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2 16:50:24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4-0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较急、发展很快、死亡率高等严重的人体大动脉疾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外伤与手术等。基本病变是出现主动脉壁的中层变性而坏死,管壁脱离、内膜撕裂、血肿蔓延而导致局灶性的夹层血肿,会出现休克、压迫和剧烈疼痛感等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发持续的撕裂或者搏动性的疼痛,变化较为复杂,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主动脉夹层的急救和全面护理[1]。我院2010年10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经过及时的诊治和科学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为54.1岁,体重43~90千克,平均体重为63.4千克,都有高血压病史,15例临床表现为胸部出现突发性的剧烈疼痛,是突发性持续撕裂样或者搏动性的疼痛,,5例有急性休克现象,8例表现为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为3~10小时,

1.2方法

当患者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后,立即把患者送入到CCU室,叮嘱患者卧床进行休息,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长时间提供合适的高流量氧气,给患者立即使用止痛剂,并建立科学的静脉通路,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并做好科学合理的全方位护理。

2 结果

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经过及的时采取诊治与全面、多层次的护理措施,治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96.67%),死亡2例(3.33%)。

3 结论

经过我院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发现,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诊治,控制患者血压与降低心率是使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的关键,不仅需要医生根据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急救诊治手段,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而且护理人员全面、多层次的护理措施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愈非常的重要[2]。

4 护理措施

4.1协助医生做好早期急救诊断

主动脉夹层因为起病较为突然,病情变化复杂,很容易被误诊、漏诊,未经急救诊治的患者在发病一天内死亡率非常高。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护理人员要在早期协助医生做好对患者确诊,必要时由护理人员护送患者进行CT、心脏彩超等检查。

4.2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

心率、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重要观察体征,心率加快暗示患者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或者交感神经压迫等情况, 夹层血肿而破裂出血会造成患者血压降低。在初期每隔15分钟测量1次,心率和血压稳定后可以酌情延长测量的时间,并且观察患者血压高低和疼痛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现患者血压突然骤降,可能是动脉瘤破裂,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输血和外科手术的准备。患者急性发病时,会因为疼痛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类似休克的表现,但是患者的血压也会明显的升高,护理人员要做好与休克的区别。在我院急救诊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例因为血压突然的快速下降,没有神志模糊、尿液等症状,补液没有效果,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4.3疼痛观察和有效止痛措施

因为患者撕裂部位的不同,疼痛的部位可能在后背部、前胸、沿夹层放射到头颅、腰部、腹部、下肢等部位,患者血压下降后其疼痛明显的减轻或者消失是主动脉夹层不再扩散的主要指标。如果患者的疼痛减轻之后又反复的出现,说明其主动脉夹层在继续扩展;患者疼痛突然的加剧就说明患者血肿有破裂的趋势;如果患者血肿出现破裂进入到血管腔,其疼痛会骤然的减轻[3]。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并做好有效的止痛措施。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病发后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疼痛难以忍受,躁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使心脏的负担加重。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普通的强效镇痛药没有效果,但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吗啡肌注,加上氟哌啶醇针,使患者的心率、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4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主动脉夹层起病突然,剧烈疼痛,病情迅速加重,患者周围环境变化,使得患者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身高,导致心率失常与血压增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告知患者和主动脉夹层相关的医学知识,体贴安慰患者,了解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心理感受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5安全转运

有些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入院后诊断不够明确,要做影像学检查,护理人员要做好对转运意外的评估,保证患者继续治疗和转运途中的安全,分析研究各种检查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忍受程度及潜在的危险等护理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转运措施。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治疗棘手等特点[1]。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入急诊抢救室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组2002年公布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16±12.89)岁。

1.2 急诊护理方法

1.2.1 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2.2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进展情况 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出现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故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严密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疼痛剧烈时,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胰腺损伤而忌用吗啡,选用度冷丁止痛。若对疼痛判断尚未明确,则不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1.2.3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给予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时,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和量,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咖啡色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护理人员尽早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患者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2.4 低血容量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理石样皮肤,斑状青紫,四肢发冷,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尽快补充血容量。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随时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情况,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1.2.6 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与入院的护送 患者在急诊室时,医生为了早期诊断,常需要进行血、尿淀粉酶及生化的测定,必要时还要进行B超或CT检查,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抽血化验,并协助取小便标本。在检查和入院途中要给予舒适的,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转送。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内科治疗17例,外科治疗20例。内科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休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中,有4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手术后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加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为进一步的住院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减少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参考文献

[1] 韦惠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若干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1):85-87.

[2] 韩庆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49.

[3] 徐有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8-29.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3)

1 前言

护理诊断是医院护士为了让某种病患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而选择的护理措施,是对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为明确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最佳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而服务的。在护理过程中,正确做出护理诊断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施护理工作,同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护理诊断的结果与病人的实际情况不符,将会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所以,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的基础,也是整个护理程序的难点和关键点,这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内科治疗的患者232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36例,肝硬化患者9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各种类的内科患者中各占1/2,即对照组的内科患者中高血压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48例,观察组的内科患者数据同对照组。

2.2 病症观察 在作对照护理前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症、临床表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对比。

2.3 治疗方法 护理前将各位患者的病患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分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的116例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护理诊断,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护理诊断的排序工作,选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

2.3.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1.1 疼痛 对患者的头痛情况进行评估,是否伴有头晕、耳鸣等;护理措施: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头痛时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

2.3.1.2 有受伤的危险 警惕低血压反应,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等情况时立即平卧,并垫高脚部以增加脑血流量。活动缓慢,外出时需有人陪,避免剧烈运动。

2.3.1.3 知识缺乏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等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告诉病人有关降压药的知识,谨遵医嘱进行服药;定时量血压,定期复查等。

2.3.2 肝硬化患者进行的护理诊断

2.3.2.1 体液过多 卧床休息时尽量平卧或半平卧,并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限制水和钠离子的摄入,并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情况,进行记录等等护理诊断措施。

2.3.2.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叮嘱患者勿抓挠皮肤,预防压疮;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香皂或沐浴液等,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2.4 治疗过程 将对照组的116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116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对其额外进行了2.3所述的护理诊断并按照护理诊断的措施进行再护理。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并将病人的反应及病人家属的反应记录好,最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有无复发及进行必要的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痊愈率为82.76%,高于对照组的62.93%;观察组的患者复发率为11.21%,低于对照组的19.83%;观察组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5.69%,高于对照组的56.03%。

从数据显示来看,高血压和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护理诊断之后的痊愈率并未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但是相对高血压和肝硬化的病理特点,这个结果已经要好很多了。虽然护理诊断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基于护理诊断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在进行临床护理诊断时,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等与真正做好护理诊断所需要的业务水平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做护理诊断时出现错误论断和错误的认知,最终影响了护理的效果。

4 讨论

在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熟练并正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护理诊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护理诊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认识、掌握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护理诊断在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但是要想使护理诊断真正达到为病人服务的目的,需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付出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总结、合理分析问题,做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充分地体现护理的价值。

在内科临床的护理诊断中,护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在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护理,正确诊断,需要广大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1 在做护理诊断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概念混淆。概念的混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护理的效果,甚至出现不良的医疗问题,这需要护理人员养成谦虚好学的习惯,多请教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避免“死搬硬套”。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4)

2急救护理方法

2.1协作和分工

急救护理小组其中1名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监控和状况的评估,配合抢救医师的抢救工作,指导其他护士护理工作。另外,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注意安抚患者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建立求生欲望,避免精神刺激。

2.2急救措施

①患者送至急诊后,应保持绝对的休息且卧床,去枕,将床头抬高,与水平面保持在15~30°,取头高足低位。另外取头高位能够使得颈静脉压力降低以及加快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的症状,进而达到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主呼吸也受到影响,保持上述,并且将头偏向任意一侧,便于将呕吐物或口腔异物排出,防止阻塞气道以致窒息。如果患者出现舌后缀倾向,可向前托起下颌骨。及时给予吸氧措施,及时给予持续吸氧措施,氧流量为2~5L/min,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保护脑组织,必要时实施器官插管[2]。③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脑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是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通常情况是建立两条大静脉通路,而且最好使用留置针穿刺,一方面方便固定,在搬动患者时不会滑落或是穿破患者皮肤,另外能提高用药效率。尽快使用20%甘露醇50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速尿20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④生命体征监护第一时间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对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逐渐升高且高居不下,呼吸变为慢而深,则提示颅内压增高;由于脑出血后的水肿带压迫影响温度调节中枢而产生了中枢性高热现象,加重脑缺血性的损伤,可采用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帽或是腋下冰敷等物理性降温的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瞳孔各种变化的观察要细致。因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病因是脑疝,而这种并发症可从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等变化中得到早期征象的提示,当脑出血加重或形成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导致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现象[3]。

2.3预防并发症

患者呕吐物、口腔异物以及排泄物不能自主的排除体外,预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高龄患者,这也是制约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因依据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吸痰、口腔护理清洗口腔异物,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新鲜,温度适宜,降低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定期清洁会和尿道口,出现尿储留并发症时,在消毒后无菌环境下留置导尿管导尿,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切口定期的消毒,辅以行之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

3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抢救成功73例,致残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6.9%。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49-02

[Key words] Pre-hospital first-aid; Hyperten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on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时的现场抢救、安全的转送,不但能够阻止病情的恶化,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CT确诊,符合其诊断标准[1]。其中,男98例,女112例;年龄31~66岁,平均56.8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呕吐、失语及偏瘫,其中头痛52例,呕吐134例,抽搐15例,清醒伴失语35例,嗜睡14例,昏迷74例,心跳、呼吸停止4例,血压升高167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 h内者63例,1~3 h内者78例,大于3 h者69例。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院前急救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35~66岁,平均4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1 h;院前急救组患者男55例,女55例,年龄34~68岁,平均4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4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院前急救组由我院“120”急救车接入院,医护人员在接回过程中对患者均采取了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为未经院前急救者,所有患者均由家属护送或背入医院就诊,未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入院后由相关科室进行急救处理,行常规的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并予以抽血以进行生化检查等。院前急救组具体的院前急救主要措施:

1.2.1 对患者的初步急救 根据国际标准急救法中的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2]的急救原则,院前急救措施为吸氧、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快速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呕吐物,躁动者予适量安定以镇静,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1.2.2 转送至医院途中的急救 经现场救护后患者病情平稳后便可转送入院。搬运时,至少4人在头、胸、臀、下肢固定,同时用力平行搬运至担架上,运送途中使患者头朝向前方,注意防震。继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

1.2.3 入院后的急救 在运送途中即用电话联系相关的检查科室及神经内外专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继续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并予以抽血以进行生化检查,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直接送入影像室进行MRI等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患者有效的救治争取更多宝贵时间。随访0.5~1.5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发病后到达急诊科时间(t1)、急诊科接诊后进行初步处理时间(t2)、送达相关科室进行特殊检查时间(t3)、送达相关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时间(t4)、发病后送达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总时间(t5);患者有效率、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具有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受身体的影响为基本痊愈;日常生活需人照料,稍有不便为好转;不能独立或即使有人照顾下也不能完全恢复为无效;经治疗生命体征全部消失超过2 h为死亡。基本痊愈和好转为有效。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参见文献[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院前急救组t1、t2、t5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效果的比较

两组在血压控制率及基本痊愈率、无效率、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见表2。

2.3 干预后两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院前急救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院前急救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上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常见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的关键。

院前急救指医护人员或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采取救援措施开始至救护车将患者送达医院急救前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对抢救突发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较为重要,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初步急救、转送至医院途中的监护及入院后治疗前的急救。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为抢救患者生命安全争取尽可能多的时机[4-6]。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院前急救组t1、t2、t5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或 P < 0.01),血压控制率、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与文献报道[7-10]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

[2] 王庸静.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3] 王文,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4] 郑江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2):72.

[5] 张丽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84.

[6] 张国庆.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7,4(11):98-99.

[7] 刘漫香.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85-286.

[8] 黄杰红.“院前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的意义[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03-105.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6)

作者单位:042500陕西省安泽县人民医院临床中,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被列为急诊常见的危急病症,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1]。在临床急救中,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赢得最佳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本文将回顾性分析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观察与治疗,探讨最佳急救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自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共收治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3±42)岁。诊断出血部位:基底叶43例、丘脑12例、小脑7例、脑干6例。发病诱因:喝酒或运动44例、睡眠休息21例、不明原因3例。发病时间:<1 h 61例,1~6 h 6例,6~24 h 1例。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呕吐、眩晕、尿失禁、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等。

12方法医院在接到急诊电话或患者入院,迅速组织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常规急救,询问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对患者迅速给予吸氧和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为防止呕吐物令患者窒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建立静脉通道的时候,应选用管径较大的静脉,使用留置套管针,使药物最快速度被输入。对于收缩压高的患者,应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进行降压,使舒张压控制在100 mm Hg以上。对于昏迷患者,要检查孔、呼吸、血压、脉搏的情况。如果瞳孔忽大忽小或不等大,显示患者意识已发生障碍;如果对光反应迟钝,显示患者颅内压过大,由此需要采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进行及时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脑水肿,以此保护脑细胞。为防止患者因呕吐物填充口腔,使呼吸困难导致窒息的情况发生,需要尽快清除口鼻和咽部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抽搐及牙关紧闭的患者,需要采用开口器,再给予氧气支持。对心跳骤停患者,需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心脑肺复苏急救。在科室运输过程中,保持患者平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

2结果

68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过急救处理,采用手术治疗57例,保守治疗11例。治愈15例(占221%),好转49例(占721%),死亡4例(占59%)。经过治疗存活率为941%,死亡率为59%。急救前后指标比较详见表1。

表1急救前后效果统计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肿面积(cm2)血肿体积(ml)急救前634±344459±268459±247急救后344±156084±085249±158注:P

3讨论

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是一种血管壁病变,血压急骤上升,致使脑血管破裂出血,此症发病急且具有高致死的特点,为此在急救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发病1~4 h内病情会严重恶化,需要在这段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检查患者生命特征,诊断病情发展情况,迅速稳定患者血压和呼吸功能,赢得治疗的宝贵时间,以此提高存活率和预后效果[2]。

在控制血压的时候,如果血压过低会加重患者脑水肿,血压过高则会加重脑出血。由此,在抢救过程中,应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防止引起脑梗死,必要的时候,需要及早应用脱水剂。如果出现脑疝或瞳孔扩大,应及时采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3]。

由于很多患者病发于院外,为此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依据患者病情进行抢救,处理后迅速运往医院,转运过程中,将患者头部固定,尽量避免患者头部摆动,并尽量保持救护车开得平稳,并且对患者给予氧气和静脉通道支持,实施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与此同时,医院急诊科要提前做好诊断治疗准备[4]。

总之,在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急救中,从出诊、接诊到急救结束,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急救的成功与否,为此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诊断水平,并给予积极地有效的急救措施,为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

参考文献

[1]张萍,李冬梅,霍素云脑出血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探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8):891.

[2]张陇平,左明武,高振辉,等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临床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06,10(6):494.

[3]李金彩,李中秋,陈兵勋,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后脑出血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8):85585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92

目前, 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据调查显示, >60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9.1%[1]。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一旦确诊即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患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作者对80例高血压出院患者采取了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以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46例, 女34例;平均年龄(52.8±8.3)岁;平均病程(4.4±0.8)年。对照组男47例, 女33例;平均年龄(52.1±7.6)岁;平均病程(4.4±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在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与患者制定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措施, 了解患者的联系方式, 向患者讲解出院后随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次, 每月登门随访指导1次, 随访内容包括向患者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 并告知患者长期、定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以及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来院检查, 以免延误治疗;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节心理状态, 积极治疗, 多做适当的运动;定期监测血压, 如出现大幅度波动, 应立即来院就诊。

1. 3 观察指标 出院3个月后, 患者入院复诊, 比较两组SBP、DBP以及服药依从性。

1. 4 依从性判断标准[4] ①患者出院后能够自愿按时、按量服药并按时复诊为完全依从;②患者约有一半的时间能够自愿服药, 其他时间需经别人提醒或督促方可按时服药以及按时复诊为部分依从;③患者必须在家属督促和要求下方能勉强服药及复诊, 或不能按照预约时间进行复诊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有着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但是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低的特点。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 有约79.7%的脑卒中事件和36.6%的冠心病事件均由于血压的增高所引起的, 因而, 控制血压水平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5]。然而, 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甚至是终身性的服药, 且药物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处于较低的水平, 使得血压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导致心、脑、肾等重要的器官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护士和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具有较好的服药依从性, 但是患者出院后, 由于缺少了护士和医师的监管, 多数高血压患者往往未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甚至中途停止用药甚至不用药, 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延续性护理是将患者在医院住院时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或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 它能够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至家庭成员之间建立长期的、有目的联系, 从而促进和维护患者出院后的身体康复, 能使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本次作者对高血压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显示, 观察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 赵晓新.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西部中医药, 2014, 27(2):124-126.

[2] 林攸兰.健康教育和家庭随访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9(6):96-97.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7):579-616.

[4] 何文静, 贺艳, 李淑珍, 等.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9):2045-204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151-02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促使护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在门诊真空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就存在着护理的问题[1]。本文主要围绕真空静脉采血的现状、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所面临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积极地讨论。

1 真空静脉采血的现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技术操作是静脉采血。而当前较为先进的采血技术就是真空采血技术,它受到了医务界的推崇和欢迎。一次性的真空静脉采血针是由软管、集血针、穿刺针组成的双向无菌针[2-3]。其在采血方面具有众多优点,比如:可以为患者减少痛苦、操作起来简单快捷、采血量不受限制、工作效率高,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操作者和减少环境污染等,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

2 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所面临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晕针

这是因为受检者在采血时心理过于紧张和恐惧,进而导致迷走神经的兴奋,引起内脏的血管扩张,最终因为脑血管供血不足而晕针。除此之外,也可能是空腹采血致使的疼痛、体质虚弱、饥饿等诱发的晕针。晕针常常发生在采血的过程中或者是采血之后的几分钟以内。晕针的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眼前发黑、视线模糊、头昏、呕吐、恶心、胸闷、冷汗、抽搐、惊厥或是意识丧失等[4-5]。一般情况下发病只是一过性,晕针者在5~10 min内可以自行缓解。

解决措施:面对患者焦虑、恐慌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运用主动、沟通、解释的方法,也就是说,当患者来采血时,护士要热情主动的上前询问,和患者积极地沟通、交谈,进而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能够放松。除此之外,还要把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和静脉采血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简单明了的告诉患者,使患者熟悉采血的相关知识,进而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情绪也更加稳定。

2.2 皮下淤血

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1)护理人员按压的方位、方式不对。当采血结束时,护理人员本应该用棉签在患者血管的进针处进行按压,但是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常常误以为在皮肤的进针处按压。还有就是按压的力度、时间把握不好,常常是力量过轻或是过重、时间过短。(2)护理人员缺乏实践练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尤其是在穿刺中有很大的认为差异,过浅或是过深都会造成针头斜面的一部分在血管外,一部分在血管内,从而致使患者的血液流向皮下。(3)有些患者较为肥胖,进而致使血管较为隐匿。还有些患者的血凝机制较差。

解决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先找准正确的血管穿刺位置,然后再进行穿刺,且下手时,要做到稳、准。在进行采血穿刺前,护理人员还应该先教给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在按压时,棉签要顺着穿刺血管所延伸的方向,按压的位置是血管的进针处,时间应该在5 min以上[6-7]。如果遇到一些难以采血的患者,应该在采血前给患者在需要采血的部位实施局部热敷。加强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方便进行穿刺。假如针头的斜面紧贴住了患者的血管壁,此时护理人员要转换针头,使针头的角度改变。

2.3 溶血

当进行真空静脉采血时,很可能会因标本处理不当或是采血技术存在问题而引起溶血。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溶血:(1)进针时位置不精确,针尖在静脉中来回穿刺进而引发溶血。(2)采血量不足时,运用的添加剂的浓度过高,导致渗透压过高造成溶血。(3)从患者血肿的部位采血,血肿里的组织液致使红细胞破裂。(4)在颠倒混匀时因为混匀的次数过于频繁或者是过分的震荡,而致使溶血。

解决措施:医护人员在真空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不能将小号针头与大号真空采血管进行搭配使用。采血应该仔细的检查,不能从血肿的部位采血。将采血管颠倒混匀时,动作应该轻柔,不能过分的震荡。除此之外,采血后必须上下颠倒采血管8~10次,让血样和添加剂能够充分混匀。不然,会致使标本的微量凝血或者是去抗凝效果,尤其是肝素管、EDTA,在较短的时间中就会凝血,必要时需重新采血[8-9]。

3 小结

在临床中,比较常用,并且得到普遍应用的采血方式就是静脉采血[10-11]。传统采血中所使用的无菌注射器,采血针头固定起来比较困难,在对针栓进行抽拉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太快,容易造成血标本发生溶血,这样会限制采血量,提升感染的几率。最近几年以来,真空静脉采血得到广泛使用,能使发生感染的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门诊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存在的晕针、皮下淤血、溶血等护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积极地应对,加强细节管理,进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中,真空静脉采血的方式优点较多,但是不恰当的操作容易引发并发症,这会导致医疗纠纷[12-13]。所以,在进行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期间,采血者要将护理的有关操作严格的规范,对真空静脉采血的主要原理做详细的了解,在进行采血期间,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进而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总而言之,对真空静脉采血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使成功穿刺的概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并发症得到减少,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领娣,崔改英,孙国城,等.临床应用2种真空静脉采血针采血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15):2014-2015.

[2]许江霞,许德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5.

[3]鞠桂萍,焦林英,李萍,等.患儿静脉输液全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12):1132-1133.

[4]谢秋霞,王翠华,于杨,等.真空采血器静脉采血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4-2145.

[5]毛艳君,陈月媚,叶辉莉.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08,6(11):2884-2885.

[6]姜臻,苏朝艳,刘丽琴,等.临床应用真空负压管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88-1089.

[7]王瑞铭,王淑华,柳雅君,等.目标管理方法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探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5):363-365.

[8]彭秀晴,郭明珂,李雅静,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静脉采血中的护理问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17-1418.

[9]韩军,张竹丹.临床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8(7):10-12.

[10]韩素,夏征兵,王荣慧.输液巡视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9):863-864.

[11]苑焕肖,钱争.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91-199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9)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共收治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247例,其中男162例,女85例,年龄17~84岁,平均(58.1±40.9)岁。致伤原因:车祸109例,刀砍伤57例,意外摔伤43例,机器绞伤17例,其它原因21例;致伤类别:胸部损伤32例,腹部损伤49例,四肢损伤(单处或多处)51例,骨盆伤12例,颅脑外伤40例,复合伤47例,其它类别16例。

1.2休克分组

根据患者的脉压、失血量、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以及主要症状等参考标准对就诊患者休克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分为4组:休克前期35例,轻度休克90例,中度休克82例,重度休克40例。

1.3急救开始时间分组

根据患者创伤后开始急救的时间,分别以30分钟以内、30~60分钟、60~90分钟以及超过90分钟为时间段,分为4组。

2方法

2.1院前急救

做好急诊出诊护理准备,到达现场后立即对创伤患者进行伤情判断,快速将患者脱离致伤区。本组病例中,有45例伴有脊柱损伤,搬运时给予颈托固定颈椎,3~4个人同时搬运;对59例患者疼痛难忍患者,判断无明显颅脑损伤及呼吸困难,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注缓解;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其中21例选择了现场给予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吸氧治疗(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所有患者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靠近心脏的大血管,积极抗休克治疗;最短时间内紧急护送,运输过程中护士详细记录急救护理过程和生命体征的情况,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配备呼吸机、监护仪、吸痰机、微量注射泵等设备,必要时通知B超室、手术室做好准备)。

2.2院内急救

2.2.1做好急诊护理措施

迅速判断出血部位,快速给予姑息性止血措施。本组病例中,明显外源性出血患者184例,给予止血带、无菌敷料填塞、加压包扎等措施止血;对怀疑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实质脏器或空腔脏器破裂出血的63例患者,立即给予早期的腹部穿刺或诊断性腹腔冲洗,55例经床旁B超或手术确诊;休克患者的补液措施,通过院前建立的2条以上静脉通道,以平衡液为主,先晶体(如林格液)后胶体(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静脉抽血,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备血,其中142例均给予了400ml以上的输血治疗;37例患者血压低于80/40mmHg,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提升血压;44例患者伴有明显感染,抗休克的同时给予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每15min记录一次。

2.2.2做好术前准备

本组有93例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护士术前做好患者导尿、留置导管,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术前用药皮试,做好备皮、交叉配血等,为手术抢得时间。

2.2.3做好院内转运

患者经过急救处理,认真区分需要手术、检查或专科科室治疗的患者,做好转运准备;转运前检查各种管路连接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转运风险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签订知情同意书;通知相关科室(专科科室、手术科室、检查科室)做好接收患者准备;开通绿色通道,携带必备的急救设施和监护设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护送;转运过程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2.3临床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急诊病情变化情况分为:(1)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2)无变化: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3)恶化:心率增加或停止,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或停止等生命体征明显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好转率=好转人数/单组别总人数*100%。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不同休克程度

患者的病情转归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病情转归不同,好转度与休克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3.2不同急救开始时间

患者的病情转归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始的急救时间不同,抢救时间与好转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4讨论

严重创伤的发病因素和致伤原因复杂,其特点是伤情复杂,群体为主,复合伤多,伤势急重,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救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必须依照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诊救护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在现场和医院急救过程中,抓主要矛盾,对提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4.1病情判断是必要前提

根据创伤患者的脉压、失血量估计、休克指数(P/SBP)以及主要症状将患者分为休克前期、轻度休克、中度休克、重度休克。本组研究结果发现,休克早期患者病情较轻,好转率达100%,其余不同程度休克好转率比较,中度休克和重度休克好转率明显下降,重度休克患者好转率最低仅达到75.00%;因此,急诊救护过程中,认真做好病情判断是护理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2现场急救是关键环节

现场急救是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后“黄金lh”内,如果患者的出血被控制和合理处置,预防窒息的发生即可减少早期患者死亡的风险。院前急救的速度和效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首要环节。本研究中院前急救,采取“先救命,后诊断治病”的方式进行抗休克救治,在现场急救中立即给予伤情判断、包扎止血、静脉输液、紧急护送等救护措施,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院内治疗争取了时间。本文结果发现,创伤患者在30min内开展急救的25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由于多发性复合伤导致重度休克,急救后患者病情虽未明显好转,但亦无明显恶化,后经手术及后续治疗病情慢慢恢复;在30~60min开始急救护理措施的患者,好转率为95.65%,60~90min的好转率(83.64%)已经明显下降,90min以后开始急救的好转率最低,仅为65.52%。现场急救的时间对于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好转率有重大意义。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0)

门诊采血室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因具有病人流量大、随即性强,疾病种类广泛,病种复杂等特点,致使成为及易发生医疗纠纷、病人投诉的场所。同时采血室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和精神面貌,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门诊抽血室工作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院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法律维权意识、自我保护也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医疗纠纷增多,其中护患纠纷呈上升的趋势护理纠纷也在逐渐上升。医院门诊抽血室是患者涉及面广流动量大、诊疗人群密集较高的场所。护患沟通不良是患者不满意等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相关因素,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为了解病人投诉的原因和探讨其防范对策,减少护理投诉的发生,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发生的门诊采血室病人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日均门诊采血量750人次左右,我院门诊采血室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受理的有文字记载的有关门诊护理投诉26例,均填写医疗投诉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住址)、投诉发生情况(投诉发生环节、投诉发生原因、服务提供者情况)等。所有投诉均经调查核实,其中投诉事实完全属实3例,部分属实23例;按其原因不同分为:护患沟通不当14例,占54%;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2例,占7.5%;业务技术欠熟练3例,占12%;候诊时间长及秩序欠好5例,占19%;其他原因有2例(病人及家属方面2例),占7.5%。

2 纠纷原因分析

2.1 服务因素 我院门诊采血室患者绝大多数是空腹抽血、上班族、学生等,心情迫切,经常有不排队就想先抽血的患者,这时极易引起排队抽血患者的不满,同时采血室护士因采血工作量大、解释不到位,说话口气简短过硬也极易引发纠纷。

2.2 计价收费人员业务不熟悉 患者在抽血前未去收费处缴纳费用或收费员漏收有关费用,当排队抽血时护士告知患者需要补交费用时,患者产生不满甚至质问,而引发纠纷。

2.3 技术水平不高 部分新护士技术不成熟,专业技能欠熟练,操作失败,尤其在为小孩患者抽血时,护士如不能确保一针见血,患儿家长会极其不满,引发纠纷。

2.4 护患沟通不良 采血结束后,护士未能交代清楚取报告的时间及地点,或因语言沟通障碍,患者未能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拿不到化验单时,如果不做好解释工作,易引发纠纷。

2.5 健康教育不到位 医院人流量较大,排队等候检查的情况较多,患者来院就诊时难免心情较为焦躁,再加上有时因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未能正确指导患者按压采血部位,经常出现患者按压方法不正确或按压时间不够,采血部位出现血肿、淤青等不良现象。

3 防范措施

3.1 叫号系统的应用 我院门诊部于2010年投入并使用“抽血排队叫号系统”,患者取号后可安心等候系统呼叫,解决了多年抽血高峰期患者站立排长队及插队的难题,同时还开放了绿色通道,为急、危重、老年人及孕妇提供优先采血窗口以往患者抽血常要忍饥排队等候,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站立时间过长,易发生不适及心理焦急,容易导致患者插队等纠纷,该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工作流程,营造了和谐有序、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患者等候时间缩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

3.2 更新服务观念,提供主动服务 加强护士思想修养,提高文化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实施弹性排班,安排两名护士提前一小时上岗,方便了上班族及学生请假抽血的难题,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上午等候采血的时间。

3.3 在采血室开设了收费窗口 对于未缴费或漏缴费的患者不愿再去排队缴费提供了方便,若抽血患者排队等候得较多,护士可先行给患者抽血,然后再让其去补交费用,这样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安排定期给收费人员进行有关采血化验收费的培训工作。

3.4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采血室工作的护士相对年资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较硬,新调入的护士,先在儿科培训2个月后上岗。在为患儿抽血时,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技术过硬,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再给予穿刺,没有把握时请经验丰富的护士耐心细致地确认好血管后再进行穿刺,穿刺后给予有效按压,使患儿家长觉得我们很重视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语言安慰,转移其注意力。这样让患儿及家长首先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可避免因抽血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3.5 为患者领取报告单提供方便 在各个采血点及门诊大厅安放了自助报告打印机,方便患者领取化验报告单。同时在扣费单上注明取报告时间及地点,不能如期取到验血报告而来抽血室询问时,护士一定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的帮助患者查询化验单。查询后如化验报告确实尚未发出,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并主动告知患者可以电话告知或邮寄化验结果。免除患者再次来院奔波的麻烦,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从而避免纠纷的发生。

3.6 做好健康教育 护士在采集标本后,正确指导患者按压采血部位,同时在每个采血窗口放置醒目标志“抽血后请持续按压5-10分钟及正确按压图示等。及时提醒抽血患者,帮助抽血室护士尽好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

4 小 结

随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医疗行业要求的增高,门诊抽血室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门诊抽血室环节多、人员杂、工作节奏快,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技术要求高。要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要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提高相互配合,优化工作流程,改善环境,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供温馨舒适、安全优质的服务。投诉是患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方式,医务人员应当正确认识,护患纠纷后不应回避,要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经过,仔细听患者及家属的申诉,核实情况,公道处理。属于护士技术问题、责任心不强要敢于承担责任,属于服务态度差、服务不周到的要向患者当面表示歉意,并及时纠正。门诊采血室护士要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注重护理质量,实施健康教育。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无护理纠纷投诉,使患者满意,才能更好地塑造医院窗口形象,提高门诊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声誉。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中音乐教研 下一篇: 科研项目保障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