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实习自我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6 09:34:02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1)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兼有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和初中升学考试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初二年进行的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关系到初三升学,所以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实际上就是提前的中考。怎样进行总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结业会考,这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 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安排在初二年进行,但初二年级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年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不强,给科任教师顺利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增加了难度。这时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在学习上的齐抓共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成绩关系初三升学,而且不及格没有重考的机会,甚至可能间接影响今后人生路”的道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课内外对学生的学习加强督促。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习上认真,促进各个科目全面协调发展。

2 要制定计划,分段复习

复习时,我们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r间安排、用何资料,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如我们学校的总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目标: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的网络,初步建立合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做法:(1)让学生完成我校老师自编的、以考纲为依据的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

(2)授课时,老师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顾知识,从中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网络。

(3)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4)课后适当精选部分习题,让学生巩固。

时间:4月份内完成

在这个阶段中,复习的容量大、复习的时间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做法: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精练适量习题,学会解题技巧。充分重视五月初举行的有一定导向作用的福州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

时间:5月上旬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及模拟测试

目标: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运用能力

做法:精心挑选模拟试题,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时间:5月底完成

3 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会考前约两个月,福建省普教室出台了《2013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生物)》,福州市教科所出台了《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适用范围、考试范围、内容和目标要求、考试形式、试题难度、试卷结构、试题示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福建省考试大纲和福州市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福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稍难题约为8:1: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8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复习指南》和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笔者根据结业会考说明中所列的考试内容,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具体内容,编成考试内容提纲。首先引导学生用口去朗读,用脑去思考;然后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作适当讲解点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者还布置学生做适当练习,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4 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

福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严格以课标和省纲为依据,试卷注重基础,考查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试卷难度适中,几年来均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注意结合热点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重视学习研究课标和省纲,找出省纲中与高中生物联系紧密的部分。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等。其次,我们要反复比较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找到命题中的常考点和多考点。比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在连续几年的结业会考中都以不同的题型在试卷中出现,复习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再次,复习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新的收获与体会,重在发现存在问题,重在查漏补缺。只要我们明确复习的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就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2)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1、化学这门课已经给学生吊足了“胃口”学生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化学,对此学科会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就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新奇的新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学习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化学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等,这样谈一堂课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所吸引,她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的。

2、上完第一课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课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失望,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那就是演示实验。当你拿着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都会变得亮起来,期待着会有一个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一堂课也会非常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化学学科的一个法宝,在一年的学习中,先接触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在教室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有了,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的学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关键的记忆法。要学好化学,记忆很关键。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记忆: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第四步:打好基础。

初中的化学就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前20号元素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的话,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变成差生。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我们利用考试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的课前5分钟都是考试的时间,在前一天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考完一定要及时反馈,一般我们都在当天就反馈,通过每天的这次小考,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绝不赶进度,直到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进行后面的学习。这样后进生的产生就减少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进度总是很慢的,到最后的总复习的时间就很紧。所以,现在我们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上学期应用。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3)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领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的讲解,学生则在课下忙碌的记着笔记,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费时费力.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改变教师“一手包办”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传统的“接受型教育”变为“创新型教育”,学生由“适应型学习”变为“创造型学习”.在这样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将教师的“教学”改为“导学”,将学生的“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由学生“学会”达到“会学”, 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归纳总结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并实现自我价值,从学习的成功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在我的指导与点拔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化学规律.课堂伊始,我首先提出来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都知道,化学变化中是有新物质生成的,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都不知所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从而自己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CuSO4与NaOH的反应,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出如下的结论:a.实验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由此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引导、点拔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观察、努力,从而总结出化学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才会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及时的反思课堂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规律的得出突兀,而且使得化学知识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样就能改变初中化学空讲理论,空洞乏味的教学局面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就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生活实例一: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总是长得特别旺盛.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其中的秘密呢?

生活实例二:在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这种现象我们有如何解释呢?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是却很少探知其中的原因,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同学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帮助农民伯伯解答这些问题,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课堂的教学内容化学肥料吧.我相信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一定能燃起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三种新的学习模式将 “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上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4)

1.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每年高考的平均分也就只有五六十分,并且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因为考不上重点高中而到普通高中就读,心理的压力更大,自己也觉得自己没有出息,于是从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投入,态度上也不端正,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1.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及解题的技巧,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受高考的限制,高中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且有加深的趋势。再次,内容不连贯,有些内容初中已经没有了到了高中又要经常用,如一元二次不等式,致使学生顾此失彼,无从下手。

1.3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练得熟,学生只要死记就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搞好初高中衔接的措施

2.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2优化课堂教学,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度,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进而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为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三:①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②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③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③网络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好培优补差。

参考文献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5)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在传统教师说教模式转变为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探索、分析和想象。采用实验教学,利用教学模拟道具实现书本知识立体化。回顾本次新课改中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为转变课堂活跃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物理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对于如何学习、从哪里学习、学习什么以及学习中的疑问均无法得到解决,所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较为重要。本次研究就初中物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应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常见事物发生反应,展开想象和思索,由教师进行相应知识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对其发生反应、原理、结果展开想象和探讨,并就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对其总结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使学习知识多方面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之后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起着主导性作用,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说教,学生并未对知识点立体想象、逻辑思维以及连锁反应,以及初学者从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甚至厌烦学习物理而放弃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远期目标,并根据其目标制订相应学习计划和方法。

三、初中物理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1.树立学习目标

教师为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进行总结的同时应提出较为深层的问题,使学生更为深层次地学习物理,同时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准备相应的视频、音频和学习教材,吸引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

2.自学探究式学习

对于自学探究式学习模式主要作用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充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自学探究式主要为自学前预习指导以及自主学习探究。自学前预习指导教师应指引学生学习时间、内容、要求以及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内容为学生可了解的知识点,并明确知识点的运用,主要构成部分为学、疑、思、问等,使学生学习连贯和自主。经过阶段性学习学生可养成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习与其目标和效果,教师和家长可放心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联合解疑和思维拓展探究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问,有部分疑问学生可自我解决,另一部分需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解决,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进步以及详情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针对其目前学习进度进行重新制定或更改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和指点迷津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突破和进步。

4.课堂实验和课后实践探究

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实物实验和模拟实验方式演变物理原理,使物理知识点简便易懂,将书本上的单调、乏味的知识点通过立体模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逻辑和立体思维,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将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解答和延伸,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讲解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5.灵活运用与知识反馈

通过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融书本知识于物理现象中,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知识。每节课程开课前10分钟应进行学习目标总结以及重新制订学习计划。重点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完成能力,并且教师应及时查看和巡视学生学习作业以及课堂听讲情况,尽量不要存疑问,影响今后学习进程。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拓展思考、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自我制订学习计划等。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当代教学,有助于培养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萍.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55.

[2]孙海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生活教育,2016(7):85,103-104.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6)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

3年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在全党上下引发热烈反响。从那时起,不断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部署擦亮百年大党的精神底色。从党的,到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再到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总书记反复强调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一次次重大宣示,一次次谆谆教诲,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初心使命、开展好主题教育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2019年5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5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5月31日,出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对主题教育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主题教育启动后,在重要会议、考察调研等多个场合,不失时机地部署推进主题教育工作: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要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总书记要求“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表扬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7月底,随着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有关通知的印发,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热潮。

5月的赣南大地,草木葱茏。面对巍然矗立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和静静流淌的于都河水,在江西考察的凭栏远眺,伫立良久。来到苏区红土地,就是找寻共产党人的初心。考察江西途中,多次动情地说:“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3个月后,又亲赴祖国大西北,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他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饮水思源、追寻初心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好主题教育作出了表率。

6月24日下午,北京中南海。在以“不忘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语重心长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作好示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为全党作表率。”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展顺利、有声有色,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浓厚氛围,展开了找差距、抓落实的切实行动。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通过深入学习领回,我充分认识到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这是着眼长期执政、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战略考量。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从自身点点滴滴做起,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点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既要清楚问题,也要找准靶子。要增强正视自身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在主题教育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为此特别强调:“改,就要真刀真枪、动真碰硬,就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能装样子、打太极,防止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立改力行,必须奔着问题去。查得细才能看得清,探得深才能找得准,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查找共性问题多、个性问题少,集体问题多、个人问题少等现象;避免大而化之、隔靴搔痒,用支部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用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等情况,切实把检视问题抓到位。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7)

主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结合社会及日常生活,突破学科的限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跟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家、职业人等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初中语文主题教学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找到学习灵感,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现有效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下面,笔者从选好主题以及课堂实践两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主题教学法,以便达到语文总目标的要求。

一、选好主题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这是一种单向的活动,没有考虑初中生的实际需求。很多学生在长期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逐步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语文,而主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开展主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好主题,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经过积极的合作与交流,最终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在选择主题的时候,师生双方往往会由于实际需求的差异,产生意见分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最终协商解决。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员中,有《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几篇现代文,学生在对这一单元选择主题时,有的学生说应将其定为“四季”,也有学生说要将其定为“景色”,还有的学生说要将主题定为“四季之情怀”等。然后,我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通过总结这几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师生最终决定,要将主题定为“热爱大自然”。

二、课中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是全面的,通常会通篇罗列所有知识,这不仅会加重初中生的课业负担,还会浪费师生过多的时间、精力,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生总是学了就忘,忘了再记,沉溺于背诵课文中,无法将精力放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上。语文主题教学是以初中生的真实需要为基础的,它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应用主题教学法时,首先,我们需要提炼主题,即将语文教材中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提炼为社会主题或生活主题。其次,充实主题,教师要对提炼后的主题进行补充与总结,将同一类型的主题归为一类。再次,落实主题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主题内涵,将其与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深入钻研文本知识,加深体会。最后,要评价主题,这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整个教学活动所能取得的教学成果等进行评价。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对自己、同学进行评价,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学会欣赏他人等。在贾平凹的《风雨》一课中,我与同学一起将文章归纳为七个主题,即“树林”“垂柳”“女孩救羊”“葡萄”“鸟巢”“废纸”“池水”。然后,学生自由组合,任意选定一个主题,收集与其相关的文本信息,体会这些文本中所使用的写景手法,在品味文章写作特点的同时,尝试模仿写作,学习写好写景文章的方法。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我还让同学们收集贾平凹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感受贾平凹先生在写作中所独具的清新隽永、简洁自然的写作特点。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所有的学生需要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以及不足之处,评价自己与同学在小组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主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主题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于提供语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首先,教师要与初中生一起选出教学主题,为课堂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其次,师生要通力合作,在语文课堂上实施主题教学法,通过提炼、充实、落实、评价主题,完成教学活动。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8)

新形势下,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备受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瞩目与关注。众同仁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笔者不才,愿将自身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与归纳。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切实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一、吃透教材,做好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其在内容设置以及知识点的安排上也呈现不同的特征与风格。这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师在高一新生初步接触化学这一学习科目时,不应当急于求成,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中阶段化学所要学习与掌握的知识;而应当首先考虑以下问题: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被学生有效掌握,哪些知识点虽然初中化学教材中有所涉及,但学生并未真正了解透彻、灵活掌握,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一步阐述与讲解;哪些知识点初中化学教材并未出现,高中化学教材却要求学生直接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讲解具体化学知识点之前必须率先研究、吃透初高中两个不同阶段教材的体系设置,认真找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点,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过渡与衔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里有数,教有所依、学有所循,也才能真正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以及学生实际学习质量的切实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应侧重于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过渡与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未真正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普遍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多倾向于沿用“灌输式”“注入式”的落后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此实现对其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与此相适应,初中生也多固定于死记硬背、简单模仿等被动、单一的化学学习方式之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将具体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引申与扩展,进而逐渐构建成科学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了。

同初中生相比,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觉醒,也初步有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与强烈欲望,此时他们对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强的厌恶及抵触心理,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与总结实现对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高中化学知识点从整体上逐渐呈现容量大、综合性强,抽象化等诸多特点,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再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全都一五一十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必须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整合能力等的科学指点与引导。

为此,要想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工作,教师必须侧重于自身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对此,我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

1.在高中化学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就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本质区别

初中化学偏向于较为基础、较为简单的知识层次,知识点也多直观、立体而形象,要求学生只要能形成初步的认识便可;而高中化学不仅知识总量增多、难度加大,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与抽象化,而且要求学生必须真正深入知识点内涵之中,对其形成足够深刻的理解与灵活掌握,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现实问题之中,并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我则会教导学生要养成提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逐渐改变与有效迁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其逻辑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化学综合素质的切实提升与完善。

2.我还格外注重自身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整与完善,以期能同学生所习惯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衔接,从而促使学生得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高中化学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针对高中化学理论性与逻辑型较强的特点,我会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将高中化学知识点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这样便可带给学生最直观、最具体的感受,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我还会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真正视作“学习的主体”,在化学教学中留给他们足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有效扭转教师“灌输式”尴尬教学状况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升华与完善,也进一步促进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化学知识迁移能力等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9)

新课标理念下,我国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广大数学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的数学中考试题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相比于以往传统的考试内容,知识范围更广、题型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考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此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改变了以往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初中数学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一、把握新课标理念,组建教学知识网络

目前许多初三教师认为初三备考就是笼统复习,即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辅之以相应的练习。虽然这种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把握好度,导致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被动地迎接中考,在大量练习题中变得疲惫不堪。这不仅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大打折扣,还严重阻碍了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领悟其中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所提出的建议,并从中摸索和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而由于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内容繁多且复杂,教师还可以借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教学案例,并从中学习知识网络的搭建与重组方法,以此有效地规划学习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初三数学的高效复习。

二、合理安排与运用教学方法

1.章节复习课

章节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讨论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层次,避免将差距较大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以免学习成绩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当然也不能将同等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因为有学习差异的小组比同等学习层次的小组更富有学习热情,这主要是由于存在差异的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经常提出疑问,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能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在讨论中共同巩固和进步。

除了组建学习小组进行章节复习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帮助小组解决他们无法解决及存在争议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腾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着重讲解章节复习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及其经典例题,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加以练习和巩固,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2.综合复习课

经过了第一轮章节复习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复习可大大降低总复习的难度。教师在综合复习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以此培养其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解题能力。由于综合复习是将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全部融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安排,组建新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复习方向和目标,以此帮助他们发现知识的内部联系,并加以总结和归纳。例如,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圆的总复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圆的概念、有关性质定理、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点加以复习,还可以将圆的知识点加以适当延伸:如,图形的全等、图形证明和相似等内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初三总复习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模式。

比如,在复习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死记硬背,但这样的记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记得慢、忘得快。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这一不良习惯加以纠正,并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推理过程与逻辑关系,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记忆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复习效率也就得以相应的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初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初三总复习过程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为他们规划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和步骤,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点,从而实现初三数学的高效复习。

初教实习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试论 中小学 数学 教学 衔接 工作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

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

上一篇: 小班教育论文 下一篇: 多功能建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