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9 16:22:20

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培养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13-01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道计算题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能力培养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计算能力培养篇(3)

1.1 学生对待计算的不良原因。

影响学生计算错误(或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长期以来,经过本人的观察与研究,这种不良心态有两种:一是畏惧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无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二是轻视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等不良倾向。从而困惑所有的人: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却往往出错,错的一塌糊涂。

1.2 知识技能不熟练。

一是对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解不充分,掌握不牢固。二是口算能力不过关,造成计算失误。

1.3 具有不良的计算习惯。一是计算后不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二是计算书写马虎潦草;三是不愿意动笔演算,一看就算,想想就写。很多学生不用演草纸,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对计算不重视。造成计算失误。

2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对症下药)

2.1 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的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内容包括本册的和以前学过的基本的口算内容。让孩子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值得强调的是要区分易错、易混淆的口算题目。如“24*5”与“25*4”或“125*8”与“125*4”等。

2.2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循序渐进)

3.1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五查,即先看清体重的数字和符号,然后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再想怎样算简便,寻求简捷的方法。而后动笔计算,最后要自我检查,做到殊途同归,力求追确无误。

3.2 培养认真演题的习惯。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耐心,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试题也要谨慎。题量再大,时间再紧也要沉着。演题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即使在草纸上计算也要求写清楚,方便检验。

3.3 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要耐心细致的检验。

3.4 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以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计算能力培养篇(4)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计算能力培养篇(5)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把好口算关

著名数学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它同音乐的“乐感”、美术的“美感”一样,学数学就得有“数感”。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2、强化口算。

口算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无论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都离不开口算。如:360÷18=360÷9÷2=40÷2=20,在这个简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三项口算。又如:计算5764+3821的和,要用到4项加法口算,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都可导致全盘出错。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从强化口算能力抓起,把口算训练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我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利用3-5分钟时间训练口算。在教学中,我每天在课堂上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视算或听算,或在作业中抄一、两道脱式计算题,每天批阅并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记忆一些常用数据和巧算方法。像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1-20的平方数等,都要求学生熟记,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经常教学生一些巧算的方法,也可使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如:一个数与“11”相乘,“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一个数与5、25、125相乘,都可以运用巧算方法:

24×5=24÷2×10

324×25=324÷4×100

409×125=408×125+125=408÷8×1000+125

还有一些除法试商法:差数试商法、同头无除商八九法(当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俗称“同头”,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且除数与被除数次高位上的数的差不超过最高位时,可直接用八与九试商)、中数试商法、折半试商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快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要使其明确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正确,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讲错以后就很难改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备课,选择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明确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有能力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没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只用一种即可。提倡算法多样化,也要注意方法的优化,对于学生想出的每一种正确方法都给予肯定,说服学生放弃自己的落后繁琐观点,去遵循优秀、简洁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特别要对中、高年级提出的每一种算法,可让其自己说明算理,以防止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重视估算,教给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没有必要得到精确计算结果或判断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如一个房间的大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某楼房的高度、有经验有渔民判断某片水域里鱼的数量等。因此,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而且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加强估算,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促进数感的培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性地贯穿一些估算的技巧和方法:

1、近似估算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以便口算为宜。估算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估算结果也不一定一样,因此,允许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之间有一定范围的误差,正负误差均可。如:

783+945≈800+900=1700

3927÷35≈4000÷40=1000

2、联系实际估算法。如计算人数、租车数量、铺地买砖等,都必须是整数,且得采用“进一法”;用铁皮做铁盒,铁盒必须是整数,且得使用“去尾法”。

除了课堂上传授方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中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计算则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手段。

1、呈现方式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36×4时,我以如下方式导入:一件上衣36元钱,买4件这样的上衣需要多少钱?这种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方法,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2、日常生活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街购买衣物,大约需要带多少钱,需要估算;准备购买多少件物品,也需要统计和计算,所以,要教育学生留意身边数学。在随家长买菜时,要特别留心售货员是如何快速算出结果的。同时,也要用所学过的估算、巧算等方法帮着大人算一算,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着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用心,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1、规范书写。由于书写不规范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由于把“5”连笔写,计算下一步时就误看成了“8”;把“7”潦草地写成了“1”,而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计算能力培养篇(6)

准确快速计算的意义

现实的需要

现在的中考高考都有明确地规定,考试中不许使用计算器,所以解题中的计算环节必须靠人力完成,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摆脱对计算器的依赖,就像一个孩子在学习走路时最后对搀扶物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独立行走,相反地,如果因为计算能力不过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计算环节出错,就会全盘皆输。

能力形成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的事情是没有实效的,有人说过,要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到现场去。同样的道理,学习过程中的计算,一方面是解决短期的考试的需要,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动手、动脑、实践,养成一种做事严谨、周密、准确的习惯,从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也是这样,它只是我们学习的一种载体,培养的是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凡是计算能力好、准确性高的同学,无论做什么事都比较严谨,这是以后做好任何工作的必备素质。相反,一个在计算中漏洞百出、考虑问题不周全的同学,在做事中也常是顾此失彼的。所以,对于数学中的计算能力,不能单纯的只看成是一种计算的功夫,它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如何培养运算能力

既然知道了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好的运算能力就要引起重视,用心养成。总结在平时从教中的经验,一般来说,需要经过这样三个阶段。

慢中求准

开始用某种方法或公式计算时,要慢一些,先理解透彻原理或方法,力求正确,然后再加快速度,最好是限时练习。如果说方法是错的,做的越多,反而强化了错误的想法,想改都困难。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学,到了初三了,对于去绝对值的方法理解还一直是错误的,比如,计算,他也知道-2是一个负数,求它的绝对值后,应该得到一个正数,他一直以为只要把式子中的减号变成加号就行了,他做的结果一直是+2,所以只要遇到这样的题目他的结果一定是错的,因为他在认识上始终是错的,我帮他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后他才恍然大悟。所以,初学一个内容时,不能急于求快,一定要保证方法无误,过程合理,结果正确。

2.快中求效

考试中我们要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分数,所以计算效率就尤为重要,速度快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全卷和检查已做的题目。在每次的考试中都会有同学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有些会做的题目也没来得及写,究其原因还是速度慢。只有计算的流畅才能保证思路的流畅,进而才能高效完成考试,所以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快速完成,对全局的取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物理、化学都是一个优势。

计算能力培养篇(7)

为了能够紧随社会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便捷,初中计算机课程必须得到教育界及社会大众的重视。而计算机的普及化也必然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必须品,也成为每个人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也因此,一定要让初中生重视起在初中阶段可以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对此培养出足够的兴趣。

1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1.1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若想高效准确的来教授学生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一个专业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而就目前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情况来看,是没有达到专业要求的:①各校出现计算机课程非计算机专业老师上课的现象,也就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职或带课。从而导致计算机知识传授内容空虚,不够精准。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但是教师并没有实时的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信息,所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对计算机知识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③由于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从业者的年龄都比较年轻,他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无法完全准确的表达出知识的精髓。

1.2计算机课程未得到有效开展:

在中国式教育的熏陶下,大部分的学校与家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中考上。从而导致了计算机课程没有真正的被重视起来。计算机课程不是被其它文化课代替,就是被草草掠过,并没有被真正的落到实处。或是教师并不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去摸索,由于对计算机知识的一知半解,使许多学生逐渐对计算机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计算机技术有着其特殊性,发展的速度与理念更新之快不是我们所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无法完全的跟着技术发展速度也是常见现象,并且,由于知识内容的滞后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局限与固定,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传授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老旧,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教学精髓所在,也没有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无法完全吸收,并对计算机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2加强初中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对策

2.1情境主题教学:

如今的初中计算机课程还没有完全得到家长与学校的重视,所以,计算机课程应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特性就被忽略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理念来为计算机课程进行备课。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上机操作,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们动手操作上,并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情境。比如:选定一节课程,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相关,设定出一个特有的情节,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设定来完成课业要求。假设自己是公司高层,要求学生们以员工的身份通过PPT的形式做一些产品或是述职报告。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们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再比如:在学习Excel、Word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们假设自己是员工,需要完成老板交待的各种报表。报表内容与数据由学生们自己去设定,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巩固了要掌握的知识,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2.2改变教学模式: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教师都是做为主导存在于课堂上的。而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更是以理论为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的知识吸收能力不强,听课兴趣不大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计算机课堂效果不佳。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做为课堂主体,站在他们的思维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综合他们的兴趣与实际水平来进行课程准备,将计算机实际操作真正的做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执行。初中学生有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与色彩鲜明的东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来制定一些课堂计划。比如在学习Photoshop时,可以用学生们的照片来进行讲解,去修他们自己的照片时可以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在练习时让他们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修饰,出现问题及想法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让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2.3课后自学操作练习:

计算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与学生们的沟通也是有限的,所以,学生们的课后练习与自学也是能力培养的关键。要让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自己研究或是与同学们一起研究完成课业要求。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是与教师、同学们进行讨论,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样,课堂与课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的知识吸收的更快,掌握的更加扎实。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业选择,在学生们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稍稍的加一点难度,即不太难又不会太简单,学生们在完成课业时,通过思考就可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因内容太难给学生们带来挫败感,使他们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又不会因为内容太简单而对计算机学习失去重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谈谈他们自学的内容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趣事,或是将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总之,初中计算机必须得到学校与家长的足够重视,要改变老旧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通过不断的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来保证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实现初中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计算能力培养篇(8)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8-02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数学是一门要求精准的计算和缜密的思维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标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分层要求。众所周知,计算是较枯燥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现就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归纳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以资同行参考。

一、严格要求,方法得当

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是计算教学的重要训练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在此时养成,为了培养精准的计算能力,我们必须把好计算教学这一关。保证计算的正确是核心。为了追求正确的结果,我们要选取最恰当的方法。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各种不同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还可以用珠心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色,再做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其中最简便最有把握取得正确结果的方法。又如,在三四个数的连加计算中,关键是先凑整十整百,如果不会凑整而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正确率会大打折扣。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也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明白算理,重在理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算理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解中要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真正让学生从举例中慢慢理解算理,再去形成法则指导计算。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将知识学透,再计算起来就不容易出错了。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一步步去理解。

1.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字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2.化整体为部分:先求一部分,再求一部分,最后相加。

3.从具体中得出规律,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来进行,先乘后加。

这样,就将抽象的算法变得层次清楚,步骤分明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做起计算题来准确性就有了保障。

三、训练关键,培养思维

1.说——培养逻辑思维。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说得顺序清楚,步骤齐全,这一过程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出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不必让他板演,如果学生能口述清楚运算的过程,就能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

2.看——培养形象思维。教师在讲解抽象算理时,可以先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的事物,在老师的讲解下引发思维,看,是认识的第一步。先看后想,既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如,学法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们亲眼看到一堆桃子共有多少,被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少。

3.做——培养创新思维。数学的计算题往往并非只有一条道路,让学生自己亲自做一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很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思路,是繁是简,大家做出来比比看,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最简洁最实用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是四边相加,也可以是邻边相加后乘2,哪种更易算得准确,学生们一下就能选出。

4.估——培养直觉思维。时间有限时,我们往往会用到粗估法来验算。不用动笔,仅凭眼看心算,我们就会对结论有个大致的认识。例如检查498×9时,可以采用500×9=4500来粗估,当算出来的值比4500稍小一点时就差不多算是做对了。这样的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也很有用处。

四、端正态度,培养习惯

学生对于计算题的重视往往不够,甚至认为算错数又不是不会,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学习态度是错误的。精准的计算是数学中不可小觑的一环,计算也是一门科学,容不得一丝马虎。要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养成一系列的良好的习惯。

1.核对:抄题后,要先与原题核对一遍,避免漏抄和错抄。

2.明确:一要明确运算的内容;二要明确运算的顺序;三要明确计算的方法。

3.计算:按做题的程序,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仔细计算。

4.书写:格式要正确,书写要清楚。

5.验算:掌握好验算的方法;把验算作为计算严格执行。

五、加强训练,多练巧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谓任重而道远,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勤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如何做到熟呢,必须要勤练。多练产生智慧,勤练增长学问。在做题时,虽是一种类型的计算题,有时也会是稍有变化的,没有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只有多练勤练,见多识广,下手熟练,才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

计算能力培养篇(9)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错误原因多数都是缺乏严格的训练和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习惯。有些学生书写潦草,在没有仔细看清题时,就急着计算。如5看成了8、0看成了6,小数点的位置没有记准确,这都是没有准确审题和马虎所致,是整个数学题计算错误的根源。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规范的书写习惯,如列竖式计算时,数字间要有一定的空间、数位要对齐等,使其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算后的检查不仅能够保障计算的准确率,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提高。一般的小学生做过题之后不习惯再检查,错误率就会相对的多一些。教师要教给学生自查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自查的好习惯,也可以在适宜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且能够积极进行改正的学生现身说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认真检查是做错题后最好的弥补方法,自觉地养成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计算能力培养篇(10)

1.用操作帮助学生感知

如教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① 9和几凑满10? 1从哪里来?怎样摆? 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 ②3和几凑满10? 7从哪里来?怎样摆?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以上两种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既强化了学生对“凑10”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进行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做到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脱口而出。实践操作要做到目标明确:动手操作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操作、突出什么重点、解决什么难点、需要建立什么认知结构,等等,都要心中有数。

2.用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计数器、数位桶、方格图、数位顺序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生活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知道这个大小和现实中的多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数感很重要的本质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就通过方格模型的演示,让学生体会: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十、百、千、万”的印象,同时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满十进一”,对于学生理解基数单位和位值制是有很大好处的。

二、在口算中勾出计算之纬

1.保证口算训练时间

教师在授课之前,争取每天坚持三分钟的口算训练。这样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用零碎时间进行强化性的口算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间隔一段时间,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其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注重口算训练形式

口算题选择的都是一些学生易错题,如2.4×5; 0.3×0.3; 1÷5; 1.25×0.8; 2.01+0.9。对比练:3.8×0.1; 3.8÷0.1; 2.2÷0.5; 2.2×0.5 。针对学生在本单元中错误率极高的题目,可收集起来重复练。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做到认真、仔细、迅速。

3.关注口算训练过程

要注重学生说出算法,不仅关注口算结果还要重视口算过程。千万别把口算不过关当成只是粗心,一笑而过。往往口算错误可以暴露出许多的数学问题。比如,乘法口诀不过关,计算法则不熟练,等等。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训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三、在笔算中描出计算之经

1.通过直观操作感悟算理算法

直观教学可使计算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比如,教学“36+87”时,先让学生摆小棒,很快得出结论3捆加8捆是11捆,6+7是1捆零3根,1捆零3根和11捆合在一起共123根。再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竖式,讨论得出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算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演变过程,使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通过直观操作,突出了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过程,从而理解“数位要对齐”的道理。让学生玩套圈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计算……这些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计算,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计算,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通过讨论交流辨析算理算法

学生交流的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思想交融的环节。在讨论中,学生讲“理”,说“法”,从而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探索各种计算方法。如探讨189+394的算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估算:189≈200;394≈

400;189+394≈600(棵)。

(2)口算:100+300=400 ;80+

90=170;9+4=13;170+13=183;183+

400=583(棵)。

(3)笔算:189+394=583(棵)。

上一篇: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 下一篇: 建筑给排水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