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7 16:06:4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专业教师能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之,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88-0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ト欢,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ハ钟懈咝5慕逃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ヒ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ジ叩仍盒SΣ扇∮行Т胧┤米ㄒ到淌δ芄徊斡胙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ゼ忧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ヒ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プ苤,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おげ慰嘉南祝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3)

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端正态度,明确方向,启迪学生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大学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仅仅对课程的理论内容、实验和课程设计提出要求。在往年的课程教学当中,我们虽然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没有真正贯穿于教学当中。高校道德教育在改革开放后面临困难,很多学生内心空虚,没有精神追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他们认为成功的标准不是赚钱就是做官,再加上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严重地削弱了德育的教育效果。强调素质教育在我国只是刚刚重新开始,不能放松,特别是在理工院校,很多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文化素质素养都是比较差的。他们知识单一,文化底蕴薄弱,文史知识缺乏。个别学生甚至还缺少社会公德,缺乏健全的人格。这种现象反映了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断层以及巨大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备受青睐,而人文教育却备受冷落。大学培养出了很多技术型人才,却缺乏综合素质高的通才。由于社会所需要的大量人才同经济效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量的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跟工业技术以及工商业管理有关的科学知识。这往往导致物质利益是很多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慢慢地就形成了忽视人文素质而重功利的思考模式了。正因为存在着种种的不足,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作为专业课授课教师,要寓教于学,不仅要注重丰富自身的文化专业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中,为了生动解释课程内容,或是调节课堂气氛,要用实际的例子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唯有在个人思想品德、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态度上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到以理服人、躬身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精神道德品质,在名利等各类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第二,从点到面,点面结合,多引用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多用身边鲜活的例子来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家庭是构成国家及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对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爱国必先爱家。且家庭的例子为学生所熟悉,也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例子,向学生展示勇于担当和乐于奉献的生活态度。

第三,避免教条主义,要针对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学生对条条框框的教育很难接受,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根据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个性素养等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平和耐心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尽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适当地给出正确的评论和引导,避免学生走入误区。

第四,利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帮助和引导。学生现在都比较喜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如QQ群就是一个流行于学生中的主要交流方式。作为专业课教师,加入学生的QQ群,有利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指正,更能理解教师的想法和良苦用心。通过QQ群中的交流,教师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交流中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听音乐、玩游戏,开小差,聊天的现象少了,积极发言的多了,乐于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把教师当做朋友;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有的放弃了暑假的休闲时光,利用假期努力学习、积极备战,为当年的考研积极准备;部分谈恋爱的学生也能够正确地对待感情和学业,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部分迷恋游戏、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当然,新方法也常伴有各种无法预见的不足与缺点,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逐个改正,做出适当的调整。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4)

近几年,我国在网络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步伐十分迅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信息时代的时代要求,使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信息人才的培养,80%来源于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否成人、成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对信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信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类专业学生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开发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等基本知识。

当代信息类专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毕业论文在他们逐渐成人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络发展异常迅速,他们利用已懂的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知识,自己完全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社会的更多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特点,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见多识广,他们有思想、有理想,他们开放、张扬,对人生价值、科研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占全国大学生总数1/3的信息类大学生已成为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品德的端正与否,将对国家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理想信念缺失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隐蔽形式出现;并且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使他们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丧失、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

3.民主法制观念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强,但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存在;与此同时,信息类专业学生不断地充实到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不愿意在专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好高骛远,随意跳槽,部分学生做事不顾他人甚至损害他人或单位的利益等问题,相应地也出现了计算机人员、信息人员道德的失范、犯罪问题,比如,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窃取情报、传播病毒、黄色垃圾、进行诈骗、走私贩毒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

4.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假设下,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标使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其直接结果便是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变得理所当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诚信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完全不重要,因为他们不用对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各级诚信教育的滞后,导致这些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失衡。

二、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研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地位。硕士论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丧失,同时又出现了信息超载和逆向选择的新问题。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主要是建设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构筑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育对象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1.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建设

所谓实施主体,也就是指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行政和党务管理人员等。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实施主体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者所给予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让学生终身受益。实施主体将应该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网络知识)是提高他们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

2.注重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和方向,他们常常来不及进行理性地思考、判断就匆忙进行选择、接受多元信息文化,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引导他们自主判断和选择,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他们在比较、判断、选择中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去伪存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专业教师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专业教师更是大学生在大学关键阶段职业道德的领航员,肩负着成才、成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课堂教学合情合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疑释惑,这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有关信息网络道德的知识,介绍相关法规和基本信息网络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为其学习和就业服务。

4.突出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针对信息类学生的教育特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学习,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医学论文 建成一个旗帜鲜明、内容丰富、技能完备、结构合理、科学管理、实用性强的网络群体,如建立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和网页,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政治、生活等相关的版块,开辟网上辅导员专栏,并能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使之深入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寝室到教室的每一个教育环节。通过这个虚拟服务载体,实现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

5.明确诚信意义,引导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诚信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道德规范是当前要做的工作,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审查、监管保护等引导学生做到真诚守信、履行责任、遵纪守法,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

6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防范和监管,完善信息网络法规。净化信息渠道和环境

网络作为信息类大学生接受信息最多的一个渠道,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职称论文重视技术的研发,完善技术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身份识别、网上监控、安全审计等技术。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对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直接诱因等信息要及时排查清除和取缔,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要及时警告和制止,同时也要系统的、明晰的、集中的出台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惩治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让网络成为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5)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的逐年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表现在在校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学生思想浮动大,功利性强。对此,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及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分析,寻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1.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薄弱。由于专业的特点,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在重大问题上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他们受自身的资历、学识水平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世界观尚未成熟,对理论的深层次内涵把握尚浅,政治理论水平薄弱,理想与信念摇摆不定。

2.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受专业的影响,具有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由于受本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认识比较模糊,在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

3.主体意识强,好冲动,具有相当的功利性。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中,体育专业学生主体意识突出,争强好胜。同时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行为。

4.学习生活压力大,抗压能力弱。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我国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太多数独生子女无法面对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学生在受到挫折时的抗挫能力极弱。

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们从政治高于一切的极端走向了经济高于一切的极端,拜金主义盛行,个人利益至上,享乐思想膨胀,这些社会现象也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们,导致他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

2.主客体制约因素的影响。首先,有相当部分的思想教育者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还缺乏自豪感,存在职业角色自我认同上的障碍;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不到位,或缺乏自觉强烈的“入主”意识。其次,存在受教育者的“予存的经验认识背景”的障碍。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以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道德经验储存,在面对新的德育内容的时候,他们往往将它与自己原有的经验认识、与自己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与社会环境及教育者的实际行为反复参照,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存在受教育者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被动地位的不满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总是先采取主动的行动,提出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进行教育引导。而受教育者往往是处于从动的地位,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加之客观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由于实践经历和知识水平差异,造成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上的分歧和差异。因此,受教育者难免产生被动、消极的心理情绪。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改变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已经改变了,可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是没有多少改进,基本上还是理论灌输为主。政治辅导员则陷入日常琐事而不能自拔,第二课堂的教育覆盖面又是有限的。所以,整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一般来说,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性与实践性。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始终与该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生密切联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是受教育的主体,相对而言,校园文化作为客体存在,它随时都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作用,这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此外,学生时期是人生“好动”的阶段,亲身体验的欲望强烈。在校园活动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为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价值,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精神。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能力,这种实践性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达到全面教育发展的目的。

2.时代性与特殊性。文化是时代的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新时代的校园文化,总是对前一时代文化的继承、批判和超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具有校园性,才是校园文化特殊性的核心所在,它对于社会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校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另外,它又是多元性的,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校园行为构成的制度文化,等等。校园文化又是弥散性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成,使它所包括的内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当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3.创造性与辐射性。创造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没有创造便没有校园文化的生长和发展。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传播媒介比较完备,文化层次普遍较高,他们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表现出明显的关注,并创造出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在创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了文化意识,而且为师生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创造性将社会文化中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传授,学校机制的约束,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自己创造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示范和“导航”作用,为社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推进社会文化的进步。

四、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校园文化,既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始终与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教育资源。

1.强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不是无目的的文化,它处处渗透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发挥着定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力量。

2.突出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环境。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指导学生提高治学、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能对生活于其中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是综合的,即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都有熏陶作用。校园的建筑、布局和绿化、楼房内外的装饰、教室宿舍的管理状况等,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类型的学术理论探索、广博的知识介绍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对所有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智慧才华、情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和陶冶作用,能有效地促进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

4.利用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育创造力。校园文化活动多数是学生自己组织的,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培育自信心和创造力效果显著。校园文化活动,能使许多学生从中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成为充满进取激情的生活中的强者。同时,多方面的文化实践活动尝试,也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5.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功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消除精神疲劳和陶冶心性等娱乐调节功能。体育专业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生命力旺盛时期,对文化娱乐的需要强烈。丰富多彩、高雅优美的校园文化活动,正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好精神食粮。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具有以美育人、乐以醒人、乐以导德和乐以开智的作用,大大有助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载体,依托这个载体,学校德育能够更加实实在在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德育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大学校园文化,还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学校德育可以更加符合发展的教育规律,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功效。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C].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0.

[4]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朱兴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6]王克,谢冠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校校园文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6)

关键词:体育专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难点 切入点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有着更为明显的特点,他们头脑灵活,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却缺乏自主钻研的精神,所以在文化课基础方面较为薄弱;他们性格大多外向、率直,广泛的结交朋友,而且为人处世往往是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他们常常处在竞技的状态下充满活力,但是他们在自我约束能力方面却较为薄弱,容易冲动,而且法律观念不强,爱好打抱不平却不会选择正确的方法,经常由于打架斗殴而影响了社会对他们这一群体的认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使得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面临重重的困难。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1.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同的民族、文化已经社会体制对当前的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冲击,由于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现象客观的认识,在辨别能力方面不强,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而造成自身价值观的扭曲。

2.教育因素的影响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上有着 一定的束缚性。为了考取体育专业,需要更多的时间训练,这必然会造成文化课基础的薄弱,而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显然也是无法有效的应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形式。

3.个人因素的影响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在文化基础课方面较为薄弱,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尚且如此,对思想政治类书籍的学习也就更加无从谈起,甚至有很多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之甚少,认为这类书籍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思想政治认识上滞后,迫切需要学生们在学习与求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读书习惯。另外,体育类大学生在教育与体育改革大潮中,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未来就业问题。而用人单位却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视,这也造成了大学生为了培养专业技能而忽略了个人修养的塑造,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更加艰难。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通过上述难点问题的分析,我们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难点的主要源头可以认为是社会因素,但是个人因素才是更为直接和根本的问题所在。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只要有效的把握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1.个人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切入点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承担着学生这一角色,同时也应当强化他们自身的社会角色意识,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应当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将个人的学习目标与社会角色紧密的相连。与此同时,明确新时期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素质要求,自觉的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方向出发,意识到自己还存在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并且努力的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2.学校教育是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首先,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转变,以此来满足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的大学生们思想活跃,而且热衷于时代的热点问题与现实社会的突出矛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着眼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明确阐述的同时,将其赋予更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能够将学生热衷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树立更高的思想政治需要。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细想政治教育需要。当前,大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树立,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学校要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要求以规范和制度的方式进行制定,使学生在学校校规校纪的约束中,自觉养成履行道德规范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且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最后,要树立崇高的人格形象,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教育实践证明,能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莫过于言传身教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导学生,坚固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结束语

对于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分析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点问题出发,有效的探寻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蒙军,王成科,宋晓宇,黄梅.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01)

[2]刘英杰,孙永泰.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J].体育科学研究,2009(0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7)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沿海水产行业也提出了新的机遇。然而,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水产行业工作条件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培养水产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水产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专业为例,探求新时期水产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以期更好地培养高水平水产类专业人才。

一、寓水产类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人格,逐渐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格。在进行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全面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而这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也需不断充实到大学教育中,使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然而,普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完全适应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农业相关专业。水产类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环,其更具地域性、特殊性,其本质上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从现阶段的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诚然,这也是由于专业固有特点导致,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远低于其他专业,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两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例,81%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并且畜牧对口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对水产方面知之甚少,客观上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不积极,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从招生的生源来看,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在入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异,其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而水产类专业在社会外界看来并非优势学科,其未来就业方向也并非理想,无疑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加深专业认知的基础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新生的专业适应性

从渤海校区目前的实践来看,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都会广泛开展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介绍水产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在新生入学前,选拔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在对水产类两个专业的观测中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实践中,其专业思想教育仅在入学时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普遍化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仍不稳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适应期较长,可见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力度较弱。为尽快推进学生适应大学专业教育,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必然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其专业适应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水产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应了解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情r,特别是在教学安排中,新生较少接触专业课教师,对所学专业不能形成宏观认识。这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明确本专业课程安排、实习情况及未来就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深切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各方困境。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水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结合水产类相关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专业学生实际需要,使得教学更有导向性。

(二)优化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同辈归属,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寄期望于较强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其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同辈心理辅导在推进新生适应性工作成效显著,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同辈的影响之大,其消极思想必然会阻碍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必然将水产类专业思想融入到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选择成绩优秀、专业认同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在系统培训中,着重加深专业思想再教育,使其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客观地向新生传达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推进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

水产类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适应力较差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这是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一直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大众对水产类专业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这也就致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本专业发展状态,而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弥补这片空白,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水产特色和海洋特色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中也拓宽自身思想认识,使其在专业教育中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水产类专业的发展,到达观念与专业学习的高度统一。

三、“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

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水产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阶段专业培养模式来看,水产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为期至少四个月的生产实习,这也是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个阶段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在面临相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条件和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也呈现出较大的思想波动,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一)提前做好实习前期思想动员

以往专业实习动员工作大多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主要向学生阐明生产实习的学习作用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传达相应的经验教训,然而其实习动员也仅仅在实习前期进行,并未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调试。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结合水产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道德,并结合行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水产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帮助学生结合就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明确要想成为水产类专业优秀人才,必然要从基层做起,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岗位实习前,尽快树立其职业观。

(二)校企联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学生正式进入实习岗位后,其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方式,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指导学生学会“干中学”,在实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勤奋钻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保障安全生产学习。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建立实习学生网络阵地小组,提早发现学生思想波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其克服心理困难,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借助实习企业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再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岗位实习。

四、结论

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工作,寓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新生专业适应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水产类专业理论和实践中,能够极大推进学生实现角色转化,更好成为顺应时展的水产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8)

[作者简介]陈克文(1976-),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十一五”课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C06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54-02

高校专业文化是抽象而又复杂的综合体,是高校专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高校,专业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资源和对象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洞察时代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新特点,树立“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才能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青年大学生走在时代进步的最前列。

一、专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高校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专业性与实践性结合。专业性与实践性是高校专业文化的本质特性,高校所设置的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伴随着专业建设的成长需经历启蒙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特色阶段。在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实践环节是特色专业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因此,坚持专业性与实践性结合才能实现大学生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第二,坚持先进性与多元性共存。高校专业文化的先进性在思想上体现为以先进的专业理论为指导,其内容上表现为促进社会职业文化的发展,同时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高校多元性文化与先进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坚持专业文化的先进性与多元性共存,凸显主导文化的地位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最大正效应。

第三,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包容性理念是对和谐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升华,是指引专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引导性理念。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大学生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与“求同存异、互惠共赢”思想不谋而合;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充满了人文关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对“和谐社会”理念范畴的延伸。

2.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是认同的高级阶段。它凝聚着全体专业人的智慧,其核心是对专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专业文化不断延续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从未知到了解,更加清楚专业学习的方式、特点并加以适应,形成职业理想,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与专业匹配。这种专业匹配性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归属,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指导,大学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自觉和知行合一又是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一种行为认同。大学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文化自觉,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对专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知之明”,不带有任何回归和复旧的意思,特别是现代高校教育体制中大学生与专业匹配的特点,要求大学生掌握好所学专业文化知识,体现了“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深化了专业文化的内涵,促进高校专业文化建设,推动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缺位及其影响

1.专业文化自身的劣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缺位。由于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文化认识不到位,在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中缺乏文化基因,考核和评价机制中也没有对专业文化建设作具体要求,各专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互动和系统资源整合,从整个高校环境来说,对专业文化研究的力度不够,导致专业文化建设出现“休克”现象,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械化、灌输化。另外,专业文化品位上存在“滞后”现象,目前,大学专业与行业的脱节,教师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风气淡化,专业建设愿望急功近利,缺乏传统和历史积累,没有艺术思想作指导,更没有建立必要的秩序,这些品位上“滞后”现象都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专业文化自身的优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机遇。有利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碰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冷漠化,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困难。高校专业匹配性显著提升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专业文化作为专业的灵魂,通过专业物质文化陶冶学生,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祖国,培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通过专业精神文化凝聚全体师生,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通过专业制度文化实现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关键就是教育的内容、途径和环境,而特色的专业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强,教育途径科学,文化育人良好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的放矢,教育的内容归根结底是要客体认同并接受,一定要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关心和服务学生。面对目前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和氛围,建设特色专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载体,贴近大学生生活、思想和实际,产生思想的共鸣,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特色专业文化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即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与专业活动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内化”成大学生精神品质,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要求。

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些论断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础,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方法和途径,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的方向。

1.建设专业文化,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大学生的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专业对口”最佳选人方式,更加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反观专业文化建设自身,既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岗位工作的需要。让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专业文化向心力,也反映了专业文化对专业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和渗透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强烈的指向功能和显著的引领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和高校发展的角度,努力建设好专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文化育人,理念铸魂,着眼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求真、务实、创新上下工夫,转变教育方式,建设好专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2.加强专业实践,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把专业实践列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专业实践大纲,合理分配专业实践时间。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短期性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训,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侧重安排长期性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明确自己专业的地位及作用。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阶段,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性的岗位上就业创业见习,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认真组织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践体验取论灌输,在专业实践中注意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专业实践形成的专业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既巩固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3.创新专业活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专业教研室要联合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活动组织优势,精心策划各种显性教育形式的专业活动,例如经济类专业模拟炒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创新设计等,在专业活动中吸引和打动大学生思想和情感,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活动巧妙地融合起来。另外,专业教师要抓住大学生切身需要和兴趣爱好,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专业竞赛活动,例如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通过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平台的锻炼,可以发现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的欲望,唤醒大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同时,加强了各学校同类专业师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特别通过公平竞争取得优异竞赛成绩后,产生一种专业自豪感,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专业价值愿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创新举办相应的专业活动,让学生把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和创新之中,既预防了各类“问题”学生的出现,减轻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压力,又符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是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形式新的方式和手段,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的同时,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9)

近两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不断发展,艺术专业教育更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得到了发展,同时我国的高校艺术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艺术生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有许多文化课程,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却一直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加强艺术生特别是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状况,施行针对性强的措施。

一、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艺术生被高校招收进来,他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会有一些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美术学生专业上的不同,第二个是学生自身方面的不同。这些特点构成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特点。

(1)学生自身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从学业的角度考虑的特点,首先就是美术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艺术特长招生进入学校的,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的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如英语、思想政治等。这些比较薄弱的课程压力较大,再加上专业课程的压力也不小,所以就形成了学业上的双重压力。其次就是美术专业学生的经济压力较大。我国高等院校中,学费较贵的专业之一就是艺术类院校。而且在上大学之前,专业课的学习也必须花费大量的资金。这样,学生在上学时可能还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后就是美术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近些年,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就业形势却没有好转。这样,就造成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会比较困难,再加上美术类大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比较低,这样更是雪上加霜。

(2)学生思想特点。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美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有的缺乏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课的原因,长期都受到艺术的熏陶,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情操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们的思想都比较活跃,能够想常人所不敢想,能够追求比较新鲜的事物,崇尚科学。这些虽能够培养美术学生的个性思想,却也使得他们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忽视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良好情操。②美术类大学生的感情十分丰富,但有的纪律性却不是很强。美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长期受专业的影响,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热爱,同时也是爱憎分明,情绪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而且有的缺乏明显的纪律性,做事情习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学习不是很努力,学风也比较懒散。③美术类大学生比较注重实践,但是在工作中团队意识不强。艺术类大学生可以说是高中就学习自己的专业,在进入大学两年后都比较注重去社会上实践,希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又通常崇拜个人主义,有的欠缺团队观念,这也是由于他们的纪律散漫导致的。

二、加强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上面已经简要分析了美术类大学生的基本特征,说明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主要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塑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大部分都会在毕业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因此,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这些未来的老师,才能够对他们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一言一行影响下一代。

(3)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自身修养的需要。有的美术类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上比较散漫,个人主义思想比较浓厚,而这些思想上的不足会对他们自身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利。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形势下加强美术专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总结历年的学生工作,我们发现师范类院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花足够的精力,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发挥全员教育的作用。

(1)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主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程,这也是高校主要的思想教育渠道,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程时,个别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和无所事事的态度,对这一课程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育,定时举办一些思想教育类的讲座,举办一些答疑活动,让美术类的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树立艺术育人的理念,完善实践育人格局。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实践的观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师范类高校要树立艺术育人的理念,艺术育人讲的就是学校从学生专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实践育人指的就是美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然后根据社会上的具体实践和学生个人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品格、良好习惯和价值观。

(3)思想教育要体现专业特点。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为目的,以社会的基本道德为规范,深入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结合美术专业的基本特征和现状,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行教育。其次,充分调动美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老师是学生的向导,老师专业课的强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老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变化。因此,美术专业的老师必须起带头作用,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积极引导好美术专业大学生。再次,高校要拓展美术专业的实践基地,把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注重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同时,更要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深化。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征再结合专业的特点实施教育,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积极探索创新途径,才能够提高美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丽,陈晓敏.试论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2005(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为不断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指明了方向。在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又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

近年,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受西医教育模式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厚西医薄中医风气的影响,忽视或弱化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致使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一些独特有效的诊法疗法濒临失传。部分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和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至于他们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对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上述思想问题,必定能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西医以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注重微观、解剖解构式的思维方式,而中医深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从宏观和整体调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和现代西方医学有着诸多不同。通过张仲景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专业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医药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认识到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各自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学会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张仲景文化旨在使中医专业大学生改变重科技、轻文化的观念,唤起他们发展中医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坚持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下定了献身医学、立志为民解除病痛的决心。张仲景文化是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能够帮助中医专业大学生解决专业思想不牢固、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二、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仲景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包含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到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张仲景提出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至为密切,脏腑之间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对当时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总结,指出人体发病的原因,是内在机能的改变、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并认为疾病发展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可以说,其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医诊疗的重要法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在从医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信科学、用科学、讲科学、普及科学的典范。

三、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

张仲景医德文化是张仲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深受以儒家“仁爱”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影响。“仁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仁爱”思想引入医学,“救命活人”“仁爱救人”就成为传统医德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贯穿于张仲景医德文化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者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仲景“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可保生长全”的精神境界、坐堂行医而全心为民治病的惊世之举、辞官归乡潜心研究医学的执着追求,均体现了其仁爱救人的医德风范。

“仁爱”思想与清廉正直作风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作风。他认为一味追逐名利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告诫从医者学医的目的和动机要纯正,切忌急功近利。

“仁爱”思想与严谨的医疗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密不可分的。张仲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端正医疗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医生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无论是临床行医还是组方配药、药物炮制加工,张仲景都详审周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仁爱”思想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医疗器械十分先进,许多医生对器械检查高度依赖,而在医疗态度上却粗心大意,时常酿成医疗事故。要通过对张仲景文化的教育和张仲景生动事迹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从医的路途充满艰难曲折,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应该具有不计名利、清廉正直、严谨认真、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四、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张仲景文化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医学成就和中医理论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的,但并不局限于前人,而是较前人有更新的发展。对于古人的学术成果,张仲景不被古人之说所局限,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接触的病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大胆提出新的见解,确立新的治疗方法;对于他人的经验,张仲景不受门户之见的束缚,而是“博采众方”“精求方术”,留下大量灵验药方,其中绝大多数药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至于自唐宋以来,研究张仲景著作者多达四百家,形成仲景学派和伤寒学科,至今人们研究的热情依然不减。

张仲景坚决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观点,对那些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但又“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的庸医非常反感。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认为那种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态度既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患者。他主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并引用孔子在《论语》中:“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说明自己并非天才,只有刻苦学习,多听广记,才能掌握住“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的医学科学,才能医治患者的疾病,成为济世良医。为此,张仲景长期刻苦钻研医学,精益求精,这都为他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来说,精湛的医术是成才的关键。没有过硬的本领,无论治病救人的愿望多么迫切,也只能望病兴叹。学习中医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有的中医古文知识还晦涩难懂,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张仲景文化中所蕴含的锐意进取的革新创造精神,必定会给中医专业大学生带来思想的指引和灵魂的感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将继承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将创新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既坚持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又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张仲景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定能自觉学习张仲景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中医药的根基,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陶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

[2]章茂森.从中医的学科定位谈中医教育[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22.

上一篇: 语文逻辑关系 下一篇: 音乐创作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