黄冠颖.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近期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0,31(22):3625-3627.

[2] Ezzati M,Lopez AD,Rodgers A,et al. S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J]. Lancet,2002,360(9343):1347-1360.

[3] 尤川梅,熊先军,吴月华,等.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13-516.

[4] 李立明. 流行病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61-1071.

[6] 李华英,胡宝珍.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227-228.

[7] 刘秀梅,吴俊杰,段荣梅.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 护理研究,2007,21(7):1915-1917.

[8]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the JNC7 report[J]. JAMA,2003, 289(19):2560-2572.

[9]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Committee. 2003 Eeropean Society of Hypert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Hypettens,2003,21:1011-1053.

[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11] 张艳,呼延小媛,孙俊芳. 社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5):359-361.

[12] 曾金生,刘东平,杨艳红.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子的社区干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44-847.

[13] Lsommaa BA. 主要健康危害:新陈代谢的综合症状[J]. 生活sci,2003,73:2395-2411.

[14] 郑庆梅,罗建中. 健康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干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39-840.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7)

临界高血压本身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太多的身体危害,但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全身细小血管会有一定的硬化,当出现临界高血压出现后会非常容易转为更高级别的高血压症状,也可以认为临界高血压是提醒老年人注意血压问题的一个警告信号。做好老年人临界高血压护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114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1]。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9±5.6)岁;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1±7.3)岁。所有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未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加强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仔细讲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和护理意义,让患者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2-3];讲解临界高血压与一般性高血压的区别,让患者放松心态,使其了解临界高血压并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危害,如果护理得当连药物治疗都可以不用进行;讲解导致血压偏高是因为偏食肥腻且疏于锻炼导致的,使其明白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必要性;讲解研究以及熬夜对血压的影像,使其明白远离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处。

1.2.2心理干预 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由于年纪过大的原因,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较常人更易焦虑、躁动,难以配合临床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护理干预措施,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减少患者逆反心理,使患者对自身高血压症状有一定认识,使患者明白参与锻炼及治疗中的重要性,给予患者足够心理安慰,促进疾病恢复。

1.2.3饮食干预 在心理干预基础上,使患者进一步明白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减少高热量肥腻食品的摄入,严格控制体重[4-5];在患者自愿基础上使其慢慢改变自身饮食习惯,更好控制自身血压水平。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 显效:1年内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舒张压在85 mmHg以下,无其他症状出现;有效:1年内血压偶有波动但身体无异常症状,舒张压在95mmHg以下;无效:舒张压维持在99mmHg附近,甚至更高,身体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显效和有效规定为总有效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有效率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自身心脑血管功能退化,罹患高血压疾病的概率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当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症状后,其自身器官、血管并无器质性病变,不用采取特别治疗方式,但值得引起高度警惕,临界高血压是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功能异常的一个警告信号,如果不引起重视,容易进阶成更严重疾病。老年临界高血压并不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出现临界高血压后可及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压恢复正常。老年临界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指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既往史、饮食习惯、烟酒史进行全面地的了解,了解患者发生血压异常的原因,如果患者不良习惯较为严重,应根据其性格及文化水平详细了解其生理、精神的需要,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再采取相对应护理方式,护理过程中要随机应变,不能一成不变,在护理的不同时段也应该根据患者血压变化以及生活习惯改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健康知识指导。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文化等因素才能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延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20(3):177-181.

[2]程学铭.高血压、脑卒中的社区人群防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4(2):91-95.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8)

1.1 对象 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18~79岁(平均64.4岁),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并按《指南》的方法进行危险分层,其中1级高血压234例,占61.3%;2级高血压91例,占23.9%;3级高血压57例,占14.9%;低危47例,占12.3%;中危213例,占55.8%;高危/很高危122例,占31.9%。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填写“高血压临床资料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腰围、籍贯、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烟酒情况、高血压病程、既往服药情况、最高血压、主要临床症状、家族成员患病情况、其他病史、心电图结果、生化结果等情况,并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

1.3 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对所有患者,根据血压和危险分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措施,非药物治疗强调以限盐为主,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要求小剂量单药或联合用药,药物搭配合理,坚持长期服药,以便平稳控制血压。并加强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对于低危患者要求每2月复诊一次,中高危/很高危患者要求每月复诊一次,根据复诊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

1.4 资料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8.2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规范化管理6个月后,患者的整体血压控制率提高到75.7%,干预效果为51.4%,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提高到87.2%、73.7%、74.6%,与规范化管理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患者规范化管理前后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规范化管理前规范化管理6个月干预效果

总体患者血压控制率(n=382)93(24.3%)289(75.7%)*51.4%

危险分层

低危(n=47)19(40.4%)41(87.2%)*46.8%

中危(n=213)53(24.9%)157(73.7%)*48.8%

高危/很高危(n=122)21(17.2%)91(74.6%)*57.4%

注:规范化管理前后比较P

3 讨论

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发展为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还在于它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大量的研究证明,有效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少高血压的危害,降低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据调查[2],我国疾病总死亡的第一位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由于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使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高血压的防治技术相对成熟,干预措施明确,并且治疗效果肯定,诊断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 历次的高血压调查情况来看,高血压控制率仍较低。2002年我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为30.6%、24.7%和6.1%,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与忽视高血压的长期规范化管理不无关系,所以推广和普及基层对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在规范化管理之前,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仅为24.3%,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控制率显著提高,达70%以上。对于不同危险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控制效果也非常显著。说明在基层开展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适宜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防治水平,而且改善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进而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此外,定期不定期的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增强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危害性和终身服药等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其主动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和治疗信心,对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高血压的控制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增武,王文,王馨,等.社区高血压控制:方案及患者基线特点.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P21P24.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9)

【关键词】

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Carlene等测算,由高血压造成的早死人数达760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13.5%,另外高血压还将引起54%的卒中和47%的缺血性心脏疾病[1]。高血压已成为人类生命安全的潜在杀手,对人们的健康与生命质量产生巨大影响。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其健康水平最有效措施[2]。本研究对深圳市光明新区社区所登记的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高血压患者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深圳市光明新区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所登记的于2014年12月30日前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方法以深圳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所登记的高血压患者名册为基础,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40名患者,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经过培训的慢性病管理医生电话预约门诊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经过校正统一品牌的血压计间隔5分钟测量静息状态下血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患者的血压值。调查表以《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的开发》中有关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为基础[3],共20个条目,内容包括饮食行为管理、运动行为管理、心理行为管理以及治疗行为管理等。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AS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正态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共调查640名患者,有效问卷640份,有效率100%;男女比为1∶1.11,平均年龄58.36±11.46岁;初中及以下文化与高中(中专)分别占53.37%和41.42%,以及深圳市户籍占8.63%(30/640)。在所有调查对象中Ⅰ、Ⅱ、Ⅲ高血压患者各占74.31%、21.38%和4.31%,并4.69%具有并发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退等);另外病程为<1年、1~3年、3~5年、5~10年及10年以上分别占8.28%、17.34%、42.81%、21.88%和9.69%。

2.2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个体得分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检验DKS=0.23,P=0.47),平均数为71.59±15.21分,各条目中平均得分最高为多次新鲜蔬菜水果项4.51分,最低为感到情绪困扰时,请心理医生或工作者给予指导或治疗项1.90分;平均得分好过4分的条目2项,平均得分低于3分的条目2项,具体见表1;另外各条目得分均在4分以上个体占总数的3.75%(24/640)。

2.3血压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相关性调查对象平均收缩压为132.17±17.32mmHg,平均舒张压为85.49±15.28mmHg,收缩压(正态检验DKS=0.16,P=0.58)与舒张压(正态检验DKS=0.98,P=0.19)均服从正态分布。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个体得分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收缩压=-0.13(F=7.87,P=0.00)、r舒张压=-0.21(F=6.63,P=0.00);相关系数差异性显著检验分析得,r收缩压与r舒张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Z=2.59,P=0.01)。

2.4病程与并发症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病程不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F=8.36,P=0.00),见表2;两两比较得,病程<1年与5~10年(t=-2.39,P=0.02)、<1年与≥10年(t=-4.81,P=0.00)、1~3年与5~10年(t=-2.29,P=0.02)、1~3年与≥10年(t=-5.08,P=0.00)、3~5年与≥10年(t=-4.60,P=0.00)、5~10年与≥10年(t=-3.37,P=0.00),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布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3。具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个人得分为85.65±5.84分,而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得分为70.90±15.20分,有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个人得分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t=-5.29,P=0.00)。

3讨论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及卫生知识快速提升,慢性病已经取代传染病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作为慢性病其中的一种,其在本身带来危害的同时,作为一种中间状态,其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血压控制良好能够有效预防1/3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4]。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控制血压的最有效措施。本研究对光明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量表测量显示,患者人均得分为71.59±15.21分,总体得分情况偏低,并且只有2个条目患者平均得分超过4分,这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执行不高,但高于余启萍对乌鲁木齐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2]。由于现阶段有关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执行情况研究极少,尚不能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而具体条目统计显示,患者在饮食控制、情绪自我管理方面执行情况较为良好,但在运动次数、服药依从性、病情变化处理等执行较差,结果与多数研究结果相似[5-7]。本研究还发现,在感到情绪困扰时,请心理医生或工作者给予指导或治疗方面患者平均得分仅为1.90,这可能与现阶段心理咨询资源较稀缺以及居民对心理咨询认同度较低等有关[8-9],另外,起床活动管理中,缓慢起床,醒来时先在床上躺30s,双腿下垂30s再开始下床活动平均得分也只有3.

19分,这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年轻化以及绝大多数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有关。自我管理行为作为控制血压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发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存在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重要实践支持;相关数据提示,自我管理行为对舒张压的影响比其对收缩压的影响更加明显,与多数自我管理活动对血压影响效果评价结论一致[5-6]。相关证实自我管理行为执行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病程与是否发生并发症表现更加突出[2]。在本研究中,同样发现不同病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病程延长,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增加,并在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达到顶峰,这可能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出现并发症,而让其更加注重自我管理行为有关[10]。虽然本研究所采用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并能较好地反应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由于该量表属于新开发,其运用不多,本研究缺乏一定的对比性,研究结论仍需要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carleneMMLawes,StephenVanderHoom.GIobalburdenofblood-pressure-relateddisease,2001[J].Lancet,2008,37(1):1513-1518.

[2]余启萍.乌鲁木齐市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

[3]张萍.高血压前期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测量表的开发[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4]SarikayaH,FerroJ,ArnoldM.StrokePrevention-MedicalandLife-styleMeasures[J].EurNeurol,2015,73(3-4):150-157.

[5]ChandakA,JoshiA.Self-managementofhypertensionusingtechnologyenabledinterventionsinprimarycaresettings[J].TechnolHealthCare,2015,23(2):119-128.

[6]PerezA.Self-managementofhypertensioninHispanicadults[J].ClinNursRes,2011,20(4):347-365.

[7]BosworthHB,PowersBJ,etal.Patientself-managementsupport:novelstrategiesinhypertensionandheartdisease[J].CardiolClin,2010,28(4):655-663.

[8]谢笛,刘云,张冉,等.长沙市心理门诊现状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7-60.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多种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心力衰竭[1]、肾损害的常见病因,全球大约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都归因于高血压。随着对高血压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指南不断提出,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均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我结构对辖区内居民所进行的调查,总结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对我辖区内1200名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46.5±4.7)岁。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机构高血压患者筛查及基线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治疗措施,进行调查,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管理,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控制情况。

1.3 高血压入选标准

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患者血压<140/90mmHg。年轻人(18~40周岁)、糖尿病、心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岁)血压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压建议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

高血压与家族遗传、环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明显相关性,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比较 经过系统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189例,达标率78.7%。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的死亡,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控制血压发展到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使心血管预防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转移。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做到“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高血压读数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重度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救治[3],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是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2 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措施

3.2.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营养素,蔬菜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每人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以三口之家为例,500克(1袋)食盐应吃30天左右,尽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盐,少腌制咸菜,必要时将腌菜、咸菜清洗降盐后再加工食用;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即用餐荤素营养搭配,少荤多素。强调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重点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响健康的因素[4],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与前提。

3.2.3 药物管理 结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合并症,进行用药指导,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社区医生负责具体实施,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仍不能达标时要加用第3种药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个人承担血压控制的所必需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活动[5],这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要强调连续、综合、主动、预防的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使血压控制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于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81.

[2] 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375.

上一篇: 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 下一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