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特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1 17:20:09

茶艺的特征

茶艺的特征篇(1)

一直以来,茶文化都是中国推崇的主要文化之一,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美感,更是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艺术体现。现如今,国内的茶文化已然成为了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和熟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尤其对于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是对茶艺的一种渲染而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茶文化艺术,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而且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美感,如果仅仅对茶艺的表面进行研究,所发现的美学特征是十分浅显的,而且并不是茶文化艺术的真正美学特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呢?笔者认为,茶文化的艺术美感,其实是一个过程的升华,也是一种意境。但是,不得不承认,茶文化艺术也有着浓厚的现实艺术美感,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精神最为直接,而且经常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修身养性功效。

1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介绍

对于茶文化艺术的认识,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都是简单的品茶文化,因为这是最为直观也是最为切实的感受所在。但是茶文化艺术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艺术特色共同形成的品饮艺术,同时,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茶艺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如今,艺术领域对于茶文化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文化的代表,能够与多种艺术特色实现深层次的融合,而且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不仅仅有茶香的味道,还有一定的意境感受。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当中,经常可以见到文人墨客,在吟诗作对的过程中,总要以茶作伴,将茶作为双方品赏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人更是以茶为主题进行诗歌的即兴创作。而且,当有亲朋好友上门拜访的时候,主人为客人准备的,往往都是简单的茶。为什么一定要准备茶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品茶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其对客人身份以及和主人关系的一种认可。通常,在相互入座以后,主人会邀请客人共同品茶,双方的品茶过程一模一样,都是简单的品尝即可,没有进行完全的饮用,否则会冲淡茶的味道,难以正确地品析出来。而这样的品茶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感的彰显呢?茶虽简单,却代表了尊重,代表了友好,并给予了品茶双方一定的精神美感。

2茶文化艺术的美学表现

2.1茶文化的综合美体现

我国的茶文化艺术,本身便是一种美的彰显,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在人们的推崇下获得全面的提升。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否有着明显的表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茶香本随风,入口香三分。很多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单纯地认为茶文化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茶的味道上,味道佳的茶便是美的茶,味道较差的茶,则没有品的必要性,其本质已然缺乏一定的美感。但是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并不止步于茶的味道上。它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美的体现。因而,茶文化艺术的美,也被视为一种综合美。而其中的美学便体现在多样的文化艺术特征上,如音乐、书法、绘画上,都有着一定的茶文化美感,而且能够与品茶的过程衔接起来,形成综合的美。通常人们在进行品茶的过程中,还会对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凝练和升华,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宁静、平和,还有着现代文化中的流畅、静然,其中着重体现了中华文化当中的独特审美观念,凸显了中国人民最为诚挚的审美追求。

2.2茶文化的创造美体现

除了茶文化的综合美之外,茶文化通常还被人们视为一种创造性的美。而这一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茶叶技师的表演,也就是冲茶泡茶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里的冲茶泡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对茶叶进行一定的筛选,还必须进行一定分量的调配,整个过程十分的细腻流畅。即使是在后期的冲茶过程中,也存在一种形式美的表现,也就是长嘴的茶壶,将其最为实际地倒入杯中,需要具有较高的平衡能力,而且不能随意的晃动。同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技艺精湛的茶艺师傅,在冲茶的过程中,茶水进入杯中的速度一直没有变化,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现如今的社会当中,茶文化也衍生出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美学特征,并且不再是一门简单的理论性质学科,开始有了以实践为主的表演形式,其中所产生的趣味十分高尚,而且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的精神追求。茶文化的创造美是一种全新的美感体现,同时也是一种意境的升华。

3茶文化艺术的美学特征

3.1茶文化艺术的基础美学特征

在当代的茶文化艺术当中,包含了较多的美学特征,而归纳起来总共可以分为五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形式美,指的是茶文化的杯具以及茶壶等物件,细细观赏起来有着独特的美感。其次是动作美,它指的是冲茶泡茶的师傅在整个茶艺表演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些动作,十分的优雅自然,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向往。然后是结构美,它指的是茶文化在展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其他的特色文化艺术产生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整体的结构十分的富有美感。再之是环境美,在品茶的过程中,双方选择的环境一般都较为优雅,而且十分美观,与茶香进行了美妙的结合。最后是神韵美,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一种意境的升华,人们在品茶的时候,茶香会由口中进入神经,给人一种全身的意境美感。

3.2茶文化艺术表演四要素

茶文化艺术的美感形成,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茶文化艺术韵味作为基础,还需要表演的四要素进行充实细化。而这四要素的内容主要有最为基础的茶席布置、深层次的茶艺程式、高素质的茶艺师素养以及茶文化的主体内涵构成。在一个完善的茶文化表现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茶席进行布置,也就是对品茶环境的布置,如果整体的布置过于平淡,也会给品茗茶香造成一定的阻碍。而如果整体的布置具有一定的优雅风格,将会在无形之中深化品茶的意境。茶艺程式是一个选茶、泡茶、冲茶、品茶的过程,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美感。而茶艺师的修养,也可以称为茶文化艺术的灵魂,它对于茶艺的美感表演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最后,茶文化内涵本身存在于品茶的过程中,其中的美感不言而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并不是浅显的停留在茶艺的表面,许多时候还更深的存在于品茶的过程当中以及整个茶艺的展现,人们在对茶文化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审视茶文化带来的独特文化韵味,加以合理的优化,进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美感。

作者:曾钊 张健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佘艺玲,杨秋娜.闽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2):42-46.

[2]宋小娟,颜粲.茶文化中茶服的美学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6,(06):39.

茶艺的特征篇(2)

由于“采茶”的表演几乎离不开“舞蹈”,在表演中得到高度发展的舞蹈又往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采茶舞蹈”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为其独特的动态特征,这就是俗称“三绝”的矮子步,扇子花和单袖筒。

1、 矮子步。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这是天下戏曲中绝无仅有的。主要舞步:半屈膝或屈膝蹲身,抬头,直腰,右手持扇在头上、胸前或腰间舞扇子花,左臂舞水袖,前后,左右、上下自由摆动,以跳跃节奏行进,快慢自如,进退随意,也可原地踏步。要求上身挺直,变化只在手腕、腿脚上,一般表现行走、上山、下坡等活动。前辈艺人传下的“矮子步”艺诀极其形象:“老虎头,鲤鱼腰,双手蛾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总之,要求做到头要有神,腰有丰韵,手要柔和,脚步轻盈,方能有特色有美感。

2、 单袖筒。一般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斯斯文文,唯独赣南采茶舞中,只有一个左袖筒。舞袖为何成“单”,直观上来看是舞者的另一手(右手)要舞扇,但不舞扇的左手为何要舞袖而不是空手或舞其他道具呢?根本上仍与乡民的日常生活有关。赣南气候湿热,人们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扇子扇风,汗巾擦汗,在生活器具向舞蹈道具的转化过程中,扇风的扇子翻舞如花,而擦汗的汗巾则从手持之物变成了延长之袖。从抓袖、搭袖、背袖、绕扇袖、腋下袖等舞袖的名称来看,仍可见“汗巾”使用时的动态。关于耍舞单袖筒的要领,其艺诀是;“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象蛇过,龙头又凤尾。”耍袖筒的动作极为丰富,有甩、扬、拂、抛、摆、绕、抖、捧、摇、拖、撩、圈、抓、遮、飘、卷等,而且每种动作都有它鲜明的含意。用以抒情、表意、虚实相济,在表演风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扇子花。艺人们说:“采茶没扇子,等于吃饭没筷子,”可见扇子在采茶歌舞中的重要作用。扇花有“单扇花”,“双扇花”(双扇花限于旦行耍舞)。艺诀是:“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

相比较而言,扇子花在汉族民间舞中比较普遍。一般认为,中国的传统舞蹈中,达官贵人赏玩的以袖、剑之舞为多见,体现为刚柔互补、文武相济,而村夫野老娱兴的以扇、绢之舞为多见,素有“南扇北绢”、“男扇女绢”之说。“采茶”舞蹈的扇子花,其摹形拟态与许多民俗舞蹈或民间小戏中的用法相类似,有避风,遮日、扑蝶、闻花之说,但却在扇花指法上别具一格,分为二指、三指直至五指的不同甩法。

茶艺的特征篇(3)

(一)粤北采茶舞

广东粤北地区,泛指韶关、清远地区。粤北采茶戏在粤北地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已有两百多年,它是在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民间艺术精华创作而成的地方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曲江、南雄、乳源等县。[1]作为采茶戏中重要的一部分,采茶舞在采茶戏的历史传承中自身也不断得到发展,广东采茶舞吸取了龙凤茶花灯,纸马花灯,狮子堂等本土的舞蹈形式,形成新的地方采茶舞蹈,极具特点。

广东粤北地区,紧靠江西、湖南,粤北采茶舞与江西采茶舞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传,明朝开始,盛产名茶的赣南茶区,常常接待粵商茶客,并以优美的采茶舞蹈作为节目表演,因歌舞大多表现茶农的生活,深受粵商喜爱,并带回广为流传;(康熙二年《乳源县志》)有史书记载,江西萍乡人黄启衔叙述道:“采茶戏,亦名三脚班,相传来自粤东。” [2]由此可见,粤北采茶舞蹈的起源和发展都与江西的采茶舞蹈紧密相连,二者在表现手段上及其相似,但粤北采茶舞在长期的发展中,其表演的形式,表演的内容上却融入了当地的地域元素,如舞蹈的剧目创作上除了表现劳动生产、爱情等的题材,还加了反映当地民俗、历史人物的题材;舞蹈风格优美,注重叙事,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粤北采茶舞因地域、风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等等的差异,它在广东众多的采茶舞蹈中别具一格,颇具影响力。

(二)粤东梅州采茶舞

广东粤东地区包括梅州,汕尾,潮汕等地区,它融合了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梅州作为粤东地区客家的聚集地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客家采茶舞。民间至今有一种说法,梅州采茶舞相传最初是清朝乾隆年间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歌舞《采茶灯》为基础发展而来,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流行于五华县。因此,也有称五华采茶舞为粤东采茶舞。

梅州采茶舞风格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梅州采茶舞在漫长的发展中,表演方法有独特的程式,舞蹈动作由最初的简单模仿采茶农作中的动作,如摘茶、晾茶、炒茶等等的生活动作演变到今天逐步加入复杂的技巧,舞蹈动作亦不断丰富成为扇花、手巾花技巧。近年来,梅州采茶舞与当地最有特色的竹马舞、山歌相结合,创作出不少优秀的采茶戏,逐步拉开了采茶歌舞创作的序幕。其中,梅州采茶舞与客家“杯花舞”的结合是较有特色的,它借鉴了“杯花舞”的道具,运用采茶舞的律动,别有一番味道。

(三)粤西高州采茶舞

高州是广东粤西茶乡,这里盛产茶叶,采茶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高州采茶舞除了从湖南,浙江流入外,部分也从广西流入,现流行于茂名、化州与广西相临的地区。清光绪年间,信宜县老艺人莫五,在“十二月采茶”前面加入了“参拜”“点茶”两段后,舞段更显完整。

高州采茶舞以钱鞭、花扇、彩巾为道具,注重舞中有唱,唱中带逗,整个舞蹈风格清新活泼,古朴优雅。高州采茶舞中的“钱鞭”较有特色,“钱鞭”俗称钱尺,打时有嚓嚓响声,舞蹈动作是敲打肩膀、手臂、腰间、大腿、小腿、脚掌面、脚跟,拍打手掌动作,它主要是采用“轮、抛、点、打”的手法来表现其技巧。舞蹈中“钱鞭”上下挥动,时高时低,高潮之处只见金光闪闪,让人不禁情绪高涨。

粤西与广西相临,高州采茶舞与“壮采茶”极其相似,更借鉴了“壮采茶”中扇花、步伐类与动律的运用,使得高州采茶舞在广东的采茶舞蹈中风格别具。

二、广东采茶舞的动作特征

广东采茶舞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和广东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蹈的基本动作提炼也有四百多种,近年来广东省舞蹈学校把广东采茶舞作为地方特色教材加入到课堂中,随着舞蹈动作语汇日趋丰富,从表演风格看,最具有特点的技巧还是“矮步、单袖筒、扇子花”,它们是采茶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律动定位,也是采茶舞蹈动作最传统的元素。

茶艺的特征篇(4)

万花茶雕花是历久弥新的民间艺术精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门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门民间艺g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万花茶雕花艺术的特征与其应用研究进行分析:

1 把万花茶雕花的艺术特征和其实践应用结合起来

绥宁万花茶雕花艺术造型包含了重要的创意设计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万花茶雕花从形到神都在向人传达着一种生命力。

将从绥宁万花茶雕花艺术中提取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有利于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应用。上图是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为“绥宁苗侗少数民族万花茶雕花艺术特征与其应用”研究项目制作的一套万花茶茶具。

2 考察传承对万花茶雕花环境的保护

我们对绥宁万花茶进行了多次艺术采风和实地考察,收集了绥宁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得到了当地文化馆的大力支持获取了绥宁苗侗少数民族万花茶雕花艺术的多方面资料,如收集实物图片资料、拜访绥宁万花茶传承人、参观考察万花茶制作和工艺流程等。

据《古苗疆绥宁》记载,万花茶制作已有上千年历史。万花茶是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为求得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大发明创造。

当地居民将青柚等瓜果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制作,下面我们以青柚万花茶为例来介绍万花茶的制作工艺:

雕刻:未成熟的青柚按照其圆满程度分开,如果是非常圆满的青柚,就直接对整个柚子进行圆雕;其他的选料去粗皮,切成条块、圆片或扇形薄片,用清水洗净晾干,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有创意地在柚片上直接雕刻出花鸟鱼虫等各类图案;还有一部分做成“层子抛”,即用柚子里的白皮切成细条和剩余的材料一起打结拼接做成各种花朵、小鸟、绣球等古朴可爱的立体形状,体现中国古代雕塑“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漂洗沸煮:把做好的万花茶胚子放入用稀释过的石灰水浸泡去除生涩苦味,然后清水漂洗,为了柚子片更加靓丽,当地人常把铜和明矾一起放入铁锅沸。

腌制:煮好后,起锅放入白糖或者蜂蜜(有的还加入桂花或桂花精)浸泡腌制。

晒干:经煎酿晒干成万花茶,待糖液被吸收后即可放入瓷罐中收藏。

在绥宁苗、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万花茶待客,茶里放两枚万花茶,两块冬瓜片,还有两个“层子抛”(青柚芯片剪成的细条和剩余材料一起打结拼接而成),碗中花儿朵朵,是为万花茶。另一方面,万花茶是由姑娘、媳妇、婆婆们根据柚子、冬瓜、胡萝卜等原材料的形状分类和切块,用特制的万花茶刀,在原材料上面精心雕琢图案,然后精心酿制而成。吃之前就被它的图案吸引,品尝之后又觉得它口味独特,令人神清气爽。

茶艺的特征篇(5)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精美的剪纸艺术还是精致的壁画工艺,抑或是精湛的雕刻技艺都是对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阐释。从文化角度来说,民间艺术符号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分离出来的,其将大众化的民俗标志简化为不同形式的艺术符号,使其以艺术的形式而长存并在无声中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因而,民间艺术符号又是一种信息传达载体,其因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信息传达功能成为了设计行业的新宠,为茶叶包装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1民间艺术符号概述

1.1民间艺术符号的产生

民间艺术符号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以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为原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符号,并且每一符号标志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认知程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间艺术符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艺术符号也有所不同,但却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类意识文化的产物。

1.2民间艺术符号的特征

1.2.1象征性

民间艺术符号是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渐渐演变而来的,其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因子,每一民间艺术符号都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光,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擎天一柱”、“三足财神”以及“陵道神羊”都是民间艺术符号的典型标志,精致的纹饰与奇特的造型以及精巧的工艺,在民间艺术符号的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擎天一柱又叫华表柱,一般立于大型建筑群之前,其周身以云龙纹为底纹,上部插以白色的雕花石板,其顶部则立着龙头神兽,造型宏伟壮观,既象征着皇家权威庄严不可侵犯,又将古代先进的雕刻艺术烘托得淋漓尽致。陵道神羊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吉祥物獬豸为原型而创作的,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独角、龙首、狮尾、牛身,因其善于判断明辨是非而成为了“法”的象征,一般放置于法院门口,陵道神羊的别致造型以及暗含的法制之寓意使其成为了民间艺术符号的标杆。而三足财神则是以少了一条腿的蟾蜍为原型雕刻而成的,其以金色涂满全身,头顶八卦、背披北斗七星,嘴叼两串铜钱的模样呈现在大众眼前,象征着财源滚滚富贵吉祥之意。总而言之,每一民间艺术符号在形成之初就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意味,寄寓着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

1.2.2民族性

民间艺术符号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并且沾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浓厚气息。所以,民间艺术符号的民族性特征也显现出来了。而民间艺术符号也因其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色彩因子,在世界艺术符号之林中熠熠生辉,备受推崇。中国结、剪纸、泥塑、木偶、竹编以及皮影都是我们民间艺术符号的物质化体现,并打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烙印。同一民间艺术符号在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有所差异,但却都在无形中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璀璨光芒。例如,中国结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编织方式,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颜色与图案造型都会有所不同,红色、蓝色以及黄色的中国结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却都是大同小异,都预示着吉祥富贵之意,变化多端的编织手法以及精巧别致的图案造型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艺术品味。

2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文字符号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语言,而随着文字艺术的发展,文字书法也成为了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形式。茶叶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其包装设计自然也应该与其气质相符。茶叶包装设计也以文字符号为切入点,结合茶叶的清新朴实之质,利用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方形结构以及书法艺术对茶叶包装进行了风格化的定位设计。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字符号造型复杂,横撇竖直、方方正正的结构形式,颇具韵味。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中的文字意象之美,例如,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以“龙”字为着手点,将龙纹图案作为茶叶包装的主要背景,并以艺术字体的形式将“西湖龙井”进行放大化展现,从而既凸显了西湖龙井在茶叶中的“霸主”地位,又提升了茶叶包装的品味档次。另外,茶设计师也会利用不同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其结构特征,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整体布局,以凸现茶叶包装设计浓郁的中国特色。

2.2图案纹饰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图案纹饰也是其艺术符号的一种。每一历史时期均有其特定的图案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图案、唐代的唐三彩陶器图案、宋代的缂丝图案、元代的织金锦图案以及明清的景泰蓝图案,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符号的典型代表。其中,图案纹饰这一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亦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五云山的信阳毛尖其包装以青铜图案中的云纹和几何纹为基本元素,利用意象形变的原理,在包装上描摹出了层层叠障的五朵云,并以遥相守望的姿势将云的舒展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既烘托出了五云山信阳毛尖的高雅之气,又营造了一种宁静怡人之境。总而言之,图案纹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其造型多姿多彩,对于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可谓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2.3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不同于其他民间艺术符号,一墨一汁,一点一染尽显中国风。而水墨元素也因其所渲染出的深邃意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魅力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茶叶包装设计对于水墨元素的应用更是数见不鲜,笔墨元素点染下而形成的空灵意境对于淡雅的茶文化而言具有鲜明的衬托作用。例如,福建乌龙茶的包装设计,以浓墨与淡墨渐变的形式泼洒出乌龙茶水浸泡的样子,并以大笔如椽之势勾勒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又以滴墨的形式将“茶”字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而乌龙茶的隽永之质也被深沉的水墨元素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外,“计白当黑”的水墨元素设计手法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也是极为普遍的,设计师通常会运用画中留白的手法,将茶文化内涵与文化艺术韵味渗入到交融的水墨中,并以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将茶叶包装进行留白处理,突出茶叶包装的风格定位,从而使其与水墨元素实现相得益彰的融合。

3民间艺术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展望

3.1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文化意识也逐日见长,大众的消费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通俗来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其所包蕴的文化价值。具体而言,消费者不仅要求茶叶包装能具备保护茶叶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纵观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虽然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这一元素,然而设计师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茶叶与艺术符号进行文化艺术内涵的深层分析,更没有将茶文化内核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进而导致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陷入了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文化内涵为立足点,根据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特色,将其图案纹饰、书法艺术以及水墨元素渐渐地渗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以不同茶叶的不同人文属性,对艺术符号进行选择性的撷取,使茶文化内涵、艺术符号标志以及茶叶包装设计三者在融合中实现统一。

3.2积极引入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手法

民间艺术符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才形成了灿烂多姿的艺术符号。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却呈现日渐没落的趋势。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连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都不甚明了。所以,茶叶包装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对茶叶包装中的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此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设计师应该以优秀的包装设计为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经验,利用民间艺术符号中的特色因子,对茶叶包装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从琳琅满目的包装中脱颖而出。而后,设计师也应该率先引用时尚潮流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突破性设计,以当下流行的颜色与材质甚至图案造型为蓝本,将民间艺术符号进行改编应用,从而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在无形中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弘扬。

3.3践行低碳节能理念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而随着人文主义的觉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抵触,现代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方式。于是,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开始盛行,绿色设计也应运而生。因而,设计师在利用民间艺术符号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叶包装材料的安全环保属性为出发点,选取能溶解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摈弃传统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同时,设计师也应该以践行适度设计原则,反对过度设计,结合茶叶包装的特色,采撷相应民间艺术符号对包装进行简洁化设计,坚决摒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浮华设计。另外,设计师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叶包装进行简约设计,使同一茶叶包装适用于不同的茶叶物质形态,进而设计出携带方便、安全环保、便于回收的茶叶包装。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8):58-60.

[2]李玥.关于我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X):101.

[3]张林燕,姚文婷,姚屹东.中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60.

茶艺的特征篇(6)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深,我国的茶叶搭乘全球化的顺风车走遍了世界各地,开始成为西方各国会客厅的常驻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茶叶包装最初主要注重实用,对外观的要求极低。但由于茶叶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攀升,茶企业不得不对包装进行艺术加工。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对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析,提出了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具体方法。

1相关概念概述

美学与人类的审美密切相关,可以说审美就是美学的核心内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是在人的审美的基础上,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去迎合各类人群的审美。现今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某些方面依旧不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的内涵没有更为细致深刻的理解。

1.1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现状

最初的茶叶包装,更为注重其实用性,仅以纸张包裹即可,随着全球化大浪潮的席卷,这种简陋包装方式已逐渐被摒弃,在茶叶包装的材质方面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同一种茶叶为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甚至有纸盒装,铁盒装,礼盒装等各式各样的包装[1]。此外,在茶叶包装的配色和图案方面也较之前精美了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以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元素和书法中的各种字体,这些精美的茶叶包装给茶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各类消费者的审美,具有了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此止步,而是为茶叶包装更高的艺术性迈出了第一步。

1.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内涵

自从认识到茶叶包装的重要性以后,就开启了茶叶包装改革的大门,一次又一次对茶叶包装的改进使中国的茶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美学的流行使茶叶包装开始逐渐认识到了茶叶包装的内涵,和其内在的艺术性。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指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依据茶叶的性质对茶叶包装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此外,茶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同样也承载的中国的文化,因此,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也拥有更为深层的内涵,即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将中国的文化和茶叶包装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的艺术品[2]。

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茶叶包装自茶叶走进世界市场以来,就在不停地发展和进步中。茶叶包装的改进使茶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隅之地,将美学与茶叶包装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法将对茶叶的市场扩大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简约为美,以传统为美,以文化为美,只有对这些特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茶叶包装成为一种艺术。

2.1以简约为美

“简约”并不意味着简陋。最初那种以纸包裹,辅以麻绳的包装方式谓之“简陋”,而非“简约”。在茶叶包装发展伊始,茶叶包装运用色彩繁杂,将多种内容堆砌与茶叶的包装上,这样的包装给人以繁重的感觉[3]。近几年来,简约被美学普遍接受,形成了一种以简约为美的社会氛围,简约追求的是以最简单的一些元素去诠释复杂的东西。对茶叶包装的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和简陋,而是更高程度地追求精简的美。

2.2以传统为美

中国历来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茶叶自出现到如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给茶叶打上了中国传统的印记,因此,茶叶不单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传统,其更是和中国的瓷器一同被当做中国传统的最高形式。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不仅仅是为了茶叶的实用和好看而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表现出中国的传统内容。我国茶叶的包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多以绿色为主,图案的选择上多以中国古老的神兽和如意图案为主,我国茶叶包装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和各种茶叶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相结合。此外,中国的茶道有“清”“静”“雅”三部分内容,这是在茶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涵,代表着茶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茶叶的包装也应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诠释,力求把茶叶最传统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在包装上[4]。

2.3以文化为美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茶叶自神农时代就已有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而不衰,并由茶叶为核心发展起来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茶文化。茶文化为茶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其加入了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拥有文化底蕴的物质就是最美的,把茶叶的包装作为茶文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更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瑰丽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丽。中国的水墨画、中国的毛笔字、中国的传统图形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这些元素充分的运用于茶叶的包装中,将会使中国的茶叶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喜爱。

3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是茶叶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对茶叶市场扩大和文化输出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实用和有效的有三种,第一,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第二,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第三,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3.1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

茶叶发展至此,其包装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纵观整个茶叶市场,茶叶包装的色彩单一,多以绿色为主,选用绿色虽能体现出茶叶清新淡雅的特性,但茶叶包装单纯的选用绿色很难以将各种茶叶的特性表现出来[5]。另外,大部分的茶叶包装均采用长方体的铁盒或纸盒装,形状较为简单统一,这样的茶叶包装仅仅是以吉祥的寓意为特征,但忘却了茶叶包装的主题内容———茶叶。粗略估计,中国有几千种茶叶,每种茶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特征,想要表现出茶叶的一些特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美学视角下,紧紧结合茶叶的特性进行包装的原创设计。譬如安化的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其泡出的茶乌黑油润。由于其黑茶的特性,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中,采用了黑白相间的设计方案,牢牢的抓住了黑茶的特性,更是加入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寓意,把中国文化中的清白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3.2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

中国的茶叶多种多样,拥有几千种种类,每一种茶叶都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地区,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它们不同的特性。茶叶产地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有的甚至依托于茶产地和地区文化形成了茶文化旅游区,这说明了茶叶的地域性对茶叶本身有着巨大的影响。茶叶的地域性囊括了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在茶叶包装中加入地域性的元素,毫无疑问是给茶叶打上了区域文化的符号。譬如西湖的龙井茶,盛产与杭州西湖,是绿茶中较为有名的品种,在龙井的包装设计中,主要以翠绿色为基调,背景辅以西湖断桥的形象,这二者正是对茶叶特性和地域性的完美诠释。在美学的视角下,有特色的物质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艺术形式[6]。茶叶包装以地域性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仅仅是给茶叶包装的原创设计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更是为茶叶市场的扩大和文化的传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

3.3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文化,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茶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一种物质,其包装对我国优秀文化弘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茶叶的包装上凸显文化的内容,首先可以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次,把茶叶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更符合现今社会文化为美的社会势态。中国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把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中国书法,中国图腾等内容用于茶叶的包装均是对茶叶的文化包装,但前提是要在地域性和茶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如信阳毛尖包装上运用的隶书,西湖龙井包装上运用的西湖的水墨画等都是文化与茶叶包装的完美结合。

4结语

全球化的进程,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生命力,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设计就是给茶叶注入新的力量的过程,在美学的指导下,在茶叶包装中加入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其文化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英.绘画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5):187-188.

[2]王素洁.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3):103.

[3]高语泽.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4(18):172.

[4]刘琪.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报纸排版设计探究[J].中国报业,2011(24):46-47.

茶艺的特征篇(7)

江西赣南是我国著名的茶乡,每年一到三四月份,茶女、茶童就会上山采茶。采茶的过程中为了增强体力以及表达自己内心对收获的激动情感,她们就会通过歌声、舞蹈进行互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采茶当中的动作、歌声,再搭配上采茶器具,采茶戏就逐渐形成了[1]。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被引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赣南采茶戏不仅具有丰富的表演艺术,而且具有典型的音乐特征,这些内容对客家人的心情、情感、以及性格特点进行了完美的阐述。随着客家人的兴盛,采茶戏也逐渐迎来了自身的鼎盛时期。但是近几年,随着大众媒体的不断兴起,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瓶颈,这对于赣南采茶戏的推广也相当不利。因此笔者从艺术的角度对这一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应该是一项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

赣南采茶戏当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强调唱法,主要包括路腔、灯腔、茶腔和杂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2]。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路腔

风趣诙谐、活泼、愉快、轻松是路腔的基本特点,这种唱法在小型歌舞戏当中应用比较多,也叫路调,在表演的过程中常常与茶腔搭配使用。“湖南调”“湖南托子”等都是路腔的别称,常见的《眉灵调》《对花》以及《开四门》等音乐作品当中都有路腔的应用,与广西彩调相比,二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时期的艺人经过不断的推敲、完善,将赣南路腔和采茶戏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逐渐成为采茶戏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灯腔

节奏鲜明、激昂、粗犷等是灯腔最大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欢乐的打击乐相配合就可以将愉快、热闹的氛围营造出来,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观众对客家人乐观向上的品质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些人对劳动的热爱。《春谷雨》《报茶名》《二月花》等作品当中都有灯腔的运用[3],这些作品凭借其较强的舞蹈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在较强的节奏的制约下,加上其他乐器的伴奏,热烈、红火的气氛就能够被渲染出来,对于艺术魅力的传播至关重要。在一些大型戏剧当中经常有灯腔的应用,将众多的人物进行了完美的表达。

(三)茶腔

茶腔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唱腔而存在。赣南小调是茶腔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发展中,这种强调变得日益甜美、含蓄以及爽朗,将赣南地区特有的田园风气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唱腔在表现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时候经常会加以运用。在《绣荷包》《打鞋底》等表现爱情生活的曲调中也有茶腔的应用。

(四)杂调

民间小调、插曲以及其他曲牌共同构成了赣南采茶戏的杂调。除了轻柔甜美、小巧玲珑的特征外,杂调对于人物性格以及表演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杂调没有特别单调的风格,如果单独使用就不能将采茶戏的特征完全表现出来,因此它一般情况下不作为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强调而存在。《相交十郎》《九连环》《孟姜女》以及《瓜子仁》等曲调中有它的应用[4]。由于杂调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因此常常需要配合花鼓、打彩以及敬酒等方式进行融合,这种强调的弦路十分复杂,缺乏独立的声腔。但是在吸收其他艺术形式、展现赣南采茶戏特点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

“三奇三绝”“两旦一丑”是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对“三绝”和“两旦一丑”进行具体的阐述[5]。

(一)“三绝”

“三绝”包括单袖筒、矮子步以及扇子花三个部分,这“三绝”在不断的发展和逐渐完善中,已经成为赣南采茶戏最具欣赏性的内容。1.单袖筒。只使用一个袖子进行表演就是所谓的单袖筒,它已经成为江西赣南采茶戏的经典内容以及特色之一。最开始的时候,客家人采茶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腰间缠一块白布,从而能够达到遮阳、擦汗、扇风以及当坐垫、茶蓝的目的。在不断的发展中客家人发现白布缠绕在腰间也十分不方便,因此就将它和袖子连接起来,袖子的长度就变成了60厘米,这就是单袖筒的来历。将单袖筒融入到戏曲舞蹈表演中就会发现它已经自成体系,没有原始定律的束缚和限制,因此成为采茶戏的主要特征。由于袖子比较长,因此利用它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比如抛袖、挽袖、摆袖已经挥袖、甩袖等,这些不同的动作都对应着不同的含义,使观众与表演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将袖子进行挥动就会发现它像游动的蛇、像奔跑的马、也像舞动的凤尾,这些既定动作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将单袖筒的艺术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单袖筒作为一种不对称的美,在一手舞扇、一手甩袖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了完美的互动,深受大众的喜爱。2.矮子步。这是江西赣南采茶戏所独有的表演方式,表演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空间,一般男子都在一度空间,女子则在二度空间。矮子步也是来源于采茶的现场,一般都是女子在山上采茶,男子挑着茶蓝下山。山路不仅崎岖,而且遥远,再加上茶叶的负担较大,久而久之,男子就会出现驼背、屈膝等特点。长此以往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中就成为了矮子步。矮子步的步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滑步、惊步、高步以及矮步等几个不同的类型。在进行矮子步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需要目视前方,然后利用膝盖的巧劲不断向后退,在手腕、手臂等动作的配合下完成整个表演。矮子步对于表演者的技术、动作要求都很高,演员不仅需要具深厚的舞蹈功底,而且要有很大的耐力。这是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需要长时间的保持同一个屈膝动作,不能表现出僵硬,再加上需要配合丰富的表情以及神态,可见一般人是无法完成矮子步的表演的。矮子步这些具有极大感染力的特色,使得它开始作为“东方芭蕾”而存在于文化的大家庭中。表演幽默风趣、短小精悍是它的主要特征,这些具有亲和力的特征使得矮子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3.扇子花。中国民间舞蹈表演中,扇子是经常出现的道具,江西赣南采茶戏当中也不例外,锄头、茶篮以及鞭子都是扇子可以表现的事物。扇子在采茶戏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都有“采茶戏缺扇子、犹如吃饭缺筷子”的说法[6]。不管是从扇子本身,还是从扇子花的种类来讲,这一表演方式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和演变过程中,波浪扇、削扇、飘扇以及甩扇等方式越来越具有表演特色。利用扇子进行情感的表达,再加上一些丰富的表情、神态,扇子花的特有魅力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扇子花包括单扇花以及双扇花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来自表演者。通常情况下,单扇花没有明确的规定,男女表演者都可以使用,但是双扇花一般只可以由女性表演者使用。表演者在舞动扇子的过程中,加上袖子的配合,有时候再融入适当的矮子步,采茶戏的行云流水、风行水上的特点就能够得到完美的表达,这种表演方式也凭借其极大的魅力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二)“两旦一丑”

江西赣南采茶戏不管大小,只要是三人表演,就都以“两旦一丑”的方式进行。常见的作品有《卖杂货》《反情》以及《大工夫》等。一般情况下,小丑是由男演员扮演的,“两旦”则是指姑嫂或是姐妹,另外,为了将表演风情尽可能表现得完善,还需要融入一些配角进去。采茶小戏《挖笋》当中就有三个角色:嫂子、妹子以及爆脑子。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7]。总之,江西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人数少,人物动作简单、行走方便,这也是采茶戏在当地得以流行的关键原因,为其游走于各个乡镇,进行广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趋势

江西赣南采茶戏作为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良好的保护并进行传承应该是目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是在生活节奏如此快速的今天,我国受到了严重的外来文化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对赣南采茶戏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它在适应大众口味的基础上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艺术以及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它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茶戏应该处理好现代文化以及乡土气息之间的关系,在实现二者有效融合的基础上,让采茶戏得以完好的发展,处理过程可以参照《山歌情》;第二,在发展采茶戏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国外优秀的、深受大众欢迎的舞蹈表演模式以及音乐处理方式融入到采茶戏当中,使得采茶戏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采茶戏的长远发展;第三,将采茶戏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与社会相结合,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其表演形式,使得采茶戏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从而使得赣南采茶戏更加适应新时代对于文化的需求。

四、结语

笔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整合,对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以及表演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这一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希望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一番贡献。采茶戏作为一个优秀的剧种,随着不断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重视,因此应该在不断的研究中为其注入更加新鲜的内容,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丹.赣南采茶舞蹈风格的六大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2]曾莉.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4,(09).

[3]谢洋扬.赣南采茶音乐中的舞蹈因素刍议[J].青春岁月,2013,(20).

[4]曾晶.浅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特征[J].黄河之声,2013,(12).

[5]王亚菲,朱俊林.论赣南采茶戏的创新[J].农业考古,2013,(02).

茶艺的特征篇(8)

古人对岩韵的认识,由来已久。

唐代,茶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有人认为“侯”在古时候是一种尊称,在这里描摹茶叶,就是对茶叶一种拟人而充满赞赏的说法。“晚甘”是指喝完以后回味甘香馥郁,不是当下的感觉。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十五个茶饼很好,但不是入口就能够喝到的,而是要去慢慢品味,回味甘香馥郁;这个茶是请雷而栽,拜水而和,春天第一声雷响的时候才能摘,长在九曲溪边,用特殊的山川地理环境特殊的内质使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妙感觉。”

从此,“晚甘侯”就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而这一称呼,不仅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宋代,坡曾写诗《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赞美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元代武夷山人赵若执有“石乳沾余润,云根石髓流”之句,将武夷山所产茶称为石乳。明代建州学者吴拭在《武夷杂记》中说:“余试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烹之,三德具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这算是对“岩韵”体验的一种笼统的概括。

岩韵最早明确提出,实际上是在清代。据说一天乾隆皇帝处理完手边的奏章,喝到了刚刚进贡的武夷岩茶,这种味道让他一见倾心,于是提笔写下一首诗《冬夜煎茶》:“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骨鲠”指的就是岩韵,寥寥几笔就精准地形容出岩茶的精妙所在。

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武夷岩茶“清芬扑鼻舌有作甘。……如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丽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这是他将岩茶与龙井茶和阳羡茶所比较后,而得出的结论。

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梁章钜的确是参透了武夷岩茶的精髓,他归纳的“香”、“清”、“甘”、“活”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自外而内,道出了武夷岩茶品质的4个不同境界。而“活”的境界,不仅要靠舌头,更是要靠心灵的感悟才能达到。

梁章钜对武夷岩茶的评价,沿用至今。尽管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为“活、甘、清、香”,但意思没有根本变化,其仍被很多人当做是评价岩韵的标准。

今人说岩韵

古人对岩韵的感受,已经超过千年。而现代人又如何看待岩韵呢?

让我们听听一些武夷岩茶爱好者们的声音。

小范(茶客):

武夷岩茶的典型感官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是忠于“岩韵”。“岩韵”只存在于岩茶中,而且只存在“正岩”茶中。所谓正岩茶,指的是今武夷山风景区70平方公里地区所产之茶,其中又以“三坑两涧”为核心。“岩韵”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所以有些人干脆主张“岩韵”就是“地土味”。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地土味本身,而在于如何才能体验到地土味?从未品饮、很少品饮,或者只饮岩茶而不知他茶的人,是无从谈岩韵的。只有经常品饮岩茶,并能与其他茶类进行比较的人,才可言岩韵。

黄意生(资深茶人):

用“香、清、甘、活”来概括岩茶的特征显得有些牵强,任何茶都有它的香味。岩茶的甘甜味应该更能说明它的本质特征。岩韵其实是武夷山的一种特殊的地理标志,是深藏在茶汤中的一种深度的、沉重的味道,与武夷山特殊的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武夷岩茶专家姚月明说过,岩茶中透着一股岩石的味道。这应该就是“岩韵”。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吴道芳(茶叶研究者):

说起“岩韵”,应从武夷山的地质构成说起。武夷山是丹霞地貌,茶树生长在富含水分的石乳岩中,能吸收大量的矿物质,所以岩茶中会有一股岩石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三泡”后会更加浓郁,香浓甘甜、厚重。

黄智源(干部):

“岩韵”应该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是武夷山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要领会“岩韵”应用心去感悟,必须了解、热爱岩茶。

巩志(茶人):

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掌握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的极品之一,其味甘泽而香气馥郁,去绿茶之苦,乏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冲泡后,汤色橙黄、清澈艳丽,香气馥郁,带兰花香,具有特殊的“岩韵”,滋味醇厚回甘,爽口。武夷岩茶的品质风格讲究韵味,武夷岩茶的韵味,来自“山川精英秀气”、“岩骨花香”也就是来自得天独厚的武夷山生态环境。

朱陈松(茶业经营者):

说起乌龙茶(青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韵”这个字,它是乌龙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乌龙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己无从查证,日前流行也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粽叶味,有的说是青苔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能说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做茶的茶师也只能泛泛地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味中有骨头等。确实,“岩韵”难以捉摸,无法说透它的奥秘所在。但我认为“岩韵”的形成,还是由茶树品种、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制作工艺、制茶时的气候等因素相辅相成、有机组合来体现的。

专家谈岩韵

姚月明

著名茶叶专家

关于武夷岩茶的“岩韵”,一些武夷岩茶研究专家也给出了他们的意见。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长在武夷山的鲜茶在独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不同品种都有自己不同的品种香,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黄贤庚

茶文化专家

“岩韵”二字,可能是从民国福建示范茶厂林馥泉茶师《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七章“科学之审评”中的“山骨”、“喉韵”及“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的“山骨”、“岩骨”中衍化升华而来的。

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众说不一。有的说它有品种香,有的说它是地土香,有的说它具有风土香,有的说它具“香清甘活”,有的说是石头味,有的说是粽叶香,有的说是青苔味,有的说是“杯底香”,凡此等等。

其实,武夷岩茶之“岩韵”是有其具体表现的,可以通过口鼻感官体味出来的,并非虚无缥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武夷山茶乡,自古以来茶农就用“岩味”厚薄来区分岩茶的优次。当然“味”是比较好感觉和好表达的。经专家、文人上升为“岩韵”后,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诠释。

如今在不少名茶中,也嵌上了“韵”字,如安溪铁观音之“音韵”,普洱茶之“陈韵”,潮安凤凰水仙之“山韵”,台湾冻顶乌龙之“喉韵”,岭头单枞之“蜜韵”,黄山毛峰之“冷韵”,西湖龙井之“雅韵”,等等。这些茶韵当都有其内涵,只是有的易于感觉,有的难于言传而已。

以铁观音与武夷岩茶较之,前者既是一种茶树品种,又是一个商品茶品牌,其“音韵”当以品种香味为主;武夷岩茶则以生长独特地域为主,因为岩茶:一是界定了生长在武夷山市内,二是此范围内自然环境独特,三是武夷岩茶是个总称,包含了多个品种(有的滋味、香气不同),所以说“岩韵”当是武夷岩茶共有的独特风格。

武夷山茶农、茶人评论武夷岩茶的感觉有:“不轻飘”、“有东西”、“有骨头”、“厚重”、“长久”、“齿颊生香”、“过喉”等朴实的表达。总之,武夷岩茶有其独特风格。乌龙茶泰斗张天福高度归纳其因果是“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

我认为,在以上岩茶特征中,最为突出、最优异,有别于其他乌龙茶的感官味觉,概括起来即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即:茶水厚重,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南强

知名作家、国家一级评茶师

岩韵首先要从感官上体会,综合岩茶的色、香、味。“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岩茶的香与味,往往可以保持相当长久。热喷香,温更甘,冷回韵。尤其是在茶汤凉了之后,香与味下沉凝结,品味起来,好像鱼翅汤似的,有韵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还可以理解为“回肠荡气”。好的岩茶,而且力度劲锐。常常是三杯下肚后,上下通气,神清气爽,一身轻松。“岩韵”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如果品茶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茶,对岩韵的理解就又会更上一层楼。从某种角度来说,“岩韵”是人与茶在互动过程中的一种感悟。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品茶者对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层次,岩韵就很难用某一两种感官感觉来概括和形容,而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美妙境界。

刘国英

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砂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或呈蛤蟆皮状。岩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被称为品种特征,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就是品种特征。但“桂圆香”就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这是不对的。

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同等条件下,茶树品种不同,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陈德华

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武夷山外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

“岩韵”是什么?目前流行的说法不一。有说似豆浆味,有说像粽叶味,也有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资深的茶师也只能说汤水厚、有骨头,杯底香浓。武夷岩茶专家也承认“岩韵”难以捉摸,无法说透它的奥秘。综观所述,说者大多使用一些形容词句,听后令人觉得虚、玄,不真实,最后还是一头雾水。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理解“岩韵”的含义,又无法用理论来阐释,故而答非所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名句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岩韵”的含义。首先从武夷岩茶原产地的特殊生态环境来解释,其结果是:岩韵=岩骨花香=地域香=武夷地土香,即岩韵=武夷地土香。目前我国乌龙茶中,安溪铁观音有用“音韵”来描述它的特色,但“音韵”也只单纯用于“铁观音”这一品种,本山、黄旦、毛蟹等品种并没有使用。近年来广东“岭头单枞”茶则用“蜜韵”来阐述该品种的特色。其中提到产地不同对“蜜韵”的影响,它与“岩韵”、“音韵”相比,更容易感觉出物质的存在。

茶艺的特征篇(9)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与民间艺术紧密相连的,是最原始的艺术思想和最绚丽的艺术语言。其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反映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希冀,折射出我国劳动人民的善良纯真以及独特的艺术品位。民间美术色彩因其耀眼的艺术光芒,一跃成为现代设计行业的潮流元素新宠,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之中。民间美术色彩元素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产品的包装魅力,凸显其精神实质,并逐渐成为一种传播文化的艺术性载体。

1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

1.1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美术色彩也各有不同。我国地大物博,地理形态各异,其孕育的文化内涵产生的民间美术色彩也是丰富多姿的。每一种地域文化对当地的美术色彩的形成与发展都会有一种潜移默化地渐染作用,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定义了各自的色彩象征意义。例如,白族崇尚白色,视其为美好的象征;哈尼族偏爱黑色,以黑色作为高贵的象征;我们汉族更喜红色,因其蕴含着吉祥安康之意。所以,民间美术色彩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同一颜色在不同的地方寓意也有所不同。

1.2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少见,其甚至贯穿着民间美术色彩的始终。所谓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是指,通常情况下,人们看到某一色彩时所联想到的某一事物或触发的某种感情,简而言之,某一色彩表达某种特定内容,即该色彩为其象征。例如,蓝色象征着自由,红色象征着热情,黑色象征着端庄,每种颜色都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同时,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美术色彩也趋向多元化发展,其被赋予的人文情感更加浓厚,所象征的文化寓意也日益深刻。

1.3独特的装饰审美效果

民间美术色彩是我国传统装饰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传统审美艺术观的基石。民间美术色彩以艳丽的色彩搭配,展现各民族的风情特色。民间美术色彩在装饰上遵循“在巧不在多”的理念,运用简单的颜色营造出最佳的视觉美感,与极简主义的色彩要求相契合。同时,中国美术色彩也经常以色彩组合的形式被应用到装饰中,不同的美术色彩进行混合搭配,造成一种视觉冲击,极大地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总之,无论是民间美术色彩的单色渲染抑或是混色氤氲,都能勾勒出一幅幅韵味十足的色彩效果图。

2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应用中的误区

2.1茶文化意义过于浅显

五彩斑斓的民间美术色彩具有极强地装饰性作用,其对于现代茶叶包装的设计确实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但是,精美别致的外衣却掩藏不住茶叶包装中茶文化内涵的缺失。现代茶叶包装对于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已是司空见惯,浮翠流丹的美术色彩对于茶叶包装而言过于浓墨重彩,艳丽多姿的色彩并没有凸显出茶叶包装中的茶文化内涵,浓妆艳抹中反而丧失了茶叶包装的精神内核———茶文化内涵。而另一方面,设计师过于追崇茶叶包装的色彩意境营造,却没有找到色彩渲染与茶文化烘托间的平衡点,从而导致茶叶包装中的茶文化内涵被埋没。

2.2没有注入科技元素

我国茶叶包装发展历史悠久,其对于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技术也是日臻成熟,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色彩包装运用的理论体系。因此,现代茶叶包装沿袭的仍是传统茶叶包装的设计模式,没有注入新的活力因素,更遑论科技元素的导入应用。茶叶包装在色彩的甄别选择上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肉眼识别,凭主观感觉去感知,没有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颜色识别系统,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色彩辨别与选取工作。此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组合与混色构图中,大多设计师,不善于使用计算机的平面设计软件中的色相色度功能,对茶叶包装的整体色彩进行细化润色处理。

2.3美术色彩搭配不当

民间美术色彩蕴含着深奥的审美哲学,其用色和着色颇为讲究,色相、明度和纯度的要求也很高,细微的色度差别就会调和出不同的颜色。我国茶叶包装设计师在运用美术色彩这一元素时,对于色彩的运用颇为浅薄。一方面,设计师在整体的构色过程中,由于其色彩综合知识的缺乏,再加上其不成熟的色彩组合手法,最后只会产生一种粗糙低劣的画面色彩感。另一方面,设计师在进行色彩的挑选工作时,所撷取的色彩象征意义与茶文化寓意不相符合,甚至大相径庭,产生一种沐猴而冠的既视感,使得茶叶包装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2.4时代潮流元素稀薄

琳琅满目的茶叶包装设计,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若看完市场上的茶叶包装,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记住。一则是茶叶包装设计的识别度不高,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大部分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处于一种盲目模仿抄袭的境地。例如,绿茶的包装选用绿色来衬托其清新自然之感,然后设计师在进行绿茶包装设计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绿色,最后导致所有的绿茶包装设计出现“远看近看都是绿”的雷同现象,完全没有标识度。二则,茶叶包装设计师缺乏对潮流元素的敏感度,不善于将现代的时尚因子融入到茶叶包装中,使得茶叶包装的设计在色彩调和上略显突兀单调,不能激发大众的时尚消费欲望。

3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展望措施

3.1大力渲染茶文化内涵的深刻意义

目前现代茶叶包装设计陷入了华而不实过度包装的死胡同,大多设计师专注于茶叶包装的精致华美程度,而忽略了作为茶叶包装精髓的茶文化。设计师们被光怪陆离的消费观所引导,沉迷于茶叶包装的外观造型颜色设计,企图用夸张浓烈的民间美术色彩彰显其精妙的设计,殊不知丢失了灵魂的茶叶包装撑不起这样华美的外袍。因此,设计师应该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重新定位,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将精深奥妙的茶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运用民间美术色彩阐述出来。同时,设计师也应该找到茶文化意义与美术色彩间的平衡点,通过斑驳的色彩渲染出茶叶包装中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3.2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倘若现代茶叶包装想在优胜劣汰的茶叶市场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则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首先,设计师要与时俱进,掌握茶叶包装行业里的所有新资讯新科技,然后第一时间内将相关的科学技术引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之中,利用科技手段分析茶叶的不同属性,并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与之相吻合的色彩寓意,最后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整体的茶叶包装规划设计。与此同时,设计师也应该主动地走进科学,积极与科学家交流沟通,尽可能地将科技元素应用到茶叶包装的设计每一环节,从而推动茶叶包装的科技化进程,全面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

3.3加强对色彩的调控运用能力

虽然民间美术色彩体系庞杂,内容繁多,但是其对于现代茶叶包装的装饰性作用却不容小觑,其是表现茶叶包装茶文化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师应该首先从民间美术色彩的理论体系着手,逐一研究色彩元素的文化象征意义,扫清其美术色彩领域的盲点,重筑色彩理论框架,夯实美术色彩知识的基石。其次,设计师要不断加强其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要从整体进行构色,不同的茶叶品种所展现的茶叶特色也不一样,其茶叶包装的用色要求也因此有所不同。所以,设计师要因茶制宜,对茶叶包装进行细化的分层设计。

3.4融合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设计元素

只有紧跟时尚才能赢得市场。茶叶包装的设计也应该立足市场,紧随潮流,打破常规,将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潮流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能凸显茶文化内涵又能满足大众时尚口味的茶叶包装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要充分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敢于以新的色彩构图对茶叶包装进行不同风格的定位设计。例如,一改绿茶包装配绿色,红茶包装配红色的传统,尝试用红色点缀绿茶,用绿色来装饰红茶,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另外,茶叶包装设计师也应该留心关注时尚界的流行元素,不仅将流行色系引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而且也将潮流元素融入其中。双管齐下,促进茶叶包装向现代潮流化发展。

4结语

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茶叶包装中的运用,是茶叶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同时也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二者结合,不仅能提升茶叶包装的艺术性,也能促进民间美术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但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已成为阻碍茶叶包装跻身包装行业前列的瓶颈问题,而如何运用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象征寓意与情感意义来展现茶叶包装中的茶文化内涵,是值得设计师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咏梅.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山东师范大学,2004(10):20-22.

[2]朱镇涛.论中国传统色彩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关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11.

[3]彭懋耘.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及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

茶艺的特征篇(10)

普洱茶是我国黑茶中的一类,因发源于普洱县而得名,生产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影响力。普洱茶从唐代起就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有名的茶叶,而真正得到发展并壮大却是在明清时期。普洱茶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能够得到发展壮大,这一点是和当时“茶马古道”(即茶马互市)的发展分不开的。茶马古道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三条线路,并不断扩展延伸,直达边境。普洱茶随着这种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逐步走向了世界各地。由于普洱茶的茶叶具有易碎,零散的特征,为了更好的随马队进行运输,当时的茶商采用了独特的包装形式,便于普洱茶进行储存和销售。这种独特的包装形式就是目前最常见的普洱圆饼状包装,或茶砖式包装。圆饼和茶砖都属于紧压茶,普洱茶中的散茶较为少见,圆饼茶和茶砖包装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易于储存也方便运输,在这其中圆饼式更为常见。到了现代,运输已不再是难题,但圆饼状的包装形式却依然留存。这个时候的留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纪念,离当年的形成目的已相去甚远。不同的是,虽然普洱茶的圆饼状形态保留下来了,但其包装纸的图案色彩已不再是当年单纯的一张纸,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视觉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刺激销售,普洱茶的外包装也开始追求视觉效果了。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纸上设计了各种图案,并搭配了具有文化底蕴的书法;有的普洱茶在圆饼状包装的外面还要包上一个礼品盒,并对礼品盒进行各种视觉设计。无论是包装纸也好,还是礼品盒也罢,良好的视觉效果对现代人的购买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效应,所以探讨普洱茶包装中的视觉艺术,有助于普洱茶的发展和销售,也有助于云南地区茶文化的发扬光大。

1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基本视觉元素主要是图形、文字和色彩,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视觉元素能够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表达能力,从而让人能够一下子认识到这是普洱茶叶。因此,具备特色的外包装是展现普洱茶视觉元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首先,是普洱茶叶产品外包装的图形元素。普洱茶的图形元素在外包装设计中主要有三个特点:(1)注重民族性和区域性。普洱茶的产地是在中国的云南省,作为一种多民族交融的地区的茶叶,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多具备这种民族特色,普洱茶的地域性和历史性,决定了其文化地位。因此,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形图案大多具备区域性与民族文化特色,比如云南本地的服饰、首饰元素等都可以在普洱茶的外包装中得到展示。(2)外包装设计与口感相结合。普洱茶的口感醇厚,好的普洱茶,品之回味绵长。所以普洱茶的外包装应注重底蕴和历史,从而选择庄重的纹饰作为茶叶的外包装,比如祥云等图案,这样可以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衬托出来。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大多可以做到这一点,将一些具有历史性的图案选择性地设计在外包装上。(3)典型图案的运用。在饼状茶叶中,普洱茶是主要力量。因此提到普洱,人们的脑海总是会浮现出类似于圆形或是饼状的图案,所以结合人们的固定印象将圆形图案运用到设计中来,不仅能够让普洱茶叶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也会产生种特殊的美学特征,体现出中国人圆融的哲学思想。总之,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各种不同的图形图案,能够给普洱茶带来更为良好的销售效果。通过独特的外包装形式,也让普洱茶叶从外包装的图形元素上和其他的茶叶进行区分,更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购买。第二,是普洱茶外包装的文字元素。文字装饰元素是普洱茶叶外包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洱茶外包装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普洱茶是一种具备悠久传统历史的茶叶,在普洱茶叶外包装文字表达上,可适当地选用诸如大篆、小篆等具备一定历史性的字体,以形象或抽象的文字形态将普洱茶叶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表现出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具备现代字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与艺术性,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当中,适合采用这种具备艺术气质与民族气质的字体,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历史性表达出来。在选用不同的文字视觉元素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字的形态以及文字的意义,特别是这些元素与普洱茶叶的历史文化特性之间的联系,以便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识别普洱茶叶与其他茶产品之间的差异。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在书法上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也不一定非得采用毛笔字体,也可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字体宋体等,以此来衬托出普洱茶叶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文字视觉元素的选用上应该避免刻意,要能够在整体上增添其随意性与刚柔相济的艺术美感。此外,外包装设计选用的文字字体要能够被识别,而不能将艺术性凌驾于意义性之上,导致普通的消费者无法识别其文字。文字图案与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可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如采用普洱茶产品的形状,或者普洱茶常用的茶壶形状等作为文字视觉元素进行衬托,可以形成一种复合式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使文字与图案的美感相得益彰。第三,是普洱茶外包装的色彩元素。色彩是最具魅力的外包装设计元素,搭配得当的色彩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可以让普洱茶变成一种具备艺术性的商品。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色彩主要采用淡雅的颜色,如淡绿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也开始尝试采用浓烈的色彩来进行装饰,以此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不过,由于普洱茶叶的消费群体大部分是中老年,加上普洱茶叶本身的文化特色注重淡雅和稳重,所以其外包装偏爱于采用内敛的颜色作为主要色彩元素。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叶外包装所选用的色彩大都是纯度较低、明度较低的颜色。在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要充分考虑普洱茶叶其本身的文化历史源流,在色彩设计上折射出其历史内涵,并且让普洱茶的文化特色凸显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2普洱茶外包装中视觉元素的美学分析

首先,自然朴实是普洱茶叶外包装的主要美学特色,是外包装视觉元素当中的主要美学特征之一。中国的普洱茶与中国的道家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注重自然朴实的美学价值观,老子、庄子的美学思想崇尚简朴、自然、简单。普洱茶叶在茶马古道的时代,就崇尚用简洁的外包装形式展示其深厚积淀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也是普洱茶叶一百多年来生命力与竞争力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环保设计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普洱茶叶的外包装简洁朴实的视觉风格,也成为了外包装设计选择的主要方向,外包装采用自然天成的颜色,能更好地凸显出其独特的风格。如在颜色和图案上,选用简明易懂的颜色,既表现出普洱茶叶自然简洁的美学风格,也能展示出当代人的环保价值取向。其次,儒雅、有内涵的意境特点也是普洱茶的美学特点之一。中国茶叶,无论哪一种茶叶在品茶之时,都讲究“品”,这种“品”,除了味觉上的刺激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优雅的心境。而这种心境加外在的品茶氛围,合起来就是一种品茶的意境,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抽象的审美情趣。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意境的营造是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在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合理运用书画艺术,营造意境,普洱茶儒雅有内涵的味道也就随之产生出来了。比如,现代的普洱茶叶外包装上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书法与绘画元素的共同结合。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将普洱茶本身的意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此外,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当中的留白特点,也可以融入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上,让普洱茶外包装中的图案文字或者图形不会过分臃肿占领更多的空间,从而文白相交,凸显出普洱茶吸纳天地灵气的特点。总之,意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只有突出普洱茶叶外包装中的意境特点,才能够将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中重要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层次感也是普洱茶在包装设计中美学特色。层次感在现代普洱茶外包装设计中是一种创新型的艺术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外包装进行形体变化,或是将同一平面内的图案进行结构切割,改变原有的形态,形成多种组合的新形体,从而对人产生视觉冲击。层次感大多是通过普洱茶的外包装盒来进行体现的,比如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镂空、开窗、凹凸处理等。这种层次感的设计,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能够将外包装设计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从而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此外,普洱茶叶的外包装上其图案设计也可以从更为丰富的素材当中进行选取,促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多元化。比如选用不同朝代的文字,进而让普洱茶叶的外包装更多地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只有兼收并蓄,方可增进普洱茶叶外包装的感染力,促进普洱茶叶的外包装具备更多的艺术表达能力,从而让不同的消费者根据其外包装上的差别,形成各自的茶叶审美观。

3结束语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的一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在21世纪的今天,普洱茶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并渐渐发扬光大。在这种情况下,其外包装也必须具有与之相符的艺术特色才能彰显中国茶的韵味和独特之处。总的来说,当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外包装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造诣,无论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色彩、图案的选择上,都可以和普洱茶的秉性相得益彰。但其细节尚需完善,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细节的问题,就要根据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情趣,将普洱茶的外包装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够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和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普洱茶叶的包装审美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也就是说普洱茶叶的外包装视觉艺术元素非常丰富、多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根据中华文化和当前世界主流文化当中有意义的元素,融合多种元素,共同推动普洱茶叶外包装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露雅.本土文化在黑茶包装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2(04):33-35.

上一篇: 工程施工报道 下一篇: 公司培训机制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