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2 16:50:16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4-02

Considerations on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Huang Tuo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other professional,and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However,various factors lead to the poor effect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teacher must be fully aware of the actual problems in teaching for different majors, thinking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 as a result complete the guidan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civil Engineering;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Oth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guide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作为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有着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激发学习兴趣和初步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作用。对于非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该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非专业选修课,能让他们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并初步建立工程的概念。然而,土木工程概论在20世纪末才正式进入专业目录,相对于其它已授课多年的课程,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不够成熟的[1]。长期以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固有特点以及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针对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1 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特点和教学问题

1.1 内容过多,理论枯燥

土木工程概论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涵盖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然而教材篇幅和教学课时有限,各个方面的内容往往只能点到即止,使授课内容显得庞杂粗浅。许多土木专业的学生都反映难以在课堂上完全接受老师讲解的内容,更遑论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此外,各版本教材的概述性文字都相对偏多[2-4],缺少易于理解接受的实践性内容。课堂大部分时间只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枯燥难懂,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1.2 学生基础薄弱,课时安排过少

该门课程通常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学生的专业认知有限,课程中出现的大量专业名词如“剪力墙、柔性路面”等难以被学生消化。又如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刚柔秃鲜铰访娼峁梗学生很难进行区分,进而学习兴趣降低[5]。此外,该课程的内容虽多,但是相应的课时安排过少,每次课(90 min)都要讲完一章的内容,对于缺乏专业基础的大一、大二学生而言,知识点过多,授课效果令人担忧。

1.3 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无论是土木专业或其他专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开卷考试,或提交课程笔记,使得考试难以起到最终把关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甚至一些非土木专业的学生上课看其专业的书籍,导致教学效果堪忧。

2 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向从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老教授请教和与其讨论,让他们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琢磨出几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2.1 工程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土木工程概论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在每次课前都会应用一个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一堂课,笔者就会讲到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迪拜塔,列举其高度、层数和昂贵的工程造价,给学生们看迪拜塔里面的世界级顶级酒店即阿玛尼酒店金碧辉煌的图片和迪拜塔放烟花及其被闪电击中的情景,给学生震撼的感受。这样既与课堂内容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土木及非土木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中去。

2.2 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提升学习效果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所以土木工程概论应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路基路面工程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会讲到实际工程中如何处治膨胀土,如何采用“以柔治胀”和“封闭包裹”的方法解决膨胀土这个工程中的癌症。还将讲到在南的膨胀土工程在历经暴风雨后仍然没有出现滑坡的情况,得到了当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样,通过一些工程实践的视频、图片,结合课堂的板书,既让学生学习了书本知识,又让其初步了解了工程中的一些做法,还宣传了学校及学院的科研成果。可谓一举多得。课后无论是土木或非土木专业学生都反映,这些工程实例是他们比较喜欢听的,通过实例能够更好地了解土木工程概论各章节的内容,希望笔者能多在课堂上讲些工程实例。

2.3 严格考核与期末演讲相结合

由于学生普遍容易忽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重要性,需要改进现有的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提出更能体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思考的考核,并严格执行考核,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除了严把考核关外,笔者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在期末讲述一个学期对土木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许多学生都表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了许多世界上的超级工程,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有些学生还表示,他们产生了到外面世界多看看的想法。有位学生甚至表示想骑自行车去看看建筑,当听到这里时,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这样一种考核与演讲的方式,不仅能让土木或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期末的时候把所有的知识温习一遍,还能严格地把关平时的学习效果,在课程结束后能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关注土木工程。

3 结语

该文针对土木工程概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教学探讨,即课堂上工程实例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严格考核与期末演讲相结合等方式让土木或其他专业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想了解土木工程概论的内容,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关心和关注土木工程。

参考文献

[1] 韩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C]//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

[2] 江见鲸.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5-201.

[3] 罗福午.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2)

一、《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特点及作用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新生了解专业特点及学习方向的入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了房屋建筑、桥梁、岩土、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具有知识内容多、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课时量少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介绍土木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土木工程;通过对土木工程所包括的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介绍,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方向及今后的专业选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各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对未来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以便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构建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前景以及作为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除了日常中对于房屋建筑、桥梁等的感性认识外,对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都尚未接触。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包含内容众多,每一章节又是一个专业方向,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虽然都是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但也只是对自己研究的方向比较擅长,单独由一个老师讲解该门课程非常吃力,教学效果也不好。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以往研究中提出了团队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土木工程概论》每一章节就是一个方向的模块化特点,借鉴研讨式教学的优势,特提出《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研讨式教学法介绍

研讨式教学法最早由德国的大学提出,现在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扩招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弊端日趋体现,为有效解决扩招等带来的这些问题,我国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博士研究生在已有研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教改实践,于1997年提出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体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共同的教学主体,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讨论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上的五个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讨式教学法的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研讨式教学专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完成相应专题的自学、查找资料、讨论;各学习小组组长在课堂上讲述学习的过程、收获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善相应的学习过程和任务。

三、《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研讨式专题设置及学习要求

(1)研讨式专题设置。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6级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1.5学分,27学时,根据以往团队化教学研究成果,基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概的要求,共从土木工程专业老师中选取9位不同方向的老师共同担任该门课程的授课,每个老师讲授一个专题(3学时),设置如下9个专题: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水利与港口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建筑节能与设备。(2)学生学习小组划分。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根据《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上述授课内容划分成9个研讨式专题介绍给学生,每个专题下再划分若干子专题。然后,老师给每个子专题布置一定的资料查阅任务和要求。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划分成3~5人的若干学习小组,由学习小组成员推荐组长1人,每个学习小组负责1个子专题。(3)研讨式教学要求布置。老师将各个子专题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后,基于该子专题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情况,要求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所布置的专题进行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由组长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内容补充及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等,最后由相应方向的老师进行总结、系统梳理及学习引导。

2.研讨式课堂教学开展

以专题7(给水排水工程)为例,首先由主讲老师将专题任务布置给各学习小组:城市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城市给(排)水体制的发展及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各组成要素及功能;建筑给(排)水的功能及分类;建筑给(排)水系统各卫生器具功能。学习小组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方式,对上述专题任务进行学习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研讨式课堂教学上,通过老师引导,要求团队主讲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讲解,必要时可借助工程现场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最后,主讲老师在对上述任务进行总结和系统梳理后,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以激起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城市节水的途径探索;城市污水处理政策机制的初步研究。

四、结论

针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量少等特点,老师充分利用我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团队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入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顺应新时期“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16级新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土木工程概论》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在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2]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林龙镔,阙仁波,胡华.《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建筑,2012

[4]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4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3)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刘勇(1980-),男,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 。

摘要: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与特点,归纳与总结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授课方式、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研究结果应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78-04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课程涵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繁多且章节跨度大,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征。该课程实践性强,“以教师为主体、书本为中心,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需求。另外,传统的“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的教学结构体系安排不能反映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与组织、管理并重,“土木工程+管理” 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定位。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下,研究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专业技术平台,具有较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分析了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系统识别与阐述工程管理专业定位和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一定范围的改革和探讨,以期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强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契合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技术过硬、管理突出”的人才需求,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定位及特色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 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

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

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

(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

(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 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 2007(3):46-49.

[2]倪国栋,鄢晓非,宁德春.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1):54-58.

[3]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1):83-85.

Teaching reform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tion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tly

LIU Yong, XU Sen, ZHANG L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4)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的高铁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加强,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劳务输出也迅速扩大。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这样的大好形势对我们输出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同时学好专业知识和本行业英语,才能更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同基础英语教学相比,专业英语教学优势明显。专业英语教学是从单纯的、孤立的基础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如旅游英语、土木工程英语、国际金融英语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英语,其优势在于让学生尽快了解今后所从事专业的相关英语词汇或情景英语,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的适应期;同时也方便查找相关的外文文献,拓展专业的知识面,具备国际视野,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由于目的明确,实用性强,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动力更充足,有助于缓解基础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枯燥和尴尬局面。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是面向土木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英语必修课,其教学目的为:让学生熟悉与掌握一定数量的土木英语专业词汇,从而能阅读和翻译土木英语材料的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查找本专业所需信息,了解国际相关动态;让学生具备土木英语相应情景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何满足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要求。但专业英语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学习难度较大。

二、土木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业词汇多,术语理解难。在普通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专业英语翻译对用词极为严格和考究,一个词一般只能被翻译成特定的术语。例如“Civil Engineering”不能翻译成“民用工程”,而应翻译为“土木工程”,stress intensity不是“压力强度”而是“应力强度”;其他例子如:settlement:沉降,沉积物;gain:

(沙、金、盐等)粒,晶粒;reinforced concrete:钢筋混凝土;boring:钻孔;weathered rock:风化岩;course:(砖)层,行;moment:力矩。类似这样的词汇在专业英语里面很多,由于学生学了普通英语这这部分词有了一些认识,而这样反而会干扰其对专业含义的记忆。教师需要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对词语进行猜测、理解和记忆,并不断巩固强化,扩大专业词汇量。

2.句子结构复杂,长难度句多。仅仅将词语理解远远不够,专业英语在句型结构上的复杂也使得理解难度较大。专业英语里面长句多,多由复合句构成。对长难句的理解应采用抽丝剥茧,分层理解的方式,先找出主句,再一层一层理出从句或者短语,例如:In recent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concern among many prominent engineers that not only is the term“factor of safety”improper and unrealistic,but worse still a structural design philosophy based on this concept leads in most cases to an unduly conservative and therefore uneconomical design,and in some eases to an unconservative design with too high a probability of failure。这是一个整句,信息很多,句型复杂。这句话的主句中心词就是a growing concern,后面的not only...but...是对concern的解释说明,做同位语从句,but 引导的句子主语是a structural design philosophy,谓语leads to...to...,两个介词短语做并列宾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划分句子结构,在学生有困难的情况下,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将各部分进行标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理解和消化。

三、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1.合理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根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前两学年上普通英语,大三开始上专业英语。但是对学生的访谈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现在的英语水平还不如大学进校的英语水平,究其原因,学生高中每天都有英语课程,而进入大学每周只有一到两次英语课,加上大学宽松的学校环境,学生英语水平下降也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保证大学四年英语不断线。以本校为例,学生大一学年开始就将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搭配起来上。因为大一学生的土木专业知识学得还不深入,所以大一的土木英语专业教材主要是偏向情景对话类型的,让学生理解一些土木词汇的表达,能简单进行对话。大二学年依旧延续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结合的方式,但是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开始加大,可选用情景对话加专业阅读材料。从大三开始,学生不再上普通英语,只上专业英语,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能读懂土木工程合同材料,知道招投标程序等。

2.编写配套教材与词汇书。目前市场上土木专业英语教材书目众多,但各个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材。根据以上教学模式构想,本项目组正进行教材编写工作,拟编写一本词汇书,将主要的土木专业词语配上插图,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将词语放入句子里面,在句子里面得到整体的理解。教材内容一共包括八个单元,依次介绍该领域各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分别是土木工程总体介绍、土木材料、招投标与合同、项目管理、岩土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铁路工程。每个单元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实用情景对话,第二部分为材料阅读与练习。每个单元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并配以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实践内容,如利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翻译与写作技巧,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充分利用教材情景英语的练习,设置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后练习适当布置求职自荐信、简历制作、招(投)标书等实用性英语文章或材料的写作。

3.助力转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学生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得多好,不运用到实际中去,无疑就是纸上谈兵。因此,现在部分高校在向实用型方向转型,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对部分专业实行了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展开合作,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精准匹配和衔接,学生能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企业也能在毕业后招到合适的人才,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响应国家号召,高校积极投入转型改革的浪潮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和目标。土木行业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因循守旧,闭关自守,我们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将土木专业知识和英语结合起来,实现“走出去”战略。因此,探索适合的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肩负责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Mohan,Bernard.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J].Value in Health,2012,9(3):A39.

[2]王清标,李庆学.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4):102.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5)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

作为各种类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土木工程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及设计、保养、勘测等多种技术活动,涵盖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土木工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跨领域、跨学科。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是现代土木工程的必然发展要求,先进信息技术、软件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现代土木工程凸显科技化和多元化的特征[1]。“物”和“人”是土木工程师主要的两个工作对象,要想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多个领域的知识。

二、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

自我管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企业工作的要求。思想决定着行动,要让土木工程学生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工程意识,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责意识,深入的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平时也要主动学习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分析和研究当前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钻研,形成系统、完善的思维模式,强化工程意识[2]。

(二)提高土木工程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应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把开发教师资源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专业性较强的教师,以“双师型”为目标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可以加强同社会土木工程企业的合作力度,要求企业选派一些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担任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将教师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土木工程企业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借鉴企业实践操作经验,由企业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培训指标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将技术服务、实训研究列入聘用教师的标准中。这样教师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三)侧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际工作同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象,这就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教学化的方式对社会实践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专业知识教育、设计土木工程建设等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3];2)将土木工程建设引入实际教学中,建立相应的实训平台,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让学生进行训练,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参与到土木工程的现代化建设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技能。

在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践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规律为依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应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结合土木工程建设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发挥PKPM结构设计软件、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P3软件、建筑CAD软件等现代先进的软件和技术的教学优势,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增强综合素质,发挥创新能力,成为土木工程企业所需求的人才[4]。

三、结语

在长期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学科也得了极大的完善,分支越来越细,内涵逐渐深化,结构也日益复杂。对培养人才的各大高校来说,构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应从土木工程的建设发展现状出发,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站在整体层面上,多角度入手,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土木工程院校要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专业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土木工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晓杰,刘建伟,李志鹏.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河南建材. 2011(06)

[2]王琰,周戒. 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03)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6)

2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各基层建设施工单位的一线岗位,土木工程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学生需要适应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如果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不会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很难适应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艰苦环境。因此,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锻炼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重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如下:

①职业道德观念淡化: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具有目中无人、个性强、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气,致使他们职业意识不强、团体意识淡薄、职业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不高、喜欢推卸责任等不良职业习惯;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短视,缺乏长远职业规划,学习功利行为强,认知片面化,把学习的实质狭隘化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一技之长,致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欠缺刻苦钻研精神;目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差、跳槽现象普遍、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工作失误率较高、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等,这些现象在较长的时间内制约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很多中高职院校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师担任,甚至由一些辅导员担任,致使对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强或不专业,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据有关调查表明,大部分中高职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技能比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更重要,说明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重视,学生没有将接受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自身职业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不了解,只能进行理论性的片面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需求,无法使学生体会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中的专业需求,也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影响了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③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木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要求员工具有不断变化且进步的职业道德水平。然而很多中高职院校教师没有结合当前土木工程行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没有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甚至有些教师将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给学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陈旧的或不健康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也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中高职院校对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当前的评价机制缺乏秩序性且不严谨,学生不能从当前的评价机制中科学的确定教师的授课情况。

3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当前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满足当前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需要提高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为了增强其实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进行。

①中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高职院校应该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统一协调起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经费投入,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中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中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者都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负重要责任,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中高职院校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灌输式教育,把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计划,从入学到毕业的这段学习时间里系统的灌输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在“两课”的教学中,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职业道德的习惯;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融合土木工程案例,寻找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的结合点,巧妙的将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将土木行业标准和纪律牢记于心,让学生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务实择业。

②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壮大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经常调查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及收集相关的企业素材。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及时更新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受当前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知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达到当前企业员工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另外,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聘任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加强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满足土木行业的发展需要。

③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中高职院校应该科学的修改制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育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的思想。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评价主体有:学生、同事、教师、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组成,其相应的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同事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等。采用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较客观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例如:采用批评和表扬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均可以多方位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使中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水平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使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得到良好的发展。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7)

一、现阶段土木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木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导致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土木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产生很大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大部分土木工程学生在课堂中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对我土木工程整体教学质量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严重缺乏交流与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只能作为被动接收者存在,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现阶段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性较低,导致我国土木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同时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提高专业考试成绩,而缺乏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土木工程教育良性发展。

2.土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大四学生应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但由于受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限制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同时也无法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土木工程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实习阶段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限制,导致社会实践与实习周期过短、系统性不强以及形式主义过于普遍,这些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土木工程实践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无法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缺乏系统性,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上过于重视环节性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无法将所有知识点有效结合应用,同时在试验教学中学生只能接触教师组装好的教学试件,这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也极大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学质量。

二、基于CDIO模式下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CDIO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工本教育模式相比,CDIO教育模式在注重学生工程基础知识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操作应用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更为注重,所以应用CDIO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也带来很多新的考验。为了将CDIO教育模式有效结合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1.基于大工程观制定出宏观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阶段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要求,所以应有效结合CDIO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出宏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研究型教学、项目法教学、开放型教学以及实践型教学活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育中应将工程能力培养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在加强学生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土木工程知识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根据土木工程教学特点开展交叉学科综合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更多土木工程知识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研究、提出并制定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教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基于CDIO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CDIO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新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这一人才培养规律,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并让其体会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态度。新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应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应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要对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进行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引导,对于学生不合理的创新点予以纠正和鼓励,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具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现阶段,高等教师队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是影响我国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培训或高等论坛提高土木工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其专业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基于CDIO教育模式进行土木工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新的评估体系在考查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考查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以满足其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有创新点的土木工程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从而帮助土木工程教师获取更多更先进的科研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不断获取最新的土木工程研究成果,对革新土木工程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基于CDIO教育模式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新的土木工程教学应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8)

1前言

2016年,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即得到教育界的推崇,并推广落实到全国各大高校。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工程教育与行业脱节、工科教学理科化、对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模糊不清以及工科生知识结构与职业发展不符等问题。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专业,基于此背景下,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升级土木工程专科工程教育,立足于建筑产业化,加深工程教育与建筑产业的联系,对培养新工科人才大有裨益。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本文立足于施工课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地位

2.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施工课程主要研究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土木工程测量、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原理等课程不同,施工课程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近几年,为满足超级工程建设需要,施工材料不断革新,信息技术也被引入到工程施工中。

2.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地位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教学主要分为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课程两大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土工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证明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也对其课程教学优化提出要求。基于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学习过程重于考试结果,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3.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为了实现“授人以渔”,应促进自身角色由“传导授业解惑”向“悟道求业生惑”转变。现阶段,受制于人事制度的约束,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为硕士、博士出身,毕业后即进入高校授课,实践经验缺乏。同时,受教师评价制度的约束,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嫌疑,极少数能够参与到土木工程施工一线活动中。此外,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和协同培养机制,没有结合施工课程教学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指导,也对教师实践经验的提升产生阻碍。

3.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伴随着我国基建工程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项目建设的需要,引进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成为必然,这也对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要求。但由于高校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未及时更新,落后于工程实际,影响了优秀施工人才的培养。

3.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未予以能力培养相应的重视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杂,若只是单纯讲解,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干能动性。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核也无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管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已经在部分高校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收效甚微,距离“金课”标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4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性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施工课程实践教学通常包括施工课程组织设计和施工生产学习两个环节,但受制于现实条件,部分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施工组织课程设计通常由教师选取某一项目布置任务书,学生借助于网络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虚拟施工方案,实践性欠佳。部分高校尽管能够在施工生产学习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工程一线学习,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实际施工进度,学生的实习也只是走马观花。

4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具有认识、发现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进取精神。为了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4.1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应构建复合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施工人员,借助施工管理,提升施工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创新思维。具体而言,通过学习施工课程,以不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优化施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衔接,立足于真实工程项目,深化学生对土木与工程结构原理、材料性能的掌握程度,明确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原理,以图纸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保证建筑材料的耐久性。通过学习施工组织课程,完成对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逐步养成创新思维。

4.2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

现阶段,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选用的教材滞后于工程实际,因此,教师在施工课程教学课程中,应对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在传统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知识,迎合新工科理念的发展要求。例如,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工程实际,将工程造价、施工质量验收、装配式建筑施工以及BIM技术等知识模块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对新知识体系的支撑。

4.3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践行新工科培养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师生协同”和“校企协同”模式。校企协同: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拓展的方式,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将施工组织课程与投标书有机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商务标书和技术标书的制定,并模拟开标会,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引入生产实习双导师制度,即1名校内带队老师和1名企业导师。为了提升实习的实效性,学生每日撰写生产实习日记,并在实习结束后答辩,教师根据实习日记和答辩成绩,给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促进压力向动力的转化,运用所学施工理论指导实际,积累实践经验。师生协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也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搭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与教师探讨知识提供途径,实现师生协同。教师就教学内容与学生开展讨论,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悟道和寻道,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4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以往的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以选择、判断、填空、简答为主,由于课程重点和难点比较集中,题目反复出现,单凭学生机械记忆即可过关,并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新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上交流、研讨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分别占比10%、30%和60%。其中,线上交流成绩的考核指标为学生在线上平台的自学记录、提问记录和答题记录。研讨作业是指学生对教师在线上平台的研讨作业的完成情况。研讨作业主要分为必选和任选两种形式,教师以专题形式布置研讨作业,学生可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学习成果以PPT形式提交平台。作业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作业内容逻辑是否清楚、PPT制作是否规范以及课堂汇报是否流畅等。期末考试仍采取闭卷形式,适当提升综合型工程案例的占比,约为60%,以此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评价

课题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大成都,以郑州商学院2018级土木专升本和2016级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教学理念、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6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的分析,立足于新工科理念,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实践,结果显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旭东,王积静,高福聚,黄思凝,张如林.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2):90~92.

[2]郭永春.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3]谢芳.高校新工科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中心建设路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12):121~122.

[4]段淑倩,时刚,闫长斌,熊杰程.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隧道工程课程智慧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6):30~39.

[5]刘一曼,刘敏.“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00~201.

[6]王尧鸿.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1):50~52.

[7]张卫东,唐善婷,顾文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园林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35):148~151.

[8]朱永甫,宋丽琴,洪秀君,黄杰超.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56~159.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9)

一、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范畴,旨在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日趋全球化的趋势下,培养既精通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与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2011年,中国建筑企业海外营业总额占全球国际承包商海外营业总额的1/7以上;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内地有52家企业上榜。[1]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大型项目在国际公开招投标,因此土木工程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不断扩大。很多如中铁集团的国内大型企业开始紧跟国际化趋势,积极开拓海外工程项目市场,国外的援建项目和中标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工程项目的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对于土木工程科研技术人才而言,需要通过阅读国外原版的技术文献资料并撰写英文的科研论文,把握行业发展的国际前言信息和动态,并且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是参与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国际技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国际化大环境和趋势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多仍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在土木工程劳务与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中,懂外语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极度缺乏,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某些企业涉外项目的进行和开展。[2]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专业人才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方面成效甚微,因此需要对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二、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但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造成教师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首先应为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打好专业英语的基础,避免出现出国以后难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问题。其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专业学生未来参与和从事涉外项目培养必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国际项目中能读懂英文的设计规范资料、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等技术性文件,能进行准确的专业知识表达和交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从国际土木工程规范理解的准确性和国际项目招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应来看,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最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应为有志于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外文文献,还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阅读专业论文时还应擅长推敲词义,力求理解准确。

三、改革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单向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3]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为主,教学内容或不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或者专业性过强,本科生难以理解。专业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知识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慕课或微课资源供学生线上学习,课堂针对专业知识问题用英语展开讨论,强化英语思维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课下通过课文的自主学习和完成翻译练习,加深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掌握专业文章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课外还可以布置招投标等实用性英文写作任务和专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任务,将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训练整合。最后,通过布置文献检索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其专业知识面。

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也有少部分院校是由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是都存在教学师资方面的欠缺。首先,专业教师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词汇含义的讲解比较准确,对文章涉及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分析到位,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教学训练,在语言基本功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教学偏重专业知识讲解,课堂主要内容成了课文翻译,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专业知识的目的。其次,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是优势,但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专业术语的知之不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表达专业知识,分析专业理论,具备实际的英语专业交流与沟通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外引内培的师资建设,引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任教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建立专业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整合知识资源、专业互帮互助,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ENR放榜:中国建筑军团稳中求进[EB/OL].中国建筑网,http:///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篇(10)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08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培养目标上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专业设置上表现为专业划分过细过多,缺少专业的交叉;课程安排上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传授专业研究的最新发展缺少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高等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先的不足逐渐被认识,教育工作者正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种体系已经大体建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一方面对于许多问题比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建设等已经统一了思想并取得了成果。另一方面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8个专业综合为土木工程,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土木工程人才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了解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将有助于认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一)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二)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二、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

一般认为,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理论-计算三极的知识结购。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同时,土木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因为,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由于客观情况过于复杂等原因,难于如实地进行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这表现在:1.理论分析较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分析则有可能提出供选择的方案,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案。2.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试验,一方面可以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结构的足尺试验,并可方便地修改参数;另一方面有些结构难于进行直接或大量试验(如构筑物倒塌分析等),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就能体现出其优越性。3.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施工等成为可能。同时,具有实时性、远程性和交互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兴起,为大量数据的传送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土木工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分析、处理、决策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所以,网络技术必将在土木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

为适应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具备了以上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土木工程师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2.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3.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4.关注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这样,土木工程师才有可能使其所负责的建设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上一篇: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 下一篇: 土木工程测量学习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