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探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0:44

初中课题探究

初中课题探究篇(1)

【摘要】初中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的课题非常重要。对于选题的原则,既要科学、准确、有价值,又要把握初中生的认知,结合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便容易攻破课题,培养并且提高初中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而对选题的探索更是充满挑战和乐趣。

关键词 探究性 选题 探索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开展数学探究性课题时,要使课题科学、准确、有价值,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选题方法和研究方法。结合自身近几年在初中数学探究性课题活动中的探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可见,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于接受。为此教师必须创设能够使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思考其中道理,并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

2、提出问题

中学生是由小学向高中、大学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没有特定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适时渗透研究性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立足课本,填补空缺。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夯实基础,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提问时必须把握尺度,求真务实。初中生阅历少,经验不足,贮备的知识不多,在选题时不宜把问题设立的过于复杂,以免导致学生缺乏信心而丧失兴趣,半途放弃。所以,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正确分析选择的题目和自身的能力、现有的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把课题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才容易出成果。

3、探索研究

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分小组合作探究。但是小组合作探究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必须能够发挥自我在小组中的作用,否则,越合作越糟糕,起不到相应的效果,造成不好的结果。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探索,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结合不同的探究方法不断改进,从多角度,多方面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到结论。

4、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探究活动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加强理解。经过探索研究的阶段,学生已经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一定正确,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不断改善和完善自己。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讨论点,即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往往在突破口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此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给予尊重,互相探讨,取长不短,择优弃劣。同时对课题的研究方法、思考角度、知识拓展都可以全方面的展开讨论交流。

5、总结成果

学生通过以上的合作学习交流,最后总结成果,分享知识的果实,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前面说到过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也可能导致成果的局限性,他们可能无法把握研究内容的重难点,或者在这方面存在偏差,没有把知识联系在一起,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思维,这就需要老师在总结成果时,对学生指导,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断质疑,不断改进,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还应该让学生反思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好基础。

6、实际应用

数学也是一个源自生活,又走向生活的学科,通过对生活中的事例不断的思考、总结,人们掌握了数学规律,然后运用逻辑推理,验证,得到成果后,再将结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到成果后,一定要指导学生应用于生活中,使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了反馈调节的作用。更能在生活中有效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随着课程不断改革,数学探究性学习越来越重要。它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教育的革新,将传统灌输式的学习模式舍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先进的探究式教学。如此既缓解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又弥补了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认识的不足。从而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塑造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协作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究性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初中数学探究学习问题的探索,使这项探究性学习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初中课题探究篇(2)

一、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的特点

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与探究形式多种多样。初中政治教材设计的活动与探究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展示自己。如七年级的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通过学生为班集体设计班徽、座右铭来表达自己对班集体的期望。此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挥创造力的舞台。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九年级的主题探究“图说国情与国策”,用图片展览的形式来加深对祖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理解和思考,让学生立足国情国策,放眼未来,与祖国同长。有的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调查来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九年级的主题探究“关注校园周边文化 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社会,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文化氛围献计献策。初中政治活动与探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学生上网热”、“如何维权”、“国情与国策”、“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主题探究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主题探究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主题探究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主题探究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主题探究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2―3个活动,要把主题探究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考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网瘾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主题探究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主题探究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主题探究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主题探究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到:既不代替学生活动,又不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主题探究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中政治主题探究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虽然这样的活动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主题探究课目前的尴尬

初中课题探究篇(3)

以问题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尤为必要的,它有助于以逆向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英语水平获得实际性的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课堂问题设计。

二、当前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堂问题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要点未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问题设计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使问题设计的要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出问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使问题设计教学最终发挥作用。当前,众多初中英语老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善于抓住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问题的设计粗略、马虎,没能很好地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学生在英语知识认知上产生了冲突。

2.课堂问题设计目标不清晰,容易发生教学错乱。众所周知,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清晰,只有深入研究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课堂问题,才能较好地满足英语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的初衷,实现问题设计教学的教学目标。

3.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俗话说:“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这说明解决问题一定要具有针对性,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同样如此。纵观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的现状,我们发现课堂问题设计缺乏的就是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致使学生学习英语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课堂问题设计丧失了其运用的初衷。

4.英语课堂问题设计难易不分,使学生学习热情降低。问题设计教学的初衷在于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中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教材难度的课堂问题,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最终使课堂问题设计教学失去应有的价值。

三、做好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要点的具体方法

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英语教学目标,针对当前许多学校英语课堂问题设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摆在学校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课堂问题设计要点:

1.英语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着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只有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学好英语知识才成为可能。因此,抓住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的核心,必须使英语课堂问题设计要点紧抓学生的兴趣点。

2.明确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的目标,致力于提升课堂问题设计的效率。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的目标一定要紧扣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致力于问题设计的阶段性问题探究,使学生在问题设计中不会迷失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方向,最终凭借课堂问题设计这面风帆,抵达学好英语的彼岸,由此可见明确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意义。具体到英语课堂教学来讲,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应该遵循初中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老师根据问题设计的目的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探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所在,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放手进行问题设计。

初中课题探究篇(4)

情境创设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过于夸大情境的作用,唯情境独尊,很可能让学生走入玩得高兴、忘记学习的境地。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还需结合教学需要而进行。

一、正确认识情境创设的作用

从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来看,一些教师过于夸大情境创设的作用,教学中自始至终不是使用多媒体就是讲故事,学生倒是玩得不亦乐乎,而课堂效率却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应该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探究和讨论,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教学中需要注意:

首先,要利用情境创设引出知识。情境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是为了引出知识,让学生进行探究服务的,贯穿的是学习的主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而不能一味地将情境当做激发学生兴趣的唯一手段,而大量使用多媒体、故事、游戏等。

其次,要注重利用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初中历史从学科本质上看,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点”(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来认识“线”(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是基本方式。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需以情境为基本出发点,在情境中渗透历史事实,通过探究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而不能只把情境作为单纯的游戏、故事来对待。

二、巧妙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借助多媒体、漫画、故事、角色扮演、问题、历史剧等,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考虑教学需要,即情境要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首先,情境创设要能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教学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向,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指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借助情境让学生从直观的事实过渡到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最后再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将重点放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故事的编纂上,则容易让学生将兴趣偏移,从而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而进行。每一堂历史课都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决定了教师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这也是情境创设的必然根据。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的情境创设方法也可能不同,但关键点是教师要能利用情境来让学生形成前后知识间的衔接,能借助情境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并应用历史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情境创设的出发点是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置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改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有兴趣参与探究,能在情境中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真正能懂得历史。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正确认识情境创设的作用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从而获得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课题探究篇(5)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益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假设、讨论、实践等活动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等,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教师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相关的网站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还给了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经过选材设疑,以疑导思环节,模式进入到核心阶段:授课过程。在这一阶段,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环境来完成新授。

1.活动学习: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

2.合作学习: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加以解决。就其组织形式而言,一般可采用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互研。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互研。合作小组以4-6人为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大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实话实说”法、讨论互研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例如,组织学生就“中学生该不该玩电子游戏”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同学们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唇枪舌剑中得出结论。

初中课题探究篇(6)

2012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九中(以下简称“我校”)结合自身情况申报承担了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城区初级中学精品化发展研究”。现将我们关于城区初级中学精品化发展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课题的界定

1.学校发展的内涵

学校发展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部,以过程改进和质量提高为目的,包括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在内的整体变化。学校的发展可分为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外延发展,就是扩大规模和数量,增加未来发展的空间;内涵发展就是把眼光放在学校效能高、教育质量好、综合实力强上。对学校来说,外延和内涵都要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目前大部分城区初级中学根据自身特点只能走内涵发展道路。

2.精品化的含义

城区初级中学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合理定位,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找到学校特色的突破口,把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优势,这样就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经过调研和探讨,我们认为城区初级中学的精品化发展具体说就是:①精细化的管理; ②精锐的教师队伍;③精妙的教学艺术;④精深的校园文化。

具备了以上四点,我们坚信经过三年的初中教育,通过乐观的人生态度、坚韧的意志品格、进取的学习作风、美好的生活情操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一批批精英学生将脱颖而出。

二、具体做法

精品化发展的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注入了新思路。在精品化发展的学校建设过程中,我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风格,并将其渐渐内化为文化风格,形成学校特色、学校品牌,优化和拓展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我们的一些探索如下:

1.推行服务工程,打造精深的校园文化

(1)创建“三求”校园文化,引领师生言行。二十六年来,经过几代九中人执著追求、努力奋斗,我校拥有了一定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有一定的教育优势,由一所基础薄弱学校发展为一所品牌学校。我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中考成绩,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

2011年10月,经过校务会和教职工大会的审核确定了我校新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 特色强校”。我校新校训确定为“三求”,即“求真、求实、求精”。

(2)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我校累计投入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基础设施经费430多万元,学校校园建设不断趋向完备,除建有正规化教学大楼、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塑胶田径运动场、配有60台计算机的教室2间等基本设施之外,还配备有师生阅览室、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拥有价值200万余元的教学设备。以求真楼、求实楼为核心的一系列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办公系统已经配套,全校共有320多个信息终端,全面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使用覆盖了教学、科研、管理、安全卫生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为了让管理更加科学化、细致化,学校在所有的教学楼和公共场所安装了监控共16个窗口,在校门口安装了一块大型电子屏幕,引入了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生体育达标管理系统、家校沟通信息平台和“课表王”排课系统等软件,一流的设施在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给学校的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3)建设墙壁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墙壁文化主要是以橱窗、展板、标牌、镜框、条幅等形式存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以及师生作品等,让触目可及的墙壁成为育人的文化阵地。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基本设施,巧妙设计,精心安排,使每一面墙、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块黑板、每一个展室,都包含生动的文化内涵。整个校园充满了成功、自信、催人向上的文化气息,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朝气,引领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打造厅廊文化、操场画廊、榜样墙、走廊十佳学生宣传墙、走廊名人挂像、楼梯儒学文化等,展示我校优秀师生风采及校务公开内容、教育成果的缩影、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行为楷模与榜样,陶冶师生的情操。

2.实施严校工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1)制定和完善了《郴州市九中十二五发展规划》《郴州市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促进我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2)完善学校管理网络和职能处室建设,管理学校日常工作;推进依法治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设置综治办,解决处理学校纠纷和安全治理方面的问题。

(3)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

(4)制定、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并将其汇编成册,作为处理学校内部工作的依据。制度应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5)坚持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6)修订《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标准》《班级量化考核标准》等,创建师生自律体系,强化师生遵规守纪意识,培养师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注重课题研究,追求精妙的教学艺术

(1)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为把我校建成省内有影响的实验学校,我们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验,成立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组。先后承担了省十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学习方式的研究”。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五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教学设计选编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至今我校承担并已结题的课题有: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情感发展研究”、市级课题“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月的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学习方法研究”。已立项未结题有:部级课题“城区初级中学精品化发展研究”、市级课题“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方法的研究”“快乐英语,趣味课堂”“政治课堂中学生积极情感研究”。

(2)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五步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五步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五步教学模式”打破“满堂灌”和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2009年我校“求真杯”青年教师赛课上,段贵春执教的信息技术课“搜索引擎的使用”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自主性强,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 更在于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教学策略为:交流合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竞争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教学中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精诚合作,小组间抢答竞赛,学困生弄懂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优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互助、共赢、提高。教学环节分为:①揭示目标(3分钟);②学生预习(15分钟);③课堂交流、点拨、竞赛(22分钟);④当堂训练(5分钟)。

4.开展名师工程,锻造精锐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名师更是学校成为名校的基础。

我校“名师”工程的建设,就是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勇于创新、擅长科研、成绩出色的优秀教师队伍。经校务会研究,决定以“求真 求实 求精”精神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性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成长规律,用三到五年左右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名教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我校“名师工程”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的原则。名师评选坚持在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中进行,激励推动教师以更好精神风貌投身教育事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导向。

(2)坚持德才兼备、注重业绩的原则。把德、能、勤、绩作为名师评选的主要标准,严格选拔,严格控制,真正把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同行、学生及家长中有较高评价的教师选拔到名师队伍中来。

初中课题探究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13-02

一、主要探究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传道,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播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之道;授业,就是要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育,培养出现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解放学习力,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代替以前的 “灌输式”教育,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去学习,互相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无论课堂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较之以往有很大的进步。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育,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一生中都能更好地学习,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性发展的需要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多种学习的技能。因为从学生个性发展而言,教师的教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而学生的学则是长远的、终身的。应当看到,现在的中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能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阅读环节

(1)粗读,是指学生弄清课程结构的大体脉络结构,课程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每节分几框,框与框的内在联系等,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一是了解大意,二是找到观点,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2)细读,即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求学生看懂教材所列举的事实、例证、资料、数据;弄清教材是怎样运用这些素材分析问题,进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细读,绝不是死读书。要教育学生懂得书是凝固的文化,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不应让凝固为文字的书统驭人,要让具有精神的人去统驭书。鼓励学生敢于对书质疑提问,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理解书,善于运用书中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3)精读,就是要反复阅读重点和概念,反复推敲,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推敲课本中的重要段落、概念,剖析关键词的意思,弄清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促使学生自学。

2、交流环节

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自主”,突出表现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决定怎么学,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交流能力的培养。

(1)内容自主

在不少名为“自主”的课堂中,仍然充斥着“灌”、“管”、“压”,一出出“教案剧”不停地上演,学生毫无自主可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师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教材内容能轻松掌握,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自己探究的欲望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了。

初中课题探究篇(8)

探究问题必须值得探究,其结论不该显而易见。下面是关于“中东石油外运路线”的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

探究材料:中东石油外运路线图

老师:伊拉克某石油公司现有三艘油轮满载石油等待出口,它们的目的地分别是东京、伦敦和纽约,请以航海日志的方式记录下它们沿途经过的海洋、海峡和运河。

学生读图并记录。

方案二

探究材料:世界地图

老师:伊拉克某石油公司想通过海洋向东京、伦敦和纽约出口石油,请同学们为石油公司设计路线。

学生①设计路线,交流想法。②展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路线。③相互评价不同路线的优缺点。

方案一看似探究,实则就是简单的读图、记录,整个过程学生基本不用思考。方案二每一条路线都由学生思索得出,即使目的地相同,不同学生也可能设计出不同的路线。

二、探究问题要有一定梯度

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存在差异的,缺乏梯度的探究问题势必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能力开展探究,其结果是部分学生成了旁观者。下面是关于“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

老师: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昼夜会产生什么影响?

方案二

老师:在下面三种情境下,地球上的昼夜情况分别会是怎样?

情境一: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球。

情境二:地球不透明,而且也不自转。

情境三:地球不透明,但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方案一探究问题过于笼统,会让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方案二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层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探究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耳熟能详的素材对学生往往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下面是笔者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案例。

探究内容: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探究材料:(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示意图。

问题设计:(1)“春风”是从哪里吹来的?(2)“春风”为什么不能度玉门关?(3)“春风不度玉门关”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会带来什么影响?

四、探究材料的提供要充分

设计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高度思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材料。请看下面一则案例。

探究内容:我国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

初中课题探究篇(9)

一、开放题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开放题教学,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训练,这种长期的以训练为主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更加扎实,而大量的开放灵活训练,不断给予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让学生形成了创新解答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开放题教学,学生长期将思维沉浸于灵活、变动的解题过程中,渐渐地便会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转变、同化,将开放、创新的思维作为惯性思维。

2.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而困扰,比如:练习任务繁重、课堂中教师所讲解的知识量过于庞大,难以消化,教学内容相对笼统,学生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对精要的掌握。开放题教学,通过建立专门的训练例题来实现学生对题目及解答方式的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是少量的练习题,不用再进行大量的题目分析工作和参考资料的查阅等。而开放题本身就突出了数学知识的重点,因此也减少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时间。开放的解析过程就是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多次深化记忆的过程,因此学生也不必再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整理。此外,开放题教学的开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放题教学的开展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技巧、数学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并且根据这些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对分类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别式教育,使他们各自都能够得到提升,避免出现“差生”听不懂,“优生”不想听的情况。这样科学分析、精细照顾的教学下,学生必定能够得到广泛性的提升。而传统的考评制度,只是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使学生甚至于老师都只会通过成绩判定学生的优异,从而忽略了“差生”的感受,更淡化了学习态度这一关键点。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学,是号召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学习态度等的全面考核。

2.优化教学机制

首先,要加强政府管理部门体制的完善工作,增进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教育理论的积累,使管理者能够高效高能地修订管理制度,执行管理任务;其次,要对教学体制实行改革,增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拓展数学知识来源,同时开展新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实验,使教学工作能够得到经常性的总结;最后,初中学校也应当成立专门的数学教学整体管理部门,就数学教学中老师的备课、课程安排、课堂设计、问题分析和课外辅导等进行统一的点评和指点,监督教师落实新课标的革新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作业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对教材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考,并将问题记录下来,于课后向老师请教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业姿势、作业态度等,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科学地对待数学教学和数学自学;最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时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并结合他们的创造性能力,提炼、得出一些独特的、新颖的、更为实用的结果和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开放题教学需注重几个要点:(1)抓紧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2)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实现人性化教学;(3)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只有让学校、教师、班级、学生有机联合成为一体,才能保障新型教学的有效开展。

初中课题探究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已深入人心,学生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但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徒有形式、浮于表现的“自主”,表面合作、实则灌输的假合作仍充斥课堂。教师唯恐学生表达不清、意思不全,很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能引导学生解题,但较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对错误缺少反思和解题策略的归纳。

数学是学科极具抽象性,因而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经思考往往仍无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事无巨细地讲解,让学生了解题目蕴含的思想方法,但往往无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说题是学生在遇到值得探究的问题时,能运用数学、生活语言,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包括方案的拟题、存在的困惑、变式、思想方法等内容,在“说”中激发兴趣,培养思维,感受到数学之美。

一、说题目理解

题目理解包括说已知,挖掘隐含的条件,已知条件有何用处,由已知条件衍生可得的信息;说结论,分析结论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关系。通过“说”理解,避免“天马行空”的想象,将思维的范围大大缩小。

例1:已知 +(a+b+5)2=0,求4a2b-[3a2b-(3ab-a2b)-3a2]-ab的值。

师:通过读题、审题,本题属于哪种类型的题目?看到它,你是否想到曾经接触到的哪些相类似的题目?

生:本题是通过两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化简求代数式值的问题,与它相似的题型就是通过两个含有平方、绝对值的非负数和为0,求出未知数的值,代入代简求值。

师:你能说出本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生:本题的已知条件是 +(a +b+5)2=0

师: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通过消元、降次能否求出a、b的值?

生:不能,但这是两个非负数和为零的问题,与我们以前接触到的x2+y2=0,|x|+|y|=0,x2+|y|=0等极为相似,隐含着“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它们同时为0”的条件,可以通过a+2=0,a+b+5=0求出a=-2,b=-3。

二、说拟定方案

学生在观察、猜想、类比、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寻找已知与问题的连接点,能把握解题的方向,形成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自己的认知结构、思想方法拟定解题方案。

例2:已知a,b,c是ABC三条边的长,试判断方程cx2+2(a+b)x+c=0的根的情况。

师:“a,b,c是ABC三条边的长”有何用处?

生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生2:后面的式子中出现“a+b”,因而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到a+b>c。

师:如何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判断根的情况?

生:先从根的判别式入手吧,=[2(a+b)]2-4c2,然后再因式分解为4(a+b+c)(a+b-c),再根据a+b+c >0,a+b-c>0判断

学生也可以说出自己解题中的困惑,如此题中有学生提及“条件够不够”、“需要考虑c为零的情况”,“a+b+c>0如何交待”等问题,教师要合理引导,避免学生在思考时多走弯路。

三、说反思解法

反思使人进步,反思促人成长,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的领悟、思想的体会离不开不断的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方法技能、错误所在,能在思维的摩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进一步促进解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反思,让他们在变式中发散思维,提高一题多解的能力。

例3:如图,AD∥BC,∠A=∠C,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发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有证∠A=∠ABF=∠C,再证AB∥DC的;也有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师适时引导,如果将这图形变换,进行适当的变式,会产生怎样的题目?

有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将原图进行了简化,对原图变式题目如图:

题目条件不变,结论不变,但针对上图,请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加以证明。

四、说方法体验

许多问题都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说题”可以将解题与思想方法融合在一起,对以后的解题起到指导作用。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题,让学生能快速找到解题模型,说出自己是运用何种思想方法解题的?是如何产生顿悟的?是如何对条件进行转化的?是对问题进行如何转化的?

上一篇: 多层住宅结构设计 下一篇: 公司的财务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