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1 16:49:00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1)

音乐课堂是一个传递快乐感觉的天堂。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使学生感到厌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音乐,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

一、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老师都希望能够让孩子快乐的上音乐课。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那就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唱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创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已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快乐的学习。

二、创造宽松民主氛围,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新课程理念表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生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

三、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普及。制作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多媒体教学显示了它独有的优越性: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它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这些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并且它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了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立体”地认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快乐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如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营造一种学生易于接受、感性取的意境气氛,学生对乐器、乐曲、歌曲的感受有了美的音响和美的画面后,直接对大脑产生印象,并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如欣赏民乐合奏曲《江南好》时,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江南优美的风景:青砖白墙、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让学生仿佛已经到达了美丽的江南水乡,然后在播放乐曲《江南好》。悠扬的笛声响起,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陶冶学生情感,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快乐的上好每堂音乐课。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2)

教学活动使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是工具开展的。可以说,不断把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造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不断提高的物质保障。我认为,音乐课其实就是一项审美活动,它培养人的美感,所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对于学生来说印象会尤为的深刻。过去的音乐课就是“一架钢琴,一本书”,现在新课标下则需要我们根据教材、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上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我在教《放牛放到小河边》课时,我在课前就做了大量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通过大屏幕向同学展示小牛在河边吃草的动画,我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解牧童放牛的故事。学生会立即被我的吸引,有了兴趣学习任何知识就很快了。在歌曲的处理环节中,我让同学们观看三头牛的图片,通过牛的胖瘦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歌曲每段的强弱规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我的每一节课都富有了生命力,学生能真正得到美的感受,还可以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新课标下教学手段的丰富多样给我的音乐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精心设计情景,从枯燥无味向丰富多彩的转变

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是所有力量的源泉”,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更是惊人的好。怎样利用好学生的想象力为我的音乐课堂所用是我每一节课前都要仔细想想的问题。如果在上课之初所创设的情境就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那么我相信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就如我在一次公开课上的准备的《理发师》这节课,怎么样让学生理解理发师这个职业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后来我在上课之初设计了一个百宝箱的环节,让学生来摸摸百宝箱的理发师工具。每拿出一个工具我就会向学生渗透一点理发师这个职业为什么需要这个工具,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很快就被我吸引而且对于工具的使用学生也掌握的非常好。现在的

三、重视律动,从嘴到全身的转变

律动就是用织体语言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迪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小学生天真活剥、好动,在一节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已经不符合现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只会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很乏味很枯燥,音乐课中的律动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活、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现在我的每一节音乐课,争取在环节设计上都加入律动的内容,例如每次进教室时,我会让学生伴随着之前学过的歌曲或是好听的旋律,自主做动作的进入教室。让他们在没上课前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例如我在《苗家儿童庆丰收》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自学了苗族的舞蹈,虽然不是很专业,但学生们学的也非常认真,表演出的效果也很好。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还可以使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受到的感染和熏陶更强。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3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的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简称《 新课标》)的修订后,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音乐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探讨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音乐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 是学生进行 “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乐园。以黑板、钢琴、录音机和书本为主要工具的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死板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差。传统的教学内容局限、更新慢、知识老化。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在音乐课堂中大大得到运用,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得以改革成功,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最新的音乐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表现在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形象而生动的音乐教学,情景而又直观地教学法,融视听、示范教学为一体,形象化了音乐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提供与音乐相关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相关网址等,扩大了视野。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求知欲望,感受体验音乐,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符合音乐素质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其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在欣赏《民歌拾萃》 这一单元时, 教师把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难有易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回答问题,让孩子们弥补在其他课堂中的遗憾[1]。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作用

传统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教学媒体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多媒体投影仪、数字化教学、互动式个体化音乐软件、现代远程教学等。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新的教材都配备了精美的教学电脑光碟,为中小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形相互结合的教学途径。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学习音乐由被动变主动,人机交互方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识音乐的美,使抽象的音乐概念直观化, 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 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这首歌时,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等小二黑归来的纯朴可爱的形象。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感知小芹在村外河边抒发的对二黑的痴情的场面,仿佛进入山清水秀的山乡村落, 其次是思念的回忆,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形象化。创设具体的场景时,可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如歌曲《木兰从军》,该曲的故事创设的情景中身临其境的背景、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体验木兰从军的内心情感。信息技术能能展示和播放各种图像、声音,清晰地展示各种抽象的、深奥的音乐理论知识, 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同时,深化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

三、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音乐教师 的素质和能力对青少年音乐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有不够的现象,信息技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音乐教学中,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实现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的知识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所含知识联系、沟通。使歌曲、教学、文字说明、解说、背景、其它音乐作品等组合,音像同步、情景交融。机器、学生、教师很好地沟通。通过网络、实物投影仪,将教学歌曲、乐谱自如放大、形象展现在课堂中。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切感受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新信息文化生活,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 以便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索、信息交互自主学习等[3],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信息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整合,在有利于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全过程,可适时应用。要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并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重点突出。音乐教师应在中小学《 音乐课程标准》 指引下, 遵循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勇敢大胆地去探索、创新、实践、 要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追求,去不断完善,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音乐教学,从一些电视节目中得到最新的音乐信息和知识,获得音乐灵感。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4)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以及学生丰富的学习创造。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以下几个点值得我们思索。

一、转化教学视角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且有益于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程标准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比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都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从而让音乐伴随其一生,提升音乐素养,提高音乐品味。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去思考音乐与人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积极、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二、转变教学方式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执教《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查阅、长辈那里获得家乡从古至今的一些变化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去找到家乡好在哪里。通过对原创音乐的认识外,在进行自己的音乐创编,在生活里找音乐中表现的内容、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

2.从本学科到他学科

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结合的美感与修饰。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歌赋结合演绎更使文学作品情感得以升华,增强其感染力等。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以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恰当的启发和导向进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

3.音乐教育人文内涵的体现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速度的快慢等元素,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共性的标准,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音乐; 教学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1 加强师生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1 参与到学生当中。

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1.2 与学生一起合作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歌教学时,经常需要范唱歌曲。教师可以说成:“我觉得大家表现真好,所以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但我还需要一个乐队、几个伴舞的演员。有哪几位愿意与我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与我一起合作表演。同样的教学环节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听到老师要为他们献歌时,都非常兴奋,有的还随教师一起演唱。这种合作弥补了教师在范唱时有一些所不能顾及的表演。师生之间亲密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到与老师更加的亲密。

1.3 灵活引导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例如在教学西洋乐器时,有些学生经常把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搞混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会,让大家谈谈根据自己的理解怎样来区分这两种乐器,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想法总结、综合起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对中西乐器的区别留下很深的印象。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学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室、教学设备、仪器和挂图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环境。其表现为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2 灵活运用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课堂语言如果说“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使学生放下羞涩跟着教师一起学习,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6)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上音乐课时感到快乐,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爱上音乐,让音乐成为他们的终身爱好。这是每个音乐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每当我听到学生们在议论着"今天的音乐课很好玩……今天的音乐课我很开心……时,倍感欣慰。那么如何让音乐课快乐起来?如何让学生能享受快乐的音乐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微笑的面容

"微笑"应该是老师最好的帮手。西方有句谚语说的好"老师就是带着微笑的知识。"微笑能够在师生间架起沟通情感的桥梁。老师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端正的教学态度,还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宽阔的胸怀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言"。记得这届一年级的学生中有个小女生,由于先天的疾病,导致她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习上有许多障碍,根本不知道怎样上课,甚至还经常撕书。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经常带着和蔼的微笑注视她,课间主动的用微笑和她打招呼。通过微笑拉近我们师生间的距离后,用无限的耐心教她上课的要求,及时纠正她不好的习惯。现在,她已能认真的上好每节课,而且我俩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她非常的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有次我由于生病,别的老师带我上她的音乐课,因为我不在她还不愿去上课。所以,我一直深信"微笑"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同时也是快乐教学不可缺少的。

2.生动的肢体语言

老师用微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那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请记住,我们快乐的音乐盛餐的客人是一群6至7岁的小学生。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约为20分钟。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变换生动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利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来代替语言,如: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或表演的时候会比较害怕,这时老师给一个鼓励的眼神支持这学生,就会比用语言鼓励效果要好;在教唱一些小动物的歌曲或带动作的儿歌,如《十只小猪过河》、《小毛驴》、《在农场里》、《做早操》《向前走向后走》时,我用了直观的、形象的方法,模仿小动物的形象,或带着学生挥舞手臂、跺跺小脚,这样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整节课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在上课时同学的注意开始分散,这时老师的一个严肃的表情作为提醒,这比用语言批评他们更有效果。

其实,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老师生动的肢体语言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低年段的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在欣赏抽象的音乐时,他们很难理解到音乐的含义,这时如果老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如学生在欣赏不同情绪的歌曲时,老师的眼神和表情可以表现的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和表情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欣赏舞曲时或表现动物不同形象的歌曲时,老师可以边听边跳着舞或边听边模仿着动物形象,这样都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音乐教学不枯燥,逐步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7)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现谈几点具体建议:

1.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把建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近年来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获得,也必须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参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了;把教师从单纯教课的位置上也解放出来,使教法变得更加灵活自如了。音乐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等。在"参与"中,教师们的主导作用在于: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设计"参与"的内容和要求。要讲究参与的"质"和"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大面积的参与而不是个别人参与,特别是对那些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适当降低他们参与的难度,要让每位学生能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 如:欣赏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我先请学生回忆过春节时各种欢乐的场面,并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不同的感受,通过对春节美好的回忆,激发了对表现人们过节时欢心热烈情景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2."愉快教学"是音乐课堂的主旋律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得到最大的快乐。"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愉快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 如:在低年级听音训练中,我设计了《海狮顶球》的游戏。用硬纸片做出若干个五颜六色带有唱名的球,排列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贴有一只大海狮,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在琴上弹的音,并从五颜六色的球中找出弹音的唱名,然后贴在海狮的上面,表示海狮顶到了一个球,并让其他小朋友用掌声表示鼓励。这样教学较好地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使小朋友掌握各种节奏型,我采用了《拍电报》的游戏。即使是识谱,也不能用逻辑性甚强的说理方式,而是通过聆听具体的乐曲或乐曲片断,或通过有趣味的视唱、视奏,在感受到美的过程中,在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分析中,而懂得节拍、音高、节奏、时值、音区等等概念。多声部的训练,可用坚笛或口琴等简单学具来帮助做到各声部的合作,降低了多声部演唱的难度。在唱歌时,可请一名学生指挥,分为领唱、小组唱、齐唱、对唱等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变化的"愉快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3.音乐课堂应重视音乐欣赏

我们知道,音乐教学的宗旨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人们常说,同样是一首歌曲,为什么有的人唱出来有强有弱、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人唱出来却枯燥无味甚至还跑调呢?这就是音乐感的具体表露。因此,音乐感觉的好与差就直接关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至创造表现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宗旨也就自然而然地要对学生进行感受能力的培养了,继而发展到对音乐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几乎是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的共识,即音乐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乐感。 培养学生乐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要多聆听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实际上,多听之后,对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会在无形之中获得了,它的获得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也即是说,在聆听中自然会得到音乐诸因素的感知能力。所以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方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纵观中外音乐教学体系,仅仅两个词的差异,即"知识"与"能力"。我国的音乐教学(也包括其他学科)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就带来了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注入式的陈旧的格局,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地影响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所以改革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8)

音乐节奏常常比做音乐骨骼,如果没有节奏,失去载体的旋律就无法有序进行。事实上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均以节奏为开展基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如人们交谈说话、鸟儿鸣叫、汽车、火车鸣笛、狂风暴雨、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有着各自节奏,所以培养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9)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改要求,新课标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热点话题,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所谓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作为价值导向,同时将创造型的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弘扬创新本性的客观需要,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需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自己,因此从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视角出发,势在必行。

一、当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目前普遍小学教育都将语文和数学作为主要的教育科目,而音乐由于没有必考性和副课的定位让其在学校的地位十分尴尬,从而导致缺乏重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是副课教育,有时一些主课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计划也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从而导致课程被压缩;另一方面课程的时间不够合理,为了方便主课的教学,很多小学会把音乐学习时间安排在下午,在一天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二)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由于不是“应试”要求的科目,导致小学音乐教师的地位尴尬,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因为发展和待遇问题不得不转行或者从事其他课程教育,所以专业教师缺乏也是目前我国各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很多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沿用应试教育的“灌输”手段,通过照本宣科、领唱、学生学习唱等单一手段进行教育,不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而对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一)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下,音乐教师的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则只是参与者,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必须积极的、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学习音乐,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大树妈妈》这一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设定,这样教师在对教学内容以及中心内涵展开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教师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对歌曲的曲调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二)为音乐教学设定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设定音乐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实现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新时期,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不断创造音乐作品的物质情境、人文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四季童趣》这首音乐时,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的画面,然后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回忆在不同的季节自己都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

(三)不断的丰富学校音乐教学资源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的课时数是较少的,这样,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就会大大降低,为此,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指出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对相关的乐器进行添置,要不断地开发本校特色的音乐模式,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介绍《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母亲”的音乐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最后,可以让同学们对歌曲进行演绎,明确自身与课本存在的差异,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般而言,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教学内容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这一比例非常大,而且其中还涉及戏曲欣赏、器乐欣赏以及曲艺欣赏等方面的内容。乐器欣赏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西洋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民族乐器合奏教学过程中,又包含丝竹乐、吹打乐在内的五个主要乐种;乐曲中还涉及几十种古今中外的乐器音色。对于这些音乐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的欣赏和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即通过放映录像带的形式,传达教学内容。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学生们可对乐队演奏过程中的规模、阵容以及指挥者的风格和手势一目了然;同时,对音乐情感形象、乐器音色以及演员们的道具服装和演唱过程中的动作表情,都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也能够听得真真切切。比如,在《迎来春色换人间》唱腔、组合片断欣赏教学过程中,紧随其后给学生们介绍京剧人物中的四大行当,即生、旦、净、丑,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得更准确。比如,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青衣、花旦及刀马旦,并且什么是黑头和花脸。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开阔视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享受艺术之美。

小学音乐教学教法有很多。在平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对学生充满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讨新的教法与思路,就能找到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法。愿小学音乐教学之花开得更艳。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篇(10)

一、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课堂融入舞蹈的作用。

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而舞蹈可以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全身肌肉关节及平衡度的协调配合,从而让学生身心协调一致地发展;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化学生的形体。在音乐课中进行简单的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以及走姿,有助于学生骨骼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自身形象气质也得到提升;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跟着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表现,让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和展现;四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舞蹈融入音乐课的实施。

在音乐课教学中,笔者曾经因为教材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过边唱边跳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比以往的课堂表现都要好。总结了一下教学心得:一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要形象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把最形象、最具体的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并保持积极性。二是融入民族特色,让一些舞蹈动作经典化。比如,新疆舞蹈中经典的动作就是活动手腕、移动脖颈、蹲踏步等;蒙古族舞蹈就是粗犷形的,经典的骑马、挺肩等动作;傣族舞蹈最经典的就是孔雀舞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民族的特点,开阔知识面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灵活度不如其他学生,因为怕出丑,就不愿意进行舞蹈学习,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并鼓励这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中播放一些音乐舞蹈视频,舞蹈又被称为是音乐的衣服,把音乐的抽象感知形象化,让学生欣赏舞蹈的编排和仔细聆听音乐,从中体会艺术的内涵并增强艺术修养。

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魅力的积极作用,不仅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身心动作的协调性,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所要具备的美好品质与修养。

二、结合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如何在音乐课中利用好“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这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课变成学唱歌的课,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运用游戏教学,首先结合音乐的基础内容――节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理解运用好节拍。比如,音乐教学中,跟学生一起互动“小动物行走”的游戏,教师说“小猴子来了”,学生就打着半拍的节奏,模仿猴子的形象,并发出有节奏的“跑、跑……”的声音;教师说“狗熊来了”,学生就打着一拍的节奏,并发出有节奏的“走、走……”的声音。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中的所有音符和节拍。

2. 音乐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音乐课中,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去创编音乐。如,教师可以让7个学生分别扮演音乐中的7个不同音符,可以给这7个学生7个标有音符的小牌子,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小音符出列,教师根据出列的顺序进行弹奏,让学生感受自己创编的曲子的旋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妙,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爱。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这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上一篇: 动物医学研究 下一篇: 金融理财策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