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2 16:50:18

虚拟经济的意义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1)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3) 04-0024-07

From Culture, Ideology to Culture-making Power: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rom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II)

GUAN Yong-qiang1 ZHANG Li2(1.Institute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economy has been an important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theory of ideology is also a vital part of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A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n-temporary China,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theory present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above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day’s world economy.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attribut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within the context of past stud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related fields, and presents a discussion on culture-making power, a core concept proposed in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ole of culture-making power in state-build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building and also holds that the making of culture-making power relies on the consciousness and efforts of government. From this perspective, political economy itself is the making of the culture-making power.

Keywords: political economy,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deology, culture-making power

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曾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制度)学派都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开展过大量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就文化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采取了把经济孤立于社会文化等制度因素之外进行抽象研究的纯粹演绎方法。尤其是在经过20世纪中期的“形式主义革命”之后,研究形式的数学化而非思想内容成为了经济学追求的目标,而那些坚持把文化作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的制度学派学者们则纷纷转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学这一新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葛兰西、阿尔都塞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新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等也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思想观点。

作为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学,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角度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全新地阐释,指出现代经济是一种传统价值不断容纳信息介质后形成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广义虚拟经济,文化信息所承载的虚拟价值已经取代实用价值成为了整个经济的主轴;因此,谁能够掌控制文化权,谁就能抢先制定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游戏规则,进而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本文首先对以往政治经济学及相关学科就文化与经济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主要思想作一个概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广虚理论对文化的系统性阐释、制文化权的物质依托以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体现这三个角度,对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制文化权”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治经济学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主要思想观点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刚产生起,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就已经被纳入它的研究范围;亚当・斯密、托克维尔和威廉・配第对此分别采取了三个不同的研究视角。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把文化看作是影响个人行为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认为人既有利己的“自爱”,也有对他人的同情心,二者既矛盾又相互伴随,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他希望当时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社会能在以利己心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用同情心控制情感和行为,建立一个有道德的理想社会。

在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中,文化是一种社会风气。他认为美国相对欧洲更民主和平等的文化起到了比政治制度和地理因素更重要的作用,它使美国人更富于冒险精神、推崇诚实劳动和实用消费理念,因而造就了美国经济的繁荣;而与美国北方相比,他认为南方的蓄奴文化就是一种导致经济低效率的文化。

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则把文化看作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手段。鉴于当时各国商业都由新教信徒所把持的状况,他建议英国政府应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吸引在欧洲大陆受到打压的新教人士和他们的资本,以发展英国的工商和航运业,进而打败法国和荷兰这两个竞争对手。

在此之后,历史(制度)学派的学者如英国的莱斯利、坎宁安、阿什利和德国的施穆勒、桑巴特等,大都继承了斯密和托克维尔的视角,把文化作为影响个人行为和经济风气的制度因素进行探讨,其中最著名的是凡勃伦和马克斯・韦伯。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继承了斯密的传统,认为奢侈消费的经济行为根源于人们的竞争心理,即希望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每个阶层对上一阶层消费方式的模仿则最终形成了全社会的消费文化。

韦伯的研究则合并了斯密和托克维尔的研究视角。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所关注的效用问题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判断,正是新教的伦理和价值观使人们把做好世俗职业看作自己已被上帝选定获救的确证,从而形成了勤勉工作和积累财富的资本主义精神(风气),进而推动了近代欧洲经济的发展①。

凡勃伦和韦伯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布迪厄的名著《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就发展了凡勃伦的理论,认为人们追求消费品味的目的在于构成一种阶层的指标,把自己与更低层的群体区隔开来,进而取得对社会的支配权;格尔茨的《小贩与王子》和李普塞特的《革命与反革命》、《大陆的分界》则继承了托克维尔和韦伯的思路;前者考察印尼不同文化形态下经济发展的路径差异及其与经典资本主义模式的不同,后者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路径差异的原因。

与历史(制度)学派和经济社会学不同,马克思主义采取一种与威廉・配第更为接近但立场相反的研究路径,批判地探讨了文化作为政府政策的意识形态性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不像科学那样根源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实践,而有着脱离现实和对现实扭曲和掩盖的一面;统治阶级或企图取替旧统治阶级地位的新阶级,总会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描绘成唯一合理且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以欺骗和强迫大众接受。

此后,葛兰西和阿尔都塞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认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和军队、法庭等暴力机器一样,是统治者维护霸权的政策手段,其实质是通过教会、学校、媒体和出版、文体等机构,向人们不断灌输符合统治集团利益的文化和价值观,使之适应社会和服从国家的规范。

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等也指出,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使人们失去了应有的批判意识而沉迷于技术理性,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大众文化也只是由“文化产业”(又译“文化工业”)为维护统治集团利益而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和大众文化实际都是在操纵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以维护现存制度的安全。

另外,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也认为,现代学校教育所传递的文化内容和语言符号都倾向于支配阶层,它保证支配阶层的子女能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传递着社会的不平等。齐泽克则指出,社会上的每个个体一出生就被外界赋予了各种意识形态的期望,个体的成长过程就是被意识形态不断建构成为社会所期待的主体的过程,所以我们即使明知意识形态的欺骗性,也仍然无法与之断绝关系。

最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诺斯也曾希望通过“意识形态”一词把文化问题重新纳入到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但这里的意识形态并不具有批判意义或政策含义,而主要继承了斯密以来的道德和价值观内涵,意指人们因地域和职业等原因而获得的某种社会常识和日常行为习惯,在经济活动中可以起到节约交易费用、克服搭便车行为和促进社会合作的作用。

二、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是对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的系统性阐释和升华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不仅继承了传统政治经济学对文化的关注,还从当今世界经济的现状出发,对文化问题进行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性阐释。

首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采取了人本经济的基本研究范式,把价值观和文化问题放到了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中心地位。广虚理论指出,随着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告别物资短缺时代,商品的价值正在日益远离劳动和生产过程,而与人们的生活娱乐消费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除了要以效用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以外,还要进一步改变对人类活动基本模式的理解,从劳动对象化提升到生活对象化,从物本经济转向人本经济的思维方式。于是,解读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要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根本问题。而如前述斯密和韦伯等的研究所表明的,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根源于心理因素,反映着一定的伦理和价值观念,效用程度的高低也依赖于价值观的主观判断。由此,作为价值观的文化问题也就在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体系占据了中心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广虚理论提出“二元价值容介态”的概念,进一步对原本隐性的文化赋予了明确的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其特点就是承载着文化的信息被纳入传统的物质形态之中,并形成了超越实物价值的更高级的虚拟价值。正如凡勃伦和布迪厄所指出的,人们在购买奢侈品或者追求品味时,消费的对象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消费者自己赋予物品的文化意义。只是,广虚理论在这里给出了更为一般性的解释,认为广义虚拟时代的所有商品都是“承载着价值、信念的文化产品”③,都具有着或多或少的文化虚拟价值。只是高档品牌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容纳有价值的信息,从而累积了更高的虚拟价值,而低档商品则只具有很低的虚拟价值,因而也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在实物层面的需求。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作为文化的价值观体现在社会风气上,就是信心、人气和信用制度。随着虚拟价值在商品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商品价格的波动也越来越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理因素。于是,信心和信任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它不再只是斯密那里道德意义上的同情心,而是商品虚拟价值的支撑要素。或者可以说,信心本身就是价值的显现。在广义虚拟经济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作为社会群体的信心的集合,就表现为人气,而人气的持续存在又有赖于现代社会的信用制度。在这里,对于作为社会风气的文化,广虚理论采取了比托克维尔和韦伯等学者更抽象的解释。它并不特指某一种价值观或宗教文化,而是更具有一般性的人气和现代信用制度。事实上,在人本范式下的广义虚拟经济中,没有人气就没有交易。人气已经成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重要资源和财富标志,也是驱动整个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最活跃的文化动力。

最后,广虚理论在更高的层次提出了制文化权思想。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作为虚拟价值的源泉,文化同时也构成了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一种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文化,也就拥有了全世界对它的信心和最广泛的人气。因此,拥有控制文化观念的形成权或称“制文化权”,就成为了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获取财富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宏观层面,政府应抢先缔造和输出一套符合本民族、本国家利益的文化理念。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进而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在微观层面,则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融入到产品的虚拟价值中,在创造以虚拟价值为主导的产品品牌的同时,弘扬本民族、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在这里,制文化权思想有着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相类似的政策含义,意指潜移默化地把符合本国或本民族利益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其他国家或民族,进而使之为文化的控制者服务。不同的是,制文化权思想主要关注的不是统治集团对国家内部的霸权,也较少批判性的色彩,而更多是从世界格局出发,强调文化的输出和国际竞争性,依托于全民族共有的文化以及政府与企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密切合作和一致对外的共同努力。

三、制文化权根本上依托于民族国家和政府的力量

马克斯・韦伯曾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但这里的人绝不是抽象的个人或“经济人”,而是作为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人;所有的政治经济学都受限于民族国家,所有的经济政策也都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利益④。从威廉・配第以来,政治经济学莫不如此,广虚理论的制文化权思想也是这样。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世界文化的交流或者普世价值的提升,而是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如何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参与和主导世界市场游戏规则的制订,塑造出一种有利于中国利益的国际话语体系,使我们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具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掌握制文化权的目的就是要把这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推向世界,使之具有世界范围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在价值观和思想的层面同化竞争对手。广义虚拟经济学者曾指出,在我国的历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与兄弟民族长期的冲突和磨合中处于不败之地,进而融合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其根本就在于对制文化权的运用⑤。而另一方面,近代以来我国在世界文化的竞争与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也正缘于制文化权的太阿倒持。

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国际话语体系,实际是西方国家在进行全球扩张、建立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有意识构造起来的一套完全有利于他们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控制权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相得宜彰,使西方得以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全面统领世界。也正是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主导权和制文化权上取得的双重成功,以及他们竭力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的努力,使得接受者们往往被其束缚而浑然不觉,甚至为之推波助澜。

例如,在现代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传统中国的贸易政策总是被解释为闭关自守、“把自己关在排外主义的高墙之内”,清政府和官员的形象也被描述为闭目塞听、盲目尊大。甚至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名著《中国近代史》中也未加思索的接受了这种话语体系,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⑥。然而,事实上,在1793和1816年英国使团来华交涉通商事宜时,得到了清政府极其礼貌的接待和极其热情的款待;清代的贸易政策也绝不是闭关而只是限关贸易;谈判最终没能成功的原因是英国不愿意受限于清朝的朝贡贸易体系,而清朝则没有同意英国咄咄逼人的贸易要求⑦。

又如,在欧洲中心论的中西对比语境下,近代西欧崛起和中国落后的原因总是会被解释为欧洲源自古希腊的民主、科学、自由,而中国则专制、落后、缺乏私有产权保护等等,包括前述托克维尔对于美国文化和韦伯对新教重要性的推崇,本身就是制文化权的体现。然而翻开真实的历史,我们却会发现,在前近代的中国,人民享有比西欧更自由的环境、更发达的市场和甚至更仁慈的政府,而现代科学源自于伊斯兰文明的积累而非古希腊的孑遗。现代民主也是欧洲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西欧的领先并不是因为中国出了问题,而是欧洲通过对美洲的殖民而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海外横财,从而实现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⑧。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不借助于制文化权思想为我们提供的这个透镜,解析出这种获得了普世文化地位的国际话语体系本质上的西方民族主义色彩,我们就无法破除思想上的迷雾,看清楚我们百年来所走过的中国道路;而如果我们不致力于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有利于中华民族利益的文化和话语体系,就无法彻底地摆脱这种思想上的束缚和国际语境中的被动局面。而要做到的这一点,根本上还是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实现。

正如前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产业理论所指出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还对应着相应的物质形态。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文化本身就有着物质的含义,媒体、教会和文艺、体育等文化传播机构都构成了广虚时代新意义上的基础设施,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首先加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协调。与此同时,在制文化权的国际竞争中,总是合并着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力量的交锋,是一场国家软、硬实力集于一体的较量,这就更需要政府提供的保障。因此,作为文化因素在政策层面的集中体现,制文化权虽然离不开企业在微观层面通过民族文化创造虚拟价值和塑造民族品牌,但归根到底依托的还是政府。

四、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制文化权的重要体现

如果我们从制文化权的视角出发,反观二百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就会发现,在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无不体现着民族国家的利益和本民族文化的输出。

早在政治经济学形成之初,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就指出,英国古典经济学是服务于英国民族国家利益而又采取了普世性话语体系的学说。他发现,英国有一个古老的准则,那就是“一个国家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以制成品换取农产品与原材料,才能实现高度富强”,然而这一准则已经“成为了并且一直是英国的国家秘密”,在政治经济学中对此只字不提,而且还使用“世界主义的表述和论证”,巧妙地将其隐蔽起来,这就像“一个人到达强大顶峰的时候,他就一脚把用过的梯子踢开,以免他人借助同样的手段跟着他爬上来”。⑨

此后,爱尔兰的经济学家克利夫・莱斯利也指出,“政治经济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自然法则体系,或者某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由一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推理和学说所组成的,甚至会带有特定的历史和主要撰述者的色彩”⑩。和李斯特一样,他也发现,英格兰总是把政治经济学塑造成一套普世理论,声称“在英吉利海峡的这边和那边应当没有什么不同”,从而把在英格兰形成的法律和土地制度强加给制度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完全不同的爱尔兰,实质上却是通过这种手段把爱尔兰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11 。

对此,马克斯・韦伯在后来将其概括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斗争从不停歇”,而“庸俗政治经济学就在于它以不断配置普遍幸福的菜谱为己任” 。12

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代,发达国家对于制文化权的掌控技巧也更趋成熟和隐蔽,它们总是把从本国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特定时期总结出来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写进经济学教科书,通过数学化这种科学的表达形式,以普世理论的方式输出到历史背景和国情都完全与之不同的欠发达国家,并由此出发,对这些国家的各种传统制度包括文化进行攻击,表面上是以西方国家为模板引领他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实际上却是对这些欠发达国家进行着文化和经济的殖民。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曾批评新古典经济学“一只脚是未经检验的假说,另一只脚是无法检验的口号” 13,以科学的外衣,行意识形态之实。缪尔达尔在研究南亚国家贫困问题时也指出,“经济理论家比其他社会科学家更倾向于得出一般的命题,然后假定它们对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文化都无往而不适……但是,当用于研究它并不合适的南亚不发达国家时,后果就严重了。”14

布迪厄对阿尔及利亚1960年暴乱的研究就指出,正是由于发达国家从外部把与其本国社会和文化并不适应的资本主义制度强加给阿尔及利亚,才导致了这些社会的剧烈动荡和人民的遭受痛苦。 15 雷迅马也发现,“现代化”本身就是一种发自于欧洲和美国利益的意识形态,它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让欠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而是要把它们改造成自己所需要的状态 16。

最后,仅仅指出政治经济学有着作为本国文化和话语体系输出的一面当然还不够,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从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入手,考察制文化权在政治经济学中是如何运作的。

注释:

① 针对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经济史学家R.H.托尼曾撰有《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提出了不同

的观点。他认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大改变了欧洲人的世界观,而由此带来的贵金属大量涌入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并导致原有社会各阶层的变化和一些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进而削弱了教皇的影响和控制力,促进了新教的发展。②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学者德斯图・德・特拉西提出,但当时的目的是以感觉和经验为基础,建立一套与神学相抗衡的“观念学”知识体系,并最终因失去拿破仑的支持而遭遇了失败;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批判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从马克思那里发展起来的。

③ 晓林、秀生.《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第37页。④ 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第91-92页。

⑤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第286页。

⑥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第4页.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⑦ 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232、237页. 邓常春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⑧ 关永强. 从欧洲中心史观看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变迁.《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⑨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69-270页。

⑩ Thomas Cliffe Lesli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dam Smith. Fortnightly Review, Nov.1, 1870.

11 Leslie, Land Systems and Industrial Economy of Ireland, England and Continental Countries, London: Longmans, Green & Co., 1870.

12 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第89页。

13 Joan Robinson. Economic Philosophy. p.25. Chicago: Aldine Pub. Co., 1962.

14 冈纳・缪尔达尔《. 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第7-8页. 谭力文、张卫东译.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15 Pierre Bourdieu. Algeria 1960: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The sense of honour, The Kabyle house or the world revers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16 雷迅马.《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 牛可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参考文献:

[1] 晓林,秀生. 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邱伟立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M]. 中央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 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C]. 甘阳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6] 林左鸣. 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容介态[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09(5).

[7] 安冬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M]. 曹雷雨、姜丽、张跣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8] 路易・阿尔都塞. 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C]. 陈越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9] 霍克海默. 霍克海默集[C]. 曹卫东选编,渠东、付德根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10]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 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 刘继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2] 尤尔根・哈贝马斯.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C]. 李黎、郭官义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2)

[11] 城市嵌入智慧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启用.中国日报网址:.

[12] 胡国栋.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启示[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1).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3)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34-05

Abstract: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s a new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w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I The incomplete and asymmetric of information supply the analytical tools for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development.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play a catalytic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conomy.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perform information doctrine for information wealth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trategy view. It absorbs inform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critique of Marxism and develop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ic theory.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nformation doctrine, productivity, information

人类经济从传统的实体经济走向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交融的新时代,广义虚拟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出了很多的新的特点,虚拟经济对于社会的发展节奏和面貌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构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下,新的经济观正在形成,以信息主义为特点的广义虚拟经济正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一、信息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的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并没有作为传统经济学的考虑因素纳入到发展之中。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开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虚拟经济学也开始对信息的产生、制作、交换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开始研究分析,表现为经济学中对于广义虚拟经济与信息问题的重视。

不确定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新工具,广义虚拟经济下,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呈现出来,信息的全过程需要成本考虑,同样信息也将带来收益,这就是广义虚拟经济下的“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条件。信息除了在原有的经济决策中发挥作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信息在虚拟经济运行中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这样的问题导向下因此整个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需要转变。

广义虚拟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信息部门经济学”的进一步的发展,信息部门经济学是“专门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及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重和贡献,从而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 的新的研究方法和经济部门。在广义虚拟经济之中,信息已经突破原有的经济决策信息因素单一性角色,而已经成为具有生产要素的复合性特征,其能够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经济元素对经济系统的的结构、功能和作用产生新的影响,在 广义虚拟经济下,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将对经济活动产生新的结构性调整与功能性调整。

在广义虚拟经济下,信息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信息的分布和利用将决定经济的运行和效果,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和技术的广泛传播下,经济不对称情况和机理被无限放大,将会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两极化和贫富差距,信息在虚拟经济中起绝对性的作用,其非对称性的程度越高,在竞争性市场上通过对于信息的垄断可以形成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经济运行中,谁掌握了信息优势,谁就可以占据经济活动中的有利地位,同时将利用信息优势进一步加深对信息资源的垄断,这就可以看出来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决定性的战略性资源。

虚拟经济下,市场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信息对于市场的影响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关于信息在市场中有其是虚拟经济市场中产生的作用,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通过“柠檬市场理论”来分析归纳信息在市场活动中的买方和卖方中如何发挥不对称的作用。所谓“柠檬市场”指的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我们假设这种柠檬市场下,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者比买房更多的额信息,占有市场优势,在这样的 极端情况下,市场会逐渐的消退,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你想选择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卖家对于手中的金融产品及其背后的实体经济比买家拥有者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金融买家对于卖家的信息肯定是持怀疑态度,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价格压低,来通过价格优势来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买家造成的高风险。买家过低的价格最后会促使卖家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低质的金融产品充斥着市场,高品质的金融产品被逐出,最后导致的将是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的萎缩。因此,如何来削减虚拟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就需要建立长效透明有效的沟通手段。在信息社会和虚拟经济中,经济主体中的诚实是有效工具,这也就是我们看现在的大部分虚拟经济中对于征信认证的重视性,就是为了解决虚拟经济运行中的信息的不完整和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乔治・阿克尔罗夫是凯恩斯主义的支持着,其认为如果视图解决柠檬市场中的经济不对称的危害,需要政府在市场体系尤其是市场沟通和诚信机制作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柠檬市场理论在虚拟经济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表明信息主义能够能够对虚拟经济中的很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因此被认为是揭示了“虚拟经济的核心”。

二、虚拟经济与“经济观”的演变

广义虚拟经济对经济观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广义虚拟经济涉及对价值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义,这对传统经济价值理论带有颠覆性意义,而价值一直被认为是经济观中的核心要素,基于信息主义推动的广义虚拟经济对于经济观的演变影响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虚拟经济下的信息生产力

广义虚拟经济同新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生产力角度的信息生产力。生产力被看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也是经济学范畴中的重要元素,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生产力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广义虚拟经济下,社会发展从原有的物质生产力向着信息生产力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中,很难再有明显的去分界线,经济活动中的产品生产制造着、产品、工具和市场交换,都能够看到信息在起着更加的突出的作用。广义虚拟经济仍但是技术创新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从虚拟经济发展过程来看,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主导技术,成为新的生产力模式和形态,虚拟经济将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形态,同时对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等上层建筑产生了影响,最终形成以信息主义为特征的“虚拟经济社会”。

由于信息生产力在广义虚拟经济中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说虚拟经济发展的先进性就是表现为生产力进入到信息形态,因此在虚拟经济时代,如何来衡量不同经济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就要考察信息在不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要考察信息、知识、智力等新信息部门在虚拟经济中的比值,要考察虚拟经济下的信息从业者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我们说虚拟经济时代,尤其是广义虚拟经济是比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更高的社会发展形态,是生产力基于信息化的新的跃升。

(二) 虚拟经济下的信息战略观

广义虚拟经济下,经济新常态就是一种将信息作为经济发展战略观的新经济发展形态。在虚拟经济中,信息成为非常重要的商品资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经济发展迅猛领域大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经济,因此世界上的国家为了能够抢占经济中的领先地位,都将信息资源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基本储备,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的力度不断加。虚拟经济背景下的大国竞争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简单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而是信息富集的虚拟经济元素则更具有生产中的优势,才能够在虚拟经济发展中成为新的强国,这就是虚拟经济下的信息资源观。广义虚拟经济下,知识和科技是信息强国的特征,虚拟经济也成为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分水岭,基于虚拟经济的“信息生产力”和“信息标准”使得世界分工有了新的特征,经济强国多存在于虚拟经济的生产中,虚拟经济在推动国家财富积累方面比实物更具有优势,而穷国则更多的承接了工业化生产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所以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的进行经济新常态建设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中推进虚拟经济的发展,释放信息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才能够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三) 虚拟经济下的信息财富观

广义虚拟经济下财富呈现出新的二元价值容介态,也就是新的价值形态的变化,以信息为载体的新经济附着物成为虚拟经济的财富标志。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认为:“‘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知识是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劳动。” 林左鸣认为:“今天世界上所创造的财富,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很多非物质的财富,而且非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虚拟经济多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价值的增长不再仅仅依靠体力劳动,而是需要依靠信息生产所带来的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新的经济观,虚拟经济通过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形式来取代资本和劳动,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标志物。因此,从信息主义的角度来看,虚拟经济在经济学中将处在首要的地位,虚拟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更多的是由信息所创造的,而劳动时间以及满族人的生活需求的产品不再是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

三、虚拟经济中的经济信息主义

虚拟经济时代对经济观的影响,在演化的过程中成为决定性因素,通过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对于经济信息主义的修正和吸纳,使得新的经济观最终将走向更加科学的广义虚拟经济下的信息主义。

(一) 修正信息决定论

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由于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要素和价值容介物,是一种新的经济信息决定论。这种广义虚拟经济语境下的信息主义,将会将经济体的信息优势转化为具体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优势,广义虚拟经济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将会导致经济层面上的地位不对称。在广义虚拟经济下,人的经济活动可以被抽象成为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交换、生产和收益,人们的信息能力能够决定人们的经济互动能力,社会上典型的经济信息主义浪潮已经席卷我们的社会。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思维已经遍布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随着虚拟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形式,信息主义也开始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第一要义。虽然信息主义的发展有时候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就像每一个经济理论总有自己发展的独立性和负面性一样,信息主义在发展中有过度扩大的现象,聚集成一定的泡沫,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虚拟经济下的经济信息主义是经济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附着物,也就是价值容介态,在虚拟经济下,信息成为最为主要的价值衡量物,因此所形成的市场信息主义,将信息置于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巨大的因素。因此,发展广义虚拟经济,就要将信息掌握在手中,信息成为虚拟经济市场中决定成败的唯一的因素。在广义经济时代,对于传统的竞争规律也有着新的改变,传统的经济体量大的主体兼并经济体量小的主体已经变成信息掌握快的主体兼并信息掌握慢的主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和信息掌握充分的主体兼并信息掌握不中分的主体(大数据下的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资源的信息化导致了资源的信息主义,需求的信息化导致了需求的信息主义,广义虚拟经济在信息主义的逻辑中完成了逻辑性的自洽。然而广义虚拟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信息主义的完全接纳,极端的信息主义将劳动、资源等传统因素排除在了经济发展之外,强调信息是唯一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但是广义虚拟经济在肯定经济信息主义的同时,还是将传统的发展要素纳入到了新的发展体系之中。在广义虚拟经济中,最基本需求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需求,是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能够活下去所需要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是心理需求,当人们物质需求满足以后,还要追求精神愉悦、心理舒畅。当然,这个快乐不仅仅是完全虚无缥缈的或非物质的,许多物质的东西也蕴含着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使人快乐的因素。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价值似乎是由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来共同组成的。而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应当通过传统要素的生产加工完成,只是虚拟经济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以更加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也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对信息主义的一种更为客观和积极的吸收。

(二) 发展信息创新论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周期律呈电磁波形式,也就是以一种类似磁场跟电场不断交替的波态运动在不断的发展。应用这种理论对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发展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是类似于电磁波运动的形式,有技术的发展,也有非技术的、创意经济的发展。当技术发展的主导期结束以后,就是创意的发展时代,创意发展积累财富以后,又投入到技术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从传统的经济观发展来看,是劳动和技术在创造价值,而在虚拟经济发展中,更多的是附着着信息的科学和知识在发展作用,传统的创新认为技术和劳动力的发展是波状型的,会出现高潮和低谷,但是在虚拟经济视角下,通过经济信息注意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发展主导结束后恰恰是信息创新发展的高峰期,过去的经济发展理论仅仅只是研究技术带来的经济发展周期,发现经济周期会有高周期和低周期,而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进入低周期的时候,应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虚拟价值的服务类产业这其实就是信息创新在技术发展的低谷期发挥作用,以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观点来看因为技术革命不可能经常发生,新技术发展必须有先期的财富积累,新的技术范式的形成需要成长期,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而信息具有流动快、富集快的特点,并有着改造技术和经济互动的作用,是创新的先导。例如我们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后,世界进入了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低谷时期,行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新的技术范式体系还在酝酿,但是在这之前,经济就要靠创造虚拟价值来发展,靠创意经济,而创意经济本身就是经济信息主义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此广义虚拟经济通过经济信息主义可以进一步的完善科技创新理论。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看到和承认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性,也应当看到广义虚拟经济对于经济信息注意的科学吸纳,因为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经济活动对信息活动的依赖达到了空前密切的程度。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中将信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信息经济对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影响,需要通过新的学习去适应已经被信息技术改变了的现实经济活动,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信息主义有利于分析经济活动时产业的升级、科技的应用、创新的实现等,是广义虚拟经济个理论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肖峰.经济观的变迁与经济信息主义[J].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5):66.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4)

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信心比黄金更为重要,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由此,虚拟经济慢慢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渐变得为大众所知晓。舆论都认为虚拟经济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是实体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如今世界GDP总量中,实体经济即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规模越来越大。

人们通常提到的虚拟经济是指由实体经济衍生出的与金融相关的经济活动,实则此为狭义虚拟经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围更为宽广,它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和其相关的一切劳务活动之外的所有经济活动,包括知识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时尚经济等。广义虚拟经济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它涉足旅游、房地产、广告等产业,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导且生产的商品都是非物质化的,信息是第一资源。这种传统的价值不断纳入信息介质后进化为更高级价值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

二、广义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资源配置

广义虚拟经济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物为本”的经济,其第一资源是信息。对于经济活动而言,公开的信息披露会引导资金流动,调整和促进经济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资源总是由效率低的领域流向效率高的领域,一旦有更多的信息出现,广义虚拟资本将向高效率方面的流动,会带动社会资源也向高效率方流动。另一方面,广义虚拟资本反映了实体经济的成本性和盈利性,广义虚拟资本持有者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促使资金向高效益方流动,对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形成压力,从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增大经济效益,带动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便利资本流动和产权复合

实体经济中资产的产业转移和重组有两个障碍。其一是不同产业因产品不同,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等也不同,专业性的实物资产难以转移;其二,产业转移通常会受到进入障碍。而广义虚拟经济是以人为本,追求生活对象化的经济。它的出现解决了实物资产转让的困难,而且不受地域、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本增值最大化的要求,通过产权的分割、转让、控制等手段来实现资本的流动,开辟新的经营领域。

3.创造就业机会

广义虚拟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多年来,广义虚拟经济自身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产出比率持续上升,很多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以第三产业为经济主体。而人力资本扮演着广义虚拟经济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

(二)消极影响。

1.加速经济体系不稳定

广义虚拟资本是脱离了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运作的,且它越来越不受生产过程所制约,因此它能不断地衍生和自我繁殖,数量上有过度膨胀的倾向。其次,广义虚拟资本的价值是由预期收益派生的,未来的收益又取决于广义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化。因此,广义虚拟资本价格会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自我维持出现螺旋式上升。广义虚拟资本数量和价格的上升,使得人们的广义虚拟财富增加,从而带动产值增加,表面上经济会更加繁荣。但广义虚拟经济的虚假性一旦暴露出来,经济上的泡沫将会破裂。

2.扭曲消费行为

广义虚拟经济更多的是从人本、需求、商品、流程、财富和价值的角度来进行审视,更在意的是信息态的作用。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极容易因为信息的作用产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从而导致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将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过度消费会造成进口大量增加与出口急剧下降,破坏经常项目的贸易平衡,使得国际收支恶化。

3.引发政治危机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广义虚拟经济的过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要求重新分配国民收入。且投机商的势力无处不在,他们的加盟势必会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在贫富两极分化已经十分严重的我国,这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酿成政治动荡。“智利奇迹”、印尼政局持续不稳和韩国大宇破产等无不与此有关。

三、广义虚拟经济风险防范对策

(一)调整经济结构。

广义虚拟经济是由实体经济发展而来的,只有实体经济效益高,才能为广义虚拟经济提供有效支撑。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在经历全面改革,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我国政府应该要提供实体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共同发展的公共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努力消除实体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之间的冲突和障碍,使这两者之间能平衡发展。

(二)提高信息透明度。

充分、透明的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更是广义虚拟经济的第一资源。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会带来市场上的不规范运作,引起参与者决策失误。提升广义虚拟经济运行的效率主要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市场参与者按照要求公开信息,防止内幕交易等欺诈行为的产生,从而控制风险。

(三)完善管理体制。

金融活动是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对金融进行监督与控制,要完善上市公司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奠定预防金融危机的基础。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在危机始现端倪之时就能有效做出判断与抉择,迅速反应,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5)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6)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1)04-0046-07

一、引言

目前的广义虚拟经济分类方法主要有两个。一种方法是从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将广义虚拟经济分为纯粹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和既满足生理需求、也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由于广义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分类方式突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从产业角度进行划分,例如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和各种服务产业等等。特别的,金融业又被称为狭义虚拟经济。从产业角度进行分类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有利于对广义虚拟经济的核算,二是于有利于将研究集中到极具广义虚拟经济特征的产业领域。但是由于产业分类方法受到经济核算方法的制约,很难做到全面和准确。目前的统计部门的产业分类方法并不是按照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进行的,在金融、文化和服务产业中也存在实体经济的成分,而在实体经济中也存在有广义虚拟经济的成分。例如企业对产品进行的工业设计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但工业设计的价值通常会随产品划分到制造业的某个部门,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虚拟产业部门。也就是说,由于广义虚拟经济包括了“既满足生理需求、也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从而明确区分实体经济部门和广义虚拟经济部门是非常困难的。

上述两种广义虚拟经济分类方法虽然都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也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陷:这就是它们都不是根据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来对广义虚拟经济进行分类的,而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才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尝试着从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对广义虚拟经济进行分类。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按照是否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值,将广义虚拟经济分为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和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对于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又可根据其供给弹性划分为强广义虚拟经济和弱广义虚拟经济,前者有较低的供给价格弹性,后者较高的供给价格弹性。当然,区分弱广义虚拟经济与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价格弹性值具体为多少仍然是一个问题,不过作为理论研究可以暂时回避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假设两种极端的情况: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弹性很小、甚至为O;弱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弹性很大,甚至为正无穷,以此来突出二者之问的性质差别。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介于二者之问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将广义虚拟经济划分为:强广义虚拟经济、弱广义虚拟经济、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以下的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讨论这三种类型的广义虚拟经济,第五节是结论。

二、强广义虚拟经济

可直接定价的强广义虚拟经济是指具有较低供给价格弹性的情况。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不妨假设供给价格弹性为O。当供给的价格弹性为O时,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意味着供给数量为一不随价格变化的常数,这时广义虚拟产品的价格等价于经济学的租金。因此我们以下先对经济学中租金的概念做一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强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租金是指供给数量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图1表示了租金的形成的基本原理。在图1中,纵轴代表价格或租金,横轴代表产品数量;D1、D2和D3代表不同的需求曲线,越上方的需求曲线代表的(同一价格下的)需求水平越高;S1代表供给曲线,其供给量为常数q。

从图1中不难看出,由于供给量是不变的(供给弹性为O),因此价格由需求水平决定。当需求处于较高水平D2时,形成的较高价格或租金P2,当需求处于较低水平D1时,形成较低价格或租金P1。特别是,当需求处于更低水平D3时,形成O价格或O租金。

对于强广义虚拟经济而言,由于供给数量确定,因此广义虚拟价值就体现为租金。需求水平越高体现为租金的广义虚拟价值越高,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越显著;反之,需求越低,体现为租金的广义虚拟价值就越低,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就越不显著。这就是说,在强广义虚拟经济中,广义虚拟价值主要是由需求水平来决定的。又由于广义虚拟需求本质上是由心理需求决定的,因此也可以说心理需求水平越高,广义虚拟价值越高,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就越显著;反之心理需求水平越低,广义虚拟价值越低,广义虚拟的特征也就越不显著。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人们的心理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因此强广义虚拟经济非常直接的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会不断提升,广义虚拟经济规律将成为继实体经济规律之后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规律。

这里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强广义虚拟价值体现为租金,但不是所有的租金现象都等同于强广义虚拟经济。实际上租金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学概念,最初只限于土地租金,后来租金的涵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展,它的外延也在扩大。现代经济学中的租金泛指缺乏供给弹性所产生的差价收入。因此在以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领域也会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租金,如刚刚提到的土地租金,以及建立在土地租金基础之上的房屋租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一种租金称为行政垄断租金――通过行政权力人为的限制供给所产生的租金,这种租金一般而言也不应属于强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

由于租金现象的普遍性,又由于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态性质,因此许多存在于传统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租金现象也包括了强广义虚拟经济的性质。例如即使是土地租金也有可能包含心理需求的作用,居住在CBD一方面固然是满足了交通、工作和商业购物的方便,但同时也满足了身份地位的心理需求。再例如技术发明所产生的新产品会有垄断性,垄断性会使供给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在需求的作用下会产生垄断租金,这种垄断租金既包括了生理需求的作用,也包括了心理需求的作用。但是只有对应于心理需求的那部分垄断租金才属于强广义虚拟经济。在现实中如何将与心理需求相对应的广义虚拟价值从总垄断租金中分享出来是有困难的。一种近似的方法是与同类低端产品相比较,新产品与同类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可以近似代表强广义虚拟价值,因为同类低端产品主要满足的是生理需求。如果认为 同类低端产品也满足部分心理需求,那么这一价格差就代表了新产品新增的广义虚拟价值。例如新型苹果iPhone 4手机与同类其他品牌的手机的价格差,就可以认为是iPhone 4所新增的广义虚拟价值。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的不是绝对的广义虚拟价值,而是相对的广义虚拟价值。甚至在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中,我们也许连具体的增值数量都无需知道,只要知道随着收入的增加,心理需求、进而强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会日益提升就足够了。

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强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极端情况,在现实中往往难以严格满足,一般情况下供给总是有弹性的,至少在长时间内总是有弹性的,我们在下一节讨论弱广义虚拟经济时会讨论这种情况。但是尽管如此,也还有一些现象很接近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强广义虚拟经济,下面我们就来举四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古玩(其他的收藏品也类似)。古玩可能是最为典型强广义虚拟经济。由于古玩供给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可以视为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而对古玩的需求完全是心理需求,从实用角度上看古玩可能完全没有什么价值。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古玩的心理需求会上升,从而古玩的价格、也就是租金会上升。

第二个例子是高档品牌的奢侈品。从供给方面看,首先高档奢侈品的品牌就是有限的,实际上就某一品牌而言它是独一无二的,其次高档品牌的产品往往供给数量是有限的。从需求方面看,高档品牌的奢侈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如品位、身份地位等,而且越是富有的人群对其支付意愿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这类商品的需求也发挥高。因此高档奢侈品的价格基本上体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第三个例子是的演艺明星的价值。演艺明星主要依靠的个人天赋――虽然也有后天的努力与包装的作用,因此其供给是有限的。例如麦克尔。杰克逊只有一个。而对演艺明星的需求基本上是心理需求,需求越高,明星的价值也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演艺明星可以有很高的收入的原因。

第四个例子是独特的风景资源和古迹。显然独特的风景资源和古迹的数量是一种既定的自然存在,其供给是几乎完全没有弹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的心理需求也在提高,这集中反映在随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花费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存在政府的价格管制,独特的风景和古迹的参观票价应当是上升的。

三、弱广义虚拟经济

在第二节中我们说明了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价值体现为租金,而且由于供给的完全无弹性。这种租金主要由心理需求来决定。但是从图1中也不难看出,如果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租金)会下降。例如供给曲线S1移动到虚线位置,对应于各个需求曲线的价格(租金)会相应下降。这就是说,如果供给是有弹性的,体现为广义虚拟价值的租金就会下降。在现实中,供给数量完全不变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时间足够多,供给总是会增加的。因此可以假设,租金往往只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内租金总是会下降的。像第二节中所说的,古玩、品牌和演艺明星可能都是某些特例。供给变化导致的租金下降可以用图2来简单的表示。

在图2中,当需求曲线由D1升至D2时,租金由P1升至P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由S1增加到舵,租金又回到P1。从长期供给似乎是在租金P1不变条件下,由S1增加到S2,因此虚线,LS可以视为长期供给曲线,由于它是水平的,因此价格供给弹性为正无穷也称为完全弹性的供给曲线。这就是说,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短期租金会随着需求增加而增加,但长期租金则由于长期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珠而保持不变。

当然,完全弹性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种极端情况,在现实中供给弹性不会如此之大,但就定性来说,供给弹性的增加会导致租金的下降。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心理需求或广义虚拟价值从长期来看并不体现在租金的上升上,那么它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经验告诉我们,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心理需求或广义虚拟价值体现在产品的多样性上。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出发,单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产品往往是简单的和品种单一的,而心理需求的提升则要求产品有更多的花色品种。例如早期的福特轿车功能简单,可以概括为一把椅子加四个轮子。福特公司通过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以极低的成本满足了美国人民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但是随着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人们的对轿车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加,对轿车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上升。福特轿车由于没有及时跟上这一需求变化而一度陷入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进一步解决了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将轿车生产方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在集中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对工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可以由下面的CES效用函数来表达:

其中:n是产品种类数,xi是第种产品的消费数量。

首先在效用u中,每种产品都不是必需品,即不会由于一种产品的数量盖xi=O而导致效用为O。这完全复合广义虚拟经济以心理需求为基础的概念。其次产品种类数的增加可以增加效用。如果令所有xi都相等,则效用函数可以简化为u=np-x,可见产品种类数n的增加可以提高效用。而且由于1/p>1,因此产品种类的效用弹性大于产品数量x的效用弹性,这说明多样化对效用增加更为重要。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7)

虚拟资本概念

针对虚拟资本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资本论,并产生了众多的分支,以下从虚拟资本的定义和虚拟资本对社会体制的多重效应两个方面进行理论体系阐述。

(一)虚拟资本定义

虚拟资本的定义有多种,依据资本论的观点,虚拟资本分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狭义定义主要指等价替代物如证券,广义定义涉及到了信用范畴的虚拟资本。

狭义的虚拟资本一般指专门用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它是最一般的虚拟资本。在论及国债时指出:“不管这种交易反复进行多少次,国债的资本仍然是纯粹的虚拟资本;一旦债券卖不出去,这个资本的假象就会消失”。

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不仅如此,“银行券兑现的这种保证也是幻想的”。可见,马克思所指出虚拟资本的含义既包括着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所有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前者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后者以运用资本的权利作为载体。

(二)虚拟资本效应

虚拟资本对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依据其影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1.正面效应

(1)虚拟资本的产生,扩大了货币资本的积累效应,使得货币资本不再局限于实际货币的流通;伴随而来的信用制度使得股份制度应运而生,促使企业发展可以进行股份制合成;股份制度又催生了股票,增加了虚拟资本的运营平台;而股票则是企业实际资产的虚拟化凭证,虽然股票不会影响企业固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票可以收取固定价值部分所产生的效益。

(2)为资本的集中提供了条件,虚拟资本的实际承担物通过证券价值的波动,价格的波动就成为了一部分人获得利益的手段,同时证券带来的虚拟资本增值也促进了企业的再扩大。

(3)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通过增发信用债券和股票,将闲散资金迅速聚集到一起,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资本的流动性和资本的增值速度。

(4)虚拟资本的运行减少了实际货币支付和流通带来的物流障碍和手续障碍,更为简捷和高效,因此,提高了社会经济体制内各项活动的运行效率。

(5)虚拟资本的产生,也催生了一系列服务于虚拟资本的社会经济产业和经济部门。

2.负面效应

(1)虚拟证券的交易通过价格变动产生额外的经济利益,但是证券关联的实际承担物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因此频繁的虚拟证券交易容易产生虚假的经济繁荣,从而催生经济危机。

(2)一旦爆发经济危机,虚拟证券将不再能够兑换实际承担物,同时实际货币的流通量降低,承担物业也很难转换为货币,使得社会整体的支付能力因虚拟资本的缩水而迅速降低,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3)虚拟资本的快速增值使得其本身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承担物增息的范畴,因此使得资本市场单纯的自我扩张,而不创造实际的社会价值,从而扰乱了实体经济的运行,不利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平稳运行。

虚拟资本膨胀原因

虚拟资本是用于经营获利的价值,它以实体资本为基础,又独立于实体资本之外,并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虚拟资本经过了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货币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金融的集成化五个发展阶段,目前虚拟资本的发展正处于国际金融的集成化阶段。从金融全球化的运行看,世界金融发展已经历了中介金融、信用金融和资本金融阶段,现在进入产业金融阶段。同时,世界金融发展又衍生出工程化、信息化、混业化等特点,金融运行不再是简单地从属、外生、决定于实体经济,而是既相融、适应、内生于实体经济,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独立、超越、背离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呈强烈的虚拟性。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主体越来越多、金融资本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将并存。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与实体经济运动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其以逐利为目的的肆意攻击成为威胁世界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虚拟资本的投资目的由配置自然资源转向推高资源价值,从而获得利益分享,因此虚拟资本的过度交易容易造成虚拟经济的迅速膨胀,但是这种经济繁荣对实体经济无任何益处,反而会推高物价,降低货币购买力,掠夺区域实体经济财富。

虚拟资本膨胀诱发资本流动性过剩

虚拟资本的膨胀使得资本与其对应的承担物并不完全对等,而超出承担物本身价值的这些资本就会成为游离资本,使得资本市场投机性资本成为主要组成部分,加速了资本市场的流动速度。发具有货币优势的国家通过经济虚拟化和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放虚拟资本,来实现利益的增加,这一过程就会导致资本流动性过剩;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储蓄高于投资时,出现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就会导致资本流动性过剩。因此,虚拟资本的膨胀无论是外界刺激还是自身产生,都会带动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产生,而控制此问题的重点在于控制经济体制运转的平衡。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8)

[中图分类号] F0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8-0013-04

[收稿日期]2010-05-25

[作者简介]张志元(1979-),男,山西介休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再认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虚拟资本理论再认识的必要性

自19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各国在恢复经济的基础上,资本的贪婪本性促使其在市场上不断翻新,进入新全球化时代以来,资本市场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异军突起。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这次危机戳穿了“历史终结论”的神话,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进入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总结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以便正确理解虚拟资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法国哲学大师、“解构主义”之父雅克・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论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并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的遗产,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就没有未来。”[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产生、发展及]进做了极为深刻的论述,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新进一步带动了资本的快速发展]进。资本的贪婪本性促使其不断在市场上更新,在银行资本构成中,虚拟资本占较大比重。最早系统研究虚拟资本这个问题的始于马克思,波及全球的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二)研究虚拟资本理论的意义

1.进一步深刻理解虚拟资本的产生及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及了由信用而产生的虚拟资本的问题,其虚拟资本理论产生于一个多世纪以前,而且是以当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但马克思的相关经济理论都具有普遍性,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100多年前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此,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宏观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新全球化经济时代,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风险配置功能和投资渠道功能,促进我国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调控虚拟资本市场

为了防范和化解在虚拟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危机,有必要积极套索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精髓,面对我国虚拟资本出现的诸如市场的大起大落、投机心理太浓、投资风险过大等一些问题,如何科学调控虚拟资本市场的理性运行,正确认识虚拟资本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马克思有关虚拟资本理论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有必要深刻挖掘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有关概述,对积极探索虚拟资本健康运行轨迹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在虚拟经济、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论述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和指导,值得认真学习研究。因此,在当代中国重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马克思那个时代相比,虚拟资本以几十倍于现实资本的规模进行不断扩张,尤其是进入新全球化时代以来,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市场又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异军突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危害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向实体经济渗透。因此,通过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维度”,对一国政府制定合时宜、合规律性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阐释

(一)虚拟资本理论的来源

马克思首先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从分析商品开始,到货币的产生直至货币转化为资本,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的特性。“生息资本的形式造成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人是不是由资本生出。货币收入首先转化为利息,有了利息,然后得出产生这个货币收人的资本。”[2]虚拟资本起源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信用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的标题就是“信用与虚拟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制度和它为自己所创造的工具(信用货币等)出现了,因为它仅仅是价值索取权的纸质凭证而本身没有价值故被马克思冠以“虚拟”二字作为定语,虚拟资本概念的来由便清晰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理论的核心范畴,进一步说明了金融机构资本的大部分股票、债券、衍生品等金融资产的本质。

(二)虚拟资本的内涵解读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虚拟资本这个概念的,英文是“fictitious capital”,但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给出虚拟资本的定义。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有价证券等。结合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相关极为深刻的论述,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认为有价证券的“资本价值也纯粹是幻想的”[2],“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像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有了这种证书,只是在法律上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2],“但是,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2]虚拟资本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并受法律保护的反映债权债务信用关系的所有权证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两条:一是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二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获取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3]当股票和政府债券出现时,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就产生了,并按照是否参与价值创造过程将资本分为职能资本与虚拟资本。将股票、债券等这些能够定期带来收入且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统称为虚拟资本。当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成为可以赚取经营利润的工具时,才转化为虚拟资本。通过收入的资本化(预期收人除以利息率)方法得出的虚拟资本价格,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资本的灵魂和本能推动了虚拟资本的扩张,马克思借用当时一位评论家的描述揭示了资本的这种贪婪本性:“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4]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虚拟资本运动最终要受实际资本运动的制约,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信用化的过程即是虚拟化的过程,其与整个宏观意义上的实体资本运动更加密切,或者说与一国甚至世界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基本特征

尽管马克思不是虚拟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但他对虚拟资本的特征和一些表现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虚拟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首先,具有资本和商品的性质。虚拟资本本身虽然没有任何价值,却具有一定的价格,虚拟资本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是以契约形式存在的,它们具有资本的形式,却没有资本的内容。虚拟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是被幻想出来的,是收入的资本化。虚拟资本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的市场价格出售,是因为其代表了投资者在此刻所拥有的虚拟利益。无论是现代货币,还是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契约关系,投资者凭借虚拟资本在未来获得一定的收益凭证可以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就构成了虚拟资本的价格。今天的虚拟资本的新发展也正是商品内在矛盾继续发展的产物,虚拟资本是由实体资本衍来而且其还可以被进一步衍生成更高级的虚拟资本。其次,虚拟性。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可以带来货币收入的,并取得了资本外衣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非价值体,是能带来货币收入的信用凭证。虚拟资本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自由地流通,从世界范围来看,虚拟资本有着更大的虚拟性。最后,虚拟化是一把“双刃剑”。虚拟资本运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强,使资金迅速积聚,而这种积聚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消费资本,可以较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决定着对资源的配置,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完全,虚拟资本又具有高风险性,其价格会发生剧烈波动进而影响虚拟资本持有人的利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导致参与虚拟资本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就与实体经济运行相脱离,甚至严重背离导致金融泡沫。

(四)]进发展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普遍采取商品货币形式时才出现的。世易时移,在新全球化的今天,虚拟资本在规模、类别、功能等方面,早已超出了马克思的观点。按照马克思的论断,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它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本身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虚拟资本的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货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资金流动需求,进而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多的有关虚拟资本衍生品。

一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信用扩张时提到虚拟资本,马克思认为只有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并参与“价值创造过程”的资本才是现实资本,如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马克思指出,“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债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力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5]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谓虚拟资本就是以能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为载体而存在的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6]。同一笔货币资本反复使用,就产生虚拟资本。

二是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以及有价证券的市场化,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金融资本包含虚拟资本,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或向银行借贷属于金融资本,其在市场上进一步买卖交易后就发展为虚拟资本了。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如证券化资产和各类证券基金,各种金融衍生物如期货、期权、远期、互换合约等,随着交易形式的多样化,这种无交易物的交易合同或凭证称为虚拟性最强的虚拟资本。恩格斯在1889年就指出:“金融市场也会有自己的危机,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这种危机只起从属的作用,或者甚至根本不起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第484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说:“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第403页)。

三是虚拟经济。国内较多学者沿用了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提法,进一步派生出虚拟经济的概念,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其虚拟性来源于货币的虚拟性、资本的虚拟性以及整个经济的虚拟性。虚拟经济是以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包括各种衍生工具)和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是一种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德不断创新,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新时期出现了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执行着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虚拟货币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没有发展成熟。

三、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当代价值

1.深入理解马克思有关信用理论,鼓励资本市场理性创新

这次危机看似是有效需求过度所致,本质上是在信用透支的消费模式所掩盖下为追求利润无限制地扩大再生产而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信用自然不是虚拟资本,就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有价证券,也必须通过买卖和经营用于赚取利润时才转化为虚拟资本。股票、债券等在未被当作买卖经营对象,没有通过买卖获取经营利润,仅由所有者保有,作为到期领取红利或债息的凭证时它还不是虚拟资本[7]。马克思说“A可以把这个证书卖给B,B可以把它卖给C……这时A或B把他的所有权证转化成资本了,但C也把它的资本转化成一个单纯的对股份资本预期可得的剩余价值的所有权证了”。[8]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走出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模式,通过鼓励的某些资本市场的“创新”,使利益格局处于一个平衡与不平衡不断交替的发展过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规范信用评审程序,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资本市场理性创新。

2.加深金融危机产生机理的研究,建立金融风险监管机制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对任何形式的危机都具有深刻的说服力。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市场不仅会失灵,而且会造成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的贪婪本性带动了证券化债务资产和虚拟资本的无度扩张,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泡沫日益增大乃至破灭,产生了信用危机,带来了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银行倒闭、工厂关停、工人失业等后果。国内资本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过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使国内股票市值和商品房价格非理性上涨,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垄断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扩张,金融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乃至产生金融危机。资本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适度的政府干预,加强和改进监管部门的操作水平,防范和化解风险,包括加强虚拟资本的立法、金融体制的改革,与相关金融风险预警部门建立可持续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机制,深化跨境金融合作,维护金融的稳定健康运行。

3.积极探寻全球资源配置新方式,激活虚拟经济发展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国民财富体现为虚拟资本和实际收入得总和,虚拟资本对国民财富及其分配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虚拟资本膨胀,实体资本总额在国民财富中比重下降。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导致虚拟资本过度膨胀,虚拟资本膨胀使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时必然出现贸易顺差,出现流动性过剩。国际上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一些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面临着巨额损失,进一步加剧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改革,解放生产力。通过虚拟资本的发行和交易,引导资金流向,刺激对民营企业的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经济组织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并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进行重新配置,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切实夯实我国虚拟经济良好运作的经济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虚拟资本新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虚拟资本运作模式起源于美国,我国引进的时间并不长,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经济性质决定的。虚拟资本一方面可以带动资本性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现代经济进步的显示表现;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虚拟”可以带来市场的虚假繁荣,可能会误导经济宏观调控工具的正确运用,是现代经济矛盾和危机的说明因素。因此应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渠道,把握好虚拟资本发展的“度”, 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减少“圈钱”行为。正确引导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方向相协调,探索开发具有避险和保值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

一个理论的价值,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把握,才能更加清晰。进入后危机时代尽管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有信心相信,在深刻挖掘并灵活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市场经济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

[2]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26-540.

[3]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32.

[6]李晓西.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00(6).

[7]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8]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29.

Inheritance and Surpassing: Re-exploration into the Theory of Marx s

Virtual Capital

Zhang Zhiyuan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9)

"virtual economy", and hopes to start a discussion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rack of virtual economy problem.

关键词: 虚拟经济;符号财富

Key words: virtual economy;symbol wealth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70-02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正步入新阶段,“虚拟经济”也成了一个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的词。以下笔者就“虚拟经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1 虚拟经济的含义

“虚拟经济”是目前学界、经济界及新闻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词,大致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指资本市场。第二种是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而把网络公司、网络商店等的经营叫虚拟经济,其实网络上经营的公司尽管叫“虚拟公司”,但其经营都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借助了网络进行经营管理,故用“网络经济”来称谓更合适。第三种是用来指代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根据OECD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基础之上的经济。既然已有明确的界定,我认为还是遵照使用为好,不要随意用“虚拟经济”替代之,以免混淆。

在第一种用法中的“虚拟经济”一词,目前国内也尚无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我认为由于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和实际经济或实体经济(real economy)是二分法思考的结果,故理解了实体经济或实际经济也就同时认识了虚拟经济(或称非实际经济)。所谓实际经济指一个社会中的各种经济主体为获得实际财富而进行的生产、交换等所形成的整体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从产出上看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它们形成实际财富),既其内容和范围大致与GDP的相同,而实际GDP也正是我们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此相应,虚拟经济就是指符号财富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其中符号财富包括有:①各种原生金融工具,如货币、外汇、票据、存单、股票、债券等;②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外汇期权、利率互换、股票期权等等。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虚拟财富。而计算机及其网络对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目前只是初见端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所指的虚拟经济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形式和内容。

2 虚拟经济的出现条件与发展动因

虚拟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出现是它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的揭示了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相应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到达价值的货币形式,而虚拟经济也就开始萌芽。随着现代纸币的出现并与货币商品——黄金割断了联系(黄金的非货币化),货币的金属载体被最后否定,货币成为了单纯的价值符号,则虚拟经济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虚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更显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对股票、债券、外汇等虚拟资产的又一次抽象)的交易基本上脱离了实物,它的交易物实际上是一种主观预期和相关风险,交易的结果是根据金融资产的价格涨落来支付其差额。

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过剩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生产力水平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创造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化+市场化=过剩”成了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大问题,包括“剩余的产品”、“剩余的服务”在内的“剩余价值”如何由经济体系合理有效的消化和利用的问题激发着人类在经济方面的创造力,催生并推动着虚拟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又一重要的动因。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全球化的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度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感觉和认识,货币和资本等符号财富以光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整合,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使虚拟经济在范围、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得到了极大拓展和提升。

3 虚拟经济的本质

从历史哲学角度看,虚拟经济实质上是人类或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体现,虚拟经济也体现着人类对已有的经济成果的评价和对经济未来的预期。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人们的绝大部分精力和体力必须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人类的符号性的感触并不明显,而随着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发觉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我们和实体世界的接触中正被我们自己打入一个虚拟世界或称符号化世界的“楔子”,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军事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无不充满了新的象征符号和新的象征意义。虚拟经济的符号象征性也正源于此。它标志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级也更复杂、更不确定的时代。

4 虚拟经济的特征

①与实际经济比较,规模巨大。从货币来看,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汉克尔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货币总量要超出货物总量的60倍,在如此巨大的货币总量中,实际上只要3%—4%的钱就足够应付实体经济的需要”。②与实体经济日趋分离,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其发展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在衍生金融工具出现后,基本上就已脱离了实体经济。如货币最初是随着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出现并发展,以后就逐渐融入了虚拟经济,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只能从银行体系中求得解释;到了股票、债券、外汇等也能找到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但其交易价格的波动轨迹已很难直接从实体经济得到满意的解释。③与实体经济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易变动性,不论是价格的涨落还是交易额的增减,都具有实体经济所难以具有的极大波动幅度和振荡频率。④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整个虚拟经济及其各个子系统均存在乘数效应,且大大超过实体经济中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的效应之和,这也是虚拟经济变动幅度大且频繁的重要原因。⑤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全球一体化、集成化的趋势更明显,发展速度更快。根据有关研究,目前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5%,而世界实体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

5 虚拟经济的作用

①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剂和推进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进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虚拟经济的繁荣有助于增加各经济主体的信心和良好预期,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虚拟经济的运作也是促使实体经济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和结构调整重要手段。当然虚拟经济的急剧萎缩也会给实体经济以巨大的打击,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负增长。②分配方面的作用。虚拟经济使社会的富裕阶层尤其是超级富豪们因大量、持久地占有符号财富而减少或放弃了对实际财富的过度拥有,这样使广大平民阶层尤其是穷人能以较低的代价去享用一些实际财富。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的意义篇(10)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 简述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 下一篇: 农业发展成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