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6 16:29:14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73-01

1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出社会需求、行业认可的人才,为此,改革实验室现行管理体制,增加经费投入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还普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不少高职院校重金购置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然而由于实验室专业人员缺乏,平时他们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常规实践教学任务中,没有时间,精力钻研学习新技术,导致先进、贵重的仪器设备闲置,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普遍使用率不高,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闲置程度高,经常空空荡荡,很少见到学生的身影,形不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部分实训室运行负担过重。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的专业学科不断出现,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日渐增加,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并没有随招生人数的增加同步增长,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相当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使用常常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由于各项繁重的实训任务和绩效考核指标的要求,实训室没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工作创新和横向开拓。

(3)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乏相互统一。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课课时数比重逐步增加。但实验实训与理论教学怎样才能紧密结合的研究不够深入,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明实训内容,步骤,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照猫画虎,完成实训操作。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实训指导教师有不少是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工程实践应用案例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实训内容苍白,有些课程的实训项目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但内容不系统,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随意增减内容,教学效果不好。

(4)实验教学队伍缺乏人性化管理有些职业学院的领导,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这种思想在很多教学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中很有市场,导致实训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工作辛苦,经常值班,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反而有些专任教师把实验人员看做自己的服务生,必需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否则就说你工作不到位,不配合工作,这打击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对实操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另眼相看,存在偏见,这种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度。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另谋高就,相比专业教师参加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几乎都是自己在闭门造车,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2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各项保障制度。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建立建全各项保障制度,包括《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实训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反馈考核制度》等,凡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监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责任到人,事事做到有据查,有人可追,在项目建设中清清白白,不出漏洞,不留死角,财务公开,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将学生参与实训室日常管理形成制度,对表现出色的学生,除了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外,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鼓励,在评优,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有一定的加分分值体现,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训室日常管理的积极性,上级部门应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实训基础建设作为职业教育督导重要指标,从制度上保证实训室高效能运作。

(2)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推行开放式的实验实训教学,教学中应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做为实训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融为一体,以实用、通用、共享为原则,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训室,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多个实验室的设备、数据,学习资料都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共享校内实验室资源。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训师资队伍教师是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不论你实训设备多先进,如果没有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那么再先进的实训室也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设建立起一支有较高职业素质、有较高凝聚力,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实验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的技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主要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培训进修计划,分批到对口企业顶岗锻炼、选派部分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组织的学术研究交流会,制定了相应激励政策,让他们的技能体现在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上来,在科研立项、进修及评优上给予与教学人员同等的机会,通过安排教师相互听课等教学活动,掌握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选派人员到供货厂家或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新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效能。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实训室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运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高职院校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学校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划好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建设中,要做到硬件和软件同步建设,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强调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高职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 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 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 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 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3)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就是通过一些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全面地武装实验室,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应用到的重点技术有模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除了设备的信息化,还包括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即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的提升,人员素质的提升可通过高新人才的引进与现有人才的培养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1.与信息化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

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双方将聚合双方优势,达成三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和协同研究现状,致力于集成共享科研、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营造高效、便捷的科研教学环境;二是双方将致力于探索研究成果在协同管理领域中的深层次应用,共同完善和优化各类解决方案,并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三是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相关解决方案的软件部署与测试,积极探索系统间的深度集成及深层次应用,共同打造业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2.实验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这种薄弱既体现在人员层次上,又体现在队伍规模上,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队伍规模。在队伍规模上,欧美澳高校中信息技术人员占总体教职工的比例普遍在4%或4%以上,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中这一比例有的高达10%,有的有着数百人的信息人员队伍,而国内高校中这一数字普遍在1%以下。

3.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规划

高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设备,对需要更新和建设的,设备要按照实际需求,分项目做出方案,提前做好调研、论证和预算编制等工作。对存在的实验室建设问题,要先理清概况再做出规划,要有开拓的视野,从大局出发,分轻重缓急解决存在的问题。

4.加强实验室管理评估工作

为完善和创新信息化实验室管理与应用评估工作,高校要组织开展实验室信息化骨干管理员和实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会对评估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对评估项目逐项解读评估标准,严格规定评估程序,严肃评估工作有关纪律,特别要强调交通安全,强调做好御寒预案;对首次进行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的评估工作中的药品管理提出具体规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就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研究确定抽签方式。评估工作把握要适度,要对照标准不偏不倚;重在实绩,赋分有据;注意发现各学校在管理与应用工作中的亮点与特色,对存在问题要具体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制定高校实验室制度

以不同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为基础制定各自遵守的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学生应当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与实验原料的不浪费;授课教师应当做好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设备的维护。

2.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

以往实验室日常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导致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繁琐,效率不高。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就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使实验室日常工作变得更加流程化、固定化,从而简便了繁琐的程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管理系统维护

管理系统的维护能够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由于受黑客、病毒的攻击以及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影响,管理系统常常会出现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实验室管理员人员必须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不良信息的拦截,实时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其次,要在管理系统上实验信息、课程安排、实验室开放和关闭实践、实验室的突况处理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及时处理能力。最后,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下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方便学生出入实验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是开放的,这样就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笔者建议针对这种问题,实验室应当利用一体化 IC 卡或者校园卡系统,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也更容易追究责任。

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高效化。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做好管理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4)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整体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不辱使命。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某些职业学院的领导办学理念滞后。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试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很多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留不住,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导致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提高,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近几年许多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验室设置混乱,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沿用院—系—室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一个实验室掌握了使用权,就等于拥有了所有权,我不用,别人也用不了,也别想用。

(四)实验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来应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但由于许多实验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缺少大型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没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受到了约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

(五)实验室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性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学院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不足、定位不准以及投资经费有限,造成的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差。由于实验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二)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把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成规模适度的院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院级实验室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或聘任。使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学科实验室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功能实验室主任由所在系提出名单,报学校审查批准后统一聘任。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实验中心对功能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系的专业管理优势。技术实验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凡新建、分立、合并、撤销实验室,应由各试验室主任提出申请,按规范审批、规划和建设。技术实验中心应理顺关系,建立独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使原本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分离走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三)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5)

语言实验室通过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言训练,创造了人与设备互相交流的训练场景。英语语言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环境,就功能来讲,其既是学生课堂和图书馆的分支,也是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加强英语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有发散性思维,不要被原有的观念束缚,最终形成合理的管理方案,将实验室建设成具有独特性、结构性、层次性以及文化氛围浓厚的专业英语语言实验室。

1.设计好实验室的发展道路

实验室的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等是高校英语语言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的标准。实验室发展规划的方针是提高语言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水平,优化实验室环境,改善实验室装备和完善管理制度。规划要从多方面考虑。不仅需要不断创新英语语言实验室的教学模式,还要遵循外语专业的发展规律,将外语专业的亮点显示出来。高校建设有特色的英语语言实验室,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国的历史,体验国外的文化特色。

2.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具有两种管理模式,即集中型和分散型。这两种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其利与弊来考虑并设计合理的结构模式。从突出学科特色和提高实验室绩效两方面进行,采取集中、分散的复合模式。集中是指在高校设立英语语言实验中心,管理语言实验室,还需要引导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分散就是将实验中心分为四个平台,即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训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并由学院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实验室今后的建设问题[1]。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与社会联合,获取社会支持,扩大英语语言建设场所,与社会企业共同建设英语语言实验室,开拓与社会资源相联系的培训体系的全新道路。

3.完善教学系统

英语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有紧密联系,管理人员在设置实验教学系统时,应该突显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语言运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将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经过管理者培养,使学生具备更加专业的运作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高校需要改变“多理论、少实践、少实训”的教学方法,建立英语语言专业实验室新体系。管理者要对英语语言实验室进行整体改革,就要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4.带动管理人员的热情

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修养以及工作态度与实验教学质量有紧密联系,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实验室管理者会在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例如,休息时间不够充足、管理工作过于繁重和学生流动性大等,因此,高校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考虑每位教师的利益诉求,整合各方利益,这样就能带动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形成理想的管理模式。高校还需要尊重、理解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感情的软培养,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5.结语

大学英语语言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英语语言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实验室管理者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实验室引入的绩效评价方案、语言自主学习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英语语言实验室建设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目前,英语语言实验室需要改革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让语言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培B人才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22-1.5

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从1993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江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17 000人(含成人教育),设有20个院(系),35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80个,基础教学实验室8个,专业实验室54个。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对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民办高校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三江学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特点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民办高校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总结,因此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在民办高校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实验室的工作水平也是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实验室建设时间短,管理经验少

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办学时间短,而且办学机制新,不同于传统的公办学校,因而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三)经费资源相对有限

由于没有国家投资,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因此合理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一方面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产生较高的利用率,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实践

(一)制定措施,保证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发展规划

根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侧重重点学科的需要,把实验室建设经费集中投放在重点学科,以点带面,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2.实验室人员规划

一是重视培养现有实验人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对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深造,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活动,在有条件的实验室推行自制或改进实验仪器。三是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教学科研竞赛。四是逐步建立和健全实验室人员编制、职称系列以及奖惩待遇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3.实验室建设程序

为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在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前,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到各院系(部、中心)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实验室建设需要,根据教务处制订的教学计划来建设相应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院系提交《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后,由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论证、会签,经主管校领导审批后,进行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书》内容包括:实验室现有面积、人员及设备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实验室需增设备主要情况等。坚持专家论证,坚持职能部门会签,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便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全方位、全过程对实验室建设及使用进行跟踪管理。

4.实验室教学内容整合

实验室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这三类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把实验室按照学科建设分为:基础性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强化整合专业实验内容,重视基础综合实验内容,鼓励科研探索。

(二)规范实验室管理

1.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仅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础,也是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从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三江学院已制定了《实验室设置规定》、《实验室工作规程》、《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定》、《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

2.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根据职责不同,各院系及部门均设有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负责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账目核对。建立了资产清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全面或局部资产清查。同时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资产设备申请、入库、处理、维护等,通过该系统,学校资产设备管理实现了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

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一是合理安排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根据实验课程内容、班级人数、实验室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等条件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做到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实验室设备“台套数少,种类多”的特点,既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又能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建立实验运行日志。对于每天的实验班级、内容、指导教师、设备运行状况等及时记录,以便于及时解决设备的突发故障。

4.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树立“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理念,建立学校实验室集中管理机制。保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够构建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根据学科与专业特点、实验教学需求和教学的轻重缓急,采用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的模式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实验室建设。三江学院已成立的“电气信息实验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电气信息实验示范中心”为例,整合了三江学院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中的“西门子自动化示范实验室”、“飞思卡尔MCU/DSP实验室”、“微电子实验室”、“网络实验室”、“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等六个重点实验室。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以电气信息学科专业为主,同时面向全校其他各相关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综合设计能力,进行大学生创新训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总结

由于各个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侧重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上也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于春霞,路素青.浅论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2]任乾华.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硅谷,2008(15).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82-02

Abstract Open laboratory is a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opening to the public service and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training students′innovation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 Open laborator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and deep to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open laboratory in universities,discussed the mode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which ha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pen of laboratory.

Key words open laboratory;management;construction;problem;model

高校开放式实验室是兼实验教学、科研活动及对外开放和服务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实验基地;是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开放程度是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1]。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是目前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本文结合广西大学农学院实验共享平台建设的特色,对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和管理作出了初步探索。

1 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是分开且封闭式管理的;教学实验室只能用于实验教学,且需在实验指导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到规定的实验室做相应的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涉及到的仪器均由教师课前安排准备好,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科研实验室又分为各科研小组或各导师名下的实验室,各室封闭管理,资源不共享,这就造成实验资源重复配置、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使用寿命短、使用率低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旨在实现实验资源的集成化,将稀少实验资源集合并统一管理,促进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仪器使用率,同时适应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3]。

2 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

2.1 实验室仪器设备购买经费较充足

近年来,为了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家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这不仅满足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还可为教学科研开放实验室购置许多专业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可用于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还可跨学科、跨专业地为非本专业乃至社提供有偿服务,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创造收入[4-6],为仪器后期的维护或维修提供物质保障。

2.2 实验室有专业教师提供仪器使用指导及日常维护

与其他实验室不同的是开放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均由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实行专人一对一的管理,他们在实验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操作上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为进行实验的教师或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指导和帮助;同时对仪器定期进行专业的维护,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7-8]。

3 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为了顺应改革的需要而实行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但是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及仪器设备的管理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许多高校实验中心为学校中最不受重视的部门之一,实验技术人员普遍被视为教辅而非教师,仅仅为辅助教师教学、服务于教学的二线工作人员,地位及收入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样就制约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发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也就导致了仪器设备虽集中管理,但管理仍不到位,存在使用率低和故障频出的现象,使得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效果差强人意[9]。

3.2 实验室在开放管理和运作上没有切实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多数实验室仍由各院系或教研室自行管理使用,虽名为开放但却因为管理落实不到位而无法实现完全开放;并未组建一个实验管理中心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开放,这就使得开放名存实亡。

3.3 仪器后期维护缺少经费的支持

目前虽然国家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但是均为经费一次性到账且限时用完,这就导致短时内购进大批仪器设备,甚至有些使用率很低的仪器设备,但是仪器的后期维护、易耗品的购置及损坏维修等必要开支却没有后续经费维持。

3.4 开放实验室财物易丢失

实验室的开放使得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使得一些易耗品或小型的仪器设备会被学生或外来人员顺手带走,或借用却不进行登记的现象。

4 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4.1 实行一人一档制度,开发出入按手印识别的门禁系统

需要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需申请并建档,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审核,经过实验室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开放使用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对其进行手印录入批准进入开放室做实验。开放实验室为24 h全天候开放,取得实验室使用资格的人员可任何时间进入做实验。

4.2 开放实验室及各大型精密仪器室实行门禁权限

开放实验室及各大型精密仪器室实行门禁权限进出,取得进入开放室做实验权限的同学仅为取得使用普通仪器及前处理室的权限;大型仪器的使用需与相应仪器负责人预约并进行培训,取得独立操作资格后,由仪器负责人给予开通预约时段内的使用权限。

4.3 建立开放实验室网页

仪器的操作培训及使用预约均在网上进行,预约后由仪器负责人进行审核,对已取得独立操作资格的同学直接给予开通权限批准预约时段内使用仪器;需要培训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后再预约使用仪器。

4.4 安装实验室电子监控并开放仪器设备电子登记数据库

在实验室主要通道及进出口处安装监控摄像,同时开放一套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电子数据库,便于随时监控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和核查数量。

4.5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收费管理

根据仪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易耗品及折旧情况进行收费,收费所得80%用于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后期的维修费用,10%用于维持实验室日常管理费用,10%为仪器负责人劳务所得;这样仪器设备的后期保养维修费用得到落实,同时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得到提高,促进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4.6 实验开放平台开展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课程

本科生可根据自己兴趣或课题需要,由指导教师带队选择大型仪器进行学习操作或进行实验设计,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7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开放促进了其向多学科、多专业化发展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要有一支理论知识雄厚、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实验技术教师队伍[10-11]。因此,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培训学习或进修,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为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出言献策[12]。

5 参考文献

[1] 周琪锋.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124-125.

[2] 吕敬堂.建设开放实验室,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132-136.

[3] 侯清,杨凤,徐红梅.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及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91-93.

[4] 陈宁宁.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3(7):102-104.

[5] 汪洪波,朱武,王君.新专业实验室建设经验点滴[J].实验室科学,2008(1):131-133.

[6] 冯宏周.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8(5):56-58.

[7] 邱会东,刘火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问题与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77-178.

[8] 胡凯,叶小岭,孙宁.浅议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8,31(2):19-22.

[9] 陈大鹏.必须重视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5):64-66.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2-01

我国高等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专业日常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我国培育高等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进步,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现实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反思,然和结合实际进行更新。本文就对我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管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增多,医学院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硬件设施,教学实验室的建管也在不断改变。

(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体制开始朝着综合化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呈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而医学更是广泛的包括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发展其突破口,就在于更为依赖生物学和化学、信息技术等的融合。为了让实验室教学工作可以更为适应这种学科融合的特点,就要求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我们可以成立形态学实验室,将解剖学、病理学以及寄生虫学等实验室,合并到一个形态实验室内;也可以成立一个功能实验室,来研究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生理学。而对于各种外科、内科和临床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临床实验室来进行教学工作。根据笔者对我国多所医学院的走访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在长期教学中,大都是采取单一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而各个实验室之间都是各自为政实现独立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以及设备借用上的麻烦。仪器上的重复设置导致学校教学效率较低,也浪费了诸多教学资源。例如当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设备时,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二)对医学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学实验室的综合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了对设备统计的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登记管理等。这些综合管理信息,其特点就是繁多并且复杂。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每个实验室都是封闭的,所以在数据上报以及汇总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在计算机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电算化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则是核心。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不仅实验技术较为落后,实验教学方式也只是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验证,很难完成目前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改革,集中力量来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如何做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工作

(一)从教学理念入手,在医学高校内树立起实验教改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的按照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浅到深,从简到繁,按照学科特点来建设综合实验室。然后根据实验室将实验课程编排成体系。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减实验用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而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的建设,也可以改变过去单一实验室相对封闭的状态,将实验室改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也可以按照功能来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以及模拟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然后对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调配。

(二)做好综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在对医学院的实验室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去,成立了综合实验室,这样综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就直属于学校的基础部,改变了过去隶属于教研部的状态,和教研部成为了平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校就出现了实验室的新格局,自然要对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都依赖于建设完整的规章制度,处理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各个教研室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要求实验室中心或综合实验室都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档案制度,并且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实现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第三就是要加强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在建设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之后,实验设备将不再隶属于某个教研室,在设备归属上将以实验室为单位。而由于各个教研室来共同使用实验设备,所以更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纷争。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院,对此还没有就这几个问题形成共识。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可行之路。

(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新制度的内在潜能

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要不断开展岗位培训来更新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在综合实验室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通用性。在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利用各种激励制度来调动起综合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

(五)医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持政策

近几年,我国开始逐步对近数十年来医学院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验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做好教学质量普查应对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建立部级、省级实验室。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逐渐开始对医学院实验室进行评估,其目的就是验收实验室教学成果,为之后医学院发展提供新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可以将医学院实验室建立成为部级、省级示范中心,我们更加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抓住机遇完成综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且配套完善建设实验室管理机制。在重点做好硬件设备建设基础上,努力做好软件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05-01

引言

高校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外语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其效能发挥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学科研的进展,同时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对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多年高校语言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如何合理建设和有效地科学管理高校语言实验室做一些探讨。

1高校语言实验室的建设

高校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一要设备合理、二要因地制宜,必须走先规划,后建设的道路。

1.1实验室的规划:语言实验室总体规划原则是“整体水平先进、方案优化、意图明确”。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产品选型要结合自身学校情况,对产品准确定位,做到经济实用,克服盲目性。目前,市场上语言实验室采用的技术不同,功能不同,质量以及价格都有巨大差别。大致的分类有:①听音型语言实验室(AP型),②听说型语言实验室(AA型),③听说对比型语言实验室(AAC型),④视听型语言实验室(AV型)。(2)设备操作简单能够适应长期、高频度的使用,产品必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3)音质的好坏也是选择语言实验室产品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

1.2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整体布局、安装,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安全等因素。

(1)环境:①场地。语言实验室最主要的功能是听和说,因此建设实验室时宜选择一个相对较安静的地方。②室内环境。语言实验室所涉及到的设备较多,且对清洁要求较高,过多的灰尘会影响设备的功能的发挥。③室温。语言实验室对室温与湿度都有一定要求,设备较多,散热量大,在夏天的高温下容易造成多媒体计算机、学生机等死机,而且高温环境也不宜学生戴着耳机学习,因此必须在实验室内配备空调等调温设备。

(2)安全:①用电安全。语言实验室内线网分布较复杂,在每个学生桌上都有电的分布,因此在建设语言实验室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用电安全,以及用电量超负荷安全。②防火、防盗。语言实验室内要安装大型贵重设备,繁多的设备常常诱惑着盗窃者,任何一件设备丢失都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室内电线分布复杂,所以在建设实验室前还要将防火、防盗措施考虑进去。

2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高校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完成后,为使其充分适应教学科研需要,发挥其工作的职能,保障其工作的优质高效,还必须对语言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

2.1制度建设:科学管理语言实验室,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教学资源的作用,保证外语教学正常秩序,提高学生外语专业的技能,保持语言实验室设备的完好,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一项重要保证。

针对高校语言实验室的特点,首先要编写《语言实验室使用指南》,介绍语言实验室的分布地点、设备情况、开关步骤、使用特点、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语言实验室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同时,还要制订《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则》、《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职责分明,使各个环节都有章可依。还要建立《语言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登记簿》,记录教师或学生使用语言实验室的情况,以备有问题时待查。

2.2教师培训:语言实验室在建成后,必须对使用教师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的效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1)制度培训:教师在使用实验室之前必须熟悉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便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特别是《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则》。

(2)设备使用培训:主要是设备使用方法、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简单故障处理的培训,减少因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浪费上课时间,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工作

(1)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语言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性强、实践操作性强的工作,而不是一项单纯的开门、关门的简单事情,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集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语言实验室管理员素质要求有: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②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使用;③具有一定的设备维修能力和电工学知识;④熟悉语言实验室内网络和电源的布线情况;⑤严格执行《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则》、《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守则》。

(2)日常管理工作

①加强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管理人员要做好实验室的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收集和整理实验室的技术资料,归纳整理实验室设备资料档案,建立实验室设备账户,并将设备卡片、产品合格证、说明书、附件清单、保修卡等归档整理,建立设备损坏、维修记录等。

②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管理人员要提高设备的维护技术,以主动维护为主,应急维修为辅,保证语言实验室能正常运行。定期地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发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建立技术档案,登记每次的检查和维护情况,这样对设备情况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维修,减少使用中的故障。要经常、重点对学生的耳机,教师主机的软、硬件等进行维护和故障的排除,建立良好的网络管理,防止病毒的破坏。

2.4对学生的管理:发挥语言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作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实验室设备。学生的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实验室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1)规章制度的教育。采取教育为主,通过《语言实验室管理规则》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爱护教学设备的意识。

(2)使用方法的教育。语言实验室是学生上课学习和课余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除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外,还要熟练掌握学生使用实验室的正确方法,特别是自主学习时的正确操作。

3一些想法和体会

通过十几年的语言实验室管理实践,在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得到一些体会:

3.1在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上,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用途,学生的人数和课程结构,选择适合本校的语言实验设备类型,不能只追求先进而选择华而不实的类型,也不能只图便宜而建设不适合使用的实验室。

3.2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上,(1)取得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端正领导思维,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开关门的管理,而是一个技术性强的管理工作。(2)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是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证,管理人员要有相当熟练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并且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真正为教师和学生做好教学保障工作。(3)规范教师语言实验室设备使用行为。(4)对学生的管理要把重点放在课余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因为在此期间学生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的监控,处于无管理状态,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设备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篇(10)

高校摄影棚实验室是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艺术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背景,以创作实践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摄影棚的建设

摄影棚是为了在室内光线不理想的场所进行拍摄的一组专用照明布光设备的统称。和室外摄影不同,搭建影棚的目的就是拍摄时脱离自然光线的束缚。室外拍摄时自然光线的强度和角度是制约大家创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摄影师为了等待合适的光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有了摄影棚就可以完全摆脱这种限制,自由布光,提高创作的灵活度和效率。因此关于摄影棚的建设需要有一个长远、合理的规划来满足当前及将来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创作需求。

根据我校的摄影及其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规模,需要建立两个独立的摄影棚,每个摄影棚一般不少于30m2,长度不少于6米,这样有利于人像的拍摄,不会出现拍摄人物变形,有利于在人物背后布光,使成像作品不会有投影的情况出现。宽度不少于5米,这样有利于在拍摄作品两边布光、移动灯位时不会将背景纸基损坏,留多余空间可以布置特殊要求的灯位,例如动画专业的大型材料动画拍摄、基础类模型拍摄。影棚高度应在4米以上,这样有利于顶灯的方位布局和俯拍的特殊要求(动画专业拍摄大型材料动画尤其需要)。

摄影棚由于需要一个无杂光的拍摄环境,必须在每个窗户上安装透光度为0的遮光布作为窗帘,墙面要求不能为镜面,墙四周喷涂灰色涂料,天花板为白色。由于摄影棚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棚内的仪器设备和背景纸基,地面需要铺设深色木质地板,方便清理打扫。天花路轨安装在中间靠近自动背景纸升降机一边,这样有利于灯光的自由组合分布。自动背景升降机一般安装在5米宽的墙面上,且升降机上常备红、黄、深蓝、浅蓝、黑、白、灰基础色背景纸。

灯是一个摄影棚的灵魂,在灯具的选择上按功能可分为主光灯和辅光灯两大类。主光灯是用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线;辅光灯是用来提高及修饰主光灯光线的不足和揭示阴影部位细节。可选用的影棚器材有很多种,以至于我们可能会混淆它们的用途,下面介绍一些主要器材及用途:恒光灯,采用一个大功率灯泡恒亮来提供照射光线;闪光灯,也称影室灯,它可以将造型灯管和闪光灯容纳在一个灯座内,通常附有长明的内置造型灯,以便看到拍摄阴影的落点和角度;柔光箱,这是一个直接安装在照明灯具上的巨大柔光罩,它采用内部反射密封,光线只能从柔光面的正面透出,柔化了被摄物体上的光线;束光筒,与柔光箱相同,安装在照明灯具上,有一个很窄的开口供光线溢出,达到一种类似聚光灯的效果;远程遥控触发器,当按下快门的时候,安装在热靴上的远程触发器上就会发射出红外线或无线信号来触发闪光灯同步的装置,根据照明器材的不同特点来自由组合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二、摄影棚的管理

摄影棚实验室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任务,又需要为教师科研提供场所,还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使摄影棚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实验室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要想管好摄影棚,首先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依据和保障,摄影棚实验室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学生摄影棚使用守则》、《摄影棚实验开放实验进棚守则》、《实验教师守则》、《教学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次,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做好规范的进棚登记,让学生参与到摄影棚的管理中来,负责课后的仪器归位摆放及摄影棚内卫生工作等。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双师行师资队伍。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力量,实验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和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培养双师型实验室管理队伍是将来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双师型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摄影摄像器材的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专业的管理及设备硬件维护知识。专业摄影棚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摄影摄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还要对一些硬件常见故障及时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展开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还要组织及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学习创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校摄影棚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高校的公共摄影摄像基础课程和专业创作课程,摄影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既关系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借鉴其他高校现行的体制,从而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摄影棚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摄影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基金从业证券投资 下一篇: 经济管理信息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