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3:59

低碳经济培训

低碳经济培训篇(1)

(2)重点低碳项目培训。强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碳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低碳试验试点培训,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区及产业集中区,进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建设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集中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化,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立节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区能源与交通保障系统。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针对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引导,减少试点商业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会构建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使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教育培训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低碳教育培训的领导,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加强政企信息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实行奖惩制度,每年对低碳教育培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加强低碳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通过专项规划、低碳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分解,确保低碳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公示、评价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另外,发挥规划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功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培训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研究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训规划,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碳汇等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相关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法制,对违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投资政策、项目招标、征用土地和执法等方面,适度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兑现在招商过程中的承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设,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同时,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低碳经济培训篇(2)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7-0071-04

一、低碳经济及其特征

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该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1]。该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此后,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2]。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中将低碳经济概括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3]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小组组长冯之浚教授将低碳经济概括为“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本要求是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基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尽管上述概念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相近的内涵:在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① 战略性[5]。气候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也是低碳经济的实施主体,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对其经营管理进行战略性调整。

② 可持续性。低碳经济则强调更高的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同时,社会福利水平不因此而降低,不为了减排,抑制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这种经济模式通过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③ 创新性。低碳经济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必须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调整经营结构,提高能源和材料利用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而我国的经济支柱不少属于高能耗产业,对碳的依赖性很高。随着中国逐渐承担温室气体控排减排的国际责任,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将逐渐成为企业面临的约束性条件,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高的企业将会面临显著的合规风险[6]。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从事简单加工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来说,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压力将会更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会迫使这些没品牌、没知识产权的粗放型生产企业进行经营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二)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产品符合低碳标准

首先,面对全球低碳环保的大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产品低碳环保指标要求,竞相推出更加严格的环境管制标准。碳排放受到限制,碳税和碳关税越来越高,这对出口企业的产品提出了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因此,产品低碳化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无法逃避的问题。其次,随着低碳消费理念的不断渗透,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低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提出了低碳化要求。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企业在产品上标注“碳足迹”,那些无法给产品标注碳标识的企业将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此外,为保证产品符合消费者的环保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产品也提出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并要求提供“碳足迹”数据。当前已有很多企业如沃尔玛、宜家、百安居、富士康等从供应链着手,将温室气体管理纳入公司的采购标准和供应商考核标准[7]。

(三)低碳经济要求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

随着低碳产品需求的日益旺盛,消费者青睐低碳产品的行为选择最终必然会传导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会被市场拒之门外。低碳经济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这就要求企业改变其产品导向、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废物的排放与处理等,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低碳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使得企业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投入、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所面临的要素市场环境和产品市场环境,并且影响到企业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在内的运营状况,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市场、业绩及其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限制含碳原料使用的政策也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如对碳排放征收高额的碳税,无形之中会加大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政府对“碳”能源的限制,会导致企业所需能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冲击企业成本结构。因此,企业成本降低压力迫使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厉行节约,削减开支,如通过降低照明及供热能耗、重新设计配送系统、进行远程办公与电话会议、削减差旅开支以及废弃物的减少与再生利用等内部挖潜措施使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活动低碳化。

三、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经营向低碳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经营低碳化转型的核心力量。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对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新要求

首先,企业低碳化经营要求人力资源调整经营与生产理念,形成“低碳”意识。要求员工了解全球、全国以及地方法规中关于碳排放问题的规定,了解企业的商业伙伴和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让员工意识到由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和价值链的环保问题给企业所带来的现实压力、风险与机遇,从而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低碳化经营理念得到员工的心理认同。

其次,企业低碳化经营要求员工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上做到低碳化。比如尽量少开私车多坐公交和公司班车,打印时尽量多使用双面,用纸时尽量多使用环保纸,存储文件时尽量多用电子文件和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餐时要量需而取、减少浪费,上班时不打私人电话和节约公话时间,随手关灯、关水,使用空调温控在26摄式度并随手关门关窗,下班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等。

(二)对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导致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必然会淘汰部分岗位,催生一些新的岗位,这些新增长起来的就业岗位需要由具有低碳环保意识、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才能胜任,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低碳岗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此外,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也会对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

(三)对人力资源结构的新要求

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而创新就需要人才,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低碳专业人才作保障。对企业而言,低碳专业人才主要是指与低碳相关的产业或行业中具体从事低碳研究、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从事减排机制的碳交易人才。由于在高碳发展模式下社会没有专门培养上述低碳专业人才,企业也没有储备相关人才,这就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挑战,需要调整现有人力资源专业结构,提高低碳专业人才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的比重,以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的要求。

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不同于高碳经济下的要求,更多的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人才上,这种人力资源的重新整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适应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因此,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必须结合低碳经济思想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效益。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企业战略位置来考虑,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与企业其他方面相结合的统筹全面管理,对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探索不够深入,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传统管理模式上,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

(二)企业低碳型人才供需不平衡

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企业急需的低碳人才主要有节能减排、新能源、垃圾处理、废水处理和空气处置等相关领域[8]。但由于我国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这类人才数量不多,而目前这部分岗位市场需求较大,基本属于“僧少粥多”,很多低碳企业招不来“低碳人才”,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的供需结构不平衡。

(三)企业对低碳型人才的培养不够

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必须增加更多的“低碳岗位”,以及需要更多的“低碳员工”,这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背景、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等。要使人力资源胜任企业低碳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对人力资本有所投入,但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缺乏,只是关心[前的利益,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开发。这些造成了企业对低碳型人才的培养不足。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低碳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都提出新的要求,要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低碳经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须靠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保障。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招聘、培训开发、激励等环节都不能很好的达到调动员工投身企业低碳经营积极性的效果,必须结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机制上进行创新和完善。

五、低碳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水平无法适应企业低碳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必须赋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新的内容与使命,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塑造企业人力资源低碳理念

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方向标。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实力、技术领先、业务规模等,节能减排能力、单位产值碳排放、产品低碳标准等也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这些新型竞争力的实现需要有低碳文化理念作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教育培训每位员工都具有低碳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要体现绿色、低碳原则。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将节能减排、单位产值碳排放等方面作为重点KPI进行考评。通过制度、考核来唤醒每个人的低碳意识,激发低碳行为,创建低碳产品和品牌的企业经营新模式。

(二)培养、选用适合企业低碳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

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低碳发展要依赖高产出、高效率、低能耗,这取决于低碳型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上保证满足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此,企业一方面应尽力引进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低碳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个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三)提高人力资源的低碳技能、素质和责任感

企业低碳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人力资源胜任低碳化经营工作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组织系统的培训,积极开展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低碳责任感和技能。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低碳化管理变革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与开发。如对于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国际上新颁布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我国已签署的国际低碳公约、国家、行业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和条例,提高驾驭低碳经济的管理能力;对于技术人员,应了解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向和最新信息,掌握低碳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对于营销人员,应了解企业产品低碳设计特点及环保性能,增强宣传企业低碳形象的责任意识,掌握将企业的低碳理念传递给顾客及捕捉顾客的方法和技能[9]。

(四)激励员工低碳节约行为,约束员工高碳浪费行为

企业应明确激励或约束的关键行为,让员工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上做到低碳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将员工的低碳行为绩效纳入考评体系。在制定企业低碳经济绩效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其逐层分解,并根据企业成本预算及低碳化目标,制定考核细则,最终形成员工低碳行为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在考核的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建立起与低碳行为绩效考评指标相对应的薪酬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企业低碳经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低碳绩效有直接贡献的员工,可以根据成本降低程度或社会效益的高低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树立标杆形象,带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低碳发展之中。

(五)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低碳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仅要促使员工行为低碳化,而且要做到管理活动自身低碳化。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各环节中,都要贯彻“低碳”理念。人力资源规划低碳化要求系统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制定出企业低碳型人才的供求平衡策略,以支撑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招聘低碳化要求采用低碳化的过程和手段,以最低的招聘成本和最环保的方式完成招聘任务,如采用电子化招聘,极大地节省各种社会资源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培训低碳化要求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避免培训的铺张浪费;在培训过程中,灵活运用培训的手段和方式,适当应用计算机辅助培训、网络培训、多媒体远程培训等新兴技术培训手段;对低碳培训进行监控与管理,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效果。绩效考核低碳化要求企业将低碳行为绩效纳入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中,设计员工低碳行为KPI,据此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引导员工产生有利于企业提升环境绩效的低碳行为。薪酬管理低碳化要求企业设计与低碳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对员工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

[参考文献]

[1] UK Government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2003.

[2]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2.

[3] 张坤民,等. 低碳发展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4] 冯之浚. 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9(12):18-23.

[5]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6] 邓梁春.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J].世界环境,2008(6):60-62.

[7] 祝福冬.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碳管理探析[J].企业经济,2010(7):51-54.

[8] 朱海滔. 培养低碳人才“烧”旺低碳经济[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45-47.

[9] 孙会,贝金兰. 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 企业活力,2011(2):57-59.

A Stud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Effects of Low-carbon Economy

on Human Resources of Enterprises

Li Gang

低碳经济培训篇(3)

强化低碳审计工作,降低低碳审计风险

传统的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主要着力于碳源的负债确认问题与碳汇的资产确认问题,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低碳审计工作,在传统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一方面是充分披露因废弃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通过降低低碳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起到降低碳审计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应积极开展计划审计工作,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保障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低碳经济培训篇(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26-03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行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以企业为对象研究其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模式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1]。于是,有关企业低碳经济评价及核算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探索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如国际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及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等专业组织提出了与碳排放直接相关的规范[2]。国内则主要运用污染损失法和治理成本法对低碳经济相关情况进行核算评价,如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3]。微观方面,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环境会计理论历经二十载发展已渐成熟,但将其付诸实践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就目前而言,尽管学者对企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多方研究,然而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企业的被动地位及经济利益不直接相关的意识导致其对待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态度消极,这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之一。因此,本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企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收益核算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企业普通生产模式和低碳生产模式的成本及收益变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企业采取低碳生产模式是否利大于弊,以期用确切的数据坚定企业决策者低碳发展的决心,提高企业低碳发展主动性,从而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一、企业生产流程的低碳分析

(一)企业低碳生产流程

企业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之分,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性生产的经济组织,商业企业则是从事商业的经济实体,前者为社会提供实物产品,后者则为社会供应货物或劳务 [4]。然而不管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其生产流程是大同小异的,都是经过能源及原料的投入、员工进行生产、产品产出及排废这三个阶段。考虑到低碳经济元素的企业生产流程,除在前两个环节进行改进外,还要在排废环节加入回收再利用的工序(如图1所示)。

(二)企业低碳生产的影响因素

1.微观因素。在不同生产阶段,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在初始阶段即能源及原料的投入阶段,影响企业低碳生产的因素主要是能源使用结构;在中间阶段即员工投入劳动力进行生产阶段,影响企业低碳生产的因素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使用及低碳生产执行;在末尾阶段即产品产出及排废阶段,影响企业低碳生产的因素主要是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效率及环境治理投资。

2.宏观因素。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政府和社会。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引导、优惠激励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近年来,中国公布的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有《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等,通过政策、法规的国家强制力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国家通过激励政策如节能专项资金、政府表彰奖励、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对企业进行正面引导,鼓励、支持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5]。社会对企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则主要是舆论监督的方式,以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束缚来迫使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责任,尽可能多地消除企业活动的负外部性[6]。

考虑到各阶段影响因素的企业低碳生产流程图(如图2所示)。

二、企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企业的成本—收益低碳核算指标

根据上文对企业低碳生产各阶段影响因素的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并考虑到核算指标的灵敏性、可计量性、数据易取得性等特征,本文拟选取企业低碳成本—收益核算指标体系为一级指标,低碳生产成本和低碳生产收益两个二级指标,并下设若干三级指标,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企业低碳成本—收益核算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指标解释

由于本体系对企业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因此所用指标均采用变化值作为指标衡量值,即本指标体系中成本或收益均指变动成本或变动收益。如低碳能源成本=低碳生产能源投入成本-普通生产能源投入费用;又如员工培训成本=员工低碳生产培训费用-普通生产员工低碳培训费用,由于普通生产一般无低碳培训,因此员工培训成本=员工低碳生产培训费用-0 =员工低碳生产培训费用。

同时,在该指标体系中,低碳能源成本C1指的是采用低碳生产方式而导致能源投入的增加;员工培训成本C2指的是为提高员工低碳生产理念和低碳生产技能而进行的培训工作所增加的投入;管理成本C3是指因进行低碳生产而增加的相关管理费用;低碳技术成本C4指因采取低碳生产进行的技术研发或改进而增加的成本;排放成本C5原指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而导致的成本增加,包括碳税、排污费等。在本体系中,排放成本C5指采用低碳生产模式导致的废弃物排放成本的变化,一般是负的变化;环境成本C6指企业因采取低碳生产而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变化;利润低碳收益R1指企业因采取低碳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利润的变化,该变化既包括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带来的销售额导致的收益增加,又包括因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二者之和就是利润低碳收益;环境收益R2指企业采取低碳生产方式而对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该指标为定性指标;回收收益R3指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副产品而获得的收益;政策优惠R4指政府对低碳生产类企业采取的奖励性优惠政策,如财税[2008]156号、157号规定,国家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及再生资源增值税予以免征、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措施,以鼓励企业低碳发展[7];政府支持R5指政府对低碳生产类企业的审批、上市等发展需要给予的政策性便利与支持,该指标为定性指标;企业形象R6指企业因采取低碳生产方式而在社会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属企业的无形资产,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三)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考虑企业生产的规模、产品种类等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采取低碳生产方式所导致的成本与收益变动情况。我们设定函数如下:

f(X)=ΔR-ΔC

其中,ΔR=Ri,ΔC=Ci, ΔR和ΔC分别代表采用低碳生产模式后变动收益和变动成本的总和。

f(X)即代表采用低碳生产模式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f(X)的意义为:当f(X)大于0时,说明企业采用低碳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利润的增加;反之当f(X)小于0时,则说明企业采用低碳生产模式损害了企业的既有利益;当f(X)等于0时没有变化。

三、结论

本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企业生产流程及其低碳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企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收益核算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其相关指标和模型进行了定义、解释。据此我们可以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变动成本及变动收益进行核算,且通过明确的数字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利与弊,更易于打动企业决策者,督促企业主动采取低碳发展模式,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另外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相关定性指标的赋值、所建模型参数的控制等,尚需进一步妥善处理,这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London: TSO,2003:2.

[2] 王仲兵.试论低碳经济与会计应对[J].会计之友,2011,(4):8-11.

[3]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J].环境经济,2006,(34):10-16.

[4] 王邦兆.企业管理概论:第2版[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低碳经济培训篇(5)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煤炭企业各类人才具有较强的低碳理念,并能够践行这种理念,从而对人力资源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从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必须更为注重低碳理念的践行,必须将低碳作为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整个规划的基本理念。其次,从规划的主要内容来看,必须体现低碳的内涵,如在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中要有低碳化的渠道。再次,从规划的保障措施来看,要体现如何利用低碳来推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

(二)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影响。首先,从人力资源培训来看,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必须在培训的内容中适当加入低碳的内容,以帮助职工掌握低碳行为方式,如在选煤过程中,要求职工对一些品质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煤炭进行集中处理,再如在煤矿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根据煤矿瓦斯等的分布情况,尽可能的对其进行利用等等,通过这种培训在职工内部形成一种倡导节约的理念。其次,从人力资源开发来看,煤炭企业要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职工队伍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推动低碳开发的人员,以保障低碳开发模式落到实处。

(三)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首先,从绩效考核的原则来看,在考核的理念上必须更为注重低碳节约,并以此指导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行为。其次,从绩效考核的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来看,必须设置低碳相关指标,如低碳消费、低碳生产等,并给与这些指标更大的权重,以倡导低碳理念。

(四)低碳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首先,从人员聘用来看,在低碳模式下,煤炭企业在人员聘用特别是高层领导聘用中必须注重具有低碳理念,必须能够践行低碳行为。其次,从劳动关系的管理来看,煤炭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对倡导低碳的职工进行嘉奖,对铺张浪费的职工则要采取惩罚甚至解聘的措施。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后续低碳经济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低碳理念得到初步倡导。首先,从宣传的角度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煤炭企业会通过新进人员培训、业务或者说技术培训等方式倡导低碳理念,这不仅深化新进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形成一种低碳理念,并指导新进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宣传、推动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从实践来看,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低碳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明朗化,部分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中所蕴含的经济涵义,如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能源节约、环境污染的减少等,再如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煤炭开采过程中不能“挑肥拣瘦”,而要事先执行完善的开发方案,有序的进行开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实际上就是对低碳经济认识的一种深化、一种应用。

(二)低碳制度初步建立。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各种规划、文件时,会积极的贯穿低碳理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可能会提出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领导,在职称职务晋升制度中可能会要求职工未受到不低碳行为导致的惩罚,在薪酬管理制度中明确薪酬与企业生产经营低碳节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管理得到初步落实。首先,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来看,部分内含低碳理念的指标已经被纳入考核范围,当前,煤炭企业基本都执行绩效考核制度,职工的薪酬会与企业的经营效率等直接挂钩,甚至与所在部门的经济效益挂钩(临聘人员即通常所说的矿工一般采取按量付费的模式,不与煤炭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挂钩),这就要求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到“低碳高效”,并尽可能的减少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会对环境带来损害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行政罚款短期内会极大的降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从而对低碳管理形成一种倒逼,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其次,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来看,一些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粗放型开采模式已经被禁止,煤炭企业内部一般会设有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督,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会将监督结果纳入到薪酬、职称职务晋升管理等过程中,从而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低碳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重视不够、实践路径不多、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低碳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首先,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低碳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本身并没有设置专门管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没有组织的推动就进一步加大了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其次,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认识来看,部分煤炭企业领导虽然高度重视资源重复利用工作,在一些行动中也支持低碳化发展,但如果这种低碳行动需要调集企业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跨分管部门调集资源时则可能“绕道而行”,转而放弃低碳行为。从职工来看,部分职工受个人利益驱动,认为低碳经济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低碳之外,这种思想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低碳经济发展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二)实践路径不多低碳行动持续性有待增强。首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利用低碳经济模式管理的项目支持,要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有实践项目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低碳发展落到实处。但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的是将低碳作为一种宣传口号,作为一种理念在倡导,没有一个持续的、针对煤炭企业实际的项目方案。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具体的低碳行动方案,要将低碳行动落实到实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行动方案,并建立配套的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体系,但当前的考核体系中既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也没有构建相应的考核方案,这就难以对相关责任主体形成一种倒逼机制,督促其践行低碳行为。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保障。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低碳发展监管制度,由于煤炭生产、销售以及煤炭企业本身的管理等行为是否低碳缺乏具体的、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缺乏具体的监管目标,且低碳经济涉及的范围广,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督难度大,从而不利于低碳理念的实施。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常态化的监督体系,要对煤炭生产、企业运作等的低碳行为进行监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包括生产、运输、行政后勤等部门在内的综合的、动态的监督体系,但目前这种体系尚未形成规模。

四、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完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这种趋势,必须更新理念、制定完善的方案,严格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培训篇(6)

按照省、州妇联的统一部署,在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志愿行动”的基础上,市妇联决定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现将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在广大家庭中开展系列低碳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广大家庭实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享受绿色时尚生活,引导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

二、活动内容

1、举行“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将由巾帼志愿者向广大家庭发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的倡议;进行承诺“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签字;举办“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专题讲座。

2、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家庭小创造、小发明征集??集锦活动。向广大家庭征集低碳、环保、绿色的金点子、小发明、小创造,将获奖的小创造、小发明刊登到《晨报》、新闻网和妇女儿童网等新闻媒体、网站上。

3、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以“春风送岗位”和“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为平台,各乡镇、街道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展示和咨询等宣传工作。

4、在全市家庭发起、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内容是:(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2)少用空调多开窗;(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5、适时推出节能减排示范社区、示范家庭和低碳生活创新明星(个人)。

三、时间安排

1、4月1日——10日,举办启动仪式。

2、4月11日——5月11日,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知识培训。

3、4月11日——5月20日,开展低碳、绿色、环保家庭小创造、小发明征集??集锦活动。

4、5月20日——25日,将活动总结和图片信息上报市妇联。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是落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深化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的具体行动。各基层妇联组织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当前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摆上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各基层妇联组织切实加强与广大家庭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对开创健康、绿色、幸福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广大家庭自觉、主动、踊跃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低碳经济培训篇(7)

城镇化与碳排放本身是一对矛盾。大部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大量使用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相关企业生产也主要是以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高碳”非清洁能源或再生能源为主,城镇化过程中碳排放必然上升。在一个“碳排放必然增加”的前提下考虑如何“低碳发展”,关键在于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不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企业角度,都需要适宜的科技支撑体系来促进低碳科技技术研究,提升地方低碳科技技术水平,增强低碳科技运用能力,创新地方低碳建设能力。

一、低碳科技支撑体系的定义

科技支撑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一种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作用。科技支撑体系,普遍观点认为:它是一个由科技资源投入,经过科技组织或机构运作,形成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

低碳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它对科技支撑体系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能够不断推动自然、经济、社会各个子系统自身的发展,体现其促进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协调社会、经济和自然等诸子系统的发展关系,使它们始终处于互相支持、互相增强、互促发展的协同互动之中,体现其协调功能。

因此,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可定义为:由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以国家和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公众为支撑主体,以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成果转化与应用、相关低碳技术知识与信息传播为内容,以提高政府、企业与公众低碳节能意识、低碳技术和新能源的应用、降低碳排放量为目的,以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的统一,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为最终目标的有机系统。

低碳科技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低碳科技资源投入数量、低碳科技组织运行效率以及低碳科技与产业结合程度等。同时,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又会影响城镇低碳建设的动力和低碳发展的进程。一般而言,低碳科技资源的投入数量越多,低碳科技组织运行越顺畅,低碳科技与产业的结合越好,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就越稳定;反之,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就很脆弱。

二、小城镇低碳科技支撑体系框架设计

小城镇大都是一、三产业的布局,不同于大中城市低碳发展的重点是节能减碳技术与零碳技术在工业中的运用,其低碳发展的重点在于资源(山、水、林、矿、历史建筑与古文化)有效开发利用与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先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合理布局,在低碳排放与保护环境的同时增产增质增效,带动城镇与乡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铸就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生活新局面。

小城镇的可持续性低碳发展,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研发利用与低碳政策保障。一方面是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加大清洁能源技术、本土化低碳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与推广利用,加快城镇农业和新兴产业的低碳技术改进与装备;另一方面是制定相关的低碳政策,引导城镇实施低碳产业布局,宏观调控城镇经济走低碳道路。由此,小城镇低碳科技支撑体系主要由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系统、低碳科技技术传播系统、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低碳科技中介服务系统、低碳科技资金保障系统、政府低碳管理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见图1。

三、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

1、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系统

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系统是一个以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为核心,高等院校、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为技术依托,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骨干,由此形成的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的低碳科技创新研发体系和机制。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系统是低碳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低碳科技技术传播、低碳成果转化等系统都是围绕其运行的。

由于国内外自然环境和地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很多国外的先进低碳技术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其技术的使用效果不尽人意,需要在国外先进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地形地貌、自然禀赋、气候条件等自身特性自主研发适应性的低碳技术和先进科技,因此,本系统的构建一方面必须是有效促进创新研发各主体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所、企业)之间紧密接触与合作,以满足实践需求为原则进行低碳知识创新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要考虑系统本身研发活力的持续。

2、低碳科技技术传播系统

低碳科技技术传播系统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集成和利用科技服务资源,通过网络化交流手段,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提供低碳技术转移服务的企业创新支持系统。其作用在于利用低碳科技技术信息传播平台,扩大低碳技术的普及面,加强科研机构、企业相互之间或交叉之间的合作,解决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低碳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3、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系统

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低碳城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构、辅助机构、中介机构构成并由此形成的体系和机制等。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能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与低碳城镇建设相结合,由应用技术形态向生产实践推广运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加快低碳城镇建设进程。

4、低碳科技中介服务系统

低碳科技中介服务系统是指由社会广泛力量参与的、为低碳科技创新和转化提供中介服务的各种机构以及由此形成的服务体系和机制,包括科技担保机构、科技融资机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产业发展咨询支撑与市场预测机构、实用人才培训机构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承担部分低碳技术转移职能。作为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技术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二是立足于自身在人才、资源、政策方面的优势,着眼于企业需求,为从事低碳产业的企业提供各种有偿或无偿服务的综合服务,主要包括创办全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研究与发展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5、低碳科技资金保障系统

低碳科技资金保障系统是指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设立的为低碳科技创新研究、低碳技术传播、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必要资金融通的综合保障体系。低碳科技支撑体系资金保障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为应急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资金融通平台和渠道,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低碳产业提供舆论宣传。

6、政府低碳管理系统

政府低碳管理系统是为整个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系统的良性运转和科技资源配置提供保障。政府行政机构运用行政与法律手段,通过制定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负责组织、实施和颁布低碳产业标准,监管和评价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综合事务,来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和规范低碳城镇建设进程。

四、小城镇低碳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措施

1、适应性的低碳科技知识与技术的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体系建设

政府应支持与鼓励高等院校开展基础研究,参与科技攻关,承担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支持和扩大民间开展多种形式科学研究,鼓励企业、个人及海外投资创办科技企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可从以下各方面具体实施。

(1)政府可以通过低息贷款和购买创业投资公司(官方或民间投资公司)的证券等方式提供融资支持,主要用于特色农业发展与技术改进。

(2)政府设立专项低碳科技开发政策性基金,扩大企业对低碳科技开发的资助,提高企业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更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

(3)建立科研网络,加强产学研联合。以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金融机构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重点产业园区和集聚区,选派一批科技园(区)长,推动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企业高新技术化。

(4)政府、金融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联手合作,在实践中形成产业孵化系统,建立大量的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拨专款实施政府资本参与计划,帮助抵御市场风险。

(5)设立专项科技成果中介试验资金和科技人员技术培训资金等项目,对科研过程中涉及的税费予以优惠或免除。

2、全面性的低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

小城镇低碳建设需要的低碳科技人才大致分为三类:低碳技能服务型人才(如生产技术指导员、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低碳产业经营型人才(如种养大户、农机专业户、经纪人、农产品加工户等)和低碳城镇管理人才(如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城镇部门干部等)。此外,由于地域差距与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高端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可考虑加强培训提升本地人员的执行力与管理能力,使其满足低碳建设的需要。具体可从两方面实施:一方面应加大基础文化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技能培训。在从业者的培训内容上,应突出专业性,对从事不同经营内容的从业者,应根据其专业性有针对性地培训。

(1)建设与完善省(市)级―县级―村镇级的三级农民远程科技培训站,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技术“二传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经纪人等。

(2)根据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地域特点,基于低成本信息终端和移动通讯网络研发运城交互式技能培训数码课件,以及劳动力/农产品供求信息采集、更新、对接与推送技术,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

(3)定期定点持续性地组织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科技活动周、群众新科技活动等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提高整体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4)设立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改善文化创新发展环境。

3、迅捷的低碳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1)搭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优化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按照“集中、统一、规范、效能”原则,以县级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为重点,现有的公共通讯设施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核心,易卫星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网络为补充,建立形成统一、规范、畅通的地区间信息网络平台。利用该平台,实施科技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实现科技信息传输快速通畅,信息共享。

(2)建立低碳信息情报中心,为村镇企业提供信息与服务。建立地方重大信息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属地化汇总通报制度,建立与基层重点单位信息交换制度;扩大科技信息传递范围,包括地县科技部门、地方重点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企业、半官方和半民间的行业协会等,利用它们为企业建立低碳科技信息情报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与服务。如,可在科技信息网站上链接为村镇企业建立专门的网站(低碳发展业者指南、低碳企业增长、企业低碳发展战略)和热线电话,提供减碳解决方案、低碳认证、低碳融资等专家门诊服务。

(3)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低碳技术目录库、低碳专家库、低碳企业库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库与,做到定期更新,以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发行和技术引进。

4、多层次的低碳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1)建立分区域分层次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如县、乡、村、屯、户一体化的推广服务。县级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上游信息的中转、识别;乡级建立信息工作站,负责将接受信息向下级传播,将农户的技术需求信息向上一级传递;村、屯建立信息接收点,负责将信息以各种方式向农户传递,发展信息员,负责收集信息,帮助农户寻找技术信息、解决技术难题和寻找市场信息。

(2)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园、专家大院等,使得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直接的与主要的科技推广者与服务者。

(3)大力发展纯公益性的科技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信息技术改进推广服务手段;建立“首席推广员制度”,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科技知识和技术应用。

(4)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定向委托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联盟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户,对其进行技术重点培训,帮助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再通过他们带头帮助广大其他农户,释放科技示范效应。

5、对接性的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1)政府层面建设覆盖县级到省的交易平台,使成果信息的供给和成果信息需求双方能够形成有机结合,完成最基础的成果收集、整体信息的、交易的过程。

(2)企业层面建设校企的合作中心、院所企业基地合作中心、科技孵化器中心等平台,使我们的研究人员进入研究领域,直接和市场结合起来。

(3)民间社会层面开展一些专项行动,通过一些科技成果的示范、科技成果的转移、科技成果的认定等等做一些示范工程,来推动成果的就地转化。

此外,在科技成果奖项设立上,应打破国家政府奖项为主体的状况,多引入行业协会与民间奖项,扩展科技技术与民众的接触面与认识的机会,提升科技人员对科技研究与应用的动力,为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五、结语

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地各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机制与解决方案,保护环境、走低碳之路已成为共识与共同选择。小城镇的可持续性低碳发展,关键点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协调,科技技术的支撑因素使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斜坡关系大为改善。本文基于低碳科技创新研究系统、低碳科技技术传播系统、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低碳科技中介服务系统、低碳科技资金保障系统、政府低碳管理系统6个子系统,设计小城镇低碳科技支撑体系,并对子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拓宽路径,以期能形成更为完善的小城镇低碳科技支撑体系。

(注:本文系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小城镇低碳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DF03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频:湖北省小城镇低碳发展的思路及重要途径[J].当代经济,2015(3).

[2] 刘勇、张郁: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11(4).

低碳经济培训篇(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旋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流,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难度提升明显。因此,对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意识不强。虽然我国钢铁企业内员工的整体水平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当前很多钢铁企业人员组成情况来看,员工的素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层次不齐,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钢厂,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随着钢铁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很多员工的整体薪酬待遇水平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这些人员对当前低碳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认可,甚至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抵触情绪,在这类群体中也存在部分钢铁企业的领导层对低碳经济理解不深的问题,虽然国家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已经提出了较多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受到部分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意识不强的影响,这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并没有高质量落实到位,虽然在短期内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随着钢铁企业内外政策环境的变化,其生产经营的成本必然持续增加,甚至会走向倒闭的深渊。(二)低碳成本信息不完善。在低碳经济模式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对于先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可变性,随着钢铁企业的不断发展,低碳成本管理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具体的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低碳成本信息,但是从当前很多钢铁企业低碳成本管理情况来看,虽然企业发展模式进入到低碳经济模式下,但是成本管理工作仍旧处于传统的粗放管理中,导致对于钢铁企业碳排放测量追踪不够科学,成本管理工作与钢铁企业所处的低碳经济模式不够切合,给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突出。(三)低碳成本管理制度不配套。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所秉持的发展理念不同,其所需的成本管理制度则必然有着较大的不同,但是从当前很多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来看,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深入到了企业上下,但是相关的财务政策并没有及时有效的跟进,具体的成本核算与管控仍旧使用的是传统的核算路径,相对于低碳经济模式对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表现出明显差距。同时,从当前很多钢铁企业所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来看,事后管理情况非常突出,对于事前规划与事中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整个成本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情况,只有当出现了成本明显增加时,才去倒查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通常情况下容易出现成本管理控制失败的情况,因此,对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与调整,已经成为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需要亟需完善的内容之一。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低碳经济培训篇(9)

二、农业从业者劳动素质低下

随着我国国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战略,但是,在农业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偏见以及看问题的不全面性,很多人觉得农业是不需要技术的,在决定报考专业的时候也不愿意进入农业,是实则不然,农业是有大量人才缺口的。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需要专业性的农业专家,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从事农业的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也寥寥无几。整体的情况就是农业从业者素质低下,这在低碳经济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极为不利的,大大的减缓了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

三、改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减少环境污染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逐渐步入的低碳经济时期要求企业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既要树立正确的低碳发展理念,还要建立起低碳经济的生产结构,真正的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科学发展和低碳高效的基础之上,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目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低碳发展理念,我国所追求的GDP应该是绿色的GDP而不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找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使资源能够有效配置,有效发挥其作用,尽可能的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例如,例如,新农开发集团公司在企业内部树立了正确的低碳发展理念,建立起低碳的生产结构,尽可能的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为企业高速发展寻求了有效的道路,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实施综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其发展水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十多亿人口并且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对我们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从现在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要使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就必须要走循环化的、有机化的、科技化的、综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正确的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全方面的增加农业生产收入,在为人们提品的同时,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资源再生产率的目标,并形成低碳经济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三)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教育,提高其素质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不高引起的,人是主导其他事物的主观印象,只有人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跟上了,才能够彻底的改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国要想走科技化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就必须组织有知识、有技术、专业素质能力强的团队,定期的对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进行知识、技术的教育培训,并对他们表现良好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对新开发出的技术工具、新研究出的产品等方面的给予农业劳动者们进行培训教育。例如,隆平高科有限公司定期的对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进行知识、技术的教育培训,并对他们表现良好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低碳经济培训篇(10)

走低碳发展之路,现己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国石油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同时,石油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为走低碳经济之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很多石油企业难以摒弃以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很难扭转企业的管理理念来迎合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从而影响了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在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技术、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不仅是调整能源结构和改变传统产业经济结构的一种手段,更是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是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上,而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口号和概念,它已走向现实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消费和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对石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占得一席之地,就亟需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只有紧跟低碳经济时代的步伐,在管理创新中求发展,才能提高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大力推行在低碳经济视野下的管理创新,这其中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完善自身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在时代的变迁中,如果石油企业不跟随社会进步的步伐,改变自身落后的管理办法,那么市场终将会所淘汰它。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为了让企业结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很多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改进。而对于石油企业而言,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进行技术、观念、人才、制度的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那就是要实现正意义上的低碳管理创新。

(二)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选择

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企业要发展的前提,而当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迎合了这个前提。石油企业在低碳经济的视野下进行管理创新,不仅可以改进或者剔除以往企业中不合理的管理办法,更能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来提高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以低碳经济为视野进行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石油产业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在先进的科技技术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我国的石油企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应积极面对困难,寻求合理的管理模式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用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在石油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对策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的对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而纵观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模式来进行概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管理创新。

(一)树立新理念,强管理创新意识

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石油企业要在低碳方面进行管理观念创新,就需要冲破原有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束缚,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循序渐进地推行新理念和观念的创新。

石油企业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在企业中树立高度的低碳发展意识,让企业的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积极宣传低碳发展的新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同时,石油企业还应树立绿色设备管理理念,面推进设备绿色低碳运行,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维持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实现设备管理功能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维修人员身心健康相结合的目标。另外,为积极适应低碳发展要求,石油企业还要树立创新是企业永恒主题的理念,才能多方位地推进创新管理理念的深入员工心中。

(二)培B新人才,扩管理创新主体

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要有持久发展的动力,关键在培养低碳专业人才。加强低碳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拓宽创新主体,是推动管理创新发展的内动力。

为使内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需要石油企业做好各项培训工作。首先,加强对心理素质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给予创新主体锻炼机会,汲取最新的管理创新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主体。其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侧重于低碳发展方面的扩散思维的训练,提高创新主体的扩散思维能力,全面实施扩散思维的训练,完善扩散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最后,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使创新主体的创造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提高石油职工对企业和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强化员工的创新动机。

(三)严创新过程,提管理创新水平

管理创新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一个过程,一个新的创新方案的提出到实施,并不意味着创新过程的结束,从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刺激来考虑,会直接影响方案的效果。

从管理创新的过程出发,石油企业在整个管理创新的实施过程中,都应严格对待每个环节,使管理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发展的模式。一个新的管理方案的提出,需要对各项问题进行识别,并结合企业内部情况进行论证,才能够进入到采纳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以低碳发展为背景,再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根据新方案提出、采纳、实施来循序渐进地提升管理创新的水平,切实保证管理创新的相关举措落到实处。

(四)改管理制度,优管理创新结果

低碳经济形势下,石油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改进和优化企业原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管理措施,将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作为重要指标加入相关的规章制度。

首先,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要顺利开展需要适合的管理制度配合,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应以将员工的利益和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即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其次,石油企业还应结合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企业员工的职责挂钩,从而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打下牢固的制度基础。再次,应大力探索落实职工参与管理制度的方式方法,培育出具有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上下共同塑造良好的形象,深化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

四、结语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和同时作为国企的石油企业,在倡导低碳生产,走低碳发展之路的时代进程中,首当其冲应要起到表率的作用。这不仅是石油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低碳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石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的大浪潮中,石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更是为了迎合低碳经济的相关要求。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不仅能有效降低石油企业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还能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在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伟.低碳经济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10(1):32-37,93.

[2]王新伶.低碳环保经济视角下石油企业管理与创新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4):92.

[3]杨小云,姜全兵,满钢.试探新形势下实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3):436-437.

上一篇: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下一篇: 全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