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表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4 16:33:47

独立思考的表现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1)

    二、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学生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活动,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只要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就说明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东西,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2)

1.培养怀疑精神,鼓励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应该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根究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要引导学生会疑。

2.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着眼于创造技法的训练,偏重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而忽视了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中,学生非常轻松,思维渐渐放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问题,而是根据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题目老师讲了我都会,可我自己做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有余地,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而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归纳,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要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3)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4)

严格地讲,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会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进而作出回答,但这样未免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思考”主要针对课堂中核心问题提出时学生所进行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走进《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学生先后三次进行了独立思考:其一,在教师呈现“投篮总数”后追问“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有个10秒钟独立思考;其二,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前独立思考24秒;其三,在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前独立思考,此处用时11秒。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因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课堂中我们没有观察到典型的自主探究环节。

但在我们过往的课堂观察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教学《找规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材例题将1~10十个自然数依次排列,要求学生用长方形方框每次框2个数,看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在此基础上,每次再框3个、4个、5个数又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进而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通过行为操作或表象操作,再通过列表观察,很快找到规律。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探究。

三、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64-03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党的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亨利·纽曼认为,大学真正的目的是培养特定的思维方法,建立独特的自我认同;提高一个社会理智和心智的水准;培养高尚的公共意识和文化品位;向公众提供社会的准则;给予人们先进的理念和冷静的思考;促进进步的政治实践;理解、分析、设计、创造和传播本社会的文化模型。

按照纽曼对于教育的理解,在民主自由、信息多元的社会趋势之下,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能透过学习活动,去搜集、整理、分析、与运用相关资讯,能独立思考,并有系统判别问题;而能养成沟通协调、讲道理、理性批判事物、容忍不同的意见、与反省的习惯;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冲突。

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未来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学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经济管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新思路和培养模式。

二、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现在的学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由父母做主,自己没有任何的主见,从而产生对外界的依赖性非常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碰到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先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自己可以独立解决?自己能否去独立思考?科技的发达,现在的学生每人一部手机,所有事情的答案全部依赖于网络的答案,网络的答案就是真理,不会去分析这种网络答案的真伪,过分地依赖外界,将使学生淡化本身的独立思考、实践。农业经济系的学生是一表招生,生源质量很高,但是,课堂在教学中也能发现这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弱,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不是很明确,基本上是随波逐流,终日只跟随着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指示做出相应的反应,鲜有对个人事务的预想与设计,更乏对大学生涯的总体规划,故而,有着“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倾向[1]。纵使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大部分都使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符,有种好高骛远的倾向。这正是现在学生很自我的表现,这种自我并不是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而是个人主义、责任感缺乏的体现,也是过分自信的表现。只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不重视团队的合作;对于书本的知识识记能力很强,死读书、读死书,正是他们真实的表现。他们更加喜欢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讲课模式,从考试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期望开卷考试,同时希望老师给出开卷考试的范围,一旦老师不给出范围,学生就会对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评价。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容易,而实际上开卷考试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懈怠。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没有用,开卷考试也容易通过,学生开始不重视自身的课程学业,逃课旷课、迟到、早退都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不积极做作业,考试时又存在侥幸心理。不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课不是为真正学到技能和知识,而只是为了应付学分。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很少,一旦老师对于某个知识点引申案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大家便默不做声,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少有人去多读书,多去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2]。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应多以启发式的问题来讲解知识点,启发式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式或者是全班讨论式进行,需要确保全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去独立思考来分析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得好:问题的构成比其解答更重要,后者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用一种新角度对旧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可能,需要创造的想象。它建立了创造的里程碑。

实际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动态整合。本科教学的课程中应多设置些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及实践,使得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而不是答案是老师唯一给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的好坏,是独自和团队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1)认识到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是学习的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威力部分。(2)在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可以充分认识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3)洞悉解决问题的脉络,以抽象、概括、总结及一般化问题特征的能力。(4) 应用不同的策略,以及运用各种合宜的推理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并对新的情境,采取适当的解题策略或方法。(5)在解题时,能监督并反省其思考过程,以及发展并评估其论辩与证明。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被引导,也应该被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会!教师在教学中及课余必须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知识点的讲解可以通过形成问题(包含时间与空间)的方式来抛给大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的、优良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问题,把握学生以往分析问题的经验,以利其思考与探索,去寻求答案。

教师可以遵循前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五大步骤,去培养学生的解题与思考技能。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去定义问题,以了解以下疑问:问题的最初状态是什么?目标状态是什么?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何限制?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时要能质疑所获得的资讯的可靠性,并且清楚了解问题的哪一部分是资料?那一部分是推论。让学生口头定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判断他们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问题表征。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计划,在计划中要多做不同的假设条件下,不同的预判结果是什么?哪一种预判是最符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假设条件的具体解题路径是什么?自己心中的疑惑越多,那么,问题的解决思路就越宽阔。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仅注意到现在的问题与过去某些问题的类似性,也要仔细察觉其相异处,思考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学生在验证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的最优解时,教师应时刻提醒假设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问题的解释的偏差,注意假设条件的不同应用变化,检查学生解题的过程。学生的反馈结果教师应及时回馈,对学生结果进行评价,并且训练学生换位思考,尝试运用各种解题策略。不能让学生陷入死胡同的解题方式里,适当引导其改变策略,有些问题或许有很多的解答方案,第一个方案不见得就是最有效率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评价其答案。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因素(成本、时间、准确性和完全性)影响答案的价值,那么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依据一些准则,去判定解答的优先等第,例如社会上的问题,必须考量伦理和道德的议题等。这些判定的准则,有时候甚至是矛盾对立的。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避免陷入惰性思维的僵局。学生解题的能力往往会受到自己主观意图的影响,受到自己对解答的意图、知觉与方式的倾向的影响。有些倾向有助于解决问题。但当先前的解答经验不适于新情境问题时,惰性思维模式就会将常识和前人的经验作为金科玉律,事事以此为基准,阻碍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注意问题的多变性和新奇性,这有助于发展有效的认知策略。为了避免或减低僵化,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解题历程,而不是只看正确的答案而已[3]。

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反省的习惯,将有助于提升学生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意与批判力,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良性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室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奇的,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带有色眼镜去给学生定格贴标签。当学生看到他们能毫无畏惧提问他们想问的,而不担忧教师的反弹,且获教师的肯定时,其批判和创意方能自然产生。教师要详细向学生说明他的期望与要求,并且有系统奖励学生的创意。

总之,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尽量多地掌握科学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解决问题的思路,丰富知识结构。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的传授是大学老师必须要尽心尽责完成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安排上,老师应该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作为学生的典范,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是个独立思考的学习者,也是一位优良的问题解决者。大多数学校设有规划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这种自由增加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但也造成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知识学习阶段的无助与迷茫。因此,大学老师应该适当的增加大学跨学科知识结构搭配方而的指导。此外,知识的更新也与大学老师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教师也要期许建立教室成为合作解题的群体文化的学习社区。解题不只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工具;学生透过解题方法,来进行新知的探究。因为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增加对新概念的了解,同时能提高加深学生原有经验的能力。解题是整合所有学习的过程,因此各领域课程中应该有解题的安排,让学生能熟悉解题的历程,以培养解题的能力。除经由解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外,也能发展一般化和抽象化的能力,以及各种表征方式,使学生能应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对新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反省并监控解题时的思考历程[4]。

参考文献:

[1] 程斯纳.成长的思考——浅谈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科技导刊,2012,(2):4-16.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6)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仅要符合普通高校的思政培养规律,也要兼顾该群体的特殊性。独立学院的规模和发展与日俱增,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凸显。分析和解决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已成为当下独立学院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四个年级学生思想状况重难点

为全面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思政工作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在学工部和院团委的指导下,在四个年级各专业辅导员的协助下,对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闽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政治教育、诚信公德、恋爱状况以及就业价值等多个层面展开。其中,本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0份,回收率为97.5%,有限问卷766份,有效回收率95.7%。下面就闽科的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问卷表第一部分的问题:(表格一)

题目

A

B

C

D

1、是否经常关注国内外时政

偶尔

没必要

从不

2、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态度

赞成

可以接受

没必要

无所谓

3、大学思政类课程是否有帮助

帮助很大

比较有帮助

无任何帮助

说不清

问卷调查第一部分的统计:(表格二)

题号

A

B

C

D

1、

89.4%

9.1%

1.5%

2、

78.8%

13.5%

7.5%

0.2%

3、

71.2%

13.6%

13.6%

1.5%

从表格二可知,89.4%的学生认为要经常关注国内外时政,78.8%的学生赞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71.2%的学生认为大学设立思政类课程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其中还有将近30%多的学生对这些都持无所谓和没必要的态度,这也说明当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诚信公德状况

在校的部分大学生传递出“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校园文化段子,然而考试舞弊不仅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为此,我们以闽科为例就独立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心理原因做一探讨。

问卷表第二部分的问题:(表格三)

题目

A

B

C

D

4、你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态度

赞成

可以理解

无所谓

不赞成

5、你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否与人品有关

完全有关

基本有关

有些关系

基本没关系

6、你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

过关心理

侥幸心理

从容心理

心理

问卷调查第二部分的统计:(表格四)

题号

A

B

C

D

4、

13%

31%

39.8%

16.2%

5、

11%

21.3%

42.7%

24%

6、

32.8%

32.9%

12.7%

21.6%

从表格四种发现,在校的学生有39.8%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无所谓,所以才出现我们现在一直担忧的考试诚信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提及考试额比是否和人品有关,并不想完全凭借一次考试作弊就评价一个学生诚信与否。但是认为有些关系以上的占了一半以上的人数,这说明学生们还是比较如此的反映实际情况的。

(三)独立学院学生的恋爱现象及状况

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61.8%的学生学生谈恋爱正常但是在公共场合表现则有伤大雅,也有36.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仅有1.5%的学生赞成。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现了开放和宽松的态势,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

(四)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价值状况

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就业的总趋势也日趋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大。我们也就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价值和职业选择进行调查,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

问卷表第四部分的问题:(表格五)

题目

A

B

C

D

9、试规划职业生涯的时间

大一

大二

大三

尚未计划

10、试对就业流程和就业制度了解

根本不了解

基本了解

比较了解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7)

有人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这都是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善于多提富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减少“打乒乓球式”的你来我往的“小”问题,引导围绕主要问题作深入思考。比如,学生“认识百分数”,在众多问题中要筛选出“为什么要学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等重要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意义、作用以及知识联系等。

同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地问“你明白了吗”。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学生回答问题时间增加,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学生自信心提高。教师也要善于补问和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处,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价值。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当学生意识到黄球多、蓝球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而蓝球的可能性小时,教师立即追问:“是不是任意摸一次,一定摸到黄球或摸不到蓝球呢?”这样便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即可能性大的事件不一定发生,可能性小的事件不一定不发生。

二、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当一题有多解时,学生往往会更有思考的冲动,学习情绪也更高涨。究其原因,是开放题打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依次类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首先要努力走向开放。课堂决不能是“一言堂”,否则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无源之水。教师的讲解也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观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

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提问的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表明学生是经过独立思考的;而问题提得多与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高年级学生阅读统计图表时,一些学生能提出谁多谁少、求和求差等单一问题;一些学生能提出求总数、两个量之间的比较等反映稍复杂关系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还能提出反映趋势、预测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高质量的问题。

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取“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泛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后进学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问题”提出后,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三、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是紧密相联的。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问题是否解决(结果),因为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策略与经验才是后续学习所必须的。

比如,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信息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哪些与本题有关的问题?能否重述这个问题?能否想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独立思考过程,也就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答问题策略的方法。在解题回顾时,还可以问学生:(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湾路吗?能总结出解题的主要经验吗?(2)能否用其它的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呢?这样的一个问题表,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框架,是独立思考的外在形式。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大大提升。

除此以外,新课程十分强调的基本思想方法有:转化、数形结合、模型等;强调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画图、列表、举例等;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上述不同的层面都可以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目标结合起来考虑,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中解决问题、感悟方法,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良好习惯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8)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特殊的存在,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经历的事情不同,他们的智力因素、情商的差异、思考方式肯定也是有所差异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样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思考过程中也会产生异样的火花。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就应善于发现和运用学生思考的独特性,灵活的引导,巧妙的解答,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活动得以延续,为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做好铺垫。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在任教一年级第八单元的复习课时,被我们班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不同的见解惊呆了。此单元中,学生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知道从总的数量中去掉一部分数量,求剩下的数量,可以用减法计算,并能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中的第10题是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为题材,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不同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加法或减法解决。在课前的预设中,有以下几种列式方法:7+1=8,1+7=8,8-1=7,8-7=1,其中8表示一共有8人,1表示白雪公主,7表示有7个小矮人。但在课堂上汇报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师:除了这四道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

生1:我能想到7-1=6。

师:说说算式的意思。(犹豫一下,想否定孩子的回答,因为在老师的想法中,这孩子肯定是用小矮人的数量减去公主的数量。)

生1:7-1=6表示一共7各小矮人,减去藏在白雪公主后面的一个小矮人,还剩6个小矮人在玩耍。

师:(有惊喜)你很会观察!

另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生2:老师,我列的算式也是7-1=6!

师:嗯?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第一反应是这孩子也希望老师表扬他)。

生2:一共7个小矮人去掉一个在睡觉的,就还有6个小朋友在玩耍。

一点点思维的火花像被串燃,孩子们滔滔不绝,还有的学生将整幅图分成了左右两部分进行列式。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很为他们自豪,自豪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也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打断孩子们的话,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见解,畅所欲言地表达。

二、数学思考的独立性

1.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操作活动使许多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把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思考。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让学生借助圆片,有序地摆一摆,边摆边说“8个圆片,左边放几个,右边放几个”,使学生在摆中理解分与合的含义。

2.借助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思维活动激烈碰撞的过程,其中既有对与错的判断,又有优与劣的选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思考,对问题进行剖析,寻找出解决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进一步加深。但是引发思考的问题要有选择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不能将无关紧要的一般问题作为思考的内容。这种选择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出选择。

三、数学思考的发散性

1.在教学中把部分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所谓的部分讲解是学生将对一般的知识技能部分的认识理解通过学生的表述有条理地再现,进而体现了学生不仅参与了学,也参与了教的过程。如此训练将对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大有益处,知识点得以强化,胆量得到锻炼,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升。

2.在教学中把部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将所有的知识点全盘托出,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的顺畅性和完美性,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如此教学将没有学生自主形成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权力,没有个性化的思考与解答,没有思维的发散和延伸。

3.在教学中把部分评价权交给学生

课堂评价的权利不专属于教师,学生同样拥有评价的权利和自由,尽管有时会表现在语言上,但更多的时候会是心理的一种想法和内心的判断。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可用的教学资源,正因为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有对与错的选择。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9)

在我们身边,常听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总不爱动脑筋,更不会独立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考试时,只要遇到自己没做过的题型就不知道该怎么解析。所以,没办法,平时就得多进行解题训练。”于是,为了备考,学生每天都得花大量时间在题海中倦游,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成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仿佛习题训练已成了提高成绩的唯一途径。对此,我们不得不质疑,如此重负的学生,他们有时间去思考吗?这到底是学生不肯动脑筋主动思考,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没理由不去深思……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存在的问题

1.学生依赖思想严重,不愿意独立思考

现行教育多为接受式学习,教师大都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每天忙于反复练习,盲目抄写,无休止的记诵,最终使学生大脑得到了长期“不思考”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学习,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不愿意去独立思考。

2.学生机械训练多,不会独立思考

由于学生长期进行死记硬背和反复机械训练,不同程度地压抑和妨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路受限于无形的框框,造成了思维定式,思路狭窄,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致使很多学生不会独立思考。

3.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独立思考

虽然“减负”喊了很多年,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可迫于提高成绩和升学的压力,如今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普遍较重,每天从早到晚要连续苦战十几个小时,尤其是中学生更超负荷运转,一天下来,学生早已筋疲力尽,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

4.课堂存在形式化倾向,学生没有机会独立思考

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独占讲堂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但是由于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如:频繁地安排学生表演、对话与小组合作,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学生盲从参与、眼花缭乱,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质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机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教育家孔子对学和思的精辟论述。可见,学习和思考两者不可偏废,特别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知识爆炸的时代,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尤为重要。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会影响其各方面具体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各方面的能力,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遇到新的、难的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如今,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主要不是因平时习题训练少,而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大都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讲课时,往往将基本概念、规律演绎匆匆带过,而忙于让学生记结论,记题型,背解法。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十分不利,有悖于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途径

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必须在学习阶段注意培养,形成习惯。显然,这比多解几个题更重要。有了它,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的动力和积极性,更有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情境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一位教师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在文本拓展部分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质疑甚至批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恰当设疑,促进学生思考

思维从问题开始。通常,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扰,需要新知识和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学习兴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足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各种疑问,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不能单纯利用旧知识和习惯方法所能解决的,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3.实践探索,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上,教师应多以“学习活动”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如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的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且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更能诱发他们去主动思考,学生从中学会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减轻负担,留给学生思考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有关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越大。”可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和独立思考权,尽可能减轻课业负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致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不但要善于设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对于那些敢于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同学,要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提问的信心和水平。

独立思考的表现篇(1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应该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所谓独立思考,是指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指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它是人们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但是,我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就要使学生形成思考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因为只有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才能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提高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反之,学生只会在课堂上照本宣读,或人云亦云,实施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有时看起来课堂教学活动很活跃,学生虽有参与,也很积极,但往往流于形式,质量不高。那么,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呢?我借助学校的省级结题课题《信息技术促进语数英课程目标实现的研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培养兴趣,吸引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兴趣是发展思考能力的动力,人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对于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对这一问题、这一事物的兴趣的程度成正比,对一个问题的兴趣越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越深。兴趣和思考是相互促进的,兴趣有助于思考的持久与深入,思考也有助于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坚持从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入手。因为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一至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我知道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的思维一般都停留在具体形象之上。在课堂上,我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出发,充分运用录音、投影、多媒体、电子教材等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利用猜谜语、学儿歌、讲故事、扮角色、演小品、读卡片、做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尽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我的指导和启发,独立思考各种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我的指导和启发,独立思考各种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所有学生都十分期待语文课。例如“汉字开花”游戏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在第三册《识字7》这一课,我让学生给这篇课文中“鸟、鸣”等汉字“开花”,说一说由这个字想到的古诗、谜语、成语等,不仅让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而且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有了动力,一下子通过一个字联想到了有这个字的许多成语、古词和词语,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效果当然是不错的。

二、激感,增强自信,促进思考

教师要在语文课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仅仅靠他们有思考的兴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教师的诱导下,对自己充满信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有耐心。主要指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经验。尤其是当课堂谈话或讨论出现冷场或反应单一时,教师就要适当考虑修正问题的提法,耐心地启发,不要急于提供答案或进行归纳。例如第二册《乌鸦喝水》一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是渐渐升高,而不是一下子就升高许多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当我问了之后,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个,我并没有着急,而是又说:“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想出来的。下面大家先看看老师做的小实验,再回答这个问题好吗?”学生都表示同意。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装了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拿出来做了小实验。学生看得十分认真,接着发言时都滔滔不绝了。这样,由于我耐心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能独立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2.多鼓励。主要指教师要帮助学生鼓起说真话、说实话、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勇气和胆量。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多数较胆小,他们往往把教师说的话当作圣旨,教师认为好的或受到教师称赞的行为他们乐于模仿。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在课堂上,对那些能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带动全班形成一种浓厚的独立思考的风气。例如在学习第三册《识字5》这一课时,当学到“蜡梅”这一词语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就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老师,这个‘蜡梅’怎么和我在另外一本书看到的不一样呢?我看到的是月字旁的‘腊’。”我听了没有马上解释,而是摸摸他的头,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小朋友很会自己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这位学生听了顿时兴高采烈。于是我又说:“希望其他小朋友也像他一们能自己开努脑筋,大家愿意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由于我一直坚持正面鼓励,班上学生慢慢地都能像这位学生一样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渐渐地全班形成一种浓厚的独立思考的风气,对一些问题不会简单地人云亦云。

三、点拨方法,开拓思路,引导思考

当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后,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例如横向思考、纵向思考、纵横交叉思考等方法,学会创造性思考问题,也就是能不拘泥于常识,寻求变异,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低年级小学生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因为他们在理解课文、思考问题时,往往带有极大的简单性、片面性,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极易受情景的暗示和自身情绪的影响,而且从众心理较严重。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上一篇: 团队培养与管理 下一篇: 自动化通信工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