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状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7:00

环境污染的状况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1)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62-1

在对厂区的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时,应明确影响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因子,以及相关的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和状况,污染因子是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并且是潜在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污染物,一般多使用污染物的符合系数的计算法确定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并将占据较大比例的因子确定为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现实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然而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据比例并不大,但会对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潜在深远影响的污染因子。由此,因重视厂区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污染因子,同时对相应的污染物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

1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某钢铁厂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应按照国家规定,实现对厂区以及生活区大气定点监测,其监测的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吸入颗粒物PM10和氮氧化物NOx等,在厂区的污染物监测过程中实行厂区与生活区大气环境的定点和定时监测,基于功能区以及所处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和厂区地址的分布特征,实时设置大气环境的监测点,并通过对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搜集、整理、比较和评价等,客观分析出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2.1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现状

厂区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应遵循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就厂区而言,应执行环境空气标准GB 3095 1996二级监控标准。根据此标准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达标程度进行分析:2008年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并与相关的标准分析,明确到二氧化硫的大气浓度达标率为93. 7%,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2. 2%,一氧化碳的达标率为95. 3%,同比下降了2. 5%,氮氧化物年达标率为90. 3%,同比上升了6. 7%;而吸入颗粒物年度达标率为85. 7%,取代了TSP,成为了厂区内大气污染的指标。

2.2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根据厂区从2007年至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报告为依据,并通过对厂区首要污染物的统计,明确了厂区内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季节变化分析,厂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受季节变化显示冬季:PM10为70,SO2为60,NO2为40,春季:PM10为80,SO2为60,NO2为40;夏季:PM10为70,SO2为45,NO2为35;秋季:PM10为60,SO2为45,NO2为32。从以上数据可了解到,二氧化氮在整年的API的平均值都小于五十,达到了国家厂区大气环境规范的标准,而吸入颗粒物整年的平均值大于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国家规范标准,二氧化硫在整年的变化而言,夏季呈现最低,API的平均值小于五十,其他季节则超过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规范的标准,厂区内不同季节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十分明确。

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示如下:吸入颗粒物的API的平均数值为春> 夏>冬> 秋;二氧化碳的平均值为冬季和春季数值较为接近,而夏季以及秋季的值相对较低。二氧化氮的API日平均值排序为冬> 春> 夏> 秋。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污染源的分布范围和位置决定的。夏秋两个季节从海边吹来的新鲜空气,并且从海面上吹来的空气污染较小且湿度较大,便于污染物的湿沉积,而春季和冬季季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浑浊,污染较大,并且较为干燥,由此可了解到,夏秋两个季节的污染程度将小于春冬两个季节。

3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变化趋势

明确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通过利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原始数据,从而确定了相应的污染参数和污染因子,影响厂区内大气环境变化的关键污染因子见表1。

从同统计表中可了解到,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污染因子TSP(PM10)、SO2、NOx、SO3的污染指数在Pi> 1、a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2)

 

经过几年来对信访工作的不断实践与研究,我们逐渐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应我区环保信访特点的工作方法: 

 

1 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重要举措,我局自加大了对信访工作方面的重视,成立了信访办公室,开通了环保“110”热线,配备了专用车辆、电脑、电话、对讲机、传真,设置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信访案件的处理过程就是行政执法过程, 正所谓“依法行政,以人为本”,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执法效率,就必须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我局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了对信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局领导听取汇报情况,共同研究对策并部署新要求。力争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能力强的环保信访工作队伍。 

 

2 全力提高工作效率 

 

2.1 发展电话办公 

如今,在我局利用电话办公是处理信访案件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接到市环保“110”的转办单或其他热线转办单后,先按照登载的联系电话与上访人沟通,详细了解上访人反映污染问题。 

筛除不必到现场处理的问题,比如反映室外音响、人为噪声、瞬时噪声等不属环保管辖范围的问题,上访人所留的是虚假电话,或者已自行协调解决等情况。 

对确实需要处理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污染单位的地址,有助于在处理过程中节约时间,如果反映的是噪声问题,还要了解上访人的明确住址,以便于监测数据。 

尽可能的详细了解污染单位的状况。如若知晓电话号码,可直接电话约见污染单位负责人到局里来进一步处理;若知晓开业时间可查询其有无环保审批手续,如果已办理可直接转呈其审批负责人处理;若知晓污染单位的主管部门可缩短调查过程(如锅炉房、水泵等)。 

信访案件初步处理完毕后,可通过电话将处理情况反馈给上访人,如对污染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就将限改日期告之上访人,请其代为监督整改情况,如到期污染单位未按要求整改,请之及时反映,再做进一步处理,如限期到期后,上访人没有继续投诉,则按污染单位整改完毕视为结案。这样既完成了受理、查处、结案、反馈一条龙的工作要求,又增加了与上访人的沟通,使群众感觉到环保部门对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给予充分重视,从而提高了环保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2.2 进一步挖掘环保协管员和环保志愿者管理潜力 

我区坚持发挥办事处协管员和环保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以此作为我局抑制环境污染信量增长的长效管理途径之一,具体作法是对于办事处协管员下放管理权限,协管员有环保第一审核权,可能发生污染的单位必须首先在办事处审核登记,并经办事处协管员审核同意后报区环保局审批。未经办事处初审同意的单位,环保局不予审批。在日常管理中,协管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有困难的报区环保“110”共同处理。为调动协管员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我局将日常管理工作列入办事处千分考核目标责任制范畴内。征得区政府的同意,将环保局为办事处评分由5分增到15分,15分考核函盖了办事处的环保职责,每月记分定期考核通报,使办事处环保工作从以宣传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宣传管理并举,管理为主的新格局。与此同时我局在任务量大的特殊时期还充分利用了环保志愿者这只“游击队”,我区的志愿者队伍是由一些退休老干部组成的,他们工作态度认真、工作热情高,在中高考期间、普查文化娱乐场所情况等重要工作和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强化办事处协管员和环保志愿者的作用,使我们触及不到的环保死角有人管,扩大了环境管理的辐射面,从而把有些潜伏的环境信访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 运用电脑自动化管理 

 

由于我区的环境信访案件数量大,情况复杂,给日常的档案管理增加了难度,以前,我们想查找某一件信访案件的处理结果和有关资料,常常要“翻箱倒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档案进行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了电脑与网络,采用foxpro系统,把全部的信访案件资料输入其中,如需要某一件信访案件的资料,只需打入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完成查询、统计、分类等要求,同时还可以制作出各种分析图,通过分析图可以非常直观的、鲜活的反映突出问题。给我们制定有关对策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不断的深入摸索,我们进一步利用frontpage2000网页制作系统,设计了南岗区环保“110”管理网页,设置信访报表、特案回复、首长信访、图形分析等选项,局内其他职能部门可通过局内网络在“110”网页上随时查询、了解任何时期的环境信访情况,从而为环保“三同时”手续审批、排污收费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4 行政执法规范化,查、处分离 

 

为了更加快捷、到位的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信访案件,南岗区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规定要求执行。调查取证和决定处罚分离。做到行政处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条正确、幅度适当。为保障执法顺利快捷,设立了5个工作推进组:接待信访受理现场监察组、日常监督管理组、现场监测组、行政执法组、后勤保障组。其中环境信访案件受理、处理、办结、归档等主要工作由接待信访受理现场监查组负责,这个组是环境污染信访工作的专职部门,其他部门针对信访工作对这个组进行配合,日常监督管理组负责管理区域内被管理单位涉及到信访问题,现场监测组提供专业数据和监测报告单,后勤保障组提供安排执法巡查车辆和有关仪器,行政执法组将各类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转呈法院,使现场执法与行政执法相分离,这样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大大提高了执法力度与工作效率。 

 

5 联合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是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某一时期,卡拉ok扰民问题占全部污染事项的40%以上,我局在对这些文化娱乐场所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后发现,环保部门本应是此类文化娱乐场所的第一审批部门,但在这些查处的文化娱乐场所中只有少数环保手续,各相关部门在没有环保审批的情况下依然批准其经营,批准后又对其疏于管理,这种多头审批,无法截源,只审批不管理导致卡拉ok扰民问题愈演愈烈。针对这种情况,我局除了在日常对文化娱乐场所严把审批关、加强日常管理之外,还经常与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配合,共同进行现场检查和处罚,解决审批、发照、管理、执法等方面的漏洞。 

 

6 重实效办实事,加强服务意识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3)

我市的土壤调查是河北省土壤调查的组成部分,本次调查工作是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全市环保系统监测队伍为主体,开展全市土壤现状调查工作。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全市土壤调查,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我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我市土壤监测点位,开展土壤例行监测,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三、工作重点

(一)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

1、调查目标

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准确信息。

2、调查范围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总体范围为*市全部辖区。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主要调查内容

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根据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壤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增测特征污染指标。

4、预期成果

(1)*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估报告;

(2)建立*市土壤样品库;

(3)*市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4)*市土壤环境质量图。

(二)土壤环境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1、调查目标

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从“七五”期间至今二十年的变化状况,查明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土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调查范围

以“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布设的10个土壤典型剖面点位作为本次调查的背景点,原布设点位已不具备采样条件的,取消该背景点,同时提供原背景点的现场景观照片和出具核准说明书。

3、主要内容

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进行相同项目的测试分析,对比相关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我市20年来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积累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建立土壤环境背景点的样品库。

4、预期成果

(1)编制*市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及其20年变化分析评价报告;

(2)建立*市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3)建立*市土壤环境背景值数据库。

(三)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水平调查与评估

1、调查目标

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污染成因以及发展趋势,提出土壤污染物优先控制清单,为土壤污染防治奠定基础。

2、调查范围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划分的十类区域,依照《河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我市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具体范围为:

(1)工业企业周边:*市钢铁有限公司、中煤旭阳焦化有限公司、建滔焦化有限公司;

(2)交通干线:1*国道;

(3)固体废物堆放场地:白马河垃圾填埋场;

(4)污灌区:宁晋县污灌区、新河县污灌区;

(5)畜禽养殖:宁晋县养牛场、南和县养猪场、南宫县养牛场、内丘县养殖场;

(6)自然保护区:内邱县杏峪自然保护区。

3、主要内容

(1)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和统一表格,收集重点调查区域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对土壤样品、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同步采样并进行分析测试;

(2)调查、监测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土壤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分析污染成因;

(3)建立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样品库;

(4)土壤污染风险评价。

4、预期成果

(1)*市土壤污染重点区域分析评价报告;

(2)*市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环境安全性报告;

(3)*市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样品库;

(4)*市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档案。

四、时间安排

全市土壤污染专项调查,从20*年10月起到20*年完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年10月-20*年6月底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调查工作方案、调查技术方案、调查点位布设方案,落实调查经费等。

第二阶段:20*年7月-20*年底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调查工作的调查点位布设、剖面数量及准确位置确定、野外采样和室内的数据分析工作。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4)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5-0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从环境现状的调查、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相应防治的措施三方面的内容展开。相应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环境现状一环境影响状况一环境保护措施状况的思路构建如表1所示的体系框架。

由表1可以看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目标层,表示该评价指标体系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第二层次为构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子系统层,包括环境现状、环境影响状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状况这三个子系统;第三层次为主题层,是反映所隶属的子系统的主题;第四层次为指标层,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全面概括性的描述型、实物型和列举型指标构成。

一、环境现状

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及建成使用进行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主要是对拟建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区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因此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区三个主题层。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状况是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体、地貌、土壤等环境状况。其中,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是影响建设项目的重要因素,如土坡因挖掘而崩陷、地下水位过高使得地基受损等。另外,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也会对建成后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产生影响。为此,选择了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性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监测,须采用一些技术性的监测工具,或收集该地区相关资料,程序复杂、难度较大,可将现状所收集的资料,参照相应的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得出质量“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结论。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部分,事先调查项目所在地的森林草原植被、动物栖息、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状况,有利于衡量项目建成后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对不同方案的分析,有利于比较它们之间生态环境差异,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方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草原植被情况和动物栖息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内容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和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指标的增减。对于此指标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应作出详细定性分析说明。

(三)环境保护区

调查项目包括周围地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地等环境保护区,以免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区造成了影响,造成景观的破坏。对于此项指标的构成,是情况的调查,要有距离、面积等详细说明。

二、环境影响状况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状况的分析,主要是找出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污染环境因素和破坏环境因素。污染环境因素是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以及其他污染物;破坏环境因素,主要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对地形、地貌和已有设施的破坏,对森林草原植被破坏引起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对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土保护区的破坏等。因此分为环境污染状况和破坏环境状况两个主题层。

(一)环境污染状况

用于分析计算拟建项目建设或使用过程汇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一般应选取粉尘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噪声覆盖率作为环境污染状况指标。

(二)破坏环境状况

项目建设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某些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景观的破坏、地形地貌的破坏和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预测其破坏程度,作为破坏环境状况指标。

三、环境保护措施状况

环境遭到破坏固然是不幸,但合理的环保措施能将环境影响减小的最小,这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环保措施主要是绿化措施和污染控制两方面有机结合,因此选择绿化水平和污染控制作为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效果的两个主题层。

(一)绿化水平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5)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6)

1 如何认识对象系统

为了系统模型化,最优化等取得必要的信息,需先了解和掌握对象系统。首先必须弄清污染源的情况;其次弄清造成污染的情况,甚至危害程度;然后必须弄清影响污染的因素,影响程度;最后找到污染规律,以便对症下药。

以贵州省铜仁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为例,曾做以下工作:

1、社会经济概况调查。包括:(1)城市建设与人口发展概况。(2)工业构成与布局。(3)农业构成与土地利用。(4)能源构成与消耗情况。(5)城市绿化情况。

2、自然环境概况调查。包括:(1)地理位置;(2)气象气候特征;(3)地质地貌概况。

3、污染源调查、监测和评价。包括:(1)污染源普查(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污染源环境背景);(2)重点污染源解剖(排污口污染物浓度监测,生产工艺调查、经济损益调查及治理工程技术经济效益调查);(3)数据处理及污染源评价。

4、污染气象和污染水文分析。包括(1)铜仁地市风场结构;(2)逆温层的时空分布规律;(3)气象要素与污染浓度相关分析(如SO?污染浓度与风场及温度场的关系,烟尘污染与能见度的关系);(4)地表水水文因素分析(如径流的年内分配,浑河泥沙分析,浑河水温分析,不同保证率的流量分析等);(5)河流水文因素与水污染关系分析(如河道形态与水污染关系,河道底质对水质影响,水温对河流自净能力影响等);(6)地下水水文因素分析。

5、环境污染监测及评价。包括:(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2)大气污染变化趋势;(3)地表水水质状况和污染分级;(4)地表水水质污染演变趋势及原因;(5)地下水水质状况;(6)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7)引用水水质状况;(8)土壤污染状况等。

6、环境污染影响调查及环境效应评价。包括:(1)大气污染影响(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等);(2)水污染影响(如减少水资源阻碍工、农、渔业生产发展,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河床底质污染造成水污染的潜在威胁等);(3)土壤污染影响(如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镉土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下一代的影响等)。

2 明确要提出哪些问题

为了搞清楚存在着的主要问题,需善于把问题简化到易于分析的程度,同时又必须保留可能受方案影响的所有重要因素。因素的取舍,关系到问题解决的成败,所以必需在认识对象系统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地提出问题,确定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并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定量的描述。

以铜仁市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为例,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铜仁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西部、南部地表水体污水系统的有机物污染;(2)大气燃煤的烟尘、二氧化硫污染;(3)污水灌区土壤的镉污染。

3 建立或改进环境系统的动机

分析、确定系统的目的、要求,是建立系统的根据和出发点,是系统分析的第一要素。确定目标,就是确定为达到目的所应完成的各种具体指标。

进行目的分析时,首先要反复的调查,了解建立这个系统或改进这个系统的动机。这种动机可能来自上级的指示,也可能是本单位的要求,还可能是其它单位的建议。建立系统的原因可能是:

(1)现有系统出现了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

(2)客观形势要求,必须开发新的系统;

(3)科学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在反复分析上述情况的过程中,应该十分注意提出任务者的片面性或局限性,一定要把目的弄得十分清楚,

4 弄清环境问题中的目标界限

对问题分析得越深入,确定目标就越有充分根据。为满足新系统的目的和要求,需要明确目标的界限范围。弄清楚在发展和使用所拟议的新系统后可能得到的收益程度及发展该系统的现实性,还必须定性、定量地确定为发展与实现这一新系统所需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所以这一阶段的工作,带有相当的探索性。

1、确定目标时要注意到:

(1)要有总体观点;(2)要有长远观点;(3)要有有效观点;(4)要有显明性(能定量地表示目标);(5)要有标准性(可以比较);(6)要有可行性(要考虑到各种制约条件);(7)要有顺序性(多个目标时要分清主次);(8)要有适应性(客观环境条件变化时要能适应)。

总之,要使目标所得准确,必须在概念、时间、条件和数量这四个方面都有清晰的界线。

2、目标分层。为达到目标,一般可分成若干层次的子目标,可形成“分层目标结构”。目标结构的层次性十分重要,因为总目标不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小目标,总目标往往不能落实。但下一层次的目标必须服从总的目标,否则必须修正,以使全局平衡。

5 弄清环境标准有哪些

对环境保护来说,往往以达到环境标准或环境指标作为建立(或改造)系统的目的。我国的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它们之间是有有机联系的。

1、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科学性、政策性、可行性,区域差异性和便于管理实施这五条原则制订的。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要保护人群健康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而所花费的污染控制总费用却较小。具体地说,环境质量标准应有如下收益:

(1)使人群死亡率和患病率降低;

(2)使大气、水域、土壤等受害减少,农、林、牧、渔业产品和其他生物产量、质量能提高;

(3)使人民和社会财物(如房屋、设备、各种构筑物、文化设施等)腐蚀损坏减少;

(4)使工业产品质量提高;

(5)使能源、资源、各种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三废”损失减小等等。

环境质量标准要考虑到的费用负担有:

(1)调整生产规格和布局的投资;

(2)改进工艺,改进设备的投资;

(3)进行“三废”处理和净化的投资及运作费用;

(4)政府机关经费、科学研究费、监测网络投资及运作费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以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可行性和控制污染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而制订的,同时还考虑到环境特征和便于监测及检查。排放标准的类型,按控制方式可分为:

(1)浓度标准。即规定企业或设备的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废水中污染物以mg\L表示,肺气肿污染物以mg\m? 表示,简便易行。改进方向是既监测浓度,又监测介质流量。

(2)地区系数法标准。这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各地自然条件、环境容量、性质、功能、工业密度等,规定不同的系数,以控制污染物排放。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7)

一、环境保护政策下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环境污染现在的状况以及环境质量的内在要求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速,导致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垃圾以及废弃物等出现在人们的实现当中,这些污染物会给生态环境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还会使环境污染的状况更加严重化。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多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度已经无法正常承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等产生的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基于此,生态环境推进的内在要求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就是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国家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明确规定要求

最近几年,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管理有关规定条例也越来越多,并且还出台了较多对环境污染控制及保护的针对性制度,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实际状况,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化的考虑,从而编制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标准,还编制出生态环境自身承载力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标准。因此,我国为了能够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工作做的更好,则需要吸取生态循环较好的海外国家环境控制管理及保护的经验,然后和我国自身的标准条件相互结合,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二、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相关法律法规

因为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可操作性造成影响。虽然我国多数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当中已经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思想,还有部门分法律条例已经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列入了环保法律当中。但是根据现在的状况来讲,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法律法体系暂时还缺乏完善性,还需更进一步的将其进行优化完善。由于部分缺乏实际性的控制方式缺少法律的管束,所以可操作性较低。

(二)环境容量缺乏稳定性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容量会受到较多自然条件的约束,例如环境温度的转变以及季节气候的转变和地理环境质量特征等多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动态性的,所以环境的容量也会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转变特点产生变化;然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模式是非动态性的,因此没有办法保障环境容量之间定量关系的稳定性,这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污染物控制总量控制的相关优化建议

(一)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需要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进行不断的优化,使其变得更加完善,并且还需将环境影响评估以及限期治理和排污许可证机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更加明确规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以及调查检查与法律责任、总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可行性程度才会更大。

(二)严格環境准入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8)

与2007年公布的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的情况相比,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为化学需氧量(COD)的最大贡献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这是造成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普查结果还反映出人们熟知的一些污染“痼疾”: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的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等。

在初步建立国家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之后,此次普查得到的大部分数据还将编制成册,约在2010年底陆续出版发行,向公众公开。

追寻污染“源头”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背景,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话是“底数不清”,另一句话就是“影响工作”。

全国环保工作如果从1973年算起,至今已有30多年。但是,我们对全国污染源的底数并不十分清楚。

一方面,过去环境统计调查的主要是工业企业。全国环境统计重点调查的企业不过8万到10万家,测算的工业企业大概在三四十万家。而这次开展普查,仅是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源这块,就大约有150多万家。可想而知,原来环境统计的范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

另一方面,农业污染源是个空白;生活污染源分行业调查基本上也是空白,没有纳入环境统计。

客观地说,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环境统计制度时,农业源污染问题并不突出,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污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把它搞清楚。

生活污染源,过去只是做了一些测算。比如说,一个县、一个区、一个市人口有多少、燃煤量有多少、供水有多少,然后乘以人均排污系数,得出生活污水排敢量、烟尘排放量等。而第三产业给环境带来污染的确切情况,我们并不清楚。

底数不清已经严重影响到环保事业的发展。首先,影响我们对环境形势的判断。现在分析环境形势,看环境状况报告,就那么几句话,如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污染物排放变化不大、有些地方有点改善、有些地方有些恶化、总体稳定等,几乎十几年都是这个调子。但实际上,老百姓对环境状况并不满意,有的地方大家看到污染还在发展,包括太湖蓝藻的爆发等。很明显,农业污染就不清楚,只是说总磷、总氮对湖泊有影响,但到底影响有多少,排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形势判断得不准确,其他的决策就不好做。

其次,影响到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的制定,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编制规划的基础,先要把现状搞清楚,根据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才能确定我们的目标,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前提基础不牢,规划制定就有问题了。

制定“十一五”环保规划时,最后只有两项指标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个是二氧化硫,一个是化学需氧量。但影响到环境状况的远不止这两项指标。比如,氨氮影响水环境质量很明显,大气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还有氮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污染物,包括粒径小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和PM10,为什么没有放在规划里面?实际原因是那些指标所代表的污染物排放状况,我们自己还说不明白,制定规划时也就无法把它列进去。

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决定大规模展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希望能通过此次普查,真正了解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源头”所在,并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更加客观和全面的数据基础。

可靠而真实的数据

污染源普查的任务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新的环境统计平台。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07年度。时点的概念是就某一个时间点,来统计全国一共多少个污染源。确定以2007年12月31日为时点。时期资料是这个统计资料的时间范围。污染物的排放量就是时期资料,确定为2007年一年。

除了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包括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均纳入调查范围。

此次普查的一个原则是“全面普查、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每一方面都有重点,因为第一次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所有大小源都查清楚。例如,最早的普查方案没有涉及机动车,经再三讨论,考虑到它对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且呈发展趋势,最后下决心把它列入其中。其实流动污染源不只有机动车,还有火车、船舶、飞机污染等,为什么只列了机动车?这就是突出重点。

此次普查也凸显了中国日常环境监测统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指标统计数据不全、统计用的系数过于粗略等,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普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监测、物料衡算、排污系数三种技术方法合理配置使用,并重新对污染源分类、分区,制定了新的产排污系数体系,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事实上,作为全国性的大规模普查,其数据的可靠和真实至关重要。2007年10月9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508号国务院令,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下称《条例》),强调全国污染源普查必须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对大规模普查印发详细的技术方案。

国务院的十个相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核查。一次是在清查阶段,也就是在普查最初要清查到底有多少普查对象,哪些可以列入普查,哪些不列入;入户调查工作完成、普查数据填报之后,又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核查,由国家核查地方,然后由省市逐级进行核查;第三次核查则是普查数据的录入工作。

我们还初步设想。把2008年和2009年各地减排削减污染物的情况和新增排放的情况经过核实计算,纳入同一体系,定为2010年的基数,为“十二五”规划提供新的数据平台。

“十二五”期间,中国肯定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大各类污染物的控制,也会按照新的计划目标对企业提出要求。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9)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1月8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规划》提出,要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从2015年的70.6%提高到90%左右,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近年来,防治土壤污染、维护土壤安全问题在多个政府颁布的重要计划、纲要中被浓墨重彩涉及到。而《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在紧锣密鼓制订中。2015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首份全国耕地“体检”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耕地污染形势严峻。对土壤安全的重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易被忽视,也最难治理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人居健康息息相关,相比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更为隐蔽、更容易被忽视,也最难治理。

在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引述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一份报告称:“无论是直接的土壤污染,还是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终对动物和人造成危害。”

2005至2013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于2014年4月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耕地点位超标率达19.4%。

这份公报未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图,但披露了总体上的土壤污染特征。从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南方的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四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公报未土壤污染趋势相关数据,但指出了中国土壤污染正在增加。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2015年,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了《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结论是东北黑土地有机质明显下降,南方耕地酸化和北方耕地碱化趋势加剧。调查耕地范围内有21.6%的耕地酸化严重,29.3%的土壤碱化趋势加剧,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2016年5月31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由国务院颁布。《土十条》出台后,有环保专家对记者表示,“其实,叫《土壤污染防治初步行动计划》更为贴切。因为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目前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谁都说不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摸清底数”成为土壤污染管理和防治的首要任务。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至2013年,该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调查精度为8公里×8公里,林地、草地调查精度为16公里×16公里,未利用地调查精度为32公里×32公里。

“总体而言,现有各项调查的精度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需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这位负责人说,为此,《土十条》提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为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从“土十条”到《土壤法》

“土壤是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因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事件时有发生。”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副巡视员周志强表示,土壤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介质,如果不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总体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对农业生产等会造成影响。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果蔬等餐桌上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需要回归脚下的土地来审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党永富指出,健康的土壤是健康农产品的首要条件,“没有好的土壤,哪来优质、高产、安全的农产品?”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积累性、隐蔽性、潜伏性、综合性等特征,但是又不能像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迅速而直接地被人们所感知,这成为土壤安全被长期忽略的原因之一,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专项法律的缺失,也使得我国土壤污染长期得不到遏制。 因为缺少土壤污染防治法,缺乏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体制,缺乏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标准,也缺乏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依,因此导致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呈现碎片化格局。

但这样的不良局面,在未来有望得到改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付莎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工作从2016年11月10日开始,我们向120多家机构、协会、企业、专家发放了征求意见稿,时间为一个月。力争2017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付莎表示。

环境污染的状况篇(10)

在环境污染逐渐加重的情况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做出了一些努力,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来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治理,在治理中需要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治理效果更好的实现,城市环境保护部门应该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或者生产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制定相关的规定,使得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

一、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的下降,在社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入环境之中,当它的含量超出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范围的时候就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大气污染与水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大气质量的恶化对生态平衡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我国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矿物燃料的使用增加,从而进入高空的烟尘以及有毒气体等也更多,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再加上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危害,大气污染更加严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大气污染的最好体现。在城市的环境发展中,水污染也是其中重要的污染问题之一,主要包含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种类型。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会不断的产生各种污水,而且不同地区这种污水的构成也存在差异,通常污水中含有较高的硫、氮等化学物质,与厌气细菌相结合就会产生恶臭的物质,而且生活污水中含有的细菌非常多,能够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城市居民每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然后排入河流等水道之中,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更加严重,它具有面积广、毒性大、成分复杂等特点,世界范围内每年排入自然水域中的污水大部分都是工业废水,造成了城市居民用水的污染,加重了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

2.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垃圾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也成为了困扰人类的重大的环境问题,在城市中主要有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两种。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各种固体废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垃圾堆积成山的现象也愈加严重,比如上海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有近万吨之多。另外,工业垃圾的数量比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更多,主要成分就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且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垃圾还在不断的堆积,使得原有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形成的危害还没有进行彻底的解决,新的问题又在不断的出现,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峻。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分析

1.增强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帮助市民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生态环境观[1]。积极的对城市居民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加强相关知识思想的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保氛围。实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教育,为生态环境整体的良好营造打下思想基础,破除原有的生活陋习,普及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达到城市环境卫生以及企业环境卫生等的不断优化,为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还可以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开展环境美化的竞赛,可以帮助市民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还可以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展,积极鼓励人们为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形成更加优秀的城市形象,使城市居民的城市与环境意识都能够得到本质的改变与有效的提升。

2.改善城市发展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既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采用生物学中的宜适策略,既适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整治、保护自然环境[2]。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遵循集约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形成一条探索节约能源与集约化、规模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的道路,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杂乱的状况,应该进行调整,建立专门的工业园区,还可以增加工业生产效益。形成一种节约型的运输系统,将公交作为城市的交通主体,适当的减少城市中的客货运量,使得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原料与能源节约的目的,减少城市中废气、废渣的产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具体的工业发展规划中,应该对那些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高新科技的产业嫁接,或者进行无污染产业的置换,增强城市规划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调节功能。

3.加强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建设发展。

在城市环保事业发展中,应该首先对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进行完善,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摸索中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3]。对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应该责令其限期治理或者实行关闭,强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化工、制药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该集体进行整顿,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污染的监管,对那些重点污染对象更要加强监督,对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些已经取缔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不能让其有机会重新发展起来,要真正的发挥出监管的作用,为环境保护的发展提供耿强有力的后盾。城市环境污染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就是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紧缺,造成了生活品质的下降,属于城市化发展中的缺陷之一。其二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城市的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废水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有效的进行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就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路径,从不同方面对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2:99.

上一篇: 视觉概念设计 下一篇: 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