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5 16:32:38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1)

1引言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筑是最突出的标志,建筑也是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载体,一个城市是否繁华,从其建筑物的多少可以看出,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建筑来说,人们也在建筑的形式外观以及应用等多方面有更高要求,同时能源的有限性也驱使建筑业必需要走节能路线,以绿色建筑作为基础观念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建筑发展优势

生活在新时代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承载生活环境的载体,人们对建筑抱以更多的要求以及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建筑需要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涵,也要符合绿色环保的现念,当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并且被设计师运用到实际中必定会引起广泛的推崇,从我国以往的建筑来看,耗费大量的能源。与我国一直秉持的环保节能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节能减排环保工作来说,建筑上的环保将是关键的一环,当绿色建筑受到国家的支持与推广,也将会受到人们的热爱。

3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对绿色建筑也还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有部分人认为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采用昂贵的高科技的东西来建设建筑物,不仅成本过高,而且也没有什么实用性,从而不太愿意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对绿色建筑没有进行实质的推广,市民对绿色建筑没有详细的了解,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也只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理念,更没有体现出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的作用。

3.2针对绿色建筑的法律还不够完善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发展,我国虽已发展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但在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很多制度也都还不健全,对于国家的建设部门来说,也还没有明确推出合理推广的手段和宣传理念,就算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但在法律法规上也还没有跟进的保障措施进行维护,所以说,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3.3相关的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对于绿色建筑行业来说,整个基础发展都还相对薄弱,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持,科技发展的程度也比较低,而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一是觉悟不高,二是对相关理念的认识不够透彻。

3.4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还存在片面性,指标设置也不具备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涵盖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科都有不同的标准,再者,效果评价标准是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标准,但工程中的不同活动组成部分的评价标准却与技术标准不相统一,直接导致在工程标准中少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对绿色建筑的相关工作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4对于绿色建筑的节能实践方案

4.1明确绿色建筑理念

要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首先必须要明确绿色建筑的理念,不管是政府还是建筑部门,还是市民都应该要正确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正确认识绿色建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此外,绿色建筑的理念应当得到广泛宣传,让市民都充分了解到绿色建筑的具体含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疑是对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最好的催化剂,对于建筑商来说,也应该充分采取符合要求的绿色建筑材料,绿色材料真正运用到实际建筑物中,使绿色理念真正变成事实。

4.2健全关于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

为了能让绿色建筑得到充分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力度,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物的设计当中。而这一切的前提基础保障就是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促进绿色建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能够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使建筑物的建设都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

4.3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进行推广

要充分推广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那么成立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还要有充分的资金作为研究经费,此外,无论是在绿色建筑的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充分把高校利用起来,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以技术和人才的结合作为整个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力保障。

4.4开展绿色建筑实验点

开展绿色建筑实验点,首先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且确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以此管理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体系,其次要制定一系列的污染物以及废水的处理规定,以此确保在供水,道路,绿化等多方面的设施都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效果,实验点不仅要在城市乡镇,也要扩大到农村等地区,建立起以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能源等新型的能源供应,在试点范围内,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当然首先要确保居民能够消费的起,同时在绿色建筑方面,要提高公共建筑的覆盖概率,公共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从而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5综述

我国的建筑行业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而绿色建筑行业更是需要不断地扶持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很多的考验,但既是考验也是机遇,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绿色建筑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模式。然而这都是为了缓解环境的污染问题,若是绿色建筑占据整个建筑行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还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健康。让人、建筑、自然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但就目前来说,绿色建筑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个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

作者:裴梦娜 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分院

参考文献: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2)

一、前言

随着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绿色、科技、节能再次成为了百姓与舆论的关注点。事实上,“绿色”已经成为各行业未来探索发展的主旋律,建筑装饰行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消费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绿色装饰,不仅顺应时代潮流,也无疑是建筑装饰行业未来的市场方向。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在第十一届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峰会上就曾明确指出,绿色装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在目前建筑装饰过程中,多种复合材料以及化学品的使用,使室内的甲醛严重超标,不但对居住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随着人们对建筑装饰环保特性的重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悄然兴起,无论是从建筑装饰材料还是从建筑装饰的施工方法,绿色建筑装饰都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建筑装饰企业而言,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建筑装饰质量,成为了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目标。因此,建筑装饰企业应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有正确认识,并将绿色建筑装饰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战略。

二、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产生及发展

1、绿色建筑装饰立足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装饰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装饰,如果一幢建筑的建造过程是绿色的,但装饰过程不是绿色的,那么这幢建筑就不是绿色的。由于绿色建筑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除建筑设计之外的问题,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如何控制吸烟气体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在建筑的运营阶段,要做到节能,就要自觉地做到人走灯关,水关,以及将空调调到26摄氏度等,这些必须要靠社会意识,个人习惯。这些都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利他行为。而这种利他行为,需要大家都去遵守,需要公众的监督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这种道德,即是所谓的“环境道德”或“生态伦理”。

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对舒适度和健康的关注程度,在很多时候远远高于产生这种舒适度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比如对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追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套遮阳设计会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更不用说光污染和维护清洗的难度。尽管如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全玻璃幕墙建筑还是一天比一天多。

2、绿色建筑装饰的技术性

绿色建筑装饰主要由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两部分组成,绿色设计是创造绿色产品前提,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产品的保证。建筑装饰行业是一个消耗资源、能源相当大的行业,建筑装饰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应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装饰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现代的技术体系,用现代的技术来解决现代人的面临的问题,满足现代人生活产生的需求。

就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而言,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也许是最生态和环保的,除此之外,福建客家的土楼、陕北的窑洞尽可能地应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所用材料均为原生的自然资源,是与环境和谐的资源,由于黏土、岩石等材料本身优异的环境性能,使得土楼和窑洞的室内温湿度常年恒定在一定的范围,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恒温恒湿”、“冬暖夏凉”的建筑形式。如果说到环境的污染,原始人的穴居、构巢等则更是最环保的居住方式,但我们是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的。

因而,绿色建筑本身也代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代表了设计师更新的设计方法,比如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整体设计、环境设计等,代表了一种新的,各个专业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的趋势。在建筑领域内环保问题的解决,是基于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基于设计理念、材料、工艺和工具的更新,同时也基于新技术对传统设备的升级改造。

三、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提出及快速发展,建筑装饰企业在实际施工中无论是从材料选择还是施工技术选用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绿色建筑装饰的实际需要。在这一局面下,建筑装饰企业应对绿色建筑装饰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并重视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实际,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和影响,要想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已经难以达到目的。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的升级以及建筑装饰技术的升级,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全面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装饰企业只有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才能满足绿色建筑装饰的发展需要,进而提升建筑装饰施工水平。从建筑装饰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的技术升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对企业的成长和业绩的提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可以认为是建筑装饰企业技术升级的推动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升级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对建筑装饰企业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

2、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理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装饰企业既是施工企业,同时也属于服务性行业。建筑装饰企业只有达到业主标准并保证装饰施工质量满足业主需要,才能完成对业主的服务。结合建筑装饰企业发展实际,建筑装饰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在发展理念上领先竞争者。基于当前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兴起,建筑装饰企业只有加深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认识,才能在发展中获得强大的动力。因此,发展理念是决定建筑装饰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因此,建筑装饰企业只有不断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并在发展理念创新过程中,有效融入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才能保证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获得有力的支持,进而提升建筑装饰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

3、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普及,传统的建筑装饰施工管理模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建筑装饰企业依然采用原有的施工管理模式,不但不会取得良好施工效果,同时也无法达到绿色建筑装饰的目的。在这一背景下,建筑装饰企业对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这一需要,建筑装饰企业在施工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应重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引入,并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作为施工管理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使建筑装饰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能够以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相对照,保证建筑装饰企业对施工管理模式改革取得实效。因此,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既可以认为是施工管理模式改革的推动因素,同时也可以认为是施工管理模式改革的着力点。

四、绿色建筑装饰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

基于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意义,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深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理解,并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实际转变发展思路,才能在未来的建筑装饰市场中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从目前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来看,绿色建筑装饰理念不但对建筑装饰企业的日常施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改变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战略

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提出,对建筑装饰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中,不仅要考虑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还要满足绿色建筑装饰要求。其次,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中,应将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和如何创新施工技术作为重要着力点,使建筑装饰企业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满足绿色建筑装饰标准。再次,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影响,把握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内涵,并根据企业实际对经营策略和施工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针对性,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由此可见,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正在引导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

2、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推动了建筑装饰企业的战略发展

基于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理解,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满足业主的环保要求,并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指导思想,在具体的装饰施工中,从装饰材料选择、施工技术选用以及施工管理模式的选择,都能做到符合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要求。基于这一认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结合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转变,建筑装饰企业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侧重点。因此,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推动是十分明显的,建筑装饰企业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绿色建筑装饰发展战略,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由此可见,正确分析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是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3、绿色建筑装饰理念为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考虑到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重要影响,在建筑装饰企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装饰理念作为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为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随着绿色建筑装饰时代的到来,建筑装饰企业如果不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和理念更新,在未来的建筑装饰市场竞争中,建筑装饰企业将难以获得发展优势。由此可见,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影响较深,正确理解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并根据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是建筑装饰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须遵守的发展策略。因此,正确认识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对推动建筑装饰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装饰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也离不开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支持。

五、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如何落实绿色建筑装饰理念

基于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影响,建筑装饰企业只有在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才能保证建筑装饰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满足业主要求,进而达到提升环保属性的目的。为此,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中,不但要做好绿色建筑装饰的准确定位,还要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面落实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确保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有力支持,提高发展质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筑装饰企业应在发展战略中对绿色建筑装饰进行准确定位

结合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实际,建筑装饰企业只有加深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理解,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才能在各项施工以及具体管理工作中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而达到提升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的目的。因此,对绿色建筑装饰进行准确定位,是满足建筑装饰企业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对绿色建筑装饰进行准确定位,是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建筑装饰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2、建筑装饰企业应在发展战略中注重施工技术的升级

基于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的了解,建筑装饰企业要想在施工项目中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就要在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以绿色环保为标准,合理选用环保施工技术,并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升级,使施工技术能够充分满足环保需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装饰企业应注重对现有施工技术的升级工作,不但要结合具体的环保施工标准,还要结合绿色建筑装饰的实际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升级,使新的施工技术能够成为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支撑,为建筑装饰企业的绿色环保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3、建筑装饰企业应在发展战略中注重施工管理的改革

基于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筑装饰企业要想提高工程的绿色环保属性,单纯对施工技术进行升级是不够的。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实际,加强施工管理控制和注重施工管理改革,是提高建筑装饰工程绿色环保属性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建筑装饰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应对施工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绿色建筑装饰的要求,做好施工管理改革,使施工管理能够贯彻落实绿色环保思想,并在实际工程中提高绿色环保属性,使建筑装饰企业能够在发展中获得有力支持。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随着人们对建筑装饰环保特性的重视,绿色建筑装饰的理念悄然兴起,无论是从建筑装饰材料还是从建筑装饰的施工方法,绿色建筑装饰都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对于建筑装饰企业而言,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建筑装饰质量,成为了建筑装饰企业的重要目标。因此,建筑装饰企业应对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有正确认识,并将绿色建筑装饰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中国建筑装饰网.2011-10-28/2015-3-1.

[2]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Business Case for Green Buildings [DB/OL].http:///files/4713/8048/8712/Business_Case_for_Green_Buildings_Chinese_Version_Final__Web.pdf.2013/2015-3-1.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3)

二、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无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人才,还是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的技能人才都存在着较大缺口,与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近年来,政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这就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已开始进入快车道,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更大。绿色建筑涉及的领域广阔,不仅涉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而且还涉及政策、规划、设计、能源、水处理、施工、监理、结构、材料、暖通、设备、运营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和融汇。目前本领域内虽然拥有了较强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具有专精的建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因为观念、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新能源的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了解甚少,缺乏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观、系统的绿色建筑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具备“绿色”意识的建筑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操作经验和节能的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还有在绿色建筑的评估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绿色检测人才,没有科学的检测方法,加之对检测装备使用的不够熟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再者,对于已经建设好的绿色建筑,由于缺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的人才,使得一些已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不能真正实现绿色和节能,不能满足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要求。现有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经验积累等还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障碍。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使命和优势

加强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升绿色建筑人才的职业素质、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从事绿色建筑的人员多由传统建筑从业人员转型而来,对绿色建筑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参加一些行业协会组织的关于绿色建筑内容的短期培训、项目实践和自学的方式展开,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能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强化和突击学习,造成绿色建筑知识的学习缺乏前瞻性,知识体系不够完整,甚至出现了部分拥有绿色建筑标识资格的评审专家对绿色建筑一些理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的从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停留在只是节能建筑或只需要墙体保温隔热的层面。因此,依靠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加速绿色人才的培养来应对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是缓解绿色建筑人才不足、优化绿色建筑人才队伍的重要选择。随着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建筑绿色化和已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更新换代的任务更趋繁重,需要大批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行业人才,对优化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的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氛围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做法和思考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绿色人才

在顺应时展趋势的要求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适应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过程各个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涉及规划、建筑、结构、材料、设备、能源、环境、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培养的人才拥有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绿色建筑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与建筑规划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关联的技术问题。

2.紧贴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紧贴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如开设建筑节能专业,关注建筑节能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原有各专业的基础上,在建筑工程活动的时间轴上与原有专业错开,克服原来各个专业的局部性和缺失;开设建筑材料专业,结合节材、节能、环保和太阳能光伏及建筑装修一体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原有施工类专业的基础上,讲授材料的各种性能,通过考虑材料的选用,节约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成本,实现节能环保,提升建筑行业的技术含量;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讲授降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进的相关知识;开设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专业,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讲授相应的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的人才。

3.更新课程体系,增添绿色元素

建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及时将规划、设计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施工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纳入课程之中。平时注重对现有绿色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如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安装、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找出与绿色建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距,挖掘和塑造“绿色”元素。在建筑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为目标,课程内容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阶段建筑系统空间、不同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知识集成;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以及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如在确保室内物理环境的同时,如何依靠建筑设备系统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依靠各种自然条件和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等等。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开设“绿色建筑概论“”绿色设计理念与技术”“建筑能耗模拟与评价“”绿色施工技术“”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建材“”绿色水系景观“”新能源技术“”中水回用“”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和调试“”绿色建筑运营和管理”等课程来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4.注重师资培养,传播绿色理念

由于绿色建筑本身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要求专业教师要树立绿色建筑的理念,具备系统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没有专门从事绿色建筑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进行持续充电和及时转型,除了到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和专业深造外,可以到绿色建筑设计科学院、绿色建筑材料与设备的生产厂家、绿色建筑咨询服务公司和政府机构节能科研中心或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协会等机构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聘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校开设绿色建筑的专题讲座和课程,让教师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前沿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选择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点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去分析,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进行绿色建筑的环境分析和模拟,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进行虚拟仿真,把抽象、复杂的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重视绿色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绿色建筑产品演示实验室的建设,展示节能建筑材料与产品、绿色建筑节点构造模型;通过设置各种绿色建筑节能节点的样板间来建设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让学生了解节能、节点的做法,外墙外保温节点的做法,屋面节点的做法等;通过建筑节能检测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建筑幕墙和门窗保温性能检测及建筑物的气密性测试,加深对一些技术参数的了解;也可多渠道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现场和工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跟踪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5.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环境

在校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对建筑类高职院校来说,无论是单体的绿色建筑还是区域的低碳节能的环境组成的绿色校园本身就是活教材。无论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校区的改造,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建筑、道路结构形式,运用多种建筑、装饰、路面的新型和节能环保材料;在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尽量将各类建筑的施工和装饰节点、围护结构、设备和管道外露,供学生观察学习;在一些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教学功能的要求,如在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站建设中将运行机房通过玻璃隔断供教学参观,在一些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部位留有观察和检测的位置;在建筑中合理设置绿色标识系统,形成有主线、有组织、有体系的标示与引导,并将绿色建筑技术与节能性能参数置于大楼醒目处,也可制作一些宣传短片,通过精彩的解说与图示,全方位展示相关的技术亮点,并据此设计校园慢行线路来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展示体验;结合信息平台或能耗管理平台集中展示绿色校园规划、绿色示范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环境监测、资源消耗监测等系统,通过触摸式屏幕,让学生以3D立体的视角来观察建筑仿真模型,深入了解感兴趣的绿色技术,从而让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下,接受绿色建筑技术营造的环境熏陶,自觉主动地学习绿色建筑的知识和技能,并成为绿色建筑的传播者、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

6.构建绿色文化,践行绿色生活

通过深入研究行业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的内容,积极构建以绿色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体验系统、绿色人文展示系统、校园低碳慢行系统和绿色生活养成系统,精心打造绿色建筑体验馆等特色文化场馆,配置碳排放检测设施等,通过绿色建筑引领人感受绿色技术,通过绿色校园培育人传播绿色理念,通过绿色文化熏陶人践行绿色生活。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4)

1前言

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变得越来越严峻,建设超高层建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的发展中,仅仅提出建设超高层建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可持续化发展席卷全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在超高层建筑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是有效解决多项问题的主要措施。

2当前阻碍超高层建筑实现绿色施工方管理的问题

2.1施工管理中缺乏对环保意识的灌输

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中,最为基本因素是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有基础的环保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约束其行为,保证其不断遵照绿色施工管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施工。然而,根据当前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分析,其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对环保观念一知半解,而且,许多施工单位也没有相对完善的绿色施工意识,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落实。事实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当期的施工人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不高,第二,许多施工人员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习惯影响其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垃圾,随意乱扔,对于一些基础的施工设施,也不注意保管,随意损坏,如上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所以,在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研究解决方案,以保证其在施工中有效实现绿色施工。

2.2针对绿色施工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系统,存在形式化主义

在当前的超高层建筑过程中,管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当前绿色施工管理仅仅存在于制度中,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当前许多施工单位,都把绿色施工管理当成是一种形式,目的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另外,因为当前的施工单位对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不能有效贯穿施工中的各个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这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第二,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环保材料并未得到重用,第三,施工结束后,没有针对被破坏的环境做出相关的修复。

2.3绿色施工管理中监督机制不能发挥实际作用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绿色施工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监督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制度落实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当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绿色施工管监督机制。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上,缺乏对绿色施工的有效监督,这样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让施工单位有机可乘,例如使用品质低劣的建筑材料,这样会让超高层建筑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将出现极坏的影响[3]。

3实现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主要措施

3.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思想,使其进行规范化施工

针对当前施工人员中对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课程,保证其深入理解和认识环保意识,通过意识上的改变,促使其自主落实绿色施工管理,为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推进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扫清绿色施工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思想阻碍。

3.2完善绿色施工管理系统,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

在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环保意识作为基础的绿色施工管理依据,还必须针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制度约束,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使其有效贯穿施工的各个阶段,是让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一阶段,在工程施工之前对区域环境以及地形地势进行有效的查探和研究,以保证绿色施工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在这阶段,要针对当前区域中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水污染的状况发生,这是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的绿色施工管理;第二,明确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差别性,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同,在超高层施工管理中,实现绿色施工,必须对地下工程做出有效的管理,通过运用逆作法,减少施工中出现的扬尘以及强大的噪音,保证绿色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2]第三,在超高层建筑中,结构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在其中有效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可以采用液压爬模体系以及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各种资源,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一定程度上落实了绿色施工管理[1]。并且在超高层建筑中,可以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在整个施工环节中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不断落实,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有效发展。另外,在不断完善管理系统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监督的力度,保证对绿色施工管理有效监督,以弥补绿色施工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并促进当前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建筑质量,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

4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过程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等问题。但是,在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关于其中的施工管理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样的问题阻碍了当前的超高层建筑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中各个阶段进行了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绿色管理模式,保证超高层建筑在施工阶段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以在建筑行业促进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朱亚萍.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要点探讨[J].建筑经济,2013(7):75~77.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5)

1、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一些困惑

近几年绿色建筑数量的迅速增加与绿色建筑效果及体验之间的差异,也导致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

(1)设计标识项目多、运行标识项目少,导致重“措施”、轻“结果”。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总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认证的项目为4071项,总建筑面积达到4.7亿m2,其中,设计标识项目占比近95%,运行标识项目仅占约5%。这样,许多项目(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只重视是否具有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关的技术措施,而忽视其实际使用效果。忽视运行阶段相关工作的结果是一些得到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绿色建筑的等级似乎与能耗等运行消耗、室内外环境满意度等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这类问题在国际国内都并非个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现在的所谓“措施导向”,即各相关方更多地关注项目是否具有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关的技术措施,而忽视这些技术措施是否适用与有效。而且,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的反馈,绿色建筑采用的相关技术措施无法得到充分验证,也使得部分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出现了照搬、照抄现象,认为增加了一些技术措施就是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由“零售”转向“批发”,如果后续管理不配套,可能形成重“说明”、轻“设计”,甚至技术措施都可能缺失的不利情况。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开工和建成的项目面积数以亿计,2013年之前我国绿色建筑主要靠标识评价进行认定和推动,绿色建筑的数量不多;2014年之后为了加速推动绿色建筑普及,逐步出现了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对设计阶段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进行核查,替代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审的趋势,以解决绿色建筑数量激增的问题。可是实际中出现了有些项目仅仅在设计说明中陈述了一些绿色建筑的“设想”、设计中并没有完全落实相应技术措施的现象。这些项目中的绿色建筑“设想”显然难以实现,尤其是在大多数绿色建筑项目止步于设计阶段的现实情况下,可能形成比“措施”导向更加流于形式的“图纸”导向(甚至可以说是“文字”导向)。

(3)现有设计模式和人员能力面临挑战,导致部分设计人员比较迷茫。绿色建筑涉及的专业多、考评指标的综合性强,部分指标受项目运行情况影响较大。现有设计工作模式(专业划分和配合方式等)和人员能力(工作内容增加、能力要求提高)均面临较大挑战,有时设计周期也难以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这些都导致了部分设计人员面对绿色建筑设计项目时有些迷茫、难以下手,以至于简单敷衍。

2、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种思潮

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在一部分设计人中逐步滋生了“应付”或者“否定”的思潮。(1)简单对标,绿色建筑标识(或通过施工图审查)代表一切。我国绿色建筑已成“燎原之势”,随着数量与规模的迅速扩大,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忽视客观条件机械地照抄照搬标准条文、简单地堆砌技术措施,在设计中应付审查与评价,简单“对标”成为一条“捷径”(尤其是针对设计标识)。(2)否定绿色建筑(标识)。虽然绿色建筑发展使得我国在思想观念更新、公众认知普及、从业者自我提升、以及对于标准及其体系的再认识等诸多方面都有巨大进步,但是,由于一些绿色建筑项目没有能够给人们带来明显的实际感受,也使得一部分人对绿色建筑产生了怀疑,认为绿色建筑有些虚无缥缈,甚至认为绿色建筑是“假、大、空”。

3、进一步认识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尤其在是我国目前面临着因经济发展引起的需求增长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绿色建筑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抓手。现行标准体系下,绿色建筑更多地着力于理念和建筑的实际运行效果,其实施途径、方法、措施等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尤其是在设计阶段需要将这样的理念、以及体现建筑实际运行结果的指标逆向分解成为设计要求,才能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真正落实。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客观分析和认识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1)客观认识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是民用建筑领域第一次尝试涵盖设计、建造、运管等各个阶段工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原有建设管理模式、责任主体、工作界面、考评方式等均需要有所改变和创新。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受到行业管理范围、专业工作界面、工程实践经验、技术体系支撑等因素的局限,使得绿色建筑评价难以从方法到指标等都考虑得很完善,其相关要求的可操作性也受有一定局限。所以,需要客观看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对于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启蒙和推动作用,不必求全责备;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获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也并不是完美无缺。

(2)客观认识绿色建筑设计的作用。一般来说,设计需要解决的是在预计的需求及设定的条件下、建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保障、以及如何提供等问题,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硬件”方面(例如:体形体量、系统设置、材料选择等);而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障等往往需要通过设备、系统等的运行来实现,这更需要依赖运管团队的努力、甚至会受到用户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建筑的实际运行与使用效果是设计、建造、运管、以及用户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按照传统的设计界面,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是存在较大局限的。而好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设计工作适当向后续环节延伸。

(3)客观认识用户的需求与反馈。绿色建筑需要能够满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需求。但是,绿色建筑不是高舒适度的代名词。对于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反馈、尤其是涉及必须以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才能维持的、非必须的需求,可能需要区别对待、适当引导。绿色建筑必须考虑现在及未来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在极少特殊项目中存在的恒温、恒湿、恒氧等需求,因其消耗过大、同时也未必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等而未必值得推广。

(4)客观认识技术的作用。技术不是万能的。在建设中,由于观念、决策、运维、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偏差,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去解决,往往代价很大、甚至难以承受。例如,一个由于建筑布局不当而形成的巨大内区,单纯依靠空调、或者设置太阳囱(拔风道)等技术措施解决非夏季降温问题,不如通过适当的建筑设计尽可能减少内区面积有利得多;又如:如果忽视了有效遮阳措施,在夏季室内的太阳直射区域仅仅依靠空调保证室温和人体舒适度,其难度和代价是很大的。

(5)客观认识模拟分析的作用。风、光、声、热等各种模拟分析,是辅助设计的有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在项目建成与运行之前分析预测各种技术措施的使用效果,起到优化设计和辅助运行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计算方法、模型建立、边界条件整定、尤其是运行规律等因素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还有较大的局限,不能过于盲从。

(6)客观认识数据的作用。运行与检测数据是评估建筑运行效果和各项技术措施实际作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一些项目中忽视了其数据真实性、一致性、数据量大小等影响数据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线)传感器的校验、安装,以及数据分项计量、采集等问题往往导致运行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使得分析与评估结果失真。

4、绿色建筑设计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有主观方面的,但是,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其客观原因,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寻找解决途径。

(1)时间短、经验少。我国目前颁布执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是结果评价,在设计阶段必须将针对运行结果的评价要求逆向分解整理成为各个专业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要求所涉及的专业更广泛、较之以往的要求也更高。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刚刚十年,在许多方面(专业划分、技术体系、工作方法等)认识尚不充分、缺乏经验。

(2)相关主体参与的程度不同。绿色建筑要求考核建筑全生命期的表现,需要业主、建造、运管等责任主体在设计阶段就积极参与,以解决项目定位与设计需求、施工工艺与材料选择、运管方式与考核办法等影响设计工作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是其他责任主体在设计阶段的参与度很低、项目功能与定位等设计要求过于笼统。而受设计周期、工作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设计人员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积极性也不高。

(3)专业发展不同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中,工程师参与的多、建筑师参与的少;建筑技术考虑的多、建筑设计引领的少。如果作为民用建筑设计主导的建筑师游离之外,必然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

(4)分析预测能力不强。适合建筑工程应用要求的理论分析与运行效果模拟工具、手段、经验和能力等尚需增强,还难以完全满足绿色建筑设计对运行效果预测分析的要求。

(5)技术、设备、材料等还不能完全支撑。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适用技术、设备、材料等还存在品种不多、适用面窄、维护复杂、成本较高,以及生产端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

(6)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模式尚待优化。绿色建筑设计不仅指标要求更高、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更密切,而且要兼顾建造、运行等各个阶段的需求。因此,传统的设计流程、分工与配合等管理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5、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不断创新

为了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需求,更加有效地发挥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需要从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对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再认识,由措施导向逐步向效果导向转变。以往设计阶段主要考虑建筑的“规模”和“硬件”问题,关注的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运行阶段的最大需求,是否能够以设计状态的“不变”应对实际运行阶段的使用功能、气候因素、人员行为等的“万般变化”。即设计阶段更关注的是设计能否“包的住”的问题。绿色建筑既然要求运行使用中建筑能够有良好表现,绿色建筑设计就必然需要更加关注项目的服务对象、功能定位、气候特点、运管模式等设计影响因素,设计阶段就必须由只关注技术措施的有无、向更加注重其使用效果的好坏转变。即设计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建筑是能否“用的好”。

(2)对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再认识,全面掌握、理解到位。以往设计、施工、运行、检测等各有自己的标准,互不关联。绿色建筑的要求是一个体系、需要许多相关标准的支撑,涵盖了各个方面。绿色建筑的要求涉及面广、涉及的相关标准也很多,绿色建筑标准中相对于以往的设计标准,有些指标确实提高了(例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现行节能设计标准等),有些指标只是将现有标准要求加以明确、而并未提高(例如:构件隔声和楼板撞击声等必须到达《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要求)。此外,涉及安全、健康、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标应当严格执行;对于仅仅影响舒适度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一定弹性,需要在保证建筑正常运行(用户正常需求)与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3)对专业知识和工作界面的再认识,打破专业界限、提高专业能力。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设计人员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更加了解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特点与要求。所以,要做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打破专业界限、强化专业能力,需要跨界思考和专业融合,工作界面也可能需要重新确定。例如:要利用好天然采光,就要综合考虑外窗设置、晴天时的眩光、太阳辐射得热、以及与人工照明的配合等问题;而地源热泵也不仅仅是暖通专业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土壤含水率、地下水径流等地质条件。

(4)对绿色建筑设计工作模式的再认识,延伸服务、主动配合。为了达到绿色建筑要求和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预期效果,设计流程、专业配合、成果确认等各个环节均需要适应绿色建筑的要求,而设计与咨询、建造及运行等各个责任主体的配合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开展必要的延伸服务。

(5)对精细化设计的再认识,不仅是“接单干活”、还有细究“订单”。绿色建筑设计所要求的精细化设计,不仅要求各个专业自身设计工作的精细化,也要求专业配合与相关影响分析、尤其是需求分析的精细化。不能是简单地坐等甲方等相关方提要求,设计环节将“设计”变成了“画图”。可能需要协助甲方等相关方共同研究确定设计要求、为项目建设当好“参谋”,力求缩小设计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

(6)对效果预测的再认识,积极尝试、积累经验。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往往需要借助模拟分析等手段对项目的风、光、声、热等方面的运行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甚至需要将部分运行指标逆向分解、梳理成为设计要求。例如,如果某建筑的年能耗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指标之内,那么就需要在设计阶段通过能耗模拟等手段模拟计算运行状态下该建筑的年运行能耗,验证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措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以便设计中进行选择落实。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6)

(一)绿色建筑理念淡薄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全面革新,因此,绿色建筑的推广乃至全面发展其困难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既有的思维理念与价值观,因此若无理念的革新,绿色建筑终成空中楼阁,即便有所应用,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停留在初始阶段而得不到大面积推广。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如果有所行动,其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可观。但在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业的任何波动就足以影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又是对传统建筑观念的背离,需要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基础上大力革新,这势必会影响房地产业原有的发展路径,因此,地方政府不愿因绿色建筑理念而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而就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政府的角色作用相当突出,缺少政府的鼎力提倡与大力推广,不可能创造出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有利机制和适宜的市场环境。此外,绿色建筑的可能收益与其成本并不匹配,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一般只是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绿色建筑可能带来的长远收益,不愿意为获得收益而承担相应的成本,特别是在绿色理念还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绿色理念的淡薄而造成市场主体缺乏行动力,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愈发显得困难重重。

(二)绿色建筑推动力不足

如果说理念淡薄造成绿色建筑在中国推广的前景黯淡,那么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则造成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显得愈为艰难。就发展绿色建筑而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乃至在市场环境下围绕绿色建筑本身,各市场主体充满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就显得更加步履维艰。所谓的外部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行为对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加以分析,外部性也就展现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时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经济现象。外部性可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若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与此同时自身又得不到他人相应的补偿就称之为正外部性;相对应的,如果市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给市场其他主体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其他市场主体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此种行为可以称之为负外部性。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生产过程就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会产生良好的外部效应,但这种良好的外部效益并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完全获得,因此也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因为房地产企业开发建造绿色建筑时会产生正的外部性,所以其社会边际成本低于房地产开发者的边际成本,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收益一致,此时,当企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时,其产量低于社会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量,即由于绿色建筑自身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供给量低于社会的需求量,因而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供给量水平,由此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此外,对于绿色建筑的消费,也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即当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时,其个人的边际收益当会小于社会总体的边际收益,此时社会的边际收益曲线将会大于消费者个人的边际收益曲线,若我们假设两者的边际成本都随着产量的升高而升高,此时,当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以达到最优化时,其对绿色建筑的需求量会低于社会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社会需求量,即由于对绿色建筑消费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低于社会需求量,因此也就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要求的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消费水平,这亦会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从而不是一种最优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导致其供给量与需求量低于社会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因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若无外部干涉,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都将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绿色建筑无法得到较快的发展。更有甚者,以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水平而言,会导致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期变长,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具有的市场吸引力就大为降低。由于能源行业关乎国计民生,使得该类产品的价格受到政府的控制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导致粗放型行业会继续较快发展,其造成的环境与生态污染不由企业自身承担而交由全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因能源价格中未包含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份额,从而在社会效益中无法体现出公平因素,进而使得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目前,绿色建筑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绿色建筑理念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借助“绿色”之名大肆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的伪绿色建筑充斥市场,因为绿色建筑消费作为区别于传统建筑消费的新消费模式,此时,消费者个人的认知水平与消费理念还不足,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乃至与此相关的绿色评定机制还有待建立乃至完善,由此会导致消费者无从获得有关于绿色建筑的正确信息,而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与政府的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亦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体而言,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的开发商会有意利用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知不清而假借“绿色”之名大行经济利益,但多次受骗会使得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信任度降低,由此造成了市场诚信体系的破坏,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会导致绿色建筑的需求量逐渐降低,直至市场崩塌。

(2)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于绿色建筑的开发者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向政府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而政府又无有效的手段去真正了解开发者的相应真实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基于不完全信息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行业评定标准也就无法真正解决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时,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在生产过程中会因缺乏规范和指导而造成绿色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会因真实信息的缺失而无法给真正的绿色建筑开发者足够的研发资金,从而共同导致绿色建筑供给不足,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市场积极性。

(3)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于政府所掌握的绿色建筑信息未能有效传达至消费者,与此同时,政府所公布绿色建筑信息其真实性与全面性得不到有效满足,消费者在面对真假难辨的市场信息时,因缺乏法规的保护和申述机制,导致绿色建筑的消费量降低,从而进一步延缓了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态势。

(三)绿色建筑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绿色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开发者与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绿色建筑相关者的大力扶持,若无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机制,绿色建筑亦无法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程度不高,除了极少数绿色建筑从业者能真正知晓绿色建筑的内涵之外,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所谓的绿色建筑即是对建筑多增加些绿色,此时,让消费者多增加成本去接受绿色建筑显得困难重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当绿色建筑的相关者如政府、开发者、消费者、从业者等都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长远效益时,绿色建筑才会有长远的发展。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制度与评估机制还不完善,而绿色建筑的评估机制恰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极为重要的支撑,就绿色建筑自身而言,其内涵已远超建筑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因此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也就需要在整个程序中确立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从而能够贯穿于整个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但就目前所处阶段而言,我国虽已出台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评价标准,但体系自身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系统化。虽然推进绿色建筑的主要障碍不在于技术人才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层面乃至人才与专业机构的缺乏亦影响了绿色建筑快速推进的步伐,绿色建筑行业自身缺乏真正懂得绿色理念的优秀从业者,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建筑自身,还未能从整个生命周期角度看待绿色建筑,表现在绿色建筑的技术运用上,即是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许多设计方案不能满足绿色建筑长远利益需求方面的考虑,后期很难深入调整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以上关于绿色建筑配套设施的分析表明,若无完善的配套机制,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与快速推进也就显得更为困难。

二、绿色建筑应对策略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态势受制于理念淡薄、动力不足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若想实现绿色建筑的大发展,就应从理念、动力、配套设施等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构建起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良好愿景。首先,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就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观念的兴起与全球扩展是与时展的主题密切相关的,因而政府亦就具有宣传与推广的使命与义务。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等,积极引导市场,明确政策导向,从而创建一个能够实现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其优良的性价比和公开展示效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讨论中来,通过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等多种有效形式,普及绿色建筑理念。此外,就绿色建筑宣传而言,对绿色建筑从业者的宣传应将重点放于绿色建筑的技术与设计上,鼓励从业人员积极与国外先进同行交流;对开发者而言,可宣传国际上领先者对绿色建筑采用技术的成本和回收可能性、回收期等重要方面的有关详细说明,鼓励技术转移和交流,为此可以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并根据绿色建筑的开发者和消费者的反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实现绿色建筑知识、技术、理念的合理有效互动,从而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进与良好发展。其次,完善激励机制建设,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行业应当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有序发展,而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要强化相应的政府辅助,尤其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失效时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从而使得市场与政府形成有效的结合,进而实现合力,为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就绿色建筑而言,其发展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发挥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并消除非绿色建筑的负外部性,其有效途径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1)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主要用于解决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政府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建筑的消费者所实施的补贴实质上是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所实行的间接补贴,这种财政补贴机制实质上是不仅要实现绿色建筑的边际收益与其边际成本相等,而且要求开发者的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大致相等,或者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大致相等(视给生产者或消费者补贴而定),从而可以有效影响绿色建筑的市场价格,引导生产者增加绿色建筑的供给或吸引消费者增加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2)税收政策,一般而言,政府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另一种是强制性税收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实质上是降低绿色建筑开发者的成本,就经济学意义而言,对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只要其数额相等,则效果大致相同,但就实际而言,税收减免政策相较于财政补贴更适于使用,其原因在于前者不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了政府相应收入,而后者需要政府拿出资金补贴相应的生产者,所以相较于前者,政策上更难于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是针对非绿色建筑行业所施加的政策措施,对其征收较高的税,意在提高其边际成本,使其与绿色建筑的成本大致相等。

(3)市场化改革,政府应加强对资源、能源等基础行业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管制的力度,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市场化定价,从而可改变目前非绿色建筑所享受的成本优惠,实现其成本的逐渐上升,从而可缓解绿色建筑行业与非绿色建筑行业的成本差距,进一步矫正市场的扭曲状态,可为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再次,推进信息公开化建设,实现绿色建筑相关利益主体的信息流动,从而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为有效缓解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

(1)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构建绿色建筑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机制。

(2)加快绿色建筑市场的评定体系建设,建立与此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绿色建筑的评价与认定标准非常重要,是消费者选购绿色建筑与否的重要价值评价标准,政府应严格制定并执行其认证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开其有关于绿色建筑评定的信息,对不达标企业予以公示,使有关于绿色建筑的信息充分化与公开化,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构建关于绿色建筑行业的信息档案和信誉监督机制建设。此时,一方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可依托其信誉档案向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发出市场信号,以表明自己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市场认定与评价标志等方式辨别出信息的真假,进而可改变自己所处的信息劣势地位,从而达到缓解失真信息所导致的真正绿色建筑产品退出市场的风险。

(3)加快激励机制建设,以防止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激励机制建设如前所述,而加快激励机制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市场参与者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益分摊,用各种力量引导绿色建筑的供给与消费,从而可防止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隐瞒真实信息,防止非绿色建筑产品供给的道德风险,防止由此引发的绿色建筑市场混乱的现象,从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加快与绿色建筑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制度保障。

(1)强制立法以促进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目前,立法的重点在于构建有关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应着眼于示范建筑的推广与应用,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化运作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2)完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政策性体系建设,以推广机制的建设与评价标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3)大力强化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建设,从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在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中增加绿色建筑课程,组织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从业人员与国外同业人员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重大绿色建筑项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以研发出适应国情、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产业群,以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大发展。

(4)加强绿色建筑识别与专业机构管理工作的建设,政府可协助市场建立起正常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分享渠道,并加快构建绿色建筑识别方式,对绿色建筑颁发绿色认证标识,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的专业机构与管理工作,打造健康有序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起能使各参与主体明确利益与成本分担机制,形成绿色建筑开发、策划、设计乃至推广的一体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7)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建筑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没有废弃、没有污染、能源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一种新型住宅模式。

一、绿色建筑内涵与特点分析

1、绿色建筑的概念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制约绿色建筑开发的原因分析

1、绿色建筑成本增加

当前,接受绿色建筑概念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公众的模糊认识,认为建筑在建造、运行等环节如果采用绿色技术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由于短期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驱动下,设计者也不得不放弃走“绿色之路”,丧失了绿色设计的原动力。同时,理论上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究竟会带来多少收益很难判断。因此,开发商只有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才肯做少量的示范工程,多半带有商业炒作性质。实际上绿色建筑的投资增加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昂贵,但其建成后则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2、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要求高

绿色建筑相对于现有建筑设计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体现的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构想,建筑结构体系,设备安装系统要进行有机的链接规划,环环相扣。同时对于建筑的选址以及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都有硬性的要求,我们现在的城市建筑也不允许这样。建筑设计要求提高后,必然带来建筑施工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施工需要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在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理念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例如采用密封中空双层玻璃,要求整体的气密性能好,工艺精细,保证保温性能良好对施工精度要求高,难度大,相应会降低劳动效率。因此,现在建设绿色建筑必须要求精品工程,树立绿色建筑的良好形象。

3、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虽然建设部已先后颁布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是还没有建立。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还仅限于住宅,而且比起西方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还很不完善。

三、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管理

(1)强制性措施

立法是推进绿色建筑的根本,进一步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法规体系。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绿色建筑法规,而且相关的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建议尽快制定《绿色建筑管理条例》,对绿色建筑管理、财税政策、奖励惩罚等做出明确规定,行政法规的立法难度相对法律难度小,周期短,实际效率高。部门规章也应及时修订,做到更加科学、系统,具有操作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绿色建筑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绿色建筑管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

(2)经济激励政策

实践证明,绿色建筑既需要执行强制性的法规、标准和规章,又要重视经济激励政策的制定。没有激励和优惠政策,绿色建筑就难以推广。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提出是在对绿色建筑进行物品属性分析和对有关人的属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一是消除非绿色建筑的不经济性,二是发挥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家庇古的主张:对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征税,使之降低产量;对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增加产量。建立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制度,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对绿色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消费者、承租者、节能服务公司等主体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

2、构建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

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鼓励采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使用的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迅速在最大份额的中低端市场推行以减少使用、合理使用资源为主要策略的低成本路线,即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应以“低耗”为核心。避免重复建设就是最大的节约,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避免出现互相攀比豪华、盲目提高装修标准的奢侈建筑,将过度装饰的投资转向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方面。要优先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在总造价增长不多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建筑物的“绿色”含量。

(2)坚持“适当技术”原则

所谓“适当技术”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和劳动水准的技术,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保持当地的文脉和传统。“适当技术”应考虑地域情况,适当技术并非容许原有地方技术下降和落后,而是以当地的能力范围来发展高水平的地方技术,并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相协调。适当技术并非排斥高科技,而是希望以渐进的方式使地方技术水准得以转化提升。总之,坚持“适当技术”的原则,在于使绿色建筑智能化与平民,即在现有材料、施工、技术和设备水平下,发挥最大的绿色环保功能。

3、完善开发管理体制

要在房地产开发全寿命周期中始终贯彻绿色建筑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最佳效应,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作保证。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最大限度地整合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源,通过有效管理努力打造绿色建筑精品,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否定和改革创新中加快企业发展,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创建管理优势。为了保证整条产业链简洁、高效的运行,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当前,绿色建筑的实施数量将直线式上升,综合管理的任务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的机构是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建筑节能办公室改建为专门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人、财、物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专门的绿色建筑的行政组织。绿色建筑涉及规划、勘察设计、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城镇建设、建设科技、法规、计划财务等各个管理部门;从外部来看,涉及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税务、物价、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建材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尽管都是政府部门,但是由于责、权、利的不同,一些无法预见的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协调解决。因此,从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管理机构是当务之急。

(2)有效的开发管理模式

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筑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充分发挥绿色建筑各方主体的作用

各级政府应协调好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评估、检测等机构或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和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开发单位作为应用绿色建筑的主体,应理解建筑、资源、能源、环境的关系,在开发管理中积极贯彻国家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标准。鼓励单位与个人投资的建筑在建设开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标准,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建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逐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

4、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的实现,除了具备完善的制度规范之外,还要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绿色建筑的量化标准,尤其是对“绿色”的程度,要做一个精确的说明和标注,这样才能让绿色建筑的开发得到明确的评估和指导,并以定量的方式检测绿色建筑在其设计中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对其所实现的预期环境性能的程度进行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指导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了制约和规范,使得在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及运行和管理方面更多的考虑了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减排、环保、健康舒适的轨道上发展。

结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8)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提倡的是将人与自然进行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在绿色建筑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思想,可以使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和完善,促进建筑行业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大现实意义

绿色建筑的特点是在给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还能够高效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破坏周围环境。它不仅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同时还是实现“人—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方法和途径,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设计在理念上贯彻绿色平衡,在发展原则上属于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整体设计时将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采光和通风的自然化融入其中,对于维护结构材料的使用上,尽最大程度上使用低耗能材料,如对太阳能、地热和中水的使用,无疑都充分的体现了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统一。绿色建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加舒适的环境。其内容包括有建筑内部和外部以及本身的性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和社区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系统。

1、室外绿化环境。绿色建筑的设计特点是科学合理,对通风、采光的设计和集成化绿化配置上以自然化为主要思想,对于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上,以使用自然资源作为主要材料,如太阳能、地热、中水等,具有选址规划更加合理、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废物排放量及有害程度、节能措施更加有效、增加建筑功能灵活性、提高建筑环境舒适健康等的六大特点,将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进行充分的展示。

2、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好坏与否决定着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而绿色建筑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资源,从开始的规划设计到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配置,不断的提高和满足人们各类的居住要求,带来更加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应该如何理解绿色建筑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政策导向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建筑的面积和数量不断增加,在人民日益不断提高的居住要求下,建筑物无论从结构形式、功能特点和科技含量上都在不断改变和提升。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都体现环保、节能以及人与自然亲近的特点,在一定要求上符合人民的居住要求,因此在一经推出就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要以人文关怀作为建筑设计的中心。对绿色建筑中“绿色”概念的理解为建筑的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在建筑物的修建和使用过程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破坏和影响。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只有将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实现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的初衷,保证绿色建筑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三、绿色建筑的在人文关怀背景下的设计要求1、空间的合理设计

对不同的建筑结构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让外观单调的建筑表现出更多的层次和效果,同时减少了对空间的浪费,提高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使居住者的居住更为健康和舒适。但是如果只是在空间划分上下功夫,也可能会造成各个功能区面积狭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设计来提高空间的视觉延伸性,如加入镜面、落地窗、玻璃幕墙等方法,这样就可以让有限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居住起来也更加舒适。另外,为了在空间布局中更能够凸显出绿色建筑的特点和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尽量多的去采用环保和自然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竹子等环保材料,使绿色建筑更加环保低碳,使居住着在室内就能感觉到大自然的清爽气息,已达到缓解使用者精神疲劳缓解压力的效果。2.对环境能源的充分利用在绿色建筑中利用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作为部分能源的来源,不仅能够实现降低绿色建筑能耗的目标,有效控制和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还可以有限缓解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实现绿色建筑的低碳环保要求。建筑内的采光也是直接影响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为了增加建筑的透光面积,可以采用玻璃幕墙和落地窗的设计,这样自然光线的照射可以满足绿色建筑内部光线和照明需求,缩短了人工照明的使用时间,降低了绿色建筑中人工照明的强度,达到了降低能耗的要求。同时,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对门窗位置和大小尺寸进行合理设计,可以使室内的空气流通更为顺畅,这样就会减少对空调等装置的使用,在实现自然通风换气的情况下,达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3.加大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还有一些绿色建筑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绿化设计还能够起到舒缓压力,静心凝神的功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对采用的植物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搭配,例如,利用竹子进行绿化,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同时在中国文化中竹子具有高洁的美誉,在享受绿色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着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功能,这也是对人文关怀精神的直接充分的体现。四、在绿色建筑中如何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

在绿色建筑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首先应从思想上根本改变设计观念,设计者在进行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更应关注和尊重使用者的感受。将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贯彻到绿色建筑设计中去,使绿色建筑的各个方面和角度都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第二是将建筑结构与建筑手法进行巧妙的利用,不断的进行绿色建筑的创新,将多种设计技巧进行完美结合,在细节上更加注重设计和规划,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设计想法,最终达到绿色建筑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第三,不断对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快速的提升我国绿色建筑水平,使绿色建筑设计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更能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五、总结对多种手法巧妙结合利用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绿色建筑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实际,更加人性化,能够快速推动和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09-04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绿色工作

绿色工作倡议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以及国际工会联盟(ITUC)于2007年联合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2008年,国际雇主组织(IOE)加入了该倡议。在UNEP、ILO、ITUC和IOE联合发表的《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报告中将绿色工作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等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

绿色工作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六类经济部门,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它们通过推行高效节能策略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无碳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或避免所有形式的废物和污染,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其中建筑内以及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是最有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带来就业机会的领域之一,在未来将会创造出大量的直接与间接性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与中国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绿领”人才

“绿领”(Green Collar)一词最早由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在197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事实证明,过去30多年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为之服务的“绿领”阶层日益走俏。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绿领”人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绿色工作中,绿色工作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技能“绿领”人才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工作。其中,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建筑成为加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推进绿色工作进程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绿色建筑领域“绿领”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绿色工作倡议与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程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类。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课程保障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文化基础课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

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包括通用技能与特殊技能,其中通用技能培养应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来完成。通用技能一般包括良好的沟通、交流、管理技能与水平,对相关环境立法、环保材料的深度了解、具有提高一定资源利用率的能力等。因此,要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融入绿色元素。如法律基础课程不仅要包含所有公民应了解的法律基础,还应包含政府制定的主要环境法律、方案、规划,如《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英语课程不仅要包含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内容,还应融入并加大对绿色工作、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绿色经济等英文材料的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范围绿色工作的进展状况,并为以后获得国外绿色工作方面的一手资料提供方便与可能。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特殊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与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等。建筑业存在着巨大绿色潜能,包括节能的照明设备、家电和办公设备、太阳能加热和冷却及太阳能集热板、建筑物改造、绿色建筑(节能窗户、隔离设施、建筑材料、暖气、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被动式太阳能房屋以及零排放建筑物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中添加新建筑材料、技术、能源效率等内容,保障学生绿色建筑领域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新材料知识、能源效率技术解决、跨部门能源问题的认识、了解其他与建筑装修有关的职业等。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课程,如“国内外绿色建筑概览”、“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中国绿色建筑案例剖析”等。

(三)专业实践课

技能差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巴西的生物能源产业,孟加拉、德国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产业,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非的建筑行业,技能差距都有所体现。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还不清楚哪些材料、什么样的设计和建筑技术可以用于低能耗建筑,因此也就无法将其应用到他们的项目中去。

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学生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土建实训、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

为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以及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顺利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增设一些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实践课,如带领学生参观国内一些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并尽可能参与一些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了解其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设备的安装、太阳能的利用等。

实训基地保障机制

实训基地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养成相应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节能材料试验室、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施工技术中心等。其中,在绿色工作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应加大绿色节能材料试验室与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率。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了解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节能材料,促进其绿色建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此外,高职院校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对校内实训基地及时进行维护与更新。

(二)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是不能完成的,还要得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联合建筑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保证一定数量的建筑建设单位供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后建筑都将会朝着绿色建筑发展,应保证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等融入到建筑产品的过程与方法、绿色建筑特征、绿色建筑效益、绿色维修、低碳节能、绿色品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等,保障“绿领”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师资保障机制

高职课程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保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保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合理与否对顺利实现“绿领”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影响。

(一)“双师型”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与维持与专业规模比例相协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要满足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意不定时地派送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引进企事业内部理论知识扎实、高技术技能人员充当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绿色工作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仅仅具有以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应加强对绿色经济、绿色工作理念的认识,不断学习与了解可再生资源、绿色节能材料,并要知道该如何运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了解并会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功能、绿色建筑的LEED评价标准、太阳能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

(二)兼职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绿领”人才的培养仅仅靠高职院校远远不够,还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发展绿色就业必须在政府、雇主和职工之间达成共识。雇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要尽可能将绿色就业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突出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就业发展。企业雇主在促进自身企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绿领”人才的责任。企业可以派送部分了解绿色工作理念并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掌握绿色生产的新技能、新方法,提高学生节约资源的能力、运用绿色工作理念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可以从当地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评价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合格与否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进行判断与保障。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加强学生对自身阶段性学习的清楚认识,并不断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形成性评价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在学校内对绿色工作理念的了解、运用,对相关节能材料与技术的掌握程度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学生在单位的实践情况,判断其对绿色工作理念的态度以及对具体节能减排技术技能的运用水平给予过程性的评价。比如,要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否有环保意识与态度、是否对绿色建筑的特点与评价标准有应有的认识、能否合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有无明显进步与退步等方面进行判断与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整体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能够判断学生在一段学习后达到预期教学与培养目标的程度,包括学期末的各种考试、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等。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学期都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常用建筑材料性能的检验和评定能力、土建施工图基本绘制能力、土建施工图识读及翻样能力、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绘图员资格证书、土木工程工种中级工等证书中的两种。

如今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绿色工作的重要性,并创造出许多绿色工作,或加强对传统工作的改造,使之符合绿色工作的要求。对此,开展绿色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和绿色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应逐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发绿色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劳动者参加绿色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绿色工作中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应的绿色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绿领”人才评估考核标准,对学生绿色技能进行鉴定与考核。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出台绿色施工员、绿色建筑评审员、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员等证书。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reen Jobs:Towards decent work in a sustainable,low-carbon world[R].2008:5-19.

[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Skills for Green Jobs:A Global View[R].2011:118-121.

[3]刘晓.低碳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J].职教通讯,2011(5):31.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篇(10)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从提出到形成体系不停在变革,甚至许多房开商为提高房价包装出许多莫需有的模糊性概念掺杂其中,绿色建筑的核心并不是狭义上的建筑高新技术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在建筑内部外部种植更多的绿化植被,形成视觉上的“绿色建筑”。现如今很多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提升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这里不仅要全面深化落实绿色建筑理念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设计及施工引导及指明行业标准,也需要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保证绿色建筑发展有充足动力。

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在2019年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下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是在建筑使用中不断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下创造出更为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不仅强调生产建设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强调建筑使用中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更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建筑的绿色环保和节能,是贯穿于建筑建设始终的,建设绿色建筑,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内容。

2绿色生态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原则

2.1坚持节能低耗原则

绿色建筑理念下,要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应该要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做为设计的主要原则,将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健康高效生活需求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在建筑设计中,要确保建筑使用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最好可以实现循环利用,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再生以及可降解能源应用,但不能为建筑节能牺牲居住者舒适度以及降低生活效率。在进行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不是简单强调环境层面或是建筑肌理的绿色种植,而是能够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长远的发展需要,能够确保建筑绿色性能的实现。生态宜居住宅设计要兼顾成本,但是也要考虑后期的效益,例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合理规划人行车行流线,配备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降低居住者的出行成本,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在住宅建筑单体设计中,还应该做到对于区域的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保证建筑充足的日照和自然通风,降低人们电器照明和空调设备的使用需求,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能、太阳能、种植屋面隔热等技术减少建筑使用中对于电能的消耗;在建设材料中,通过使用更多的装修集成构件和建筑装配式构件,降低非标准件材料生产过程中过多的能耗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和可持续性;在建设的成本中,选择使用更多绿色建材可能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后期所能够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却是长远的,需要国家标准的统一指导和相关机构的督促实施,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2.2坚持健康舒适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住宅设计中,要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必须要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室外休憩游走的小区环境,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感觉到舒适、放松,修正生活方式,构建健康生态的居住理念。要实现住宅的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良好的视觉、声音环境、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采光等,这些对于提升居住的舒适感至关重要。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增加居住空间及小区景观绿化设计,能够带给居住者美感和舒适感,与此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和中水系统的理念去针对地下室车库顶板及住宅屋面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避免洪涝灾害且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当雨水被集中利用时,可以用于卫生间冲洗以及居住区植被的灌溉,甚至可以通过过滤和净化,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实现城市居住区良性水文循环,增加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有效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改善气温和热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3绿色建筑理念下生态宜居住宅设计对策

3.1深化绿色建筑理念,确保绿色建筑发展增速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下的生态宜居住宅设计目标,必须要做到以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为指引,正确指导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深化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绿色建筑发展到必要性,积极提升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转变,这对于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3.2明确建设目标,落实政策支持

当前,各地要认识到,绿色建筑在生态宜居住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好规划引领,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宜居小区的推广和试点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生态宜居小区标准。并在设计方案、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中严格把关。做到明确目标,建立年度城市绿色建筑规划,例如,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50%以上;实现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达到50%以上。以此为目标,根据相关部门的职责,将有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级相关部门,并明确责任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压实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防止推诿扯皮。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在安排建设用地、招商引资政策、容积率差别核算、贷款融资、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先保障绿色建筑产业的有关项目。真正将绿色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建筑设计工作来开展,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

3.3注重建筑节能设计软件运用,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目标

上一篇: 乡村振兴案例 下一篇: 法律的含义与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