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1 08:59:41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1)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自二十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依然是每个立志奉献的中国公民的应有意识。把雷锋精神作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并加以深化和与时俱进,更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追求的新时代精神目标。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水平,更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水平,因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雷锋精神尤为重要。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持续不断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锻造大学生的实干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生真正具备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重担的双重素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以雷锋精神为指引、身体力行地践行雷锋精神。笔者认为,在以雷锋精神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雷锋的实践活动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展开

高校要致力于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大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感知雷锋精神、感悟雷锋事迹,使得学雷锋社会实践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开展,并最终为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升学生素质、涵养学生心灵发挥出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为例。2012年3月,研究生院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市文明办等单位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主题征文活动。研究生院大力宣传,积极营造氛围,认真动员每一位同学,最终上交征文200余篇,5人获奖,并由于组织得力,稿件数量多、质量高,获天津市“学雷锋在行动”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这在全院掀起了学雷锋的浓厚氛围。暑假期间,研究生院又组织了赴河南南召山区支教活动,义务辅导山区孩子半月有余,获得天津市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

二、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雷锋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格外凸显,正是由于其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直观生动,能够很好地弥补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增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宣传效果。

具体来说,要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学习雷锋的实践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支教、进社区等形式,高校可以引导广大学生引导广大学生写自己的“雷锋日记”,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故事;通过“雷锋班级”、“雷锋小组”等优秀道德典范的宣传和表彰,让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在大学生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或是开展“寻找身边的活雷锋”,接近义工团体等等,利用各种实践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活动,将雷锋精神真正融入课外实践。在踏实开展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实践形式,使学生在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牢固树立起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意识,保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三、以科研优势为依托,做到科研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水平的过程中具备了强大的理论研究优势,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理论优势普遍集中于专业知识的研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得尚不够充分。高校应当以理论优势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报告等形式,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及时总结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再将这些成果及时纳入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去。

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雷锋活动月,同时还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雷锋的活动中来,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将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学雷锋活动的热忱“纵向传承、横向感染”,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以使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四、结语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集中表现,是每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决定了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每一位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应当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的时代精神。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通过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雷锋精神指导社会实践、发挥科研理论优势并使实践活动常态化等三种途径,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使雷锋精神大学校园不断发扬光大,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同在。

参考文献: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2)

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4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省内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出了详细的部署。高校相对于其他单位和团体,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阵地优势和时间优势,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因此,新形势下,在高校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性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蕴涵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是一面永放光芒的旗帜。新形势下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提升道德水平,矫正诚信缺失,引导大学生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的有效途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奋发向上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调研及相关分析

雷锋精神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大学生是学习雷锋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学雷锋活动也最受外界关注。笔者在2012年12月~2013年6月,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辽宁省5所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

1.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鞍山师范学院5所高校的部分师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校园文化,丰富用雷锋精神育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院校中,学习雷锋活动大都已形成一定的声势和规模。辽宁是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乡,因此辽宁省各大高校都把学习雷锋传人郭明义作为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大连理工大学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看影视、学理论”的平台,组织全体新生观看电影《郭明义》,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定期举行“青春放歌,志愿飞翔”学习雷锋升旗仪式;辽宁大学3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郭明义工作的鞍钢采矿厂,与郭明义面对面交流,组织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大学分队”,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校掀起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当代郭明义”的热潮,建立了阳光溢鸿儿童村爱心实践基地,开展“情暖夕阳红”爱心助老工程;东北大学300多名大学生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同时,东北大学依托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以大学生理论社团为载体,成立“当代雷锋精神研究”社,通过理论研究和考察学雷锋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式,对“当代雷锋精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举办座谈会、邀请学雷锋先进个人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文化实质、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从而自觉自发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东北大学还开展了一系列“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学雷锋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2.“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老师进行了详细访谈。

“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9份,受众对象全部为大学生,涉及一本、二本不同类型院校5所。该问卷设计了诸如“您所在的大学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是否丰富”“您最喜欢的、最佳、效果最好的宣传雷锋精神的途径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可以多选)”等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问题,对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及内容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近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或一般,说明学校内部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需要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提出第二课堂的资源利用率低,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外雷锋精神的宣传正在逐步替代老师课堂传授,认为形式多样化、自由度强的宣传方式应引入对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中,反映了在校生从社会角度,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80%以上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新时期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并且认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主要依托学校的环境与氛围。问卷中“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被选中的内涵排名分别是:无私奉献29.2%、助人为乐28.7%、艰苦奋斗16.9%、爱岗敬业12.7%、爱国精神9.3%、其他精神3.2%。有学生提出了勤俭节约等内涵并表示出高度的认同感。

3.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省内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但同时学雷锋活动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重形式轻内涵、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等具体问题,降低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效果。

(1)高校学雷锋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有力的管理

高校作为学习雷锋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在深入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并没有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对大学生学雷锋实践活动缺乏具体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学雷锋活动缺乏具体的监管考核体系,导致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效果较难达到。同时,在对先进典型的培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和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学雷锋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校园为主的劳动服务以及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精神的理论学习没有深入开展,大学生学雷锋的主体性意识不够强,在开展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形式、新颖的载体及丰富内容,且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没有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不显著。

(3)高校学雷锋活动与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学校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不断丰富的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且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学雷锋活动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三、高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调研总结出,高校要将学雷锋活动持久的不断引向深入,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高校学雷锋的组织管理机构一旦成立,学习雷锋活动就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识,就有了具体的目标,通过学习雷锋活动的全过程及具体活动的精心部署和具体指导,定期对一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相关的评比及表彰,形成学习雷锋活动的合力,确保学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及实效性,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雷锋的氛围。

2.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丰富的形式、内容及载体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及内容,拓展学习实践载体,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教育作用,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旨的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3.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如校报、网络、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对雷锋精神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宣传,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座谈和讨论,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高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言传身教,来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分的科学评定机制

建立和健全激励、检查考评和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促进学雷锋活动的健康发展和深入持久。高校要对学生平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详实的记载,对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综合素质分的评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定机制。在全校学生中贯彻落实,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它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与践行,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多主体多角度出发,丰富其形式、内容和载体,不断探索雷锋精神与培育新一代大学生的内在关系和融合方式,实现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与机制化。

参考文献:

[1]黄绍国.论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雷锋实践为例 [J].湘南学院学报,2012,(8):116-117.

[2]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100-102.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项目基金:本文系浙江省2012年度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基于雷锋形象历史嬗变的N-Vivo话语分析――以《中国青年》为分析文本”(项目编号:2012R404042)研究成果

自1963年3月5日,提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雷锋一直是被中国主流缅怀的道德人物。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都为他提过词,参观过他的纪念馆,甚至发表过向他学习的讲演。雷锋精神逐渐成为一个符号、固定词语与国家伦理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娱乐至死”的网络时代的来临,雷锋和雷锋精神成了“恶搞”的素材,充斥在网络中恶搞雷锋的视频、文章、歌曲比比皆是。雷锋的道德形象正在被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大潮所淹没,重塑雷锋的道德形象显得尤为迫切。

1研究设计

1.1样本选择

本研究分析的是1963年至2011年(剔除因停刊的12年)《中国青年报》上关于雷锋的文章,共计277篇,其中社论20篇。1963年关于雷锋的文章最多,仅一年就有150篇,其中社论占10篇。1964、1965、1981、1991、1993年关于雷锋的文章均超过了10篇,近几年文章数量较少。

1.2分析框架

本文采用加姆森等人发展出的框架分析方法。首先分析所有文章的体裁、中心人物。第二步,反复阅读和比较《中国青年报》中关于雷锋的文章,将它们分成若干意识形态建构,即建构了一个什么样的雷锋形象。第三步,分析建构这些意识形态所采用的结构框架、口号警句、对雷锋形象的具体描述和期待受众。

2框架分析结果

1963年至今,雷锋一直都是中国青年最为典型的道德人物,是青年学习的榜样。雷锋形象的建构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这也是雷锋精神生命力的体现。以向雷锋学习什么为出发点,通过分析1963年―2011年《中国青年报》中关于雷锋的文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的好战士(1963年―1966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者(1979年―1993年),志愿者(1994年及以后)。

表 一

3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第一,从“政治”雷锋到“生活”雷锋。自1963年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学雷锋的活动。雷锋常常与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等词联系在一起。学习雷锋,就是学习思想,雷锋形象在当时那个时代被提升到了一个政治水平,雷锋形象不断被神话。自第二阶段开始,雷锋形象的建构渐渐从精神文明转移到物质精神文明并重,这一阶段出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四化建设”等词,学雷锋活动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自1994开始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志愿者成为新时期雷锋的代名词,志愿者活动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活雷锋,雷锋形象更加平易近人。

第二,从“全能型”雷锋到“服务型”雷锋。一开始,学雷锋活动更加关注学习雷锋的精神品质。雷锋被时代赋予了多种道德品质,例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等等,雷锋俨然成为了一个全能型人才,可望而不可及。1994年是学雷锋活动的新起点,青年志愿者活动拔地而起。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要在当代青年中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德意识,专注于弘扬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一种精神,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从“自我牺牲”的雷锋到“助人为乐”的雷锋。学雷锋,做好事。他人的利益是雷锋奋斗终身的目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词,是那个时代对雷锋的描述,雷锋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各行各业在学习雷锋时更多的也是学习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1993年以后,学雷锋活动变得更加理智,在描述学雷锋活动时更多的会提到助人为乐这个词。助人为乐不仅仅停留于奉献的层面,助人的同时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快乐,既是助人,同样也是助己。“自我牺牲”不是学雷锋活动最终的目的,学雷锋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快乐的生活。

4.2建议

第一,重视雷锋形象建构的实际意义。雷锋形象的建构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不能单纯地宣扬雷锋的精神品质,要赋予雷锋不同的时代品质。在定义雷锋精神品质时不能假大空,学雷锋活动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层面,要结合生活实际。雷锋身上所体现的热爱国家、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普遍适用的。但是为了实现学雷锋活动的最大价值,学雷锋活动应该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特征,根据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特点,赋予雷锋形象不同的思想内涵。

第二,重塑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第一,从理性层面学习雷锋精神。一方面,学雷锋动机不纯。现今社会中存在很多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的现象,部分人做好事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雷锋精神成为获取利益的幌子。另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学习雷锋精神,要避免从众心理。雷锋精神是时代的宝贵财富,学习雷锋精神要更加理智,在行动中合理地践行雷锋精神。第二,实现雷锋精神的更高价值。雷锋精神,提倡无私奉献,关注助人层面的实现,往往会忽略个体在做好事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他人,更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提升与满足。

第三,扩大学雷锋活动的参与人群。现如今,青年是学雷锋活动的主体人群,在学雷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青年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加强自信心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雷锋活动对于青年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学雷锋活动而言,这不仅仅只是青年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学雷锋活动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发挥每个年龄段人群的积极作用,实现从小到大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袁为.建国以来政治形象人物的塑造与传播――以雷锋为例的考察[J].黑河学刊,2008,(2):61―64.5.

[2]陈阳.青年典型人物的建构与嬗变――《人民日报》塑造的雷锋形象(1963―2003)[J].国际新闻界,2008,(3).

[3]张琪.时代与雷锋[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3.

[4]山林子.时代呼唤雷锋精神[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5]刘书忱.论雷锋1963年―1990学雷锋回顾与展望理论座谈会文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6]卢德平.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吕鹤颖. 雷锋形象的文化建构[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8]扈中平.雷锋精神的现代意蕴[J].学术・研究,2009,(2).

[9]高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与学雷锋活动的发展趋势[J].学术・研究,2008,(2).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4)

一、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艰苦奋斗、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品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打造学雷锋活动品牌,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立以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势在必行。

二、以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格局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对于雷锋精神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效果和实践、教育作用和意义等方面,却很少聚焦通过雷锋精神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方面研究。为此,着重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如何有效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使得雷锋精神教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逐渐形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良性机制,从而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最终形成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工作机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三、以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设想

雷锋精神从本质上而言是与时俱进的。岁月变迁,时代进步,雷锋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升华,彰显着耀眼的时代魅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必将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将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长远看,以雷锋精神教育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形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将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支持和保障。

1.坚定理想信念方式。

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意识,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青春与力量。引导学生自觉把自己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改变静止的观念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改革创新、勤劳致富、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已经逐渐成为当下国人的社会伦理和行为规范。然而就狭义的雷锋精神而言却与雷锋精神不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推动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狭义的雷锋精神相融合,改变相对静止的思想观念方式,使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力地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注重实绩功效方式。

工作实践中既要注重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又要重视实践的检验作用。在开展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的工作中,如何确保学习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渐进性,要从具体问题的实际出发,解决好不同思想层次学生的学雷锋目的和内容、形式内在统一,切实达到预期的工作实效。

4.倡导志愿服务方式

雷锋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永远的形象代言人。从志愿服务的宗旨、精神、内容、原则、形式等方面与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志愿服务活动与学雷锋活动具有强烈的内在联系,其本质上同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然而从活动的主体而言,学雷锋活动则更加体现行为者的道德素质,而志愿服务活动则更加体现行为者的业务素质。学雷锋活动是长期、持久的,有集体但更注重个体行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则多为短期,一次性,群体性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志愿者行动的有益方式,补充到学雷锋活动中,从而使学雷锋活动也具有更强的凝聚力量、更大的活动空间、更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更广泛的国际基础。

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推动志愿服务的多样化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像雷锋那样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使活跃在学雷锋活动队伍当中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使雷锋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精神。

四、构建以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机制

1.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

不断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人员培训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使得广大大学生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较为明确、规范地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又能在服务过程中,得到社会的认同与肯定,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2.积极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刻理解志愿精神,行动上不断外化志愿精神。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指导,使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3.积极探索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形式。

抓好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志愿者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大学生提供一条深入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

4.注意借鉴国外志愿者管理的成功经验。

国外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起步早,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要充分借鉴成熟做法,使志愿者活动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众多领域。

五、实施对策或建议

1.科学定位,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活动根本,把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活动主线,用雷锋精神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要坚持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全校学生学雷锋、树新风、同进步、共成长,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关注成长、贴近实际的原则。把学习雷锋活动和实施成长计划结合起来,找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最佳契合点,使学雷锋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和工作实际。要坚持典型选树、打造特色的原则。坚持每年一度的评选表彰学习雷锋标兵制度,注重雷锋团支部的创建和校园雷锋班的建设,注重发挥学习雷锋精神研究会的引导作用,着力打造活动品牌,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2.丰富内容,提升雷锋精神教育的内涵。

要在狭义雷锋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争做学习优秀标兵、科技创新标兵。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争做勤俭节约标兵、自立自强标兵。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个人美德,争做助人为乐标兵、志愿服务标兵。要教育学生学习雷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争做社会工作标兵、文化活动标兵。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雷锋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明确的成才导向和鲜明的校园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成才紧迫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营造氛围,创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要立足校情着眼实际,着力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用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自身的品格塑造,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的制度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建设校园文化的精神环境,指导和激励大学知荣辱、辨是非、明善恶、懂美丑,不断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工作逐步打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大环境,不断提升雷锋精神的时代魅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要定期听取学习雷锋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各基层单位要把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计划中,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提升活动实效。要加强对学习雷锋精神研究会的具体指导,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升学习雷锋活动的内涵。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把学习雷锋活动经费纳入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保障学习雷锋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活动评比表彰和考核评价制度,逐步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志堂.大学生村官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

[2]栾艾华,王玉莉.浅析雷锋精神内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5)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词。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全国各地也是纷纷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学雷锋,一是要学习和领略雷锋精神的思想品德,二是要践行和体会学雷锋活动的行为自觉。而2013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这一新的时代命题。

一、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涵义

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始终符合每一个时代的社会需求,它总是回答和解决自己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它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所提倡的雷锋精神,不仅是对雷锋事迹蕴含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总结,也是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而雷锋精神不能是形式化,应当从我们的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得雷锋精神常态化,这是时代所赋予的雷锋精神新的内涵。

要积极适应时展变化,创新活动载体和形式,更好地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载体的作用,通过这一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而又特色鲜明、简单易行的新载体,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推动高校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在党的全会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学雷锋"常态化的要求。这一要求,对高校学习雷锋精神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对于促进高校的德育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在积极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的活动中,常态化的雷锋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培养大批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

第二,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雷锋精神的常态化必将使实践活动普遍化。而实践既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又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第三,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凝聚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的职业道德。雷锋精神活动的常态化更是将这种精神动力的培养普及到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

三、高校学雷锋精神常态化的可行性

1、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得到世界认可

雷锋精神起源于中国,但却是人类共同的道德财富,是得到世界认可的一种精神和行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例如,在美国,就有"学习雷锋研究会",甚至在美国的一些企业家的办公室,也挂着雷锋像。美国一所著名军校的展览大厅中,也悬挂雷锋肖像,该军校的学生守则里也有收集雷锋名言。而泰国政府曾经专门印发《雷锋》小本子,倡导国民弘扬雷锋精神,为社会为国家多做有益的事。新加坡、朝鲜和日本等30 多个国家,也都曾不定时地开展过学雷锋活动。许多外国公司把倡导员工学雷锋作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一些外国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学雷锋活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近些年来,在的倡导下,学雷锋常态化的实践探索有许多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我国的高校。志愿者服务、互助学习、勤工俭学服务、捐赠贫困学生等常态化平台逐步建立起来。

2、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始形成合力

一个事物成为常态化的东西,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才有可能。这种广泛的社会参与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社会有公信力、有公权力的部门的倡导与推动;二是广大民众的了解,接受并以此为基础内化为自己产生积极行为的动力。在我国学雷锋常态化完全已经具备这样的基础。学雷锋常态化问题,经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始形成了合力。有了长效机制,常态化就有了制度保证。2012年2月27日,副部长申维辰在"学习雷锋精神"新闻会上指出,学雷锋常态化就是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既包括对雷锋精神领会与学习的常态化,也包括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近五十年来,在我国各级党组织的倡导和带动下,高校广大师生年年学习,代代传承,已经形成风尚,在高校校园里形成了"处处有雷锋精神,事事有雷锋传人"的局面。

四、高校学雷锋精神常态化的教育实施策略

1、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第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实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涌现出社会各界雷锋式模范人物,围绕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要求和内容,充分利用高校校园广播、高校校报校刊、高校宣传网站、高校电视台和高校校园新闻平台等强有力的宣传阵地,以及现今新出现的社交网络,微博等新的媒体宣传平台,不断加强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地让雷锋精神常态化,努力创造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社会环境。

第二,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学雷锋活动当作一项常态的工作来抓,列入日常的工作安排和计划,制订和完善相应的考评措施,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力求适应时展和育人需求,改进和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平台、内容和形式,使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求真务实,严禁走过场、搞形式主义[15]。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搭建便于参与的学习平台,开辟乐于接受的学习渠道,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学雷锋活动的参与覆盖面。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制定的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教育的实际,对开展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进行认真的准备、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部署,不断加强和完善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教育机制。与此同时,还要认真总结交流新的经验,研究解决新的问题,强化督促与检查工作,确保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教育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2、学校活动的可行性策略

第一,创新学雷锋常态化的实践平台。任何活动都需要适当的载体和平台,高校学雷锋常态化也是如此。学雷锋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做好事",更不是模仿雷锋同志做过的事情。学雷锋活动的精神实质应该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地域,应该是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价值取向,并能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巨大精神动力。

第二,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大学生从实践中真正体验到雷锋精神的真谛,雷锋精神才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高校应该创建更多的不一样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大学生们在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雷锋精神的涵义,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提高雷锋精神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大连理工历时十几年的"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去各个企业参观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意义,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每年都会评感动中国人物,可以让学生了解学学习他们的事迹,并且也可以在学校里选出榜样供大家学习,这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就像在辽宁省高校中,已经建立多个郭明义爱心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们,正是以郭明义这一"雷锋式"的人物为榜样,积极的参与各项不同的体现了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并一直在努力着。

第四,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妄图一次几次就将雷锋精神一股脑灌输进学生的思想中,应当在平时多办一些学习雷锋的活动。而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只是一个形式,大学生们多接触社会中的一些公益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内心。例如: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分队,就定期开展学雷锋的活动,尽管是一些看似很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这种习惯于助人为乐,习惯于奉献的精神早已在这些微小的事情中,刻入每一队员的心里。

3、高校学雷锋精神常态化已经树立的成功典型

雷锋精神既要作为大学生的一种内在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来传承,又要作为一种政治素质来考核。促进一代又一代高校学生从榜样教育中获得借鉴,获得力量。雷锋作为新中国培育起来的首批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典范,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楷模。以雷锋为榜样具有典型性,永远不会过时。学雷锋常态化,其实就是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对今后的榜样教育起到借鉴作用。而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分队正是一支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地落实雷锋精神常态化的团队。

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分队是大连理工大学第一支、大连高校第三支郭明义爱心团队。它的前身为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2010级三级队党支部创新方案立项活动,主题为"90后先锋连,让旗帜更鲜艳"。它以第一笔--361元先锋基金为开始,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并得到了《大连日报》等媒体的支持和报道。2012年7月,"90后"先锋连来到鞍山--"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家乡--寻访雷锋传人的足迹,学习雷锋精神。"90后"先锋连资助贫困生的事迹得到了郭明义先生的认可和赞许,于是,在郭明义本人的见证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分队正式成立了。

"90后"先锋连分队便从最初的党支部发展成为一个有近900名队员的爱心团队。在"与爱同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下,先锋连分队定期开展活动,例如在学部各个宿舍楼下设立废瓶废纸临时回收点。队员们将积累的废瓶废纸汇聚到一起,并由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登记记录。他们为每位奉献爱心的队员在队员证上盖上专属先锋连分队的印章,以示嘉奖和鼓励。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负责人带领骨干成员将收集的废瓶废纸变卖,并将卖得的钱全部注入"先锋基金",做好详细的收支记录。

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全校的力量不可小觑。"90后"先锋连队一个又一个的活动将会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将雷锋精神践行到底,绽放时代先锋的独特风采。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与指导下,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分队的成员们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全体成员坚持不懈,最终将雷锋精神常态化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志平,王蔚. 雷锋精神效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 重庆社会科学,2012,03:15-23.

[2]黄力. 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3]黄蓉生. 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12,11:37-41.

[4]罗文章.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永恒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3:98-104.

[5]李南君. 雷锋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3.

[6]钟惠英.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12,04:1-5.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6)

中国传统文化中,雷锋精神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精神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的内涵是助人为乐、爱国精神和默默无闻。书记曾经在大会上多次提到,我们要把雷锋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尽可能多地融入雷锋精神,使大学生能够从雷锋精神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将“雷锋精神”宣讲项目、公益支教项目、校循计划项目、勤工助学项目、研学计划项目贯穿其中,培养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种子。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这一代名词,在发展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含义。随着时间的积淀,人们将雷锋精神这一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雷锋精神是指对雷锋的榜样事迹和实实在在的言行进行总结和凝练,最终将其积极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进行总结概括。广义的雷锋精神是指将雷锋化成精神品质的代名词,把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革命精神提炼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周总理曾将雷锋精神透彻地凝练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以及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历史的长河中,雷锋精神一直都保存着其独特的魅力,不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束缚。在当今充斥着正能量的时代背景下,应以雷锋精神中的“奉献”为核心精神。无论时代如何更新,雷锋精神仍是与中国传统美德以及坚定的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并且在保持雷锋精神核心内涵和优秀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应把雷锋精神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使其展现出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实效性的特点。

二、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

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具有不过时的时代意义,并且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高效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为必要。雷锋精神蕴含社会正能量,在社会的发展中,雷锋精神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飞速发展,部分人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奉献精神抛之脑后,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从而产生距离感。因此,雷锋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奉献精神,增加亲近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今社会频频出现欺骗的行为,就是因为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和身边人产生亲近感。并且,在人际关系纵横交错的时代,没有服务他人的奉献意识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论是什么时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人民服务都具有远大而深远的意义,影响着每一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同时积极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表面,喊喊口号,要深层次地学习雷锋的人格魅力,把小事做好,从身边事做起。可能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会影响很多人,比如我们将自己的书本捐献给失学儿童,随手捡起一个垃圾,帮助空巢老人做家务,陪伴他们……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举动,都会体现出雷锋精神最核心的内涵。在高校我们不应仅教授学生专业化的知识,还有培养他们的精神文明,在刻苦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弘扬互相关爱的精神;在社会志愿活动中,慰问孤残、空巢老人等,弘扬无私奉献、关爱老人的精神;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学生尊老爱老,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处处发挥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小事做起,对寻求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去消除距离感,这样才能使世界越来越温暖,才能使雷锋精神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使雷锋精神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高校培养雷锋式大学生的现状

沈阳工学院隶属沈抚新区,2015年3月5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雷锋商社,通过“商文化+雷锋精神,校园公益+雷锋精神”的灵动组合,面对校内外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宣讲、公益支教、社区服务、暑期社会实践、自闭症儿童帮扶(星梦计划)、勤工助学、旧物利用(校循计划)、创新创业创学(研学计划)等项目,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是高校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现实要求和根本途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和特殊的教育渠道,课题基于雷锋商社“五位一体”的项目建设,让学生走近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雷锋式大学生。2015年3月5日,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雷锋商社工作站,通过“商文化+雷锋精神,校园公益+雷锋精神”灵动组合,面对校内外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宣讲、公益支教、社区服务、暑期社会实践、自闭症儿童帮扶(星梦计划)、勤工助学、旧物利用(校循计划)、创新创业创学(研学计划)等项目,以及评选学雷锋标兵等一系列活动,在雷锋精神指引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中,学生邹晟宇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抚顺市雷锋式十大杰出青年;学生杨凯琪获辽宁省优秀团员、抚顺市“学雷锋年度人物”;学生王炳寅获辽宁省“优秀正能量志愿者”称号;学生王赫然获辽宁省“立德树人百千万”优秀大学生宣讲员;学生刘兴宇获“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30余名同学荣获共青团辽宁省委颁发的服务地方“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工作站建设成果获得《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腾讯网、抚顺晚报等各家媒体报道,取得了成功经验,多次受到团中央、辽宁省、抚顺市的表彰,培养雷锋式大学生的研究与实践,在我院已有深厚的基础和多样化的路径,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

四、培养雷锋式大学生的实践路径

(一)依托雷锋精神宣讲项目,让学生做信仰坚定的“雷锋精神”种子

依托抚顺军休中心“雷锋班”沈阳工学院工作站客座德育教授和学院雷锋精神宣讲团,开展雷锋精神进课堂进社区活动,在校园、社区开展雷锋精神理论宣讲。通过课程思政让任课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弘扬雷锋精神,寓雷锋精神于日常、寓雷锋精神于课堂,让雷锋精神融入学生生活之中;通过聘请抚顺军休中心雷锋班、市委讲师团、百姓雷锋等学雷锋先进人物做学院客座德育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参观等,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化无形于有形,化思想为动力,化表面为内涵;最后通过组织雷锋精神宣讲团的学生在班级、校园、社区开展雷锋精神理论宣讲,大力宣传雷锋,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做信仰坚定的“雷锋精神”种子。

(二)立足公益支教项目,让学生做甘于奉献的“雷锋精神”种子

立足校外共建实践阵地,设计以拉古小学为核心的公益支教项目,以此教育学生,并将其打造为学院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带动学生广泛持续参与,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关怀,共同成长。组建专项小组,量化考核学生贡献清单,记录贡献积分,积分达标后颁发合格证书,通过全过程考核,推动制度化管理,提高全院学生的精神境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自觉性,通过实践提升其综合素质,实现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工程,让学生做甘于奉献的“雷锋精神”种子。

(三)打造校循计划项目,让学生做勤俭节约的“雷锋精神”种子

打造校循计划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毕业季,爱心捐书”活动、利用实训周开展义卖活动,定期回收教材、书籍、二手物品等,通过义卖、拍卖、捐赠使其得到循环利用,引导学生共倡勤俭之风,让学生做勤俭节约的“雷锋精神”种子。

(四)设立勤工助学项目,让学生岗敬业的“雷锋精神”种子

设立勤工助学中心,建立勤工助学名册,整合各种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强助学平台,学院设立实验室助理、大学生活动中心兼职岗等为学生提供打工平台,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开拓校外助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假期和课余兼职机会,通过鼓励、扶持、表彰等多种形式,推进劳育教育,让学生岗敬业的“雷锋精神”种子。

(五)围绕研学计划项目,让学生做刻苦钻研的“雷锋精神”种子

落实学校“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把雷锋的创新创业创学精神同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相结合,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践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围绕创新创业创学大赛,让学生回归到本业本色中,在学习领域争做排头兵,让学生做刻苦钻研的“雷锋精神”种子。

五、项目研究内容与建设预期成果

(一)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基于“五位一体”的项目建设,即“雷锋精神”宣讲项目、公益支教项目、校循计划项目、勤工助学项目、研学计划项目的体系建设,号召全院学生努力成为“信仰坚定,甘于奉献,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雷锋精神的“五颗种子”,构建了用雷锋精神铸魂育人体系,实现知雷锋普遍化、学习雷锋精神系统化、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最终实现培养雷锋式大学生的目标。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0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学雷锋活动和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兴起阶段、学雷锋活动的不断延伸阶段、学雷锋纵深发展阶段、学雷锋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阶段。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过程中,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践经验。

1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造性地实施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其核心是育人,重心是建校。育人,就是要用雷锋精神陶冶师生的情操、提高师生的修养、塑造师生的灵魂;建校,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指导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实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2总结提炼出了适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特点的雷锋的“五个一”精神为推进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成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学校特点的雷锋的“五个一”精神,即“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作为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不仅是学习雷锋的行为以及口头、文字表达出来的表面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要承担起,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言行发现内涵的归纳、理论梳理的责任,要从道德、伦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概括,提炼出精神层面的东西,形成理论的创新,总结、凝炼、升华出适合学校特色的“五个一”教育模式,并将其贯穿于建校育人全过程。

3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为提高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利用“两课”教育主阵地,率先将雷锋精神引入课堂,组织教师编写了《雷锋精神概论》教材,在大学生中开设了《雷锋精神概论》课程,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现在《雷锋精神概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特色明显,教学效果显著,《雷锋精神概论》课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厅精品课,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将《雷锋精神概论》课打造成全国精品课。

4创立了“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立了“雷锋精神在线”网站。雷锋精神在线网站于2008年3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是落实中央关于新形势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教育的一系列要求,充分利用抚顺是雷锋第二故乡的地域优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了网站的政治性、示范性、主题性以及服务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及不可或缺的教育平台。

“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共设有8大版块82个栏目。经过了4次升级改版的“雷锋精神在线”网站成为内容全面,特色显著的品牌网站。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先后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品牌网站”。目前,“雷锋精神在线”网站点击量超过280万人次,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雷锋精神在线”网站获得党建网链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将以此为契机,做好雷锋精神在线网站的管理及维护工作,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5创办了“学雷锋示范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办了“学雷锋示范班”。“学雷锋示范班”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从该班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抢手人才”,他们把雷锋精神的火种带到了不同的单位和工作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该班也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雷锋号”先进集体。

6建设雷锋校园

雷锋校园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展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育人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办学品位的显性表现。我们在“雷锋擦汽车”照片拍摄地建立人文景点,再现当年拍照的历史场景。如今,照片拍摄现场已成为学校教育师生的特色景点。雷锋持枪塑像和雷锋“五个一”纪念塔的建成,使广大师生走在景色秀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体现育人特色的众多教育景点,也随时都能感受到极富特色的雷锋文化氛围。

7成立了专门研究雷锋精神的机构――雷锋学研究中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雷锋精神的机构――雷锋学研究中心。该研究所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以研究雷锋为主题的科研机构。2009年研究中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校党委书记臧树良教授主持的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项目“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获得了鉴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8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挂靠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为研究雷锋精神,推进用雷锋精神育人成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首倡成立辽宁省雷锋研究会。2008年10月,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功召开之后,经过多方努力,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成功注册登记,这也是挂靠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第一个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省级学会。8年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与辽宁省社科联、中共抚顺市委联合举办了八届大规模的雷锋精神论坛,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全国产生强烈的影响。

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培养出的八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因为作风朴实、专业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强而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不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祖国边疆,都爱岗敬业、执着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石化行业赞誉为“抚油现象”,同时也涌现出了辽宁省师德楷模雷锋式的好老师――路永洁教授。这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数十年来坚持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可喜成果。

9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公众号宣传平台以及中华雷锋号微信群为宣传雷锋精神,提高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公众号宣传平台。《中华雷锋号微刊》是中国第一本网络雷锋杂志,她从2015年12月18日雷锋75岁生日这天诞生,她问世之始就秉承着“传承雷锋精神的平台、引领雷锋文化的航标、汇集雷锋知识的文库、整合雷锋资源的瑰宝、宣传当代雷锋的载体、播种雷锋种子的基地”的办刊宗旨,致力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雷锋种子的广播与结果。这支主编团队,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6个人,他们或是教授、正高级编辑,或是博士,或是学者专家、心理学家,他们均来自雷锋的第二故乡。这本网络微刊从零起步,现共刊出文章4000篇,文字量达1200万字;这本网络微刊从创办伊始一直坚持零资金运行,没用任何部门投入一分钱,创造了中国办刊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本网络微刊成为中国雷锋人每天必读的精神食粮,观众阅读量达200万人次。我们聚焦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注重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平民性、可读性;我们坚持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导向、发挥正能量;我们坚持以雷锋精神为主,涵盖了心理、励志、国学、做人、修身、认知、前瞻、荐读、妙语、感悟等近百个栏目,版式新颖、内容丰富。

为宣传雷锋精神,提高用雷h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微信群。中华雷锋号微信群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雷锋人组成,目的就是弘扬正能量、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被誉为在微信的世界中“华夏第一群”。

参考文献: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8)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在半个世纪的承续中始终与时展同频共振。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关联,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雷锋一心向着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为了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境界,充分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当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我校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的途径

(一)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雷锋精神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我校具备理论研究优势,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二)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

沈阳建筑大学致力于营造以“与时代同步,与雷锋同行”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长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把雷锋庭院作为主要活动阵地,通过设立雷锋班历任班长基金,激励广大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雷锋班和雷锋团支部的创建活动也是我校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每年的“自立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就是结合雷锋精神的内涵,结合群体的特点评选出创先争优之星、笃志博学之星、科技创新之星、勤工助学之星和感恩奉献之星。

(三)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选择

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沈阳建筑大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如: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学子企业行等,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常态化,培育广大青年学生奋发向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他们自觉塑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探索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树立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体现

(一)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不断深化学雷锋活动,突出学雷锋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线地位,每年3月5日和8月15日,沈阳建筑大学都会在学校的雷锋庭院组织召开纪念仪式,缅怀雷锋的先进事迹,重温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激励学生向雷锋同志看齐,争做新时代的雷锋,并结合学校实际,启动新一阶段的学习雷锋主题活动,形成了校园学习雷锋活动的鲜明特色,提升了雷锋精神在大学校园中的内涵,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二)以宣传典型事迹为先导,增强雷锋精神的时代感染力

为了提高雷锋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力,展示学生中的学雷锋先进事迹,沈阳建筑大学每年3月都在长廊举办学雷锋活动优秀成果展,回顾过去一年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如 “‘爱·从身边做起’学雷锋活动成果展”、 “永恒的雷锋”——纪念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8周年专题收藏展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三)以校内外交流平台,实现雷锋精神“走出去、请进来”

沈阳建筑大学在努力把学习雷锋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自律教育、岗位实践教育以及典型示范教育等相结合的同时,还不断拓宽学习雷锋精神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如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园网开设了校园雷锋班博客,设立了校园学雷锋论坛,形成了学生学习雷锋的校内互动交流平台。

(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实现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沈阳建筑大学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习雷锋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明确的成才导向、鲜明的校园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已经形成了以学习雷锋活动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现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明德育人,推动学雷锋活动有形化、经常化、品牌化,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2(14)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9)

高校作为培养高知识人群的育人基地,理应全面解析雷锋精神的当代德育价值和定位,引导高校大学生对雷锋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建立健全雷锋精神认同力教育模式和有效的实施载体,将雷锋精神融于每名学生心中。在雷锋精神发展50多年的今天,以大学生为例,对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对于研究雷锋精神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研究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在大学生中如何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问卷设计

为较为全面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认同感现状,更广泛的覆盖大学生群体,文章调查问卷调查样本以大连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年级层次分布在本科一、二、三、四年级,同时也涉及理、工、文、史等多个学科的不同专业本科生,使调查样本覆盖全面。调查共发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9份,回收率98.95%。

二、不同学生群体的雷锋精神认同现状的对比分析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雷锋精神认同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新生入校以来,对雷锋精神还保留在高中时代的思想中,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个人在网络信息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倒退,雷锋精神的认同度也逐渐减弱,本科阶段呈逐步下降趋势。因此在新生入学便加强大学生雷锋精神相关的教育与培养会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二)不同专业大学生雷锋精神认同现状

在对于专业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文科类学生的雷锋精神认同度相对高于工科学生。由于专业思想的差别,工科生往往考虑问题比较现实,缺少理想信念等思想道德的指引。

(三)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雷锋精神认同现状

在政治面貌影响因素统计中,我们很明显发现学生党员雷锋精神认同度最高,大学生党员普遍有较强的国家使命感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政治素养明显偏高,此类学生的雷锋精神认同度也最高。

三、部分大学生缺乏雷锋精神认同感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提倡“雷锋精神”必要性问题上,选择“A很有必要”的共62人,仅占3.13%,而选择“C没什么必要”和“D无所谓”的共632人和606人,分别占31.94%和30.62%,此题很明显的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没有很强烈的认同感,感觉这个时代提倡雷锋精神可有可无甚至觉得没有必要的占到了近63%的比例。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有82.57%的人认为,雷锋精神只是形式,仅有17.43%的人认为雷锋精神不只是形式,有远大的意义。大学生中此种观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学雷锋活动的流于形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从小时候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到了现在的“雷锋可学不可学”,从坚定不移的“我们要学雷锋”到现在来探讨“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观点的过度,思想的转变,进一步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强,雷锋精神认同感偏弱的现状。

四、部分学生对雷锋精神内涵认识模糊

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但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认识模糊,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雷锋精神的内涵到底有什么,例如在“您认为雷锋精神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的多选题中,除了对选项“B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有100%的认知度外,其余选项均只有50%左右的认知度。而在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选题中的认知度更差,部分选项如“集体主义”、“钉子精神”的认知度仅30%左右。

五、提高雷锋精神认同力的方式研究

在选题“您认为学习雷锋精神的重点方式在于:A了解雷锋事迹;B与身边“雷锋”交流;C志愿服务活动”的选题中,选择“A了解雷锋事迹”的共78人,占3.94%,选择“B与身边“雷锋”交流”的共692人,占34.97%,选择“C志愿服务活动”的共1209人,占61.09%。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当代大学生,宣扬校园榜样和进行实践活动是最好的提高雷锋精神认同力的方式。

学雷锋活动与榜样教育也是分不开的,宣传雷锋和学雷锋活动组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榜样教育的过程,因此应在校园里树立校园新榜样,宣扬大学生中的“活雷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和感染当代大学生,提高雷锋精神认同力。思想由实践产生,实践依思想而行,高等学校在积极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等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可丰富多彩。例如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心理抚慰、健康保健;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学业辅导;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等。

综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思想,一种意识形态,几次活动是无法将它很好的诠释和表达的,自然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雷锋精神认同力教育应作为一种观念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让大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教育,逐渐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相融合,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并针对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现状,结合雷锋精神教育理论体系,以课堂教学、朋辈教育、环境育人等多种渠道建立常态化的雷锋精神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特点与学雷锋活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

雷锋精神研究性学习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53-02

一、当代大学生心中的雷锋精神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具体说是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社会就业体制由国家统配向双向选择转变、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转变,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无形的影响,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有效促进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本课题组向大学生发放了120份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统计,我们初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心中的雷锋精神,具体情况如下:

1.当代大学生所知的关于雷锋的常识。根据调查,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了雷锋,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是通过老师知道雷锋事迹的,超过八成的大学生知道雷锋日,但是,近八成的大学生没有读过雷锋日记。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了解关于雷锋的常识。

2.当代大学生与雷锋精神的关系。根据调查,近九成的大学生认为学习雷锋精神、参加雷锋活动与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冲突,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还需要雷锋这样的人物,并在雷锋日参加了雷锋活动。当被问及是否愿意成为一名雷锋志愿者时,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态度比较积极,表示愿意参加。当代大学生还是很认同雷锋精神的。

3.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据调查,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认为学雷锋就是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当被问及雷锋精神的精髓时,选择“无私奉献”的近七成,选择“爱岗敬业”的占两成,而选择“锐意创新”、“艰苦创业”的仅占一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精髓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4.影响雷锋精神传承、发扬的因素及改进措施。根据调查,有七成大学生认为学雷锋活动是流于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雷锋精神与己无关的大学生占据一半;认为宣传不够、雷锋精神已过时的大学生分别占据两三成。为了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超过八成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应当与时俱进,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应当建立学习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雷锋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当代大学生在践行雷锋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侧重短期效应,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学雷锋活动常常是三月来四月走,追求短期效应,缺乏长效机制,这与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不相符的。学雷锋活动不是阶段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是功利性地追求成绩荣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因此要建立长期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2.多元价值观冲击,降低认同感。当代大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多是娱乐、体育明星,心中的雷锋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他们将雷锋及雷锋精神定格于报纸杂志、影视作品对雷锋形象的宣传上,使榜样缺乏时代性、吸引力和感召力,导致当代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减弱,甚至提出质疑,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模糊、集体意识淡薄、责任意识匮乏、节约意识缺失等。

3.践行手段陈旧,新媒体利用率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消除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距离上的弊端,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高校在推进学雷锋活动时依然多是采用传统手段,固然,传统手段是推进学习雷锋精神行之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应该紧随时展,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学雷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促进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对策分析

1.内化于自我意识,全面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面对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大学生难免陷入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困境,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开展“雷锋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严厉批判各种、挥霍浪费、崇洋等与雷锋精神相悖的现象,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鼓励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习雷锋精神的自觉性,将“要我学雷锋”转变为“我要学雷锋”的自发行动。

2.外化于实际行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标榜,必须要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而且,只有通过亲身践行雷锋精神,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感受雷锋精神的魅力,弘扬雷锋精神的精髓。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高校应该鼓励青年志愿者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服务社会为主旨的“雷锋精神走出去”系列活动,包括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共建活动,定期开展服务他人、共创和谐的社会公益活动等。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开展义务支教、义务帮扶等活动,切实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3.借助于现代媒体,创新完善学习雷锋精神的新渠道。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渠道和丰富的知识,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带来一定的影响。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占领网络思想文化引领高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契机,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成立网络“雷锋之家”,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是提高学习雷锋精神成效的重要渠道。“雷锋之家”包括义卖平台、志愿服务、雷锋大讲堂、开心话吧等模块,设立高校爱心基金,网上募捐与网下捐助并存,建立完善的捐助制度和资金监管制度,保证捐助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自行联系需要帮扶的社会单位或个人,自发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开辟雷锋精神网上论坛,家族成员可分享心得、畅议感想等,吸引广大青年志愿者加入到雷锋之家,达到以个人带动集体、以小家影响大家的效果,从而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全员化、自觉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龙晓菲.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现实途径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2,(9).

上一篇: 税收优惠规定 下一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